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筆畫符闖世界

    不可否認,王羲之的成就,但是你要是學二王的字,寫小字可以但是你要寫大字的時候,只用二王的筆法,就相當的單薄,不滄桑,顯得就比較嫵媚。還要去臨習別的書法。去豐富自己。

  • 2 # 大仙故事會

    文學評價具有自我認同性,但是王羲之的綜合評價的確無人能出其右

    很多人都知道王羲之,因為他是書聖,他寫過《蘭亭序》,他是中國書法江湖的武林盟主。 那說到底,他是怎麼一步步走到天下第一的道路上的呢?

    王羲之沒有出世前書法江湖的形勢是這樣,從絢爛的漢朝走出來的草聖張芝同學創造了“今草”,一統草書書壇,不過那已是一個半世紀之前的事了。繽紛的三國時代孕育的楷書之王鍾繇在武林盟主的位置上坐了將近一百年,人們還在討論他和蔡邕誰是第一高手。現在,時間來到了東晉,一個文人嚮往的浪漫時代,書法江湖需要新鮮血液,需要一個新的領袖,人們跟娛樂圈的追星族一樣,希望看到新鮮面孔。

    王羲之就在這樣一個文化發達的時代出生了。

    王羲之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祖上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父親王曠名頭不小,做過幾任太守。按說,王羲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可以踏實的等著做官,畢竟家族就是做官專業戶。可王羲之並沒有像大多數官二代和富二代那樣,選擇安逸,他選擇了另一條路。

    我要選擇了一條更有挑戰的路,書法,將是我一生的奮鬥方向。

    1.努力要趁早

    王羲之五六歲的時候就跟別人不一樣,別的孩子都在上樹掏鳥窩,下河追魚蝦,街上玩泥巴。王羲之每天就愛獨處,靜靜的想問題。父親很好奇,走近了看他在做什麼,看到用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

    父親問王羲之在做啥?王羲之說在寫字,父親大為觸動,開始認真教導王羲之。七歲的時候就把王羲之送到書法名家-衛夫人家裡系統的學習書法。衛夫人是鍾繇的傳人,當時書法界的一流高手。

    電視劇《書聖王羲之》劇照

    王羲之在衛夫人門下學習了幾年,書藝突飛猛進,十歲左右就名震江湖,拿到地區無差別級書法比賽的第一名,達到了成人的書法水準。

    張愛玲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出名要趁早。但沒說另一句——努力要趁早。不比別人起步早,怎麼會做出偉大的成績呢?

    天才不僅出於勤奮,還出於比別人早出發。

    2.方法很重要

    王羲之十歲左右遇到了瓶頸,當他發現自己的書法超越了身邊的大人,突然有點茫然。很多天才到了這時候會停下來,因為挑戰沒有了,很容易停止前進。

    王羲之困惑著,老師衛夫人的筆法他已全學會,再往前走就要自己摸索了,可路在哪裡呢?

    這是個門檻,很考驗人,大多人在這個門檻裹足不前,而一旦邁過這個門檻,那將步入到下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叫做大師。

    王羲之沒有放棄,他每天都在想著辦法突破。突然有一天,他在父親的書房發現了一部秘笈。

    這部秘笈叫做《筆法》,是前代人總結的書法要訣,也是王家世代保管的秘密。他帶著秘笈找到父親,父親不無擔心的說:“你還未成年,怕保管不好秘笈。”王羲之懇求父親說:“讓我現在學吧,如果等我長大了再學,怕興趣和心智都不如現在”。父親終於點頭了。

    王羲之細心的研究了《筆法》,從中找到了超越自己的辦法。原來筆法是要不斷進階的,我雖然超越了很多大人,但是並沒有超越那些大師。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一山還有一山高,我的征途應該是超越張芝和鍾繇這樣的人。

    王羲之暗暗的定下了自己一生的目標,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筆耕不輟的書寫到老。

    經過苦練,他的書法技藝大漲,連師父衛夫人看了都暗自讚歎:這孩子很快會超過我。

    王羲之靠著孜孜以求的精神,突破了自己,完成了在技藝上最重要的飛躍。

    3.飄逸的魏晉風骨

    王羲之十六七歲的時候已經名揚四方,是東晉有名的青年才俊,更讓人羨慕的是還娶了國防部長郗鑑的女兒。其中相親的過程很有名,這個段子叫做“東床快婿”。

    當時,身為東晉國防部長的郗鑑想為十六歲的女兒找個好夫君,就跟好友時任國務院總理的王導說了,想和王家結親。王導十分高興,拍胸脯說王家未婚的青年子弟隨便挑。第二天就召集了王家子弟開了見面會,郗鑑看著這些經過仔細打扮,故作莊重的王氏子侄都不感冒,唯獨對獨臥東床,坦露肚皮的王羲之十分中意,最後收做女婿。

    歷史上最早的“葛優躺”

    其實,不是王羲之故意與眾不同,而是王羲之偶然獲得一本前朝大書法家蔡邕的字帖,他的腦子裡全是大師的筆法,進入了忘我的狀態,不想獲得了青睞。

    時刻學習,忘情書法。正是這樣的精神,才造就了王羲之精妙的書法技藝。

    王羲之的夫人郗璿也是一位書法家,傳說也曾在衛夫人處學習書法,這兩個人的結合也許是老天冥冥之中的安排。

    4.會稽山水中流淌出的《蘭亭序》

    王羲之在聚會上,創造了一個新鮮的玩法,把酒杯放在小溪流水中,隨著水流飄到眾人之間,任大家自由取飲。這種自助式飲酒有個很雅緻的名字——曲水流觴。

    當時王羲之小醉,乘興而作的《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又似龍飛鳳舞,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後來王羲之酒醒之後,又寫數稿,始終找不到當時的神韻,自嘆當時是神來之筆。

    後世尊《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那洋洋灑灑的筆法行雲如水般流暢的文采讓後人無法自拔。

    《蘭亭序》是王羲之一生的巔峰,是王羲之被公認為書聖的最佳代表作。

    5.書聖的地位

    王羲之的超級粉絲群裡,有兩個人名頭最響,一個是梁武帝蕭衍,另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這兩個人因為喜歡王羲之,直接把王羲之的書法列為了全國普及教材。王羲之的群眾基礎這麼好,離不開這兩位皇帝的大力推廣。

    蕭衍的書法水平很高,是可以進那個時代前十的書法名家。至於唐太宗,那可是千古一帝,他們都對王羲之推崇有加,說明王羲之的魅力之高。

    唐太宗喜歡王羲之書法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繼位以後,蒐羅天下王羲之的字到宮中,命褚遂良等書法大家甄別真偽,系統整理。

    甚至,死的時候還讓最愛的《蘭亭序》一起陪葬。

    《蘭亭序》

    關於蘭亭序,還有一則小故事。

    李世民雖然蒐羅了天下的王字,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本,每一念此,悶悶不樂。

    原來,王羲之的《蘭亭序》,一路傳下來,在第7代孫智永手裡。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對祖上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欽佩,因此他苦練書法,名氣也越來越大。

    智永死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也對書法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序》的價值,遂將它珍藏在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後來,李世民聽說《蘭亭序》在辨才和尚處,興奮不已,多次遣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脫不給。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的樣子,與辨才接近。蕭翼對書法也頗有研究,與辨才和尚相談甚歡。待兩人關係密切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蕭翼不動聲色地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猶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意說自己不信,辨才見其甚疑,一時起興,就從屋樑洞內取出蘭亭真跡。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確定是真跡。突然臉色一變,迅即將其納入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太宗 “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

    夢寐以求的東西終於到手了,李世民高興萬分。令侍奉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子和近臣。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

    唐代書法的繁盛,得益於王羲之書法的大力傳播。

    6.藝術生命延續千年

    王羲之在政治上的成就也一點不比書法差,不僅做過東晉最富庶地區的行政長官(會稽內史),最高時候還做過軍隊的一級將領,領導過五軍之一的右軍,史稱“王右軍”。無論是作為治理一方的最高長官,還是領軍的將領,王羲之都能獨當一面,是不可多得的軍政全才。

    可是,王羲之最喜歡的還是書法藝術,在他死前曾告誡子孫,不要做官,我希望你們能繼續我的藝術事業。

    就這樣,王氏後輩大書法家層出不窮,例如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王徽之,侄子王洵,四世孫王僧虔,七世孫智永,都是歷代名家。

    王獻之《中秋帖》

    後世的書家們,也大多從王羲之這裡汲取營養,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理論成為千年以來取之不盡的藝術財富,影響著一代一代人。

    從王羲之開始,中國書法走向了成熟期,也標誌著中國第一個書法高峰的來臨。

    這個高峰上除了王羲之,還站著另一個人。

  • 3 # 藝知現代

    我覺得應該沒有了。每次看《蘭亭集序》均是一種無言的享受。當然了,那是行雲流水的行書。楷書的顏體也是很渾厚有力的,其字如其人。徽宗的瘦金體看著則如北宋溫婉秀麗的畫卷,充滿著溫情卻失卻於柔弱,最終造成亡國的悲劇。最最重要的,整個古中國唯有魏晉時期才可能出現那種寄情於天外卻又不受干擾的情景造就了竹林七賢造就了曲水流觴

  • 4 # 中州耕牛堂主

    可以說,王羲之之後的書法家,沒有一個超過王羲之書法的。也沒有哪個書法家說自己已經超過王羲之書法的。這就是事實!

    對於王羲之的書法,我們只要學習的份,千萬別談超過他的話。因為王羲之是書聖,既然是聖人的書法,又有誰能超過呢?

    我認為,當下的學書之人,學上三十年王羲之的字,如果真的能得其王羲之書法的四五分神韻,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每一個學習王羲之的書法,應把著重點放在領悟王羲之書法精神上,這個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臨其形似和神韻,那也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領悟王羲之的書法精神,才能得王羲之書法的精髓,否則,即便是臨摹的有十分像,而不得其他的書法精神,就會像喝白開水一樣淡然無味的。

    天才源於勤奮。學書須具天賦。天賦源於善悟。學書法,悟很重要!學習王羲之書法也是一樣的。

    對於王羲之的書法,我們必須持敬畏態度!反之,是學不好王羲之書法的。關於超過王羲之書法的話,做為一個書法人,還是不去想的好,不去說的好,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可能超過王羲之的書法!但“神人”除外。

  • 5 # 岐黃叟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從古至今無人能及,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因素:一是羲之書法能融隸、草、行、楷於一爐,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儒家的中庸,老莊的玄遠,在他的字裡行間均得到體現;二是羲之作有千古名篇《蘭亭序》。個人以為,王羲之書法主要成就在行書上,而其他幾方面要略遜。書法是藝術,對藝術的鑑賞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我覺得王羲之行書登峰造極,無人可企。論楷書,我更喜歡趙孟;草書,我更欣賞東漢張芝。鍾柳顏歐的書法成就主要在楷書,但與趙孟相比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了。

  • 6 # E203278026

    王羲之過於神化,不過是李世民喜歡他而已,在隋朝就沒有那麼火熱,王不過是行書小有建樹,說實話我不喜歡王羲之,字偏於流俗,王之前有很多大家比如張芝,蔡邕,鍾繇,陳遵,……太多了。

  • 7 # 依蘭居書法

    不是這樣比的。

    若單論小楷,鍾繇比他好;

    單論狂草,張旭、懷素在他之上,羲之基本上無狂草作品傳世

    篆、隸,羲之也未見有作品傳世。

  • 8 # 秦時明月144045538

    文無第一。王厲害,蘇蔡米黃也不遜。現在芸芸眾生吹捧功夫見漲,說王楷草隸篆都行,未免太過。廋金趙詰,毛體澤東你敢說不行?

  • 9 # 三悟軒

    題主推崇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在楷書初現的歷史時期,王羲之的楷書集當時眾家之大成,對楷書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行書更是被歷代所推崇。到了唐代更是由於唐太宗的喜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崇高地位。所書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本人也被尊崇為“書聖”。

    但對事物的認識上,也要有唯物主義思維,古人尚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因為沒有絕對和度量的標尺,所以說有沒有超過他的人的問題本身就不嚴謹。在王羲之擅楷書和行草,但如果用篆書和隸書比,他肯定不是歷史上最優秀的書法家,所以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絕對的來認識一件客觀事物。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不容質疑,雖然需要客觀解讀,但也是近兩千年的過程形成的,是絕大多數書法家的共識,不是說超過就能超過的,就像現在網路上的什麼當代王羲之的狂言,給人的感覺就是跳樑小醜,徒增笑料而已。

  • 10 # 晉風

    如果硬要從一碑一帖去比較 ,後來出現的書法大師,可能在書法某一方面超越王羲之。比如顏真卿米芾的行書,張旭懷素的草書,楊凝式赴孟頫的楷書等等,等等。

    但站在中國書法文化的高度,從王羲之對中國書法藝術作出的貢獻去審視,我敢斷言,從古至今任何一位書法家都無法超越王羲之。為什麼呢?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王羲之書法最契合中國文化的審美意向。中國哲學的核心之一,就是看問題或者處理問題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而王羲之的書法,無論是真書小楷,還是行草鉅製雖極盡變化,都能給人一種和氣靜美,自然流轉、落落大方的藝術感受。從而成為歷代統治者在書法文化方面極力推崇的物件,甚而把王羲之神化。

    二是變古隸為新體的貢獻。大家知道,漢至東晉前,官方和民間使用的文字,都是隸書和章草,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文字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而王羲之作為改舊為新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時代完成和完善了文字由隸變楷、由章草變今草的轉變過程。由於他和同道們的貢獻,開啟了中國文字的一代新風。至今,我們還延用著東晉以來創新的文字字型。可謂利在千秋,功在千秋。

    三是五體皆能,書法藝術綜合實力無人可比。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因為現時正是學習王義之書法的熱潮階段,大家從各個方面,都能看到和臨習王流傳於世的各個碑貼,自然對王的書法全面性有所瞭解。我要說的一點是,在大家習王字的同時,多看一看中國書法史和歷代書法論文選,更能深切體會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性,及王義之書法之所以受到歷代推崇的原因。

    總之,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座不可超越的豐碑。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11 # 自成灰

    超越很正常,凡練過蘭亭的,都不會出來嚷,我的字已經比王利害了,最佳化王的字,比他寫得更好,才是練字所需要的,不超越,那不是白練了

  • 12 # 周輝明心跡

    書法藝術能比的只有楷書,而楷書能比的一是臨帖(比誰臨得像)、二是比各自的風格(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臨帖是楷書的初級水平,能出帖形成自己的風格才是楷書的高水平。唐歐陽詢之後幾十年才出了顏真卿!中間多少臨習歐體的大家被歷史省略,唯有顏真卿的顏體再領風騷,柳公權的柳體亦然!所以出不了帖的書法作品沒資格和原作比;出了帖有了自己的風格別人又如何比,歐、顏、柳各領風騷沒法比!愛那種字型完全是個人的事並不影響他們各自的成就。王右軍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截止目前無人超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書截止目前也無人超越。在行書裡比,目前寫得天好也只能算第三!若干年以後第三能不能超越第一則由後人評說!寫好自己的字,接受他人的字!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廣集百家之長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才是硬道理!最後發幾張圖片,僅供參考!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 13 # 翰墨今香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是有兩點原因的:

    其次,羲之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後世無法複製的。那個時期是楷書剛有雛形的時候,草書由章草向今草轉變的時候,行書剛剛面世的時候。所以羲之除了字好,還做了一個推動楷書、草書、行書轉變的人。這個功勞,因為時代背景的限制,後世再難有人達到這樣的成就。

    到了唐代,各種書體已經基本進入成熟期,太宗皇帝李世民又極力推崇王羲之,於是世人皆以羲之為楷模,爭相效仿。最客氣的是,讓大家都學王羲之,他還把羲之的真跡蒐羅乾淨,一股腦全帶進墳墓裡了。

    大家試想,學王羲之,學的還不是真跡,那麼如何超越呢?而楷、行、草三種書體又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和成熟了。所以很難超越。

    書法本身又是講究歷史傳承的藝術,如果脫離現有古代法帖,完全自己另起爐灶瞎寫,又會變成“醜書”。

    所以現代人,真的很難超越王羲之,而且現代人功利心又重,因此內心的境界就很難達到古人那個水平,文化修養和學識更有距離。所以要想超越羲之,談何容易。

  • 14 # 老左137154477

    答悟空先生題向,首先應該準確的說:王羲之是從古到今公認的最好的字聖,但是是否有超過他的書法家?這是兩個概念不在一個等級線上的問題。反敘從古到今的書法家有一個超過“書聖”王羲之的嗎?眾所周知從古到今的書法家有顏柳趙歐四大家可稱四大書法家,張旭懷素可稱草聖。還有明朝第一草等,他們也只能在各家的優勢優勝優秀的一面,或一處,被世人認同而稱”家.稱“聖”,又怎能與“字聖”相匹。更不能談當今草聖和各類書體之家。當然我不是一個厚古薄今之人,我愛毛澤東說的:“秦皇漢武略輸文釆,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精神。我願天下書法家,同舟共計,苦練奮發,共克難關,相互映襯,做到1+1,不做1一1,的文人墨客,在“書”字上下功夫,為傳承王羲之,顏柳趙歐張旭懷素之書,發揚中華文明之文化,攀登文明文化之顛峰而努力奮鬥。

  • 15 # 阿邦

    一定有,我說一個可能大家都想不到,那就是秦儈。理由如下。

    秦儈發明的宋體認識的人更多。王的行書只是書法發展史上一種流行不開的書體,它是由章草演變而來,因實用性差而被楷書取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宋體又取代了唐楷。至今還是廣範應用。

    曲高和寡,是王字的特質。從對社會的貢獻上看,王的行快只是一小部分士大夫的玩物。只有宋體(秦儈體)才更多地傳播,宣楊了中華文化,中華文明。

  • 16 # 翰墨書道

    可以說沒有。雖然歷朝歷代書法都在發展演變和完善,但王羲之在書法史上所處的歷史地位以及在書法創新、書法理論上的貢獻,是不可能被超越的因為我們甚至晉代以後都無法達到王羲之書法造詣和在書法歷史上的地位。這就像一棵與歷史同步的參天大樹,王羲之的書法就像樹的軀幹,自此以降無論如何變化出新仍然是以王羲之書法為本生髮出的新枝,而不是另闢蹊徑,獨樹一幟。這主要原因在於王羲之是集晉以前書法之大成者,同時有在原有的高古樸茂書風的基礎上創新了妍美一路新風,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王羲之的書法眾美兼具,到了盡善盡美的自然境界。正是這樣的原因,自此以降,書法的發展演變與完善,無不以王羲之為宗。即便我們學習其它書體,如篆隸書,再風格上仍然難以超越王羲之所創立的書風,包括章草書,如《豹奴帖》。所以說,我們只能在此基礎另發新枝,而難以獨闢蹊徑,獨樹一幟。雖然書法發展到現代,與王羲之的書法有非常大的區別,但書法所擁有的文化內涵同樣達不到王羲之書法所創立的高度。王羲之的書法也因此成為了自此以來書法的源。

  • 17 # 無聊到巔峰

    沒有,也不會有人揚言超過王羲之(ZZ不算)。這個問題其實從藝術發展史上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無論那種藝術,是詩詞歌賦也好,琴棋書畫也罷,總歸是從無到有、盛極而衰的過程。當藝術形制、審美技藝達到最巔峰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一位“集大成者”,當這位集大成出現的時候,就意味著前人的路走到了最輝煌、也是最盡頭。

    在近體詩上,這個人叫杜甫;在詞體上,這個人叫周邦彥;在書法上,這個人就是王羲之

    當然,我們說“集大成者”是藝術的終結符號,並不是說不能發展了,而是後人再也逃不出他的樊籬了。

    近體詩至杜甫之後,宋詩、清詩都獨樹一幟各有風格,但依然在杜甫一人家法之中:

    宋詩壇巨擘“江西詩派”認杜甫為一祖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之一祖;其筆法風格也僅是杜甫詩風之一段;

    而詞體至周邦彥集大成之後也是如此,自周詞出北宋始,至號稱詞學中興的清代,自賙濟推清真建"常州詞派",近代王鵬運、朱孝臧、鄭文焯、況周頤等大家無一不往而集繼,衣被聲樂詞壇已近千年。

    當然,我們說寫詩的就沒有杜甫寫得好,寫詞的就沒有周邦彥寫得好嗎?並不是,很多詩詞人的巔峰之作都不遜色、甚至可以超二者一頭,但是為什麼都不自詡超杜越周的,原因很簡單:

    後人走的路雖然走的更遠,但這條路怎麼走是他們研究出來的;

    後人再沒能力擺脫他們的影響了

    同理,放在王羲之身上也是一樣。

    王羲之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這就是集大成者。

    而後世大家不論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五代之楊凝式,宋代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其法式但不出隸、草、楷、行。雖然他們在各自體裁走到了極致,但依然是在“原始碼”王羲之的基礎上開發完備的。

    因此,後世書法家可能在隸、草、楷、行各體之一中能比肩、超越王羲之,但絕不敢聲稱自己已經在書法上超越了王羲之,就這麼簡單。

  • 18 # 書畫大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最好的東西的,你說太陽大嗎?它太大了,但是銀河系比太陽還要大,甚至是大到無法想象!還有......等等。你始終要明白一個道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王羲之稱為書聖一點也不為過,是因為他的書法《蘭亭序》等堪稱精典,極品,他的書法作品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眾人矚目和學習的物件。但是,不能僅僅只因為這些條件就能他的書法是最好的。姚明的身高非常高吧,我們也不能說他最高,因為還有比他更高的。

    由於中國的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寫出來的字完全是手臂結合人體的大腦及意思形態經過長期的磨練出來的效果,這種跟印刷體完全不一樣,手寫體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不同的二個人,有可能寫出來的字完全不一樣,但是裡面氣息,韻味,形態等有時切是相當的豐富的。練習越久的人其裡面蘊含的味道越是深刻。

  • 19 # 紫玄修行

    超過王羲之的人肯定有,但是不多,歐顏柳趙都算,還有很多書法家都不遜色於王羲之,但是人家的歷史地位在那兒,公認的書聖,行書蘭亭序更是公認的天下第一,可以說後期的書法大家沒有人沒借鑑過王羲之書法,所以即使超越也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能夠成為書法大家的沒有一個不是謙虛勤奮學習的人,即使超過也不會有人冒然公然去否定王羲之,因此不要覺得王羲之是歷史上第一的,只是公認的而已。

  • 20 # 詩情書韻

    王羲之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書法恰如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所言,美得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酷愛書法,無與倫比。王羲之是世上難得的書法天才,七歲時已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偷看父親藏在枕中的書法古藉,隨後父親把書給了他,不足一月,書法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後,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斷言“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

    勤學苦練,無與倫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羲之少小時不僅愛好書法而且更是勤於練筆。據傳,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任江州刺史時,已經很有名氣卻筆耕不輟,常在後院臨池練筆,用池塘水清洗毛筆和硯臺,以至池水變黑,被人們稱為“墨池”。宋朝文學大家曾鞏寫下《墨池記》,記述了墨池的由來,頌揚了王羲之苦練書法的精神。

    博採眾長,無與倫比。王羲之小時候師從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採書家之長,不斷研習。他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擺脫了漢魏筆風,融各家聽長而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行書兼備各體,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他的書法,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聖”。

    精研體勢,無與倫比。王羲之酷愛書法,常常心摹手追,精研書法體勢。傳說他為了琢磨字型結構,常常以指代筆,比劃書法。他白天走路時在衣服上練字,以至於磨破衣襟; 晚上睡覺時在身上比劃字型,一次不注意把手錯放在老婆肚皮上,被老婆斥笑: 為啥不到你的身體上畫,你有你的體,我有我的體,因之深受啟發,練習自己獨特的體來。

    影響深遠,無與倫比。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書家。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等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現當代書家更不必說。

    德藝雙馨,無與倫比。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倍受歷代書家推崇,他的為人品質同樣得到世人敬仰。據傳有一天,王羲之遇到一個老婆婆在集上叫賣簡陋的竹扇,眼看集市將散賣不出去了,老人十分著急。他上前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他,見這樣熱心就把竹扇交給他。王羲之提筆在每把扇面上寫了字。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人們一看是王右軍的書法,一籮竹扇不一會搶買一空。

    後世的書法人,大多功利心切,怎能靜下心來專攻技藝? 眼睛如銅錢那麼圓那麼冷的人,書藝怎能超過王羲之? 永遠不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蘇東坡才華橫溢,官場上卻為何老是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