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學習王羲之、趙孟頫等人的小行書,需要極長的學習時間。學成以後卻被書法家評論為甜的發膩的俗書。沒有禪意,沒有拙味,沒有稚趣。
9
回覆列表
  • 1 # 開封府衙

    “專家”啊,“大師”啊的都是狗屁!自己寫不好就開始到處亂噴,詆譭中傷,妖言惑眾,蠱惑人心,詭辭欺世,流言蜚語製造噱頭!別人寫的楷書不好看,他們寫的就好看了?講美感,說藝術搞得名頭不小,自己都寫成一坨屎了還敢到處炫耀!相由心生,字如其人,看看那些大師的字,再看看大師的人頭像,長的那叫個什麼玩意?誰愛恭維誰誰去拍他們馬屁,在我眼裡,狗屎永遠是狗屎!

  • 2 # 色言

    書法作品(作為藝術形式)的評價

    首先,其獨創性,是一個關鍵因素;

    其次,符合時代的對美的共識。有諸多聖賢群體在思考和探索何為美,真,善。

    以三點,是評價書法作品“好”的基本依據。

    臨床,前世書法大家的作品,在第一點上就失分了。後面的很難有加分。

    故爾,不被認同。沒有獨創性,只能被稱為俗!。

  • 3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好看”是什麼?這個片語太寬泛大而空,沒有內容。試想:你不論對什麼東西要說“好看”時,你是以什麼為標準而說這一詞呢?純粹是個人的東西,你不會考慮什麼標準,潛意識就來句“好看”,怎麼樣?“好看”這個詞表達自己的思想,你要別人認可你,如何認可呢?所以後邊的問題就不說了,自說自話,沒有標準不好評論書法的,書法是一種文化,怎麼就兩字“好看”結束了嗎?

  • 4 # 脕雨書畫

    這個問題得看時代潮流、評判標準、和藝術家與受眾的學識眼光等等因素。

    因為在歷史上,每個書法家、畫家都不是時時受人喜歡和崇拜的。就算王羲之的書法在歷史上也有過排斥的時候,清朝末年碑學興起,“二王”書風的貼學就被強烈的排斥,以至於人人皆說貼學是“俗書”!以至於後來人人都不會寫貼了,這是因為時代因素而產生的。

    關於評判標準,其實與時代因素是相併存的,魏晉南北朝“尚逸”,隋唐“尚法”,五代兩宋則是“尚意”書風,所以每個人站在不同的時代角度,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比如蘇東坡就有批評顛張狂素,他把張旭懷素的狂草草書比作塗脂抹粉,以歌舞取悅兒童的倡伎,可見他對旭素狂草的反感。元代趙孟頫的出現,扭轉了南宋末年的近似怪異的尚意書風,重新崇尚是王羲之的比較工穩的一路的書風,追求晉唐古韻,但是因為追摹的人多了,致使趙孟頫的書風近似氾濫,人人出手就是趙體,所以就變得甜俗無味。他一直影響到明朝前期,使得形成了一種缺少創造力的書風“臺閣體”!而清朝時期乾隆的書法更是程式化到極致,缺少創造性,就形成了所謂的“館閣體”,但是還是有許多人學習,這是因為為了應付科舉,另一個是因為當時的流行書風的影響。無論是“臺閣體”還是“館閣體”在當時都是很吃香的,但是時過境遷,我們現在看的時候,就會覺得那是在是太俗氣了!那是因為當時和現在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了,從而產生的差異性。

    再有就是藝術家個人的學識修養問題了,剛才的兩個例子。明前期追摹趙體的“臺閣體”和清中期追摹董其昌、乾隆的“館閣體”,其中的追摹者也明顯有著學識與眼光的問題,因為如果一個有眼光有大胸懷的書法家是不會受到這些流行書風影響的,至少在自己開創的時候會避開這些影響,比如明末的王鐸徐渭就是有開創者的大氣魄。無論是哪一種藝術,唯有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屬於自己的和代表自己時代的藝術才能是好的偉大的藝術。歷史上能數的出來的大書法家,無不是這樣。

    還有來看一下“俗氣”這一詞到底是怎麼回事。俗就是因為太多人會了,太多人用了,就會變俗,因為流行嘛,就像流行歌曲一樣,剛出來的時候新鮮有趣,過段時間聽多了就會變膩,所以就進而變俗。也是因為當代人的眼光時代的要求和評判的標準,更重要的一點是感覺經驗。感覺經驗很玄,它是從古至今代代相傳的一種感覺標準,也是一種看藝術品的眼光。在經過清末碑學的興起,又經過民國近現代的書風變遷,從碑學又回到貼學,更就行的是碑帖相結合的風氣。比如草書大家于右任,鄧散木就是如此。當代流行的也主要是碑帖相結合的為主,但是現在的提法是“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確實是出現了這樣百花齊放的狀態,所以當今的評判標準就是比較複雜了,因為每個人的角度、評判標準、學識涵養都不一樣,所以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莫衷一是。但是,只要是好的東西,無論是碑學帖學或是碑帖相結合,還是現代書風,都應該看到一個人的基礎如何,書法的功底怎麼樣,有沒有創造發揮。正如陳振廉所說的,一件國展作品,主要看有沒有功底,入不入古,有沒有古意,再看用筆怎麼樣,線條好不好,然後就是有沒有創造性。

    寫得很熟練的王羲之或者趙孟頫字型,會被人認為是俗氣的,有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的眼光的侷限性,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寫得沒有創造性只是得到形式沒有得到內涵,這需要不斷的補學自己的學識修養。還有就是因為這些字型寫起來容易出現很多毛病,看起來變得軟綿綿的沒有力度,所以就會出現甜膩的俗氣現象。如果真的是有水平的二王書風和趙體字,而且能在此基礎上有所自己的創造性的發揮的話,那肯定是個了不起的書法作品。

  • 5 # ~紅塵客~

    我的理解,當一幅書法作品給我們的感覺是:平凡、普通、一般,應該就是俗吧。

    書法作品的筆法、墨法、章法、結構、形態等都彰顯了書法家的功力,學識,人格和情感。

    書法家的俗,由來已久,當下愈演愈烈。應該說當下是俗品綻放期,局面可喜可憂。喜的是在電子版的今天,還有那麼多書法愛好者繼承傳統,發揚光大;憂的是現在的商品經濟,讓許多書法家只追求作品如何博人眼球,和視覺衝擊力,失去了書法藝術的本意。

    俗品,應該是練習書法時的一個環節,一個過程。不是麼?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由雜品-->俗品-->雅品-->仙品-->神品的過程。你的品味,取向和層次在哪個階段,就呈現哪個階段的作品。

    俗品,我們也不必謾罵和嘲笑。只能說現階段作者的品味,取向和層次還在俗的階段,有待提高。想想書法家們誰不想自己能拿出個仙品,神品的驚呆世人呢。

  • 6 # 酒墨愛好者Czlzx

    把字寫好看了,需天分。大部分書法家無此天分、或不是最有天分的,因為你寫的好還有比你寫的更好的,因此他就只有他會的扭、怪。再者,書法好壞也不能只有一個標準。

    所以好看的書法,被掌握話語權的書法家說成是俗書。

  • 7 # 阿郎

    評判書法藝術作品好壞,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有三個要點,我認為它永遠不會改變: 一是結字,二是運筆,三是美感,缺一不可。僅僅好看,但如果顛覆了漢字結字規矩、運筆規範,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同樣,結字規矩、運筆規範,但作品缺少思想,沒有韻味,失去美感,也不能算是好的藝術作品。傳統的精髓要繼承,但還要賦予一定的時代感。這個時代感,不是炫酷媚俗,不是矯柔造作,不是譁眾取寵,不是新奇古怪,而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發自內心、富有生命的情感融入。

  • 8 # EddyLeung211333060

    什麼是書法家?如何定義標準?什麼是好看?都不必糾纏 法古為判斷之原則便知其然.如佛法(經)的真偽乃依法不依人.

  • 9 # 亦涵9966

    都說楷書最好看,但有個別書法家說楷書太呆板,只有草書和行書最有靈性。鑑於此,有的人就對楷書另眼看待了。有的所謂的書法家們到底會不會寫楷書,是沒人知道的。明明大眾看著好,有的人卻不說好,不知道他們的審美是不是疲勞了,還是腦子出了問題……

    在某些人看來,醜書才是真正的好書法。還有人說,臨摹字帖都是小孩子們做的事,成年人臨帖不被別人笑掉大牙的,所以說,想臨帖的人就不再臨帖了。俺認為,學書法,不臨帖怎麼能行呢!

    書法寫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認準的路,就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要聽別人說三道四。這就是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從不掖著藏著。最後,俺再說句心裡話,不就是學書法學寫字嘛,哪來那麼多清規戒律啊!有的人把學書法說得神秘兮兮的,其實不是那回事!學書法,只要認真深入臨帖就可以了,臨到一定程度時,再弄點個性進去,不就可以了嘛。學書法,只有不願意臨帖的人才會尋找捷徑,尋覓速成之道。俺認為。。。

    好了,俺說了不少了,也不知道是否符合題主的口味。

  • 10 # 陳曉2012

    毛澤東都說過,糟很還是好得很。是非自有曲直,公正自在人心,明知現階中華書法正派藝術是走向低谷之勢,有少數人主張提倡漢學習漢楷的學者們為拯救中華文化書謉、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之基而不懈奮鬥之時,就是邪氣日盛的怪書、醜書反對派的難受之日,古代社會也如此,什麼奸臣切命,主上蒙塵,犲狼當道,賢不被用,沫殺人才;近代史上,若不推翻三座大山,文化革命若不打倒四人幫,交白卷也是英雄,何只是書壇藝術呢?無容置疑,是誰把它帶到低谷,都這麼卓越的藝術又在這麼高權職上,把書藝純種地帶進藝術的怪圈裡,談雅與俗,笑死人!

  • 11 # 心悟華斌

    因為現在所謂的書法家,在傳統的書法基礎訓練上沒有下功夫,只想走捷徑,不不貶低別人,怎麼彰顯自己,實際上,恰宣示了自己的無知和淺薄,醜書橫行,相互吹捧,把個書法世界搞得烏煙瘴氣!

  • 12 # 濃淡任由冰雪中

    這個問得好,好看的字,只是字結構勻稱,用筆精到。普通人認為美而靚,這是固定俗成的欣賞習慣和標準,為俗字。這是寫字,與書法無關。任何人通過幾年臨帖,都可以寫得這樣美的字。

    另,改正你說的,好看的書法,應改為:好看的字,為正確。另書法,從法過度到【道】正確講應為【書道】。

    書法家從他讀字和交流見識中,慢慢有自己對書法的新認識,加之長期對大量書論研究中,欣賞不斷提升,才有:普通人為好字,靚字,而書法家反而說是俗字,匠字。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字不耐看。完

    另:書法家寫的字,幼拙,奇錯,書卷而金石,或筒淡,或無為而清遠的風書,普通書者,所謂【書法家】的人,反而說是醜書

  • 13 # 使用者10902036982

    其實,醜書,俗書都是近代人所為。歷史上可能沒有。中國人就是依據有學問的人的評定來言論字好與否。歷史的等級觀念不是偶然的。是對學問的尊重。中國的有學問,是綜合的理念。一句話說的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歷史的樸實,造就了人審美的直觀。地域間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好與不好。所以認知才是好與不好的根源。讓所有人說好必是意識上的認知。這就不能不說不同修養的人的認知度,比如小學畢業和大學畢業的人都說好,只是一個人能說出為什麼好,一個人說不出,這只是修養差異。但是很多這樣的比對出現,這就同了,是民族的遺傳記憶和遺傳認知。這就是說醜就是醜,美就是美。用醜喻美,大巧不工,是在同一作品中的反襯,不然能工則工,何必不工。

    幾千年的文化,所派生的巧與大巧,只是修養不同而已。

  • 14 # 不受待見的老煙槍

    這問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好看”是人們對好作品的肯定,何罪之有?大約人群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有愛美傾向或叫愛美情結。把這現像以一個“俗”字貶得一文不值,大概不大好吧。莫非人們要愛醜才讓某些什麼什麼“家”的名人認可、開心?這種心態實在可怕。

    其實,一個真正的潛心學問的人決不會自視高人一等。他一定是虛懷若谷,心胸寬闊,善於與人交流學習的人。古人尚有“若聞善事心先喜,得見奇書手自抄”的情懷,生活在21世紀的在學界有一定聲望的人更應以善意對人。這樣自己從事的事業才會一歩步向更高境界發展。

    倘若自視甚高,時時認為自己的一字一畫統統是陽春白雪價值連城,別人刻苦用心寫出畫出的作品都是下里巴人狗屁不值,那就不恰當了。

    現而今的書法家們若能為後進者指導襄贊,讓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則是中國書法界之幸,是傳統文化之幸。

  • 15 # 促破曉機心

    有這種看法的人不是什麼書法家,只是他們披著書法家的外衣以所謂的書法家自譽而已,他們的東西本身不美,卻又對美的東西橫挑鼻子豎挑眼,他們不安於現狀,總想旁出鈄枝,搞一些別出心裁的玩意兒,藉以顯示自己的高明和深奧,其實,扒下他們的外衣,百嘛不是

  • 16 # 抱庸詩書

    好書法一定要藏奇藏巧,這樣也才有看頭,有噱頭,有內涵,有餘味。而印刷體一樣的正書,雖橫平豎直、結構勻稱,規規矩矩、四平八穩,但因美得過於直白,便顯得空洞而了無趣味。

    我個人始終認為,各種書體的出現雖有先後之分,但兩千年的孕育發酵,各自之間早已成為“血親”,相互影響啟發,有著千絲萬縷扯不斷的關係。宋代之後,正書與妍美不再流行,而“會意”的拙書地位逐漸抬升,一直到明清時期,正書被徹底“館閣”,變成了所謂的俗書。

    俗書的俗,就是美得不夠抽象,或者說美得太直白,不能給人更多立體的、多元的、持久的審美體驗。就像是寫詩,直不如隔,隔不如藏。以田英章楷書為例,看他的書法影片教程,他這一撇還沒寫完,看過練過歐楷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捺一定會是那樣的。所以不少朋友認為,田英章的楷書就是當今俗書的代表。

    為什麼這麼多次蘭亭書賽,寫正楷入圍者寥寥,而大獎獲得者往往是清一色的“拙書”“醜書”,其實是眼光層次、審美角度、評判標準的問題,這也正說明在今日的書法界,仍然是正不如奇、妍不如拙,“俗書”仍舊不入上流。

    至於“主流”之中有沒有、有多少是故弄玄虛濫竽充數的,相信歷史終究會沉澱過濾出“真相”。

    抱庸妄談。

  • 17 # 杏林帥哥

    《蘭亭序》好看嗎?《顏勤禮碑》好看嗎?《神策軍碑》好看嗎?

    射書好看嗎?盲書好看嗎?吼書好看嗎?爬書好看嗎?

  • 18 # 老槐筆墨

    一個人的書寫功力,是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書寫訓練才能逐步提升的。書法之雅也是要經過一個漫長過程的求索才能實現的。

    其次,書法的雅與俗也是相對的。即使是古代的書法大家如柳公權者,米芾評曰“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對雅與俗的認識,與觀賞者的書法水平、綜合素養特別是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係。我原來看不出虞世南、禇遂良等古代書法代表人物的作品好在哪裡,慢慢才體悟到其中的妙趣。

    我知道,自己的字還帶有不少俗氣,我將不忘初心,堅持努力,探究書法藝術之美。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的作品,請方家指正。

  • 19 # 眼裡的茶

    我只知道,不被大家認可的就不會流傳,這東西的存在意義就很尷尬。大巧若拙被髮展成醜書是文化的悲哀,專家把自己當做超越於百姓的存在,基本屬於走火入魔,必將自閉在狹隘的思維空間裡!沒有他人的吹捧,這些作品就會一文不值。請分清拙與醜的區別,太極留有餘地而不張揚,才是書法的巧也是表現的拙 ,而不是畫虎畫成痰盂的醜書,邊也不沾啊!

  • 20 #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關於觀眾將書法評價為俗書我認為這反映的是人性和中國式教育問題。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透過現象看本質,首先書法的好壞並不是某個人某個團體說書法好了就是好,壞了就是壞,因為書法反應的並不只是書寫的功力和技能,更是一個人的性情的反映,試問,你瞭解寫書法的這個人嗎?99%的人對一個陌生的書法者是不瞭解的,那麼不瞭解你又怎能上嘴皮碰下嘴皮說他的書法不好看呢?

    人們往往會把如今的書法作品和古代的一些大家的作品相提並論,試問對比的基礎是什麼?參照物又是什麼?所以,但凡一個理智的人是不會輕而易舉對於文化進行批判,更理智的做法是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還有一個透過對比來批判書法好壞的依據就是書法家那麼多人,其實能寫出來作品的書法者應該值得鼓勵,畢竟傳統文化現在已經不被年輕一代所青睞,所以,評價還需要客觀。

    所以,你所謂的俗書在別人眼裡或許是值得鼓勵和表揚的,千萬別做一個噴子見誰噴誰,那樣會讓人懷疑你的人品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蜀作戰,大將張郃究竟死在誰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