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秀龍—培訓顧問

    儘管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倡導人人為師,但這背後卻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擴大版解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都是從善者學之,不善者改之的結果!所以人越現在,內心越古樸!

  • 2 # 軫念信箱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虛數,極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樣。此句中泛指多個人。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翻譯:“幾個愛好相同的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是值得我效仿的人。”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師】值得效仿的人。(名詞)如翻譯為效仿則不通順;如翻譯成老師則意思與實際不符。(補充)現實生活中,其實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你值得效仿的地方所以這裡應翻譯成值得效仿的人。

    簡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這體現了古賢人的智慧。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事例:豈不聞焉,則要你擇其善者為親友。

    明·無名氏《你猜》第一折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 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意思是: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是值得我效仿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於老彭。”

    孔子圖片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 3 # 卉卉小站

    我認為是有現實意義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孔子的《論語》,是說人要虛心好學,懂得看到他人的長處並向他人學習,這樣才能不斷充實提升自我。

    在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只要拓展這裡“學習”的範圍,就真的是處處有老師。學習可以是學學問,學技能,也可以是學本領,學做人。只有有比自己強的地方,就可以向他學習。這一點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適用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謙虛謹慎的態度,是對學問知識的渴望,是對提升自我的要求,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在現代社會中,如果真的能夠做到戒驕戒躁,發現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他人長處,那麼自己也一定能夠受益匪淺,走向成功。

  • 4 # 平陽一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以學習他們身上的善,並以他們身上的不善為鑑改正自己的不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全能的人才。某人的某些才幹,都只是存在於某一方面,再有才華的人,也有自身的弱點和盲點;反之,一個貌似不起眼的人,也許正掌握著別人所不能的知識

    和技能。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小勝小驕,大勝大

    驕,一次又一次吃虧。”,謙虛是人的

    一種美德,它能夠讓孩子時刻保持清醒

    的頭腦,少犯錯誤。因此,家長在重視

    孩子學習成績和技能掌握的同時,更要虛心求教,不滿足於當前的一點成績和榮譽。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 5 # 火天大有哥

    在當今這個一人智短,眾人智長的時代。三人行必有我師,個人認為,有三層新的時代含義。一是海量資訊時代,對人的學習力比以往的時代要求更高。我們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講學習。二是團結協作。當年的時代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加需要團隊精神。團隊精神的應有之意呀,就是取長補短。三是容人之量。在我們這個彰顯個性,遵從個體的時代。虛懷若谷,現在難能可貴。成熟的稻子,它的頭往往也更低。所以我個人認為呀,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當今這個時代,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勢在必行的。

  • 6 # 小智影片影視

    第一:這個是肯定,在文化領悟,尤其相聲,都是拜師學藝,很多知識都是透過師傳。

    第二:三人行必有我師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有著大同小異的關係,指學識的路上我們有可能不止一個老師。

    第三:從我們出生,到學會走路,說話,到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等,我們經歷多少的老師或者師傅。他們傳道受業解惑,使我們在社會上能有一席之地。

    第四:不知道別的行業,在我這個行業,央企,還是軍工單位,我有五個師傅,進了單位我才知道,我們所學的還少,我們所要學的還很多。

  • 7 # 唯有沒有

    有啊,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一個別人沒有的發光點,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猶如星爺的電影一般“萬中無一”,更可能是千萬中無一,他人必定有值得學習和借鑑,欣賞的地方。或者透過看待他人,才能更加清楚的瞭解,認識自己……

  • 8 # 使用者幸運紅

    現實的意義是無論你有再大的本領和才能,或者說財富吧不要驕傲和得瑟,相信一定有比你更高的人在旁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謙虛,謙卑是做人最高境界

  • 9 # 荒漠晝行人

    每個人都是一扇窗,我們透過不同的人看這個世界不同的風景,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拋開個人情緒,向別人學習,會有不一樣的收貨

  • 10 # 田野愚人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在現在還很有必要。因為三個人一起時,他們三人之間,文化知識或技術水平,總有高底之分優劣之別。總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線上,在這情況下,對上進性強的人來說,他肯定會向比自已好的人請教,來提高知識或技術水平。所以說三人之中必有我師之說。

  • 11 # 好吃的貢椿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中課文《論語》篇,這段要求全篇背下來的。

    老師給了我們班同學生動的解釋,我到現在還記得。

    三個人一起向你走來,其中可能就有你的師父,不恥下問是謂好學耶。什麼是師呢?師即老師,生活中,在你的身邊,有很多的人都是你的老師。

    農民伯伯,可能也許沒有你讀的書,懂的道理多,但他們能種出來糧食瓜果,知道何時播種,何時施肥,何時收割,這其中就是農耕的文化,他們是你的師父。

    城市裡建築工地上的工人,幹最苦最累的活,為城市貢獻力量,他們可能在知識上沒你豐富,但是卻是用勤勞的雙手,一磚一瓦的建起了高樓大廈,他們知道如何建造牢固的房屋,他們是你的老師。

    掃地的環衛工人,買菜的大媽,包括收破爛的師傅,維修機器的師傅,這些人都能當你的師傅。為什麼呢?

    因為,職業不分高低貴賤,每個人的社會分工不同才會促進社會的繁榮發展,所以,常學,常問,常思,對每個人都要尊重,也許他們中就有可能是你的老師呢。

  • 12 # 認識自己太難

    這句應該是我們的聖人孔子名言,連聖人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一般人更要把它當座右銘,身體力行,時刻保持謙虛,時刻不忘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

    三人代表群眾,代表大多數人,常言道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三人智慧勝一人。《六壇祖經》中有“下下人有上上智”,不要小瞧貌不驚人的人,要善於向群眾學習,不恥下問,周易三十六卦,謙卦最吉,謙虛是永遠正確的,不論古今中外,男女老少,任何時候保持謙虛,向一切人學習,尺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謙虛,能不能以誠相待,張良撿謝得兵書,劉備三請諸葛亮。都留下千古美名。

    總之,讓我們時時謙虛,處處學習。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 13 # 偽文青路人王

    首先給出答案 有!

    究其歷史,哪位名人大家不是虛懷若谷,胸懷坦蕩。如果我們的孩子剛剛取得了一點點小成績,就開始忘乎所以,那麼他將來也很難取得更大的成績。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小勝小驕,大勝大驕,一次又一次吃虧。”,謙虛是人的一種美德,它能夠讓孩子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少犯錯誤。因此,家長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和技能掌握的同時,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培養孩子謙虛謹慎的品質。要讓孩子清楚瞭解自身的優勢和缺點,讓孩子知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不躁。不要只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而忽略了他人的優勢。蔡元培先生曾對此話做了進一步的解釋:“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師,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可以時刻反省自己,學以前沒有學到過的東西。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競爭意識的強化,很多家長都漸漸忽略了對孩子“謙虛”的教育。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現在是展現才華的時代,“謙虛”早已是過時的虛詞,孩子就應該認為自己是最棒的。正是一些家長的這一錯誤思想,導致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驕傲情緒,常常以自己的特長自居,從不檢查自己身上的不足。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全能的人才。某人的某些才幹,都只是存在於某一方面,再有才華的人,也有自身的弱點和盲點;反之,一個貌似不起眼的人,也許正掌握著別人所不能的知識和技能。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究其歷史,哪位名人大家不是虛懷若谷,胸懷坦蕩。如果我們的孩子剛剛取得了一點點小成績,就開始忘乎所以,那麼他將來也很難取得更大的成績。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小勝小驕,大勝大驕,一次又一次吃虧。”,謙虛是人的一種美德,它能夠讓孩子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少犯錯誤。因此,家長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和技能掌握的同時,更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培養孩子謙虛謹慎的品質。要讓孩子清楚瞭解自身的優勢和缺點,讓孩子知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

  • 14 # 老邱說事

    有現實意義,而且是很有現實意義。我概括一下,是四個“有利於”,請朋友批評指正。

    一、有利於昇華自己的思想。一個人成熟的最根本是思想的成熟,每個人看待問題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和思路,對待每件事情的處理上也有自己的邏輯思維,這個不分學歷和職業,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思想上的閃光點,學習他人的思想,非常利於自己淨化心靈。

    二、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境界。我們說一個人有格局、有境界,就是在處事方式上顯得大氣,從不斤斤計較,也不畏畏縮縮,敢於負責,敢於擔當。而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要學習,即使格局很小的人在我們面前,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那麼我們知道了就是進步。

    三、有利於增長自己的才幹。當今社會,身邊不乏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我們自己不可能是全才,無論是經歷,還是閱歷上,都不能做到什麼都會,怎麼辦,善於學習每個人的優點和長處,慢慢的就會增長了自己的才幹。

    四、有利於彌補自己的短板。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缺點和不足,而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透過“三人行”,一方面主動討教,讓別人看看自己的缺點,一方面時時對照,和他人比較自己到底有什麼短板弱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逐步把短板補齊,不斷塑造完美的人生。

    不可褻玩焉。

    霧裡看花。

    小美女真開心。

  • 15 # 阡陌上的鳥

    不容置疑 ,任何人都有閃光點和值得學習的地方。

    謙虛使人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更好的詮釋了好學精神。

  • 16 # 消防弱電施工員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只要保持一顆謙卑之心,時時處處都是“我師”。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有的會遺憾,有的會引發思考。都是在經歷之後產生的結果,這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戀愛是一件幸福的,甜蜜的事情,它需要雙方共同去呵護,去珍惜。在這條路上,有的修成正果,有的中途走失;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努力過。正常人都會捫心自問,為何自己會迷路,在這趟旅途中我有什麼收穫?這就夠了,因為這樣的思考就是收穫,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官渡之戰中的交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還有一個起關鍵作用的人是許攸。袁紹不聽取許攸的建議,敗了;曹操聽了許攸的建議,勝了。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吸收對我們有幫助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袁紹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太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兵強馬壯就可以戰勝曹操,他就是個一言堂,只執行自己的意志。

    因此,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我們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幫助。

  • 17 # 雲1765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論語中一句話,我很小的時候就學到了,幾十年了也沒有認真的想過它的本意,返回頭想起這句話覺得這簡單的七個字裡面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

    首先講為什麼要定位在三人行,為什麼不是兩人行,為什麼不是四人行。從邏輯推理上“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幾乎沒有什麼現實意義,因為用理科的推理來講這句話涵蓋了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一個老師到除了一個人以外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這樣一個範圍,但文學上的術語是不能用理科的方法去推理,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我們身邊絕大部分人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如果說“兩人行必有我師”那麼也就意為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這顯然是不能被我們接受的,畢竟世界上還有一小部分壞人,“四人行必有我師”又顯然把自己選擇老師的範圍定的太小了,也失去了這句話教育的意義。

    “老師”的概念是什麼,就是在老師的身上有著我們需要學習的長處。(今天我們在這裡討論的老師就不僅僅包括學校裡的老師了)要學習老師的長處首先要發現自己的短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三人行必有我師”最主要的原因,“目光短淺”“自以為是”是發現不了自己短處的倆個表象,“目光短淺”又分為目光短和目光淺,“目光短”是指自己看問題是站的高度不夠,比如我們玩“黃花陣”(也叫迷魂陣)我們這個身高的進入以後我們只能看到前面一面牆,這就是目光距離短。我們自然就像一個沒頭的蒼蠅在裡面瞎撞,如果讓姚明進去了,他能站的高,看的遠,他能看到那條路是活的,那條路是死路,所以他一會就出來了,我們的生活中更是這樣,我們身上很多短處和死路由於我們站的位置低,我們自然發現不了這些短處和死路,所以提高自己看問題的高度是發現自己短處所必須的,“目光淺”是我們在剖析自己時深度太淺,有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身上的短處以後沒有從更深的層次分析出現短處的原因。“自以為是”就是認為自己一切都是對的,當然做成一件事要有自信心,但是一個人的自信心要有度,超過這個度,就會變成“剛愎自用”一個人是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捨我其誰”的霸氣,但更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虛懷若谷”的謙虛才行。

    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我們很難發現誰是自己的老師,其實老師的概念在這裡不是一個特別具體的人,因為並非我們身邊所有的人,包括我們認為特別值得尊敬的人,他們身上也不是每個特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同理我們身邊可能有許多我們非常厭惡的人他們的身上也並非是“一無是處”,在這些人身上也有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地方,特別是一些透過“阿諛奉承”在領導那裡特別受寵的人,我們不能一概否定,這些人特別能夠揣摩對方心裡,特別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特別能隨機應變。這些就值得我們認真的學習,特別是在現在競爭那麼激烈的時候,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身邊也有一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好像沒有什麼特點,其實我們和他們接觸以後我們會發現這些人的心態一般都比較平靜,我只是舉了以上兩個例子,其實還有許多我們未曾發現的,一個人要想進步首先要能找到自己的老師,找到了老師就證明你同時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短處。找到了自己的短處你自然也就能進步了。

    我們如果真正能夠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想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我們有了一個非常和諧的人際關係,因為你有了這樣的認識,你會感到你的身邊幾乎都是你的老師,學生對老師第一個要求就是“尊師”你像尊敬老師一樣去尊敬每一個身邊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聽起來容易,真正做到一定很難,我們努力吧。

  • 18 # 阿君君愛學習

    孔子說這句話是希望我們虛心向他人學習,完善自己,“駿馬能歷險,犁地不如牛”,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長處與缺點,當我們能夠清醒的認識自己,並向別人學習以完善自己時,它的意義就實現了,就我而言,為人師者自然是教書育人,但在傳授學業的同時,我也從學生身上學會了很多東西,學會了創新與熱情,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使我自己得到昇華,進一步讓學生學到更好的東西,我想,孔子的這句話,也是想讓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時代,都要謙虛好學吧!

  • 19 # 老黃40173536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任何時候都有現實意義。

    無論你是達官貴人,或是文學泰斗都不可能是萬事通,總會有某些事情不如某個鄉村野夫。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見識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喜好憎惡不同。即使對待同一件事情,各自看待的角度不同,站的立場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見解。就好比題主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那敬請不贊同的忽略,優質的釆納,那麼從別人那學來了東西,豐富了自己的思想,為何不稱之為師呢?

  • 20 # 語留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論語》,其解釋不用我多費口舌,基本是人人都明白的一句話,它為什麼能流傳至今且婦孺皆知,就因為他言簡意賅且相當具有現實意義,不僅是原來,現在亦是如此。

    語中的“必”可能有點違反唯物主義,但是我覺得不用糾結,它更多地是講述這個道理的重要性,“三”字也是個虛詞,不一定非得是三人,代表數量較少。自古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講,並且我國習慣用“三”字虛指數量,所以這句話完全就可以理解為:在你身邊的人中,大機率有人可以讓你向他學習。

    而且,《論語》還是很嚴謹的,這句話也是有後半句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別人肯定也有缺點的,發現了就看看自身,如果也有,趕緊改掉。還有句俗語叫“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我們不必深究它的出處,也不必探討它是否誇張,它也只是說了一個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而且從這裡也可以側面佐證“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雖說都不太智慧,但是各有各的長處與特點,總有一點或幾點是有用的。

    說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西遊記》要比這句話還有名吧,我們打小兒寒暑假就看。師徒四人的故事,幾乎人人都能說上一說,對其四人的評價更是議論紛紛,當然,這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我就是想說,這四人是一個很好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例子,我在此就不過多解釋了,您靜下心想想人物取經前後的變化,以及每個人的成長曆程,足見這句話十分有道理。

    所以,無論你自恃多強,你身邊的人是多麼卑微,都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你不學習他都沒事,但是請最起碼不要低估任何一個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放在當下,我覺得,即使不向別人學習,也要虛心,不要瞧不起別人,尤其不要小瞧那些看起來不起眼兒的人。我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因為這個例子講的不是能力方面,而我想告訴大家,千萬不要輕視他人。我的工作需要涉及去別的公司值班,那裡有一個搞衛生的大媽,說話特沒素質而且還老撿我扔的飲料瓶,還愛管閒事,我第一次去,她就說公司有水喝,為啥還買礦泉水,省著點多好,為此我還和她絆了幾句嘴。之後我向這公司的員工提及此事,人家第一句話就是,“可別瞧不起這老太太,人家在這附近有三套房,每月還有好幾千的退休金。”那可是北京的東四環啊,我就羞愧難當了,還是老老實實搬自己的磚吧。

    這個故事可能和“必有我師”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我覺得道理是差不多的,你感覺不如你的人,其實他們卻有比你強的地方,所以,一定要謙虛謹慎,這也是為了避免丟人現眼。

    本人平時不怎麼刷抖音,即使看也是刷刷大長腿啥的,其實短影片平臺,也很好的印證了這個道理,都不用我說,您自己想想就是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例子比比皆是,多看看自己周圍的同事、朋友就是了,所以這句話還是很具有現實意義的。

    說到底,道理誰都懂,放自己身上去實踐卻很難,不僅是這句話,大道理誰都能說出來一大車,能做到的基本上也都成功了,像我這樣的,基本上也就在這裡碼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讓你寒心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