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我亮哥
-
2 # 御前帶刀侍衛
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元朝,擴張的起點在於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事件,那就是在鐵木真統一了整個蒙古草原開始,這個草原帝國就開始了它的擴張的之路鐵木真也被稱之為成吉思汗,他和他的子子孫孫都在為這個帝國不斷的開拓疆土。
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幾代人不斷地征戰中,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空前龐大的帝國。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東征西討,先後滅掉了四十多個國家,建立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與匈奴、突厥、回紇等遊牧民族一樣,蒙古擁有優秀的草原騎兵。然而蒙古霸業之所以前無古人,是因為擁有相較於其他歐亞政權的整體軍事優勢。從戰術運用與執行、武器裝備到情報蒐集、戰爭規劃與準備等,蒙古人都展現出無以倫比的戰爭稟賦和超前的戰爭思維。
有人說蒙古大軍就像決堤的洪水,說的就是這一方面。在正面交戰時,蒙古人會利用騎兵強大沖擊力的優勢,不計一切代價的往一點上衝。將敵人的陣型上開啟一個缺口。然後蒙古騎兵就猶如決堤的洪水朝撕裂的敵軍陣地衝去。
說到騎兵,那就不得不提到的重要的因素馬,蒙古馬是一種個體不高,但又特別吃苦耐勞的馬種。而當時的蒙古騎兵每人不止一匹馬,而是三匹以上,這些是輪流著騎行,馱物和行軍。這樣子的配合,就使得蒙古軍隊的速度大大超過了當時的所有國家的軍隊。就是連二戰中希特勒的裝甲洪流也不過與之媲美,因為蒙古軍隊的行軍速度達到了90公里一天,二戰中德軍戰甲師也就是這樣速度。
整體戰術先進,騎兵以高度機動性為主,蒙古騎兵遭遇歐洲重甲騎步兵不是一味猛衝,而是先射一通重箭,如果是敵人軍營,則還會發射火箭用投石機投石等,待敵人陣腳大亂的時候,避開敵人正面採用包抄的方式進攻敵人。
相比之下,蒙古騎兵深得狼群捕獵之精髓。與敵軍交鋒時往往利用機動優勢,迅速向兩翼運動,繞到敵後,將敵人包圍。再利用蒙古人精於騎射的優勢,邊運動,邊射箭,在運動中攻擊。根本不必正面交鋒,很快便將敵人於運動中殲滅。
-
3 # 戰鬥大黃蜂
首先,蒙古騎兵機動性好,戰鬥力強,堪稱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蒙古人長期生活在草原上,惡劣的環境和騎射生活錘鍊出蒙古人強大的戰鬥力,可以說蒙古人就是天生的戰士,其次,蒙古軍隊不僅有戰力強悍的騎兵,而且還有大量的附屬部隊。蒙古西征部隊中除了蒙古騎兵外,還有大量的突厥人、波斯人、漢人等其他民族,堪稱一支多民族混合部隊。蒙古軍隊不僅裝備了攻城雲梯、重型發弩機等武器,還掌握了威力巨大的回回炮製造技術。此外,蒙古人還掌握了火藥和火器製造等先進技術。這讓蒙古軍隊不僅具有強大的野戰能力,還具備了強大的攻城能力。
-
4 # 最後的守門人
蒙古帝國崛起後短時間內便席捲歐亞大陸,深刻的改變了歐亞大陸各國的命運,作為帝國懲罰敵人的“皮鞭”,蒙古騎兵的強大毋庸置疑,但是蒙古騎兵為什麼如此強大,或者說蒙古騎兵強大的秘密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
1、無與倫比的機動性
說到騎兵的機動性,首先就要談一談關乎機動性的主角,蒙古馬。蒙古馬個子矮小,比起高大健壯的西方馬種,爆發力不足,但是耐力強,吃苦耐勞,適合長途跋涉。而且有一點需要指出,一名蒙古騎兵一般要配備好幾匹馬,分別作為騎乘和馱運裝備之用,每隔一段時間便更換一次,以保持馬匹的體力。
其次,蒙古騎兵不需要專門的後勤保障,他們的給養基本為乾製的肉食和奶製品,不但體積小、易儲存,而且熱量高。在極端條件下,隨身攜帶的馬匹也可以作為軍糧使用。
最後,蒙古騎兵騎術精湛,吃苦耐勞。蒙古人從小便與馬生活在一起,練的一身好騎術,在行軍的時候,夜間將自已拴在馬背上,歇馬不歇人,保證了軍隊的高機動性。
2,戰術靈活
蒙古騎兵不止是使用弓箭的輕騎兵,還有一部分重騎兵。
對於以步兵為主的軍隊,不論是輕騎兵還是重騎兵野戰均有優勢,不再贅述。而對於騎兵為主的軍隊,因為重騎兵數量有限,而且蒙古馬不善於衝刺,所以蒙古騎兵一般採取輕騎兵誘敵深入,不斷消耗對方的體力,打亂對方的部署。等到敵人戰馬體力耗盡,戰線拉的太長的時候,蒙古重騎兵便給予致命一擊。在敵人敗退的時候,蒙古輕騎兵便像狼群一樣,不斷的收取敵人的生命。
最經典的戰役就是蒙古西征時與歐洲重騎兵在多瑙河畔進行的巔峰對決。來自日耳曼、匈牙利、奧地利的近十萬重甲騎士被蒙古人採取上述戰術完全虐殺,幾乎全軍覆沒。
3,善於吸收利用新技術
蒙古騎兵在征伐過程中,不只是殺戮,而是善於學習和利用新技術。來自西夏的冷鍛甲,來自大宋的火器,來自波斯的回回炮等等,讓蒙古騎兵不單單只是野戰強大,而且具備強大攻城能力的軍隊。
不過再強大的軍隊面對安逸的生活也迅速失去了戰鬥力,入主中原的蒙古騎兵很快也失去了戰鬥力,直到被驅逐到草原。回到草原上的蒙古騎兵很快又恢復了戰鬥力,但是隨著火器的逐漸興起,騎兵作為陸戰之王的角色逐漸消失在了歷史舞臺。
-
5 # 賓賓說情感
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騎兵,用了50多年的時間,打遍歐亞大陸,擴充套件了三千多平方公里的疆土。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征伐,令人難以置信。蒙古騎兵怎麼會這麼強大呢?
蒙古騎兵並不是以人數取勝的。然而每次作戰總能以少勝多。打波斯的時候,軍隊人數不超過24萬人。征戰俄羅斯,東歐,中歐地區,甚至沒有超過15萬。蒙古騎兵,意思就是士兵都是騎馬來進行作戰。
戰馬是蒙古軍隊取勝的秘密武器。戰士所用的蒙古馬,這個品種的馬矮小,但是很壯,耐力強,零下40度的嚴寒下也依然能夠活動自如,奔赴戰場。而且每個騎兵配備了四五匹戰馬,這樣不至於因為戰馬的原因延誤戰機。
蒙古騎兵的軍隊組織不復雜,但是聽從指揮,嚴格訓練,戰術靈活。他們各個都是精兵中的精兵。能夠邊打仗邊行軍。蒙古騎兵會攜帶各種不同的武器,遠近距離殺敵都不在話下。讓敵軍通常防不勝防。而且他們的情報系統也非常完備,簡直如虎添翼。
所以蒙古騎兵能夠橫掃歐亞,靠的是方方面面的精密的配合與完備。利用不算多的兵力能夠創造出那個時代最強大的戰果。真的是很強大。正是有了這樣一支強大的存在,加上成吉思汗的非凡才能,才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
蒙古騎兵的的橫空出世,橫掃了歐亞大陸,以至於今天,歐洲人提起曾經的遭遇時,仍然後怕。
-
6 # 尋味歷史
大家都很好奇,曾經歷史上有一個偉大的帝國,這個就是大蒙古帝國,還有蒙古帝國的首領,成吉思汗,那他們是如何締造蒙古帝國的?蒙古人成就如此巨大,那他們使用的方法一定有他的獨特之處,所以才建造了這個蒙古帝國。
接下來我就以蒙古人統一大半個歐亞大陸的方法來說明一下,那蒙古人是用什麼方法呢?第一個我認為是蒙古人的機動靈活,第二個是蒙古人的裝備多樣且輕便,第三個則是蒙古高原上獨特的蒙古馬,從這三個方面來說一下,蒙古人憑什麼能夠進行締造蒙古帝國。第一部分,蒙古人的機動靈活如果是在冷兵器時代,那蒙古騎兵的機動靈活性可稱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他有一項絕活,他可以一邊行軍一邊打仗,他一天能夠機動的移動80公里。
就比如說,當時蒙古騎兵和歐洲的騎兵進行作戰,歐洲騎兵的機動性遠遠不如蒙古騎兵,歐洲騎兵僅行軍也大致才達到蒙古騎兵的一半左右。可見當時蒙古騎兵是有多麼的快。
蒙古騎兵他可以在馬上面解決一切問題,他可以在馬上行軍,也可以在馬上打仗,吃喝拉撒也大致在馬上。行軍作戰的過程中,他的組織性並不是特別的大,可以稱得上是特別的靈活。尤其是,一個蒙古騎兵,他一般是帶大約是3到5匹馬,這3到5匹馬就解決了蒙古騎兵的生活日常,如果一個馬跑累了,他就可以換另一個馬,如果他餓了,他可以喝馬奶,如果要是他比較飢餓,他就可以帶著隨行的乾糧,可想而知蒙古人的機動靈活性是如此的之大,一般的正常軍隊當然是打不過的。
第二部分,蒙古人的裝備輕便且多樣要了解蒙古人憑藉馬上取得天下,不光光是他的騎術是多麼的精湛,更重要的是他的兵器也是非常的厲害。單單憑藉一個弓箭,它的有效射程大約是為320米,蒙古騎兵用的劍,至少有三種,一種箭頭重而窄,用於遠射,可以射穿鎖子甲。一種件頭大而寬,用於近射,這種箭一般用於對付馬,將馬射倒在地。第三種箭則適用於放訊號或者適用於放火。他這種工件是比較大的,需要80斤才能拉開它。
蒙古騎兵除了弓箭,還大量經常用馬刀,長矛,狼牙棒等等。蒙古騎兵會根據個人的愛好裝備其他的武器。比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等等。這些種種工具在歐亞大陸上,各個王朝的正規軍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這也是蒙古人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蒙古的蒙古馬如果提到蒙古人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那必然得提到蒙古馬蒙古馬為蒙古人建立如此巨大的成就,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果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蒙古馬的話你可能會覺得蒙古馬,身材矮小,奔跑的速度比較慢,越過障礙的能力比較差。和歐洲的那種高頭大馬比起來相差甚遠。但是蒙古馬有它本身的巨大優勢。蒙古馬是世界上最有忍耐力的馬種之一,它對環境和氣候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對食物的要求也不是特別高。無論是蒙古戈壁還是歐洲草原,還是中亞的荒漠地區蒙古馬它都能找到食物,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蒙古馬另一個比較顯著的優點,是他奔跑的耐力是非常的強的,可以長時間的奔跑。本身還具有較強的拖東西能力,種種原因。蒙古馬是蒙古人統一各個地區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總結蒙古人的作戰靈活性,作戰時用的各種武器多樣且輕便,再加上蒙古馬的巨大優勢使得蒙古人在歐亞大陸上縱橫。使得蒙古人創造瞭如此巨大的成就。 -
7 # 修行有毒
蒙古騎兵橫掃歐亞,靠的是強大的戰鬥力,所用兵力最多不超過15萬人,卻創造了冷兵器時代最輝煌的戰果,前無古人,也沒有來者。"上帝之鞭"之名,直到今天,都是歐洲人的夢魘。
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建立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帝國。
韃靼人能征服眾多的民族佔領廣大的區域,依靠的是他們強大的武力,尤其是大蒙古國建立之後的蒙古騎兵,更加強悍,也更加勇猛,那這支蒙古騎兵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呢?這支由成吉思汗建立起來的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擺脫了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或者說這支騎兵是不拘泥於一種軍事思路,廣採眾家之長,即便是被他們征服的民族,如果有值得借鑑的東西,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學習,所以他們在長期的戰鬥中汲取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和軍事智慧,形成了世界史上一支所向披靡的軍事力量。
這支騎兵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騎兵勇士,精銳的蒙古勇士矮而粗壯,能夠適應戰鬥的需要,能在快速撤退的時候回過頭射擊跟在身後的敵人,並且蒙古的騎兵勇士十分能吃苦,也能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所以在作戰中展現出了強大的耐力和魄力,令人聞風喪膽。
不過在大蒙古國建立之前,這些勇士雖然厲害,卻為各自的首領賣命,經常發生內鬥,是鐵木真改變了這種狀況,他把分散在各個部落的勇士 組織起來,建成了一個無往不勝的軍事組織,並且能在一個統一的步調進行出征和作戰,雖然說這支軍隊成分複雜,融合了許多部落,但是依靠軍事指揮和強有力的鐵腕統治,卻能實現驚人的軍事效應。
鐵木真帶著他的軍隊,在歐亞大陸上所向披靡,打了敗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會被一支遊牧部族所征服,他們一直錯誤地堅持認為,蒙古軍隊是一群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眾,他們之所以取勝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優勢,但事實上,蒙古軍隊取勝的秘訣卻不是這樣的。
這支軍隊也許在某些時候,兵力上確實有優勢,但更多時候依靠的還是嚴密的組織,而且這支軍隊軍紀極其嚴格,完全不是遊牧的烏合之眾。更通常的時候,蒙古軍隊甚至比對方的軍隊規模要小,可以說是短小精悍的,這個詞用來形容蒙古騎兵勇士也合適,用來形容其軍事陣容也很合適。
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征服波斯的那支混合部隊,人數也沒有超過24萬,在歐洲的戰場上,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混合軍隊也從沒超過15萬。蒙古騎兵不僅不是烏合之眾,組織體制還一點都不復雜,簡潔單一是這支軍隊的顯著特徵,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看起來竟然十分簡單甚至有些拙劣。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有時候越簡單,越容易管理和進擊,只要在細節和作戰能力上過硬,簡單的機制反而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說完了這韃靼人的軍隊組織,咱們看看人家的裝備,韃靼人的軍隊裝備十分精良,最初使用鯊魚皮做成的甲冑,甲冑差不多就是我們現在的防護服,後來的銅鐵盔甲裡面都是牛皮的。
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崛起後,獲得了大量被征服國的軍事裝備,軍隊的裝備水平開始不斷上升,蒙古第二次西征時,據說重灌騎兵一度佔到蒙古軍的四成,重灌騎兵的裝備那是相當燒錢的,所從這裡也能看出蒙古軍隊有多麼地不缺裝備。除了重灌騎兵,軍隊裡還有輕騎兵,裝備較為簡單,負責射箭的任務,與他們配合的是衝擊騎兵,不同的騎兵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不僅如此,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騎兵在不斷地最佳化,使得這支隊伍越來越強大。1241年,蒙古騎兵與歐洲聯軍的交戰就體現出各騎兵配合所形成的強大戰鬥力,讓我們透過這場戰役來看看這支軍隊的強大和其中的作戰智慧:蒙古軍隊先以少量的輕騎兵誘使歐洲騎兵追擊,可以說是一個誘敵深入的障眼法,這樣歐洲騎兵覺得勝利在望就必然會一路進擊,直到落入全套。
隨後蒙古騎射手從兩翼包抄追擊的歐洲騎兵,並不斷向歐洲騎兵射箭,大量殺傷歐洲騎兵,這時,重騎兵出場了,向歐洲騎兵發起衝擊,與射手一起進攻,造成了一股強大的衝擊力,由於之前不斷受到蒙古騎射手的殺傷,歐洲騎兵隊形已經散亂,這時一看到蒙古重騎兵向自己進擊,完全崩潰了,左右兩翼是射手,後方是重灌騎兵,無路可退,前方的騎兵這時再回頭進擊。
這時簡直是腹背受敵、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了,因而全軍崩潰,梳理完這個過程,我們不禁要感嘆,這個套路,這個策略簡直是完美,令人歎服!但是我們再去看,這一戰歐洲奇兵被蒙古殺死超過三萬人,蒙古人將死者的耳朵割下了足足裝了九麻袋,十分殘忍,我們在感嘆勝者的強大時,也不要忘了功勳的基石是血和肉。
戰爭從來如此,殘忍卻不斷成就了很多英雄,總有一種感覺,就是韃靼人彷彿為戰鬥而生,這個民族與戰爭就是大寫的合拍啊!他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彷彿在哪裡都能生存,在任何艱苦的生存狀態下都能保持鬥志,但同時他們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民族,他們並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創造力。
他們的手工業也很發達,有木器、陶器、皮革製品、金屬器皿等,他們還善於經商。我覺得接地氣一點來評價這個族群就是吃的了苦,也能享受的了生活。除此之外,韃靼人的政治也服務於軍事,貴族階層是領導者,商人和農民是平民。
但是韃靼人的社會階層不是僵化的,而是有很強的流動性,唯一能打破社會階層的就是軍事上的功勳,這就激勵每個人提升戰鬥力,在戰爭中搏一個好的前程,這種觀念由政治上的鼓勵深入到了民族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本能,韃靼人在作戰中帶著過硬的戰鬥力和強大的榮譽感,無往不利,戰無不勝。
韃靼人是遊牧民族,他們跟中原的農業民族不一樣,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生存,他們的生活環境經常發生變化,受到環境影響的可能性很大,為了能生存,他們要變得更強大,才能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所以他們在戰鬥水平和戰鬥經驗上都很有優勢,在對外作戰時也更能取得勝利。
能帶領族人搶奪和保護資源的首領就成了大家崇拜的英雄,所以韃靼人英雄崇拜的風氣很盛,統一了蒙古的鐵木真就是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同時,這也滋生著不穩定因素,韃靼人沒有世襲和規制的傳統觀念,誰更強大誰當老大,所以很多時候都會發生內部的爭奪和混亂,造成一個統一政權的分裂,所以後來蒙古帝國分裂也就不奇怪了。
韃靼人的帝國曾經叱吒風雲,威震四方,但是到現在已經煙消雲散了,縱觀世界歷史,武力的征服總是一時的,尤其是遊牧民族對農業民族的征服,農業民族跟遊牧民族比起來,也算是手無縛雞之力了,被入侵的時候也反抗不了多久。
蒙古騎兵戰鬥力為何這麼強悍呢?
首先就是殺傷性“”俗話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蒙古騎兵很少被動防守總是一味進攻,主要靠兩種利器,一個是遠端武器弓箭,蒙古弓箭製作水平十分高超,比同時期歐洲要先進的多,無論是拉力、射程、精確度和殺傷力都佔有絕大的優勢,蒙古人天生就是射手,我們從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師父哲別,就能窺見一斑。
當蒙古騎兵與歐洲騎兵短兵交接時,蒙古騎兵近程武器環刀、蒙古彎刀成為殺手鐧,這種蒙古彎刀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廓爾喀彎刀的雛形,此刀橫截面設計為等腰三角形,劈砍能力要遠遠強於劍,並且不容易折斷,當蒙古騎兵騎馬飛速衝刺時,藉助於馬的加速度很容易劃開敵人和戰馬;此外蒙古騎兵近程武器還有狼牙棒、短斧和套索等武器,一場戰爭對於他們來說就像一場圍獵一樣;藉助於這些武器,加上高超戰術指揮藝術,將騎兵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機動性:蒙古騎兵能夠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因素莫過於來無蹤去無影的機動性了;蒙古馬是關鍵因素,蒙古馬能夠每日推進80公里,遠比當時歐洲騎兵每日40公里的速度;並且蒙古馬耐粗飼,具有極強的耐寒和抗疲勞忍耐力;它們不用專門飼餵,長期奔襲不會影響體力,一旦飼料和糧草豐足時,馬上就會復原體力,重新投入戰鬥。此外,必要的時候士兵可以將馬血和馬奶當成軍中口糧,這也成為千里機動後勤保障供應的基礎。
防禦性:相對於殺傷性和機動性而言,蒙古騎兵防禦性不如同時期歐洲重騎兵,盾牌等防禦裝備也不是很多;蒙古騎兵鎧甲製品大多都是皮質,有少量銅鐵等物質,比較輕巧,靈活性好,他們正式發揮靈活性優勢經常轉到敵軍後面進行攻擊,而歐洲都是重騎兵,轉身非常不容易,反而成為劣勢;蒙古騎兵正是透過殺傷性和機動性來彌補防禦性劣勢,這也是與歐洲騎兵交鋒時經常出現一邊到局面原因。
蒙古騎兵將殺傷性、機動性、防禦性結合的十分完美,這是其戰無不勝的原因之一,當然,蒙古騎兵能夠問鼎歐亞大陸,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當時世界整體局勢的影響,也有蒙古出現百年不遇的天才軍事統帥有關,更多的原因是蒙古馬經過千百年的培育,已經進化成最善於戰爭的馬匹。蒙古騎兵強大原因你們認同嗎!
-
8 # 大魚樓閣
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主要依靠對外擴張才能保障生存所以造就了蒙古軍人悍不畏死的作風。
第二,蒙古人天生就是職業軍人擁有著農耕定局民族所不具備的連續作戰能力和意志力。
第三,卓越的領導成吉思汗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成吉思汗用人不僅不問出身等級,而且打破了氏族和民族的界限。因此在成吉思汗手下收集了各民族大量有用的人才。
第四,蒙古騎兵弓箭較長較大,需大約相當於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射殺傷範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另外,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是正規的西方軍隊防不勝防的。
第五,冷兵器時代最先進的武器。成吉思汗除從帝國和被征服地區奪取大量的金銀銅鐵及其他戰略物資,還儘量俘獲大批的工匠藝人,加以保護。他任命從統一蒙古戰爭以來追隨自己的伊斯蘭族將領哈薩納為統管,在蒙古建立冶金和武器製造廠,從事冶金和各種裝備的生產,使蒙古軍隊源源不斷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比如拋石器、銅製火炮、火箭發射器、火焰噴射器、凝固汽油彈等。
第六,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和忽必烈等三代軍事統帥皆為長於戰略籌劃,精於戰術運用,善於用兵使將的傑出軍事家。比如成吉思汗不僅僅是一個“只識彎弓射大雕”、能征慣戰的勇士,而且在鬥智塞謀方面,胸有妙計,高敵一籌,非常重視謀略上戰勝敵人。
綜上所述擁有著卓越領導和先進的武器蒙古騎兵在歐亞大陸罕逢敵手。
-
9 # 知識百貨君
遊牧民族,機動性強大。
在火器沒有普及之前,戰爭方面遊牧民族是非常厲害的。
無論是蒙古人還是突厥人、匈奴人、阿拉伯人都是所向披靡。
-
10 # 小歷史課堂
題主好
蒙古騎兵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在但是的國家中算是最強的了
原因一,組織紀律,蒙古騎兵擁有嚴明的紀律對自己的主人是絕對的服從,擁有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團結性,蒙古騎兵在團隊戰中,數量不會太多,大概是隊由3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於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個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在團隊戰中密切的配合。
原因二,強悍的機動性,蒙古騎兵的馬都是來自於草原上的馬,就是蒙古馬,這些馬從小都在草原上賓士,馬的體能,速度都是一流的,而且馬都是純種的,沒有透過雜交等等,在當的各國雖然都有騎兵但是依舊是以步兵為主,騎兵是步兵的天敵,步兵一旦與騎兵進入開闊的平原作戰那就是死翹翹了。
原因三裝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它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歐洲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勝防的。還有戰術戰略,蒙古騎兵的戰術戰略非常先進,這裡就不詳細說了。
最後一點,就是領導力,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蒙古騎兵的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在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上蒙古騎兵發揮巨大的作用。
-
11 # 一起愛上內蒙古
蒙古騎兵之所以強大,主要原因是:各民族共同作戰,把冷兵器時代推向頂峰,向熱兵器時代發展。
一,蒙古馬“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特殊作用,蒙古族騎兵高超的"馬上技術”,
二,以漢族工匠,科學家代“戰略支援和後勤部隊”的最先進的保障,元代發明世界最早的火箭一一火銃,元代作戰使用指南針,元代的工匠部隊隨時補充世界最先進的武器,
三,善於降軍,不殺功臣,元朝是古代不殺降軍和功臣並且重用降將的朝代,滅南宋的主力部隊大多是“南宋降軍,特別是水軍”,元朝滅40國,主力軍本身是40國之人,
四,“牛羊駱駝可再生的後勤保障”,
蒙古騎兵每人3匹馬,後邊趕著羊群、牛群、駱駝群,馬群”,以肉為軍糧,馬奶既是軍糧,也是良藥,基本不需要長途運輸糧食,
如果,諸葛亮懂此戰術,也需不會失敗。
五,重視商業,平均分配,共享戰果等政策,讓蒙古騎兵、元朝大軍十分強大
-
12 # 讓自己浸入文化中
蒙古騎兵的強大一方面在於士兵的作戰勇敢,軍紀嚴明。這一點因為是遊牧民族,男兒擅騎射,建功勳。另一方面蒙古騎兵從不因糧草問題受困,因為馬匹就是最好的軍糧,每奪下一城,吃飽喝足再次上路,像極了我們今天的快速反應部隊,這一點在速度上已經優於敵方,要知道,古代通訊最快的也就是騎馬,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佔據了速度上的優勢,已經是奪人先聲。這樣的一支部隊,在古戰場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
13 # 漯河小史哥
蒙古騎兵之所以厲害,能夠橫掃歐亞,主要有三點原因。
在十三世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東征西討,先後滅掉了四十多個國家,建立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與匈奴、突厥、回紇等遊牧民族一樣,蒙古擁有優秀的草原騎兵。然而蒙古霸業之所以前無古人,是因為擁有相較於其他歐亞政權的整體軍事優勢。從戰術運用與執行、武器裝備到情報蒐集、戰爭規劃與準備等,蒙古人都展現出無以倫比的戰爭稟賦和超前的戰爭思維。蒙古帝國在軍事領域的綜合優勢透過兩次西征,明顯地體現出來。
其一:武器與裝備
蒙古騎兵的機動性非常厲害,一邊作戰一邊行軍,每天能推進80公里;歐洲騎士單純行軍也只能完成一半路程。戰馬是蒙古軍隊所向披靡的關鍵因素之一。與高大的歐洲馬相比,蒙古馬矮小精壯,皮厚毛粗,耐受力極強,可忍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所以蒙古第二次西征敢於在東歐的冬季發動戰事。蒙古馬能在雪地裡覓食,士兵可靠母馬的馬奶充飢,這就降低了糧草補給的負擔。蒙古的行軍、迂迴、穿插、詐敗等戰術對戰馬要求極高,再有耐力的蒙古馬也吃不消,因此每個騎兵通常有四五匹備用馬。輕騎兵在蒙古戰術體系中非常重要,可以遠射、誘敵、警戒、迂迴包抄甚至近戰,主要的打擊手段是密集放箭。輕騎兵一般只戴圓型頭盔,身體和馬匹的護甲很少。輕騎兵使用的蒙古複合反曲弓的效能比歐洲當時最好的英國長弓還優越:蒙古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英國長弓分別為80磅和230米。
英國長弓並沒有在歐洲大陸廣泛使用,與蒙古交戰的中東歐軍隊用的更可能是十字弩,雖然射程和威力與長弓相當、但發射頻率遠遜於長弓和蒙古弓。歐洲騎士不屑於使用弓箭,只有充當配角的步兵使用弓弩。蒙古輕騎兵使用的箭至少有三種,一種箭頭重而狹窄,用於遠射,可以射穿鎖子甲;一種箭頭大而且寬,用於近射,射馬尤其有效;第三種箭是訊號箭或者用來放火。
蒙古重騎和輕騎使用的近戰武器都是彎刀,在阿拉伯彎刀基礎上改良而成。刀身小而輕,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學理論。“彎刀接觸敵人身體會沿著刀刃曲面滑動”,不會砍入身體而拔不出,劈到鎧甲不易被震飛,因此可以連續劈砍。歐洲騎兵的直劍勢大力沉,如果砍中可以造成較大威脅,但因為沉重而速度較慢,而且易被反震折斷。輕騎兵還攜帶一種帶鉤的矛或槍,可以用鉤把敵人拉下馬。由於槍頭有鉤,刺入敵人身體不會太深,容易拔出。歐洲騎兵的主要武器是長槍,長而且重,對步兵和騎士很致命,對付靈活機動的蒙古騎兵很不實用。
其二:戰術運用與執行
13世紀上半葉,蒙古騎兵的武器裝備已經優於歐洲,卓越指揮下的騎兵戰術更超出歐洲人的想象。
亞歷山大大帝創造、漢尼拔完善的“兩翼包抄”的經典騎兵戰術,經歷嚴酷戰術操練的蒙古軍隊能將其靈活運用、完美髮揮。
如果遭遇的敵軍兵力不多或陣型不整,蒙古輕騎兵會從重騎兵佇列之間的空隙衝出向敵軍齊射,這種射擊沒有具體瞄準目標,只是以高頻大量的輪射打擊敵軍,有時還能造成混亂。輕騎兵完成任務返回重騎身後,重騎兵趁勢發起衝鋒,同時兩翼的輕騎兵包抄到敵軍的側翼乃至身後,與重騎兵一起形成合圍之勢。
蒙古人不僅戰術設計高超,也有嚴格軍紀保障下的卓越執行力。1213年9月的陽河谷之戰,成吉思汗率軍34000人慾殲滅鎮守要衝的10萬金軍。蒙古的策略是中路人馬直接攻擊守軍;同時利用陽河谷周遭的複雜地形做掩護,東西兩路騎兵翻山越嶺迂迴至金兵的側翼和身後。這個計劃看起來簡單,實則難在各路軍隊執行與配合的精確和到位。如果中路進攻過於猛烈,金兵很有可能直接撤退,蒙軍喪失了包圍的可能。東西兩路如果過早攻擊,則很可能被金兵識破意圖;或者兩路發起攻擊時間相距過久,則由於人數劣勢可能被金軍反制。
無論上述哪種情況出現,金朝全軍都很可能成功撤回陽河谷後面的居庸關,蒙古則將面對艱難的攻城戰。實際情況是,蒙古中路佯攻吸引了守軍的全部注意力,包抄騎兵成功直插守軍兩肋和身後。8萬金軍遭屠戮,屍體堆滿陽河谷。此役蒙古的斥候和傳令兵發揮了關鍵作用,確保行軍與進攻的準時、協調、恰到好處。
其三:情報蒐集、戰爭準備與士兵訓練
蒙古的情報蒐集也非常厲害。情報系統是國家軍事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的情報網路和商人充當的間諜遍佈歐亞大陸。每次大規模戰爭和戰役前必定是諜報先行,在分析情報的基礎上制定作戰方案。
1218年,花剌子模的海爾汗搶劫蒙古商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殺死了蒙古交涉的使者。同年的忽裡臺大會上成吉思汗決定發動第一次西征。此前透過絲綢之路上的商隊間諜,蒙古人對花剌子模已經有相當的瞭解。西征的戰爭規劃周密完整,備戰充分,事無鉅細,甚至是過於小心謹慎。高階將領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制定戰爭規劃:分析雙方形勢、戰略目標、進攻路線選擇、軍隊數量及構成、每支部隊的目標與任務、後勤保障等。
蒙古人召集了10萬蒙古新兵參戰,但他們缺乏實戰經驗。成吉思汗在1209年整個夏天高強度訓練新兵以達到作戰部隊的水平。蒙古還徵召了圍城戰需要的工程專家和士兵等近萬人,準備大量的破城槌、投石機和火藥等。物流保障方面,3000多公里的行軍路線上設定軍火庫,修路架橋。
軍事立國的蒙古非常重視軍隊各類各級人才的長期培養。蒙古兒童從四五歲起就送到戈壁裡的學校練習射箭和騎馬,到十五歲應徵入伍時,已具備優異的騎射能力。蒙古軍隊的訓練方式接近現代軍事的實操演習,主要目的是掌握實戰中的行軍、佈陣和戰術以及面對面的近身武器格鬥,訓練嚴格殘酷。成吉思汗在只有13000人的軍隊時就用此種演練方式。軍隊達到5萬人以上的規模時,演習所需場地過於龐大,管理過於複雜,成吉思汗以狩獵活動取而代之。
正是因為以上的三點主要原因,蒙古騎兵才能如此厲害,橫掃歐亞。
-
14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蒙古人的單兵素養很高。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的生活使他們擁有了不僅和白種人一樣膘壯而且更為靈活的體型,這樣無論是面對宋朝的漢族人還是西方人都具有優勢!
蒙古人以騎兵為主,整個民族幾乎無人不會騎馬。而在那個沒有坦克、突擊步槍、飛機、導彈的時代,在較為平坦的地區(如西伯利亞平原、河套平原、東歐平原等地帶),蒙古人的對手卻大都以步兵為主力,這簡直無疑就是一場屠殺。
剋制騎兵的方法除了訓練一支同樣彪悍的騎兵部隊之外;還有的便是火器,後期的元軍打不過明軍很大程度上也是吃了這個虧。當然,那個時候火器尚還沒有得到這樣的靈活運用。
我們大多數人都對蒙古有偏見,看到他們的經濟的落後就認為他們的軍事指揮系統同樣不堪。但是,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軍事和經濟的發展是可以相互脫離的(比如前蘇聯)
蒙古的軍事機構雖然簡單,卻異常的實用,他們沒有南宋的那一套樞密院、三衙複雜的官僚機構,他們在作戰時往往選擇採用小股騎兵試探然後在以主力對敵薄弱環節進行突擊,一旦攻擊受阻,便立即退卻並伺機側翼突破。
所以,機動和靈活,這是蒙古軍隊的最大優勢
蒙古軍隊所到之處,幾乎都遭遇了屠城的厄運(南宋除外),且不論什麼人道主義,屠城其實可以使得蒙古軍隊不必分散兵力防守已經攻下的城池,更不用擔心叛變,這就進一步保證了其靈活性與兵力的集中。
這樣的蒙古軍隊又何以不能橫掃歐亞呢?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15 # 蒙B歷史課堂
蒙古騎兵是中世紀的可怕旋風,訓練有素,戰術上靈活,聰明而堅強。蒙古騎兵由成吉思汗建立,並由其後繼者保留為騎兵,而蒙古帝國的建立不受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經過20多年的戰鬥,這位統一了蒙古高原的人並不疲倦,但是卻遠離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眼睛,因此征服戰爭就此展開, 在0多年中,蒙古人的土地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有著獨特的歷史,真是令人震驚,真的太強大了。
對花拉子模的征服是蒙古的第一個西征。 在震驚了歐洲和亞洲國家之後。 第二次西征,始於1235年,歷時7年。以八都為總司令的西方探險隊分為四隊,只有15萬士兵。 然而,它擊敗了所有歐洲國家,併到達了多瑙河。 中國北方的草原文明也完成了歷史上最壯麗的綻放。1252年,蒙哥命令他的弟弟旭烈武帶領10萬部隊進行最後的西征。 在這場戰鬥中,強大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一個接一個地面對蒙古軍隊損失慘重。 甚至東羅馬帝國也屈服。
蒙古騎兵為何這麼強大?
1,全民皆兵的體制
蒙古帝國是一個軍事封建帝國。 其社會的最大特點是軍事與政治,軍事與平民的融合,其平民是士兵,其士兵是平民。 部落首領是生活和生產管理的組織者,也是軍事行動管理的組織者。 在國外發動戰爭動員了整個國家,並允許所有男人,女人,兒童和兒童參加戰鬥。 例如,長期圍困花剌子模國意味著全體公民的參與,在城市下放牧的生活,並維持軍隊的持續進攻能力直到城市被佔領。
2,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
成吉思汗打破了宗族與國家之間的界限,無論其出身水平如何。因此,在成吉思汗時期,聚集了許多來自不同民族的有用人才如乃蠻太陽汗的掌印官畏兀塔塔統阿,金國的降臣契丹人耶律楚材,畏兀兒人田鎮海,漢人史天倪父子、嚴實父子,花刺子模人牙剌瓦赤父子,以及出波斯、欽察、斡羅思、阿蘭等部的一批人才。
當時,大蒙古服裝色彩豔麗,語言多樣。這真的很有才華,而且充滿才華。這些人不僅積極執行成吉思汗的政治和軍事路線,而且為成吉思汗提出了很多想法,並在為他制定正確的政治和軍事路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成吉思汗計程車兵不僅是奴隸的僕人和國王,也是敵人的開拓者將領,是在自己的國家出生的祖傳大臣,各個部落和族裔的英俊男人。 這些是落實成吉思汗政治和軍事路線的各個層次的支柱,也是成吉思汗勝利的主要力量。
3,世界上最強大的機動快速騎兵
為了訓練最好的騎士,蒙古兒童在三,四歲時接受了嚴格的騎馬和射箭訓練。 由這些孩子組成的騎兵,從小就受過訓練,他們的戰鬥素質和技能都非常好,無論敵人衝鋒陷陣還是退縮,我都能準確射擊敵人。 這就是為什麼蒙古騎兵的歐洲軍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原因。
他們的弓箭長,需要大約80公斤的力量才能分開。 射擊範圍可以達到300米。 如果裝備有鋒利的金屬箭,它們可以穿透最厚的裝甲。 蒙古 騎兵最重要的武器。 此外,馬具和網狀馬網超出了西方軍隊的常規防禦能力。 蒙古馬雖小,但耐力強,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極低。 蒙古馬總是可以在亞洲寒冷的沙漠和歐洲平原上找到食物。
由於國家的特點和無所畏懼的戰爭的整體優勢,蒙古軍隊註定要成為戰鬥中的強大力量。蒙古軍利用馬的優勢擊敗了敵人。 每名士兵都裝備了幾匹馬,並透過調動來維持馬力。 他不時地用光了食物,減少了血液和牛奶。 由於蒙古馬的特殊優勢,蒙古軍隊的速度和機動性可與當時的任何一支軍隊媲美。
4,奇特的戰略戰術
不幸的是,蒙古人沒有遵循歐洲騎士的規則。 他們特別強調了陸軍的機動勝利,以及遠端外包,分隊和聯合攻擊的關鍵戰術特徵。實際上,蒙古輕騎兵不可能總是與重型歐洲裝甲騎兵一對一獲勝。 歐洲重型裝甲騎兵的長矛和劍比蒙古騎兵的軍刀,長矛和狼牙棒致命得多。蒙古的長途演習達到了歷史上空前的水平。 他們通常可以在數百英里範圍內進行機動,這使得敵人很難預測和阻止其襲擊。 蒙古人在戰鬥中也很少依靠簡單的正面碰撞。 通常的方法是讓少量騎兵在受到攻擊後不斷騷擾敵人並撤退。比如攻打匈牙利時,蒙古人僅用三萬人打垮了十萬匈牙利軍隊,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餘人。現代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為,在冷武器時代,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之間的戰爭傷亡比例可能是最大的。
5,冷兵器時代最先進的武器
成吉思汗除了從帝國和被征服地區奪取大量金,銀,銅,鐵和其他戰略材料外,還試圖俘獲和保護眾多工匠。 他在蒙古建立了冶金和武器製造廠,從事冶金和各種裝置的生產,蒙古軍隊繼續工作提供世界一流的武器。比如拋石器、銅製火炮、火箭發射器、火焰噴射器、凝固汽油彈等。 在歐洲戰場上,火藥常常不能完全摧毀城牆,因此防禦者失去了戰鬥開始逃離的意願。 這就是蒙古人可以攻擊黃金,攻擊夏天,攻擊大理和攻擊韓國而穿越歐亞大陸的原因。
6,世界上最早的軍事作戰參謀。
而且,在與智慧和陰謀作鬥爭方面,他有一個很好的計劃,比敵人更好。 他非常重視在戰略上擊敗敵人。 因此,我們始終進行長期的研究和研究,收集詳細的資訊,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的計劃,並在採取戰略行動之前進行充分的準備。
另一半是當時蒙古軍隊的戰術用途,非常明智。 當時,騎兵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並採用了一系列戰術,例如分段和殲滅。 因此,目前基本上是勝利戰爭。 當時,蒙古軍隊不僅有優秀計程車兵,而且還有優秀的軍事指揮官,因此征服40多個國家和歐亞大陸是很自然的事情。
-
16 # 桌面戰爭兵棋
(蒙古騎軍射殺歐洲重甲士兵)
蒙古騎兵可以說是一支傳奇部隊了,他們是一支十分訓練有素、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蒙古騎兵的出現統合各個民族共同作戰,並且將冷兵器時代推向了頂峰,向著熱兵器時代發展。
(弓箭是蒙古帝國最主要的作戰兵器,無論是撤退還是進攻都用的到)
在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難河上游建立了蒙古帝國,從此一個傳奇就開始了,經過了20多年的征戰統一了整個蒙古高原的人,沒有感到疲倦,而是將目光指向了更遙遠的地方。13世紀由成吉思汗以及他的繼承者帶領的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僅僅用了50多年的時間,蒙古人就打下了3300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土。
(歐洲的重甲騎兵看上去確實堅不可摧且殺傷力巨大,但是機動性低吃了不少虧)
當初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所用的兵力最多都不超過15萬人,創造了冷兵器時代最輝煌的戰果,當時的蒙古騎兵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直到今天都是歐洲人的夢魘。那麼蒙古騎兵到底為何如此強大呢?
(蒙古騎兵都擅長軍隊突襲,經常打的歐洲軍隊落荒而逃)
首先就是蒙古人的體制有所不同,它們所採用三位一體的體制,生產、行政、軍事三位一體的形式,可以十分有效的解決人口少,國力不足等問題,蒙古帝國沒有所謂計程車兵和平民之分,所有人都可以是士兵,上馬彎弓打仗、所有人又都可以是平民,放牧種糧維持生產力,這樣大大加大了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和生產能力,在幾十年的征戰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其次就是蒙古騎兵特有的性質,當時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機動快速騎兵,蒙古帝國從小就開始訓練小孩騎馬、射箭訓練,全國上下幾乎人人都會騎馬射箭,戰鬥素質和技能都是極為驚人的,但是即便是蒙古騎兵的單兵素質如此之高,在與歐洲重騎兵一對一正面戰鬥時,依然還是會落於下風,所以蒙古軍任何時候都不會正面和歐洲騎兵對殺,通常都是利用強調部隊的機動性來遠距離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徵,只要進行一兩次這種衝擊,敵軍部隊就會軍心動搖,隊形混亂,這時候就是蒙古騎兵對敵軍近距離砍殺的大好時機了。
(蒙古騎兵征戰歐亞大陸)
正是憑藉著這樣高機動、高靈活性,蒙古騎兵只用少量的傷亡,消滅了大量的歐洲軍隊,比如在對陣匈牙利王國是,蒙古騎軍只用了不到6萬人,就將10萬人的匈牙利騎兵打的落荒而逃、丟盔卸甲,不到幾天10萬人的匈牙利部隊就只剩幾千人了。
-
17 # 穿插游擊隊
在歐亞大陸的歷史長河中,有一箇中世紀超級大國的傳說:這個帝國的領土空前龐大,遠勝於古典時代的亞歷山大打造的馬其頓帝國,幅員之遼闊可以與工業時代的大英帝國相媲美,它便是——蒙古帝國。
14世紀蒙古帝國疆域
在蒙古帝國國力頂峰時,其領土總面積約三千萬平方公里,是亞歐大陸上絕無僅有的最強勢力,中世紀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
這個記錄到近代才被大不列顛的約三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帝國所打破。
一直以來,關於蒙古帝國有很多問題困擾著當今學者:
蒙古戰士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群人?是什麼讓一窮二白的遊牧民建立起叫人歎為觀止的巨型國度?在沒有工業化、沒有機器發明和現代募兵系統的情況下,他們是怎樣在軍事上保持優勢的?
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從多角度分析這架橫掃歐亞的“戰爭機器”崛起的原因。
01.優良的裝備
蒙古人之所以能大殺四方,與他們精良的裝備密不可分。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武裝獨特的蒙古士兵,然而,歷史上的蒙古鐵騎並不是一群“非主流”士兵,熒幕上的蒙古戰士的形象顯然受刻板印象影響較大。
而真實的蒙古士兵在武備上是充分發揮實用主義原則,不會玩些花裡胡哨的。
國內影視劇中的意淫魔幻風蒙古兵
蒙古人習慣於入鄉隨俗,東歐、中亞、遠東的武器都有應用。
如下面幾張圖所展示的蒙古士兵,可以看到與當地人的區別倒不在於武裝上,甚至單從鎧甲刀劍上分不清交戰雙方。只能透過衣著裝飾的細微風格不同來區別彼此。
只能透過衣著裝飾的細微風格不同來區分
隨著蒙古人征服的版圖不斷擴大,騎兵的武裝愈發顯得廣泛而不固定。
蒙古人的武器裝備並不是奇形怪狀的神秘武器,恰恰相反,他們擅長於就地取材,或是取長補短,因此其裝備往往與所在地的情況相適應,並緊跟各文明的潮流。
“武器越怪,死的越快”,若不是經過實戰檢驗,廣泛應用的爆款兵器,蒙古人是不會輕易借鑑的。南征北戰之中,蒙古原有的遊牧輕騎兵風格早已被世界各地的其他民族的色彩所中和。
也就是說,蒙古人的武裝具有很強的通用性,並沒有獨樹一幟的設計,更多的是兼收幷蓄的融合。
橫掃歐亞的蒙古軍隊還是識貨的
因此,將蒙古騎兵想象成戈壁角落裡的怪咖,使用世人見所未見的奇兵異甲是不正確的。
從兵器方面看,蒙古人以其遊牧弓而聞名於世。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蒙古人在射藝方面並不單靠騎射,畢竟,顛簸的馬背並不是理想的投射場所。
據說蒙古人會攜帶兩把複合弓,一長一短,據S·R·Turnbull在其《the Mongols》的考證,蒙古弓的磅數可達166磅,遠超英國長弓。
這個數字高的讓人難以置信,如此大磅數的弓顯然在騎行中難以施展。
箭矢品種多樣,可以應對不同裝備的敵人
但許多時候,蒙古士兵會進行步戰,比如著名的野狐嶺之戰,在發現地形不利於騎兵機動後,成千上萬的蒙古戰士下馬擊潰了金國騎兵。無論是馬上還是馬下,蒙古人都是優秀的射手,並會依據形勢選擇合適的弓箭。
此外,蒙古人並不是一支依靠遠端投射力量打天下的部隊。他們同樣裝備有衝擊騎兵使用的大刀長矛、錘斧刀劍等近戰裝備。除了傳統的遊牧彎刀外,阿拉伯風格的刀劍也在蒙古軍隊中有所應用。
更重要的是蒙古軍隊的披甲率,在許多影視作品中,蒙古人往往穿著蓬亂的草原皮衣參與戰鬥,這與事實大相徑庭。
手持頁錘或釘頭錘的蒙古重騎兵,待衝入敵陣,即可用此裝備對敵人進行破甲殺傷
蒙古戰士絕不會穿著烏漆嘛黑的破布投入戰場,更多時候,他們與西方童話故事裡的騎士一樣,是披掛著亮閃閃的精鐵硬鋼製成的鎧甲。
蒙古鐵騎,沒有密不透風的重甲怎能安身立命?他們不僅有東方式的重型札甲,鎖子甲在蒙古人中間也很受青睞,傳教士威廉就曾看到穿著一整套鎖甲衫的蒙古騎士,據說他是從高加索地區得到的這套重甲。
戰馬在戰場上的存活率,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戰爭的勝敗
在馬鎧上,蒙古人的具裝別出心裁,由皮和鐵組合而成,特別要注意的是,蒙古人給馬的前額裝上了一整塊鐵板,因為馬匹頭部往往在戰鬥中最容易受到打擊。
但這些並不是蒙古勇士叱吒風雲的原因,如果將其鎧甲與同時代的阿拉伯騎兵或者遼宋金的騎兵比起來,算不上特別出眾。
蒙古騎兵的可怕之處在於其戰馬的數量,作為遊牧民族,蒙古士兵可以擁有3-5匹,甚至更多戰馬。
而在中原稱王稱霸的金朝騎兵也只能做到“備養副馬”——一人兩馬而已。豐富的馬匹大大保障了部隊的機動性和進攻能力。
蒙古重騎
在一開始,蒙古人的矮種馬並不適合突擊作戰,然而隨著蒙古帝國的擴張,中亞、東北亞的高大戰馬也納入了蒙古人的軍備,這對於蒙古軍隊來說,真是如虎添翼。
蒙古兵團並不是不學無術的野蠻人,儘管因其屠殺被征服地區的居民,蒙古人臭名遠揚,但蒙古人十分注重科學技術,有一技之長的俘虜(工匠)往往可以保住小命。
蒙古軍隊利用拋石機攻城
正因如此,蒙古人擁有先進的投石機、弩炮和工程梯等大型攻城裝置,甚至還裝備有希臘火一類的燃燒武器和早期火銃。
02.曼古歹戰術
1241年,李格尼茲。亨利正率領著歐洲聯軍守衛者邊疆。面對成千上萬的蒙古人,歐洲騎士們並不怎麼慌張。
眾所周知,歷史上遊牧民常常如蝗蟲般集結,雖然人數眾多,但往往是拖家帶口,擁有的武器無非是打獵用的裝備和繳獲的雜七雜八的戰利品,真正能被稱為戰士者少之又少。
抵抗蒙古入侵的亨利二世公爵
果不其然,一群衣衫襤褸的輕騎兵手持短弓對著歐洲人射了一陣亂箭,他們的箭射在大盾鐵甲上,中箭者就像被蚊子叮了叮。除了少數倒黴蛋倒下了外,大部隊安然無恙。
亨利笑了笑,便下令對狼狽逃竄的輕騎兵突擊。
遊牧民們這下愈發驚慌失措了,喊叫著四處逃竄,敵人的哀嚎聲不絕於耳,騎士們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狂熱地向前突擊,一些徵召來的步兵也跟著豬突,而逃竄的蒙古兵且射且走,沒預料到這波回馬槍,一些裝備不佳的追擊者被射中倒地,騎士們這下愈發惱火,恨不得趕快將這些如蒼蠅般的敵人捏在手裡揉碎。
蒙古人施展了Feigned Retreat Tactic
突然,四周響起了隆隆的馬蹄聲——蒙古重騎兵趕到了!
原來輕騎兵們只是詐退。之後跟來的蒙古武士十分強悍,他們穿著絲毫不遜色與歐洲甲冑的重甲,專門攜帶有用於打擊精銳士兵的釘頭錘、狼牙棒和骨朵。
騎士們在追擊中不僅隊形散亂,在近戰中難以佔優,還得面臨輕騎兵的箭雨,死傷慘重。亨利試圖穩住部隊,但他發現戰場上濃煙滾滾,根本無法看清具體情況。
蒙古人在兩翼不斷射殺脫節的波蘭騎兵
原來蒙古人專門焚燒蘆葦來掩蓋其行蹤,遠遠望去,只看得到蒙古軍團的羊骨和黑犛牛尾做成的旗幟獵獵飄動。不一會兒,這支歐洲聯軍便被截成數段,無法相互呼應,全軍覆沒。
這便是久負盛名的曼古歹戰術在歐洲的一次亮相,這套戰術的精髓便在於輕重搭配:用輕騎兵不停消耗敵人,誘敵深入。再進行包抄,用重騎兵對散亂疲乏的敵人逐個擊破。
蒙古騎兵PK歐洲騎士
在此期間,蒙古人還會使用煙霧作為掩護,甚至有說法認為蒙古人使用了煙霧彈。
據John·Mandeville的記載:“要明白,戰鬥中逃跑的韃靼人是十分恐怖的事,因其撤退過程中會施回馬弓,連人帶馬一起射殺。”
憑藉先進的戰術體系,蒙古人在野戰中所向披靡。
03.高效的戰爭機器
然而,曼古歹戰術也並非十全十美,在與阿拉伯人展開的大規模騎兵會戰中,蒙古人便折戟沉沙。
如果對手保持定力,組織好部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設下精明的陷阱或者憑藉莽勇連誘餌帶主力一口氣吃掉,蒙古人也是會戰敗的。
例如蒙古騎兵在阿音扎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穆魯克
蒙古人征服天下還有其他的原因。
從戰略大局上說,蒙古人的頭腦十分清晰,在到達一地之前,蒙古人便會提前收集當地資訊,路面狀況、氣候條件、尋找行軍途中的草場。
間諜此刻也出動,宣傳蒙古人的豐功偉績,對窮困者講述蒙古大軍會來解放他們,對富裕者則安撫蒙古大軍不會侵犯其財產地位。
蒙古人擅長運用心理戰術,殘酷的屠城便是打垮被征服者脊樑的手段之一。
一個事例很能說明蒙古人怎樣把奴性深入到其子民的骨子裡去,一個蒙古人想殺一個“兩腳羊”時發現忘了帶傢伙,他叫俘虜扣下頭趴在地上,然後回去取刀。
周邊的人勸俘虜快跑,但俘虜一動也不敢動,乖乖等著蒙古兵帶刀回來砍下他的頭。從這一個誇張的案例可以看出蒙古人對受害者的心理威懾力。
蒙古兵團用投石機發射人頭打擊守軍士氣
為了建立一個超級帝國,免不了調動人員,東征西走。而將兵力派遣得當需要很強的組織度。
蒙古人的建制十分明晰,按照萬戶千戶這樣一路組織下來。一個人指揮十個人,每個人也只對自己的上級負責,這樣權責明晰,排程大軍。
在遠征開始前,指揮官會檢查手下的裝備,一針一線都要查到,因為一旦大軍開拔許多物品都需要修護,不起眼的小裝置說不好會影響大局。
在騎行中,如果前面計程車兵有東西掉落,後面的人有義務給他撿起來,否則可能面臨懲罰。
蒙古軍隊開拔
此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蒙古人在行軍中發明了很多特色美食,比如酸奶、小米、臘肉等,有說法是漢堡包起源於蒙古人的韃靼肉排。他們甚至可以不下馬,在馬頸部劃開小口子,靠喝血止住飢渴。
此外,蒙古大軍紀律方面也十分嚴明,輪班時指揮官必須親自站第一班夜崗。
怯薛(禁軍)第一次犯錯將被打三十下,第二次犯錯七十下,第三次犯錯只打三十七下,不過從第三次犯錯起便再不允許他做禁軍。做怯薛計程車兵享有特殊地位,往往是一列士兵中級別最高的。
頭盔上裝飾有小十字架的蒙古騎兵
蒙古人在文教方面一定程度上也有發展,在征服一地後,蒙古人多多少少也為當地文化所影響,比如不少蒙古人並不信仰薩滿教,而是信仰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
結語
綜上所述,蒙古鐵騎之所以能大殺四方,與其裝備精良、戰術得當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許多人將蒙古人看作只識彎弓射大雕的野蠻統治者,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蒙古文明的許多先進之處:從軍事政權的角度來說,組織得當;從文化治理的角度來說,蒙古人擅長學習、融合多個國度的優點,也有基於遊牧民族傳統的發明。
我們必須承認,蒙古人征服中原乃至大半個歐亞絕不是僅憑蠻力和運氣,而靠的是一整套全方位的,高效的戰爭體系!
透過不斷的向西擴張,蒙古人造就了不列顛殖民帝國前,人類歷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帝國,在國力巔峰時期,其領土橫跨歐亞大陸,面積接近3300萬平方千米。而伴隨著蒙古人的征伐之路,東西方文明在文化、宗教、科技上有了進一步交融。從這一刻起,人類的歷史開始突破原有格局,世界文明得以再一次洗牌。
-
18 # 菸酒閣小學士
成吉思汗縱橫天下的蒙古重甲騎兵。
蒙古,又稱蒙兀、室韋、天族,原意為永恆之火。14世紀蒙古鐵蹄踏遍歐亞大陸,歐洲人稱之為黃禍;日本人的蒙古一詞意為“恐怖”,日文中原子彈蘑菇雲為蒙古雲。
南宋時期,蒙古在成吉思汗帶領下從草原崛起,建立起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帝國。蒙古大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滅國無數。
提到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大家概念中是驍勇、靈活的遊射輕騎兵:分佈在敵軍兩翼遊射,打的歐洲聯軍潰不成軍。
如果我們認為蒙古人如此輕易的征服世界,那就以偏概全了:蒙古騎兵是世界上組織最嚴密、裝備先進、訓練嚴苛、戰術最為靈活、行軍最為快速持久的大軍。
從茫茫草原到西伯利亞;從高山峻嶺到帕米爾高原;從阿拉伯沙漠到東歐平原;從江南水網到洶湧大海,蒙古大軍作戰的地理、氣候、人文跨度極大,
而蒙古人的對手,既有人馬俱甲、刀箭不入的夏金重騎、弓弩甲於天下的南宋禁軍;也有來去如風的遊牧部落、驍勇無敵的歐洲鐵甲軍。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後,打造出當時世界最強大的騎兵大軍。1206年,草原軍事奇才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部落,被尊為“成吉思汗”。他親手打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蒙古騎兵。
蒙古軍事強大的根本,有賴於蒙古人驍勇剽悍的民風和吃苦耐勞、不沉迷享樂的品質;同時蒙古馬的耐力舉世無雙,又耐極寒,即使零下40度依然具備戰鬥力。
成吉思汗建立起組織嚴密的軍隊管理體系:出征大軍一般轄3個萬人隊;每個萬人隊轄10個千人隊;每個千人隊轄10個百人隊。分別由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統領。
蒙古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裝備先進、行進速度極快,這在中世紀軍隊中極為罕見,根本上超越了所有遊牧民族軍戰鬥力。
由於蒙古馬耐力很強,適合長距離行軍,加上騎兵配備多匹戰馬,其機動性和連續作戰能力極強,一天可作戰機動80裡,距離超過大多數國家騎兵一倍。
蒙古重騎兵的標配:扎甲、長槍、盾牌、骨朵或彎刀、破甲斧、套馬索等。
蒙古軍隊中的重甲騎兵,是強悍戰鬥力的基礎和戰場主力。隨著唐末、五代多年戰亂,漢人工匠大量逃到北方躲避戰亂,帶去了中華先進冶煉、盔甲製造工藝,自北宋開始,遼金夏元等國軍隊進入重甲時代。
東亞軍隊裝備的板甲、扎甲防護能力優於歐洲的鎖子甲。普通弓弩和穿刺類武器已經無法穿透盔甲,各國軍隊武器以斧頭、鳴笛、骨朵、朴刀、破甲錐為主。
所以蒙古軍隊以遊射輕騎征服天下是個誤解,征服西夏、金宋的是數量龐大的重甲騎兵。遊射輕騎之所以能威鎮歐洲,是因為歐洲鎖子甲不能抵禦弓箭。
英國長弓雖然強於蒙古騎弓,但屬於獨門絕技,並未在中歐國家列裝。中歐軍隊唯一能對抗的武器是十字弩,射速卻遠遜蒙古騎弓。
前文說過,東亞最強的騎兵是鐵浮屠和鐵鷂子;最強步兵是南宋裝備神臂弓的中央禁軍。蒙古軍隊的優勢,是重騎兵數量足夠龐大。
由於重甲騎兵十分昂貴,東亞各國都無力大量列裝:金國鐵浮屠數量為五千人;西夏鐵鷂子數量為三千人(每戰出動300人);這已經是當時財力能負擔的極限。
蒙古重甲騎兵的數量令人咋舌,通常出征規模為3個萬人隊,其重甲騎兵數量佔比能達到40%,而十字軍、西夏軍的重甲騎兵佔比為1%;金軍不到5%。
蒙古重騎兵標準的甲冑,是魚鱗甲、柳葉甲和羅圈甲:在五層皮甲基礎上再披掛魚鱗、柳葉形狀鐵甲片,普通弩箭無法穿透。但經過刀砍斧劈,連線甲葉的綁條容易斷裂。
蒙古軍隊中游射輕騎的是輔助力量,分工為搔擾、遊擊、迂迴、警戒等。蒙古人的騎兵戰術十分靈活,根據戰役需要任意搭配。輕騎兵擔負的作戰任務是警戒、搔擾、遊射、誘敵;以及跟隨敵軍、迂迴包抄甚至近戰。
蒙古輕騎兵除了一頂頭盔外,全身沒有鎧甲。作戰時外罩特製綢袍:這種綢袍刀箭無法穿透,箭會帶著綢袍一起插入體內,治療時,只要拉動綢袍即可將箭拔出。
遊射輕騎所用的是一頑羊角弓(騎弓手會裝備2—3把弓),最大拉力約166磅,攜帶三個大箭壺,使用兩種箭:一種為箭頭重而寬大的鐵製重箭,用於近戰破甲。
另一種為箭頭較小而輕的駝骨輕箭,用於遠距離遊射。使用輕箭時,其有效射程達到320步,接近英國長弓和南宋神臂弓射程。
蒙古馬強悍的是耐力,不是奔跑速度。遊射輕騎雖然可以來去如風,縱橫馳騁,不是因為他們馬快箭厲,而是他們身後有更恐怖的夥伴:蒙古重甲騎兵。
蒙古重騎兵的戰術基於舉世無雙的紀律性和靈活性,每戰能以少勝多。蒙古騎兵的基礎戰術,是輕騎遊射、兩翼包抄、詐敗誘敵、正面突防等幾種,與當時各國的騎兵戰術並無多大區別。
但是蒙古將領隨機應變的能力,加上蒙古騎兵罕見的紀律性、兵種協同和戰鬥力,將這些基礎戰術加入更多變化,堪稱古代騎兵“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蒙古大軍的陣型,兩翼是遊射輕騎;重甲騎兵和部分輕騎佈置在中軍。中軍前鋒為多個縱隊式重甲騎兵,佈置在寬大正面上,蒙古主力在重騎兵縱隊後面,呈橫隊陣型。
蒙古人首先以兩翼輕騎發動試探性作戰,用以摸清對手虛實和破綻。而中軍牽馬步行,向敵陣緩慢移動:蒙古人不到接敵時刻會一直蓄養馬力,以保持雷霆一擊的力量。
說蒙古人戰術靈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各路指揮官有進攻、撤退的決定權。中路前鋒各縱隊會根據戰場變化,自主決定發起攻擊還是後撤,這在戰史上極為罕見。
未完待續
回覆列表
第一,優良的蒙古馬,蒙古馬品種優良,耐力好,經得起長途遠征,速度快。第二,蒙古遊牧民族特性,蒙古騎兵精於騎射,長弓重箭,而且機動能力特別強,不用像漢族軍隊那樣提供動輒幾十萬人的後勤支援。第三,善於利用俘虜壯大自己。蒙古軍隊後期,真正的蒙古人並不多,很多都是別的民族的。第四,有合適的戰術。比如在利用撤退拖垮敵軍,,再進行反擊,參照徵俄羅斯。第五,最重要的一點,能夠運用火器,火藥,這使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