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sdqst聖殿騎士團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反秦起義,各地紛紛響應。沛縣官吏蕭何擁立劉邦為沛公,徵召沛縣子弟兵,起兵反秦。由於勢單力薄,劉邦投奔當時聲勢浩大的項梁、項羽起義軍。項梁死後,被起義軍擁立的楚懷王封為武安侯。不久之後,起義軍決定趁秦軍主力在河北,關中空虛之機,派一支部隊直搗咸陽。當項羽率領起義軍和秦軍主力決戰鉅鹿時,劉邦受楚懷王的派遣,帶領所部向關中挺進。於公元前206年10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伐滅秦朝,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劉邦自知不是對手,便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謝罪。項羽謀士范增策劃在宴會上刺殺劉邦未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此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區及漢中一帶,但當時的漢中地荒位偏,人稀物罕,項羽想以此困死劉邦。見此情形,劉邦便於張良商議,拜韓信為大將,遂決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重返關中去,韓信率軍很快的平定了三秦之地。

    公元前205年3月,劉邦率軍進至洛陽,聲討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正式發動楚漢戰爭。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劉邦總是吃敗仗,但劉邦敗而不餒,他用蕭何鞏固關中後方,用韓信迂迴周旋項羽,拉攏不被項羽重用的英布、彭越,劉邦與項羽周旋5年,終於使項羽眾叛親離。公元202年,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黥布等大將,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終於結束了為期4年的楚漢戰爭。

    劉邦奪得了天下,國號為“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登基後,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地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據說年輕時的劉邦是一個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小混混。但他會處理人際關係,人緣非常的好,且為人大度,還有著遠大的志向。劉邦的運氣非常的好,加上他非凡的領導才能,最後讓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 2 # 清閒144407598

    漢高祖,別名劉季,現在的徐州豐縣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他是一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

  • 3 # 輝煌76413170

    謝邀……我太祖高皇帝,可以說是當時?時代背景下,一個雄才偉略的人!!1、雄才偉略,有智謀,有遠見;2、能用人,尤其是能駕馭人;3、頭腦靈活,聰明絕頂,隨機應變能力達到了出神入化之境;而其實太祖高皇帝,所具有的為時代所需要的仁者之心!以人為本!其實這才是我太祖高皇帝最大的優點,是他優點中交合點,其它的優點只是從屬於此而產生作用!博愛天下……仁愛長存天地間…正是他的仁者之心…才聚集了好多人志同道合匡扶天下的…相才,謀士,名流,帥才!…他是天下大愛……… 對自己的老鄉特別好,對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也是非常好的…對自己一起玩到大的好哥們兒特別好……對大漢朝的子民亦是特別好…舍宗室,穩北方!利大漢子民!!!雄才偉略的太祖高皇帝!!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現在老有一些人懂不懂歷史…也不看史書!張嘴就是高祖殺功臣了!!!……看看歷史我太祖高皇帝非但沒殺功臣,跟著他的豐沛集團好哥們們…盧綰…蕭何,樊噲,曹參,夏侯嬰,灌嬰,周勃,陳平,張良…酈食其的弟弟等等好多功臣的家人都有封賞…就是來回反他的雍齒…項羽手下差點殺死他的季布等等太多了,不但沒殺…這些同鄉老友甚至是曾經的敵人…成了自己大臣,我太祖高皇帝就好好運用…多數支撐了四位皇帝,…最後還政代王劉恆…算上漢文帝多數服侍漢家五位帝王……劉邦平滅的是那幾個王…是實際跟他平級的異姓王…來來看看為什麼滅他們…韓王信勾結匈奴反攻漢朝…燕王臧荼嫌棄北方也勾結匈奴…難道漢奸賣國賊不該滅掉?

    ……然後重磅的三個地方割據政權…

    第一,自己曾經的手下韓信…齊王…楚王…淮陰侯,這個算是太祖高皇帝唯一殺功臣的證據………但韓信還是呂后跟蕭何合謀殺死的!

    第二,英布…彭越!!根本就是跟我太祖高皇帝,項羽他們一樣一起爭天下…根本就不屬於太祖高皇帝!!地地道道的地方割據!!

    史記原文講…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 4 # 良辰美景1996

    漢高祖劉邦,四百年漢朝的開創者。可以說是漢族的祖先,漢朝徹底奠定了一個民族的基礎,並給了這個民族永遠的尊嚴與榮光。

  • 5 # 淘戰史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 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9-10] 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 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在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162] 彭越為梁王。[164] 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165]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後),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165] 劉邦即皇帝位後,王后呂雉改稱皇后,太子劉盈稱皇太子。劉邦根據婁敬建議,定都咸陽以東的長安(今陝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開基肇始,史稱西漢。[166] 沉猜果誅劉邦建國稱帝時已過半百,步入晚年變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特別是那些異姓王們。結果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先後被廢殺,英布還起兵反了,劉邦抱病親征才平了他。之後其封國則轉入劉氏子孫手中。只有吳氏的長沙國倖免。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不僅如此,他還對蕭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設法自汙聲名以繹帝之疑,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其逝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他同是呂氏之婿,擔心他助呂作亂。後因陳平的保護及劉邦駕崩才躲過一劫。病榻問相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后,幾次想廢漢長陵黜呂后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劉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168] 為了皇權的鞏固,劉邦費盡心機。本來他年齡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又中了箭傷,到了長安病情加重。[169] 呂后找來名醫,劉邦問他病情,醫生說能治,劉邦一聽口氣,就知道不會好了,氣得大罵醫生:“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170] ”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他走了。呂后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 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以後的事你也不會知道了。”[171] 身後之事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6月1日),劉邦崩於長樂宮,享年六十二歲。葬於長陵(在今陝西咸陽),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172-173] 根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劉邦死後,群臣議定的廟號是太祖,諡號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稱為漢太祖高皇帝,簡稱廟號應該是漢太祖,簡稱諡號是漢高帝,而不是後世習慣稱呼的漢高祖。[174] 但是司馬遷《史記》作《高祖本紀》,首稱劉邦為高祖。西漢之後的後世之君為了表示對劉邦的尊敬均尊稱呼劉邦為高祖。[175-176] 而班固寫的《漢書》文字相同,恐引歧義,將《史記》中的“高祖”換為“帝”。為政舉措編輯政治善用人才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季布和丁公他們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領兵幾韓信次將劉邦打敗,丁公也領兵追擊過劉邦,但最後放過了他。劉邦做皇帝后,記恨季布打敗過自己,就把他抓了起來。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這樣的忠臣來輔佐,就不再記仇,不但放了他,還封為郎中。[178-179] 丁公是季布的舅舅,他聽說季布這樣給過劉邦難堪的人都能釋放做官,他這個曾對劉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想到,他卻被劉邦抓起來。劉邦對眾人說:“丁公做項籍的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喪失了天下。”劉邦下令處死了丁公,還在軍中示眾,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學丁公。[180] 建立漢朝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泛求賢。即位的同年6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181] ”定都關中劉邦聽從婁敬(因被賜姓劉,又稱劉敬)的提醒,定都長安。婁敬從山東趕來見劉邦,說劉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周朝那樣以洛陽為都城,應該到關中定都,這樣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國家才能長治久安。[182] 張良同意婁敬的建議,他說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退可守,攻可出。劉邦聽了表示同意,[183] 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地方區劃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110] 法律思想在平定天下後,劉邦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制定《九章律》的蕭何了“德主刑輔”。即以教化為主,刑罰為輔,達到寬柔相濟,嚴松相當的統治效果。劉邦命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漢律九章”。這是在戰國時期李悝所制訂的《法經》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基礎上補充了戶律(戶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賦稅徵收)、興律(主要規定徵發徭役、城防守備)和廄律(主要規定牛馬畜牧和驛傳方面),一般所說的漢律就是指《九章律》。劉邦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叔孫通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強化皇權(一)清理異姓王劉邦做了皇帝,也採取措施對皇權進行了鞏固。各地的異姓王,有兵將,還三心二意。其他將領,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瞭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他先收西漢時期中國疆域圖拾的是韓信。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186] 劉邦問怎麼辦,大家說發兵討伐。但陳平卻反對,他說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發兵很難取勝。他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為藉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187] 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188] 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襲擊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呂后。但還是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被斬於長樂宮鍾室,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189] 除了韓信,其他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滅,只剩下清人繪漢高祖·劉邦了長沙王吳芮。(二)安撫功臣良將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麼回事,張良說他們在謀反。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怕他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劉邦又問怎麼辦,張良就問他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為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著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眾將的心都安定了。[190] (三)監視六國貴族後代對於六國的後裔,劉邦則還受婁敬的強幹弱枝的建議,將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191] (四)削弱相權在劉邦平定了黥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為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為商人牟利。[192] 劉邦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幾天後,有大臣問丞相犯了什麼罪,劉邦卻為自己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但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刁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193] 透過打擊元老功臣蕭何,劉邦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將皇帝的權力提高了。軍事參見:楚漢之爭、白登之圍經濟劉邦攻入咸陽時,便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封存府庫,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110] 劉邦免其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 ,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解放生產力,讓士兵復員,[194] 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復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迅速恢復提高國民經濟。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12] 同時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餘的奴隸主階級。[12] 劉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國家得以鞏固。文化注重文化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劉邦祭孔圖後,他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196] 陸賈說:“馬上得到天下,能馬上治天下嗎?”[197] 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鑑。[198] 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199] “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200] 劉邦開創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對儒家文化又產生了影響。祭祀與尊孔漢二年劉邦的《重祠詔》雲:“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劉邦認為“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劉邦被父老鄉親立為沛公後,就知道“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塗山是夏朝興起之地,劉邦過塗山,“命立禹廟以鎮塗山”,從此,歷代官府和黎民百姓便有了祭祀大禹之所——塗山禹王廟。有廟而發展為有祭祀大禹誕辰的農曆六月六塗山禹王廟會。由一年一祭的廟會又發展為一年三祭大禹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禹會諸侯會期)、六月六日(禹誕辰)、九月九日(登高懷古、慶祝豐收)的三次廟會。漢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劉邦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劉邦在回京師長安的路上,專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禮儀祭孔,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親臨孔廟祭孔的君主,開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統治者掌握政權後,儒學的價值在社會的變革中得以充分體現。民族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佔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13] 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人物評價編輯總評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閒的無賴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因為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到後期,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201]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華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202] 史書評價《史記》:“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迴圈,終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朝以十月。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203] 《漢紀》:“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無以建業。非命無以定眾。或以文昭。或以武興。或以聖立。或以人崇。焚魚斬蛇。異功同符。豈非精靈之感哉。書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其斯之謂乎。故觀秦項之所亡。察大漢之所興。得失之驗。可見於茲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週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漢承秦弊。得天下矣。”[204] 《漢書》:“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205] 歷代評價酈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206] 魏豹: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207-208]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209] 韓信: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210] 陸賈: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皇帝繼五帝、三皇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211] 司馬遷: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212] 《太史公自序》:“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213] 桓譚:“高帝既定天下,念項王從函谷入,而己由武關到,推卻關,修強守禦,內充實三軍,外多發屯戍,設窮治黨與之法,重懸告反之賞。及王翁之奪取,乃不犯關梁厄塞,而坐得其處。”[214] 荀悅: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215] 曹植: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兇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禍亂?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歷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216] 曹冏: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自開關以來,其興立功勳,未有若漢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217] 劉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218] 劉淵:①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219] ②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220]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221] 司馬昱:“高祖則倜儻疏達,魏武則猜忌狹吝。”[222]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也。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223] 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咸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224]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225] 蘇轍:“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226] 何去非:“漢太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227]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敬仰劉邦,故兼姓劉氏;又以蕭何助劉,故變其母族、後族為蕭氏。範浚:“夫以高祖權略智數,攬英豪而驅御之,蓋真王霸才,雖羽百輩不敵也。”[228]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229] “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230] 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231] 約瑟.湯恩比:“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232]

  • 6 # 亞馬孫蝴蝶

    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閒的無賴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因為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

    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到後期,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華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史書評價

    《史記》:“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迴圈,終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朝以十月。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

    《漢紀》:“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無以建業。非命無以定眾。或以文昭。或以武興。或以聖立。或以人崇。焚魚斬蛇。異功同符。豈非精靈之感哉。書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其斯之謂乎。故觀秦項之所亡。察大漢之所興。得失之驗。可見於茲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週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漢承秦弊。得天下矣。”

    《漢書》:“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歷代評價

    酈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

    魏豹: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韓信: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陸賈: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皇帝繼五帝、三皇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司馬遷: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

    荀悅: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兇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禍亂?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歷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

    曹冏: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自開關以來,其興立功勳,未有若漢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

    劉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

    劉淵:①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②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司馬昱:“高祖則倜儻疏達,魏武則猜忌狹吝。”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也。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咸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蘇轍:“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何去非:“漢太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敬仰劉邦,故兼姓劉氏;又以蕭何助劉,故變其母族、後族為蕭氏。

    範浚:“夫以高祖權略智數,攬英豪而驅御之,蓋真王霸才,雖羽百輩不敵也。”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約瑟.湯恩比:“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百度)

  • 7 # 金石開7

    其實,對於一個人物的印象,尤其是歷史人物的印象主要來源於人們之間的口口相傳和史料記載,因此隨著歷史推移,已經很難考究一個人的全部了。但是,就劉邦的發家史以及現存的史料看劉邦的確是由市井之徒揭竿起義,因此絕對會有一些痞氣。另外,就算劉邦當初不務正業,但是也絕對不算是地痞流氓,因為他的胸襟和抱負,他的待人接物無不透露出其不落俗套的一面。劉邦年輕時一直將信陵君作為偶像,試想這樣的人怎麼會是地痞流氓。另外,一個人是複雜的,不能簡單的概括

  • 8 # 若初見R難再見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了吧,個人覺得有抹黑之嫌,劉邦在開始時曾經擔任過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鎮長)雖然當時是亂世,但地痞小混混這個詞就用得過了,可能是在作風上並不是那麼正派,這也符合他後面的梟雄本質,其次一個能夠建立起龐大帝國的人並不可能那麼簡單,首先他的大局觀和威信是絕對可圈可點的,在用人和讓別人能為他所用這又是一個難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就不是地痞小混混能做到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你如果對歷史有些瞭解的話你會發現,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草根出生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人,可以用前無古人來評價,以自己一己之力發展壯大最後奪得天下,這是可敬的壯舉,而失敗者項羽,雖然後人對其評論很高,但的確很有本事,但他終歸依靠了父祖輩們勢力,不然如果他也是劉邦的出身的話個人覺得他不一定能逐鹿天下,當然了有父輩的勢力作為本錢那也是別人的優勢。所以上面個人簡短的說明了之後給出麼評價就是,為帝者,特別是建國之君,要能有海納百川之胸襟,為部下臣服之氣勢,殺伐果斷之決斷,威震八方。而歷史書的言簡意賅並不能讓我們去了解這其中的很多艱難,曲折,也很容易吧任何事簡單化理想化,也會因為一些片面的敘述去定位和評價一個人,所以說有句話很對,人總是看任何事都簡單但要自己去做的時候發現做什麼都挺難的,何況歷史上第一個以草根建立的龐大帝國,其過程肯定不那麼光明,所以在一些心胸磊落的史官那裡就會被抨擊,所以變成現在這樣,個人的評價就是一位成功的梟雄,同時也是一個可敬的人,至於為什麼可敬能懂的人就懂,不能懂說多了也枉然!(圖片來源網路)

  • 9 # 不等候的螢火

    肯定是第一梯隊無疑,競爭對手們也基本是開國之君,至少是中興之主。

    其實就是,在明君雄主中,劉邦能坐到第幾把交椅。

    連《沁園春·雪》都被曾孫擠出去了的老劉,好像有點虛。

    不過詞作者還說了,“老粗出人物!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直接給推崇成了GOAT(greatest of all time),這是不是有點欽定的感覺啊。

    最厲害,到底厲害在哪呢,我覺得論搞笑皇帝裡他最厲害倒是沒懸念。

    小時候看的漫畫,《天子傳奇》,第一部姬發篇是這樣的:

    第二部嬴政篇是這樣的:

    而第三部劉邦篇,是這樣的:

    黃玉郎黃易你倆這什麼意思,畫風突然不走偶像派路線了,連字型都要換成方正幼圓體?堂堂漢高祖,人家都叫《天子傳奇》,到我這就成《流氓天子》?你他媽哪隻眼睛看見我流氓了?

    “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史記》。

    劉邦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好酒色不能算流氓……帝王家的事,能算流氓麼?”

    你看隔壁《項羽本紀》,不也是“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兄弟,那可是力能扛鼎的項羽啊,你要有詹姆斯的身體素質,搬磚都能搬成全國勞模。何況人家還是正兒八經的貴公子。

    別人那是不幹啥都行,你是真幹啥啥不行。

    所以不得不服劉邦他老丈人呂公,就像當年的騰訊公司財報,給普通人看,沒啥亮點嘛;給MIH一看:

    呂公剛從外地搬來沛縣的時候,當地名流知道他和縣委書記交好,都爭相結交道賀,於是呂公就在家辦酒席宴請賓客。

    大概是想來蹭熱度的人太多,縣委辦公室主任蕭何定規矩,賀禮一千以上的才能進包廂喝茅臺,一千以下的就在大廳喝二鍋頭。

    劉邦簽了張一萬的支票,施施然進包廂喝起了茅臺。

    呂公可能創業板投資經驗比較多,就喜歡劉邦這種市夢率高、會講故事的,直接種子輪投起,一把梭把親生女兒白富美呂雉許配給他了。

    呂公高人,自有他的評判標準目光如炬,而我們現在評價劉邦,依據在虎撲的對線經驗,需要MVP、FMVP、冠軍、一陣這些指標體系才能給巨星排歷史地位。

    那其實也簡單,可以從光榮那邊搬整套的“統率、武力、智力、政治、魅力”五維屬性過來。

    對於光榮給的這劉邦五維,統率71、武力62、智力57、政治60、魅力100,我只能說,畢竟山川異域。

    魅力100無異議,統率是明顯偏低的。暗榮怕是被韓信的那句劉邦最多隻能帶10萬人給帶偏了。帶兵多多益善的畢竟只有兵仙一個,作為秦末軍事水平保六爭三的人物,老劉的統率鐵超90。雖然三天兩頭被項羽揍,可這就像國足梗,反正一樣輸,誰去踢都行;對面是項羽,換誰不一樣被揍?

    而只要對面不是項羽,劉邦:

    打項羽唯唯諾諾,打別人重拳出擊,劉邦的軍事水平還是得到當世認可的。後來英布造反前盤算,自己忌憚的韓信、彭越都死了,劉邦老了肯定不會親自來,然後就反了。敵人比朋友更瞭解自己,英布這個心理活動很有說服力,項羽、韓信兩個是T0水準的話,劉邦理應是和英布、彭越等人列T1。

    不過不幸的是,英布的盤算落空了。本來劉邦確實是想讓太子去打英布的,呂雉知道後跑去哭訴,英布王者段位的,你讓我兒子一個小青銅上,這不是去送人頭麼?劉邦拿劉盈這媽寶男沒辦法,只好罵罵咧咧地給自己找臺階下,“我早想過了,小兔崽子還真搞不定這事,是得老子自己走一趟”(吾惟之,豎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劉邦要是活在如今,肯定能完美融入互相自稱爸爸的男生宿舍文化,“你爸爸我”(乃公)基本是他口頭禪,還留下了對陸賈說的那句名言,“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武力62不太好評判,不過不重要,反正項羽要求單挑的時候,很有氣度地回答“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就行了。

    至於智力57、政治60就屬於搞笑了。暗榮大概認為書讀得少就是智力低。那難道李煜智力拉滿?劉邦的急智是讓人驚歎的,雖然還是感覺搞笑。楚漢相持時韓信平定齊地後來信,說為方便管理計,想做代理齊王,劉邦一看就來火開罵了:“老子都快被項羽幹挺了,你還在想著做尼瑪代理齊王……”旁邊張良踩他一腳,反應過來了,接著罵:“立了這麼大的功,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代理齊王。”然後冊封韓信為齊王,接著韓信的援軍就過來了。

    而且真論文采,老劉也不是沒有。大風起兮雲飛揚不談,他給戚夫人唱的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至於政治,看他向呂雉交待後事就見水平了。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有沒有武侯指定蔣琬、費禕接班的感覺?尤其“安劉氏者必勃也”這句,直如跳預言家一般,不知當時呂雉聽了,是什麼感覺。

    總體來說,老劉應該算是“統率、武力、智力、政治、魅力”五維都很強,比較全面的皇帝。有意思的是,他的後代就出了個“完美皇帝”,光武帝劉秀。更有意思的是,後人還總喜歡拿他們倆來做比較。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有段名言,說自己如果遇到劉邦,“當北面而事之”,安心做下屬;而如果遇到劉秀,“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石勒把自己評為“在二劉之間”,妥妥的認定老劉比小劉強得多。不過我覺得這段話吹牛逼成分很大。就好像一個企業老總自評,說遇到馬雲的話“當北面而事之”,遇到馬化騰就“未知鹿死誰手”,表面上點評馬雲馬化騰,其實暗戳戳把自己抬到了二馬一檔。

    個人比較喜歡馬援和隗囂的對話。馬援先誇了通劉秀,除了兩人共有的優點外,光武“經學博覽,政事文辯,未睹其比也。”隗囂問,那你意思是小劉比老劉強咯?馬援回,老劉強。“高帝大度,無可無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循軌度,又不飲酒,所不如也。”

    沒想到最終決勝負的,還是“好酒及色”。

  • 10 # 說說歷史那些事

    說歷史,品人生,大家好:

    關於歷史上的漢高祖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人說劉邦是君子,講義氣,善於籠絡人心,所以能夠得天下;有人說劉邦是小人,好酒好色,放蕩不羈,甚至過河拆橋,誅殺異性王。我認為: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立大漢天下的農民皇帝來說,單要從一方面來評價似乎有失偏頗,下面我們依據太公令的《史記·高祖本紀》就來描述一下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吧。

    劉邦性格寬厚,心胸豁達,為人豪爽,“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並且“好酒及色”。古代酒的度數低,招待親朋好友酒是必不可少的,適量飲酒還可以通筋活血,飲酒也可以說是民間的一種常態;再說色,古代帝王將相可以姬妾成群,有錢的戶也可以三妻四妾,如果要說一個人“色”,我覺得不務正業、調戲良家婦女的解釋才算正確,很顯然,《史記》中沒有這樣的話形容劉邦。

    劉邦的成功源於他具有一種“柔韌”的精神,即小草精神,尤其是他和項羽之間的楚漢戰爭,可以說前期是一蹶不振,屢敗屢戰,終於憑著“分杯羹”和出爾反爾的“鴻溝之約”精神,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得到了天下。

    劉邦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草根到最後的大漢皇帝,全賴於身邊的能人賢士,張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還有和他從沛縣一起出來的樊噲、曹參、盧綰、周昌等人,以及後來的陳平、酈食其等人,都為大漢天下做出了不朽的功勳。

    然而大漢不僅是天下人的大漢,更是他劉家的大漢,在取得天下後,劉邦不惜背上“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聲也要清除異姓王,大封劉姓王,他先是貶齊王韓信為楚王,接著又貶為淮陰侯,最後殺之,讓兒子劉肥為齊王、異母弟劉交為楚王;討韓王信、廢趙王張敖、攻代地陳豨,封兒子劉恆為代王;廢梁王彭越,封兒子劉恢為梁王,兒子劉友為淮陽王;攻淮南王黥布,封兒子劉長為淮南王,封侄子劉濞為吳王;攻燕王盧綰,封皇子劉建為燕王。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62歲的劉邦死於長樂宮,走完了他挫折坎坷、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 11 #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劉邦從起兵反秦到統一天下當上皇帝一共才8年多點時間,可見其算是真龍天子。天時地利就不說了,主要講講人和

    劉邦為人豁達隨性,從最早釋放囚徒說你們逃命吧,我也逃命去了就看出他心胸寬大。從諫如流,跟項羽拉據滎陽的時候酈食其勸說他分封六國之後,張良發現大事不妙,大罵酈食其,後來照樣派酈食其去說齊歸降。罵歸罵,該用照樣用,要是換作別的小肚雞腸的,不知道要怎麼整治了。而且劉邦還是個全才,初識張良,張良跟他談論《太公兵法》,只有劉邦能夠理解,馬上得到張良,當時張良是世代貴族,劉邦只是個草根出身。英布說懼怕的只有韓信、彭越、劉邦,說明劉邦軍事能力也是一流的,只是項羽、韓信太過耀眼。

    而且劉邦有一項迅速跟人拉近距離的能力,不論高低貴賤,跟什麼人見面都能像老朋友一樣,跟項伯結拜、定親家,一夜之間,就在項羽陣營拉攏了無間道。陳平一過來,就馬上安排他當同樣的官職,監督各將領,換作別的統帥,一個從敵方陣營投降過來的人,怎麼著都要他從基層幹起吧。而且給了陳平4萬金讓他去離間項羽陣營,不過問陳平怎麼操作,這種信任和大度沒幾個人主能有。劉邦一生都崇拜信陵君,早年想透過張耳去做信陵君的門客,結果信陵君死了,於是跟張耳混了一陣。劉邦這種“士”的經歷,他看到了“士”是怎麼“為知己者死“的,那就是有功必賞,劉邦學的是”公子“的課程,而不僅僅是當個"士",非常善於觀察學習。

    以前看到羅馬的歷史,說凱撒很有個人魅力,不是很清楚魅力。後來在大學,碰到一個朋友,他也不是刻意去表現,但是隻要在有他的場合,就會莫名其妙的成為人群的焦點,和所有人都處的很好。我那時大概知道了魅力這種東西,劉邦在我看來就是一個魅力無窮的人。

    劉邦還有一件事也很牛,當時劉邦自知命不久矣還是放了幫他看病的醫生還給了他錢。吾布衣提三尺劍得天下,豈非天意?現在老天要我回家了,雖扁鵲何用呀?那就是他對天意的順從和對功名利祿的看淡,偉大如唐太宗的都嗑藥怕死有幾個能像他那樣?

  • 12 # 歷史的星空9527

    劉邦作為中國歷史第一任草根皇帝為人所熟知,然而早年的劉邦只不過是一個混混,整天在家中混吃等死,半夜還偷爬寡婦的門,年齡老大了也沒有一個媳婦,天天被他老爹嫌棄,認為這個兒子沒有出息,直到後來找了一個泗水亭長的活幹。

    這樣的人,能逆襲成為漢高祖皇帝,不禁讓人感慨“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劉邦的成功讓出身士族的文人恨得咬牙,那麼劉邦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為什麼能逆襲成為漢高祖皇帝呢?

    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

    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劉邦雖然早年是個混混,但他的理想可不是做一個混混,他是要做皇帝的男人!

    在劉邦還只是一個小亭長的時候,有一次他有幸能夠到達當時秦國的首都咸陽,在那裡他見到了秦始皇的車隊,他默默看著那浩浩蕩蕩的人群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感嘆了一句,他說大丈夫就應該像秦始皇這個樣子,雖然說這句話表面意思是在讚歎秦始皇,但是實際上是劉邦在表達自己宏大的理想和志氣。

    在他認為:身為一個男人,就應該像秦始皇一樣。也是因為有做皇帝的理想,所以才敢在亂世中果斷起兵,抓住機遇,而後一步步逆襲成皇!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混混出身的劉邦也是很有自知之明。在一次漢初功臣總結會上,劉邦對大臣說,論打仗的謀略,我比不上張良;治理國家也比不過蕭何;領兵打仗更不如韓信;那麼為什麼最終我成功了呢?

    原因在於,我能夠善用於各種各樣的人才,並且將他們的優點集於一身,發揮出他們巨大的能量。我對自己手下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所以在當時很多將領都願意跟著我出生入死。我這個人雖然生性傲慢,但是從諫如流,凡是蕭何給他提的建議,我都會遵守。

    大局為重,能屈能伸

    相比於老對手項羽的婦人之仁,混混出身的劉邦更懂得什麼叫以大局為重。

    入主咸陽,貪財好色的劉邦居然能做到“婦女無所幸,財富無所取”,頗有一代梟雄的樣子!然而轉眼到了鴻門宴上,居然裝孫子,假借出去尿尿,倉惶逃跑。廣武山上,楚漢對峙,項羽揚言要烹殺劉邦老爹。劉邦淡定回覆:我們是結義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殺咱爹,到時候記得分我一杯羹啊!氣的項羽大罵劉邦無恥。

    混混出身的劉邦反而少了封建的束縛,真正做到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憑藉其流氓性格多次化解危難,屢敗屢戰,終能一戰成功。

    結語:

    劉邦的成功不是偶然,草根逆襲憑藉的是他卓越的領導才能!

  • 13 # 穿插游擊隊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皇帝,他既沒有高貴的出身,又沒有很好的名聲。他懶散、貪玩,還經常耍無賴,就連自己的老婆都是靠說大話騙來的。可以說,他能成為一代帝王,是很多人萬萬沒想到的。那麼,司馬遷是怎樣記述這段逆襲史的?他對劉邦又有著怎樣的評價?今天,我為你講一講劉邦的故事。

    * * *

    今天,我們來講講漢朝的第一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故事。對於自己所處時代的開國皇帝,司馬遷可絲毫沒有筆下留情,他竟然在《高祖本紀》裡寫了好多劉邦的壞事,簡直可以說是劣跡斑斑。有人就說,《史記》這是在辛辣地諷刺漢朝的發家史呢,反映了司馬遷對漢朝封建統治的批判。這話說的對不對呢?等聽完劉邦的故事我們再總結吧。

    劉邦出身在沛縣,這地方現在還叫這名兒,這多虧出了漢高祖這號大人物啊。可是兩千年前,劉邦在老家名聲可不好,他不是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在張耳陳餘這一講裡,我講到有“豪強”這一號人,劉邦年輕時心目裡最羨慕的就是豪強們都橫著走路的氣勢。《史記》裡寫了劉邦哪些壞事呢?我來總結這麼幾樣吧:

    第一,厚顏無恥;第二,六親不認;第三,愛打人罵人,毫無修養。

    這都是有故事的。

    先說說劉邦是怎麼個厚顏無恥吧。劉邦的老婆呂雉,就是他靠著一張城牆般厚的臉皮騙回來的。劉邦在家鄉整天遊手好閒,誰家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三十大幾了還打著光棍。呂后的父親呂太公,帶著全家從外地來投靠自己的朋友沛縣縣令,縣太爺為這位老朋友接風洗塵,邀請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赴宴。赴宴得送禮,縣令規定禮金不足一千錢的,只能坐在院子裡,連登堂入室的機會都沒有。劉邦當時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身份相當現在的保安隊長,他也想去湊熱鬧,可是窮人出身,兜裡一個銅板都沒有,但他臉皮厚,一看不是當場收錢,就大聲嚷嚷:我出一萬禮金!

    呂太公在堂上一聽,來了個大款,趕緊出來迎接,把小混混劉邦接到上座入席。宴會的主事蕭何一看,劉邦怎麼坐了個首席啊。蕭何知道劉邦的底細,就告訴呂太公,這小子肯定沒錢,他就是愛吹牛。可是呂太公這個人也有意思,他觀察劉邦在酒席上談笑自若,坐在一群有錢有勢的嘉賓當中,一點兒也沒因為自己是來混吃混喝就不好意思。這也是人才啊!等酒席一散,老太公挽留住劉邦,一定要幫他脫單,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就這麼,劉邦靠吹牛,給自己吹回了一個老婆。

    再說說劉邦又是怎麼個六親不認。那時劉邦已經是漢王了,他趁西楚霸王項羽跟齊國打仗的空檔,率兵端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彭城離劉邦老家沛縣不遠。劉邦好不容易又打回老家,就想派人把家裡人也接來,可沒想到家裡人還沒到,項羽先殺到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漢軍被殺得屍橫遍野,劉邦坐著戰車抱頭鼠竄,在逃跑的半道上,居然撞見了自己的兒子跟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小孩跟母親呂雉失散了,正哭呢,劉邦趕緊拉了兒女上車。駕車的人,是劉邦從小的老交情夏侯嬰,這一車上原來有兩個大人,現在再加上兩個半大孩子,份量變沉了,馬就跑得慢。

    這時項羽的追兵遠遠地追上來了。劉邦心裡著急害怕,生怕被趕上,他只顧自己性命,一腳就把兩個孩子踹下了車。夏侯嬰是個老好人,趕緊停車把孩子抱起來,他怕劉邦再踹孩子,乾脆把倆孩子都摟在自己懷裡再趕車上路。劉邦氣得不行,好幾次想拔劍把夏侯嬰也殺了,可殺了司機誰來趕車啊?只好忍下這口氣。要知道,劉邦這老光棍,到快四十才有了這倆孩子,在古人來說已經是老來得子高齡老爸了,可是為了逃命,竟然連親生孩子的命都不顧了。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這劉邦比老虎還要狠毒。

    最後再說說劉邦愛打人罵人惹出的禍。被夏侯嬰救下的魯元公主,後來被劉邦許配給張耳的兒子張敖。這個張敖在父親張耳死了以後,繼承了趙王的爵位。這時候已經是漢朝的天下,劉邦都已經做了皇帝了,可是他還是一點當皇帝的樣兒都沒有。

    有一回辦家宴,他問已經當了太上皇的老爹劉太公:老爸從前都誇二哥會種田,懂得給家裡趁家業,現在你看看,我跟二哥比誰家大業大啊?這翻陳年老賬,真是一點兒不給老爸留面子。這還不算,劉邦對自己的女婿張敖,更是不客氣。劉邦去平定北方叛亂的時候經過趙國,張敖伺候這位老丈人真是細心周到,天天在劉邦身邊端茶送水。

    可是劉邦怎麼對待這位貴為王爺的女婿呢?他叉開兩條大腿坐在地上,就指著張敖鼻子罵。張敖對劉邦是恭恭敬敬,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王爺不生氣,張敖手下的大臣們卻都氣不過了,偷偷謀劃要在半道上行刺劉邦為主公張敖出這口氣。劉邦運氣好,沒中埋伏。事後有人揭發這場陰謀,劉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張敖和這幫自作主張的大臣們全關進了大牢。丈母孃呂后來給女婿求情,劉邦還罵呂后:等那小子殺了我,當上皇帝,他還缺你女兒當老婆嗎!你看,這場風波,完全是劉邦自己對人無禮引起來的,可他卻沒有一點兒自我反省的意思。

    劉邦的醜事,在《史記》裡頭可以信手拈來,還有一大堆呢。司馬遷一點兒也沒有古人為尊者諱的精神,為什麼會一五一十地把這些斑斑劣跡全都記錄下來呢?這真的是在批判漢朝的發家史嗎?這其實藏著司馬遷一種反襯的寫作技巧呢。越是把劉邦寫得難堪,反而越加凸顯他不同於常人的特質。在司馬遷看來,劉邦成為天子,這彷彿是天命,天的意志,就是這麼不可捉摸。

    在今天,我們知道一點歷史的話,對改朝換代都已經很熟悉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還說過一句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呢。可是在《史記》和它的同時代大部分人的觀念裡,可沒有這種充滿造反精神的思想。新的王朝能代之而起,這背後都有天命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在起作用呢。

    漢朝初年的大學問家賈誼寫過著名的《過秦論》,他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這說的是,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統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之前從秦孝公任用商鞅改革以來,六代祖先的共同努力,才打下吞滅六國的基礎。所以,在漢代人看來,天子能夠威加海內,就只有兩條路可選:或者是仁者愛人順應天命的王道之路,或者是憑藉祖業倡導力爭的霸道之路。陳勝吳廣雖然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但他們從起事到滅亡只有短短六個月時間,顯然天命不在他倆的身上。

    對於劉邦來講,劉家的祖宗基業,大概也只有幾畝薄田了,這比起秦國六世之餘烈來不值一提。但是《史記》裡,卻充分肯定了劉邦的天命。

    在《史記》裡,大概有四處地方提到劉邦的“天命”。第一處,是在《留侯世家》裡借張良的口說出來的,第二處是在《淮陰侯列傳》裡借韓信的口說出來的,第三處是在《酈生陸賈列傳》裡借狂生酈食其的口說出來的,而最後一處則是出自詳細排列秦漢之間戰爭歲月的《秦楚之際月表》。司馬遷在評論中直接感慨在天下逐鹿的混沌之中脫穎而出的劉邦:“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司馬遷把劉邦比作了上古的聖賢,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聖賢,乃是身懷天命的大聖,如果不是大聖,怎麼能受此天命而稱帝呢。劉邦身負天命,這才是司馬遷對劉邦和漢朝真正的看法,作為漢朝的臣民,對於這個新帝國的天命,司馬遷仍是懷有一種深沉的自豪感的。

    古人有一句對《史記》非常中懇的評價:不虛美,不隱惡。這是說《史記》寫歷史、寫人物,不會妄加讚美,也不會隱瞞惡行。司馬遷寫劉邦可不是光暴露他的陰暗面,司馬遷同樣寫了劉邦有常人不及的優點。那劉邦又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呢?我覺得劉邦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用人,識英雄重英雄。像蕭何、曹參、張良、韓信這些一代人傑,都願意跟著他打天下,如果劉邦就是一個小流氓,又怎麼可能把這些英雄豪傑都吸引到身邊來呢?

    * * *

    好了,故事聽完啦。司馬遷寫起劉邦的醜事來真是毫不留情,但就是這樣一個厚顏無恥、六親不認的人,最終卻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成為一代帝王。

  • 14 # 臨猗明生

    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愛吹牛皮,頗象個混混兒。“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極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為世人所確知,當然不及項羽的名將後裔身份。在一貫重視光環和背景的人們心目中,劉邦顯得黯淡,這使得二人在剛起兵的時候,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領導者的氣質,沛公卻善於不斷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覺地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為方式,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於心計的優秀的一面,這使得他的人生成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鄉里人士的敬重。

  • 15 # Super丶怒嶄

    首先好色好酒,其二經常不務正業,個人能力很一般,但是會用人,韓信,陳平,張良,蕭何等等,可以說劉邦比項羽會做人和用人,懂的何時進退

  • 16 # 嘉寧6

    劉邦出身於一個沛縣的一個相對比較富裕的平民家庭,這從劉邦的兩個哥哥劉伯、劉仲(後改名劉喜)的家境可以推斷,劉邦能夠“學書”且常年“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劉邦的(異母)弟弟劉交能在大學者浮丘伯(荀子門人)門下學習,並精於《詩經》之學,說明劉家的家境還算殷實。

    劉邦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這在《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中都沒有寫明,但盧綰的傳中有記載:

    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劉邦的青年生活是在戰國晚期度過的,戰國晚期以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戰國四公子為代表的各國權貴大興養士之風,畜養了大量門客,社會上商人、遊俠及遊說之士十分活躍,最典型的就有關於孟嘗君的“雞鳴狗盜”和關於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的故事。四處交友闖蕩、行俠仗義、投身權門、遊說諸侯是當時平民階層一夜之間躋身上流社會的常見途徑(可以參考《史記張儀蘇秦列傳》中的故事,雖然《史記》中關於戰國的部分直接取材於《戰國策》,很多地方不靠譜,但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時代精神)。

    張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張耳嘗亡命遊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張耳,乃謂女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乃卒為請決,嫁之張耳。張耳是時脫身遊,女家厚奉給張耳,張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為外黃令,名由此益賢...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很多人把早期劉邦歸為一個痞子,其實是不準確的,放在現代社會就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有為青年,至於後面一步步登上皇帝寶座,從劉邦角度說靠的是知人善任,有領導力什麼的,從對手角度說是項羽和韓信給了劉備天大的機會,其實大家都是凡人。

  • 1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按史書記載,從傳統道德品行的角度來看,這個劉邦實在是不怎麼樣,十分惡劣。

    一、出身微賤。

    和項羽不同,劉邦出身非常卑賤,普通農家子弟。也許是有些村霸的感覺,縣裡面就給了個他個差事,相當於現在的村治保主任。管著鄰近的幾個小村子。

    他相貌長得也不怎麼樣,他大腿上長著七十二顆黑記(估計臉上也不少),所以被叫做劉記,也叫劉季。

    二、臉皮比較厚

    劉邦常去村頭的劉媼家開的小飯店吃飯喝酒,總是吃了不給錢,打白條,這也說明他當治保主任也領不了幾毛毛工資。

    劉邦吃飯打白條,吃宴席上禮也打白條。去縣裡呂大戶家吃宴席,別人都上禮金五百,他上一萬,沒現金,就打白條子。偏偏呂大戶卻相中了他這份無恥的嘴臉,還把女兒嫁給他。不明白看中他什麼,深刻懷疑他女兒也有作風問題。

    三、特別好色

    和項羽只鍾情於虞姬不同,劉邦窮成這樣,長得也不咋樣,偏偏還四處勾蜂引蝶。老毛病一直不改,到了戰場上打仗,被追得東躲西藏,還不忘記找女人,慄妃就是在逃跑途中他勾到的。

    四、喜歡足療

    他接見儒生酈食其的時候,就坐在沙發上,一邊讓兩個女人給他洗捏,一邊和酈食其說話。還有一次,英布來拜見他,他也是在足療館裡接見,弄得英布又羞又怒,幾乎要自殺。我懷疑,慄妃受寵,可能是她以前幹得就是足療按摩洗頭這個行業,技術比較好。

    五、感情淡薄

    項羽抓住了他老爹,威脅說要燉湯,他一點都不著急,反而請項羽給他留一碗吃。項羽從來沒見過這種貨色,反而手足無措。

    老婆呂雉被擄走很久,他也絲毫不在意,愛咋咋滴,照樣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找女人就找女人。

    逃跑途中,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跑得更快,他居然把兒子和女兒踹下車去。司機抱上來,他又踹下去,還拿劍要砍司機,真是太奇葩了。

    六、過河拆橋

    坐上了龍椅,千方百計封賞自家人。立下大功的那些異姓王,幾乎被他剷除殆盡。還對蕭何,張良疑心重重,百般為難,找各種理由打壓和限制,生怕人家奪了他的皇位。

    可以共患難,不願同富貴,品行實在是不怎麼樣。

    就是這種品質,偏偏他就能打敗項羽,一統江山,也肯定有其過人之處。那麼分析一下,他有什麼能讓一大幫人願意跟著他走的優點呢?

    一、敢擔責任

    這真是個大優點。我們發現,這個劉邦無論遭受過多少挫敗,他首先第一個先把責任承擔下來,這就是有擔當啊,和明朝的崇禎完全不同。崇禎是什麼錯誤都賴別人,怨天怨地,怨文官,怨武將,死不悔改。這個劉邦可不一樣,有什麼錯誤,馬上就說是自己的責任。這一點,他就有胸懷,很了不起。

    二、有錯就改

    無論是誰,哪怕是他罵罵咧咧的那些人,只要提出的意見有道理,他馬上就改正,毫不猶豫。這就讓他總是能糾正自己的錯誤路線,越發展越壯大,這是帝王的氣度。

    三、打不死的小強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以失敗,可以逃跑,可以丟人現眼,可以鑽狗洞,就是不屈服,咬牙也要扛下來,這份堅韌的毅力十分難得,也難怪能取得天下。

    四、用人不疑

    蕭何拍胸脯保了韓信,馬上就用,毫不懷疑,而且是重用,始終不疑。陳平也被重用,被人舉報了也依然重用,始終如一。這個優點真是難得。對每個手下都大膽任用,重任相托,這些部下也幹得踏實,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反觀那個崇禎皇帝,用人則疑,用人則殺,終於丟了天下。

    五、捨得付出

    劉邦對部下,對合作夥伴,都許以高官厚祿,封王封侯,大膽放權,要什麼就給什麼,十分捨得。這一點比項羽強太多了。劉邦是隻看能力,不管品行(因為他品行也不怎麼樣),而項羽則要求的準則太高,范增和韓信都最終離開。

    分析了這麼些,我們發現,劉邦雖然品行不端,但他確實是個幹實事,幹大事的人。他最終獲得天下,也是理所當然。

  • 18 # 三叔小記

    看不懂他……

    劉邦與秦始皇感覺像是相差一個時代,當二人相遇時,劉邦說:“大丈夫應該這樣。”

    沛縣當泗水亭亭長時,他欠賬不還,遊手好閒,好戲弄人,好酒好色,在沒有娶呂雉前跟寡婦有一腿,還有一個私生子。

    入關中後,他約法三章,鴻門宴上,他能屈能伸。

    彭城戰後,逃亡路上,他當機立斷,毫不猶豫的,多次將親兒女踢下車。

    項羽要他投降,否則煮了他老爹,他還想分一杯羹。

    功成名就,榮歸故里,他豪邁吟唱“大風歌”,三句話,千古絕唱。如果垓下歌是失敗者的壯歌,那大風歌就是勝利者的壯歌,他在矛盾什麼?

    當上皇帝,他卸磨殺驢……寵愛戚夫人,甚至想立劉如意為太子。

    去世前一年,他披甲上陣,親自平叛……

    挺複雜,捉摸不透……

  • 19 # 遙望燕園

    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說漢高祖劉邦的親生父親應當是一條蛟龍,許多人都把這條記載當成神話看,認為這是劉邦在強行解釋自己取天下原因時,搞出的一個腦洞,這個腦洞既能成功解釋劉邦登基為帝是上天註定,也能比較有效地遏制住其他人想要造反的野心。

    為什麼我要說劉邦搞出兩種動物呢?那是因為,劉邦所利用的「蛟龍」,雖然是華人想象中才存在的東西,但卻不是一個東西,而是兩個東西,說得再直白點,蛟是蛟,龍是龍,就跟馬是馬,驢是驢一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

    在華人的想象中,蛟是惡的,龍是善的。

    當我想到這一層時,我突然想到,所謂劉邦是「蛟龍之子」的說法,是不是司馬遷搞出來的,太史公司馬遷是否在向讀者暗示什麼?暗示劉邦是個善惡合體的天子?

    那麼,劉邦到底有多善又有多惡呢?

    華人向來擅長以小見大,我今天就也試試以小見大,試著從「恩仇」兩件小事來看看劉邦身上的善與惡。

    人們常說,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報恩這件事,劉邦是做過的,而且做得很棒。

    早在劉邦還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時,就經常往來於沛縣和咸陽之間,為何他一個小小的亭長要在相距幾千里路的兩地來回奔波呢?答案是他要替沛縣縣政府往首都咸陽送徭役。

    咱們華人向來講究禮,紅白喜事,都要隨禮,包紅包的,劉邦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也不例外。劉邦要去咸陽出差,山高路遠,吉凶難料,他的一些朋友為了表示深情厚誼,總是要給他包一些紅包,權且當作盤纏吧。

    劉邦每一次去咸陽出差,其他朋友最多送三個錢的紅包,唯獨沛縣的主吏椽蕭何送上五個錢的紅包,幾乎是其他人的兩倍,可見蕭何對劉邦,是真愛啊。

    劉邦取天下後,大封群臣,先是力排眾議,把蕭何放到首位,更是丟擲「功人功狗論」,把蕭何比作獵人,把其他人比做獵犬,劉邦對蕭何的愛,也是真愛啊。

    不僅如此,論功行賞後,劉邦又在蕭何本應得到的賞賜上多加了兩千戶,加這兩千戶的原因,是因為蕭何當年多給劉邦兩個錢的紅包。

    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劉邦做到了吧?

    劉邦記恩,也記仇。

    當年,劉邦還只是一個亭長的時候,就喜歡撒錢,沒王思聰的財力,偏偏要扮演王思聰,早晚得悲劇。

    事情就跟大家想的一樣,劉邦終於囊中羞澀到請不起客了,不過劉邦不在於,自己請不起算什麼,不是還有家人呢嗎?家人總是請得起的吧?

    於是,他就帶著一幫狐朋狗友來到大嫂家。

    他大嫂向來看不慣他遊手好閒的樣,遠遠地見到他在飯口領著一幫人奔自己家來,就知道他這是要來自己家蹭飯了。

    他大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拿起刷鍋的鏟子,在自家的鍋裡一個勁地刮。

    劉邦等人見她這樣,以為一點剩飯剩菜都沒有了,就各自散去了。

    大夥散去後,劉邦閒著沒事,到灶臺上看了一眼,不看不要緊,一看就來氣,原來,他嫂子鍋裡是滿滿的一鍋粥!從此,劉邦就怨上大嫂了。

    劉邦鹹魚翻身後,把四弟封了王,把二哥封了王,但對於寡居的大嫂和沒爹的侄兒,他卻不聞不問。他大嫂耐不住,找他爹去說情,劉邦看在爹爹的面子上,勉強答應給大侄子封個侯。

    侯雖然封了,但侯的名字卻很不好聽,叫「羹頡侯」。

    所謂「羹頡侯」,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粥盡了的侯」,一語雙關,既影射了當年的一飯之仇,又似乎在警告他大嫂,僧多粥少,羹已經沒了,別想著來我這分一杯羹。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楚元王世家》、《史記·蕭相國世家》

  • 20 # 史無止境

    我的觀點是:漢帝國開國之君就是流氓無賴。本來,根據中華傳統文化的要求,當國君的人物應該是“內聖外王”,就是內要有聖人的品德,然後才能擔當起治理國家的大任。現代人選總統,雖然沒有“內聖外王”的要求,至少也得選個正常人。如果是個流氓無賴,選民無論如何也通不過。

    按照“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原則,“王”的產生,應該是“選賢與(舉)能”,含有選舉的意味在內。至於皇帝制度,本非中國所固有,而是秦國從遊牧民族西戎那裡學來的,那就是隻靠武力,勝者為王。非常遺憾劉邦這個開國之君既非別人所推舉也不是憑武力打下來的,只能說是靠陰謀詭計所詐騙得來的。司馬遷惜墨如金,他要在五十多萬字的《史記》一書中盡寫三千年史事,文章絕對不能冗長。他之所以大寫劉邦的生活細節,其目的在於告訴後世的讀者,真正的劉邦是個什麼樣子。我們非常感謝他的秉筆直書,如果沒有他的翔實記載,後人就再也看不到劉邦的真面目了。對於已經做了皇帝的劉邦,誰敢再冒風險說他的短處呢!你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崇禎在臨死前說“文臣皆可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