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尉霖
-
2 # 休驛站
趙武靈王是趙國難得的一代賢君和雄主,他在軍事改革和對外作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打造了一個軍事強國。 但是他的改革卻只針對於軍事,在政治沒有太大的作為,沒有像秦國改革那般徹底根除舊貴族政治的隱患就強行推行“胡服騎射”,雖然趙雍受到了以公子成為首的貴族集團的支援,取得了成功,但也沒有根治宗室制度對趙國的政治強力干預,也給自己留下了無盡的隱患。
到了晚年,趙武靈王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優柔寡斷,徹底觸發了這個矛盾點。他關於王位的處置,公然損害了貴族集團的利益,於是為了王位兩方大打出手,最終導致長子被害,自己也被國內貴族迫害,慘死於沙丘宮中,帶著自己為實施的計劃和抱負永久的離開了人世。 他的一時興起選擇了廢長立愛,最後又突然心軟,想要重啟長子,導致國內貴族發生權利內訌。為了讓趙國不陷入王位繼承動盪,他選擇立兩王共同輔政,卻讓趙國再次陷入了王位繼承爭奪的內亂怪圈中,也讓趙國受到重大損失。
-
3 # 風正輕搖雨自飄
透過胡服騎射等一系列改革,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從公元前305年起,開始對中山國發動進攻。五年後,在北方,趙國收回了代郡並佔領了燕國的部分地區;在西方,趙國將雲中、九原這片廣闊的土地據為己有。此後,趙國變的更加強大,它消滅了中山國,擊敗了齊、魏等強國,成為戰國後期可以與秦國抗衡的重要力量。
但同時他面臨著一個如何選擇繼承人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一旦面臨親情,趙武靈王失去了往日的判斷能力,本來已經冊封了太子趙章,但此時趙武靈王寵愛吳娃,愛屋及烏也喜歡他們共同的孩子趙何,就廢了太子另立趙何為太子。趙武靈王在鼎盛之際將王的位置讓給了趙何,以此鞏固趙何的地位。
被廢的太子趙章心生不滿,有了不臣之心。隨著吳娃的死去,趙武靈王開始對繼承人趙惠文王趙何漸漸不喜,對被廢的趙章心生愧疚,想把代郡從趙國中分出來,立趙章為代王以做補償,這更加助長了趙章想早日取代趙惠文王而代之。
趙章的叛亂被趙惠文王識破後,立馬躲到趙武靈王的沙丘宮去避難。在手握兵權的公子成、李兌脅迫下,才交出趙章,隨後趙章被殺。公子成、李兌害怕趙武靈王秋後算賬,繼續圍困沙丘宮並驅離侍從,在沒有實物供給的情況下,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
趙惠文王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沒有去救自己的父親,其一應該認定趙章的這次叛亂,幕後主使應該就是趙武靈王;其二趙武靈王的死對他的權利少了很多掣肘,也免於以後王權再起風波,所以樂見其成。其三也存在公子成、李兌不聽從他的命令的可能性。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落得個餓死沙丘宮的悲慘結局,也是他一手造成的,廢長立幼違背當時禮制;出爾反爾對被廢的趙章示好,助長其叛亂之心;叛亂後袒護逆子,不能秉公處理,傷害趙惠文王執政基礎;平定叛亂的將軍懼怕秋後清算。趙武靈王最終餓死沙丘宮就是必然。
-
4 # 陳健4396
以前有過類似的問題,總起來說,不作不死。
趙武靈王即位後,胡服騎射,建立了強大的騎兵,戰功赫赫,攻滅中山、趕走林胡、消滅樓煩,成為和強秦匹敵的軍事強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威震天下
但是後期頭腦發暈,廢長立幼,又出爾反爾,最終被部下圍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的死,全是自己造成的,應了當今那句流行語,不作不死。
趙武靈王之死,是犯了一系列錯誤造成的。
下面給大家簡要分析一下:
錯誤一:廢長立幼,埋下禍根
趙武靈王的第一任王后,生下了公子章。公子章,身材高大,武藝高強,和父王很像,深得寵愛,被立為太子。
後來王后去世,美女吳娃成為新王后,生下了兒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但是吳娃很快就死去了,趙武靈王十分痛心,吳娃在臨死前求趙武靈王立公子何為太子。趙武靈王耳根子軟,竟然答應了,於是廢長立幼,廢掉了無過錯的公子章,立了小兒子公子何,這就埋下了禍根。
聽老婆話的“大丈夫”——趙武靈王
錯誤二:雙頭政治,壯年退位當太上皇,又退而不休
趙武靈王四十多歲的時候,正值壯年,卻把王位傳給太子何,自己主管軍事,太子主管政務。
趙武靈王本意很好,自己退位稱主父(太上皇),帶領部隊,專心和戰國六雄,特別是秦國打仗:太子何即位後,名正言順的處理政務,這樣趙王何可以很快成長起來,自己也擺脫了政務纏身的煩惱,萬一自己死在戰場,對國家穩定並無太大影響。
他想的挺好,卻忘記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古訓,不清楚這樣會造成趙國的分裂,讓群臣百姓無所適從,讓奸臣小人於中取事,挑撥離間,從中漁利。
錯誤三:出爾反爾,分裂趙國
趙武靈王這個人,在戰場上是個英雄,但是在家庭和親情方面,是個愚蠢至極的傢伙。
前任皇后生的公子章,原來是太子,後來被廢,但是公子章人很好,一如既往的孝敬趙武靈王。趙武靈王越來越覺得對不起大兒子公子章,越來越覺得對不起前任皇后,於是又開始出昏招了。
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安陽君,經常與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準備兩份,公子章的一切用度和趙王何一樣。在趙武靈王眼裡,大兒子小兒子都是我兒子,要一視同仁。在趙王何那裡,總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是趙王,君臣有別,深感威脅。
趙王何即位四年後,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稱代王。如果這一想法變成現實,那麼趙國將出現趙王何,代王章和主父趙武靈王三個王,三頭政治。這等於把趙國分了三塊,所以遭到了大臣和百姓的反對。公子章曾經失去了自己擁有的王位,對稱代王極為熱衷,在田不禮等人的慫恿下,發動了叛亂。
錯誤四:縱容叛亂,收納公子章,活活餓死
公子章在田不禮的慫恿和趙武靈王的默許下,發動了叛亂,但是很快就被趙王何的部隊鎮壓下去。公子章見勢不妙,逃入主父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趙武靈王把他藏在宮中。趙王何的重臣李兌和公子成等把沙丘宮團團圍住,攻入宮中,搜出公子章殺掉,又放出了宮中所有的宮女閹人,只是不放趙武靈王一個人出宮,然後斷水斷糧三個月,把趙武靈王活活餓死。
趙王何對圍困和斷水斷糧一事不聞不問,等手下來彙報老頭子餓死了,才大哭一場,辦理後事。
趙武靈王,身為一代雄主,卻在晚年,處理不好王位繼承人的問題,廢長立幼,出爾反爾,分裂趙國,激起政變,死於非命,為天下笑。
後人看到這段故事,不由得感慨,不作不死啊。
-
5 # 東哥副業
都別搶,我來答!
導語趙武靈王,大家都不陌生。他推行的“胡服騎射”千古流傳,家喻戶曉,成為民族融合的典範,也為其贏得了後世英明有才的好評,使趙國成為當時六國之中唯一能和秦國一較高下的強國。
但趙武靈王雖是軍事上的能手,但卻是政治上的庸才。由於其低下的政治才能,最終被活活餓死。歸結起來,可以用這幾個詞概括:優柔寡斷、出爾反爾、政治無能。
出爾反爾立太子趙武靈王的第一任太子是他的長子趙章,母親是韓式。不久後,見異思遷的趙武靈王又寵幸美女吳娃。很快,吳娃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是趙何,趙武靈王的次子。太子趙章的同父異母的兄弟。
不久後,吳娃病重,臨死前對趙武靈王說:“希望自己的孩子趙何能成為太子。”愛屋及烏,加上趙武靈王的耳根子太軟,竟一下子就同意了。於是趙章被廢,改立趙何為太子。儘管趙章無錯,也被毫無理由的廢了。
廢長立幼本就不合禮制,加上長子無錯,趙武靈王看到趙章成天侍奉自己的弟弟便於心不忍,就想把代郡分出去給趙章做王。這就給日後趙章叛亂埋下了禍根。
一國三王趙武靈王在政治上簡直是蠢到了極點。不僅出爾反爾的立太子,還在自己正值壯年的時候把皇位禪讓給了趙何。但是,這個禪讓只是把處理朝堂之事讓了出去,自己還掌管軍事大權。再加上感覺有愧於趙章,把趙章封為安陽君。這時,趙國就出現了三個王:趙武靈王、趙惠文王、安陽君。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何況有三虎呢。這下不亂才怪呢。而趙武靈王就是在自己的兩個兒子爭奪皇位的時候因偏袒趙章從而被餓死的。
趙惠文王的無情雖然趙武靈王自己很作,但趙武靈王的餓死也和自己的兒子無情有關。事情是發生在趙惠文王、趙章和趙武靈王的一次外出狩獵期間的。
趙章和趙武靈王同住沙丘宮,趙惠文王住在另一宮。此時,趙章就像借這個機會殺掉趙惠文王,自己再以趙武靈王的名義稱帝。而整個過程趙武靈王也是知情的。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殺掉趙惠文王,趙章倒是把自己給害死了。據說,後來,趙章跑到沙丘宮,趙武靈王愛子心切,把趙章藏了起來。最終,趙章也被搜出來給殺死了。但沒人敢對趙武靈王動手,最後只能把沙丘宮裡的下人全都趕出來,斷了三個月的水和糧食,導致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
在這三個月中,趙惠文王是知道自己的老爹被餓的,但還是默許了。其實,只要趙章死了,把自己的父親架空即可,大可不必把他餓死,畢竟也是封自己為太子的父親。
小結一代皇帝竟然被餓死,想想也很愕然。可以說,是趙武靈王自己害死自己的。在自己的兩個兒子之爭中餓死,在中國歷史上也算僅此一家。
-
6 # 墨水湖畔
趙武靈王是戰國也是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最厲害的君王之一,無奈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因父愛仁慈,處理不當,而讓自己在臣子的圍困下,活活餓死,讓人唏噓不已。
趙武靈王一生多難。父親去世,還未下葬,魏國就組織五國帶重兵以弔唁為名來瓜分。還是少年的趙武靈王臨危不亂,透過精心的謀劃和堅決的抵抗,讓五國無功而返。
趙國地處北方,不斷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使得趙國沒有後方,積貧積弱,無力參與列國爭雄。於是趙武靈王親自化裝成胡人,在找到胡人兵力強大的原因後,痛下決心,全國君臣百姓士兵均穿胡服,練習騎射。要打敗強大的敵人,就先向敵人學習,而改風易俗。這份氣概,回望古今,千古罕見。終於以強大的騎兵,北驅胡虜,難滅中山國,拓地千里,成為唯一能與強秦相抗衡的大國。
隨後,更幹了一件中國所有君王都不敢做的事。為大敗強秦,趙武靈王傳位給趙何,自稱主父。化裝成趙使,出訪秦國,刺探秦國情報,準備以十萬鐵騎,北上繞雲中,直擊咸陽。
如果再給趙武靈王一些時日,以其雄才偉略,偷襲並打敗強大的秦國,並非難事。然而,因為自己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優柔結束通話,讓自己慘死。
趙武靈王本封長子公子章為太子。然而後得吳娃,美貌過人,因為疼愛,於是改封她的兒子趙何為太子。然而,趙武靈王有一次,看到身為哥哥的公子章下跪,參拜已是太子的弟弟趙何,想到自己的偏愛而廢除了長子的太子之位,內心滿是愧疚。於是,趙武靈王不顧大臣的激烈反對,做了他一生唯一的一件也是致命的錯事。賜給公子章以封國,並允許他掌兵。而這讓公子章有了禍心和非分之想。後來趙國軍政逐漸被趙王何統治,主父無法推行自己的滅秦之志,準備輔佐公子章,製造分歧,重新等位。
公子章在精心準備下,終於動手了。然而很快就被趙王擊敗。公子章逃到主父行行宮,被提前準備好的公子成和李兌圍困,強行殺掉公子章後,將宮中隨從全部驅散,只留主父一人在宮中。
主父欲殺出,然而兵士無人敢擔當殺君之罪,所以他們只圍不殺。可憐的趙武靈王,在吃光本就不多的糧食之後,抓鳥捕鼠為食,最終被活活餓死。在為困三月之後,他們才入宮收屍體,此時曾經強壯無比的趙武靈王,餓的已無人形,全身只剩下皮和骨頭。
而這些,趙王何裝作不知。直到抬出屍體後,才公示天下,以隆重葬禮,下葬這個趙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全國舉哀!
想到趙武靈王的一生,波瀾壯闊,想到他的死,令人感傷不已。
-
7 # 小傷聊史
趙武靈王雄才大略,他在位時期實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成為能與秦國一戰的軍事強國。正當四十六歲壯年的他想要有一番更大作為的時候,卻被活活餓死在了沙丘宮,起因要追溯到他的夢中情人吳娃。
趙武靈王在一次出遊時,晚上夢見一個少女為他鼓琴歌唱,從此對夢裡這個少女念念不忘,後來他的大臣吳廣覺得趙武靈王夢中少女和自己女兒很像,就將自己的女兒孟姚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非常寵愛孟姚,人們都稱孟姚為吳娃 ,後來孟姚為趙武靈王生下了兒子趙何,並請求立趙何為太子 ,趙武靈王因為對吳娃的寵愛,於是廢了自己的大兒子趙章,將趙何立為了太子,吳娃也不久病逝。
趙武靈王在趙何逐漸長大後,便將自己的王位讓給了趙何,自己當主父,想著這樣自己可以專心對外用兵 。但時間一長趙武靈王覺得自己春秋正盛,不該把權力早早交出來,同時他又覺得自己對不起大兒子趙章,於是他想挑動大兒子與小兒子爭鬥,自己趁機重新奪回權力。
但可惜事與願違,趙惠文王趙何對趙章早有提防,在一次趙武靈王與兩個兒子到沙丘看墓地時,趙章率兵攻打趙惠文王趙何失敗,於是逃到了趙武靈王的行宮躲避,趙惠文王乘機派人包圍行宮,並派軍士入宮捉拿趙章趙武靈王也無法阻攔,此後既不派軍攻打也不放趙武靈王出來,足足包圍三個月後再入宮檢視,趙武靈王已經被活活餓死在了沙丘宮。
-
8 # 西門不帶刀
趙武靈王被自己最喜愛的兒子和最信任的臣子合夥圍困在沙丘,死前吃過樹皮,掏過鳥窩。最後啥都吃沒了,活活餓死了。說說幾個成語來形容一下趙武靈王:朝令夕改,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這件事在側面證明了老夫少妻的悲劇性。趙武靈王是這樣,後來的劉邦也是這樣。
趙武靈王本可以像春秋五霸中的五位雄主一樣,做一番更大的事業,一個胡服騎射讓趙國在短時間內強大了起來如果他不死,說不定統一天下的就不一定是秦國了。
可是他終究還是死了,被最愛的兒子和最親近的臣子給活活餓死了。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這個事。
1.先說兩個王子:趙章與趙何。趙章是趙武靈王的長子,曾經被立為太子。自己本人也隨著趙武靈王東征西討,南北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在性格上也與趙武靈王非常相似。本來他應該是要做趙王的。
趙和是趙武靈王的次子,本來他與太子根本就沒有一點關係。他的媽叫吳娃,在趙武靈王晚年的時候極受寵愛。臨死,趙武靈王為了讓吳娃走的安心,腦子一熱就把太子位又傳給了趙何。於是趙國的內亂就這麼埋下了禍根。
2.再說趙武靈王的兩次昏招:朝令夕改與朝令再夕改,本來趙武靈王將前太子趙章的太子給廢掉,傳給他的小兒子趙何,這已經是屬於昏招了。人家趙章本來就沒犯什麼錯。趙武靈王為了讓一個女人滿意,就廢了人家的太子淚。
好吧,錯了就錯了,一個君王誰還不犯點錯誤呢?可架不住趙武林王錯了再改,改了又犯。原因是當他把王位傳給趙何之後,他發現前太子趙章每天微微縮縮的,他良心上又不忍了。
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把趙國一分為二,這兄弟倆一人一半。他做主父也就是太上皇。這是赤裸裸的國家分裂。除了趙章同意之外,沒人同意。這就牽扯出了下面的兩個大臣
3.再說兩個大臣:肥義與趙成。這兩人不是叛徒,對趙國都是忠心耿耿的。都曾經隨著趙武靈王出生入死。但最後趙武靈王之死卻與二人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
我們先說肥義:趙武靈王在廢掉了趙章的太子衛之後,把王位傳給了趙何,自己當太上皇。同時將他最信任的肥義只派給了趙何做丞相。
後來趙武林王看到他大兒子趙章的慘相之後,他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兩個兒子,一家一半,他便派人去跟隨意說,讓肥義同意這件事兒。但肥義對於這種搞分裂的行為堅決抵制的,他就直接不同意。於是在沙丘政變中肥義被趙章殺了。
我們再說一下趙成:也叫公子成,趙國的王族子弟。也隨著趙武陵王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與肥義一起來輔佐趙惠文王趙何。
趙武靈王最後直接死於趙成之手,間接死於肥義之手。
4.沙丘政變:都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可在沙丘政變中,趙何後發制人,取得了全面勝利先說趙章的先下手:趙武靈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來到了沙丘,長子趙章便想透過假傳聖旨,讓趙何到宮裡覲見,順便一道擊殺。
沒想到肥義覺得這個事兒不對,他就沒讓趙和過去。自己先過去了。過去之前留下資訊:如果我沒回來,那就說明有詭計,你們就趕緊讓趙成派兵來。果然肥義進了沙丘宮去了之後被趙章給殺了。
趙何一下子就怒了,讓趙成帶著兵把沙丘宮給團團圍困了起來。逼著趙武靈王將趙章交出來。最後在兩軍陣前把趙章給殺了。事情到這兒就結束了嗎?
我們再說說趙何的後發制人:透過這件事兒,趙何覺得他的爹趙武靈王招令夕改的,完全太不像話。把他的哥哥殺了之後,他就沒將兵給撤回來,依然讓趙成圍困沙丘,還不給送糧食進去。而沙丘是個行宮,裡面根本就沒有糧食儲存
日久天長,三個月之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沙丘裡面了。
5.總結:王位的傳承上最忌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趙靈王就是犯了這樣一個錯,導致自己被餓死了,而幾百年之後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也差點犯了同樣一個錯誤。雖然最後他改正了,沒有廢掉劉盈的太子,但卻因此讓劉盈的親媽呂后心懷怨恨,所以呂后把劉邦的幾個兒子都給差不多殺光了。前世不忘,後世之師,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
9 # 小胖娛樂影視
一、趙雍為何要稱主父?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此時經過胡服騎射數年,趙國已經十分強大。北邊林胡樓煩已經被打怕了,東邊中山國已經奄奄一息,嚴重縮水。
趙武靈王沉浸於他的軍事設想中不能自拔。
即位時,老匹夫魏惠王糾集五國意欲在父親趙肅侯葬禮上為難趙國,趙雍聯合韓、宋成功抵禦了這場變亂。這一幕強化了趙雍改變軍事現狀的決心。
後來才有了聞名天下的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多次深入草原考察,還曾親自入秦考察,設計過從代郡和雲中下北地進攻秦國腹地的戰略方案。武靈王多次親自帶領趙軍出擊周邊林胡、樓煩、中山等國。漸漸的,武靈王越來越愛上了這種感覺,他要為趙國開疆拓土,把趙國建設為最強的戰國。
同樣令武靈王不能自拔的還有吳娃。吳娃是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在第一次夢見她的時候就令趙雍魂牽夢繞。終於得見真顏,武靈王對吳娃寵愛又加。然而,好景不長,10多年後,吳娃死了。死之前,吳娃把兒子趙何拉到武靈王跟前,請求趙雍立他為儲。趙雍含著淚同意了。
反正呆在邯鄲治國理政得時間也不多,武靈王索性將王位禪讓給趙何,自己一心開疆拓土。
於是,年僅十歲的趙何被立為趙王,是為惠文王,由肥義為相輔佐。趙雍對自己衷心信任的相國肥義囑咐,幾乎是把趙何託付給了肥義。趙雍自稱主父,在代地練兵打仗。
肥義忠勇幹練,輔佐惠文王十分盡心,朝臣們逐漸團結在惠文王身邊,形成了新的政治中心。
二、猶豫的趙雍
在趙何之前,趙雍有一子趙章,韓女所生,先被立為太子。後趙何上位,趙章無過被廢,心中不甘。
趙惠文王三年,主父趙雍率軍攻滅中山國,將代地封給長子趙章,稱安陽君。這件事助長了趙章的野心。趙章與其相田不禮日夜謀劃如何取惠文王而代之。
竟自封君同樣也說明,主父雖禪讓王位,卻依舊掌握國家政權。本來惠文王已經形成政治中心,而主父卻不願意放權,於是,惠文王和他的新貴們與主父形成了微妙的隔閡。
惠文王四年,主父令惠文王朝見眾臣,以觀察群臣反應。趙章故意顯得很卑微。主父趙雍看到長子兩鬢微白,覺得鼻子一陣酸楚。從此誕生了一個新的想法:將代地從趙國分離出來,封給趙章。
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國君,武靈王趙雍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犯一個多大的錯誤,這幾乎是在估計長子趙章謀奪趙何的王位。
趙雍先惑於吳娃以趙何為王。趙何王位已定,羽翼已成,趙雍卻又被長子感動而同情,又想維護趙章。如此,趙國隱患已經埋下,只看何時爆發了。
三、沙丘之變
就在當年,主父與惠文王一起在沙丘行宮狩獵。趙章感覺機會來了,田不禮建議趙章以主父趙雍的名義召惠文王趙何前來,直接殺死,然後登上王位。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謀劃,趙雍還在,直接殺了他立的王,趙雍會做何反應?即使殺了趙何,又以什麼名義廢除他?以什麼名義登上王位呢才能讓眾臣信服呢?
趙章通通顧不得了。主父趙雍的影響力在逐漸下降,趙何的地位日益穩固。如果不趁著趙雍此時還同情自己,恐怕機會會越來越少了。
此事的發展完全出乎所有的人的意料。肥義是武靈王時期的相,與武靈王有深厚的情誼,早就意料到這樣的事有發生的可能,他忠於武靈王的託付。於是跟趙何的近侍說,如果主父召見先給我說,確認安全後,王才可以去。
這次果然。肥義到後,被趙章和田不禮殺死,可憐趙何身邊唯一的武靈王老臣沒有了。趙章一不做二不休,發兵攻擊趙何。趙何一邊抵擋一邊前往邯鄲求援。
邯鄲這邊,公子趙成和新貴李兌調集周邊兵馬反攻趙章。不久,田不禮被殺,趙章兵敗,逃往主父趙雍的行宮。
令人奇怪的是,事變發生了這麼久,主父趙雍這邊竟然沒有任何反應。如果說是趙雍不知情的話,說明趙雍的影響力確實下降了很多了,都打了好幾波了,他竟然不知道。趙雍雖然不再理政,以他的能力權謀,但應該不至於如此。如果說他知道,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支援趙章上位,但這樣的話,肥義之死又有點說不過去。後面發生的事說明,可能趙雍的權威下降了很多。
現在趙章失敗來投,趙雍竟然接納了。雖然十分的不理智,但確是他犯的最後一個錯誤了。
李兌趙成率軍到來,強行從趙雍的身邊拉走了趙章殺掉。
然後殺掉趙章的趙成和李兌有點後怕,圍了主父的行宮,還強行殺掉了趙章,主父會饒了我們嗎?
李兌此人野心很大,在他的建議下,兩人圍住主父行宮,然後說趙章謀反,奉命圍宮,所有人全部離開行宮,並停止供應行宮的飲食。
趙雍的隨從們紛紛逃離,趙雍本來卻“不得出”。可見趙雍確實老了,李兌趙成不聽他的倒也可能,但執行的卻是軍隊,說明軍隊都不聽他的了。
趙雍在行宮將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了,包括書上的鳥蛋,最後生生餓死。
三個多月後,惠文王趙何為主父趙雍發喪。
這裡有件事也很奇怪,前後三個月,趙何竟然置自己的父親於不顧!史書記載,趙雍死後,李兌趙專權。說明有可能趙何被矇蔽,以為趙雍已在亂軍中被殺。然而,前後三個月,趙雍行宮的隨從竟然沒有一個人給趙何報告訊息嗎?那麼趙何是因為趙成李兌而不能採取行動嗎?
我想不是。趙何此時已經14歲,從他後面從政的表現和趙人早熟的現象來看,他應當不至於這點事都做不了。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他也不想救趙雍,或許是因為趙雍的猶豫和支援趙章讓他寒了心。所以他任憑趙雍死去。
可憐武靈王趙雍,一代雄主,竟至於此!
-
10 # 瑤香子
自毀長城!把兩個兒子分別分封趙王和代王!分裂強趙權勢和女人一樣是不能分享的!無情最是帝王家!忙於爭權的兒子們如何能記得一個窮途梟雄?
-
11 # 胡瑞嵐298
趙武靈王採用胡服射騎,使趙國崛起成強國,然而,他對繼承人趙何與其兄趙章之間關係未處理好,導致他讓位於趙何後,趙章叛亂所敗,趙章逃至趙武靈王宮殿,武靈王求趙何不要兄弟相殘,趙何不聽殺了其兄趙章,並軟禁其父,不給飲食,武靈王被餓3個月後死亡,這對當今父母有重大啟示!
-
12 # 滌塵索金讀歷史
趙武靈王之所以最終餓死沙丘宮完全是由於他過於自信的玩弄權術而導致的,可以說是咎由自取,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請聽我慢慢講來:
趙國的權力分佈公室宗親(反改革)公室宗親派以公子成為首,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父親趙肅侯的弟弟,輔佐趙肅侯鎮壓公室公子叛亂,於趙肅侯統治初期擔任相國,後長期主管趙國的軍政,趙肅侯去世時,趙武靈王尚在韓國為質,公子成暫時主持朝政,穩定國內局勢,從而確保王權的平穩過度,公子成是趙國除去君王之外的第一實權人物。
代表人物:公子成、李兌
權柄:軍隊、土地、奴隸、賦稅
元勳老臣(親改革)元勳老臣派以肥義為首,肥義深受趙肅侯的賞識和器重,被奉為貴臣,趙肅侯臨死前將國家和年幼的趙武靈王全部託付給了肥義,肥義憑藉他的忠誠與才能博得趙武靈王的倚重,長期位居高位的肥義是趙國政壇不可小視的一股力量。
代表人物:肥義
權柄:行政、人事
改革派改革派以趙武靈王為首,趙武靈王繼位時趙國國力衰微,軍權被公子成為首的公室把持,朝政掌握在託孤重臣肥義手裡,因此趙武靈王大力推行改革,提拔重用外國人士,從而將權力逐步集中到自己手裡,振興趙國。
代表人物:趙武靈王、樓緩、龐煖
權柄: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改革中的權力博弈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縱觀春秋戰國時期,想要國富兵強稱霸中原,就必須經過深徹的變法,但是趙國的變法與各國都不相同:其他諸侯國的變法無不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由君主支援法家強臣實施變法,但趙國卻是由國家君王親自主持,以軍事改革為切入點推行變法。
趙國的變法程序說來也很簡單,趙武靈王首先找到權臣肥義,說明變法強國的意圖後肥義表示支援。搞定肥義後,趙武靈王必須面對另外一個權臣——叔叔公子成,但凡變法必然觸及既得利益者的權益,因此既得利益者的代表公子成自然表示反對,但是三方勢力中兩方支援變法,公子成就不得不選擇隱忍,暫時答應趙武靈王,於是以胡服騎射為開端的趙國變法轟然展開。
經歷過變法的趙國逐步強大,趙趙武靈王先是擊潰了北邊的樓煩、林胡,佔領了北邊大片土地,新設雁門雲中兩郡,隨後徹底消滅中山國,從此將趙國土地連成一片,由此趙國整個的國土面積大增,綜合國力由此大幅提升,但繁華背後依然危機四伏。
野心膨脹,趙武靈王昏招頻出國力的蒸蒸日上也導致趙武靈王的野心不斷膨脹,為了進一步擴張,趙武靈王決心專心對外軍事作戰,而將國內的政務交給其他人代勞,但是此後在政治上,趙武靈王昏招頻出,不但葬送了自己,最終也葬送趙國的未來。
讓位趙武靈王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讓位。有人說趙武靈王為情所困而選擇傳位給小兒子趙何,我認為大錯特錯。趙武靈王何等的人物,他之所以選擇10歲趙何而不是20歲的趙章,其目的顯而易見,選擇趙何能夠確保自身權力的延續,確保國家的大政方針戰略依然由他一手決斷,而成年的趙章顯然不容易控制,雖是父子,但是天長日久必生嫌隙。
輔臣趙武靈王犯得第二個錯誤就是選擇肥義作為新任天子趙何的輔臣。不可否認,肥義對趙武靈王忠心耿耿,但是趙武靈王卻忽視了肥義忠於趙國多過忠於他個人。肥義的所作所為無不以趙國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因此他全力輔助趙何,三四年間就讓趙何坐穩了君王的寶座,這一切是趙武靈王始料不及的。
奪權當趙武靈王意識到自己失去了對國家政權掌控的時候,他開始積極謀取奪權之策,基於此他開始全力扶持長子趙章,不惜提出將趙國一分為二的設想,而這一切最終目的就是促使其重新奪回趙國的至高皇權。
正是由於趙武靈王連續犯錯,導致原本三權鼎立的局面失衡,保守派把握機會,支援年紀尚幼的趙何給予趙武靈王和趙章致命一擊,而中間派因為領袖肥義的被殺而徹底倒向公子成,改革派最終在沙丘之變中被徹底清除出趙國的官場,從此保守派獨掌趙國的大權。
結語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充分向我們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者無一善終,總結趙武靈王的失敗,這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保守勢力根基穩固且善於隱忍,懂得在恰當的時機予以改革派以致命一擊,正如商鞅在秦國變法,秦孝公死後,商鞅遭到公族勢力的瘋狂反撲;
二是趙武靈王自身性格缺陷,他一方面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但另一方面過於自負,低估了保守派阻礙變法的決心和對失去最高統治者名分的影響,自信的認為他能夠輕鬆掌控趙國的軍政大權,能夠平衡各方勢力,到頭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13 # 大亨哼哼
《史記》對沙丘之亂的解釋是這樣的:在迎娶惠後娃嬴之前,趙武靈王本來已經冊立了長子趙章為太子。惠後專寵之後,武靈王為她廢黜了趙章的太子名分,改立惠後之子趙何為嗣。
公元前301年惠後早逝,失去了庇護的趙何與父親趙武靈王的關係日漸疏遠,反倒是面對長子趙章,武靈王時時感覺歉疚。於是他想到了將趙章分封到代地,並有意將代地從趙國分裂出去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命趙章為王。
正是這個不恰當的想法刺激了趙章的奪權野心,讓他夥同國相田不禮發動兵變,企圖刺殺異母弟惠文王趙何與宰相肥義。
事先覺察到叛亂意圖的大臣李兌一度嘗試勸說肥義,希望他交出權柄,讓位於公子成輔政,但遭到了肥義的拒絕。趙章叛亂不久,公子成和李兌聞訊趕來靖難,將趙章和田不禮逼入了武靈王的沙丘宮。
兩位大臣指揮四邑之兵將沙丘宮團團圍困,直至趙章身亡仍不肯撤圍,因為他們擔心包圍沙丘宮的行為已經引起了武靈王的嫉恨,自己將來要遭報復。而圍困中的趙武靈王呢,飢不得食,萬般無奈之下甚至去掏鳥窩裡的幼雀果腹。三個月後,一代英主終被活活餓死。
-
14 # 譜寫歷史長歌
趙武靈王趙雍一生堪稱傳奇,胡服騎射滅中山,大敗林胡、樓煩。喬裝入秦試探虛實,令秦人驚恐。
正值四十多歲的壯年,痴迷軍事的趙武靈王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放在伐秦大業上,並制定出宏偉計劃——親率十多萬胡服騎射的趙國特種騎兵出雲中、九原,從秦國防禦較薄弱的北部南下,直撲秦國心臟,一舉滅秦!
把王位禪讓給次子趙何,即趙惠文王,以老臣肥義輔佐,自號為主父。
處理軍國大事,趙武靈王是當之無愧的天才,對於家事,彷彿一團糟。愛母及子的他,廢掉年長英武的趙章,改立次子趙何。
漸漸地,看著日漸萎靡的趙章,他後悔了。甚至想把趙國分成兩個國家,另立趙章為王,來彌補作為父親的虧欠。
造成武靈王悲劇的結局,如果不是那年夢見的美妙少女,作為一代梟雄,也不會淪落到活活餓死的下場。或許你們聽著不會相信,但是凡事有因必有果。
夢中少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武靈王某日巡行大陵,夢見漂亮少女鼓琴而歌,也不知是御姐型還是蘿莉型。
次日醒來,武靈王對這個夢中情人是極其戀戀不捨,訴說給左右臣工聽。她的模樣,她的聲音,王上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大陵百姓吳廣聽聞王上有如此夢境,細想描述的女子竟有點像自己女兒孟姚。富貴的機會來了,吳廣再將女兒精心打扮,獻於武靈王。
似乎冥冥之中,上天註定。果然一見鍾情,武靈王非常寵愛,數年後為武靈王生下次子趙何。
武靈王的原配妻子是在十多年前娶的韓國宗室女子,生下太子趙章。孟姚美人善妒,給武靈王吹枕邊風,多次陷害王后和趙章。對於懷抱中寵愛萬分的女子,武靈王當然不會去查事情真偽。
於是廢韓女立孟姚,趙章的王太子位也變成趙何的。
趙章比趙何年長十歲,性格驕橫,英勇善戰,曾經親率趙國中軍攻打中山國,迫使其割四城求和。
趙何繼位後,趙章愈發不服,那個位置原本就是屬於他的,憑什麼現在要給弟弟稱臣下跪?父親為了那個女人,為何對自己和母親如此絕情?
朝見惠文王時,萎靡頹廢的趙章,蠕動的嘴唇。這一切,主父都看在眼裡,有種作為父親的痛心。
肥義在輔佐趙何四年間,已經建立了一個可靠的政治勢力範圍,趙何羽翼已成,主父的權力干涉範圍有限。
惠文王三年,趙滅亡中山後,主父以趙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出任安陽君的相,以輔助安陽君治理代地。
田不禮此人正是宋國滅亡的罪魁禍首,奸邪小人,和趙章一樣野心欲極強。趙武靈王讓這兩人搞在一塊發生動亂只是時間問題。
趙武靈王的愧疚——分國而治透過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趙軍戰鬥力直接上升 ,打跑原先頻繁侵擾邊境的匈奴、林胡、樓煩,佔據大片胡人土地。
騎兵和弓箭組合,比中原的兵車、長矛靈活機動多了。學習胡人穿窄袖短襖,原先寬衣長袍幹啥都不利索,中原人也逐漸放下面子,穿衣服風格走向實用。
徹底滅亡中山國後,趙國的地盤擴大了近三倍。武靈王設想把趙國新開闢的代郡劃給趙章,以其為代王,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實現。“計未決而輟”。
《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筆者猜想可能是三朝老臣肥義和趙國宗室力量的反對。趙章一旦為代王,立即就會有大批的臣民歸附他,趙國必然會產生影響更大的變亂,讓周圍諸侯國有可趁之機。
趙章和田不禮的圖謀,輔佐惠文王的老臣肥義已有察覺,相邦李兌請求先下手為強,但是出於對主父的尊重和曾經約定好的誓言拒絕了,只是暗中吩咐相邦李兌和主父的王叔趙成集結軍隊預防政變發生。
沙丘宮變——父子皆死主父攜二子趙何與趙章遊沙丘宮,趙章與其親信田不禮覺得機會來了,殺王奪權,只在今日。
假傳主父命令,召趙何入宮。終日侍奉趙何的老臣肥義懷疑事有蹊蹺,決定先行入宮,趙何再至。
肥義入主父宮後,果然覺得氣氛不對。沒有見到主父,卻見到了趙章和田不禮,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發生了。眼瞧趙何沒來,趙章直接帶兵攻打趙何住處。
叛軍與趙何的衛隊廝殺混戰,李兌、趙成聞訊立刻率兵趕來救駕,忠於趙何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殺死田不禮,趙章敗退到主父宮中,主父納其入。
李兌、趙成的軍隊包圍主父宮,大批士兵衝進宮中誅殺趙章及其黨羽,主父完全不能控制局面。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再加上如此褻瀆主父,一旦撤兵回去,下場是什麼李兌、趙成心裡非常清楚。
乾脆不撤圍,盡出主父宮人,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趙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
內宮可能有些存糧,吃完了主父爬樹掏鳥窩吃,足足三個多月,一代梟雄竟然被活活餓死在宮中。
這麼長的時間內,國君趙何對父親的情況不聞不顧,也沒有任何大臣將領站出來救援主父。自從主父禪讓就只專注趙國的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而國內政治、經濟事務則全部交由趙何負責,大臣將領們都聚攏在新王周圍了。
對於平叛有功的李兌、趙成,被趙何加以重賞,趙成為相,封安陽君。李兌為司寇,封奉陽君,兩人總覽國政。
-
15 # 水月觀
趙武靈王趙雍,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位國君。公元前326年,15歲的趙雍即位稱王,然後用了短短的十幾年,透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使趙國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爭霸的主角。故事就從一場春夢開場了。
一、一場春夢竟成真
趙雍與夫人韓氏(韓國宗室女)的感情很好,公元前320年韓氏生下了嫡子趙章。之後沒幾年韓氏死了,趙雍見兒子少年老成、聰明伶俐,很是喜歡,就立其為太子。
公元前310年,趙雍到大陵景區旅遊,晚上做了個夢,竟然夢到個美女向他招手、和他講話,音容相貌清清楚楚撒。大臣吳廣一聽大王的描述,這不是自己女兒的形象嗎?於是把女兒孟姚獻給了趙雍。趙雍一看,哇塞,真是心想事成、夢想成真撒。
於是趙雍將孟姚納入宮中,稱吳娃(吳廣之女美麗)。夫婦倆那是恩愛異常啊,吳娃就嘩啦啦一連生下了趙何、趙勝、趙豹三個兒子,趙雍那個高興啊,就立吳娃為王后。
二、廢長立幼、搞禪讓
公元前前301年,紅顏薄命的吳娃也一命嗚呼了。臨死前,從來無慾無求的吳娃對趙雍提了一生唯一的一個請求:“請冊立自己的兒子趙何為太子。”趙雍是傷心欲絕呀,當即便答應了。於是廢掉太子章,改封為安陽君。改立趙何為太子,命令肥義等人悉心教導。
兩年後,41歲的趙雍突然宣佈禪位給10歲的太子趙何,自己做主父(太上皇)。趙雍這樣做,出於二元政治考慮,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這樣自己可以專注於對外軍事鬥爭。另外讓趙何早日繼位,治國理政,也考慮萬一有所不測,也不用擔心王權不固、引發內亂。趙何很聰明,再加上有肥義等一幫大臣輔佐,很快就顯露出治國的才幹,以趙王的名義發號施令,成為實際上的一號人物,逐漸將主父的權力架空了。
三、父子合謀,奪權失敗
雄心勃勃的趙雍在消滅中山國、林胡和樓煩以後,準備稱霸中原。但是此時,他尷尬地發現,群臣已經唯趙何馬首是瞻了,他這個主父只剩下個虛名了,無權無勢。即使趙國將來稱霸中原,霸主也只能是趙何,而不是他趙雍了,要知道,當時他才四十多歲,正當壯年撒。
為了實現偉大的人生理想,趙雍決定設計奪回權力和名位。於是他找到了公子趙章,趙章原來就是太子被廢,要不趙王就是他啊,這正一肚子不滿呢,見父親來找自己謀劃,父子倆一拍即合。趙章就私下裡發展勢力,與趙何對著幹。
趙雍就想著將找國一分為二,趙何做趙王管理趙國,趙章做代王管理代國。這樣自己作為主父,協調居中,又能重回權力的巔峰了。
趙雍就先去找趙何的老師肥義探探底,沒想到遭到了肥義的強烈反對。這下把趙雍徹底惹怒,決計與趙章用計,找機會逼迫趙何就範。
四、沙丘宮變,活活餓死
公元前295年,趙雍以到河北沙丘為自己挑選墓地為由,要兩個兒子隨行。趙何在肥義的提醒下,早已嗅到了危險氣息,對隨行人員、保護措施、援救部隊做出了周密部署。 在沙丘,公子章和趙雍同居主父宮,趙何及隨從住另一室。當晚,公子章假借主父的名義,召趙何到主父宮議事,打算趁機行刺。早有防備的趙何經過隨從肥義、信期等的保護,成功挫敗了公子章的刺殺,救援部隊及時趕到,殺死了公子章,將趙雍趕到了主父宮,完全控制住了局面。 此時,眼見骨肉相殘,作為父親的主父趙雍,一時悔恨交加,悲痛欲絕。
公子成帶兵將主父宮團團圍住,連只麻雀都飛不進去。然後清空宮內一切閒雜人等,只留趙雍一人在內,封閉門窗、鎖緊大門,然後斷糧斷水,讓其自生自滅。整整圍困了三個月,在確定主父必死無疑之後,公子成才打開宮門,為其收屍。
我們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為了權力,兄弟相殺,骨肉相殘。這一切也可以說是趙武靈王的自作自受,廢長立幼已錯一步,禪讓不久又反悔是錯上加錯,陰謀政變導致父子相殘。
-
16 # 李氏之子
趙武靈王有長子公子章,公子章為人強壯而有勇力,深得趙王寵愛,故立以為太子!
後來趙王娶夢中所見吳娃生公子何,吳娃有沉魚落雁之容,趙王深愛不能自拔,故愛屋及烏,遂廢故太子章而立公子何為太子!
公子章以無過而廢心常憤憤不平,趙王亦以公子章無過而廢,心憐而優寵之,故常使將兵!到後來趙王滅中山,便封公子章為安陽君,以田不禮為相!田不禮亦為公子章不平,二人逐相與謀,有弒君奪位之心!
吳娃死後,趙武靈王不再夜夜笙歌,欲專征伐,開疆拓土,將國事交付太子何,乃立太子何為趙王,自號主父。
一日,趙王何在信宮大朝群臣,主父在側廂望見身為長子的公子章佇立殿階,而幼子反坐王位上,公子章體貌恭敬,肅然循禮!主父憐之,從此有想分趙國為二,分王公子章及趙王何,即分代國封公子章為王,而趙王何獨有趙國故地而已,然事終不就!
安陽君公子章聞之,為亂之心越深!
李兌得知,往見趙相肥義及公子成,請防備公子章和田不禮為亂!
不久,主父和趙王何出遊沙丘,分宿兩宮,安陽君和田不禮得知,矯詔傳趙王何,肥義擔心有詐,乃先往見之!公子章、田不禮見事情敗露,即殺肥義!舉兵攻趙王何!
李兌、公子成早為之備,起丘沙周邊四邑兵馬救駕,擊破公子章、殺田不禮!公子章逃往主父寢宮,揚言李兌、公子成謀反!李兌、公子成大怒,擊殺公子章!二人恐主父夷其宗族,遂軟禁主父沙丘寢宮,直至餓死!
古人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假如主父不因色令智昏廢長立幼,何來沙丘之亂,身死宮中,為天下笑!先以愛而廢長,又婦人之仁而優寵之,故令公子章懷弒君奪位之念!
-
1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趙武靈王是春秋戰國時期有數的雄主之一,將孱弱的趙國一手推向鼎盛,成為能和秦國並駕齊驅的軍事強國。梁啟超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將趙武靈王當做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可以說對他評價極高了。但浪大了誰都翻船,趙武靈王這樣的超凡人物也受累於家庭內鬥,被臣子抓到機會將其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不得不讓人唏噓。
非凡之主,必有非凡的磨難,趙武靈王15歲剛登位的時候就遭遇了滅國危機。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一生征戰,樹敵無數,公元前326年趙肅侯突然去世,老仇家魏惠王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出兵,意圖瓜分趙國。趙武靈王沒有被嚇到,沉著應對,團結趙國內部,命令所有部隊嚴陣以待,擺出魚死網破的陣勢;派出使者與同樣受到幾國威脅的韓國、宋國結盟,趙、韓、宋三國形成品字型結構,互相支援,威脅秦、魏、楚、齊等國;重金賄賂越國和樓煩,促使越王無彊進攻楚國,樓煩王進攻燕國和中山國,減少了三路敵軍;最終五國見佔不到便宜,就沒發動進攻,“五國會葬”以和平收場。
趙武靈王執政生涯的第一次危機是渡過去了,但趙國的危險局面並沒有改變,在生存危機逼迫下,才有了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在趙武靈王的帶頭作用下,趙國迅速建立起了以騎兵為主體的精銳大軍,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實力完成了整合,權力集中到趙王手中。趙武靈王率領大軍南征北戰,吞併世仇中山國,降服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擴土千里,插手燕國、秦國王位繼承問題等等,趙國國勢日趨鼎盛,有了中原霸主的氣象。
有句話叫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在趙武靈王一步步建立霸業的時候,卻因為自身的感情問題最終弄出了大亂子。趙武靈王執政早期,趙國最重要的盟友就是韓國,因此雙方於公元前321年進行了一場政治聯姻,趙武靈王迎娶韓國宗室女子為夫人;公元前320年,韓女生下趙章,韓女成為王后,趙章為太子。但事情在公元前310年有了變化,趙武靈王巡視大陵的時候夢到了一位美女,他後來就和手下說了這件事,有個叫吳廣的人覺得趙武靈王說的人很像女兒孟姚(也就是吳娃),就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見到夢中情人歡喜非常,從此獨寵孟姚,後來更是改立孟姚為王后,孟姚的兒子趙何為太子。
公元前301年,孟姚去世;公元前299年,正當壯年的趙武靈王傳位給趙何,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皇)。趙武靈王會做出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趙武靈王最愛的女人孟姚一生沒要求過任何事情,就是臨死前留下遺願,希望兒子趙何能成為趙國的王;二是為了趙國霸業,與各國間的戰爭日趨頻繁,趙武靈王長時間在外領兵,無心朝政,因此分權,趙武靈王專心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新王趙何主管國內政治和經濟事務;三是趙國之前的王位傳承鬧出過很多亂子,政變頻發,趙武靈王希望趁自己身體好的時候扶持兒子趙何一程,實現政權平穩過渡。趙武靈王的想法很好,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最終玩崩了。
趙國這種雙主並行的政治架構在初期執行的還挺好,年僅10歲的趙惠文王趙何在相國肥義等人輔佐下將國事處理的挺好;趙武靈王專心征戰,收服北方遊牧民族,開疆擴土,甚至有時間親身前往秦國刺探情報,為消滅秦國這個大敵做準備。但隨著趙惠文王漸漸長大,越發顯出明君氣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父親趙武靈王就出現了分歧。另外趙武靈王長時間遠離邯鄲,和趙國宗室、權貴們就疏遠了;而趙惠文王主管國內政治和經濟,關係到宗室權貴的切身利益,這幫人就漸漸圍繞到新王身邊,趙武靈王的命令在趙國不太好使了。
趙武靈王正當壯年,雄心勃勃,自然不甘心失去趙國的控制權,就抬出了廢太子趙章,讓他和趙惠文王打擂臺,自己以兩人父親的身份仲裁事務,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拿回朝政大權。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將趙章封在代郡,號安陽君,派田不禮輔佐趙章;田不禮是一個野心勃勃、善於鑽營的人,再加上趙武靈王的態度讓很多人看到了上位的機會,趙章身邊迅速聚集了一幫黨羽,對趙惠文王趙何形成了威脅,好像一切都朝著趙武靈王設計的那樣去發展了,但他算漏了人心。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不是單純的軍事改革,而是影響趙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類似於秦國“商鞅變法”,趙武靈王不只是讓軍隊採用胡人的服裝,更是讓趙國臣民全都改穿胡服,讓遊牧文化在趙國佔據主導地位,這種移風易俗的革新觸及的層面很廣,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自然阻力就很大。以趙武靈王叔叔安平君趙成為首的一大批宗室朝臣,在一開始就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反對“胡服騎射”;後來一方面是畏懼趙武靈王手中的武力,另一方面是趙國局勢危如累卵,不改革就完蛋了,這幫人就暫時服軟,但雙方的矛盾也埋下了。
隨著“胡服騎射”改革的深入,打破了趙國原有的架構,更適應新規則、沒有背景、能力出眾的大量胡人被趙武靈王提拔進入趙國的軍政領導層;而跟不上新形勢、能力不行、只是因為出身血脈就竊居高位的官員被邊緣化,損失最慘重的就是趙武靈王的親屬們,也就是宗室貴族。隨著趙國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趙武靈王扶持起了一批新興的軍功貴族,依靠這些人對趙國的人口、土地等進行了統計和管理,將宗室貴族和地主們隱藏的人口、土地、財富等都給翻出來了,進一步損害了宗室貴族等的利益。如果說開始的時候只是理念之爭,到了後來就是利益之爭了,宗室貴族對趙武靈王的怨念是越來越重,只不過畏懼王的威勢、功勳彪炳而不敢反抗,但趙武靈王父子相爭讓這些人看到了機會。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提出要讓長子趙章在代郡稱王,這個想法第一時間就被輔佐趙惠文王的趙相肥義頂了回去,但雙方的衝突是人盡皆知了。一幫在“胡服騎射”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宗室貴族們迅速圍攏到趙惠文王身邊,而趙惠文王為了對抗父兄,也確實要倚重這幫潛勢力巨大的宗室貴族支援,雙方一拍即合。比如遭到趙武靈王厭惡的陽文君趙豹第一時間提醒趙惠文王早做準備,獲得了防衛邯鄲的重任;蟄居多年的安平君趙成表明願為王效勞,拿到了趙惠文王的兵符,受命常駐軍中,隨時率兵勤王,鎮壓可能的叛亂。也就是說在“沙丘之亂”前後,趙國的軍權落在了一幫不喜、怨恨趙武靈王的人手中,你想想趙武靈王能不悲劇麼?
“沙丘之亂”的過程很簡單,趙武靈王以為自己選墓地的名義,讓兩個兒子趙章和趙惠文王陪著前往沙丘,趙章趁機兵變,但很快就被鎮壓了,兵敗的趙章逃到了趙武靈王的宮中尋求庇護,趙惠文王的手下順勢包圍了主父宮。當時帶頭的人就是趙武靈王的叔叔安平君趙成,趙成直接提議不能讓趙武靈王活著出來,否則大家都有麻煩,最終兵圍主父宮三個月左右,將趙武靈王活活餓死,終年46歲。
趙武靈王被圍困的三個月內,沒有任何人出面求情,或者率兵前來救援,可見趙武靈王的死不是少數幾個人的決斷,而是趙國大多數權貴共同的意志。在國別體史書《戰國策》上記錄了大批趙國文臣武將批評“胡服騎射”的言論,很多人是排斥趙武靈王改革的,也是這幫人推動了趙武靈王的死。
“沙丘之亂”後,安平君趙成成為新的趙相,長期專斷國政,輔佐幼主趙惠文王。趙武靈王力主的“胡服騎射”改革名存實亡,各種條例大多數都被廢除,趙國又走回了過去的老路,徹底失去了趕超秦國的機會。此後趙國在趙惠文王統治下,湧現了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勝、趙奢等文武賢才,成為山東六國之首,當時人稱趙國“嘗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但因為沒能像秦國一樣進行徹底的變法革新,綜合國力和秦國相比差距越來越大,這才是後來長平之戰趙國慘敗的最大原因,實力不如人。
-
18 # 七月流火140400643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君王之一。因為胡服騎射的改革,使他做為改革家進入到中學歷史。趙武靈王在位時期,是孔子所謂“禮崩樂壞”的時期,在他的父親趙肅候時期,趙國還是諸候。到趙武靈王的時候,就稱王與周天子平級了。
趙武靈王在十四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趙肅候去世。他繼承了國君之位。繼位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在大臣的輔佐之下,他成了一個有為之君。胡服改革之後,開疆拓土,使得趙國的勢力不斷擴大。
趙武靈王繼位五年後,娶了韓國女子為夫人。結婚之後,二人就生下了兒子,取名為“章”。按嫡長子繼承的規矩,這個兒子就是太子,於是,稱為“太子章”。
趙武靈王初婚的時候,是十七八歲。大約是初戀不懂愛情吧。婚後過了十年,或許趙武靈王感到開疆拓土的戰鬥生活有點單調,他的內心湧動起一種對愛情的渴望。這事的歷史證據很充分。武靈王十六年的時候,他在夢中遇到一位美女,向他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贏。”這幾句歌的意思說,多麼光豔照人的美女啊,她的容顏象花兒一樣美!為什麼她就不能來到(趙武靈)王的身邊呢?難道這是上天安排的嗎?
這就是“夢中情人”的由來。趙武靈王做了這樣的夢後,便在飲酒做樂的時候,向身邊的人多次提起這事。趙國的一個大夫叫吳廣的,聽說這事之後。立馬就明白國君這是想美女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中國人在弗洛伊德之前兩千多年就懂得夢的解析了。於是,吳廣就把自己的女兒送與了趙武靈王。這個女人就是娃贏,孃家的名字叫孟姚。(娃是美女之意,吳王夫差為西施建的宮殿叫“館娃宮”。贏是吳廣家的姓氏號。孟,是庶出的老大,姚是在孃家的名字。)
趙武靈王得到孟姚,果然就是自己的夢中情人,這真是喜從天降,愛不釋手。《史記》中說,趙王得到孟姚之後,一兩年時間裡都不愛出宮了。大約也是“緩歌慢舞凝絲竹,君王盡日看不足”了。
孟姚入宮之後沒兩年,就給趙武靈王生下了另一個兒子公子何。這時候,太子章已經十歲左右了。
當初吳廣是“因夫人而納孟姚”。也就是說,吳廣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武靈王,走的是公夫人,也就是太子章母親的門路。武靈王得到孟姚之後。對王后的感情上,便日漸疏遠了。因為愛烏及屋,對公子何的感情也是日益親密,而對太子章卻日漸疏遠。太子被廢,只是時間問題了。
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太子章的母親去世。後宮空虛,孟姚理所當然的晉位成為趙王的正妻,王后。孟姚成了正妻,舊太子的地位也終於保不住了。於是,太子章變成了公子章,公子何變成了太子何。
改立太子的時候,趙武靈王也就四十上下。自己能夠把握朝政,也沒有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影響。但趙武靈王顯然覺得自己對孟姚和小兒子的愛表過的還不夠。兩年後的二十七年。武靈王乾脆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這就是趙文惠王。自己當了太上皇。只是當時還沒有“太上皇”這個稱謂,而是叫“主父”。當然,這個行動除了表達自己對妻兒之愛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把國政交給兒子和大臣處理之後,自己就可以安心的領兵打仗,開疆拓土了。
文惠王繼位的時候,還是個十歲左右的小孩。而做為大哥的公子章差不多二十了。對於自己太子之位被奪,心中自然是不服氣的。但父親趙武靈王還在,且當盛年。他也沒有辦法。如果不是趙武靈王自己在感情上出現反覆,後來對大兒子產生了同情,沙丘政變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他自己也就不會被餓死宮中了。
文惠王繼位之後,大哥公子章被封為安陽君。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了。文惠王四年,主父命趙國大夫朝見國君。文惠王以國君的身份接受朝拜,公子章按規定只能向自己的兄弟下拜。當主父看到大兒子神情落莫的向小兒子下拜之時,忽然之間想起了已經去世的結髮之妻,並對大兒子產生了深深的負疚感。
在負疚之情的折磨之下。主父便想給大兒子一些補償。到底如何補償呢?想來想去,乾脆把代地封給大兒子,讓他做代王,這樣,兩個兒子都是王,也就不虧欠誰了。封王畢竟是大事,於是,主父便找大臣們商議。戰國時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果把趙國分為互不統屬的兩國,力量減半,無疑是自尋死路,所以,大臣們肯定都不同意。主父武靈王其實內心也不傻,不過是愛令智昏。大臣一反對,他自己也就明白了過來。
趙武靈王的這一番折騰,讓本已漸漸心灰意冷的公子章重新燃起了希望。正在這時,主父又派了一位野心家田不禮來輔佐公子章。於是,公子章奪權的便緊鑼密鼓的籌劃起來。
公子章和田不禮結合在一起。趙國政治面臨重大危機。這一點趙國政治的上層都看出來了。惠文王雖然只是個十來歲的小孩。但在他接位的時候,主父還是派了些忠心耿耿的大臣,輔佐他的。惠文王的宰相肥義,就是一個很忠心的三朝老臣。
面對當時的局勢,擔心的除了肥義之外,還有公子成和李兌,這二位都是趙國大夫。公子成是趙國本家,武靈王的叔叔,惠文王的爺爺輩。在趙武靈王胡服改革的時候,就是得到公子成的幫助,才順利進行下去的。
最先是李兌去找肥義。他對肥義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野心很大。為了奪權很可能對國君不利。你做為宰相,如果事情發生,你可能就是第一個愛害的。為了保住你自己,你可以把宰相之位讓給公子成。因為公子成是趙的本家,威望高,勢力大。公子章不敢輕易害他。”
肥義說:“趙武靈把兒子託付給我,讓我輔佐新王。我怎麼可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安全,而獨自己逃走呢?有我在,起碼可以為國君擋一擋災禍吧?”肥義沒有聽從李兌的建議。李兌含淚離去。
李兌走後,肥義找來王宮侍衛官高信對他說:“從現在開始,如果有人以主父之命來召國君的,必須先報我知道。由我探明情況之後,國君才能前往。”高信奉命而去。
沒過多久,主父與文惠王一起遊沙丘。到達之後,主父與文惠王分宮而居。公子章與田不禮的政變開始發動。情節與肥義預計的基本一致。公子章派人假傳主父之命召文惠王。肥義隨使者前往。公子章與田不禮見計策被識破,便殺了肥義,領兵攻打王宮。
高信聽了肥義的安排,早有準備,一邊領兵抵抗,一邊派人向公子成、李兌求救。公子成接到訊息之後,迅速調集四邑兵馬前來救難。公子章實力有限,迅速被打敗。田不禮被殺掉。公子章自己跑到父親的宮中請求保護。於是,公子成和李兌領兵包圍了主父的行宮。
故事發生到這個地步,問題就來了。在這種情勢之下,主父趙武靈王怎樣才能保住自己呢?答案很簡單,主動站在勝利者的立場上,就可以保命。但趙武靈王顯然沒有這樣的政治智慧,否則,沙丘政變的悲劇也不會發生了。
公子章政變失敗,已經不可能再有活路了。趙武靈王如果置身事外,或者是殺子自保。都不失為保身之計。但趙武靈王顯然不是心腸剛硬的政治家,而是一個兒女情長的英雄。正是因為他對大兒子的愧疚之情,不但弄丟了兒子的性命,也搭上了自己的命。
當趙武靈王開門接納了大兒子的時候。他就表明自己和大兒子站在一起了。公子成和李兌做為趙國的臣子,自然不可能攻打行宮,殺死趙武靈王。那樣他們自己就要背上弒君的罪名。文惠王做為武靈王的兒子,必然是要為父報仇的。可是,放開包圍,武靈王緩過勁來,必殺他們。於是,公子成和李兌成了騎虎難下之勢。
活人自然不能讓尿憋死。公子成下令行宮中所有人撤出免死。於是,宮中的人員全部出來投降。於是,宮中只剩下趙武靈王一人。在把宮裡的食物全部吃完之後,他就開始捉鳥充飢。好歹他自己也是一員沙場猛將。最後,鳥也不來了。三個多月後,趙武靈王在宮中壽中正寢,餓死了。
魯迅有名言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趙武靈王就是這樣一位憐子愛子的真英雄,大丈夫。可惜的是,愛如果和政治摻和在一起,就很危險了。
趙武靈王死的時候,兒子文惠王大約十四五歲。年紀還很小,公子成做了趙國宰相,李兌成了大司寇。趙惠文王執政三十多年,在趙國曆史上,算是有為之群,名將廉頗和名相藺相如,就在他在一朝。
前段時間看到這個問題,曾流覽過《百度百科》對這個問題的介紹。其中認為,沙丘政變之時,趙武靈王參與了公子章的行動。他們邏輯是,武靈王讓位之後,被群臣架空,失去權力之後又後悔了。於是,想利用公子章自己奪回權力。這與現在大量宮鬥戲的思路一樣。但我看《史記趙世家》中,司馬遷的觀點並非這樣。因此,我這個回答是根據《史記》整理的。因為我更認同司馬遷的結論。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冀州邯鄲(今河北邯鄲市)人。東周中後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趙肅侯之子,生於趙肅侯十年(公元前340年),卒於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趙武靈王本以為自己代公子章討封必成,不想被肥義拒絕。肥義拒絕則趙王何更會拒絕。
於是,趙武靈王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王何與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
由於趙豹對邯鄲的防衛很嚴密,趙王何也只是聽政時才得一見,公子章與田不禮無法下手。趙王何對趙武靈王的調兵也控制得很嚴,趙武靈王知道趙王何已對自己有所防範。這激起了趙武靈王更大的鬥志。此時,趙武靈王已經不把趙王何看作自己的兒子了,而是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在今河北廣宗縣)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趙王何沒有辦法,只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
到沙丘後,趙王何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田不禮勸公子章形成殺趙王何的事實,再控制趙武靈王,既而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
於是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王何與信期加強防衛,自己不歸即為事變。命令準備使者,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勤王。
肥義入主父宮後,果然覺得氣氛不對。沒有見到趙武靈王,卻見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禮,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公子章與田不禮見以主父的名義都調不動趙王何,知道趙王何已有所準備。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以快制勝。
在殺了肥義後,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再遣使者調趙惠文王,如其不來,則立即進攻。李兌與信期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盡出主父宮人,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
主父被圍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