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84920443769
-
2 # 湘鄉坤哥
這個問題收益率底,儘量減少投資成本,利用全機器化覆蓋,精心打造鄉村旅遊相結合,提升鄉村農家消費動向,吸引更多的城市客人來鄉村觀光。
-
3 # 苗鄉阿貴
1. 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啊!可能我們國家對於外貿可能就是,有很大的影響吧?我們國家應該是糧食大國了。每年都有很多糧食進口到別的國家吧。
2.近年來在農村種糧食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因為現在年輕人都出去外面打工。很少有人在家種糧食了。很多田地都荒廢了。前幾年國家實行的那個退耕還林,農民基本上都不種地了。
3.這就是為什麼這幾年,農村人為什麼寧願選擇去外面打工而不願在家種田呢?因為那個農村種田地種糧食掙不到錢。現在一個月的工資用來買糧食的話都夠吃幾個月了。誰還願意去種田呢?
4. 現在在農村,如果說種這些糧食啊,如果說是糧食的價格很低。那在農村的話拿來做酒吃,拿去市場上賣的話,也掙不了幾個錢。
-
4 # 喝丟一隻孩
種糧效率低主要是因為;
1 種糧在很多地方主要以家庭為主,而且有的地方比較缺水。但是卻要農民長年的在家務農,所以總的效益比較低。
2 由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經濟發達的地區打工,土地荒廢,務農缺少勞動力,沒有很好的去關注農業,所以,效益也越來越差了。
3 由於國家糧食的大面積進口和地區大規模的種植。使得已家庭為單位種植農作物的經濟效益也不怎麼好。
4 農民對現代農業的認識和學習還有待提高,無法根據市場的經濟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所以,要想種糧效益好,首先得科學的務農,走現代農業的道路。擴大農業種植面積。合理的進行澆水和施肥,加大多經濟不發達地區種糧的補貼,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種糧大業來。使得種糧的效益越來越高。
-
5 # 老八他弟弟老九
農民伯伯就是種糧人。為了祖國的建設,在苦在累也得種。
糧價格低,是糧食豐產過盛,糧食太多。供大於求,三年稞粒不收,試試?
-
6 # 邊緣的荳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昨天,黑龍江官方媒體釋出訊息,因國家保持玉米麵積穩定的政策,2020年玉米補貼標準適當提高!
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當前已進入備春耕的關鍵時期,為落實國家關於今年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雙穩”的總體部署以及農業農村部關於“適度增加玉米麵積”和“增加糧食產量”的具體要求,在上年基礎上,黑龍江省2020年大豆補貼標準基本保持穩定,玉米補貼標準適當提高,大豆每畝補貼高於玉米200元,具體補貼標準根據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和玉米、大豆合法種植面積測算確定。
為什麼可以準確預測補貼能漲,並不是空穴猜測,主要是近期有兩個事,體現出來的。
一件事:就在3月初,中央新下發了一個檔案——《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其中明確提出:要統籌實施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政策,穩定農民收益預期,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政策力度,給農民吃上“定心丸”。
啥叫“加強政策力度”?漲補貼一定是其中之意。
二件事:近,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有個發言,發言裡明確提出,今年調減玉米麵積的政策結束了。國家政策方向正式改為穩定玉米麵積。此發言一出,綜合各種資訊分析,玉米的春天要來了,玉米補貼額度很可能會有恢復性增長。預計,今年的玉米補貼要高於過去兩年。
再說一句:今年漲補貼,絕不止這一項,後面還有!
近期,“糧荒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麼?”這篇文章引發廣泛關注。這篇文章講的是:新冠病毒的來襲是一場健康危機,對於全球糧食而言,更是一場大災難!但如果不採取適當措施,將有可能導致糧食安全危機!
文章指出,糧食生產週期長達四個月。一旦糧食出現危機,這個剛需所產生的世界性恐慌將遠遠大於一次病毒所產生的衝擊。如果這次全球病毒持續時間較長,對於全球糧食的生產影響如何?將是未知數。
一旦糧食減產30%,而糧價的上漲絕不是30%那麼簡單!
種糧效益低,或許是當今農民不願意種糧的困擾,也是制約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今後一個時期內事關糧食生產的關鍵。
有農民感嘆:現在的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太低,一斤糧食買不到一瓶礦泉水。這讓農民種糧的意願有所下降!
不過,隨著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或許會得到較好地解決。但是,速度要快,真的不能再等了!
-
7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雖然說號召讓你種糧食,但是你不種植糧食他們又能拿你怎麼辦呢?現在種植糧食一畝地的收益只有300~400塊錢,這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如果再遇到連年乾旱或者是持續高溫,那你今年幾乎別想掙到錢了,那我們農民除了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出路可言?其實在我看來還是有的。
農民的出路主要在這裡一:種植特種經濟作物
農民可以種植一些特種經濟作物,像我們河南駐馬店這邊有些人就種植的有蒲公英,蒲公英在2016年到2018年的時候是比較賺錢的,現在每畝蒲公英的利潤只有700~1500元,蒲公英一年可以收穫6~8茬,每年收穫的幹蒲公英質量就有1000公斤左右,但是現在蒲公英的價格低的可怕,每公斤只有2元,每畝地的投資大概是在800元左右,但是這是不算人工成本的情況下,如果你請別人給你招呼幫忙,這些你是要算在內的,因此種植蒲公英也是比較不錯的。
二:種植樹木
現在廣大的農村你可以看一看,基本農田上基本上都在種植樹木。有很多人種植的是楊樹,其實你算到後來楊樹的價格還是可以的,畢竟如果種植10年左右可以成才的話,每畝地的利潤大概是在800~1200元,你看看現在種樹放在那裡,不管它的利潤就比種植經濟作物大,那麼既然我們能夠種樹,為什麼還要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呢?
他們雖然是號召讓我們種植糧食,但是現在糧食的價格實在低的可憐,種植糧食根本不賺錢,那我們種植它還有什麼卵用呢?東北也一直在倡導種植大豆,可是大豆就300斤左右的產量,頂多也就2元/斤,你種植以後它的收益還不足以彌補承包費用呢,你說種植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雖然他們那邊有補貼,但是補貼有時只有200元,你即使拿上這些補貼你能夠彌補人工成本嗎?
我敢說現在中草藥種植絕對是一大熱,今年種植板藍根絕對會有一個大豐收,大家可以猜想得到嗎?板藍根以前只有14元/公斤,突然受到疫情的影響暴漲到30元/公斤,我們國內的疫情雖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國際上得到控制了嗎?我們國內已經將庫存的板藍根消耗完畢,你種植以後第1年肯定有收益,而板藍根一年可以收穫兩次,種植以後6個月就可以收穫了,這同樣和種植小麥以及玉米沒有什麼多大的區別呀?
-
8 # 漁人草舍
實際上,如果你認真閱讀了2020一號檔案,你會發現,國家是鼓勵農民種糧的。我們不妨再仔細回顧一下。
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
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推進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援力度。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服務模式。
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援產糧大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按規定用於建設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推廣種養結合模式。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增加適應國內需求的農產品進口。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專項行動。
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提早謀劃實施一批現代農業投資重大專案,支援專案及早落地,有效擴大農業投資。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修編建設規劃,合理確定投資標準,完善工程建設、驗收、監督檢查機制,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如期完成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大農業節水力度。抓緊啟動和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開展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適時推進工程建設。
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佈局和標準制定。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
國家支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資料中心,加快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智慧氣象等現代資訊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支援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叢集,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辦好農村“雙創”基地。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透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
繼續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援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路,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追溯體系,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下鄉,切實保護好企業家合法權益。制定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並加強統計核算,全面準確反映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價值。
農業,大部分時候是離不開政策的扶持的,所以,建議你多領會農業方面的政策,結合當地的條件及自身的能力。
我國的農業發展方向就是一般所說的“現代農業”,透過科技進步和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從而提高糧食的產出效率,用更少的資源養活更多的國人。
生豬生產最佳化區域佈局,提高養豬的環保門檻;同時大力發展18億畝耕地之外的養殖業,比如牛羊等草食畜牧業,配合優質牧草產業,種養結合。水產養殖方面,提高水產品的養殖效益,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過大影響。
經濟作物如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普遍面臨做精做強做出品牌的情況,倒不一定要做很大,把規模攤太大、靠量取勝的年代過去了。
農產品更強調質量安全和品質、營養、口感等。比如廣為人們所誤解的白羽肉雞——“速生雞”——“激素催大的”——“小孩子吃了性早熟……”等對食品安全方面的恐慌,其實這種雞肉沒啥安全問題,但確實不好吃,以後可能肉雞業要從一味追求量向更追求品質發展。其它產業也有類似情況。
“農民”會逐漸成為一種職業而不是身份。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管理結構正在融合,農業的從業者將越來越專業化、職業細分加快,家庭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等“新農人”群體壯大。
農業更強調綠色發展,從節約水、耕地和減少化肥農藥農膜等投入品,到迴圈利用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生物質資源,再到稻魚共作等種養結合等傳統模式的進步升級,讓農業用更少的資源、更高效清潔的生產,提供更安全的食物。
農業這個概念的外沿擴大了。從單一的種植養殖到與加工業、旅遊業相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形成更“適銷對路”的有形和無形的農產品。
其實農業未來的發展還包括方方面面的變化,要列舉的就太多了,比如農業科技進步、農村金融支援等,未來也都更重要。
-
9 # 水手號
農民,十年前糧食一元錢,十年後還是一元錢,農民把化肥農藥種子這幾個公司能有錢了,最後苦命老百姓糧食還是一元不只,
-
10 # 彩霞說娛樂
所以這不是農民的事,是國家最好讓農民看到種糧食的收益,然後就不用國家號召了,自然而然有很多農民都會種糧食。
-
11 # 王潤謙595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現在農民收入和投資能成正比嗎?這幾年天氣,農資高漲,工價上漲。農村全老人和孩子。高房價,高效費。一個農民一畝田地,能收入多少?
-
12 # 美印龍兵過師傅
農民種糧效益低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農民朋友不種糧食種什麼?其實大多數農民朋友自己也不知道。
這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自古以來,農民種田就是以豐收為主,只要糧食豐收,就能多賣錢。可是現在是市場經濟,豐產不一定賺錢。
農民朋友是井底之蛙,怎麼可能對市場有明確的判斷?雖然網際網路發達,但是農民朋友有幾個真正懂得網際網路的?
雖然各大平臺都對三農產品大開綠燈,那只是對個別人有用,大部分農民是霧裡看花,根本摸不著頭腦,從哪下手啊?
農產品在網上銷售只是九牛一毛,根本解決不了大量的農產品銷售問題。
農民朋友也知道賣原糧不賺錢,只有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才是賺錢之道。可是農民朋友種地都得貸款,入不敷出,哪有錢搞深加工,農民根本沒有融資渠道。也不是普通農民能幹的了的。
農民種地想賺錢,就要利用好農閒時間搞副業,在種好地的同時,在有些副業收入,可以改變收入低的問題,學會兩條腿走路
-
13 # 吳玉香
答,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天天在討論種糧這個問題呀,辦法是有還不到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呢?一,現在的形式很清楚國家還在大力支援城市經濟發展,很多專案必須需要很多農民工互助基本建設,而廣大農村的有知識一代農村小夥正在正常為國家經濟發展發揮自己的才能,怎麼回來種糧呢?更何況現在物質消費生活水平費用又挺高而買車買房也需很多錢哪,小孩讀書哪樣不用錢。種糧那點錢不夠用,肯定是對種糧價格低更加沒有回鄉種糧的念頭了。就算糧食提高到四五塊錢一斤,終因田少種不出多少糧食,再貴也賺不什麼。
現在還有年長無知識有勞動能力的人也在各個工地奮鬥,也不想因為糧價低、投資多回報少種糧賠本怎麼肯回來種糧,要想種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效率,除非是等到全國農村農民普及機器用工。
二,要到國家經濟非常富有的那一天,種糧都用上智慧機器操作,減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原始苦勞作,
因為國家經濟富足,智慧時代來了什麼科技專案都用上電子智慧機器就能發揮出人工操作的幾十倍能量,那時都用上了智慧機器,人力種糧和機器種糧效率不一樣比例,機器操作種糧不費勁,一人比幾十人的功效,大大壓縮人工成本,壓低人工成本種糧收益就會划得來多就有人種糧,這也是解決種糧收入低的一點關鍵。
也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種植,也有很多人種植成功發財當上老闆。如大棚蔬菜,節耳根,草莓,養殖也很賺錢,都是提高收益。以上是我的一點愚見
-
14 # 閒人水瓶座
種糧效益低咋辦,糧食做為國民生活的必須品,糧價不可能大規模上漲,就算是糧價漲到5元一斤甚至到10元一斤,按畝產量算收入,農民三口之家。就算是人均2畝地,三口之家6畝地,按畝產千斤乘以10元算才萬元,三口之家才6萬元,想想6萬元跟打工比咋樣,如果是2人打工,掙6萬元也不是什麼難事,可10元一斤的糧價是不可能的事,那麼糧濺傷農也就是必然的,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也就是必然,這也是一對矛盾的,國家不希望糧價過高,農民希望糧價能與時俱進,促農增收。
如何解決這樣的的矛盾呢?不可能總是讓農民默默的付出沒有回報,現實已經是好多農民棄農打工了,如何讓農民多種糧,保障農民收益就擺在了大眾面前。
各國有各國的國情,集約化,規模化適合不同的國情,個人更覺得,我們過去的大鍋飯的集體模式翻過來,加上現代化的集約模式,讓農民工廠化勞做,不參與糧價,國家統一收購銷,農民自己種糧也要按市場化採購,這樣農民能踏踏實實種糧,工資性收入就穩定,也有了保障,增收就是必然了,糧食也會有保障,農業的各種補貼也能真實的補貼到實處,讓願意種糧的農民踏下心種糧。
-
15 # 姍姍來峰
種糧效率低,可能農民都不願意種地,因為糧食價格低,農資產品價格貴,種糧成本高,收穫低,降低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一些家庭選擇出外打工也不願意在家種地的現象。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種糧效益,應該採取下面幾點:
首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對農資和機械國家採取了補助政策,大大降低了農民的成本,這樣的話農民種地也有勁了,也信心十足了。
其次,就是提高農民科技知識,使農民知道該怎麼種糧,該如何管理土地,提高糧食產量,產量上去了,價格也提高了,自然而然的種糧效益提高了。
-
16 # 紅塵過客3557
能怎辦?涼辦。農民不種地的看個人的情況、年青人可以把土地轉租他人或者讓土地雜草叢生,荒著,外出打工掙錢養家,可六十出頭的人呢,只能種地,一來土地和這樣的人群有緣,荒了捨不得,二來不種地還能幹哈,打工有人要嗎?種地再不濟,每畝也能落個百二八十的,總比和兒女伸手要錢踏實。你說呢?
-
17 # 糧小咖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謝邀。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也是疫情國內形勢好轉而國際形勢嚴峻的時期,國際一些國家的疫情拐點仍未到來,輸入性風險及後期可能產生的金融、經濟風險和商品供需格局變化等,都需要加強防控。面對今年的嚴峻形勢,正如領導所說,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慌。為此,國家及各地地方都對今年的春耕和糧食生產加大了扶持力度,要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援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根據農業部門的有關訊息,初步排程,2020年春播糧食種植意向面積9億畝左右,比上年略減300萬畝,主要是早稻意向將減少200萬畝。全年來看,今年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再減少糧食麵積,這一點與之前幾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調減非優勢產區、非優勢品種的面積是不一樣的,其中,玉米麵積要穩定,輪作休耕試點將做適當調整,糧改飼主要支援北方農牧交錯帶。今年糧食生產的新變化,是疫情等形勢下做出的及時、合理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更好地保障市場供應。雖然最近幾年來,種糧收益不斷下降,有的地區糧價已經跌破了收益盈虧線,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的壓力較大,亟需國家在推進糧食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的過程中,建立起針對農業生產更加有效科學的補貼或扶持機制,將惠農扶農落到實處;但從農民來說,土地是千百年來農民的“命根子”,無論是職業也要、身份也罷,種好地、管好田、多產出,是當下共同應對新壓力的應該做好的事情。
-
18 # 項清
現在我們國家種植糧食的效益雖然不高,但是還是要保障的,國家有最低收購價,還有基本農田補貼,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或者是農場型別的還有其他政策補貼。
種植糧食賺不到錢不是因為糧食價格低了,而是種植糧食的生產成本太高了。好多地方無法實現全部農業機械化生產,人多地少,無法形成產業。糧食種植如果形成產業,實現機械化生產,還是可以賺錢的。
-
19 # 使用者5974508204052
田地都種房子了,糧食種在哪裡?為了搞好關係國家糧食都去進口,國家糧食賣不到錢農民都去打工了,土地都放慌了,家裡只有老人和留守兒童
-
20 # 小希時間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是國家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食物或者糧食以安全為首要條件。國家或者居民填飽了肚子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國家富裕的同時糧食產量、供應充足,鼓勵種糧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我們國家的第一產業農業佔據著較大的份額,與我們國家人口多、農業人口多、耕地面積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十年來,可以說國家鼓勵農戶擴大種糧面積讓糧食增收效果突出,基層的農民朋友種糧有補貼,極大的提高了農民朋友們種糧的積極性,多種糧獲得的補貼越多。這就預示著種糧不僅靠糧食增收穫得收益,而且還可以透過擴大種植面積獲得更多補貼。
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運用科學技術輔助農業生產糧食的產量逐年增加,且單位面積糧食畝產量也大幅度增加,可以說對農業糧食的增產不僅有政策上的支援還有實際的資金扶持。
考慮到糧食作物關係各行各業,糧食價格的波動比較弱,比如歷年小麥價格、水稻價格、玉米價格等一年內波動走勢並不大。與經濟類作物(土豆、西紅柿、紅薯等)相比差距較大。一些農民朋友反應糧食價格低,所付出的的種植投入與實際收益不成正比或者說所獲得收益不高以及有虧損的局面。一些老一輩農戶不相繼續種植糧食。
為什麼種糧收益低呢?
種植成本大大增加,比如農業機械費用、種糧的肥料支出、澆水施肥支出等均大幅度增加。比如玉米為例,單位畝產量在1300斤左右,而實際的玉米出售裝車價約1.0元,一畝地的玉米最終收益約1300元,而投入的種植成本在800元左右,所獲得的淨收益減少,導致一些農民打算改行不再種植糧食作物,想辦法種植生薑、大蒜、紅薯、土豆等作物。
另一方面,想辦法提高農作物的種植附加值,換一種方式提高收益。比如改種反季節蔬菜或者優質的綠色無公害糧食。反季節的蔬菜作物附加值更高,種植產量大、品質好,售價高;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度增加,對食用的糧食作物備受青睞,可以說未來消費需求越來越大,所以無農藥成分、無激素成分的糧食作物價位更高,價格高了種植的收益才會大幅度增加。
回覆列表
勞動者生產者掙錢為了生活和家庭裡一且經濟週轉。現在市場經濟農民種糧收入低下,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收入低只能打工掙錢養家圍遲生活?不知專家有什麼好的辦法讓種地者種糧者全面富起來?能不能農民變成工人成為國民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