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豬事I論發展
-
2 # 農民老三哥
農民種了一輩子的地,真的很是辛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莊稼產量低有時候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更別說化肥辛苦錢了,那幾年農民不種不行,現在農民不種可以去城裡打工,農村大多土地都荒廢了,都不願種地,照這樣下去以後的糧食會不會讓人吃不起。其實大家都說不種可以進口啊!那如果以後進口越來越貴,農民是不是有打算種地了。
-
3 # 西枝江畔
不是很認同,農業是很辛苦,但如果有經驗見效挺快的,回報一般般的!農業最大的風險大,就是看天吃飯,風調雨順就能賺到錢,反之只有幸苦命了
-
4 # 阿舒視野
我個人認為農業是辛苦的行業,見效慢投資大,種農作物,從播種,施肥田間管理,到收成,有幾個月的時間,收成好了好還有其他的影響,比喻自然災難和天氣影響等等,造成收入不穩定,所以農業不好做
-
5 # 盛氏中國
國家打擊房地產暴利,加大打擊炒房客和金融寡頭,如果國家對農村農業產業對口幫扶,前景非常廣闊。這是個系統工程。
-
6 # s寒n江o雪w
不同意。
農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人活著就離不開吃。
發展農業首先要規模化,並且在上游農機方面要形成產業化的租賃公司或者服務公司,下游物流和銷售目前沒有太大問題。
其實辛苦和見效慢完全是誤讀,大力鼓勵投資農業給出良好的政策環境,我想農業的未來將十分光明。
-
7 # 麥殼兒風
一: 這一點我是不認同的,每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根據自身國家的本身優勢來制定戰略,像美國,全是平原,適合大面積種植,所以農業最開始都能蓬勃發展,配套的金融保險也發展的好。而我們國家最大的優勢是人口,所以在國家發展初期會大量利用勞動力,因為集中幹農業是屬於人口資源浪費。現在這個階段,幹農業的越來越少,但是國家未來會給予政策傾斜的一塊領域,不是沒人種地就沒法吃飯的問題,而是用更好的技術反哺農業,很少的人力成本來大面積種植!這樣才能降低成本來做更優質的產品和品牌!
二:農民最辛苦嗎?
不一定,與其說農民辛苦,不如說農民偏安一隅,在自己的角落享受自己的生活。城市人加班也是常事,受到委屈也好,孤獨也好,慾望無法滿足也好這些也都是辛苦的。而且精神壓力往往更讓人不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
三:投資大,見效慢嗎?
這個也是相對的,如果把農業做成一個生意,它跟任何生意都是一樣的,需要考慮的只是整體風險問題。只要當下的風險相對不高,就可以幹。投資大,見效慢只是這個生意裡面的一個因素,依我看,整體風險還是小於很多行業的。只要持續做,自己的根基夠深,機會來臨就能抓住,當然這要看國家的政策,返鄉年輕人的幹勁!
所以,從事農業的朋友們,加油!
-
8 # 寶寶80852188
不是真材實幹的都會說,要是你在家種地會怎樣?投資非常大,種的地少了不划算。多了還差不多,像農業合作社等種糧大戶才好點。
-
9 # 三農子星
近幾年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越來越小,種植也很單調,種一些簡單易收的農作物,有的能滿足自己的口糧就可以了,不再依靠土地種植的收入來生活,況且土地微薄的收入也不足以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這就是為何有那麼多農民放棄土地離開家鄉而選擇外出打工。
都知道搞農業種植很辛苦,目前種植普通農作物利潤太低,還需要投資大量人力物力,現在大部分農民是不看好農業生產。這就是現在國家進行的農村土地流轉專案,把普通家庭式種植轉變為農場式種植模式,進行集中種植規模。希望這種流轉模式能帶動農村種植業的發展。
-
10 # 運娃種菜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說一下 我就是幹農業的(種菜)確實辛苦,見效慢。 但說到不看好這個行業,我認為只是當下。我當初進入這行就是看好這是個永不被淘汰的行業,無論前途或是錢途都是非常寬廣的。只要你能力夠大,可以想像一下全世界有多少人要吃飯,有多少土地供你發揮。雖說在現在這種大環境下確實不被看好,但我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淘汰掉一部分攪局的,前輩們又幹不動的時候,就是農業的春天。這就是我周邊同行紛紛改行我還堅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總結:農業真的最辛苦 見效的確非常慢 八年抗戰少不了 農業春天才到來
-
11 # 大表哥自媒體
我就談說我家吧!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我是半個農民,我父母做了一輩子農業,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我們村最有錢的人家不會超過50萬,存款20萬以上的人家不會超過10戶。
村裡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有車,但都是10萬以下的車,且都是貸款。農民輕易不會貸款。
以前我們村主要種水稻和玉米,這幾年因為水渠失修,水經常斷流,水稻種不成,大家只好種植玉米,我們村有60戶左右人家,戶均耕地10畝左右。如果種水稻,平均畝產1000斤,10畝1萬斤,稻子2元1斤,收入20000元,除去化服,農藥成本3000元,現在一臺微耕機5000元左右。自己算吧!
如果種玉米,畝產500斤,今年玉米收購價每斤1元。收入就更少了。
我們這邊耕地適合種小黃姜,但小黃姜只能輪種,一般三年種一年,休兩年,小黃姜平均畝產3000斤,按今年的價格,畝產15000元左右,除去姜種2000元,化肥農藥勞務3000元,一畝利潤1萬元,問題是今年姜貴,往年姜也就1元左右的批發價,不計人力成本還是虧。
政府一直鼓勵農民種經濟作物,2018年,我們縣有一個鄉是省領導的聯絡點,一個蔬菜公司經省領導招商引資包了3000畝地種蔬菜,地裡的蘿蔔一毛錢一斤沒人要,承包三年的地來種一年就不來了。農民願意去打工一個月三千元也不願種地,原因得簡單,兩口子幹一年就六七萬元,不用投資,不用一天干十五六個小時。還要預防天災人禍!
當然,幹農業也有賺錢的,比如我們貴州省六馬鎮,種植蜂糖李,有些農戶一年的收入就三四十萬。蜂糖李最貴時一斤五十多元,今年也就一二十元一斤。現在大量農民將耕地種植蜂糖李,我想這李子也貴不了多長時間了。
也就前幾年,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蜂糖李也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
做農業想賺錢還是要種植蔬菜,但要有渠道,直達大城市超市或者批發市場,如果賣給二道販子,二道販子又賣批發市場,價格就會被壓得很低,比如白蘿蔔,菜地3毛,批發市場1元,零售就2元左右。
-
12 # AI康養
農業作為傳統行業,是國之根本。畢竟“民以食為天”,但是農業投資有沒有價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糧食,蔬菜,瓜果等農產品都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市場不可謂不大,但是農業生產靠天吃飯依然是全球的現狀。現代科技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產量,但是農產品的利潤始終很少,尤其我國國情,省長管糧袋子,市長管菜籃子,價格始終沒真正市場化。
相對工業產品,尤其涉農產品,價格不斷推高,而糧食價格一直被捆綁。這也導致了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無法提高。很多地方農民早就走出土地,走進城市不種地了。鄉村的現狀也是如此,很多邊遠和內地的農村都人去村空了,有的地方留守農村的都是老年和兒童。
沒有看動力的農業該怎麼發展呢?
現代農業需要土地規模化,集約化,但是現有土地都在農民個人手裡,象現代化經營會有制度姓的一些約束。
所以農業投資短期內不被資本看好,如果不解決土地經營的根本問題,不搞農業現代化,投資效果是很難顯現的。
傳統的農業,對農民而言真的很辛苦,而且效益真是少的可憐(一年收入還趕不上小餐館打工倆月工資呢),投資大是因為涉農物資漲價太快,幅度太大,而且人工成本提高。如果沒有規模化經營,農業投資贏利很難實現。
-
13 # 淨土守護者0號
不能否認這些都是農業的特點,卻不能成為我們拋棄農業的理由!特別是對於像中國這樣一個對農產品消耗巨大的長期性農業大國來說,農業尤其需要振興(國家和民間的有識之士對此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了吸引年輕人留駐農業,後續國家政策和民間團隊計劃也必然會讓農村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理由就不需要再贅述了,一搜一大把……
可以這樣去理解,在當前的新形勢下,由於國家政策和民間力量的投入不得法的原因,雖然經歷了很多嘗試,新型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資源依然還處於待開發的初級階段,真正的變革還沒有開始!
未來能夠在農業農村上堅持下去的人,會成為農業變革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將擁有很多城市人口都難以企及的讓人羨慕的生活,拭目以待吧!^_^
-
14 # 小五植保科普小課堂
作為一個農資人,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為什麼呢?
1. 適合人群廣: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養活他們。這就出現一個普遍現象,我們都會一些基本的種植經驗,這就為我們搞農業提供了一個先天優勢。我作為一個農村人,當想創業和投資時都會第一個想著種啥?養啥?才能掙錢。並且你有沒有發現,小型種植、養殖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但是他們就是靠種植和養殖養活他們一家人。
2. 技術要求低:在種植農業中,我們不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只需要會簡單認識病蟲害,甚至不認識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拿到農藥店讓他們去看,去配藥都可以。當然養殖行業需要一點養殖技術和經驗。而不像搞動車、計算機、宇宙飛船我們需要特別專業的知識儲備和技能。
3. 農業累嗎?農業的累只是相對身體而言的,我很少聽到有農民幹活累死。但是我經常聽到有程式設計師加班、熬夜猝死。你說他們不累嗎?他們真的很累,只是我們只看到他們的回報是我們幾十倍的情況下,忘記了他們的付出。
1. 投資小:相對於其他行業,農業是投資最小的一個行業。我們可以花30萬承包十幾畝地種植好幾年。但是相對於一些高精行業30萬可能連一個工程師都請不起,更別說租一個辦公樓,招一批人進行研發。
2. 回報低:農業由於投資小,所以我們的回報也就小。我們倖幸苦苦幾年可能掙幾十萬,但是其他行業一年可能盈利幾千萬甚至上億。
農業的風險相對來說是最低的,假如今年沒有賺錢,可能只能虧幾萬,但是我還有土地和場地,明年繼續種或養,都可以希望回本甚至掙錢。但是對於一些行業,你破產之後,你所謂的創業專案其實就是一堆破銅爛鐵,賠的侵家蕩產。
想必大家都對去年和今年豬肉價格特別熟悉,都在感嘆養豬的今年賺大錢了。但是你們可能沒有發現,在復旦大學招聘會上,招聘養豬人員月薪20000元。
復旦大學,月薪20000,難道不驚訝嗎?還有好多大型公司開始進軍養殖業和種植業,難道他們認為農業不掙錢嗎?他們不聰明嗎?正是他們太聰明瞭,說不定有更加比搞計算機掙錢的商機,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要是我有閒錢,我也承包幾十畝地隨時關注著那些大公司在幹什麼,我也跟著幹。說不定我也會成為一個大老闆。
這個不解釋,自行領悟。
★★★總結:農業不是最辛苦、見效慢、投資大、不看好行業,我認為農業才是未來發展的行業。從以上幾點說明了,不是見效慢而是我們投資少,不是投資大而是我們沒錢,大公司、大企業都在進軍農業,他們敏銳嗅覺都感覺農業有大商機,為啥我們還認為農業沒有前途。總之,是我們沒錢,沒想法,沒魄力。
以上僅為我個人建議,希望對您有用。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
15 # 瓊州三金
基本上認同。
首先農業本身就比較辛苦,農民需要一年不停的在農田裡勞動,對農作物每時每刻都在打理,除了除了收穫後可以休息幾天,接著又要進行下一輪的種植工作。
見效慢是最能體現農業特點的,要是種糧食作物,現在基本上都是要3—6個月才能收穫一次,如果種植果樹一類的,那要一年才能收入一次,這對農民的收入肯定有非常大的影響。不像城裡工作的每月都有收入。
投資大是相對來說的,農民基本都是半年或一年才能有一次收入,但每次去勞動卻是要花錢的,像打藥澆地等等,這對農民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
現在種地收入很差,像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越來越便宜,農民除去各種費用,基本掙不了多少錢,一年收入還不如打幾個月的工掙的錢多,現在農民日子越來越難過。
-
16 # 諸人豬事
何為小農業呢?也就是小農經濟,春耕秋作,很辛苦,見效也慢,抵抗力差,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就會遭受巨大損失。不過,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身在農村的朋友應該會有發現,自己本來擁有的幾畝地很多人都不耕作了,而且租或者承包給了有實力的個體,這類人一口氣承包了幾百畝甚至上千畝土地,搞產業園區,投資大嗎?很大! 回報高嗎?很高!
而這種集約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小農業向大農業的轉型。大農業也可以理解為利用現代化裝置與技術,結合產業化,高度集約化的農業模式。
養豬業也屬於農業的一個分支,我個人也是養豬的老司機了,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養豬業的變化。 在10年前,大家對於養豬可能還存在著,一個豬圈,幾十頭豬,喂喂玉米、泔水等就把豬養了。 可是現在最前沿的養豬場是什麼樣的呢? 僅從外觀上看,是看不出來是養豬場的。並且結合了自動化、智慧化裝置,什麼網際網路、AI、大資料,區塊鏈等等前沿技術通通配套,並且這樣的豬場,據說佔地就400多畝,但是能養3萬多頭母豬,不敢相信,那麼他的效益高不高呢? 3萬多頭母豬,年出欄近100萬頭生豬,按照現在的豬價,各位朋友,你們說效益怎麼樣?
這不僅僅是養豬業,很多其他農業產業都在向產業叢集,現代化發展,如果有了解發達國家農業的朋友應該清楚,在國外的農場主都是富豪的象徵。當現代化技術、網際網路等完全應用在農業上後,將會爆發多大的火花呢?
所以題主的觀點在一定時期是適用的,不夠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我相信題主也會改變觀念的。 另外很多投資人士都認為,現代化智慧農牧將是可以媲美AI,區塊鏈的未來支柱產業。
-
17 # 農村釣魚小夥
伴隨著農業的熱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網際網路人都紛紛進入這個行業。但是對於很多新農人來說並不真正瞭解農業,往往對農業存在著很多的誤解。這些誤解又會導致他們判斷的失誤。今天我們就針對一些大家容易產生誤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當然針對這些觀點,大家的看法見仁見智,歡迎大家討論。
觀點一:終端水果就該賣這麼貴,新農人不要老想去中間化了
很多人都存在一個疑問:為什麼產地農產品的價格和終端的銷售價格相差這麼多?為什麼在產地採購價4塊多1斤的蘋果,到了消費者手裡要賣到8、9塊錢?是不是中間渠道把利潤都吃掉了?
正是這些疑問導致了很多人認為應該在農業領域去中間化。的確,用煙臺的蘋果舉例,1斤蘋果的採購價的確就是4塊多錢,終端的確要賣到8、9塊錢,加價率相當於100%,毛利率算下來相當於50%。那麼中間4塊多錢的價格是不是被中間商吃掉了呢?
我想來給大家算筆賬:1斤蘋果在產地的採購價為4塊多,那麼加上包裝箱,基本1斤要加上1到2毛錢;然後如果加上套袋,1斤又加上1毛錢;如果加上軟包裝(內格、小檔、紙包裝)1斤加1毛錢,最後物流費每斤又加上1毛錢。
所有這些費用全部加起來,產地採購價4塊5的蘋果,當它到新發地的時候它的價格已經變成了5塊5斤。
新發地的人平均每斤加了多少錢呢?1到2毛錢,他們基本上就把這個貨賣出去了,他們整個的毛利也就這麼多。
新發地的人平均每斤加價1到2毛錢,那麼被水果店採購之後,水果店又加價多少呢?正常的水果店的加價率大概在20%左右(具體情況從15%到50%不等)。那麼這個價格又被誰吃掉了呢?被它的員工工資、它的房租、它的損耗、它的電費等等吃掉了。
實際上整個產業鏈終極算下來的結果是什麼?由4塊多錢的產地價到8、9塊錢的終端零售價,加價率100%這是一個高效以及非常良心的一個加價狀況。
我同時給大家對比另外一個行業,以化妝品行業舉例,化妝品的毛利率可能會達到90%,也就是10塊錢的東西賣到100塊錢。那中間的90塊被誰賺走了呢?就是製造廠商、瓶器廠商、分銷商層層把它分掉了。
任何行業,它從工廠到最終消費者的加價率如果連100%都不到,也就是說毛利率連50%都不到,這個產業根本沒人做,因為這個產業根本沒有利潤可分。這是我想跟大家講的一個比較基礎的認知。
講清楚這個問題,大家可能就會提第二個問題,那既然我4塊多錢採購的,我終端賣8、9塊錢,我要加價100%,毛利50%,那消費者豈不吃虧了。為什麼不能把中間環節去掉呢?比如說不經過市場,不經過這些環節,能不能一個快遞直接發到消費者手中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設想,實際上,從我們算過的賬上來講的話,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從總社會成本來講,傳統的把貨從產地運到工廠進行分揀,分揀之後發到新發地,新發地再賣給到門店,然後消費者直接從門店購買。這樣的一種流通方式是總社會成本最低、總交易成本最優的一種解決方案。
如果你用包裝直接將貨品用快遞發給消費者,那它的整個的交易成本比大貨走傳統渠道的交易成本可能要高出25%左右。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任何一種商業的形態,它終極會呈現的一種形態一定是全鏈條交易成本最低的形態。
之所以電商在生鮮銷售的解決方案中不是最優方案,就是這個原因,其實這種模式加大了每個環節的總交易成本。
觀點二:最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生鮮零售形態是路邊小攤
路邊小攤、個體水果店、專業果蔬連鎖店、綜合便利店、綜合中大型超市、水果電商,這六種生鮮零售業態中哪種業態最具有競爭力?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根據我對果蔬生鮮這個行業的觀察而言,我認為最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生鮮零售形態是路邊小攤。因為它幾乎是零成本經營,它的每一點毛利都可以轉化為自己的利潤。
如果從長期發展來看,那我們可以把路邊小攤這個業態做一個升級,升級為有比較好的運營和品牌形象的低成本經營形態。那我就比較看重果蔬小店這種形態,果蔬小店要採用低成本的運營方式,可以透過改制這種方式讓夫妻老婆來加盟,同時採用統一的供應鏈和統一的運營管理,這樣一種形態在將來最具有競爭力。
這種形態品牌形象統一,經營成本很低,精打細算,同時供應鏈統一管理。在電商方面,還可以利用美團這些外賣平臺做適度的配送。這將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一個形態。
觀點三:政府不應過度鼓勵地方的水果種植
此前,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講了一段話。他在微博上表示,“我也強烈呼籲地方政府不要盲目發展水果產業。根據我們的資料,現在絕大部分的水果基本都是供大於求狀態,最近幾年大量進口水果也蠶食了部分國產水果的市場!我能夠理解地方政府鼓勵農民發展高附加值產品的初衷,但實際上水果產量已經足夠大了!建議逐步大力發展有機食品,慢慢做成品牌才能讓消費者和農民都受益!”
針對這一言論,不少新農人和老農人都在問水果這個產業是否還值得投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舉兩個二三十年前中國發展的例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的彩電這個行業基本上是外資品牌一統天下。透過15年左右的發展,最後中國的長虹、創維這些企業把外資品牌趕出了中國。
在15到20年前,中國電腦行業基本也是索尼、IBM這些外資品牌一統天下。而現在,除了蘋果依舊強勢,我們整個國產品牌都有越來越強的競爭力。
正是由於我們過去發展的經驗,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水果產業無疑是值得資本的投入和進入的。但這種值得,是否是政府所鼓勵的大規模、大面積種植呢?這個問題我比較認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觀點。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由於中國的土地產出、中國的地形地貌,它本來就不太適合大規模、大面積種植,除了像在華北平原幾個少數地方。其他的地方的中國農產品種植模式應該更多的走向日本的模式,就是精緻農莊模式,而不是大規模種植模式。
我在前面的分享中,多次提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的農莊種植能夠實現精緻農莊和大規模種植模式,即一個產出定製化產品,一個傳出大規模標準化產品。如果從這兩個維度上講,我認為這兩個模式將長期共存。尤其是精緻農莊這種模式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會形成主流。
而且我們知道,精緻農莊這種模式融合了文化、旅遊、住宿、採摘、休閒、觀光,這些東西其實是非常符合中國的特色和特點的。中國人多,地形地貌複雜,適合以傳統農家樂為核心的這樣一種模式。而且這種模式能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而大規模種植,我們則需要另外一條臂助——品種、品類、技術的創新,讓我們的品種能夠改良,讓我們種植出來的產品的口感、甜度、酸甜比這些指標要逐步優於進口的農產品。
這兩條路走下去,才是我們水果這個產業能夠看得見曙光的兩條路。
我們再回到劉強東的觀點上,他不建議政府過度鼓勵種植,這個事情對不對?這個顯然是對的。我們現在政府鼓勵種植,但在品種的遴選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嗎?並沒有。地方政府並沒有做深度的市場調研,這個產品規模種植下去有沒有競爭力。
最後回到新農人和老農人都關心的問題上來:水果產業值不值得投入?當然值得投入,並且要往兩個方向上投入,一個投入的方向其實要以新農人為核心,促進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另一個方向是要以老農人和新農人融合為核心,就是精緻農莊這樣一種經營模
-
18 # 太野大叔
四個關鍵詞:確實很辛苦、投資比較大、回報週期長、前景未必差一、確實很辛苦
其實往深處想,哪個行業不辛苦呢。建築工人頂烈日,冒風雪;快遞小哥走街串巷,從早到晚;運動健將冬練三伏九,夏練三伏;人民警察時刻待命,危險常在。太多太多,我們所能見到的職業都有各自的辛酸苦楚,只是行外人不能體會罷了。做農業確實很辛苦,翻地,播種,插秧,除草,殺蟲,施肥,收割,儲存,銷售,諸多環節,同樣異常辛苦。
二、投資比較大任何行業都會有投資,沒有什麼無本生意。做農業,要花錢的專案很多。種子、農藥、倉庫、農具、人工、運輸等都要花上不少資金,規模越大,需要的資金越多。當然,還得算上相應的銀行利息以及時間投入等。
三、回報週期長農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管是農作物、果木花草、豬雞鴨魚,都有一定的生長週期,特別是經濟果林生長週期更長,往往是三年以上。相對其他行業,農業專案的回報週期比較長。
四、前景未必差儘管前面羅列了做農業的種種弊端,但這並不意味著農業就沒有前景。國無農不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家重點保護和發展的產業,前景當然是絕對看好。
首先,從國家層面上看,不斷加強了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其次,從供求關係來看,市場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第三,從產業融合來看,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融合越來越深入,農業的產業鏈得到進一步的拓寬。
重視農業,保護農業,發展農業是我國實現繁榮昌盛的必然要求。
-
19 # 創業問問
首先說答案:不認同!
農業是萬業之源,沒有農業就沒有其他行業,包括我們今天的工業,大多數原材料來自農業,很多牛逼藥物源自動植物提取,所以農業是基礎,在中國叫做第一產業。
但是為什麼說農業不好做呢?
就我輔導農業企業8年經驗,做個分析給大家參考:
農業是真投入,沒有什麼取巧的成分,農業是向土地和老天要收成,動植物不聽人擺佈,不好忽悠,他們沒有情感,你不付出或者少付出收成就不好。農業是大投入,具有強烈的週期性,比如養豬,從豬仔到出欄需要幾個月,雖然很多人用了不少的催生素,必然帶來很多懲罰,因此,很多農業人都是在自殺;懶惰,不願意使用自然肥料和自然種植,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導致不可持續性;過度向土地要收成,導致土地老化,為什麼過去不存在這個問題呢,因為過去是農家肥,有機肥,自然迴圈,現在使用化肥,無法迴圈,因此,土地需要休養生息。記得日本企業剛到壽光時,將原來的土地種5年草,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很多的土地被過度索取了。就像一個乾癟的老婦女,孩子還要不停地去吸奶。大部分農業人沒有產品概念,我看到大部分做不好的農業人是因為將產品做成禮品,做成保健品,去追求極少的市場份額,結果擁擠而死。為了圖為,將食品說成比藥品還厲害的療效,不是天理不容;無法打通線下渠道,農業產品大多數依賴線下渠道,線下渠道成本高,很難支撐。並非說農產品不能做,把產品做好,做成普羅大眾的產品,提升產品力和口碑,依託電商渠道,一定有前途。
-
20 # 老龔話三農
這些觀點是目前客觀存在的事實。農業最辛苦,見效慢,投資大,同時受自然災害影響也非常大。2018年種花生的農民遭受雨澇發芽黴變絕收的慘景至今也不會忘記。顆粒無收,血本無歸。但好年景時,雖然苦點累點總算有收益。目前在農村有些承包大戶,家庭農場,他們有頭惱,有機械,會經營,流轉土地規模成塊連片選種優質高效品種種植,發財的也不少。所以,農業種植雖然很辛苦,只要是規模成片便於耕作管理,能排能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自然災害
獲得可觀的收益。國家在農業這一塊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特別是對規模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就能得到補貼,農業大有可為,農業的潛力很大。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業仍然是有志之士投資經營的陽光產業。
回覆列表
每個行業都有黃金時期,低谷時期,時代變化快,今年發生疫情,誰都沒想到口罩居然這麼值錢,任何行業都有可能出現井噴式突變,更何況農業,這2年豬價為何這麼高,豬發生疫情,供求緊張,同樣是預防,生物安全防控,動物的防控就這麼難,主要是關注度不夠,高素質人才缺乏,管理鬆懈,這個行業很需要大有作為的年輕人進入,行業肯定也是一定會發生改變,看看趨勢。
農業人口將進一步減少 一些小村莊會慢慢消失,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份額大多為10%左右,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5%。隨著科技的進一步開展,今後,我國將會有更多的農業機械被用於農業出產過程中,因而,農業勞動人口將會進一步減少。鄉村土地,經過流通等方式,也將漸漸會集到少數人手裡。
農民將慢慢轉變為一種職業 不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近幾年,鄉村呈現出這樣一種新的景象,有許多“新農人”來到鄉村種田,他們都有著較高的農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經過流通土地進行栽培或飼養的創業,將外面的先進的理念帶入了鄉村。
科學計劃、智慧管理、規劃出產,他們為鄉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帶來了一陣前所未見的清風。新農人,將漸漸成為人人羨慕的一種職業,這絕對是鄉村發展的正能量。
農業補貼將會進一步增加,在歐盟,每個農戶每年獲得政府補助超過了15萬元人民幣,歐盟農人40%的收入都是來自於政府補助。而在冰島、韓國、挪威、日本、瑞士等國家,農業補助更高,農人的60%的收入都來自於政府補助。隨著經濟的發展,將來中國的農業補助必將進步,同時,隨著農業人口的削減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補助的落實工作也將愈加順暢。
動物疫苗:未來,動物疫苗繼續應用於農業的許多領域,以努力建立體系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疫苗的途徑。例如:建立疫苗銀行來對抗口蹄疫。
農業吸引年輕族群合作:普遍認為,農業的最前沿問題是如何吸引新手們進入農業領域。農民希望與年輕人緊密合作,以實現雙方的共同利益,並考慮自己的退休生活。獎勵年輕人進入農業,從政府幫助他們減少債務,並在其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小農特色農業以增加收入:小農強化特色農業以增加價值,應有助於提供額外資本來購買新裝置。
作物監測及其他技術:由於ICT技術成熟及5G時代來臨,農民正日益面臨挑戰,並發現新技術可利用網路或頻寬來幫助農業轉型提升服務質量,例如:無人機監視農作物及田間土壤狀況、區塊鏈農產品認證及物流監控等。
專注貿易戰或關稅議題:目前,美中貿易戰尚未結束,國家補貼和關稅將對農民後續會產生什麼影響,還須持續觀察。
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是農民和所有從事農業活動者最關注的議題,如何嚴格把關以避免汙染。未來,農民將來面臨越來越嚴格的法規,將增加可能成本。對於所有參與農業的人們來說,當務之急是要意識到所有可能影響其當前耕作方法的法規。這樣做可以幫助避免任何潛在的問題,並使所有產品免受任何形式的汙染。
農民與消費者更多直接互動:農民越來越瞭解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必要性,利用社群媒體過程更是容易工具,建立良善溝通環境。
水資源再利用:水資源仍然是農民將面臨的眾多問題之一。農民正在尋找減少農作物用水的方法,或在許多情況下,選擇在田間收穫更多的水,甚至還重複使用所用的水。例如,將人類使用過髒水可提供動物使用,然後在動物喝完水後習慣用於農作物澆水或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