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老九
-
2 # 其實很想你0605
太平天國前期的王還算稱職~後期封的王多數一文不值~只是籠絡人心的手段~兩千多個王~我也是哭了
-
3 # 樂善好施趙大官人
第一,籠絡人心的手段,太平天國剛剛勝利,當然要獎勵這些人。
第二,平天國運動的目的就是想翻身不做奴隸,那既然勝利了,就都做王吧。
第三,制約這些王之間的權利,讓他們不敢叛亂。
-
4 # W一家之言
太平天國竟然封了兩千多個王,有那麼疆域來分配嗎?為什麼封這麼多王?
看到這裡我也是無語了,洪秀全是不是瘋了?即使現在我們960萬平房公里的地域,要封這麼多王好像也沒地方安排吧?如果平分地域,估計跟一個鄉長管理的地盤差不多大吧。這太平天國的王也太不值錢了吧,為什麼會有如此奇葩的事情發生呢?其實在太平天國初,也就是六個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北王石達開。這幾個王,還是比較稱職的,戰鬥力也強悍,否則也不能幾年之間打的清政府抬不起頭,佔據了半個中國。自從這些以農民為主的太平軍佔據南京後就有點飄了,私慾開始膨脹,敵人還沒趕走呢就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東王楊秀清總想把洪秀全乾倒,自己當老大,沒事就玩個鬼上身,你要是在自己家玩吧,也沒人說你啥,幾個王爺開會你玩這個就有點過分了,往地下一趟,口吐白沫,然後就說天父上身了,你想洪秀全號稱天父的兒子,你爹來了,你不得磕頭大禮參拜啊。可把洪秀全氣壞了,天王給東王下跪。這麼一來韋昌輝看不下去了,帶著自己兄弟半夜就把楊秀清全家給滅了,這下就打亂了,要說韋昌輝其實也不是什麼好玩意,也想噹噹天父什麼的,把洪秀全壓下去,幹掉東王,還想幹翼王石達開,石達開乾脆跑了,不跟你們完了,自己單幹。洪秀全沒辦法,只好把韋昌輝幹掉了。這下算是亂套了,六個王,西王南王早就在戰爭死了,內訌死了兩個,跑了一個,就剩下天王一個光桿司令了,那就在封幾個吧,這下必須封自己家親戚了,於是老洪家算是祖墳冒青煙了,洪秀全能叫聲名的都是王爺。這下將領們不幹了,活是我們幹,苦是我們吃,你們家有功的,沒功的,恨不得連家裡的狗都封王。為平息手下的情緒,乾脆在多封點王爺吧,這下王爺不值錢了,滿大街走的都是王爺,老百姓算是哭了,看到一個王爺就磕頭,還沒站起來呢,又來一個,再磕,又沒站起來,再來一個,得,我也不起來了,就跪著吧,看你們什麼時候走完。
洪秀全這次還是挺滿意的,平息了手下的怒火,還分化了權利,再也不會有像楊秀清,韋昌輝這樣的權臣了,自己可以安心享樂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太平天國為什麼封了那麼多鄉長王爺的原因吧。這讓我想起來國民黨退守臺灣後,在大陸封了許多土匪為將軍,什麼少將團長,中將師長,大名鼎鼎的座山雕就是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這和太平天國大面積封王是不是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知道自己要敗亡了,封號也不花錢,也就是一紙封官令罷了。
自此太平天國走向了衰敗,最後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5 # 歷史笑春風
太平天國封兩千七百多個王,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得已而為之。
太平天國前期,對官爵的管理十分嚴格。無大功不得封侯,更不要說封王了。封的王也就是那五個王,後來陸陸續續封了幾個王。這樣,雖然太平天國的官爵繁複,但還是井井有條的。
在提拔選用人才方面,楊秀清是很重視的。即便是北伐軍深入敵境,提拔官爵還是要穿過敵境,上報楊秀清批准後才能實行。這就使得太平天國上下,對官爵十分敬重。當時的清朝官僚評價說:
(太平天國)賞功課職,頗協眾情,初無依達,故其黨爭為致死,雖屢至蹙而不捨焉。但是,由於權力過於集中在楊秀清的手中,後來釀成了天京事變。洪秀全過後,對此痛定思痛,決定從此再不封王,決定從根源上結束這一切。
但是,天京事變過後,朝野一片混亂。大批的優秀骨幹死於非命,人心浮動,太平天國的事業處於危急狀態。洪秀全為了提振士氣,又不得不採取過去出廣西時候的舊策略,濫封官爵。
由於不再封王,所以,這次大規模的封賞集中在王爵以下的爵位。
當時,太平天國在侯爵和王爵之間加設了五級爵位,分別是義、安、福、燕、豫五爵,而後才到王爵。但是,由於濫封,這六等爵在用字作封號都用盡後,居然又用數字編排,以作無限制的封賞。這就造成了“舉朝內外,皆義皆安”。
這種濫封,雖然暫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它破壞了太平天國的官爵制度。雖然一時還沒有觸碰到王爵的底線,但是終究不可避免。
後來洪仁玕歸來執政,洪秀全為了增強他的威望,破壞了他不再封王的諾言,封洪仁玕為幹王。隨後為了平息不滿情緒,又陸續封了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開啟了封王的道路。
到了太平天國的後期,封王越來越濫。這裡有因為戰功封王的,有因為行賄封王的,也有為了光宗耀祖封王的,最後達到二千七百多王。
這些王分幾等,一等為幹王洪仁玕,執掌朝政,二等王為陳玉成、李秀成,方面大帥,三等王為戰將,直至最低階的列王。最低階的列王不用「王」字,都用「坣」字, 以區別於有名號的王爵和列王。這種所謂「坣字之封」者,它的意義是「小王」。
這種濫封,對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的破壞很大。比如,李秀成手下的大將陳坤書,他違反李秀成的軍令,李秀成要處罰他。陳坤書一看不妙,就走門路給自己弄了個護王的爵位,李秀成居然對他無可奈何。
到了後期,由於遍地是王,洪秀全又不理朝政,使得太平軍各自為戰,被清軍各個擊破。
所以說,太平天國濫封爵位,在剛開始一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實質上來說是飲鴆止渴,最終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事業造成了更大的損害。
-
6 # 李飛叨
太平天國存在了十幾年,幹了不少荒唐事兒,封王、點天燈等等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今天就來說說這兩件事。首先說封王,大家千萬別被這個所謂的“王”嚇到了,太平天國的王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有的王含金量是非常低的。 太平天國起義,怎麼都看都有些“窮人乍富挺胸凸肚”的味道。
洪秀全在金田起義之後,就開始了封王的歷程,他自己是天王,然後又封幾個造反骨幹做了“東南西北翼”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其中以東王和南王最為尊貴,是一等王,地位僅次於天王洪秀全,西王和北王是二等王,翼王(據說還有一位天德王洪大全)是三等王。
這幾名骨幹最先被封王,王位的含金量也很高,他們不僅在太平天國的政治和軍事上擁有很高的話語權,在個人待遇上也是無可比擬的,比如說在王孃的分配上這幾個王就與眾不同。
洪秀全咱們就不說了,人家是天王,在金田起義之後就封了好幾十個王娘,到定都南京後更是後宮三千荒淫透頂,其他的楊秀清等人也是夜夜笙歌快樂得不得了。 太平天國治理下的地區,實行男女分營制度,即便是夫妻沒經過允許也不能隨便見面,一旦發現是要受到嚴懲的。這其中的女營,就是王孃的主要來源。他們的做法和皇帝選秀女沒多大的區別,往往都是在女營之中選擇十幾歲的女孩子,然後按一定的配額分給各個王。
據史料記載,即便是石達開這樣的英雄豪傑,也沒有反對這種做法,被分配了一定數量的王娘。
太平天國的王開始貶值,是在天京事變之後,韋昌輝殺了楊秀清,洪秀全殺了韋昌輝,任命石達開主持工作,但為了制衡石達開的權力,把自己家的兄弟親戚瘋狂封王,同時,也有些廣西起義的老兄弟被封王,這很大程度上是種安慰獎。 封王封多了,王的稱呼都成了問題,最後的王只能稱為“列王”,不賜給名號了!
如果你這就感到吃驚,那就太早了,太平天國的丞相更是多如牛毛,居然有萬人以上的規模。真是古今罕見啊!
如果你感到吃驚,還是太早了,讓我們來看看太平天國的刑律。
太平天國的刑罰只有兩種,死刑和杖刑。杖刑是數量往往都是一兩千板子,受刑人是必死無疑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太平天國其實只有死刑。
死刑也是分輕重的,對於罪行輕的人,斬首就可以了。不過在斬首之前,這位要歸天的老兄,要自己敲鑼打鼓走街過巷,嘴裡高喊:眾兄弟要好好修煉,莫要學我,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如果是罪行嚴重的人,遭遇就非常可怕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點天燈。受刑的人會被全身裹上麻布,然後在油缸裡浸泡,等身上的布料吸飽了油,再將人頭下腳上地倒掛起來,從上面開始點火,如同點燈一般,殘忍至極。
太平天國的殘忍,不下任何朝代的酷吏,令人髮指。
-
7 # 沉墨I方之城
太平天國封王有兩個階段,前期是慎封,後期是濫封,其重要的節點就是天京事變;無論是慎封也好,濫封也好,都有太平天國運動非常明顯的階級特點。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上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也是特點最為鮮明的農民起義,因為他們是以外來宗教信仰為基礎,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為基礎聚攏信眾,並以此為組織基礎發動起義,這在運動的前期起了很大的作用。
宗教信仰對於農民起義的蠱惑力量很大,當太平天國運動一旦啟動、發展起來後,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就會面臨一個現實的世俗問題——封賞。
以底層民眾(信眾)為基礎的農民起義一旦有了發展的空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麼對於勝利果實的劃分不可避免的擺在大家面前,這與他們是否信仰上帝,是否來自中產階層沒有任何關係。
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沒多久,太平軍打下了永安城,就做了三件事:1、查抄城裡富有人家的所有財物入“聖庫”;2、頒佈“三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3、封王。
太平天國在永安封的王並不多,非常的慎重,只有幾個,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南王馮雲山、翼王石達開,就一副麻將。
前期的封王很慎重有兩個原因:
1、保持隊伍領導的權威性,這對於一個政權初期非常必要,不但有利於隊伍建設,更能夠減少領導層的人數,避免權力分散;
2、中國千年來農民意識的劣根性,有了好果子,能吃上的人都希望獨享。
洪秀全帶領“東西南北中(翼)”幾大王一路向北進軍,中途死了幾個王,後來又即使替補上了,但是總體在王爵的分封上很慎重,其實當時的太平天國的世俗政權都掌握在東王楊秀清手中,洪秀全退居到神壇上當他的天王去了。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運動達到了頂峰,不但佔有長江以南廣大的地區,更是能夠與清廷隔江對峙,大有劃江而治的態勢,憑藉楊秀清、石達開等人的強悍能力,還能時不時的出擊清軍,搞得晚清名臣曾國藩都跳了江(未死)。
盛極而衰,太平天國爆發了“天京事變”,柱石楊秀清被韋昌輝、秦日綱給殺了,石達開又逼著洪秀全殺了韋、秦兩王,天平天國內訌了。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實力大損,石達開率軍出走,楊秀清、韋昌輝等元老死了,權力形成了真空,洪秀全在天王府享福了十多年,管不了也不想管,就把爛攤子丟給了族兄弟洪仁軒,其實這貨還是有點能力,很多的關於太平天國的檔案都是他起草和制定的。
洪仁軒上臺後,要挽回局勢,首先就是要穩定人心,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能夠穩定人心的東西只有兩樣:錢、權!
不要說信仰,這玩意在中國三皇五帝時期都沒有形成過。太平天國所有的錢財是歸“聖主”的,也就是說,錢全部歸洪秀全,不能動。只有權了,無非就是刻印章,刻印章的石頭很多,洪仁軒選擇了後者,輕鬆、愉快,大家都接受。
於是,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就進行了大肆的封王,這一封就剎不住了,只要有點用的,就是個王,甚至有些王爵被當做了個人私賞給封了,這種濫封現象在太平天國後期更為突出,這又有一定的民族原因。
太平天國晚期,大家都能看得到此次運動的結局,覆滅是遲早的事情,而且未來是什麼結局大家都知道,要麼逃亡,要麼被清軍所殺,投降都不行,清軍對待太平軍投降的將領,唯一一個得到善終的只有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其他的那些王無論多出名,全都剮了,包括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人。
井底的農民們一旦爬上了井沿,看了這花花世界,到最後還是要跌倒井底的時候是最為瘋狂的,既然這個果子最終也不屬於我,那就大家一起搶了、砸了、啃了,好歹過把嘴癮。
所以太平天國後期的大肆封王也就是那個邏輯,既然早晚要滅亡,甚至早晚要死亡,過把癮再說,太平天國的領導層有了這樣的心態,就不足奇怪太平天國最後居然有了兩千多個王了。 -
8 # 使用者6663864333286gun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大的農民起義。它又是由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發展教眾,組織教眾,進行起義 。1851年金田起義,永安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肖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封王還是比較謹慎。東王楊秀清節制其餘的幾王。東王楊秀清九千歲,南王馮雲山八千歲,西王肖朝貴七千歲,北王韋昌輝六千歲 ,翼王石達開五千歲。東王楊秀清是廣西紫金山中燒炭的,是洪秀全的表弟馮雲山發展的。太平天國在征戰中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肖朝貴戰死,對楊秀清失去了制衡,楊秀清的能力比較強,化解了太平天國發展初期洪秀全回廣東,馮雲山被抓,信眾可能會雲散。楊秀清以天父名義聚攏信眾。太軍打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建宮殿選妃,楊秀清也建宮殿選妃,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萬歲,洪秀全不爽 密召韋昌輝和石達開誅殺東王楊秀清,韋昌輝帶三千兵和燕王秦日綱誅殺楊秀清 ,陳承瑢帶路控制楊秀清東王府,很順利。石達開指責韋昌輝濫殺,韋昌輝殺了石達開全家,洪秀全又讓石達開誅殺了韋昌輝、秦日綱和陳承瑢。洪秀全猜忌石達開,石達開領兵十萬負氣出走。天京一時無將可用,無兵可守,洪秀全提拔陳玉陳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穩定住了天京危局。洪秀全為了攏絡人開始大肆封王。加上有賄賂有人情的立功的封王。
-
9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天國,一共封了2700多個王。
這個數字,放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無比荒唐的。
太平天國,為何要如此荒唐呢?
利弊各半的永安封王別人造反,講究的是“緩稱王”,太平天國不信這套,造反沒多久,一座城都沒有,洪秀全就急不可耐的做了天王,這還不算完,剛剛打下第一座城池,就一口氣封了5個王。
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被封為東、西、南、北、翼王。
著急是著急了一點,但坦率地說,這一次封王倒也還可以理解。
畢竟:既然是認真地造反,就要認真地搞一套制度出來嘛。
在永安,太平天國明確了財務制度(聖庫制)、官制。
封五王,可以看成是對官、爵制度的一部分。
這次封王,可說是利弊各半。
當時,太平天國的領導關係有些混亂。
洪秀全缺乏實力,也缺乏實際工作能力,身份一直有些尷尬;楊秀清、蕭朝貴之間的競爭關係也非常微妙。
這次封王,楊秀清節制諸王,成為政府首腦,利於太平軍的統一指揮。
只不過,這個制度,從就開始就要挑戰人性。洪秀全、楊秀清二元政治結構,終究還是不穩固的,最終,還是鬧出了天京事變。
插曲:“任務型”封王早期,太平天國對封王的態度是謹慎開放:非首義之人不得封王;非立有蓋世大功者不得封王。
不過,太平天國領導層很快就開始打臉了。
1853年,太平天國又封了秦日綱、胡以晃為燕王、豫王。
秦日綱、胡以晃,皆是首義人物,但要說立有蓋世大功,則未必。
如果說胡以晃尚有攻取廬州、逼死江忠源之功可說,秦日綱就真的編都編不出什麼蓋世大功來了。
從他們的封號來看,這是一次“任務型”封王。
秦日綱被封燕王,正是受命組織北伐援軍之時。“燕”,直隸也!其意圖無非是讓秦日綱以燕王之名統一指揮北伐軍及北伐援軍。
胡以晃被封豫王,正是攻克廬州,逼近河南之時。“豫”,河南也!其意圖無非是讓他自皖北攻略河南。
秦日綱組織的北伐援軍失利,胡以晃在廬州失利後,任務取消。不久,爵位也被奪了。
混亂的開始:念念不忘的“家天下”天京事變後,洪天王傷心了,異姓王靠不住,打虎親兄弟,還得自己家裡人來!
為了制衡石達開,洪天王任命了兩個哥哥為安王、福王。
二王屁都不懂,就會貪墨,還逼走了石達開,引起了群情激憤。
洪天王無奈,只好暫時把兩位哥哥的王爵擼了。
洪天王知道自己家裡人也鎮不住場地,乾脆宣佈:“永不封王”!
洪仁玕回來了,洪天王眼前一亮:終於來了一個能幹一點的自家兄弟!
洪天王直接讓洪仁玕作了軍師,封了幹王,位在石達開之前!
這一下,平地驚雷,炸了鍋了!
你洪仁玕初來乍到就封了王,那陳玉成、李秀成會服氣嗎?
封!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這些統兵大將都封!
這是一次弊大於利的封王!
此前,各將相互配合,取得了三河大捷等勝利。
此後,各將私利之心強化,配合開始心懷各異。
當然,更要命的,還在後面!
混亂擴散:眾建諸侯以分權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各又各的勢力範圍,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為了加強集權,洪仁玕提出了主意。
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到了”弱本強末“,避免“為君之權謀下奪”,意思就是多建諸侯,分大將的權力。
《資政新篇》裡進步的東西很多,洪天王也就是隨便誇一誇,但這個建議,洪天王是認真採納了,“欽定此策是也”!
於是,陳玉成、李秀成手下的將領,也都紛紛封了王。
這次封王,確實弱化了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的實力,但權力並沒有歸於中央。
各王各玩各的,誰也不聽。
陳玉成、李秀成的隊伍變成了一盤散沙,互不統屬,一盤散沙!
同時,新封各王都把自己的統治區域當成了自己的小王國。
這些軍人大多治政無方,只能壓迫百姓,以充實軍隊,引發了大量的暴動!
太平天國,在這些地區民心盡失!
此,自殺之策也!
徹底亂來:彩票當然,靠這麼封,要封到2700人還是有不可能的。
很快,太平天國的封王徹底瘋了!
只要是自己人,都封王;廣東來地,都封王;歸順太平軍的土匪頭目,都封王;給太平軍捐錢的財主,都封王!
最滑稽的事情,發生在天京被圍期間。
當時,湘軍射勸降書到城內。
洪天王下令:撿到勸降書的,不交者殺掉,上交者統統封王!
結果,一口氣2000多個亂七八糟的王蹦了出來!
坦率地說,這個階段的封王,只是一個純粹的笑話。
這些王都沒什麼實力,既沒能力救太平天國,也沒能力作什麼惡。
有人說,這樣封王,封得太濫,讓這個爵位沒有意義了。
其實吧,洪秀全也沒指望能有多大意義,他只不過是把封王當成買彩票了。
天王可勁地封王:天靈靈,地靈靈,出一個救世主來!
瘋了。如此而已!
總的來說,太平天國的封王,早期明確領導關係、確立領導地位,頗有必要;後來洪天王私心作祟,以封親戚來掌權,使封王開始兒戲;再到後來,洪天王用封王來分化大將實力,使太平軍一盤散沙,可謂自殺!最後,洪秀全手足無措,只有把封王當成買彩票了···
王,是最高爵位。封王是嚴肅的,不能亂來的。
洪秀全把封王當成開玩笑,結果,自己成了一個玩笑。
-
10 # 秦嶺夜譚工作室
兩千多個絕對是誇張,雖然一些資料和影視劇都這樣說。但真正有名有姓的,也就上百個。早期除東南西北翼燕六王外,還有追封的求王林鳳翔,請王李開芳,焦亮。
中期封的王包括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沃王張洛行,安王福王洪仁發,洪仁達。
後期封王的各級將領,有楊輔清,林紹璋,譚紹光,李世賢、汪海洋、劉尊漢、黃文金、黃文英、黃子潮,陳得才,蘇州八王等。還包括捻軍張宗禹,賴文光,任化邦。
總之,太平天國封王雖濫,但不會超過1000,兩千更是無稽之談。
而之所以封王,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鼓舞士氣吧!因為後期軍事上節節敗退,已日落西山,只能靠封王收買將領的心。第二,為了分權,防止單個將領坐大,擁兵自重,形成楊秀清,石達開。但這種大肆分封,也導致了將領互不統屬,被各個擊破,不可避免走向滅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平天國,被封王絕對不是好事。查查資料就知道,大多數王都是兵敗被俘,受千刀萬剮而死。
-
11 # 金棠文化
太天國為何要封兩千多個王呢?是迫不得巳。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同年12月,洪秀全在廣西永安城稱天王,稱萬歲。接著又分封了五王,他們是:東王楊秀清,稱九千歲;西王蕭朝貴,稱八千歲;南王馮雲山,稱七千歲;北王韋昌輝,稱六千歲;翼王石達開,稱五千歲。規定西王以下俱受東王節制。其中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在1852年太平天國轉戰途中先後犧牲。
1853年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即以原兩江總督府為基礎,拆毀大量附近民屋,擴建成他的天王府,他還大肆挑選民間秀女充入他的天王府。從這時起,太平天國領導人開始出現腐敗的端倪。洪秀全出行所坐大轎要64人抬,楊秀清的轎子需要48人,太平天國中最小的官、即管理25戶的兩司馬所坐的轎也要4人抬。1856年9月發生天京內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被殺,翼王石達開被迫出走。這時,洪秀全已失去在永安所封僅有的五個王。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太平天國後期雖湧現了像陳玉成、李秀成等一些優秀將領,但把持天國中樞機構的多是洪秀全家族之人,這其中雖然也有如洪仁玕等具有先進思想之人,但他們基本上都不是從實際鬥爭中鍛煉出來的,在施政中難免不脫離實際。這時天國巳很難做到上傳下達、政令暢通了,加上腐敗的蔓延,天國只能靠封官許願的辦法發號施令。而且這個習慣一經形成即愈演愈烈,甚至運糧官在前線亟急軍糧時,要求封王遭拒後拒絕運糧,天國也只能妥協。
所以,太平天國後期最終封了二千多個王,是“腐敗”的結果。
-
12 # 愛之育之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
起義軍漸漸背離了初衷
掉進亨樂主義與爭權奪利的陷井中
同時
為了滿足一些人的虛榮心
胡亂封了二千多位王爺
造成王爺遍地走
比狗還要多的怪現象
成為歷史笑柄
偉大的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在自我迷失中
在清庭與帝國主義的聯合絞殺中
失敗了
故,令人扼腕痛惜
#凌遠長著#
-
13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這個數字,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極其荒謬的。
太平天國為何如此荒謬?
永安王有一半的優勢和劣勢
當其他人反抗時,他們注意“慢慢呼喚國王”的思想。太平天國不相信。在短暫的叛亂之後,沒有了城市。洪秀全急著要當天王。事情還沒有結束。第一座城剛建成,他就一口氣封了五位國王。
楊秀清、肖朝貴、馮雲山、魏長輝、石大凱被授予東、西、南、北、翼諸王稱號。
有點著急,但坦率地說,國王這次獲批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既然我們是嚴重叛逆的,就應該認真建立一個制度。
太平天國在永安明確了財政制度(國庫制度)和官制。
授五王可以看作是官貴制度的一部分。
可以說,這次授王的利與弊各佔一半。
當時太平天國的領導有些混亂。
洪秀全缺乏實力和實踐能力,身份一直有些尷尬;楊秀清和肖朝貴的競爭關係也很微妙。
這一次,楊秀清控制了國王,當上了政府首腦,這有利於太平軍的統一指揮。
然而,這一制度從一開始就要挑戰人性。畢竟,洪秀全和楊秀清的二元政治結構並不穩定。最後,天津事件爆發了。
插曲:“任務導向”王
早期,太平天國對國王是謹慎開放的:不忠於皇位的人是不允許的;在世界上沒有偉大成就的人不能被授予國王。
然而,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很快就開始面對面了。
1853年,太平天國立秦仁剛、胡宜煌為閻王、禹王。
秦剛、胡宜煌是第一批義士,但不必說他們對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胡宜煌有功績,攻佔瀘州,殺了蔣中原,秦仁港就不能真正地編撰出什麼偉大的功績。
從他們的頭銜來看,這是一個“以任務為基礎”的國王。
秦仁剛受命組織北伐增援時,被封為閻王。”燕”,直隸也!他的意圖是讓秦仁剛以閻王的名義指揮北伐軍和北伐增援部隊。
當胡宜煌被授予河南王的稱號時,正是他征服瀘州、走近河南的時候。”河南”,河南也是!他的意圖是讓他從皖北攻打河南。
秦立剛北伐失敗,瀘州戰敗後,胡宜煌的任務被取消。很快,這個頭銜就被奪走了。
混亂的開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家庭和世界”
天京事變後,洪王悲痛欲絕。不同姓氏的國王是不可靠的。他不得不和老虎兄弟作戰。他必須來自他自己的家庭!
為了制衡石大凱,洪王任命兩個哥哥為安王和傅王。
兩王放屁不明白,便貪墨,還強行趕走石達開,引起眾人的憤怒。
洪天王只好暫時除掉兩兄弟的王珏。
洪天王知道他的家人不能住在會場裡,所以他乾脆宣佈:“永遠不做國王”!
當洪仁根回來時,國王的眼睛亮了起來:終於,一個更能幹的哥哥來了!
洪天王直接任命洪仁幹為軍事顧問,在石大凱面前授予他甘王的稱號!
這一次,地雷,炸鍋!
洪仁根剛來的時候,他成了國王。陳玉成和李秀成會信服嗎?
封印!陳玉成、李秀成、楊福清、李世賢,這些將軍都是授予的!
這是一個弊大於利的國王!
在此之前,將軍們相互配合,取得了三河大勝等勝利。
從此,每一個都會強化自利的心,合作開始有了不同的感受。
當然,更重要的是,它還在後面!
混亂的擴散:透過建立王子來分權
陳玉成、李秀成等人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些勢力範圍已經方興未艾。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洪仁幹提出了這一思想。
洪仁根在《高官新章》中提到“弱者為先”
-
14 # 聊在南書房
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濫封王爵,竟然多達兩千七百多個王。這已經預示著是太平天國病入膏肓的時候了,已經沒有規矩、制度可言了,全憑洪秀全的個人喜好。也說明洪秀全已經失去理智,處於瘋狂的狀態了。
在天京事變發生後,洪秀全受到極大的刺激,不願意再信任其他人了。他對外做出決定“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希望將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他還宣佈以後永不封王了。當時,除了他自己外,太平天國的王就只剩下翼王石達開和洪秀全的兩個哥哥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了。當時在太平天國將士的呼籲下,洪秀全將石達開召回天京主事,但是並沒有按照慣例提升石達開為軍師,而是任命為“通軍主將”。這說明,洪秀全是擔心楊秀清功高震主的情況再次發生的。
在石達開負氣出走天京後,洪秀全在太平天國將士的一再要求下,只得削去了他兩個哥哥的王爵,這樣,太平天國就只有天王洪秀全一個了。洪秀全又制定了新的爵位“義、安、福、燕、豫、侯”,以供封賞立功的將士。同時,他繼續借用宗教將其神話,以鞏固王權。將太平軍稱為“天軍”,意思就是他一個人的軍隊。但即便是這樣,一些掌握著兵權的將領,洪秀全依然難以控制,比如,新崛起的李秀成兄弟等。
洪秀全的再次封王是在1859年4月,當時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從香港輾轉來到天京,洪秀全對洪仁玕的到來十分高興。他打破自己“永不再封王”的決定,對洪仁玕給予特殊加封,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就封洪仁玕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在洪秀全的心裡,他這個弟弟是個不一般的人才,而且一定會像南王馮雲山一樣是自己的“板蕩忠臣”,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而不像其他異姓王那樣不可靠。
洪秀全對洪仁玕的破例封王,令很多的太平天國將領不服,甚至激起了大家極大的不滿情緒,很多人認為自己衝鋒陷陣的賣命,竟然不如一個剛來的書生。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為了平息大家的不滿,又加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蒙得恩為贊王。在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後,洪秀全又加封李世賢為侍王、楊輔清為輔王、林紹璋為章王。自此形成了太平天國新的領導層,我們看,洪秀全這個時候還是論功行賞。
為了牽制諸王的勢力,洪秀全又耍起了小心眼,他再次封自己的兩個哥哥為信王、勇王。並且將已故的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胡以晃的後代也封為幼東王、幼西王、幼南王、幼豫王。洪秀全重用的人有一個順序,他首先重用的是他的外甥只有十幾歲的幼西王蕭有和,其次是他兩個哥哥,然後是洪仁玕,還有他的女婿等一幫乳臭未乾的小孩子。洪秀全甚至下詔;“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誅之。”到後來,李秀成和洪仁玕也都被排擠出權力的中心。這個時候,感覺洪秀全已經不太正常了。
洪秀全的大肆濫封王,開始於安慶失守後。陳玉成所部在安慶被清軍擊敗,洪秀全對陳玉成進行嚴責並予以革職。為了鼓舞士氣,也為了敲打、羞辱陳玉成,洪秀全對陳玉成的手下濫施封賞,希望有人能取代陳玉成的地位。自此,拉開了洪秀全瘋狂封王的序幕。
在李秀成成為太平天國的主要支柱後,為了分化李秀成的勢力,洪秀全故技重施,再次對李秀成的部下大肆封王。洪秀全希望透過封王來分割李氏兄弟的軍權和地盤。洪秀全先封陳坤書為王,以牽制李秀成,接著又封黃文金、劉官芳、古隆賢、賴文鴻等多位李秀成的部下為王。隨後,洪秀全又採取同樣的措施,對李世賢、楊輔清的手下多位將領進行封王。到1863年,洪秀全已經封了九十多人為王。
這還只是剛剛開始,洪秀全的封王之路越來越瘋狂,後來發展到廣東出來的封王、捐錢捐糧的封王、親戚也封王,甚至行賄也可以被保舉封王。最高峰時,太平天國竟有兩千七百多個王。
洪秀全本來是希望透過封王來相互牽制,避免大權獨攬的現象再次發生。可是結果卻適得其反,太平天國的王爵氾濫,多到已經不值錢了。而且各王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各自為政,互相不配合。因為王太多,都是王,以致上下難以節制,政令不通,指揮失靈。在天京被困後,都不願意前往救援,也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這也是洪秀全瘋狂後的咎由自取。
-
15 # 雲華看天下1
就是個虛名沒有含金量,當時從廣西跟出來的就封王,捐糧捐錢的也封王,真正有實權的王就是洪秀全和開始封的那五王。說白了封王也是為收買人心,滿足一些人的虛榮心。有時也為擴大隊伍需要,比如戰爭時期的司令無論多少人都稱司令,還有現在見面都是總,多了真沒實際意義。
-
16 # 憨憨老阿姨
太平天國短短14年,洪秀全為何要封2700多個王?
說起太平天國運動,就一定要說一下他的領軍人物洪秀全了,在清朝那個腐朽的統治時期,洪秀全可以站出來,率領自己的軍隊與清政府的軍隊作鬥爭,說明他還是渴望清朝能夠興盛發展的,然而由於他認識的侷限性,導致最終的結果失敗了,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就這樣被清朝鎮壓下去了。
然而,洪秀全他卻創造了一項記錄。雖然太平天國建立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參與的人數卻是特別的多,洪秀全僅僅封王就封了2700多個,他為什麼要封這麼多的王呢?
洪秀全一開始確實是封了很多王。
永安釋出封王詔令的時候,除了天王洪秀全外,一共只封了5位王,分別為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在這五個王之中,要數楊秀清的權力最為強大了,可以管轄其他幾個王。
洪秀全對於這種情況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於楊秀清權力過大,且手握太平天國大部分兵權,連洪秀全都不放在眼中,更別說其他幾個王了,更是經常被他打壓,這引起了眾人的不滿。所以洪秀全就採取措施滅了楊秀清。
洪秀全後來就又開始了封王。
本來洪秀全並不想再封王了,畢竟哪個領導者願意將自己的權力分攤呢?但隨著1859年,洪仁玕來到天京,洪秀全封其為幹王,封王之事就又開始了,之後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蒙得恩為贊王、李世賢為侍王、楊輔清為輔王、林紹璋為章王。
-
17 # 寶樹白石
中國封建社會的任何一次打天下。打下天下,坐天下,都會發生血腥的爭權奪利的鬥爭,農耕社會的社會基礎就是走向最高的社會階級,封王,封侯,封爵。
而每一次的分贓不平都會激烈而殘酷。導致血腥的屠殺,或者玉碎官傾。
太平天國王朝屬於玉碎宮傾,導致太平天國從頂峰跌進滅亡。從金田起義,戰全州,進湖南,過長江進金陵,建立太平天國王朝,洪秀全統治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坐上金鑾殿。
許多的跟隨者,都想坐皇帝,楊秀清就想坐皇帝,洪秀全已經成為皇帝。洪,楊,內訌開始。
中國的封建王朝都是家天下,一個姓,一個家庭統治天下。洪秀全就是這樣乾的。而其他的爭奪者將兔死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失敗者將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楊秀清的勢力太大了,楊秀清也要坐皇帝,都想三宮六院,72妃子。夜夜笙歌,日日做新郎。
太平天國的許多將領也想富貴榮華,封子蔭妻,世代享受。
為了彌補內部矛盾重重,洪秀全封了許多許多的王,來滿足他們的心理和生活的慾望。
這些王侯暫時滿足了許多將領的慾望,但是滿足不了楊秀清,洪秀全,楊秀清的矛盾白熱化。
天京事變,秦淮河變成屍河,血河,楊秀清被誅,楊秀琴被誅引發的不可收拾的內部危機,使整個太平天國倒塌下來,封再多的王也無可挽回玉碎宮傾的結局。
-
18 # 吟風社
洪秀全其實是經歷了一個從不願封王到濫封王的階段,在剛拿下永安時,洪秀全對於是否要封王都可能有過一陣思想鬥爭。可以說,就連永安的初義五王都是洪秀全妥協的結果。
太平天國官職和歷代所有王朝都有所不同,因為融合了一些不倫不類的基督信仰,以及一些民間評書演義,於是產生了一個極其古怪的制度。在太平天國中,人間是不存在皇帝的,因為世上只有一者可為稱作"皇帝",那就是"天父上主皇上帝",至於其餘人等,包括洪秀全在內,至多隻能是"王"。
因此,起初洪秀全對於封王是牴觸的,因為自己這個天王跟其餘的諸王在地位上並沒有本質上的差距。1851年9月25日太平軍攻破永安,但是永安的封王大典,楊秀清等五人正式獲得王爵的時間要到12月17日的封王詔書。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這期間顯然是存在著一定的政治鬥爭,不過洪秀全最終選擇封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早在金田起義前後,天國的權力大多就已經收歸楊秀清、蕭朝貴之手,而起義初期鼓舞士氣、收攏人心封王更是常見手段。
因此,儘管拜上帝會的教義起初是認為"封王"屬於舊王朝的"凡間歪例","有些冒犯天父",洪秀全還是妥協了。
永安封王之後,截止天京事變的四五年間,只有秦日綱和胡以晃因功被封為燕王與豫王,但在地位上是不可與永安五王相提並論的,除此之外哪怕是洪秀全的至親兄弟,也只能叫做國親,而非王。
然而天京事變打破了所有的政治平衡,楊秀清一系盡被清算,而韋昌輝殺紅了眼將石達開一家也全部殺死,石達開起兵討韋,洪秀全將韋昌輝一系當作替罪羊一併全部誅殺。太平天國又由石達開主政,但此時洪秀全早已不再相信任何外姓王,他將自己的兄長洪仁發、洪仁達冊封為王,對石達開加以掣肘,石達開最終負氣出走,並帶走了十餘萬精兵,後悔莫及的洪秀全取消了兩個兄長的王位並宣佈不再封王。
但洪秀全這話說了不久就自食其言了,他的族弟洪仁玕輾轉來到天京見到了洪秀全,洪仁玕是一個具有近代視野的人物,他在洋人傳教士那些學到了許多近代西方的科學知識、政治體制,縱然以整個中國的範圍來看,在當時都是少有的人物。
這樣的一位族親前來天京,對洪秀全來說可謂意義非常,取消洪仁發、洪仁達的王位絕非洪秀全的本意,純粹是二人能力過於平庸不能任事,他一直希望有一個真正有才幹的族親能幫助他總攬朝政,是以洪仁玕來到天京不到一月就被封為幹王、正軍師。
但這樣一來,就又引起的李秀成這類有大功的新生代實力派不滿,不得已,洪秀全又封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為王。自此之後,封王似乎成了洪秀全常用的安撫手段,伴隨著後期太平天國地方勢力的逐步軍閥化,各方將領都隱然成了一派勢力,洪秀全好似放棄治療一樣不斷的封王,王爵也愈發的不值錢,但封王對於洪秀全來說,確實是不斷妥協的產物,洪秀全政治手段低劣,而在楊秀清死後,整個太平天國不再存在一個在能力和威望均可總攬大局的人物,最終出現二千七百餘王的奇異現象,雖令人瞠目,卻也不是無法理清原因。
-
19 # GPWatcher
不要看其他人的囉嗦分析:
1,洪秀全老年神魂顛倒,天天想著三千天兵天將護體,對應到地上就是無數個王;
2,天國楊秀清死,石達開出走,軍師洪自擔任,二元制結束,沒人再去反駁阻止洪的想法,洪又迷信,以至於自己都以為自己是神了,三千六丁六甲護體
-
20 # 讀史得間
太平天國中後期“遍地都是王,短暫又瘋狂”,2700多個王的存在,使得太平天國變成了太平“王”國或者說太平“官”國。洪秀全後期為何濫封王位?一是分散權力,二是收買人心,導致“王爺多如狗,爵爺滿街走”,享受著各種特權的王爺們誰也不服誰,把太平天國搞得烏煙瘴氣。李秀成認為太平天國失敗的一個重大原因,即在於濫封多王。
1.1856年天京內訌後,洪氏兄弟首先封王,至1861年前期,才有十個左右的王,此後愈封愈濫,多至2700餘人封王太平軍初起時,只有洪秀全一人稱王。佔領永安之後,開始了第一次封王,即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1854年時,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已死,秦日綱晉升為燕王、胡以晃晉升為豫王。此時直到1856年天京事變前,除了洪秀全為天王外,太平天國只有五個王。
王不算多,但每個王都有千人以上的僚屬和侍從;衣食住行不說,出行也很排場,天王的轎伕64人,東王的轎伕48人。官員出行,軍民迴避,威風凜凜。
神秘的《推背圖》有這樣一卦,“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第三十四象)。此卦應驗在太平天國上。半壁江山坐了幾年後,1856年,“王殺王”的大戲開演——先是北王殺東王,然後天王殺北王,翼王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圖說:“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
洪秀全覺得滿朝皆不可信,隨即把他認為可靠的兩個哥哥和十個侄子都封了王,後來又封陳玉成、李秀成等異姓王,實在是因為人心不服,用來堵嘴。
到1861年,洪天王已經封了100多個王。其他爵職,也大量增加,1858年前後,新設義、安、福、燕、豫等爵位,“不及一年,舉朝內外,皆義、皆安”。什麼天將、朝將、佐將,更是不可計數。1861年,一位到過南京的英國人說,天京幾乎全是公職人員。
據歷史學家郭廷以考證,1862年以後,王爵之封,漸漸增多。英王陳玉成部下封王者有扶王陳得才、啟王梁成富、遵王賴文光、祐王藍成春、導王陳仕榮、從王陳德隆。連捻軍首領張洛行都被封為沃王。忠王李秀成部下,也有很多人封王。
昭王黃文英在被清軍俘獲後供述:
起初是有大功的才封王,到後來就亂了,由廣東跟出來的都封王,本家親戚也都封王,捐錢糧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
1864年,天京被清軍攻破,此時太平天國有2700多個王。如果太平天國再支撐幾年,肯定會繼續封王。封這麼多王,簡直像過家家一樣。這樣太平天國成了不折不扣的太平“王”國,或者說是太平“官”國。寫到這裡,我感嘆漢語常用字才幾千個,洪秀全封王用了2700多個,每個字還不能重複,真夠難為他的!
2.為何濫封王位?一是分散權力,二是收買人心我們先把眼光放到現在。
假設一個民營企業,它有一名總經理和一名副總經理,那麼這名副總經理的權力和地位都是很可觀的,甚至可能對總經理的位置構成威脅。如果企業改革,保留一名總經理,將副總經理的人數提高到五個以上,這五個副總各自分管幾個部門,那麼,副總經理的權力實質上是被壓縮、分散了,五個副總也會互相不服,總經理的位置將因此更加鞏固。
我說這麼一大段,實際上就是在合理揣測洪秀全大肆封王的用意。在一段時間內,太平天國保留了一個天王,然後下面有五個王的權力架構。因為王在數量上稀缺,所以他們的權力和地位尊崇,如果封的王多了,出現“王爺多如狗”的局面,那麼王的權力就會被分散,其地位就要直線下降,而天王洪秀全的地位將更加尊崇。所以,我的第一個結論是,洪秀全多封王,意在貶低諸王的身價,分散權力,制衡諸王的勢力。這一點,忠王李秀成看得很明白,他在被俘後寫給曾國藩的供狀裡說道:
天王見我兵多將眾,忌我私心,內有奸臣弄權,封陳坤書為王,分裂我勢。
管中窺豹,我們可以知道洪秀全出於猜忌,採取了多封王的策略,以削弱各王尤其是宿將實力。
第二是廣施名器,以收買人心。洪秀全的算盤是,給儘可能多的人加官進爵,他們就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可以起到收買人心的效果。這點,李秀成也有怨言,他在供狀裡說:
日封日多,然封這有功之人,又恐前有勞之人不服,故而不問何人,盡心亂封之,有人保者,有些有銀錢者,俱準司任何官之部,得私保之。無功偷閒之人,亦各封王。外帶兵之將,日夜勤勞,觀之忿怨,不肯出力戰守……主見失算,封出許多之王,言如箭發難收,又無法解。
李秀成身為一員猛將,帶兵與清廷血戰,才被封忠王,可是“無功偷閒之人,亦各封王”,不僅他心有怨恨,其餘日夜帶兵打仗之將,也是“觀之忿怨,不肯出力戰守”。遊手好閒、有些錢的人也能輕易封王,讓李秀成們情何以堪?
3.濫封多王沒有起到鞏固權力、凝聚人心的作用,效果適得其反——“彼此猜忌,勢不相下”太平天國沒完沒了的封王行動,讓清朝幾位“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曾國藩認為,太平天國的王太多了——“黨羽無定數,酋長無定謀……偽王不甚服偽天王、忠王之排程,各爭雄長,苦樂不均,敗不相救”。這其實已經把封王的弊端說得很清楚了,即大家覺得彼此都是尊貴的王,級別一樣,導致排程不靈。甚至,據曾國藩的觀察,各王之間還會彼此攻擊,“此王所踞之地,常為彼王劫掠。”看來,類似“太平時,王殺王”的事情一直在上演!
左宗棠說:“賊中偽王,彼此猜忌,勢不相下。”這話同樣說出了太平天國濫封王位的惡果,即膨脹的諸王互相猜忌,大家都是王,憑什麼聽你的排程?
而李鴻章說的更到位:
增封多王,內亂猜忌,愈散漫不可制。
餘論事情要對比著看才有意思——
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稱:“曩聞粵寇之據金陵也,文宗顯皇帝顧命,頗引為憾事,謂有能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簡單地說,咸豐帝曾經表示,攻克太平天國的天京者封王。
當1864年7月天京城被曾國藩兄弟攻下時,清廷絕口不提封王的承諾,只賞了曾國藩一個侯——一等勇毅侯,封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為一等威毅伯。
清廷食言了,沒有封曾國藩兄弟為王。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名位至關重要,清廷對功高如曾國藩者都沒有封王。回頭對比一下,看看太平天國的2700多個王 ,頓覺太平天國的大肆封王,簡直形同兒戲,可以說是一場既幼稚又不理智的政治遊戲。
回覆列表
主要便是安撫人心和收買人心唄,還有便是分化權力。因為剛開始洪秀全並不是封這麼多的王,剛開始洪秀全只是封了東南西北四王再加上一個翼王。後來由於這些王的權勢過大導致於洪秀全自己感覺到了威脅。所以便想出了分化權力的法子。太平天國屬於農民運動,其實沒有什麼具體的管理方式。只不過就是大家為著同一個方向去努力,當這個方面漸漸實現了後,那麼就會產生一系列人性劣根的問題。
比如權力,要知道當時的那位王可是為了權力進行著鬥爭,他們並沒有如以前只想著一個目標了。有了點權力便開始內訌,就開始腐敗,這也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其實洪秀全自己也並不是有什麼雄才偉略,他自身的能力不足。他自己本身能力不足那麼只有收買人心了。其實大家許多都是百姓出身,對於權力都是比較敬畏。現在洪秀全封那麼多王,哪怕這個王不值錢,大家都願意為他賣命。
還有便是封那麼多的王也是表示著他洪秀全並沒有忘掉大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能有這麼著一天無非就是靠大家的支援。這樣無疑是收買人心的好方式。但是洪秀全沒有想到太平天國還是會失敗。他這種做法看起來是蠻好的,其實就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力,根本就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這樣只會加速人性的劣根,讓這個團隊更加腐敗,大家都是王了,都是有身份的人,吃苦那麼久了,不得享樂?
事情都是有因有果,洪秀全確實能力有限,眼光過於短淺,缺乏管理能力。太平天國運動其實並不是沒有機會,但是洪秀全這些策略加速了它的死亡。到了後期,大家都不是為了革命,而是天天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