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T老菜鳥

    你說的很對,小米的確一直想做高階。

    歷史上小米有很多次機會,但是我覺得小米並沒有抓住。尤其在小米即將進但是沒有進500強時,進500強實際上就是一個正確的契機,小米完全可以藉此打造自己的新的高階品牌,或者把MIX定位成高階,但是小米並沒有抓住。

    雷軍是非常想做高階品牌的,小米9其實當時釋出的時候並不是瞄準著榮耀這個品牌,但是雷軍的想法很有可能並不是小米再建立一個高階的品牌,而是小米搞一個低端品牌,再把對手的低端品牌拉低,這樣小米自身就是高階品牌了。

    所以雷軍搞出了紅米這個玩意。2019年,Redmi品牌獨立後一出來就是瞄準著榮耀,紅米總裁盧偉冰的多次碰瓷,一種情況有可能的確是性格使然,還有一種最大的可能就是和小米的品牌戰略有關。

    透過Redmi和榮耀的無數次的對碰,可以在消費者心裡造成一種品牌認知的錯覺,榮耀就是和Redmi對位的品牌,但是華為的榮耀低配高賣。透過這種方式,小米可以從心裡上把榮耀和Redmi拉平到一個檔次。

    透過這種品牌認知的拉平,小米可以把小米品牌和華為的高階品牌(P系列和Mate系列)對齊,這樣小米就成為了高階的品牌,然後價效比又比華為品牌高,這樣自然利潤和價格都能上去。

    透過把對手的低端品牌和自家的Redmi拉平,來實現自己的品牌轉身成為高階品牌,不知道哪個狗頭軍師出了這個主意,這個如意算盤打的真是挺好。只是沒想到,小米品牌極致價效比的定位已經深入人心,搞了一個Redmi也就是更極致價效比,自家的品牌都存在衝突。

    高階品牌肯定要做,高階品牌的利潤高,蘋果和三星的利潤那麼高,就是得益於高階品牌。小米雖然說的是極致價效比,但是任何公司都是要賺錢的,小米不可能不眼紅。

    高階品牌首先的體現就是價格,這是高階和低端最基本的差別。如果價格比較低,消費者不會認為是高階品牌,而是認為這個是“價效比很高”的低端品牌。

    當然消費者不可能馬上接受一個新的高階品牌,所以高階品牌在工藝、技術能力、營銷都要經過長期的經營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高階品牌倒不一定要有晶片,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看到一加也是世界前5的高階品牌,小米如果要做高階品牌,也不是沒有機會。

    不管是三星,還是華為、一加等等企業,走高階品牌都花了不少的時間,但是如果品牌認知已經固化,想透過野路子把固化的品牌提升為高階,真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小米自己從來只用整合方案,想做高階品牌必須要從設計和工藝上著手。

    至少小米自家的手機,可能只有小米的MIX有這個潛質了,所以小米可能還有機會。

  • 2 # 黑暗科技世界

    不要以為隨便出個高階品牌就能成功的,這個世界上就只有華為、三星以及蘋果在高階手機領域做得比較成功。

    對於小米來說,其實要感謝紅米手機的創立,因為小米最早就是以價效比來獲得無數米粉的支援,並且現在也主要依靠紅米來走量。

    要是沒有紅米手機,估計現在的小米會過得非常艱難,要知道今年單單紅米note7系列就賣出了2000萬臺,帶來的利潤與使用者積累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小米目前主要攻佔2000元價位的市場,而千元以及千元以下就靠紅米,可以說在3000價位內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分量。

    而高階品牌主要以華為、三星、蘋果為主,為什麼它們能夠在高階手機市場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呢,那就是全靠本身的實力。

    華為手機擁有了晶片、系統,今年還在5G領域瘋狂發力,這是其它國產手機很難相比的。

    三星手機呢實力最為強悍,它不僅有晶片還擁有了最好的螢幕,加上在全球市場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已經成為了霸主。

    最後就是蘋果手機,一個突然崛起的品牌,並且它的每一款手機都是價格很高的,現在已經爬升到了萬元區間,它的成功也有原因,最好用的iOS系統、蘋果晶片,調校非常出色的螢幕和拍照,使用者的忠誠度很高。

    現在如果說小米手機想要進軍高階品牌,那麼必須要有自己的實力,如果單靠堆配置很難成功。

  • 3 # Lscssh科技官

    額,忽然覺得題主還是說的有點道理的!

    小米從起步就是定位價效比,因此它開局就已經給自己烙上了中低端的印記,而後紅米的問世其實更加明確了自己在中端和低端兩條腿走路的模式,紅米跑量走低端,中端市場有小米來掌控。

    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使用者其實已經完全接受了這種模式,此時的小米再以中端的定位衝擊高階市場,顯然就不給力了!

    中端的定位還是存在價效比成分,如果衝擊高階市場,那你的價效比顯然就得丟,這一丟怕是把自己的中端市場就可能給丟了。而目前的事實也證明,小米拿小米這個系列去衝擊高階明顯不成功,制肘太多了,又想控制價格顯示價效比,又想衝擊高階市場,結果搞成四不像,然後就只能被使用者拋棄。

    因此,小米完全應該在現有的基礎,再造一個完全獨立的高階品牌,單獨拿去來和OV以及華為對拼,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那某人說的話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現有機制下拿現有系列跟著人家去強行比拼高階市場,這完全屬於拿自己的弱項去競爭,容易顧此失彼。單獨搞一獨立高階品牌,從另一個市場維度來競爭,就可以在不影響現有系列定位的情況下放開手腳來幹。

    至於紅米走低端,我覺得也沒有問題,低端這塊市場肯定是要的,目前中高階不給力的情況下,透過低端走量薄利多銷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最基本的生存。要不然你整個手機業務老不賺錢,後續就真的沒法玩了!

    綜合來說,個人覺得題主說的創造個高階品牌還是有道理的,至於紅米這個也依舊需要,這是自己的根基,不可能給放棄掉。

  • 4 # 吃睡槍槍

    試過,失敗了。

    好多廠家都試過,OPPO靠vooc快充,vivo靠HiFi音樂,華為靠著續航和攝像,錘子靠個性化的系統UI,都衝進去了一點。小米靠全面屏和陶瓷機身試過,失敗了而已。

  • 5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對於小米公司而言,分離出來紅米走低端,而試圖將小米推向高階,這個做法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小米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為什麼小米可以走高階?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意思,這個其實你要看米粉是一群什麼樣子的群體。

    小米從成立一下,是一直堅持“價效比"的,主要的吸引的是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群體的加入,這也是小米的米粉的中堅力量。但是從群體而言,這部分最初的主要的群體是誰?

    其實很明確,最初期的小米的米粉的群體主要是一群學生以及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而過了這麼多年,這部分使用者之中,一部分還是堅持著小米。而這部分使用者,是小米走向高階之後,可能堅持支援小米的使用者。他們當年是學生,才參加工作收入不高?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可就有一部分收入已經成長起來了。

    多年培養的使用者群體,說不要就不要了?重新開一個高階品牌?因此流失一部分潛在的高階使用者?很顯然這個是不理智的。

    為什麼紅米要分離出來走低端?

    這是因為紅米從一開始就是低端,這個是紅米最早問世就決定的,紅米手機的價格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對於手機廠家而言,低端手機走量,也有不少利潤。比如預裝的軟體,是要給錢的。廣告,也是有收入的。對於低端使用者而言,這些的容忍度也是最高的。軟體可以解除安裝?廣告可以遮蔽?雖然我的話可能比較傷人,這些紅米的使用者會做這個的,還真沒有幾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電子產品很熟悉的。

    紅米走低端,也是必然的選擇。紅米說穿了,也只能走低端。

    小米走高階,是可以走,而且也必須走的。

    華為的餘總曾經說過,未來的手機廠家只會剩下三家,其實這個說法雖然有些武斷,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走高階,未來的手機可能真的走不下去了,手機業經過多年的廝殺,馬太效應之下,也基本就是這個結果了。

    而且,5G要來了。5G是什麼?5G對手機企業有什麼影響?

    5G其實對於手機的影響可以說是顛覆的。5G裡有邊緣計算,這就對手機的CPU、GPU的要求越來越低了,因為所有的計算和渲染,是可以交給邊緣計算平臺來完成、決定未來5G手機的,是平臺,是通訊能力。而這個,是需要投入資金研發和建設的。

    而且,5G是物聯網的時代,未來會有大量的裝置接入物聯網。而手機則是物聯網操控平臺的最佳選擇。所以,對於手機而言,5G時代會隨著5G的不斷演進,變成一個物聯網的操作終端,以及反饋的終端。

    物聯網,也需要投入不菲的資金研發,這也決定了必須有更高的收入,才能支撐。

    但是物聯網的裝置,本身並不便宜,至少現在涉及到個人的部分,比如智慧家居等,都不便宜。未來還可能會接入車聯網,也不便宜。暫時來看,主要的群體還是高階使用者。這就決定了小米必須走向高階,否則的話,他的物聯網裝置也會受到影響,必須擺脫小米的"屌絲"標籤。高階使用者說,我不要面子啊?

    所以,小米需要走向高階,也必須走向高階,否則就會被淘汰掉。

    總而言之,小米分離出紅米堅守低端,而試圖讓小米走向高階的路線,是完全合理,而且也是唯一合理的選擇。

  • 6 # 水滸九槍

    個人觀點:小米高階很難,至少五年內無望

    在中國,要相信氣質與格調,翻譯過來就是沉澱。

    說一個題外的故事:

    陳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葉》裡寫到一位富家小姐――上海永安公司老闆的千金,真正的金枝玉葉,從小錦衣玉食,奴僕成群。解放後,物是人非,什麼都改變了。但是,她在看似好艱難的生活中,卻雷打不動地喝著下午茶,吃著自制蛋糕,怡然自得,渾然忘記身處逆境,悄悄地享受著劫後殘餘的幸福。

    不得不說,氣質是一種強大的氣場與積累,不是想學就能學會。常言道“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就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問題來了,小米能變成高階食材麼?

    如果小米要變身,至少還有幾個過程:

    第一,小米具體一定的稀缺性,大部分吃不起了。

    第二,小米含有未被發現的元素,變身高階食材。

    第三,小米被賦予一種能量光環。

    這樣,小米會更高階,衍生的紅米走高階路線就受認可。

    另一個層面,整體國民的消費意識覺醒,雖然現在喊“支援國貨”的呼聲比較高,但在汽車界合資與進口車是消費升級後的選擇,上海閔行店擠爆的Costco,各種化妝品,母嬰用品。。。。。這些都被高消費。

    手機圈會出例外吧,華為的高階不是短時間內達成的,OPPO與VIVO還在高階的路上探索,魅族一心高階然後離死不遠了。。。。。。

    所以,紅米走高階必死,除非雷軍有足夠的耐心,讓紅米賠錢吆喝,參考MIX系列。

    當然,小米高階的追求不會改變,但至少不是現在,不是紅米!

  • 7 # 科技扯談官

    其實這不是雷軍的錯,或者說,單就這個決策而言,創紅米走低端並不是一個策略性的錯誤,因為紅米是結合小米自身情況和市場需要所產生的。

    一方面,不是說創立一個高階品牌,就一定能成功,你以為做高階手機那麼容易嗎?品牌你可以隨便創,但你所謂的高階手機,賣不賣得出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看看國內一些在高階市場站穩了腳跟品牌,華為、OPPO、vivo,他們這些年經歷了什麼?首先,產品的不斷創新。華為就不用說了,自研麒麟晶片、5G訊號基帶、徠卡無敵拍照等,一個個都是實打實的硬核技術。OPPO和vivo也在多年的技術積累後,近兩年迎來創新科技的爆發,全面屏全新解決方案、拍照、系統、快充等,也都做到了業界的頂尖水平。這些科技,沒有強大的資源支援和長期的沉澱,是做不出來的。其次,品牌效應。華為、OPPO、vivo在產品力強大的同時,在營銷方面也做足了功夫,找到了自身品牌的定位,並透過各種營銷手段和內容,佔領了使用者的心智,也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多人對OV兩家的營銷有誤解,認為他們就會請明星、轟廣告,其實這麼幾年下來,如果你稍微仔細觀察一下OV的營銷,會發現他們都是個頂個的高手。最後,對渠道的掌控力。這一點也是十分關鍵的,好的產品、全新的功能做出來,少不了硬體的革新,對渠道的掌控力,可以保證產品能順利量產,要不前期宣傳得天花亂墜,到真正開賣時總是缺貨,粉絲們就算再有耐心,也熬不住你一次次的缺貨。

    所以,能成功打造高階品牌的,都是多年來一步步迭代和發展,慢慢站穩腳跟的,不是說創個高階品牌,立馬就能高階的。小米的主打品牌一直都走不了高階路線,總是徘徊在3000元左右的價位,目前此價位競爭日益激烈,小米的市場佔有率下滑,你還能希望子品牌紅米衝擊高階市場嗎?

    說到底,一句話,不是不想,是臣妾做不到啊!

    另一方面,紅米一開始也是適應市場需求,也就是應運而生的。當時在國內,小米品牌主打2000元及以上的市場,但小米發現,在國內智慧手機還未完全普及的情況下,還有非常多四五線城市及縣城的使用者換不起智慧機,1000多的價格對他們來說仍然太貴了,為了挖掘這片市場,小米才專門建立了一個面向更低端市場的紅米品牌,價格在1000元左右,再次拉低了國產智慧機的價格,紅米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加上小米進軍印度市場,印度市場是怎麼樣的?是整個市場比我們國內五六七八線縣城消費力還低的市場,紅米去到那邊,價格賣得更加便宜,同樣很快佔領了印度市場的大頭。

    去年,紅米的銷量佔整個小米集團手機銷量的70%以上,這對小米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在大家都把份額往高階市場拱時,小米卻要靠紅米來帶銷量了。

    從這一點來說,小米建立高階品牌,可能嗎?

    對於小米來說,現在通往高階市場的通道越來越窄,路也越來越難走,小米目前不僅很難衝上去,連自己的基本盤也快保不住了,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祝小米能做得更好吧,也希望雷總能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 8 # 小凡VLog

    雷軍的決策錯誤了?他不應創紅米?應該創高階?

    我認為你只瞭解科技,其他什麼都不懂。雷軍的決策沒有錯。

    一 當年最需要創紅米,用紅米來搶低端市場,紅米最適合消費者,價格不高。當年紅米營收佔總公司的1/3營收額。

    二 如果創高階機,用什麼來做買點,消費者會接受嗎?

    三 如果開創高階機成功,小米的中端機也沒有買點。

    四 不開創高階機,是為了小米走得更遠,不停的創新,變成高階機。

    雷軍帶著小米走得今天,全歸功於他的決策。

  • 9 # 冷兮影視劇

    對於小米公司而言,分離出來紅米走低端,而試圖將小米推向高階,這個做法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小米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為什麼小米可以走高階?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意思,這個其實你要看米粉是一群什麼樣子的群體。

    小米從成立一下,是一直堅持“價效比"的,主要的吸引的是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群體的加入,這也是小米的米粉的中堅力量。但是從群體而言,這部分最初的主要的群體是誰?

    其實很明確,最初期的小米的米粉的群體主要是一群學生以及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而過了這麼多年,這部分使用者之中,一部分還是堅持著小米。而這部分使用者,是小米走向高階之後,可能堅持支援小米的使用者。他們當年是學生,才參加工作收入不高?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可就有一部分收入已經成長起來了。

    多年培養的使用者群體,說不要就不要了?重新開一個高階品牌?因此流失一部分潛在的高階使用者?很顯然這個是不理智的。

    為什麼紅米要分離出來走低端?

    這是因為紅米從一開始就是低端,這個是紅米最早問世就決定的,紅米手機的價格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對於手機廠家而言,低端手機走量,也有不少利潤。比如預裝的軟體,是要給錢的。廣告,也是有收入的。對於低端使用者而言,這些的容忍度也是最高的。軟體可以解除安裝?廣告可以遮蔽?雖然我的話可能比較傷人,這些紅米的使用者會做這個的,還真沒有幾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電子產品很熟悉的。

    紅米走低端,也是必然的選擇。紅米說穿了,也只能走低端。

    小米走高階,是可以走,而且也必須走的。

    華為的餘總曾經說過,未來的手機廠家只會剩下三家,其實這個說法雖然有些武斷,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走高階,未來的手機可能真的走不下去了,手機業經過多年的廝殺,馬太效應之下,也基本就是這個結果了。

    而且,5G要來了。5G是什麼?5G對手機企業有什麼影響?

    5G其實對於手機的影響可以說是顛覆的。5G裡有邊緣計算,這就對手機的CPU、GPU的要求越來越低了,因為所有的計算和渲染,是可以交給邊緣計算平臺來完成、決定未來5G手機的,是平臺,是通訊能力。而這個,是需要投入資金研發和建設的。

    而且,5G是物聯網的時代,未來會有大量的裝置接入物聯網。而手機則是物聯網操控平臺的最佳選擇。所以,對於手機而言,5G時代會隨著5G的不斷演進,變成一個物聯網的操作終端,以及反饋的終端

  • 10 # 休閒少爺安得列206

    小米走高階路線還不夠條件,晶片和系統最少要一樣自主研發,你們可以發現,諾基亞,三星,蘋果,華為全都有自主研發系統和晶片,沒有這兩樣,你強大不起來,只要你把頭探出來,美國老就會打壓你,讓你縮回去,你們說的容易,要先和美國佬過上幾招,強過美國,他會靠近你,如果不如他,那麼會死的很難看

  • 11 # 極客談科技

    最初的設想,紅米系列從小米單獨剝離出來,主要對抗華為的榮耀系列,扛起小米手機超高性價比的大旗。小米系列則往高階路線發展,主要的對手是華為的旗艦系列。很可惜,紅米依然低端,小米卻沒能衝擊高階。

    那麼,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何原因制約小米衝擊高階品牌失敗吧!

    小米9留給大家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米9這款手機發布前的情況,雷軍幾乎每天都會透過微博釋出該款手機的資訊,透過網路與使用者之間得到了充分的交流,特別是手機的定價問題。透過使用者的反饋,雷軍並未將步子邁得太大,小米9依然選擇了超高性價比的價格。甚至在釋出會上,雷軍透過不同的價格測試了使用者的反應,並且強調將來小米系列手機會更加註重手機的品質、使用者的使用體驗等,言外之意將會向高階旗艦轉型。

    究竟是什麼限制了小米向高階轉型

    限制小米向高階轉型,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小米價效比的標籤已經深入人心

    小米手機進入市場的時候,主流的手機廠商只把關注點放在了中高階手機之上,中低端手機並未引起重視。小米憑藉著中低端超高的價效比手機迅速搶佔了市場,甚至是取代了原先的一些山寨手機廠商。從此小米手機也被打上了“價效比”的烙印,品牌一旦形成具有較強的慣性,很難再進行扭轉!

    二、小米缺少核心技術,佔無法與華為抗衡

    小米與華為相比,研發實力相對較為落後,並且研發投入相對較少。自身缺少核心技術,導致產品並沒有特色和亮點,僅能夠透過硬體供貨商的提升來帶動手機的提升。反觀華為手機特色較多,麒麟處理器、5G基帶晶片、鴻蒙作業系統、方舟編譯器等等。缺少核心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米進一步的發展。

    關於小米系列沒能夠成功走向高階,您覺得是哪些原因呢?

  • 12 # 守護笑容每一天

    小米,因發燒而生。但是重來都只是重在營銷。在國產智慧機崛起的初期,小米是多麼的火爆。就使用者體驗來說系統還行。但是手機卡的要死(不知道是配置低呢還是系統本身的問題),自己準備的澎湃晶片也沒有了下文。

    現在,國產手機遍地開花,雷總去印度繼續耍猴了。可能國內是耍不動了吧。

    OV 繼承了步步高的家底,基本上算是全盤模仿了步步高的路(廣告營銷,線上線下遍地開花),但是雖然高價低配,還是沒得多少人說卡的(不太關注),明星效應。不說能大放光彩,但是維持一條生路還是可以的。畢竟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為自己的愛豆買單的

    華為 作為一個網路通訊硬體的廠商,有深厚的技術基礎。在國產品牌當中只能算是後起之秀,但是一步一步的走的很踏實,不管是佈局晶片還是系統。只要能撐過別人的絞殺,就可以算是開啟了一片新的天地吧(但是說實話,面對現在的全網吹,是很反感的)

    華為的模式是基本複製了小米,但是卻得到了不同的結果。主要就在於自己的創新

  • 13 # 王小雷

    我覺得,不是紅米造成了小米公司成為一家低端公司,而是一開始,雷軍就把小米公司定義為:“價格屠夫”、“超高性價比”、“為發燒而生”。

    小米公司從建立到走向市場參與競爭,當初就是憑藉著網際網路+的模式,透過預售,統計大致銷售量,再進行生產。甚至雷軍曾豪言:“我們不指望硬體掙錢”。

    但是可惜,從一開始,雷軍就錯了。因為小米的核心競爭力:低價、批次組裝、藉助網際網路。可以很容易的被競爭對手模仿。

    甚至一段時間,小米手機銷量下滑嚴重,可以說到了生死存亡邊緣,雷軍親自掛帥,和研發部門、設計部門,苦戰數月,才把小米手機挽救回來。

    而且,網際網路+的預售模式,逐漸讓大家廣泛詬病。說小米公司做飢餓營銷,把消費者當猴耍,所以本來特別忠實的米粉,也開始嘗試著換一下別的手機,比方oppo、vivo、華為。

    網際網路,雖然能讓小米公司迅速佔領市場,但是,與現實形成殘酷對比的是,藍綠陣營透過下沉渠道,給足經銷商利潤的方式,迅速趕超,當一個手機店,認為沒有利潤賺的時候,就不會推廣他的產品,即使他價效比再高。所以,雷軍又趕快轉變思路,迅速的建立起了小米之家,並且讓小米變成一家百貨公司,來狙擊對手,形成壁壘。

    這種價效比和低端的帽子,使小米在競爭對手少的時候,特別有效,但是在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的今天,小米深深的陷入的價格戰的紅海。而且,最可怕的是,小米並沒有核心科技,其最基礎的部件,尤其是CPU和作業系統,都被高通和谷歌牢牢的掐住了脖子。

    相反,有了更多基礎科學積累的華為,無論是麒麟晶片還是鴻蒙系統,都逐漸的開啟並佔領了世界市場。憑藉價格和價效比的低端路線?真不是長久之計。

    紅米的出現,其實是加劇了小米公司走向紅海的過程,我們都知道,生產製造業的成本在逐漸提高,很多代工企業開始向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國家轉移。

    我認為,小米公司不如再起一個新品牌,並且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去研發高階手機,才是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因為提到小米,大眾的感覺就不是一個高階品牌。投資技術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是一旦收穫,就不是兩位數的利潤,而是三位數。自古以來,偉大的公司都不是拼價格,而是拼誰會引領世界。

  • 14 # 朗普大哥

    他一開始組裝小米的就是拿價效比騙人,現在小米騙成功了,下個產品還會是打價效比,更高性價比,他知道消費者愛佔這種便宜,他不會做高階品牌啊,沒底氣和華為拼,他要騙所有在工廠領取5000元以下工資的九年義務教育學歷以上的年輕人。

  • 15 # 木一年

    如果你有去國外走一圈就好了,便知道小米有名的原因。華為有名,可是買的人沒有小米多,比如在俄羅斯,小米最便宜的手機只需要400塊錢,對俄羅斯沒有任何社交的人來說,夠了,而華為最便宜的也需要800左右。小米的策略是基於全球。

  • 16 # 跳井青蛙

    我覺得路邊做煎餅果子的不該做煎餅果子,應該做滿漢全席;我覺得我們公司前臺不該做前臺,應該做明星;我覺得隔壁老王不該只想著偷人,應該做李敖;我覺得你不該只發想當然地提問,你應該寫出部能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

    可是這樣空想有用嗎?

  • 17 # 黎鳳果1

    那就等於要小米快點死。

    高階品牌需要高品質:有自家高階晶片,自家系統,自家生態。可小米進高階的條件一樣都不具備,硬創高階品牌是要死翹翹的。

    就算華為也是歷經磨難,熬了十幾年才具備衝高端的資格。當初小米憑藉低價和網際網路,春風得意高唱“豬都能飛”的時候,華為卻在暗自努力,組建榮耀品牌,打造麒麟960晶片,高中低端三條產品線一齊發力,可以說在起步之時就具備了王者素質。當小米回過神來的時候,時機已經錯過,急忙收購晶片公司,推出“澎湃”晶片後就再也沒音了,方才知道搞晶片不是說著玩的。如今小米幾經掙扎,靠持續擴充套件低價市場維持,生存的十分不易,又怎敢奢談高階品牌。

    同樣面臨這一窘境的還有中興,聯想,OV,魅族等一眾品牌,由於持續創新引領市場的能力不足,關鍵技術又受制於人,只能遊離在第二梯隊或第三梯隊之間徘徊,時刻都面臨著市場變化的衝擊,生存危機始終如一。

    同樣想進高階的還有OV,前幾年靠忽悠女學生生存的不錯,產生了進高階的衝動,於是也想自家搞晶片,可惜早已錯過時機,未來之路也只能默默祝福了。

    總之手機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就象餘承東說的,未來能生存的也就那麼兩三家。

  • 18 # 囧啊1

    我覺得雷軍好樣的,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面認為手機應該賣到5000+及以上,但是雷軍應該是認為3000~4000段已經可以帶給消費者高階配置的手機了。所以分個紅米的牌子做1000~2000的低端手機。

    難道消費者都要給所謂的品牌溢價買單嗎?或者是給廣告費、線下門店費、水軍費買單才對嗎?

    不要提什麼研發費用,其實現在國產手機有誰不是搞組裝的?真的有本事那就像三星一樣做完全系列的研究(蘋果做不到三星的全面)。也不要說華為,華為不是手機公司,他主要是做基站通訊的,手機只是他的衍生副業(這個和三星型別差不多,只不過三星是另一個方向,不是單純的通訊),網上面說的科研經費能分得出單純為手機投入的嗎?

  • 19 # IQ智五星

    呵呵!說話前多想想!小米有自己的技術嗎?華為的技術,國產手機廠家有比它強的嗎?做高階機,競爭得過華為嗎?華為那麼強,還保留了低端機的開發,你讓小米只做高階機不是要雷軍走絕路嘛!不知道你是不是挖坑的!

  • 20 # 叫小番

    雷軍的決策沒有錯,我反而覺得他很有投資眼光。

    2014年我買了一部米3,三年後我換了OPPO R9,兩年後我換了小米8。小米的產品說不上質量過硬,價效比是小米手機的核心賣點,用上三年的時間,手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小米替代了中國的山寨機是不爭的事實,手機行業本來就是牌子的競爭,一個起源於手機發燒友論壇的品牌,你讓它走高階路線,是不太容易接受。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在中高階市場表現很一般,再創立一個高階品牌,沒有對現有的中低端手機品牌價值起到幫助,反而還要耗費自己流量,做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1、資料來看:2018一季度,小米招股書顯示,總出貨量2841.3萬臺,單單紅米系列2206萬,基本達到了總出貨量的八成。紅米系列顯然是戰功累累,直接讓小米的走中高階路線,紅米來應有自己原有的品牌價值。

    2、股市來說:不管外界怎麼說,先把中低端的手機市場份額佔有,讓後讓小米的招股書漂亮的劃上資料,有了使用者流量,再搭建中高階品牌,也很好啊。

    可別忘啦,小米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一個硬體、軟體公司。現在的小米,積累了中低端的使用者流量,發展小米的智慧硬體,也是小米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無奈之舉。前有華為、中有OPPO、vivo,還有其他品牌的圍堵,一個沒有技術優勢又沒有深厚積澱的網際網路公司,走品牌衍生的路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劉國樑取得的成績是歷代運動員教練打下的基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