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神可以幫我分析一下電影情節嗎?比如一些比較生僻,很少人注意的劇情,可以給一些特別的看法和分析嗎?
24
回覆列表
  • 1 # 明天說娛樂

    《讓子彈飛》是一部讓人難以定義和歸類的電影,因為姜文獨特的個性和創作才華,讓這部影片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特質。這意味著人們難以用既有型別片的常規去判定這部片子,因而對它的各種解讀五花八門、包羅永珍。

    該片夢幻般的開頭——白色駿馬拉著蒸汽火車穿行在山林之間,佐以久石讓抒情優美的配樂,這美麗的畫面彷彿就像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電影意象中幻化而來。而接下來巨大的火鍋,帶著麻將牌面具的土匪,飛舞在天空中的火車車廂;

    乃至於擊打著日本鬼太鼓迎賓的白麵婦女,悄悄觀察著新上任縣長的鵝城一霸。無論形象、情節、人物的特性,還是畫面的想像力,莫不帶著強烈誇張的卡通片風格。那種主題不離正邪相爭的奇幻冒險故事,彷彿與日本“熱血”系動畫片出自一脈。

    製作介紹

    姜文、姜武兄弟長得有幾分相像,兩人如果在大銀幕上演對手戲,如何增加“辨識度”以免觀眾齣戲,是導演姜文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要讓觀眾認不出兩人是兄弟,這給擔任造型指導的張叔平出了一道難題。

    姜武被貼上各種各樣誇張的鬍子、假髮,但效果都不讓人滿意。還是姜武在家裡想出把頭髮留長燙卷,弄成爆炸頭型,這才讓包括導演姜文在內的所有人滿意。

    為了詮釋片中殺人不眨眼的悍匪胡萬,姜文邀請張叔平為陳坤打造了五款截然不同的造型,服裝上更是囊括了北洋時期所出現的全部服裝種類,從粗布麻衣、絲質長衫、中山裝到西裝。原本姜文打算將陳坤徹底毀容,到了正式拍攝時卻不忍下手,決定要保留陳坤原本帥氣的一面,運用表演來體現出角色的狠勁。

  • 2 # 精緻小豬豬俠

    看過《讓子彈飛》的很多朋友都會說很過癮,但是沒看懂,不知道姜文要表達什麼,這就是姜文,從《太陽照常升起》之後姜文就開始玩起了黑色幽默般的懸疑,他的電影需要細細品味和解析才能略知姜文想要表達什麼?

    首先,是《讓子彈飛》中的幾個角色,姜文飾演的張麻子,葛優飾演的湯師爺,周潤發飾演的黃四郎,這三個分別代表了三個階級,張麻子是改革者,他帶領眾兄弟劫富濟貧,聲稱要“站著賺錢”,湯師爺是左右搖擺的官僚,他八面玲瓏懂得勾結豪紳榨取錢財,黃四郎是一方惡霸,掌控著一方的局面!

    毫無疑問張麻子和黃四郎是天生的敵人,所以在張麻子進城的那天,黃四郎在城樓上看到張麻子就不舒服,還聲稱張麻子是“霸氣側漏”,並叫自己的手下送了張麻子一頂帽子來調戲張麻子!

    隨後張麻子教訓武舉人,黃四郎害死小六子是矛盾激化的開始,後面的“鴻門宴”更是有門道,“鴻門宴”上黃四郎送張麻子的鑽石是關鍵,鑽石的歸屬走向能夠解析很多劇情!

    《讓子彈飛》中段湯師爺的小老婆苗圃帶著孩子來找湯師爺,而姜文將鑽石送給了苗圃,但是在緊隨其後的劇情中,我們發現鑽石在花姐手裡,花姐將鑽石交給了黃四郎來了一次“美女救英雄”!

    那麼,很顯然,花姐手裡的鑽石是湯師爺給的,湯師爺和花姐私下有聯絡,而花姐更多時候是一個雙面間諜,花姐把鑽石交給黃四郎是暗示湯師爺想和黃四郎合作!

    如何確定湯師爺和黃四郎勾結在一起呢?有三個點可以證明,其一,就是老二的死,張麻子在安排老二任務時只有湯師爺在身邊,並且在張麻子交代完老二任務後鏡頭給湯師爺來了一個特寫,而此時的湯師爺表情非常凝重!

    既然只有姜文和湯師爺知道老二的去向,那麼走漏老二去向的只能是湯師爺!

    其二,就是湯師爺屁股兜裡有六張委任狀,而前面劇情交代湯師爺的錢只夠買一個縣的縣官,在電影開頭張麻子帶領兄弟劫持湯師爺後也發現湯師爺身上身無分文!

    而黃四郎曾經說過他買了五個縣的縣長,這五個縣的委任狀加上湯師爺自己手裡的一個縣的委任狀正好是六張委任狀,所以是黃四郎送了湯師爺五張委任狀,而湯師爺給了黃四郎很多資訊!

    其三,湯師爺臨死之前和張麻子說有兩件事欺騙了張麻子,臨死的湯師爺此時是不會說謊的,所以欺騙張麻子的兩件事是真的,那麼我們可以想一下是哪兩件事呢?湯師爺說的第二檔子事是你還記得那個誰嗎?說明這第二件事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湯師爺和張麻子都認識,我們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一些不相干的人,隨後基本可以鎖定是老二,湯師爺是想說老二是他出賣的!

    而第一檔子事湯師爺已經說了,就是五張委任狀的事情,湯師爺臨死前告訴了姜文兜裡有六張委任狀,第一檔子事就是黃四郎給了他五張委任狀,他和黃四郎勾結過!

    而《讓子彈飛》中張麻子的手下也極有可能和黃四郎有聯絡,只不過他們並沒有被黃四郎完全收買,而張麻子也彷彿感覺到了什麼,所以在最後對付黃四郎時從未道明自己的本意,直到最後取勝,而在張麻子的眾兄弟中只有老七對張麻子是最衷心的,最後老七和張麻子貼耳說的話也飽含深意!

    其實說回來,《讓子彈飛》中張麻子的這些兄弟也代表了一個階層,他們是革命者張麻子團隊的人,然而他們並不像張麻子那樣擁有信念,對張麻子衷心的老六、老二都犧牲了,這意味著戰爭對抗總會有人犧牲,而能夠活下來的多是介於中間態的角色,而同樣衷心的老七也差一點亡命,子彈穿過了他的臉,再差一點他就死了!

    而最後張麻子殺死黃四郎的替身來喚醒人們的勇氣也說明了其實人們懼怕的只是一個存在於自己內心的恐懼想法而已,這樣的劇情具有諷刺意味!

  • 3 # 讀點娛樂

    《讓子彈飛》中有很多謎一樣的劇情,很多劇情放在抗日神劇中都堪稱笑料百出!然而姜文畢竟是導演圈的知名人物,按理說不應該犯這種低階錯誤,連馮小剛都曾經說過:姜文要是拍商業片,能把一大票導演餓死!好在姜文做電影志不在商業片,所以《讓子彈飛》中有很多謎一樣的劇情,值得大家好好琢磨琢磨,我就給大家簡單說幾個。

    1、八歲大的孩子比18歲的孩子都大

    馬邦德的兒子從桌子底下一出來就笑尿了一幫人,魁梧的身高比老二都結實。他說自己是八歲大的孩子,八歲孩子能有200斤?那他一出生大概就是18斤了!試問這還是人能生下來的嗎?疑問?是個人就能看出來這個孩子不是八歲,進一步懷疑,這是馬邦德的孩子?我看當他兄弟有夠歲數了!很有可能這既不是馬邦德的孩子,那妻子也就不是馬邦德的妻子,一切只是一個藉口而已。所以張麻子看出了馬邦德的小九九,借花獻佛的吧寶石給了馬邦德,很可能想將計就計,看看這個假師爺搞什麼花樣!

    2、花姐到底是不是臥底

    花姐從一出場就很讓人懷疑,花姐是黃老爺送給張麻子的,既然黃老爺敢送,說明花姐的把柄在黃老爺手裡,不怕花姐反水。私下認為,很可能是花姐的家人、孩子、丈夫等等在黃老爺手裡,再加上黃老爺在鵝城作威作福,積威已久,所以把花姐送出去就是想分化張麻子內部。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從另一處劇情,老二老三三個人一起脫光了衣服假裝騎腳踏車,試問成年人會玩這種過家家的遊戲?這不是閒的!三個人很可能在進行某種真正的PY交易。黃老爺正好此時進入,只有花姐通風報信,黃老爺才知道這三個人避著旁人在一起。根本不是偶然遇到的。

    在前文中可知,老二很可能是個GAY,所以花姐並不能分化老二,這也是老二死去的原因,沒辦法收買,只能除掉。最後花姐和老二一起追假的黃老爺用了三天,怎麼可能。只要假黃老爺躲在人多的地方,這就沒法找,三天時間,只能說明花姐把老二穩住,等了三天,想等雙方火拼之後,把假的黃老爺送個獲勝的一方。怎知張麻子棋高一籌,愣是拖了三天,花姐回來之後看到雙方並沒有決戰,只能硬著頭皮把假黃老爺送出去。而且我斷定,不管遇到黃老爺還是張麻子,花姐必然都會倒戈,黃老爺此時躲在碉堡裡,所以花姐先遇到了張麻子,只能推捱說追了三天假黃老爺。最後黃老爺僥倖逃脫,坐上了前往浦東的火車,避開了武舉人的追殺,應該是花姐幫的忙!

  • 4 # 大波影視

    “縣長?師爺?傻傻分不清楚”

    葛優飾演的角色到底是一個什麼身份?他到底是馬邦德還是師爺?到這裡有很多人已經開始看不懂了,其實在影片的一開始,就已經說過了他其實就是馬邦德縣長,但是在姜文飾演的張麻子的盤問下,如果他說自己就是縣長,難免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就撒了個謊,說自己是師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活下來了,以後還會有機會“逆風翻盤,”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明智之舉啊。

    先說六子的死,六子是張麻子的乾兒子,在這幫兄弟裡又排行老六。因為吃了一碗涼粉,被誣陷吃了兩碗給了一碗的錢,自己劃破肚子證明清白。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六子太老實了,而且還是張麻子的乾兒子,之後花姐勾引六子背叛張麻子肯定會出問題,所以早早的就把他寫死了。

    再說老二的死,有民女報官說被戴著麻將面具的人強姦了,張麻子就問自己的兄弟是誰幹的。眾人的解釋都是正常男人的心思,只有老二解釋道:如果是我,那趴在桌子上的就是那個男人。也就是說老二是同性戀,同性戀的話花姐自然是沒辦法下手的,所以老二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埋伏殺掉了。

    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湯師爺的死了,電影裡湯師爺看到假黃四郎給張麻子的那兩顆鑽石後,還以為事情敗露就要跑,結果踩了黃四郎埋得炸藥,下半身被炸到了樹上。臨死之前告訴了張麻子兩個秘密,咱們等下再說,先說為什麼他也得死。電影開頭湯師爺說到自己買了六個地方的縣官,但是電影裡只有五個,其實第六個是在上海。

    故事結尾那些平民衝進了黃四郎的家,而黃四郎也在爆炸額樓上消失,眾人都以為他死了,其實並沒有。花姐策反了張麻子手底下的弟兄,黃四郎也並沒有被炸死,而是穿上湯師爺的衣服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車,冒充湯師爺去任命第六個縣的縣官去了,張麻子的弟兄也都在那個火車裡跟著黃四郎一起去了上海,只留下了張麻子孤單一人。

  • 5 # 千潯影視

    這應該是我今年的第二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想,但是總覺得離姜文導演想要傳達的東西還差得很遠,一是這部電影的巨容量太大框架結構,平姐一個人聯想是很難填滿的;二是姜文的東西確實很有深度,好的電影有內容經常讓人捉摸不透,好的電影才有,讓人看完一遍,還想看第二遍的效果。

    這部電影講解的是發生在北洋時期,從電影開頭就可以看出中心文化首次交流的場面:馬拉蒸汽火車、牛頭馬面讓人狂笑不已。

    從電影中我們不難發現,馬保德和夫人確實是夫妻;滿滿的確實是說書的老師那確實像當老大......這些細節都是專門為電影新增到。

    張牧知本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土匪,可是他憑著自己的意腔熱血,正是為了“公平!公平!還是他麼的公平!”這也是這部電影的核心。黃色代表革命明顯也是在外留過學回來的。既得利益者魚肉百姓,橫行霸道。他的走狗胡萬里也是在外留學回來的。吳主任也是當時的鄉紳階級,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本應該作為社會的年輕知識分子應該為社會多做一些好事,但確實乾的是民不聊生的勾當。

    社會精英階層不作為,反而是土匪出身的張牧之出來主持公道。土匪都看不下去了,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不是土匪,而是官府和豪強,正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革命公平的出現並沒有達到,當初打著革命旗號的革命者也沒有兌現諾言。

    張麻子是為了公平來到鵝城。但是民眾卻顯示出令人驚寒的軟弱和自私心,在六子背一步步算計最後死去的時候,一群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人敢發聲,普通民眾不過是關心和保護自己的權益,都是精緻的利益主義者,對結果是一碗涼皮兒還是兩碗涼皮兒,根本沒人關心,正所謂人民群眾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六毛的慘死也說明了當時社會的冷漠。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種種事情都顯得很荒妙,八歲的孩子像個大人一樣、妓女和說書騙子買官鬻爵、馬拉火車等等。

    追求公平,也能從張牧之多次提到松坡將軍來說明。松坡將軍就是蔡鍔將軍,這是被袁世凱軟禁在京城的時候認識京城名妓小鳳仙二。蔡鍔將軍曾高攀反元大旗,參與護國運動,凸顯民族精神,張牧之跟隨松坡將軍做過長槍隊隊長,可見姜文對蔡鍔將軍的崇拜有多高。

    蔡鍔將軍和黃四郎本是革命老戰友,是什麼讓黃四郎變成魚肉百姓的蛆蟲,發人深省,細思極恐。

    人民群眾變現的懦弱為例,他們沉默著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己的權益,像極了一群沒有獨立思想的群居怪物,當有一個人帶領他們的時候,就會形成巨大的力量推翻統治,但是依然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人民群眾不過是黃四郎家的東西,那有什麼思想可言呢?

    當然英雄主義也分人,當然是蔡鍔這種英雄,而不是袁世凱帳的投機的革命者,就像劇中的黃四郎,本來是反面人物的教頭和武舉人振臂一呼跟我來搖身一變成了英雄。而真正的英雄都是後面,因此電影最後張柏芝卻是革命成功而退隱江湖,很符合他這種功成身退的英雄主義風格。

    電影最後火車場面與開頭也是相互的,事業來了,事業又走了,革命成功了,這群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革命的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權益,只是換了個地方繼續魚肉百姓,成為下一個黃四郎。

    事業就沒有做過好人,說出來的話都是騙人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她一貫的作風,黃色狼出城剿匪的錢怎麼會在世界的房間裡呢?那本來是黃四郎收買世界的錢,在黃四郎揭開地板的那一刻,世界的臉都綠了。

    事業是為了錢瘋狂的一群人來找他的兩個人應該是他的犯罪同夥,想把贓款運出去,卻被老二老三給截住了。送給老花姐,最後還想撈點錢逃命,卻被炸成了兩半死了。

  • 6 # 趣中國v

    姜文的《讓子彈飛》,你肯定沒有看懂

    冰點知局

    2019年11月21日

    01、“城南兩大家族”

    姜文《讓子彈飛》這部神劇中,藏了非常多的彩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則。

    要明白《讓子彈飛》故事背後的故事,首先要理解鵝城錯綜複雜的各股勢力。

    影片中,縣長帶兵出城剿匪前,鵝城的幾股重要勢力都集中站了出來。

    中間一號位二號位是縣長張麻子和湯師爺,三號位是劉督統在鵝城販賣煙土的代理人黃四郎,四號位和五號位是在鵝城替劉督統販賣人口的城南兩大家族。

    因此,鵝城的這一戰,明面上是張麻子鬥黃四郎,本質上是在跟劉督統在鵝城的“三條腿”鬥爭,只不過鬥爭的重點是黃老爺這條“大腿”。

    而鵝城另外的兩大家族,其實也是依靠著劉督統的庇護,做“拐賣人口”這種見不得人的暴利生意。

    這兩大家族勢力也逐漸強大,所以也被黃四郎視為心頭之患,連續多次用張麻子“借刀殺人”。

    因此,張麻子在回城收拾黃四郎的時候,也對鵝城兩大家族統戰埋下了伏筆。

    在後面的劇情中,這兩大家族的父子四人,姜文特意給他們露了三次臉。

    第一次是張麻子發銀子的時候,兩對父子拿著發的銀子一起打麻將。

    第二次是張麻子發槍和子彈的時候,兩大家族的父子們揹著槍拿子彈作為籌碼打麻將。

    可以說,在張麻子和黃四郎的最初兩輪博弈過程中,賺得最爽的就是這鵝城兩大家族。

    等到第三輪,張麻子把子彈都打出去的時候,兩大家族小輩們開始坐不住了,認為這次是動真格的了,“張麻子和黃四郎之間,至少要死一個。”

    這些鏡頭可不是白給的。

    張麻子在第一次攻打碉樓的時候,雖然給鵝城的百姓和兩大家族發了銀子發了槍,一群鵝城的百姓跟著他一起去殺四郎搶碉樓,看起來勢頭非常盛。

    但是真要到了黃老爺的碉樓下面,跟上來的只有一群鵝。

    原因很簡單,張麻子雖然一開始貌似得到了百姓們的支援,但是因為鵝城兩大家族沒露面表態,百姓們也就很快散了。

    這也讓張麻子認識到了:誰贏,他們幫誰!

    兩大家族不幫張麻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與黃四郎同樣依靠劉督統的他們知道,黃四郎一定會去找劉督統搬援兵,而附近郭旅長的騎兵三天之內就能夠殺過來,一旦形成混戰,站隊張麻子的鵝城兩大家族勢必要跟劉督統翻臉。

    而靠著把人販賣到美利堅修鐵路作為主要生意的兩大家族,絕對不可能跟劉督統翻臉,所以無論張麻子怎麼利誘,兩大家族在這一場的博弈中,都不會輕易進行表態。

    更不要說,張麻子和黃四郎鬥得越厲害,兩大家族就越能通吃通贏,所以他們在這段時間,都是希望拖著不表態。

    但是,隨著張麻子非常睿智的,砍了黃四郎替身,對外說已經搞死黃四郎之後,事情發生了變化。

    對於鵝城兩大家族來說,這次是張麻子搶在郭旅長來之前幹掉了“黃四郎”,那麼劉督統那邊就不會找兩大家族的麻煩,而且隨著黃四郎的完蛋,劉督統也需要在鵝城尋求新的代理人來搞煙土。

    更不要說,見張麻子對黃四郎都要搞成不死不休,兩大家族也認識到可能面臨的巨大危機,激發了巨大的求生欲。

    因此,在最後這一輪張麻子帶領的衝鋒隊裡面,不僅僅是鵝城的百姓,更有著控制鵝城各行各業的兩大家族的團體。這才使得張麻子與黃四郎的博弈之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然後黃四郎樹倒猢猻散,武智沖和胡千也趕緊倒戈。在鵝城盤踞百年的黃四郎家族徹底失敗。

    這部電影看的觀眾們都非常的爽,不過喜劇的背後,往往都是悲劇的核心。

    表面上,鵝城的革命勝利了,黃四郎“死了”,但是,你可能沒注意到,真正繼承黃四郎椅子的,不是讓民眾站起來的張麻子,也不是鵝城的百姓,而是同樣販賣人口,依靠著劉督統的城南兩大家族.......

    最後,自尋亮點......

    影片中一直說是兩大家族,但片尾卻是四大家族,而且是五人,還有一個女的~

    02、張麻子的鬥爭策略

    接下來,我們看看張麻子的鬥爭策略。最後,張麻子在大決戰時端掉黃四郎的碉樓,看似一氣呵成,但實際上走地卻是步步驚心,甚至可以說是一場悲劇。

    尤其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很少有人會發現,在影片的後期,張麻子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四面楚歌之中,幾乎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想要深刻理解這部電影,首先要明白張麻子真正的對手是誰,就像我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人說過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就上一節中介紹的,仔細看電影就會發現,明線上的大反派,是黃四郎,但暗線中卻隱藏了一個真正的大反派,劉都統。

    北洋時期,都統(督軍)是一個省的最高軍事長官。一般來說,大省為督軍,小省為都統,均為該省軍政的實際控制者,各省的土豪和縣長都要向他們交錢,而省長不過是臺前的“師爺”。

    瞭解了這個歷史背景,我們就會明白,馬邦德上任的委任狀,雖然是薩南康省主席巴青泰簽署的,但是收錢把鵝城縣長賣給馬邦德的人,卻是薩南康省的實際控制者劉都統。

    甚至護送馬邦德上任的鐵血十八星陸軍,也是劉都統麾下的正規軍。(十八星是武昌起義勝利的標誌,也是中華民國早期陸軍軍旗)

    瞭解了這個歷史,我們再回頭看。

    鴻門宴上說的劉都統“三條腿”,分別是販賣煙土的黃四郎,以及拐賣人口的城南兩大家族,他們在劉都統的庇護之下靠著非法勾當大發橫財。

    因此,整個鵝城從流水的縣長馬邦德,到鐵打的老爺黃四郎,再到城南兩大家族,實際上都是在跪著向劉都統要飯,這也是為什麼馬邦德能對黃四郎一清二楚。

    於是,下面這一張鵝城各主要勢力齊聚的一張圖,可以說劉都統的走狗們把張麻子包圍了——政治層面上,張麻子處於絕對的劣勢。

    而軍事層面上,張麻子也沒有優勢,且不說黃老爺碉樓內的胡千和碉堡外的武智衝,以及城外的假麻子伏兵,總兵力遠在張麻子之上,可怕的是,張麻子團隊內部也早已被腐化策反。

    早在出兵剿匪之前,張麻子團隊的師爺馬邦德就已經跟黃四郎勾搭起來了,屁股兜裡揣了劉都統給的五張委任狀。

    而這五張委任狀,前面有過鋪墊,都是黃四郎花錢買的。

    更不要說張麻子團隊中後期加入的花姐,實際上是黃四郎一早就安排好的臥底。

    這位“小鳳仙”不僅透過美人計策反了張麻子團隊中負責帶隊伍的老三,還和喜歡嫖娼的師爺馬邦德聯手,把老四和老五也拉了進去。

    這是為啥黃四郎給了馬邦德比原先承諾三張委任狀更多的五張,這也是為啥師爺馬邦德這麼一個外人,卻學會了麻匪團隊的吹口哨。

    因此,雖然張麻子的軍事團隊看似很強,但真正站在大哥這邊的,只有老二和老七了。

    而老二被湯師爺洩露給黃四郎提前幹掉了,老七也在出城剿匪的過程中,差點被滅口,從此也長了一個心眼,最後跟大哥分道揚鑣……

    嗯,鋪墊了這麼多,大家回顧一下就會發現,整個鵝城,從劉都統、郭旅長、黃四郎、城南兩大家族、花姐、老三、胡千、武智衝、假麻子,幾乎各股勢力都站在了張麻子的對立面上。

    而且,面對鵝城之外的假麻子,張麻子憑藉著強悍的武力可以反殺,但是在鵝城這個彈丸之地上,張麻子卻無法展開手腳。

    因為被黃四郎們長期汙化,一心為百姓的張麻子,名聲在鵝城百姓心目中卻是早已被妖魔化了的。

    就連張麻子以麻匪名義撒的銀子,也被黃老爺手下的蒙面人給破壞了,導致鵝城被矇蔽的百姓根本不會站在張麻子這邊。

    所以,這一戰,張麻子只帶了四個人進城,而絕不能動用鵝城之外的力量。

    他只能藉著鵝城縣長的名義和權力,利用鵝城各股勢力之間的矛盾,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

    在劣勢之下並非不能取勝,當年小米加步槍也能趕走飛機大炮,政治層面勝利的秘訣就像當年主席說的:“搞政治,就是把擁護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

    所以,無法親自帶部隊進鵝城的張麻子,合理的利用了自身團隊內部的矛盾以及鵝城內部各股勢力之間的衝突,把鵝城除了假麻子和黃四郎之外的各股勢力,都變成了自己暫時的盟友,然後都下注在自己這邊。

    最終,讓大部隊直接推了黃四郎的碉樓,取得了絢爛的勝利。

    不過,看似美好的大結局背後,張麻子畢竟是借用別人的勢力去清除對手的,因此,就必須要有大量的妥協。

    所以,他不能像一個憤青那樣,要去跟背後的劉都統和郭旅長拼個你死我活;

    也不能去收拾那些為禍鵝城數十年,拐賣人口的城南兩大家族;

    還不能收拾花姐老三這些內部倒戈的成員;

    甚至連武智衝這種拉開小六子胸膛的劊子手,張麻子都不能復仇。

    可以說,這一仗打下來,細細品味之下,攻陷碉樓並非一場大勝利,甚至還有這一些悲情的色彩,並沒有徹底得消滅黃四郎,讓他跑了。——看最後的片尾,黃四郎出現在奔赴浦東的火車上——他只是暫時被打敗了~

    沒辦法,面對劉都統和黃四郎們制定遊戲規則,就得按照他們規矩來。

    但是張麻子卻可以用自己擅長的路線,一點點把朋友變得多多,把敵人變得少少。這一次端掉黃家炮樓不過是一次歷練,積累了大量對抗劉都統們的經驗,團結更多的朋友。

    畢竟,“鵝城”之後還有“康城”等著去收復。

    為了最終的目標,就像片中說的,必須玩得起,還得玩得贏!

    03、鑽石

    讓子彈飛中,藏了一個非常隱秘的彩蛋,如果沒有發現彩蛋,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一部喜劇電影。

    可是,如果發現了這枚彩蛋,就會知道這不僅是一部悲劇,甚至可以說是一部燒腦的恐怖電影。

    這個彩蛋,就是黃四郎送給張麻子的那兩顆鑽石。

    如果不仔細看,會認為這兩顆鑽石最後被張麻子送給了馬邦德的老婆孩子,然後他倆被假麻子鋸了,假麻子拿走了鑽石。

    但是,如果認真看,會發現姜文講了另一個伏線千里的故事。

    在張麻子送馬邦德老婆鑽石之後,鏡頭馬上就轉到了花姐的妓院之內,老二老三花姐三個人在玩“肉的bicycle”,被黃四郎撞見了。

    畢竟是自家媳婦嘛,所以這一段姜文省略了不少,不會讓周韻演什麼大尺度的動作,不過在一片昏暗曖昧的紅色燈光中和奇特的姿勢上,姜文已經把故事講明瞭。

    畢竟,就在上一個場景中,姜文特意介紹了團隊成員的取向。老二如果出手,那麼趴在桌上的,會是她男人.....

    嗯,就在這個基情滿滿的時候,黃四郎進來了,雙方一度劍拔弩張。

    可花姐送給了黃四郎一個箱子,黃四郎開啟之後臉色突變,立刻就放棄了幹掉老二老三的計劃。

    原因很簡單,這個盒子裡面,放的就是黃四郎的兩顆寶貝鑽石。

    那麼,這個鑽石是怎麼到了花姐手裡呢?

    其實片中給了線索,最初張麻子假裝醉了,把鑽石給馬邦德的時候,老色鬼馬邦德轉手就把鑽石給了縣長夫人,展現“真本事”。

    縣長夫人當年就和花姐一樣,都是妓女,在跟著名嫖客馬邦德在一系列的交換之後,倆人形成了一個利益的共同體。

    看看馬邦德對女人的毫無節制就會知道,他在進了鵝城之後,肯定很快也就找上了花姐的妓院。

    於是,在被黃四郎殺了老婆之後,馬邦德又透過把鑽石給花姐,形成了一個新的政治同盟。

    而花姐把鑽石裝在盒子裡面還給黃四郎,則表示我已經收服了張麻子團隊的重要成員,因此黃四郎也就放棄了火拼。(不過此時黃四郎尚不知道具體策反的是誰)

    黃四郎的撤退,也讓老二和老三一臉懵逼。

    對此,電影裡面一個細節可以驗證,之前黃四郎讓胡萬突擊的時候,對於鑽石是極為看重的,要求胡萬“殺雞取卵”,必須拿回鑽石。

    但是之後黃四郎的幾次突襲中,對胡千和假麻子卻再沒有說他那寶貴的鑽石。

    而且,馬邦德送給花姐鑽石,也對應了讓子彈飛眾多“未解之謎”中的兩個。

    一個是在雨夜閒話的時候,馬邦德對黃四郎說,“我不該拿你的鑽石送人”,另一個是湯師爺臨死前,對張麻子說的掏心窩子的話,“那誰,你還記得嘛?”

    馬邦德的這兩段,指的就是他把鑽石送給了花姐。

    因此,這一條暗線,是花姐把鑽石給了黃四郎,最後的時候,鑽石再回到馬邦德夫人孩子手裡,被假麻子獲得。

    這裡面就給了一個新的線索,那就是黃四郎又把鑽石給了馬邦德。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鑽石作為本劇最有價值的物品,每一次的轉換持有人,都是各方勢力之間達成盟友關係的一種證明。

    就像張麻子在鴻門宴中收了黃四郎的鑽石作為兩個人達成協議的訂金,這次的鑽石轉移,意味著馬邦德已經跟黃四郎在一場新的鴻門宴之中,達成了新的協議。

    這個協議就是馬邦德配合黃四郎幹掉張麻子,黃四郎給馬邦德五張委任狀,讓馬邦德帶著銀子和張麻子的兄弟們,馬走康城從容上任。

    對於這筆交換,電影中有多個細節可以驗證。

    之前黃四郎一直都把張麻子稱呼為縣長,甚至看到縣長帶著麻匪面具發錢都不認為他是張麻子,在派人去省城調查縣長的時候,也只是判斷縣長不姓馬。

    但是在張麻子幹掉了假麻子,帶隊回來的時候,“縣長”在黃四郎嘴裡卻變成了“張麻子”,很顯然有人告訴了黃四郎,縣長就是張麻子。

    同樣,在出發前,馬邦德告訴張麻子自己手裡的委任狀,是康城而不是鵝城,也是姜文的一個暗示。

    黃四郎和兩大家族不可能不知道鵝城委任的縣長名字,更不要說黃四郎還派人去了省城核對馬邦德。

    因此只可能是馬邦德來的時候,拿的是鵝城委任狀,走的時候,黃四郎給的是康城委任狀。

    那麼,馬邦德屁股兜裡面那些多餘的四張委任狀是來幹什麼的呢?

    當然是用來收買張麻子的兄弟們了。

    所以,張麻子在出城的時候,已經是九死一生,在花姐的牽線之下,師爺和老三之間已經形成了同盟,並將老四和老五也拖下了水,意圖就是幹掉張麻子,大家帶著錢和委任狀跑路。

    關於馬邦德和老三之間的關係,片中有很多細節可以驗證,譬如早期老三對湯師爺馬邦德是非常的不屑。

    但是後期卻非常的客氣。

    只有老二依舊對師爺不客氣。

    而隨著老二被老大安排前去接應隊伍,這次跟著張麻子出征的兄弟們,沒被收買的只有老七了,不過,他也在城外野戰的時候被打了黑槍。

    老七並不傻,也看出了老三他們和花姐的勾當,片尾時,老七還能夠偷偷告訴張麻子花姐的秘密。

    之後悄然離去,沒有跟著老四老五一起上老三的火車。

    可以說,姜文花了這麼多的細節,就是為了表示,老三老四老五已經被花姐和馬邦德收買了,串通一氣。

    當然,最關鍵的證據,就是馬邦德學會了吹麻匪的口號,並在關鍵時刻吹出了“大哥死了”這個關鍵的訊號。

    所以,早就勾搭上老三老四老五的馬邦德,在臨死前良心發現,讓張麻子不要回鵝城,因為他知道張麻子的兄弟們都被黃四郎收買了,回去鬥就是死路一條。

    那麼,在這一場出城大戰,九死一生的張麻子是怎麼逆襲呢?

    這裡面有兩個關鍵點。

    張麻子團隊裡面,老三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夜襲碉樓和搶劫等多次戰鬥中,都是老三帶隊。

    也就是說,張麻子團隊的主要帶頭人就是老三,策反老四老五的人也是老三。

    當然,幹掉老大這事兒,老三是不會告訴老四老五,只是告訴他們要跑路。

    所以,被突襲之後,張麻子第一時間就取消了老三的指揮權,讓肯定沒有被花姐辦了的處男老五來指揮部隊。

    當然,這裡面也埋了一個伏筆。

    老三之前在打劫的時候,帶著大哥的九筒面罩就讓張麻子很生氣,甚至在拉花姐入夥的時候,也是他出主意並跟其他的兄弟們事先通氣,把張麻子氣得夠嗆。

    所以,張麻子早就對老三有所懷疑,被突襲後馬上就讓老五接過指揮權,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由自己來吹哨子並衝在第一線,目的,就是防止吹哨聲和露臉,導致自己像老七那樣被自己人暗算。

    當然,做這些只是拖延時間,讓張麻子能夠實現順利反殺的,其實歸功於心狠手辣的黃四郎,他最終目標是對整個張麻子團隊一網打盡。

    黃四郎讓假麻子埋的地雷,並不是給張麻子準備的,而是給張麻子團隊那些準備帶著銀子跑路的內鬼們準備的,試圖用這個大地雷來個一鍋端,然後拿回自己的銀子。

    因此,盤算著先引起團隊內戰,再一網打盡的黃四郎並沒有信守對馬邦德與老三的承諾,不僅放縱假麻子殺了馬邦德的老婆和兒子,也殺了老三的好基友老二。

    而就是張麻子這一戰的轉折點。

    老二的慘死,讓準備倒戈的老三突然反應過來,黃四郎不過是在利用他,所以,原本出工不出力,甚至準備打黑槍的老三,立刻火力全開,跟著張麻子一鼓作氣做掉了假麻子。

    最終,幾乎孤身一人的張麻子,愣是從危機四伏的絕境中殺了出來。

    也許,此刻張麻子最應該感謝的人,應該是那個被吊死的老二。

    面對一群暴徒的圍毆,老二英勇的喊出了,“我支援大哥,你們可以打我了!”

    04、歷史的迴圈

    在影片一開始,在吃著火鍋唱著歌的火車上,也埋伏著一個小彩蛋。

    馬邦德命令湯師爺寫詩的時候,縣長夫人對湯師爺那是各種的刁難,一連串的“屁”,搞的湯師爺狼狽不堪,看起來兩個人的關係特別差。

    可是,就在縣長馬邦德給護送他的鐵血十八星路軍將士講話的時候,湯師爺卻偷偷的親了縣長夫人一口,然後兩個人你儂我儂的打鬧了起來。

    可以說,這幾秒的一個遠景細節,不僅把把馬邦德、湯師爺、縣長夫人三個人的錯綜複雜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告訴了觀眾,電影裡很多人物關係是藏在那些虛化的場景裡。

    譬如相對應的一個細節,縣長夫人幾次躺在床上等待張麻子的時候,都是化妝狀態,而且身下還墊著喜慶的紅墊子,用盡各種語言來挑逗張麻子。

    但是當她聽到馬邦德說張麻子爛醉如泥,晚上不能來睡覺後,馬上就卸妝了。(注意服飾、耳環以及床單)

    可以說,縣長夫人一直都在等著把縣長張麻子給“辦”踏實了......

    不過縣長夫人對縣長的“恩愛”都是假象,就跟在火車上一樣,在縣長不在的時候,夫人也會把師爺給“盤了”。

    所以,每次縣長夫人房間裡面進男人,背景音樂都會惡趣味地配上發春的貓叫,沒辦法,“與多名男性發生並保持關係”就是縣長夫人的生存之道。

    她會在各個勢力之間進行下注,賭任何有可能勝利的一方,就像夫人說的,“只要我是縣長夫人,誰是縣長,我無所謂”。

    而理解縣長夫人,對於理解花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讓子彈飛》中有兩個挺深刻的寓意,一個是偽裝成湯師爺的馬邦德,“謊話說多了自己會信以為真,面具戴久就會長在臉上”。

    而另一個寓意,則是隨著故事的發展,花姐成長為縣長夫人,老三成長為黃四郎,“長大之後,我就變成了你”。

    姜文的電影中,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群體,隨著窯姐縣長夫人的慘死,另一位妓女花姐,也成為了“只想當縣長夫人”這個群體的代表。

    畢竟花姐是導演的老婆,戲份那可是相當足的,電影針對花姐和他的男人們,做了五個彩蛋。

    01、花姐第一次在黃老爺家出場,胡萬就盯著花姐,胡千調侃花姐,在黃老爺和胡千大笑的時候,導演給了平時喜歡笑的胡萬,一個嚴肅而不高興的鏡頭。

    這在暗示花姐和火車上的縣長夫人一樣,搞定了老闆的“摯愛”,黃家二號人物大管家胡萬。

    02、花姐跟老二老三一起玩肉的bicycle,以及後面花姐說的,“我們三個活活被張麻子拆散了”,這幾段已經明示了花姐同樣搞定了張麻子團隊的二號人物老三。

    03、就像前面說的,花姐讓張麻子團隊的師爺馬邦德心甘情願把鑽石送給了她,考慮到鑽石的價值和寓意,暗示花姐不僅搞定了張麻子和黃四郎團隊中的二號人物,連真縣長的馬邦德也搞定了。

    可以說,花姐這個鵝城的交際花,手腕不可謂不強。

    04、電影介紹了黃四郎對“替身”是相當的精益求精,連兩個人的牙齒有不相似的,也要拔了倆人一起來鑲金牙。

    但花姐還是很自信的透過開啟衣服看身體,找到了兩者的不同,這意味著她不僅跟黃四郎非常親密,甚至也有可能跟”替身“也發生過關係。

    05、老七最後問張麻子是不是也喜歡花姐,由於之前老三喜歡花姐是盡人皆知的,這次老六還問這個,暗示老四老五哥倆,也都被花姐拿下了。

    好了,如果明白了這些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就會明白,為什麼花姐先把替身帶走,最後又把替身交還給張麻子了。

    首先,由於花姐跟多位主角的複雜關係,使得花姐知道老三和馬邦德都準備帶著銀子反水跑路。

    所以,花姐在剿匪之前,透過一場逼宮,要加入麻匪,準備跟著老三和馬邦德一起走,當小鳳仙一般的“縣長夫人”,不留在鵝城繼續當妓女。

    但是,老三認為這一戰太危險了,畢竟要打黑槍,所以老三同意了張麻子的建議,讓花姐來控制黃四郎的替身。

    但是,張麻子前腳剛走,知道張麻子必敗的花姐後腳就帶著黃四郎的替身走了,準備與幹掉張麻子的老三等人會合。

    所以,張麻子就出城回城這麼半天的功夫,花姐和替身就“消失”了。

    那麼,為啥最後花姐又把替身交出來了呢?

    就像老三和花姐對話說的那樣,她倆對於是否交出替身是有著巨大爭執的,但是在最後的時刻,妥協了,兩個人決定支援張麻子,交出替身。

    因為最後的這場決戰中,張麻子團隊在老二死後,基本上是孤家寡人了,而老三幾乎已經成為了能夠左右戰局的第三股勢力。

    對於老三來說,團隊繳獲假麻子的槍械和數百萬兩的剿匪銀子,都是非常大的籌碼,如果張麻子對黃四郎久攻不下,老三很容易反水並和黃四郎達成停戰,體面的帶著錢和部隊離開鵝城。

    不過,張麻子在開始他一系列行動之前,早就預料到了老三的腦後的反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老三以找花姐的名義支開,使得喪失了老三作為主心骨的“謀反”團隊中的老四和老五,只能聽大哥的。

    而張麻子回鵝城之後,第一天送銀子,第二天送槍,第三天把子彈都打沒了。這樣,在老三回來之前,把原本屬於老三手上的籌碼都打沒了。

    這三板斧對於老三來說是致命的。

    這意味著如果張麻子輸了,他和花姐手上將除了替身之外,一點籌碼都沒有了,到時候跟黃四郎將毫無談判的能力。按照黃四郎的性格,老三明白,他們最後很有可能會像馬邦德那樣被除掉。

    因此,張麻子送銀子送槍,不僅僅是在鼓動民眾,更是逼著能決定勝負的老三和花姐,不得不交出替身,跟自己站在一個陣營進行最後一搏。

    畢竟,雖然張麻子手裡的槍和銀子都沒有了,但是黃四郎碉堡裡面還有的是銀子和武器,所以老三和花姐只能選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把替身交出來,跟著張麻子搏一把。

    可以說最後這一戰,張麻子透過調虎離山、撒錢、撒槍、殺替身等一系列的騷操作,把城南兩大家族、老三、花姐等各股勢力,都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之上,然後發動起群眾推了碉樓,可以說他贏得非常僥倖。

    不過,雖然張麻子端了黃四郎的碉樓,可被張麻子暫時“綁架”的花姐和老三們,早就跟張麻子離心離德,在勝利之後堅決拋棄張麻子,奔向新世界。

    因此,最後唱著“長亭外古道邊”的火車上,歷史又形成了一個迴圈。

    革命雖然勝利了,但老三成長為了新的縣長,老四老五成長為了新的師爺,花姐成長為了新的縣長夫人,張麻子曾經的部隊,也變成了吸大煙的鐵血十八星路軍,由馬拉著火車逆行駛向“浦東”。

    沒辦法,人都是要長大的,揮斥方遒的少年們終究都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模樣。

    這也許就是歷史的一種宿命。

    不過,這宿命偶爾也會被打破。

    當所有人都選擇長大的時候,還有一個人選擇繼續他的初心......

    05、終章

    無論是時評還是影評,很多人都會犯一個致命錯誤,那就是把一股勢力視為鐵板一塊,所以,大家也都會預設黃四郎真的是劉都統的一條大腿。

    但實際上,任何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克的,劉都統和黃四郎之間也有著巨大的矛盾。

    就像鴻門宴上黃四郎透露的,這麼多年黃四郎一直都在利用假麻子打劫自己的貨,“十回有八回都被劫了”,而這些貨和利潤,原本都應該是上繳給劉都統的。

    而且,針對於同樣向劉都統上供城南兩大家族,黃四郎也總是利用麻匪綁票與出錢剿匪等方式搜刮他們的錢。

    搜刮錢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黃四郎不僅利用這筆錢去收買劉都統手下軍隊大員郭旅長,甚至還買下了六個搖擺縣的縣長。

    因此,對於劉都統來說,張麻子最多是佔了點自己貿易上的便宜,但黃四郎卻是臥榻之下的心腹大患。

    所以,如果我們換做劉都統的視角,來看待縣長(不管真假,能與黃四郎扳手腕就行)與黃四郎之間的這一場博弈,就會明白劉都統的最佳博弈策略,就是坐山觀虎鬥。一方面藉助縣長張麻子削弱黃四郎,另一方面則在過程中學習與黃四郎鬥爭的經驗。

    劉都統麾下郭旅長的騎兵,並沒有如黃四郎所願,在三天之內如期到達,也是情理之中。

    對此,電影中也給了驗證,張麻子第一天發銀子,第二天發槍,第三天帶著一群鵝去碉樓........直到第四天,鵝城眾人一起瓜分了黃家的財產,郭旅長的騎兵仍然還在路上悠然.....

    所以,從宏觀的戰略角度,如果沒有劉都統的放水,郭旅長的騎兵一旦如期而至,張麻子根本沒有機會在這一局端了黃四郎在鵝城的碉樓,他只能選擇繼續“忍耐”。

    雖然劉都統的部隊不會入鵝城替黃四郎戰鬥,但是張麻子在山裡的部隊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很難調入鵝城,說白了,大家在鵝城之外的所有動作,都是在給自己壯聲勢。

    因此,鵝城這一戰本質上,是要讓鵝城內部的各股勢力進行站隊,獲得多數支援的一方,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而鵝城之內,中間勢力分為兩股,一股是偏向於縣長的城南兩大家族,一股是偏向於黃四郎的團練武智衝。

    因此,根據這兩股勢力,張麻子的動作也是不一樣的。

    針對於還指望繼續在鵝城耀武揚威的武智衝來說,一方面進行極限施壓,另一方面許諾既往不咎,使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則是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隨著郭旅長的騎兵遲遲不到,以及張麻子撒了銀子撒了槍,又搞掂黃四郎(的替身),看準風向的城南兩大家族公開表示鵝城不堪再摘,武智衝們也搬出了黃家碉樓辭退了黃家的下人。

    要知道,城南兩大家族和武智衝們的站隊,才是張麻子能夠取得多數的關鍵,畢竟這幫人掌控了鵝城的各個方面。

    而且,鵝城這一戰並不是比拼武力,是看哪一方能夠在輿論佔據上風,獲得更多人支援的一方,最終依靠民心和民意擊潰對方。

    所以,張麻子(縣長身份)宣傳領域上的最佳策略,一個是大書特書,揭露黃四郎安排超級大盜張麻子(假麻子),勒索綁架城南兩大家族,然後將贖金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另一個是大肆宣揚,是黃四郎聯合劉都統把武智衝們搜刮得褲衩都不剩了,必須要靠縣長力挽狂瀾。

    這樣,才能收攏更多的城南兩大家族以及更多的武智衝站在縣長這一邊。

    之後,再透過高密度的打子彈,迫使控制著縣長在鵝城隊伍的花姐和老三們交出“替身”,跟著縣長一起砥礪奮進,趕在劉都統可能干涉之前,大家一起直接端掉黃四郎的碉樓,取得最終的勝利。

  • 7 # 91影視君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麼?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 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麼? 當然不是

    電影裡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勳,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 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 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扎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 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臺當我的介錯”。 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 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華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 8 # 李先生的日常

    相信大家就算沒看《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也都是聽說過的。這部由著名導演姜文連導帶演的電影一經問世,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被冠上了喜劇,黑幽默,男性化,隱喻,血腥等諸多稱號。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這部片到底好看在哪裡,覺得它就是萬千中國產電影星河裡的一點塵埃,但我要說這部電影絕對算得上是一顆明星。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到底在講什麼,為什麼值得這麼高的評價

    首先就是片頭的馬拉火車,肯定有人覺得奇怪,因為從來沒聽說過,再有就是那個年代根本不會有馬拉火車這種奇怪的東西。但事實上是,真的有馬拉火車,雖然在電影發生的年代並沒有,但是結合電影整體怪誕奇異的情節,並不會有太大的誇張感。

    其次就是那句經典的“讓子彈飛一會兒”,這句話是全片的中心句,最後姜文也是一顆子彈打穿了黃四郎家的大門。這句話配合著劇情其實有著重要的含義,在完成任何事之前都是需要一定過程的,做得事情越難,所要經歷的時間就越長,同樣,付出的努力也要越多。改革是需要時間的,人民的進步需要時間,他們需要自己站起來,打破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用自己手上的武器去爭取自己的利益,只有百姓站起來了,改革才能開始。所以子彈要飛一會,不能太快,要不然根本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謂的做事不可急於求成。

    然後還有一點是黃四郎給假張麻子佈置了任務,當時給張麻子提供了兩套方案,甲方案就是殺掉張麻子,乙方案則是行動失敗之後,張麻子跟黃四郎說師爺的老婆孩子全都被殺了,其實真正的情況是師爺利用張麻子給黃四郎通風報信,只為為了騙取兩顆鑽石。

    最後張麻子勝利以後,老七跑過來問張麻子是不是喜歡花姐,其實他那時候是為了告訴張麻子花姐是臥底,老三等人也早已被黃四郎收買。他告訴張麻子這些事情是因為他當時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騎虎難下,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給後面故事的發生做了鋪墊,同時又吸引人的眼球。

    以上這四點,遠遠不能將《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做出全面的解析,因為這是一部很有深度很有思想的電影。要想真正的瞭解這部電影,就必須先去了解這部電影的時代,瞭解那段黑暗的但是激奮人心的歷史。同時也必須將這部電影多看幾次,才有可能真正看懂姜文想帶給我們的故事,真正發現這部電影的魅力。

  • 9 # 啊傑6695

    影片的暗線,幾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麼?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

    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

    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麼?

    當然不是   

    電影裡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松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勳,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問題是,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 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

    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日本人不愛上吊愛切腹,他們覺得切死自己挺光榮的。 但切腹挺難操作,一刀捅進去,一時死不了還特別疼。身體倒得七扭八歪,掙扎起來滿地的血,死相難看,特別不體面。故很多時候切腹者會讓一個信賴的朋友當 「介錯」。介錯人手持長刀站在其身後,在自殺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間砍下他的腦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錯就相對冷僻。 更別說在沒網路和電視的1920年, 如果不是對日本文化相當熟悉的人,根本說不出這倆字吧。   

    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說“要是這三個人供出我來,我就切腹,請兄臺當我的介錯”。 張牧之說“你搞錯了,介錯人用的是長刀”。兩個人應該都在日本待過相當長的時間。 尤其是黃四郎,好端端的華人沒事誰能扯到切腹去。張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為1904年蔡鍔回國後就沒怎麼去日本(其實我也不 熟,蒙的),作為蔡鍔的手槍隊長,張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鍔病重去日本治病,當時張牧之一定跟著去了日本,但估計這段時間他可沒興趣研 究什麼切腹。何況11月初蔡鍔就病逝了。   

    回答了這5個問題後, 我們重新看黃四郎這個人。 他留過西洋,也留過東洋。說話愛拽文,冒成語,國學功底算不錯。你若把他看作一個土財主,這些設定顯然有很蹩腳;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 那些設定就很恰當。   

    黃四郎,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土財主。 他是一個腐化的前革命者,現當權派。 在鵝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總結一下暗線:   

    1900年,張牧之追隨蔡鍔到日本,並與黃四郎有一面之緣。   

    1900-1911年,張牧之和黃四郎在同一個革命陣營,但無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義,黃四郎為核心成員。 10月30日,蔡鍔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張牧之也算核心成員。   

    1911年-1920年.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黃四郎,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他投靠了實力軍閥張敬堯(還是張宗昌? 其實我沒聽清楚。 總不能是張孝準吧)這座靠山後,愈發肆無忌憚,橫徵暴斂,更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   

    辛亥勝利後,革命者張牧之,不求權錢,繼續追隨蔡鍔。 1916年蔡鍔死於日本,此後張牧之對時局失望,乾脆落草為寇。   

    1920年, 張牧之馬邦德來到鵝城,電影開始。張黃鬥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鵝城起義,勝利後張牧之分文不得,心愛的女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走了。這場“革命”,正如當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麼也沒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別的man抗走了。   

    這就是姜文在此電影裡內藏的政治隱喻。 誰會投入革命?蔡鍔這樣的英雄會,袁世凱這樣的梟雄會,但最後得權的一定是袁世凱;張牧之這樣的爺們會,黃四郎這樣的投機者會,但最後得利的一定是黃四郎。 當張牧之再次掀起鵝城革命,他不為財也不為權,不為女人也不為大眾。他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你們覺得這個隱喻還不夠過癮, 鴻門宴上還有句臺詞。“彼時彼刻?” “恰如此時此刻”(謝絕聯想,請勿跨省)。   

    問題6:姜文要幹什麼?

    “讓子彈飛一會”   

    解決了前5個問題,我們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時取悅小裝,大神和官府三個群體了。 那就是打時間差。這是一部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被解讀出的電影,子彈中的火藥藏在喜劇和商業的外殼之下,躲過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無誤的指出黃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統治階級的惡棍,配合最後的“鵝城運動”,那這片死的絕對比甯浩的《無人區》還慘烈。等子彈飛完,官府醒過神兒來,影片都下映了。   

    從技術手段來說,姜文為追求這個飛一會兒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將每一條重要的線索後埋一個包袱以轉移注意力。 比如張牧之剛剛自陳身份,說自己跟松坡將軍混過。 觀眾還沒轉過筋想清楚松坡是誰,葛優就跳出來插科打諢:“那一年,我十七歲,她也十七歲...”。在逗笑大家之餘,將觀眾的注意力從“松坡”,“十七歲” 這樣的線索上轉移開。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 10 # 我就是我cxb

    姜文的電影我看的不多,算上《讓子彈飛》就看過兩部,另外一部就是那部被禁的《鬼子來了》,說實在的我看不出電影評論家說那些隱喻,但就是感覺這兩部是好電影,看了感覺沒有白看浪費時間。《讓子彈飛》呢我感覺沒有很多深奧的東西,電影的大部分我都能懂,就是不明白最後領著老百姓攻打黃四郎時,一遍一遍的重複,發槍、發錢、發子彈有啥特殊的意義,我記得當初在電影院時我感覺這部分跟影片原來那種酣暢淋漓的節奏十分的不搭,甚至感覺這是電影的一個敗筆,不知道有哪位大神看懂了這部分,能給我解答一下,不甚感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電影或者是電視劇你看完後,觸及到了你的情感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