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伏羊羅漢

    彭城之戰是劉邦的一次乘人之危的卑鄙之戰!一開始攻打三秦之地的時候寫信給項羽,讓他放心攻打齊國,“不敢東進”,而且是連寫兩封!後來劉邦看項羽陷入齊國的戰爭泥潭,於是聯合了56萬大軍,發動了對楚國的戰爭,一舉奪下多座城池,楚國國都彭城也被攻陷!

    這時候的劉邦已經認為勝利在握,陷入腹背受敵的項羽很快就會被消滅,在做完軍事部署後,劉邦是日日笙歌,坐等楚霸王葬身於齊國的人民汪洋大海之中,或轉身向他跪地臣服!

    但是任憑劉邦手下謀臣猛將眾多,張良、陳平、韓信等曠世奇才,都沒想到項羽僅僅帶著三萬人就敢千里奇襲,用了半天時間就擊潰了劉邦的56萬聯軍……

    這一戰就讓楚國起死回生,一直把漢軍趕到滎陽,形成雙方對峙狀態!雖然最後劉邦憑藉廣闊的大後方,以及眾多盟友的支援,最終取得了四年楚漢戰爭得勝利!但是彭城之戰已經載入史冊,成為戰爭史上的一個光輝奇蹟!

  • 2 # 長島男爵

    一、劉邦的戰略勝利壓倒項籍的戰術勝利

    楚漢第一次彭城之戰,是楚漢雙方第一次規模較大的正面衝突,劉邦先勝後敗,因應對得力,避免了潰敗,戰爭進入相持狀態。

    表面上看,項籍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實際上卻陷入了戰略上的被動,可以說是【戰略勝利壓倒戰術勝利】的典型例子。

    二、秦亡天下再分裂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籍等諸侯聯軍在鉅鹿擊破秦軍王離部,與章邯陷入相持。

    此後八個月,劉邦在黃河南岸攻城略地,黃河南岸幾乎盡數落入劉邦之手,秦二世三年八月率先攻入關中,秦朝宣告滅亡。

    而在劉邦入關前一個月,章邯投降項籍,項籍惱怒於劉邦率先入關,率軍後腳攻入關中,劉邦被迫讓出所佔領土的處分權。

    諸侯在戲相王,共立十九王,項籍佔據梁楚九郡之地,劉邦佔據漢中、巴、蜀三郡之地。

    三、戲下體系分崩離析

    漢元年四月,諸侯各就國。

    五月,漢王劉邦還定三秦。

    六月,田榮支援陳餘驅逐張耳佔據趙代,並三齊,項籍擊齊。

    八月劉邦基本消滅三秦主力,九月派兵迎接家屬,但被項籍阻止,沒成功。

    支援戲下體系全面崩潰。

    四、彭城之戰是臨時決定的戰役

    很多人印象中,彭城之戰是劉邦蓄謀已久的傾國之戰,然而事實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劉邦有心去跟項籍爭霸不假,但具體如何去實行,並沒有一開始就決定,就如同你確定去下館子吃飯,但去哪一家快餐店還沒有決定儘管吃飯已經確定事項,劉邦當時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真正促成劉邦下決心進攻彭城的,是兩個人:陳平和董公。

    漢二年十月(漢初以十月為歲首),劉邦東進吞併河南國,並令韓信(韓王室後裔)攻佔南韓。

    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均沒有大的進攻。

    三月劉邦越過西魏的地盤進攻併吞並殷國,遇到了自西楚投奔的陳平,陳平帶來項籍不在彭城的訊息,這個時候進攻彭城的計劃才初次出現,但劉邦還是沒有那是進攻,而是率軍到洛陽觀望。

    滅殷國之前,劉邦有四個月的大停頓,可見其當時並沒有完整的計劃,直到遇到陳平,陳平是西楚高層投降過來的,雖然劉邦一早收到項籍徵齊的訊息,但捕風捉影的傳聞遠不如對方高層的證言來得可靠。

    而劉邦接連滅五國、降二國,雖說是為了打回家鄉,並道義上並不佔優勢,攻勢陷入末梢。

    一個人的出現為劉邦打破僵局提供了答案。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為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之諸侯,為此東伐,四海之內莫不仰德。此三王之舉也。”漢王曰:“善。非夫子無所聞。”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兵皆縞素。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漢書·高帝紀》

    由此可見,彭城之戰並不是蓄謀已久,而是臨時決定的。

    五、彭城之戰漢軍兵力遠沒有想象那麼多

    《史記·高祖本紀》聲稱漢軍56萬入彭城,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中國曆來有報大數嚇唬對手的習慣,而且達到幾十萬通常是喊整數,很少有這麼具體的數字的,甚至於漢軍總兵力都沒有56萬那麼多。

    我們可以參考秦滅楚之戰,和垓下之戰,都是60萬左右,這還是在其中一方基本上統一天下的前提下。

    假設天下總兵力80萬,彭城之戰時佔據天下1/4的劉邦滿打滿算也才20萬,這還是總兵力,劉邦還不可能出動全部兵力去進攻彭城。

    劉邦的實際兵力還可以參考劉邦初次佔據關中的時候,當時也才擁兵十萬,彭城之戰時地盤多了河內、河南兩個郡,勉強還有漢中、巴、蜀三郡(漢中其實在初次佔據關中的時候已經被劉邦打下了,而巴蜀具體佔領時間未知,估計短時間很難提供劉邦兵力,如今勉強算上),大了一圈,總兵力滿打滿算都不可能超過20萬,56萬兵力簡直天荒夜談。

    也就是說劉邦當時最大兵力不過20萬,這還是最大,實際上還達不到。

    因為各地佔領的時間不一樣,佔領一塊地盤後,要設定官署,降軍要麼解散,要麼改編,短時間無法提供兵力。

    更何況從擊敗敵方主力,到徹底平定,還有一個時間段,換言之劉邦佔據的九個郡的短時間內並不能都提供兵力。

    更何況彭城之戰時,連章邯都還沒有平定,後方需要鎮守,能夠動用的兵力更少。

    那麼劉邦進攻彭城實際兵力是多少呢?《史記》另一個篇章為我們提供了答案——5.5萬。

    項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隨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隨何曰:“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然而陛下謂何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圖子之功。”乃以隨何為護軍中尉。布遂剖符為淮南王,都六,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 ——《史記·黥布列傳》

    謀士隨和口中劉邦進攻彭城只有5.5萬,這是符合上述劉邦總兵力(20萬),以及大部分兵力並沒有辦法呼叫的論點的數字,5.5萬吹成56萬,這牛皮吹的也太大了。

    六、劉邦先勝後敗,應對得力,避免了潰敗七、彭城之戰是項籍失敗的開始

    諸侯就國時,劉邦擁有3個郡,項籍擁有9個郡,有壓倒性優勢。

    經過一系列戰爭,劉邦先後消滅雍、塞、翟、河南、殷五國,降服韓、魏兩國,勢力基本上和項籍持平,甚至略微佔優勢。

    而此時此刻項籍正在徵齊。

    彭城之戰意義在於阻止項籍吞併齊國,西楚失去了進一步壯大的機會,回落到於劉邦一樣的水平上,由此開始了楚漢之戰。

    劉邦還定三秦和項籍徵齊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但劉邦滅五國而項籍平一國都沒成功,空耗國力,這是其失敗的開始。

  • 3 # 百家宗祠

    彭城之戰在公元前205年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快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這場反擊戰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關鍵在於主帥西楚霸王項羽對戰場形勢的精確把握和可圈可點的指揮藝術。

    第一,項羽忠實貫徹了《孫子兵法》裡“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的思想,強調以奇襲取勝。

    戰略上,項羽在獲悉楚都彭城失陷後,並沒有張皇失措,而是從容部署諸將,繼續攻擊田橫,遂造成霸王項羽仍然羈留齊地平叛的假象,這是用大部隊繼續攻齊作為迷惑敵人的“正兵”。他自己則親率3 萬精騎繞道彭城西面的蕭縣偷襲聯軍的補給線,這是運用“間接路線”實施奇兵反擊。戰術上,項羽沒有在劉邦重兵佈防的彭城北面、東面採取軍事行動,而是由城陽東北經魯縣、胡陵至蕭縣,走了一個反“S”形,繞至聯軍的側後,然後由西而東猛攻,其戰役企圖就是求殲聯軍於彭城、谷水、泗水、濉水之間,戰役結果基本上實現了這一目標。

    第二,項羽善於斷敵糧道(補給線),並有破釜沉舟、拼死決鬥的勇氣,這是項羽戰術指揮的兩大特色,不論鉅鹿決戰還是彭城之戰,都是這樣。

    反楚聯軍的56萬大軍可謂聲勢浩大,但並不是無懈可擊。聯軍大規模東征若不能“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則只能勞師役遠,千里運糧。聯軍漫長而又脆弱的補給線正是他們的死穴所在。

    孫子云:“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糧道或退路一旦被截斷,則往往使敵軍心動搖,陣腳自亂。楚軍3 萬鐵騎突然攻佔蕭縣的訊息傳到彭城,對聯軍來說無異於五雷轟頂,因為這宣告了聯軍後勤補給線和西去歸途從此被楚軍切斷,從心理上對聯軍產生了強大的震懾效應。

    項羽的另一大戰術指揮特色就是敢於破釜沉舟、拼死決鬥。聯軍攻佔彭城,無疑使楚軍陷入進退失據的絕境,對楚軍來說唯有死戰方能脫困。再加上劉邦君臣入據彭城後“日置酒高會”,下層士兵在楚都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種踐踏楚軍家園的行徑,必然使楚軍上下同仇敵愾,此時的楚軍與聯軍的“驕兵”相比,個個都成了怒氣滿懷的“哀兵”。

    因此彭城之戰中,楚軍士氣如虹,全軍上下拿出鉅鹿大戰中無不以一當十的英雄氣概,聯軍自然是望風披靡,兵敗如山倒。

    第三,項羽之所以能取得這次反擊的勝利,還在於他握有一支強大的騎兵。

    項羽反擊彭城所統領的3 萬鐵騎,全部來自鉅鹿大戰中俘獲的秦長城軍團,秦長城軍團內多騎兵,而尤以婁煩騎兵最為精悍。婁煩人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自幼弓馬騎射無所不精。這支少數民族騎兵部隊作為秦帝國邊防軍的一部分,為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立下了赫赫戰功。鉅鹿大戰後,項羽坑殺20 萬秦軍,獨留這支騎兵部隊為己所用,編成了強大的騎兵集團。彭城之戰中,項羽親率這支騎兵軍團千里大迂迴,以兩翼包抄、中央突破的戰術,迅速對聯軍進行連續突擊,並一路窮追猛打,把這一兵種的戰場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四,項羽具有古之名將所共有的出色的戰場洞察力。

    軍隊的戰鬥力建立在成建制的組織與指揮之上,一旦建制被打亂,整個軍隊就成了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楚軍要想打亂聯軍的建制,實現以亂取勝,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端掉聯軍的指揮中樞。項羽在命兩路騎兵迂迴包抄進行兜擊的同時,自己親率中路騎兵直奔漢王大帳,咬定聯軍最高指揮部窮追猛打。這種兇猛攻擊,使聯軍最高統帥劉邦疲於應付,根本無暇指揮作戰,這就造成聯軍指揮系統癱瘓,故而自始至終都無法組織軍隊進行抵抗。在喪失指揮的情況下,聯軍徹底崩潰,成了一群群亂哄哄的待宰羔羊,楚軍成功地實現了戰役企圖。

    可見,西楚霸王項羽綜合發揮了騎兵快速突擊的優勢、部隊破釜沉舟的決死精神和奇襲戰術的特殊效果,再加上自己出色的戰場洞察力,才取得了彭城反擊戰的決定性勝利,給了聯軍毀滅性的打擊,彌補了楚漢戰爭開始以來的諸多失誤。

    當然,項羽的優異表現也是基於劉邦在初勝後的麻痺大意在鑄成劉邦自起兵以來所遭受的最大失敗。

    軍事上,此戰漢軍近乎全軍覆沒,甚至連劉邦的老父和妻子都被楚軍俘去。當時戰場上若不是突發惡劣天氣,劉邦定是在劫難逃,兵敗身死怕是在所難免。前線的巨大失利,致使蕭何不得不“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韓信也從關中馳赴滎陽,協助劉邦謀劃軍機,這才穩固了危如累卵的戰場形勢。

    政治上,諸侯王中除了殷王司馬卬死於亂軍,河南王申陽失蹤外,其餘諸王眼見劉邦於彭城大敗,紛紛調轉陣營,棄漢投楚。其中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乘機脫離劉邦控制,重歸項羽帳下;代王陳餘見張耳未死,當即脫漢,並與項羽約和;西魏王魏豹假借探親為名,絕河反漢,與楚和好;彭越也放棄了其攻下的梁地十餘城,引兵北上,駐軍河上(今河南滑縣北),自保觀望;甚至齊地的田橫也放棄了其一貫的反楚立場,在項羽殺了田假後不久,主動與楚國停戰結盟。諸侯紛紛背漢,此時劉邦與彭城大戰前的項羽頗有相似之處——陷入空前的孤立危機中。也就是說,劉邦幾個月來苦心經營起來的戰略優勢,頃刻間蕩然無存,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收縮。

    不過,彭城之戰雖以楚勝漢敗收場,但縱觀楚漢戰爭開始以來雙方之得失,其實劉邦是得大於失,而項羽則是失大於得。

    劉邦雖然兵敗彭城,遭受慘重損失,可謂功敗垂成,但他成功地奪得了關中及關東部分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區。這些地區為劉邦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呈幾何式增長,使其牢牢佔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完全擺脫了鴻門宴前後隨時有可能被項羽消滅的危險境地。雖然彭城之戰漢軍基幹兵力損失殆盡,但漢王集團領導核心卻絲毫未損,張良、陳平、蕭何、曹參、灌嬰、樊噲等一干文臣武將皆成功突出重圍並復歸漢王帳下。在他們的悉心輔佐下,劉邦很快在滎陽—成皋(虎牢)一線站穩腳跟,向項羽反撲過來。

    彭城反擊戰對項羽來說,可謂輝煌至極。憑藉此戰,霸王項羽一舉扭轉頹勢,不僅成功收復了楚國全部失地,而且扳回了戰爭之初由於戰略失當造成的不利局面,重新佔據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霸王聲威大振。

  • 4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公元前205年的四月,徐州附近一處荒涼的馳道上,一輛馬車正飛也似地向前賓士,馬車伕不停的抽打著馬匹,絲毫不在意馬兒的哀嚎。馬車內,一箇中年男子不時的探出頭來向後張望,不遠處還可以聽到喊殺聲和士兵們的慘叫。突然,馬車停了下來,車伕從路邊抱上來一對孩子,男子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雙兒女,可這一停,後方的追兵已經肉眼可見了。“夏侯嬰!你他媽快點!追兵要過來了!”男子忍不住的痛罵車伕。可多了兩個孩子馬車的速度也慢了下來,眼看著追兵越來越近,男子一腳把兒女踹下了馬車,車伕見狀,趕緊下車抱起孩子,這樣來來回回十幾次,“夏侯嬰,這都什麼時候了,還管他們!趕緊趕路,敵軍追上來,我們都沒有活路!”男子繼續催促著車伕,最終,經過了長時間的奔逃,一行四人到達了安全地帶,而歷史,也因為男子的脫困而開始了新的一幕。

    漢高祖劉邦劇照

    他,就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剛剛的那個故事,發生在楚漢相爭的初期彭城之戰中,劉邦召集了五路諸侯國共計五十六萬大軍一鼓作氣拿下了項羽的首都彭城,卻沒想到在短短几天后被項羽的三萬士兵打的一敗塗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而彭城之戰,也成為楚漢爭霸的一個拐點,那麼,我們如何來看待這場關鍵的彭城之戰呢?

    一.彭城之戰的背景——天時地利人和

    公元前206年,隨著項羽在阿房宮的一把大火,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落下了帷幕,項羽主持了分封大會後諸侯們各自就國,但因為分封不均天下很快又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被項羽打法去了巴蜀的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趁機走出了蜀地,還定三秦,劉邦聯合了五個諸侯國,帶著五十六萬大軍一舉拿下項羽的首都彭城,連劉邦也沒有想到會這麼順利,這其中,是劉邦對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

    1.天時——分封諸侯,天下大亂

    在秦滅六國之後推行了郡縣制,很大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項羽倒行逆施,在天下百姓都謀求和平的願望下開了歷史的倒車,選擇進行分封制,但由於分封不均,燕王臧荼與遼東王韓廣火併,代王趙歇趕走了常山王張耳,齊將田榮更是把齊地攪成了一鍋粥,項羽無奈之下只得親自率兵去齊國平叛。

    項羽分封諸侯國地圖

    趁著天下各地重燃戰火,而項羽又深陷齊地,劉邦任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拿下關中,隨後組成五個諸侯國反楚聯盟,得以拿下彭城。

    2.地利——選都失敗,彭城易攻難守

    項羽滅秦之後,選擇彭城作為西楚的首都,彭城交通便利,承東啟西,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彭城地處華北平原的南部,地勢平坦寬廣,根本無險可守,這才讓劉邦順利拿下彭城。

    3.人和——殺害義帝,正義聯盟

    自古出師從不出無名之師,只有站在正義的一方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援,劉邦對這個道理是在明白不過了,為了使自己出師有名,劉邦以項羽殺害義帝為由讓自己的軍隊成為正義之師來獲取民心。在劉邦的大肆宣傳下,反楚聯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得到了民心。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史記.高祖本紀》

    正是靠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劉邦在項羽遠離彭城之際順利佔領彭城,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更是劉邦戰略上的勝利。

    二.軍事史上的奇蹟——三萬擊敗五十六萬

    當身處齊地的項羽知道劉邦已經佔領了彭城之後非常憤怒,在與齊國達成暫時性的和解後,項羽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星夜趕回彭城。但項羽只有三萬人馬,可劉邦手上卻有多達五十六萬人馬,可結局卻是劉邦慘敗,五十六萬部隊損失殆盡,這個結果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

    彭城之戰示意圖

    項羽不愧是軍事的奇才,按理說,從山東回到江蘇應該是從北向南(齊地屬於山東,而彭城即徐州,屬江蘇),但項羽卻一改此路線,選擇繞過徐州轉而到達地處徐州西南的蕭縣(即安徽宿州蕭縣),當劉邦把所有的主力都忙著防守可能在北方出現的項羽時,項羽卻神出鬼沒的從蕭縣北上進攻徐州,劉邦的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激戰一上午便損失達十多萬人,劉邦的部隊一直被追到睢水附近,為了逃命,十多萬人跳進了河裡,睢水一度斷流,劉邦急得連自己的家小都來不及接,父親妻子都被項羽俘虜,路上碰見了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也一度被劉邦踹下馬車,為了逃命,劉邦已經不顧一切了!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璧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史記.項羽本紀》

    彭城之戰,最終以項羽以少勝多而結束,劉邦的美夢只做了短短几天就被項羽撕了個粉碎,他終於認識到項羽的實力到底有多強,為他後來與項羽的對抗積累了經驗和教訓,當然,這個教訓買的著實有些太貴了。

    三.失敗是必然的——彭城之戰結局早已註定

    這場戰役在剛一開始,劉邦似乎已經站在了勝利的終點,政治上他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軍事上他手裡有五十六萬部隊,心理上已經拿下項羽的首都彭城,而項羽此時被困在齊國無法脫身,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抓住項羽。可實際上,在劉邦拿下彭城之後這場戰役失敗的結局就已經註定,劉邦完全不是和項羽一個級別的。

    1.劉邦驕兵必敗:在彭城之戰前,劉邦和項羽從來沒有交過手,因此他不知道項羽到底有多厲害,再加上自從漢中誓師出兵以來,平定關中,進攻彭城都非常順利,劉邦此時內心已經非常驕傲了,覺得就算項羽回來也是必輸無疑,何況自己手上還有五十六萬部隊。

    2.楚軍哀兵必勝:尋根拜祖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不管身處何方最終都要回到家鄉,對於項羽手下的子弟兵來說,彭城是西楚的首都,就是他們的家鄉,如今家鄉被敵人佔領了,他們一個個早就殺紅了眼想要報仇,哀兵必勝!

    3.項羽是軍事天才:劉邦猜到了項羽最終會救援彭城,所以他把目光都對準北方,這是常理,但項羽卻反其道而行之,繞過彭城從南向北進攻,再加上彭城易攻難守,原本對劉邦的有利如今反而成了不利因素,彭城很快就被項羽攻破,城池陷落從而導致劉邦兵敗如山倒。

    西楚霸王項羽劇照

    4.反楚同盟一盤散沙:劉邦雖然號稱五十六萬部隊,但是卻分數五個諸侯國,劉邦雖然是盟主卻只是名字上的,當初這些諸侯國答應是因為彼時項羽處於劣勢,進攻彭城對他們有好處,可一旦攻守逆轉,他們馬上會調轉槍口,反而使劉邦腹背受敵。

    綜上所述,劉邦雖然看上去實力強大,卻不過是外強中乾,徒有其表罷了。在加上劉邦的軍事素養遠不如項羽,在戰術上吃了大虧,五十六萬部隊被項羽三萬人馬一擊即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下邑畫策——楚漢相爭的第一個拐點

    彭城之戰的失敗讓劉邦第一次認識到項羽的實力,也感受到了自己與項羽的差距,劉邦畢竟只是亭長出身,沒有受過正經的軍事教育,和兵家世家的項羽比差距明顯,這讓劉邦開始選擇另外一條道路開進行之後的楚漢戰爭——培養人才!

    在劉邦看來,自己這次失敗五路諸侯國如同一盤散沙,關鍵時刻根本靠不住,就像戰國時六國合縱攻秦一樣,各懷鬼胎最後的結果只有失敗,想要擊敗項羽只有自己不斷的去挖掘人才,才是正確的出路。關鍵時刻,張良展現了他一代謀主的風采,為劉邦進行了出色的謀劃,史稱“下邑畫策”

    張良的獻策讓劉邦有了目標

    在張良的推薦下,劉邦確立了自己手下未來的三大人才:大將軍韓信,此時還在齊王手下的將軍彭越,九江王英布。為此,劉邦可以說下了血本,提出了“捐關以東”的籌碼,最終,這三人也成為楚漢相爭期間為劉邦立下最大功勞的三個武將。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史記.留侯世家》

    對於劉邦來說,此時擊敗項羽才是最重要的,為此他可以放棄函谷關以東的所有土地來換取人才,因為劉邦非常明白,人才難得,長期混跡社會使劉邦懂得“捨得”的重要性,項羽錙銖必較導致天下大亂,而想要謀取天下就必須先舍,劉邦放棄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可以說是一次大手筆,這次捨棄為他帶來了三個大將,而他最終得到的卻是整個天下!人生道理盡在於此。

    五.彭城之戰,意義深遠

    彭城之戰,劉邦在先勝利的情況下最終慘敗收場,對於劉邦來說就是花錢買教訓,可細細想來,彭城之戰的意義遠非那麼簡單,因為彭城之戰所帶來的一系列深遠影響甚至改變了劉邦的一生。

    1.使劉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彭城之戰發生在楚漢相爭的開始時期,彼時劉邦手下還沒有太多可用的人才,這次失敗,尤其是失敗之後張良的建議讓劉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從那以後挖掘人才成為劉邦取天下的一項必修課。

    功成名就之後劉邦也不禁感嘆:“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

    2.使劉邦第一次感受到諸侯王的不可靠

    在這次戰役劉邦並不是孤軍作戰,早在平定關中後他便組織了一個反楚同盟,五個諸侯王參與其中,分別是:魏王豹,趙王歇,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可是,在戰役的後期,這些諸侯王眼看劉邦輸了,就紛紛倒向了項羽,連早已投降的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也投靠了項羽,這無疑讓劉邦非常心寒。

    同時,這些諸侯王的背叛也讓劉邦感受到異姓諸侯王的不可靠,畢竟血管裡流淌的不是同樣的血液,說翻臉就翻臉,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就開始了對異姓諸侯王的大清洗行動,而這一切的開端便來自於彭城之戰的失敗。

    3.分兵作戰開始,韓信做大

    由於諸侯王紛紛倒向項羽,劉邦在對付項羽的同時不得不分兵去處理其他的諸侯王們,而劉邦手下這些將領裡單獨領兵作戰能力最強的就是韓信,韓信也得以第一次單獨領兵作戰。

    這下,韓信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假渡黃河滅西魏,背水一戰滅趙國,不戰而降得燕國,勝利一場接著一場,更是在滅齊時消滅了項羽頭號大將龍且和十萬楚軍精銳,韓信的實力開始慢慢做大,也逐漸讓劉邦與他漸行漸遠,最終兩人終於分道揚鑣,這一切,都始於彭城之戰的失敗。

    結語:

    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只是因為他的勝利者項羽最終成為了失敗者而在這方面的例子中顯得有些灰暗。但是,彭城之戰的意義是深遠的,它讓楚漢之爭進入了相持階段,並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假如項羽在彭城之戰失敗,可能歷史就是另一個展現了,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有的,只是今人的遐想罷了!

  • 5 #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的詩歌道出了彭城之戰結局,原本佔據優勢的霸王,去放走了劉邦,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漢元年五月,田榮反楚,短短三個月之內,就將項羽精心設定的分封體制攪亂,掀起了天下反楚的浪潮。在項羽看來,齊國公然反楚,田榮是罪魁禍首,如果不迅速的除去他,那麼天下都不得安寧。

    漢二年春,項羽軍與田榮決戰於城陽,楚軍大勝。田榮敗兵撤退於平原縣,豈料平原縣軍民開城投降並殺死田榮。田榮死後,其弟田橫大將軍率領齊軍戰士,對項羽軍展開誓死抵抗。這一舉動讓項羽非常震怒,加大了對齊軍的報復,在當地更是坑殺被俘戰士,強掠老弱病殘的婦女兒童作為人質,這一舉動引起了齊國上下軍民更大的抗爭。楚軍深陷齊國各地抗擊的泥潭中,無暇顧及其他。對於一直蠢蠢欲動的劉邦,經過楚軍深思熟慮後決定採用先齊後漢的戰略方針。

    對於項羽違背懷王之約,各諸侯是敢怒不敢言,更得寸進尺的是殺懷王於江南,引起民憤。劉邦正是利用這一點,高舉征討不義之臣項羽的大旗,聯合眾諸侯率領六十萬軍隊圍攻彭城,其目的就是要一舉殲滅楚國。僅僅八個月時間,項羽為防止劉邦東進所設定的四道防線,都被逐一突破,形勢轉變之迅速,戰況急轉直下是項羽所沒有預料到的,田家軍的善戰與持久,劉邦軍的飛速猛進,使項王腹背受敵。

    彭城之戰,在漢王的指揮帶領下,順利的拿下楚國首都。對於劉邦此次戰役是繼兵起沛縣之後第二次大規模戰鬥的勝利,毫無疑問這將成為日後南征北戰既定的根本。一路告捷順風順水的劉邦,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城,幾乎是洋洋得意。在彭城更是忙於瓜分項羽留下的奇珍異寶和數不清的美人家眷,更是日日飲酒作樂,大擺慶功宴。上到最高領帥,下到士兵走卒沒有一個不是沉浸在這場盛大的宴會中,進而忽略了遠在齊地的項王。

    彭城淪陷的訊息傳到齊國後,憤怒的項羽馬上作出反應,重新部署戰略。一方面他讓楚軍將士繼續按照原來的計劃攻打田橫,另一方面自己帶領三萬精銳騎兵秘密的火速趕往彭城,在外人看來,一切如舊,項羽無法顧及彭城,深陷齊國征戰泥潭。

    晝伏夜出的項羽軍巧妙的避開城池,由於對本土地形熟悉,並未被察覺出分毫。飛速的進軍彭城地區。項羽插入彭城後,沒有立刻打響戰鬥,而是迂迴到彭城西部,斬斷聯軍與後方的聯絡。軍事鬆懈的諸侯聯軍對突如其來出現在彭城西部的楚軍一時慌了手腳。三萬楚軍精兵,人人視死如歸,準備決一死戰。項羽擺兵佈陣帶領將士們直衝聯軍軍隊,一時衝散諸侯軍隊,使其四下分散,陷入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戰士接近中午,聯軍大敗,在逃亡途中被斬殺與落水計程車卒多達十萬餘人。

    彭城慘敗,給劉邦留下深刻的教訓,以至於在劉邦奪得天下後與韓信憶往事時,討論各位將領的率兵能力。劉邦問韓信,像我,能夠統領多少兵馬呢?韓信毫不猶豫的回答,“陛下最多不過統領十萬餘人,陛下不善於將兵,而善於將將。一語道破天機。 經過這樣一場大戰,楚漢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劉邦為首的反楚諸侯聯軍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了,項羽的政治環境重新得以改善,原本倒向劉邦的諸侯,此時又紛紛背叛劉邦,重新回到了項羽的麾下。形勢比人強,這些諸侯大多就是牆頭草,誰厲害就跟誰罷了,像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此時都回到了項羽的麾下,而魏王魏豹和陳餘等人也脫離了劉邦,甚至興兵抵抗劉邦。其實,秦末這些諸侯當中,最有骨氣的。

    應該是那個率領二十萬秦軍向項羽投降的章邯,他在廢丘堅守了十個月,從沒有想過投降劉邦,後來,漢軍水淹灌城,廢丘軍民無奈,才選擇投降,而章邯本人卻並沒投降,而是在漢軍入城之前,選擇了自殺。

    章邯的做法,對得起自己雍王封號,同樣也對得起西楚霸漢王項羽了,畢竟投,後來項羽最信任楚,最倚重的九江王英布都背楚投漢了。這一次彭城大戰,從表面上來看,項羽扭轉了乾坤,重新掌握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麼?

    當然,對於項羽來說,這一戰絕對是一場大勝,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抓住劉邦而已,但是,劉邦在安定下來之後不久,便東山再起了,佔據滎陽——成阜一線的地理優勢,依靠關中地區的民心與資源。與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

    要知道,在彭城之戰劉邦可是把手中的籌碼輸了個一乾二淨啊!那他後來的兵馬又是從何而來呢?這一段在司馬遷先生的《史記·項羽本紀》當中有記載,我們一起來看看:

    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復大振。也就是說,這一次雖然劉邦敗得很慘,但是,因為有蕭何在後方的經營,把關中二十三歲以下,五十六歲以上的本來不該服兵役的男子,都徵來給劉邦撐檯面,才補充了漢軍在彭城之戰中的損失,這裡的老弱,其實,就是古時候的一種專門的講法:未滿二十三歲的男子成為弱,超過五十三歲的男子則成為老。但是,如果這場彭城之戰,失敗者換成是項羽,那他肯定就真的玩完了,畢竟,他和劉邦不同,因為,新安殺降這件事,項羽在關中地區留下的只有罵名和仇恨。而劉邦這邊,則是具有堅實的戰略縱深。其軍政集團的整體實力和應變實力,顯然是要不項羽方面強的,所以,才在楚漢爭霸中,拖垮項羽,取得最後的勝利,建立大漢帝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江東,項羽雖敗但他的豪氣確定人讚歎。

  • 6 # 小灰LX

    戰神顯威 以少勝多

    漢二年(前205)四月,劉邦利用項羽平定齊地叛亂陷入山東戰場的機會,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打到西楚都城彭城。 劉邦此行,主要是為了消滅項羽集團,順便接走家人。劉邦起兵反秦時並沒有攜帶家屬,彭城離他的老家沛縣只有二百里地,所以,他想這次接走他的父親、妻子、兒子、女兒。 項羽得知劉邦攻佔彭城的訊息之後,帶了三萬精銳騎兵,繞過劉邦重點設防的彭城東面和北面,插到彭城之西的蕭縣,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蕭縣。蕭縣距彭城只有六十里地。項羽到達蕭縣之後,對彭城的劉邦軍團發動突然襲擊。 劉邦進入彭城之後,忙於搜刮項羽的財寶、美女,每天飲酒宴會,根本顧不上接他的家人。項羽從彭城之西,突然襲擊漢軍。戰鬥在早晨打響,到中午,楚軍已經打敗了漢軍。 這一仗,劉邦敗得極慘。項羽軍團“殺漢卒十餘萬人”,還有“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兩個“十餘萬”讓劉邦軍團受到重創,而且,第二個“十餘萬”還是被迫跳水逃命,淹死在睢水中。 劉邦本人也被楚軍所圍,幸虧一場沙塵暴,直衝楚軍而來,僥倖逃出重圍,只帶了幾十名隨從逃難。《史記》有不少此類富有傳奇色彩的文字,這是當時美化劉邦的結果,不可輕信。但不管怎樣,事實是,劉邦僥倖逃出來了。 劉邦在前面逃,楚軍在後面緊追不捨。劉邦在逃命中意外地遇到他的兒子、女兒,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為劉邦趕車的滕公(夏侯嬰)匆忙中將劉邦的兒子、女兒抱上了車,但是,楚兵追得急,劉邦擔心因為車上多了兒子、女兒跑得慢,便一腳把兒子、女兒踹下車來。夏侯嬰一見,趕快停車抱孩子,劉邦還很不願意。跑了不遠,劉邦又一腳把兒子、女兒踹下車來,夏侯嬰又忙著停車抱孩子,一連幾次這樣。夏侯嬰說:情況再緊急也不能不顧孩子。劉邦這才同意讓兒子、女兒跟他一塊兒逃,最終擺脫了危險。 這表現了劉邦對子女薄情寡恩的一面,但從另一方面看,他畢竟也是父親,也應有疼愛兒女之心,如此對待自己的兒女,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由於窮途末路,狗急跳牆,實在無奈。 劉邦是誰?是司令啊!總司令坐著自己的專車只顧逃命,根本談不上組織有效反擊。這樣,劉邦軍隊的建制全被打亂了,可以說,團長找不到師長,師長找不到軍長,軍長找不到司令。軍隊的戰鬥力在於建制,建制一被打亂,整個軍隊就成了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這就是項羽奇兵突襲的結果。

    地利人和 項羽這次彭城之戰只投入了三萬軍隊,劉邦卻有五十六萬軍隊,為什麼項羽能以如此少的軍隊大敗劉邦呢?

    第一,攻其不備。 劉邦進了彭城,自以為已經穩操勝券,每天喝酒慶功,把當年項羽從咸陽掠走的秦朝的財寶、美女全都收歸己有。這恰好應驗了范增當年對劉邦的兩句評價:貪於財貨,好美姬。他對項羽的反攻也有準備,但是,項羽沒有在劉邦重兵佈防的彭城的北面、東面採取軍事行動,而是從彭城西面的蕭縣進行奇兵突襲,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圍漢王三匝……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

    第二,地理和人氣優勢。 項羽這次是本土作戰,是在自己西楚的國土上進行戰爭,因此,項羽計程車兵人人都懷著收復西楚國都的激情參戰,戰鬥力很強。劉邦卻是從關中千里迢迢來到西楚都城作戰,是侵略軍,所以,劉邦在地理上、人氣上都不佔優勢。 這一仗項羽以三萬精兵大破劉邦的五十六萬軍隊,殺死漢兵十餘萬,逼迫漢軍跳水淹死十餘萬,劉邦本人差一點被俘。所以,彭城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之一,名氣極大。 彭城之戰結束之後,劉邦向西潰退,項羽一路追殺,直至滎陽、成皋一帶,劉邦才成功地阻擊了項羽的追擊。

  • 7 # 經典守望者

    這場戰爭是楚漢爭霸的序幕,自此之後天下再度陷入戰火之中,數年後天下歸與漢朝,開啟了大漢四百年的江山。在這場戰役中,高祖劉邦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以項羽謀殺義帝為理由,為義帝發喪,堂而皇之號召諸侯討伐項羽。短短時間內就佔據了三秦之地,西魏王魏豹率兵依附,河南王申陽投降,韓王鄭昌戰死,殷王司馬卬戰死。劉邦得以劫五諸侯兵直入彭城,人數多達數十萬之眾。但是,項羽以逸待勞靈活機動,以三萬奇兵突襲重創漢軍,盟軍四散,劉邦星夜逃命狼狽不堪。這場戰爭改變了楚漢戰爭的格局,但是項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雖然贏了這場戰役,卻在戰略上開始漸漸落入了劉邦的算計。劉邦自此之後,知恥而後勇,改變了自己以往的戰略,逐步收復諸侯,吸納土地,擴充自己的力量,以蠶食的手段最終瓦解了項羽。

    在彭城戰役之前,劉邦的戰略是聯合天下諸侯共討項羽,瓜分天下。可是在這次戰役中,各國軍隊互相猜忌,軍心不穩。劉邦看到了這一點,隨後他消滅了西魏國、攻克趙國,又派遣韓信攻打齊國。這樣徹底吞併諸侯就是在彭城之戰後,劉邦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項羽的身邊只有謀士范增,他於是利用陳平的反間計,使得范增項羽反目,斷去了項羽的左膀右臂。此外他又看到了項羽後勤不足,所以他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積極襲擾項羽,讓他得不到喘息之機,最終拖垮了項羽。

    而項羽一方,在彭城之戰後志得意滿。開始不把劉邦放在眼裡,並沒有把全軍壓上,徹底摧毀劉邦。而是分兵去攻打齊國,致使力量分散。而且,項羽看似贏得了彭城之戰的勝利,但是他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他的都城如此輕易地被劉邦攻破,這說明彭城本身就不安全,缺少天險。就如同范增最早讓他建都關中,就是為了依靠函谷關天險。可是他此時尚未醒悟,如果他將都城南遷,那麼劉邦只怕會滿盤皆輸。只可惜,項羽並非明主,懵然不知,讓人唏噓。

  • 8 # 傲虎樓主

    個人認為彭城之戰是劉邦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次,最大意義是改變了劉邦的思想認知,為劉邦統一天下奠定了軍事實力。

    彭城之戰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項羽戲下分封十八諸王后一年,劉邦成功率領6國聯軍攻入了霸王的老家-彭城。項羽當時正在山東平定田榮和他弟弟的叛亂。聽說老家彭城失陷的訊息後,二話沒說,率領三萬騎兵飛馳回救,連去帶回,不到1個月的時間,五十六萬聯軍殺的潰不成軍。此戰甚至比鉅鹿之戰還乾淨利落,劉邦差點沒把命丟在這裡。

    項羽為什麼這麼快取得勝利

    很多後人推測,項羽在進入關中之後,接收了大秦帝國的騎兵,也有推測是王離的騎兵部隊。而且這個騎兵的構成很可能是西戎兵馬組成,這個推測倒是合理。大秦靠揍西戎起的家,在多次的戰爭中,成功納降西戎,建立騎兵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依照項羽的性格,在這種關鍵性的戰爭中,不可能用自己不信任的人。我們在垓下之戰的時候,可以得知,最後跟隨項羽的是項羽的八千子弟,而且這八千人都是屬於騎兵部隊。楚國常年與秦國出於爭鬥之中,不可能不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騎兵部隊,所以我們可以推斷這三萬騎兵應該是屬於楚國的騎兵部隊,也是最早跟隨項羽起義的部隊。

    而且從戰術運用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指揮官,三萬騎兵運用的出神入化。凌晨突然發起攻擊,劉邦五十六萬聯軍都沒做出反應。打擊的目標非常準確,直接奔劉邦而去,以擊潰漢軍主力為主要戰術目標。效果非常明顯,要不是突然颳起了大風,估計劉邦就得交待這裡了。

    “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大戰彭城靈璧東睢水上,打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

    為什麼說對劉邦意義重大呢

    彭城之戰後,劉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尤其是騎兵在發揮機動性、打擊性、野戰性等方面的優勢,因此開始籌備組建騎兵。

    “漢王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奉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騎兵擊楚騎兵於滎陽東,大破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自此,項羽的騎兵在機動優勢上失去了意義,劉邦擁有了一支可以和項羽抗衡的騎兵。而且劉邦的騎兵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樓煩”騎兵,樓煩騎兵的技術遠遠超過中原騎兵。當時漢初還沒有馬鐙,衝擊力來說較差。但是樓煩騎兵的騎射技術是首屈一指的,像鴻溝對峙的時候,雙方叫罵,劉邦這邊就有樓煩騎兵,搭弓張箭,楚軍不敢露頭,顯示出了樓煩騎兵射箭準、射程遠的優勢。尤其是在追擊項羽的時候,劉邦的騎兵發揮了機動性的優勢,任憑項羽四面散開,依然能夠快速形成合圍之勢。

    所以說,彭城之戰雖然項羽完勝,但是劉邦透過彭城之戰,認識到兵種的缺陷,迅速完善兵種,終成一代帝王之業。

    最後,個人認為將彭城之戰說為關鍵之戰我認為不是很準確,關鍵戰役應該是成皋之戰。

  • 9 # 小白說華史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前言

    公元前205年4月,漢王劉邦抓住西楚霸王項羽在齊國平叛,身陷齊地不能分身的機會,率領五路諸侯共計五十六萬大軍東出函谷關,去攻打項羽的西楚囯,由於大軍士氣很高,並且劉邦高舉“為義帝報仇的正義之旗”,所以他們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西楚囯的國都彭城,並迅速佔領了彭城,正在齊國平叛的項羽聞訊後,率領三萬精兵殺回彭城,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是劉邦和項羽自秦末起兵以來,第一次在戰場上正面交鋒,這也是劉項爭奪天下的第一次大戰。項羽以三萬對陣劉邦五十六萬,這又是一場怎樣的驚心動魄的大戰呢?

    彭城之戰:項羽是如何奪回彭城的?

    面對彭城劉邦五十六萬的大軍,項羽該採取怎樣的戰略?

    從西邊打,先佔領蕭縣,然後對彭城發動攻擊

    項羽繞到彭城(徐州)的西邊,與河南接壤的安徽蕭縣,因為蕭縣離彭城只有六十里地,而且劉邦沒有在蕭縣重點設防,因為只有從西邊來的軍隊才會經過蕭縣,按照正常的作戰邏輯,項羽遠在齊地,是從北邊來的,只能往南打或者從東邊打,劉邦沒想料到項羽兜了個圈轉到西邊,佔了蕭縣。

    項羽在佔了蕭縣後,便對劉邦的軍隊發起了攻擊,一路順風順水,從早上打到中午,很快就打到彭城了,劉邦所率領的聯盟軍隊已經開始“崩盤”了,很多士兵爭先恐後跳水求生,根據史書記載,光跳到河裡淹死的就有十餘萬人。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音鼓)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

    劉邦於是向南撤退,在安徽靈璧被項羽追上,雙方又打了一仗,結果劉邦還是大敗而逃,又死了十幾萬人,兩次交戰,劉邦一方大約死了將近三十萬的兵力,剩餘的軍隊全亂套了,劉邦本人也被圍困住了,最終還是靠一場沙塵暴逃出生天。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至此,彭城之戰,劉邦所率領的漢軍幾乎全軍覆滅。這場以3萬對56萬的彭城大戰,最終以劉邦一方的慘敗而終結。

    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劉邦為何還會慘敗?

    (1)西楚軍士氣高昂

    項羽所率領的西楚軍隊一向是兇猛善戰的軍隊,這次劉邦把他們的國都給佔了,他們憤慨激昂,勢要回來收復國都(家園)的,如此一來,西楚軍隊計程車氣就迅猛高漲。而劉邦的軍隊在佔了彭城以後,天天喝酒,安於享樂,導致軍心渙散,一擊即潰。

    《漢紀》記載:“漢兵逸豫,戰心不固。楚兵皆有憤激之氣,羽選精兵以攻,而漢以怠惰之卒應之。”

    (2)項羽指揮得當

    這一仗顯示出了項羽的軍事才華,他以三萬精兵擊敗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可謂指揮得當,這一仗已經成為了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了。項羽的軍隊出現在了劉邦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後出其不意,步步緊逼,使得劉邦大敗。

    (3)張良、陳平皆無預見

    彭城之戰,張良、陳平皆在劉邦的大營之中,這兩個頂級的謀士,沒有一個人給劉邦提個醒,他們都沒有想到項羽會從蕭縣來這麼一手,謀士毫無預見,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諷刺吧。

    (4)劉邦盲目樂觀

    自秦末起兵以來,劉邦從來沒有指揮過這麼多的軍隊,在很順利地攻佔彭城後,劉邦開始得意了,但他忘記了西楚霸王項羽可是一位戰神,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5)聯軍組織鬆散

    劉邦聯軍雖然人數龐大,但他們是五國諸侯的聯軍,各有各的心思,因此他們在聯合作戰方面缺少統一性,一旦打亂的話,就很容易跨。

    (6)騎兵奔襲步兵

    從以上這些原因來看,劉邦被項羽擊敗是可以料想到的。彭城之戰讓劉邦陷入危機,項羽重新拿回主動權

    彭城之戰,是劉邦自秦末起兵以來遭遇的第一次大敗仗。此戰過後,漢軍元氣大傷,幾乎全軍覆沒,不僅他的父親與妻子都被楚軍俘獲,而之前那些依附於劉邦的各國諸侯紛紛背叛劉邦而投降了西楚項羽。劉邦只能收拾殘部,退守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陷入了“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

    而項羽在此戰中,充分表現出了他獨特的英勇果敢,以及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才能,此戰取得了完勝的結局,他不但全殲劉邦的主力軍隊,而且還讓劉邦陷入了危機局面;另外,此戰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讓他重新佔據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結言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一舉扭轉了對他不利的局面,化被動為主動。同時還讓眾多的諸侯投奔於他,比如如塞王,翟王,還有的走向了與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餘,從此大大削弱了劉邦的實力。

    但是,這場完勝的戰役卻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項羽沒有一鼓作氣乘勝追擊逃跑的劉邦,以至於劉邦得以苟安,最後依靠關中漢中豐富的資源,東山再起,終於將項羽拖垮,贏得了整個天下。

  • 10 # 天然蔬食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公元前205年)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榖、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璧東雎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雎水,雎水為之斷流。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項羽)與漢大戰彭城靈璧東雎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雎水為之不流。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

    彭城一役,真正讓劉邦見識了霸王的實力。以三萬精兵破敵五十六萬,殺敵二十餘萬,還擄走劉邦的父母妻子,劉邦可謂慘敗。但劉雖敗,卻沒有傷筋動骨。因為劉邦帶的是五個諸侯國的兵,漢軍主力由韓信指揮駐紮在河北。之後項羽一路追殺劉邦至滎陽至宛、葉,至成皋,其間陳平用離間計除掉范增,又由彭越在東,劉邦在西不斷襲擊項羽,項羽實力不斷被削減,最後由韓信帥生力軍成其大功。

    對於彭城之役,很多史學研究者都認為項羽大獲全勝後沒有程勝追擊,一舉殲滅劉邦,而讓劉邦逃脫,給了劉邦喘息的機會。“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霸王若將剩勇追窮寇,歷史恐將改寫了。

    其實霸王並非沒有追窮寇,只是劉邦太狡猾罷了。

    每個人對每一個歷史事件的評判都不一樣。其實司馬遷已經對楚漢爭霸做出了評判,“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霸王之敗,在於暴?以暴虐經營天下,能不敗嗎?

    其實歷史上的帝王之爭,沒有哪個是為百姓爭天下的,全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成就了自己的功名,哪管死了多少百姓。像得了天下的劉邦,項羽以他父母要挾他,說你若不從就把你爹煮了當飯吃。劉邦倒是一點都不在乎,回到,煮就煮了吧,記得給我留一碗。你看,這都是些什麼人呀?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個人都應該珍惜。不要為戰爭唱讚歌,不要以我們歷史上的什麼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將相為驕傲。和平共處,和諧共享才是人類之福。

  • 11 # 亙古懷念說史

    彭城之戰發生在楚漢戰爭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5年4月,當時劉邦率領麾下的諸侯聯軍共計56萬攻破了當時項羽的都城--彭城。

    當時的項羽正在率領楚軍主力攻打齊國,這才給了劉邦可乘之機。面對進退兩難的境地,霸王項羽留下主要將領及楚軍主力繼續攻打齊國。自己則親率3萬精銳楚軍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劉邦一個回馬槍。

    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劉邦沒想到項羽會這麼快殺回來,於是指揮混亂,群龍無首的漢軍被項羽的鐵騎在短時間內擊破。漢軍死傷無數,狼狽逃竄的劉邦拋下了家人退出彭城,勉強撿回一條性命。

    彭城之戰是四年楚漢戰爭中劉邦一方遭遇最大的一場敗仗,劉邦迅速消滅項羽的計劃破產。對項羽一方來說,這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閃電戰戰例,充分體現了項羽本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華以及楚軍騎兵的強悍。

    雖然項羽一方在彭城之戰中取得了對劉邦一方的完勝,但是彭城之戰卻無法挽回項羽最終的敗亡。遭遇如此慘敗的劉邦尚有勇氣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烏江邊上身邊尚有二十八騎的項羽卻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劉邦和項羽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兩人最終不同的命運!項羽的失敗有其可敬之處,而劉邦的成功也有其可取之處。

  • 12 # 華夏論壇說

    彭城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也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和大規模的運動殲滅戰。

    公元前207年大秦帝國分滅亡後,項羽所率領的楚軍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勢力,於是乎項羽大封六國貴族以及亡秦有公的勢力,在這個時候劉邦便被封為了漢中王,那時候的漢中還是一片還未開發的土地,劉邦心裡黯然知道項羽封其到漢中的真實目的,於是乎其黯然銷燬棧道及通往中原的出口以向項羽表明自己並無爭霸之意,另有隱藏自己靜觀其變的目的,現實表明項羽大封諸王的行為的確是一大失誤,沒過多久六國貴族及諸王不滿項羽,間接引發了叛亂,其叛亂可形容為六國貴族既然已經復國那就應該恢復原來的土地再者六國貴族亦然瞧不起英布這種泥腿子,但在英布眼裡六國已然是無能之輩,於是田氏齊國率先叛亂,此時劉邦在諸王中實力強大,再加上諸王對項羽的不滿,聯軍反項已然是不可阻擋,於是乎著名的彭城之戰爆發,劉邦聚集數十萬聯機浩浩蕩蕩出發大有一舉擊潰項羽之意,再加上韓信蕭何等一大批著名的文臣武將劉邦可是志得意滿,但事實證明項羽的確是一個傑出的戰略家,由於聯軍內部並不團結一致再加上楚軍異常勇猛,突然對圍繞佔據在彭城一線的漢軍發動大規模突襲,漢軍亦然抵擋不了楚軍的進攻,於是單方面的屠殺開始,數十萬的聯軍慘遭屠戮,劉邦幸運的逃過一劫帶領殘兵敗將撤退至滎陽,成皋一線。

    彭城之戰後項羽雖然擺脫不了三年後自刎烏江的收場,但彭城之戰的勝利使勝利的天平又倒向了楚軍,此戰項羽創造了中國歷史戰爭史上一個空前絕後的戰爭奇蹟,也成為了後世戰略家,軍事家頂禮膜拜的一場驚豔奇蹟。

    戰爭之初劉邦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大有一統天下之雄心,劉邦更是憑藉其高超的政治才能橫掃項羽老巢彭城,而原先大掃四方戰無不勝的項羽此時此刻正深陷齊地叛亂,憤怒的項羽抽調三萬精銳將龐大的聯軍殺的丟盔卸甲,劉邦甚至連老婆孩子都落入楚軍手裡,坐擁數十萬大軍及擁有韓信蕭何等能人的劉邦嚐到了空前慘敗的滋味,這空前絕後的勝利奠定了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

    看似絕對優勢的劉邦遭至慘敗第一個原因就是其與項羽軍事水平上的差距,雖然劉邦政治能力高超但在區域性戰爭上,劉邦與項羽就像是一個身經百戰的雄鷹追逐一隻烏鴉一樣,軍事水平上的差距間接導致劉邦的失敗,再者聯軍甚至可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絕對的烏合之眾面對一群將秦軍打的分崩離析的楚軍將士來說絕對是一場沒有邊緣的屠殺,彭城之戰的結局可以說是讓整個楚漢爭霸推遲了數年,百姓苦不堪言,儘管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不可否認,彭城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空前絕後的奇蹟,甚至此戰影響了後世數千年,成為了後代軍事家頂禮膜拜用於戰爭參考的實訓。

  • 13 # 清川流夢

    彭城之戰,是古戰爭史上又一個以小勝多、以弱勝強,逆襲戰爭局勢,改寫歷史走向的著名戰例。項羽這位戰神以驚天地泣鬼神的神來之筆,再次創造了繼“鉅鹿之戰”後又一場經典戰役的輝煌。

    彭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5年。項羽在面臨盟友背叛,孤立無援,自己孤軍深入,後方失守,陷入兩面作戰且兵力懸殊的重重危機之際,大膽使用戰略奇襲手段,以三萬騎兵千里奔襲劉邦後方,全殲劉邦五十六萬聯軍,取得了空前絕後的勝利。他戰略上的大膽,謀略上的深遠,部署上的周密,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行軍迅速利落,攻擊時的精準老辣,戰術上的巧妙有效,無不令人咋舌!

    作為一代傑出軍事家的項羽,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1、戰前的深謀遠慮,大膽佈局;遠征齊國前,他就考慮到劉邦會趁機搞事,故意把彭城這個誘餌丟擲,麻痺對手。2、突襲的迷惑性隱迷性及喧張效果;識破劉邦的用心,首先在彭城失守前就組織奇襲騎兵,讓大部隊繼續與齊軍作戰,親率騎兵向敵後迂迴。3、出眾的戰場洞察力和耐性,出眾的戰場指揮能力和正確的戰術選擇;以敵方的指揮中心為目標,打亂敵方佈署,使敵軍自相殘殺,首尾難顧;不給敵方喘息之機,先率兵斬殺敵方一部後,驅趕敵軍潰向死亡之地——睢水。4、戰術的革命與技術的革新;運用騎兵這支高速機動部隊,先採用奇襲的手段,出奇不意地擾亂敵人的軍心,打亂敵軍的部署,像牧人騎馬趕羊一樣把敵兵趕入河中淹死溺斃。

    儘管項羽後來戰敗自刎烏江,但彭城之戰這樣的著名戰役,創造出驚世駭俗的戰果,也只有項羽這樣的天才戰神才能運籌帷幄得出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項羽應該當之無愧!

  • 14 # 老王頭談歷史

    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之間的有些戰爭,可謂玄妙至極。瞬間的變化,改變了雙方的命運。比如,彭城之戰就是如此。

    一、劉邦借為“義帝”報仇的名義,糾合諸侯,攻佔彭城。

    公元前205年3月,漢王劉邦揮師南下,來到洛陽新城,遇到了他的老鄉董公,得知“義帝”已經被項羽殺害了。

    在老鄉的建議下,劉邦便借為“義帝”報仇的名義,號召諸侯伸張正義,討伐西楚霸王項羽。隨之,好幾個諸侯響應漢王劉邦,起兵討伐項羽。

    劉邦率軍出征(劇照)

    於是,漢王劉邦會集多路諸侯的五十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楚國腹地。

    此時,霸王項羽正率領精銳部隊攻打齊國,留守的兵馬不多,所以,漢軍長驅直入,很順利地佔領了江淮地區,攻佔了彭城。

    二、項羽為了首府彭城的陷落,捨棄齊國,力克劉邦。

    當霸王項羽聽到彭城失守的訊息後,焦急萬分。他將部分將士繼續留在齊國,自己親率三萬精兵,日夜兼程,火速回救彭城。

    項羽回救彭城(劇照)

    而此時的漢王劉邦,不僅自恃兵多將廣,麻痺輕敵,而且沉醉於眼前的勝利,導致軍心渙散。

    四月的一天,項羽率領楚軍向彭城發起了猛烈地攻擊,正在城裡尋歡作樂的漢王劉邦和他的將士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劉幫不是項羽的對手,只得狼狽逃竄。漢軍見主帥逃跑,隨即亂了陣營,四處潰散。

    楚、漢兩軍爭戰場景(像)

    幾十萬大軍退到了彭城東北的谷水和泗水後,因為船少,搶渡不及,被楚軍消滅了十幾萬;一部分漢軍逃到了靈璧縣以東的睢水邊上,企圖跳水逃命,結果大部分被淹死了。

    漢王劉邦在將士們地捨身救護下,僥倖突出重圍後,想順便回家帶走自己的父親和妻子,誰知他們早已被楚軍俘獲了。劉邦只好灰心喪氣地離開沛縣。

    逃亡途中,劉邦遇到了帶著自己的兒子、女兒的部下滕公夏侯嬰。原來漢軍潰敗後,夏侯嬰四處尋找漢王,他沒有找到漢王,卻無意中碰到了漢王劉邦的兒子和女兒。

    駕車狂奔的夏侯嬰(劇照)

    說話間,楚軍又追上來了,夏侯嬰忙駕車奔跑。這時,漢王劉邦見車上人多跑不快,就心一橫,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推下車去了。

    劉邦要把子女推下車(劇照)

    夏侯嬰見此情景,急忙跳下車去,又把兩個孩子抱上車。劉邦著急地說道,我們的命都保不住了,還管孩子幹什麼?

    夏侯嬰不敢堅持己見,但也不忍心捨棄漢王劉邦的兩個孩子,便急中生智地騎上了他部下的一匹馬,然後把兩個孩子也抱在馬上。車上的人少了,車子跑得快了,劉邦得以擺脫追兵。

    劉邦的兩個孩子,在夏侯嬰的保護下也脫險了。他們就是後來的孝惠帝和魯元公主。

    三、對“彭城之戰”的一點認識。

    彭城一戰,本來對漢王劉邦是極為有利的:一則,師出有名,理直氣壯,為“義帝”報仇;二則,糾合諸侯,增強軍力,孤立霸王項羽;三則,項羽東征,乘虛而入,江淮地區唾手可得。

    可是,在戰果頗豐,而且有著絕佳的乘勢戰勝項羽的機會之際,劉邦在勝利面前志得意滿,失去了警覺;疏於防範,一敗塗地,幾乎喪失了全部兵力。

    霸王項羽則在這次戰役中,行動迅速,挾雷霆之勢,以少勝多。不但重創了漢軍,而且使得已經歸順劉邦的司馬欣等諸侯又紛紛投到了自己麾下。當然,有人說,項羽在攻打齊國的緊要關頭,回救彭城,有點缺乏大局意識。

    司馬欣(劇照)

    這樣一來,彭城之戰後的漢王劉邦,不得不實行戰略退卻,轉攻為守,從而使自己處在了元氣難復、被動挨打的窘境。

    否則的話,如果漢王劉邦能重視對手,謹慎對待佔領彭城後的軍事行動,可能會改變楚漢戰爭的程序,乃至中國歷史的程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80後的老阿姨,你想對年輕的女孩子們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