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老葉資料庫

    80年代初期,前蘇聯的鋼產量是美國的N倍,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是美國的N倍,坦克數量是美國的N倍,而且超過1萬輛是裝備125坦克炮的T64和T72,而美國的M1坦克當時還只是105毫米坦克炮。 空軍有超過1萬架作戰飛機。海軍的核動力潛艇驅逐艦像下餃子一樣的服役。在這貌似強大的資料背後是經濟體制的僵化,企業管理水平的落後,和民品競爭力的薄弱。 比如, 前蘇聯的民用汽車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有些市場, 但是對於西方產品技術和品質都是全面落後的,產品故障多零部件壽命短售後服務也很差, 80年代時同規格一輛蘇聯轎車的價格只有西方轎車的三分之一到一半。70年代後前蘇聯能出口換美元的商品除了軍火就是石油了, 雖然地大耕地多但是糧食還要進口, 外強中乾。

  • 2 # 廢柴新視野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在當今還是非常強大的,之前歐盟增設司令部並且在軍事力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已經把 2%的GDP, 花費在了部隊上。而且有幾個國家聯合投入65億元修建能夠迅速調動裝甲部隊,要知道65億歐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足以建造一個道路網可以迅速的調動物資,也可以給第1批前線隊伍,輸送武裝力量為的就是針對俄羅斯了。當今有實力和美國抗衡的,也只有俄羅斯,在軍事力量方面俄羅斯也是位居在世界第二位,引起歐洲國家的重視,不禁有人會問,當初蘇聯沒有解體時,到底有多厲害呢?究竟當時的蘇聯有多強才能和美國平起平坐呢?

    要知道當初蘇聯解體,俄羅斯僅繼承了七成左右,由此可見前蘇聯有多強大,實力不容小覷。蘇聯曾經是一個超級大國,在冷戰時為了跟美國爭奪世界的霸主地位,為此打了幾十年,很不幸的是蘇聯居然解體了,人們也慢慢遺忘了蘇聯的實力。

    當時蘇聯的軍事發展是非常讓人恐懼的,他們擁有的核彈數量是所有國家核彈數量總和的三倍甚至更多,而且還發起了接近1500多場戰爭。除此之外,蘇聯強大的潛艇還常常出現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國土水域,在航空領域上,蘇聯有上千架新型飛機。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給美國以及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為此,我們也明白了為什麼美國當初不是在軍事方面與蘇聯硬碰硬,而是大力發展經濟。

    當時的蘇聯除了軍事力量雄厚以外,他們還擁有最遼闊的國土和資源,他們的國土面積,佔世界面積的1/6,而且它擁有的石油產量也遠超美國這種世界強國。所以在當時,蘇聯完全是可以跟美國平起平坐的。雖然現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的蘇聯力量也大為減少,但是現在的俄羅斯,仍然是可以跟美國進行抗衡的世界強國,擁有著先進的尖端武器和科研力量依然是位居世界第二的世界強國。可想而知,如果當初蘇聯沒有解體,那麼現在稱霸世界的就可能是蘇聯了。

  • 3 # 書家集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蘇聯鼎盛時期,版圖達2240多萬平方公里,覆蓋地球六分之一的陸地面積(與整個北美地區相當),跨越11個時區,東西長1萬多公里,南北達7200公里,邊境長度超過6萬公里。在蘇聯國土上,生活著100多個民族,擁有2.93億人口,其中勞動力就達到了1.523億人(1989年資料)。

    蘇聯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就建立起了可以跟遠離戰火、多方獲利的世界霸權美國一爭雌雄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無疑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大奇蹟。而且由於蘇聯的引領,使得當時世界上的民族解放運動,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革命洪流,吸引了一大批國家效仿和跟隨。

    20世紀中、後期,蘇聯發展到了巔峰。這一時期,蘇聯在很多領域都已經超越了美國。蘇聯及其盟友的勢力範圍,幾乎佔據半個地球。蘇聯的國力,尤其是兵力,讓同時代的美國、甚至整個北約夜不能眠,美國領導人不得不來華,和中國攜手,共同抗擊蘇聯的霸權!

    下面就從四個方面介紹蘇聯的強大:

    一、經濟實力接近美國,工業製造能力超過美國

    1.經濟規模“10年翻一番”。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在1965-1975年之間,蘇聯經濟實力飛漲,國內人民的生活質量相當高。在1965年,蘇聯的人均國民收入是美國的62%;到197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如果拿1975年和1965年的國民人均收入做對比,實際增長了44%。即使是今天的中國,人均收入也沒有達到美國人均的40%。1965-1975年這10年間,蘇聯的經濟實力整整提高了一倍,也就是“10年翻了一番”。

    2.很多經濟指標趕上或超過美國。20世紀70年代下半葉到80年代初,蘇聯的運氣也確實好得不得了,當時國際油價一路飆升,使蘇聯的GDP得到快速增長,蘇聯政府財政充裕,非常有錢,國家財政收入達到了美國的98%,這是一個空前絕後的比例。手裡有錢,膽子也壯了起來,終於可以在經濟上和美國叫板了。

    鼎盛時期,蘇聯每年的發電達到1.74萬億度,人均5920度。蘇聯還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3大糧食生產國、世界排名靠前的鋸木和原木出產國,以及全球捕魚大國。截至1991年,蘇聯擁有8.2萬公里輸油管道、20.65萬公里天然氣管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1980年日產原油2700多萬桶)。

    3.重工業全球第一。蘇聯的重工業,很早就超過了美國。巔峰時期的蘇聯,每年的鋼鐵產量達到了1.8億噸,石油產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億噸,光這兩項“世界第一”,就已經把美國甩出去幾條街。在水泥和其他建材方面,蘇聯的產量也大大超過了美國,也是穩居世界第一。

    4.軍工製造業其他國家不可匹敵。蘇聯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即使是在今天看來,也是無人能敵。1988年《真理報》載文指出:蘇聯軍工從業人員高達1300萬,軍機年產量足以達到“每年新建一支美國空軍”;坦克年產量達2000輛以上,一年的製造能力,就可以裝備英法聯軍。蘇聯平均每7小時造一枚導彈,其核武器製造能力,全世界所有擁核國家加在一起,都趕不上。

    5.對外貿易強勁。儘管當時處於冷戰狀態,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立,互相限制,彼此隔絕,但根本沒有影響到蘇聯的對外貿易增長。一直到解體之前,蘇聯每年的出口貿易額度,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二,遠遠超出除美國之外的其他G7集團任何一個國家。

    蘇聯的出口貿易物資也很豐富,除了大量開採石油、天然氣用於出口之外,還大量出口鋼材、粗鐵、黑金屬成材、有色金屬、大型機器、船舶、車輛等;木材和農產品,也是蘇聯的重要出口產品。蘇聯的軍火,更是國際上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之一;蘇聯還是僅次於沙特的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軍火和石油出口,成為蘇聯出口創匯的兩項重要來源。

    6.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直到1988年,蘇聯仍然是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強國,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雖然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下降,許多方面出現了一些困難,加上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把國內搞亂了,蘇聯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衝擊,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國民生產總值仍然達到了2.66萬億美元,人均達到了9200多美元,在當時的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達到這個發展水平。

    二、軍事實力全球第一,蓋過整個北約集團

    1.軍隊規模。二戰勝利之後,蘇軍軍隊現役官兵人數,一直保持在400萬人以上,高峰期超過500萬人,還不算內衛部隊的規模。鼎盛時期,蘇聯每年的國防預算高達3000億美元,佔整個GDP的12.9%。

    2.陸軍。裝備有5.5萬輛坦克、7.7萬輛裝甲運兵車、2.4萬輛步戰車、3.3萬門牽引火炮、9000門自行火炮、1.2萬門高射炮、4300架直升機。

    3.空軍。蘇聯空軍巔峰狀態(1973年)裝備有超過1萬架各型軍機,解體前(1990年)降至7800多架——包括225架戰略轟炸機、230架中型轟炸機、1900架戰鬥機(蘇-27和米格-29等先進戰機979架)、2100多架攻擊機、84架空中加油機、40架A-50預警機、1000多架偵察和電子戰飛機、620架運輸機(伊爾-76和安-124等大型軍用運輸機355架)。

    4.海軍。蘇聯海軍擁有官兵46.7萬人、艦船1053艘(包括8艘航母、30艘巡洋艦和262艘核/常潛艇)、飛機1172架。

    5.戰略火箭軍。截至1989年,蘇聯戰略火箭軍擁有28座基地、300個發射控制中心和1400多枚洲際彈道導彈。蘇聯防空部隊擁有9個獨立防空軍,下轄20多萬官兵、8500多枚防空導彈、400多部雷達、2400多架攔截機(蘇-27和米格-31等先進戰機570架)和8架預警機。

    6.核武器。蘇聯是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冷戰開始後,蘇聯對核武器的開發和生產十分重視,不斷擴充核武庫。到了80年代,蘇聯核武器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洲際導彈數量與美國對比為1398對1054,潛射導彈數量對比為950對656,遠端戰略轟炸機數量為150對348,總體來說,蘇聯在戰略武器數量佔上風。最高峰時,蘇聯能投入實戰的核彈頭數量達到約4萬枚!

    7.海外基地。鼎盛時期的蘇聯,在全球20多個國家駐有部隊或軍事人員,擁有超過30處海外基地,分佈在東歐、古巴、越南、葉門、安哥拉、衣索比亞等國家和地區。除在東歐駐軍近60萬人之外,蘇聯還控制著華約成員國超過180萬人的龐大兵力。

    按照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想要滅掉整個歐洲,只需要一個月時間。還有,當時蘇聯擁有的核武器,毀滅地球10次都富富有餘。

    三、交通運輸能力全球第一,科學技術水平急追美國

    1.公路。蘇聯解體前,已經建成的公路總通車裡程達到了175.7萬公里,其中硬化道路達到131.1萬公里。20世紀80年代,蘇聯運輸業吸納了多達1300萬人就業,其中司機就有850萬人。從上世紀50至80年代,蘇聯公路貨運量增加了44倍、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了2.24倍、硬化路面增加了3倍。

    2.鐵路。蘇聯建設完成了14.74萬公里的龐大鐵路網,電氣化率達到36.6%(5.39萬公里),技術水平處於當時的國際領先狀態。從1965至1980年,蘇聯新建鐵路以每年639公里的速度增長,直到20世紀80年代,蘇聯鐵路系統的許多效能指標(特別是運輸效率),普遍高於美國,有些指標甚至力壓美國。

    3.轎車.截至1975年,蘇聯私家車比例(以家庭為單位)還只有8‰。但在此後的幾年裡,蘇聯汽車產量激增,短短5年時間,就生產了200多萬輛汽車,超過之前47年總和的1倍以上,汽車工業發展速度之快,不可想象。

    4.航運。蘇聯海岸線長4.28萬公里,擁有約70座港口(其中內河/內湖港口11座)和1565艘商船,總噸位在1974年達到1410萬載重噸。到1990年,蘇聯商船隊規模已擴至2400多艘各型船舶。蘇聯還擁有近3000架通用航空和民航飛機,年運送旅客人數達1.38億人次以上。

    5.教育。蘇聯的科教文衛發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遙遙領先。從“人類發展指數”來看,蘇聯鼎盛時期已經達到了0.92,進入了社會發展的“高階階段”。

    蘇聯教育體系完善、發達。到20世紀80年代,蘇聯國民識字率已經接近100%(沙俄時代是28.4%);1986年,每萬人中就有大學生181人,受過高等教育者佔就業人員總數達到了10%以上。

    6.科技。蘇聯每年都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年輕工程技術人員,加入到生產和科研領域,有力地推動了蘇聯各個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在航空航天、核物理、化學、天文學、數學、鐳射、焊接和某些醫學領域,蘇聯已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從1958至1978年,蘇聯湧現出4名諾貝爾獎得主,隨後又有2名蘇聯時期培養出來的科學家獲獎。

    蘇聯是在科學技術上,尤其是在航天、軍工等領域技術上,可以和美國抗衡,在一些重要的軍事科研領域,基本不亞於美國。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就是蘇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就是蘇聯的加加林。

    蘇聯的鼎盛時期,在軍事、科技等方面都十分強大,一直被北約所忌憚。為了防禦蘇聯的進攻,北約可謂絞盡腦汁,不但準備了許多槍支彈藥,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監控。但這些在蘇聯看來都是“小兒科”,憑藉蘇聯的先進技術,不費吹灰之力,就瓦解了北約的偵察系統。

    7.醫療。蘇聯建有龐大的醫療保健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醫院、醫生和病床(是美國的4倍);1988年,蘇聯國民的預期壽命達到了70歲;國家每年衛生保健支出,達到了460多億美元。

    8.體育。儘管不斷受到興奮劑醜聞的影響,蘇聯的世界體育強國地位,仍然不可撼動。從1952年獲得首枚奧運會金牌以來,截至1988年,蘇聯在9屆夏季奧運會和9屆冬奧會上,先後斬獲473枚金牌、376枚銀牌、355枚銅牌。特別是蘇聯國家冰球隊(軍隊編制),幾乎包攬了1954至1991年曆屆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冠軍。

    四、國際影響力已經超過美國,其他國家更是無可匹敵

    20世紀中、後期,蘇聯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蘇聯,在很多領域都已經超越美國,尤其是國際影響力,美國已經落後於蘇聯,其他國家更是不可與之匹敵。

    1.國外大量駐軍。蘇聯最鼎盛時期,在很多國家都有駐軍,如東歐幾乎所有國家,還有阿富汗、蒙古、古巴、安哥拉、葉門、越南等國,都駐紮有蘇聯的軍隊和軍事技術人員。就像現在的美國,在各個盟友國家駐軍,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勢力。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蘇聯處於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強大得讓美國夜不能寐。這一時期,正是冷戰最為緊張的時刻,蘇聯由於軍事力量不斷強大,野心也不斷膨脹。當時的蘇聯領導人甚至高調地宣稱:“地球上沒有一個角落不在蘇聯的考慮之列。”當時的蘇聯,也確實有這個實力和底氣。

    2.隨時可以踏平歐洲。美國代表甚至毫不掩飾地表示,蘇聯幾乎隨時都可以推平歐洲,足見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蘇聯在經濟上還沒有趕上美國,但是並沒有因此在國際大戰略上處於守勢,無論是古巴導彈危機時蘇聯在加勒比海部署核武器的嘗試,還是在第四次戰爭中蘇聯對美國和以色列之間交易的責令,都可以看出,蘇聯在國際上一直處於攻勢狀態,國際影響力非常強勢。

    還有一個關於體現蘇聯強勢的例子:“捷克事變”中,蘇軍進入捷克後6小時,便全面控制了捷克全境。要知道,捷克是一個有著十萬大軍的國家,而且軍隊訓練有素,不可輕視。卻在短短的6小時之內,就已經被蘇軍控制全國,可見蘇聯的恐怖之處。

    3.強大的威懾力。1981年9月4日,在波羅的海沿岸,蘇聯組織了一場盛大的軍事演習,出動了10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在前線航空兵、遠端航空兵以及國土防空軍的伴隨下,進行了大縱深裝甲合成突擊戰術的演練。在這場軍演中,蘇聯還展示了新式坦克,那陣仗就算放到現在,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比得上,而且蘇軍在演習中也大量進行復雜條件下大規模諸兵種快速推進訓練,參加演習的總兵力超過50萬人。

    在為期8天的軍演中,蘇軍主要演練了導彈遠端精確打擊、裝甲叢集突擊、空降兵傘降和機降、海軍陸戰隊的人員/重灌備突擊上陸等科目,動用了上萬輛坦克,浩浩蕩蕩,氣勢恢宏,還模擬了戰術核打擊。整場軍演都是以打擊假想敵為主,就是為了徹底消除“假想敵”透過英吉利海峽增援歐洲大陸的可能。

    這場軍演剛結束,蘇軍又一鼓作氣地組織了7個小時的“西方-82”全面核戰爭演習,展示了蘇聯打贏全面核戰爭的能力,北約國家的領導人和將領們看得目瞪口袋,一個個膽戰心驚。

  • 4 # 小吳日常生活

    說到蘇聯這個紅色帝國,就不得不提它恐怖的軍事力量,蘇聯陸軍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陸軍!

    一,陸軍,以蘇聯解體時為例

    蘇聯的武裝部隊中,陸軍尤為強大,陸軍199萬人分為16個軍區,有51個坦克師,142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和16個炮兵師,擁有5.3萬輛坦克,6萬輛裝甲運兵車/步戰車,4.8萬門火炮和多管火箭炮,4600具防空導彈發射器(不包括單兵行動式防空導彈),7000門高射炮,1600具對地炮兵火箭發射器,4600架直升機,蘇聯陸軍還轄有自己的空中支援部隊,規模驚人,蘇聯地面部隊分佈如下:遠東地區約52個師,在南俄28個師,中俄18個師,在東歐30個師,一個標準的蘇聯機械化步兵師,共有270輛坦克,680輛裝甲運兵車/步戰車,215門火炮和1.35萬名士兵,一個裝甲師編有330輛坦克,255輛裝甲運兵車/步戰車,165門火炮和1.1萬名士兵,當時歐洲最怕的就是蘇聯的鋼鐵洪流,試想一下幾萬輛坦克推進歐洲平原,誰能擋得住?

    二,空軍,以解體時為例

    蘇聯國土防空軍兵員有47.5萬,裝備截擊機一共2371架(米格-23有890架,米格-25有480架,米格-31有270架,蘇-15有500架,蘇-27有230架,伊爾-76預警機15架等),空軍則是42萬,裝備殲擊機2240架(米格-7有610架,蘇-17/蘇-22有330架,蘇-24有840架,蘇-25有110架,米格-29有700架,蘇-27有180架),大小運輸機一共620架,直升機220架,

    三,海軍,以解體時為例

    海軍人員45萬人,擁有巡航導彈核潛艇44艘(奧斯卡級8艘,C-II級6艘,C-I級9艘,E-II18艘,Y級3艘,)攻擊核潛艇65艘(阿庫拉級7艘,塞拉級3艘,A級4艘,V-III級25艘,V-II7艘,V-I16艘,Y級2艘,)常規潛艇一百多艘,航母方面(蘇聯又稱航母為重型載機巡洋艦)4艘“基輔”機2艘“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和一艘“庫茲涅佐夫”常規大甲板滑躍式起飛航母,這艘航母剛服役的時候蘇聯解體了,其姊妹艦“瓦良格”號並未完工,後來賣給中國成為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蘇聯海軍還有25艘巡洋艦(基洛夫級3艘,光榮級3艘,卡拉級7艘,克列斯塔II級10艘,克列斯塔I級1艘,)護衛艦一共146艘,

    單純看蘇聯解體前夕的軍事力量資料,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這個紅色帝國的強悍,多種武器型號和龐大的數量讓人感到震撼

    在軍備生產上,蘇聯每年生產主戰坦克3000輛左右,裝甲車4000-6000輛,洲際彈道導彈300枚,潛艇10艘,水面主力艦10艘,輕型作戰艦艇60-70艘。T64/T72/T80坦克,龍捲風火箭炮,米格23戰鬥機,圖22M3逆火轟炸機,圖160洲際轟炸機,撒旦洲際彈道導彈,颱風級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那時候蘇聯的軍事力量把整個西方搞得精神都快崩潰了,但是等到蘇聯的光輝火炬在1990年熄滅時,人們才發現蘇聯是幾乎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拿來一起燃燒,才發出那令人目眩耀眼的光芒。

  • 5 # 歲月148855706

    如果告訴你,蘇聯從未真正強大過,你肯定不相信。什麼叫強大?是領土面積?武裝力量的人數?是武器嚇人的引數和效能?是擁有多少資源?有多少人口?都不是!葡萄牙第一個崛起是因為航海技術,荷蘭崛起是超前的商業理念,英國的崛起是有了亞當斯密理論,牛頓的科學,和瓦特這樣人的技術。美國的崛起是以開放的姿態吸收全球的人才。請問一個錢學森可以頂多少火炮?多少軍艦?一個國家真正強大與否,要看他的教育,培養出了多少人才,取得了多少影響世界的科研成果,和科技發明。要看看有多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等學科,有多少定理,定律,公式,是從這個國家誕生。要看看這個國家那些方面走在世界前段。要看看這個國家的學術成就是否在社會中得以應用,並推動社會進步。這才是重點。蘇聯從誕生起經濟就是畸形的,現在俄羅斯的經濟也是畸形的。窮兵黷武的軍事力量沒有持續雄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能支撐多久?老山姆撂倒北極熊時,大熊瞬間倒地沒機會摸摸槍,擼擼炮。為什麼?同樣拼命窮兵黷武,老山姆為啥就不窮呢?咋老山姆撂倒了蘇修,又嘚瑟的那根繩子勒北極熊的大粗脖子?北極熊搖搖頭,繩子就鬆一鬆,大熊不搖頭晃腦,老山姆的繩子就緊一緊。看熱鬧的說,老山姆不敢碰北極熊。的確不敢,敢的是精神病。上兵伐謀,次伐交,最下攻城。得病的什麼程度才遇到事就想敢不敢?上學時看了大量的蘇聯的東西,甚至蘇軍的一些諸如《短促突擊的快速性和連續性討論文集》這樣的書都看了不少。越看越覺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才是最高的。

  • 6 # 趣味海賊王

    眾所周知,蘇聯解體前,美蘇兩國的軍事實力讓世界為之顫抖,傲視全球。當然了,在陸海空3軍上,美國的海軍和空軍無人能及,而蘇聯的陸軍則強大到他自認第2,沒有哪個國家敢認第1,就連美國也是如此。那麼問題來了,蘇聯的陸軍到底有多強?用10個例子來說明。

    1,布拉格之春時,蘇聯陸軍20多萬部隊只用了6小時便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空降師以1分鐘起降間隔空運部隊,幾十萬捷軍全部繳械投降,北約軍隊根本沒法做出任何反應。

    2,當時為了應對蘇聯的進攻,北約的計劃是:蘇聯一旦打過來,就用戰術核武器對付蘇聯的坦克叢集。為此甚至不惜讓整個西德變成充滿核輻射的廢墟。至於用常規武器對付蘇聯的陸軍,壓根就沒想過,因為根本沒多大效果。

    3,為了減輕蘇聯陸軍在西邊給北約造成的壓力,美國願意武裝紅色中國。為中國建造以空中早期預警系統、電子偵察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運輸機、現代化殲擊機跟新型的防空導彈為主的地面防空系統,以及在中國建立重型坦克跟大口徑火炮的修理跟儲存武器庫計劃。

    4,蘇聯陸軍最牛的時候,世界上3分之2的坦克是它的,6分之1屬於蘇聯的華約小弟(不包括中國),最後6分之1才是中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各個國家坦克的總和。

    5,在1969年中蘇交惡最為激烈的時期,周總理住進了北京西山指揮中心,毛主席去了武漢,林彪去了蘇州,朱德、董必武去廣州,王震、鄧小平去南昌,陳毅去石家莊,徐向前去開封,聶榮臻去邯鄲,葉劍英去長沙,譚震林去桂林,陶鑄去合肥。目的就是防止蘇聯陸軍突襲中國,將領導人一網打盡。

    6,上世紀70年代,中國致力於在每個縣都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甚至還開發出只需要七個人就能運作的,流動的微型兵工廠(專門生產手榴彈,弄了大概有幾億枚)。這一切都是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法抵擋住蘇聯陸軍的正面進攻,一切都是為了進山打游擊準備的 。

    7,蘇聯軍隊在20世紀80年代陸軍人數199萬 ,分為16個軍區, 編為51個坦克師, 142個摩托化步兵師 ,7個空降師, 約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 , 裝備主戰坦克5.3萬輛 , 裝甲戰鬥車輛6.3萬輛 火炮2.9萬門, 對地飛彈發射架約1570部。另外還能快速動員大約1000萬兵力投入戰鬥。

    8,1981年9月4日,蘇聯出動了包括1500輛坦克、超過2000輛步戰車在內的50萬大軍,並聯合當時的民主德國、波蘭、捷克等華約國家一起,展開了為期8天的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史稱“西方-81演習”,這也是人類史上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演習。要知道,這已經是蘇聯末期了。

    9,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後,中國解放軍陸軍的24個集團軍裡,有15個集團軍,依舊部署在瀋陽、北京和濟南3大軍區中,目的是防範蘇聯的百萬鋼鐵洪流——陸軍。而這些鋼鐵洪流,還不是蘇聯的一線部隊,只是邊防軍,因為它最精銳的陸軍在西邊與北約對陣。即便是這樣,我們這邊放上去的也都是最精銳的陸軍。

    10,蘇聯陸軍強大到,可以讓上世紀80年代的法國,為自己的總統在巴黎特意修了一座總統機場,這機場能讓法國政府10分鐘內立即撤離法國,2小時後到達英國。而英國的倫敦機場也經特別改造後,可以快速地將王室和內閣議會迅速送往華盛頓。然後英法兩國在美國組建流亡政府。

  • 7 # 軍迷小男孩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們的毛主席是多麼的不畏強權,敢於挑戰霸權主義!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人民志願軍就和強大的美軍在朝鮮戰爭一戰。1969年又反擊蘇聯的侵略,那時候的中國是最強大的。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下前蘇聯究竟有多麼強大。蘇聯擁有地跨歐亞兩大洲,東西最遠距離達1萬多公里,南北約五千公里,總國土面積達到2240.22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二戰結束後,界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蘇聯為了應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力發展軍力!

    蘇聯為了能打擊美國本土和短時間之內佔領歐洲,建立了龐大的戰略導彈核武器和裝甲部隊。當時蘇聯陸軍擁有近4.5萬輛坦克、近6萬輛裝甲車、海軍擁有約300艘各類導彈和攻擊潛艇、主力戰艦約200艘,空軍擁有近600架中遠端戰略轟炸機、戰鬥機700架左右,運輸機400架左右、導彈部隊擁有約1200枚洲際導彈、最令北約擔憂的就是蘇聯的核力量,蘇聯還擁有40000枚核彈頭比當時的美國要略多一些!

    隨著蘇聯在與美國搞的軍備競賽,使蘇聯的經濟絕大部分都用在了武器裝備上,加上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失利都使蘇聯的經濟難以維持龐大的開銷。最終導致蘇聯於1991年解體,這個在鼎盛時期軍力一度超越美國的蘇聯就以這樣的結局而告終!

  • 8 # 這些歷史要讀

    蘇聯軍事實力的巔峰,是在“屠夫”勃列日涅夫主政時期。這段時期,蘇聯一躍成為世界軍費開支最高的國家,並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中佔據優勢。據統計,整個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軍費開支保持在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其累計軍費開支,超過美國20%~30%。

    巔峰時期的蘇軍,號稱“人類地表最強軍事力量”,是名副其實的“戰爭巨獸”。當時,蘇軍光主戰坦克和裝甲車數量就有14萬之巨,同時還裝備近3萬架火炮、上千艘各型戰艦、上萬架各型戰機;更擁有45000顆核彈,比美國還要多,足夠把整個地球毀滅數次。

    那麼,當時蘇軍究竟強大到何種地步?光看這些資料還不夠,或許透過1981年那場空前絕後的“西方-81”軍演,我們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蘇聯的“末日狂歡”——“西方-81”;

    1981年9月4日,蘇聯在其西部地區(即今天的俄羅斯西部、白俄羅斯全境和波羅的海三國地區)、波蘭東部和北部地區,以及東德地區這片達百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域上,展開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這便是“西方-81”軍演。

    “西方-81”軍演為期八天,以北約為假想敵。期間,蘇聯直接動用兵力達50萬人,各型坦克1,500輛(其中就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T-80主戰坦克)、裝甲車和步兵戰車2,000輛,同時還有空降兵、戰略火箭軍、陸軍火箭炮兵,以及一支海軍艦隊參與演習。這場演習的規模,在人類軍事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

    演習期間,蘇聯累計模擬發動了141次戰術核打擊,並且每次模擬核打擊的爆炸當量,都超過萬噸TNT。此外,蘇軍的近衛空降第7師更是在本次演習中,實施了人類空降史上唯一一次全建制、全裝備的空降行動......這場演習極大的震撼了北約各成員國,是蘇軍全盛時期的真實寫照。

    蘇聯鋼鐵洪流背後的致命隱患;

    不過,規模空前的“西方-81”軍演,實際上也只是蘇聯沒落前的“盛世絕唱”罷了。因為,當時蘇聯看似所向披靡的鋼鐵洪流,其實正從內部快速衰敗。

    就在“西方-81”軍演開展的同時,千里之外的阿富汗戰場上,十幾萬蘇軍卻在戰爭泥潭中痛苦掙扎。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蘇軍付出了1.4萬士兵陣亡的慘痛代價,最終卻只能鎩羽而歸,極大消耗了自身的國力,卻未得寸尺之功。

    更致命的是,在演習後的第二年(即1982年),長期主政蘇聯的勃列日涅夫與世長辭。此後的蘇聯彷彿就像是遭受詛咒一般,之後繼任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在位時間都不超過一年半,便撒手人寰。

    由於失去強有力的領導人,使得蘇聯政局動盪,在敗落的道路上一路狂飆,過去勃列日涅夫時期遺留的問題也集中爆發。長期的軍備競賽,過高的軍費投入,雖然讓蘇聯發展出一支令全世界都聞風喪膽的軍事力量,但同時也徹底掏空了蘇聯的家底。勃列日涅夫長期重視軍事發展,卻忽視了經濟建設,使得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輕工業、商業發展嚴重滯後,造成蘇聯經濟頭重腳輕、經濟結構嚴重失衡,最終讓蘇聯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為日後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 9 # 萬里白光

    前蘇聯強大不強大,至今美國還忌憚俄羅斯三分。

    歐洲就不說了,日本連怕的資格都不敢。前蘇聯把斯拉夫民族的倔勁展示的淋漓盡致。當時前蘇聯軍界要人說了一句,蘇軍的坦克一個星期足以推平整個歐洲,把整個歐洲嚇得,似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有些歐洲國家的總統惶惶不可終日,有些重金邀請美軍保護,有些宣佈中立,有些表面上是北約私下跟華約組織勾勾搭搭。

    前蘇聯強大源自於二戰,二戰英美等待德國滅掉蘇聯後打算趁虛而入,英美軍隊隔岸觀火等待德軍滅掉蘇軍,體力不支時候英美聯軍幹掉德軍。沒想到斯拉夫民族前蘇聯用一己之力頂住了德軍三大主力進攻,並且對德軍發動大反攻。

    所以前蘇聯不僅軍事武裝強大,軍隊的傳統、政治家遠見都非常令西方膽怯。

  • 10 # 吾爾皆是過客

    有多麼強大,知道為什麼鷹醬和兔子有蜜月期了嗎?即使當時倆個那麼甜蜜,但加一起都沒有毛熊強大。只說一件事,大伊萬來一個,地球都顫抖。

  • 11 # 黃瓜市首富

    我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叫小約翰的網友寫的,我很認同,大意如下。

    前蘇聯強大到讓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世界都寢食不安。不僅僅是軍事、文化、經濟上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意識方面,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深深動搖了西方已鞏固幾百年的資本主義意識思維。

    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才是蘇聯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競爭力是空前絕後的。當“自由”遇見了“公平”,當“普世價值”遇見了“人類解放”時,才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家們最恐懼的時刻。

    只是前蘇聯的帝國意識讓自己走偏了,沒有居安思危不斷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解決內部的僵化和腐敗問題,自己被自己打敗了。

    但這也促進了西方意識的自我革新。為了防止共產主義在自己身邊蔓延,資本家和他們的代理政客,在揮舞大棒大搞麥卡錫主義的同時,也逐步讓利以維持統治穩定,縮短貧富差距,催化出龐大的中產階級。

    蘇聯解體後這幾十年,可以看到西方本已逐步縮小的貧富差距又開始加大,正如切格瓦拉所說的: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 12 # 太興真人

    前蘇聯的強大主要體現在軍事實力方面,蘇聯時期注重重工業的投入和發展,出口主要還是初級產品,高科技產品很少,家用電器幾乎沒有。如果從經濟實力方面看,在七十年代,全球經濟排名第一是美國,第二個是日本,第三個才是蘇聯,當時蘇聯的貿易主要集中在華約國家和朝鮮越南古巴中東國家,而且大部分都是武器裝備,汽車很少。蘇聯時期的科學技術不是很發達,在八十年代的世界貿易可以看出,大部分汽車是日本和德國的,家用電器幾乎都是日本的,蘇聯幾乎沒有輕工業,日用化工產品全部都是進口,就連牙膏都要進口。這就是為什麼九一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猶如進入冰河時代,因為他們沒有像樣的輕工業來生產日用品,那些武器裝備又不能吃。

  • 13 # 鍋小震

    “我們將會埋葬你們!”

    赫魯曉夫在聯合國演講時,以皮鞋敲擊桌子和此話來彰顯蘇聯的堅決反對。

    這需要蘇聯多麼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才能讓赫魯曉夫有底氣這麼做?

    軍事上來說,雙方都估計,蘇聯一國的裝甲部隊比當時其他所有國家加起來都多。可參考蘇聯的“西方81”軍事演習,你就知道身處坦克海洋中是一種什麼感受了。

    當時華約在歐洲部署有7萬輛的坦克,而北約最多隻有1/3.

    7萬輛坦克,這個概念,可以拿二戰大概的比一比。

    黃色計劃中,德軍從北海至瑞士一線共集結了136個師,其中10個裝甲師和6個摩托化師,坦克2445餘輛,擊敗當時法國,坦克3100輛。

    赫魯曉夫可能不是在吹牛。

  • 1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蘇聯的巔峰時期是1964年至1982年的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了2.42倍,這一增長速度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了1.46倍。與此同時蘇聯將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在這一指導理念下蘇聯軍費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一躍增長了3.75倍。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蘇聯由此一躍成為世界軍費開支最高的國家,超過美國20%~30%。

    這一時期蘇軍總兵力急劇膨脹到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248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含九艘航母)、8479架作戰飛機。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為1054枚。這時的蘇聯相比美國而言:在戰略核武器的數量方面已具有優勢,比起英、法、中等國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有幾十年的代差,其他國家就更不必說了。蘇聯的軍事實力還不只是單純反映在紙面上的武器裝備數量。

    蘇聯國土面積22402200平方公里,這為蘇聯帶來了遼闊的戰略縱深以及豐富的資源儲備。蘇聯的戰略縱深優勢在二戰中曾得到充分驗證:儘管納粹德軍在一開始憑藉自己的閃電戰攻勢一再重創蘇軍,然而當德軍越過斯摩稜斯克-戈梅利-基輔一線後德軍的步兵和輔助單位受制於蘇聯國土的廣袤而出現後勤補給不繼的現象;裝甲部隊起初還能自行向東突破,然而隨後不久也必須停下來休整和維修。這恰恰成為蘇德戰爭出現轉折的原因之一。

    在蘇聯的廣袤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和平時期蘇聯通過出口油氣資源大量創匯以補貼軍費開支,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蘇聯將具有無可比擬的戰略資源儲備優勢。70年代蘇聯曾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一個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內發現過一個鑽石礦,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這個被稱為“珀匹蓋”的隕石坑的歷史超過3500萬年,它下面的鑽石儲存量估計約為全球其他地區鑽石儲量之和的10倍。

    在古巴導彈事件中赫魯曉夫曾對肯尼迪做出重大讓步,然而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巔峰時期蘇聯卻搖身一變在世界範圍內主動發起攻勢,一時間美蘇爭霸的國際格局呈現出蘇攻美守的狀態:蘇聯海軍已由近海防禦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蘇聯在華約組織各國、蒙古、越南、安哥拉等國都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紅海、南亞和東南亞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獲得了一批機場和港口的使用權。

    在越南戰場上蘇聯扶植北越政權給予美國狠狠的教訓,戰後的越南表現出明顯的親蘇傾向。1981年9月4日~11日蘇聯舉行了為期八天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西方-81演習“。這次演習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超過五十萬人參加了這次演習。光這次演習動用的坦克就有上萬輛之多,這一數字超過了當年人數最多的中國陸軍的所有坦克總和,而這還不到蘇聯總坦克數的四分之一。

    “西方-81”演習重點展示了蘇軍在開戰後的突擊能力。演習計劃也就是囊括了整個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試圖以一次海陸空結合的裝甲突擊來一次性突破北約的防線,飲馬英吉利海峽。蘇聯軍方對演習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因此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演習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應邀觀摩演習的北約成員國最終達成一個共識“僅憑歐洲各北約各成員國是無法和蘇聯抗衡的,只能寄希望於美國”。

    演習期間蘇聯累計模擬發動了141次戰術核打擊,每次模擬核打擊的爆炸當量都超過萬噸TNT。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是1949年8月29日在如今哈薩克東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草原上試爆成功的。1953年8月12日蘇聯第一顆氫彈成功試爆。1956年蘇聯開始裝備第一款真正具備可靠的洲際核轟炸能力的重型轟炸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又搶在美國前面成功發射了全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儘管美國是率先發明原子彈和氫彈的國家,然而蘇聯卻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把氫彈武器化的國家。

    1961年蘇聯成功引爆了當量高達5000萬噸的“沙皇炸彈”——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引爆過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事實上蘇共政治局本來是打算試爆一枚1億噸當量的氫彈。然而蘇聯科學家經過仔細計算後發現:一枚1億噸當量的氫彈的爆炸殺傷半徑為1000公里,即使是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的蘇聯也找不出適合爆炸如此大當量的無人區做試驗場,所以最後只好把當量減半並選擇在荒無人煙的北極新地島進行試驗。當量減半後的“沙皇炸彈”在爆炸試驗中仍釋放出了驚人的能量。

    當時通紅的蘑菇雲高達70公里,爆炸後產生的電磁擾動傳遍全球3次,爆心半徑4000公里以內的所有飛機、導彈、雷達、通訊等裝置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時北極對面的美軍明確感受到了這次爆炸的威力:美軍北美防空司令部部署在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上的電子裝置大都不同程度受損,從而出現了雷達無法操作、通訊中斷等現象。蘇聯除了大力發展核力量之外在電子戰、鐳射武器、空天武器等高階武器方面也極為重視,如今俄羅斯在航空航天、電子戰等高階技術方面就繼承了蘇聯的衣缽。

    過去的說法一般認為:蘇聯在軍事方面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但蘇聯的經濟水平就不敢恭維了,這也成為導致蘇聯的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蘇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趨勢並最終成為阻礙蘇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桎梏,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歷史上就從未取得過任何成效,否則蘇聯的百萬大軍不吃飯嗎?蘇聯的鋼鐵洪流不喝油嗎?1965年至1975年期間蘇聯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

    同一時期蘇聯的農業平均產值增長50%。此外蘇聯已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蘇聯的國家財政收入也達到了美國的98%。這時蘇聯每年的發電達到了1.74萬億度,人均5920度。當時的蘇聯還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3大糧食生產國、世界排名靠前的鋸木和原木出產國以及全球捕魚大國。截至1991年蘇聯擁有8.2萬公里輸油管道、20.65萬公里天然氣管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這一時期蘇聯每年的出口貿易額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

    這段時期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965年蘇聯國家職工每月平均工資為96.5盧布,1981年則提高到172.7盧布;1965年蘇聯集體農莊莊員月平均勞動報酬為51.3盧布,1981年提高到120.6盧布。蘇聯的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條件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蘇聯的主要社會保障制度包含退休養老制度 、補助金制度、醫療保健制度以及社會服務制度 。

    1977年10月7日透過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確立了統一的蘇聯公民社會保障制度:蘇聯公民無論民族差異、城鄉差異一律享受免費的住房、教育、醫療和公共交通。到蘇聯解體前遷徙已建成的公路總通車裡程達到了175.7萬公里。50年代至80年代蘇聯公路貨運量增加了44倍,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了2.24倍,硬化路面增加了3倍。蘇聯還建設完成了14.74萬公里的龐大鐵路網,電氣化率達到36.6%。從1965至1980年蘇聯新建鐵路以每年639公里的速度增長。

    這一時期蘇聯全國擁有大約70座港口(其中內河/內湖港口11座)和1565艘商船。1974年蘇聯商船總噸位達到了1410萬載重噸。到1990年蘇聯商船隊規模已擴至2400多艘各型船舶。同時蘇聯還擁有近3000架通用航空和民航飛機,年運送旅客人數達1.38億人次以上。1975年蘇聯私家車比例只有8‰,但在此後的5年間生產了200多萬輛汽車,超過之前47年總和的1倍以上。蘇聯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80年代蘇聯國民識字率已經接近100%。

    既然蘇聯時代如此強大,那麼當代俄羅斯人對蘇聯的態度如何呢?用普京的話說:“誰不為蘇聯的解體而惋惜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時代就沒有腦子”。事實上這句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當代俄羅斯人對蘇聯時代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蘇聯時代儘管有當代俄羅斯人所懷念的東西,但同樣有他們所反感厭惡的東西,否則如果蘇聯真是盡善盡美,又為什麼會解體呢?蘇聯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至少在70年代就已暴露出缺陷:蘇聯出於同美國爭霸的需要始終致力於軍工、能源等重工業。

    與此同時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則長期被忽視,以致於一個能鼓搗出核武器的超級大國竟存在糧食和日用品短缺的問題,這用蘇聯人的話說就是:“我們用出口汽車賺取的外匯購買國外的拖鞋,因為我們能造汽車而不能造拖鞋”。1988年蘇聯官方曾就市場上糧食和生活日用品的銷售情況統計如下:在市場供應的1200多種基本消費品中經常短缺的佔95%;211種食品中經常短缺的有188種。許多家庭主婦必須排好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儘管蘇聯實行的是住房、教育、醫療和公共交通完全免費的社會福利制度,但人們吃的並不好、住的也不好,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年就不得不和妻子蝸居在自己父母十幾平米的公寓裡,要知道他還屬於克格勃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那麼基層的工人、農民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儘管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人造衛星和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但蘇聯的科學研究始終處於一種閉門造車的狀態,因為蘇聯科學家不被允許訂閱國外期刊,這也就使蘇聯科學家無法在第一時間獲知國外最新的科研成果。

    即使是在蘇聯引以為傲的軍工科研領域走的也是規模化路線,而在處理精密技術問題上乏善可陳。蘇聯核潛艇的噪聲之大曾被美國人形容為“它們是開著交響樂音樂會來的”,最終蘇聯還是透過從日本東芝偷買精密機床技術才解決這一問題。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巔峰時期的發展更多得益於當時世界油價的飆升使蘇聯這個產油大國賺得缽滿盆溢。問題在於:這樣積攢起來的財富更多的是一種虛假繁榮,對完善蘇聯的工業體系和體制創新改革並沒任何作用。

    甚至不僅僅是沒有作用而且還有負面作用——由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暫時掩蓋了蘇聯政治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生活中各種矛盾。當時的蘇聯決策層錯誤地以為改革並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事實上蘇聯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矛盾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只是被暫時掩蓋了,在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下蘇聯決策層對這些隱藏的矛盾問題視而不見。與此同時在越戰中嚴重受挫的美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收縮,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

    恰恰相反美國敏銳意識到蘇聯全球出擊的爭霸模式其實是一種透支後期資源的模式,也就是說蘇聯的整體綜合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那麼大的攤子。可蘇聯透過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和無限透支後期發展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強行撐起了那麼大的攤子,這就註定了蘇聯的後期發展將是乏力的。這時美國適時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憑藉自己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透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徹底拖垮。就在“西方-81”軍演開展的同時蘇軍在阿富汗戰場上付出的代價最終成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之一。

  • 15 # 隨遇而安285704171

    七十年代,前蘇聯領導的華約在全球全面碾壓美國領導的北約,這就是七十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什麼和中國改善關係,兩個原因美國想體面結束越南戰爭,還有一個就是美國在全球都在受到前蘇聯擠壓,西方有很多政治家都知道兩大軍事集團誰手中握著中國牌有多麼重要,果然不出所料,美國和中國改善關係之後美國和中國聯手做出很多讓前蘇聯始料不及的事,其中就是幫助阿富汗游擊隊,把前蘇聯拖入戰爭泥潭,直至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走,中美在世界上的合作改變了世界局勢,中國對前蘇聯的對抗大大緩解了前蘇聯對西歐的威脅,當時美國北約最擔心的就是華約對歐洲西方發動攻擊,因為蘇聯在東歐的常規武器和人員都是有相當規模,而且是咄咄逼人,自從美國和中國改善關係之後蘇聯收斂了在全球戰略,蘇聯在全球的擴張才受到了遏制,直到前蘇聯全面解體,事實證明中國在世界上的事務中的作用是不能缺失的。

  • 16 # 閒雲去處

    蘇聯的強大不只是在一些表面的資料,而是與之相抗衡的美國人已經深深刻在骨子裡的恐懼,尤其是對於那些成長在美蘇冷戰的那一代人來說,那更是可怕的陰影,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讓美國唯一畏懼過的一個國家就是蘇聯。

    二戰時期,摧枯拉朽般擊英辱法的德國法西斯閃電軍團,橫掃歐洲大陸,只有蘇聯把紅旗插上了柏林的帝國大廈之巔,從而解放了半個歐洲。二戰後的蘇聯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從人類第一個載人火箭、人造衛星升空,到建立人類在太空的第一個空間站、發射月球探測器等等,蘇聯在進軍太空方面創造了人類科技最高的成果。

    強大到近似瘋狂的蘇聯,憑藉其強悍的實力與探索精神,對腳下的大地也展開進軍,掘進到了1.2萬米深的“地獄之眼”,甚至想在白令海峽建設一個北冰洋大壩,把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通道截斷,再把北冰洋的海水往太平洋抽,從而降低北冰洋的海平面,讓大西洋的暖流填補北冰洋,融化北冰洋冰川,讓北冰洋變成世界繁忙的航道的天才設想。

    “西方-81”軍演,蘇聯出動了50萬兵力,而且邀請敵對的北約組織,讓他們現場觀看巔峰時蘇聯是如何推平歐洲的,這一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演,讓西方國家悲觀絕望。蘇聯的16個諾貝爾獎,人類英雄尤里加加林,不但在歐美受到空前的歡迎,並且讓西方的很多精英們也心嚮往之。

    這個龐大的超級帝國,最終並沒有沿著正確的道路繼續往前走,逐漸腐朽落伍的體制、擴張的野心、瘋狂的軍備競賽等等,讓其在二戰結束後的數十年裡,如同流星一樣劃過歷史的天空,留下太多的輝煌與遺憾。

  • 17 # 一日三餐知足常樂

    前蘇聯有多強大,冷戰時期前蘇聯是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不論從科學技術、國民經濟、軍事外交等等諸多方面都是當時世界的領跑者。下面咱們梳理一下都有哪些讓人覺得強大的地方。從慘烈的戰爭中發現前蘇聯的強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蘇德戰場,德軍將大部分的精銳部隊放在了蘇德戰場上,企圖以“閃電戰”迅速殲滅前蘇聯,前蘇聯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歐洲戰場有美國支援武器彈藥,並且派軍隊參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一舉粉碎了德軍的企圖。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間德國和蘇聯捲入了一場規模宏大的鏖戰,這場戰爭改變了歷史的程序。在蘇德戰爭中,當時世界上最為訓練有素的德國國防軍試圖打敗蘇聯紅軍,從而為德國在東方佔領遼闊的版圖。戰爭之慘烈前所未見。德國入侵蘇聯是戰爭的開始,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戰役是戰爭的高潮。越來越多的坦克、飛機、大炮投入交戰,武器裝備數量之多超過以往任何戰爭,戰爭激烈程度也超出人們的想象。蘇德戰爭以德國的慘敗而告終,德軍不但沒有閃電般地佔領蘇聯,反而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這一失敗使得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從此滅亡。這場戰爭帶來的結果是:1000萬德國人死亡。866萬蘇聯軍人,1900萬蘇聯平民死亡。雙方共有數千座城市和村鎮變成廢墟,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遭到空前破壞和洗劫。從戰後快速恢復中發現前蘇聯的強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迅速從戰爭廢墟中恢復起來。國民經濟日漸增強,幾乎達到和美國不相上下的水平,下面請看一組資料:

    美蘇工業產值對比。

    鋼產值:蘇聯14800萬噸,美國10380萬噸,是美國的143%

    發電量:蘇聯12950億度;美國24750億度,是美國的52%

    石油產值:蘇聯60300萬噸;美國43000萬噸 ,是美國的140%

    天然氣產值:蘇聯4060億立方米;美國6000億立方米,是美國的 67.7%

    化肥:蘇聯2480萬噸,美國224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11%

    水泥:蘇聯12500萬噸美國770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62%

    紡織品: 蘇聯71億平米,美國40億平米,蘇聯是美國的178%

    聯合收割機:蘇聯11.3萬臺,美國3.18萬臺 蘇聯是美國的355%

    拖拉機:蘇聯55.7萬臺,美國27萬臺,蘇聯是美國206%

    糧食產值:蘇聯18910萬噸,美國2637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71.7%

    奶製品產值: 蘇聯9060萬噸,美國5830萬噸, 蘇聯是美國155.4%

    捕魚量:蘇聯920萬噸,美國35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262.9%

    財政收入:蘇聯4572億美元;美國4659.4億美元,蘇聯是美國的 98.1%

    對外貿易額:蘇聯1225.4億美元;美國3962.4億美元,蘇聯是美國的30.9%

    ……

    以上資料引自“蘇聯根本數字手冊”,時事出版社1982年版,來歷是蘇聯一些計算年鑑和西方國家的報刊資料。

    可見,在許多主要工業品產值上,蘇聯跟美國的差距並不大,甚至遠超美國。

    從科學技術發展方面發現前蘇聯的強大。蘇聯在科羅廖夫這位傳奇的科學家的帶領下,於1957年10月4日,率先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尼克1號(Sputnik 1)。緊接著,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的一聲:"Poyekhali!”"(出發!),蘇聯搶先美國一個月邁進了載人航天的大門。一連串的高強度計劃下,蘇聯率先完成了第一位女性宇航員,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個宇宙行走等任務。這裡也只是列出了航天方面的科技成就,其他方面就不一一敘述了,因為航天科技是綜合性科技,包含了諸多領域的核心科技。還有就是美國現在某些航天核心技術也是源於前蘇聯,比如火箭發動機技術、空間站對接技術。從軍事實力方面發現前蘇聯的強大。蘇聯重工業發達,蘇聯在軍事武器生產的能力上位居世界第一:當時他擁有著超過400萬的常備軍隊,其中陸軍人數就高達200萬,裝備有7.5萬鐵甲車,6.5萬輛坦克,火炮數量也超過了2.8萬門,數目驚人的武器裝備,使得當時的蘇聯陸軍成為世界上最強的部隊。蘇聯的空軍也絲毫不落於人後,當時蘇聯空軍40萬人,卻擁有著近萬架飛機,其中遠端轟炸機近800架,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的數量超過了5000架,同時在國土防空方面,蘇聯也擁有著超過7000部的雷達,9600部的防空導彈發射架,其防空能力的強大足以讓美國望而生畏;海軍就更加不用說了,擁有著100餘艘核潛艇和數艘航母,要是再加上其他各類艦艇總數甚至超過了2000艘。其實以上這些都不是最恐怖的,最令人感到害怕的是,蘇聯軍隊在20世紀80年代擁有著超過4萬枚核彈,超過了同時代的美國軍隊擁有的核彈數量1萬餘枚,這些數量的核彈足以摧毀地球數次。從外交對抗能力方面發現前蘇聯的強大。,以美國為首的有北約組織,那麼以蘇聯為首的有華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又稱華沙公約組織、簡稱華約組織或華約,英語:Warsaw Pact或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是為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成立的政治軍事同盟。成員國包括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從其他方面發現前蘇聯的強大。前蘇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醫療、教育、體育方面也都做得非常出色,還有對外貿易、人均GDP等等等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不愧是當時可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但是即使前蘇聯如此強大,沒有走對發展道路,沒有核心領導團隊(這裡說的是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分裂前蘇聯),一味地去追求強大的軍事實力,擴大軍備競賽,忽視經濟發展,忽視人民福祉,窮兵黷武,片面發展,最終導致發展過於畸形,當他們發現錯誤的時候(戈爾巴喬夫時代的改革),為時已晚,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國家還是沒有能夠免除解體的命運,其結果就是美國不戰而勝,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 18 # 軍武尤里

    蘇聯巔峰時有多強?武器裝備超一流,各種大殺器說扔就扔!

    蘇聯20世紀最為強大的兩個帝國之一,二戰結束後以一己之力抗衡美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並且在80年代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一度還能穩壓美國一頭。當時蘇軍指揮部的作戰方案是一個星期內打到法國、十天登陸英國、一個月內吞併歐洲,這股豪氣至今令人嚮往。雖然由於自身經濟發展問題蘇聯已經於1991年12月壽終正寢,但並不妨礙我們回顧昔日蘇聯的光輝。當時巔峰時期的蘇聯到底有多麼強大?軍隊主戰武器裝備都是超一流水平,各種"黑科技"大殺器說扔就扔!

    一:T-72危機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T-72坦克已經是不入流的老舊坦克型號了,不過如果把時間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一款裝備125毫米滑膛炮、複合傾斜裝甲、且造價低廉製造簡單的坦克絕對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當北約的情報部門將T-72坦克的技術引數傳回國內後,北約高層震驚的發現他們竟然沒有一款武器裝備可以用來對抗T-72坦克,後來北約軍事學家又將該事件稱為"T-72危機"。如今赫赫有名的"豹二"、M1坦克研製時的假想敵都是T-72坦克。

    二:陸軍戰鬥力無敵

    陸軍一項都是蘇聯最強的軍種,顛峰時期總兵力高達200萬人。全國共分為16個軍區,下轄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16個方面軍炮兵師,裝備各型裝甲車輛12萬輛。如果一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200萬兵力會在第一時間跨越柏林牆解放西方世界。根據計算機推演結果顯示,當時的蘇聯陸軍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沒有任何一支地面武裝力量可以與之正面抗衡。

    三:戰鬥機、坦克堆滿武器墳場

    由於當時局勢緊張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都可能爆發,因此蘇聯預先生產了一大批軍事物資存放在倉庫內。不過由於生產數量實在太多蘇軍被迫將很多剛剛出廠的全新裝備在進行簡單的封存措施後,就送入露天存放報廢武器的墳場內。從經濟角度看這種敗家子行為的確不可取並且最終使蘇聯走向瞭解體,不過側面卻也反應出當年的蘇聯到底有多豪橫。很多外軍眼中夢寐以求的先進裝備,在蘇軍這裡就是爛大街的大白菜。

    四:西方81大演習震驚西方

    1981年9月14日隨著蘇軍最高指揮部一聲令下,13萬蘇軍士兵、1500輛坦克、2000輛裝甲車,在蘇聯西部、波蘭東部和北部以及東德廣袤的土地上舉行了一場代號為"西方81"的大演習。演習科目就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武力解放歐洲,更叫人稱奇的是如此敏感的大演習,蘇聯竟然邀請了大量西方記者、駐蘇武官前來全程觀摩,甚至還貼心的回答記者提出的各種敏感軍事機密,絲毫不擔心洩密。蘇聯軍方的自信可見一斑,即使你預先知道了我的作戰計劃,在蘇軍絕對優勢兵力面前也掀不起任何浪花!

  • 19 # 軍武資料庫

    如果說軍事那麼一句話就能解釋了

    抗衡整個北約

    美國軍力僅僅在北約軍力中佔67.2%,如果單獨是美國和前蘇聯的兩國戰爭,美國是被碾壓的。

    二戰後美國的戰爭思路是能抵抗蘇聯的進攻,後期變為能夠打贏兩場半戰爭。在冷戰前期美國的思路實際上是防禦,並沒有太多的進攻能力。而冷戰結束後,美國將軍事重點放在打贏區域性戰爭上,推出了大量的高科技武器。

    而前蘇聯秉承的戰略思想是徹底消滅意識形態不同的對手。在方針級別的戰略思想上美國是無法和蘇聯的軍力相抗衡的。

    從戰略級別武器上來看,大家一直在津津樂道的美國航母在二戰後期有了大規模的發展,堪稱了武器史上的國之重器。而前蘇聯的航母似乎就成為了大家的笑柄,似乎沒什麼戰鬥力。

    這就是制導方針不同造成的軍事戰略和武器體系的區別。

    前蘇聯認為航母僅僅是一個海上的移動機場,僅僅在戰區內能夠提供有限的支援,並不是打世界大戰的武器。因此前蘇聯航母從來就不是發展重點,相反前蘇聯大力發展了戰略導彈核潛艇。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戰略導彈核潛艇並不是能夠應用在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中的武器系統,他們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滅國。

    雖然最終冷戰結束後俄亥俄級至今建了18艘,但在前蘇聯解體前的6艘颱風核潛艇就已經可以將美國滅國3輪以上了。

    不要看不起前蘇聯的軍事力量,畢竟只有對等的對手才可以造就幾十年的不斷抗衡。

  • 20 # 曲比阿卓

    前蘇聯是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在軍事方面絕對不亞於美國,世界上第一個昇天的人造地球衛星就是前蘇聯的,還有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加加林,在核武器方面,擁有最多的核彈頭,如果不是因為解體了,肯定很厲害,現在的俄羅斯雖然和前蘇聯沒法比,但是核武力量仍是是首屈一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闆資助一個人好幾年了,某天突然斷了那人的資助,卻被那人告了,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