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一語諾青春

    說的是歷史課上那個資本主義巴拉巴拉的事吧。首先你要知道大環境是供大於求,那時候牛奶價格很便宜,倒掉牛奶另一方面是為了維持奶價,這個就不說了。

    其次,牛奶不便儲存,而且倒掉的是牛奶的初級產品,一般飲用起碼要煮一下吧!

    再者,免費送人,實際上是相當虧的,不是指牛奶的價值,而是運輸、時間、人力這些都需要成本。

  • 2 # 小夢食光

      一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觸發了少年時的記憶,“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如今,中國奶農也會把牛奶白白倒掉,他們為什麼也選擇這麼做呢?

      ●記憶裡倒牛奶是資本主義大蕭條時代的標誌——1929年美國“大蕭條”。

      它試圖要說明,當時英美等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會造成周期性的“生產過剩”。窮人因為經濟危機失業沒錢而捱餓,資本家卻寧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於是,“倒牛奶”成了幾代人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殘酷現實的最直觀印象。

    倒掉牛奶是奶農理性選擇的結果,牛奶明顯是供大於求。

      在這種情況下,奶農有三種選擇:

      第一是儲存牛奶,等待價格上漲,但這對於保鮮極為困難的牛奶顯然不適用,別說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了,就連當今的中國也很難做到。北京延慶縣奶農因為牛奶滯銷在接受採訪時說:“冬天天氣冷,奶站有個儲奶罐,能儲存3噸奶,但是每週得清罐2次,多餘的奶只能被倒掉。”;

      第二是降價銷售,顯然,降價帶來的結果是,牛奶價格的整體下跌,賣得越多,賠的越多;

      第三就是很多人後來看到的倒掉滯銷的牛奶。大量鮮奶由此退出市場,市場就由供大於求轉為供求平衡,價格就不會繼續下跌了。甚至極端情況下,奶農會乾脆殺掉奶牛。

      為什麼不做做好事,把本該倒掉的牛奶送給窮人?因為那樣做會讓本來就萎縮到很小的牛奶市場更變得所剩無幾,留下的奶更是賣不出去,奶農的生活也就徹底無以為繼了,牛奶業會徹底垮掉。

     這些年有人查了當時的資料,發現牛奶原來是農民或農業工人倒的,目的當然也是為了維持可以有利潤的價格,至少是不願意在賠本的情況下再賠上汽油錢將牛奶運到城裡。”

      

      2012年以來,因為鼓勵奶牛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的政策推行,散養戶大量退出,全國奶牛存欄量大幅減少,2013年曾發生“奶荒”,原奶收購價格不斷上漲,2014年初,鮮奶價格曾升至5元/公斤,是近年來的最高點。於是吸引很多奶農高價買牛,投入生產,產量增加,鮮奶價格一路下跌,倒奶現象就這樣發生了。

    中國一個特殊的原因加劇了中國產奶的窘境,在三聚氰胺事件後,無論是國內奶企還是消費者都對奶源質量存有擔心,甚至奶企一直在逐步拋棄國內散戶奶源,建立現代化牧場,甚至去海外建立生產基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現在的IT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