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宇君

    1. 哇,這篇論文寫得這麼簡單都能發,老子照樣畫葫蘆豈不輕鬆來個十篇八篇?後來才知道發篇文章真不易。

    2.論文投稿有時候原來真的看運氣。

    3.博士其實是極易失業的群體。

    4.看到別人牛逼的研究後發現自己其實不適合搞學術。

    5.國內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訓練太差。

    6.找不到需要的文獻時感覺學校圖書館弱爆了。

    7.博士生活費真心不夠活。

    還有太多,無法盡錄⋯⋯

  • 2 # 談天說地小悟空

    我自感在讀博期間明白的最深刻道理是:

    人的相對人生價值=(已忘卻的/該忘卻的)*(已銘記的/該銘記的)。一,人生是喜怒哀樂的合體,必須學會忘記過去

    人的精力時間有限,如果總是把已經發生的影響我們發展的、阻礙我們進步的事和人放在心上,我們註定失敗。人生路上風景很多,過了這個村,就忘記這家店,不然下個旅途你什麼也得不到。當然了,這種該忘記的,還包括一些個人的奉獻和意外收穫,因為奉獻出去的,已經不屬於你,意外收穫的,已經屬於你,沒什麼好過分看重的。

    二,人生是一場關於生死的體驗,分分合合既是國家宿命也是每個人的宿命,必須學會銘記生命意義

    我們不能忘記本真、本性,必須銘記一些根本的人和事,銘記我們對善的追求。我幾次在殯儀館送別親戚,都在哭的稀里嘩啦的環境中,聽別人說怎麼怎麼沒有爭氣沒盡孝道。我感覺實際上,爭氣的人就是銘記了於自己有恩有情有信的人,盡己所能和他們一起享受生活事業樂趣。當然,我們的眼光還應長遠一點,作為博士,國家棟梁,必須記住自己在推動社會進步民生幸福方面當仁不讓的責任,因此盡己之力,在各個崗位上,銘記你作為進步引領者的角色,需要對弱者給善良的人,用各種方式,給予關注關心幫助支援。並且在社會中,不要忘乎所以,不要畏懼困難,不要同流合汙。面對惡人和不良的規則,不能退縮!都說讀完博士剝幾層皮,沒什麼可害怕的。只要你身正敢做,許多國家蛀蟲敗類“黑箱裡的勾當”無處躲藏。

  • 3 # 思並快樂著

    我是2003-2006年讀的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博士。

    現在回想,於我,博士就讀期間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莫過於:不要妄自菲薄自己過往的人生,不要輕易被別人的外在光環黯淡了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輸在了起跑線上並不意味著會輸在終點。在平等的新起點上,只要你足夠努力,你的表現不會比任何人差,而且,可以比別人更優秀。

    為何如此說?首先說一下我就讀博士期間的一個學術背景和工作經歷。

    我本科畢業於山西雁北師範學院歷史系,研究生就讀於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後即分配到天津財經大學基礎課部,從事大學語文教學。從這個履歷看,本科到研究生,出身都非“名門”。2003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以後,這份學術履歷在就讀的同屆博士同學中,顯得格外黯淡。不誇張的說:同屆的博士生同學,要不985,要不211,要不就是央視、或臺灣知名大學、電視臺的教師、主播等。不僅如此,很多同學就讀博士之前,學術成果已經“碩果累累”、在學界和業界小有名氣。黯淡的學術履歷,跨專業的學科背景(從歷史到中文到新聞傳播),再加上博士期間本身的學術壓力(發表階段性學術論文、確定博士選題、寫作博士論文等等),使得在最初就讀博士的前半年內,自己一度深陷“自怨自艾”、“妄自菲薄”、“想要中途放棄”的心理中無法自拔。

    所幸,在同學、朋友和導師的鼓勵幫助下,選擇了堅持。當然,既然選擇堅持,就一定要有一個結果。

    現在回看博士後兩年的經歷,就是一個奮起直追的過程(大量讀書,大量寫作)。當然,依照現在我已經“習慣成自然”的學術習慣和追求標準,當時的努力程度還遠遠不夠。這樣努力的回報就是:2006年博士畢業的時候,三年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數量達到10篇以上,在一大群名校背景的同學中間,這個成績屬於中上吧。博士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也收到了好幾家985、211名校伸出的橄欖枝,但最後綜合權衡比較還是選擇了現在的學校。

    上博士之前,由於自己一直就讀於非名校的履歷,對名校的一切一直是一種“高山仰止”的心態,上了名校後,發現名校不過就是一道虛幻的光。不可否認名校的確在名師、資源方面佔有優勢,但這些都是很外在的東西,它能成就你的東西其實很有限。最終能夠成就你的,其實還在於你自己,包括你的心態、你的努力程度、你的人生態度等。

  • 4 # 科研路上的肌肉男

    我讀博有很多感悟,不僅有學業上的感悟,也有很多生活或者說人生感悟。

    首先,我的學業上的感悟主要有:第一,不要悶著頭自己幹自己的活,自己搞自己的科研。很多事情是可以和朋友合作的,合作的過程中透過和別人討論交流可以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還有很多問題是需要多請教有經驗的朋友的,尤其是要多和自己的導師多多交流,往往他們的一句話可以讓我們醍醐灌頂。第二,不要因為科研任務而忘記了體驗生活,感知人生趣味。讀博期間,我們會有很多老師交待的工作,有時候會為之忙得熬夜,甚至通宵,更有些朋友為了科研任務而把其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拋之腦後。因為科研工作而拋棄了生活,忘了運動,忘了交際,那麼我們遲早必將被生活所欺,為科研所累,甚至還將累垮了自己的身體,這是非常不值得的。第三,擴大視野,開拓思維,不要侷限於某個小研究而把自己困住。我們的確應該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不能過於狹窄,在自己能力尚可的情況下應該敢於做交叉性研究,透過異樣的角度去深入探究同樣的問題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四,要以學徒的心態而非學生的心態去學習。學徒的心態能讓我們學習時更有目的性,也更有針對性,為了生活去學習,我們或許更容易學進去,學有所成。只有真正學到東西,在機會來臨之際,我們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心態往往會得過且過,需要老師等人來推動自己。

    其次,我的生活上的感悟主要有:第一,喜歡一個人是正常的,但是不要輕易說愛,如果真的愛就應該慢慢來,逐步去感知。愛情有時候來的快,也會去得快,只有經歷過風雨,被時間洗滌過的愛情才能真正久遠。喜歡她就默默地陪著她身邊,在她需要的時候盡力幫助她,只要你付出真心,你們也有緣,那遲早你們會走到一起。第二,一個懂你的朋友值得你用心去珍惜。讀博就已經是走向社會了,在如此的高壓學習下,能交到摯友實屬不易,用誠心去對待在你身邊的朋友,多交流多關心,彼此的支援能夠讓我們更加充滿力量。

  • 5 # taobaoxiu

    沒有那麼多大道理,簡單講就是高中好好學習,一個985/211類的本科院抵得上從普通學校奮鬥很多年。所謂千金買鄰,正是如此。我從一個極普通的專科學校,奮鬥進了最好的科研院所。感受到了身邊學霸級同學的實力和自信。那種能力和自信,不是單純的考研考博拼命能跟換來的。那種學術資源與人脈,也不是你跟人家都是某個學校的博士就能很快趕得上的。 其次,不錯的就業和學術很大程度上不能兼得。如果不是想好了要忍受清貧和寂寞,碩士畢業就工作,沒必要為了改變命運一定去讀博士。 第三,女生在碩士階段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起碼找個靠譜的物件。男生博士畢業工作之後再結婚其實不吃虧。 第四,研究生階段主要培養資料的蒐集能力,博士階段則是對蒐集來的資進行提取和歸納分析與縱橫向比較基礎上的整合與創新能力。 第五,要學好外語。普通的工作確實不怎麼需要外語,但是學術走的越高,對外語的需求度也高。很多時候,訪學或者對外交流是無需考試的。但是你考慮到自己去了之後的生活與科研對需要的需求只能自己放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 6 # 路人張某某

    我07年博士畢業,讀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老婆也在讀博士(碩博連讀),所以就陪著讀了個博士,結果我博士畢業了,老婆博士沒畢業,拖了好多年,最後拿了碩士學位。

    如今已到不惑之年,回想自己當年讀博,想想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許多學術圈的朋友。而最大的感悟是,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除了讀博還有很多種選擇,如果真的熱愛科學研究,把科研當成一生的事業,那麼讀博吧沒錯的,但我顯然不是這種人。我現在雖然人在高校,但主要還是從事社會服務工作,有自己的公司,高校工資也就剛夠我一個人吃吃飯養養車。

    讀博士的那幾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最黃金的時期,好好把握吧,人生有很多可能性。

  • 7 # 一朵白色的彼岸花

    我在讀中國國科學院的在職博士,目前在努力畢業中。

    雖然讀博士的時間不算長,但我從事科研工作已經有10多年了。這段期間我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一定要有個健康的體魄,健康是指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

    讀博士不是一段好走的路,甚至可以說是一段佈滿荊棘,跌宕起伏的路,要想走完,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是很難的。而這段路之所以難走,不僅僅是因為路程中的不平坦,還因為這一過程中對人的精神上和意志上的考驗和折磨。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套用一下毛主席的話,身體是一切的本錢。

    今年年初,一則復旦女教授積勞成疾,42歲因病去世的新聞刷屏了。隨手在百度上搜一下,近年因病去世的年輕學者經常見諸報端,寫癌症日記的32歲女博士于娟,37歲的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副研究員張哲,36歲的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暉,35歲的“青年千人計劃”教授何智,等等…… 這些是新聞報道出來的,還有一些身邊的人,(他)她們都很年輕,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有人疑惑,大學老師壓力這麼大嗎?其實不是,是科研壓力真的這麼大。一週7天,一天12小時泡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採集資料,分析資料,實驗失敗,重新設計實驗,畫圖,查文獻,讀看不懂的文獻,永遠看不完的文獻,寫論文,被拒,改論文,每一個標點,每一個圖表,每一個字型大小,每一個用詞,每一句英文……這就是一個博士4年或者6年,每一天的日常。一般人都以為讀書是件輕鬆的事,在研究室裡只要動動手指,做些腦力勞動而已。但實際上,讀博士絕對是一場智力加體力的比拼,沒有強健的體魄,怎麼能完成這日復一日的科研目標呢?

    所以建議打算讀博或者正在讀博的博士們,一定要發展一項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的愛好,不僅能夠鍛鍊身體,也可以發洩不良情緒,調節心中的鬱悶。我的研究生導師常年游泳,我的博士導師常年打羽毛球,很多大人物也都保持健身的習慣。

    不用別人的評價來否定自己,就算沒人為你鼓掌,也要學會為自己喝彩

    博士研究不同於做一個普通的工程,一般的工程專案只要堅持做下去,總會有結果。博士研究很多的結果可能都是失敗的,當你拿著你的研究結果很可能得到的是別人的質疑甚至是否定。辛苦了那麼久,最後得到一個全無意義的結果,光是想想,就會讓人很挫敗。科研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如果再不幸遇到一個刻薄嚴厲的導師,大部分人都會經受不住這樣的折磨,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博士生群體的抑鬱傾向非常嚴重。有相關調查表明,有47%的博士生有抑鬱傾向,而博士生患抑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關注博士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前幾日西安交大自殺身亡的博士楊寶德,去年猶他大學自殺的女博士唐曉琳,這兩位的輕生都是與導師有關。不得不說,讀了博士,導師的影響確實很大,遇上人品正直,學術水平高,對學生關心尊重的老師,是博士生的幸運,可是萬一沒有呢?萬一導師一直壓著,不讓畢業呢?萬一導師以畢業為名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呢?萬一不能換導師,學校也不願調節呢?很多時候輕生了的人以為自己已經走到了絕路,但其實,在路的盡頭總會找到一條小路。就算以上種種的阻礙都存在,博士畢業無望,博士們,你們也可以不畢業。

    博士只是個頭銜,要不要都行,讀博期間的歷練和能力的提高才是你最寶貴的財富。

    讀書已經讀到博士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底氣還是該有的。發現自己鬱悶了,調節一下,或者暫時逃避一下也未嘗不可。發現此路不通了,回到原點,換條路再重新出發。人生和我們做過的博士研究一樣,沒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什麼是非得到不可的。

    如果問我在讀博期間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生最寶貴的是健康和生命,其他都是浮雲,包括博士學位。

  • 8 # WeisseZorn

    小弟超級學渣一枚,Emory U計算數學系Ph. D. 最深的道理是,做自己的事,讓老闆去說吧… Deine Lügen können wir glauben nicht!

  • 9 # 烏石圓夢農業

    博士離我好遠,以後要是有機會考個農業方面的在職研究生就很滿意了。

    身邊認識的博士還是有一些的,在學校讀的是有字的書,社會是一本讀不遠的書。

  • 10 # 材料力學輔導

    1,最重要的是讀博士不要總想著幾年畢業,不是說這事不重要,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讀博期間能力的提升,目標不應該是幾年畢業而是讀博期間要做出點什麼(可以不用很偉大)

    2,讀博理論知識需要加強,純做理論可能用處不大,但是沒有理論博士含金量不太高,理論和實踐結合或許更好

    3,讀博不要總想著幾年畢業,只有當你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最佳時機(家庭因素或者個人因素要求得儘快掙錢的還是早畢業為好)

    4,讀博期間儘量出國交流,起碼半土半洋會好點

    5.讀博導師很重要,比學校都重要,打比方雖然一個牛逼學校老師要你但是畢業要求高時間長壓力大等等,還不如找一個稍微差點的學校過得舒服點,為啥這麼說呢,畢竟讀博出成果不是那麼容易,連續兩三年不出成果都很常見,自己本來就挺著急,這時需要的是導師給你指點或者一點寬慰,而不是罵你怎麼這麼無能!

  • 11 # 等等科普

    明白真正的高手是連模仿的機會都沒有的,好在這樣的高手全世界也沒幾個。其實最容易做的就是模仿準高手,於是明白應該好好讀論文,論文裡有想要的一切東西。

  • 12 # onoct242016

    我的博士論文致謝里一段話:

    我還要特別感謝愛人XXX。讀博是個外表風光,實則窮困潦倒孤單落寞的旅程。她在我身邊的幾年時間裡,帶給我了無盡的開心和快樂。她的笑靨讓我落魄的生活充滿陽光。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她,我這幾年生活會是多麼的黯淡無趣。

  • 13 # 小滿447

    現在博士在讀二年級,最大的收穫就是要努力,多學習,不努力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做事要能吃苦,不怕吃苦!最關鍵的是要不怕失敗,特別是文章發表,一次兩次三次……可能會有更多次,但是要能扛得住,還有就是做學術要有自己的思想,坐的住冷板凳,這樣才能有點小進步!本人現在二年級,已經三倍學校畢業要求!

  • 14 # 泰國音樂教育博士

    1.結婚趁早 別說不著急 讀著讀著你就急了 特別女博士

    2.博士同仁裡面 傻子很多 心機很深

    3.耐得住寂寞 都學到這個程度了 要適應一個人的時候

    4.要知道博導傻子更多 無賴一樣的博導無賴的的程度讓你吃驚,德藝雙馨只是句口號,受氣的今天忘你銘記,未來咱們不要做一個那樣的人

    5.對自己的身體好點,我讀博掉頭髮不少,還好一切來得及

    6.國內學術水平真的不行,學術步規範,有機會去歐美深造,是不一樣的世界

    7.國外你遇到的困難,你這輩子無法想象

    8.獻給身在國外的留學生,不卑不亢,做一個對得起中國人的中國人.

    9.有工作先工作,讀博不是唯一出路

    10.多回家,看父母,因為你讀博的時候,父母已經老了

  • 15 # 小城幽幽

    博士畢業到現在都15年了,如果問起明白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心態要穩,要抱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想法去做研究,不要以達到新高度,解決世界難題,為社會造福,要出人頭地的高度去做研究,後者就容易跑偏,

  • 16 # 高勇博士

    一旦選擇攻讀博士學位,你這輩子就要成為這一專業的行家裡手,光環下的痛苦與執著將伴隨自己一生。我是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的,當時全國擁有博士學位的(含回國的)還不到1萬人,當時是在一級學科做博士的,當年全校一級和二級學科總共招收14名,其中2名中間不合格勸其退學,能夠三年內畢業的不多,一般都要延長至少半年,不僅要在國內一級或二級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而且還要求在國際學術會議或刊物上發表論文,非常嚴格也非常難。我的導師是工程院院士,是一個出了名的嚴格導師,我們的大師姐博士做了五年,最後連婚姻都不能解決(壓力大、年紀搞老了)只有去了英國工作了。我的博士論文題目、試驗方案、實驗裝置和國內外論文都是自己提出和實施的,導師只是告訴你“Yes or no”,博士期間真是恐懼與感到自己水平不夠。那時,不分白天夜晚、沒有周六週日和假期,更沒有社會活動和掙錢的想法,就是一門心思拿到博士學位和儘早畢業。如果說讀博士的深刻道理,我認為這一訓練可以讓你成為專業的真專家,如果博士期間能做到真廣泛相關知識學習專業創新,那麼你就能科學與技術上“通了”,不管是到國外工作還是做新技術產品研發,都會得心應手,這就是讀博士的體會。

  • 17 # 漫話科研

    最深刻的體會是人生道路到底是越走越寬,還是越走越窄。當然我指的是科研工作領域的窄與人生道路的寬。讀博士時,要長期沉浸在課題研究中,可能很少有較多的時間看很多書籍,進行很多思考,不可避免的,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

    而在博二出國後,我突然在反思中意識到,人生格局還需要不斷提升,這種格局帶來的結果就是,努力會讓你走上更高的高度。

    去年年終,給自己寫過一段話,拿出來與各位分享!

    中國的快速發展,與很多家庭與人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被動的經歷了這個變化。而中上層甚至只是上層,創造和真切的經歷著這種變化,感受著中國的脈搏。這就是現實。

    也許這段話莫名其妙,但也是在讀博期間真正在思維方式方面的一次徹底反思。

  • 18 # 直升機健康管理

    我明白的最深刻的道理是:夢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我夢想評優秀博士,最後就評上了。所以,只要解放思想,人的產出是驚人的。

  • 19 # 物理愛好者R

    1.別過多指望導師,當然,虛心請教是另一碼事兒。

    2.自己看準了的課題,要敢於堅持,不要一聽導師不贊成,立馬就撤。

    3.不要提別人的意見,哪怕是專業性學術性的——除非別人請求,或者求教。

    4.多看文獻,自己尋找idea.要知道,好的idea別人不會給你的!都自己做了,憑啥給你?

    5.少參加會議,參加幾個,結交圈內幾個人,是可以的,但是,參加多了,沒用,虛的。

    6.專攻一個課題,最多兩個,不要四面出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7.靜下心來,推導一兩本核心書籍。形成核心競爭力!!

    8.不要指望搬磚會挖出東西來,那就是個苦力活。

    9.不論什麼專業,一定要學一門計算機語言。

    10.鬱悶的時候,要多接近大自然,或者看電視劇,聽音樂,散散心。

    11.生如夏花,做一個陽光明媚的人,少玩心機,畢竟不長久。

  • 20 # WHE隨緣

    1. 哇,這篇論文寫得這麼簡單都能發,老子照樣畫葫蘆豈不輕鬆來個十篇八篇?後來才知道發篇文章真不易。

    2.論文投稿有時候原來真的看運氣。

    3.博士其實是極易失業的群體。

    4.看到別人牛逼的研究後發現自己其實不適合搞學術。

    5.國內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訓練太差。

    6.找不到需要的文獻時感覺學校圖書館弱爆了。

    7.博士生活費真心不夠活。

    還有太多,無法盡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媒體發表文章稱“全人類痛哭!800年巴黎聖母院猛烈著火!”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