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興業聚金

    在泰國國內,軍人勢力是一直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泰國畢竟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只有民選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所以軍人勢力並不敢完全接手國家。

    不過,目前的泰國總理巴育就是軍方的代表人物。

    要了解泰國的政局,首先就要知道泰國的政體。泰國在歷史上原本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行政權完全在泰國國王一人手中。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由於泰國國內政治局面發生變化,所以由傳統的君主專制過度到了君主立憲。

    這種制度是效仿英國而來的新制度,即和平地保留泰國國王與王室,而將國家的行政權下放給民選政府。其中,民選政府的首腦就是泰國的總理。

    不過,泰國的君主立憲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君主立憲,這是因為泰國王室沒有真正放權,或者說泰國王室仍然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這可能也與泰國的基本國情有關,無法像英國、日本那樣真正地採用君主立憲)

    在泰國的政治格局中,

    王室、軍方、民選政府

    是最大的三股政治力量。軍方和民選政府的衝突最大,一直在圍繞泰國政局進行鬥爭,而代表王室的泰王只是在兩者背後充當一種平衡力量。不過,無論是軍方、還是民選政府,都得受泰王的約束、節制。

    長久以來,勢力強大的泰國軍方經常干預國家政局,時常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總理(參考他信、英拉的下臺之路),導致泰國長期陷入政治動盪的局面中。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泰王為了削弱民選政府而刻意默許的。

    在最近幾年的鬥爭中,泰國軍方明顯佔了上風,先後整垮了民選政府的他信、頌猜、英拉等幾位總理,並扶持軍人出身的巴育上臺執政。

    但是軍方勢力雖大,卻依然要聽從泰國國王的安排,這就是泰國的基本國情。

  • 2 # 萬邦老劉

    軍隊在任何一個國家直接管理國家都是違法的,和見不得人的。泰國人當然也得遮遮羞,實在不要臉時搞搞軍事政變,再去軍職後“合法”掌權。週而復始,僧侶和國王不過是泰國精神象徵。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到泰國政治,總能讓人想起他信和英拉這對華裔兄妹。作為最近兩屆以民主政黨代表當選的泰國總理,都先後在泰國軍方發動的政變下,黯然下臺,被迫流亡海外。

    自1932年至2014年,由於泰國軍方的存在,泰國成為世界上政變最多,權力交替最頻繁的國家之一。僅泰國前國王普密蓬繼位以後,泰國軍方針對政府的軍事政變,就高達20次之多。

    (他信和英拉)

    那麼,泰國軍方為何具有這麼大的權力。同時,泰國軍方既然時任政府如此不滿,頻頻發動政變,為何不直接管理國家呢?

    我們知道,泰國早期和大多數國家一樣,都屬於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直到1932年,當時的人民黨聯合軍隊發動了“六月革命”,推翻了泰國的王室獨裁政權,才效仿前殖民者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家。

    當時人民黨參照英國制訂的憲法,把國家最高權力歸於代表人民的政府。國王不再享有昔日至高無上的權力,只是泰國人民的精神領袖,保留赦免權和法律修正提案權,並任命政府總理處理政府事務等。

    可以看出,最初的泰國革命,從表面上看,好像取得了成功。作為封建君主制的獨裁者國王,失去了參政權,更沒有軍權。但是,人民黨發起革命所仰仗的泰國軍隊,卻不甘屈居政黨組建的政府之下。最終,泰國的權力落入了實力最強的軍人集團之手。

    人民黨發動的革命,雖然把封建國王拉下了馬,但卻沒有能力把國家權力抓在手中。泰國軍人政治走上前臺,試圖直接管理泰國。

    (普密蓬國王舊照)

    從1932年開始,泰國軍方發動過20次軍事政變,不下9次軍方都試圖直接管理泰國,但全部以失敗告終。

    軍隊直接管理國家,之所以屢屢失敗,在於這種政治模式有違民主精神和世界潮流。而且治理國家遠非管理軍隊那麼單純,政治決策、經濟建設和國際外交都需要專業人才,這些對軍人統治來說,都非常缺乏。

    在初期君主立憲制的政體之下,王室雖然失去了權力,但仍保留著尊嚴。這就使整個泰國的社會轉型,減少了障礙。在國王任命的總理之下,是由500名國會下議院議員和250名國會上議院議員組成的國會。這種政體,名義上還是屬於民主政權。

    但如果軍隊拋開代表人民的議會組織及總理,直接管理國家,就會破壞原有的政權結構。這等同於向整個國家民眾宣佈,你們的投票,選舉結果沒有任何用處。而輕視人民的代價,自然會造成國家動亂,統治也難以長久。

    (接管國家的軍政府)

    另外,軍隊和國家的管理,完全是兩回事。所謂兵者,國之重器。軍人的任務首先是保證國家和人民的安全,而不是來管理國家。那樣只會讓整個社會停滯不前,缺乏創新。軍人集團所擅長的,是軍事領域的治理和指揮。但治理國家,是需要多方面人才共同參與的過程。軍隊直接控制國家,很可能會導致國家經濟社會的全面崩潰。

    軍隊直接管理國家,還會在國際外交上留下危險的訊號。對於軍人當政,其它國家通常會對這個政權的外交穩定和治國能力表示懷疑。而事實證明,泰國軍方多次直接治理國家,走上權力巔峰後,由於沒有監管和控制,引起民憤的貪腐現象層出不窮。

    從1957年開始,泰國王室的政治地位開始提升。當時的泰國軍人沙立發動政變後,汲取以往軍人政治孤立的教訓,提出“民族、佛教、國王”三位一體的政變新口號。

    他利用在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的佛教和泰王室,來彰顯政變的合法性,爭取更多民眾支援。沙立取消了1932年“六月革命”後,憲法中對國王權力的諸多制約,恢復停止多年的王室禮儀。提高國王地位,利用國王在人民心目中的影響,來實現軍人政權的鞏固。

    (沙立舊照)

    在沙立的造神運動配合下,上屆泰國國王普密蓬充分利用個人政治和社交魅力,逐步收回權力。在軍隊支援下修改憲法,將軍隊及政府最高指揮權歸於國王,再次成為左右泰國政局的核心人物。

    近十幾年來,泰國貧富等級分化明顯,社會矛盾加劇。泰國政權在“民主選舉”“街頭政治”“軍事政變”三個階層間頻繁變動,泰國民眾和社會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2014年,泰國皇家陸軍司令巴育,在國王普密蓬支援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以英拉為代表的民主黨政權。軍人政治再次上臺,巴育出任總理。。

    可以看出,對外宣稱“君主立憲制”民主政體的泰國,實際上已經蛻變為君主集權專制的國家。而在國王支援下,靠軍事政變上臺的巴育,其所領導的軍人政治,也不過是王室專制統治的縮影而已。

    (參考資料:《泰國軍方的政變》)

  • 4 # 貓眼觀史

    在泰國我們看到過太多讓我們詫異的東西,比如說泰國的國王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雖然在泰國境內,依舊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但是這種君主立憲制是名存實亡。在泰國經過幾次政變以後,泰國的軍隊幾乎能夠在泰國境內橫行,而且這次政變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泰國國王。

    他不再成為一個形同虛設的國家代表,反而擁有了更大的政治權力,使得其在任何場合都能夠僅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決定任何國家事務。在泰國境內最不能夠忽視的就是軍人的勢力,因為這些軍人的存在,使得泰國的發展有了更大的限制。

    很多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泰國軍方不直接接管泰國呢?

    很多網友稱,接管的後果很嚴重,首先就是容易政變。

    其實在此前泰國軍方曾經接管過泰國政府,其實它的統治時間並不長久,因為在國際性的趨勢之下,他們即使能夠在短期內透過政變的方式獲得一定的權力,但是也不能夠長久,因為這種掌管政治的過程,並不需要血腥和暴力,反而需要的是政治穩定,因此在全球文人政府集中統治國家的情況之下,選出一個民選代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是更為明智的選擇。但是正是因為有泰國軍方的出現,以及其政變的最大可能性,所以文人政府也在共同的監督之下,盡心盡力地為泰國謀福利。

    泰國軍方的存在,會使得泰國國內的政變變得更加頻繁。自從軍方至今的所有政變當中,針對政府的軍事政變就有20多次。這樣高的頻率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存在的,但泰國軍方卻能夠輕而易舉的做到,就能夠說明泰國軍方在泰國所處的特殊地位,以及其特殊的煽動力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雖然泰國極力的想要徹底的接管泰國政府的所有權力,但實際上一群只懂得對抗的軍人,又如何能夠管理好國家呢?加上在世界範圍之內流行的並不是專制而是民主,所以這種想法基本不會實現。

    其次,在國際環境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其他國家的交往,如果泰國軍方接管了整個泰國的話,就會造成外交上的困難,後果不堪設想。在國際的交流以及貿易當中,如果軍方插手就代表,則有產生貿易摩擦的更大可能性,尤其是在彼此之間交流的時候,泰國軍方如果採取強硬的態度,很有可能會引發兩國大戰。

    在這種危險的前提之下,很多國家都會選擇不與泰國交易,這樣一來,泰國的經濟就會受到影響,整個國家的運作以及發展都會成為真正的大問題,所以泰國軍方接管國家之後所產生的不便利性,是大多數人不願意讓泰國直接由軍方接管的主要原因。

    管得好不好要看他們的實際效果,在泰國軍方曾經接管過國家的時間內來看,其出現的問題往往比他們做出的政績要多。因為泰國軍方的勢力相對較為強大,所以這種權力過大的體內部,出現了許多監管不到位和政治以及軍事上的腐敗。

    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麼他們上臺以後所帶來的就是將這種腐敗問題公開化,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泰國整體的發展。因此在這種不受民主待見,又會存在諸多隱藏性問題的執政方,肯定不會登上歷史舞臺。

    當然在泰國境內,除開政客以及軍隊方面的兩股力量之外,還有一股力量是來自於有信仰的教徒。這些人在泰國生存,他們必須要為自己的權利所爭取,因此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之中,這三股力量不停的相互對抗,最終的結果就是泰國的政治如今依舊由文人政府掌握,而軍隊起到輔助和監督的作用。

    教徒則是將自己的權利更好地賦予給政府,讓政府幫助自己行使,並且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好處,這樣一種和諧的狀態,也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被打破。

  • 5 # 歷史總探長

    泰國是世界上政變最頻繁的國家之一,泰國國內的政變大多數都是由泰國軍方領導,不過泰國軍方在領導成功政變後,很少會直接接管國家政權,而是會選擇一個聽命於自己的政客政府來繼續管理泰國。很多人看到這裡要問,既然泰國軍方已經發動政變,掌握了泰國的實際控制權,為什麼泰國軍官不直接消滅政客集團,親自來管理泰國?從泰國曆次政變的過程來看,泰國軍官不直接管理泰國,一方面是因為泰國最高領導者是國王,另一方面是因為泰國的軍官內部派系分裂,很難能夠達成一致。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泰國就已經確立君主立憲制度,但是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在實行的時候,卻沒有完全剝奪掉君主的一切權利。泰國國內的很多人仍然支援泰國國王,不管是任何人想要成為泰國總理,都要經過泰國國王的批准。也就是說泰國國王雖然不直接參與泰國的大小事務管理,但是泰國的最高權力仍然在國王的手中,不管是誰想要成為泰國總理,都要經過泰國國王的批准才行。

    當然在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想要剝奪泰國王室權力的軍官,不過這些軍官的下場都比較悽慘。泰國曆史上第一次軍人政變是在1932年,當時一批泰國少壯派軍官推翻了國王的專制,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家。然而在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後,泰國國內卻屢次發生政變,泰國國王利用這些政變,逐漸收回了部分的權力。泰國國內的這些政變基本都是由軍人發動,往往是一個軍官推翻另一個軍官扶持的政客,第三個軍官又推翻第二個軍官扶持的政客。

    泰國軍人內部的派系眾多,導致了泰國軍方很難能夠達成一致,只能選擇一些政客來管理泰國,並且尊奉泰國王室的領導地位。實際上在1932年泰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之後,泰國國王曾經一度失去最高權力。然而在1958年泰國軍隊最高指揮官沙立發動軍事政變,奪取了泰國的實際控制權,並且親自出任泰國的總理。

    因為沙立的位置來路不正,為了能夠獲得更多人的支援,沙立提高了泰國國王的地位,改變了從1932年以來泰國國王只是國家象徵的狀態。沙立因病去世後,他信繼承了沙立的地位,泰國軍隊的高階將領再次發動政變,將他信趕下了臺。他信政府垮臺開始,泰國每隔幾年都會發動一次軍事政變,一部分軍官在奪取政權後建立了軍政府統治,但是這些軍政府都不長久。

    泰國最後一屆軍政府是2014年建立的巴育軍政府,2019年7月巴育辭去軍政府領導人職位,結束了泰國軍政府統治。由於泰國軍官內部派系分立,泰國國王又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屢屢辱罵軍政領導人,泰國軍人想要直接管理泰國的難度非常大。俗話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軍人在打仗方面比較在行,在治國理政方面則不如專門的政客,因此泰國軍方不直接管理泰國並不是一件壞事。

  • 6 # 夏目歷史君

    泰國屬於皇室立憲制的國家,只不過和英國以及日本的這些皇權立憲國家有所不同,泰國的皇帝有著非常高的權力,因為皇室手中還掌握著軍隊。

    準確說泰國軍方才是泰國的真正統治者,泰國雖然也透過民選的方式選出大家比較認可的總理,不過這些總理都沒有很高的話語權,倘若泰國皇室要是看不慣這些總理的話,就會讓軍隊組織政變逼迫總理下臺。

    在泰國發生此類的事件已經不是一例了兩例了,那麼既然泰國軍隊有這麼高的權力,為什麼他們沒有直接接管泰國,而依然保留在泰國皇室的存在呢?

    首先是因為泰國的君主立憲並不是很徹底。泰國從建立之初已經發生過多次國家動亂了。在1932年的時候泰國民眾因不滿泰國皇室的獨權專制發動了起義,人民黨順勢控制了泰國的交通,銀行、電臺等重點系統。

    由於當時反對的呼聲太高,泰國皇室不得不接受人民主黨所提出的君主立憲。但是泰國的這個君主立憲和其他國家的君主立憲稍微有點不同,他們只是限制了皇帝在政治上的權力,泰國皇室仍然擁有著國家的軍隊指揮權。所以泰國皇室就相當於一個君主立憲不徹底的皇室。

    軍隊也曾嘗試著直接管理泰國。自從1932年之後,軍方曾經發動了大大小小19次政變,其中大多數都是想直接越過皇室直接管理泰國,結果這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倘若軍隊想要管理泰國,首先要擺脫泰國皇室的控制,這一點對於軍隊來說非常容易,直接派出一部分人將皇室給扣押就行了。但是軍隊很難撼動人民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泰國人民好不容易從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到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若是再被軍隊強硬管理大家自然也就不接受。所以軍隊在經過幾次政變之後都因為無法服眾而放棄,幾經輾轉之後,還要將政治的權力交給人民黨。

    接著,成立軍政府與國際形勢也不合。軍隊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證外族不入侵,內部匪寇不混亂讓百姓過上穩定和諧的生活。所以軍隊從定義上就不應該去管理一個國家的政治。

    現在世界各地所存在的軍政府都是因為當地的政府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或者政府內部出現混亂之後才有軍隊暫時接管,國家的政治管理一旦有新的執政黨,軍隊會立刻交出政權。

    泰國雖然說因為毒販的原因存在一定的混亂,不過整體還是屬於一個完整和平的國家——只有一點毒販在國家那裡鬧,並不能成為軍隊接管政府的理由,國際上也會對其進行聲討。

    而且,現在這種平衡狀態也挺好的,雖然說泰國皇室被限制的政治權力,不過由於他們手中所掌管的軍隊,因此民主黨再也不敢做出一些太過分之事。

    而泰國皇室因為已經被限制了權力,自然也不可以像以前那般獨裁專制,所以老百姓的生活相對於皇室統治期間也更為自由。軍隊就作為二者之間的協調者,保持著這種平衡的局面,維持了泰國現在的穩定。

    所以如果要是一旦打破這種穩定狀態,萬一出現政黨紛爭的話對於整個泰國也不好。

  • 7 # 史座

    泰國軍方雖有干政傳統,但政府並不是由軍方直接統率管制,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是由軍方直接管理的,終究還是要回到民選政府行列,軍方雖有權力,最多隻能在幕後扮演穩定局勢的角色。

    如果一個國家長期由軍方把持施政,必然會遭至西方國家的譴責,在他們看來這屬於獨裁,不符合民主自由價值觀。與其由軍方直接控制管理國家,還不如在臺面上扶持一個“忠心”的政府。這個時候就需要泰國軍方和王室在背後運作。

    目前,泰國政治有三大勢力,分別是泰國王室、內閣政府、泰國軍方。最有權勢的當屬於泰國王室、其次是泰國軍方,最後是泰國政府,後兩者都要遵從泰國王室,王室才是泰國真正的手握實權者。

    泰國王室名曰曼谷王朝,自從1782年建立以來,至今已有238年曆史,在這238年期間,泰國王室經歷了三次顯著變化。

    第一次是1932年以前,泰國王室實行君主專制,泰王擁有泰國最大的權力,就如同中國古代皇帝一般;第二次是1946年以前,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國家大權被內閣和議會取締,國王成為虛職的元首;第三次是1946年拉瑪九世國王繼位以後,泰國悄然實行二元君主立憲制,國王雖然不直接控制內閣政府,但國王的權力就如同在封建時期的一般,擁有很高的權威,議會和內閣都必須尊重泰王。

    當泰王成為國家真正掌權者後,軍方和內閣都需要對泰王負責,泰王雖不直接控制內閣政府,但他是泰國皇家軍隊的統領,而泰國軍方的實力和聲望遠遠高於內閣政府;一旦內閣政府有違王室指令或令王室不滿,那麼由泰王控制的泰國軍方就容易發動政變,直接取締,臨時接管政府。

    至今,泰國軍方已經發生了20多次軍事政變,都是軍方高階將領突然控制民選政府,實行軍事管制,然後過渡到民選政府,這些民選政府就是泰國王室的忠心執行者。2014年泰國美女總理英拉就是因時任陸軍司令巴育上將突然接管政府,英拉內閣倒了。

    所以,泰國根本沒必要讓軍方直接管理控制國家,軍方隱藏在內閣政府背後更有利。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國際留下不必要的口舌之爭;另一方面在內閣政府和軍方之間實行良心監督,對王室來說更有利於控制軍方和政府內閣。

  • 8 # 春秋軍備

    從東南亞歷史來看,最熱鬧的一個國家恐怕就是泰國了,因為泰國幾乎經常性軍隊政變,推翻政府總理,然後總理流亡海外。而最近的他信,英拉總理等都是這麼被幹掉的。但是,軍隊政變後,自己又不奪權當總理,還是又把權力交給政府。因此,很多人不明白,泰國軍隊到底聽誰的?受誰指揮經常政變呢?

    看到此很多人都會想到,是泰國國王,因為泰國國王每次政變前,他都知道訊息。而且政變後,還都站出來維護基本的秩序,甚至為軍隊站臺,所以大家會認為泰國軍隊那是聽國王的。但是這其實不對,泰國從1932年開始,就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國王是被軍隊推翻的。所以此後國王失去對軍隊領導權,只是象徵意義的統帥,因此,泰國國王根本管不了軍隊。

    而軍隊為了平復國內的情緒,因此,在每次政變前,都會通知國王,並且國王一般不敢反對。而且政變後,國王還必須出來站臺,因此,國王象徵意義更大,管不了軍隊。那麼國王管不了,政府更加管不了,泰國憲法是規定軍隊隸屬政府,有義務幫助政府管理國家,保境安民,禁毒等。

    但是軍隊這麼多年根本也不聽政府,從泰國軍隊不斷的政變就可以知道,政府更加管不了軍隊,不然不可能自己推翻自己,因此政府也管不了軍隊。其實泰國軍隊只聽一個人的,那就是陸軍司令。在泰國有40多萬軍隊,但是從歷史傳統上形成了陸軍一家獨大的格局,空軍和海軍都很弱小。

    因此,陸軍司令基本上就是整個軍隊最高長官,也是最高司令部司令,所以我們看到每次政變都是陸軍司令發動的,所以實際上,泰國軍隊只聽他的。泰國不是國王的泰國,也不是政府的泰國,而是泰國陸軍司令的泰國。這才是整個國家真正的主宰,真正的老大。

    所以泰國政府上臺,無論是多麼牛逼的總理,無論多麼能幹,但凡是跟陸軍司令不對付,或者實施的政策損害陸軍產業利益,那麼立刻就會被推翻,直接趕下臺。因此當年他信就是如此,其上臺後,不斷給予底層百姓福利,打擊軍隊壟斷,同時擴大開放,發展經濟,使得軍隊的利益遭受損害,於是陸軍司令就直接政變了。

    他信流亡海外後,其妹夫頌猜成為總理,繼續執行他信的政策,結果又被陸軍司令推翻。頌猜被推翻後,他信的妹妹英拉繼位成為政府總理,還是執行他信的政策,最後又是被推翻。反正只要是跟陸軍司令做對的,那是一反到底,可見其厲害之處。所以其實泰國是一個軍人政府,只不過軍隊找了個君主立憲的國王做遮羞布,實際上就是軍隊說了算,槍桿子裡出政權。

  • 9 # 999勞動者

    回答:

    泰國軍方直接管理國家,受到了國際興論的壓力,也許還有來至泰國國王的旨意。

    泰國軍方效忠的是社會中上階層,這個階層的利益代表者就是國王。換句說,泰國軍方效忠的就是泰國國王本人。雖然秦國選舉,還有總理,實際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國王。他信和拉英這些人,只是泰國國王的大管家。由於他信和拉英實行改革政策,使下低層的民眾也能享受到國家的利益,但中上階層利益肯定要受到一些損失,所以國王就採取手段進行干預,其手段就是要他信和拉英不能繼續幹下去。泰國軍方出來干預,實際上就按照泰國國王的要求皆意做的,沒有國王的首肯,素國軍方是不敢這樣去做的,可能也不會這樣去做。

    現在泰國的軍方想回歸正常模式,其實這也是國王的意思。國王認為,國家搞經濟建設軍方並不擅長,還是交給民選政府比較好,還能避免國際上的輿論批評。由於國王的意見,所以泰國軍方就要執行他的意志。這就泰國軍方為什麼不直接管理泰國的原因。

  • 10 # 小桔燈zheng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泰王就是營盤,軍隊負責人是兵。泰王是3軍統帥,軍隊負責人都是泰國扶持任命,所以泰國王室是完全掌控軍隊,所以軍隊也效忠王室。但泰國是2個體系,政府與軍隊2個獨立的體系,政府總理是由民選舉及議會產生。所以泰國王室沒有掌控權只有任免權。如果政府有涉及王室利益就會要求軍隊推翻政府由軍隊暫時接管。(例如前總理 他信 在基層民眾支援非常高、聲望高,嚴重危害國王權益,所以國王命令軍隊找理由在他信出國時期推翻)

    而且泰國王室還是 權力平衡高手,如果民選舉總理有問題就授權軍隊推翻,讓軍隊接管,後扶持軍隊負責人參加選舉,以養大軍隊體系制衡民選舉總理及議會,所以泰國一切都在國王掌控中……

  • 11 # 人美心美食更美

    泰國畢竟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只有民選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所以軍人勢力並不敢完全接手國家。

      不過,目前的泰國總理巴育就是軍方的代表人物。

      要了解泰國的政局,首先就要知道泰國的政體。泰國在歷史上原本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行政權完全在泰國國王一人手中。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由於泰國國內政治局面發生變化,所以由傳統的君主專制過度到了君主立憲。

      這種制度是效仿英國而來的新制度,即和平地保留泰國國王與王室,而將國家的行政權下放給民選政府。其中,民選政府的首腦就是泰國的總理。

      不過,泰國的君主立憲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君主立憲,這是因為泰國王室沒有真正放權,或者說泰國王室仍然有相當大的政治影響力。(這可能也與泰國的基本國情有關,無法像英國、日本那樣真正地採用君主立憲)

      

      在泰國的政治格局中,

      王室、軍方、民選政府

      是最大的三股政治力量。軍方和民選政府的衝突最大,一直在圍繞泰國政局進行鬥爭,而代表王室的泰王只是在兩者背後充當一種平衡力量。不過,無論是軍方、還是民選政府,都得受泰王的約束、節制。

      長久以來,勢力強大的泰國軍方經常干預國家政局,時常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總理(參考他信、英拉的下臺之路),導致泰國長期陷入政治動盪的局面中。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泰王為了削弱民選政府而刻意默許的。

      在最近幾年的鬥爭中,泰國軍方明顯佔了上風,先後整垮了民選政府的他信、頌猜、英拉等幾位總理,並扶持軍人出身的巴育上臺執政。

      但是軍方勢力雖大,卻依然要聽從泰國國王的安排,這就是泰國的基本國情。

  • 12 # 數碼重機

    在泰國的政治格局中,王室、軍方、民選政府是最大的三股政治力量。軍方和民選政府的衝突最大,一直在圍繞泰國政局進行鬥爭,而代表王室的泰王只是在兩者背後充當一種平衡力量。不過,無論是軍方、還是民選政府,都得受泰王的約束、節制。長久以來,勢力強大的泰國軍方經常干預國家政局,時常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總理(參考他信、英拉的下臺之路),導致泰國長期陷入政治動盪的局面中。不過,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泰王為了削弱民選政府而刻意默許的。

    軍人干政不符合西方民選民治民享的民主思想!由此泰國在國際社會上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硬釘子,軟釘子,不利於開展國際合作,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合作!發展不了經濟,反過來泰國民眾的憤怒不就更大?!儘管巴育在這幾年,管理泰國經濟還算可以,他也怕萬一遇到經濟波動,以軍政府的形勢就不利於泰國度過難關!

  • 13 # 在戎在祀

    泰國軍隊的地位取決於鄰國的軍事威脅緬甸軍隊地位不低和泰國還是幾百年的世仇,柬埔寨洪森領導這麼多年外加一個越南。隨著緬甸軍政府的退出 柬埔寨和越南的改革泰國軍隊的地位也隨之直線下降,這也是泰國民眾反對泰國王室和軍隊的核心原因。

    也可以簡單理解我泰國和周邊關係緊張時老百姓日子過得不好可以理解,周邊關係改善之後日子過得還不好那就是政府的因素了,老百姓可以認同軍隊在周邊關係緊張時軍隊的一些所作所為,現在緬甸的軍政府已經倒臺軍隊合理所作所為的根基不存在了,軍隊在以前看起來合理的事現在都不合理了。

  • 14 # 歷史神秘人

    泰國自1932年君主立憲制以來,這一百多年來就發生了十幾次政治政變,有8次就是軍人直接領導和參與的,可以說泰國軍人干政是很平常的事!

    現在的泰國總理巴育就是軍人,他從2014年發動軍事政變趕走了英拉自己當了總理直到現在,泰國為什麼這麼多政變,很大原因就是泰王在幕後操控,而軍隊也是維護泰王的利益,泰王和軍隊就是一個利益整體,為了利益把泰國的政治玩弄於鼓掌之上!泰國雖說是君主立憲制,但是泰王沒有把實權交出來,內閣還是聽泰王的,軍隊也是聽泰王的,泰王在泰國有巨大的影響力!而泰王有特權也是泰國最多土地和最有錢的主,每次民選政府上臺和泰王就有利益糾紛,比如英拉就希望政治改革,泰王不要干涉政治,把錢和土地交給農民,可泰王怎麼可能放棄權力和財富呢,所以就幕後命令軍隊發動政變,推翻對自己不利的政府,扶持一個聽話的政府,泰國十多次政變就是泰王和軍隊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乾的,可以說軍隊和泰王阻礙了泰國的民主政治發展,他們吃香喝辣的,民眾卻越來越窮!

    可是為什麼軍隊不直接幹翻泰王,直接管理泰國不就確保了自己的利益嘛,為什麼還要聽泰王的!這是因為軍隊需要泰王這顆棋子,利用泰王巨大的影響力來穩住民眾啊,泰王的利益保住了,軍隊的利益不就保住了!如果軍隊直接接管國家,民眾是不服的,國際上傳統的政治就是文人治國,軍人治國容易產生獨裁和暴政,軍人有槍啊,如果軍人搞獨裁統治,那國家就亂了,民眾也會反抗的,國家亂了,大家的利益也保不住!所以軍人是不敢長時間干涉政治的,所以就需要泰王來穩定民眾!每次軍人發動軍事政變接管了政府,然後泰王就出來安撫民眾,沒事的,大家都聽我泰王的,軍隊已經被我壓制了,不會搞軍人殘暴獨裁統治的,民眾就信了!然後軍人政府管幾年就交給服從泰王的民選政府上臺,對大家就有交代了,說白了就是泰王和軍隊演雙簧,把威脅到他們利益的政府給搞下去,然後扶持聽話的政府上臺,這樣就確保泰王和軍隊永遠有特權,就是那樣子,一切都是利益在作怪啊!

    泰國民眾有未來,就必須先讓泰王真正不能干預政治,軍隊也不能干涉政治,否則讓他們那樣玩,永遠也沒有好日子過,今年就爆發了民眾抗議活動,要求取消泰王特權,巴育下臺,民眾不是傻瓜,有他們在,哪有好日子過啊!

  • 15 # 流嶺

    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軍隊接管政府都只能是暫時的,軍隊得有財政支援,有後勤,科教文衛也是軍隊弄不了的,所以軍隊直接管理聽起來很威風,其實難度很大。

  • 16 # 阿興淺談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政治主流都是文官領導國家,因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是全方面的,包括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所以國家領導人的綜合能力必須很強,而軍官的綜合能力明顯是不合適的。軍政分家,分工合作才能把國家治理的長治久安。

    泰國軍事政變頻繁,自1932年以來一共發生了20多次大大小小的軍事政變。但如今的泰國是由泰國王室、軍方和民主黨共同掌管,那麼軍方為什麼不直接管理泰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一樣的君主立憲制

    1932年,泰國民眾因不滿泰國皇室的獨權專制而發動了起義,民主黨順勢控制了泰國的交通、銀行、電臺等重點系統。由於當時反對的呼聲太高,泰國皇室不得不接受民主黨所提出的廢除封建君主專制,從而建立君主立憲制。從此,泰國形成了由國王、軍方和民主黨共同統治的獨特局面。

    但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和別的國家的君主立憲制不一樣,它只限制了泰國國王在政治上的權力,並沒有限制國王的軍事權力。也就是說,泰國的軍事指揮權在國王手裡。

    雖然軍事指揮權在國王手裡,但如果國王手底下的將軍不滿國王的統治,派一些人將國王控制起來,然後自己管理泰國,不行嗎?

    民主黨的地位

    上面提到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泰國軍方也確實在政變以後,嘗試直接管理泰國。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泰國軍方這樣做,泰國老百姓卻不同意了,泰國好不容易從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轉型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他們怎麼可能再接受軍方的強勢管理呢?最重要的是,泰國民主黨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極高的。所以泰國軍方每次政變,最後都會把政治權交給民主黨。

    泰國軍方是調和劑,沒有執政的理由

    一個國家建立軍隊,主要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維持本國的秩序,從而使老百姓過上安定和諧的生活,泰國的軍方亦是如此。而當一個國家完整和平的時候,軍方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威懾,也就沒有了執政的理由。而且,由於泰國君主立憲制的不同,泰國國王不過問政治,所以國王也不像以前那種獨裁專制;但他手裡的軍事權力又能很好的限制民主黨,防止民主黨做出出格的事。於是,泰國軍方在泰國就相當於是國王和民主黨之間的調和劑,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一方能掌管泰國,必須是共同管理。

    如果泰國軍方管理泰國會發生什麼

    1:對國際的影響

    外交對於一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而外交官更是需要頭腦清晰、處事圓滑、臨危不亂。如果泰國軍方管理泰國,那他們在外交上肯定會非常困難,軍人在這方面肯定沒有政治家擅長。在國際的交流以及貿易當中,如果軍方插手,可能會產生貿易摩擦,尤其是在彼此之間交流的時候,泰國軍方如果採取強硬的態度,很有可能會引發兩國大戰,從而直接影響泰國的整體發展。

    2:對國內的影響

    軍方如果管理泰國,那一定會出現政治極端化,尤其是靠暴力對民眾聲音的壓制。軍隊既獲得權力也獲得利益,巨大的利益也使他們更想擁有權力,而這必定是建立在不公平和巨大貪汙腐敗之下的。同時,國內各個派系也將會被打壓,而且軍人不會建立健康的官僚體制來管理國家,他們要想實現目標,只能靠強權和暴力,苦的就是老百姓了。

    總結:軍人掌握著最強大的武力,除了政權之外是沒有人能和軍權對抗的,如果讓軍人既掌握軍權又掌握政權,那就根本沒有人能制衡,最終會導致國家陷入徹底獨裁甚至內戰。而且軍人掌權會導致權力過度集中,必然導致權力失衡,其專制集權的性質是與社會進步、政治民主的歷史潮流相背離的,一定會受到推翻,因為民主化的趨勢是不可抗拒的。

  • 17 # 聃者徐也

    泰國軍方怕人肉炸彈……

    第一,宗教力量,泰國是佛教國家,宗教的信仰讓老百姓相信皇權天授,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民間很有市場,泰皇在老百姓心中威望極高,泰國軍方不敢也沒有信心敢直接推翻泰皇。小心造反的時候,士兵都站在泰皇身邊,泰國軍方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伊斯蘭教國家宗教領袖可以讓無數人為他去死,這就是宗教的力量,泰皇未嘗可知,到時來兩個人肉炸彈炸死泰國軍方高層,就像印度干涉泰米爾猛虎組織,直接被肉蛋炸死,以色列總理拉賓被國內激進分子刺殺。

    第二,名聲和輿論壓力。三國時期,司馬昭掌控魏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如果要直接取代曹魏只是動動小手指的事,可他為什麼不敢,因為怕罵名,那樣會成為歷史口誅筆伐的物件,遺臭萬年,泰國軍方同樣有這種顧慮。

    第三,站在幕後掌控實權未嘗不是最佳選擇,陳友諒敗於朱元璋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掌控實權後不滿足,把名義上的頭頭徐壽輝殺了,自稱漢帝。徐壽輝手下大將明玉珍與之斷交,數位大將率眾投靠朱元璋,其中最著名的一員大將是傅友德,傅友德是何人?歸順朱元璋後七戰七勝平定甘肅,四次北征連敗元軍,以主帥身份取四川、貴州、雲南。用朱元璋的話說:“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如果陳友諒不殺徐壽輝,這些人不會叛變,陳友諒可以透過徐壽輝指揮,擊敗朱元璋一統江山也不是沒可能,他卻選擇了自斷其臂。

    泰國軍方也是如此處境,一旦廢除泰皇,泰國內部支援泰皇的人一定爆起,泰國亂,這是軍方不希望看到的。在外,五大常任理事國會坐視不管嗎?

    泰國軍方掌權但不取而代之是最聰明的方式。

  • 18 # 圍雞百科

    與其說泰國是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倒不如說泰國是個軍政府國家。因為自1932年至2014年,由於泰國軍方的存在,泰國成為世界上政變最多的國家,泰國軍方一直插手國家大事,干涉權力交換也非常的頻繁。

    泰國軍方既然有這麼大的權力,為什麼不直接去接管泰國呢?

    眾所周知,泰國在1932年之前,一直是個君主專制國家,直到1932年,泰國人民聯合軍發動“六月革命”,推翻了泰國王室的獨裁統治,效仿當時的殖民者英國,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度。

    當時的泰國制定了一系列憲法,約束國王權力。就這樣,泰國國王的權力瞬間被架空,變成了一個國家的象徵,有名無權,只是國家的一個精神象徵。但是,人民黨發起革命所仰仗的泰國軍隊,卻不甘屈居政黨組建的政府之下。最終,泰國的權力落入了實力最強的軍人集團之手。

    其實泰國軍方一直在嘗試接管泰國,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比如泰國軍方在1932年以來發動了不下二十次的政變,其中有九次都接管了泰國,但是最後都沒接管多久,就被趕下了臺,都以失敗告終。

    雖然泰國是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但是國王的尊嚴還是存在的,人民也非常愛戴自己的國王。除此之外,國王有權認命總理,借總理之手,組建了五百人的議會。這些議員都是民眾選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泰國還是一個具有民主權力的國家,算得上是個民主政體

    這樣的好處就是,軍隊接管泰國,就必須得得到議會的同意,如果軍隊直接跳過議會,接管泰國,那就意味著泰國軍方違背了民意,民眾就會抗議,前幾次都是因為這樣,所以泰國軍方沒有成功接管泰國。也許這也是泰國國王的聰明之處吧。

  • 19 # 凌煙閣主

    泰國軍方對於直接管理泰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在泰國曆史上泰國軍方發動的政變數不勝數,從1932年開始,泰國軍方發動過20次軍事政變,導致泰國成為了世界上政變最多,權力交替最頻繁的國家之一。

    泰國軍方政變之後也想直接管理泰國,曾經有九次政變後,軍方都直接管理泰國。但是泰國在軍方的直接管理下,其結果就是經濟發展,民生問題,社會矛盾非常突出。

    所以說泰國軍方直接管理泰國的嘗試都失敗了,所以泰國軍方後來變乖了,政變只推翻民選政府,不直接管理泰國,直到自己滿意的民選政府被選出來為止。而軍方也沒閒著,在這個過渡期讓泰國王室在出來平息民眾的怒火和社會矛盾。

    而泰國軍方總是發動政變,而泰國民眾對軍方不滿,這個時候總是要泰國皇室出來調和矛盾。因為泰國皇室在民眾中的威望還是非常高的。久而久之,泰國軍方和皇室就達成了利息共同體,泰國軍方為了感謝皇室在政變後的所作所為,也逐漸提高了皇室的地位和權力。

    而皇室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泰國所有人見了國王都要下跪,而且國王已經掌握了許多大權。這就導致了泰國從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現在快要變成一個君主專制國家了。

    泰國軍方曾經發動政變將泰國變成了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現在泰國軍方為了自己的利益發動政變將泰國又變成了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可以說泰國是成也軍方,敗也軍方。

    泰國本來也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而且在英法殖民亞洲的時候也沒有成為殖民地。但是形勢會發生變化的,到了一戰後,君主專制已經不適合泰國的發展了,於是在1932年6月,泰國的政黨人民黨聯合軍方起來發動政變,將泰國皇室推翻了,當時的泰國國王拉瑪七世退位。

    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國王繼位,成為拉瑪八世,暹羅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泰國政黨和軍方推翻皇室獨裁,為了最大程度上建立國家政權,泰國選擇學習英國的制度,成為了君主立憲制國家。

    當時的人民黨學習英國制訂了泰國憲法,其中規定國家的最高權力屬於泰國民眾,而不是專制獨裁的國王,其權力行使屬於代表泰國民眾的民選政府。國王名義上還是泰國的國家元首,海陸空三軍的統帥。當然國王還保留了赦免權和法律修正提案權,並任命政府總理處理政府事務等權力。

    可以說泰國人民黨和軍方的政變及其在政變後的做法,真的可以將泰國變成一個文明國家。但是泰國軍方作為政變的主要力量,在政變後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政權中被排出政治權力中心之外,而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落入了政黨政府手中,這讓軍方非常不高興,也不甘心。

    於是泰國軍方的代表軍方領袖鑾披汶在1939登上泰國的政治舞臺,開啟了軍人參政的軍政府模式。最終,泰國的權力落入了實力最強的軍人集團之手。

    軍人干政建立的軍政府導致的結果就是軍人獨裁腐敗,政治上毫無建樹,經濟上停滯不前,民生問題十分突出,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整個社會如一片死水。

    為什麼軍人干政或者軍方直接管理國家總是搞的一塌糊塗,甚至是會變成專制獨裁政權呢。

    軍隊直接管理國家之所以屢屢失敗,在於軍方建立的軍政府本身就是一種專制獨裁政權,這種政府模式本來就受軍隊作戰思維絕對服從命令的影響,導致政府施政一定會搞一刀切,甚至為了執行政府命令而傷害民眾的利益。甚至施政是不會顧及成本,這些做法本身就會擾亂市場和社會秩序。而且還不說這種軍政府模式違背了民主精神和世界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其合法性也存在疑問的。

    而且治理國家遠非管理軍隊那麼單純,政策上要變通靈活,在政治上要團結大多數人。但是軍方的思維總是作戰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非常強硬,不容變通,也不能團結大多數人。

    治理國家是需要多方面人才共同參與的過程,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政治決策、經濟建設和國際外交都需要專業人才,職業軍人在這些方面非常缺乏知識和經驗。軍隊直接控制國家,很可能會導致國家經濟社會的全面崩潰。

    而且軍隊管理政府的問題就是沒有監督,導致各種腐敗問題層出不群,這就導致民眾對腐敗忍耐度一旦超出限度,那麼洶洶民意就能夠讓軍方喝一壺的。

    其實卡扎菲、薩達姆、加爾鐵裡、伊迪阿明等軍人走上政壇,建立的軍政府,到最後就兩個問題,一個是經濟發展的問題,一個是家族腐敗的問題。最後這些人要麼因為經濟問題發動戰爭轉移矛盾,要麼被民眾的憤怒推翻,最後被趕下臺,這就是軍方直接管理國家的結果。

    對於軍隊不能直接管理國家的問題,在幾千年前劉邦就認識到了。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可是儒生陸賈卻在一旁沒完沒了的說重用儒生,稱讚儒家經典《詩經》《尚書》。

    這個劉邦本來就是不是一個文化人,也沒讀過幾天書,對文人文縐縐酸溜溜的做派本身就看不起,他怎麼說陸賈呢,老子我劉邦是從馬背上打天下的,也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儒家那套東西沒啥用。

    這個陸賈也不簡單啊,他馬上反駁說從馬背上可以得到天下,難道還能從馬背上治理天下嗎?也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但是還能用槍桿子來管理政權嗎?

    再說了商朝的開國君王成湯,西周的開國君王周武王都是從馬背上打天下,還得順應天意民心。重視文官,也重視武將,所以商朝和周朝的國祚都非常長。

    《史記》: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

    劉邦一聽就知道了自己錯了,打天下和治理天下那是兩碼事,用槍桿子打天下,用詩書禮儀治理天下。

    所以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直接管理泰國失敗了,所以泰國軍方不得不跟泰國皇室合作,甚至來共同對付民選政府。到了最後泰國皇室權力暴漲,泰國軍方已經淪落成了泰國皇室的工具。

    現在泰國政局動盪跟泰國皇室有莫大的關聯。泰國民選政府要實現選舉承諾,給民眾福利,這是好事。但是蛋糕就這麼大,民眾有了福利,這就動了皇室的利益。

    泰國皇室當然不高興了不高興,授意軍隊就以效忠國王的名義,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甚至廢除憲法。這樣就開創了非常壞的頭,民選政府的權威被極大的削弱,國家的法律也受到了擾亂,導致了泰國上到政治黨派小到普通公民都漠視了國家司法政治的極端重要性。

    所以泰國的根本問題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軍方,一個是皇室。只要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泰國就永無寧日。

  • 20 # 芝士zhisi

    泰國軍方曾久採取泰國當局,但終究都要把權力了債給平易近選當局。文人當局是全球的主流,在現當代界絕大年夜大年夜多半國度,文人當局都比甲士當局更適合辦理國度。泰國也不例外,假定泰國甲士一貫辦理國度,會呈現很多不需要的費事。

    國度發展首要看經濟增加,甲士當局其實不善於辦理國度

    打江山隨便守江山難,說的就是辦理國度是十分複雜的事。一個國度的發展是需要精心辦理的,特別是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專業的人才,而文人當局指的就是專業化的辦理人才。

    國度的發展,主假定指國度擺盪和經濟發展。而此刻絕大年夜大年夜多半的國度都要看經濟發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GDP。所以在國度辦理上,需要的是經濟學家、司法專家、迷信家和甲士的合營極力。

    甲士保家衛國,為國度供給安然包管。然則在經濟發展上,甲士其實不是最適合的。在人事的錄用上,甲士當局常常參軍隊系統外部提拔。本來是專門的軍事人才,去發展經濟、辦理國度會呈現不伏水土。

    泰國甲士在國度中位置出格,即就是文人當局也不克不及不揣摩軍隊的好處

    必須看到的是,泰國軍隊的位置十分出格,因為這些年泰國軍隊起碼策動過兩次軍事政變,詮釋軍隊在泰國的出格位置。一次是顛覆他信當局、另外一次是在2014年再次策動軍事政變,顛覆他新的mm英拉指導的當局。

    而此刻,泰國仍然是軍當局指導。然則泰國甲士總理巴育曾暗示,在2019年遏制選舉,選舉出文人當局,因為這些年泰國仍然面對著經濟發展的壓力。

    在很多國度,軍隊的好處都得揣摩,但甲士不幹政是主流

    即就是在美國多麼的國度,軍隊的好處都不克不及不放在首位。舉個簡單的例子,特朗普在內地修牆不過56億美金,然則國會就是不撥款。然則美國軍費每年高達8000億美元,也沒見美國國會禁止啊?並且特朗普切身跑到中東的軍事基地,對美國兵士講,我要給你們長工資。

    但正如此前所講,甲士不幹政是國際社會的主流,關頭結果是在社會辦理上,需要的是專門化的人才。在國度安然上依託軍隊的包管,在社會辦理上,依託文人辦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取消學生的寒暑假,實行“996”模式的學習,你支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