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誰在我書閣下

    3.5週歲就開始學英語有點太早了吧,理由如下:

    1、先說重點吧,英語作為第二外語,在中國首先沒有這個語言環境,而且英語的各種語音發音等問題,都不一定是中國小孩能夠掌握的。(最主要的還是沒有語言環境,這點是最重要的!)

    2、過早的學習第二外語,如果孩子有興趣還好說,萬一孩子沒有興趣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可能會使孩子往後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起到厭煩情緒(這點是得不償失的,很多就算是初高中的同學雖然有很多補習班,但是成績依舊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在中國,學習第二外語的主要目的還是應付考試(這樣說雖然很俗,但確實是大多數人的真實目的),3.5歲的小孩沒有考試壓力,更別提學習目的,完全沒有過早的接觸第二外語。

    4、相反我倒是希望孩子學學家鄉方言,目前很多小孩都不會說方言了,我有好幾個同學都只會普通話,完全不會說方言,這一點也是社會的進步,也是家鄉方言的悲哀,我去了很多地方,總覺得如果不會自己家鄉的方言,即使回到家鄉都像是外地人。一句話就是:不會方言既到不了遠方,也回不到故鄉。

  • 2 # 放歌雲中

    3歲半的孩子正處人的智力開發的第一個重要時期,語言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在教孩子全面觀察、感悟、理解與表達時,可適當加入英語的學習,如看到任何有趣好玩的事物,既讓孩子用漢語表達描述,也觸入幾個英語詞彙或句子,多說幾遍寓教於樂,在情境中可能就達到了學習感悟與運用的效果,豈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想想體操冠寫李小雙的妻子每天與小女兒之間的英語交流,想想雙語幼兒園中那些可愛的小孩子,想想優質動畫片中簡單的英語詞彙……只要有溝通與交際的場景,英語學習與運用完全可與漢語一併進行,玩中學與用,甚少給孩子一些啟蒙喲!

  • 3 # 晴媽阿珍

    對於3.5週歲的孩子有沒有必要學習英語這個問題,我可以肯定地說非常有必要。

    3.5週歲的小孩已經有點晚了,其實有條件的話應該在學說話的時候就要開始了。越早開始,小孩子的負擔越小,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就越大。因為他/她還不懂對錯,不怕別人笑話,說錯了也沒關係。慢慢地對孩子來說,英語說出口是一件很自然很簡單的事。

    相反,很多大學生應試能力都很好,卷子答題都拿到高分,但是口語交流就不盡人意,或者直接啞巴英語式。這就是怕開口說英語,生怕說錯的後果。

    在現在這個社會,家長們都會盡力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很多東西。其實語言才是孩子走遍天下的重要工具。讓孩子越早學習英語,對孩子開口說英語越有利,從簡單的ABC到日常用語、物品的單詞,再到句子,每一步都需要堅持和日積月累的努力。

    學英語晚了沒關係,關鍵在於開始並堅持✊

  • 4 # 生活蘊教育

    對於3.5週歲的孩子有沒有必要學英語?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很有必要,而且要抓緊時間了。

    因為孩子語言的學習是有關鍵期的,也就是對這項能力的獲得最為敏感的時期,在這個敏感期間學習語言,給他足夠的刺激,可以讓他最輕鬆最快速的掌握語言。一旦錯過這一時期,他的學習就將變得相當困難。不知道印度狼孩的故事有沒有聽說過。1972年,印度在狼窩裡發現一個四歲的男孩,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學會了一些手語,但最終沒有學會說話。

    從上圖可以看出7歲前孩子對語言的習得處於一個高水平的狀態,而隨著年齡的增大,呈快速速下滑的狀態。也就是說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只要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能夠把英語學得很好,而隨著年齡的增大,他付出2倍,甚至幾倍幾十倍的努力都趕不上這個進度。

    我女兒現在3週歲2個月,看見一些書上的動物,她會用英文來表達,還有一些顏色也是。她看見什麼東西,就會問這個用英語怎麼說?最值得欣慰的是他已經有了英語的思維。比如她看到一個雪人的圖片,像我們的話,從圖片反應出雪人,然後才是snowman這個單詞。而她看到雪人圖片,直接反應出snowman這個單詞。

    我給她做了什麼?

    首先,是大量的輸入。想想孩子剛說話的時候,我們前面的1到2年時間,都是在給孩子做輸入,當他聽得多了,才慢慢的開始講,所以第一步就是多聽。

    最初,一定要注意的是,允許他只聽不說,不要強迫他說。當他聽得多了,自己對這個發音能確定了之後,他自己自然就會說出來了。如果強迫他說,那會葬送他的英語學習興趣。除非他樂意說,樂意模仿,樂意糾正發音。我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大量的輸入就可以了,其他的交給時間。

    聽什麼?Wow English影片版。因為,光聽孩子不知道聽到的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了讓她能夠清楚聽到的是什麼,所以我給她的是影片版。

    在這樣有了一兩個月的基礎之後,大量的英文兒歌的輸入,她喜歡哪一首,就聽哪一首。她喜歡的聽多了,就慢慢的跟著兒歌,能唱出來了。

    如果說家長是有英文基礎的,那麼在看書的同時,也可以看一些物品時,告訴孩子,這些物品用英語說是什麼,這樣當孩子聽的多了,他在下次看到這個物品時,他自己也會把這個名稱用英文來表達出來。

    接下來,我會使用一個專門英語學習的平板,給她進行原版英語繪本的閱讀。這個平板會幫助我們家長對孩子進行糾音,就是當孩子發音不正確時,平板會一遍一遍地重複讀給他聽,讓他進行模仿。同時,也省去了我們選擇書籍的麻煩,尋找合適孩子閱讀的書籍真的很難。這個平板有一個智慧推送的系統,會給孩子推送適合水平的書籍。

    圖片源於網路

  • 5 # 好強媽咪育兒記

    你好,我是好強媽咪,一位二胎寶媽。我家老大四歲和我家老二兩歲的時候一起學得英語。所以跟開心能回答你的問題:對於三週歲的孩子有沒有必要學英語。我的建議是如果有條件越早啟蒙越好,沒有條件也不要急於學習,順其自然就好。下邊是我家倆娃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我總結的經驗和體會:

    1.我家老大四歲多一點兒的時候我網上給報了一個英語網課,當時報這個英語網課純粹是看到我大學同學一歲多的兒子能聽懂英語。我覺得我兒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了,所以我立馬諮詢同學報了名。非常值得高興的是從2019年6月10日學第一節英語課開始,我家老大沒有落下過一節課,到現在我不能說他學得多好,只能說他一直保持了學習英語的習慣。

    2.我家老二是在兩歲的時候跟聽哥哥說英語她跟在後面學得,當然她說得不如哥哥說得好,但是她也會近一百單詞了。雖然她句子說的不如哥哥好,但是她的語感明顯比哥哥強,所以啟蒙越早孩子對語言語感當年就掌握的特別好,就跟學說漢語是一個道理。

    3.需要學習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習,透過場景來學習,比如到了遊樂場家長就可以跟孩子講滑滑梯、鞦韆、蹺蹺板等等的英語表達。我們一起玩滑滑梯應該怎麼表達。英語學習切記課下在生活中多運用,只有運用多了才能學得紮實。

    4.學習英語一定不要太功利,不要想著孩子早學習就是為了以後考試,一定要帶著喜歡的態度開學,要不然孩子學早了英語也不一定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了興趣只會讓孩子害怕學英語。

    5. 學英語一定不要忘了把漢語學好,更不要學成二把刀,英漢交叉說話,這樣我覺得是在侮辱漢語。該說漢語的時候把漢語說好,需要說英語的時候再把英語說好。

    總之:如果有條件就讓孩子學就行了,語言啟蒙不分早晚。如果沒有條件也不要驚慌,90多歲開始學習也不晚,只要你有學習的熱情。

  • 6 # 段一遇多媒體工作室

    沒必要,3.5歲的孩子沒有語言基礎,即便是中文,好多東西他也是不理解的,最多能培養他英語的語感。現在即便好多同聲傳譯的人,或者好多語言學家也不是從小就學的,先學好中文,到了學校跟著學校的教育進度學就行了。3.5歲的孩子有自己的天性,不要過多的人為干預,讓他進入生命自我成長的軌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有靈性,不會死板。

  • 7 # 悠然悠語

    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兩種語言一起學最好。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讓孩子多聽錄音灌灌耳音,有利於孩子以後的學習。

  • 8 # 育兒八戒

    沒有必要

    第一,人類是母語思維的,而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母語學紮實了,學外語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第三,以後孩子還要學十幾年英語呢!足夠了!

  • 9 # 小魚兒擺擺tp

    當然有必要了,英語它是作為一個交流的一個工具,以後在學習,生活當中的運用必不可少,年齡越小,她學語言的時候優勢越明顯,你看我們學母語的時候,也就是聽個一年多,然後慢慢的就能說話了,不難吧,簡單吧?可是年齡越大,這種優勢就會慢慢慢慢消失了。所以說現在可以培養他學英語的意識,然後還是讓他多聽,就像我們學母語一樣,多聽多聽,平時可以放一些英語的兒歌給他聽,然後你跟他一起做一些兒歌當中的動作,然後再看一些英文動畫片,比如說小鼠波波,藍色卡拉,再看一些繪本,就好了

  • 10 # 我是小童姐

    對於3.5週歲的孩子有沒有必要學英語這個問題我個人建議是沒有必要的,畢竟孩子還是太小了,先學好語文才是最好的。就算學了也沒有特別多的地方去用。我家的大寶幼兒園是在武漢上的,幼兒園也有開始教英語,學的也很不錯,但當她長大到小學以後就全部忘記了,所以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

    但如果孩子真的有那個興趣去學英語也沒什麼不好的,畢竟她/他願意學才是最好的,有興趣並且有那個條件讓孩子去學那也可以學習英語的。

  • 11 # 小可心的成長記錄

    有必要,語言學習是越早接觸越有利的。

    首先,3歲半對於孩子自己來講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母語概念的,也就是說如果家長有條件有能力,完全可以創造一個英語環境,變相的給孩子製造一個“母語”。3歲半的小孩子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聽說和模仿能力,這時候學習英語是再好不過了。

    其次,孩子早期接觸英語並沒有太強的疲憊感和枯燥感,而且沒有任何的應試壓力。當然就可以很輕鬆的潤物細無聲式學習了。一個英文順口溜、一首英文兒歌都是很容易讓孩子張開嘴巴的利器。同時可以把每天高頻率出現的人物、事物、場景轉化為一個英文氛圍教授孩子,那他們是可以很迅速的模仿並跟讀學習的。

    第三,3歲半也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課業壓力和瑣事煩惱的年齡,這是一個可以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幾乎可以做到,你輸入什麼,他們就能輸出什麼的境地。唯獨就是音準和語感會有所欠缺,但是久而久之的訓練和學習,這些很快就能解決的。

    最後我想說的3歲半的孩子與其說是學英語不如稱之為說英語,我們的目的不是學,而是說,家長敢於樂於製造環境和機會,小孩子在這樣條件下慢慢就說會英語了。

  • 12 # 瓊海小May

    首先,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門技能。我覺得學習英語,應該儘早開始。當然,對於3.5週歲的小孩子來說,學習英語,應該要掌握方法。肯定不能像小學生、中學生、成人這樣,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我覺得小孩在3.5週歲的時候,給予兒童的一個學習英語環境比較重要,因為這個時候的小孩子,非常喜歡模仿,可以在溝通的過程中新增幾一些英語單詞。甚至可以告訴他一些比較簡單的問候語,比如說你好hello,早上好goodmorning,甚至你可以給她做一個簡單的對話。總之,就是要培養小孩學習英語的興趣,以便更有利於在小學初中系統的學習。

  • 13 # 傑瑞卡張

    你好啊,我覺得,如果家裡有條件的話,3歲半的孩子可以接觸英語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接受能力特別好。之前聽過一個課程,說孩子6歲之前的大腦分割槽可以同時接受六種語言(這個是借用別人的研究,自己沒有去證實哈)我家寶貝今年四歲多了,從三歲開始接觸英語。她很喜歡,平時也很喜歡說,喜歡做互動遊戲。 我對學英語的理解是,並不是讓孩子只是去記憶,去背,去硬學。強硬的學也會產生牴觸。我開始就是本著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培養英語習慣的這種初心,去報名的,也不指望她能學的多優秀,喜歡就好。現在孩子很喜歡說,平時也主動的說,主動又唱又跳的。 現在很多的英語課程也都是結合孩子的實際生活,結合孩子們喜歡的遊戲進行互動,興趣引導形式的。孩子們開心,喜歡,也就可以熟練的運用了。 外面很多都有試聽課,各個機構的學習方式也都不一樣。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喜歡,是否有興趣,然後再去判斷是否報名學。

  • 14 # 木辛木炎

    對於小朋友學英語來說,可以當做興趣去培養,如果寶寶感興趣,覺得好玩,可以讓他去學學,培養出有興趣以後上學學英語也就不難了。

    但是如果寶寶不感興趣,那就千萬不要去強逼他學,畢竟強扭的瓜不甜,怕他留下心裡陰影,到時候等寶寶上學了英語課就不好好學了。

    這個僅限個人建議哈

  • 15 # 小可生哥

    3.5週歲的孩子沒必要學那麼早的英語!

    第一:先讓機會給我們的母語說好,理解好,讓孩子開口學講第一句話就是“中國話”。本人覺得初中階段學剛好。

    第二:愛國的小孩子都不太會學英語(幻想中…)。世界在變,環境也在變。以前我國有求於人家各行各業,不得不融合人家。現在我國國家地位不斷上升,很多項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此輪疫情當中,其他國家民眾以學漢語為豪呢!所以我還是希望各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在這方面有所調整吧!

  • 16 # 逸之梅

    首先回答問題:有必要

    孩童時期正是各方面學習發展最快的時候。學英語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學英語的方式。

    興趣為王,在國內的語言環境下,要想讓一個三五歲的孩子學會說英語,難度很大。因為沒有語言環境,小朋友們之間也無法用英語交流,所以學出來的效果應該不會太好。三五歲能夠對日常用語達到一個初步的瞭解就差不多可以了。

    想要學好,以後更需要持續學習。語言同樣也是在發展的。

  • 17 # 不是誰的媽

    隨孩子吧…

    可以試著給他聽聽歡快的英文音樂或者兒歌,看他有沒有興趣跟著哼哼。

    我總覺得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會引導孩子堅持去學、堅持去做。

  • 18 # 甜甜的橙子啊

    很有必要進行一些英語啟蒙,有很多打卡返米的app可以試一下,我家老二四歲了,正在英語啟蒙中……要堅持才有效果

  • 19 # 夜空落落說育兒

    孩子學英語的話是有必要的,任何只要一出生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啟蒙,其實是越早接觸越好,如有條件的話,可以自己跟孩子進行交流,這是懂英語,自己父母會說的條件,如果你要是像這種不懂英語,也不會說,也說的不標準的話,就可以藉助一些課程,然後輔助的來給孩子磨耳朵,這樣的話,長期下來是有效果的

  • 20 # 愛學習的寶媽老師

    小小常三歲多一點準備上幼兒園時,有一天常爸心血來潮,拿了幾本圖示的詞彙書給他測一測英語的聽說詞彙量。結果有點出乎我意料,小朋友的聽力詞彙量超過了五百個,其中大部分他能說得出來(看圖能說出對應的英文單詞)。之所以說出乎我的意料,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刻意教過他單詞,那個時候也沒有給孩子上過英語培訓班,給他提供的唯一英語輸入,也就是每天半小時左右的英文繪本閱讀。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常爸雖然重視,但不屬於特別雞血的那種父母,而且是“快樂教育”的擁躉者,一直都致力於給孩子提供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所以像網上流傳的那種給幼兒園小朋友排日程排得滿滿的情況,在我們家並沒有發生。那這五百多個聽說詞彙從哪兒來呢?就是在快樂的英文親子閱讀中習得的。下面就跟大家聊聊我們家的英文親子閱讀那點事,但不僅僅在談英文啟蒙。 小小常的英語啟蒙並不算太早,一歲半以後才開始。主要原因是:小小常一歲半以前,常爸還在投行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二是聽信了一些所謂“育兒專家”的說法——3歲以前不必學外語,以避免對母語學習的干擾;於是特別寬心地該工作工作、該出差出差,直到後來自己真正研究之後,發現浪費了整整一年的光陰,才悔之不迭。但常爸相信,學英語這件事,多早都不算早,多晚都不算晚,與其花時間後悔,不如加緊步伐趕上。於是,我當時從美國亞馬遜買了500多本英文繪本,從中選出了幾十本最適合零基礎的孩子讀的繪本,開始每天給他讀半個小時。“每天讀半小時”,聽起來是多麼風清雲淡的一句話啊,可是真的實行起來是多麼辛苦,這種辛苦只有天天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才能體會到。大城市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再加上北京這糟糕的交通使得每天耗在路上的時間要兩個小時,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盡了,一句話都不想多說,就想靠在沙發上作葛優癱。但是不行,想癱也得先把書讀完再說。只要不出差,我每天8點到8點半之間一定會給孩子讀繪本,中文英文都有,但儘量增加英文的比例(中文的書平時老人也可以給孩子讀,但英文的只能等我回家讀)。有時候讀到娃興致起來了,還想聽,那就一直讀到9點上床睡覺。嘴巴不停地講一個小時,嗓子都要冒煙了。剛開始那半年,真真是最難熬的,因為沒有反饋,不知道他聽懂了沒有,不知道聽了這麼長時間,到底效果如何。而且很多時候,小傢伙翻書的節奏跟我並不在一個調上,某一頁我還沒講完,他就忽然打斷翻到下一頁,或者一下子就從開頭翻到結尾,完全不按書的邏輯來。就這樣自說自話地唱了半年“獨角戲”! 更大的阻力還在後面。小小常開口說話比較晚,大概到2歲左右才開始輸出。這件事現在說起來很輕鬆,但在當時,家裡人著實心急了好一陣。老人常常把責任歸到我頭上:“就怪你!非要給他讀英語,中國話還沒學會呢,再學英語肯定就亂了!你看人家XXX家的小孩子,比他小3個月,都能說整句了!”我當時雖然已經研究了很多關於雙語學習的文獻,知道其實雙語學習並不會造成“語遲”和“語言混淆”的情況,孩子說話早晚的個體差異特別大,說話晚的孩子就算是隻在一個語言環境下長大,也未必能提早開口時間。但這種事情很難給老人講明白,而且小小常遲遲不開口說,我在內心裡也不免著急。(是的,再怎麼科學育兒,再怎麼相信研究報告說的語言個體差異,落到自家孩子身上,也很難淡定!)所以,這幾乎是最難熬的階段。我只在每次讀繪本的時候,留心看他,只要還在非常認真地聽我讀,非常認真地在翻看書上的圖畫,我就給自己打打氣說:彆著急,堅持讀下去。 大約2歲左右,小小常逐漸開口說話了,不但開口說話,而且很快迎來一個爆發期,中文、英文都會往外蹦,很快就連詞成句,後來甚至有發展成“話嘮”的趨勢……後來有一次在醫院做語言能力的評測,被評了個120分(以同月齡孩子的平均語言能力為100分基準分)。不管這個評測靠不靠譜,無論如何,家裡老人終於放了心,我也鬆了一口氣,同時堅定了之前的信念:從小雙語啟蒙並不會造成語言的混淆,反而是有助於幼兒大腦的發育和整體語言能力的提升!這時的繪本閱讀變得有意思了許多。我讀完一句話,他有時候會像模像樣的模仿一兩個單詞;或者把繪本內容演出來。比如讀Guided Science Reader那套書,說到A bunny can hide,他就雙手遮著臉,表示藏起來了……讀Biscuit那套書的時候,說到roll over,他就在床上翻滾一下……有了這麼可愛的反饋,讀英文繪本終於從“唱獨角戲”變成了“痛並快樂著的遊戲”。 養娃過程中,一直都順風順水的機率大概相當於中五百萬彩票。有一段時間,小小常忽然對英文繪本失去興趣。拿多少新書來給他換著讀,他都不是很感興趣。最後只能換成中文繪本。必須承認,處在國內的我們,大多沒有雙語環境,孩子對漢語更感興趣是非常正常的事兒,我們家也不例外。對這事,一向奉行“快樂教育”的常爸看得很開。不喜歡就不讀,不強求。要是強迫孩子去讀英文繪本,反而把一件快樂的事變成了負擔。但是,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對英語的好感度和興趣不能就這麼斷了呀。所以,五音不全的常爸開始學唱兒歌,然後教給小小常。常爸當年是初中才學的英語,所以從沒唱過英文的兒歌,不得不說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大缺失,藉著這個機會惡補了一番。買了很多兒歌CD,一張一張地聽,後來覺得Twin Sisters的版本最好,就跟著這個版本學唱了。小小常是小車迷,汽車和火車都愛,所以最開始學會的也最喜歡的兩首歌就是Wheels on the Bus和Down by the Station。常爸上個月帶小小常去北歐的時候,在哥德堡的酒店裡錄的。他一看到床頭燈,就拿著當話筒很投入的演唱了一首Down by the Station。雖然這個小話嘮說了一整天的話,晚上聲音已經沙啞了,沒有平時唱得好,常爸還是忍不住把他的可愛模樣錄下來,天天看。在小小常不想讀英文繪本的時候,我們就唱唱兒歌,玩玩手指謠度過。只要能保證每天有點英文輸入,至於形式,我沒有在意。過了不長的一段時間,孩子對英文繪本的興趣又回來了,我們就又開心地繼續英文親子共讀之旅。 小小常三歲多的時候,開始從蹦單詞往整句輸出的方向走了,雖然整句輸出得並不多。比如有一次,我帶他坐車去藍色港灣買東西,在等紅燈的時候我們的車停在一輛卡車後面。他自言自語道:The car is behind the truck.這個behind的用法我也從來沒有單獨教過,他為什麼會用這個句式呢?後來,我才想起,一歲多讀過的Where"s Spot裡有一句“Is he behind the door?”讀的時候我還給他用屋門比劃了一下,小傢伙應該就是從這裡懂得了behind的含義吧!前段時間在整理繪本時發現他對Spot的系列的書仍很有興趣,就把這書又拿出來講了一遍,結果他就記住了behind的用法。我們之前說過,兒童自然習得語言有三大要素,而英文繪本親子共讀恰好完美地滿足這三個方面:供兒童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低壓力後來,小小常經常會冒出一些諸如“Is it a ship?”“One more time!”“Do it again!”“I want..." 之類的簡單句子,都是出自繪本。不得不感慨,只要給足了有效輸入,小孩子的領悟和學習能力有時候真的超出你想象! 有一次和同事們聊天,大家開玩笑說,買繪本的那一刻是最幸福的;讀繪本,就痛苦多了。套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話來說:一個人讀一本繪本並不難,難的是天天給娃讀繪本!簡單概括的話——堅持最難!“堅持”這件事,其實就在這一瞬間的糾結之中;而一件事能不能見成效,也就在這一個個糾結的取捨之間。你做不到“堅持”,也就莫怪努力不見成效了。兩年的英文親子共讀,回頭看看,覺得心得除“堅持”二字之外,再無其他。當習慣成自然以後,堅持也就變得沒有那麼困難了:有一次我得了咽喉炎,嗓子疼,說話聲音沙啞,但到了那個每日共讀的時間,我還是習慣性地拿出了書,繼續讀。讀得很慢很小聲,但孩子很配合沒有鬧,所以還是堅持著講了半個小時。另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頭暈目眩,到了晚上8點,照樣戴上口罩給孩子讀半小時書。讀書需要堅持,去興趣班也需要堅持。前段時間常爸去美國訪問,按計劃週末回京。但週六下午小小常要去興趣班,常媽剛好那天下午要加班沒法送他去。為了及時趕上,我週五結束培訓後立刻坐飛機回國,終於在週六中午抵京,匆匆趕回家,放下行李,就叫了個車把他送到興趣班上,剛剛好趕上,沒遲到。其實,好不容易去趟美國,我也大可以放棄一節課,在美國逛逛,晚一天回來的。這無非就是一個“優先順序”的排序問題,到底是在美國多逛一天重要,還是讓孩子學會“堅持”上興趣班重要。很多人會說:我也想陪孩子,可是沒時間啊。說到底,仍是個“優先順序”的排序問題。老闆給你的指示、客戶對你的要求,你再忙也會抽時間去完成的。如果覺得陪孩子讀書這事非常重要,你總能擠出時間來吧,不是嗎? 最後再說一件事。常爸有一熟人,當年高中成績不佳,上了個很一般的大學,畢業後找到的工作也一般,所幸家境殷實,生活還算愜意。有了孩子以後,立志要讓孩子當學霸,不要向他爹當年一樣。所以他看到常爸開始推廣幼兒英語啟蒙以後,就把我推薦的那五十多本經典英文繪本買回了家。我們倆的孩子基本上是同時開始英語啟蒙的。兩年過去了,我去他家拜訪,發現那五十多本繪本都束之高閣,已然落灰。再看看孩子,英語基本還是零基礎!當他聽說小小常英語聽說詞彙量達到500個時,不無失落地說:“我兒子到現在也不認識幾個詞兒,我看他對英語壓根就沒興趣,跟我一樣,不是那塊料!”問:那些繪本堅持給孩子讀了嗎?答:剛開始讀了了幾遍,後來實在太忙,就沒再繼續……此時,我只想說:你只看到500個詞,但有看到我兩年多的堅持嗎?當埋怨孩子不是那塊料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又付出了多少呢? 我們經常說誰誰家的孩子天生就是愛學習的好材料,誰誰家爹媽牛、培養出的孩子也牛,這些話摻雜在“寒門貴子”“階層固化”的話題中,煲出一碗碗毒雞湯,讓很多人心安理得的將自己懶惰的行為習慣、停步不前的心態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缺失,延續到下一代。有多少人,每天流連於各種電商買買買,書囤了不少,讀起來卻慢如龜速。工作忙、太累了、沒時間,今天算了吧,明天再開始……這樣的話聽起來是否耳熟呢?當初我們上學讀書的時候是不是也以這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呢?如今,又轉移到了為孩子讀書這件事上——所以,固化的真的是以金錢衡量的階層嗎?還是我們自己的惰性?所以,今天,常爸把和小小常親子閱讀的經歷分享出來,想對大家說: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你能堅持做幾年,就能見證奇蹟!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開始重視寶寶的英語啟蒙,但是:

    自己是啞巴英語,認為還是等到孩子大一點送到英語早教班學吧。

    買了一堆英文書,想讓孩子學,打算從ABC開始教起。

    孩子話還說不全呢,怎麼開始說英語呢?

    ......

    其實,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寶寶6個月前可以區分所有國家的語音,中英雙語能分別進行統計,而且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在7歲前。

    所以父母可以儘早的給孩子啟蒙英語了。而且,英語啟蒙不等於英語學習,重點是透過引導和啟發的方式,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好感、興趣,從而接受英語、學習英語。

    1、內容有趣、注重親子互動性;

    2、圖文結合,吸引寶寶注意力;

    3、多種型別,培養寶寶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尤其是對3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這裡推薦5套不同型別的英文繪本,讓孩子在玩耍中接觸英語、認識英語、進而學習英語。

    適讀年齡:0-6歲

    精選了全世界20首經典英文歌曲,如《倫敦橋》《小星星》等,孩子更容易上口,接受程度高,學習效果好。

    重點是玩具按鍵功能:每首歌曲對應一個按鍵,按下按鍵,孩子可以跟著真人演唱的英文歌曲學習。

    小手動一動,不僅鍛鍊精細化動作還能讓孩子更感興趣哦~純正的英文發音,和歡快的律動讓孩子從小開始快樂的磨英語耳朵。

    而且,書中附有圖畫和文字,每首兒歌配有簡單易學的肢體動作,讓孩子能邊唱邊跳邊表演。

    父母可以看動作跟孩子一起親子互動。在唱英文歌曲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和肢體協調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的良心電視劇可以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