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號風手
-
2 # 小觀山
歐洲經濟、生活水平、科技、國際影響力的衰落只是相對咱們中國而言,歐洲在非洲、中東、南亞、拉美等落後國家的民眾意識裡面還是非常先進的,這種意識是歐洲幾百年在各方面長期領先世界所產生的。
咱們中國會有這種看法是因為我們的經濟、生活水平、科技、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在接近歐洲,甚至在部分領域還要領先歐洲(比如網際網路、5G、航空航天、軍事等領域),當我們中國與歐洲的各方面差距在縮小或者沒有差距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內心產生歐洲在衰落意識,與我們坐車的時候,車子在前進時感覺外面的樹在向後跑一樣
-
3 # 阿林遊釣廣東
真的衰落了。歐洲國家財政赤字嚴重,資不抵債,債臺高築,所謂的高福利難以維持,更讓國民越來越懶惰。歐盟其實湊攏班子搭臺唱戲,互相不信任,互相算計。
-
4 # 呆灣匯
歐洲說實話已經發展到頭了,全世界一塊大餅,隨著新興國家不斷的崛起,你想想能分的羹是不是變少了,以前靠工業革命靠打仗進行的原始積累做大的底盤,高福利也不能一直支撐住現有的福利體系,還有那麼多難民移過去,本來想補充低端勞動力的,可是事與願違,難民製造了很多社會問題,真的是弊大於利。
要嘛就是抓住下一次的科技革命,要嘛就是一天天的沉淪下去,不過也不會那麼快,畢竟還有一些精英能夠支撐一段時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也不用替別人瞎操心了,許多領域平均我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好好發展自己,尤其是下一波的科技革命,相信以我們的體量歐洲以後會認咱做大哥。
-
5 # 歷史檔案館
歐洲的新冠肺炎疫情最近亮起了紅燈。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3月13日的一次發言中說,歐洲現在每天的新增病例比中國疫情最高峰時還要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歐洲已經成了全球疫情的“震中”。
不過,這個結論可能下得有點早。我最近在《經濟學人》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歐洲有一項影響力在國際上依然非常有分量,那就是:規則制定。在反壟斷、隱私保護、健康、環保等諸多領域,歐洲制定的規則,往往最終都能成為通行全球的規則。歐盟的行業標準,甚至還能左右其他國家企業的生產型別和業務模式。
對於這種影響力,學界有個專門的說法叫“布魯塞爾效應”(The Brussels effect),因為歐盟總部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這個說法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阿努·布拉德福特(Anu Bradford)率先提出的。今年她又出版了一本新書,對布魯塞爾效應進行了詳細闡述。
布拉德福特教授認為,布魯塞爾效應是歐洲手中的一把利器。只要歐盟掌握了這個至關重要的規則制定權,它就仍然是全球經濟的主力。
布魯塞爾效應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科技領域。你可能會覺得歐洲在網際網路時代顯得有點“落伍”了,的確,歐洲公司佔全球數字平臺總市值不到4%,和美國和中國相比差了很多,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裡也沒有歐洲企業。可是歐洲的法規,卻把全球科技巨頭們拿捏得死死的。
如果科技企業違規,將會遭受鉅額罰款,至少2000萬歐元,最高可以罰到這家公司上一年全球年營業額的4%。對於Facebook或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這意味著高達幾十億美元的罰款。
但更重要的影響是,歐盟的隱私保護條例公佈之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120個國家通過了隱私保護法規,大多數國家的法規與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十分接近。歐盟出臺的標準,最終成了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參考標準——這就是布魯塞爾效應。
布魯塞爾效應還不只侷限在科技行業。就拿化學品行業來說,著名的陶氏化學你肯定聽說過,這家跨國企業總部在美國,卻宣佈他們以歐盟的化學品法規標準(全稱是《關於化學品註冊、評估、許可和限制的法規》,縮寫是REACH)作為產品執行的全球統一標準。
在反壟斷監管方面,歐盟也有很重的話語權。最知名的一個例子是2001年,通用電氣和霍尼韋爾高達450億美元的併購案。這本來有可能成為世界工業史上最大的合併,卻因為歐盟的否決而胎死腹中。當時通用電氣的總裁傑克·韋爾奇也在這場失利之後,黯然宣佈於當年9月7日退休。
這起併購案的失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明明是兩家美國公司,明明已經在美國國內獲得了合併許可,卻因為歐盟的駁回導致合併失敗,歐盟的影響力可見一斑。而且這種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今天。2018年,歐盟對谷歌處以高達50億美元的反壟斷罰款,引發了全球震動。《華爾街日報》評論說,歐洲反壟斷主管維斯塔格(Vestager)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全球監管者”。
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現象。人們發現,歐盟制定的規則可以改變印度尼西亞的木材採伐量、巴西蜂蜜的生產模式、喀麥隆農場使用的殺蟲劑成分、中國乳製品廠家裝置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說,歐盟具備了單方面就能規範全球市場的能力。
為什麼歐盟在制定規則方面能這麼硬氣呢?答案是:市場的力量。
如果是一個小市場,大企業自然可以不在意,但歐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費市場,總人口超過了五億,比美國市場還大,沒有哪個跨國企業能忽視它;而且,這個市場不光人多,還有錢。歐盟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萬美元,比中國市場更富裕。
就拿科技巨頭來說,他們根本離不開歐盟。Facebook在歐洲市場的收入佔到了全球收入的25%。谷歌在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市場份額超過了90%,而它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就70%左右。對這些公司來說,適應歐盟的嚴格標準確實要付出很大代價,但待在歐盟市場的好處無疑要更大。
同時,歐盟相對健全的政治和法律體制也為規則的權威性和執行力提供了充分保證。我們之前提到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效力層級是僅次於歐盟憲法的。此外,布魯塞爾還擁有強大的制裁權,對於違規企業,可以直接禁止其產品和服務進入歐盟市場。這種能力讓企業不得不慎重對待歐盟的規定。
那你可能想問:企業難道不能變通一下,只為歐盟提供單獨“定製”的產品和服務,這不就行了嗎?也不行。對於跨國企業來說,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成本會更加高昂。既然歐盟制定的規則最嚴苛,那隻要達到了歐盟的標準,進入其他地區的市場也就不在話下了。這種“向下相容”,是最省事的做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願意遵循歐盟的標準。
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結果就是:歐盟並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在其他地區也執行它的規則,但企業卻會自動把歐盟標準當作通用標準來調整產品和服務。在某些行業,比如食品行業,符合歐盟標準甚至還能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成為一種宣傳賣點。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制定相關法規的時候,也會優先參考歐盟的規則。
你看,布魯塞爾效應的背後,是歐盟這個強大的的市場在起作用。
當然,歐盟也清楚自己這項優勢,甚至還把它作為面向未來發力的落腳點。歐盟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監管源頭,成為數字經濟新規則的制定者。
你也知道,這兩年人工智慧是個熱門產業。果不其然,歐盟出手了。就在上個月,歐盟釋出了一份人工智慧白皮書,提出針對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新的監管框架,降低人工智慧應用的風險。據報道,今年晚些時候歐盟委員會還將釋出一份《數字服務法》草案,對科技企業使用資料的方式提出更嚴格的審查和監管。
對於歐盟的這些風吹草動,科技企業非常重視。我注意到,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和谷歌母公司CEO皮查伊都在近期訪問了布魯塞爾,瞭解歐盟新法案對科技企業的約束。據說這幾年來,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也是布魯塞爾的常客。
你看,不管美國的科技巨頭們內心情不情願,現實情況是,它們都已經接受了歐盟作為“全球科技規則制定者”的角色。
其實,在美國也有一個和布魯塞爾效應類似的現象,叫“加州效應”(the California Effect)。和歐盟一樣,加州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富裕人群集中,監管更嚴格,導致很多企業把加州的規則當成了統一標準,美國市場的一切幾乎都要符合加州的規定和要求。加州和歐盟一樣,也成了事實上的規則制定者。
在讀這篇文章時,我腦中總是冒出“生態位”這個詞。歐洲之所以會不斷強化“規則制定者”的角色,正是因為它要牢牢佔據這樣一個強大的生態位。這樣,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才能不被甩在身後。
-
6 # 最法國
歐洲相比幾百前當然衰落了,這裡的歐洲是指西歐?100年、200年前,歐洲眾多國家都是世界強國,如果加上俄羅斯,沒有哪個州的國家能爭鋒。
幾百年前的歐洲國家曾經比現在的美國還強大吧。從義大利文藝復興,西班牙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美國的獨立也是在法國幫助和支援下,英國的工業革命,再看下英國和法國在全世界有多少殖民地,至今英國和法國對這些國家還有強大的影響力。還不用說在數學、文學、哲學取得的輝煌成就,歐洲對對世界影響力無以倫比,深刻改變了世界。
然而二次世界大戰都在歐洲本土打響,除了三十年代的短暫的黃金時段,後戰火又再次在歐洲大地燃燒,美國趁勢崛起,毫不誇張的說,是美國拯救了歐洲。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覺醒,歐洲國家像法國、英國都被這些國家趕跑,失去對這些曾經殖民地的控制。
特別近年來,歐洲國家面臨諸多問題,移民問題、經濟衰退、英國退歐等等,讓整個歐洲陷入分裂中,移民問題配額的分配、英國脫歐談判就讓歐洲國家紛爭不斷,今年的新冠疫情再次讓歐洲受重創,遭遇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以及在衛生系統體制的某些缺陷,後疫情時代,目前歐盟各國又對7500億歐元的經濟復甦計劃難以達成一致。
儘管歐洲國家相比過去是走上衰落的曲線,但是看下世界前十的經濟體,歐洲國家有四國、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還有排不上名的富裕發達的國家瑞士、荷蘭、北歐四國等,G7國家也包括德、法、英、意。法國在文化的軟實力非常強大,在時尚、奢侈品等等方面,仍然是文化輸出大國。
我們看到今日的歐洲,昔日的榮光不再,發展有所停滯,然而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成就,還是不可小視。
-
7 # 流年Leoyoe
1.歐洲確實在衰落。
我們查閱世界銀行資料,看看2010年到2017年中國、美國、歐盟三個十萬億美元經濟體的經濟總量變化。
我們看到,世界的GDP從65.96萬億美元增加到80.73萬億美元,增加了22.39%;
中國的GDP從6.10萬億美元增加到12.23萬億美元,增加了100.49%;
美國的GDP從14.96萬億美元增加到19.39萬億美元,增加了29.61%;
然而歐盟的GDP從16.98萬億美元增加到17.28萬億美元,僅僅增加了1.76%,被美國超過了。
歐盟的經濟增長率從2010年到2015年始終低於美國和高收入國家的增長率,直到2016和2017年經濟復甦才超過美國和高收入國家的增長率。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雖然在向前跑,但你跑的比別人慢,你就會被別人追上然後超過。所以經濟低速增長的歐盟就等於衰退。
2.歐洲為什麼會衰落?
答案很簡潔:歐洲不是一個國家!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1)歐洲各國經濟增速有快有慢,總有拖後腿的國家,平均下來就快不起來。
下圖是2010-2017年歐盟和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的經濟增長率。
2010年德國經濟增長率是4.08%,wonderful!但剩下四個國家經濟增長率不足2%,義大利甚至接近零增長,因此由於剩下四個國家的拖累,使得歐盟經濟增長率掉到了2.1%。
2011年也類似,德國經濟增長率3.66%,但受到了其他四個國家的拖累,歐盟經濟增長率仍然只有1.7%。
2012年5個國家經濟增速通通跌破2%,義大利西班牙顯著負增長,歐盟也負增長了。
2013年英國經濟增速好不容易超過2%了,但德國又不行了,經濟增速只有0.49%,法國也不給力,義大利和西班牙又一年顯著負增長,因此歐盟仍然接近零增長。
2014年英國經濟增速奇蹟般的突破了3%,congratulation!可德國還沒緩過來,和剩下的三個國家都低於2%,其中豬隊友義大利的經濟增速只有0.114%,歐盟經濟增速是1.749%。
2015年西班牙滿血復活,經濟增速終於突破了3%,excellent!英國經濟增速是2.3%,不錯。可德國還沒緩過來,歐盟經濟增速2.315%,很好了。
2016年和2017年歐洲經濟處於復甦,不必分析。
所以大家看到了,2010年和2011年德國增速很快,但受到了英國等國家的拖累;2013年和2014年英國增速最快,但受到了德國等國家的拖累;2015年西班牙增速快,英國增速也不錯,但受到了德國等國家的拖累。此外還有豬隊友義大利永遠陪著他們,你看義大利這條淺藍色的曲線一直位於最下面。
2)歐洲國家體量太小。
大家知道,歐洲各國之所以成立歐盟,是因為歐洲單個國家無論從領土面積還是人口都太小了,他們的領土面積還是人口都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
你會問,這和歐洲衰落有什麼關係?
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速的快慢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新興產業的發展,愛爾蘭有“歐洲矽谷”的稱號,他跟上了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ICT產業的步伐,資訊產業快速發展,因此發展速度也十分飛快,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在2014-2017年連續四年經濟增速超過5%,2015年甚至超過25%!
相反,日本社會過於保守,使得日本新興產業十分落後,所以日本的經濟增速始終快不起來。
一個國家獨角獸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新興產業發展狀況的標誌,美國創投機構CB Insights在2017年9月釋出的報告,全球214家獨角獸企業,中國+美國佔了80%。中美以外的國家,獨角獸企業總共才四十家左右,其中印度僅次於中美,有8家,排世界第三。
世界十大經濟強國裡,中國和印度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巴西、俄羅斯、西班牙經濟增速大起大落,總體增速很慢。
除去中印那些高速發展的國家和那些經濟增速大起大落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最穩定的國家是美國。
因此我們可以說世界十強裡發展最快的3個國家就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三個國家——中美印。
同時中美印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三個國家,看來人口多的國家更容易發展新興產業,也說明大者恆大是自由競爭最可能出現的結果。
網際網路產業就是典型的新興產業,但現在網際網路20強都是中美的天下,歐洲根本沒有什麼大型網際網路公司。
歐洲為什麼沒有網際網路產業呢?就是因為歐洲各國人口太少。
美國有3億多人口,網際網路就容易形成產業,而且美國的官方語言英語也是世界通用的,因此美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很容易往世界範圍擴張。
而中國人口14億,統一用漢語。這簡直就是網際網路的最好土壤!
在歐盟,人口最大的是德國,只只有區區八千萬,僅僅相當於四川省。幾十個國家拼湊而成的組織,文化分裂、語言紛雜,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等,想發展網際網路產業真的很難。
舉個例子,比如你想在荷蘭開發一個像谷歌一樣精確的搜尋引擎,首先在初期你得僱傭1,000個工程師,但問題是一個不足2000萬人口的荷蘭,市場能不能支撐起這麼大專案的運轉?
而資訊產業如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都是基於網際網路公司的,歐洲沒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所以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也無法和中美抗衡。
當然,歐洲衰落的原因還有許多,例如老齡化、難民危機等等。但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那句話:歐洲不是一個國家!
-
8 # 走進伊拉克
借用和改編西奧多·達爾林普的一段話,最初是專門針對英國人說的,歐洲人“就像野人紮營在一個他們不瞭解的古老、優越文明的廢墟中”。
歐洲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隨後是啟蒙運動。歐洲國家建立了帝國,英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現代形式的科學是在歐洲發明的。19世紀是發現的旋風;在利用和理解電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發現了無線電波;發現了x射線;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巴斯德發現了細菌。
如果寫出來的話,19世紀歐洲重大科學發現的清單將會非常龐大。
重大發現在20世紀逐漸減少,1960年之後,真正的重大發現基本上枯竭了。技術進步,建立在基本上已經被發現的事物之上,但沒有什麼更為根本和令人吃驚的東西會出現。
如果我請你說出歐洲60年代和70年代的主要發展,你會說什麼?也許你會提到一些政治事件。
可以提出許多論據,認為歐洲人變得更加道德了。其他的論據可以說歐洲人已經變得不那麼道德了。真正的道德進步肯定是在19世紀取得的,那時奴隸制被廢除,可怕的中世紀懲罰基本上被拋棄。
一種道德低谷發生在1940年代,但希特勒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在希特勒真正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之前,歐洲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追求令人不安的想法。
19世紀末,歐洲人意識到了一些事情。達爾文發現的自然選擇正在停止對歐洲人的操作。儘管幾乎一半的孩子以前都沒能活到十歲,但越來越多的人都活到了老年或接近老年的年齡。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數百萬人死亡:被謀殺,或在戰爭中喪生。
但這並不意味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科學家們實際上對所有事情都是錯誤的。很多證據表明他們在某些事情上是正確的;歐洲人的基因質量實際上正在下降。
當社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傾向於抽象思維,導致智商分數的提高時,智力的遺傳潛力很可能正在下降。與優生學之父弗朗西斯·高爾頓所做的測量相比,人類的大腦反應時間增加,這表明人類的大腦變得越來越慢。無用的突變正在蔓延,我們越來越多地透過技術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歐洲的成功播下了它不可避免的崩潰的種子。
-
9 # 經綸亨通的張三丰
歐洲沒有衰落,原始的工業和文化底蘊依然還在進入21世紀以來,東亞國家迅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的發展油比較落後國家發展成經濟第二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相對比原來落後,現在的先進,使人們的觀感上認為歐洲國家落後了。
-
10 # 財經宋建文
歐洲是否已經衰落了,我認為確實是衰落了,而且這種衰退難以逆轉。
其實現在歐洲不少國家依然經濟很發達,無論是GDP還是人均GDP,在全球都是排名前列的,但我們說衰落,並不是對當下情況的定義,而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即歐洲曾經很強盛,現在已今非昔比了,沒有了往日的榮光。以及和其他國家和地區比,步伐落後了,不進即是退。
歐洲非大陸,是世界的“舊大陸”,也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西方國家其實一直都有“歐洲中心論”的情結,畢竟現代文明確實是由歐洲推動發展的,工業革命也是率先發生在歐洲國家,但由於世界秩序的變化,現在的歐洲,各方面的影響力確實是在下降的。
先說經濟方面,2019年全球GDP前十的經濟體中,由於英國已經正式脫歐,實際上前十的國只有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個國家,三個國家GDP加起來只有美國的39%,而且。更重要的是,歐元區國家已經連續多年出現了經濟停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透過頁岩油革命和網際網路巨頭引領找到了新的經濟擴張動力。而歐洲雖然一直採取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但經濟增長已經緩慢,隨時面臨衰退的風險。經濟增長乏力,製造業競爭力下降,對歐洲經濟的擴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再說文化方面,西方國家普遍存在“歐洲中心主義”,自覺或下意識地感覺到歐洲對於世界的優越感。這種觀點認為歐洲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性和優越性,因此歐洲是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鋒。但是現在,這種優越性已經不在,歐洲在全球文化活動中的影響力日愈下降,而美國的文化輸出已經把歐洲蓋過去了。而且在國際政治秩序中,由於歐洲近年來的利益分歧,使得各國之間不斷搖擺,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也要與日俱減。
接著說軍事方面,在二戰之前,歐洲人一直在全世界到處殖民,早有西班牙征服者,橫刀立馬,後又有大英帝國曾經殖民了不知多少地方。但二戰之後,世界格局變化了,美蘇爭霸,歐洲在軍事上幾乎沒有什麼威脅了,德國還需要美國的駐軍,而在區域局勢中,歐洲國家基本上已經插不上什麼手了,無論從戰略地位,軍事能力,武器水平等方面,歐洲都掉隊了。
最後說科技方面,在工業革命時期,歐洲國家是佔有先機的,而且很多基礎科學都是歐洲國家推動的,歐洲出了愛因斯坦、愛迪生、牛頓、居里夫人、達爾文、孟德爾、弗蘭克林、門捷列夫、法拉第、伽利略、安培、赫茲、普朗克等偉大的科學家,但到在網際網路出現以後,很多先進的技術都集中到了美國,歐洲在科技應用方面建樹很少,現在歐洲人用的蘋果手機,用美國的社交軟體,用美國的晶片,如果美國想,隨時也可以卡歐洲國家的脖子。
-
11 # 克萊因的後來
歐洲並沒有衰落。
從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來看,歐洲依然是主要力量,並且是發達國家數量最多的大洲。從發展趨勢來看,歐洲的優勢確實在減退,那是因為美洲、亞洲相繼發展起來了。就目前世界格局和所處的資訊革命階段來看,依然是延續歐洲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後的世界秩序。所以,歐洲沒有衰落。
-
12 # 睿思天下
歐洲還是有點衰落了。歐洲這十幾年經濟發展比較慢,雖然歐洲經濟整體上依然維持了比較高的水平,但是歐洲佔世界GDP的比重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1、歐洲國家經濟佔比下降從歐洲國家這十多年的經濟發展來看,歐洲國家經濟發展確實有點慢了。德國,是世界上第四強國,2008年的時候,德國GDP實現了3.73萬億美元,到了2019年的時候,德國GDP實現了3.85萬億美元,十多年過去了,德國GDP僅僅增長了0.12萬億美元,而德國GDP佔世界的比重從5.86%下降到了2019年的4.3851%。
英國這十多年GDP出現了下降,2008年的時候,英國GDP是2.92萬億美元,但是十多年過去了,英國2019年GDP只有2.83萬億美元,GDP下降了0.09萬億美元。而英國GDP佔世界的比重從4.59%,下降到了2019年的3.22%。
法國這些年也經歷了下降,法國2008年GDP是2.92萬億,而到了2019年,法國GDP只有2.72萬億美元,下降了0.2萬億美元。而法國GDP佔世界的比重從4.58%,下降到2019年的3.09%。
2、歐洲國家發展變慢如果最近20年的發展來看,歐洲經濟整體上發展也是比較慢的。2001年的時候,德國GDP總量是1.94萬億美元,到了2019年,德國GDP總量達到了3.85萬億美元,18年增長了98.45%,摺合每年增長3.88%。
對於英國來說,2001年的時候,GDP是1.64萬億美元,2019年的時候是2.83萬億美元,英國GDP增幅是72.56%,摺合每年增長3.08%。
對於法國來說,2001年的時候,GDP是1.38萬億美元,到2019年的時候是2.72萬億美元,法國GDP增幅是97.1%,摺合每年增長3.84%。
而從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中國和美國發展速度更快一些。其中美國2001年的時候GDP是10.58萬億美元,到2019年的時候,美國GDP是21.37萬億美元,美國增幅為101.98%,摺合每年增長是3.98%。
中國相對來說,經濟增長就更快了,2001年的時候,中國GDP是1.34萬億美元,到了2019年,中國GDP實現了14.34萬億美元,增幅達到了970%,摺合每年增長是14%。
因此,從歐洲國家這將近20年的經濟發展來看,歐洲德國,法國,英國等發展速度比較慢,摺合每年GDP增長速度不到4%。
3、結論綜上所述,歐洲國家可能是有點衰落了。如果從經濟佔世界的比例來看,歐洲各國在逐漸降低,如果從GDP的增速來看,最近18年,歐洲各國經濟增速也就是不到4%的樣子。
-
13 # 水岸幽蘭
歐洲現階段沒有衰落,科技根基依然深厚,發達國家較多。只是歐美因為北約的關係,在很多方面自由流通門檻較低,軍事政治等方面互為一個圈子,美國體量太大,作為創新高地,吸附能力太強,歐州顯得相對弱勢,實際上歐洲綜合實力,仍然在各方面碾壓其它幾大洲。
亞洲在二十一世紀因為經濟全球化,雖然在迅速崛起,但因為根基較淺,受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困擾,依然要受到歐美的制約,發展極不穩定,特別是在高新技術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無法全面對壘歐洲,所以說歐洲並沒有衰落,如果要說衰落了,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衰落,因為發展也有天花板和瓶頸。
-
14 # 齊北大叔
什麼時候,中國中產或以上家庭的孩子不去英國留學了,義大利人買中國皮鞋了,法國人能買中國奢侈品包包衣服了,瑞士人買中國手錶,德國人買吉利奇瑞汽車,瑞典人買中國挖掘機了,他們就真的衰弱了。
而一切,都沒有發生,那麼,儘管存在諸多問題,歐洲依然強大!
原因如下:
一,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老百姓還很窮。
看到歐洲鬧遊行,英國脫歐,法國黃馬甲,德國穆斯林搞事情,就覺得歐洲亂套了,再看看人家GDP縮水,我們上漲,就覺得人家衰退了。
其實,你不瞭解歐洲,也不瞭解中國,我們還有六億人口可支配收入不足一千元,還有幾千萬同胞在貧困線上掙扎,有什麼資格覺得一塊掠奪世界幾百年的地方在衰落?
重要事情說三遍!
我們還是
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二,人均收入我們沒法和歐洲比
覺得祖國特別厲害,我能改革開放四十年,剛不用兩億襯衫換一臺飛機了,就覺得人家發達地區衰落了。這簡直就是井底之蛙看世界。
論人均GDP,我們剛過一萬美元,連東歐捷克匈牙利都比不上,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被你們鄙視的歐洲四
-
15 # 娘拖鞋斧頭
歐洲並沒有衰落,只是中國相對變強了。
比如跑步,歐美是以10/s在跑步,原來中國是0.2米/s在跟著,現在變成了6/s在跟著,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歐美人他們跑的並不快,很多就會被我們追上了。
但是大家自己理解一下,所有的高科技壟斷行業,基本在歐美手中。
醫療器械在歐美手中,藥品在歐美手中,高科技材料在歐美手中,高科技軍事商品大部分在歐美手中,高科技農作物在歐美手中,網路最基礎的和最高階的在歐美手中。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都在歐美手中,想要打破歐美人的壟斷,把這些東西買成白菜價,那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攻克他們的壟斷。
而很多人覺得歐美衰落了,主要是覺得自己生活水平好了,並不比歐美人差。
但是真實的比較一下,人家歐美如果不引進外來人種或者難民,光光他們子民生活,每年的高福利會讓你羨慕死。
如果硬要說歐美衰落,那就是難民或者外來人口在歐美越來強大起來,有擠壓歐美人空間的可能,這樣會讓你覺得歐美真的在衰落。
就和大漢朝一樣,哪怕倒下了,四分五裂了,一個個軍閥也能吊打周圍任何國家地區。
歐美現在也是,哪怕你認為他們衰落了,但是他們隨便拿出一個出來,也是世界前列的國家。
就說大家都認為要黑化的法國,大家都覺得他肯定衰落了,但是他們在海外的力量和每年獲得收入都是天文數字。
我們國內很多很多商品,其實幕後老闆就是這些歐美大佬,他們從世界各國賺錢,養活自己國家,你們居然覺得他們衰落了?
-
16 # 吉月文
首先得界定一下衰落的概念。很多人對於衰落和衰亡的概念的認知是不清楚的,往往容易將兩者混淆起來。衰落指的是由盛轉衰,只要是從最高點開始向下執行,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衰落階段。至於衰亡指的實際上是衰落的最晚期的這樣一種階段。也就是不僅具備向下執行的趨勢,而且整體的絕對水準也已經非常之低。
其次,根據衰落和衰亡概念的界定,就不難發現,歐洲早已衰落,但是還沒有進入衰亡的階段。事實上,兩次世界大戰就是歐洲由盛轉衰的一個催化劑。隨著英國喪失世界霸主地位,德國也在二戰當中失去了世界科學中心的地位,法國作為世界文化中心的地位,同樣如此。歐洲的衰落早就已經明明白白的呈現了出來。但是憑藉著資本主義400年的發展歷程所積累的鉅額財富,西歐國家普遍還能過著體面的日子。所以衰而不亡是目前西歐國家的普遍狀況。從整體發展水準來看,依然位居世界前列。
再次,簡單分析一下歐洲,尤其是西歐國家的衰落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當然就是上面所說的兩次世界大戰。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歐洲承受了重大的打擊,自然也就促成了歐洲的衰落。
當然背後的更深層次的歷史原因,恐怕還得從歐洲較為特殊的政治地理環境說起。小國林立的競爭是發展模式,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階段是一種極好的推動機制。從這個角度上講,歐洲當年能夠率先在全世界實現資本主義轉型,和這樣一種政治地理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到後期階段,對於體量的要求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以美國為代表的壟斷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很顯然的勝過了早期自由競爭模式下的西歐經濟體系。德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美國的發展模式,但畢竟體量制約導致德國很難真正和美國展開競爭。與此同時,傳統的競爭式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到後來就必然演變成軍事競爭模式,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實際上也是這樣一種政治地理模式導致的必然結果。
最後,就目前歐洲的發展趨勢來看,長期下行是不可避免的,短期內還會有加速的可能性。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歐洲的衰落過程並沒有到達終點。從很現實的層面來看,歐洲的小國林立局面,導致經濟整合十分困難,也就意味著歐洲在後續的經濟競爭當中,將始終落後於其他大體量國家。從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以來,歐洲的經濟轉型一直沒有成功,這也就意味著歐洲在後續經濟競爭當中實際上已經掉隊,現在靠的是吃老本過日子。與此同時,歐洲歷史上的殖民主義在給歐洲當時帶來鉅額財富之後現在又成為了歐洲很多富裕國家的詛咒。原來殖民地國家大量移民的湧入,雖然在短期內緩解了人口萎縮的局面,也保障了低端勞動力的供給,不過這也衝擊了歐洲的傳統民族構成和文化根基,為之後的社會動盪埋下了伏筆。而這又要反過來打擊歐洲的經濟增長。可以說長期下行是不可避免的一種結果。在短期內受到外部衝擊之後,還會出現快速下滑的局面。
-
17 # 我陌路輕塵
歐洲沒有衰落,依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東歐因為之前蘇聯的控制,現在發展的一般,也就談不上衰落與否,今天重點來說說西歐的德國。
歐洲總體面積不大,只有1016萬平方公里,比我國大不了多少,人口比我們將近少一半,只有7.4億。
歐盟19年GDP為15.59萬億美元,僅此於美國的21.43萬億美元,比我國的14.4萬億美元要高。
以德國為例子,德國的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以及農業都相當發達。德國的機械化程度更是無處不在,為了清理落葉德國人發明了真空吸葉機,為了節省人力,德國人發明了自動插秧機……
德國人使用的清潔劑用品,絕大多數採用了生物降解技術,以最大程度降低對於人體的傷害。
除此之外,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EUV光刻機的獨門光源的鐳射系統,也是由德國公司提供的。試想歐洲要是衰落了,是很難有這些發明創造的。
同時,歐洲也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地方。歐洲很多國家都實現了全民醫療、教育免費,養老免費。
鑑於以上原因,我覺得歐洲沒有衰落,依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生活的也還算安居樂業。
你覺得歐洲衰落了可能是因為美國科技太強大,以及我國後勁太強。或者說你覺得歐洲衰落是因為他的軍力大不如從前,落後與受制美國的原因。 -
18 # 龍小雙123
客觀地講,歐洲確實在逐漸衰弱,但是這是相對於中國這種新興大國來說的,相對於非洲,美洲,以及部分亞洲等國家來說歐洲依然是強大的歐洲,依然是需要其仰視的。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它面臨著我們極速地追趕,而且這種追趕對於歐洲來說是很矛盾的心裡的,一方面中國廣袤的市場是其割捨不了的,因為中國在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水平自然而然也在不斷上升,同時又由於中國自身龐大的體量讓他從心裡產生恐懼,因為中國走的是一條和歐洲發展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不一樣的體制,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未來究竟會怎樣,他們心裡是會有疑問的。所以在很多問題上,他們對我們是提防和保留的,所幸的是歐洲不是鐵板一塊,它是很多國家的聯合體,自身難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
近年來,我們國家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在軍事上的實力也是水漲船高,真理永遠掌握在大炮射程之內的,我相信這句話對於歐洲來說是太熟悉不過的了,畢竟他們當初就是靠著船堅炮利征服一個又一個殖民地的,但是現在他們在軍事上要依靠美國的保護,欺負下小國沒問題,但是對上我們國家就完全沒這個底氣了。另一方面,由於歐洲很多國家都是好福利社會,民眾已經喜歡了各種各樣的高福利,但是前提條件是一切都得有錢,雖然歐洲國家在高科技方面還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在高科技上的投入,很多關鍵技術都取得了突破,加上我們獨有的市場廣闊的優勢,逐步地在一些領域會和歐洲企業同臺競技,這也必然會分薄他們的利潤,這樣時間一長,高福利不可一直這樣持續,到時候習慣了高福利的民眾會不會同意削減福利也是個大問題。
總之,歐洲的衰落是逐步的,也是看得著的。其實這也很正常,每個國家都有起起落落,我們中國有著5000的歷史還不是一樣,發展過程中也是波折不斷,只不過我們是正處於上升階段罷了。
-
19 # 蝣之羽
歐洲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人類文明程度發展最高的地區之一。曾經引導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上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戰以後,歐洲的領先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特別是近34十年以來,在一些新興技術領域,歐洲的發展有些緩慢,不僅落後於美國,也落後於一些新興工業國家。總體上講,歐洲確實是在衰落之中。但衰落不是落後,歐洲依然是地球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很多社會發展指數仍然領先全球,在一些指數上,甚至要超過美國。歐洲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活力不足上,人口老齡化,加上人活得過於安逸。造成歐洲的進取心和競爭力不足。但我相信作為人類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歐洲在很多方面仍然具有優勢,社會開放寬容,人民素質高,貧富差距小,受教育程度高,社會穩定,犯罪率低,歐洲社會比其他國家更接近人類理想社會。歐洲已經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應該是他們享受紅利的時候了。而且再經過幾十年的調整,歐洲會活力再現,再次引領世界文明。
-
20 # 松哥新媒體
歐洲處在衰落的過程中,但是從歐洲起源、發展和繁盛的自由主義文明體系仍然是世界主流,影響折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
回覆列表
沒有的事,歐洲只是在分家而已,重組而已,現在歐洲英德法三巨頭正在忙著組建歐洲三家巨無霸公司呢,在未來歐洲會出現三家大公司,分別為:
一:英國退出歐盟組建“英國聯邦公司”,
二:德國控制歐盟成立“歐盟集團”,
三:法國正在忙著收復殖民地組建“法國伊斯蘭集團”。
現在三家公司的組建都存在困難,比如說“英聯邦公司”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英聯邦集團內有的成員和美國太過親近,導致英聯邦要獨立性和實力之間難以做出選擇。
由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和美國走的太近,如果放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那麼“英國聯邦公司”的實力就會削弱很多,如果不放棄就會和美國糾纏不清,失去獨立性
而德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有兩個,一個是處理法國在歐盟位置上的關係,另一個是西歐和東歐之間的關係,東歐現在是加入了西歐集團,但是東歐國傢俱有很強的獨立,很多事情並不願意和西歐一致,有可能以後東歐國家和組成一個東歐集團。
而法國知道自己在歐盟內部無法跟德國競爭“當家”的位置,所以另開闢出路,最近一直忙著去收復他的伊斯蘭殖民地,突尼西亞、敘利亞、最近又要支援巴勒斯坦,無非都是為了獲得他過去伊斯蘭殖民地的認可。
法國在敘利亞跳的那麼厲害,那是因為他非常需要這些海外殖民地,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海外殖民地,那麼歐洲三巨頭英德法分家後,英國有聯邦公司,德國有歐盟集團,那麼法國什麼都沒有,將會被踢出歐洲三巨頭的行列,馬克龍最近很緊張,拼命的要留下敘利亞,不然以後法國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