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汁哥
-
2 # 嘻哈虎影娛
如果伍六一腿沒有受傷那麼他絕對會成為老A看中的人才。因為伍六一比成才和許三多更加的沉著冷靜,是一個更加有理治的男人。在魔鬼選拔賽中,他為了不拖累自己的戰友,放棄了那個讓人夢寐以求的機會自己拉響了放棄的訊號彈,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如果他沒有因傷退出那麼我認為他有三中可能。
第一種就是進入老A的團隊接受更加嚴格的訓練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軍人,因為他是一塊好鋼,經過鍛鍊絕對是一把鋒利的刀。
第二種鋼七連解散他去往其他連隊傳遞鋼七連的精神,他是鋼七連的第4900個兵,他對鋼七連的感情不可能這麼輕易放棄。
第三種在老A選拔賽落選,緊接著鋼七連解散,他會退伍回家,因為他的自信禁不起這樣的打擊,他那種外露的自信經不起人們對他的非議,也和他腿受傷後不願就在部隊的結果是一樣的。
-
3 # 番茄土豆波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若是問你伍六一這個兵怎麼樣,我想大多數人的想法跟我一樣吧!他不用說話,往那一站就知道是一個好兵!他是一個捨生忘死,視死如歸軍人,他有堅定的目光,眉角眼梢流露出殺氣,會令敵手聞風喪膽,在這樣的對手面前,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可是,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伍六一是塊好鋼,但是他太硬了,袁朗的訓練就是要抹掉所有人身上虛偽的面子,包括自信和自尊,他就是要讓他們經歷侮辱,然後再看他們是否還有重拾的勇氣,而伍六一太倔強了,絕對受不了那種打擊!
因為他是那種視榮譽為生命的人,大家還記得衛生流動錦旗事件吧,就因為一個衛生標兵的榮譽,他差點就把成才給揍了,他負傷之後,連長要為他安排一個崗位,可他卻覺得那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一旦他進入老A,絕對受不起這份打擊。
還有一點,大家知道袁朗非要這麼訓練的意圖是什麼嗎?就是要一支嗷嗷叫的團隊,而不是一個英雄,要的是不管在多麼極端、殘酷的環境下,都可以託付後背的兄弟的團隊,伍六一做事不懂得緩衝和停留,衝鋒陷陣絕對是一把好手,可是能不能做好團隊協作呢?這不得不讓袁朗好好審視一番!
也許,編劇正是考慮了這個原因,才讓像他這樣一個優秀的兵偏偏在進老A選拔的時候傷到了腿,因為一旦進到老A以後,也許根本沒有適合他的位置,這樣也許是對伍六一最好的結局吧。
-
4 # 小雞看世界
首先我的觀點是561特別強,然後會進老a
首先我們從鋼七連談起,高城是高幹子弟,他爸就是他們君子軍長,然後561從什兵突擊裡看出來高長特別喜歡561,首先是五六一個人能力特別強,在部隊期間給鋼七連獲得了好多榮譽,如果大家細心觀看,在許三多做腹部繞槓打破記錄,支援高程專門問旁邊的561,你能做多少個561回答說大概200多吧,然後高成很自信高傲的給史班長十班長說聽見了吧?
然後,在那時許三多做了333個,所以在那一刻高連長改變了自己,對許多的看法,後來在部隊考核,考核的時候,可以看出561的個人能力是非常強的,不管是從人品還是個人技能都很瘦,正直派的喜歡,包括老a的隊長,也是很喜歡,561,在後續中,還專門拿此事嘲諷過成才,所以可以看出老a當時招三個名額,很有可能就是衝著,許三多伍六一,成才,他們剛好是三個,為什麼有成才?後面在大結局裡面,老a隊長說過長,成才是和年輕時的自己很像,所以這個論點裡帶有成才,而成才的第二次進入特種部隊考核,感覺應該是專門為成才製作的
謝謝,從後續部隊要給561安排工作,但561堅持不拖累部隊,也可以看出561的人品以上,僅代表個人https://m.toutiaoimg.com/group/6800265034246128131/?app=news_article×tamp=1583379978&group_id=6800265034246128131
-
5 # 擁抱你沒借口
在我個人看來呀,如果伍六一的腿沒有受傷的話,我想他一定是部隊裡不可缺少的人才,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一定會有機會進入老A,而不至於專業,我非常欣賞他對戰友的這種捨生忘死的情義
-
6 # 折花仙子
今年電視劇暑期檔最值得關注的大戲,莫過於《士兵突擊》了。開播之前已經紅遍網路,開播之後更是全面開花,瘋狂的粉絲更是一抓一把。一部電視劇的暢銷要素有很多,但是《士兵突擊》一沒有大腕,二不講言情,三不穿古裝,四不講名人,它的暢銷在於一個強大的文字——一個好故事,一群合適的演員,事實證明,這樣的戲往往更有力量。
1、故事:文字和角色認同方式
《士兵突擊》的主角是許三多,這個典型地借用了傻根-阿甘的型別化或符號化的人物在敘事中作為第一人稱主觀視角出現,基本上以他的“在場”作為主線結構故事。圍繞著他的是身旁一群“高亢而華麗的男人”,這便是編劇深諳的投觀眾所好之道。大抵說來,提供代入感的主角和華麗的配角,以及略顯YY(按,意淫,指在敘事作品中讓主人公實現在現實中沒有辦法實現的事情,並讓受眾在這種過程中獲得強烈的快感,以下同)的情節,基本上構成了武俠、奇幻等通俗文學暢銷的核心要素,放在同為敘事性文字的影視裡也不例外,歸結在一處便是“成人童話”,此“成人”並非“少兒不宜”,而是言其複雜。男人們在片子裡看到朋友兄弟,女人們看到一群華麗的男人,由此,營銷點把握的相當精準。一說本片沒有女人是“大膽嘗試”,未必,把女人、三角戀等等視為暢銷影視劇必不可少之要素的想法,恐怕一種“被害妄想”。
分析這部電視劇的文字,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成才和許三多,屬於“一體兩面”,且不提片中多次對兩人關係的反覆書寫,袁朗這位“智者”明白地指出“你(成才)和許三多根本就是一類人。”觀察兩人關係的變化,以及地位-權力的消長,我們可以明白看出,這兩個“老鄉”事實上是同一個人的兩種心理:許三多代表了人心中內向、保守、堅持的一面,成才則是人表面的圓熟、爭強好勝和個人中心主義,這一方面解釋了為何這兩個人物看起來不太正常(某一方面性格的極端化放大),另一方面也解釋了為何大量觀眾對許三多“認同”上的轉換。把握這個切入點,不難看出編劇的意思事實上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卑微的自己”,認同許三多便意味著承認自己的卑微,在開始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然而在此後,觀眾對許三多的認同,並非來自認同卑微的自己,而是來自這個卑微的自己忽然變得很強大,這個轉變太快了,作為話劇是可以的,作為電視劇則有偷工減料之嫌,導致的效果便是整片顯得十分YY。不可想象,一個孬兵迅速地成長為集團軍裡都數一數二的強人,乃至後來進特種部隊——他的堅持和耐性我們看得到,然而這個過程的“不可呈現性”導致YY的表達效果出現。再看成才這一面,許三多那一面是自卑的視覺呈現的話,那成才這裡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有的幻想的呈現:英俊挺拔,人際圓熟,業務拔尖,該有的都有了,然而成才的“失敗”或者失落可以被讀在有明顯價值判斷基礎上的自嘲。這種對抗構成了這個文字的表層敘事動作。
而這個文字的核心則是在尋找身份的同時對意義的焦慮。許三多反覆重複的話是:“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迴圈論證式的車軲轆話,你可以認為這是如同廢話般的“大道”,然而我讀出來的是徹底地對意義的迷失和焦慮。許三多一直在尋找意義,從開始在五班的時候尋找具象的意義——打發時間的方式,到尋找成為尖子的意義——為了史今能夠留下來,到尋找留守的意義——鋼七連精神的守衛和傳承,再到尋找留在老A的意義——思考軍人的意義,以及自己生命的意義。重疊在這些意義焦慮之中的是許三多的身份轉變,以及與成才在身份上的互動,從開始的“土包子”到後來會講普通話,會據理力爭,從開始的孬兵到後來的牛人,並且一度扮演指導者的角色——不僅對成才,包括對高城、袁朗、伍六一、以及吳哲,甚至在他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已然對那個狀如炊事班的三連五班造成了巨大改變。這兩者統一在許三多為主線成才為輔線的成長敘述之中。如此,故事線便理清了。
2、人物:父子關係的改寫和兄弟關係的重置
從人物所處的權力地位看,父子關係是《士兵突擊》中最核心的人物關係模式。主要的關係有:許百順vs.許三多,老馬vs.許三多,史今vs.許三多,高城vs.許三多,袁朗vs.許三多。類似的,兄弟關係則有成才vs.許三多,許家老大老二vs.許三多,五班三兵痞vs.許三多,伍六一vs.許三多,七連小兄弟們vs.許三多,齊桓\吳哲vs.許三多。父子之間是愛和恨的變化,以及精神上的“弒父自立”,而兄弟之間則更多的是爭寵與友愛的交織。下面擇要分析:
第一集徵兵那一場戲,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繼”的儀式,許三多離開了自己的老家,到了部隊這個此後被他認同做家的地方,同樣是專制的父權(母親嚴重的缺位),許百順這個爹的行為方式與部隊系統有些類似(尤其與高城),然而史今和老馬這兩位“爹”卻完全不同。老馬給許三多當爹的時候,他不打不罵,護著他,對許三多此時的兄弟(老魏、薛林和李夢)打壓——這個爹溺愛或者放縱孩子,後來也放縱了自己,許三多的到來讓他重新思考。我喜歡老馬的教育方式。許三多在這裡開發出了自己最大的潛力——堅持,修路這個事情讓他獲得了一個機會。團長,或者“爺爺/族長”,給他換了一個地方。這次史今這位“爹”,與許三多有相似的經歷,於是真是又當爹有當媽,百般寵愛——這位爹還要受“兄長”的轄制(高城),還要防著其他的兒子妒忌(伍六一),史今真好啊,隱忍,剛強,在他這裡,許三多獲得了實現突破的方式,“變成了牛人”。然後史今走了,“拔去了你(許三多)心裡最後一把草”,間接是被許擠走的,第一次的“弒父”和自立。隨後許三多的爹是高城,這個爹一開始討厭他,後來自己很受傷,卻從許三多病態的堅持中找到了慰藉,並且渡過了心理危機——逆向權力關係的教育標明瞭父子關係的改寫。而在許三多最脆弱的時候,正是高城偉岸的父親形象和被他視作“家”的五班駐地以及視為“家人”的七連小兄弟們治好了他的心病。再後來是袁朗,許三多的人格完整到此處時,逆反心理強盛——事實上弒父早先已經發生過,在許三多剛進入老A,“套近乎”未果之後,兩人的關係始終處在極度的對立上,並因為成才的去留達到頂點,以至最後以袁朗的妥協(當然成才的變化是重要原因)和象徵性的“自殺”為訊號,許三多終於達成了自身的“成長”。袁朗的教育方法頗有意味,而對於許三多,袁朗是在恰當的時候出現的那個恰當的人。許三多從猥瑣懦弱到形成獨立人格,袁朗的意義甚至大於之前許三多每一個“父親”。
細讀許百順和許三多的關係,許三多的懦弱來自許百順的暴力,而許三多的第一次反抗則是在他決定留在部隊升士官的時候,許三多終於大聲講話了,終於在一貫不講理的父親面前做了自己的決定。而在事故發生之後,已經徹底成長的許三多的堅定反而改變了父親的決定。許百順的意義在於提供一個許三多的邏輯支援,包括他的邏輯底線,以及最深刻的恐懼的來源。當許三多真正成長的時候,許百順的應聲而倒也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劇中的每個人都喜歡許三多?因為他老實,因為他堅定,因為他守衛自己的原則如同“堅定的錫兵”,許三多的思維其實很簡單,雖然他只有一條邏輯——關於好好活和有意義——並且這條邏輯也來自許百順,但是他在入伍之後終於在對意義的焦慮中不斷地闡釋這句話,終於逐漸明白。然而他始終是自己的邏輯,就像這句在形式邏輯上正確而事實無法解讀的迴圈論證的表達一樣,所有受到許三多啟發或者感召的人,都是從自己的對許三多無法理解的行為的解讀中領悟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便是編劇多次重複這句話的用意所在。許百順喜歡他,因為他是兒子;老馬喜歡他,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昔日自己失去的東西;史今喜歡他,因為他們有相同的遭遇,並且自己有對他的承諾;高城喜歡他,因為他用堅定讓自己明白了許多事情;成才,開始因為親近,後來因為習慣,最後則是因為尊敬;伍六一,因為妒忌而恨過他,也因為敬佩而終於喜歡上了他;袁朗,他的高調唱的明明白白,這裡不再重複。其他的人,或者是出於佩服而愛戴,或者是出於欣賞而珍惜。然而許三多永遠不是那種第一面就讓人喜歡的人,然而編劇預設的心理認同路徑使觀眾無法不喜歡他——或者敬佩他。迴應前面的觀點,許三多是每一個人隱藏的自指物件,每一個人內心最深處的自卑和敏感的外化,當許三多的成功符合了觀眾自卑心理對自尊感的渴求的時候,這個根本不招人喜歡的小夥子便由此深入人心。在這一點上,《士兵突擊》比《阿甘正傳》做的更好。
若是從性別分析的角度入手,《士兵突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用友情代替愛情”,這樣一部純粹的男人戲,最典型的一段“三角戀”便是許三多、史今和伍六一的關係。。就史今這個人物而言,編劇自己的解讀是史今的形象更多地作為許三多的“母親”出現,許三多對史今的依戀更多地出自戀母情結。細細數來,史今確實也是全劇中最溫柔的一個角色,許三多對史今的態度,換一個角度去看,更像是討好戀人的方式。史今這個角色身上集中了父親,母親和戀人的特徵,用酷兒理論分析似乎也是合適的。不過我們還是點到為止吧。
3、環境:身份認同和身份想像
本片中環境的設定,基本可以用“家”來概括。正如我們可以用父子-兄弟關係(家人關係)來概括人物關係一樣,許三多在對意義焦慮的同時,不停地尋找歸屬感。他自稱“不願意換環境”,換了環境對他來說是連根拔起,明白地,這是不願離開家的緣故。從徵兵開始,他離開的唯一理由是要躲開許百順的虐待。他試圖尋找認同,可明白地,在新兵連他被作為典型的“他者”對待,高城和伍六一對他的惡劣印象便來源於此。他唯一的家人是成才,所以在五班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唯一的一次離開便是去尋找成才。當他有機會離開五班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要來到成才的身旁。此後俘虜袁朗也是出於為成才報仇的想法,在老A與袁朗的衝突更是如此。
在五班,許三多經歷的從被指認為他者,到最後獲得認同,可以認為是影片此後的故事模式的預演。事實上,即使在入伍之前,許三多在家裡始終也被指認為“他者”,只是到了故事快結束的時候才真正獲得家人的認同。就這個模式來分析,許三多對意義的焦慮或許並非來自對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而是現實地源於身份困境。他習慣了被作為他者指認,那麼他在多次試圖努力均告失敗之後,他選擇了最聰明,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堅持自己的邏輯底線。許三多對自己身份的想像永遠是一個窩囊的老小,所以他如此“勇於或急於”承認“錯誤”。從“命名”中呈現的權力關係來看,許三多從小被叫做“龜兒子”,史今決定招他入伍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不許許百順再叫他“龜兒子”,這事實上是典型的改名和“過繼”。在老A,許三多又一次被命名為“完畢”,這次命名錶明,他已經徹底認同了老A,故而完全不存在他離開的可能,他失落之後的迴歸也是出於心靈的選擇。
幾處“家”的視覺呈現,老家的房子是許三多要逃離和要堅守的,為此他不惜在父親兄長都已放棄的時候背上沉重的債務;七連的家是拼命掙來的,為此他留守到最後;老A的家是他離不開的,因為他的價值和意義判斷;五班的家才是他心靈的家園,那片荒蕪的草原和孤單的崗哨才是他內心的歸宿。出於他對自己作為“他者”的身份想像,他只有孤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仔細看來,編劇實際上在文字中引入了現代主義敘事方式。五班駐地這一極富表現性的環境便是許三多孤獨的內心的外化。在整部影片的敘事中,許三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個一個離開,並且很多從此再不相見。這種痛苦——許三多認為守護他喜歡的人是意義所在——如此深沉。在五班他面對自己的內心,在七連他經歷了家的破碎,在老A他終於被接納,在自己老家終於找到了地位——在“家”這一要素上強烈的互文性讓文字的力量變得無比強大。
4、人物的詮釋:個體和群像,軍事題材的超越
在《士兵突擊》裡,由於主角猥瑣,主角的另一面(成才)惹人討厭,樹立起來的形象,也就是那群“華麗而高亢的男人”,不幸全是配角。然而有些評論把這部戲拿來跟《兄弟連》做比較,說塑造了一群中國軍人的形象云云,肯定是不對的。這部戲採用的是最傳統的第一人稱敘事,所謂單視角焦點透視,而非《兄弟連》那樣典型的“散點透視”,由此去寫“群像”是完全沒戲的。然而配角都被寫的如此出彩,觀眾認同機制導致觀眾們不自覺地將許三多與其他人物相比,許三多帶著觀眾看人也只往好處看,並且,第一人稱的主觀視角中,敘事人往往是會被忽略的,由此給大家印象深刻的才是群像。若是問怎麼寫群像,去翻翻當年的“三突出”原則指導下的影視和文學作品就好了。
《兄弟連》在寫戰爭中的人,它的野心在於歷史敘述而非情節,這種不可及的高度並非《士兵突擊》想去達到的。然而說《士兵突擊》好,是好在它超越了一般的軍事題材,很多內容都可推及人生的一些極深刻或隱秘的層面。這已經超越了軍事題材電視劇所習慣的內容和表達了。讚一句說《士兵突擊》代表了中國產電視劇的希望也不為過。我以為,聯想到《兄弟連》是正常的,這兩部戲同沒有女人,同樣不唱高調,同樣把視角放在普通人身上;然而只看《士兵突擊》,高調已經換作一種類似家族羅曼斯的東西,即鋼七連的精神傳承,所謂的普通一兵,最後也成了眾人仰慕的尖子。我相信許三多能做到,因為“阿甘”這個人物型別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他會取得巨大的、令人無法相信的成功,這是YY,然而是符合觀眾心理的YY。YY小說在網路文學中有巨大的市場,在電視劇裡怕也是同樣。我們可以用日常經驗評判許三多在加入老A之前的敘述合理性,然而對於特種兵,這是平常人無法經驗到的東西,然而夠酷,夠華麗。說到這裡,特種兵題材實際上類似於一種幻想/神話題材,然而在神話題材之外的那些日常敘述使我們忽略了它的這一特性。說回來,《士兵突擊》高於《狼牙》等一系列YY小說的地方就在於此。
5、視聽呈現:表達方式的型別化
《士兵突擊》在鏡頭排程上沒什麼太多可說的,屬於十分規矩的電視劇路數。許三多在草原五班的幾處單人小全景頗有味道,在七連站軍姿的時候一個降落的排程很不錯,全片給我印向最一處排程是許三多得知家裡出事,回家的時候,許二和帶他推開家裡門的那個升降排程鏡頭。完好的門和院牆,推開之後是殘垣斷壁,此時攝像機升起變成俯角。不僅指稱了這個家庭只保有形式上的完整,也表明許家的四位老爺們兒都在硬扛——外表堅強,內心就像那一攤廢墟一般憂鬱。這一處對視角的選擇相當成功。
在場景設定上,室內戲較多,布光還是強調明度,不太注重表現性。場景作為人物內心的外化表現則運用的相當精妙,五班的荒原,只有一個人的鋼七連營房,都是極富力量的場景。利用汽車燈做夜景外景的光源則是頗經濟且富有表現力的做法。
迴歸到型別化的論述上,《士兵突擊》的前身是話劇《愛爾納·突擊》,在電視劇中,話劇的影子無處不在,在視聽上充分利用封閉空間和演員表演上的戲劇張力,僅看三連五班駐地這一場景,共承擔關鍵性情節三次,若按篇幅計算則更多。從場面排程來看,部分場景甚至可以區分出上場門和下場門。演員的表演則大多脫不開話劇的套路。王寶強除外,其餘演員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話劇演員。典型如張譯,第一集與許百順的對手戲很富表現力,然而話劇感過強是不得不抓的毛病。包括最為人稱道的最後一場戲,與許三多的告別,不論別的,單論臺詞方式,就能明白看出此君強悍的話劇功底。其他如張國強和範雷,那更是話劇腔。仔細區分一下演員的發音方式,這些人典型的胸腔共鳴是藏不住的,然而不細聽,是區分不出來那種軍人強調和話劇腔的區別的。不過好在他們能夠把話劇腔融合在軍人式語言的日常表述中,這一點上,張國強做的最好,那種話劇腔在他那裡完全變成了厚實和豪氣。
再苛刻一點說,其他一些演員還未達到話劇水平,停留在小品和情景喜劇水平。典型如左騰雲和劉天佐,前者分明是借用小品型別人物,後者則明白地是個《炊事班的故事》裡的“二”兵。李夢這個角色本身更靠近情景喜劇。細細數來,全片具有情景喜劇性質的段落並不少,典型如許三多初到五班的幾集,將固定的封閉空間和人物作為日常環境出現,不走向話劇怕是也只能走向情景喜劇。這必然與編劇自身的話劇經歷有關,此外,對觀眾接受心理的迎合也是重要因素。型別化的東西,觀眾接受成本低,容易暢銷。
《士兵突擊》另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強化了方言的形態。許三多一家的河南方言是一個強化了的特徵,只是難為成才和伍六一也要學這種方言。團長的湖北話,史今和老魏偶爾一句半句的東北話,還有何紅濤的上海話。當一個人確定用某種語言方式的時候,同時反映出他的本質身份、外表身份和想像的身份。這些身份或者是他刻意要隱藏,或者是刻意要強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小布什的德州土腔,那是典型修飾過的公眾形象)。在語言形成的身份視覺呈現中,一些借用觀眾預設的地域想像以及隨之而來的人物性格想像的表達方式是相當重要的,不僅有助於減少對人物的理解障礙,同時也強化了規定情景的表述(典型如日本動畫中關西話的運用)。許三多的方言彰顯其“土包子”的本質,團長的方言則充分表現其直爽的性格。史今著急時候的東北話提示其身份,讓觀眾將對東北人的想像疊加在史今的形象之上——實際上觀眾心目中史今的性格有重要的一部分是來自這種由語言和身份指稱的想像。而提到地域政治則是來自成才,這個小夥兒刻意地將自己的口音隱藏在普通話之下,心理一望而知。而高城則頂著一張典型的東北人面孔,附帶地也借用了身份想像帶來的便利。而許三多的成熟有一個重要的標誌是他的普通話的養成。包括在最後面對父親和兄長的時候那種普通話和方言的交織——交織在內心鬥爭和他的決定上。當他在心中最終下了決心,並真正擺脫了家庭的時候,他講的是普通話,而他剛剛回家,還被視為不爭氣的老三的時候,他講的是方言——細細數來,很多細節都是很有趣的。
6、文字改編:從《士兵》和《士兵突擊》到《士兵突擊》
考察《士兵突擊》的文字版本,計有話劇《愛爾納·突擊》,小說《士兵》(灕江出版社,2004年5月)及《士兵突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7年2月)。話劇更多的融合在視聽的排程上,而分析小說的文字,《士兵突擊》基本上是電視文學劇本,而《士兵》更像一部軍旅題材的小說。在小說上,從《士兵》到《士兵突擊》的改編,由蘭曉龍親自完成,其間的主要原則便是出於方便拍攝的考慮。《士兵突擊》保留了《士兵》中的相框結構,但是將這個相框由在愛沙尼亞舉辦的愛爾納·突擊軍事競賽改為軍區的一場軍事對抗演習,並且在這場演習中繼續書寫主要人物關係。另一處明顯的改編是對許三多內心獨白的處理,《士兵》每個章節開篇的大段獨白被拆散在了敘事當中。在視聽呈現上便是一種很不錯的效果,隨時隨地許三多的獨白都有可能冒出來,強化著第一人稱主觀視角以及觀眾對他的認同。
7、症候性閱讀:《士兵突擊》的史詩敘述傾向
從小人物寫大歷史,是我們熟悉的歷史題材敘事文字的進入套路。再小的人物和再瑣碎的事情,但凡不是架空,必然還是要涉及到歷史——如《小城之春》。《士兵突擊》的歷史層面敘述在於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是我們喊了多年的四化之一,它提供了許多細節(當然刨去為了保密而進行的有意虛指和替換,甚至頗具後現代色彩的對電子遊戲的戲仿)來為我們書寫這一圖景。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電視劇和文字最大的區別在於電視劇試圖進行的昇華,也即史詩敘述的傾向。這是有意地強化某些視聽要素——典型如鋼七連神話般的歷史和傳承的儀式——注意這個儀式,當我們探討儀式對於人的意義的時候,我們自然地會將話題印向某些更加深刻的層面,然而當鋼七連被紅旗、無曲的連歌以及“不拋棄,不放棄”的六字箴言抽離成符號的時候,當範吉利斯的音樂和前蘇聯《神聖的戰爭》合唱響起的時候,某些《士兵突擊》根本性的東西悄悄被置換為一種令人熱血沸騰的史詩敘述。這些東西並非真實的,當我們再度回溯到《士兵突擊》的話劇本質的時候,這種似乎被要求為影視作品注重還原生活的細節搖身一變為表現性的細節;從另一個方面,這套頗具表現性和虛擬性的符號系統似乎也暗合著中國軍隊和中國社會的某種狀況。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史詩敘述無論如何都不是這部影片要完成的主要任務。當大部分對主題的歸納集中在“成長”這個命題上的時候,我不知道編劇是該笑還是該哭。這確實是個成長故事,然而更重要的是人和環境以及自己心靈的關係。五班七連或者老A,對於許三多來都是變化的環境,他需要處理的不是成長而是自己,或者說是堅持,或者說是信仰。而說到史詩敘述,對於歷史的史詩,與對於一個人的心靈史同等重要。
總結下來,《士兵突擊》處理的是兩個非常深刻的、具有普遍性的命題:一個人如何面對生來就是的孤獨,和一個人如何面對生命中重要的人一個一個的走開。當我們看到許三多默默面對荒蕪的內心和試圖去守護他珍惜的人和事的時候,那種情感上的共鳴是相當強烈的。並且,這部戲“有夢想,能打,並且有愛”。作為一部的電視劇,有這些就夠了。
《士兵突擊》的觀眾其實很多,自不必說廣大解放軍指戰員,普通的受眾就是每一個吃完飯之後坐在家裡的中年男人,他們會回憶起一些過去的日子,並且思考一些有關人生的事情;也是陪著他們看電視的中年女人,她們會試圖去理解男人;還有便是解不開軍隊情結的人們——他們在尋找自己的可能生活,並驚喜地發現了一些其他的,更深刻的東西。如果說《兄弟連》在寫歷史,《亮劍》在寫一個真性情的土匪團長,那麼《士兵突擊》寫的是每個人內心的自卑、每個人生來的孤獨、每個人生命中的珍惜和每個人為實現夢想的努力,以及那些揭開內心隱秘情感的細膩表達,和無法言說的共鳴和感動。
-
7 # 影視風景線
伍六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跟小禮哥一樣,被他《士兵突擊》不折不撓的精神感動吧!他給人第一印象韌勁兒十足,寧折不彎。所以有人送他一個外號:穿甲彈。生活就是這樣,那些我們一直充滿期待的人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最多,關鍵時刻出手的,總有幾張面孔是我們從來沒有好感的人,那一刻我們才被教會了誰是真正的朋友。
但是,很多人都肯定跟我一樣,在想,伍六一為什麼在參加老A選拔的時候,一摔就把腿的韌帶給摔斷了呢?說實話,這個我感到很大的百思不得其解啊!那麼今天,小禮哥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吧!
75折特大優惠剩最後1天
廣告
75折特大優惠剩最後1天
當時,老A的人丟閃光彈把許三多的眼睛給閃到了,這個時候伍六一和許三多走到了一個溝裡,伍六一一腳把許三多給踢下去,自己在翻下去的時候。
大家可以看得見,這個腿部這個時候撞到了石頭,當時,背景音效中明顯聽到了一聲,咔的一聲,這個是很明顯的腿部的骨頭和石頭撞碎的聲音啊!
許三多在檢查伍六一腿部的時候,大家可以發現,腿已經完全凹進去了啊!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呢?伍六一在前期的時候,就有一些暗示,自己腿有傷了啊!其實這是舊傷加新傷所導致的!
最後,我最為之佩服的,為了不拖累許三多進A大隊,在魔鬼考核接近終點的時候,這個從不服輸、永不言敗的男人竟然拉響了求救彈的引線宣佈放棄。
最後,我總認為伍六一的結局不會太好,因為他總是表現得很剛性。太剛的人,往往缺乏韌性,易折。
-
8 # 王賀gggg
首先我的觀點是伍六一特別強,然後會進老A。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若是問你伍六一這個兵怎麼樣,我想大多數人的想法跟我一樣吧!他不用說話,往那一站就知道是一個好兵!他是一個捨生忘死,視死如歸軍人,他有堅定的目光,眉角眼梢流露出殺氣,會令敵手聞風喪膽,在這樣的對手面前,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可是,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伍六一是塊好鋼,但是他太硬了,袁朗的訓練就是要抹掉所有人身上虛偽的面子,包括自信和自尊,他就是要讓他們經歷侮辱,然後再看他們是否還有重拾的勇氣,而伍六一太倔強了,絕對受不了那種打擊!因為他是那種視榮譽為生命的人,也許,編劇正是考慮了這個原因,才讓像他這樣一個優秀的兵偏偏在進老A選拔的時候傷到了腿,因為一旦進到老A以後,也許根本沒有適合他的位置,這樣也許是對伍六一最好的結局吧。
-
9 # 水仙不仙1
肯定會是袁朗最喜歡的兵!袁朗對於所有留在老A計程車兵,都是非常喜愛的,不管是許三多還是後來的成才,不喜歡也就不會留在老A了。
伍六一的腿如果當時沒有受傷的話,一定是個非常優秀的兵,伍六一是一個心氣兒非常高的人,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永不服輸,而且永不言敗。這樣的兵會有隊長不喜歡嗎?
伍六一的有點很多,性格上的倔強不服輸,能力是優秀的尖兵,作為許三多的班長,雖然時不時的諷刺許三多,但是很多時候會無聲無息的關心他,許三多的成長都離不開伍六一。
甚至許三多後面很多思想上的覺悟,對作為一名軍人的認識,對於軍隊的人事,都是伍六一教他的,伍六一可以說給許三多帶來很大的影響。
伍六一讓我們印象最深,也是最難過的場景就是,腿受傷了以後,為了不拖累許三多,毅然決然的拉響了求救的訊號彈,把自己進老A的路親手斷送了。
這樣一個優秀、有骨氣、決絕又很有能力的病,袁朗怎麼可能不喜歡。
伍六一其實是一個有點悲情的角色,病痛阻礙他進入最優秀的隊伍,阻礙他成為最優秀的兵,最後斷送了他當兵的生涯,只能和班長一眼黯然離場。
不過說回來,即使伍六一進入了老A,袁朗也很喜歡他,但是對於他的喜愛肯定還是遠遠不及許三多的,因為許三多那種憨傻,那種執著的勁頭,是其他人都沒有的,而這正是袁朗最喜歡許三多的原因。
-
10 # 1時光裡有個姑涼1
在《士兵突擊》中,他們這一批士兵,成才許三多伍六一屬於這支隊伍的尖子,如果沒有他們3個吸引目標,另外那幾個不可能完成任務,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他們3個的軍事技術屬於頂端,論到達終點的速度,肯定沒人比的過。
2.伍六一受傷後,拖住了成才和許三多的腳步,才造成了有士兵趁機跑到終點。
但是,沒有假如。因為伍六一這個角色高傲,軍事訓練名列前矛。如果伍六一不受傷,那肯定會搶許三多的主角光環。所以伍六一是必須受傷的。
-
11 # 趴在陽臺上的豬
六一和三多一樣,重情體諒別人,但是六一比三多還要剛性,就算腿不受傷,可能進入老A,但是性格缺乏韌性,易折,遲早會受傷
-
12 # 娛樂行天下之人生如戲
《士兵突擊》是一部講述一個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曆程,憑著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最後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偵查兵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伍六一是給許三多最多幫助的人。伍六一就是一名鋼鐵戰士。伍六一是一名鋼鐵硬漢,更是一名合格的軍人。在平時他大多數都是嚴肅的,無論訓練還是生活,不苟言笑。在訓練上面,對自己一絲不苟,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訓練,去證明自己是優秀的軍人。對於最後的選拔賽,不怕挑戰不怕艱辛,伍六一和許三多選擇挑戰。由於意外伍六一的腿受傷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選擇苦苦的堅持。這是軍人的骨氣,也是鋼七連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可是結果很遺憾。對於像伍六一這麼傲氣的軍人,他可以在賽場流血,流汗,百鍊成鋼。腿瘸了,但是軍人的意志不能丟,他是一個倔強的男子漢,一名真真正正的軍人。他選擇了退伍。伍六一是一名真正的軍人,如果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他寧願選擇退伍。
所以,如果伍六一的腿沒有受傷,以他的性格和能力一定會透過選撥,成為一名更好兵。
-
13 # 環球融媒
假如伍六一腿沒有受傷,最後也不會進入老A,而是會隨老連長一起進師偵察營!因為,首先在A大隊選人時伍六一已經是二期士官的最後一年面臨著退伍,或者以其它專業套改三期!而去師偵察營是最佳的選擇!
-
14 # 寒語娛樂
我的觀點是:如果伍六一在A大隊選拔中腿沒有受傷的話,肯定會進入老A,袁朗對他也會非常的器重和喜歡。
論據如下:
1、志向遠大,不甘平庸。當伍六一得知可以參加A大隊的選拔時,他去請示了指導員並自願放棄升職三級士官的機會,並且說出了軍人的無奈,他說“……當兵很辛苦,如果就是為了混個士官,就用不著這麼辛苦了……當兵的選擇不多,如果一個兵想在這條路上走的再遠一點,請尊重他的選擇……“,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伍六一是有大志的,他的志向就是進入A大隊,成為尖子。
2、本身性格使然。伍六一性格剛性十足,寧折不彎,好強,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他是那種做事要做就要做最出色的,不想窩囊的活著的軍人。從高城連長勸他留下來做司務長,而他放棄時說的話可以看的出。他完全就是那種做刀刃的好鋼,一個對自己事事要求都非常苛刻的人,一旦設定了目標,他一定會朝著這個目標奮勇直前,他既然決定去參加老A選拔,那麼他一定會進入老A,成為老A的一員。
3、成績優異。伍六一是鋼七連一排五班的班長,本身就非常的優秀,七連最生猛的兵。這麼優秀的兵也一定有個優秀的歸宿。
綜合以上3點,因此,我覺得他如果腿沒有受傷,一定會進入A大隊,成為非常出色的老A。
-
15 # 沒有老婆的餅
伍六一太強了,即使他的腿沒有問題,通過了考核,他會成為老A,但是他的結果只能是傷殘,因為他太強了。現實中好兵就容易練廢,一身傷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
16 # 周易小知識zhy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若是問你伍六一這個兵怎麼樣,我想大多數人的想法跟我一樣吧!他不用說話,往那一站就知道是一個好兵!他是一個捨生忘死,視死如歸軍人,他有堅定的目光,眉角眼梢流露出殺氣,會令敵手聞風喪膽,在這樣的對手面前,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可是,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伍六一是塊好鋼,但是他太硬了,袁朗的訓練就是要抹掉所有人身上虛偽的面子,包括自信和自尊,他就是要讓他們經歷侮辱,然後再看他們是否還有重拾的勇氣,而伍六一太倔強了,絕對受不了那種打擊!
因為他是那種視榮譽為生命的人,大家還記得衛生流動錦旗事件吧,就因為一個衛生標兵的榮譽,他差點就把成才給揍了,他負傷之後,連長要為他安排一個崗位,可他卻覺得那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一旦他進入老A,絕對受不起這份打擊。
還有一點,大家知道袁朗非要這麼訓練的意圖是什麼嗎?就是要一支嗷嗷叫的團隊,而不是一個英雄,要的是不管在多麼極端、殘酷的環境下,都可以託付後背的兄弟的團隊,伍六一做事不懂得緩衝和停留,衝鋒陷陣絕對是一把好手,可是能不能做好團隊協作呢?這不得不讓袁朗好好審視一番!
也許,編劇正是考慮了這個原因,才讓像他這樣一個優秀的兵偏偏在進老A選拔的時候傷到了腿,因為一旦進到老A以後,也許根本沒有適合他的位置,這樣也許是對伍六一最好的結局吧。
-
17 # 憶苦思涵
伍六一腿不受傷,會成為老A中的精英,成就會高過許三多和徐朗
因為在他的眼中沒有失敗這個詞,寧可玉碎 不能瓦全,形容他最貼切不過。正如他的腿殘廢後,司務長幫他找好後勤差事,他卻不領情偏偏要復員,因為在他心中,鋼七連就沒有孬兵,要麼直直的站在那裡像一把鋼刀,要麼乾脆的折斷,絕對不能彎!這就是鋼七連的精神!此時的高成連長才被五六一深深感動,從他那有點震驚的眼神裡我們能感覺到,從他手裡復員的兩個最愛的兵,都比他更像鋼七連的兵。
所以如果沒有腿傷,就算到了老A,就算有徐朗的千百般的侮辱與折麼他都不會低下頭,哪怕就算失敗了他也不會把原因推給別人,必定會奮起直追,因為這就是鋼七連的魂,而這魂已經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裡。
贏要贏得光明磊落,輸要輸的理直氣壯
五六一或許是整部士兵突擊裡面最貼切鋼七連精神的人,正如高連長對的他的評價一樣,他現在那,就那麼站在那,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好兵,或許這是對五六一最好的褒獎!
伍六一精神才是士兵突擊的精神 -
18 # 小宇娛樂空間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今年電視劇暑期檔最值得關注的大戲,莫過於《士兵突擊》了。開播之前已經紅遍網路,開播之後更是全面開花,瘋狂的粉絲更是一抓一把。一部電視劇的暢銷要素有很多,但是《士兵突擊》一沒有大腕,二不講言情,三不穿古裝,四不講名人,它的暢銷在於一個強大的文字——一個好故事,一群合適的演員,事實證明,這樣的戲往往更有力量。
1、故事:文字和角色認同方式
《士兵突擊》的主角是許三多,這個典型地借用了傻根-阿甘的型別化或符號化的人物在敘事中作為第一人稱主觀視角出現,基本上以他的“在場”作為主線結構故事。圍繞著他的是身旁一群“高亢而華麗的男人”,這便是編劇深諳的投觀眾所好之道。大抵說來,提供代入感的主角和華麗的配角,以及略顯YY(按,意淫,指在敘事作品中讓主人公實現在現實中沒有辦法實現的事情,並讓受眾在這種過程中獲得強烈的快感,以下同)的情節,基本上構成了武俠、奇幻等通俗文學暢銷的核心要素,放在同為敘事性文字的影視裡也不例外,歸結在一處便是“成人童話”,此“成人”並非“少兒不宜”,而是言其複雜。男人們在片子裡看到朋友兄弟,女人們看到一群華麗的男人,由此,營銷點把握的相當精準。一說本片沒有女人是“大膽嘗試”,未必,把女人、三角戀等等視為暢銷影視劇必不可少之要素的想法,恐怕一種“被害妄想”。
分析這部電視劇的文字,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成才和許三多,屬於“一體兩面”,且不提片中多次對兩人關係的反覆書寫,袁朗這位“智者”明白地指出“你(成才)和許三多根本就是一類人。”觀察兩人關係的變化,以及地位-權力的消長,我們可以明白看出,這兩個“老鄉”事實上是同一個人的兩種心理:許三多代表了人心中內向、保守、堅持的一面,成才則是人表面的圓熟、爭強好勝和個人中心主義,這一方面解釋了為何這兩個人物看起來不太正常(某一方面性格的極端化放大),另一方面也解釋了為何大量觀眾對許三多“認同”上的轉換。把握這個切入點,不難看出編劇的意思事實上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卑微的自己”,認同許三多便意味著承認自己的卑微,在開始顯然是無法接受的;然而在此後,觀眾對許三多的認同,並非來自認同卑微的自己,而是來自這個卑微的自己忽然變得很強大,這個轉變太快了,作為話劇是可以的,作為電視劇則有偷工減料之嫌,導致的效果便是整片顯得十分YY。不可想象,一個孬兵迅速地成長為集團軍裡都數一數二的強人,乃至後來進特種部隊——他的堅持和耐性我們看得到,然而這個過程的“不可呈現性”導致YY的表達效果出現。再看成才這一面,許三多那一面是自卑的視覺呈現的話,那成才這裡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有的幻想的呈現:英俊挺拔,人際圓熟,業務拔尖,該有的都有了,然而成才的“失敗”或者失落可以被讀在有明顯價值判斷基礎上的自嘲。這種對抗構成了這個文字的表層敘事動作。
而這個文字的核心則是在尋找身份的同時對意義的焦慮。許三多反覆重複的話是:“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迴圈論證式的車軲轆話,你可以認為這是如同廢話般的“大道”,然而我讀出來的是徹底地對意義的迷失和焦慮。許三多一直在尋找意義,從開始在五班的時候尋找具象的意義——打發時間的方式,到尋找成為尖子的意義——為了史今能夠留下來,到尋找留守的意義——鋼七連精神的守衛和傳承,再到尋找留在老A的意義——思考軍人的意義,以及自己生命的意義。重疊在這些意義焦慮之中的是許三多的身份轉變,以及與成才在身份上的互動,從開始的“土包子”到後來會講普通話,會據理力爭,從開始的孬兵到後來的牛人,並且一度扮演指導者的角色——不僅對成才,包括對高城、袁朗、伍六一、以及吳哲,甚至在他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已然對那個狀如炊事班的三連五班造成了巨大改變。這兩者統一在許三多為主線成才為輔線的成長敘述之中。如此,故事線便理清了。
2、人物:父子關係的改寫和兄弟關係的重置
從人物所處的權力地位看,父子關係是《士兵突擊》中最核心的人物關係模式。主要的關係有:許百順vs.許三多,老馬vs.許三多,史今vs.許三多,高城vs.許三多,袁朗vs.許三多。類似的,兄弟關係則有成才vs.許三多,許家老大老二vs.許三多,五班三兵痞vs.許三多,伍六一vs.許三多,七連小兄弟們vs.許三多,齊桓\吳哲vs.許三多。父子之間是愛和恨的變化,以及精神上的“弒父自立”,而兄弟之間則更多的是爭寵與友愛的交織。下面擇要分析:
第一集徵兵那一場戲,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繼”的儀式,許三多離開了自己的老家,到了部隊這個此後被他認同做家的地方,同樣是專制的父權(母親嚴重的缺位),許百順這個爹的行為方式與部隊系統有些類似(尤其與高城),然而史今和老馬這兩位“爹”卻完全不同。老馬給許三多當爹的時候,他不打不罵,護著他,對許三多此時的兄弟(老魏、薛林和李夢)打壓——這個爹溺愛或者放縱孩子,後來也放縱了自己,許三多的到來讓他重新思考。我喜歡老馬的教育方式。許三多在這裡開發出了自己最大的潛力——堅持,修路這個事情讓他獲得了一個機會。團長,或者“爺爺/族長”,給他換了一個地方。這次史今這位“爹”,與許三多有相似的經歷,於是真是又當爹有當媽,百般寵愛——這位爹還要受“兄長”的轄制(高城),還要防著其他的兒子妒忌(伍六一),史今真好啊,隱忍,剛強,在他這裡,許三多獲得了實現突破的方式,“變成了牛人”。然後史今走了,“拔去了你(許三多)心裡最後一把草”,間接是被許擠走的,第一次的“弒父”和自立。隨後許三多的爹是高城,這個爹一開始討厭他,後來自己很受傷,卻從許三多病態的堅持中找到了慰藉,並且渡過了心理危機——逆向權力關係的教育標明瞭父子關係的改寫。而在許三多最脆弱的時候,正是高城偉岸的父親形象和被他視作“家”的五班駐地以及視為“家人”的七連小兄弟們治好了他的心病。再後來是袁朗,許三多的人格完整到此處時,逆反心理強盛——事實上弒父早先已經發生過,在許三多剛進入老A,“套近乎”未果之後,兩人的關係始終處在極度的對立上,並因為成才的去留達到頂點,以至最後以袁朗的妥協(當然成才的變化是重要原因)和象徵性的“自殺”為訊號,許三多終於達成了自身的“成長”。袁朗的教育方法頗有意味,而對於許三多,袁朗是在恰當的時候出現的那個恰當的人。許三多從猥瑣懦弱到形成獨立人格,袁朗的意義甚至大於之前許三多每一個“父親”。
細讀許百順和許三多的關係,許三多的懦弱來自許百順的暴力,而許三多的第一次反抗則是在他決定留在部隊升士官的時候,許三多終於大聲講話了,終於在一貫不講理的父親面前做了自己的決定。而在事故發生之後,已經徹底成長的許三多的堅定反而改變了父親的決定。許百順的意義在於提供一個許三多的邏輯支援,包括他的邏輯底線,以及最深刻的恐懼的來源。當許三多真正成長的時候,許百順的應聲而倒也在意料之中。
為什麼劇中的每個人都喜歡許三多?因為他老實,因為他堅定,因為他守衛自己的原則如同“堅定的錫兵”,許三多的思維其實很簡單,雖然他只有一條邏輯——關於好好活和有意義——並且這條邏輯也來自許百順,但是他在入伍之後終於在對意義的焦慮中不斷地闡釋這句話,終於逐漸明白。然而他始終是自己的邏輯,就像這句在形式邏輯上正確而事實無法解讀的迴圈論證的表達一樣,所有受到許三多啟發或者感召的人,都是從自己的對許三多無法理解的行為的解讀中領悟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便是編劇多次重複這句話的用意所在。許百順喜歡他,因為他是兒子;老馬喜歡他,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昔日自己失去的東西;史今喜歡他,因為他們有相同的遭遇,並且自己有對他的承諾;高城喜歡他,因為他用堅定讓自己明白了許多事情;成才,開始因為親近,後來因為習慣,最後則是因為尊敬;伍六一,因為妒忌而恨過他,也因為敬佩而終於喜歡上了他;袁朗,他的高調唱的明明白白,這裡不再重複。其他的人,或者是出於佩服而愛戴,或者是出於欣賞而珍惜。然而許三多永遠不是那種第一面就讓人喜歡的人,然而編劇預設的心理認同路徑使觀眾無法不喜歡他——或者敬佩他。迴應前面的觀點,許三多是每一個人隱藏的自指物件,每一個人內心最深處的自卑和敏感的外化,當許三多的成功符合了觀眾自卑心理對自尊感的渴求的時候,這個根本不招人喜歡的小夥子便由此深入人心。在這一點上,《士兵突擊》比《阿甘正傳》做的更好。
若是從性別分析的角度入手,《士兵突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用友情代替愛情”,這樣一部純粹的男人戲,最典型的一段“三角戀”便是許三多、史今和伍六一的關係。。就史今這個人物而言,編劇自己的解讀是史今的形象更多地作為許三多的“母親”出現,許三多對史今的依戀更多地出自戀母情結。細細數來,史今確實也是全劇中最溫柔的一個角色,許三多對史今的態度,換一個角度去看,更像是討好戀人的方式。史今這個角色身上集中了父親,母親和戀人的特徵,用酷兒理論分析似乎也是合適的。不過我們還是點到為止吧。
3、環境:身份認同和身份想像
本片中環境的設定,基本可以用“家”來概括。正如我們可以用父子-兄弟關係(家人關係)來概括人物關係一樣,許三多在對意義焦慮的同時,不停地尋找歸屬感。他自稱“不願意換環境”,換了環境對他來說是連根拔起,明白地,這是不願離開家的緣故。從徵兵開始,他離開的唯一理由是要躲開許百順的虐待。他試圖尋找認同,可明白地,在新兵連他被作為典型的“他者”對待,高城和伍六一對他的惡劣印象便來源於此。他唯一的家人是成才,所以在五班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唯一的一次離開便是去尋找成才。當他有機會離開五班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要來到成才的身旁。此後俘虜袁朗也是出於為成才報仇的想法,在老A與袁朗的衝突更是如此。
在五班,許三多經歷的從被指認為他者,到最後獲得認同,可以認為是影片此後的故事模式的預演。事實上,即使在入伍之前,許三多在家裡始終也被指認為“他者”,只是到了故事快結束的時候才真正獲得家人的認同。就這個模式來分析,許三多對意義的焦慮或許並非來自對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而是現實地源於身份困境。他習慣了被作為他者指認,那麼他在多次試圖努力均告失敗之後,他選擇了最聰明,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堅持自己的邏輯底線。許三多對自己身份的想像永遠是一個窩囊的老小,所以他如此“勇於或急於”承認“錯誤”。從“命名”中呈現的權力關係來看,許三多從小被叫做“龜兒子”,史今決定招他入伍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不許許百順再叫他“龜兒子”,這事實上是典型的改名和“過繼”。在老A,許三多又一次被命名為“完畢”,這次命名錶明,他已經徹底認同了老A,故而完全不存在他離開的可能,他失落之後的迴歸也是出於心靈的選擇。
幾處“家”的視覺呈現,老家的房子是許三多要逃離和要堅守的,為此他不惜在父親兄長都已放棄的時候背上沉重的債務;七連的家是拼命掙來的,為此他留守到最後;老A的家是他離不開的,因為他的價值和意義判斷;五班的家才是他心靈的家園,那片荒蕪的草原和孤單的崗哨才是他內心的歸宿。出於他對自己作為“他者”的身份想像,他只有孤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仔細看來,編劇實際上在文字中引入了現代主義敘事方式。五班駐地這一極富表現性的環境便是許三多孤獨的內心的外化。在整部影片的敘事中,許三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個一個離開,並且很多從此再不相見。這種痛苦——許三多認為守護他喜歡的人是意義所在——如此深沉。在五班他面對自己的內心,在七連他經歷了家的破碎,在老A他終於被接納,在自己老家終於找到了地位——在“家”這一要素上強烈的互文性讓文字的力量變得無比強大。
4、人物的詮釋:個體和群像,軍事題材的超越
在《士兵突擊》裡,由於主角猥瑣,主角的另一面(成才)惹人討厭,樹立起來的形象,也就是那群“華麗而高亢的男人”,不幸全是配角。然而有些評論把這部戲拿來跟《兄弟連》做比較,說塑造了一群中國軍人的形象云云,肯定是不對的。這部戲採用的是最傳統的第一人稱敘事,所謂單視角焦點透視,而非《兄弟連》那樣典型的“散點透視”,由此去寫“群像”是完全沒戲的。然而配角都被寫的如此出彩,觀眾認同機制導致觀眾們不自覺地將許三多與其他人物相比,許三多帶著觀眾看人也只往好處看,並且,第一人稱的主觀視角中,敘事人往往是會被忽略的,由此給大家印象深刻的才是群像。若是問怎麼寫群像,去翻翻當年的“三突出”原則指導下的影視和文學作品就好了。
《兄弟連》在寫戰爭中的人,它的野心在於歷史敘述而非情節,這種不可及的高度並非《士兵突擊》想去達到的。然而說《士兵突擊》好,是好在它超越了一般的軍事題材,很多內容都可推及人生的一些極深刻或隱秘的層面。這已經超越了軍事題材電視劇所習慣的內容和表達了。讚一句說《士兵突擊》代表了中國產電視劇的希望也不為過。我以為,聯想到《兄弟連》是正常的,這兩部戲同沒有女人,同樣不唱高調,同樣把視角放在普通人身上;然而只看《士兵突擊》,高調已經換作一種類似家族羅曼斯的東西,即鋼七連的精神傳承,所謂的普通一兵,最後也成了眾人仰慕的尖子。我相信許三多能做到,因為“阿甘”這個人物型別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他會取得巨大的、令人無法相信的成功,這是YY,然而是符合觀眾心理的YY。YY小說在網路文學中有巨大的市場,在電視劇裡怕也是同樣。我們可以用日常經驗評判許三多在加入老A之前的敘述合理性,然而對於特種兵,這是平常人無法經驗到的東西,然而夠酷,夠華麗。說到這裡,特種兵題材實際上類似於一種幻想/神話題材,然而在神話題材之外的那些日常敘述使我們忽略了它的這一特性。說回來,《士兵突擊》高於《狼牙》等一系列YY小說的地方就在於此。
5、視聽呈現:表達方式的型別化
《士兵突擊》在鏡頭排程上沒什麼太多可說的,屬於十分規矩的電視劇路數。許三多在草原五班的幾處單人小全景頗有味道,在七連站軍姿的時候一個降落的排程很不錯,全片給我印向最一處排程是許三多得知家裡出事,回家的時候,許二和帶他推開家裡門的那個升降排程鏡頭。完好的門和院牆,推開之後是殘垣斷壁,此時攝像機升起變成俯角。不僅指稱了這個家庭只保有形式上的完整,也表明許家的四位老爺們兒都在硬扛——外表堅強,內心就像那一攤廢墟一般憂鬱。這一處對視角的選擇相當成功。
在場景設定上,室內戲較多,布光還是強調明度,不太注重表現性。場景作為人物內心的外化表現則運用的相當精妙,五班的荒原,只有一個人的鋼七連營房,都是極富力量的場景。利用汽車燈做夜景外景的光源則是頗經濟且富有表現力的做法。
迴歸到型別化的論述上,《士兵突擊》的前身是話劇《愛爾納·突擊》,在電視劇中,話劇的影子無處不在,在視聽上充分利用封閉空間和演員表演上的戲劇張力,僅看三連五班駐地這一場景,共承擔關鍵性情節三次,若按篇幅計算則更多。從場面排程來看,部分場景甚至可以區分出上場門和下場門。演員的表演則大多脫不開話劇的套路。王寶強除外,其餘演員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話劇演員。典型如張譯,第一集與許百順的對手戲很富表現力,然而話劇感過強是不得不抓的毛病。包括最為人稱道的最後一場戲,與許三多的告別,不論別的,單論臺詞方式,就能明白看出此君強悍的話劇功底。其他如張國強和範雷,那更是話劇腔。仔細區分一下演員的發音方式,這些人典型的胸腔共鳴是藏不住的,然而不細聽,是區分不出來那種軍人強調和話劇腔的區別的。不過好在他們能夠把話劇腔融合在軍人式語言的日常表述中,這一點上,張國強做的最好,那種話劇腔在他那裡完全變成了厚實和豪氣。
再苛刻一點說,其他一些演員還未達到話劇水平,停留在小品和情景喜劇水平。典型如左騰雲和劉天佐,前者分明是借用小品型別人物,後者則明白地是個《炊事班的故事》裡的“二”兵。李夢這個角色本身更靠近情景喜劇。細細數來,全片具有情景喜劇性質的段落並不少,典型如許三多初到五班的幾集,將固定的封閉空間和人物作為日常環境出現,不走向話劇怕是也只能走向情景喜劇。這必然與編劇自身的話劇經歷有關,此外,對觀眾接受心理的迎合也是重要因素。型別化的東西,觀眾接受成本低,容易暢銷。
《士兵突擊》另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強化了方言的形態。許三多一家的河南方言是一個強化了的特徵,只是難為成才和伍六一也要學這種方言。團長的湖北話,史今和老魏偶爾一句半句的東北話,還有何紅濤的上海話。當一個人確定用某種語言方式的時候,同時反映出他的本質身份、外表身份和想像的身份。這些身份或者是他刻意要隱藏,或者是刻意要強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小布什的德州土腔,那是典型修飾過的公眾形象)。在語言形成的身份視覺呈現中,一些借用觀眾預設的地域想像以及隨之而來的人物性格想像的表達方式是相當重要的,不僅有助於減少對人物的理解障礙,同時也強化了規定情景的表述(典型如日本動畫中關西話的運用)。許三多的方言彰顯其“土包子”的本質,團長的方言則充分表現其直爽的性格。史今著急時候的東北話提示其身份,讓觀眾將對東北人的想像疊加在史今的形象之上——實際上觀眾心目中史今的性格有重要的一部分是來自這種由語言和身份指稱的想像。而提到地域政治則是來自成才,這個小夥兒刻意地將自己的口音隱藏在普通話之下,心理一望而知。而高城則頂著一張典型的東北人面孔,附帶地也借用了身份想像帶來的便利。而許三多的成熟有一個重要的標誌是他的普通話的養成。包括在最後面對父親和兄長的時候那種普通話和方言的交織——交織在內心鬥爭和他的決定上。當他在心中最終下了決心,並真正擺脫了家庭的時候,他講的是普通話,而他剛剛回家,還被視為不爭氣的老三的時候,他講的是方言——細細數來,很多細節都是很有趣的。
6、文字改編:從《士兵》和《士兵突擊》到《士兵突擊》
考察《士兵突擊》的文字版本,計有話劇《愛爾納·突擊》,小說《士兵》(灕江出版社,2004年5月)及《士兵突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7年2月)。話劇更多的融合在視聽的排程上,而分析小說的文字,《士兵突擊》基本上是電視文學劇本,而《士兵》更像一部軍旅題材的小說。在小說上,從《士兵》到《士兵突擊》的改編,由蘭曉龍親自完成,其間的主要原則便是出於方便拍攝的考慮。《士兵突擊》保留了《士兵》中的相框結構,但是將這個相框由在愛沙尼亞舉辦的愛爾納·突擊軍事競賽改為軍區的一場軍事對抗演習,並且在這場演習中繼續書寫主要人物關係。另一處明顯的改編是對許三多內心獨白的處理,《士兵》每個章節開篇的大段獨白被拆散在了敘事當中。在視聽呈現上便是一種很不錯的效果,隨時隨地許三多的獨白都有可能冒出來,強化著第一人稱主觀視角以及觀眾對他的認同。
7、症候性閱讀:《士兵突擊》的史詩敘述傾向
從小人物寫大歷史,是我們熟悉的歷史題材敘事文字的進入套路。再小的人物和再瑣碎的事情,但凡不是架空,必然還是要涉及到歷史——如《小城之春》。《士兵突擊》的歷史層面敘述在於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是我們喊了多年的四化之一,它提供了許多細節(當然刨去為了保密而進行的有意虛指和替換,甚至頗具後現代色彩的對電子遊戲的戲仿)來為我們書寫這一圖景。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電視劇和文字最大的區別在於電視劇試圖進行的昇華,也即史詩敘述的傾向。這是有意地強化某些視聽要素——典型如鋼七連神話般的歷史和傳承的儀式——注意這個儀式,當我們探討儀式對於人的意義的時候,我們自然地會將話題印向某些更加深刻的層面,然而當鋼七連被紅旗、無曲的連歌以及“不拋棄,不放棄”的六字箴言抽離成符號的時候,當範吉利斯的音樂和前蘇聯《神聖的戰爭》合唱響起的時候,某些《士兵突擊》根本性的東西悄悄被置換為一種令人熱血沸騰的史詩敘述。這些東西並非真實的,當我們再度回溯到《士兵突擊》的話劇本質的時候,這種似乎被要求為影視作品注重還原生活的細節搖身一變為表現性的細節;從另一個方面,這套頗具表現性和虛擬性的符號系統似乎也暗合著中國軍隊和中國社會的某種狀況。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史詩敘述無論如何都不是這部影片要完成的主要任務。當大部分對主題的歸納集中在“成長”這個命題上的時候,我不知道編劇是該笑還是該哭。這確實是個成長故事,然而更重要的是人和環境以及自己心靈的關係。五班七連或者老A,對於許三多來都是變化的環境,他需要處理的不是成長而是自己,或者說是堅持,或者說是信仰。而說到史詩敘述,對於歷史的史詩,與對於一個人的心靈史同等重要。
總結下來,《士兵突擊》處理的是兩個非常深刻的、具有普遍性的命題:一個人如何面對生來就是的孤獨,和一個人如何面對生命中重要的人一個一個的走開。當我們看到許三多默默面對荒蕪的內心和試圖去守護他珍惜的人和事的時候,那種情感上的共鳴是相當強烈的。並且,這部戲“有夢想,能打,並且有愛”。作為一部的電視劇,有這些就夠了。
《士兵突擊》的觀眾其實很多,自不必說廣大解放軍指戰員,普通的受眾就是每一個吃完飯之後坐在家裡的中年男人,他們會回憶起一些過去的日子,並且思考一些有關人生的事情;也是陪著他們看電視的中年女人,她們會試圖去理解男人;還有便是解不開軍隊情結的人們——他們在尋找自己的可能生活,並驚喜地發現了一些其他的,更深刻的東西。如果說《兄弟連》在寫歷史,《亮劍》在寫一個真性情的土匪團長,那麼《士兵突擊》寫的是每個人內心的自卑、每個人生來的孤獨、每個人生命中的珍惜和每個人為實現夢想的努力,以及那些揭開內心隱秘情感的細膩表達,和無法言說的共鳴和感動。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我最希望的結果是排除第一和第二的成才,伍六一和許三多並列第三,一起進老A。(實在不忍心看著伍六一斷了腿,拖著殘腿離開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