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道盟

    傳統武術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之一,是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人民在農耕文明下創造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由於長期薰陶於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形成了融中國傳統哲學、倫理學、兵學、美學、導引養生學和儒、道、佛等思想為一體的典型東方文化的代表。 傳統武術和武術散打同屬於中國武術,只是具體的表現形式不同。傳統武術多流傳於民間,由於訓練場地、器材和研發力度的不同,傳統武術更多的走向了套路化,其價值趨向於強身健體和養生功能。而武術散打作為一項現代競技體育運動,作為擂臺對抗形式,在立足中國武術本來技術邏輯和風格的基礎上,吸取了世界各國搏擊術的優點,再輔以科學、系統、先進、系統的競技對抗訓練。所以散打發展成了一項中國武術特色的具有較強對抗性的現代體育專案。

  • 2 # 梅山武學

    首先應當給它下一個定義,我認為所謂傳統武術就是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以技擊制敵,強健體魄,修身養性等要素的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一派好的傳統武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應當包含:

    一,基本功(初級練法,伸筋拔骨,強健自身的體魄);

    二,中級練法(練習手眼身法步法,鍛鍊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

    三,高階練法(包含抓拿摔打等的對打練習,相互提高技擊能力,和反應能力)

    四,各種器械的練習(分基本練習,套路練習,高階對練等,對身法,步伐的練習有很大幫助.)

    五,在以上四種練習中,都有相應的傳統文化的精華作其理論指導,缺少理論指導的任何動作練習,都不應該成為傳統武術的要素和特點,而只能成為類似廣播體操的東西。

      注:以上各個階段的練習,時間長短不一,要因人因派而異。但總的來說,都應當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而不能一味的因循守舊,否則對傳統武術的發展無利。

      以上為對傳統武術的定義,不一定準確,眾武友可做補充。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傳統武術在城市裡的發展情況,我接觸過幾位練傳統武術的老前輩,他們對自己是練習傳統武術堅信不疑,也對傳統武術的發展表示擔憂和無奈,但看看他們練的和教的東西,雖有些傳統武術的影子,但僅此而已,實際走的是背離傳統武術而自不知的路子!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1)技擊是傳統武術的靈魂.但他們卻"談技擊"而色變,總是晦莫如深.不知他們到底是不會,還是不願以顯示。反正難以見他們練習和傳授,但其後果是一樣,讓人感覺傳統武術有名無實。有的人會說,不能交流,所謂手下無情等等.但傳統武術的高階境界應當是收發自如,能發能收。關鍵是以一種什麼態度去交流,如好勝心極強,抱著只能贏不能輸的思想,要面子等,那就違背了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的初衷,也就不能互相提高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如何取捨,關鍵在人心了。但如不能相互交流,人人封閉自練,不能把傳統武術的技擊精華給世人展示,就很難摘掉欺世盜名的帽子,說到底,是會影響傳統武術的發展。

    2)從頭到尾就是教人練習套路(拳套,器械套)。傳統武術裡面的套路不是不能練,不重要。但大家必須知道,套路只是個柺棍,一定階段練習是必須的,大家都應有這個體會,初學拳時,每個套路,都和學生背書一樣,反覆的記憶和重複才能熟練。但這樣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把人的大腦練的僵直了,一提到武術,滿腦子是套路。如何能用?我認為套路熟練了後,就應當摔掉套路,自由自在的練習(這時動作也不會和沒練過套路的人相同,是種昇華了的動作)。因為我們民間練傳統武術的,不是拿套路熟練與否去參加比賽,靠它吃飯。傳統武術的練習是一個逐漸提高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低階階段的要求,到了高階階段就不對了。所以,不能凡教人,只教套路,甚至自己從小到老,也只練套路。這樣的傳統武術其境界就太低了,它發展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

    3)過去的所有傳統武術,都應該包含抓、拿、摔、打,都應該有在地下摸爬滾打的動作。反省一下,我們現在所練的傳統武術是不是有失偏頗?已經簡單或省略化了呢?傳統武術的城市化是不是也和楊露蟬在北京上層社會傳授太極拳一樣,大大的簡單化了呢?傳統武術的魅力應該是一個整體,只拿出任何一部分進行片面的理解和練習,都可能把傳統武術引向一個歧途!

    4)和前輩交流時,給我另感觸就是,他們老是談自己或師傅過去輝煌的歷史,或談自己的師兄弟的事,或他們的職位,名望等等。這些我認為根本算不上交流,有個不太準確的比喻,有點互相比富一樣,實在沒啥意思!還不如去看武俠小說或武俠劇過癮,因為這些說明不了現在!

    5)傳統武術的高階境界是什麼?當然是"渾圓一氣,無招無式",而決非是套路。我想這點,大家應無大異,當然能到高階境界者,萬里難出其一,但我們不能因為達者少,就不談高階境界,就不去嘗試放棄套路,而固步自封,武學大師的出自肺腑的體會,應當為我輩習武之人指引了方向,關鍵是我們願不願和想不想去體會它。"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萬法得來皆無用,形體應當似水流!",孫錄堂的一段話可謂道破天機。自古,習武有修道之稱,而道的根本在於自然而然,一氣遊當指我們的丹田內氣,空空靜靜是指的我們的心態,能臨危而不俱,不亂,這本身就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萬法當指所有的鍛鍊方法,包括拳套,器械套路等等。這些東西練會了,熟練了,最終是不能拿它們用於實戰的。把身體練的的執行和動作應當象水的流動那樣,(才可用於實戰並取的勝利)。<<孫子兵法>>有云"兵形似水,水因地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兵法即拳法也,大家要能練到身體象水流一樣自然而然,用於技擊自可操必勝之權了!!

    6)現在的傳授傳統武術的老一輩老師,很少有能把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所練習的傳統武術動作結合起來.不知是失傳,還是別的原因,但這種只練動作的直接後果,是習練者很快就對缺乏內涵的東西失去興趣,也直接影響傳統武術的發展。這樣下去,傳統武術發展是很難讓人樂觀的。

      影響傳統武術發展的原因還很多,以上只是我從內因上談了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 3 # 邢義

    武術≠格鬥

    散打是傳統武術格鬥部分的現代化。這說明傳統武術的格鬥部分糟粕很多。

    比如說套路,現在全運會武術套路其實也是現代武術,但是也經常被認為是傳武,為什麼呢?因為其實變化不大。

    所以我認為散打不是什麼遮羞布,它恰恰就是傳武中格鬥部分的進化,當然它是脫胎於傳統武術的,但是我們不能以此否定或者肯定傳統武術本身,這在邏輯上講不通。

    我們只能說,傳統武術的格鬥部分,在當今已經不能用了,過時了;由此發展而來的散打,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任何宣稱跟散打沒關係的傳武格鬥,就相當於剔除了精華,如果說能打那就是騙子。

  • 4 # 九囊智庫

    什麼是真正的“傳武”呢?

    真正的“傳武”必須從青少年開始練,從基本功開始,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基本技擊動作以及柔韌性和協調性的練習,年齡大點以後還會有硬功和倒功訓練,基本功基本上是伴隨整個習武過程的;

    然後是套路練習和器械套路練習,套路練習的作用是把本門派前輩們創造的招數透過套路的方式記憶下來,便於傳承;

    接下來是擒拿,摔跤,最後是“散手”

    所謂“散手”,就是把套路練習裡面的招數“拆散”,在實戰(練習)中隨便應用,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民國時期的散手比賽是在傳統“打擂”的基礎上設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檢驗習武者的技擊能力和水平。

    在實踐中,散手的“技法”逐漸趨於“實用”和“合理”,特別是新中國八十年代恢復散打比賽以後,運動員的“散手”招數已經很難看到套路里拆出來的“招數”,拳套、護具的應用以及比賽規則的設立,讓相當一部分傳武招數失去用武之地。

    特別是今天,套路練習跟散打比賽已經分道揚鑣各成體系,練套路出身的可以練習散打,練習散打的卻再也不願意習練套路……但不管怎麼說,散打始終不能完全脫離傳武,因為畢竟“傳武”是它的“起源”……

    今天的人們瞭解傳武大部分是透過電影或者武俠小說,一招一式都是有“名堂”的,以至於看到某些傳武出身的運動員比賽後會跳起來大喊;這不是傳武……其實這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誤解……

    也許傳武的傳統訓練方式再也看不到了,但是當代散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傳武的一種演變……

  • 5 # 孫家酸辣湯

    傳統武術就是這門那派的架勢,其實門派的叫法都是金庸老先生弄出來的,以前叫學拳。

    散打則是早期中國參加國際比賽被虐的欲死欲活後,國家看傳統武術實在是上不了檯面,於是在80年代中期組織一批學習過搏擊拳擊泰拳和當時中國比較有名的傳統拳師從各個流派的動作中提煉精華動作創造的。

    所以說散打其實是雜交出來的拳種,他結合了一些一招制敵,和外來拳種的狠辣,就這樣散打才能拉出來打一打。

  • 6 # 黃周子城

    傳統實戰武術的真象很少公開,而且並沒有套路和表演,也不重視劈叉馬步那些東西,有著完整的學術體系,除了徒手格鬥外,更重視實戰冷兵類的實際應用,與擂臺型不一樣,而散打僅僅是傳統實戰武術一個很小的比重,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體操或籃球等不同運動的最佳年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