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鐮浦談投資

    起初是為了融資,最後在巨大利益面前就只想到減持,股東惡意減持理應受到道德的譴責,只要合法,監管層也拿股東沒轍,要做得只能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給大股東空子可鑽。

  • 2 # A股舵主

    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功能,股票發行是上市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形式。微觀上,企業透過發行股票融資,獲得的資金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為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成長。宏觀層面來說這樣可以集合社會資本,最佳化資源配置,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於我們的股票市場剛剛起步,發展不夠成熟完善,部分上市公司上市只知道融資拿錢,說的不好聽就是圈錢。不知道回饋股東,更有甚者,上市之初圈一波錢,之後再高位再違規減持再套一波中小投資者,希望管理層多用制度來彌補監管漏洞。

    我口中所說我們股市剛起步是指和歐美成熟市場兩百多年的發展週期相比我們可以稱之為剛起步!!

    但是一味地禁止股東減持也是不可取的,大股東也好小股東也罷,股票減持與否都是固有的權利。

    話又說回來大股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呼籲大股東要有擔當,不要太過於短視,要有長遠眼光,要多支援上市公司發展,企業做好了股價自然容易走慢牛。

    同時制度層面要做好完善,允許合規合理減持。再傳統大小非減持規定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增加一些規定:如提高分紅比例標準、連續兩年虧損限定大股東減持比例等錯失。

    看完關注走一走!感謝支援!

  • 3 # 珞珈投資

    毫無疑問,如果禁止大股東減持,還想上市的公司會少很多,但實際上也不能這麼簡單的看待這個問題。

    對於提出這樣問題的同胞們,我感同身受。上市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被部分投資者套上了,“忽悠”、“圈錢”、“割韭菜”等等抬頭,因此才會出現該不該禁止原始股東減持這個討論。我堅定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並且我相信絕大多數公司上市不是為了增值套現。

    首先禁止原始股東減持這個說法本身就很荒謬,原因非常簡單。通俗地講,一個公司進行融資的模式本身就要賣出自己的股份或者增發股份來獲得資金,在這個過程中股份會被稀釋,原始股東在獲取到現金流復出的代價就是要與更多的投資人分享利潤。那麼按照禁止原始股東減持這個做法和邏輯,就是不給任何公司進行融資行為。難道這樣就是正確的嗎?這個問題非常明顯邏輯上就行不通了。上市的目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現金流把企業做大做強,投資者面對減持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應該關注企業的本身,而非陰謀論。

    減持是為了保持流動性,合理退出不代表著清倉式的減持,這是投資者需要分清楚的地方。雖然大家認為減持會成為股價大跌的誘因之一,部分投資者認為自己深受其害。但從整個市場而言,很多優秀公司在大股東減持過後,依舊保持強勁走勢並且不斷創出新高,大股東“賣飛”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的。資本市場的情況非常複雜,簡單從結果去推原因很有可能也是片面的。

  • 4 # 生死有多遠

    不讓原始股東減持是違法的,對原始股東來說也有失公平,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為原始股東減持設計一個其能接受的合理的前提條件卻是十分的簡單易行。

    例如,原始股東每年減持不得超過其利潤或分紅。企業虧損不得減持。

    例如,原始股東必須分二十年減持或二十年後減持。如果一家企業沒有二十年的發展信心,也就沒有上市的理由了。

    例如,信披和減持掛鉤。信批發現違規和造假,則禁止減持。想要減持,必須獲取證監會批准。

    …………

    非不可為,乃不為也。

    A股十年熊途,數次股災,只是少數人之人禍。

  • 5 # 上海申庫許工

    在目前制度法律情況下,這種假設不可能,如假設可能,一家公司也沒有想上市。因上市是需要各種費用的,沒有回報,鉅額回報,只有付出,沒有一個公司會傻到到市場來送錢。要問上市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減持?兩者都需要,都是股民的錢流到他們口袋,只是在兩個階段變現形式不同。再假設,如上市前發現虛假資訊欺詐上市,取消上市資格,按欺詐罪刑判,如上市後發現虛假資訊欺詐上市,立即透過交易系統按二倍金額退到買該股票帳戶,另按欺詐罪刑判。這樣同樣會沒有一家公司要上市。現在是一上市就可馬上變成幾十億富翁,萬一發現只罰六十萬,比製毒販毒利更大,風險沒有。一個公司老闆認真幹企業一輩子也賺不到這麼多無風險的錢,誰會不想辦法變錢而去做實業。這是我們目前制度法律造成的。我們既然上下都明白這簡單道理,為了建設健康的中國資本市場應儘快修改配套的制度法律,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更好地為股民服務。

  • 6 # 知足常樂58122312

    大股東也好,原始股東也好,中小股東也好,本身持股的成本不一樣,上市融資的目地是把公司做大做強,是這樣目地的大股東本來就不會無故減持的,但中國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有相當一大部分是帶著圈線目地上來的,所以一但上市後,股價上去後或者公司經營情況不好的時候,馬上圈到錢走人了,實在太多了,所以大股東應該有合理的,和中小股東公平的條件下減持,把業績做好後,享受股價上去後帶來利潤。而且必須嚴懲那些卷錢跑路的違規違法清倉式減持的,罰的分文不剩,把牢底坐穿!有一個抓一個!這才叫保護中小投資利益,淨化中國股市,讓大家放心的投資,期待這個中國股市夢想成真!

  • 7 # 琅琊榜首張大仙

    好的市場是一個激勵機制的試產個,簡單的說就是,優秀的企業上市,吸引著投資者注資,然後上市公司拿到資金後發展自己的公司,擴大自己的規模,得到豐厚的回報,最後把利潤分給投資者,形成一個良性的的迴圈。

    但是因為市場存在著許多圈錢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說,一切的包裝,偽造,甚至目的就是為了上市圈錢。因此才會出現,融資後並沒有投入到公司的發展,反而中飽私囊。這就造成了良性迴圈無法持續,導致大部分的投資者虧損。

    可我們要知道的是,如果禁止了原始股東減持,其實並不能解決最大的問題,反而會給市場帶來一個流動性的稀缺。越來越多的公司不願意上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沒有好的公司投資,那麼市場就會越來越萎靡,情況也就越來越糟糕。

    這就好比,讓你加班,不給你加班費,你願意嗎?上市公司也是如此,辛苦上市了,不給減持,他們還要那麼辛苦上市幹嘛??所以,問題不是出在減持!融資是公司的目的,減持是上市公司董事,個人的回報,兩者不能相提並論。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許多上市公司的股東也是投資者,他們也有權利選擇終止投資,這就是一個成熟市場的公平所在。

    我們大A的問題永遠都不是出在減持身上,而是出在違規減持和造假的處罰力度之上。在美國也會有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出現頻繁減持套現的情況,但是他們在財務造假方面非常重視,嚴重的可處以500萬美元罰款和25年監禁,不亞於與持槍搶劫等惡性犯罪。

    但是在中國股票市場,虛假披露和違規減持的懲處力度太輕,最高刑期僅三年,處罰金額最高60萬元,無異於放縱違法犯罪。這才是問題所在!!

  • 8 # 使用者895246605595

    題目故意誤導大家。不是不允許原始股東減持,而是有限制條件向減持,如只有分紅額大於融資額才可以減持,這樣才能迴歸融資發展實業的本源和初心。很多企業要不就是長期虧損或微利,或鐵公雞一毛不拔,實業不用心做,一缺錢就弄個概念再圈一次(再融資),原始股東減持後,垃圾籌碼就會落到普通投資者手中,他們獲得巨利,普通投資者都由於資訊不對稱,承擔退市鉅虧風險。至於題主說增加流動性,純屬扯蛋,市場中不是籌碼少了而是多了,只是好籌碼少了。

  • 9 # 無投資

    股市首先應該是投資功能,投資者因股市有投資價值而將資金投向股市,使股市有了源頭活水,企業才能融到資;企業再透過擴大再生產,做強企業,透過分紅讓投資者受益。這是良性迴圈,而現在是本末倒置,竭澤而漁,讓大量垃圾企業上市,只為圈錢而耒,一天到晚講故事,圈錢也不幹有益實業的事,投資者被忽悠虧得慘不忍睹,理念錯錯了,幹得越多,禍害越大!市場連年熊冠全球就說明了問題!

  • 10 # 糊塗好難得糊塗

    公司上市後,成為上市公司,融資了幾億幾十億元,更應該經營好公司,回報廣大投資者。原始大股東們要在經營好公司中得到回報,比如分紅和年薪收入等等,而不是靠減持成為億萬富翁,現在則剛好相反,公司一旦上市成功,大股東們心思不在經營上,而放在減持變現當億萬富豪上。維持幾年或維持不好,造假維持。幾年後減持完畢,成為億萬富豪,公司破產清退或退市也無所謂,中小散戶投資者血流成河,虧損累累,得不到賠償。有人講,貴公司上市融資幾億幾十億,就是上市後立即停產,也可發十幾年工人工資,不發工資錢也在帳上,不至於幾年後倒虧幾億幾十億,破產或退市,想不通。我們這裡有一家積極籌備上市的公司,老總我很熟,當然很多人也熟,現在一門心裡搞上市,他講上市後就可以鬆口氣了,我講上市後,你就成為億萬富豪了。他講,是的,到時想辦法減持變現,一輩子辛苦就有了回報,值得了,上市後維持經營五年,利潤少點不怕,儘量莫虧損,五年後虧損,我就管不了,任其自然發展。我講,你做為中小盤上市公司,至少可融資十幾億,就是派人100人應付,其他人放假,也可維持十年以上,難道十幾億幾年就用完了,還可能虧損。他講,生產經營不是你講的那樣,但減持變現是肯定的,不然白抱暖了。

  • 11 # 萬偉

    原始股減持的時間應延長至十年以上。而且只能在另一個專有市場轉讓。原因很簡單:一,原始股持有人,每股成本一元,而且,經過多年分紅,成本可為零。根據同股同權同利的原則,原始股持有人不能隨便減持。二,資本市場是為企業的發展而設立的融資場所,因為從它這裡弄到的錢,不需要還本付息,所以,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是它的根本內涵。換句話說,只有想做大做強的企業,才能上市。既然是想做大做強,企業的所有人,怎麼會去減持股權呢?三,企業如果欺詐上市,必須負經濟和法律責任。這就象個人找很多人借錢是一個道理,借錢能不還嗎?騙子騙錢,必須讓他傾家蕩產,還要把牢底坐穿。只有這樣,才不會有騙子欺詐上市到資本市場騙錢,而且是貼著金子面具公開騙。我相信,如果實施了這些重典,資本市場會乾淨許多,資本市場更能服務於強大國民經濟。還資本市場的本來面目。

  • 12 # 老汪哥3

    1)所有要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公告中都無一例外黑字白紙寫得很清楚:俺們之所以要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是因為俺們現在或不久的可預見的將來,有好的做大做強的專案、機會。募集到錢,俺們一定會盡職盡責,將公司做大,賺到錢,給廣大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2)好,大眾相信你(因為你有國家和政府的背書),將錢投給你們(股票就是大眾投資的憑證),你們應勤勉盡職,利用好募集資金將公司業務做大做強,並取得相應的收益。

    3)你們賺到了錢,按照你們募集資金時的承諾,請你們及時給廣大股東,尤其是公眾股東分紅(因為他們每股投資額是你們的N倍)。

    4)你們連續分紅B*(1+n*a)以後(B是本金,n是上市年數,a是銀行存款年利率),您才可以考慮減持原始股份了,無論大非、小非,還是TNND流氓阿非,只要是原始股,都只能在滿足此條件後才可以上市減持。

    5)否則,一份原始股都不可以上市流通!當然啦,可以轉讓給戰略投資者(同樣承接的戰投者也只能自己持有,不能上市流通,直至滿足前述能上市流通的條件為止)。

    以上。

  • 13 # 630214嚮往的生活

    上市公司累積分紅金額大於上市時所融資金額時,才允許上市公司減持和再融資,。每年減持不得超過所持股份的百分之五。質押不得超過所持股份的百分之三十。

  • 14 # 老金財經

    上市融資是99%的企業最終目標,如果上市後禁止原始股東減持,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想上市?我可以肯定的說還是有99%的企業想上市。

    健康的股票市場是不可能永久性禁止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這樣的話必然會引起不滿;其實真正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根據上市公司每年的盈虧額度掛鉤,當上市公司年終盈利有多少可以增加多少減持額度,不能累計,這樣大股東處於被動減持,而不會造成現在非常精準的在股價高位減持套現,損害股民投資利益。

    如果永遠性禁止減持制度也是治跟不治本的,依然阻止不了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套現行為;你始終要堅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法,既然禁止減持就可以透過轉讓的方式進行減持套現,已久會讓上市公司大股東賺的盤滿缽滿的,所以肯定還會有很多上市公司擊破頭皮都想上市的。

    因為公司一旦上市不單純是為了上市融資或者減持套現,其實還有很多方面都是對於公司都是有很大好處的,比如以下四點:

    (1)提升企業的聲望;

    (2)利用股票來收購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4)可以改善企業的財政狀況;

    (5)為公司鋪墊更好的業務量;

    這些都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好處,正因為有這些好處才讓很多企業上市就是為最大的目標。

    試問上市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減持?

    至於公司上市肯定是為了融資,這一點就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是避免不了減持套現,畢竟股市本身就是具有投資功能。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是有投資的,當上市公司大股東缺錢了,把自己的股份兌現出局,這一點在股票市場是禁止不了的事實。

    總之上市公司當中上市是為了融資,上市是為了減持都是沒有錯,每家上市公司都是會出現這兩種現象;至於上市是為了融資還是減持每個家公司情況不同,就看上市公司怎麼做,是偏袒融資功能還是套現功能了。

  • 15 # 小散李大鵬

    如果完全禁止原始股東堅持,那麼我相信會有大量的公司不再想上市。因為A股市場是一個投機氛圍非常濃厚的博弈平臺,工資上市都會獲得非常高的定價,可以說一夜之間烏雞變鳳凰,就比如前一段時間的科創板上市,一夜多出了120多位年輕的富豪,這就是上市的魅力。

    而且A股市場並沒有強制分紅的規定,分紅有的時候完全憑企業的自覺,可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原始股東減持成為了創業上市的唯一動力。簡單說,誰也不願意一輩子做股東,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有回報,有的人在二級市場博弈價差,那麼創辦公司的人就是想透過減持獲利兌現,如果把這條道堵死了,公司原創者的上市動力會大大減弱,沒有好處,誰上市,道理非常簡單,不言自明。那麼如果這麼說的話,那麼多公司上市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減持?兩者兼備,透過上市能夠更快的獲得融資,確實能夠壯大企業發展,從而推動股價的進一步提升,而股價的提升,能夠讓減持獲得更高的收益,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至於有些原始股東吃相太難看,不管市場如何,就是一味的減持,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總上,利益才是所有事情的原動力,這一點放之四海皆準,公司上市也是一樣。

  • 16 # 無相fei0598

    禁止原始股東減持,則很少有公司願意上市。上市除了為了圈錢,主要就是為了市值和減持。但是,減持的核心,並不是原始股東需要減持,而是估值問題和原始發行股本的設計機制問題。

    從上市角度來看,如果原始股東禁止減持,那麼,除非我需要資金,否則我上市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給別人分享我的經營成果嗎?這樣好的公司會拒絕上市,差的公司則繼續上市,目的就是圈錢然後放手不管。

    而長期來看,減持問題的核心在於估值和股本。而不在與是否禁止減持。

    從上市公司發行來看,第一,高價發行,第二,小股本發行,多數股本在原始股東手中,發行往往只佔用股本的10-25%。

    高價發行,在於業績造假和包裝上市,按照發行市盈率人為定價23倍來看,垃圾公司只要過得發行就可以獲得23倍發行定價,而事實是,如果該公司已經上市,如果我國市場機制和港股美股一致,則這些公司連5-10倍價格都發不出去。

    發行股本。假設,如果一個公司發行價按照美股港股的估值體系,那麼,要募集到同樣的資金,他們發行股本應該是70-90%才能募集到同樣的金額。而如果發行股本在70-90%就說明其股份攤薄嚴重,持股比例非常低,那麼,就會導致股價非常低個交易非常缺乏流動性,也就無法和不願減持。

    事實上,港股的垃圾公司根本沒辦法減持,一來,市場流通股本非常大,都是幾億的流通股本,發起人股東只有非常小的持股比例。二來,垃圾股和業績空心化或者老千股,股價非常低,都是仙股,每天沒有成交或者成交連一萬元都沒有,如何減持?

    所以說,減持問題的核心,還是機制問題,比如沒有個股全面做空機制,比如退市機制,比如發行機制,以及造假處罰退市機制。減持問題並不是一個原因,而只是一個結果。

  • 17 # 紅楓財俠

    現在有太多人做公司就是為了上市圈錢,然後減持離場,所以股市對原始股東減持行為有明確的限定,但不會禁止原始股東減持。

    首先,公司上市是風投資金退出的最重要通道。試想一下,如果禁止原始股東減持,風投資金退出受到限制,那市場上的風投公司可能就會消失。所有的初創公司都得依靠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來發現,結果就是公司的創辦與發展緩慢,社會經濟發展放緩,甚至停滯。

    我們熟知的各種公司可能都會消失,甚至有可能就創辦不起來。我隨便說幾個公司的名字,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蒙牛、美團、拼多多、唯品會、小米、亞馬遜、谷歌,這些公司你一定都知道,你一定也知道他們的發展過程中,也都藉助了風投的力量。

    如果原始股東不能堅持,那風投公司只能依靠公司盈利分紅或其它公司接盤的方式退出,這不符合風投公司發現的需求。

    第二,假如上市公司沒有使用風投資金,全靠自有資金髮展起來的。上市之後,不允許原始股東減持,那上市公司之間的兼併、重組發生的機率接近於零。這不符合公司發展規律。

    公司的原始股東一定是公司的大股東,對公司具有控制權。透過減持可以引入新的投資人,在公司發展的某些階段或者發展困難時,可以促進公司重組、再生。

    如果禁止原始股東減持,那隻能透過發行新股的方式稀釋原始股東的股權,從而改變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這真的不如直接減持來的方便。

    第三,有些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原始股東不願意繼續持有或經營這家公司了,他想退休去過休閒的生活。此時,原始股東已經沒有創業的激情,又不能透過減持退出,那隻能希望公司垮掉,結束公司。這反而不利於公司發展和小股東利益。

    第四,有些公司經營不善,本可以透過股權收購,把原始股東踢出公司,透過換血實現重生。可禁止原始股東減持,使這種操作成為零,我們只能看著公司死掉。

    原始股東的減持行為應該得到規範和有效的監管,但不能禁止。

  • 18 # 開偉觀察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即便禁止原始股東減持,依然還是有不少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做活的股東們,一如既往地上市。

    但是目前在中國資本市場,這類原始股東應該說點數不到70%,有相當部分原始股東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圈錢,當公司上市之後股份上漲到高位的時候,就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剩下的都是些中小股東們來吃骨頭。這種情況在近二十多年來中國股市也是屢見不鮮的。

    至於問上市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減持,那真的得看原始股東上市的目的的了,一心想把企業做活做強做大的上市企業,股份控制人肯定是出於融資的目的,透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資金來擴大企業生產,然後給廣大投資者帶來分紅回報。而那些心鬼胎的上市企業,其目的就是為了上市之後股價在高位就立即減持,其目的就是為了圈錢,至於企業做得怎麼樣,他們是不會真心去關心的。

  • 19 # 互金直通車

    這個看似不可能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為什呢?因為大小非減持已嚴重傷害了股民的感情,股民看到限售股解禁已經有點“談虎色變”的味道。

    對於原始股股東來說,減持似乎是最賺錢、最省力的方法,中籤一隻新股平均可以賺到2-3萬元,因此有股民專門打新,有機構也專門打新,為什麼呢?原始股太賺錢了,對他們來說可以立即套現,因此大部分人不會一直持有原始股。

    小股東尚且如此,大小非們更是可想而知,他們的股票有限售期,限售期一到,很多人也是迫不及待的減持套現,有些人甚至頂格減持,無法減持的甚至會質押,總之,給人的感覺是很缺錢。但是隻要算一算,他們都在富豪行列,可以說股市是真正的造富機器,如果沒有股市,我國億萬富豪數量估計要減少90%以上。

    回到題目上來,如果禁止原始股股東減持,還有多少人想上市?這個問題有問題,原始股股東都不出售股份,股票怎麼買賣呢?因此應該說是不允許大小非減持,還有多少人想上市?

    我認為即便這樣仍然有很多人想上市,只不過上市就會變成另一種玩法。如果大股東持有的原始股終生禁售的話,他們會加大分紅比例,比如他們的原始股按1元價格取得,市值是10元,如果每股分紅0.5元,股息率對他來說是50%,對普通股東來說是5%,他們仍然是非常賺錢的。

    所不同的是,這樣他們就會認真經營公司,爭取獲得更多的利潤和分紅,而不是熱衷於概念炒作,透過減持自己手裡的股份獲利。

    這就引出了最後的問題,上市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減持?當然是為了融資,因為融資可以把企業做大做強,公司更賺錢,分紅也會更多,但是如果減持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誰還為了分紅去下大氣力去把公司做大做強呢?這不是道德能解決的問題,只能透過制度和法律。

  • 20 # 壹號股權

    禁止原始股東減持,那麼企業上市會大幅減少。

    1、股東上市的目的既是為了融資也是為了股份變現

    企業上市的時候可以透過發行新股進行募資,解決了企業發展中資金的困境,每一家企業在上市的時候都會對資金的使用用途做出了詳細的說明。這是為了融資的目的。但是上市的時候企業募集的資金是透過發行新股而獲得的,資金是進入公司賬戶,而非進入股東賬戶。

    所以如果原始股東的股份不能減持,上市公司公司會大大減少,因為股東的股份無法變現,而且還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投資機構會再願意去投資企業,因為投資後他們是無法退出的,那麼企業無法獲得風險投資,那麼企業的創新性會大大削弱。沒有企業會願意去從事有風險的事情。結果就是企業的創新大幅削弱。

    2、原始股東的股份變現是股東的自由

    股份變現是原始股東的自由,是股東和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如果投資者認可企業,原始股東堅持正好是潛在投資者投資企業的好時機。

    如果投資人不認同公司,那麼原始股東減持的時候,會導致股價大跌,減持越多,股價跌得越多。那麼原始股東即便是減持了也不能獲得巨大的收益,所以不一定是要企業做出多少業績才可以減持多少。

    上市公司需要做的是資訊披露的公正、及時、完整。對於造假行為要嚴懲不貸。另違法者揹負巨大的違法成本。

    公司上市就打開了融資的方便大門,理應獲得最嚴格的監管和最嚴厲的違法處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拉克和伊朗的實力差不多,為什麼美國打擊伊拉克那麼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