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京和王京
-
2 # D初識
電視劇《獨孤天下》的開播,很多人都被徐正溪飾演的宇文護給圈粉了,痴情狠決的宇文護在歷史上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實際上,歷史上的宇文護和劇中的宇文護還是很不一樣的。
宇文護,是西魏的實際掌控者和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的侄子兼養子,19歲時投靠宇文泰。
宇文護能力出眾,深得宇文泰的喜愛,宇文護也沒讓宇文泰失望,與宇文泰並肩作戰,屢建戰功,立下赫赫戰功。在宇文泰的關照下,宇文護的職位是突飛猛進。宇文泰去世的時候把所有的權利都交給了宇文護,讓他輔佐自己的子孫後代。
宇文泰臨終前對宇文護說:“我如今已經危在旦夕,恐怕不久於人世。我的兒子們都還年幼,但是外敵內憂尚未平定,此後國家政權都託付給你,希望你勉力從事,完成我的志願。”
宇文覺上臺的時候才15歲,沒有能力主持朝政,宇文護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輔政大臣”,實際的兵馬大權由宇文護掌控。
宇文護在宇文泰死後長期執掌西魏、北周大權,對於宇文家族統治地位的確立和北周政權的穩定作用很大。
-
3 # 快樂讀史
宇文泰選定的接班人是嫡長子宇文覺,宇文覺的母親是北魏馮翊公主,馮翊公主死後宇文泰再未立正妃。所以,宇文泰的接班人是宇文覺。
宇文護的父親是宇文泰的大哥宇文顥,宇文顥在北鎮動盪的時候應為救宇文泰的父親宇文肱而死。北鎮大亂後,宇文一家在宇文肱的帶領下南下中山避禍,後來加入了鮮于修禮的叛軍,後來再同官軍作戰中,宇文肱和宇文泰的二哥戰死。
葛榮平定後,爾朱榮殺了宇文泰的三哥宇文洛生,但宇文泰僥倖活了下來。爾朱天光西征万俟醜奴,宇文泰隨賀拔嶽西征,宇文家的老弱留在了晉陽。
賀拔嶽主政關西后,宇文泰將已經長大成人的宇文護、賀蘭祥等接到關中,但宇文護的母親等婦孺仍然在晉陽。宇文護成為賀拔嶽賬內都督。
賀拔嶽被害,宇文泰成為關西老大,宇文護一直跟在宇文泰身邊,隨著宇文泰參加了東西曆次大戰,官居大將軍,宇文護一度幫宇文泰管家,把宇文家管理的井井有條,宇文泰很滿意,常說我得胡力,時人研究認為他說的我得護力。
宇文泰病重之際,宇文覺不過十三歲,當時獨孤信、趙貴、於謹、侯莫陳崇等西魏功臣跟宇文泰地位低不了多少,如果讓宇文覺直接接管權力,恐怕不服的人多,同時,宇文覺太過年輕,從政從軍經驗很少,很難駕馭這些能臣干將。
相比而言,宇文護的爵位是自己打出來的,雖然比不上各位柱國們,但他很有政治手腕,用他,就可以保住宇文家的地位。
果然,宇文護接手後,先取得了於謹的支援,將反對自己的趙貴處死,逼迫獨孤信、侯莫陳崇自殺,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將一干帝國大佬踩在腳下。然後,在他的策劃下,宇文覺順利取而代之當了天王。
只不過,宇文泰想不到的是,宇文護會害了他兩個兒子,最後被他第四子宇文邕殺死了。
-
4 # 妖鬼雜談錄
外有強敵在側,內有一眾門閥勢力,宇文泰的兒子此時尚且年幼,難以承擔大任。
1、外有強敵雖然在看資料的時候感覺宇文泰比高歡強,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東魏要比西魏強大。高歡的後人雖然貌似都有精神病,但是也並非沒有才幹,而且還有一幫名臣幫助。
即便是統一國家君主年幼尚且需要設定輔助大臣更何況強敵環立的時期。
2、宇文家與武川鎮豪帥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提防的關係。
賀拔嶽死後,賀拔軍群龍無首,趙貴等人推舉擔任刺史的宇文泰為首領。但是宇文泰並沒有賀拔嶽那般威望收服武川鎮豪帥。
所以宇文泰與其他武川鎮豪帥搬出了府兵制,設立八柱國而宇文泰與其他七人並稱八柱國將軍,可見其他幾個家族地位非同尋常。
宇文泰死後,宇文護輔政,是在八柱國之一的於瑾等人勸說下才都服從宇文護。可見宇文家也沒有完全鞏固自身地位,宇文護雖然跋扈但也鞏固了宇文家的地位。
宇文泰兒子年幼,鎮不住一眾功勳
宇文泰死時,長子宇文覺才15歲。如此年幼,未經歷練,在推翻皇帝如家常便飯的南北朝,根本無法保住宇文家的地位,所以只有讓宇文家有能力的人輔政才能保住宇文家。
而宇文泰原本選擇的輔政人選宇文導去世,只好選擇宇文護輔政。即便宇文護在宇文泰時期多有戰功,依然被其他功勳不滿,可見如果直接讓宇文泰兒子執政,更加不會牢固。
-
5 # 南方鵬
漢末三國時,孫策臨終前把江東託付給二弟孫權,而不傳給幼子,後來江東做得風生水起鼎足而三,孫權稱帝后只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並有刻薄其後人之嫌,後世對孫權的寡恩刻薄多有微詞,卻大都認為當時兄終弟及傳與孫權是正確的。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把持朝政多年的權臣八柱國之首宇文泰,在巡視北方時突然病倒,病情迅速惡化,由於諸子年幼,世子宇文覺才15歲,便召來長兄宇文顥第三子、侄兒中山公宇文護交代後事,讓他接替自己掌握軍政大權。
事實上宇文護前期也做得不錯,借重於謹等老臣收服人心,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沒有宇文護便沒有北周。等到連殺宇文覺、元廓、宇文毓三帝時,已開始萌發異心,違背宇文泰託孤初心。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對外屢次征戰失敗,朝廷所用非人,至於眾叛親離,偏又碰上雄才大略的堂弟,終於在572年,宇文護從同州回到長安,在含仁殿被隱忍多年的周武帝宇文邕伏擊殺死。至此,國家大事又回到宇文泰託孤的期望,可惜天不假年,宇文邕壯年而死,北周失控,乃至於被楊堅取代,天意難測,世事難料,卻不能說當初宇文泰託付宇文護做錯了。
-
6 # 傾一生白了頭
宇文泰死的時候,宇文覺還小,若是把權利交給宇文覺,他能守得住嗎?手下的那些人宇文覺是否能壓得住?這都是問題。
更重要的是宇文泰原想取代元氏政權自立為帝的,結果他沒福氣,在北巡的途中生病死了。他想要宇文一族成為皇室,那麼就不能把權利交給一個孩子。而宇文護是不同的。
宇文護是宇文泰長兄宇文顥的第三子,宇文護從小追隨宇文泰,不僅僅為宇文泰管理家族,還隨軍轉戰,東征西討,功績不小。也正因為如此,宇文護得到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
宇文泰臨死前,既考慮到宇文覺小,又覺得宇文護可靠,於是他委託宇文護輔政宇文覺執掌政權。
其實宇文泰這樣做也是對的,在宇文泰死,宇文護逼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禪讓給宇文覺。
北周孝閔帝元年正月初一日,在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覺受禪即位,自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是為北周的開始。追尊宇文泰為文王,母元氏為王后。
只不過宇文泰沒有想到的是宇文護竟然會殺了他的兒子宇文覺和宇文毓。
真心覺得宇文護好可憐,明明幫著叔叔東奔西跑,明明幫著堂弟廢了西魏恭帝還讓堂弟登上皇位,可堂弟還一個個的要殺他,沒辦法,他就只好把堂弟給殺了。結果殺了兩個堂弟後,就被另一個堂弟宇文邕給殺了……
-
7 # 王朝的廢墟
“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濟。諸子幼小,寇賊未寧,天下之事,屬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這是宇文泰臨終前對宇文護所說的話。
很顯然,將權力傳給宇文護,最主要的原因是兒子們都太小了,怕應對不了當時的複雜局面。
當然宇文泰也很信任宇文護,一方面是因為叔侄關係,終歸是一家人,而且宇文泰曾經感慨宇文護非常像他,這種血緣紐帶以及發自內心的喜歡,自然讓宇文泰放心將權利交給宇文護。
另一方面我覺得還是宇文護的能力問題。史書說他十七歲時就跑到平涼跟隨宇文泰鬧革命,他的第一件任務是替宇文泰處理家務,然後他辦的井井有條,讓宇文泰刮目相看。年紀稍長,便開始跟隨宇文泰南征北戰,比如擊敗侯莫陳悅,替原來的老大賀拔嶽報仇。比如參與了西魏與東魏在弘農、沙苑和河橋這三個地方的三場經典之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如跟隨於謹南征南梁,拿下了重鎮江陵。這些戰功,以及背後顯現出來的能力和品格,都足以獲得宇文泰的信任。
其實宇文泰看人還是很準的,宇文護確實抗下了這幅重擔。沒有他,北周不可能立國成功取代北齊。沒有他,戰功卓著的重臣們也會開始垂涎權利的真空。沒有他,虎視眈眈且實力更加強勁的北齊,也極有可能重擊北周。沒有他,宇文泰生前制定的種種改革方案,也很難得到貫徹落實,沒人保證會不會開歷史倒車。
更主要的是,宇文護在一開始應該是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的,他只是兢兢業業的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去讓北周變得強大起來。只是年幼的宇文覺不懂這些,年輕氣盛的他,沒把宇文護當成周公,而是看成了又狼子野心的曹操,欲殺之後快。
這種情況下宇文護就只有先下手為強了,然後背上了弒君的惡名,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周公徹底變成了曹操。在宇文毓之後,宇文邕終於殺掉了這位堂哥,不僅替兩個哥哥報了仇,還重新奪回了權力。
-
8 # 美映椒房
歷史上的宇文護雖然屠龍三條(魏恭帝、周孝閔帝、周明帝),被網友戲稱史上第一屠龍手,但其實真實的他也是個不容易的人,他對北周宇文家族的功勞類似弱化版多爾袞之於清朝。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由鮮卑族拓跋氏(元氏)建立的北魏政權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北魏末年,由於內部各種矛盾的爆發,北方又被分裂為兩個相互對峙的國家,即西魏和東魏,雙方的權臣宇文泰和高歡各自擁立了一個元氏皇族傀儡為皇帝。
西魏權臣宇文泰經營關中二十多年後,他和宇文家族的權勢威望透過戰爭、內政和賞罰等逐步建立,已經累積到足夠順利完成改朝換代了,但宇文泰這時病危了,局面就變得比較複雜。當初,宇文泰的創業團隊並非完全由自己組建,而是建立在消化吸收原賀拔嶽集團基礎之上的,眾人利益傾向並非完全一致。為了團結大多數減少內耗,宇文泰一直和趙貴、獨孤信等集團重要成員在形式上保持平等兄弟關係。雖然自己經過多年奮鬥,已經樹立了絕對領袖的地位,但這些兄弟們的威望也不可小覷。
而最危險的是,宇文家族這時缺乏來自家族宗親力量的強勢支援。宇文泰的父親兄弟們都死於戰亂,特意器重栽培的侄子宇文導英年早逝,自己的兒子們都年幼無功,庶長子宇文毓雖然將近二十歲了,但畢竟無尺寸之功。一群幼子在這些白骨血火中拼出來的虎狼“叔伯”面前,無異於砧板上的魚肉。在宇文導死後,宇文泰只能無奈地將目光投到另一個侄子宇文護身上,並在臨終前將家族和國家的命運託付給了他。
宇文護也不負叔叔囑託,他首先聯合忠誠於宇文泰的於謹等老將,果斷地逼傀儡皇帝魏恭帝退位,並將魏文帝子孫全部誅殺,擁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覺為主,迅速完成改周代魏的歷史性任務。此舉不僅完成了宇文泰的夙願,更重要的是宇文家族和關隴諸將之間確定了君臣尊卑名分,宇文家族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統治者和集團領袖。所以即使趙貴、獨孤信等對其舉動有不滿之心,最後還是迅速被宇文護消滅。趙貴這支被族誅還有一個特別意義,當初賀拔嶽被人害死,首先迎立宇文泰為新帶頭大哥的就是趙貴。宇文護殺雞駭猴,無疑對穩定特殊敏感時期的局勢有相當大的震懾作用。
宇文家族雖然還算順利地完成了朝代更替,但名義上的權力擁有者宇文覺畢竟年少,他當時才虛歲十六歲,朝政實際上把持在宇文護手中。然而宇文覺年少氣盛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屁股還沒坐熱就打算搶班奪權。所以北周這時的主要矛盾由宇文家族與諸將矛盾變成了宇文家族內部矛盾了。宇文護曾含淚掏心掏肺向這個幼稚的堂弟表白赤誠之心,然而宇文覺仍然不為所動,繼續刺殺堂哥。宇文覺這種幼稚的內耗讓老將們看不下去,最後他被逼退位後被殺,他庶出的哥哥宇文毓被迎立為新的統治者。
如果說宇文護第一次向堂弟表白時還有七分真心,但他權柄在手威勢無匹逐漸嚐到了獨享至高權力的甜美滋味後,那他當初的赤子之心也確實迅速被權力異化了。面對宇文毓這個優秀的堂弟,宇文護惶恐不安,兩年後在其飲食中下毒毒害了他。中古時期毒藥應該還無法提純,宇文毓中毒後還堅持到了口授遺囑的時刻,他此時諸子尚在襁褓之中,於是臨終前把皇位傳給了三弟宇文邕,即周武帝。周武帝吸取了兩個哥哥用生命換來的血的經驗,他完全把國政交付給宇文護,自己安心擔任名譽統治者,而且平時給這個屠龍堂哥非常高的尊崇。面對這個安靜恭敬的堂弟,宇文護放下心來,放開手腳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攝政生涯,北周統治階級的內耗也暫時告一段落。
北周國祚總共二十三年,有長達十五年在宇文護的統治中。宇文護雖然不如多爾袞之於清朝那樣軍功強盛,在軍事上進取不大,但還是保住了北周基本盤。周齊兩國各自備兵黃河,當初北齊強盛,周兵鑿冰,防守北齊騎兵偷襲,後來逐漸演變成齊軍鑿冰防備北周偷襲。在北周和北齊的長期對峙中,北周國勢總體是持續向上發展的。周武帝在誅殺宇文護後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平定北齊,顯然離不開宇文護多年主持國政的功勞。
宇文護還注意壯大宗室力量,他精心栽培和提拔了宇文泰逐漸長大的諸子,他們逐漸掌控了各種實權和許多重要地盤,其中尤為佼佼者有齊王宇文憲。對比敵對國北齊皇族內部的各種勾心鬥角慘烈廝殺,北周統治階級內部的團結和安定顯然也是國家向上的重要原因。
宇文護如此貪戀權力,他有沒有自己上位之心呢?從史書記載來看,雖然可能他午夜夢迴也yy過,但表現在行動上確實沒有。周武帝在清算宇文護列數其罪狀的詔書中認為他的死罪是弒殺君主,並沒有給他定性謀反。由於身上揹負三條皇帝命,再加上除掉宇文護的周武帝是位強勢有為的君主,所以宇文護一般在輿論裡被樹立為窮兇極惡之權臣,這樣對他來說還是不完全公平的。宇文護雖然有很大的私心,但對宇文家族和北周來說還是功勞遠遠大於過失的。但他最後不但自己身死,諸子也全部被誅,不得不說是陽光底下無新事,集權專制獨裁體制下,又一出芒刺在背權臣和君主解不開的矛盾。
所以在周宣帝暴崩,外戚楊堅被宣帝倖臣引入當傀儡,結果被其反制成功把持了朝政後,他一度在攝政還是改朝換代中猶豫不決,這時他的夫人獨孤伽羅顯然吸取了宇文護的前車之鑑,果斷派心腹入宮勸丈夫: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楊堅也因此下定了最終決心:改周立隋。
-
9 # 鑑史小保
宇文泰死時,兒子尚小,只有宇文護較大,且一直跟誰他南征北戰,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和軍事實力,且有一定威望。當時宇文泰控制的西魏,東有高歡高澄把握的東魏虎視眈眈,內有部分支援元魏政權的勢力,還有南朝陳代的隔岸觀火,形勢複雜嚴峻,自己又沒多少時間,不選擇一個能把握形勢,控制大局的人員,不僅屍骨未寒,還可能死無全屍!而且宇文護也是忠心耿耿的支援和維護宇文家族的利益,所以他接手後,第一步是讓西魏帝禪讓給堂弟宇文覺即周閔帝。後面只是皇帝與他關於權力誰掌握,爭得你死我活,最後周武帝登基,他勝利了,所以後面給他羅了好多罪狀:欺君罔上,朋黨構扇,貪髒受賄等,說白了一句話,宇文護不是電視劇說的那樣壞,他對北周的建立和維護起了積極和不可忽視的作用,說關鍵也不為過,只是權力鬥爭中他失敗了,所以功被抹殺,過被放大,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
10 # 我是趙帥鍋
在《資治通鑑》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宇文泰在去世之前,曾對宇文護說:“我的幾個兒子都還小,外敵都很強大,我把天下大事全委託給你了,你應該努力成就我的志向。”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宇文泰之所以把全力交給宇文護,顯然是因為他認為,在當時的局勢下,憑他年幼的兒子,是無法有效維護宇文家族地位的,所以才對宇文護託孤。
而事實上,宇文泰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宇文泰生前,雖然是名義上的西魏執政官,但有四個人一直是和他平起平坐,他們分別是於謹、趙貴、獨孤信、李弼。
在宇文泰死後,以宇文護的實力,面對他們這四個人,尚且都還要低一頭,史書明確記載,宇文護見到於謹都得行拜禮。所以,在宇文泰死後,西魏各大佬開始誰也不服誰,都想要取代宇文泰的執政地位,於是西魏帝國,遂呈現出分裂之勢。
如果此時換做是宇文泰年幼的兒子,顯然更加無力維持這種局面,也無力維持帝國的統一,這樣一來,宇文家族很有可能第一個被淘汰出局。
在這種背景下,宇文泰自然只能選擇讓自己的侄子宇文護來繼承自己的權力,而宇文護也算是不負所托,他很快將於謹拉攏到自己身邊,在於謹的支援下,西魏各大軍政大佬也開始不得不承認宇文護的地位。
因為,宇文泰作了帝國十多年首席執政官,又是名列第一的大柱國,宇文家族的所代表的力量自然不可忽視。現在於謹明確表示支援宇文護,那他們背後的力量,顯然就要高於任何一個軍政大佬。
那些與宇文泰、於謹起平坐的大佬們,以他們單獨的力量,是無法與於謹、宇文泰兩系力量對抗的;如果讓他們為此實現某種聯合,自然可以把於謹的意見否定了。但問題是,他們實在沒有聯合起來的理由。
最簡單而言,比如趙貴、獨孤信聯手,自然有機會反對於謹的意見。但問題是,反對成功又能如何呢?因為不讓宇文護當帝國的領銜主角,那讓誰當呢?趙貴自然不敢當的,獨孤信自然也不敢的,於謹已經說了自己不想當。
而且,基於各大個大佬的利益,他們也都希望繼續維持帝國的統一,這樣才最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經過簡單的博弈後,西魏帝國的權力格局,暫時如此確立了。那就是,宇文護領銜帝國,於謹、獨孤信、趙貴、李弼等元老繼續保持原來的地位。
但是,這種權力格局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宇文護只是宇文泰的侄子,他繼承了宇文泰的權力和地位,那宇文泰的兒子們,應該往哪放呢?
當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似乎有兩種:一是斬草除根,將宇文泰的兒子全部殺掉。但這種方案宇文護本身就不會同意,因為這相當於讓宇文護削弱自己宇文家族實力,本來在宇文泰死後,宇文家族的實力已經比其他家族要弱一頭,如果現在還自斷羽翼,會很容易讓宇文家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在這種背景下,就只能選擇第二種方案,那就是宇文泰一系篡位。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宇文家族能篡位,就是宇文護和其它軍政大佬,補償宇文泰兒子損失的一種方法。因為,宇文家族篡位後,皇權就落入了宇文泰兒子手中。
當然,因為西魏帝皇帝原本就是一個傀儡,現在大家又就支援篡位,所以宇文泰的兒子篡位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宇文泰的兒子,註定只能是一個傀儡皇帝。因為帝國的權力,還是幾個軍政大佬聯合負責的。而這些大佬們,都希望宇文泰的兒子,只是一個傀儡皇帝。
-
11 # 有書知道
回答問題前,我們先大致瞭解一下,宇文泰,宇文護都是何許人。
先說宇文泰,乃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權臣。西魏的江山可以說,基本都是他打下的,因此他也是西魏實際的掌權者。
而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他早年一直跟隨宇文泰到處征戰,戰功赫赫,頗得宇文泰器重,宇文泰臨死之前還把權利交給了他。
有人就說了,哪個當權的不希望自己死後兒子接班啊,這宇文泰為什麼會把手中的權力交給侄子宇文護,而不是交給兒子呢?
在進行相關了解後,有書君覺得,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宇文泰為了穩定民心,避免內訌。宇文泰死的時候是五十二歲。當時他的長子宇文毓22歲。據說,宇文泰臨死前說,之所以讓侄子宇文護繼承他的權力,是因為天下不太平,兒子們年幼不堪大任。
但事實上,當時他的長子宇文毓年紀並不小了。22歲,不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成年人了。
在此前,像宇文毓這樣年輕的國君,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人比比皆是。按理說,託付大事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宇文泰為什麼不選擇宇文毓呢?
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與宇文毓的出生有關。宇文毓是宇文泰親生兒子確實不假,但是宇文毓的母親姚夫人只是宇文泰的妾。宇文毓的身份是庶子。
我們都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裡,嫡庶出身的區別是很大的。如果宇文泰沒有嫡子,作為庶子,宇文毓當然有可能成為父親接班人。
可是,宇文泰已經有嫡子了,這個人就是宇文覺。而此時的宇文覺,確實是年幼,不堪重任。
宇文毓庶子身份,母親家族背景又不強大,當然也就不能合理合法地成為宇文泰接班人了。
按當時實際情況來說,宇文毓既沒有戰功,也不是合法繼承人,如果宇文泰臨死前把大權交給宇文毓,必定是無法服眾。
不服的人多了,誰都覺得自己有資格掌控政權,一場劇烈的內訌也就在所難免。
為了穩定人心,宇文泰把權力交給宇文護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宇文護年紀大政治經驗老道,再加上戰功顯赫,朝中上下,擁護者眾,宇文泰手下即便有不服的,輕易也不敢胡來。
可見,宇文泰臨終前授權與侄子宇文護,絕非貿然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體現了一個老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和深謀遠慮。
二、宇文泰明白,只有侄子宇文護有能力實現自己的遺願。宇文泰之所以授權給侄子宇文護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非常瞭解自己的侄子。他心裡明白,如果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侄子宇文護當政,是最好的選擇。
據說宇文護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有志氣,言行總是與常人不同。因此,他的祖父非常喜歡他,認定他日後一定會大有作為。
11歲的時候,宇文護的父親在打仗的時候不幸去世,他就跟隨著叔父宇文泰在軍中過著軍旅生活。
因為他很小就在軍旅中磨練薰陶。他是騎馬,打仗,射箭,無一不通。同時養成了勇敢剛強的性格。
宇文護剛滿17歲時,宇文泰就讓他回去管理家中職務,他自帶威嚴,家裡上下被治理得井井有條,府裡面的人也都非常的敬佩他。
宇文泰曾經稱讚說,侄子的志氣和肚量就像他一樣。
宇文泰在西魏當政,宇文護就好比他的左右手,一直跟著他四處征討,立下了赫赫軍功。大統初年,宇文護征討侯莫陳悅立下戰功,被宇文泰加封為徵虜將軍。
不久後宇文護又跟著宇文泰捉拿竇泰,收復了弘農,攻破沙苑,並帶領士兵在河橋與敵對抗,勝利後被封為了振東將軍,兼大都督。
後來宇文護累積戰功,被晉封為車騎大將軍。長年累月的沙場爭戰,使宇文護成為了一位能文善武的將相之才。
宇文護還曾經依靠智慧,不傷一兵一卒使敵軍落敗而逃。
並因為這件事,他的兒子被宇文泰封為江陵公。他靠著自己卓越的本領,開疆拓土,成為宇文泰手底下的第一要將。
宇文泰臨終前以國事託付他後,面對內憂外患,宇文護處變不驚,一邊整頓綱紀,一邊又安撫群臣,穩定了朝局。
辦完了宇文泰的後事之後,宇文護又讓人勸說西魏帝禪位,西魏帝害怕宇文護的權利,只好交出龍椅,禪位孝閔帝即宇文覺。
至此,宇文護不光完成了他叔父的遺願,還集大權於一身。
宇文護雖然從小在軍營長大,是個武將,但他卻並非有勇無謀之士。
孝閔帝登基之後,宇文護為國公,期間,他內管朝廷上下,外抵強悍敵人,很好的控制住了整個大局,不僅顯示了優秀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沒有辜負叔叔宇文泰的期望。
雖然為了權力他殺害自己的侄子篡權,根據當時他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這是宇文泰的一項政治謀略。說到這個話題,不能不提到蘇綽對宇文泰的影響。
話說,宇文泰曾為一統天下曾遍訪天下賢才。有一天他遇到了號稱有諸葛亮之才名的蘇綽,向其討教治國之道。兩人一見如故,密談三日三夜。
這期間,蘇綽就向他闡述了用官之道。
蘇綽說:“無論打江山還是坐江山,都需要手下人為你賣命,可讓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有好處,你並沒有那麼多錢,只好給權,讓他用手中的權去獲得好處。
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他就拼命維護你的權,有人維護你的政權,江山不就鞏固了嗎。”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宇文泰把權力交給自己的親侄子,還是很放心的。
再說,儘管宇文護被託付了主政大權,但朝堂上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宇文泰的親信,對宇文泰很是忠誠。
雖然他是宇文泰的侄子,但是宇文泰下面還有好幾個兒子呢,怎麼說也輪不到侄子來登皇位。
所以說到底他也就是替叔叔看家守院的。而宇文泰正是因為深諳此政道,所以才毫無猶豫的把權力授予了侄子。
縱觀宇文護的一生,在當時那樣內憂外患的複雜情況下,他能把握朝政15年之久,還扶持宇文覺登上皇位,建立北周大業,確實同時期也找不到跟他相比的人了。
雖然他也貪戀權利,但他傾盡畢生精力,經營亂世中的祖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他對北周都是做出了極大貢獻的。
-
12 # 源稚生
在我國,宇文泰是後周政權的奠基者,北魏末年六鎮起義中,宇文泰隨父宇文肱加入鮮于修禮的起義隊伍。起義被爾朱榮鎮壓後,宇文泰成為其部將賀拔嶽麾下。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為與高歡關係失和而西奔長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都長安。
宇文泰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執掌國政後,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那麼宇文泰為何臨終之際把權利交給侄子而不是兒子呢?
‖宇文護方正志度,能力強而且非常可靠
早年出仕西魏,跟隨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公元554年,宇文泰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執掌國政後,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
《周書》:晉蕩公護,字薩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顥之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為德皇帝所愛,異於諸兄。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為人至孝,作為自己人,宇文護在某些特質上更適合做輔佐自己兒子的人,宇文泰非常的信任他,臨終之時召見了他,說明對他的器重。
‖宇文泰諸子年幼,需要有人輔佐
《周書》:普泰初,自晉陽至平涼,時年十九。太祖諸子並幼,遂委護以家務,內外不嚴而肅。太祖嘗嘆曰:“此兒志度類我。”宇文泰去世之時,宇文覺14歲,宇文毓22歲,宇文邕13歲,年齡尚小,根本沒法控制局面,這種情況下,要想保住自己建立的基業,就需要有人來輔佐他們。
西魏建立府兵制,其實就是把軍權統轄,而這些柱國將軍其實屬於各個“小山頭”,宇文泰把權利過讓給宇文護,其實就是把“相權”過讓給他,讓他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宇文護上臺後也確實做到了宇文泰的期望,廢了西魏皇帝,讓宇文覺為帝。
‖當時的形勢,需要有人來震懾朝局
西魏建立時,內部勢力極為複雜,與宇文泰平日等夷的賀拔嶽舊部、新接納的侯莫陳悅舊部、隨孝武帝入關的元魏勢力、關隴本地大族,外部既有實力雄強的高歡、又有北方柔然和南方蕭梁,其內外環境極為艱難。宇文泰的處理方法就是進行軍事改革,完善軍事體制,並最終形成了八柱國體制。
西魏北周換代時,宇文泰選定的繼承人宇文導死於了宇文泰之前,只能以宇文護執政,但其名位素低於其餘柱國。此前的六官是宇文泰為太師大冢宰,柱國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於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雖然柱國將軍後來被調去中央,但是柱國的軍事實力雖然被碾壓,但畢竟他們長期領兵出鎮,勢力盤根錯節。
宇文泰在世時還好,宇文泰去時後,需要有人來震懾朝局,穩定統治。宇文護進行了一些列權力調整,趙貴獲得了大冢宰的位置,獨孤信離開了大司馬,宇文護自己領大司馬,這讓其餘諸人非常不滿,獨孤信失去了兵權,而趙貴得到了宇文泰大冢宰的位置,卻無法執政,宇文護透過手段除掉了趙貴,獨孤信,拜大冢宰,總領左右十二軍,一時間權傾朝野,成為北周王朝實際主宰者。
-
13 # 談古論金
宇文泰把權力交給宇文護而不給自己的兒子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年齡問題。宇文泰去世的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護43歲,而宇文泰最大的兒子宇文毓(後來北周明帝)才22歲,嫡長子宇文覺(後來的北周孝閔帝)只有14歲,宇文邕(後來的北周武帝)只有13歲,用宇文泰臨終對宇文護說的話就是:
諸子幼小,寇賊未寧。天下之事,屬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其次,是能力問題。早在北魏普泰年間(531—532),未滿20歲的宇文護受宇文泰委託管理家務,他雖不嚴厲,但是將內外治理的肅然有序——插一句,史書此處文字有錯誤,『太祖(宇文泰)諸子並幼』實際是不成立的,此時宇文泰最大的兒子宇文毓尚未出生,諸子無從談起——之後,宇文護又在與東魏、南梁作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事實上,宇文泰去世時嫡長子年紀尚幼,強敵環伺,人心惶惶不安,確實全賴宇文護總理內外、安撫百官,局面才穩定下來。
再者,是宇文護的家世。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自不待言,關鍵在於宇文護的父親宇文顥是為了救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宇文泰的父親宇文肱而『犧牲』的,他陣亡的時候宇文護只有11歲,救父而亡的長兄的幼子,宇文泰這份愛屋及烏的感情也不容忽視。另外,宇文護次兄宇文導在西魏恭帝元年(554)就已經去世,或許也是使得宇文泰必須選擇宇文護。
宕開一句,之後宇文護雖然先後廢殺宇文覺、宇文毓二帝,自然算不上對得起他們父親宇文泰的託付,但在另一方面,宇文護雖然不願意大權旁落,但是主要還是出於維護政權穩定的目的,畢竟不同於篡逆之臣——唐初名臣虞世南把他比作晉國裡克、南朝宋謝晦一樣的人物,他們都有奪取帝王之位的實力,但是其本心不過是想要儲存國家和自身,從容活到晚年,給後人樹立德行,來贖之前的罪過,只是由於比不上伊尹、霍光的才能,所以不能達到自己的願望。
-
14 # 國史記聞
宇文泰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權臣,西魏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率軍打下的,是西魏政權實際掌控者。可惜他命不長,只活了49歲,臨死前他把大權交給了自己的侄子宇文護。宇文泰自己有十幾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權力交給侄子呢?
《資治通鑑》記載了宇文泰臨終時對宇文護的交代:“諸子幼小,寇賊未寧。天下之事,屬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
由此可見,宇文泰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諸子幼小”,可是宇文泰最大的兒子宇文毓當時都22歲了,難到還算幼小嗎?這裡面牽扯很多因素,不只是年齡可以說的通的。
第一,宇文泰自己的兒子非小即弱,大兒子宇文毓雖然已經成年,但是他是妾室姚氏所生,出身庶子的卑微,也沒有戰功讓他難以服眾,嫡長子宇文覺也只有14歲,而此時的宇文護已經43歲了,戰功赫赫,朝中上下擁護的人也很多,如果勉強把權力交給自己的兒子,那麼不用多久權力的促使下肯定躲不過被宇文護剷除篡權的事。所以為了子孫考慮,宇文泰把權力交給宇文護也是一種自護!
第二,當時的西魏形勢內憂外患,強敵在側。宇文泰雖然名義上是西魏執政官,但是於謹、趙貴、獨孤信、李弼四人也是對西魏政權虎視眈眈,宇文護對他們也是要低頭的,如果要保證宇文家族當權,只有宇文護可以周旋好。宇文泰北巡期間突然染病,急招宇文護前去託付大事,宇文護為了穩住局面,對宇文泰的死訊密而不宣,到了長安才公佈喪事,治理內外大事,聯合支援宇文護的於謹,安撫文武百官,逼迫傀儡皇帝禪讓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北周政權,平衡好各方勢力和矛盾,才使得帝國沒有呈現分裂之勢。
第三,儘管宇文泰有為子孫擔憂的一面,但是對於宇文護的信任還是更大的,宇文護的父親也就是宇文泰的長兄宇文顥因為救父親宇文肱而死,留下年幼的宇文護,作為叔叔的宇文泰承擔起撫養大任是理所應當的,更何況宇文護不負所望,家中事務處理井井有條,騎射征戰樣樣精通,宇文泰經常稱讚侄子有和自己一樣的志氣和肚量,經常說“我得胡人之力”,“胡人”指的就是宇文護。
所以,宇文泰的傳位問題和孫策傳位給孫權、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都有一定的類似之處,他們都是從大局出發,想著既能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又能保住子孫的性命,免除被篡位的危險。但是隻可惜宇文泰千算萬算還是看走了眼,宇文護穩定好政權以後,三年內連殺宇文覺、拓拔廓、宇文毓三帝,除去趙貴、獨孤信等人權傾朝野,但是風水輪流轉,公元572年,不甘做傀儡皇帝的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在含仁殿將宇文護殺死,他的子嗣黨羽也被連根除掉。
不可否認,宇文護對北周政權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至於他和宇文泰家的恩怨,那也是帝王家弱肉強食,見怪不怪啦!
-
1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宇文泰是西魏的權臣,他在去世前,把自己的侄兒宇文護招來,讓他繼承自己的太師、大冢宰的職位。也就是由他來掌控西魏。但是宇文護掌權以後,先是讓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奪取了西魏的皇位,接著沒過兩年,又殺掉了宇文覺,後來,又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然而僅過了一年,他又把宇文毓給殺掉。
也就是說,宇文泰沒有把權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自己的侄兒宇文護,結果反而造成了自己兩個兒子被殺。如果宇文泰不是這樣做,一開始就把權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那麼,這樣的悲劇,就不可能出現了。
(宇文泰劇照)
那麼,宇文泰為什麼不把權位傳給自己兒子呢?
一般的解釋是,當時宇文泰的兒子們都比較年幼,宇文泰害怕他的兒子們無法主政,所以才傳位給宇文護。這個話,實際上也是宇文泰在傳位給宇文護的時候,對宇文護說的。
不過明顯不對。要知道,宇文泰去世的時候,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已經22歲,完全是一個成年人了。就算宇文泰立嫡不立庶,他的第三個兒子宇文覺和第四子宇文邕也分別是14歲、13歲。古代12歲就差不多成年了,因此他們也不算小了。那麼,宇文泰究竟是如何考慮的呢?
宇文泰之所以崛起,全都是因為北魏的皇室自亂陣腳。北魏的皇室一直奉行著一條傳位原則,就是“子貴母死”。也就是說,只要立了某個皇子為皇位繼承人,就會殺掉這個皇子的母親。到宣武帝的時候,宣武帝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兒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宣武帝的那些嬪妃們都怕死,只要生了兒子,這兒子總是長不大,就“莫名其妙”地夭折了。宣武帝也無可奈何,查不出原因。
這時候,有個妃子胡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把兒子生下來,而且還說,為了北魏皇室後繼有人,就算自己被殺也在所不惜。這個話感動了宣武帝,所以宣武帝乾脆就把這條原則給廢除了。
(宣武帝劇照)
後來宣武帝去世,胡氏的兒子繼位,是為孝明帝。而胡氏也被尊為太后,她就是歷史上的胡靈太后。胡靈太后不簡單,她把持朝政,而且行為極為不檢點。這些,都引得他的兒子孝明帝極為不滿。孝明帝暗中給地方上的大將爾朱榮,希望他能夠進京逼自己的母親胡靈太后退位。但這個訊息,卻被胡靈太后知道了,因此胡靈太后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而爾朱榮藉機殺進京城來,企圖奪取皇位。
這樣一來,又有人不服,於是,便引得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崛起,擁立皇室成員為傀儡,建立自己的政權。
宇文泰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建立西魏政權的。
宇文泰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最先他只是個小頭目,後來,在諸侯爭奪中,他漸漸變成了領袖。並率領軍隊南征北戰,打了不少勝仗。最後擁立元寶炬為皇帝,建立西魏。
宇文泰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最出色的成就,就是發動了一場改革。宇文泰的這場改革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政治上他設立“八柱國”制度,經濟上搞“均田制”,軍事上搞“府兵制”。在歷史上的所有那些改革中,宇文泰的改革還算是比較成功的,他讓西魏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後來北周的強大,更為楊堅建立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他的改革制度還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宇文邕劇照)
不過,也正是宇文泰的改革,給他自己造成了悲劇。尤其是政治上的“八柱國”制度。這個制度雖然消弭了西魏的很多矛盾,極好地匯聚了人才,但也因此使得國家的權力有些分散。宇文泰去世的時候,西魏皇室倒是不足為慮,但是他對朝廷中的“八柱國”有些擔心。雖然自己的兒子們也不小了,但是政治經驗還相當的欠缺。如果把權位傳給他的這些兒子們,能不能夠守住權位,確實是很讓人憂慮的。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宇文泰才會緊急地把宇文護招來,讓他掌權。
可惜,在南北朝那樣的生態下,宇文護也是一個白眼狼,他先後廢立了三個皇帝,殺掉宇文泰的兩個兒子,給宇文泰造成了災難。
當然了,最終宇文護還是被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給殺掉,權力還是回到了宇文泰的後代手中。
(參考資料:《魏書》《周書》)
-
16 # 史事春秋
你好,我是史事君,為您解答!
宇文泰本人是真的非常厲害,即使到了最後他受傷的權利也是非常大,而宇文泰把權利給了宇文護也是有他的難言之隱的。
▲ 宇文泰
宇文護在歷史上也是鼎鼎有名的屠龍能手,但宇文護的一生其實也是充滿了各種挑戰,並不能說是一帆風順,西魏權臣宇文泰在掌管關中很多年之後,宇文泰將自己和宇文家族的威望逐步建立起來,好不容易到了可以改朝換代的時候了,誰知道宇文泰在這個時候突然又病危了,這個時候卻並沒有一個可以擔當大任的人出現,宇文泰在之前建立大業的時候,由於跟其他權臣的利益並不是一樣,大家的意見也有很大的分歧,在這個時候宇文泰為了儘量滿足大多數的權臣,基本上都是在跟趙貴、獨孤信之類的人維持在表面上的好關係。
▲ 宇文護
而宇文家族因為一直都是缺乏最基本的宗親力量的。宇文泰的家族力量是比較薄弱的,他的父親兄弟們都是在戰爭當中戰死的,當時著重栽培的宇文導也是英年早逝,而自己的孩子們卻又年紀尚輕並沒有足夠的實力繼承大業,這個時候宇文泰完全就是進退兩難的情況,在自己的侄子死後,宇文泰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能把自己的目光重新放回到宇文護的身上,最後也只能在最後時刻把自己的大業全部都託付給了宇文護。
▲ 網路配圖
宇文護當然也是非常厲害的,沒有辜負宇文泰的期望,把他留下的大業不斷髮揚光大,並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史料:《魏書》、《周書》)
-
17 # 夏目歷史君
宇文泰是西魏的權臣,他是眾人眼中優秀的軍事家。但令人錯愕的是,宇文泰竟然沒有把權力交給了他的侄子宇文護,而不是他的親生兒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宇文泰無論是謀略還是智商都是頂尖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成為頂尖的軍事家。而且他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意識處於清醒的狀態,不存在被人誘導的情況,這說明宇文泰選擇宇文護,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
我們先來看看宇文護,宇文護之所以受到青睞,和他自身的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宇文泰從小就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他的性格沉穩,能力優秀。
宇文泰需要的是能治理國家的人,能力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標準,宇文護被選中並不奇怪。
事實也的確如宇文泰料想的那樣,宇文護的政治手腕非常厲害,他上位之後沒多久,就成功穩定了當時的政局。
當然,宇文護的競爭力雖然很大,但在宇文泰心中,肯定是兒子更加重要。那他為何要給宇文護呢?史書有記載稱:“太祖諸子並幼,遂委護以家務 。”
所以根據史書當中的記載,宇文泰之所以把皇位傳給侄子,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兒子年齡實在是太小了。
要知道,幼主執政向來沒有什麼好的結局。要麼是被篡位,要麼是被人推到臺前成為傀儡,而這兩種情況都是宇文泰不希望遇到的。
宇文泰為了保證權力的穩定,只能把權力交給宇文護。在其他人看來他是在做選擇題,可是隻有他自己知道,他做的這道選擇題只有宇文護這一個備選答案。
宇文泰的算盤打得非常好,他在傳位的時候對宇文護給予了很大的認可,而且把權力全部都交給了他。
不是宇文泰不夠謹慎,他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刷宇文護的好感度,他希望未來的時候宇文護能記住他的恩情,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惜的是,古往今來像諸葛亮這樣大公無私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宇文護在繼位之後,他不但沒有傳位給宇文泰兒子的打算,為了杜絕隱患他甚至還把宇文泰的兩個兒子給殺死了,而因為當時宇文泰對宇文護非常的信任,所以他根本沒有留下任何制衡的手段。相信宇文泰如果在天有靈,肯定會為自己曾經做過的這個決定而後悔。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殘殺宇文泰兒子的宇文護,最終結局也沒好到哪去,最終被還是被宇文泰的四兒子給殺死,令很多人唏噓不已。
-
18 # 像一陣風吹
宇文泰去世前,他的幾個兒子還幼小,加上當時政治形勢還很複雜(內有北魏皇族和一些不穩定世家大族,外有仇敵東魏、南朝政權、突厥等),他選擇年紀較大同時有一定治軍從政經驗的侄子宇文護,他政權交給他,讓他輔佐自己的兒子。這一決定在當時是一個很穩妥的方法。
-
19 # 觀量文創
第一,自己兒子小,不足以震懾其他幾大家族。第二,其他幾個家族也談不攏代替宇文家族的第二人選。宇文護能上位並坐穩這個位置說到底就是西魏各大勢力之間平衡和妥協的結果。
-
20 # 常棣tandy
之所以,宇文泰把權力交給宇文護,也是迫於無奈的選擇,自己兒子年幼,生逢亂世,倘立幼子難免淪為權臣傀儡,而給整個家族帶來滅頂之災。這一點,從宇文泰的經歷看可能認識的更深刻。像他這種權臣,一旦喪失權力,必定會株連家人。對於其他人又覺得沒有自己人可靠,於是在一番權衡後選擇了宇文護。
一、宇文護專權與北周的建立公元 554 年,宇文泰廢殺元欽,立元欽弟元廓為帝,是為恭帝。宇文泰還是把國家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恭帝三年(公元 556 年),宇文泰出巡至北黃河(今內蒙古後套烏加河),得病,還至雲陽宮(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病死,年五十。宇文泰在世時,因諸子年幼,對他長兄的兩個兒子宇文導、宇文護,委以重任。
宇文導為隴右大都督,早於宇文泰病故;宇文泰臨死時,不得不把國家權力交給宇文護。宇文護接過國家權力之後,就推宇文泰嫡子宇文覺代西魏稱周天王,是為北周閔帝。
北周初建,政權很不穩定。趙貴、獨孤信本來都是和宇文泰地位相等的人物。宇文泰繼賀拔嶽做主帥,正是趙貴倡議擁戴的。大統末年,在任的六個領兵的柱國,趙貴,獨孤信都在其內。宇文護本來威望不高,他們怎麼肯服。趙貴想殺宇文護,但因獨孤信反對而作罷。不料此事被人告發,宇文護反而殺死趙貴,把獨孤信免官,不久又逼他自殺。
這場風波剛過了幾個月,宇文氏兄弟之間又發生了矛盾。
孝閔帝不甘心處於無權的地位,便與親信密謀殺宇文護。幾月,因密謀洩漏,他反被宇文護廢殺。宇文護又立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做天王。宇文毓就是北周世宗明帝。被廢黜的君主絕大多數都沒有較好的下場,魏恭帝和周孝閔帝都在這一年裡被殺。
明帝頭兩年仍舊不用年號,到第三年(559 年)的八月裡,把天王的稱號改叫皇帝,才用年號,稱武成元年。武成二年四月,明帝又被宇文護毒死,年二十七歲。史籍只說宇文護忌憚他“明敏有識量”,究竟有什麼具體問題,弄不清楚。
他臨終前口授遺詔五百多字,希望“仁兄冢宰”等“協和為心”,輔助兄弟宇文邕,根本不提自己的“病因”。他明知問題出在哪兒,但是話只能這樣說,他的內心一定是十分痛苦的。
二、宇文護被誅及原因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個兒子,他就是北周武帝,即位時十八歲。他是個很厲害的角色,與“仁兄冢宰”相安無事了十二年。
保定元年(561 年),以大冢宰、晉國公宇文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總於天官,把一切權力都讓給仁兄了。看來宇文護對他很放心,以為不會發生什麼意外了。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護進宮見皇太后,武帝陪他進去時,說太后喜歡喝酒,希望老兄諫勸,並拿出一份《酒誥》給他。
宇文護見了太后,一本正經地念起《酒誥》來,不防被武帝用玉珽(皇帝執的笏)在背後重擊一下跌倒在地。武帝喝令一名帶御刀的宦官動手,那個人緊張得手都軟了,砍下去竟不能傷人。預先埋伏在內的衛王宇文直(武帝同母弟)這時衝出,一刀才把宇文護結果了性命。於是武帝親政,又殺死宇文護的親信多人,把天和七年改為建德元年。
宇文護執政十五年,除開頭幾年外,在北齊武成帝、後主在位時,卻不能乘勢大有作為,這裡面因素很多。公元 563 年(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宇文護命柱國大將軍楊忠率步騎兵一萬,出北黃河與突厥聯兵伐齊,至晉陽而還。翌年,宇文護徵調了二十萬軍隊,出潼關,圍攻洛陽,因北齊援軍趕到,無功而歸。少師楊搦率州郡“義兵”一萬餘人深入敵境,全軍覆沒。伐齊的挫敗,使宇文護在北周的威望大為降低。
其中失敗原因不乏有客觀因素,如齊有名將斛律光等;又如保定四年(564 年)攻齊之役,剛在北齊遣返宇文護的母親之後(東西魏分立時,宇文氏在晉陽的家屬都被剝奪自由,在宮中做奴婢),道義上先已虧了。
然從北周本身來說,宇文護是一個不合格的統帥,實在是主要的原因。他在內政方面,也沒有什麼興革。武帝宣佈他罪狀的詔書,說他執政時“任情誅暴,肆行威福,朋黨相扇,賄貨公行”,“使戶口凋殘,徵賦勞劇”,是有事實根據的。
北周武帝不但把國家權力奪回到自己手中,同時為了集權中央,還進一步擴大了府兵的兵源,打擊了僧侶地主在經濟上的勢力,並且出兵消滅北齊,完成了宇文泰所未能完成的事業。
(正文完)
回覆列表
《獨孤天下》正在熱播,劇中宇文泰為什麼把權利交給宇文護,而不是自己的兒子?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宇文家族。
宇文護是北周文帝宇文泰長兄的兒子,宇文護早年追隨宇文泰征戰沙場,在與東魏的交戰中屢建戰功。宇文泰死後,他的兒子都還很小,就命宇文護掌管國家大權。後逼迫西魏恭帝禪位於周,擁護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稱帝,被封為大司馬。朝中老陳趙貴、獨孤信等人與宇文護不合,宇文覺也不滿宇文護專權,試圖剿滅宇文護但是失敗,獨孤信自殺,宇文覺被廢黜毒死。宇文護自任大冢宰(當時的宰相),並擁立宇文泰庶長子宇文毓(周明帝)。明帝好學有識,為宇文護所畏,武成二年(560)又被他毒死,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周武帝),宇文邕就是和伽羅要好的那位。實際大權仍由宇文護掌握。宇文邕不是不想殺,是要積攢實力,抓準實際才能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