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脂肪故事
-
2 # 長春美食大白梨
首先公孫勝隨晁蓋等人劫持生辰綱上梁山,也就是說公孫勝上級領導是晁蓋,而公孫勝也願追隨晁蓋。
宋江上梁山後,晁蓋老大地位有所動搖,連同為一夥的吳用也幫宋江架空了晁蓋,這是公孫勝離開的根本原因。還有就是公孫勝是個習慣遊走江湖的人,並不喜歡在梁山蝸居一輩子。
-
3 # 胡椒愛娛樂
公孫勝是一個很獨特的人物,他是道士,姓氏也是頗有神秘感的複姓“公孫”,《水滸》中就是把他當成一個神秘人物來塑造的,他看透了一切,宋江上了梁山,他就已經看明白了——這個帶有傳統“儒生”特色的領袖會把梁山帶到什麼方向;他也看明白了,晁蓋最終是爭不過宋江的;同樣,他也能覺察到,梁山的結局會是什麼樣的。
-
4 # 隨遇而安51591
不算是逃離吧,只是看清了情況不願意被人當槍使而置身事外而已,其實李俊等也看出來了只是礙於和宋江的情誼不好意思半途而退,公孫勝和宋江本來就不是一路人,宋江上山後公孫勝已經就想退出了,是他師父安排他又下山的,到紅塵中歷練一番而已。
-
5 # 槓上開花十456
公孫勝從小好習槍棒,學成多種武藝,因學得一家道術,亦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其入雲龍。公孫勝為人重情重義,嫉惡如仇。雲遊江湖時結交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後因事情敗露一起上了梁山。
林沖火併王倫後晁蓋當上了首領而公孫勝也算是坐了第三把交椅,到宋江來了之後梁山分裂成了一個以晁蓋為首和一個以宋江為首的兩個幫派,宋江拉攏原來的二把手吳用而吳用也有意交好宋江。公孫勝無意也明白鬥不過宋江所以以探母為名第一個離開了梁山。
後來為了幫助宋江攻打高唐州公孫勝再次出山。 之後也為宋江的多次征戰也立下了許多功勞,但是公孫勝深知道不同不相為謀而且他也看不慣爾虞我詐腐敗透頂的官場,在平定淮西后,宋江準班師備回朝,此時公孫勝再次向宋江辭行隱居山林,最後享年82歲,得以善終。
-
6 # 白亦詩部落
“入雲龍”公孫勝是梁山是梁山“四大常委”之一,也是水滸中最神秘,最完美的一個英雄形象!從一開始的出場,到最後老去,沒有看到他有過一絲的狼狽不堪,什麼時候都是一副從容自如,飄然出群的不俗。宋江是老大不假,出場就是一個“孝義黑三郎”,不近女色,還包養外室,自找綠帽帶,走哪哭哪,動不動就下跪,整個就是個娘們都不如的樣子。寫了反詩,乾脆坐在糞堆裡打滾,這也只有豬才幹的出來吧!不說他了,膩歪!
說個牛人,“玉麒麟”盧俊義,天下無敵手的存在,老婆也看不住,一樣戴著綠頭巾,武功高,還差點送了命。再說吳用,還智多星哩,朱武比他靠譜許多,弄個“智取生辰綱”,漏洞百出,幾天就破了案。除了智商不咋地,人品也差勁!牆頭草一個。
一說就跑題了,接著說公孫,估計是人出家了,心還牽掛塵世,帶著一樁“天大富貴”引出“七星聚義”。小時候不明白,他道術了得,呼風喚雨,灑豆成兵,幹嘛不自個幹?非弄成七份不可?呵呵!
等到了梁山,時間一久,發現這晁蓋白贏了個“托塔天王”的大名,啥事都不幹,還指望他作什麼救民於水火,沒門!心就冷了一半。等宋江一來,他一眼就看穿了宋江的心思,一腔情懷徹底涼涼了。
後來那些事,大家都清楚,不浪費時間了。
明確一下,這不是逃跑,是遠離爭鬥,修身養性去了。
-
7 # 蹦迪的肥胖螞蟻
入雲龍,公孫勝,從來都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好不!
洪太尉放出108顆魔星,魔星最初是封印在哪裡?龍虎山的,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聖地。
魔星跑了,怎麼抓呢?最簡單的方法是將魔星集合起來,消滅!所以才有公孫勝,公孫勝的出場就是為了集齊108魔星,剛出來就有了晁蓋取生辰綱。
在晁蓋死之前,公孫勝在哪裡?回了一趟家,找了自己的師父,難道這是巧合?
從最開始到結尾,公孫勝都是按照劇本走的,這個劇本就是龍虎山書寫的。
-
8 # 邏輯文史游
單純的從梁山的矛盾或者公孫勝的性格來分析這個問題未免過於老套,今天邏輯文史姨從小說的寫作手法上來簡單和大家聊聊為什麼一清道人必須“逃”離梁山。
首先,我們都知道《水滸傳》裡的故事背景是北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本歷史類小說去看。但《水滸傳》除了本身的歷史性外,其實裡面也穿插了不少神話或者是玄幻元素,比如小說在一開始就明明白白的告訴讀者,梁山108將就是洪太尉不小心從伏魔之殿裡放出來的,他們可是妖星轉世,自然要聚在一起。我們自然也可以發現在小說中出現了許多常人難以理解的橋段,比如秦明、扈三娘等人在全家被殺後還能原諒宋江,我們大可不必推敲他們的腦子是否有問題,施公的一句“妖星契合”,把所有的尷尬都完美的解釋了。
除此之外,小說中還出現了妖術和法術的概念,這無疑給羸弱的宋朝加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公孫勝是全書第一個出現的梁山法師,也是梁山的第一法系輸出,法系攻擊要比物理攻擊直接的多,所以就算是強如盧俊義,在李助的劍法面前也是個“弟弟”。可施公要考慮小說的整體邏輯性,因此關於法師的劇情安排總是很不打緊,例如公孫勝完全可以施法奪取生辰綱,但他卻非要找晁蓋;梁山大小戰役只要公孫勝一出手,對面就的團滅,但施公就是不讓他動。所以,關於法師的設定本就有些突兀,施公為了讓劇情合理,只能無限制的縮減法師的戲份。
等到最後,公孫勝居然提前跑了…
我們可以再整體回顧下公孫勝“出逃”前的表現。在宋江上梁山時,公孫勝第一次以探母為由離開,這期間梁山又以暴力套了不少好漢上山。等到在高唐州時,高廉的法術過於厲害,宋江只得再請公孫勝出山,於是公孫勝再度加入梁山,鬥法擊敗高廉。後來樊瑞以妖法攻山,公孫勝趕到贏樊瑞並收其為徒,在芒碭山篇章後,公孫勝直到徵遼時才略施小法破了賀重寶的迷霧,也就是說這一段時間無論是鬥童貫還是鬥高俅,公孫勝都在隱形,而以妖術著稱的樊瑞在上梁山後絲毫沒有法術表現,他被宋江當成步兵揮舞著流星錘上陣殺敵。等到河北篇,樊瑞有幸秀一下自己的法術水平卻被喬道清按在地上摩擦,而公孫勝一來,輕易的擊敗了喬道清。田虎陣營中同樣厲害的馬靈則是被魯智深所擒,這二位厲害的法師後來和其他河北降將一起加入梁山,在淮西之戰中大放異彩。徵西勝利後,孫安暴斃,他的老相好喬道清就急著要走,馬靈看喬道清走了自己也不留了,接著公孫勝想起師傅的叮囑也選擇了離開,自此梁山只有樊瑞一個法師了。
也就是說,當故事進行到方臘篇章時,全書還在活躍的法師只有樊瑞了(南軍的包道乙和鄭彪暫且不提)。喬道清和馬靈的出現讓法術大戲上演到了極致,二人又匆匆離去讓人過癮不起來。高廉雖然是反派角色,但他也算得上是朝廷方含有的法師,就是這麼一個稀有職業,還被雷橫給砍了。
所以,施公最後,還是沒有讓法師發揮他的餘熱。那麼為什麼要給樊瑞繼續安排戲份,是因為宋江徵方臘必須得勝利,才能為他們回京之後的悲劇找好出發點,如果樊瑞不在,僅憑包道乙一人,梁山大軍就得全軍覆沒。所以包道乙和鄭彪戰死後,方臘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徵南勝利後,樊瑞理應為國效力,但是,他也選擇了離開。
最終,小說中出現的所有法師全部謝幕,我們不得不佩服施公的“圓場”能力啊。那麼為什麼施公要給法師安排如此的劇情,其實我們就應該從歷史角度去分析問題了。《水滸傳》的編年是個很有意思的設定,在高俅上位折騰王進時,時間大約是在正和元年(1111年),而徵方臘時時間到了宣和五年(1123年),這年九月徵方臘結束,宋江領著倖存的頭領進京受封,到了宣和六年(1124年)三月,盧俊義被害,四月,宋江、李逵死,五月,吳用、花榮死,六月,宋江等人給趙佶託夢訴冤,梁山好漢至此宣佈“團滅”。宋江的死對趙佶來說是不痛不癢的,但他不知道,如果回到現實世界中,再過兩年,金兵就要打上家門了。
靖康事件對北宋來說是徹徹底底的恥辱,如果在金人圍城時,趙佶身邊有樊瑞在,或者說是有高廉在,我想北宋王朝的氣數也不會就這麼沒了。我並不認為在北宋法師的無差別打擊下,金兵還敢邁入皇城一步,但很不幸,施公並沒有扭轉歷史的意思,所以北宋還是那個北宋,沒有法師,沒人能呼風喚雨,等待它的結局只有滅亡。
同樣的,小說中除了法術外,施公對陣法的演繹也很誇張。《水滸傳》中的陣法已經脫離了行軍打仗的範疇,而是如同《封神演義》中那種真正的玄幻意味,自然,朱武最後也得走。
所以,公孫勝的出現和出走就是個錯誤,讓他和其他法師一齊落幕,只是為了不破壞歷史程序罷了。
所以公孫勝沒跳反就已經不錯了…
-
9 # 獨立寒秋218615201
中國是一個充滿具有智慧和傳奇色彩的國家,每個朝代都會出現一些具有通天智慧的傳奇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改變著歷史或者國運,這些人不但能縱觀全域性,總攬天下,而且能改變時局,扭轉乾坤。這樣的大能者,就像在下一盤大棋,我們稱之為佈局者。就像春秋戰國時代的鬼谷子,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
那麼在水滸傳裡,也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那就是一清道人入雲龍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
洪太尉放走了一百零八個被封印的天罡地煞,若干年後,這些人投胎轉世之後,定然會不同尋常,勢必要有一番作為,雖說不上能把大宋攪得天翻地覆,但也夠血雨腥風的,給風雨飄搖的北宋添了不少麻煩,讓宋徽宗頭疼不已。把水泊梁山這幫賊寇和田虎,方臘,王慶並列在一起,成為心頭大患。
那麼這些天罡地煞所帶來的,那就是再給北宋捅一個大窟窿,國內陷入戰亂,老百姓流離失所,遼金全面入侵,大宋朝更早的完蛋。他們的所作所為帶來的禍患遠遠不及他們的價值觀帶來的隱患,極大的影響了當地民眾,人們羨慕嫉妒,以匪為榮,(從打漁的阮氏三兄弟就能看到,這些底層老百姓是多麼豔羨和嚮往那些梁山賊寇的生活,以至於後來的金錢豹子湯隆這樣的手藝人,病大蟲薛永這樣的街頭賣藝人,沒面目焦挺這樣的生意人,只要有機會,那就是天賜良機)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結局也就是這樣。
時局動盪,岌岌可危,這時候,該大能登場了。具有通天徹地,洞曉玄機的羅真人,和鬼谷子一樣,採取了和麵團的辦法,想辦法把這些妖魔弄在一起,委派了得意弟子一清,尋找了一個藥引子和一個恰當的時機,那就是晁蓋和生辰綱,千迴百轉,把這些天罡地煞揉捏在一塊,到這個時候,公孫勝的第一個使命也就算完成了。具有道德天心的入雲龍,自然看不起那些世俗的黃白之物,生辰綱到手,他從未索取,直到三山聚義,妖魔湊齊,他才飄然而去。
變害為利,是羅真人的第二步棋。儘管梁山好漢不同於其他劫匪,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還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但是對朝廷和當時的局勢來說,終歸是心頭大患。如何變害為利,是羅真人的高招,宋江的愚忠和功利思想,以及他的那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小算盤,和朝中奸黨的排擠與陷害,羅真人自然是心知肚明,瞭如指掌。所以在第二次宋江再次邀請公孫勝時,羅真人對一清做了安排,再一次讓弟子遠離是非,脫離塵囂,作為羅真人的高徒,自己已經是看破紅塵的公孫勝而言,自然對羅真人言聽計從,高官厚祿從不放在眼裡,所以再一次飄然而去。
-
10 # 灣火
在梁山,公孫勝是個比較特殊的人物。他身懷絕技,道術通神。師從紫虛觀羅真人。他隨晁蓋等人入夥梁山,火併王倫後,追隨晁蓋。後跟宋江南征北戰,他足智多謀,與吳用一時瑜亮。
他施法佈陣,破高廉,擒項充,捉樊瑞李袞。招安後隨宋江南征北戰,鬥法喬道清,神火降馬靈,生擒李助。一路戰功顯赫,叱吒風雲。
倘若宋江大軍凱旋歸朝,班師回京,以公孫勝的豐功偉績及宋江對他的器重。在朝廷上,功成明顯,封官賜爵,必當重用。哪怕朝廷蔡京童貫等奸佞之臣想要剷除異己,迫害梁山好漢,也不敢動公孫勝一根毫毛。這是為何?
一是公孫勝法術高強,未卜先知,無論集合眾之勢或施陰謀詭計暗算,皆奈何不了公孫勝。
二是公孫勝以道人的身份示人,若是投靠朝廷,必定得到宋徽宗的器重,封為國師都不為過。
諸位一定會想,為何公孫勝會得到宋徽宗器重?既然有如此本事,為何又逃離梁山,不願意歸附朝廷?這裡,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北宋以道興國,憑公孫勝的道法,必定會受到宋徽宗重用宋太祖趙匡胤對道教和佛教是極為推崇的,當時道佛並重,並無偏頗。但繼位以來,為了排除異己,建立自己的統治形象,便以道教中的玉皇大帝作為祖先氏姓,匡扶王權正統。這裡有個民間流傳的說法,說財神是玉帝的兒子。而財神分九路,最受道教推崇,世人影響力最大的,是北路財神趙公明。因姓趙,便與宋朝的趙姓皇帝產生了某種聯絡。
既然宋朝皇帝自認是玉皇大帝的後人,為了鞏固政權,一統天下,對道教的宣揚自然不留餘力。特別在宋徽宗執政期間,道教盛行,佛教沒落。連宋徽宗都自封為“道君皇帝”,如蔡京童貫等大臣,也追隨崇尚道教之說,讖緯之學。
當時朝廷上下,推崇道教蔚然成風,如劉混康、郭天信、林靈素等道士,奉為天師。可任意出入皇宮大院,或居於權貴宦官之家。與宋徽宗、童貫、蔡京等人講經說法,論說仙道之術。
當然,這些天師道士初期甄選便能得寵,絕非偶然。若不是修煉得道,占卜先知,豈能入宋徽宗等人法眼?首先站在歷史角度上,宋徽宗除了不會做皇帝之外,諸行百藝,道學佛家,樣樣精通。倘若道士信口開河,在宋徽宗這位行家裡手面前班門弄斧,故弄玄虛,只怕人頭不保。
這裡有提到過的劉混康道士,便是一位真正得道天師。
據鮑慎辭所撰《茅山元符觀頌碑》稱,"茅山上清三景法師劉混康以道業聞於東南,乃遣中謁者致禮意,欲必起之。混康不得辭,既朝,遂住持上清儲祥宮。恩數頻頻,為國廣成。已而求還故山,許之,賜所居為元符觀。"徽宗即位後,更為信重,數召至京,並贊曰:"爾沖和養氣,得其妙道,學術精深,博通奧旨。救危難以積善,觀德業以養高。小大之事,常所訪問,盡規極慮,頗勤忠恪。濟人利物,功莫大焉。"一是劉混康道士受到宋徽宗重用,劉道士投桃報李,為宋徽宗斷理易數。徽宗見之,對其道學博通,深感欽佩。二是據說宋徽宗繼位時,子嗣不多。當時心慕道士劉混康道法高深,便讓劉道士為其增福求子。
劉道士掐指一算,說只要把開封城東北角的地勢增高,便能多得子嗣。徽宗按此照辦,果然接連得子,從此對道教深信不疑,啟用了大批道士。本來佛道不二,卻被宋徽宗大興道觀,崇道貶佛。
南北朝梁武帝盛興佛教,而宋徽宗振興道教。兩個皇帝,在宗教的道路上,都走向極端。
宋徽宗當時的手段是以滅佛教,樹道教為宗旨。
歷史記載:當時“以釋教經六千卷內惡談毀詞詆謗道儒二教,命近臣於道籙院看詳,取索焚棄之。”朝中被封的道士同官員一樣有品級俸祿,又下召把全國的佛寺改為宮觀,普通和尚易裝為道士、尼姑亦然。宋徽宗如此推崇道教,以公孫勝的身份和道行,比劉道士似乎更勝一籌。倘若留在朝廷,豈能不受宋徽宗的重用?
二、公孫被逼出山協助宋江,羅真人曾給公孫勝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讓他功成名就便離開梁山公孫勝當時以伺奉老母為由離開梁山,因宋江攻打高唐,被太守高廉法術所敗。這時候能救梁山的,唯有公孫勝。
宋江便派出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以解燃眉之急。但為何派出這兩人?
一是這兩人是宋江的心腹,辦事牢靠。而且當時軍務緊急,戴宗的神行馬甲可日行千里,能快去快回。
二是隻要是逼人就範,往往派出的都是李逵。如賺取朱仝上梁山,便是派李逵前往,李逵先殺小衙內,逼得朱仝走投無路,只能上了梁山。李逵所作所為,都是宋江背後操縱。
果然,李逵恫嚇公孫勝的母親,斧砍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大逆不道之事,李逵做盡。逼得公孫勝只能出來見面。這當口,羅真人便讓公孫勝下山輔助宋江,替天行道,保國安民。
羅真人在李逵和戴宗來之前,並無勸公孫勝下山。可李逵和戴宗一來,反而規勸公孫勝下山協助宋江。這是為何?
羅真人是得道天師,能未卜先知。倘若宋江遇到一般凡世的佈陣打戰,皆能應付。可碰到會施展法術的道教敵將,便無能為力。
諸位縱觀全書,我們看到武松被包道乙用飛劍斷了手臂;矮腳虎王英被鄭彪施法術暗襲而亡;喬道清法術高強,李逵、鮑旭、魯智深等人戰將皆被他擒獲,逼得宋江差點自盡。這些梁山的頂級戰將,碰到會施法術的敵手,且其奈何?
可見,若是公孫勝不出山,梁山眾軍馬早就被幾個會法術的敵將弄得全軍覆滅了。
羅真人是響應天道,這跟宋江替天行道是吻合的。所以,為了協助宋江開創梁山的宏圖偉業,才讓公孫勝下的山。
臨走前,羅真人送了公孫勝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從歷史來講,道教尊崇黃老之術,無為而治,貴柔守雌。無為便是要求朝廷不要過多幹涉黎民百姓,讓人們安居樂業,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政治上,也不會刻意追求豐功偉業和霸權天下的意圖。
如范蠡和張良,都是道教思想,輔助帝王,匡扶正義後,便功成身退。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而不祥。
所以宋江平定淮西后,班師返回汴京。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的話,心無掛礙,便向宋江請辭。返回薊州二仙山,理由是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羅真人和公孫勝既然是得道仙人,對宋江等梁山好漢的未來的遭遇已有預知,所以公孫勝不貪圖榮華富貴,封官進爵,毅然離開宋江,歸隱入林。真乃明智之舉也。
-
11 # 一覽眾河小
為何呢,公孫勝是術法大師,在水滸裡面,露面爭鬥的法師裡面數他最強,而且有著碾壓其他法師的實力。其他就算不怎麼厲害的法師,比如高廉、樊瑞等人,足夠讓眾人焦頭爛額,如果公孫勝發揮一下,估計其他一百零七人加起來也不是他對手。公孫勝就是這麼厲害,其他好漢跟他不是一個等級的。
但是呢,一個人太厲害了,與眾兄弟壓根就是兩個世界的人,這樣的人怎麼處兄弟呢,所以公孫勝早期並沒有展現手段,甚至智取生辰綱一段公孫勝出現的都莫名其妙,毫無存在感。
智取生辰綱的老大是晁蓋,開始劉唐找到晁蓋,說要送他一場大富貴,原來這劉唐不知道從哪打聽到梁中書為給老岳丈拜壽,準備了十萬貫錢財禮物,他來找晁蓋準備半路搶劫了這份不義之財。可以說,整個智取生辰綱劉唐算首功,他提供了訊息來源,並給出了劫道的建議。
這個劉唐是個粗人,腦子還有點問題,偏偏給予訊息這樣重要的活計是他提出,著實讓人有些疑惑。這時候公孫勝出現了,他來找晁蓋的目的跟劉唐一樣,也是來說打劫生辰綱的事情。按照常理來說,這等大事由公孫勝提出來,也顯出公孫勝高人的本事,但是前面劉唐已經提出,公孫勝給出的訊息就顯得多餘了。後面公孫勝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除了算出押運生辰綱的人會經過黃泥岡之外,就再無用處。而這個訊息,劉唐自然也能打探出來,無非花費點時間體力罷了。公孫勝的出現,除了應徵晁蓋那個北斗七星夢之外,就再無用處。就算搶到了生辰綱,要搬運貨物,自有劉唐三阮這些人做苦力,也用不到公孫勝啊。後來可能作者看公孫勝如此不作為實在說不過去,就讓他在石碣村眾好漢準備逃往梁山時,做了一場法,阻擋了一下官兵追擊。實際上就算沒有公孫勝,他們也逃得掉。公孫勝就如雞肋一般存在。
不過公孫勝長得好,一副得道高人的樣子,名氣也大,大家都重視他。所以排名僅在晁蓋、吳用之下,後來最終梁山排名,公孫勝也是排名第四,這個公孫勝,發揮過什麼作用呢。先說前半階段,前半階段就是公孫勝認識晁蓋一直到宋江上梁山這一段時間,公孫勝自從石碣村賣弄了一點法術之外,就再無作用。公孫勝自己也知道自己這個情況,看他怎麼說:
自打上了梁山以後,公孫勝是天天吃酒吃肉,並沒有展現高人的風采。不過那時候也不能怪他,晁蓋執掌下的梁山,基本上沒有任何長進,進來的時候啥樣,後面就是啥樣,直到宋江進來以後,一下子帶來了二十多條好漢,梁山這才算有所規模。而宋江明顯要在梁山安營紮寨,他來了以後當了二頭領,馬上回家把老爹接過來。公孫勝估計早就待著沒意思了,正好找個藉口,你宋江不是接老爹嗎,我就有個老孃要伺候,藉機離開。一干人當然不願意了,最後晁蓋給他來了個百日之約。說你到時候一定回來啊,不能失信,公孫勝滿口答應。
實際上,公孫勝早就不想呆了,估計他自己琢磨一下,都覺得此行是個笑話。劫取生辰綱,本來自己還可以邀功,結果劉唐這個俗人知道的比自己還早,壓根就沒自己啥事。上了梁山以後,個個都是粗人,只有吳用還算個文明人,但是吳用醉心功名,顯然跟自己不是一路人,公孫勝心裡很憋屈。現在宋江來了,梁山大規模擴張,更沒自己啥事,早早離開是正經。而且公孫勝此去是抱著一去不復返的決心。
為何說公孫勝是一去不復返的決心呢,看他走了那麼多天,壓根就沒有回梁山的跡象。梁山那時候也熱鬧,沒人想起他。直到後來因為柴進的事,惹了高廉,那高廉是個會法術的,梁山好漢再能打,面對一個法師也無能為力,這才想起公孫勝來。最後派的是戴宗和李逵兩個去請公孫勝。結果見了公孫勝怎樣呢:
看看吧,戴宗都要叫公孫勝爸爸了,公孫勝還是不想回去,不過呢,公孫勝也沒有把話完全說死,也就是說,這時候公孫勝能不去就不去,如果非要去,也要先跟師父說一聲才行。後來找了他師父羅真人,他師父說你可以去,這才去了。
為什麼公孫勝一定要見羅真人呢,實際上除了他自己不想去,想找個理由之外,就是公孫勝很瞭解自己水平。那個時候公孫勝雖然是個法師,但是還不到技壓群雄的地步。羅真人就說你啊,水平跟高廉差不多的,現在我給你一套五雷天罡正法,這時候公孫勝才有了在世俗界獨領風騷的本事。也就是說公孫勝很有自知之明,不去救宋江,不僅僅單純是因為他不想去,還有考慮到自己實力問題,到時候跟人鬥法,如果打不過說不定直接就交代了,救不了宋江自己還白白送死,還不如在這修煉呢。這個羅真人是他師父,既然要他去,總不能讓他送死,傳了一套真本事給他,公孫勝這才放心,要不然,他還真不敢去呢。正是因為羅真人如此厲害,公孫勝就很聽他話,羅真人交代了句“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當然得聽了。
回去以後,公孫勝很快戰勝高廉,立了大功,至於以後嘛,反正遇到敵人有法師的時候,公孫勝就出面搞一搞,反正跟他差距都不小,無往而不利,但是呢,如果對方沒有法師輸出,他也絕不會主動挑事情。他不僅幫梁山解決了很多麻煩,還自己收了幾個徒弟,可以說功果滿滿,除了公孫勝之外,梁山兄弟裡還有一個法師樊瑞,跟著公孫勝學習了一陣子,也堪大用。打完王慶以後,宋江回京城請功,公孫勝想到遇汴而還這句話就直接跟宋江說句告辭,直接離開了。他本來在梁山待得就不是很情願,何況這是師父說的話,一定要聽的。
不得不說公孫勝可以算是梁山的守護神,有他在,梁山好漢一個沒掛,他走以後,梁山打方臘,這好漢死的那個快啊,簡直如切瓜分片一般。公孫勝如果在,起碼對付方臘一方的幾個法師綽綽有餘。不過公孫勝在乎嗎,顯然他不在乎的。終究不是一路人,前面一路保駕護航,他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
12 # 李悟空
公孫勝如果最後不逃離梁山,那麼他就算不上道家的傑出弟子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正是道家弟子的灑脫與睿智。
公孫勝不僅道法高強,智謀也非比尋常,但道家弟子志不在功名利祿,而在於自身境界的提升。
而且公孫勝自然很輕易就會看出朝廷的險惡用心,但他看出是他看出,告訴宋江那些人他們會聽嗎?
不會!說了也白說,所以公孫勝為了兄弟義氣,在該幫的忙幫了以後,只能選擇功成身退。
修道之人和俗世之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準確地說公孫勝不是逃離梁山泊,而是瀟灑離去才是,這就是道家弟子的風采。然而這只是一方面。
既為道家弟子,又怎肯一味被朝廷驅使,與其被人利用,不如儘早離開。
公孫勝在徵方臘前離開梁山兄弟,不是他不講義氣,而是他知道同為割據一方的起義軍,自相殘殺是有違天道的。徵遼可以說是為了國家大義,剿田慶也可以說是為了消滅傷害平民的叛逆。
但方臘不一樣,方臘一夥和宋江他們太像了,區別只在於是否接受招安。和他們打就好比自相殘殺,所以公孫勝只能離開。
他勸不了宋江那些人,最後只能黯然離開。不是逃離,而是無奈,是身為一個道家弟子的無奈!
-
13 # 漁樵之人W
入雲龍公孫勝,之所以離開梁山,這是世外高人的明智之舉。作為修道之人,一向不慕功名富貴,遠離高官厚祿。道家本身就是追求清淨無為,和宋江等人的境界是截然不同的。憑公孫勝的能力,料知未來,是完全可以的,宋江等人的結局,都在公孫勝的預料之中,得勝還朝之日,就是梁山英雄滅亡之時。公孫勝離開梁山,隱居山林,遠離官場,潛心修道,得以善終。如果繼續追隨宋江,想弄個一官半職,其結果,將會和宋江一樣的悲慘,其實這也不是修道之人的境界。公孫勝師從羅真人,每次若不是宋江遇到難事,公孫勝也不會下山,幫助宋江解圍之後,總要回山修練,要不然,就以贍養老母為由離開梁山。其實,羅真人已有交代“逢幽而止,逢汴而還”,就是要公孫勝遠離官場,不慕功名利祿。而公孫勝也是很聽師傅的話的。除師命不可違外,其實,也不是和宋江等人是一路人,所以,功成名就後,離開梁山。
-
14 # 諫言
入雲龍公孫勝,可以說也是水滸傳中標誌性的人物。例如公孫勝的第一次登場。認定晁蓋義薄雲天,生辰綱給了他一場大富貴,因為智多星吳用,相當於整個水滸的智商線上,所以上梁山之後,公孫勝基本上是毫無建樹。
宋江之所以能坐上頭把交椅,公孫勝也是功不可沒。首先來說,晁蓋臨終遺言,誰是殺害自己的兇手,就是將來梁山帶頭大哥,按正常來講宋江可以直接pas掉。事實上史文恭是被玉麒麟盧俊義打死的。這麼一說盧俊義就能當頭領,這個時候公孫勝的才能顯現出來,聲稱在後山出土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名字,那會大家比較信奉,所以就把宋江給推上去了。
只不過後來宋江的所作所為,讓公孫勝越來越看不慣,學道之人大都活得比較通透。所以後來就歸隱了。
後人有詩讚之曰
超凡入聖一真人,喚雨呼風戲紅塵。雲開日出飄隱退,乘鸞跨鳳笑山林。
-
15 # 中國戰術五三行
平時有用關鍵時刻無用,宋江就是個投降派,幫宋江就是幫朝廷,梁山好漢大都是犯案的人,這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嗎?公孫勝是得道之人怎能看不來宋江之野心和朝廷的用意,所以,公孫勝勝過宋江和吳用。
-
16 # 大白白野
入雲龍公孫勝似乎屬於功成身退,功德圓滿,按照計劃行事。公孫勝是道人,北宋末年很重視道教。在梁山泊眾英雄中公孫勝屬於另類,他會法術,能騰雲駕霧,彷彿是世外高人,但是也做一些具體事情,入梁山很早,參加了智取生辰綱行動,然後離開梁山,又被請回梁山。
入雲龍公孫勝絕對是高人,梁山泊好漢在一些行動過程中遇到會法術妖孽之人公孫勝都能戰勝破除。公孫勝離開梁山好漢原因是因為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發揮作用,宋江率梁山好漢平定淮西王慶之後班師回朝,北宋國都是東京開封汴梁,梁山好漢駐在東京陳橋驛,也可能是當年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事件發生地,都屬於開封汴梁城。公孫勝想起“遇汴而還”之語,向宋江辭行,返回薊州二仙山,繼續修道,侍養老母。公孫勝是拿得起來,放得下之人,梁山眾多英雄公孫勝應該是半仙半人。
-
17 # 談古說史
公孫勝是著名的道家高人,作為道家高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能掐會算。知道自己是天罡地煞的一員,無法改變這個結果,所以他促成了七星聚會,上了梁山。知道宋江和梁山好漢的下場,所以徵方臘時主動歸隱。
-
18 # 甘芳豔
這就是個投機者。有錢賺,就參與。比如“搶劫生辰綱”。有好處就幹,比如“排座次”。有麻煩就躲,好幾次。有危險就撤。
-
19 # 劍嘯西風
水滸,可以稱得上一部“強盜讚美史”,他們所謂的替天行道不過是幌子而已,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幌子為自己的詔安做官做打算。
宋江作為大哥帶領兄弟期待朝廷詔安沒錯。土匪的出路有兩條,一是詔安能在朝廷混個一官半職的,二是繼續造反推翻前朝,但這要求必須有非常非常渾厚的功力,一般土匪達不到。而梁山就是這一般土匪,所以詔安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說了宋江在說吳用這個狗頭軍師,他為水滸二號人物,說心裡話看水滸我非常討厭這個傢伙,卑鄙無恥是他的特性,自然也沒有什麼好主意。多少好漢們曾經有幸福的家庭,如意的工作都是被他用陰謀詭計搞的家破人亡,不得已而當土匪,他還美其名曰:此計大妙,又為梁山大業引進來了人才?以我說,這種東西就應該千刀萬剮。
看看梁山都是什麼人吧:好色如狂的花痴矮腳虎王英,還吃人肝喝人血,當然宋江技高一籌給這活戴了一頂“綠帽”,殺人如麻的李逵——真土匪。做人肉包子的孫二孃還有同性戀患者盧俊義燕青…
想想這幫都是什麼人是,梁山可以說是人渣的聚集地(唯一的好漢只有魯智深)。公孫勝什麼人啊——活神仙,世外高人。前期投靠梁山估計也是被他們“替天行道”的口號所忽悠,後來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所以恥與為伍,自然就逃離了…
-
20 # 大吳的平凡生活
公孫勝是真有大智慧的人,是屬於“世外高人”那種型別的,謀略智慧只在吳用之上不在其下,更重要的是他能看透世道人心,當宋江歸順朝廷,決定征討方臘時,他就預見到了後面的結局,而且看透了宋江的心,所以他才會飄然而去,逃離梁山。
回覆列表
公孫勝從來沒有逃離,他是功成身退、飄然遠去!
在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中,公孫勝是個極為特殊的人物。他人在梁山泊,卻遊離於眾人之外。他是隨同晁蓋上梁山的元老之一,宋江當了一把手之後也極其器重他。
在徵遼回朝時,以宋朝皇帝對道家的喜愛程度,公孫勝的富貴指日可待。而以他的身份和法術,高俅等人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可是,公孫勝卻偏偏在此時離開了梁山眾人,回到山中隨同羅真人修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羅真人能夠預知未來公孫勝曾經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是宋江上山之後不久,公孫勝找藉口離開了梁山。不久,宋江攻打高唐,被高廉打得大敗,於是又派李逵和戴宗去請公孫勝。
公孫勝再次出山前,羅真人贈給他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這幾個字從字面上來講非常好懂,關鍵是羅真人。
羅真人是修煉得道的高人,他不會無緣無故送給公孫勝這八個字,很顯然,他已經預料到了梁山泊將來極為慘烈的下場,他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徒弟有所閃失。
所以贈給了公孫勝八個字,就是提醒他見好就收!如果公孫勝跟著宋江一條道走到黑,誰也不敢說他能否平安脫身!
通常來講,作為師長是不輕易給晚輩讖語的,羅真人送了,說明這裡面有著大凶險、大不妥!
二、公孫勝看透了宋江的為人公孫勝原本是跟隨晁蓋上梁山的,後來宋江等上山之後,公孫勝就果斷地離開了梁山。
公孫勝是個有大智慧的人,道心通明,對世間人心早已經看得透透的。宋江的權謀、宋江的手腕、宋江的為人,談不上對錯,混江湖嘛,不都是這樣的嗎?但公孫勝不喜。
你替天行道的“道”,和我的“道”不是同一條道,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如此,不如兩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梁山就是個山頭林立的官場,各個山頭明爭暗鬥,梁山好漢越多、成份越複雜,其中的爭鬥就越激烈,這些東西對公孫勝來講,索然無味!
並且,宋江一心想的是招安,對於公孫勝來講,有道士的身份、有羅真人罩著,招安不招安有沒什麼區別,他只是不願意在這汪渾水中呆下去了而已。
三、這八個字是羅真人的藉口公孫勝被逼出山協助宋江時,羅真人曾給公孫勝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其實就是見好就收。
從梁山聚義到徵遼國,梁山好漢可謂攻無不克,可一旦遇到高廉、包道乙這樣的法師就束手無策了,公孫勝儘管出手不多,卻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發揮了逆轉乾坤的重大作用。
所以,無論如何,宋江都不願意公孫勝離開梁山的。
問題在於,道家講究清靜無為,公孫勝又不喜宋江為人,並且對梁山將來的悲慘下場也有所預料,所以公孫勝是無論如何也要脫身離開梁山的。
羅真人的這“八個字”,實際上就給了公孫勝一個藉口,師命難違,宋江只好忍痛答應了!天地君親師,總不能逼著人家違抗師命吧?
於是,梁山好漢在平定淮西之後班師回朝,到達汴京之後,公孫勝知道自己該走了,他返回了二仙山,侍養老母、從師修道,隱居山林,做了個快活神仙。
結語:拿吳用來和公孫勝比,著實辱沒了公孫先生。公孫勝的本事、頭腦、心胸和城府,根本不是吳用這樣一個只會玩陰謀詭計的學究所能比的。
公孫勝除了本事厲害,更厲害的是他的眼光和心性。不戀棧富貴,不迷失本心,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入雲龍,神龍見首不見尾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