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寰宇新史野

    一直有傳說,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修造頤和園,以致甲午大敗。這是謠言。

    園工的開設,固然可說是為慈禧祝壽,但是在圓明園已被焚燬的情況下,不僅慈禧太后,即現任與未來皇帝,仍然需要一個在京休閒兼辦公的去處,天天待在紫禁城,帝后都受不了。也就是說,無論祝壽與否,作為皇家體制,終是需要這樣一所園子。

    當然,為了園工而挪用海軍經費,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但是,園工挪用了海軍經費嗎?答案是NO。

    所謂海軍經費,即北洋水師的軍費。軍費訂有章程,為每年二百萬兩,但是,實際收到的,年均在百萬左右。這裡面沒有什麼太大的貪腐,清代中央政府對於部省預算的撥款,幾乎都是要打折扣的。那麼,海軍到手的錢,去了頤和園?沒有。北洋海軍再節約,每年也必須花掉一百五十多萬兩,否則無法執行,而中央撥款只有百萬,軍方得靠自己舉債挪借,勉強支撐,根本拿不出餘款報效老佛爺。

    園工挪用的經費,來自海軍衙門(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的簡稱)的經費。這個衙門,聽上去似乎只管海軍,其實是當時的權力中樞。此前,中樞是軍機處,後來權力轉移到總理衙門,到了光緒中期,則由海軍衙門領導一切。海軍衙門的老大是醇親王,他的兒子是光緒皇帝,他的老婆是太后的妹妹,現在老佛爺說快把園子修好,讓我有地兒養老,以便歸政於光緒皇帝,請問醇親王對園工是不是特別上心?

    因此,有大量海軍衙門經費投入了園工。還不夠,又設了海防捐,讓有官癮的人參與眾籌,又向大省督撫哭窮,讓他們贊助,這些外省的錢則稱為“海軍鉅款”。儘管有海軍海防字樣,但是這些錢本來就跟北洋海軍經費沒關係,所以不能稱為挪用海軍經費。

    挪用六百萬云云,主要是當時政界的帝黨與清流,風聞言事,用來攻擊李鴻章醇親王甚至西太后的輿論手段。

  • 2 # 大山裡的幼稚鬼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晰幾個概念:

    1、海防經費。狹義而言,特指作為財政名目出現的海防專款;廣義而言,指實際用於海防建設的費用,既包括海防專款,也包括因海防專款不敷而從其他財源另撥的購船經費、海軍要塞修建等經費等。

    2、海防專款。即近代財政史或海軍史著作提到的“海防經費”,劃撥於光緒元年,是南北洋海防建設的專用款項。光緒十一年底改歸海軍衙門統籌收支,並由此涉及海防經費挪用的問題。

    3、海軍衙門經費。海軍衙門因承擔南北洋海防建設、東北練兵、鐵路修建、三海及頤和園工程等而收用的款項。包括開辦經費、海防專款、雷正綰軍餉、洋藥稅釐“常年經費”,其源非海防專款一項,其用非海防建設一途,與海防經費不存在對等關係。

    4、海軍經費,與“海軍”相關的各種經費,或指“海軍衙門經費”,或指光緒十四年北洋海軍成立以後的北洋海防建設費用。

    光緒十四年,因戶部暫緩從洋藥稅釐項下每年添撥“新增經費”100萬兩,海軍衙門因此而上奏,在這份奏疏中,提供了下面這些主要資訊:

    其一,“南北洋經費”指南北洋海防專款,是海軍衙門的“放項正款”,並不寬裕。

    其二,海軍衙門挪用了457500餘兩修頤和園。

    其三,所挪用經費為海軍衙門“閒款”,與備“放項正款”的海防專款對立敘明,不應包括後者。

    海軍衙門“閒款”,指沒有固定用途、支用相對自由的款項,與北洋主力艦維養、東北練兵、鐵路修建等大宗支出沒有直接關係。主要包括海軍衙門收用的六分平餘銀河官民捐輸款兩大類。六分平餘銀,指南北洋海軍、東北練軍等薪餉公費改按京平發放而扣回的節省款,每100兩扣6兩,自光緒十三年起,作為海軍衙門“各項雜支用款......免其造冊核銷”。

    官民捐輸款,又稱為報效款,以申請皇帝諭旨和賞賜為目的,往往因皇恩浩蕩而使報效官員法外升擢跟海防捐等常規捐納不同,需受戶部、吏部種種定章制約。海軍衙門自成立起,即收受此類捐輸款,“海軍創設,需款浩繁......不得已籍收捐款為權宜補苴之計”。

    光緒十五年六月,海軍衙門再次上奏。而在這次奏疏中,提供了兩條資訊:其一,海軍衙門從光緒十五年起,每年提取30萬兩修建頤和園。其二,據海軍衙門所言,該款出於“海軍經費”。

    “海軍經費”是“海軍衙門經費”的簡稱。即“臣衙門開辦以來部撥各款”。也就是從光緒十一年海軍嚴訥開辦以來,戶部先後撥付的335萬兩、原南北洋海防專款每年“四百萬”兩、雷正綰軍餉每年約34萬餘兩、洋藥稅釐“常年經費”每年約65萬兩、洋藥稅釐“新增經費”每年100萬兩等。

    具體到我們通常認為的“海軍經費”,從時間上判斷,應是洋藥稅釐“新增經費”、光緒十四年,海軍衙門還直言經費入不敷出,到了光緒十五年,海軍他們則強調“以今歲而論”能夠每年提銀30萬兩。

    那麼問題來了,光緒十五年海軍衙門經費有何不同?查了史料發現,從這一年起,海軍衙門籌議每年添撥洋藥稅釐100萬兩,並以其中20餘萬兩修建頤和園。到光緒十四年九月,海軍衙門得償所願,自光緒十五年起每年添進洋藥稅釐“新增經費”100萬兩,從中抽撥30萬兩辦理頤和園工程,也是計劃中事。

    錢是挪用了,不過海軍衙門稱挪借的海防新捐,可由“海軍鉅款”息銀償還,而這筆“海防鉅款”一共260萬兩存在了銀行,可遺憾的是,這筆錢的利息後來拿去償還出使經費100萬兩,到甲午戰前都沒有還清。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案記載,海防新捐自開辦起至光緒十九年九月止,戶部收119萬餘兩,各省除截留外應解海軍衙門278萬餘兩,共應解海軍衙門397萬餘兩。從時間上看,距海軍他們裁撤還有一年多時間,但考慮到捐數逐年遞減及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增收幅度不會太大。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合理的,而若其中大多移用於頤和園工程,則挪墊數額大約為300萬兩。

    傳統觀點強調頤和園工程的經費來源於海防經費,進而嚴重影響了北洋海軍的發展,似無直依據。但在甲午戰前數年的關鍵時期,清政府確實曾挪用大量海軍衙門經費、總理衙門經費修建頤和園而非補貼北洋海防建設。雖然挪用的錢款是不是南北洋建設的海防專款,尚無直接證據,但在清政府寧願耗費巨資修建頤和園、追求安逸享受的情況下,北洋海軍難以獲得及時發展,最終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紀錄影像

    這其實是謠傳。坐落在北京城西北郊外的頤和園,是燕北之地能夠領略江南西子風姿的獨特景觀,清代帝王們往往喜歡擺脫沉悶肅殺的紫禁城,以此作為行宮,今天這處曼妙的古典園林則是北京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暢遊在萬壽山下,昆明湖畔之際,望著橫臥水中的清晏石舫,稍有近代史知識的人,大都知道這座園林除了風景之外,還有一點特殊之處,那就是它和中國近代海軍的關係,就連頤和園的講解詞中也有這樣的話語,“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園林,並改名為頤和園,取‘頤養沖和’之意。”

    經歷甲午之戰,中國唯一的近代國家海軍——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很多人抱著惋惜、悲憤的心情檢討這失敗的原因,認為是武備落後導致了海軍的失利,而海軍之所以沒有得到更新武備的原因,普通認為是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海軍的軍費修建頤和園所致,當時社會上就流傳有昆明(頤和園中有昆明湖,代指頤和園)換渤海之說。不過,慈禧究竟是如何挪用了海軍經費,挪用了多少,這些細節問題卻很少有人注意,當就這些問題仔細查閱清代檔案時,最終的結果會出人意料,所謂的慈禧挪用北洋海軍軍費一說其實完全是訛傳。

  • 4 # 天香引

    在近代史的論述中,常有人說“是因為慈禧太后要修頤和園,挪用了北洋水師的軍費,所以北洋水師才會輸掉戰爭”。其實和清朝制度上的問題相比,修頤和園對北洋水師的影響並不算大。

    修頤和園有一個政治大背景。慈禧在打壓了奕訢後,掌握了朝廷大權。但是慈禧的權力有個漏洞:她掌權是因為皇帝年幼,不得不由皇太后垂簾聽政。可等到皇帝成人後,權力就應該還給皇上了。後來同治皇帝長大,慈禧找理由拖了幾年,實在是拖不過去了,才不得不把權力交了出來。可是同治感染上了天花病毒,在當時沒有治療的辦法,只親政了兩年多就身亡了。同治生病的時候,慈禧重新掌握了批閱奏摺的權力。同治死時沒有兒子,也沒有立遺囑(到底是真沒立還是慈禧給掩蓋了,這就不得而知了),由誰繼位就由慈禧說了算。

    當年同治要結婚的時候,慈禧和慈安都推薦了人選,結果同治選擇了慈安推薦的女子當皇后。換句話說,同治的皇后是慈安那邊的人。同治去世的時候,這個皇后已經懷孕了,當時就有大臣建議:咱應該等皇后生產後,如果生的是男孩,就讓這男孩繼位。慈禧就沒答應。不算這個未出生的孩子,按照繼承順序,應該是同治平輩中最年長者繼位,但是這個候選人的年紀大到已經可以親政了,結果慈禧也沒有答應。最後慈禧力排眾議,選擇了後來的光緒帝繼位。因為光緒當時只有4歲,離成年還很久,而且光緒的母親還是慈禧的妹妹。為了把關係理順,慈禧還把光緒過繼給咸豐當兒子,這樣,慈禧就是光緒名義上的母親,才有資格繼續垂簾聽政。這是洋務運動進行到一半時候的事,後來又過了十幾年,到了甲午戰爭爆發前,光緒也到了親政的年紀了,慈禧不得不停止了垂簾聽政。

    綜合來看,慈禧對於光緒繼位的問題是有心理矛盾的。一方面,慈禧本人貪戀權力,想要持續垂簾聽政下去。另一方面,慈禧也知道按照法理交出權力是遲早的事,而且光緒親政時慈禧已經五十多歲了,按照古代的標準已經是一個老年人,她也不可能永遠霸著權力不放,她得考慮清廷未來的穩定。其實,這兩個矛盾心理——貪戀權力和“對大清未來負責”——在慈禧的內心裡很可能是統一的:她認為自己之所以霸著權力不撒手,不是因為一己私慾,而是為了國家。朝政處處是危機,小皇帝年幼沒經驗,我要是撒手了國家該怎麼辦啊。

    在這種矛盾心理下,一方面,慈禧從光緒小時候開始,就對他非常用心地培養,既不斷向光緒強調二人之間的“母子”感情,也努力培養他的施政能力。另一方面,在光緒執政後,慈禧仍舊以“訓政”的名義繼續控制政權,小事光緒可以說了算,但是朝政大事都要徵求慈禧的意見。也就是說,在清日戰爭即將開戰的時候,慈禧對光緒處於“試用期”階段。光緒處理日常政務,但是真正的大權還是掌握在慈禧的手裡。

    在光緒周圍,還有一群押寶在皇帝身上的大臣,他們盼著光緒能早日親政,這群人也就能借此掌握大權。其中以光緒的老師翁同龢為代表,他們稱為“帝黨”。

    在翁同龢等人的策劃下,光緒開始了修建頤和園的工程。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北京周圍的皇家園林都殘破不堪不能居住,光緒、慈禧等人只能住在紫禁城和一些規模較小的皇家園林裡(比如距離紫禁城非常近的“西苑”,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北海公園和中南海)。後來,光緒看中了距離圓明園不遠,受劫掠較少的清漪園。他花了大筆銀子重修清漪園,打算給慈禧居住。這一方面是為了向慈禧展示自己的孝道:您老人家為朝廷辛苦了這麼多年,也該找一個地方好好享受了。另一方面,也是讓慈禧搬出紫禁城,住到北京城外,讓她離政治中心遠一點。光緒把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頤”是“頤養天年”的“頤”,意思就是您該退休啦,到那邊歇著去吧。

    慈禧本人十分偏好享受,不管國家財政如何吃緊,她個人的物質享樂一定要保證。同時,慈禧也考慮到權力早晚也要放手,於是答應了這個安排。在這個背景下,修頤和園就不僅僅是慈禧的個人享受問題,而是關係到下一代領導班子能否順利交接的政治問題。但是國家財政日益吃緊,在這個時候還要拿出大筆銀子修建園林,大臣們對此意見很大。當年火燒圓明園後,同治就想拿出一筆錢來重修圓明園,結果遭到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差一點搞到君臣反目,最終是兩宮皇太后出面說這園子咱不修了,這事才算完。因為顧忌大臣的反對,光緒和慈禧在為頤和園籌錢時就玩了個花招,說要在頤和園的昆明湖裡操練水師,要建立一個“昆明湖水師學堂”。然而昆明湖不通外河,水面風平浪靜,根本不適合操練水師,這其實是為籌款找的藉口。為了配合這名目,李鴻章還調來了北洋水師的官兵和小型蒸汽船,在昆明湖裡大張旗鼓地操演了一番。就在這個“修建水師學堂”的名義下,光緒和慈禧向各個政府部門、各省督撫伸手索要“海軍軍費”,又以“海防”名義向社會募捐,這些錢被用來修園子或者挪作他用。這就是說,修頤和園雖然不應該,但它佔用的不是北洋水師的專款,就算不修頤和園,這筆錢也不一定會花在北洋水師的身上。

    當然,當時全國上下各處都需要銀子,無數的平民正在饑饉中哀號,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窮奢極欲地修園子,這是十足的禍國殃民之舉。但也要明白,北洋水師缺錢的根本原因,是洋務運動的失敗;是生產力低下、貪腐嚴重導致的全面經濟落後。退一步說,就算修頤和園的錢款全都投到了北洋水師裡,也只能解一時之急。然而海軍需要的是長期大筆的資金投入,偶爾的撥款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 5 # 周老頭聊歷史

    沒錯,慈禧為了享受,為了更好的玩樂,挪用海軍的軍費修了頤和園,致使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慘敗,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發展地機會。中日甲午戰爭,是華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 6 # 不沉的經遠

    頤和園的修建費用確實挪用了部分海軍衙門的費用,但是具體有多少是海軍經費目前並無定論。但是修建頤和園耗費的鉅額資金,無疑影響了對海軍的投入。

    頤和國原名清漪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法聯軍焚燬。自光緒十年起,光緒下令對清漪園進行修整,作為慈禧太后還政以後退居養老的居所。光緒十四年清漪園正式改名為頤和園,至光緒十七年,頤和園的主體工程完工,慈禧入住其中。不過此後陸續還有一些工程繼續,加上籌辦慈禧的六十壽誕,直到光緒二十一才告一段落。

    頤和園的修建共耗費了多少銀子並無記錄,在梁啟超所著《瓜分危言》中提到此前為建設海軍籌款3000萬兩,盡數被挪用,“盡數以充土木之用”。太監王世和的《造陶廬日錄》中也提到海軍衙門貪汙海軍軍費3000餘萬兩用於修建清漪園。由於梁啟超的名望,慈禧挪用3000萬兩海軍款修建頤和園的說法一時流傳很廣。

    不過自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的財政一直非常緊張,每年都入不敷出,勉強維持而已。自1875年籌建海防始,到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在20年間北洋水師拿到的海防經費總數不過2300萬兩,根本不可能籌集3000萬兩的鉅款用於海軍建設,因此這個說法顯然不確。

    根據姜鳴老師考證,目前可查證的,海軍衙門共挪用了400多萬兩白銀用於頤和園的修建。不過海軍衙門當時除了管理南北洋水師外,還要負責東北練軍軍餉,因此這挪用的400多萬兩未必全是海軍軍費。

    此外光緒十四年九月,為了修建萬壽山醇親王奕譞以籌集海軍經費為名,讓各地督撫募集了260萬兩白銀,“儲存生息”,用於工程款項。這筆錢原本就是為了修建頤和園所募集,只是用海防捐的名義遮人耳目,因此不能算做挪用海軍經費。

    因此頤和園實際上挪用了多少海軍軍費,這個目前尚沒有定論,總數應該在400萬兩之內。不過頤和園工程前後歷時十多年,耗資巨大,對清政府的財政來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這無疑也影響了對海軍的投入。

  • 7 # 西山講歷史

    對慈禧的抹黑已經快一百多年了,一般攻擊套路都是從慈禧的個人生活習慣開始。一百多年來,慈禧這個清末的倒黴老太太被有心人描述成了一個只顧著自己享受,卻不顧國家死活的蠢貨。其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謠言就是,慈禧為了自己享樂挪用了海軍軍費,從而造成了北洋水師的慘敗,順便說一句,這個謠言是康有為造的。

    不可否認,慈禧在生活上確實奢靡,一頓飯要吃108道菜也是真的,但是慈禧在大事上不是一個糊塗的人,否則慈禧也不可能鬥倒八大臣,掌握滿清政府將近半個世紀,所以對於這種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園子,從而導致甲午海戰慘敗的謠言大家就不要相信了。

    慈禧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上臺的時候,整個中國可以說是遍地狼煙,南方有太平天國,雲南和甘陝有變亂,北方還鬧捻軍,四周還有帝國主義環伺準備把中國分而食之,但是慈禧老太太硬是化解了這些危機,最起碼在自己死之前保持了國家的統一。就衝慈禧敢於衝破祖宗的規矩,大膽啟用漢族官員,支援洋務運動就說明慈禧作為統治者至少是合格的。

    甲午海戰的慘敗和慈禧修園子沒有關係,就是慈禧不修園子甲午海戰也贏不了。因為當時滿清政府的投入重點就不是海防,而是陸防。在1840年以後,滿清政府的國門第一次被英華人的艦艇開啟,在見識了西方人的堅船利炮以後,當時的滿清朝廷認為自己也應該升級海軍,這樣才能不被欺負,所以發生了由漢臣主導的洋務運動,傾國之力建造北洋艦隊。北洋艦隊建成以後,滿清著實威風了一陣,還去日本炫耀了一番,但是海軍的建設是需要持續投入的,而海軍又是真正的吞金巨獸,當外部列強的壓力變小以後,滿清政府對於海軍投入就不那麼積極了。

    而且當時對於滿清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於海上,而是來自於陸上,具體就是新疆的阿古柏勢力,這個傢伙在俄國的鼓動下一直想把新疆分裂出去。海上沒有緊迫的威脅,而陸上的威脅卻實實在在的,所以當時滿清的國防軍費大部分都投在了新疆,防止新疆被阿古柏分裂出去,你以為左宗棠抬著棺材去打擊分裂分子不花錢啊?

    滿清的國防軍費大頭花在了陸防上面,所以海軍得到的軍費就少了,再加上北洋水師的頭目李鴻章手腳不乾淨,喜歡揩油,所以那些年北洋水師的船艦更新就落後於日本,並最終敗於日本。

    雖然海軍打輸了,但是滿清的軍費沒有白花,至少打敗了阿古柏,防止了新疆被分裂出去,慈禧的選擇保持了國家的統一,就這一點,慈禧是有功的。

    慈禧如果按傳統史書眼光來看:領導中興,開展洋務,平亂定難,名臣歸心,至少是個小武則天,不比呂后差多少吧?

    可惜了,她遇上了匪夷所思的劇變時代。

  • 8 # 歷史深度報道

    首先,慈禧確實挪用了海軍經費用於修建頤和園等皇家園林。

    此外,鮮為人知的是,挪用海軍經費僅僅是慈禧搜刮修園子經費的冰山一角。在奕譞、李鴻章等人的支援下,慈禧以海軍的名義,巧立名目、橫徵暴斂,先後榨取了一千餘萬兩銀子滿足自己的私慾,手段骯髒、行為卑劣。

    下面,為大家簡要的總結下慈禧透過海軍名義籌款修園子的種種手段。

    1、挪用海軍衙門經費

    海軍衙門自成立以來,就被慈禧視為私人小金庫,每到修園子的時候,慈禧都會想方設法挪用海軍衙門經費。

    海軍衙門的經費有兩類,第一類是衙門成立之初,戶部下撥的開辦經費,這筆錢本屬於衙門的啟動資金,共計約340萬兩。

    第二類是每年的常用經費,主要來自於各省的稅收和厘金,每年約為360萬兩。

    這兩部分錢,慈禧都沒放過。

    海軍衙門剛成立幾個月,慈禧就命令內務府從開辦經費中借出一部分錢用於三海工程(中海、南海、北海)。

    慈禧給主管海軍衙門的奕譞下旨:“著準內務府由海軍衙門存款內借銀肆拾萬兩。”

    之後,慈禧又三番五次的以借款的名義多次呼叫海軍衙門的開辦經費,將這340萬兩銀子揮霍一空,自然也沒有按借款的規矩還錢給海軍衙門。

    而海軍的常用經費中,連續7年每年約有30萬兩撥給內務府,用於修建頤和園。

    不僅如此,頤和園中的昆明湖周邊的水操學堂等工程、設施都是以海軍訓練的名義進行施工,經費自然也得海軍出。

    比如光緒十二年,海軍衙門“放給修建水操學堂等處工程,動用庫平銀六十七萬八千七百十二兩”

    海軍常用經費被挪用的總額預估約為230萬兩到330萬兩之間,這筆錢如果用於軍艦採購,可以再購買兩艘鐵甲艦。

    2、挪用海防捐

    中法戰爭之後,清廷為了籌措海防建設經費,先後兩次設立海防捐,簡單來說就是以海軍衙門的名義賣官鬻爵。

    但是,這筆本來應該用於海軍建設的經費,有相當一部分被慾壑難填的慈禧給搶去修園子了。

    光緒十二年到十四年的三年間,海防捐總共籌集了157萬兩銀子,幾乎全數被慈禧挪用。

    光緒十六年到光緒二十年,海軍衙門將78萬兩海防捐銀“借”給內務府修園子。

    慈禧對海防捐的挪用,直到光緒二十一年,頤和園工程逐漸完工,才開始有所減少,

    李鴻章在給海軍衙門的信中寫道:“各省海防新捐,光緒二十一年以後,頤和園工程漸簡,或能按年照數勻撥。”

    粗略統計,慈禧先後挪用的海防捐資金高達350萬兩左右。

    3、以海軍名義對內逼捐、對外借款

    被慈禧剝削的不僅僅是海軍,連各個封疆大吏也沒跑掉。

    光緒十四年,為了討慈禧的歡心,李鴻章和奕譞沆瀣一氣,想出了一個“萬壽山集款”的餿主意。

    其目的是以籌備海軍建設款項的名義逼各地的督撫捐款,修建頤和園。

    此議一出,慈禧喜出望外,立刻批准。

    直隸、兩廣、兩江、兩湖、江西等各地官員不得不掏腰包給老佛爺上供,僅僅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就認捐了100萬兩白銀。這筆總計高達260萬兩的鉅款,全部被慈禧投入到頤和園工程,一分不剩。

    令人咂舌的是,如此橫徵暴斂依然無法滿足慈禧的胃口,修園子的資金還是不夠。

    窮極之下,慈禧命令奕譞、李鴻章以“會辦海軍需用名義”,向西方列強借款。李鴻章受命後,從德國華泰銀行借款500萬馬克,約合白銀100萬兩,以海關關稅分攤歸還。

    總結康有為曾經說過:“西后提其餘款千餘萬築頤和園,大工遂停。”

    此說大體不假,據不完全統計,慈禧以海軍名義搜刮、挪用的經費總額約為1400萬兩以上。這些本應用於鞏固海疆國防的鉅額經費統統揮霍在了頤和園、三海的亭臺樓閣之上,對清廷的海軍建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經費缺乏導致北洋水師沒有資金採購新船、無法進行艦隻的大修和維護,在甲午戰爭中,被裝備精良的日本海軍打的一敗塗地。

    僅憑這一點,慈禧就該被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參考資料:

    《清史稿》、《光緒朝東華續錄》、《清末海軍史料》等

  • 9 # 薩沙

    不懂不要胡說八道。

    慈禧挪用海防經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個有無數鐵證,沒有什麼質疑的必要。

    當時光緒就要親政,慈禧想要在幕後操盤。

    但慈禧非常不喜歡紫禁城,她曾經在這裡得過一場重病,治療幾個月才恢復,差點就送了命。

    相比起來,慈禧更喜歡頤和園,希望在光緒親政以及去那裡居住。

    但頤和園當時已經比較破壞,很多地方需要重新維修。眾所周知,宮殿的維修需要鉅額資金。

    但當時滿清財政緊張,剛剛打完中法戰爭,還有鉅額賠款,根本沒有錢修頤和園。

    對於慈禧挪用海防經費的問題,從古至今已經有很多學者研究過,各種資料非常多。

    大家只有隨便翻翻論文,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資訊。

    即便滿族團體的歷史學家,再怎麼護短也承認:頤和園工程經費約為814萬兩,出自海軍衙門經費737萬兩、總理衙門經費770萬兩。

    除本為頤和園工程而籌的“海軍鉅款”息銀32萬兩外,屬於“挪用”性質的海軍衙門經費數額約705萬兩。

    一些為此狡辯的人,通常會偷換概念,以所謂慈禧挪用的是海軍衙門經費,而不是北洋水師軍費。

    實際上,海軍衙門主要的經費都是撥款給北洋水師的,甚至可以說海軍衙門主要就是為了北洋水師而組建的機構。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覆滅以後,海軍衙門也沒有存在意義,在覆滅後第二個月就撤銷。

    當然,這種偷換概念有一定道理。因為海軍衙門經費即便就是用於北洋水師,但沒有下撥之前,還是屬於海軍衙門所有。

    所以,慈禧不可能將下發到北洋水師頭上的經費,從軍艦上搬走,只需要直接從海軍衙門挪走即可。

    第一是海防專款,每年由政府撥款400萬兩;

    第二是臨時撥款,比如1885年所指撥的廣東餘存洋款42萬餘兩等;

    第三是海防捐輸,主要是各地半強迫性質的捐款;

    第四是鴉片稅釐,主要包括進口鴉片銷往內地的厘金和國內所產鴉片的產銷稅釐。

    海軍衙門的這些撥款,原則上是專款專用,連戶部也無法干涉。

    唯一能夠挪用海軍衙門專款的,只有總理大臣醇親王奕譞,還有慈禧太后了。

    奕譞之所以挪用經費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奕譞是光緒的親生老爸,但她甚至慈禧的兇狠殘忍。所以,奕譞平時除了拍慈禧的馬屁以外,從不敢越雷池一步。

    奕譞當時知道如果兒子光緒成為皇帝以後,自己第一個有殺身大禍。

    所以,奕譞雖然是海軍衙門的最高領袖,但實權完全交給李鴻章負責,他自己只是負責挪用經費為慈禧修建頤和園。此舉表示奕譞不但不會爭奪權力,還藉機向慈禧獻媚。

    而當時整個滿清的財政非常困難,戶部經常赤字,甲午戰爭爆發以後,光緒命令戶部撥款,後者竟然只撥款十多萬兩白銀,因為確實無錢。

    有錢的海關,掌控在英華人手中,一毛不拔。

    然而,因為當時對於建設海軍最為關注,而且花費最多。

    總體來說,建設北洋海軍的全部開支,包括20年的海防協餉、購買軍艦以及官兵薪糧和日常費用等,共用銀3500萬兩。

    由於海軍如此稍強,所以還給了海軍衙門自行收羅捐款的權力,所以衙門是唯一有錢的部門。

    其實稍微對甲午戰爭歷史有些瞭解的人,都應該知道。

    在長崎事件的1886年,擁有2艘鐵甲艦的北洋水師,實力是強於聯合艦隊的。

    所以雖然北洋水師水兵在長崎港殺了警察,日本人也只敢等水兵再次上岸時候來報復,結果互有死傷,並不敢直接海戰。

    但在1894年,也就是僅僅8年後,日本聯合監督的實力就遠遠強於北洋水師。

    因為在這8年內,聯合艦隊購買了幾乎所有的主力艦,而北洋水師1艘軍艦也沒有購買。

    甚至每年僅有100多萬白銀的維持費用,還不到許諾的一半。

  • 10 # 小約翰

    慈禧拿海軍經費去修頤和園,那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鐵證如山。

    要說在封建社會,國家是一個人的國家,跟旁人是無關的。

    國家既然是愛新覺羅的私有財產,是興是衰,百姓的日子照樣過,沒有什麼區別。至於土地割讓給了誰,海軍搞不搞,那更是皇帝一家的事,不容得別人心疼。

    所以說,慈禧修頤和園無論花沒有海軍經費,都是人家自己的私事,跟百姓無關。

    但既然皇帝被推翻,國家已經不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集團的,我們就有權在此議論一下,慈禧修頤和園,到底有沒有用海軍經費。

    有人說那是梁啟超康有為抹黑慈禧她老人家的,其實不然。

    當時光緒很想親政,慈禧不想丟掉權力,於是光緒的老爸奕譞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就想趕快修好頤和園,(頤和園前身是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光緒十四年1888年開工重建。)還要把裡面環境整的美不勝收、儘量高大上一點,讓慈禧老人家一進到裡面就流連忘返,樂不思歸,玩物喪志嗎,就漸漸不理朝政,兒子光緒就可以把大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

    可是要多快好省修好頤和園,沒有錢是不可能的,因為多快好可以,省是不能省的。最高領導人的園子不能層層轉包,也不能修成豆腐渣工程,沒有真金白銀是不行的。

    因此修好頤和園是一項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但最要命的是國庫空虛,中法戰爭進行了三年(1883到1885),打得大清精疲力竭,還要承擔鉅額的戰爭賠款,財政入不敷出。

    這時候,奕譞急中生智,就把腦筋動到海軍衙門上,宣稱要建設海軍,就向李鴻章開口要錢。

    主子一動嘴,奴才跑斷腿。

    李鴻章聽了不敢怠慢,就從南部的省份籌到了260萬兩。

    有人聽了會不以為然,慈禧還是大清最高統治者,大權獨攬;光緒是名義上的皇帝,也有點權力;奕譞是光緒父親,能有多大權力?

    說出來你別不信,奕譞的權力比兒子都大。

    光緒十年(1884年),恭親王奕欣失寵,他掛帥的軍機處被慈禧扔進垃圾簍,全班斥退,這在歷史上被稱為“甲申易樞”。

    從此之後,慈禧就開始重用奕譞,44歲的他開始進入權力中樞,成為大清炙手可熱的人物。

    而頤和園工程,卻早在光緒十二年(1886)海軍衙門成立之後不久就開始了。頤和園是由海軍衙門“承修”的

    碰巧,一年之後,奕譞總理海軍衙門。

    而頤和園的承建單位是海軍衙門,設計單位也是海軍衙門,所以說挪用海軍經費,奕譞有賊心有賊膽,還有做賊的條件。,

    奕譞等奏請恢復昆明湖水操,企圖以此名義修建頤和園。

    九月初十日,翁同龢在《日記》中寫道:

    海軍衙門會神機營奏,在昆明湖試小輪船,復乾隆水師之舊。

    十月二十四日,翁同龢又在《日記》中寫道:

    慶邸晤樸庵,深談時局。囑其轉告吾輩,當諒其苦衷。蓋以昆明易勃海,萬壽山換灤陽也。

    勃海即渤海,灤陽即地處灤河之北的避暑山莊。

    昆明湖代替了渤海,萬壽山代替了灤陽,就足以說明借辦海軍之名,行修清漪園之實,這在清廷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可是老百姓被矇在鼓裡。

    為了糊弄百姓,光緒十三年(1887)冬,又對外宣佈,把水師學堂設在昆明湖。

    但是頤和園經費來自海軍,是不爭的事實。

    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十一日,奕劻等在奏片中說:

    臣衙門經費有“入不敷出之勢,又加以頤和園工程需款亦屬不貲”“海軍經費果能按年全數解清。尚可勉強挹注。以今歲而論,即可每年騰挪三十萬兩,撥交工程處應用。”

    李鴻章為籌備的海軍經費向各省強行攤派。

    廣東認籌銀一百萬兩,兩江認籌銀七十萬兩,湖北認籌銀四十萬兩,四川認籌銀二十萬兩,江西認籌銀十萬兩,直隸認籌銀二十萬兩,共銀二百六十萬兩。

    這筆錢全部交給了光緒的老爸,用在了頤和園工程上。

    光緒十三年(1887),黃河鄭州段決口,改為河工捐。光緒十五年(1889),海軍衙門因為沒錢花,就停止向人民徵收河工捐,而改為海防捐。

    光緒十三年(1887)以前的海防捐,和頤和園沒有關係。光緒十五年(1889)以後的新海防捐,和頤和園的關係就撇不開了。

    頤和園到底花了多少錢,不重要,反正花的不是慈禧的工資,都是民脂民膏。

    對於自己花海軍修頤和園的理由,《走向共和》裡的慈禧還振振有詞,她的理論是:本太后是國家的面子,我的生日過不好,日子過不好,洋人不就瞧不起咱們大清了嗎?

    好,您過生日,海軍嘛,疥癬之疾。

    頤和園花了海軍的錢,讓北洋水師沒有經費投入被日本打敗,似乎也不重要;因為慈禧沒有花海軍的錢,讓海軍強大,沒有在甲午海戰中失敗,保護的也是一個腐朽的清政府。

    大清的滅亡對人民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沒有甲午海戰的失敗,大清也不會滅亡那麼快。

    更何況,就算北洋海軍沒有被剋扣軍餉,也未見得會形成什麼戰鬥力。畢竟李中堂的家財也指望著北洋海軍,而那些把軍艦當旅館的水兵們,怕是也很難打贏方興未艾的舊日本海軍。

  • 11 # 歷史神秘人

    甲午戰爭中有一個說法是慈禧自私自利挪用了海軍軍費用來修頤和園,導致了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戰鬥中失敗。這個說法有真有假,慈禧對於拖欠北洋水師的軍費還是有一定責任的!

    甲午戰爭之前,剛好碰上了慈禧太后要過大壽了,大家當然要有所表示啊,最好的方法就是送錢!而作為朝堂鼎鼎大名的李鴻章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啦,他為了拍馬屁討好慈禧,他發電文給各地的督撫,說太后要過壽了,你們也要心意到才行啊。各地督撫心知肚明,紛紛解囊相助,大家足足湊了兩百多萬兩白銀作為慈禧的壽禮!李鴻章把這筆錢以“海軍軍費”的名義貢獻給慈禧太后的,所以也就有了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導致北洋水師失敗的說法!說白了就是各地督撫私人的錢,和海軍軍費扯不上任何關係,李鴻章之所以用那樣的名義送壽禮,無非就是討好慈禧,希望慈禧以後對北洋水師好點,不要老是拖欠北洋水師的軍費!

    我們真的冤枉了慈禧嗎,還真不是冤枉他,過壽是沒挪用,可是之前就已經挪用了!清朝已經多年拖欠了北洋水師的軍費了,這還真和修頤和園有關呢!當時光緒親政,慈禧雖說退居幕後,但還是大權在握,當時的北洋水師軍費是由戶部撥給,而戶部尚書正是翁同龢,他和李鴻章有私怨,李鴻章幹什麼他就反對什麼,對人不對事!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他一心想慈禧趕緊退休養老,學生光緒就可以掌握大權了,而修頤和園就是辦法,修好了頤和園,慈禧就只能養老了,沒有藉口干政了!所以兩方面,一則和李鴻章有仇恨,另一面就是帝后鬥爭,所以翁同龢就經常使用者部的錢去修頤和園,撥給北洋水師軍費經常拖欠,甚至不給,導致北洋水師幾年都沒有更新裝備,輸給了日本很正常啦!

    慈禧當然知道翁同龢的小算盤,只是她沒有阻攔,無非就是權衡啊,慈禧也不想漢人的李鴻章勢力過大,如果北洋水師壯大了必然威脅到滿族權貴的統治,畢竟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是李鴻章的私人部隊,慈禧是預設翁同龢拖欠北洋水師軍費的,能打壓李鴻章就打壓,這就是清朝的權力鬥爭,李鴻章問沒辦法,可以說私人的鬥爭已經損害了國家的利益,慈禧這幫人懂得什麼國家利益啊,他們說個人利益優先,這就是封建專制的弊端,註定了北洋水師失敗的結果,很讓人嘆息啊,當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時,就是國家開始敗亡的時候啦,自古如此啊!

  • 12 # 常棣tandy

    可以肯定的是朝廷肯定挪用了北洋海軍的軍費修頤和園,但是不是慈禧挪用的?這就要提起一個政府部門——“海軍衙門”,根據史料來看,修建頤和園工程的絕大部分經費都是打著海軍衙門的名義來籌集的。或直接截留海軍軍費,或以海軍衙門的名義籌集款項。

    清廷決定採用南北洋並舉建設海防的方案後,碰到的首要問題便是經費。清朝後期,朝廷常例的財源,主要包括地丁、雜賦、租息、糧折 ,耗羨、鹽課、常稅、漕折 ,漕項等方面,以及新增的厘金、洋稅、新關稅、按糧津貼、續完、捐輸、完繳、節扣,綜計歲入近 8000 萬兩。

    常例開支,包括陵寢、交進銀兩、儀憲、俸食、科場、餉乾、驛站、廩膳、賞恤、修繕、河工、採用、織造、公廉、雜支,新增專案有營勇餉需,關局經費,洋款還借,息款,以補支,預支、批解排比核列,年支7000 餘萬兩。

    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朝廷耗資鉅萬,西北邊陲用兵,也是用費浩瀚。所以當李鴻章受命督辦北洋海防事宜後,感到最棘手的便是經費。他上奏說“凡事非財不行,而北洋三省財力最窘,無別可籌之款……適當茲經費支拙之地,旁皇無措,展布何從?”又給總理衙門寫信,表示北洋欲創設海軍,非千萬兩預算不能集事。“從何開辦,惟有靜候卓裁”。

    不久,總理衙門和戶部奏請由洋稅和厘金項下撥解南北洋海防經費。所謂洋稅,即海關稅,向分六成和四成。60%用於戶部所指定的各項常年開支,40%上繳戶部,轉入中央財政封存,以備不時之需。然而事實上,四成洋稅這些年或提撥陝、黔、淮等軍月餉,或留充機器局經費,有些並非緊要用款也在其中隨便挪用。

    所謂厘金,是從生產運銷日用必需品中抽收 1% 稅款,稱作“抽釐”,本是鎮壓太平天國時的臨時籌款手段,後來也成了一項正稅。厘金又分鹽斤、百貨、洋藥三項,其中僅貨釐每年即進款一千數百萬兩,實為大宗財源。

    恭親王具體計劃,除津海關、東海關應提四成洋稅及江海關四成洋款內扣除二成,撥充機器局經費依然不變外,鎮江、九江、江漢三關應提四成洋稅仍解戶部儲存;粵海、潮州、閩海、浙海、山海五關並臺灣滬尾、打狗兩口應提四成暨江海關四成內二成洋稅,總計約二百數十萬兩,全部分解南北洋海防大臣李鴻章,沈葆楨兌收應用。

    江蘇、浙江厘金項下,每年各提銀 40 萬兩,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厘金項下,每年各提銀 30 萬兩,總計200 萬兩,亦撥南北洋海防大臣使用。兩項合計,海防經費每年共達 400 餘萬兩,實在是筆不小的款項,可見朝廷鞏固海防的決心。

    方案甫定,李鴻章即函沈葆楨,要求將撥款先解北洋。沈葆楨以北洋海防基礎薄弱,應當盡力創辦。他接任兩江總督後,也向李鴻章表示:“總署所籌鉅款,本有分解南北洋之說。竊思此舉為創立外海水師而起,分之則為數愈少,必兩無所成,不如肇基於北洋,將來得有續款,固不難於推廣。”諮明各省關將款盡解北洋。然而不久李鴻章向沈葆楨抱怨:“戶部所撥海防額款,本為搪塞之計。各關四成,惟粵海、浙海可稍撥而為數無幾,其餘各有緊餉。各省厘金,惟江西、浙江可稍勻撥亦斷不能如數,其餘皆無指望。統計每年實解不過數十萬。”

    接著,總理衙門和戶部又議奏,從光緒二年七月第二個財政年度起,將關稅中本解南北洋之款,以一半批解海防大臣,一半委解戶部,陸續歸還部撥西征餉銀 200 萬兩。這樣,每年撥款減去 100 萬兩。光緒元年七月至三年六月兩個財政年度裡,各省關應解海防軍費為700 萬兩,而實際儀解200 萬兩,不到名義撥款的三分之一。

    這一狀況,除了說明各地財政拮据外,也反映出朝廷指令失範,不能化作各地的具體行動。這是晚清地方軍閥勢力興起,外重內輕局面形成後的一個重要特點;檔案的構想在實施中變形走樣,更是歷代政治生活的基本規律。

    1877 年初,在討論加強臺灣海防建設時,福建巡撫丁日昌提出了修鐵路辦礦務的主張,得到總理衙門的贊同。所需經費,恭親王決定從南北洋海防經費內撥取。具體做法是,從光緒二年七月起,關稅仍以一半批解部庫,抵還西餉,剩下一半中的一半,解交李鴻章,另一半,批解丁日昌兌收。所收厘金亦一分為二,李、丁各得其半。從總數上講,北洋和臺防各得 150 萬兩經費。

    1878 年 3 月 ,李鴻章上奏請將海防經費仍按南北洋分解。根據李鴻章的說法,南北洋分款的確切時間,系從光緒三年七月第二個財政年度開始。南北洋分解後,經費依然不敷。廣東、江蘇、福建厘金奉撥以來,就分文未解。浙海關洋稅自另立招商局名目後,亦未解分毫。

    浙江、江西、 湖北厘金及各海關洋稅實解北洋者,每年平均不過 30餘萬兩,比原定 200 萬兩之數不及十分之二。因此,1880 年 4 月 ,李鴻章請求自本年起停止提還西征餉銀,仍照原議,分協南北洋經費;各省厘金與其撥多解少,不如實撥實解。江西、湖北各原撥 30萬兩,浙江原撥 40 萬兩,請按八成起解,不得再有短少。

    江蘇、廣東、福建厘金現皆不報解,請改撥他省有著的款。總理衙門研究後表示,同意停止提還西餉和將厘金改按八成指標報解。至於改撥他省款項,則毋庸議,應請旨催促。以後再有拖欠,查照遲誤京餉定例議處。此後各省厘金便按八成指標起解,而廣東、福建厘金60萬兩正式停止撥付。南北洋海防經費總額,從此改為300萬兩。但人們仍然習慣統稱 400 萬兩海防經費。

    從1875 年至 1880 年 6 年間,北洋共計收入海防經費 4 826618 兩,平均每年80 萬兩。1881 年、1882 年略有起色,共收 2 273263 兩,平均每年114萬兩。1883年,1884年銳減,平均僅得65.6萬兩,李鴻章只得提用淮軍協撥和長蘆運庫銀 116 萬兩彌縫額缺。1885 年厘金、洋稅共收 73.3 萬兩,李鴻章又動用直隸海防捐輸112.8萬兩維持開支。每每陷人捉襟見肘、焦頭爛額的境地。

    1875~1884年,是北洋海軍發展的前十年。北洋海防經費共支出762 萬兩。與實際收入相比,平均每年支出僅佔66%。其中1875 - 1878 年最低,僅用去47%。中法戰爭後,這一比例逐漸升高,超出92%以上。這種狀況與李鴻章先是積累資金,投資於重點專案,以後主力軍艦購到,海軍支出日益繁多和固定化的實際狀況是相符合的。李鴻章主持北洋海防 20 年,海防經費總支出約達2140餘萬兩。

    二、海軍衙門與海軍費

    1883 年,朝廷在總理衙門中添設海防股,掌南北洋海防之事。凡長江水師,沿海炮臺、船廠,購置輪船、槍炮、彈藥,創設機器、電線、鐵路及各省礦務皆隸於一統。這是一個管轄國內各項洋務事業的部門,也可以看做是即將問世的海軍衙門的前身。

    海軍衙門的設立,是個反覆醞釀的過程,大約以中國駐日本長崎理事餘璓的建議最早。1881 年,他上書總理衙門,建議設立海軍衙門,保邊固圖。接著,翰林院侍講何如璋也提出建立水師衙門的建議。

    中法戰爭後的善後討論中,對建立海部問題,議論更為集中。李鴻章主張或設海部,或設海防衙門,並設專辦此事之人。左宗棠建議設海防全政大臣或海部大臣,駐紮長江。穆圖善認為海部宜設天津,置尚書部曹,直、江、閩、粵四督分兼海部尚書。吳大瀲則說,應在北京添設海軍衙門,特派親王總理,節制沿海督撫。在封疆大吏中,選派一員督辦水師,加總理水師衙門大臣銜。

    10月24日,醇親王等奏稱,海軍“事屬始創,頭緒紛繁,若待另建衙署,恐需時日。查神機營署內尚有空閒房間,稍為修葺,可敷辦公。名曰‘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所有諮札檔案,擬即借用神機營印信,以昭簡易”。同日獲懿旨允准。至此,海軍街門作為一個機構,算是成立了。

    新設海軍衙門在體制上的最大特點,是一個由醇親王主持的中央機構,在人員配置規格上,甚至超過同時期的總理衙門。1892 年春,在慶王主持下 ,經廣豐 ,祥茂、天德、興隆四廠施工,海軍衙門新址落成海署才遷人辦公。海軍衙門的設立,標誌著中國近代海軍已成為一個獨立軍種在中國軍隊發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海軍衙門主管全國海防建設,進而負責審批各省進口海防器材,過問鐵路建設等等,管轄範圍涉及洋務活動的許多方面,籌劃海軍經費則是其直接分管的重要事務。

    戶部奏定,從 1886 年起,原解南北洋收支的海防經費撥歸海軍衙門收放。這對南北洋來說,無疑是極不情願的。1875 年總理衙門和戶部奏定從關稅厘金項下年撥海防協餉 400 萬兩,雖然從來解不足額,但畢竟是筆地方上可以直接支配的巨大款項。

    現在把財權收至海軍銜門,李鴻章表面上不便公開反對,便以退為進,多方要挾,屢屢致函醇親王,要其保證北洋海防的浩繁開支。海軍衙門的經費來源,除了常年海防協撥外,還在開辦時,特撥粵省餘存洋款 42 萬餘兩,閩省造船餘存洋款 60 萬兩。

    海軍衙門從成立到撤銷,共為全國海軍籌撥了 2000 餘萬兩經費。為了籌款,使出了渾身解數。海防經費雖已奏定由各省徑解南北洋支用.海軍衙門仍有責任為其催款。1887 年6 月醇親王專折上奏,指責江蘇、浙江、江西拖欠應解厘金,並指出福建、廣東兩省應撥海防經費,已經奏歸本省使用,滬尾、打狗二口稅款亦歸臺防,則戶部不能再以虛數並人海防協餉,應別籌的款相抵,獲懿旨允准。

    戶部從各省海關新收洋藥加釐項下,指撥 65 萬兩以補缺口。海軍衙門又將南北洋海防經費銀自光緒十三年正月起統按“二兩平”(即京平)核發,每百兩扣除6 兩平餘,用以劃抵名義上由海軍衙門專款撥發的“定遠”等 8 艦薪糧公費。據統計,1887年至1894年8年間,平餘劃抵共20 餘萬兩。此外還有人奏議過川淮鹽斤加價、開辦印花稅等辦法。

    除了增設各種捐稅雜款外,鬻官亦是當時“開源”的重要途徑。1884 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李鴻章以海防緊迫,餉源枯窘,設籌無方為名,奏請於北洋開設“軍器捐輸”。經戶部商議後,決定請旨予限一年。所謂捐輸,亦稱捐納,是由朝廷以授予官銜來取得捐款的一種辦法。

    清朝在開國之初和乾隆年間都曾採用過。鴉片戰爭後,財政支出激增,戰爭,災荒不斷,於是廣開捐輸。京官自郎中以下,外官自道員以下均可購買,造成吏治腐敗,流品混雜,受到社會輿論的抨擊。1879 年朝廷下令停捐,然未歇數年,因直、魯等省發生水災,為辦賑濟而於 1883 年重開捐輸,其時已是明知有害而飲鴆止渴了。

    新開的海防捐例規定,捐銀 1000 兩準給藍翎,捐銀 2000 兩可得四品以下官銜,捐銀 3000 兩可得一品以上官銜,均準給花翎。 興辦之初,報捐者甚為踴躍。至 1886 年初,直隸一省即收入白銀 150 萬餘兩。開捐 3 年,直隸共收銀達 212 萬餘兩之巨,除撥給旅順建造船塢用款 63 萬餘兩外,均歸北洋海防開銷。

    廣東省3 年共收捐銀 1132000 餘兩,統歸本省使用。這一做法,被海軍衙門接承過去,於是年年奏請展限,進一步鼓勵捐納。1886年至1888年,海軍衙門收到各省解來海防捐款銀1578058 兩。1889 年,因黃河年前在鄭州決口,朝廷為復修大堤,暫停海防捐而開鄭工捐。次年復開海防新捐,在捐例上再作新的優惠。然而報捐者日少,處於畿輔之地的直隸省,5 年中僅收庫平銀1179670餘兩;湖南省1890年至1893年間,共得63175兩;江西省1890年至1893年底年間共得115615 兩;地處西南的四川省,1890年後兩年僅收銀31000多兩。捐輸收入已成強弩之末了。

    仔細研究近代海防經費,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情況:一方而,海軍經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很大。以海軍建設主體部分北洋艦隊為例,建設這支艦隊的全部開支,包括二十年的海防協餉,購買西方軍艦費用,以及軍艦官兵薪糧、燃料、油修費等等,共用去白銀3500萬兩,僅佔同期國庫開支的2%左右。遠遠低於全國陸軍部隊的軍費開支。另一方面,這筆款項在洋務運動各項新興事業的投資中,耗費又是最為巨大的。北洋海防協餉開支總額,相當於同期江南製造局以及福州船政局從創辦到中法戰爭爆發 17 年總支出之和。

    三、頤和園與海軍費

    人們還有一個疑問:屢屢申言缺乏經費的海軍衙門,其籌集到的款項是否都用到海軍事業上去了呢?

    1、三海工程的修建與海軍衙門

    對於慈禧太后來說,京西三山五園的綺麗風光是難以忘懷的。

    青年時代在那兒度過的美好情景更是記憶猶新。以至她人過中年之後,對於修復園子的興趣越來越強烈。歷代帝王都修苑囿,或是在宮禁之旁起蓋別院,或是在城郊和外地興建離宮。這種風氣,清代尤烈。西山一帶,連綿二十里,逶迤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建起來的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和香山的靜宜園等一大片皇家園林。紫禁城皇宮中附會《禮記》《周禮·考工記》建造的宮殿群落,體現了封建時代嚴格的宗法等級制度。

    刻板的佈局,高度規格化的建築風格,大面積相同的色塊和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緊密相套的四合院,常常使人產生沉悶壓抑的心理負擔。所以康熙已降各位皇帝都常年居住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既處理政務,又遊燕逸樂。

    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舉火焚燒了經營百年的西郊林苑,使得慣於奢侈享受的清朝皇室在北京附近竟無處避暑消夏。環繞著復修苑囿,晚清政局出現了各種大小事件,面修園經費,又和海軍經費扯在一起。

    同治末年,慈禧母子曾謀復修圓明園,而與主持軍機處的恭親王及朝野大臣發生激烈衝突。為了緩和折衷,有人建議改修 三海。

    未過多久,同治帝暴病向崩,4歲的光緒帝載湉繼位。兩宮太后冉度宣佈垂簾聽政,三海工程對她們不再有直接意義,於是便告停工。三海位於紫禁城西側,一片秀麗的山水包蘊在高大的土紅色宮牆之內,因南海,中海、北海三個著名的湖泊而得名。三海面積2500 餘畝,其中水面佔一半以上。湖光瀲灩,回映著四岸的亭臺樓閣,景色絕佳。到了1885 年,慈禧太后考慮到光緒帝即將親政,自己歸政後若要重修圓明園,不但國家財力難以支援,同時又會遭到反對,於是決定援引同治年舊例,子6月21日下懿旨重修三海。

    根據檔案記載,事實上工程在此之前已經動工。

    三海工程包括三海所有的殿宇、房屋、道路、河池、假山、堤泊、點景花園,電燈、鐵路、冰床、朱車等等,重點在南海的瀛臺,中海的豐澤園 ,儀鑾殿、西苑門一帶。全部工程有一百多處,幾百個專案,整個大修工程經費總額約在白銀 600 萬兩左右。奉宸苑工程處從光緒十一年四月至十六年十月,共收銀 513 萬兩。

    其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官員捐修銀 ,戶部及內庫帑銀,各海關解銀、海軍衙門、神機營借撥銀。其中海軍衙門和神機營的借撥銀為2294329 兩,佔總經費收入的 44.7% 。以後海軍衙門還代奉宸苑借撥欠發廠商實銀 66 萬餘兩。從 1891 年至 1895 年,三海在正常歲修和為慈禧太后慶壽工程中,又從海軍衙門挪借 141.5 萬兩。總計 1881年至1895年10年中,整個三海工程(包括大修、歲修及慶典)共計挪借海軍衙門經費 437 萬兩。

    根據近年來對清宮檔案的研究,工程並沒有無償佔用海軍衙門經費,所借款項後來都指定專款歸還。關鍵在於同光年間,中央財政空虛,戶部和內務府往往難以隨時滿足工程需款。設立海軍衙門,就能多建立一個賬戶,以使朝廷多了條呼叫資金的渠道。海軍衙門有固定的經費收入,因此在用款時有很大的機動餘地。在營建三海及以後營建頤和園的過程中,醇親王控制的海軍衙門確實起了調劑資金的作用。醇親王深知其中的奧秘。

    在後世看來,皇太后、皇帝君臨天下,自然可以恣意調撥全國財富,其實不然。封建國家機器本身具有制約機制。它透過祖制祖訓、部院規章、御史諫官和朝野清議來平衡天子的言行。從這個角度看,皇太后、皇帝的自由也是十分有限的。但另一方面,制度都是人創的。

    在一個人治的社會,最高統治者又會透過各種方式巧立名目,以避開制度對其的束縛。諸如以海軍衙門為中繼站,調節緩衝內務府施工急需的銀帑,就是例證之一。海軍衙門所墊的款項雖然後來如數歸還,慈禧太后孜孜以求的三海工程也如期竣工了。拆東牆補西牆,受損的依然是海軍。

    李鴻章顯然精通此道。處於封疆大吏的立場,他既希望巴結皇太后以鞏固慈眷;又不願因建造園囿,使得海防經費挪用過多而影響北洋實力;更知道哪些挪墊是不合規矩、擺不上桌面的,因此採取了靈活的態度。他有時積極表示贊同,有時找理由婉辭,有時還用海防名義向外商借款以保工需,在夾縫中居然左右逢源。到了修建頤和園時,挪墊進一步發展成為挪用。

    2、頤和園工程與海軍軍費

    雖然三海工程正以慈禧歸政後頤養之所的名義大張旗鼓地進行施工,皇太后依然未能忘情西郊的旖旎景色。復修清漪園之事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清漪園是乾隆皇帝1750年為慶賀母后六十壽辰而興修的林苑,位於圓明園西側,萬壽山、昆明湖都是園中的景緻。慈禧太后深知圓明園局面過於散漫,復修工時浩瀚,且是一馬平川,有水面無山色,反不如清漪園倚山傍湖的翠微靈氣,還能抬出乾隆帝為母后修園祝壽的先例來堵住反對者的嘴巴,是以選定清漪園作為自已晚年的另一處怡樂之所。

    工程是悄悄開始的。醇親王找了規復昆明湖水操舊制,在湖內修建水操學堂做理由。昆明湖水操是乾隆仿效漢武帝在長安昆明池訓練水軍故事,於 1751 年開始在昆明湖定期進行操練。當時還專門建造了16 艘大型戰船,調福建水師官員擔任教習。這種訓練當然只是象徵,軍事意義並不很大,到了19 世紀更與海防無關。

    醇親王以祖製為藉口,卻能講得頭頭是道。他在奏摺中說:“因見沿湖一帶殿宇亭臺半就頹圮,若不稍加修葺,誠恐恭備禦操時難昭敬謹……擬將萬壽山暨廣潤靈雨祠舊有殿宇臺榭並沿湖各橋座、牌樓的加保護修補,以供臨幸。”接著,被英法聯軍毀壞了 26年的東宮門、仁壽殿、玉瀾堂、樂壽堂、長廊、排雲殿、後山佛殿、南湖島諸殿、十七孔橋等建築便開始動工修造了。李鴻章自然知曉這一計劃。

    1887 年 8 月 15 日,他在給醇親王的信中表示:“禁苑工款及萬壽山各座陸續經營。截長補短,實費藎籌。鴻章愧不能效一臂之助。”紙包不住火,隨著時間推移,清漪園動工復修的訊息終於傳了出去,弄得朝野沸沸揚揚。1888年3月13日,皇帝釋出上諭,向天下詔示此事。上諭宣稱,三海修繕將次告竣,現將清漪園改名順和園,量加修葺,以備慈輿臨幸。園中萬壽山大報恩延壽寺為高宗侍奉憲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規,尤臻祥治。恭逢大慶之年,朕躬率群臣,同伸祝嘏。”

    從此頤和園工程便公開進行了。到了 1889 年 1 月 16 日,紫禁城中貞度門發生火災,火勢延及太和門。這在當時看來是不祥之兆,表明人怨激起天怒,天意示警。再加上不少臣工對工程的批評,慈禧太后不得不釋出懿旨,表示“遇災知儆,修省宜先。所有頤和園工程,除佛宇暨正路殿座外,其餘工作一律停止”。這樣,園工縮小了規模。

    1891年6月4日,慈禧首次巡幸頤和園,以後常駐園中。而園工中尚未完成的專案,則加緊施工,直到1895 年上半年方告結束。

    頤和園工程究竟耗費了多少銀兩,現在尚難考證清楚。根據承辦工程的算房對 1888 年至 1895 年修建的佛香閣、諧趣園、德和園大戲樓等56 項工程估價,約為318 萬兩。1886 年以修建水操學堂名義撥款67.8萬兩。而 1886 年至 1887 年修建的仁壽殿、玉瀾堂、排雲殿、長廊等建築缺乏明確的造價資料。鑑於整個三海工程用銀為 600 餘萬兩,這批建築估計不會超出此數,因而推算整個頤和園工程用費約在 1000 萬兩白銀上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傳說顧和園是挪用海軍經費修造的,清末維新黨人梁啟超首創將園工同甲午海戰失敗相聯絡的說法,以激起人們對慈禧太后的仇恨。

    挪用的確切數額則說法不一,多則謂8000 萬兩,少則僅 300 萬兩。一般的看法認為在 2000 ~3000 萬兩。根據目前能夠找到的清宮檔案,海軍衙門在 1888 年把45.3 萬兩銀挪至園工。次年,奕劻又決定每年從海軍經費中騰挪 30 萬兩交頤和園工程處。至 1894 年共挪用 180 萬兩。

    以後又從出使經費中挪墊了工程銀 100 萬兩,申明從海軍鉅款 260 萬兩生息項下按年撥還。 從這些數字統計 ,海軍衙門經費有案可稽的騰挪共達 325.75 萬兩。1889 年1月6日,海軍衙門還在奏摺中提到“平餘、捐輸二款,擬另款儲存,專備工作之需”。

    根據海軍衙門的規定,北洋海防經費的平餘,劃抵下一年度“定遠”等八艦的糧餉油修經費,而海軍衙門發放的八艦經費及東三省練兵餉,則由海軍衙門撥付時扣除。有人統計,從 1887 年到 1894 年,海軍衙門剋扣南北洋將士員弁及東三省練兵餉的平餘銀,總數約達庫平銀 86 萬兩。按照平餘專備“工作”之需的說法,這筆款子也被挪用於園工。此外,海防捐和新海防捐被挪至園工的,約在 250 ~350 萬兩之間。所有數字相加,海軍衙門經費用於頤和園工程的總額,當不超過 750 萬兩。在三海和頤和園大興土木的時候,朝廷財政正十分窘迫。

    1888 年為例,這年戶部在正常的年度開支之外,又籌撥皇帝大婚典禮費 500 萬兩 ,鄭州河工 600 萬兩 ,山東河工 289 萬兩,制錢工本 90 餘萬兩,銅本 50萬兩等等。大工未盡,大禮方興。將歷年銖積寸累之餘罄於數月,只能大量騰挪海軍衙門的經費了。慶郡王私下坦承以昆明湖替代海防建設是其無可奈何的苦衷。他在政務上比醇親王更無建樹,但在諂媚慈禧和接受賄賂方面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諂媚和腐化的升級標誌著一個王朝沒落的加劇。到這種時候,祖制、規則、諫議就都被拋到一邊去了。

    還需說明,醇親王、慶郡王主持園工,籌措經費,甚至在工地上張貼的告示也落款海軍衙門,給人以海軍衙門即頤和園工程處的印象,但兩者畢竟是有區別的。修園經費也非海軍衙門獨任。但頤和園工程畢竟妨礙了清季海軍的發展,從而對於中國近代化的程序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正文完)

  • 13 # 彡出門已是江湖彡

    歷史有一個非常神奇的邏輯,那就是因為慈禧侵吞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導致北洋水師長期未添置先進船艦,最後導致甲午海戰一敗塗地。但是根據後世的研究,北洋水師慢慢的就成了歷史謠言之集大成者,因為裡面的謠言太多太多了,而且有些謠言已經被後世所深信為真相。比如慈禧侵吞北洋水師軍費這件事,在這件事慈禧是尸位素餐,而不是事情主謀,可以說慈禧比竇娥還要冤。

  • 14 # haonanrenjiushiwo

    精修園子了,當時圓明園已經被英法聯軍燒燬,慈禧為了享受決定在修建一座園林,這就是頤和園,當時中日戰爭爆發,正需要海軍軍費,慈禧不顧大臣反對,挪用海軍軍費幾十億兩修建頤和園,真是厚顏無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年中午吃紅薯芋頭紅蘿蔔稀飯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