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跟班

    丁汝昌大家都很熟悉,是一位悲劇的民族英雄,在甲午戰爭當中,因為彈盡糧絕又拒不投降而自殺殉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名太平天國將領出身。

    清朝中後期,一場蔓延至兩廣地區的農民起義,如同一場大火般,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在整個清帝國內部燃燒了起來。而在這場起義中,一個人生原本平凡無比的年輕人改變了命運。

    在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的時候,丁汝昌正好在一間豆腐店裡幫忙做雜活,如果不出意外,應該就是平凡的過一輩子。而在戰火燃燒到了丁如昌所在地後,丁汝昌的人生至此發生了改變。

    古代農民起義都喜歡裹挾民眾,丁汝昌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得不加入了起義軍。

    1861年,太平天國起義軍被圍困於安慶城中時,那時候的丁汝昌正跟隨在太平天國將領陳學啟的部下,輔佐當時的太平天國安慶城主將葉芸萊鎮守安慶。

    因為安慶城一直如同鐵桶一般巋然不動,難以攻破,所以清軍主將就選擇了向安慶城中的一些將領招降。

    面對著清朝的朝祥,陳學啟原本還有一些猶豫,但是在發現葉雲萊得知自己受到了清朝的招降,想要殺自己的時候,他就沒有再猶豫下去,果斷地直接帶領著當時包括丁如昌在內的一部分士兵逃出安慶城,投靠在了清軍營中。

    在進入了李鴻章的淮軍陣營後,丁汝昌由於作戰勇猛,被李鴻章鋪下的劉銘傳看中而成為了劉銘傳的部下。

    在淮軍陣營中,丁汝昌只能算是一箇中下層次的小人物,但是後來透過一路跟太平天國捻軍的作戰,它的地位卻開始逐步提高了起來。最終在所有的叛亂平定後,他被授予了總兵官職,同時加授了提督銜。

    由此可見,丁汝昌能得李鴻章重用,並在後來被提拔為水師提督,還是因為作戰勇猛,立下不少功勞。

  • 2 # 畫素說

    看到這個題目想必大家一定充滿了疑惑,畢竟根據清朝的官方史料,從未提過丁汝昌的太平軍出身;而且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平軍基本被清朝剿滅殆盡。

    其實,丁汝昌是真真出生於太平軍,至於他為何能受清朝重要還是因為自己的本事與得到李鴻章、左宗棠之青睞!

    丁汝昌,1854年於太平軍進攻安徽之時加入太平軍,在1860年安慶保衛戰中向清朝投降。只不過當時的丁汝昌只是一個小嘍囉而已,他是跟隨主將程學啟一起投降清朝。當然當時他的老大程學啟也只不過是太平軍中一個統領數百人的小軍官而已。

    也就是說他們的級別不高,無足輕重,並非太平天國中的主要領導人,這也是為何丁汝昌能活下來的主要原因。

    不過雖說丁汝昌隨著自己的老大投了清朝,就職於湘軍之中。但是曾國荃也是對他們很不放心,所以每戰必讓他們衝鋒在前面做炮灰。不過這個丁汝昌也是個狠人,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爭中,每每衝鋒在前,更是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

    1862年時,丁汝昌被劉銘傳點名到自己麾下,先是統領親兵100人,後旋改統領馬隊,再到升任營官,授參將。太平天國別消滅後,李鴻章將丁汝昌升為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捻軍被剿滅後,丁汝昌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

    到了後來,左宗棠甚至想讓他參與收復新疆之戰,只是,李鴻章早就定下讓丁汝昌統領新建的北洋海軍,丁汝昌這才沒有隨左宗棠前去。

    我們其實不難看出丁汝昌之所以能升遷的這麼快,還是因為其作戰勇猛,無論是在剿滅太平軍還是捻軍的過程中,不斷的立功而獲取高升的機會。

    其次便是,丁汝昌投降清朝之時,其也不過只是太平軍中一個小官,如此一來也容易獲得清廷的信任,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有李鴻章等人的提攜,因此太平軍降將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過多的困擾。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兩方面去分析:

    一、丁汝昌在太平天國只是普通士兵

    丁汝昌是安徽廬江縣石頭鎮人,1836年出生,加入太平天國的時候是1854年,才只有18歲。

    他加入太平軍並不是因為認同太平天國的思想或理念,而是家境貧寒,父母在他15歲時病故,後來又發生嚴重的荒災,為了混口飯吃,才投了太平軍——其實不投也不行,當時廬江被太平天國佔領,然後徵兵,敢不應召嗎?怕是小命不保。

    在清廷看來,這就是被裹挾的,其情可憫。

    而且在太平軍中的時候,丁汝昌非常低調,沒冒出什麼水花。

    (丁汝昌銅像)

    1860年,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率湘軍進攻安慶,一直攻不下,就想到了招降。他們找到了安慶北門守將程學啟的養母,令其化裝為乞丐進入安慶,勸降程學啟。還說,如果勸降不成功,便要殺她的親生兒子。

    程學啟對養母很孝順,又考慮到安慶不一定能守住。就帶著手下300多人降了湘軍,丁汝昌就是其中的一個,很不起眼。

    說白了,他在太平軍中就是個馬前卒,沒什麼份量,和清朝的仇不深,清廷也就不會老抓著他的黑歷史不放。

    二、丁汝昌降清後作戰勇猛

    程學啟這一夥人剛到清營的時候,曾家兄弟,尤其是曾國荃對他們是存有疑慮的,每戰必派他們到前線,把他們當做可有可無的消耗品。

    而太平軍誅殺了程學啟留在安慶城中的妻兒,還把人頭懸掛在城牆上。程學啟悲憤莫名,視安慶太平軍為仇人,奮勇殺敵,以曾經的同袍的鮮血打消了曾國荃的疑心,命他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

    丁汝昌自然被歸入開字營,安慶之戰中他殺敵頗多,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這是他仕途的起點。

    之後,在上海士紳的請求下,曾國藩命令李鴻章組建淮軍支援上海,程學啟的開字營被劃歸李鴻章。這也是應有之義,淮軍是在安徽組建的,程學啟這一營幾乎都是安徽人。

    淮軍中還有劉銘傳的銘字營,1862年8月份,開字營配合銘字營跟太平軍打了一場戰,丁汝昌作戰英勇,被劉銘傳看中了,請示李鴻章之後把他調入銘字營,仍然是哨官,統領親兵100人。後來改為統領馬隊,升任營官,授參將。

    清朝末年派系林立,丁汝昌是李鴻章這一派的人,在李鴻章的提拔下升遷很快,他身上太平天國的印記越來越少,直至消散。

    等到最後甲午海戰兵敗自殺的時候,估計沒幾個人想得起他曾經當過太平軍了。

    總之,丁汝昌會被清朝重用,一方面是因為他作戰勇猛,憑軍功升遷;另一方面是因為亂世需要人才,而他還跟對了人。

  • 4 # 冒牌東方朔

    縱觀丁汝昌的生平,丁汝昌之所以能夠受到清朝的重用,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他順應了命運的轉折,其次便是因為在他人生中所發生的幾次轉折都與晚清時期首屈一指的人物有著很密切的關聯。

    丁汝昌起初無力抗爭命運的轉折,無論加入太平天國還是投降清朝,皆屬無可奈何

    丁汝昌是安徽省廬江縣石頭鎮人,出生於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36年,看到這個時間點,我想列位應該跟我一樣都能敏感地發現,再過4年,就是公元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

    而且,我們也知道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之後,不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而且還賠付了英國殖民者大量的白銀,可以說,讓清朝原本就已經十分不濟的國力再度快速地衰落。

    而自此之後,在全國的範圍之內,都陸續地遭受到了“列強”的殖民侵略和掠奪,同樣處在沿海地區的安徽省自然也在其列。

    所以,就在咸豐元年,也就是公元1851年的時候,廬江一帶發生了嚴重的災荒,在這樣災荒之中,丁汝昌的父母先後病故了,此時僅有15歲的丁汝昌成為了一個孤兒。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在同一年,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列強的殖民侵略和盤剝,於是,便在全國各地爆發了以“洪秀全”為首領的“太平天國”運動,那“太平天國”運動的宗旨想必列為也是清楚的,那便是徹底推翻清政府的腐敗統治。

    等到了咸豐三年十二月,也就是1854年1月的時候,勢如劈竹的太平軍佔領了廬江地區,時年18歲的丁汝昌應徵加入到了太平軍當中,而這便是丁汝昌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命運轉折,也應該說他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他選擇加入了太平軍。

    在加入太平軍之後,丁汝昌跟隨太平軍去到了安慶駐紮,並且成為了太平天國程學啟的部下,所以,說到這裡的話,我們也能夠知道,丁汝昌應該只不過就是太平天國起義軍當中一個普通的兵員。

    只不過,他所駐紮的安慶這個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因為,這裡是當時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也就是現如今南京的門戶,一旦安慶失守,那麼,天京便會陷入危機之中。

    此後呢,丁汝昌便在天平天國軍中呆了將近7年的時間,直到咸豐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61年,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呈現出“崩盤”的態勢。

    而且就在這一年,安慶被曾國藩統轄的湘軍團團包圍,那麼,駐守在安慶的太平軍一旦跟清軍拼死血戰,基本就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境地。

    在這樣的情勢之下,身為太平軍英王陳玉成部下的程學啟選擇了明哲保身,他趁著夜色率領他麾下的丁汝昌等300餘人翻越了安慶城的城牆,隨後便向駐紮在集賢關的湘軍訓導曾貞幹投降去了。

    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丁汝昌便迎來了他命運當中的第二次轉折,說道這裡,我想列位也能夠從中感受到,丁汝昌命運當中的前兩次轉折幾乎跟自己的意志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完全就是在所波逐流而已。

    丁汝昌初投清廷諸多曲折,“才勇過人”加之“不甘心”成就了“晚晴名將”

    投入到“湘軍”之初,當時湘軍的首領,同時也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對程學啟、丁汝昌等太平天國的降兵降將仍然有所疑慮,於是,在之後的每一次戰鬥當中,曾國荃總是會派他們這一隊人馬做先鋒,衝在前面。

    而面對如此情景,程學啟和丁汝昌倒是沒有膽怯,而是接受了這樣的安排,而且就在同年的七月十三和八月一日,程學啟和丁汝昌率領他們的人馬接連取得了兩次大勝,並且成功地拿下了安慶城。

    此戰之後,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二人才徹底地放下心來,對程學啟和丁汝昌二人進行了提拔,程學啟升任了遊擊將軍,丁汝昌則升任了千總。

    而就在這個時候,丁汝昌迎來了投入清軍之後的第一個機會,那便是由於當時上海地區計程車紳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便紛紛要求清政府能夠組建一支新的軍隊來保衛上海地區。

    於是,曾國藩便命令李鴻章組建了晚清時期清政府的第二支新型武裝部隊——淮軍,而恰好這支軍隊當時便主要是由安徽人組成的,程學啟和丁汝昌便在其中。

    淮軍的人員調配完畢之後,在同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862年,丁汝昌便跟隨李鴻章去了上海,成為了淮軍的一名軍官。

    而就在這一年的八月,丁汝昌便參加了加入淮軍以來的第一次戰鬥,他配合當時同為淮軍將領的劉銘傳與太平軍開展了“四江口之戰”。

    就在此戰之中,劉銘傳見丁汝昌作戰十分英勇,於是,便跟李鴻章協商把丁汝昌調到了自己的麾下,並且在戰役結束之後,被劉銘傳授以了“參將”之職。

    此後到了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徹底地被清政府所滅,不過,太平天國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此時還有另外一支農民起義軍“捻軍”起來反抗腐敗不堪的清政府的統治。

    此時的丁汝昌,應該說由於自己的才能和勇武,已經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所以,他便再次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

    直到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東捻軍”終於被清政府徹底剿滅,丁汝昌再次因為戰功而被授為“總兵”之職,加提督銜,並且還被授以了“巴圖魯”的勇號,算是登上了自己人生的一個“小巔峰”。

    此時的丁汝昌已然成為了清政府當中的“高階武將”,此後的丁汝昌也算是過了較長的一段時間的“富貴”生活。

    然而,等到了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由於連年賠款,清政府在軍費開支方面已經不堪重負,於是,清政府便決定裁減軍隊,而這個“裁軍令”恰巧就落在了“丁汝昌”的頭上。

    下達這個命令的人,也恰好就是一路都在提拔丁汝昌的頂頭上司“劉銘傳”,而沒想到的是,在接到命令之後,丁汝昌卻公然與劉銘傳撕破了臉,接連上書抵制“裁軍令”。

    劉銘傳聽聞之後,極為震怒,甚至都有了“殺之而後快”的想法,丁汝昌聽說之後,便找了一個機會逃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巢縣,逃過了殺身之禍。

    回到老家之後,丁汝昌做了數年的閒散人,但是,心中卻始終都很憋悶,不甘心自己一身的“本事”就這麼埋沒了。

    而且呆在老家的時候,丁汝昌心裡時常都會想到當時已經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左思右想之後,便奔赴天津前去投靠李鴻章。

    等見到“李鴻章”的時候,雖說李鴻章知道丁汝昌有勇有謀,但是,由於丁汝昌在“裁軍”之時與劉銘傳有過很大的過節,所以,李鴻章的心中便有所顧忌,沒有答應將丁汝昌收入麾下的要求。

    不過,李鴻章也不是沒有給丁汝昌任何的機會,李鴻章對丁汝昌說他正準備建立海軍,但是卻缺乏能夠統帥海軍的將才,所以,便建議丁汝昌去英國學習海軍的建軍理念和戰法等等。

    而一旦丁汝昌學成歸來的話,李鴻章便有足有的理由讓他來統帥海軍,而等到丁汝昌接受了李鴻章的建議之後,一個突發事件的出現,卻讓丁汝昌原本的留學計劃泡湯了。

    這個突發的事件,便是當時的陝甘總督左宗棠正在指揮清軍收復新疆的戰役,左宗棠恰好知道丁汝昌作戰十分的英勇,便上書奏請慈禧太后派丁汝昌前去甘肅。

    然而,已經計劃讓丁汝昌去英國留學的李鴻章卻不願意讓丁汝昌去甘肅,而有了左宗棠這樣一個插曲,李鴻章也沒有辦法再讓丁汝昌去英國留學了,所以,便只好將丁汝昌留在了天津。

    雖說丁汝昌沒能去留學,但是,卻因禍得福,終於不用憋在老家混吃等死了,終於再次獲得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此後,丁汝昌就一直留在李鴻章的身邊,等時間來到光緒五年,也就是公元1879年,已經開始發展海軍的清政府從請過陸續購置了五首戰艦,作為原本的人選,李鴻章便推薦丁汝昌在北洋海軍中當差,擔任炮船督操一職。

    而且,不僅如此,從光緒五年開始,一直到光緒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86年,丁汝昌始終都在協助李鴻章訓練和擴大海軍。

    而且,在此期間,他還如願以償地踏上了他原本要去留學的英國,而且還覲見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拜訪了英國海軍司令和高階軍官,他此行去英國的目的是為了接受已經訂購的兩艘戰艦。

    經過7年的發展,李鴻章所統轄的北洋海軍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就在這一年的七月,李鴻章命丁汝昌與總查琅威理率北洋水師主力赴朝鮮釜山、元山、永興灣等處操練,同時巡查洋麵。

    到了七月初十日,定遠號等軍艦到達了日本長崎,沒想到卻引起日本民眾的豔羨和妒恨,因此,在七月十六日這一點,當時清政府的水兵在上岸修整時,與當地的日本警察及民眾發生了爭鬥。

    因為這件事情,北洋水師的總查琅威理曾經一度在盛怒之下準備下令向日本開戰,但卻被丁汝昌制止了,而後清政府和日本透過外交、法律途徑平息了這場爭端,最終日本人向清朝說並賠償了5萬餘元。

    當時一直在積弱的清政府,卻能夠最終從身為列強的日本人手裡拿到了賠償,不得不說,這應該與當時日漸強大的北洋水師不無關係。

    此後,到了光緒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在清政府當中發生了一件大事,詳細規定了北洋海軍的官制,並且在威海選定區域建造了水師公所,不僅如此,當時總理海軍事務大臣的醇親王奕譞還奏準了頒佈《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海軍正式建軍。

    北洋海軍正式建制,便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來統領這支特殊的軍隊,而且當時的清政府也提出了相應的需求,於是此後到了九月十三日,海軍衙門根據李鴻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升任為海軍提督,不久之後更是加賞尚書銜。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丁汝昌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海軍的掌門人,在成為“海軍提督”之後,丁汝昌便提出並執行了一系列有利於海軍建設和發展的舉措。

    只不過,丁汝昌雖然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治軍卻不夠嚴格,這主要取決於他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會對他的伯樂李鴻章言聽計從,所以,並不能使這支北洋海軍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

    與此同時,在率領艦隊訪問日本同時看到了日本的軍艦之後,丁汝昌曾經向當時的光緒皇帝提出要購置更加先進的軍艦,並且加大對海軍的建設,然後,光緒皇帝卻沒有采納。

    治軍不嚴,再加上北洋海軍的軍艦裝備要遠遠落後於日本,這便致使在此後的光緒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所爆發的中日“黃海海戰”當中,北洋海軍慘敗而歸,而且也不得不說,由於海軍作戰理念的落後以及丁汝昌自身的弊端,致使他在指揮作戰當中犯下了不少的錯誤。

    黃海海戰戰敗之後,丁汝昌先率領著殘存的幾艘軍艦回到了旅順港進行修整,修正結束之後便回到了旅順港,但沒想到的,就在返回旅順港的途中,鎮遠艦莫名其妙地觸到了礁石,致使整個北洋海軍的戰鬥力再次大打折扣。

    因此,當日本再次興兵來犯進攻旅順的時候,北洋海軍沒能抵禦住日軍軍艦的進攻,最終旅順陷入敵手,而因為作戰不力,丁汝昌被光緒皇帝革去了海軍提督一職。

    但沒想到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並沒有終止,在侵佔了旅順之後,他們又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威海,而還進行海戰的話,在整個清政府當中唯一可以掛帥的便是丁汝昌了,於是,就在李鴻章的奏請之下,戴罪之身的丁汝昌再次組織人員、籌措軍備,第三次與日本海軍正面作戰。

    這次對日作戰,從光緒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95年的正月三十日一直持續到二月九日,丁汝昌率領著無論是軍艦的數量和裝備都要遠落後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北洋海軍,可以說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在戰鬥的最後時刻,他親自登上了“靖元艦”並且擊中了兩艘日本軍艦,但是,靖遠艦的中路炮臺也被日本軍艦擊中無法使用,見此狀況,丁汝昌便想與“靖遠艦”一同沉沒,但卻被他的部下救上了小船。

    到了二月十二日,已經徹底戰敗的北洋海軍被日本軍艦所包圍,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曾經試圖勸降丁汝昌,但被丁汝昌毅然回絕了,此時的他只想以死盡忠,於是,就在當晚,他便選擇了以“吞食鴉片”的方式自殺殉國,而且在臨死之前,至死不願投降的丁汝昌還將北洋海軍提督的大印截角作廢,殉國之時,他年僅59歲。

  • 5 # 汗青正浩

    中日甲午戰爭之初,雪片一般的奏章飄到光緒帝的案頭。裡面多是對主帥丁汝昌的指責之詞,說他本是太平天國降將,能力平平,逃避出戰,膽怯懦弱。還暗指是有人任人唯親,才讓丁汝昌成為海軍統帥的。光緒帝看了大為光火,甚至將茶杯摔了,併發出諭旨將丁汝昌革職,戴罪自效。那麼丁汝昌真的如流言那樣不堪重用嗎?

    從太平軍小兵到清軍將領,丁汝昌戰場贏得美名

    其實說丁汝昌是降將,還是真抬高了他,事實上,當初他只是一個無名小卒而已,隨著大部隊倒戈投降成為清兵的。

    丁汝昌來自安徽的一個小村莊,務農為生的丁父只供起兒子上了三年私塾就無能為力,從十歲起丁汝昌就開始做幫工來補貼家用,放牛、擺渡、做豆腐,任何事都做得非常用心。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這個努力的孩子。

    在丁汝昌十四歲的時候,父母因染上瘟疫雙雙故去,丁汝昌成了孤兒,所以在太平軍打到當地時,無牽無掛的丁汝昌就參加了太平軍。他被編到了老鄉程學啟的手下。後來曾國藩派人秘密招降程學啟,程學啟猶豫再三同意了。於是丁汝昌也搖身一變,成了湘軍,當時丁汝昌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兵而已。

    在投降之前,丁汝昌駐守安慶,很少參戰。等他隨著程學啟投降之後,他們被當成炮灰一樣,每有激烈戰況,必被派到最前沿。

    為了保住性命,丁汝昌只能拼命廝殺,在戰場上丁汝昌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也因作戰英勇被上級賞識,後來他又被派往上海支援李鴻章。

    丁汝昌被編到劉銘傳帳下效力,從攻打太平軍到後來平叛捻軍,丁汝昌越戰越勇,從小兵升到千總,最後官至總兵,還被授以“巴圖魯”的稱號。不過後來清朝裁軍,丁汝昌因為自己兵馬營被裁而頂撞劉銘傳,劉銘傳一氣之下想殺了丁汝昌,丁汝昌不得不連夜跑路,回到家鄉避禍。

    投奔李鴻章,丁汝昌成為其手下愛將

    丁汝昌在家裡並沒呆太久,在家幾年之後,不甘寂寞的他仍然希望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後來他聽說李鴻章被朝廷委以重任,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前去投奔。畢竟他也算當年淮軍的元老,李鴻章欣然將這個勇將招攬下來。不過劉銘傳也是他的愛將,李鴻章不希望引起內部矛盾,所以將丁汝昌當作以後海軍統帥來培養。

    所以丁汝昌的確是李鴻章一手提拔培養上來的,雖然在此之前丁汝昌的確只是在陸地打仗,沒有海軍指揮經驗,但以當時的條件,大清朝廷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有太多的海戰經驗。

    作為海防派,李鴻章認為列強的主要威脅來自於海上,所以他運籌帷幄,用盡一切辦法成立了一支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艦隊組成的近代海軍隊伍。李鴻章如此重視海軍,他不可能不用自己人,更不可能用一個庸才。

    在他的建議下,朝廷在威海、旅順、山海關等地建立了各類相關學堂,一大批海軍人才充實到北洋海軍之中。然而在那種舊式制度之下,丁汝昌不可能治軍嚴格,畢竟沾親帶故、濫竽充數的人太多。除非丁汝昌不想在朝廷幹,不然他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

    他是李鴻章的人,就必須聽李鴻章的話,否則不用等上層人士說話,李鴻章就先拿下他了。這就是那個黑暗社會的悲哀之處,也是丁汝昌的悲哀。

    如果說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孩子,那丁汝昌就是北洋水師的保姆,他為北洋水師付出的精力和心血遠非李鴻章能比。當李鴻章為了討好慈禧而忽略北洋水師時,丁汝昌無可奈何。最終中日甲午海戰中,丁汝昌拒絕了日本人的勸降,服毒自盡。

    不管怎麼說,丁汝昌還是被打上了“李家軍”的印記,而且在死後還得為李鴻章背鍋。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李鴻章僅僅是被斥責。光緒帝把滿腔怒火都發洩在丁汝昌身上,丁家被抄家,丁夫人不堪受辱自盡,丁汝昌屍體被穿上黑色“囚衣”,棺材不準入土。而在他身死之時,日本軍艦為其鳴笛下半旗,這樣的待遇,足可以看出丁汝昌能力不凡,然而時也命也,李鴻章成就了丁汝昌,也毀了丁汝昌!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太平天國運動歷時十四年,其影響之大已經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和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都不同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有明確的綱領和制度政策等。他們並不是一團散沙。而且太平天國的敵人也並不僅侷限於滿清王朝,其他西方列強資本主義侵略者也同樣是太平天國的敵人。甚至於他們對帝國主義侵略者要比對滿清更加的痛恨。因此也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遭到了中外勢力的共同鎮壓。這也是開了歷史的先河。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投降滿清的原太平天國將領並不在少數,除了丁汝昌之外,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也同樣投降了滿清。丁汝昌在投降滿清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小卒子,並不是什麼重要人物。而當時的韋俊可是太平天國的重要人物之一,算是太平天國的核心人物了韋俊投降滿清當時還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造化弄人,和丁汝昌相比,其他投降滿清的大人物就要悽慘的多。而丁汝昌這個小人物卻是混的最好的一個,最終甚至成為了北洋海軍提督,統帥著滿清的北洋水師。

    丁汝昌投靠太平天國起義也是迫於無奈。丁汝昌家境貧寒,小時候唸了幾年私塾後就因為貧困輟學了。最後以幫人放牛、放鴨、擺渡船等,賺錢補貼家用。丁汝昌十六歲多時候,他的家鄉正趕上鬧災荒,而且父母也因為疾病先後去世了。孤苦無依的丁汝昌正是迷茫的時候,正好太平天國打到了丁汝昌的家鄉,並且佔領了該地區。丁汝昌為了討口吃的,填飽肚子,所以就加入了太平天國,成為程學啟部下。

    丁汝昌在太平天國裡面也就是個小兵,說簡單點就是炮灰角色。但勝在機靈,所以丁汝昌一直也都沒有遇到什麼生命危險。咸豐十一年,太平天國勢微,身為太平軍陳玉成部下的程學啟,眼見大事不妙帶著丁汝昌一干數百人投降了滿清。可見丁汝昌投降滿清也屬於被迫的。或者說隨大流了。投降滿清後,丁汝昌因為作戰勇敢,先是受到了劉銘傳的提拔升為參將,在太平天國滅亡後,丁汝昌因為戰功再次被李鴻章提拔升為副將。之後丁汝昌就好像開掛了一樣,一路立功升職,同治七年時期更是被封為提督,賜協勇巴圖魯勇號。要知道巴圖魯在滿清代表著英雄,非大功不封。可見丁汝昌的能力。

    當然了丁汝昌也不是一路宏圖大展,在之後丁汝昌也一度被劉銘傳打擊到歸隱田園。丁汝昌也請求李鴻章任用,但李鴻章不願和劉銘傳做對,所以也就沒有啟用丁汝昌。直到光緒五年,清朝海軍正在擴充建設,正是用人之際,李鴻章這才趁機又啟用了丁汝昌。丁汝昌任職海軍後不久就瓦解了朝鮮壬午兵變到陰謀,使得日本染指朝鮮的陰謀破產。光緒十二年當時丁汝昌在接收了英國訂購的最新艦船的時候,還差點和日本幹起來。但最終丁汝昌還冷靜了下來,沒有直接攻打日本。否則很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甲午戰爭了。畢竟當時北洋海軍明顯比日本強大,而且還沒有中央那些老頑固的掣肘。

    後來甲午戰爭大家也都知道了,滿清強大的北洋水師被日本擊敗,丁汝昌也險些因為戰敗被殺。也幸虧李鴻章力保丁汝昌,丁汝昌才逃過一劫。後來丁汝昌再度與日軍交戰,最終寡不敵眾再次失敗。戰敗後的丁汝昌面對日本人的招降,丁汝昌深感恥辱,所以丁汝昌毅然回絕日軍勸降,只想以慷慨一死盡忠。當晚,服鴉片自殺,以謝國人。丁汝昌死後,他手下軍官牛昶昞盜用丁汝昌的名義,與日方簽訂了《威海降約》。威海港裡,李鴻章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至此全軍覆沒。

  • 7 # 普天藍

    因為這個人聽話!這恐怕是他最大的特點,不然李鴻章也不會把北洋水師讓他帶!最後也正是他的聽話徹底葬送了整個北洋水師!

  • 8 # 漠鷹茶館

    歷史學家對於丁汝昌的評價都比較高,丁汝昌“一生勤奮好學,忠於職守,為建立清朝北洋海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朝廷能夠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啟用並重用太平天國的降將丁汝昌,正是看中了他這一優點,而丁汝昌在甲午海戰中忍辱負重、誓死保國的英雄行為,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品質的體現,也是中國軍人“人在城在,城陷人亡”的戰爭觀和民族氣節的具體體現,也同樣證明了清朝廷沒有用錯人。

    關於丁汝昌的身世,一直是眾說紛紜,正史《清史稿》中只有一句話:“丁汝昌, 字禹廷, 安徽廬江人。”而《丁軍門禹廷事略》中稱:“公諱汝昌, 字禹廷, 安徽廬江縣人, 性亢爽, 負豪氣, 狀魁貌梧。”

    正史中對丁汝昌的身世所談寥寥,甚至於連生年都沒有提到。

    後世盛傳的丁汝昌賣豆腐之說,來源於陳詩所撰《丁汝昌傳》,其中提到:“丁汝昌, 字禹廷,北鄉石嘴頭村人。 少卓犖負奇氣。父燦勳, 業農, 遣從族父學制豆腐, 勞而無直(值)。 恆念家貧, 竊錢奉母, 主怪錢少, 改納竹筒。 厥性敏慧, 潛以竹竿黏飴而取之如故,……咸豐荒旱, 父母亦逝。”

    但是陳詩所做之傳記,沒有足夠的史料支撐,更多的有點類似於傳說的性質,因此也很難作為丁汝昌身世的佐證。

    丁汝昌參加了太平軍,同樣來自於陳詩的記載。《丁汝昌傳》中寫道:“太平軍過廬邑, 掠人入伍, 汝昌被掠, 從至皖城。 與同館者, 則桐城程忠烈學啟也。 傾懷效能, 意氣相得。 無何, 湘鄉曾忠襄國荃圍皖城, 學啟偕汝昌率三百人逾城出降。 忠襄猶疑慮, 每戰令居前, 屢獲捷。 既克皖, 學啟授參將, 領開字營。 汝昌哨官, 亦授千總。”

    這也是丁汝昌曾經加入太平軍的唯一記載了。

    不管如何,丁汝昌在加入清軍後,早年系李鴻章屬下淮軍將領,後出任北洋艦隊提督。

    1879年,清政府設立海軍,“先於北洋設水師一軍,俟力漸充,由一化三”。

    作為李鴻章的愛將,丁汝昌以陸將的身份統領北洋艦隊,成為中國海軍的高階將領,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演繹了一曲悲壯的旋律。

  • 9 # 史論縱橫

    我這個人研究問題有一個毛病,就是別人都在搞的東西,我不願意去搞,等別人都不愛搞了,我如果有興趣再去搞。

    前幾年曾國藩熱,湘軍熱,太平天國熱,我從事自媒體創作以來,先後寫了大概四千篇歷史相關的文章,合計450萬字,但是基本上沒寫過跟這些東西相關的東西。

    最近因為身體原因臥床休養,先是讀了唐浩明的歷史小說《曾國藩》,隨後又看了張宏傑的通俗歷史讀物《曾國藩》,算是對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有了一個較為淺顯的瞭解。

    然而,為了給自己少一些麻煩,通常情況下,清軍都會大開殺戒,曾國藩人稱曾剃頭,動起刀來是相當狠,經常殺降,1861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率領湘軍攻克安慶的一些太平軍營壘,八千太平軍在糧食吃光後投降,曾國荃先是繳械,然後把八千湘軍全部殺光。

    由於曾國荃殺降晚上睡不著覺,曾國藩寫信安慰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據說曾國荃在攻破天京後,三天殺了十多萬人,秦淮河都被染紅了。

    相比曾國藩的湘軍,徒弟李鴻章也是深得曾國藩真傳,李鴻章在包圍蘇州後,成功策反蘇州城內的太平軍高階將領,最終使得三萬太平軍投降,當時李鴻章許諾只要太平軍投降,一律不予追究,結果投降兩天後,三萬太平軍就被李鴻章的淮軍屠殺了。

    得到李鴻章殺降的訊息後,曾國藩十分高興地說“此間近事,惟李少荃在蘇州殺降王八人最快人意”。

    曾國藩和李鴻章之所以對降軍大開殺戒其實是有著複雜原因的,首先作為漢臣,他們本身的權力有限,有些高官厚祿的許諾本身就是欺詐;其次,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法得到清朝統治者的認可,為自己謀取高官厚祿;最後降軍降而復叛,一般會追究招降者的責任。

    所以,清軍一般不喜歡招降,即使是招降,前期無法殺降,就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戰爭打頭陣當炮灰,後期基本就是殺降了。

    但是,這裡面有幾個意外,其中一個太平軍統帥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因為韋昌輝死於天京事變,又是早期投降清廷的太平軍高階將領,清廷想拿他做招牌,因此沒有殺他,最後得以善終。

    相比於韋俊的特殊身份,丁汝昌的履歷更為傳奇,他只是一個普通太平軍低階軍官,在投降清軍後,不但沒有被殺,後來還成了淮軍高階將領,在甲午戰爭之前擔任海軍提督,賞加尚書銜,成為北洋水師的實際負責人,實在是令人慨嘆。

    為何丁汝昌的太平軍履歷沒有給其帶來負面影響,後來還能飛黃騰達,被清廷重用?

    丁汝昌是安徽廬江人,太平軍打到廬江的時候,丁汝昌應徵加入太平軍,在程學啟部下,要說鬧革命也要跟對人,丁汝昌後來能夠飛黃騰達跟這個程學啟有很大的關係,在1861年太平軍形勢急轉直下的時候,程學啟率部投降,丁汝昌也在投降之列,本來程學啟只有三百多人,也沒有什麼影響力,曾國荃對程學啟也不是很放心,在作戰的時候,讓程學啟部當先鋒,其實就是做炮灰,由於程學啟投降的時候,太平軍將他一家老小都殺害了,對太平軍十分仇恨,因此作戰相當勇猛,搞得曾國荃就是再想排擠程學啟,也不好意思下死手。

    安慶攻破後,論功行賞,程學啟升任遊擊,擔任開字營的營官(清朝一個營五百多人),丁汝昌升任千總,擔當開字營的哨官。

    要說人的命好,丁汝昌也是幸運到家了,在投降湘軍不久,上海戰事告急,在上海計程車紳擔心太平軍開入上海,請求曾國藩支援,但是曾國藩一門心思想要從西邊打到南京,不願意到上海去分兵,因此讓自己的學生李鴻章組建淮軍,然後支援上海。

    由於開字營都是安徽人居多,程學啟和丁汝昌也都是安徽人,曾國藩早就看這隻太平軍降軍不順眼,乾脆做個順水人情,送給李鴻章當組建淮軍的家底。

    其實,曾國藩挺沒有遠見的,當時上海全是租界,要錢有錢,要炮有炮,等到李鴻章把淮軍帶到上海後,再借助戈登的常勝軍,著實打了幾場勝仗,淮軍也得以迅速發展,作為淮軍的班底,骨幹,李鴻章的老鄉,程學啟等人深受李鴻章的重視,程學啟簡直就是李鴻章的心腹,李對其言聽計從。

    本來丁汝昌是跟程學啟混的,但是程學啟在鎮壓太平軍的戰事中去世了,丁汝昌卻逐漸受到重用,平定太平天國後,曾國藩受到朝廷的猜忌,自剪羽翼,大幅度裁撤湘軍,反倒是李鴻章絲毫不顧及朝廷的聲音,不但不減,反而擴充淮軍。

    等到捻軍作亂後,湘軍成了戰五渣,曾國藩帶隊去也是鎩羽而歸,最終還是李鴻章帶著淮軍前去救場子,丁汝昌在剿滅捻軍後,因功被授予總兵,加提督銜。

    當然,要說太平軍降將的身份對丁汝昌的仕途有沒有影響,肯定也是有的。

    在捻軍被剿滅後,清政府決定對淮軍也進行裁撤,裁撤的軍隊其實不多,但是丁汝昌部卻赫然在列,由於丁汝昌抗議,其上司劉銘傳要殺了丁汝昌,丁汝昌得知,急忙跑回老家避難。

    這個遭遇不可能與此無關,丁汝昌應該是能打,在打仗的時候淮軍需要他提拔他,可等到沒有戰事的事後,第一個就被踹開,丁汝昌也因此在家賦閒幾年。

    在曾國藩去世後,李鴻章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實際上已經成為清廷中最有影響力的漢臣,當李鴻章準備建立北洋水師後,想到賦閒在家的丁汝昌,以其“才略武勇”決定提拔丁汝昌到北洋海軍系統中來。

    當時左宗棠正在進行西征,得知丁汝昌復出,還打算要丁汝昌到西北戰場,但是李鴻章與左宗棠鬧掰,沒有同意,將其留在了天津。

    此後他主要從事北洋水軍的購艦與海軍訓練工作,北洋水師成軍之時,丁汝昌擔任海軍提督,負責整個北洋海軍的建設。

    可以看出,丁汝昌受重用,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有一些本領,並且由於其安徽的地緣關係,得到李鴻章的賞識,最後則是搭上了淮軍崛起的東風。

  • 10 # 清水空流

    為何會被重用,一是滿清無人,二是丁汝昌的李中堂心腹。丁汝昌最後自殺,讓後世對他有了一個忠誠和精忠的名聲,但就個人能力來說,作為一個陸軍下海的海軍艦隊司令,顯然不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亨佑。丁汝昌比伊東亨佑大七歲。但就成就而言顯然不如伊東亨佑。但問題在於,丁汝昌作為一個太平軍降將,為何得到李鴻章的重用,得以執掌北洋水師。

    丁汝昌(1836—1895),原名丁先達,字禹亭,安徽廬江縣人,官至北洋水師提督。執掌亞洲第一的現代化海軍艦隊,丁汝昌太平軍出身。是太平軍主將程學啟部下,後來跟隨程學啟投降曾國荃,應該說,在太平軍中丁汝昌職務很低,也就是個營連級軍官,在李鴻章組建淮軍,丁汝昌跟隨程學啟撥歸李鴻章指揮,就此與李鴻章結識。

    應該說,丁汝昌得李鴻章重用首先就在於是他和李鴻章是同鄉。當時,無論曾國藩的湘軍,還是左宗棠的楚軍。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用自己人,誰是自己人,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同鄉,因為這樣組成的軍隊(同鄉或同族),有著巨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強,彼此不會見死不救,因為不是國家正式軍隊,這是上級唯一可以聚攏人氣和權力的辦法,後世常凱申學習曾文正公,用的就是就是這個方式,李鴻章自然也不能免俗,幾次接觸之後,發現丁汝昌作戰勇敢,而且頗會用兵,一打聽還是是合肥同鄉,自然是大力提拔引為心腹。但種方式的最大弊端在於,只看鄉誼,不看能力,只看忠誠度,不看操守。所以在身邊的大多數是奴才和庸碌之輩,真正的人才不能脫穎而出。丁汝昌就屬於庸碌之才。

    丁汝昌後來因為得罪劉銘傳而賦閒在家十餘載。此時的丁汝昌是記名提督(從一品)高官。李鴻章在組建北洋水師的時候,北洋水師需要一位富有實戰經驗豐富的提督(艦隊司令)。應該是從英國皇家海軍畢業的高才生出任,也就是通曉現代軍作戰的人出任,比如劉步蟾,林泰曾都是合適人選,而最合適的應該是嚴復(翻譯《天演論》),嚴復以全優成績畢業於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後因與李鴻章意見不和而辭職而去,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李鴻章用人為私。也就是說,李鴻章選拔艦隊司令的標準就是必須是自己的心腹。李鴻章幾經考慮選擇了在家賦閒十年,就連陸軍都未必熟悉的丁汝昌,而此時同時邀請他的 還有遠征新疆的左宗棠,如果丁汝昌選擇左宗棠歷史將會如何呢?

    滿清自己組建的在1866年成立,第一屆畢業生是嚴復,林泰增,劉步蟾等。這些人後來去英國皇家海軍學習,於五年後即1879年才回國。劉步蟾36歲就擔任北洋海軍的右翼總兵(副司令了),賞頭品頂戴。擔任艦隊司令肯定不能服眾,李鴻章讓自己的親信丁汝昌擔任北洋艦隊司令是恰當的,但不是合理的。

    可以說,李鴻章因為自身的私心而付出慘重的代價。不僅害死了丁汝昌,也害死了北洋水師,更讓國家付出了最為慘重的代價。丁汝昌1884年開始執掌北洋水師,甲午中日海戰發生在1894年,歷時十年,我們還說丁汝昌不懂海軍,顯然不應該。我們今天對丁汝昌印象還不壞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投降,為國自殺。(他自殺是為李鴻章而死,不是為滿清)、但就整個甲午海戰而言,無尺寸之功,第一時間受傷,喪失指揮能力,讓北洋水師陷入個自為戰的局面。丁汝昌罪責不小。只能說丁汝昌能力不行。

    1895年,威海衛之戰中失利,五十九歲的丁汝昌,在彈盡糧絕、外無援軍的情況下,拒絕日軍將領伊東祐亨勸降,服食鴉片自盡。

  • 11 # 江湖小曉生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靠關係往上爬,但是也的確有靠自己的本事往上爬的。丁汝昌就是這樣一個人。

    我們都知道,丁汝昌是北洋水師的提督,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丁汝昌當年可是太平軍中驍勇善戰的猛將。

    丁汝昌老家是安徽廬江人,當時廬江發生饑荒,丁汝昌的父母都餓死了,恰逢太平天國攻佔了廬江,因此丁汝昌就加入了太平天國,這一年丁汝昌16歲,投效在太平軍將領程學啟門下。

    程學啟是陳玉成非常看好的部將,可是這哥們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孝順。他父母早逝,唯獨養母待他很好,因此他對養母非常孝順。

    曾國荃跟程學啟打了幾仗,感覺有點辣手,為了擊敗程學啟曾國荃居然拿他養母出來作為人質,這可算是壞到極點了。

    程學啟一時間沒了主意,正在猶豫的時候,他的頂頭上司葉芸來知道了這件事,便打算先拘押了程學啟,無奈之下程學啟只好帶著丁汝昌投奔了清軍,這一年丁汝昌26歲。

    程學啟這一投降雖然如了孝順的心思,卻同時害了他的家眷,他們家所有家眷都被葉芸來給宰了,氣得程學啟立志要殺賊報國。臉皮夠厚的,前腳自己是賊,後腳就要殺賊。

    丁汝昌這個時候尚且處於懵懂狀態,反正程學啟打到哪兒,他就跟著殺到哪兒,這就對了。在程學啟和丁汝昌身先士卒之下,他們攻克了安慶城,葉芸來全軍覆沒。

    沒有背景,丁汝昌靠努力成為了李鴻章的心腹愛將。

    曾國荃多雞賊啊,他看程學啟這幫人是被迫投效的,有點類似梁山宋江的意思,那他曾國荃就要做一回高俅。每次衝鋒陷陣的活,曾國荃都交給程學啟和丁汝昌來做,要不是這哥倆命大,早就掛了。

    沒想到曾國荃的壞心思,居然還成就了程學啟和丁汝昌。伴隨著軍功越來越多,他們倆一路高升,氣得曾國荃直跺腳啊。

    程學啟成為了正三品的參將,並且自立開字營,而丁汝昌則順利成為千總。這個時候改變丁汝昌命運的人出現了,那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得到曾國藩的命令,開始組建淮軍,用來支援上海,這個時候丁汝昌所在的開字營全部都劃入了淮軍的行列,丁汝昌也就成為了李鴻章的部下。

    丁汝昌前往上海效力以後,越戰越勇,這爆表的戰鬥力,立刻引起了劉銘傳的注意。劉銘傳表示:這小子我要了!於是丁汝昌就順理成章成為了劉銘傳的部下,此後一路升遷成為了他的參將。這一年丁汝昌27歲。

    跟著劉銘傳果然是有飯吃的,滅了太平軍以後,劉銘傳跟著曾國藩北上剿捻,丁汝昌再次立下了不少戰功,因此被封為總兵、提督,賜予協勇巴圖魯勇號。

    按照這種提拔的速度,丁汝昌早晚是要成為封疆大吏的。可惜他這個時候跟老上級劉銘傳鬧了矛盾,因此氣憤之餘就回家了。

    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廬江人。初隸長江水師,從劉銘傳徵捻,積勳至參將。捻平,賜號協勇巴圖魯,晉提督。光緒初,留北洋差序,赴英國購兵艦,曆法、德各營壘廠局,還綜水師。八年,朝鮮與美議互市,請蒞盟,汝昌與道員馬建忠東渡監約。---《清史稿》

    有才的人總歸不會被埋沒的,丁汝昌回家不久,李鴻章這邊就悄悄找到了丁汝昌,表示讓他來帶自己剛剛籌備好的北洋水師。甚至左宗棠收復新疆來搶丁汝昌,都被李鴻章給拒絕了。

    這哥們一下子成了紅人,而且是李鴻章這位慈禧跟前的大紅人手下的紅人,這一年丁汝昌44歲。

    甲午戰敗,丁汝昌英雄末路。

    1879年,李鴻章花了大價錢,從英國買了四艘軍艦,眼看著北洋艦隊有了一定的規模,丁汝昌便被李鴻章安排到了北洋艦隊中。

    別看他是太平軍舊將,可是丁汝昌卻很愛學習,在李鴻章的支援下,丁汝昌前往英國學習海軍知識,並且也曾經前往德國參觀學習。

    1882年,日本打算出兵朝鮮,結果丁汝昌帶著一群艦隊開往朝鮮,將日本給趕跑了。那個時候大清的水師是要比日本強盛的,因此李鴻章在朝中更加有了話語權。1886年,北洋水師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士兵們也就驕縱起來了,他們甚至開著軍艦到了日本長崎嫖妓,這還得了?不光如此,這幫士兵被日本人驅逐的時候,還把人家日本人給揍了一頓,順帶著揚言要向日本開戰。這可把當時弱小的日本給嚇慘了,好在丁汝昌出面制止,以日本賠償5萬多醫療費而告終。知道什麼叫做弱國無外交了吧?人家把軍艦開到你們的港口,還打了你們的人,最後你們還得乖乖賠錢,這就是當時清朝北洋水師對日本做的事情。

    日本當然不甘心啊,這是奇恥大辱,但是當時日本根本就不是清朝的對手,於是他們也努力開始建造海軍,一直在籌劃著一場與清朝的大戰,也就是後來的甲午戰爭。

    1894年,丁汝昌獲得了尚書銜,這一年丁汝昌59歲。日本終於發動了甲午戰爭,由於決策層的失誤,加上多年經費的缺失,北洋水師居然被日本水師一舉擊潰。

    日艦宵入口門,擊沉來遠、威遠,眾益恐。道員牛昶炳等相鄉泣,集西員計議。馬格祿欲以眾挾汝昌,德人瑞乃爾潛告曰:“眾心已變,不如沉船夷炮臺,徒手降,計較得。”汝昌從之,令諸將同時沉船,不應,遂以船降,而自飲藥死,於是威海師熸焉。事聞,諸將皆被恤,汝昌以獲譴,典弗及。---《清史稿》

    真的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8年前的羞辱,這一次日本算是徹底還回來了。丁汝昌不願投降日本,選擇服鴉片自殺,這一年他59歲。

    總結:丁汝昌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了跌宕起伏的人生。

    從太平天國的將領,到曾國荃手下的驍勇猛將,再到劉銘傳旗下的猛將,又成為了李鴻章眼中的紅人。光靠關係能做到嗎?當然不能,這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才行。

    可惜丁汝昌戰敗以後,光緒惱羞成怒,不光抄了丁汝昌家,還不允許將丁汝昌下葬,一代英雄竟落得如此悲涼的下場。一直到了宣統二年,丁汝昌才得到了平反。但斯人已逝,平反也只是給後人留下一點惦念而已。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2 # 六福雅士

    一步一個“禍”,一步一個“福”。

    丁汝昌的一生,就是“福禍相依”的一生。

    悲愴引言:

    公元1895年2月,暮色蒼蒼,海風陣陣。

    威海衛之戰結束,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倖存下來的鎮遠艦、濟遠艦等10艘戰艦,一個個降下了“青龍旗”,緩緩升上了“膏藥旗”。

    只有一艘練習艦“康濟號”,被日本司令官“伊東佑亨”特批,在悽風苦雨中,孤獨駛向煙臺港。

    而這艘“康濟號”上,正躺著五個北洋水師的高階將領的遺體,他們是:丁汝昌、劉步蟾、戴宗騫、楊用霖、張文宣。

    雖然丁汝昌已經“自殺謝罪”,但他的“禍福相依”的一生,還沒有結束,讓我們倒敘之:

    一、第一個“福禍相依”。

    禍事:1851年,廬江發生災荒,丁汝昌父母雙亡。

    福事:走投無路,丁汝昌加入太平軍,成為程學啟的部下,開啟了軍旅生涯。

    二、第二個“福禍相依”。

    禍事:曾國荃率領湘軍,攻擊安慶,久攻不下,他想了一個“損招兒”:抓了程學啟的養母,企圖脅迫程學啟投降。

    程學啟左右為難之際,被自己的上司葉芸知悉此事,葉芸害怕程學啟投降大清,便派人來抓捕他。

    程學啟無奈,帶領心腹丁汝昌等人,連夜逃跑。

    福事:他們投降到了曾國荃的賬下,從此,改換門庭,歸順了大清。

    從叛軍,搖身一變,成了官軍。

    三、第三個“福禍相依”。

    禍事:曾國荃對這些太平軍的降將,戒心深重,每次打仗,程學啟、丁汝昌等人都被作為前鋒,名為“重用歷練”,實為“借刀殺人”!

    這明擺著就是兩條路:要麼戰死丟命,要麼取勝活命。

    福事:“人受逼迫武藝高”!

    程學啟帶領丁汝昌,連續攻佔無為州、運漕鎮等地,屢立戰功,程學啟升任正三品參軍,丁汝昌升任千總。

    四、第四個“福禍相依”。

    福事:程學啟被授權自立營頭,開創“開字營”,丁汝昌為稍官。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被淮軍的劉銘傳看中,將丁汝昌調入了淮軍陣營。

    這一步很重要,因為這是正式開始與李鴻章發生交集,為以後被李鴻章委以重任,督師北洋水師,埋下了伏筆!

    禍事:公元1864年,丁汝昌隨著劉銘傳剿滅了捻軍,清廷開始“卸磨殺驢”,要求劉銘傳裁軍。

    劉銘傳無奈,為了保留老班底,他要拿丁汝昌部開刀。

    丁汝昌勃然大怒,據理力爭,引起了劉銘傳的沖天殺機,丁汝昌隻身出逃,回鄉歸隱。

    五、第五個“福禍相依”。

    福事:在家賦閒多年,在妻子的鼓勵下,丁汝昌前去投靠自己的老上級,李鴻章。

    李鴻章向來重視老鄉關係,又加之丁汝昌原來的赫赫威名,決定讓他掌管海軍!

    當時,北洋海軍的提督人選,還有科班出身的劉步蟾、林泰曾等人。

    李鴻章推薦丁汝昌,是因為其他海軍將領,多是福建人,而唯獨丁汝昌,是安徽人。

    所以“李合肥”啟用丁汝昌,就是為了保證他對北洋水師的絕對領導權!

    禍事:公元1895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吞食鴉片自殺殉國。

    清廷下旨,抄沒家產,還將丁汝昌的遺體穿上黑色囚服,將棺材加上三道銅箍,意思是“有罪之身、捆以枷鎖”,只讓用磚頭封在其老家村頭,不許埋葬!

    直至公元1910年,經薩鎮冰等人奔走求告,清廷才為丁汝昌平反,而入土為安,則已經是公元1912年的事了,此時,丁汝昌已經魂歸西天17年了!

    時間再次回到公元1895年1月23日,威海衛已經被攻克,北洋艦隊殘存的部隊,退守劉公島,覆滅在即。

    日本海軍司令伊東佑亨,給丁汝昌寫了一封“勸降信”。

    丁汝昌大義凜然:吾決不棄報國大義,今唯一死以盡臣職!

    遂自殺殉國。

    但這封信中有一段話,寫的頗有深意,現特摘錄如下,可以對丁汝昌充滿異議的“一生”,予以某種澄清(原文言文艱澀,特翻譯為白話文):

    “清朝海軍和陸軍,屢戰屢敗的原因,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地去反思之,不難立即找到其失敗的理由,以丁汝昌閣下的英明,肯定早已知道的清清楚楚了。至於清朝能有今日之失敗,這不是哪一個人的罪過,乃是由於舉國墨守成規,不知革新變通所導致也”!

    斯言誠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曾國藩,由於“天津教案”一事,被弄得灰頭土臉,元氣大傷,最後鬱鬱而終;

    李鴻章,由於簽訂“辛丑條約”,為清廷背上黑鍋,落了一個賣國賊的下場;

    左宗棠,被慈禧猜忌,也被排擠出了朝廷中樞。

    由此看來,作為北洋提督的丁汝昌,在當時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下,其“禍福相依的一生”,幾乎是被註定了的!

  • 13 # 歷史紅塵

    丁汝昌是幸運的,沒錯,沒有他先前的運氣,就不會有後來的海軍提督,賞加尚書銜,歷史上也不會有那個寧死不降,自殺殉國的北洋水師負責人。

    為什麼說,丁汝昌是幸運?

    因為,清軍不喜歡招降,即便有時候必須招降,那些降兵之後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基本就會在接下來的戰爭讓他們打頭陣充當炮灰。而清朝後期出現過兩次招降意外,一個是太平軍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因為他是早期投降清廷的太平軍高階將領,清廷想利用他做宣傳,所以沒有殺他,最後還的得以善終。

    另一個就是丁汝昌,他原本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太平軍低階的軍官,在投降清廷後,不但沒被殺,後來還成為了清軍高階將領。這兩人算是比較意外的兩個人,不然以清軍的脾氣早就被殺了。

    丁汝昌是安徽廬江人,當太平軍打到廬江的時候,丁汝昌加入了太平軍跟隨程學啟。如果說丁汝昌能飛黃騰達,那麼他第一個要感謝的不是李鴻章,而是這個程學啟。

    1861年太平軍弱勢,程學啟見狀便立刻率部投降,丁汝昌也在其中,本來程學啟的部下也就三百多號人,翻不起什麼大浪。但當時的曾國荃對程學啟不放心,可又不好殺降,所以就用了清軍舊例,每次打戰就讓程學啟做炮灰。

    而程學啟投降的時候,太平軍殺了他一家,此刻他對太平軍現在極度的仇恨,每次作戰都是身先士卒,到最後曾國荃反而不好意思對程學啟下死手了。到安慶攻破後,程學啟有功,被升任為遊擊,擔任開字營的營官,而丁汝昌也跟著得道昇天當人千總,成為開字營的哨官。

    丁汝昌第一次的幸運是沒被殺掉,第二次的幸運發生在上海

    在投降湘軍不久後,上海突然戰事告急,上海那些土豪大佬擔心自己的家業安危,便請求曾國藩支援。而此時的曾國藩只想著從西邊打到南京,一旦分兵到上海,對自己不利,所以他便讓自己的學生李鴻章組建淮軍馳援上海。

    當時開字營的人大多都是安徽人,程學啟和丁汝昌也是安徽人。丁汝昌這批太平軍一直就沒入過曾國藩的法眼,所以就做個順水人情把他們送給了李鴻章組建軍隊。

    或許是當時曾國藩一門心思想要打到南京,所以沒認真考慮過當時的上海情況。當時的上海是租界,這裡的大佬土豪居多,只要能保住他們的家業和性命,要錢給錢,要槍給槍,不在話下。

    等李鴻章帶著這批淮軍進入上海打了幾場勝仗後,淮軍依靠上海土豪的資助迅速發展了起來。而此時作為淮軍的班底、骨感、李鴻章的老鄉,程學啟備受李鴻章重視,到後來更是成為了他的心腹。

    原本丁汝昌是一個跟著程學啟的,可惜後來在鎮壓太平軍中戰死,李鴻章見丁汝昌能力不錯,也是自己的人,所以逐漸重用丁汝昌。而等到捻軍作亂後,湘軍原來的戰鬥力一直下降,就連曾國藩也鎩羽而歸,最後還是李鴻章帶著丁汝昌去營救,戰事結束後丁汝昌因公被授予總兵,加提督銜。

    丁汝昌的能力是有,可運氣也不會一直在他身上

    在捻軍事件結束後,清廷對淮軍進行裁軍,其中名單就有丁汝昌。而丁汝昌見此非常不滿,公開抗議,當時他的頂頭上司也是歷史上的偉人——劉銘傳。劉銘傳得知丁汝昌抗議後,要殺了他,丁汝昌得知後,立馬嚇得自己逃回老家避難。

    清廷對待降兵就是這樣子,需要你的時候就各種使喚,不需要就一腳踢開,因此接下來的幾年時間沒什麼戰事,丁汝昌也就一直呆在老家過清閒日子。

    在曾國藩去世後,李鴻章已經成為萬人之上且在朝中最有影響力的漢臣,當他準備建立北洋水師時,想到還清閒在家的丁汝昌,就以“才略武勇”提拔丁汝昌到北洋水師中來。

    其實丁汝昌的名聲很早就在清軍中流傳,當他復出時左宗棠知道後還希望把丁汝昌調到自己的帳中,但因為李鴻章與左宗棠不合,最後不了了之。此後的丁汝昌主要負責北洋水師的購艦與海軍訓練,北洋水師成型後,丁汝昌被任命為海軍提督。

    從以上的過程可以看出,丁汝昌後來能有如此的成就更自己的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此外他的安徽身份與站隊得到李鴻章的賞識也有原因。

    當然,如果說沒有運氣成分也是說不通,畢竟當時的曾國藩兄弟對太平軍一直都是除惡務盡的心態,如果丁汝昌當時被一刀砍了,就沒有後面什麼事了。

  • 14 # 伯毅逐日

    丁汝昌在18歲加入太平軍,7年後,安慶之戰中,陳玉成部將程學啟率300人投降清軍,丁汝昌就是300人中的一個小卒。

    丁汝昌剛開始在湘軍將領曾國葆手下,後來三河鎮大戰時,曾國葆和哥哥曾國華一起戰死,程學啟和丁汝昌劃歸曾國荃部。1862年,曾國藩令李鴻章組建淮軍,並將程學啟、丁汝昌劃歸淮軍,在華東戰場,丁汝昌作戰勇猛,深得李鴻章、劉銘傳信任,很快便從哨兵升任參將。1875年,丁汝昌前往天津投靠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當時李鴻章正在籌措北洋海軍,正是用人之際,而且知道丁汝昌作戰勇猛、有才幹,還是自己的老鄉正好用來制衡閩籍軍官,因此決定派丁汝昌去英國留學學習海軍知識,回國後入海軍任職,官至北洋海軍提督,統帥著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這一次,日本人再次勸降丁汝昌,不過丁汝昌沒有再當叛徒,毅然自殺。

  • 15 # 38110869

    因為丁汝昌不是王侯將相,只是普通一兵卒。清朝重用他,也是他屢立戰功,又是李鴻章的鄉黨,提攜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 16 # 南飛

    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什麼會被清朝作用?因為投降後,作戰非常英勇,一步步提升,後背李鴻章發現,被李鴻章破格提拔任用!丁汝昌時常想到李鴻章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前往天津投靠。李鴻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讓丁汝昌赴英國學習海軍,畢業歸來,就提拔他!

    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廬江縣石頭鎮人。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早年曾參加太平軍,隨隊歸順湘軍。不久,隸屬李鴻章淮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官至記名提督。光緒五年(1879年),李鴻章調入北洋水師。光緒七年(1881年),統率200名北洋水師官兵趕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丁汝昌指揮北洋水師與日軍展開大東溝海戰,後艦隊退保威海衛。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衛之戰中,抗擊日軍圍攻。未得上峰命令,無奈港內待援,最後在彈盡糧絕、援軍未至的情況下,拒絕日軍將領伊東祐亨勸降,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宣統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前八名分別為: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西班牙王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北洋艦隊的覆滅與朝廷舊官員是分不開的,眾大臣將北洋艦隊視為李鴻章的私家軍,挑撥其與慈禧的關係,提醒慈禧心加戒備。同時掌管戶部的翁同龢念與李鴻章私人恩怨時常剋扣軍費,導致北洋艦隊多數艦艇老化,在為慈禧準備的萬壽慶典的頤和園中,清朝庫銀首要用途就是修建頤和園,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想要維護北洋艦隊的先進戰備是不可能的。另外,丁汝昌戰前提出在主要艦船上配置速射炮以抵消日艦速射炮的優勢,需銀六十萬兩。李鴻章未批。又因為作戰時失誤,官兵最終和日本作戰失敗。在作戰過程中,從出發到遭遇,北洋艦隊始終都是不想作戰的,道理同上——北洋艦隊不是用來打仗,只是李鴻章爭權的一個重要砝碼。所以自始自終,北洋艦隊都是消極避戰的。

    北洋艦隊一開戰就是採用艦頭對敵的雁行陣,優勢:減少被敵人火力擊中的機率。缺點:只有艦首火炮可以射擊,火力僅有三分之一能發揮。原因:只想保命,不想作戰。

    旗艦首次開炮,就震垮艦橋,導致統帥喪失指揮能力,簡直荒唐透頂。說明:旗艦可能是糊的、旗艦的火炮從來沒有使用過,或者幾乎沒用過。可見整個艦隊的訓練何其低下!這樣的艦隊,能不失敗嗎!

    丁汝昌是個好戰將,但他不是最好的水師提督,不是最好的水軍統帥!所以他才已死謝罪!

  • 17 # 映山紅英雄紅

    這個問題估計是合肥廬江石頭人提出的吧?作為太平天國降將沒被清廷處死就算幸運了,但還是假投降,念念不忘太平天國舊主子。好了,終於借中日甲午海戰,故意全軍覆沒,敗給日本,狠狠地坑了清廷一把,完洩心頭大恨。還找了具跟自己長的很像的屍體做替身,自己溜到海底偷偷跑到日本給天皇當家庭教師去了。你說氣不氣人,我是氣的鬍子都燒著了。你丁汝昌真是中華第一民族敗類,毫無民族氣節的陰險小人。甲午之辱,全是你一人精心設計導演,毀我大清萬里江山。紅毛鬼出身,人人見爾誅之也。不說不說了,你真給合肥巢湖古舒縣人丟臉了,臉丟盡了,哼!

  • 18 # 一點點歷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晚晴名臣,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曾是太平軍降將,說他是降將可能還有些高估了,在太平軍時,丁汝昌不過是無名之輩。

    瞭解那段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太平天國降將的結局大多比較悲慘,或者得不到重用,或者投降後被當做炮灰使用,連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在投降後也僅僅得到一個參將的職位。

    丁汝昌加入太平軍

    丁汝昌在安徽廬江縣,幼時家貧以務農為生,幼年時丁汝昌讀過三年私塾,1854年太平軍攻佔廬江,18歲的丁汝昌加入太平軍,成為程學啟手下,駐紮安慶。

    丁汝昌隨程學啟反正

    1860年湘軍曾國荃率軍圍攻安慶,此時安慶雖然形勢危及,但是在太平軍將領葉芸來等人的排程下,安慶的防守還算穩固。

    湘軍久攻不下,設計誘降程學啟,“因程事母至孝,遂壓服其母入城招降。”程學啟率三百餘部眾深夜翻牆出城,向清軍投降,丁汝昌就在這三百降軍之中。

    步步高昇

    程學啟投降後,葉芸來將安慶城中的程學啟妻子和幼子殺害,程學啟報仇心切,帶領部下反攻城內太平軍,終於攻破安慶,葉芸來及所屬一萬六千餘人全部戰死。

    安慶之戰後,程學啟升為三品遊擊,而丁汝昌也成為了千總。

    程學啟的“開字營”轉投淮軍,劃歸李鴻章部,成為丁汝昌仕途的轉折點,丁汝昌追隨劉銘傳平定捻軍,因功被授位總兵。

    此後丁汝昌因與劉銘傳不和被革職賦閒在家,後投奔李鴻章因為是同鄉而受到重用,逐漸成為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投降後之所以能獲得重用,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投降時機好

    丁汝昌追隨程學啟投降時,太平軍勢大,且安慶久攻不下,程學啟的主動投降迅速瓦解了安慶守軍,為清軍立下了大功。

    其次,丁汝昌作戰勇猛

    無論在程學啟部下還是劉銘傳部下,丁汝昌都以作戰勇猛著稱,在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主要是因功不斷高升。

    最後,丁汝昌雖是降將,但並不是太平軍骨幹

    丁汝昌投降時在太平軍中的職位並不高,很容易獲得清廷的信任,降將身份沒有給他造成過多的困擾。

  • 19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很搞笑。

    丁汝昌壓根就沒當過長毛,何來降將一說?呵呵,丁軍門出身小康之家,接受過傳統教育,一生以忠君愛國這種傳統君臣大義為標準要求自己,並最終為清王朝殉節。所以我很好奇那些口口聲聲說丁汝昌出身長毛的狗屁達人哪來的勇氣,梁靜茹給你們的?

    丁汝昌早年投身銘軍水師營,並在鎮壓長毛的戰爭中成長起來。後來為了剿滅捻子,銘軍水師營才登岸作戰。換句話說,丁軍門早期就是水師出身,他去當海軍提督不是沒有道理。

    李鴻章草創北洋海軍時,丁汝昌並沒有立即當上提督,他先是在一艘蚊炮船上當督操,全是李鴻章對他的考核。丁汝昌在當督操期間,自學英語和近代海軍知識,根據英華人的記錄,稱丁汝昌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同英華人交流,並可以繪製海圖制定航線,在透過考核之後,他才被認命為水師提督。

    丁汝昌曾經帶隊去英國紐卡斯爾接“超勇”、“揚威”兩艘巡洋艦,期間丁汝昌和他所領導的水師官兵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所以,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後,丁汝昌被任命為海軍提督,這個海軍提督總體上負責行政工作,並不是直接對海軍作戰、訓練進行指揮、制導。而且,丁汝昌為人和藹,平易近人,深得海軍官兵的擁戴。

    關於抹黑、汙衊丁汝昌的謠言,大多出自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之手,畢竟翁同龢與李鴻章有私怨,而北洋海軍就成了翁同龢這個小人鬥李鴻章的目標。即便是在威海衛危急的時候,這幫廢物也不是想著如何挽回局勢,而是忙著寫彈劾的摺子,要置丁汝昌及北洋海軍與死地。

    最後丁汝昌犧牲個人名節簽署降約,保住部下的生命,自己吞鴉片自盡殉國。對於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日本海軍也按照海軍禮儀向丁汝昌致敬。

    外華人對丁汝昌的評價。

    丁汝昌和日本海軍創始人勝海舟有非常不錯的私人關係,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二人曾經互贈佩劍作為紀念。丁汝昌殉國後,勝海舟為丁汝昌寫了一首捥詩,並用“雙美”來稱讚他的故友。

    只是丁汝昌死後也不得安寧。

    最後,向中國海軍第一代海軍統帥、民族英雄丁汝昌致敬。

    資料來自於《沉沒的甲午》

  • 20 # 密探零零發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經是太平軍的一個小嘍嘍,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提督。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都有一個疑問:為何丁汝昌一個太平軍的降將會被清政府重用,並且他一個騎兵將領卻成了北洋水師提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本是太平軍的小嘍嘍,曾國荃反而成就了他。丁汝昌是安徽人,在太平軍佔領安徽後,他參加了太平軍。而在1861年,安慶被湘軍圍困後,丁汝昌隨著自己的老大投降了湘軍。而曾國荃對他們不放心,因此每戰必讓他們衝鋒在前,但丁汝昌也是一個狠人,對昔日的兄弟也毫不手軟,屢立戰功,不僅取得清廷的信任,而且官至千總。

    他成為李鴻章的嫡系,開始入了李鴻章的法眼。後來,李鴻章組建淮軍,大部分由安徽人組成,而作為安徽人的丁汝昌成了李鴻章的手下。後來,丁汝昌戰上海,剿捻軍,屢立戰功,官至總兵,加提督銜。1874年清政府決定裁軍節餉,海軍大佬劉銘傳裁撤了丁汝昌部馬隊3營,丁汝昌對此不滿,向劉銘傳抗議,兩人鬧僵了。後來,丁汝昌為了保命,老老實實地同意了,並且趕快跑回了老家。

    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丁汝昌的機會來了。在得知李鴻章要組建北洋水師後,賦閒在家的丁汝昌,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立刻去投靠李鴻章。李鴻章正在苦於沒有合適的北洋水師提督的合適人選,丁汝昌的到來可謂是恰到好處。於是,李鴻章就任命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丁汝昌作戰勇猛,是個人才,並且在與湘軍、捻軍作戰中深得清廷信任;二是時機,當時李鴻章急需合適的人才,而丁汝昌的到來可謂及時雨;三是任人唯親,李鴻章與丁汝昌同為安徽人,並且丁汝昌也做過李鴻章的手下,屬於自己人,便於李鴻章牢牢地掌握北洋水師。正是因此,一個太平軍的降將,並且還是一個騎兵將領的丁汝昌成了北洋水師的提督。

    丁汝昌自殺殉國,反而被治罪。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黃海海戰由於丁汝昌的指揮失誤以及艦船老舊、彈藥不足等因素,北洋水師損失慘重。隨後,日軍進攻北洋水師駐地劉公島,由於李鴻章的避戰不出以及清廷的救援不力,北洋水師的艦船被日軍圍困在港內,丁汝昌率領北洋艦船打退了日軍的十幾次的進攻。後來,丁汝昌獲悉援軍無望,北洋水師被清廷拋棄後,他自殺殉國,而他手下軍官牛昶眪盜用他的名義,與日方簽訂了《威海降約》。

    此後,在清廷的清流派與頑固派的交相攻擊下,光緒皇帝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為丁汝昌平反昭雪,才得以下葬於安徽老家。後來,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把丁汝昌夫婦的墓挖開,拿走了墓中值錢的物件,換了一輛腳踏車,棺木被做成了食堂的椅子,丁汝昌夫婦的屍骨被焚燒,慘不忍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