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宇的文史情懷
-
2 # 賀灝
答:1919年~1922年以英法美為主導簽定的《凡爾賽和約》採取的是以暴制暴的方法殘酷的制裁德國,使德國喪失了8/1的領土,10/1的人口,普魯士人擁有了一百多年的但澤成了國聯與波蘭共管的自由市,這條但澤走廊把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士割裂開來,成了德華人心中永遠的痛。德國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還揹負了鉅額的戰爭賠款,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摧毀了德國的經濟,此時絕大多數的德華人都陷於貧困,他們都認為這一切苦難都緣於《凡爾賽和約》,於是復仇的烈火燃燒在普通德華人的心中,希特勒的納粹黨在德意志民族渴望民族復興,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期盼下輕鬆的取得了政權,併為全民族的復仇吹響了號角,不客氣的說《凡爾賽和約》為二戰的爆發準備了充足的火藥桶,而希特勒只不過往裡面扔了一小根火柴而已。
-
3 # 子屠龍
“德國的歐洲,還是歐洲的德國”歐洲政治家嘴裡的名言,生動說明中歐這塊土地上的德國,歷來對歐洲政治經濟的影響能力。直到今天,德國在歐洲的地位仍舊舉足輕重。
過去,德國的地位依然很重要。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德國戰敗了,但是人家的根基還在、民族還在。而英、法、美三國操縱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在處置德國的問題上,實在過於殘暴,這是把一個強大的民族壓在地上踩。尤其是法國,希望透過《凡爾賽和約》讓德國永世不得超生,實在那些年法華人被德華人虐苦了。
但是,明眼人包括很多法國的政治家、將軍,卻是非常的擔憂。在《凡爾賽和約》簽訂後,就已經透露出這樣的想法:一個壯漢,你不可能永遠按在地上,等他體力恢復了,我們就要後悔了。
確實,那時候德華人很傷心,不進你家逛幾下,順手打壞一點小傢俱什麼的,你用得了把我往死裡整嗎?不死還不放心。
我們來看,到底《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有多殘暴?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但澤市成為國聯與波蘭共管的自由市,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被割裂。德國喪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揹負鉅額的戰爭賠款等等。單單拿出那份戰爭賠款,德國需向協約國賠償了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那是一個天文數字,連協約國的人都懷疑德國能否有能力負擔這筆賠款。
這個仇,這個恨啊!很快處罰開始實施,德華人民開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忍飢挨餓,每年按時付款。但是當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德華人就是不吃不喝也不能還款了,何況很多人都無業可幹,國內還面臨著革命和布林什維克主義。
這時候,希特勒出現了,他順應了德國民眾要發洩的需求,透過納粹黨的宣傳造勢,獲得大量(支援。很快,德國總統興登堡授權希特勒組織內閣,希特勒公開提出簡短的施政目標:“我保證在國會中找到多數,使總統不必再簽署緊急法令。我還將解決經濟危機問題,把被痛苦和爭吵搞得四分五裂的德國結為一體。”
我們可以說,從希特勒得到德國政權的那一天起,二戰的爆發已經不可避免。追究其根源就在於《凡爾賽和約》的以暴制暴。
-
4 # 新知傳習閣
一
一戰前,法國計劃投入2億法郎進行軍事準備,以期以打敗德國,一雪前恥。
戰後的《凡爾賽合約》規定,德國必須向法國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以及工業產品、原材料和工業機械。
其中之一,法國方面堅持要求德國歸還1870-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還必須進行戰爭賠款,但是割地賠款還不足以使法國總理喬治·克里孟梭滿意。根據該和約的第231款,德國被迫承認獨自對戰爭的起因負責,戰勝國以此要求戰敗的德國屈服,從而向戰敗國提出各種賠償要求。克里孟梭的目的不僅要德國進行戰爭賠款,他的目標是一勞永逸地削弱德國,讓德國老老實實地知道自己的地位。
並且法國還佔領了德的魯爾礦區,大量掠奪德國的物資。
在德華人看來,勝利者的要求不僅欺人太甚,而且在時時刻刻提醒德華人戰敗的恥辱。德國總的戰爭賠款達到了1320億金馬克,分66年還清,另外再加上每年出口額的26%。今天的德國直到2010年還在承受這一鉅額賠款帶來的影響,在一戰結束後的第92年,重新統一的德國政府兌付最後一筆國際債券的利息,這些債券都是德國在一戰戰後為募資償還盟國的戰爭賠款而發行的。相比金額,戰爭賠款最讓德華人痛苦的還是漫長的還款年限。
二
1929年的金融危機使國外的投資者開始回撤資本,外資的快速出逃直接將德國拖進了大蕭條的漩渦中心。總理海因裡希·布呂寧的通貨緊縮政策更加劇了經濟狀況的惡化,德國的失業人數一度超過600萬。
這時希特勒開始從後臺走到幕前,他利用德華人的仇恨心理和對經濟惡化的恐懼,宣稱經濟危機是政府的無能造成的。如果他能上臺會保證人人不失業,家家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
1933年,希特勒上臺成為元首。他參考社會主義思想,建立了大量的國有企業,包括軍工企業,把失業德人送進工廠。扶植大企業發展,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和民眾就業。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軍隊招收公務員,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就解決了德華人的就業問題,在德華人心目中有了很高的地位,為他在德國的獨裁統治提供了良好的民意基礎。
三
儘管1918年德國宣佈戰敗投降,但是德國的軍人卻不服氣。對於法國依靠美國成為勝利者的行為,當時的德國軍人不僅心理不服,更平添許多貪妄。至少,希特勒信心滿懷地認為,再次發動戰爭,征服法國,就可以一雪前恥。
德國軍人和民眾對一戰後對德國的處罰極度不滿,在希特勒的《我的奮鬥》鼓動下,德國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強大的軍隊,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先收回了薩爾地區、派兵佔領了萊茵蘭。看到英法的綏靖政策後,希特勒的野心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開始爆發了。
-
5 # 河北人張鵬程
從《凡爾賽合約》看二戰,我們從中不難發現其實這個約定因為兩個字才觸發的問題就是“利益”,這三個國家在一起因為利益就範,這個是起因,也是最終理由,所謂成也合約,敗也合約,因利而聚,終因利而散。
-
6 # 抱走張三
世仇法國想徹底廢掉德國,肢解他的領土,分離他的民族;海上的英國希望歐洲陸地上能有制衡法國的存在,抬了德國一手;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希望歐洲總有不安定的因素,讓德國保有了大部分的領土。三方相互扯皮,最終法國妥協了。
-
7 # 楊兵甬
《凡爾賽和約》是一戰各戰勝國瓜分戰敗國利益勢力範圍或殖民地相互分贓不均而爭吵妥協的產物,對德國要求割地支付戰爭賠款瓜分其在海外全部殖民地,裁減和限制軍隊人數重灌備種類,還不準在德領土萊茵河西岸駐軍佈防英法隨時派兵佔領據說連戰後重建工業生產規模都要受限制更別說原準備依靠重工業中軍工生產武器出口創匯來支付戰爭賠款都要限制而導致德國國家經濟幾手破產陷入窮困人民失業不讓其恢復戰前生活水平簡直是壓搾之極 極其苛刻幾乎是喪權辱國條約,對德國簡直是奇恥大辱心裡埋下了仇恨種子,而法國在二戰前二十多年裡對德國採取的種種壓搾欺壓行為更是在德仇恨火種上慢慢在澆油。由於英法等國因條約中沒有得到所要的更多利益一直耿耿於懷,對德態度也就各自不同迴異政策不對其認真監督和制約,甚至對其出現民族主義思潮採取縱容,彼此相互牽制拆臺任其民粹主義思潮在德國內氾濫直至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上臺執政走向軍國主義道路。英法等西方等列強對蘇聯的敵視也為對付所謂布林什維克主義在歐洲擴散蔓延,所以對德採取了綏靖政策改變其以前壓制政策對德國瘋狂擴軍備戰吞併佔領鄰國行為視而不見任其發展採取鼓勵縱容,引導其對蘇作戰想企圖禍水東引讓蘇德兩國來個兩虎相鬥從中坐收漁利,但結果反自食其果,特別是法國為自己以前對德所做所為而遭受到了同樣的屈辱回報。
-
8 # 國家人文歷史
可以說《凡爾賽和約》簽訂完,並沒有從實質上解決當時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甚至還把局面攪和的越來越亂。如果針對當時的德意志來講,那就是條約上懲罰十分的重,但是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又一再的退讓,才造成了德國二戰前的迅速崛起。基辛格對此有著十分精準的評價,“從言和的角度來看處罰太重,從防止德國復甦的角度來看又太寬大,凡爾賽和約註定使百廢待舉的民主國家長期不得安寧,必須不斷地面對捲土重來桀驁不馴的德國。”
德國必須讓出13%的領土。軍事上,德國陸軍減至十萬名自願軍,海軍則縮小為6艘巡洋艦及數艘更小的戰艦。德國不得有潛艇、飛機、坦克或重炮等攻擊性武器,總參謀部被解散。賠款的金額也沒有確定。英國接收了德國大部分的商船,德國總計約7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與眾多德國的專利被沒收。可以說條約的限制是十分的嚴格了。這在當時的德國國內也激起了民眾對於巴黎和會其他與會國的仇恨。而之後的希特勒及其納粹黨上臺,也正是利用了這種仇恨。
1918年的德國戰敗時,仍保有相當實力,足以對抗協約國個別國家甚至於以一對二。仍然是頭等強國。1919年主導巴黎和會的國際聯盟四分五裂,先是美、蘇完全退出,之後英法又是各懷鬼胎,而當時兩國都比德國要弱,唯有期望聯合在一起才能製得住德國,卻並沒有。法國希望重罰德國,嚴格制裁,英國呢則不希望德國被削弱實力,破壞歐洲大陸上的勢力均衡,讓法國做大。美國因為利益談不攏而退出,俄國則宣稱不願意參加這場“帝國主義的分贓”而不屑參加。所以所謂的巴黎和會,當時重要的大國都不在,因此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約束力和權威。
回覆列表
凡爾賽和約是為了對一戰戰敗國無恥掠奪而籤的和約,本身沒有公正性,尤其是德國,當時仇恨的種子就埋在了德華人民心中,而希特勒恰恰抓住了德華人民的心理,利用德華人民對凡爾賽和約的痛恨,一上臺就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從而獲得了德華人民的支援,不得不說希特勒確實是個優秀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