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VIP至尊版
-
2 # 人者仁義也
劉邦所殺的第一個功臣從嚴格意義上講是燕王臧荼,並非韓信。在公元前203年,劉邦擊敗項羽,在群臣的擁立下登基稱帝。在公元前202年七月臧荼造反反漢,九月被劉邦帶兵鎮壓,臧荼被俘虜,之後被殺。所以題主的問題根本不成立。而且韓信被殺在公元前196年,在西漢帝國建立六年之後。但是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韓信被殺的過程。
公元前203年,劉邦以韓信為主將帶領漢軍,彭越的軍隊,英布的軍隊以及其他的諸侯軍隊一起在垓下包圍項羽,最後項羽戰敗被殺,劉邦一統天下。
其實當時劉邦手下軍隊分成兩派,第一派是劉邦自己的手下豐沛人士組成的功臣集團,另一派是當時的諸侯聯軍。諸侯聯軍雖然服從劉邦,但是獨立性十分強。其中就有三位大功臣:劉邦親手封的齊王韓信、彭越、英布。在殺死項羽之後,劉邦對於支援自己的諸侯進行了大分封:
韓信被封為楚王,王國建立在淮北,建都下邳。彭越被封為為梁王,王國建立在戰國時期魏國的故地,建都定陶。臧荼保留燕王和燕王國。趙王張耳保留趙國。吳芮繼續為長沙國王。粵王無諸擔任閩粵王。英布建國淮南國,以六為都城,治下的地區包括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把太原郡三十一縣為南韓,封賞給韓王信。這些人其實很不得劉邦信任,所以劉邦有計劃的剿除這些諸侯。
臧荼是投靠劉邦較晚,出力很少的諸侯。所以他在統一天下後十分惶恐,在公元前202年七月造反,被劉邦大敗後被殺。
公元前201年,劉邦藉口遊獵雲夢澤,在韓信前去朝見劉邦時,劉邦抓捕韓信,把他貶為淮陰侯,帶回長安。也是在這一年韓王信被冒頓單于擊敗,投降匈奴。在公元前200年,韓王信被擊潰。逃亡匈奴。
公元前197年陳豨造反,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韓信之死和陳豨有關劉邦在驅趕韓王信之後,任命陽夏侯陳豨為代相,管理代國和趙國的軍隊,並且負責防禦匈奴,陳豨在上任之前和韓信有過對話,當時陳豨在韓信府上辭行,韓信拉著陳豨來到庭院,韓信屏退左右,雙方做了一方密談。
(韓信)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此後陳豨在擔任代相期間,由於他本人常仰慕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無忌,所以養了很多門客,在休假回鄉路過趙國的時候,隨行的賓客乘坐的馬車有一千乘,邯鄲的官舍都住滿了。
趙相周昌知道後,面見劉邦,述說陳豨賓客繁多,而且在外帶兵數年,害怕會有可能發生造反。於是劉邦派人徹查陳豨門客在代國的犯罪事實,其中很多都牽連到陳豨。陳豨十分惶恐,韓王信趁此機會派王黃、曼丘臣等人前去勸說陳豨叛變。不久劉邦的父親駕崩,劉邦派人召回豨,陳豨稱病不回長安;在197年九月,陳豨與韓王信聯合造反,陳豨自立為代王。
劉邦親自帶兵前去平定陳豨,而且這個時候韓信稱病不出,偷偷派人到陳豨所在地,與陳豨通謀。韓信密謀與家臣在晚上詐稱有詔,寬赦諸官徒和奴僕,發動這些人前去襲擊呂后和太子。當時部署已定,韓信在等陳豨的回信。不過韓信府上的舍人犯罪,韓信想要殺了他,但是先把他關了起來。公元196年正月,舍人的弟弟上告呂后,他說韓信造反。呂后想要召韓信入宮,但是害怕韓信不肯,呂后於是和蕭何密謀。
他們設計欺騙韓信說有信使從前線劉邦處回來,帶來了陳豨已死的訊息。列侯和群臣都在皇宮慶賀這件事。蕭何來到韓信府上對韓信說:"雖疾,強入賀。"韓信進入皇宮後,呂后指使武士綁住韓信,在長樂宮的鐘室斬殺韓信。韓信被殺時說:"吾悔不用蒯徹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韓信被殺後,夷滅三族。
關於韓信之死主要的爭論在於韓信是否謀反上,現在的看法是韓信未曾謀反,完全是呂后設計殺死韓信,主要疑點如下:韓信和陳豨的密謀何人得知?韓信在長安被劉邦監視,陳豨作為劉邦的親信大將,為什麼敢於和韓信相見?在公元前197年十二月陳豨的主要勢力被擊垮,為什麼公元前196年韓信為什麼要造反?這些疑點才是人們質疑的原因所在。 -
3 # 長錦
那我們先來講講發生在韓信身上的三件事情吧淮陰侯韓信,在他還是平民老百姓的時候,就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精神小夥,想去做官沒有人願意舉薦他,生意也不會做,經常到隔壁老王哪裡蹭吃蹭喝,幾乎沒有人不討厭他。他曾經到一個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長)家裡一連蹭了好幾個月,亭長的妻子受不了他,就故意每天把飯做得很早,韓信還沒有起床,這位鄉長家裡已經吃完飯了。當時的韓信還是比較害羞的,明白了這位鄉長夫人的意思後也就不再去人家家裡蹭吃蹭喝了。還有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當然作為一名社會精神小夥。他肯定是釣不到魚的。有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看他很餓,就給他分了些吃的東西。一連給他分了幾十天,知道老太太不在那洗衣服了。韓信很高興,對那為老太太說:“我日後一定要重重的報答你”後來我們的淮陰侯做到了,當然這是後話。再有一件事,但凡不是九年義務教育漏網之魚的兄臺,都知道的:韓信受胯下之辱。大概是這樣的,大街上有個賣肉的小胖。多韓信說,我看你又高又壯的,整天還喜歡給身上帶把劍,你要是不怕死,就捅我一刀,你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裡鑽過去。也不知道這小胖是,在家裡受了媳婦的氣了,還是怎麼著。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韓信最後從他褲襠裡鑽過去。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餓其筋骨,勞其體膚。
那麼韓信在經歷了 ,那三件事情後。真的是步步高昇,被劉邦封為:大將軍。在滅掉齊國後,給劉邦上書,讓劉邦封自己一個代理齊王。劉邦當時迫於無奈,冊封他為齊王。後又假借他造反的名義,把他招呼身邊,封為淮陰侯。
史記中記載,韓信最後是因為造反。但這位精神小夥,終究為自己的放蕩不羈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334]。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
4 # 子牛談古今
每一個縱橫天下的人,都會有令人喟嘆的遺憾,韓信尤為如此,有過悲慘的前半生,有過風光的楚漢大戰,也有過英雄落幕的悲涼,追究他的過往,一切皆已寫定!
第一,歷史的規律,武將的宿命毛主席說過一句話太正確,太樸素的話,槍桿子裡出政權,軍權才是政權生存的基礎,如果軍權有了旁落的風險,及時的止損才是最正確的操作。
每一個朝代的開啟,基本上都是在血雨腥風中磨練出來的,有句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當然留下來的都是人中龍鳳,國之英雄,不僅有能力,更有威望,這就是套在頭上的一套枷鎖,不知道啥時候就上了斷頭臺。劉邦同志四五十歲出道,憑著天賦奇才,籠絡利用了一大幫的能人異士,幾次三番在生死線上掙扎,才得來大漢王朝的建立,自然倍感珍惜,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更重要的是旁邊睡得可不是人,那是一頭吃人猛虎,君臣有了爭鬥,實力的天平絕對在皇帝一邊,韓信就迎來了死亡!
第二,不懂君臣之道,等來秋後算賬韓信孤高自賞,特立獨行,或許他的戰場天賦是天生的,不然有這麼高的戰場水平,他的老師怎麼就不會教他一點,為人做事,貨賣帝王時的應對舉止呢?
話說楚漢相爭時,劉邦被困,心急如焚,發令讓韓信出兵救援,韓信同志卻一臉愁苦說時機不到,都什麼時候了,就算把兵打光,領導的命怎麼能兒戲呢?換句話說,你在拿領導的命當魚餌啊!懂不懂!很顯然,韓信確實不懂,劉邦也看不明白,還是蕭何給解了圍,說韓信想要封官許願,騎虎難下的劉邦立馬封韓信為三齊王。韓信這才出兵救援,當然馬到成功!
可這件事就在劉邦心裡紮了根,非我親信,必為禍患,等著吧。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就是你韓信的喪命之時!
以上兩條第一條決定了韓信必須要死,第二條決定了韓信惹毛了劉邦,所以韓信第一個被收拾也就不足為奇了!
-
5 # 孤膽騎俠
韓信(前230年-前196年),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國歷史上以卓絕用兵才能著稱,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後世何去非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2]。”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卻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開始消滅異姓王,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陰侯;最後韓信被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誣以謀反之名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生平
早期
秦末,韓信是平民,既當不了官,也無法經商過活,經常寄食於他人,為眾人所厭惡。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韓信常前往南昌亭長家裡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妻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開飯時,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大娘感激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韓信因背著一把劍卻不出鞘,經常遭到旁人鄙視侮辱,淮陰屠宰場中一些少年無賴不斷的譏諷他。有天在大街上,無賴在眾人面前譏嘲韓信:“你雖然人高馬大,喜歡帶刀劍,以你的心理看來,不過只是個膽小鬼而已。若不怕死就拔劍刺我,怕死的話,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不但沒有動怒,看了他幾眼之後,還真的爬過那無賴的胯下,眾人見狀皆恥笑韓信,認為韓信真的怯懦無膽。
後來韓信加入項梁的起義軍。前208年項梁戰死,韓信便隨餘部歸屬於項羽,任持戟郎中。曾經數次向其獻策,但項羽沒有采納。韓信認為在項羽軍內沒有前途,於是在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漢中郡、武都郡、巴郡與蜀郡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王劉邦。韓信最初仍未被漢營重用,僅擔任管理倉庫的小官。後因為涉嫌犯軍法被判斬首之刑,與另外一批人犯一起行刑,已有十三人被斬首,韓信正當要被斬時,抬頭看見夏侯嬰,便喊:“大王不是想要取得天下的嗎?為何要斬壯士呢?”夏侯嬰認為他言論很特別,又覺得他的容貌很雄壯,於是釋放韓信,與韓信聊了一下後,非常喜歡韓信,又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劉邦不認為韓信有甚麼傑出之處。
登臺拜將
韓信與蕭何談話數次,蕭何對他印象深刻。在南鄭過了一段時間,韓信估計蕭何已向劉邦推薦自己,然而始終沒有音訊,深感懷才不遇,於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蕭何聞訊,認為韓信如此將才不能輕易失去,於是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於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
起初,劉邦聽說蕭何出奔,十分驚恐,猶如失去左右手;後來聽說他是為了追韓信,於是問他:“這麼多人逃回東方,你都不追,為何卻追韓信?”蕭何再薦韓信:“那些逃走的將軍們是隨手可得的,至於韓信這樣的英才,天底下絕對找不到第二個!大王假如只想作個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但若是要爭奪天下,商量大計的最佳人選非韓信莫屬。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劉邦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裡能夠老悶在這?”蕭何回道:“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那麼就請重用韓信,讓他留在漢營;假如不予以重任,必使得他再度出走。”劉邦說:“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韓信做將軍,他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劉邦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是以呼喚小孩子的方式,那麼韓信離去的原因必是如此。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軍,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劉邦答應了。漢軍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韓信於拜將壇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良策。韓信問:“與您一起向東面爭奪天下的不是項王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用兵的英勇、強悍、仁德、精良,與項王比,誰強誰弱? ”劉邦沉默良久,認為自己不如項羽。韓信再拜,贊同地說:“就連我也覺得大王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隻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見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玩官印,玩到印章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本的君主而自己到好地方稱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不親近依附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武勇猛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一心想打回山東老家去計程車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子弟出征已有數年,戰死和失蹤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詐欺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國的父老對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這時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義帝與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這件事。可大王失掉關中王一職而被改封為漢中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三秦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劉邦聽後大喜,認為太晚任用韓信了。於是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計畫攻擊的地方。
暗渡陳倉
項羽分封諸侯,不足一年,齊國發生內亂,項羽於是親率楚軍北上鎮壓。前206年八月,劉邦趁此良機進軍關中,韓信說完漢中對後,劉邦遂聽信計。劉邦依計出兵結果受阻陳倉, 後劉邦採用趙衍計策繞路大敗章邯;漢軍大勝,旋即攻佔咸陽,關中大部分歸順漢王劉邦。 (《史記》等正史均沒有提及“明修棧道”一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卻有這樣的記錄:須昌侯趙衍,“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雍王章邯派兵塞陳倉道。),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諸侯聯軍大敗
當章邯堅守廢丘時,劉邦留下週勃圍攻廢丘,自己則聯合其他十八諸侯,趁項羽還在齊國時,於前205年領聯軍五十六萬人攻佔項羽首都彭城。項羽領兵三萬回師彭城,結果劉邦、韓信不能敵,在彭城之戰慘敗,劉邦退至滎陽。蕭何即動員關中老弱和未傅者,與漢王會滎陽。韓信收攏殘兵敗卒與劉邦會合(此時周勃在廢丘圍章邯)。之後,劉邦命灌嬰重組建秦舊騎兵李必、駱甲為副將,劉邦便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輔佐灌嬰,一起率領騎兵迎擊楚騎兵於滎陽東方,結果擊敗項羽的楚軍。
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曹參領兵攻魏,韓信曹參合擊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此戰過後曹參被賜食邑平陽。隨後曹參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三萬精兵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韓信聽從廣武君李左車建議,派人出使燕國,成功遊說燕王歸附漢王。
(根據《傅靳蒯成列傳》記載:靳歙別之河內,擊趙將賁郝軍朝歌,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從漢王劉邦攻安陽以東,至棘蒲,下七縣。別攻破趙軍,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從(漢王)攻下邯鄲。別下平陽,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從(漢王)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還軍敖倉”。又根據《傅靳蒯成列傳》(周緤)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氏。常為高祖參乘,以舍人從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漢,還定三秦,食邑池陽。東絕甬道,從(高祖)出度平陰,遇淮陰侯兵襄國,周緤“常為高祖驂乘”,即劉邦的警衛,他“從出渡平陰,遇淮隊侯兵襄國”。周緤與劉邦到襄國與韓信會合,當是發生在平定邯鄲之後。結合《靳歙傳》,靳歙從漢王劉邦攻下邯鄲之後,獨自平定平陽與鄴城,此時劉邦到襄國會合韓信。)
併吞北方諸國
結合《張耳陳餘列傳》,漢滅趙之戰的過程是,韓信與曹參受劉邦的命令,先破代國,殺夏說,把趙國的注意力轉向趙國北部,派韓信與張耳在井陘設疑,利用地理優勢吸引趙國的主力,劉邦自己親自率兵趁虛直取邯鄲,當趙國失去邯鄲,襄國危急,陳餘進退兩難,此時韓信與張耳出井陘,攻殺陳餘。趙王歇逃到襄國,劉邦與張耳、韓信南北夾擊襄國,攻破襄國會合,殺趙王歇,平定趙國。後來漢軍又平定鉅鹿、常山郡,招降燕國。韓信又請求劉邦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封張耳為趙王。韓信、張耳繼續平定趙國餘寇,劉邦、靳歙、周勃、曹參等返回敖倉,此前英布被龍且項聲打敗,與隨何歸漢,此時英布正式歸降劉邦,漢三年(前204年)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諸侯的位置。[10]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劉邦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韓信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受封齊王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徹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必須遵守劉邦的命令發兵攻齊,將齊國的軍事力量徹底消滅掉,[12]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訊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與灌嬰曹參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與陳武、蔡寅、丁復、王周及陳涓等聯軍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攻佔齊地。
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民心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代理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與楚軍相持不下,聞言破口大罵:“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這時張良和陳平“躡漢王足,附耳語”,說目前我方軍機不利,亦無法阻止韓信自立為王,“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劉邦立刻醒悟,又改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於是直接封齊王。
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韓信以劉邦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徹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徹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定“漢終不負我”的想法而不忍叛漢。
助漢滅楚
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停戰,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聽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劉邦奪取陽夏後固陵擊破鍾離昧,在陳下之戰再次打敗項羽, 陳縣歸於漢軍。項羽楚軍主力受到重創後欲撤往會稽,劉賈、周殷、英布攻下城父堵截項羽,項羽逃到垓下,劉邦與劉賈、周殷、英布會合。 五年,劉邦與彭越、韓信、九江兵等等共擊項羽,與項羽生死決戰,然後韓信率三十萬前軍擊項羽,劉邦在後,孔、費二將軍分居左右軍,絳侯、柴將軍在劉邦後。韓信率領前軍先與項羽正面對戰,戰不利,陣型後退,然後坐鎮中軍的劉邦派左右兩軍衝擊楚軍陣型,楚軍潰退,韓信趁機追擊,以及彭越、英布、劉賈、周殷等諸侯從各處圍攻楚軍,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16], 項羽大敗於垓下,灌嬰一路追擊項羽到東城斬首八萬,後項羽突圍跑路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鳥盡弓藏
項羽死後,劉邦趁機奪取韓信兵權,並改封韓信為楚王以便就近控制,移都下邳。
劉邦欲捉拿鍾離昧,但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於是鍾離昧逃到楚國。劉邦得知鍾離昧逃到楚國後。不久就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向諸將徵詢對此事的意見。諸將都說:“趕緊發兵,活埋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子!”高祖自知這些並不是好主意,就沒有吭聲。
這時,張良已經藉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陳平依然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邦便向陳平請教,陳平開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劉邦再三追問,並說:“我打算派兵前去討伐他,你看怎麼樣?”陳平沉著地反問道:“這次有人上書告發韓信造反的這件事,還有人知道嗎?”劉邦說:“沒人知道。”“那韓信自己知道嗎? ”“也不知道。”陳平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陛下的軍隊比韓信的軍隊厲害嗎?”劉邦回答:“不見得。”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在戰場上能敵過韓信?”劉邦回答:“沒有人能敵得過他。”陳平說:“軍隊實力不如韓信,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韓信;一旦引起戰爭的話。勝負就難以預料了。這樣做我真是很為陛下擔心啊!”劉邦一聽,十分著急,連忙問有沒有什麼穩妥的辦法。陳平說:“古時,天子常常在全國各地巡行,會見各地的諸侯。南方有一個地方叫雲夢大澤。陛下裝作出遊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又到了他的地盤上,他當然會來謁見。當他謁見陛下的時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來。這樣就不用派兵,只需一個武士就足夠了。”劉邦依計行事;韓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劉邦便讓埋伏下來的武士將韓信捆得結結實實,投入囚車中。 後來劉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為了。
有一段野史稱,劉邦一開始是已經御駕親征韓信,因為生病,出征路上只能躺在轒轀車中,張良追了出去,告訴劉邦,如果英布與韓信聯合造反,劉邦可能要死在戰場上了,劉邦才打消念頭。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韓信在被劉邦軟禁期間,最多的時間便是與張良整理很多的兵家書籍,總共整理出來一百八十二家,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而劉邦也常來陪韓信聊天,有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劉邦問韓信:“像朕的才能可以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臣是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朕轄制?”,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臣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漢高祖十年,陳豨起兵造反,劉邦率兵前去平亂。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趁機擒獲,聲稱有人密告他與陳豨共謀,將韓信於長樂宮以五刑處(“先黥、劓,斬左右趾,笞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罪詈詛者,又先斷舌”),並株連三族。韓信自感未曾負君卻落此下場,嘆曰:“當初不曾聽蒯徹之言,今日才會被人算計。”後世人稱“生死一知己(蕭何),存亡二婦人(漂母、呂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平定陳豨,班師回朝,得知韓信已死,既慶幸消除威脅,也為韓信的死感到惋惜。[32]劉邦問韓信死前說了甚麼,呂后回答,韓信後悔當初不聽蒯徹之言。於是劉邦下令逮捕蒯徹。蒯徹承認自己曾教韓信反叛劉邦,但辯稱“秦末群雄並起,有能者就可得天下,當時自己追隨韓信,自然就會為他出謀獻策,勸他自立,不會為劉邦設想;而且群雄中如劉邦般爭天下者甚眾,豈能盡殺”。劉邦感其言之有理,遂赦免之。
-
6 # 天眼觀世界
劉邦所殺的第一個功臣是燕王臧荼,並非韓信。所以題主問題本身沒有意義。劉邦誅殺異姓王其實本質上不是誅殺功臣而是統一戰爭的延續。
如圖中,盧綰是劉邦在做掉臧荼以後臨時頂上的,其本人是劉邦的發小、鐵哥們,把他送去燕國其實是掩人耳目,後來就撤銷了。
由圖中可知漢當時的實際統治區域也就三分之一。
這些王有一個算一個,地盤都是自己打出來的,所以只是臣服於劉邦也就相當於認了個老大,此時劉邦的地位和霸王項羽差不多。
劉邦在搞定了項羽並稱帝修養生息了幾年後,必然就會對這些割據政權下手。不過其中只有韓信是個特例——他是劉邦手下出來的。
韓信暗度陳倉平定三秦之後,劉邦腳跟站穩的同時也見識了韓信的恐怖,讓他單獨去河北發展。韓信帶著劉邦給的幾千老弱病殘獨自搞定了魏國、趙國、南韓、齊國,還擊敗項羽第一悍將龍具,殲滅項羽主力20萬。
劉邦為了牽制韓信經常把韓信剛剛帶出來的精兵拿走,再換給韓信一堆老弱病殘,韓信只好再打,再積攢勢力。劉邦這一套搞了兩次,第三次韓信受不了了,讓劉邦給自己假齊王的稱號。劉邦一開始不樂意,被張良踩了一腳這才大呼:“當什麼假的,要當就當真的。”
當時劉邦被項羽打的滿地找牙,只得答應韓信,但是這也決定了韓信的命運,劉邦得勢後必會殺他。
可以說從韓信單獨出去拉隊伍的那一刻,劉邦已經不拿他當臣子了,一旦用完了必殺之。韓信的可悲在於性格狂放不羈又沒有造反的決斷,終於被劉邦一步步削弱權力後殺死。實際上他被封為齊王的時候,完全可以自立門戶。此時的劉邦和項羽都不是他的對手。
實際上除了異姓王,劉邦並沒有殺多少功臣,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等這些頂級功臣都以善終。陳平、周勃還在專政的呂后死後平定了呂氏的叛亂,迎立了漢文帝。
當然也是他們會做人,各種讓劉邦安心。而朱元璋死前把功臣殺了個乾乾淨淨,導致建文帝平叛都沒有得力大將。就這一點看,同為草根出身的的劉邦技高一籌,導致兩個朝代的風氣也截然不同。
劉邦畢竟也是能寫出大風起兮雲飛揚這樣詩句的人。
-
7 # 歷史新紀元
導言: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勳,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讚譽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極度不安,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封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
公元前196年,呂后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鐘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韓信的功績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韓信派人修復劉邦進入漢中時燒燬的棧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卻率軍悄悄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大敗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
公元前205年,韓信引兵出函谷關,將兵鋒逼至洛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邛等項羽所屬的封國,先後歸降。然後便與齊趙聯合共謀擊楚,四月,大軍就已進至楚都彭城。攻勢之凌厲,令人讚歎。未想劉邦進入彭城後疏於防務,正在與齊軍鏖戰的項羽聽說彭城失守,急率三萬精騎星夜趕回,一戰將劉邦擊敗。韓信聞訊即刻趕來收集潰敗的部隊,和劉邦在洛陽地區會師,又成功地進行了阻擊戰,在京縣、索亭之間把楚軍打得大敗,使項羽西進的兵鋒頓挫。
八月,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韓信破魏。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韓信又引兵東向閼與,活捉代相夏說,收復了代郡。這時,劉邦卻命韓信急調其主力至滎陽加強該地守備,故韓信只帶了萬餘部隊東下井陘攻趙。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大破二十萬趙軍,斬殺趙軍統帥陳餘,生擒趙王歇。接著,韓信用“上兵伐謀”辦法降服了燕。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又用重兵急襲的辦法攻破了齊。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自刎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取得天下而告終。
韓信被殺的原因其實韓信被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功高蓋主。
韓信攻佔齊地後,項羽恐慌萬分,連忙派人去遊說韓信,以三分天下為條件,希望韓信反漢聯楚,被韓信所拒絕。韓信的謀士蒯通勸他:“將軍難道沒有聽說過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道理嗎?將軍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挾難賞的大功,歸楚,楚不信;歸漢,漢王震恐。若不自立為王,何處是你的歸宿呢?” 韓信聽了連連擺手道:“請不要再說了,漢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車給我乘,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古人說過:乘人家的車,要替人分擔憂患;穿人家的衣,也應替人分擔憂患;吃人家的飯,就應該為人家賣命。我怎麼能見利忘義呢?”於是,謝絕了蒯通的建議。
謀士蒯通已經提前看到了韓信的命運,不管最後韓信的功勞再大,也擺脫不了一死,這是韓信的宿命。
-
8 # 香茗史館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在西漢的建立過程中可謂戰功赫赫,因而一直以來關於他被殺總是令人不勝唏噓,而殺韓信則同樣成為了劉邦屠戮功臣的典型罪證。那麼,韓信作為第一個被殺的功臣,到底因何而死呢?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其實自有其必然性,我認為不應該將其作為單獨事件來分析,而應該將其帶入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
從棄項投劉到被呂后誘殺,韓信到底經歷了些什麼?為了更準確的分析出韓信被殺的原因,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韓信從秦末到漢初的大致經歷,以及其被殺前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就此拉開了秦末亂世的序幕,不久後項梁也於會稽發動起義,並開始率軍北上,韓信大約在此前後離開家鄉,投入項梁軍中,但卻始終默默無聞。項梁死後,韓信又歸入項羽麾下,雖曾多次獻策卻始終未被採納,始終無出頭之日。
漢元年(前206年)二月,項羽西入關中滅秦之後,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劉邦被封漢王,韓信遂棄項投劉跟隨漢軍入蜀。投入劉邦麾下後,韓信不僅只擔任著管理倉庫的小吏,而且還差點因連坐而被砍了頭,幸好急智之下取得夏侯嬰欣賞,然而雖有夏侯嬰推薦,劉邦還是隻封了他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之後,韓信又取得蕭何欣賞,然而仍沒得到重用,便又再度離開漢營,緊接著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之事,而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也正式冊封韓信為大將。
△韓信拜將
漢元年(前206年)十一月,田榮一統三齊,公然反抗西楚,項羽起兵前往齊地平叛,趁此機會,韓信獻“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漢軍自蜀地殺回關中,一統三秦之地。至次年,又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昂,聯合齊王田榮、趙王趙歇共同抗楚。
漢二年(前205年),彭城之戰爆發,漢軍大敗而回,楚漢雙方開始延滎陽一線對峙。韓信又獻“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之計,劉邦遂命韓信、張耳率兵開闢北方戰線,迅速攻佔西魏、趙、代之地,並降服燕王臧荼。
△劉邦一奪韓信兵權
漢三年(前204年)六月,成皋之戰爆發,劉邦倉皇逃出成皋,得知張耳、韓信近在修武卻不發兵救援,一怒之下闖入韓信軍營,奪了韓信兵權。韓信、張耳大驚失色,劉邦命張耳留守趙地,以韓信為相國,重新徵調兵馬,向東攻打齊國。
漢四年(前203年),韓信平定齊地,以“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為由,上書請封“假齊王”,劉邦起初大怒,在張良勸說下最終封其為齊王。
漢五年(前202年),楚漢鴻溝議和,劉邦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趁楚軍飢疲之際對楚軍發動追擊,並命韓信從齊地、彭越從梁地南下合圍楚軍,然而兩人均未奉命南下,結果劉邦在固陵遭敗。之後,劉邦許以封地立王的條件,兩人這才率兵南下。同年十二月,韓信統領五路大軍在垓下大敗項羽,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再度馳入韓信軍中,奪取韓信兵權。西漢建立之後,韓信獲封楚王,劉邦並未允許其返回齊地。西漢建立同年,燕王臧荼、潁川侯利幾先後謀反被殺。
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假借遊玩之名,至楚地將韓信擒獲,降封為淮陰侯,遷居長安。同年秋,韓王信因不敵匈奴,轉投匈奴後與匈奴合兵南下攻打太原,之後劉邦親率32萬大軍前往平叛,但卻遭遇“白登之圍”,這次叛亂直到五年之後,即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才宣告平定,韓王信再次南下時被漢將柴武斬殺。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陳豨前往代地之前向韓信辭行,韓信表示將來如果陳豨反叛,自己將在長安為內應。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劉邦在東垣擊敗韓王信的叛軍之後,歸途中路過趙國。趙相貫高因前一次劉邦路過趙國時對趙王張耳的責罵,而聯絡他人意圖謀刺劉邦,雖然此事因劉邦有所警覺而失敗,但之後卻被貫高的仇人舉報,最終趙王張敖被廢。
△韓信最終被呂后誘殺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陳豨果然在趙代之地反叛,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平叛。同時,韓信一位家臣因得罪韓信,韓信將其囚禁打算殺掉,其弟於是上書告發韓信謀反,呂后則與蕭何謀劃,將韓信誘入長樂宮殺死。
韓信到底為何被殺?內外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關於韓信到底為何被殺,一直以來的論調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和“功高震主”,我認為不僅僅如此。
△劉邦始終對韓信有著一絲不信任
1、內心的不信任。如上所述,由於韓信的能力實在太強,再加上秦末亂世和楚漢爭霸中的表現,劉邦可以說從來就沒有對韓信百分之百的信任,或者說還有那麼一些忌憚。成皋之戰中,就因韓信和張耳沒有及時救援,便毫不客氣的奪取了他的兵權。而垓下之戰後,又因韓信沒有奉命及時趕來會和,而再度奪取他的兵權。西漢建立之後,將其改封為楚王,不允許其返回齊地同樣是出於不信任,直到將其降封為淮陰侯遷居長安,處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劉邦這才算有了一絲心安。
△西漢之初中央朝廷與地方諸侯關係已經降至冰點
2、糟糕的外部壞境。如上所述,自西漢建立以來,異姓王和功臣的叛亂此起彼伏,這種情況下,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的信任可以說已經降至了冰點,而異姓諸侯王為了自保對中央朝廷也是避之不及,劉邦擔心異姓王造反,而異姓王也擔心自己被殺。事實上,就是源於雙方的這種相互猜忌,最終引發了梁王彭越的被殺和淮南王英布的反叛,以及最終燕王盧綰的“養匪自重”。這種情況下,韓信一旦有所異動,或者說行為讓人懷疑,那麼極可能就此釀成殺身之禍。
△韓信太過孤傲
3、韓信的自身問題。自古以來,對皇帝來說最為重要的是什麼?自然是確保皇位的穩固,打江山之時功臣是君王倚重的物件,而天下平定之後功臣卻極可能就此轉變成皇位的威脅,這便是大家口中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和“功高震主”,尤其是對出身較低的君王來說,這種危機感往往更加迫切,這也是劉邦和朱元璋為何對功臣如此狠辣的原因。歷史上,不少功勞卓著的功臣都是因為沒能處理好這種身份上的變化,而最終慘遭殺身之禍。張良和蕭何便因很好的處理了這種關係而得以生存,但韓信顯然沒有處理好這種轉變,他太過孤傲了。
△帝王最重要的是確保江山穩固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皇帝看來,就算你沒有謀反之實,但有謀反之心和謀反之能,便已經是必死之局。
劉邦對韓信的不信任,再加上當時動盪的外部環境,以及韓信自身的問題,一旦有人告發韓信謀反,那麼君王自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為了確保江山穩固,只能殺你以絕後患,你可以說這是無情,但站在君王的立場來說,卻毫無問題。
因此,韓信到底有沒有串通陳豨造反,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只要君王懷疑你做了,那麼即使你沒做,也已經無從辯駁了。對於劉邦來說,他或許估計身後名不會痛下殺手,但對呂后來說,為了維護漢室江山,她是不在乎殺人的。
-
9 # 車輪浩蕩
漢高祖十一年,淮陰侯韓信被詐誘至長樂宮鍾室內,以謀反的罪名被斬殺,一代名將之星就此隕落。作為西漢開國第一功臣,韓信之死引得無數後人為其鳴不平,他之所以被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韓信功高蓋主,封無可封。
縱觀楚漢之爭,漢軍的勝利仗大多由韓信指揮的,劉邦連續封他為齊王,楚王,爵位已經封無可封了。自古人臣最忌諱“功高蓋主”,劉邦又不是一個寬容的皇帝,所以建有“不賞之功”的韓信一直都是劉邦的心頭大患。
2、韓信居功自傲,可以說是自取滅亡。
韓信自負功高,甚至擁兵與劉邦討價還價。漢王四年,劉邦被項羽的軍隊圍困在滎陽,要求韓信派兵救援,誰知韓信竟擁兵自重,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一年後,劉邦命令齊王韓信協助自己圍攻項羽,韓信卻遲遲不釋出兵,劉邦最後只得將指揮權交給韓信,並賞賜大片土地。韓信的這些行為讓劉邦大為惱火,在平定天下後立刻解除了韓信的軍權,最後降為淮陰侯。
3、呂后為了鞏固地位,殺一儆百。
如果說韓信被解除兵權後能安穩些,也許能有善終,但是韓信有個部將陳豨,也許是過於苦悶,有一次曾對陳豨說,若以後你謀反,定會助你一臂之力。後來陳豨果然謀反了,這時有人告變說韓信與叛軍陳豨合謀造反。呂后採納了蕭何的計策,將韓信誘殺。其實呂后殺韓信也是為了震懾群臣,她不止殺了韓信,也殺了梁王彭越。透過大勢殺戮開國功臣,呂后在朝廷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實力,為日後專政埋下伏筆。
-
1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 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之後,劉邦開始對各大功臣進行了分封。分封大會後,劉邦的心裡並不安寧。對他來說,犒賞手下大大小小的功臣是自己應該做的,問題是,他對自己手下一些勞苦功高的大臣還是不放心。
此時,劉邦最不放心的就是“軍神”韓信。
其實,劉邦在在垓下大決戰勝利後,第一時間把韓信的將印和符節拿到了自己手中。然後,劉邦以治理國家為由,下令把韓信改遷為楚王,調到楚地。
之後,劉邦又對韓信連降三級,一再打壓。但韓信依然抱定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愚忠思想。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直接拉韓信下水的是他手下一個叫尹中勝的人。
尹中勝悄悄地到呂后那裡告發韓信造反,不為名也不為利,就是為了他哥哥尹中魁。
其實,尹中勝的哥哥尹中魁也沒幹什麼大事,只幹了一些勾搭女人的偷情勾當,誰知卻惹到韓信的頭上來了。尹中魁利用英俊的外表和韓信一個侍妾陳姬好上了。他們有了一腿後,如果韓信不發現那倒也罷了,但韓信是啥人物,他不知道的事,自然也會有人告訴他。告訴韓信這件事的是他的另一個侍妾孫姬。告發的原因不說大家也明白,同是侍妾相煎能不急嗎?
韓信雖然是率兵百萬的帥才,為人做事也不拘小節,但他又豈容別人動自己的女人呢?於是尹中魁馬上去蹲監獄了。韓信立刻派人審訊他,待證據齊全後,他就要向尹中魁開刀問斬了。
對這一切,尹中魁的弟弟尹中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馬上就想出了一條救兄長的妙計來。在前不久陳豨派來使者說服韓信造反的事上大做文章。
尹中勝的造訪正中呂后下懷。此時,她已成功捍衛了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正野心勃勃地想在朝中樹立自己的威信,於是,韓信很光榮地成了她的磨刀石。呂后知道韓信也不是省油的燈,要對付他也不容易,於是她找來了一個得力的幫手——蕭何。兩人在密室中進行了一次對話。
“韓信吃了豹子膽,居然想與陳豨裡應外合來造反,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啊?”呂后直接問。
“證據何在?”蕭何吃了一驚,輕聲反問道。
“都是尹中勝的舉報,他說韓信要趁高祖出征之際襲擊太子啊!”呂后說道。
“口說無憑,只有拿到他造反的真憑實據才能定罪啊!”蕭何其實對韓信還是挺信任的。
“當年韓信是你一手提拔和推薦起來的,如果真出了什麼大事,只怕你這個做丞相的也脫不了干係啊!”
這句話說到蕭何心坎裡去了,他默然不語起來。
“韓信一直不服朝廷管理已經很多年了,如今又要謀反叛亂,這樣的人留著豈不是對我大漢皇朝的威脅?”
“皇后的意思是……”蕭何看著呂后眼神中透露出來的殺機,感到了一絲寒意。
“你既然已明白,就出一個主意吧,能把韓信神不知鬼不覺地幹掉最好。”
“是……臣……這就想想。”蕭何已是滿頭大汗了。
隨後,聰明的蕭何出了一個主意:誘殲韓信。
“咱們先造聲勢,佯說高祖已凱旋,陳豨也已被擒住了。朝中大臣聽到這樣的好訊息必定都會前來朝賀。到時候,韓信如果能自動送上門來最好,如果他不來,也不用著急,我親自去請他來。這樣,皇后您只需要先派殺手埋伏在宮中,韓信一到,就殺無赦。”
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好主意,呂后連連稱好。於是蕭何馬上就把這件事付諸行動了。
聽到劉邦平叛陳豨凱旋的訊息,朝中大臣們的反應很是積極熱烈,第一時間紛紛到朝中表示祝賀。只有韓信的臉上面無表情,無喜、無嗔、無怒、無怨,難道他是真的已修煉得心靜如水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他內心裡,他真希望劉邦這次最好是失敗,敗得一塌糊塗最好。如果是這樣,已被“架空”的他才會再次顯示存在的價值,吃了敗仗的劉邦也許才會想到用兵如神的他。因此,聽了劉邦大獲全勝的訊息,他反應很冷淡,並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去朝中道賀。
既然韓信不肯自動送上門來,蕭何於是採用了下策,親自去請韓信。到了韓府,兩人交談得輕鬆而愉快,一如往日地促膝而談。只是兩張笑臉背後,一張是純真無邪的,而另一張卻是略帶苦澀的。
一番海闊天空後,蕭何知道該演的戲已經演了,該是進入正題的時候了。於是他來了個單刀直入。
“近日從前線傳來好訊息,高祖打敗了陳豨,馬上就要回朝了,這件事你不會不知道吧?”蕭何問。
“聽到了一點風聲。”韓信淡淡地答道。
“既如此,大臣們都去朝中道賀,為何唯獨不見你去呢?”蕭何反問。
“我近日身子不舒服,所以……”韓信搪塞道。
“你是朝中重臣,別人都去了,你不去,只怕有點說不過去啊!”蕭何說道,“今兒我正好有空,不如我陪你去宮中轉轉吧!”
“如此,恭敬不如從命了。”韓信對這位大恩人哪裡會有提防呢!
就這樣,韓信當即換了衣服跟著蕭何去了宮中。這一去,便成了韓信人生中的絕唱。韓信剛踏進宮中的大門,早已“恭候”多時的武士們就把他捆成了個“活木樁”。
驚呆了的韓信,急忙回過頭找蕭何求救,這時卻發現蕭何已沒了蹤跡。
“罪人韓信,你可知罪?”蕭何走了,呂后出現了,她來了一個下馬威。
“臣何罪之有?”韓信反問道。
呂后隨後說出了韓信兩項罪名。
“陳豨被高祖擒住後(純屬呂后信口雌黃,陳豨此時正在匈奴那邊度蜜月呢),已供出你和他有暗謀之實,想裡應外合來對付朝廷。不僅如此,你府中的舍人尹中魁之弟供出你和陳豨有書信來往。”
隨後,呂后就直接宣佈,韓信“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死刑,並立即對他施行了“虎頭鍘”。
-
11 # 遊子dream
引言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一生取得的戰績無數,後人稱其為“兵仙”,我們所熟知的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形容的便是他。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神將,卻未能善終,原因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第一:功高震主又居功自傲
韓信自棄項羽而投劉邦後,又因中途未受重用選擇逃離,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因為如此,成就了他一代戰將的英名。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等等這些都是他豐功偉績的寫照。尤其是在他攻下齊國後,值逢楚霸王項羽將劉邦困於滎陽,在形式如此窘迫的情況下,韓信不但未出兵救急,反而書信於劉邦,讓其立自己為代理齊王。劉邦看完此信後,勃然大怒,不過在部下張良及陳平的勸說下,還是答應了韓信的要求,封他為齊王。可這在劉邦心裡留下了陰影,也為後來韓信之死做了鋪墊。
其次:不聽諫言,優柔寡斷
韓信在齊國收服了一謀臣蒯通,此人確有先見之明,曾向韓信力諫,望其自立為王,形成三分天下。另二者為項羽和劉邦。然韓信雖有此願,但仍顧念舊情,對劉邦的知遇之恩沒齒難忘,最終並未採取蒯通的建議。直到韓信死前才後悔莫及。
最後:被迫謀反且遭部將背叛
即便韓信對劉邦忠心不二,然其戰功赫赫,不得不防。楚漢之爭一結束,韓信便一落千丈,先被釋兵權,又被告知謀反。最終在他真正準備謀反時,卻遭其部將告發,大舉未成。後來在呂后與蕭何的算計下,將其騙入長樂宮,一代名將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害。
總結
“敵國破,謀臣亡”正好印證在了韓信身上。其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又有運籌帷幄之謀,但因生在封建王朝,始終逃不過命運的擺弄,才會造成英雄氣短的結局。
-
12 # 有史記載
劉邦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所以一直小心的保護著勝利的果實,劉邦是一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怎麼打下的天下,非常清楚,手下大臣的出色能力,往往令他感到不安。
劉邦劇照
張良是劉邦打天下時候的“帝王之師”,其能力自然可知,在劉邦打下天下後,劉邦便任他在齊地挑選三萬戶來作為自己的封國。面對如此豐厚的封賞,張良卻婉言謝絕了,他只挑了第一次和劉邦相遇的留縣作為自己的封地,做了個“留侯”。張良的做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張良劇照
韓信則沒有那麼幸運了。早在劉邦被困於成皋、廣武、固陵等地的時候,劉邦屢屢發信給韓信求助,但韓信為了當齊王沒有去幫助劉邦,這時候,劉邦對韓信就有了不好的印象。韓信就算沒有要叛變的心理,但是在劉邦需要的時候,卻想當王過癮,情商也是不怎麼高啊。
所以以防萬一,劉邦在消滅項羽後,馬上跑去韓信的軍營收繳了他的兵權,讓他做了個楚王,前面也說了韓信情商低的可以,自命清高,可能得罪了不少人,經常會有人在劉邦面前給他穿小鞋,還有告密信。劉邦也知道一個道理,項羽都打不過韓信,此人不盯著點兒怕是不安全。
防止狗急跳牆,劉邦假裝去打獵然後沿途看看各位諸侯,到了韓信這裡二話不說就把韓信綁了,本來以為劉邦會就此殺掉韓信,但還是不忍心,於是給韓信封了一個淮陰侯,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希望韓信可以安分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韓信當然也不傻,他想清楚了劉邦為什麼這麼對他,韓信的軍事才能既是他得到崇高地位的原因,也是他淪落到這幅境地的罪魁禍首。他知道,即便自己什麼都不做,但只要他還活著,劉邦就不可能放心,於是他乾脆撂挑子不幹了,整天請病假窩在家。
韓信劇照
時間久了,劉邦邀韓信一起喝酒,想看看韓信是否已經死心,但兩人談話中,韓信無意又暴露了自己的好戰之心,雖然及時圓場,但也無濟於事。於是,韓信知道自己隨時可能一命嗚呼,不如就坡下驢,把劉邦辦了。
後來,就是眾所周知的韓信謀反失敗,韓信說服劉邦手下陳豨與他一同謀反,結果韓信因為得罪自己手下,被手下的親信告密,反被呂后設計處死。
韓信的結局讓我想起司馬懿和曹操關於腳比手白的對話,腳為什麼白,因為腳總藏在鞋裡面。
三國劇照我認為,當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意味著已經知道司馬懿是個什麼人,意思就是說你給我把尾巴夾好了,低調點,韓信如果能像司馬懿一樣聽話,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
13 # 閒時亂翻書
韓信不是第一個死的,但是他是必須死的。
韓信這個人的思想是跟不上時代的,他其實和霸王項羽是一種人。
當時是一個什麼時代?是一個秦始皇已經建立了郡縣制的時代,秦始皇為什麼要建立郡縣制呢?因為嬴政看到了之前的分封建制不行,既不利於國家統治,又容易產生內亂,春秋戰國就是這麼不明不白地打了那麼多年,所以嬴政才要建立郡縣制,從此以後就沒有各種分封國了,稅負國家統一收取,各郡縣官員國家統一指派,這樣就發生戰爭的機率就小多了,應該說這就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社會制度,不過“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嬴政低估了六國後人的影響力,所以“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秦朝也就二世而亡了。
不過這並不證明郡縣制不合適啊,當時的有識之士,比如劉邦比如蕭何當然還有張良,都已經認同了郡縣制。
而當時能力最強的兩個人,戰神項羽和兵仙韓信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還打算恢復封建制。
所以項羽號稱霸王,卻沒有當皇帝,項羽心中就打算做一個齊桓晉文,他要維持天下秩序,誰不服就去揍誰。
而韓信呢,他從來沒有認為過自己是誰的臣子,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士”,最後得到一塊封地就可以了,他從來就沒有認同過劉邦,他認為劉邦和自己是平等的。
所以在評定齊地之後,他就要求劉邦給他一個“假齊王”,這個就是他最高理想了,他不是要當開國元勳,而是要裂土封王,只要做到這一步就夠了。
也因此在項羽派人遊說他的時候,他說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這可不是忠心耿耿啊,這是“士為知己者死”,就憑這一點,他也不可能反對劉邦。
而劉邦的願望是當皇帝,韓信又不想當皇帝,而且還不拿皇帝當回事,在韓信眼裡,劉邦就是大哥,那可不是主子,這就註定了韓信不可能勝利。
那麼不可能勝利,那麼苟起來可以嗎?還是不行,首先他的性格就不是那個性格,張良可以歸隱,蕭何可以自汙,而他就是那麼二愣子的性格,老是以為你做大哥的不會這樣的,這這麼行呢。
要是韓信本事小估計也能儲存性命,可他還是兵仙啊,劉邦活著的時候,他還能感恩劉邦不造反,要是劉邦去世了呢,天底下可就沒有一個人能降服的了他了,樊噲見了他可是叫爸爸的,要是他看到這個郡縣制不符合自己的想法,說不定就起兵了。
還有關鍵的一點,他年輕啊,劉邦蕭何都大老頭子了,他才三十出頭,要是留著他怎麼也是一個禍患。
但是劉邦可沒有殺他啊,殺他的是呂后,不過劉邦也沒說什麼。
那麼韓信有沒有可能反殺呢?還是有可能的,不過他做不來,那得象陳平一樣不要臉才行,還是假設一下吧。
平定齊地之後,不要要什麼“假齊王”,就直接要美人,當然不能要虞姬了,就要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這樣韓信就成了呂后的女婿,呂后當然捨不得殺了,這就是以後外戚的中堅力量,當然了,還要表現的對政治不敢興趣,每天就醇酒婦人,要不讓呂后看破了還是一個死。
然後就這麼熬著,熬死劉邦,熬死呂后,熬死蕭何,等到那一天,登高一呼,還是應者雲集,不過還是那句話,他不想當皇帝啊,他就想裂土封王,所以說,韓信是必死的,他不死誰也不能安生。
-
14 # 聽雪說史
韓信是西漢初年第一個被殺的功臣,他因何而死?因何成了第一個被殺物件?
韓信作為那個天下紛爭時代的戰神,為劉邦的漢家天下立下了蓋世功勞,最後落下被誅殺滿門的結局,實在令後人感嘆不已。後人們都說韓信的死是劉邦“兔死狗烹”,誅殺功臣,其實這只是韓信被殺的原因之一,韓信被殺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韓信的性格原因一、韓信胸懷大志,心高氣傲。
大家想一下韓信是怎樣跟上劉邦打天下的?他先從項羽不得重用,然後才跟上劉邦,剛到劉邦那時也是不得重用就想要另投明主,若不是蕭何月下追他,韓信還不知最終會為誰人打天下。
這樣的人,劉邦活著時重用他,一旦劉邦死後他得不到後邊皇帝的重用,韓信會不會再另投他人?如果投了他人,韓信會不會危及漢家江山?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二、韓信過於狂妄。
在一場大的戰役正在時行的過程中,韓信向劉邦討要封“假齊王”,這是赤裸裸的要挾。韓信既然開了口,如果劉邦不答應,那就不是面子上好看不好看,尷尬不尷尬的問題,而是影響整個戰役勝敗的問題,所以劉邦不但答了韓信,而且直接封了他個“真齊王”!對於這種要挾,劉邦會忘嗎?不可能!
韓信功高震主。這就是大家都認為的“兔死狗烹”,韓信有蓋世之功不假,可他據功自傲也是事實。劉邦活著韓信還時不時的鬧個情緒,甩個臉子,要是劉邦死後呢?指望著劉邦的後代或是朝中其他的人能降服的了韓信?門也沒有!
韓信沒有政治眼光。別看韓信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可他在政治上實在是個木頭腦袋,一點不知進退。
劉邦未稱帝前,曾有高人指點過韓信,說他功高震主,遲早會因此惹禍上身,不如趁著重兵在手自立門戶,揮師參與爭霸天下。韓信不聽,認為劉邦一直厚待他,今後也絕不可能加害他。這是不知進!
劉邦稱帝后,韓信還自持功高,耀武揚威。他如果能功成身退,解甲歸田,或者學學蕭何想個“自賤名節”之類招兒,讓劉邦對他消除戒心,或許劉邦能放他一馬。可是,韓信根本想不到這點,還是想著劉邦不會太絕情。這是不知退!以上這三點都是韓信被殺原因,前兩點是促使劉邦對韓信痛下殺手,最後一點是韓信不知進退,不知自保。
總之,韓信被殺不可避免,這是他人生的必然結局!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突然火了啊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回答,韓信因謀反被殺這確實是一個冤案,但是韓信的悲劇性結尾確又是必然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因為韓信看不清天下大勢,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決定了。
在韓信心中,自己就從來不是臣,他認為自己是士。
皇帝這個詞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久,從秦始皇開始吧,在此之前,都是天子作為天下共主,並沒有秦始皇一般對各路諸侯生殺予奪是權力。
而項羽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力,所以他叫做霸王,對於項羽來 說,也只是想做到周天子那樣,只不過非常強勢而已,所以劉邦作為漢王就可以起兵討伐項羽,那不是造反,因為他們地位平等,都是王。
而韓信也是這麼認為的,他認為自己並不是臣子,應該和漢王是平等的。
當初,韓信平定齊地後,向劉邦上書“願為假王便”,這應該就是韓信的最高理想了,在他心中,並不是想做開國元勳,而是裂土封王,後來項羽派人遊說韓信,韓信說的也是“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這可不是忠心耿耿,而是士為知己者死,在韓信心中,劉邦僅僅是漢王,而不是皇帝,可以是大哥,而不能是主子。
然而當時,分封建制已經被證明是不行了,看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就行了,最好的制度就是郡縣制,由中央統一集權,這個事情蕭何清楚,張良也清楚,可就是韓信不清楚。
韓信根本就不認同這個國家的制度,他要是認同還好說,大不了是換一個皇帝,他不認同就意味著隨時把郡縣制廢除。
就算韓信在楚漢相爭時自立為王,(其實他已經自立了,只是沒有聯手項羽打劉邦),那麼最後也是劉邦統一天下,最先倒下的可能還是項羽,但是韓信的命運也不會改變。
那麼,韓信有沒有可能改變命運呢?沒有可能。
象蕭何那樣自汙,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蕭何認可郡縣制,認為就應該中央集權,對郡縣制的理解恐怕除了李斯就屬蕭何了。
象張良那樣歸隱,那也不可能,張良受道家思想影響頗深,懂得進退之道,韓信可沒有這個境界。
象英布彭越那樣造反,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稱之為造反了,因為劉邦的地位已經確認了,更不可能啊,因為漢王曾經“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怎麼可能對不住人家呢?
所以韓信就是活在新時代,而頭腦還留在舊時代的人,他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韓信有沒有反殺的可能呢?還是有的,那就是投靠呂后。
呂后也是一代梟雄,不,梟雌。那政治水平不亞於漢王,應該是猶有過之,這個太史公最明白,所以給呂后也寫了本紀,這可以看出呂后在司馬遷心中 地位了。
到底是誰殺的兵仙,可不是漢王,是呂后。漢王雖然是流氓天子,卻不是嗜殺之人,雍齒他都沒有殺,他怎麼會殺韓信。而且漢王也清楚韓信的為人,所以只是奪去兵權就算了,不過作為政治家 ,漢王也清楚韓信的危險,所以呂后殺了韓信,他也沒有說什麼。
為什麼呂后要殺韓信,首先是考慮漢王朝的穩定,韓信本事大,歲數 小 ,又不低頭認主,關鍵是漢王還不把他當兄弟了,擱誰都不樂意;其次呢,呂后要考慮呂家的安危,或許韓信看劉邦的面子有 什麼 話 都 不說 ,可劉邦沒了呢,呂家 的 中堅 樊噲 可是都見了韓信恨不得叫爸爸,那時候,還不是韓信的天下,所以韓信是一個無解的死局。
要是反過來 ,投靠呂后呢,那麼一切豁然開朗,不過 佈局 要 早 ,都擼成淮陰侯了那時候肯定不行。
平定齊地 之後 ,別要假齊王,那個沒用,要美女,一是讓劉邦 呂后 認為 韓信 胸無大志,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要哪個美女呢?要魯元公主啊,這下 就 成 了劉邦呂后的女婿,都一家子了,還提防什麼啊。
而且以後 就是呂后一族的中堅力量,就算劉邦想 殺韓信,呂后也得保他,這可是以後漢惠帝的親姐夫啊,還要靠他收拾劉邦一派呢。
只要進入 了呂后一黨,韓信就可以天天醇酒婦人,熬死劉邦呂雉,這以後可就是韓信說了算了。
但是,事情 都 壞在了但是上,大丈夫韓信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呢?怎麼可以託婦人庇佑,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
所以說 一代兵仙還是必死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回答,韓信因謀反被殺這確實是一個冤案,但是韓信的悲劇性結尾確又是必然的,且聽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