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良將死,家國亡
6
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因為本身就是嬴政乘趙國大地震和大災荒,內外交困之機,集結大軍,以王翦為將,對趙發動滅國之戰,而李牧是阻擊王翦的最大障礙,兩軍進入對峙相持狀態。

    在這個時候,反間計下,趙王殺李牧,臨陣換帥,軍心渙散,與優勢兵力,且王翦這樣對手交戰,能有不敗之理?

  • 2 # 蘇沉船

    趙國不是等到李牧一死就迅速滅亡,趙國的滅亡過程時間很長,長平之戰距離趙國滅亡不過四十年時間,自從那一戰以後趙國就已經元氣大傷,秦國卻沒停止的繼續發動邯鄲之戰,雖然這一戰趙國將秦國打的大敗,但是秦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四月之久,早已把趙國的兵源和糧食擠幹。

    還沒等趙國喘息,燕國的丞相慄腹將趙國的情報帶回燕國,提議說:“趙國的壯丁多死於長平,遺孤仍未張達,可趁機奪取趙國。”於是燕喜王派大軍南下進攻趙國,命慄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趙王再度任用廉頗為大將,領兵反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慄腹,俘虜了卿秦、樂閒,之後又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割讓五座城請求講和,趙王才答應停戰。

    李牧就算在活下去也無法迴天,秦國滅趙的戰略是利用燕國牽制趙國北方,再由上黨地區跨過太行山西進。同時,秦國又滅了南韓,大軍可以由趙國南部進攻,對趙國形成多面夾擊。李牧最後拜將抵禦秦軍之時,秦軍已在平陽之戰殲滅趙軍十萬部隊,趙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已相當的虛弱。當時的政治局勢是魏國和楚國也相當虛弱,楚國被秦國打到遷都,魏國也遭遇過大敗。

    趙國只能找齊國救援,但齊國當年也被樂毅打殘廢,一直沒能恢復。最終在秦國的挑撥下,趙齊也沒能聯合。很顯然趙國的滅亡不是一名良將可以挽救,秦國取勝於戰略佈局,是《孫子兵法》中最重要的廟算。當時趙國缺乏的是真正的戰略家,如果有一名懂戰略且口才出眾的人在最後十年裡聯合趙齊燕魏楚,或可還有一戰。南韓首當其衝就別指望能由活路了。

    李牧能挽救的是戰場上一兩場勝負,但他今年擊敗了秦軍,明年秦軍還會再來。而秦軍一旦擊敗了趙軍,國力則無有生力量給予補充,秦始皇執意要打消耗戰,李牧也不可能撐的了多少年,況且當時趙國境內還發生大地震和大饑荒,雙重打擊下趙國也不過僅剩一口氣。李牧恰逢死在趙國滅亡前幾年,對全國士氣也確實有打擊。

  • 3 # 文史宴

    實情並不是李牧一死趙國立馬就亡了,而是李牧死不死趙國都立馬要亡了,只不過李牧一死趙國亡得更快一點而已。

    到了戰國末年,秦趙的差距是國家實力的巨大差距,已經不是武將的個人能力可以彌補的了。何況雖然李牧確實很牛,但秦國的將才一大把一大把,李牧只能保證在一條戰線上勝過秦軍,不能保證其他戰線的武將也勝過秦軍。

    所以就在李牧指揮肥之戰前,秦國已經在平陽之戰斬殺趙軍十萬;李牧指揮番吾之戰時,防守南面的司馬尚十分吃緊。到秦軍大舉滅趙時,趙國剛經歷大地震和大饑荒,國力進一步削弱,而秦軍由王翦統帥,發兵數十萬,此時趙國不論是否李牧統兵,其實都很難守住了。只不過如果李牧不死,王翦還要費一番周章,用反間計殺死李牧以後,秦軍三個月就大破趙軍,攻陷邯鄲,滅了趙國。

    趙國的頹勢,是由其地緣決定的。當初三家分晉,魏得山河,趙得良馬,韓得精鐵。趙國地處北方,牧地多於農地,所以其良馬甚多,騎兵很精強,但同時糧食產量不足,國力較弱。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也不過是改善了趙軍騎兵的戰鬥力,對國力則沒有明顯的改善。反觀秦國,有一個肥沃的關中平原,國力的潛力遠較趙國為大,糧食產量也遠較趙國為高。

    因此在長平之戰中,廉頗和秦軍對拼消耗,趙國拼不起。趙孝成王換趙括為帥,聽信讒言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趙國的國力拼不起消耗,糧食產量比秦軍少太多。

    因此,決定國運的長平之戰以趙國失敗告終,而之後秦軍的連番進攻早已將趙國國力壓榨得涓滴不剩。李牧臨危受命能夠取得兩場戰鬥的勝利,已經是奇蹟中的奇蹟,指望他能夠挽狂瀾於既倒,一直救趙國的性命,不太現實。

    要是沒有被殺,李牧可能會跟項燕的人生軌跡差不多,即戰勝秦軍後,仍然被秦軍擊敗,而且都是被王翦。

  • 4 # hao33合親1斤兵

    一、信心。陣前殺勳將良將,而且是一戰滅秦軍10萬地兵威四海地勳將,所有士卒將帥信心會立即大潰。成功也死,敗也死,通敵則可能不死。於是,整個軍事防線會出現大量漏洞、瞬間崩潰。二、效能

    1、名將地優勢是軍事資源整合能力強,從而讓趙國有限地軍事資源快速擊敗了秦軍。再加上軍民對名將地信念,對勝利和生存地渴望,會把勇氣和動力全部集中於李牧身上……於是,軍事效能達到最大,瞬間殲滅了強大地秦軍10萬。

    2、失去李牧,軍事效能迅速從100降到10。這種情況下,趙軍再也不是對手。三、軍事機會。只有這樣地勳將名將才能發現更多地軍事機會,將有限地軍事資源換取奇大地勝利機會。因此,失去了李牧就等於失去了軍事機會與更多地勝利可能,因為這樣地名將不世出……

  • 5 # 臨工85

    國將亡豈非一個將軍能挽救大局,李牧在中國古代軍事才能確實很好,戰國末年四大武將。但在長平之戰人屠白起坑殺趙國主力軍四十五萬人,這一戰讓紙上談兵的趙括萬年留名,使趙國往後幾十年緩不過來,再加上燕國的不停騷擾讓趙國得不生息,等秦國最後大舉進攻趙國的時候根本不是一個大將李牧一個人能挽回結局,秦國自秦穆公時期就開始積聚大量六華人才,而此時秦國大將兵力遠勝趙國,就兵聖孫武在世怕都難翻身。

  • 6 # 尚宮女史

    大廈將傾,非一人之力能力挽狂瀾,李牧的死確實加速了趙國的滅亡,但李牧不死也阻止不了趙國的滅亡,頂多讓趙國多存在幾年。畢竟,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已是今非昔比,沒有明君,缺少能臣,君臣不睦,將相不和,國力空虛。

    風雨飄搖的趙國,李牧是最後一個頂樑柱。

    大國衰落

    趙國自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開始,迅速強大起來,軍事力量強大,那時的秦國也無法與趙國抗衡。然而,與“商鞅變法”的富國強兵不同,“胡服騎射”只是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力量,卻並沒有提高趙國的綜合國力,尤其受趙國的地理位置限制,糧食生產是個大問題。

    秦國東進最大的障礙便是趙國,兩國數次較量,終於在長平之戰分出了勝負。

    長平之戰,趙國固然不該輕易接受上黨郡,趙孝成王固然不該將廉頗換下來,趙括固然經驗不足輕敵盲進被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然而說起根本,還是趙國的綜合國力無法與秦國抗衡,糧草跟不上,消耗戰根本打不起。

    長平一戰,讓趙國損失慘重,好在平原君傾全力挽回損失,並在魏楚的支援下趕走了秦軍。然而,秦國的東進之路,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單獨抗衡。

    而山東六國不僅不能堅持合縱抗秦,反而時不時互相攻伐,趙國還未喘息過來,燕國就來攻打,好在廉頗還在,趕跑了燕軍。

    而此後的趙國不僅國力空虛,而且再也沒有出現過明君,即便有良將,也難以儲存,比如廉頗,再比如李牧。

    李牧之死

    戰國四大名將:秦之白起、王翦,趙之廉頗、李牧。

    李牧起先一直在趙國北境抗擊匈奴,在沒有能力打勝仗的時候,以防守為主,麻痺敵人,尋找突破口,終於找到機會後,大破匈奴十幾萬人,至此,匈奴十幾年不敢再犯趙國邊境。

    後來回到朝中,攻燕擊秦,未有敗績,成為秦國最難對付的將領。然而李牧背後的趙國卻沒有強大起來,反而隨著連年戰爭,國力更加衰微。

    公元前229年,趙國出現地震,饑荒,一片恐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

    秦王政派出王翦,趙王遷派出李牧和司馬尚。

    秦國為確保此戰的勝利,又使出了反間計,多麼相似,當年長平一戰,白起躲過了廉頗,今天王翦又要避開李牧。

    當年陷害廉頗已老不堪一用的郭開收受秦國賄賂,又來誣陷李牧和司馬尚謀反。而趙王遷信以為真。讓趙蔥和顏聚取代李牧和司馬尚。大戰在即,李牧不肯接受這個命令,結果趙王遷派人拘捕了李牧,將其殺死,司馬尚也撤了職。

    訊息傳來,秦國鬆了一口氣,三個月後,王翦開始進攻,趙蔥戰死,趙王遷被俘。趙滅已。

    公子嘉跑到了代地,又六年,秦滅代,趙國不復存在。

  • 7 # Callme不韋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曾三次與秦軍對陣:

    公元前235年,李牧擊敗秦國大將恆奇,殲秦軍十萬,是戰國時候秦軍最大的敗仗;

    公元前232年,李牧再次擊敗秦將李信和蒙驁的同時入侵,這是趙國曆史上最後一次對秦作戰的勝利;

    公元前229年,趙國發生百年一遇的大地震,秦國排出王翦率領四十萬挾多年橫掃六國威勢的虎狼之師洶洶來犯;而趙國李牧帶領十萬不到連遭大災軍糧不繼且無外援的疲敝之旅頑強抵抗。

    李牧之所以是名將,是因為在這種弱勢之下依然能夠找到不敗的方法,李牧認為:秦國氣勢洶洶,吾雖攻則不足,守則有餘矣!於是憑藉天下九塞中的第六塞井陘關,固守不出,擋住了王翦所率的20w北路大軍的前進道路,同時集中僅有的精銳騎兵,猛烈打擊楊端率領的南路大軍,十萬疲憊之旅硬是和四十萬虎狼之師打成了平手。

    戰爭從來都不只是將士的事情,還是國君的事情,王翦和李牧正棋逢對手,可惜趙王遷敗了,敗在秦王嬴政的反間計上,趙王遷臨陣換將,另趙蔥代替李牧,李牧拒不受命,被趙王遷殺死。臨陣換將本就是兵家大忌,更何況趙蔥如何能夠和李牧相比?所以趙國亡了。

    王翦、李牧二人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二人交手李牧並沒有敗,而且李牧以不足十萬的萬疲憊之旅和王翦的四十萬虎狼之師打成平手,李牧似乎還略勝一籌,可惜他守護的國君昏庸無能,李牧未能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趙華人之手,嗚呼哀哉!

    有人說了,秦國卑鄙,屢次使用反間計,就不怕天下人恥笑麼?可是你以為就沒有人對秦國使用反間計麼?秦皇嬴政自24歲開始準備滅趙,32歲才真正的將趙國滅亡,這8年正是秦皇熱血沸騰的年紀,更有人在始皇嬴政面前誣陷王翦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可惜秦皇沒有中計,趙王遷中計了。

    逼走了廉頗,冤殺了李牧,趙國自毀長城,能說是秦國的過錯麼?滅趙國者,非秦也,實趙國也!

  • 8 # 盜帥夜留香YE

    實際上到了公元前229年,趙國早已就是風雨飄搖,由如無根之浮萍,隨時都有傾覆之險。

    其實早在趙孝成王在位之時,長平一戰,趙國的有生力量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畢竟趙國曾經是唯一一個比肩秦國的軍事強國,縱然在長平損失了數十萬青壯,但根基尚在,至少還可以吊打燕國。

    只可惜,趙孝成王雖然不昏,但確實庸庸碌碌,雖然在長平之戰後守住了趙國,保住了祖宗基業,但也讓趙國的局勢沒有明顯的好轉,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而且,趙孝成王選得繼承人也差得無以復加。

    這就是臭名昭著的趙悼襄王。

    長平雖敗。

    但趙軍之中尚有廉頗、樂乘這兩個頂樑柱,北方代郡還有中生代將領李牧,只要好好發展下去,就算不能重現趙軍的榮光,也能恢復大半。

    可是這位悼襄王偏不。

    後宮裡寵信妓女悼娼後,朝堂上重用奸臣郭開。

    郭開幾句話,就調撥得廉頗、樂乘兩員大將兵戎相見,最終雙雙出走他國。

    悼娼後幾句話,就讓悼襄王廢掉了原本的太子公子嘉,轉而立了悼娼後的兒子公子遷,也就是在歷史上比老爹更混蛋的趙幽繆王。

    反正趙孝成王留下一個百廢待興的趙國,經過悼襄王這麼一折騰,直接就變得千瘡百孔了。

    悼襄王一死,王位傳到了幽繆王手裡。

    好嘛。

    這位幽繆王本身就是不學無術,再加上年齡小,無比聽信自己的母親悼娼後和老師郭開,結果導致趙國直接接近崩潰的邊緣了。

    偏偏這個時候,有趕上了國內大旱。

    饑荒之年,民不聊生,秦軍也就是看中這個機會,趁機進軍。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

    如果沒有李牧,王翦的三十萬大軍一定就會勢如破竹,在極短的時間內踏平邯鄲。

    但趙國還有一個李牧。

    他率領著趙國碩果僅存的兵馬,進駐了井陘關,將王翦的三十萬大軍死死攔在了井陘關外,讓秦軍完全不能越雷池一步。

    此時的李牧對於趙國而言。

    那真就是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放眼整個趙國,有能力阻擋秦軍的,只有李牧一個人了。

    如果趙王遷能夠毫無保留的信任李牧,並且出掉朝中以郭開為首的奸佞,我相信趙國還能續命幾年,甚至十幾年。

    只可以,

    這個趙王遷沒有本事不說,還生性多疑。

    秦國派人重演長平之事,在邯鄲散佈謠言,李牧就被趙遷弄死了。

    一同被弄死的,還有李牧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司馬尚。

    這就相當於諸葛亮死得時候,姜維也一起死了。

    這一下,趙國徹底沒有會打仗的人了。

    再加上朝中還有以郭開為首的好幾個被秦國收買的重臣做內應,趙國想不滅亡,我看都難。

  • 9 # 史學達人

    國家想要興旺,必須要重用人才,李牧是趙國最後一個名將,可以說他的存在,能讓趙國晚幾年滅亡,但是,他一旦被處死,趙國立刻就會跨下來。

    因為此刻的趙國,已經不是剛經過胡服騎射時候的趙國了。這時候的趙國是經過長平之戰後,最為弱小的時期。

    這樣的一個國家,在沒有一個名將,沒有一個明君,亡國也就是在咫尺之間。

    戰國時期,尤其是戰國後期,趙國是唯一一個和秦國相匹敵的國家。而且兩個國家,也是戰國七雄之中,人才最多的。

    戰國四大名將,秦國有兩個,趙國也有了兩個,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

    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白起和廉頗都有參加,但是,這兩個名將,並沒有發生直接的征戰。白起是在廉頗被撤走之後,帶領秦軍打敗趙括和坑殺了四十萬趙軍的。

    這一戰的傷害,對於趙國來說是傷筋動骨的。

    趙國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實力和秦國叫板了。也是這一戰之後,趙國和秦國各自損失了一個名將,趙國的廉頗被排擠走了,秦國的白起,被秦昭襄王逼迫自殺了。

    所以秦國的名將只剩下王翦了,趙國的名將只剩下李牧了。

    當嬴政要統一天下的時候,趙國依然是秦國不能小覷的物件,畢竟李牧在趙國依然很有威望,可以說只要李牧在,秦國在短時間內是拿不下趙國的。

    當秦國名將王翦來到趙國的時候,他也不敢擅自進攻趙國,因為他明白李牧的實力。他也清楚想要快速拿下趙國,務必保證不要和李牧硬拼。

    不能硬拼,這時候王翦就不得不考慮使用離間計了。

    因為趙王是個糊塗蟲,他就吃離間計。當年打秦趙打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就是利用的反間計,讓士兵散佈謠言,最後能透過趙王,把名將廉頗給換走,結果趙王真的聽信了謠言,撤走了廉頗,換上了秦國夢寐以求的沒有任何戰績的趙括將軍。

    最後趙國就是壞在趙括的手裡,四十萬趙軍全部被坑殺了。

    這一次王翦就是想故伎重演,他花了重金,買通了趙王身邊最為寵幸的小人郭開。

    然後郭開在趙王身邊大說李牧的壞話。

    他說李牧其實已經投降了秦國,正和秦國在密謀,要滅掉趙國呢,滅掉趙國之後,李牧好當趙王。

    沒想到昏庸的趙王,連調查都不調查一下,他就派人,把李牧給悄悄的做掉了。李牧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而死的。

    李牧一死,王翦帶著大軍到了趙國都城邯鄲,頃刻之間就把趙國給滅了。

    說真的一個優秀的將領,對於一支軍隊來說,關乎到整個隊伍的信心,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因為李牧死了,趙國計程車兵喪失了信心,當他們在和秦國打仗的時候,心裡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了,所以,吃敗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這就是為什麼李牧一死,趙國就亡的原因。

  • 10 # 君山話史

    就算李牧不死,趙國也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了。李牧在,趙國或許可以多存活一年半載,但僅憑他一人之力,絕對無法逆轉趙國的命運。為什麼呢?

    第一,李牧兩敗秦軍,趙國亦付出慘重的代價

    我們來看看李牧這兩戰的情形。

    公元前234年,秦國大舉入侵。秦軍統帥桓齮出兵攻打平陽、武城,趙國政府派扈輒率軍前往救援。扈輒只是一個平庸的將領,在秦軍的猛攻之下,趙軍大敗,十萬名趙軍將士橫屍沙場。在這種情況下,李牧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在宜安之戰中大敗秦軍,拯救了趙國。

    公元前232年,秦軍又一次大舉入侵,兵分兩路,一路攻至鄴城,另一路直奔太原,取狼孟、番吾。李牧又一次打破了秦軍的神話,在正面交鋒中擊退敵人。關於這場戰鬥的詳情,極其慘烈,大家看看《戰國策》的記載:“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李牧與秦軍四度交鋒,雖然打贏了,卻是慘勝,趙軍損失數十萬,邯鄲僅存。

    可以說,趙國的元氣基本上耗盡了。

    第二,禍不單行的趙國

    在這兩戰之後,趙國不僅損失30萬以上的軍隊,同時大片土地淪陷。對於風雨飄搖中的趙國來說,這種損失是完全不堪忍受的。

    李牧的勝利並沒有讓趙國擺脫困境。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對趙國來說正是如此。兵禍剛去,天災又來。

    公元前231年,趙國爆發大地震。這次地震的震級已是難考,可是從破壞程度來看,絕對是高震級的。從樂徐到平陰一帶,房屋超過一半在地震中倒塌,滿眼望去,盡是殘垣斷壁。趙國百姓還未從地震的災難中緩過氣來,第二年(公元前230年),趙國又陷入罕見的乾旱之中,莊稼收成相當不好,全國百姓又陷入饑荒之中。

    兵禍加天災,這是趙國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李牧被殺,成為壓垮趙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公元前229年,經過兩年休整後,秦軍再度攻趙。秦軍兵分兩路出擊,一路由大將王翦統率上黨兵團,進攻下井陘(今河北井陘),另一路由大將楊端和統率河內兵團,進攻邯鄲城。

    這時秦國曉得李牧厲害,由是又故伎重施,大搞反間計。秦國的間諜們攜帶大量的金銀財寶,潛入趙國,遊說鼓動那些掌握大權的高層官員。害死李牧的奸臣,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郭開,一說是韓倉,不管是誰,結果就是李牧被陷害而死。李牧之死,意味著趙國長城的崩塌,成為壓垮趙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備受士兵尊敬的大將軍李牧無故受誅,士氣空前沮喪,新接任的總司令趙蔥雖然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但終究不是一個高明的指揮官。王翦兵團殺氣騰騰,長驅直入,趙蔥硬著頭皮與秦軍決戰,沒有李牧的趙國兵團終於被打得大敗,趙蔥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也就是以死殉國了。

    李牧之死,加速了趙國的滅亡。不過,就算他沒死於奸臣之手,也難以迴天,畢竟秦趙早已不是同一重量級的對手。

  • 11 # 天天故史匯

    之所以李牧死後三個月趙國就亡國了是因為趙國已經腐爛到無可救藥,李牧是當時趙國真正的柱國大臣,柱子一折,趙國這棟破屋很快就坍塌了。

    趙國的國力

    趙國在趙孝成王時的長平之戰一戰損失四十萬軍力,緊接著又是邯鄲之戰,再有後來趙燕兩國之間的幾次大戰,廉頗出走後,龐暖也帶領著趙軍和燕國打過,參加過一次楚國春申君組織的合縱伐秦,再有後來秦軍不斷的進攻趙國,李牧打敗的樊於期也曾一戰斬首趙軍十萬。趙國常年處於戰爭狀態,本來國力就不如秦國,再加上李牧最後一次帶兵出征趙國北部發生大地震,糧食大面積歉收,國家已經岌岌可危,李牧就算能夠抵抗一時,但對於趙國國力下滑的事實卻於事無補。

    趙國內政

    趙悼襄王立趙公子遷為太子後,趙國就進一步滑向了深淵,果然趙王遷即位後,信任奸臣郭開,使得本來就雪上加霜的趙國內政更加混亂。秦國花重金使用離間計離間趙王和李牧的關係,李牧被罷軍權之後被逮捕殺害,司馬尚也無奈逃走,趙國最後的軍事力量交到了草包趙蔥和顏聚的手中。趙國內政混亂,軍隊在前方作戰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是不可能成功的,趙軍失去了李牧群龍無首,也就無法抵擋秦軍的攻勢了。

    趙國外交

    秦國滅亡趙國時,南韓已經先一步被滅,魏國也僅僅生下一座都城和十來座小城,沒有力量支援趙國,燕國和趙國還有仇恨,不會幫助趙國,齊國更是坐山觀虎鬥,趙國不可能拉來援助了。當時的國際環境就是趙國只能依靠自己,但偏偏趙國自己還那麼的不靠譜。

    趙國內部連年戰爭導致國力衰弱,再加上當年不受戰爭影響的北部地震導致糧食歉收,趙國實在是支撐不起來繼續的戰爭了,之後代王佔據代地很快滅亡也是因為力量太過弱小的原因。國力衰弱,外部國際環境看著好像還有幾個國家,但仔細數數沒有可以幫助趙國的了,再加上內政一團糟,君主信任貪財的小人,害的趙國最後的支柱李牧被殺,趙國覆滅也就不可避免了。

    曾經的趙國內政清明,賢臣良將有很多,靠著這些趙國成為了戰國後期抵抗秦國的主力,但隨著時間的繼續,趙國在各個方面已經距離秦國相差太多,終於在最後的守護者李牧被殺後,趙國就再也支撐不下去了,一朝盡滅,令人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以內的寶寶穿連體衣好還是分體衣比較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