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東書情
-
2 # 農民放牧人5719
農作物缺少營養會有多種表現。現在根據我的多年的種植經驗,我就簡單的跟大家探討一下。農作物缺少營養的表現之一,它的生長速度慢,頁面發黃,如果不趕緊採取施肥補充措施,它會直接影響到它的產量。表現之二,你如果發現農作物頁面鏽跡斑斑,生長緩慢,好像要乾旱的一樣,其實那也是缺少營養的表現。
-
3 # 贛南小杰
怎樣判斷農作物缺肥症狀?
作物生長髮育需要多種營養元素,一旦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時,首先會在葉片上表現出缺素症狀來。缺乏不同的營養元素表現出的症狀不同,任何一種缺素症都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因而需要根據其外部表現正確診斷缺素症狀,以便及時補充所缺的營養元素,減少損失。
常見的缺素症狀有:
缺氮:缺氮則葉片變成淡綠或黃白,枝細弱,頂梢新葉逐漸變小,同時易落葉。主要症狀為:新枝細、短,葉小、直立,葉色灰綠,葉柄、葉脈和皮層變紅;花少果小,果實早熟易脫落;細根多,大根少,新根發黃,抗病蟲害和抗旱能力減弱。以大豆為列,在生育期缺氮肥,從下部葉片開始,葉色變淺,呈淡綠色,以後逐漸變黃枯乾,有時葉面出現青銅色斑紋。嚴重時,植物停止生長,葉片逐漸脫落。
缺磷:磷肥不足會妨礙作物花芽的形成,使作物花小而少,並容易導致果實發育不良。在作物生長初期,磷肥的作用表現得不很明顯,但在中期和後期,缺磷將影響氮的有效積累和蛋白質的合成。不同的作物缺磷,其表現症狀也不一樣。如:
小麥缺磷的表現是:幼苗生長緩慢,根系發育不良,分櫱減少,莖的基部呈紫色,葉色暗綠,略帶紫紅,穗小粒少,千粒重明顯降低。
玉米缺磷的表現是:苗期生長緩慢,在5葉期時症狀較為明顯,葉片紫紅,玉米棒短而小,呈彎曲形,過早出現禿頂,大多籽粒不飽滿。
大豆缺磷的表現是:葉色變深,呈濃綠或黑綠色,葉形小、尖、窄,且向上直立,植株瘦小,生長緩慢。嚴重時,莖稈可能出現紅色,開花後大豆若缺磷,葉片則出現棕色斑點。
果樹缺磷的表現是:果實品質差,生長緩慢,葉片稀少,葉色黃褐,容易出現早期脫落現象。
缺鉀:缺乏鉀素營養,莖稈纖細,嚴重時葉尖葉緣枯焦,葉片皺曲,老葉葉緣捲曲呈黃色及火燒色並易脫落。主要表現:
1、一般作物下部葉片尖端變黃,沿葉片邊緣逐漸枯黃,葉脈兩邊和葉中脈仍為綠色。嚴重時,大部分葉片枯黃,葉片邊緣呈火燒狀。
2、禾穀類作物表現為分櫱力減弱,莖稈柔軟,容易倒伏。
3、雙子葉植物葉片捲曲,逐漸皺縮,有時葉片殘缺,但葉片中部仍保持綠色。
4、塊根作物的質量減少,品質差。
5、果實成熟期不一致,果肉木質增多,味道酸苦而不好吃。
缺鎂:缺鎂先在老葉的葉脈間發生黃化,逐漸蔓延至上部新葉,葉肉呈黃色而葉脈仍為綠色,並在葉脈間出現各種色斑。缺鐵:缺鐵的症狀與缺鎂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鐵先從新葉的葉脈間出現黃化,葉脈仍為綠色,繼而發展成整個葉片轉黃或發白。
缺錳:缺錳的症狀與缺鐵基本相似,葉脈之間出現失綠斑點,並逐漸形成條紋,但葉脈仍為綠色。
缺硼:缺硼嫩葉失綠,葉片肥厚皺縮,葉緣向上捲曲,根系不發達,頂芽和幼根生長點死亡,落花落果。
缺鈣:缺鈣頂芽受損傷,並引起根尖壞死,嫩葉失綠,葉緣向上捲曲枯焦,葉尖常呈鉤狀。
缺硫:缺硫葉色變成淡綠色,甚至變成白色,擴充套件到新葉,葉片細長,植株矮小,開花推遲,根部明顯伸長。
缺鋅:缺鋅植株節間明顯萎縮僵化,葉片變黃或變小,葉脈間出現黃斑,蔓延至新葉,幼葉硬而小,且黃白化。
缺鉬:缺鉬幼葉黃綠色,葉片失綠凋謝,易致壞死。
缺銅:缺銅葉尖發白,幼葉萎縮,出現白色葉斑。
-
4 # 宜品農家
農作物缺少營養元素的表現1:長勢慢,如溫度適宜,營養充足,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是迅速的。2:葉面缺少光澤,葉尖發黃乾枯,注意與乾旱區分。
-
5 # 喚回來青山綠水
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各種元素,缺什麼元素就會出現什麼症狀。
1,當缺氮時,明顯病症是生長緩慢且葉片萎黃。
2,缺磷時症狀是葉片呈深綠色和藍綠色,成熟延遲,葉柄尤其在葉脈兩旁可能產生花青素而呈紅色或紫色之條紋,同時葉柄、葉片會發生壞疽斑點。
3,缺鉀時,因鉀在植物體內屬易移動性元素,症狀是先在植物老葉出現雜色和黃色斑點的病症,接著在葉緣出現壞死。
4,缺硫時。因硫在植物內移動慢,病症最初發生在幼葉上,造成葉部的黃化。
5,缺少鈣元素時,因鈣在植物體內輸送也非常慢,因此幼嫩部分己有缺鈣發生時,老葉仍存有大量的鈣,缺鈣時葉片尖端部分彎曲黃白化。葉緣向上和向下皺褶(呈降落傘型),有時有黏液分泌。幼葉葉脈間黃化,葉脈仍為綠色,嚴重時黃白化的幼葉漸漸褐變且葉緣枯死,極端缺鈣時易皺褶。
6,當植物缺鎂時。老葉中助兩側的葉脈間因葉綠素降解而開始黃化。而後黃化逐漸形成不規則的形狀而擴充套件,嚴重時僅葉基部有綠色殘存,而成V字型的綠色圖形。
7,當農作物缺少鐵元素時。常出現於新葉之先端。葉片中肋與側脈儲存綠色,而葉脈間呈淺綠至黃白化。
8,硼元素缺乏時,症狀發生在頂銷之生長點,幼葉,塊根,莖,或果實等生長髮育中的組織,其症狀因作物而異。
9,銅元素的.缺乏其症狀首先出現新梢葉片,葉色深綠而捲曲,然在葉基處下方之綠色枝條常因碳水化合物的聚積而產生黃色斑點。
10,鋅的缺乏症狀首先出現新梢葉片,症狀因作物種類而略有不同。
11,缺錳症狀也是首先出現在新梢葉片上,葉脈間黃化而呈淡綠色,僅與中肋及主要葉脈鄰接部份仍保持綠色而呈寬容不一之深綠色條帶。
12,鉬元素缺乏會使植物幼葉上生出黃斑,向內側捲曲,漸漸的黃斑變褐色,另一症狀為葉身沉中肋變小型呈鞭狀葉,老葉則會出現葉脈間的萎黃與壞死。
13,氯的缺乏症狀,植物內移動性強,缺氯會抑制生長,造成葉尖凋萎與黃化。
-
6 # 大農圈
感謝小秘書的邀請!作物缺少營養症,是咱們農民朋友種植管理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物營養元素缺失種類的不同,病情在作物植株的不同部位上會表現不同的症狀。比如:缺素症狀以中微量元素匱乏最為突出。作物缺鐵、鎂、錳、鋅會導致葉片退綠黃化,作物缺鈣、硼會導致細胞生長受抑、頂部生長點萎枯死亡,作物缺硼會導致花器發育不良、花不結果等等。
從作物營養層面來說,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共需要包括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供給16種營養,其中大量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6種,中量元素包括鈣、鎂、硫3種,微量元素包括銅、鐵、硼、錳、鋅、鉬、氯7種。從16種作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來說,作物可以從空氣和水中正常獲取碳、氫、氧,氮、磷、鉀可以在土壤中很容易就能得以滿足。
為了便於掌握作物缺素的典型症狀,現將透過培養試驗與田間試驗積累的大量經驗介紹給大家,以便大家在今後的生產實踐過程當中準確的找出作物所缺元素。
那麼,鈣、鎂、硫、銅、鐵、硼、錳、鋅、鉬對作物生長髮育哪些作用?作物在缺以上元素時,在植株有哪些上具體有哪些症狀呢?哪些土壤容易導致作物缺素呢?下面農技小揹簍就專門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作物的鈣營養1、鈣對作物的作用
鈣對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發揮著促進細胞生長、穩定細胞膜壁的作用,既能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髮育,又能夠有效的提高果皮細胞的密度、厚度、硬度,還能降低果實的呼吸作用、延緩果實的衰老、改善果實的外表表光。鈣素的移動性比較差,它在作物植株中下部的老葉中積累的比較多,而中上部的新嫩葉中積累的比較少。
2、作物缺鈣的症狀表現
作物在缺鈣初期時,缺素症狀最早出現作物的幼嫩組織上,比如說頂部新嫩葉、頂芽、側芽、根尖、果實等生長旺盛的部位;作物缺鈣後,新嫩幼葉的葉緣表現為淺綠色、葉背表現為紫色,植株頂部的葉片會退綠變黃易蜷曲;缺鈣後期時新嫩葉片的葉尖和葉緣會變萎枯,頂部的生長點會出現變黃、皺縮以及萎枯壞死的現象,且作物的節間短、根間易腐爛、生長遲緩、植株矮小;缺鈣作物的果實容易發生裂果、水心病、苦痘病、臍腐病等症狀,而且果實耐儲運性會變差,同時缺鈣作物的果穗結實情況會變差。
3、導致作物缺素的主要原因
對於鈣肥使用不足、偏施氮肥或鉀肥以及生長環境高溫高溼的土壤、作物,容易發生缺鈣的情況。
二、作物的鎂營養1、鎂對作物的作用
鎂,是作物葉片中葉綠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它可以促進作物體內葉綠素的合成、增強作用製造養分的光合作用。鎂在作物體內的移動性比較差、土壤中的鎂含量也相對較少,如果鎂肥使用不足,中後期容易誘發作物出現缺鎂症狀。
2、作物缺素的症狀表現
作物缺鎂初期時,一般最早發生在植株中下部的衰老葉片上,老葉的葉尖、葉緣會退綠泛黃,但葉脈依然為綠色,且葉面有較為清晰的網狀脈紋;隨著缺素症狀的發展,葉片缺素症狀會從外部的葉緣部位向中間部位和基部發展,導致葉片的葉肉、葉脈失綠泛黃,整個葉片會出現退綠變黃的病斑;缺鈣後期時,作物葉片的葉緣會向上捲曲,葉脈會出現壞死病斑,葉肉會變褐死亡,最終導致整片葉片乾枯、植株黃枯而死。
3、導致作物缺鎂的主要原因
鹼性土壤、土壤缺鎂、過量使用鉀肥、偏施氮肥、土溫過低等土壤、作物,容易發生缺鎂症狀。
三、作物的硫營養1、硫對作物的作用
硫,是作物體內蛋白質、氨基酸和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固氮過程,能夠促進作物更好的進行新陳代謝,可以有效的增強作物體內各類元素的運轉輸送功能,同時對土壤中重金屬離子的作物危害方面發揮著防衛、解毒、增強抗逆性作用。
2、作物缺硫的症狀表現
作物缺硫時,整棵作物植株表現出淡綠色或黃綠色的症狀,而且幼葉失綠髮黃現象要比老葉嚴重,同時缺素作物的植株會變的矮小,莖稈細長、根系變少,葉片變細、變薄、變小、變脆。作物缺硫後,一般先發生在植株頂部的新嫩葉片上,先是葉脈和葉肉退綠成淡綠色或黃綠色,然後慢慢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上;缺硫嚴重時,會造成葉尖捲曲、焦枯,葉片上出現紫褐色的病斑,同時作物的根尖焦枯、根部變褐,返青分櫱遲緩、開花坐果生育推遲、果穗數量減少。
3、導致作物缺硫的主要原因
大氣中含硫量減少、長期重茬種植、長期不使或少施有機肥、經常澆灌大水、經常偏施氮肥和磷肥的土壤、作物,容易出現作物缺硫的現象。
四、作物的銅營養1、銅對作物的作用
銅,在作物生長髮育過程中不僅參與株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光合作用以及氮和糖的代謝功能,也是作物體內多種酶的組成部分或活化劑,它既能保護作物體內的葉綠體,又能促進作物花器的發育。銅在作物體內的移動性不強,對作物的新稍、嫩葉等部位影響比較大
2、作物缺銅的症狀表現
作物缺銅時,植株容易出現矮小、萎焉、失綠,果樹的新稍彎曲萎縮、枝條出現病斑、樹皮開裂有膠狀瘤物,禾本科作物葉緣內卷、失綠黃化等現象。缺銅的作物,上部或頂端的葉片前端會先表現出症狀,新葉失綠變黃、葉尖泛白上卷、葉緣黃灰,葉片上會產生壞死病斑,嚴重時會導致作物種子發育不良、花期發育不良、分櫱不抽穗、結實率下降、秕粒增多。
3、導致作物缺銅的主要原因
土壤黏性過重、土壤貧瘠、土壤乾旱缺水、有機肥使用不足、長期重茬對銅敏感的作物以及石灰性土壤、鹼性土壤、砂質性土壤等土壤、作物,容易發生缺銅的問題。
五、作物的鐵營養1、鐵對作物的作用
鐵,是作物葉綠素合成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同時鐵還參與作物的呼吸作用、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子傳遞,作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有機酸的合成過程也離不開鐵的參與。鐵在作物體內的移動性芽比較弱,所以經常發生作物缺鐵的症狀。
2、作物缺鐵的症狀表現
作物缺鐵時,植株會出現矮小、黃化、失綠等症狀,但缺素症狀最早先發生在植株頂部的新稍嫩葉上,同時,作物缺鐵症狀和缺鎂症狀有點類似,不同的是,作物缺鐵時葉脈間失綠黃化、葉脈為綠色,然後再導致整片葉黃化或發白。
作物缺鐵時,葉片因為葉綠合成受抑所以會表現出比較均勻的失綠黃化現象,不發生葉緣變黃或葉片病斑現象,而且缺鐵造成的葉片黃化呈現出葉面間退綠黃化或黃綠相間、葉脈仍然為綠色的症狀,隨著缺素症的加重,會導致整個葉片黃化或黃白,最終導致整片葉黃枯脫落。作物缺鐵,會造成作物的根與莖生長髮育不良、頂部新稍嫩葉枯死、果實個頭變小。
3、導致作物缺鐵的主要原因
土壤過旱或過溼、土溫過低、過量使用磷肥以及鹼性土壤,都重要導致作物發生缺鐵症狀。
六、作物的硼營養1、硼對作物的作用
硼,是可以促進作物細胞的生長、伸長、分裂,是作物細胞壁合成和組織生長的重要物質;硼,能促進作物體內碳化化合物的輸送和代謝功能;同時,硼能夠促進作物花器等生殖器官的快速形成與發育,尤其是在作物花芽分化及花期時對硼的需求量比較大。
2、作物缺硼的症狀表現
作物缺硼時,在植株頂部幼嫩的稍、莖、葉柄等部位表現症狀明顯,會導致作物頂部生長點生長遲緩或枯死。作物缺硼時,植株頂部的新嫩組織生長受抑,表現出新葉、新芽等綠色變淡、發白、萎枯症狀,葉片會變脆、變厚、皺縮,莖部變粗、變短且、開裂且暢遊水浸斑點出現,根系生長停滯、萎縮或根系內部組織變褐、枯焦、壞死,頂部枝稍葉片經常發生叢生狀現象,花器等繁殖器官釋出不良容易出現花而不實、花而不果、果而不仁的現象,作物上常見的花果早落、種子發育不充實、花打頂、花不實、葉片金邊、褐心病、黑心病、縮果病、莖裂病、心腐病、小粒果、以及果肉木栓化等都與缺硼有關。
3、導致作物缺硼的原因
石灰性土壤、沙性較強的土壤、有機肥使用不足的土壤、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不足、土壤過旱或過溼、土壤酸性過大、偏施氮肥或鉀肥等地塊上,作物容易發生缺硼症狀。
七、作物的錳營養1、錳對作物的作用
錳,對作物種子的萌發和秧苗生長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它是維持葉綠素的物質部分,可以直接參與作物的光合作用,它能夠調節作物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增強作物的呼吸作用、加快氮代謝程序,此外一定程度上還能增強作物的抗病、抗寒、抗逆性等。
2、作物缺錳的症狀表現
作物缺錳,症狀最早會表現植株頂部的幼嫩組織上,其症狀表現與缺鋅有點相似。作物缺錳時,幼葉會失綠變黃白,但葉脈和葉脈周邊部位有明顯清晰的綠色脈紋,但葉脈間有失綠的病斑點,缺鐵較重時,作物的葉片會變的狹長、葉片上會出現黑褐色的病斑,這些病斑經常會發生穿孔現象;此外,作物缺硼會導致莖稈生長衰弱、花果量減少且果實單重降低,我們常見的作物乾燒心、乾燒邊、灰斑病、黃斑病、褐斑病與缺硼有很大的關係。
3、導致作物缺錳的主要原因
石灰性土壤、含鈣較多的土壤、砂質酸性土壤、忽旱忽溼的土壤以及長期重茬種植對錳敏感作物的土壤,容易誘發作物缺錳的症狀。
八、作物的鋅營養1、鋅對作物的作用
鋅,是作物體內包括碳酸酐酶在內的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對於增強作物的光合作用、促進作物體內碳水化合物的轉化、促進作物體內糖類物質的代謝等具有較好的作用;鋅,能夠促進作物體內氮代謝與蛋白質的合成,同時有利於作物體內吲哚乙酸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形成,促進作物生殖器官的生長髮育。此外,鋅肥充足,可以增強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熱等抗逆性。
2、作物缺鋅的症狀表現
缺鋅症狀在作物生長前期發生的比較多,中下部的葉片失綠黃化,上部葉片不變色但會變小。作物缺鋅時,植株生長受抑變個頭矮小,生長點附近莖節變短,葉片變小變狹長,葉邊微卷,葉緣失綠變黃變褐,而且葉片經常出現小葉叢生、畸形症狀,葉片會上會出現失綠性的條紋或花白紋或黃色斑點,葉脈間的綠色逐漸變淡,葉緣會有焦枯內卷現象的發生。平常我們常見的矮縮病、白苗病、簇葉病、小葉病等常與作物缺鋅有關。
3、導致作物缺鋅的主要原因
砂質性強的土壤、石灰性大的土壤、鹼性高的土壤、土壤乾旱、土溫過低、磷肥使用過量的地塊,作物容易發生缺鋅的現象。
九、作物的鉬營養1、鉬對作物的作用
鉬主要集中在作物的韌皮部和纖維管組織中,它極具有固氮作用,又能調控作物體內蛋白質的運轉,還能增強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時還能促進作物生殖器官的快速發育形成、增強作物的抗病抗逆性。
2、作物缺鉬的症狀
作物缺鉬常見的症狀表現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作物葉片葉脈間的顏色有退綠、變淡、發黃的現象,葉片上經常出現黃色斑點,葉片的邊緣有內卷焦枯、失水萎焉狀,這類症狀以老葉上表現的比較明顯,新葉在發病初期表現不明顯;另一種主要發生在十字花科類的作物上,受害作物主要表現為葉片變得狹長、變厚、畸形、焦枯,從外看上看呈螺旋狀扭曲。此外,缺鉬的作物的莖稈變的軟弱、開花結果期推遲、莢果穗發育不充實。
3、導致作物缺鉬的原因
酸性過重的土壤、土壤中含鐵或鋁較多的土壤、砂質性較強的土壤、過量使用酸性肥料的土壤,容易導致作物缺鉬。
-
7 # 農村小文文哥
常見的缺素症狀
缺氮:缺氮則葉片變成淡綠色或黃白,枝細弱,頂梢新葉逐漸變小同時易落葉。
缺磷:磷肥不足會妨礙作物花卉的形成,使作物花小而少,並容易導致果實發育不良。
缺鉀:缺乏鉀素營養,莖杆纖細,嚴重時葉尖葉緣枯焦,葉片皺曲,老葉葉緣捲曲呈黃色及火燒色並易脫落。
缺鎂:缺鎂先在老葉的葉脈間發生黃化,逐漸蔓延至上部新葉,葉肉呈黃色而葉脈仍為綠色,並在葉脈間出現各種色斑。
缺鐵:缺鐵的症狀與缺鎂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鐵先從新葉的葉脈間出現黃化、葉脈仍為綠色,繼而發展成整個葉片轉黃或發白。
缺錳:缺錳的症狀與缺鐵相似,葉脈之間出現失綠斑點,並逐漸形成條紋,但葉脈仍為綠色。
缺錋:缺錋嫩葉失綠,葉片肥厚皺縮,葉緣向上捲曲,根系不發達。頂芽和細根生長點死亡,落花落果。
缺鈣:缺鈣頂芽受損傷,並引起根尖壞死,嫩葉失綠,葉緣向上捲曲枯焦,葉尖常呈鉤狀。
缺硫:缺硫葉色變成淡綠色,甚至變成白色,擴充套件到新葉,葉片細長,植株矮小,開花推遲,根部明顯伸長。
缺鋅:缺鋅植株節間明顯萎縮僵化,葉片變黃或變小,葉脈間出現黃斑,蔓延至新葉,幼葉硬而小,且黃白化。
缺鉬:缺鉬幼葉黃綠色,葉片失綠凋謝,易致壞死。
缺銅:缺銅葉尖發白,幼葉萎縮,出現白色葉斑。
病症出現的部位
病症出現的部位主要取決於所缺乏元素在植物體內移動性的大小。氮、磷、鉀、鎂等元素在體內有較大的移動性,可以從老葉向新葉中轉移,因而這類營養元素的缺乏症都發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葉片上。反之,鐵、鈣、硼、鋅、銅等元素在植物體內不易移動,這類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見於新生芽、葉。
缺素症起因
植物缺乏某些營養元素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1.土壤貧瘠。
有些由於受成土母質和有機質含量等的影響,土壤中某些種類營養元素的含量偏低。
2.不適宜的pH值。
土壤pH值是影響土壤中營養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pH值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鐵、錳、鋅、銅、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較大,有效性較高;但在中性或鹼性土壤中,則因易發生沉澱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則易與鐵、鋁或鈣發生化學變化而沉澱,有效性明顯下降。通常是生長在偏酸性和偏鹼性土壤的植物較易發生缺素症。
3.營養元素比例失調。
如大量施用氮肥會使植物的生長量急劇增加,對其他營養元素的需要量也相應提高。如不能同時提高其他營養元素的供應量,就導致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發生生理障礙。土壤中由於某種營養元素的過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間拮抗作用,也會促使另一種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發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鉀肥會誘發缺鎂症,大量施用磷肥會誘發缺鋅症等等。
4.不良的土壤性質。
主要是阻礙根系發育和為害根系呼吸的性質,使根的養分吸收面過狹而導致缺素症。
5.惡劣的氣候條件。
首先是低溫。它一方面影響土壤養分的釋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響植物根系對大多數營養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對磷、鉀的吸收最為敏感。這是氣溫偏低年份早稻缺磷發僵現象往往更為普遍的原因。其次是多雨常造成養分淋失,中國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鎂即與雨水過多有關。但嚴重乾旱,也會促進某些養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從而降低養分的有效性,導致缺素症發生。
-
8 # 農村巧姐
表1 作物缺乏營養元素的一般形態特徵
元素
生長受抑制,植株矮小、瘦弱。地上部受影響較地下部明顯
葉片薄而小,整個葉片呈黃綠色,嚴重時下部老葉幾乎呈黃色,乾枯死亡
莖細,多木質。根受抑制,較細小。分櫱少(禾本科)或分枝少(雙子葉)
花、果穗發育遲緩。不正常的早熟。種子少而小,千粒重低。
玉米
磷
植株矮小,生長緩慢。地下部分嚴重受抑制。
葉色暗綠,無光澤或呈紫紅色。從下部葉子開始逐漸死亡脫落。
莖細小,多木質。根不發育,主根瘦長,次生根杈少或無。
花少、果少,果實遲熟。易出現禿尖、脫莢或落花蕾。種子小而不飽滿,千粒重下降。
番茄
鉀
較正常植株小,葉片變褐枯死。植株較柔弱,易感染病蟲害。
開始從老葉尖端沿葉緣逐漸變黃,乾枯死亡。葉緣似燒焦狀,有時出現斑點狀褐斑,或葉捲曲、顯皺紋。
莖細小,柔弱,節間短、易倒伏。
分櫱多而結穗少。種子瘦小。果肉不飽滿。有時果實出現畸形,有稜角。籽粒皺縮。
玉米、番茄
鈣
植株矮小,組織堅硬。病態先發生於根部和地上細嫩部分,未老先衰。
幼葉捲曲、脆弱,葉緣發黃,逐漸枯死。葉間有枯化現象。
莖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受損,根系生長不好,莖軟下垂,根尖細脆易腐爛、死亡。有時根部出現枯斑或裂傷。
結實不好或很少結實。
玉米
鎂
變態發生在生長後期。黃化,植株大小沒有顯著變化。
首先從下部老葉開始缺綠,但只有葉肉變黃,而葉脈仍保持綠色。以後葉肉組織逐漸變褐而死亡
變化不大。
開花受抑制,花的顏色變蒼白。
玉米
硫
植株普遍缺綠。後期生長受抑制。
幼葉開始黃化,葉脈先缺綠,然後遍及全葉,嚴重時老葉變為黃白色,但葉肉仍呈綠色。
莖細長,很稀疏,支根少。豆科作物根瘤少。
開花結實期延遲,果實減少。
鐵
植株矮小,黃化,失綠症狀首先表現在頂端幼嫩部分。
新出葉葉肉部分開始缺綠,逐漸黃化,嚴重時葉片枯黃或脫落。
莖、根生長受抑制。果樹長期缺鐵,頂部新梢死亡。
果實小
花生、桃樹
硼
植株矮小,病態首先出現在幼嫩部分。植株尖端發白,莖及枝條的生長點死亡。
新葉粗糙,淡綠色,常呈燒焦狀斑點。葉片變紅,葉柄(脈)易折斷。
莖脆。分生組織退化或死亡。根粗短,根系不發達。生長點常有死亡
蕾、花或子房脫落。果實或種子不充實,甚至花而不實(油菜),果實畸形,果肉有木栓化現象。
油菜、苜蓿
錳
植株矮小,缺綠病態。
幼葉葉肉失綠,但葉脈保持綠色,顯白條狀,葉上常有雜色斑點。
莖生長勢衰弱,多木質。
花少,果實重量減輕。
銅
植株矮小,出現失綠現象,易感染病害。
禾穀類作物葉尖失綠而黃化,以後乾枯、脫落。果樹(梨)上部葉乍畸形,變色,新梢萎縮。
發育不良。果樹莖上常排出樹膠。
穀類作物穗和芒發育不全,有時大量分櫱而不抽穗,種子不易形成。
鋅
植株矮小,水稻常表現為縮苗。
果樹除葉片失綠外,在枝條尖端常出現小葉、畸形,枝條節間縮短呈簇生狀。玉米缺鋅常出現白苗。
嚴重時枝條死亡,根系生長差。
果實小或變形,核果、漿果的果肉有紫斑。
蘋果、玉米
鉬
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易受病蟲危害。
幼葉黃綠,葉脈間出現缺綠。老時變厚,呈蠟質,葉脈是腫大,並向下捲曲。嚴重時葉片枯萎以致壞死。
豆科作物根瘤發育不良,瘤小而少。
豆科作物有效分枝和豆莢減少,百粒重下降。棉花蕾鈴脫落嚴重。小麥灌漿差,成熟延遲,籽粒不飽滿。
大豆、小麥
缺氮:老葉黃化、早衰,新葉淡綠
缺磷:莖葉暗綠,少分櫱,易落果
易出現斑點,脈間失綠
缺鉀:葉尖及邊緣先枯黃、病害多、穗不齊、果實小、早衰
缺鋅:葉小簇生、斑點常在主脈兩側,植株矮小、早熟
缺鎂:穗少穗小,果實變色
新組織
頂芽易枯死
缺鈣:葉尖彎鉤狀粘連,菜心腐爛病
缺硼:莖、葉柄變粗易開裂,花而不實,晚熟
頂芽不枯死
缺硫:新葉黃化、失綠均勻、開花遲
缺錳:脈間失綠,有細小棕色斑點
缺銅:幼葉萎蔫、出現花白斑,生長緩慢、果實小、穗少
缺鉬:葉脈間失綠、畸形、斑點佈滿葉片,根瘤發育不良
表5幾種作物、果樹缺乏氮、磷、鉀養分的典型症狀
作 物
缺 氮
缺 磷
缺 鉀
小麥
葉片短、窄、莖部葉片先發黃、植株瘦小、直分、分葉少穗粒少而小
植株細小,分葉少,葉色深綠,略帶紫,葉硝上紫色特別顯著,症狀從葉向幼葉發展,抗寒力差。
植株呈藍綠色,葉軟弱下披,上、中、下部葉片的葉尖及邊緣枯黃,老葉焦枯莖杆細軟,易倒伏。
玉米
植株矮小,莖細瘦,生長緩慢,葉片由下而上失綠髮黃,症狀從葉尖沿中脈向基部發展,先黃後枯或“V”字形。
苗期葉尖和葉緣出現紫紅色,老葉變黃。莖杆細小,生長緩慢、果穗禿尖,彎曲畸形行列不齊,籽粒不飽滿。
老葉邊緣枯焦發褐,直至枯死,幼葉變黃色,植株矮小軟弱,易倒伏。
梨樹
葉片淡綠,較老葉片橙色、紅色或紫色,早期脫落,花芽、花果減少,果小,高度著色
葉小易脫落色澤一般呈暗綠色或灰綠色,缺乏光澤,落花落果
葉片呈邊緣壞死或深褐色灼傷,小枝生長很弱
桃樹
枝梢頂部葉片淡黃綠色,基部葉片黃色,呈現紅色,褐色和壞死斑點,葉片早期脫落。枝梢細尖、短、硬
葉片暗綠色轉青銅色或以展為紫色,一些較老葉片窄小,近葉緣處向外捲曲,早期落葉,葉片稀少
當年生新梢中部葉片變皺且捲曲,隨後壞死;症狀葉片發展為裂痕、開裂、呈淡紅色或紫紅色,小枝纖細。花芽少
表3幾種主要蔬菜缺乏氮、磷、鉀養分的典型症狀
蔬菜
缺 氮
缺 磷
缺 鉀
大白菜
早期缺氮,植株矮小,葉片小而薄,葉色以黃,莖部細長,生長緩慢;中後期缺氮,葉球不充實,包心期延遲。葉片纖維增加,品質下降
植株生長不旺盛,矮化。葉片小,呈暗綠色。莖細,根系細弱
從下部葉緣變褐枯死,逐漸向內側或上部葉發展,下部葉片枯萎。抗軟腐病和霜黴病的能力降低
番茄
生長停滯,植株矮胖。葉色淡綠或呈黃色,葉小而薄,葉脈由黃綠色變為深紫色。花芽變為黃色,易脫落。果小,富含木質
早期葉背呈現紅紫色。葉肉組織起初呈斑點狀,隨後則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而葉脈逐漸變為紅紫色。莖細長,富含纖維。葉片很小,結果延遲。由地缺磷影響氮素吸收,後期呈現卷葉
植株生長很慢、發育受阻。幼葉輕度皺縮。老葉最初變為灰棕色,而後在邊緣處呈現黃綠色,最後變褐死亡。莖稈變硬,富含木質,細長,常呈褐色。果肉不飽滿而顯空隙,果實缺少紅色素
黃瓜
早期缺氮,生長停滯,植株細小。葉色逐漸變為黃綠色或黃色。莖細長,變硬,富含纖維。果實色淺,在距花瓣的一端呈淺黃色至褐色,變得尖削
植株矮小,細弱。葉脈間變褐壞死。缺磷影響花芽分化,雄花數量減少,果實呈畸形
葉緣附近呈現青綠色的腐爛組織。下部老葉首先變黃。果實的尖端膨大,果柄發育不良
茄子
植株矮小,葉片小而薄,葉色淡綠。結果期缺氮,落花落果嚴重
葉呈深紫色,莖稈細長,纖維發達,花芽分化延遲,結實延遲
下部老葉葉緣變為黃褐色,逐漸枯死。抗病力降低
蘿蔔
生長停滯,葉片窄小而薄,葉片發黃。莖細弱。根系發育不良,根很小,多木質化。辣味增強
葉背呈現紅紫色,葉小而皺縮
最初葉片中部呈深綠色,葉緣捲曲並呈淺黃至褐色,下部葉片和莖稈呈現深黃至青銅色,葉片增厚。根部不正常地膨大
過剩症狀
氮
1. 葉呈深綠色,多汁而柔軟,對病蟲害及冷害的抵抗能力減弱
2. 莖伸長,分櫱增加,抗倒伏性降低
3. 根的伸長雖然旺盛,但細胞少
4. 籽實成熟推遲
磷
1. 一般不出現過剩症
2. 營養長生停止。過分早熟。導致低產
鉀
1. 雖然和氮一樣可以過量吸收,但難以出現過剩症
2. 土壤中鉀過剩時,抑制了鎂、鈣的吸收,促使出現鎂、鈣的缺乏症
鈣
1. 不出現鈣過剩症
2. 大量施用石灰則抑制鎂、鉀和磷的吸收
3. PH高時,錳、硼、鐵等的溶解性降低,助長這些元素缺乏症發生
鎂
土壤中的鎂/鈣比高時,作物生長受到阻礙
硫
1. 沒有看到植物自身的過剩症
2. 大量施用硫酸根肥料導致土壤酸化
3. 老朽化水田是由於發生硫化氫
4. 近年來作為菸害的一個因素,出現了亞硫酸氣體的毒害
鐵
1. 據說水稻的還原障礙是由於吸收了亞鐵離子
2. 大量施入含鐵物質,則增大了磷酸的固定,從而降低了磷的肥效
錳
1. 根變褐,葉片出現褐斑,或葉綠部發生白化、變紫色等
2. 據說果樹異常落葉,腐殖質土壤墾為水田後發生的赤枯症,是由於錳的過剩
3. 錳過剩則促進缺鐵
硼
1. 葉綠黃化,變褐
2. 屬施用的容許範圍窄的微量元素,易發生過剩症
鋅
新葉發生黃化,時、葉柄產生赤褐色斑點
鉬
1. 植物一般不發生鉬過剩症
2. 葉片出現失綠
3. 馬鈴薯的幼株呈赤黃色,番茄呈金黃色
銅
1. 主根的伸長受阻,分枝根短小
2. 銅過剩引起缺鐵
3. 生育不良;葉片失綠
-
9 # 山村芳姐
農作物缺少營養元素一般表現為:植株矮小,節間短,葉小,葉片畸形、瘦長,生長不規則;老葉淡綠髮黃,有褐色斑點,有條紋;花朵細小或者乾枯;果實變小、著色早、果實有斑點、不結果等。總之,不同的植物缺乏不 同的營養元素表現不同的症狀。
-
10 # 三農參謀
缺氮:
植株生長受抑制,地上部受影響較地下部明顯。 症狀通常從老葉開始,逐漸擴充套件到上部葉片,下部葉片均勻失綠,嚴重時呈淡黃色並提早脫落;根系比正常的色白而長,但根量少;花和果實數量少而易早衰,籽粒提前成熟,種子小而不充實,顯著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缺磷:植株生長緩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延遲成熟,種子不充實或果實小 。植株的葉片小、葉色暗綠、無光澤或呈紫紅色,嚴重缺磷時葉片枯死、脫落。症狀的出現一般都從莖基部老葉開始,逐漸向上部發展。一般輕度缺乏時症狀不明顯,只在作物產量和品質上有影響,而在中度缺乏以至嚴重缺乏時才有明顯的症狀。禾穀類作物缺磷,呈現暗綠色的葉片和莖,植株分櫱少或不分櫱,株間不散開,長相似“一柱香”,延遲抽穗、開花和成熟,穗粒少而不飽滿,根系老化呈鏽色,白根少。
缺鉀:缺鉀的主要特徵通常是老葉和葉緣發黃,進而變褐,焦枯似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和靠近葉脈處仍保持綠色,隨著缺鉀程度的加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或乾枯狀,壞死脫落。根系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腐爛,使作物產生根際倒伏。禾穀類作物缺鉀時下部葉片出現褐色斑點,嚴重時上部新葉也出現同樣症狀。葉片柔軟下披,莖細弱,節間短,葉片長度變化不明顯,成穗率低,抽穗不整齊,結實率差,穗形小,籽粒不飽滿。
缺硼:作物缺硼主要表現在生長點受到影響,如根尖、莖的生長點停止生長。嚴重時生長點萎縮而死亡,側芽大量發生,使植株生長畸形。根尖死亡後又長側根,側根再次死亡,使根系形成短茬根。缺硼時,繁殖器官受影響最明顯,開花結實不正常,花粉畸形,蕾、花和子房易脫落,果實種子不充實。嚴重時見蕾不見花,或見花不見果,就是有果也是陰莢秕粒多,花期延長。葉片肥厚,粗糙,發皺捲曲,呈現失水似的凋萎,以及出現失綠的紫色斑塊,葉柄和莖變粗、厚或開裂,枝扭曲畸形,莖基部腫脹膨大。柑桔缺硼時,表現為新梢葉上出現水漬狀黃色斑點,葉脈增粗、發黃、爆裂,葉畸形,果實發僵,幼果發黑,果皮粗糙而厚,果肉乾癟、淡而無味。
缺銅:缺銅植株生長瘦弱,新生葉失綠髮黃,呈凋萎乾枯狀,葉尖發白捲曲,葉緣黃灰色,葉片上出現壞死的斑點,分櫱或側芽多,呈叢生狀,繁殖器官的發育受阻。禾本科作物一般對銅都比較敏感。缺銅時,新葉呈灰綠色,捲曲,發黃,老葉在葉舌處彎曲或折斷。葉尖枯萎,葉鞘下部有灰白色斑點,有時擴充套件成灰色條紋,最後乾枯死亡。分櫱多,呈叢生狀,分櫱大多不能抽莖成穗,或抽出的穗扭曲畸形,不結實或只有少數癟粒。果樹缺銅,如柑桔、桃樹等葉片失綠畸形,枝條彎曲,長瘤狀物或斑塊。甚至會出現頂梢枯死,並逐漸向下發展,側芽增多,樹皮出現裂紋,並分泌出膠狀物。果實小,果實變硬。
缺鉬 :植物缺鉬所呈現的症狀有二種型別。一種是脈間葉色變淡、發黃,類似於缺氮和缺硫的症狀,但缺鉬時葉片易出現斑點,邊緣發生焦枯並向內捲曲,並由於組織失水而呈萎蔫。一般老葉先出現症狀,新葉在相當長時間內仍表現正常。定型的葉片有的尖端有灰色,褐色或壞死斑點,葉柄和葉脈乾枯。另一種型別是十字花科植物常見的症狀,即表現葉片瘦長畸形,螺旋狀扭曲,老葉變厚,焦枯。
缺硫 :缺硫的症狀類似於缺氮的症狀,失綠和黃化比較明顯。但這種失綠現象出現的部位不同於缺氮。特別是雙子葉植物的缺硫,植株頂部的葉片失綠和黃化較老葉明顯,有時出現紫紅色斑塊。極度缺乏時,也出現棕色斑點。一般症狀為植株矮,葉細小,葉片向上捲曲,變硬,易碎,提早脫落。莖生長受阻滯,僵直,開花遲,結果和結莢少。
缺鎂:作物缺鎂在葉片上表現明顯的特徵,首先出現在中下部葉片,然後逐漸向上發展。由於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因此缺鎂時,葉片通常失綠,開始於葉尖端和葉緣的脈間色澤褪淡,由淡綠變黃,隨後便向葉基部和中央擴充套件。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在葉片上形成清晰的網狀脈紋。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柑桔缺鎂時,病葉症狀為中脈兩側出現肋骨狀的黃色區域,葉片尖端和基部保持較久的倒"三角形"綠色區域,這些症狀多發生在結果母枝老葉上。
缺鈣:作物缺鈣的主要特徵是幼葉和莖、根的生長點首先出現症狀,輕則呈現凋萎,重則生長點壞死。幼葉變形,葉尖往往出現彎鉤狀,葉片皺縮,邊緣向下或向前捲曲,新葉抽出困難,葉尖相互粘連,有時葉緣呈不規則的鋸齒狀,葉尖和葉緣發黃或焦枯壞死。植株矮小或簇生狀,早衰、倒伏,不結實或少結實。
-
11 # 風華無雙闖天涯
作物缺素一般表現;①,缺氮生長受抑制,葉小,葉片黃綠,嚴重時老葉呈黃色,乾枯死亡,花,果發育遲緩,嚴重時落果,不正常早熟。②缺磷根系髮長緩慢,次生根少,葉色暗綠,無光澤,花,果少,成熟延遲,種子發育受抑制。③缺鉀植株易枯死,易感病蟲害,植株柔弱易倒伏,果實瘦小不飽滿。④缺鈣根系受抑制,植株矮小,未老先衰,果實表現苦痘病,硬度低。⑤缺鎂葉片缺綠,開花受抑制,果實沒亮度。⑥缺硫植株普遍缺綠,生長受抑制,開花結實延遲,果實減少。⑦缺鐵植株矮小,頂端失綠,葉片黃化,果實小。⑧缺硼莖脆,根系不發達,種子不充實,花而不實,果實畸形,果肉木栓化或乾枯,如蘋果縮果病,甜菜心腐病,芹菜莖折病,蘿蔔潰瘍病。⑨缺錳缺綠病態,植株矮小,生長衰弱,花少,果實重量減輕。缺鋅小葉病等等。
-
12 # 蒼松聊三農
農作物在一生的生長過程中,需要6種大量元素:碳、氫、氧、氮、磷、鉀; 3種中量元素:鈣、鎂、硫; 7種微量元素:鐵、鋅、錳、銅、硼、鉬、氯。正是在這諸多元素的相互協作下,農作物才得以健康生長,其所產種子果實,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土壤中本來飽含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各種元素,由於眾多原因,土壤缺素症還是經常出現,農作物一旦得不到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的滋補,積貧積弱久之,就會百病縱生,嚴重影響產量與品質。
有順口溜這麼說:
我是氮,我阻燃,加氫可以合成氨;
我是磷,害人精,劇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鉀,把火加,超氧化物來當家;
大量元素並不是家喻戶曉,中微量元素一般人更是知之甚少。
缺碳,葉片綠而不黑。
缺氮,葉片大而不厚。
缺磷,葉片紫而發紅。
缺鉀,老葉發黃向上。
缺鐵,新葉發黃向下。
缺鎂,葉脈綠而肉黃。
缺鈣,葉片向上捲曲。
缺硼,葉片向下捲曲。
缺鋅,枝節短小葉病。
缺錳,小老樹枝不長。
缺銅,早期落葉流膠。
上面是對植物缺素症的泛泛而論,下面就蘋果樹生長時所必須的氮磷鉀的缺素症狀詳細闡述一下。
一,氮
(1),氮的作用
(2),蘋果樹缺氮的症狀
葉片小而薄,葉色淡或發黃,光合作用差,蘋果樹新梢細短、僵硬而木質化,樹枝新皮表現為紅色或棕色。果樹整體明顯有亞健康症狀。
(3),土壤缺氮的原因
土壤水分長時間過分飽和,根系不能吸收氮肥;農家肥未腐熟入地;長期使用磷鉀肥,不注重氮肥的投入或投入太少等等,都是果樹缺氮的直接或間接原因。
二,磷
(1),磷肥對蘋果樹的作用
磷對於果樹來說,其主要作用就是生長前期,主要促長根、促進花芽分化,後期作用於果實和種子,改進果實品質。提高果樹抗寒、抗旱、抗病、抗鹽鹼方面的能力。
(2),缺磷的症狀
蘋果樹缺磷給人整體感覺是樹體單薄,枝葉稀疏,小而薄的樹葉呈暗綠色,全樹灰濛濛一片。最為嚴重的是花芽少,果實小,抗寒力差。
(3),缺磷的原因
有些土壤本身含磷量低;有些土壤屬鹼性,施再多的磷,其極易被土壤固定,導致磷肥利用率降低;只注重氮肥的施用量,忽略了磷肥的作用,施用量未達到一定的標準。
三,鉀
(1),鉀肥對蘋果樹的作用
有人稱鉀肥為果肥, 適時適量的使用鉀肥,能使果個明顯增大,糖分增加,提高著色度。能使果色鮮豔,果皮光潔,風味口感等內在品質得以改善。
(2),缺鉀的症狀
蘋果樹缺鉀最明顯的症狀是葉子發生焦枯現象,葉子呈藍綠色。生長後期,果實品質明顯下降,所產蘋果有色無光或死色,嚴重影響賣相。
(3),缺鉀的原因
中國土壤速效性鉀含量普遍不足,而依據中國農民的施肥習慣又很少補鉀。以前以草木灰、炕土等為主要鉀肥,近幾年硫酸鉀、腐植酸鉀才被逐步使用。
蘋果樹生長最主要的大量元素氮磷鉀,對果樹一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樣,中微量元素也具有不可取代性,切忌注重大量元素而忽略中微量元素。根據果樹不同階段的生長髮育特徵,適時適量合理施肥,有必要時同施同補,只有各元素同步協作供給果樹,才能生產出高產優質的蘋果來!
回覆列表
(一)氮
根系吸收的氮主要是無機態氮,即銨態氮和硝態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機態氮,如尿素。
氮是蛋白質、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而這三者又是原生質、細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生命活動中佔有特殊作用。因此,氮被稱為生命的元素。酶以及許多輔酶和輔基如NAD+、NADP+、FAD等的構成也都有氮參與。氮還是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維生素如B1、B2、B6、PP等的成分,它們對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節作用。此外,氮是葉綠素的成分,與光合作用有密切關係。由於氮具有上述功能,所以氮的多寡會直接影響細胞的分裂和生長。
當氮肥供應充足時,植株枝葉繁茂,軀體高大,分櫱(分枝)能力強,籽粒中含蛋白質高。植物必需元素中,除碳、氫、氧外,氮的需要量最大,因此,在農業生產中特別注意氮肥的供應。常用的人糞尿、尿素、硝酸銨、硫酸銨、碳酸氫銨等肥料,主要是供給氮素營養。
缺氮時,蛋白質、核酸、磷脂等物質的合成受阻,植物生長矮小,分枝、分櫱很少,葉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脫落;缺氮還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使枝葉變黃,葉片早衰甚至乾枯,從而導致產量降低。因為植物體內氮的移動性大,老葉中的氮化物分解後可運到幼嫩組織中去重複利用,所以缺氮時葉片發黃,由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這是缺氮症狀的顯著特點。
氮過多時,葉片大而深綠,柔軟披散,植株徒長。另外,氮素過多時,植株體內含糖量相對不足,莖稈中的機械組織不發達,易造成倒伏和被病蟲害侵害。
(二)磷
磷主要以H2PO4-或HPO4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吸收這兩種形式的多少取決於土壤pH。pH<7時,H2PO4-居多;pH>7時,HPO42-較多。當磷進入根系或經木質部運到枝葉後,大部分轉變為有機物質如糖磷脂、核苷酸、核酸、磷脂等,有一部分仍以無機磷形式存在。植物體中磷的分佈不均勻,根、莖的生長點較多,嫩葉比老葉多,果實、種子中也較豐富。
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成分,它與蛋白質合成、細胞分裂、細胞生長有密切關係;磷是許多輔酶如NAD+、NADP+等的成分,它們參與了光合、呼吸過程;磷是AMP、ADP和ATP的成分;磷還參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運輸,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糖的合成、轉化、降解大多是在磷酸化後才起反應的;磷對氮代謝也有重要作用,如硝酸還原有NAD+和FAD的參與,而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則參與氨基酸的轉化;磷與脂肪轉化也有關係,脂肪代謝需要NADPH、ATP、CoA和NAD+的參與。
由於磷參與多種代謝過程,而且在生命活動最旺盛的分生組織中含量很高,因此施磷對分櫱、分枝以及根系生長都有良好作用。由於磷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轉化和運輸,對種子、塊根、塊莖的生長有利,故馬鈴薯、甘薯和禾穀類作物施磷後有明顯的增產效果。由於磷與氮有密切關係,所以缺氮時,磷肥的效果就不能充分發揮。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充分發揮磷肥效果。總之,磷對植物生長髮育有很大的作用,是僅次於氮的第二個重要元素。
缺磷會影響細胞分裂,使分櫱分枝減少,幼芽、幼葉生長停滯,莖、根纖細,植株矮小,花果脫落,成熟延遲;缺磷時,蛋白質合成下降,糖的運輸受阻,從而使營養器官中糖的含量相對提高,這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故缺磷時葉子呈現不正常的暗綠色或紫紅色,這是缺磷的病症。
磷在體內易移動,也能重複利用,缺磷時老葉中的磷能大部分轉移到正在生長的幼嫩組織中去。因此,缺磷的症狀首先在下部老葉出現,並逐漸向上發展。
磷肥過多時,葉上又會出現小焦斑,系磷酸鈣沉澱所致;磷過多還會阻礙植物對矽的吸收,易招致水稻感病。水溶性磷酸鹽還可與土壤中的鋅結合,減少鋅的有效性,故磷過多易引起缺鋅病。
(三)鉀
鉀在土壤中以KCl、K2SO4等鹽類形式存在,在水中解離成K+而被根系吸收。在植物體內鉀呈離子狀態。鉀主要集中在生命活動最旺盛的部位,如生長點,形成層,幼葉等。
鉀在細胞內可作為60多種酶的活化劑,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蘋果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澱粉合成酶、琥珀醯CoA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鉀在碳水化合物代謝、呼吸作用及蛋白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鉀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鉀充足時,形成的蛋白質較多,從而使可溶性氮減少。鉀與蛋白質在植物體中的分佈是一致的,例如在生長點、形成層等蛋白質豐富的部位,鉀離子含量也較高。富含蛋白質的豆科植物的籽粒中鉀的含量比禾本科植物高。
鉀與糖類的合成有關。大麥和豌豆幼苗缺鉀時,澱粉和蔗糖合成緩慢,從而導致單糖大量積累;而鉀肥充足時,蔗糖、澱粉、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較高,葡萄糖積累則較少。鉀也能促進糖類運輸到貯藏器官中,所以在富含糖類的貯藏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根和澱粉種子)中鉀含量較多。此外,韌皮部汁液中含有較高濃度的K+,約佔韌皮部陽離子總量的80%。從而推測K+對韌皮部運輸也有作用。
K+是構成細胞滲透勢的重要成分。在根內K+從薄壁細胞轉運至導管,從而降低了導管中的水勢,使水分能從根系表面轉運到木質部中去;K+對氣孔開放有直接作用。離子態的鉀,有使原生質膠體膨脹的作用,故施鉀肥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缺鉀時,植株莖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葉片失水,蛋白質、葉綠素破壞,葉色變黃而逐漸壞死。缺鉀有時也會出現葉緣焦枯,生長緩慢的現象,由於葉中部生長仍較快,所以整個葉子會形成杯狀彎曲,或發生皺縮。鉀也是易移動可被重複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病症首先出現在下部老葉。
N、P、K是植物需要量很大,且土壤易缺乏的元素,故稱它們為“肥料三要素”。農業上的施肥主要為了滿足植物對三要素的需要。
(四)鈣
植物從土壤中吸收CaCl2、CaSO4等鹽類中的鈣離子。鈣離子進入植物體後一部分仍以離子狀態存在,一部分形成難溶的鹽(如草酸鈣),還有一部分與有機物(如植酸、果膠酸、蛋白質)相結合。鈣在植物體內主要分佈在老葉或其它老組織中。
鈣是植物細胞壁胞間層中果膠酸鈣的成分,因此,缺鈣時,細胞分裂不能進行或不能完成,而形成多核細胞。鈣離子能作為磷脂中的磷酸與蛋白質的羧基間聯結的橋樑,具有穩定膜結構的作用。
鈣對植物抗病有一定作用。據報道,至少有40多種水果和蔬菜的生理病害是因低鈣引起的。蘋果果實的瘡痂病會使果皮受到傷害,但如果供鈣充足,則易形成愈傷組織。鈣可與植物體內的草酸形成草酸鈣結晶,消除過量草酸對植物(特別是一些含酸量高的肉質植物)的毒害。鈣也是一些酶的活化劑,如由ATP水解酶、磷脂水解酶等酶催化的反應都需要鈣離子的參與。
植物細胞質中存在多種與Ca2+有特殊結合能力的鈣結合蛋白(calcium binding proteins,CBP),其中在細胞中分佈最多的是鈣調素(Calmodulin,CaM)。Ca2+與CaM結合形成Ca2+-CaM複合體,它在植物體內具有信使功能,能把胞外資訊轉變為胞內資訊,用以啟動、調整或制止胞內某些生理生化過程。
缺鈣初期頂芽、幼葉呈淡綠色,繼而葉尖出現典型的鉤狀,隨後壞死。鈣是難移動,不易被重複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症狀首先表現在上部幼莖幼葉上,如大白菜缺鈣時心葉呈褐色。
(五)鎂
鎂以離子狀態進入植物體,它在體內一部分形成有機化合物,一部分仍以離子狀態存在。
鎂是葉綠素的成分,又是RuBP羧化酶、5-磷酸核酮糖激酶等酶的活化劑,對光合作用有重要作用;鎂又是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乙醯CoA合成酶、異檸檬酸脫氫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蘋果酸合成酶、谷氨醯半胱氨酸合成酶、琥珀醯輔酶A合成酶等酶的活化劑,因而鎂與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和降解以及氮代謝有關。鎂還是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化劑,DNA和RNA的合成以及蛋白質合成中氨基酸的活化過程都需鎂的參加。具有合成蛋白質能力的核糖體是由許多亞單位組成的,而鎂能使這些亞單位結合形成穩定的結構。如果鎂的濃度過低或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除去鎂,則核糖體解體,破裂為許多亞單位,蛋白質的合成能力喪失。因此鎂在核酸和蛋白質代謝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缺鎂最明顯的病症是葉片貧綠,其特點是首先從下部葉片開始,往往是葉肉變黃而葉脈仍保持綠色,這是與缺氮病症的主要區別。嚴重缺鎂時可引起葉片的早衰與脫落。
(六)硫
硫主要以SO42-形式被植物吸收。SO42-進入植物體後,一部分仍保持不變,而大部分則被還原成S,進而同化為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這些氨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所以硫也是原生質的構成元素。輔酶A和硫胺素、生物素等維生素也含有硫,且輔酶A中的硫氫基(-SH)具有固定能量的作用。硫還是硫氧還蛋白、鐵硫蛋白與固氮酶的組分,因而硫在光合、固氮等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蛋白質中含硫氨基酸間的-SH基與-S-S-可互相轉變,這不僅可調節植物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還具有穩定蛋白質空間結構的作用。由此可見,硫的生理作用是很廣泛的。
硫不易移動,缺乏時一般在幼葉表現缺綠症狀,且新葉均衡失綠,呈黃白色並易脫落。缺硫情況在農業上很少遇到,因為土壤中有足夠的硫滿足植物需要。
(七)鐵
鐵主要以Fe2+的螯合物被吸收。鐵進入植物體內就處於被固定狀態而不易移動。鐵是許多酶的輔基,如細胞色素、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等。在這些酶中鐵可以發生Fe3++e-=Fe2+的變化,它在呼吸電子傳遞中起重要作用。細胞色素也是光合電子傳遞鏈中的成員(Cytf和Cytb559、Cytb563),光合鏈中的鐵硫蛋白和鐵氧還蛋白都是含鐵蛋白,它們都參與了光合作用中的電子傳遞。
鐵是合成葉綠素所必需的,其具體機制雖不清楚,但催化葉綠素合成的酶中有兩三個酶的活性表達需要Fe2+。近年來發現,鐵對葉綠體構造的影響比對葉綠素合成的影響更大,如眼藻(Euglena)缺鐵時,在葉綠素分解的同時葉綠體也解體。另外,豆科植物根瘤菌中的血紅蛋白也含鐵蛋白,因而它還與固氮有關。
鐵是不易重複利用的元素,因而缺鐵最明顯的症狀是幼芽幼葉缺綠髮黃,甚至變為黃白色,而下部葉片仍為綠色。土壤中含鐵較多,一般情況下植物不缺鐵。但在鹼性土或石灰質土壤中,鐵易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使植物缺鐵。
(八)銅
在通氣良好的土壤中,銅多以Cu2+的形式被吸收,而在潮溼缺氧的土壤中,則多以Cu+的形式被吸收。Cu2+以與土壤中的幾種化合物形成螯合物的形式接近根系表面。
銅為多酚氧化酶、抗壞血酸氧化酶、漆酶的成分,在呼吸的氧化還原中起重要作用。銅也是質藍素的成分,它參與光合電子傳遞,故對光合有重要作用。銅還有提高馬鈴薯抗晚疫病的能力,所以噴硫酸銅對防治該病有良好效果。植物缺銅時,葉片生長緩慢,呈現藍綠色,幼葉缺綠,隨之出現枯斑,最後死亡脫落。另外,缺銅會導致葉片柵欄組織退化,氣孔下面形成空腔,使植株即使在水分供應充足時也會因蒸騰過度而發生萎蔫。
(九)硼
硼以硼酸(H3B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高等植物體內硼的含量較少,約在2~95mg•L-1範圍內。植株各器官間硼的含量以花最高,花中又以柱頭和子房為高。硼與花粉形成、花粉管萌發和受精有密切關係。缺硼時花葯花絲萎縮,花粉母細胞不能向四分體分化。
用14C標記的蔗糖試驗證明,硼能參與糖的運轉與代謝。硼能提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活性,故能促進蔗糖的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不僅可參與蔗糖的生物合成,而且在合成果膠等多種糖類物質中也起重要作用。硼還能促進植物根系發育,特別對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影響較大,因為硼能影響碳水化合物的運輸,從而影響根對根瘤菌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因此,缺硼可阻礙根瘤形成,降低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此外,用14C—半氨基酸的標記試驗發現,缺硼時氨基酸很少參入到蛋白質中去,這說明缺硼對蛋白質合成也有一定影響。
不同植物對硼的需要量不同,油菜、花椰菜、蘿蔔、蘋果、葡萄等需硼較多,需注意充分供給;棉花、菸草、甘薯、花生、桃、梨等需量中等,要防止缺硼;水稻、大麥、小麥、玉米、大豆、柑橘等需硼較少,若發現這些作物出現缺硼症狀,說明土壤缺硼已相當嚴重,應及時補給。
缺硼時,受精不良,籽粒減少。小麥出現的“花而不實”和棉花上出現的“蕾而不花”等現象也都是因為缺硼的緣故。
缺硼時根尖、莖尖的生長點停止生長,側根側芽大量發生,其後側根側芽的生長點又死亡,而形成簇生狀。甜菜的幹腐病、花椰菜的褐腐病、馬鈴薯的卷葉病和蘋果的縮果病等都是缺硼所致。
(十)鋅
鋅以Zn2+形式被植物吸收。鋅是合成生長素前體—色氨酸的必需元素,因鋅是色氨酸合成酶的必要成分,缺鋅時就不能將吲哚和絲氨酸合成色氨酸,因而不能合成生長素(吲哚乙酸),從而導致植物生長受阻,出現通常所說的“小葉病”,如蘋果、桃、梨等果樹缺鋅時葉片小而脆,且叢生在一起,葉上還出現黃色斑點。北方果園在春季易出現此病。
鋅是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的成分,此酶催化CO2+H2O=H2CO3的反應。由於植物吸收和排除CO2通常都先溶於水,故缺鋅時呼吸和光合均會受到影響。鋅也是穀氨酸脫氫酶及羧肽酶的組成成分,因此它在氮代謝中也起一定作用。
植物缺鋅較嚴重時會出現很多症狀,主要是葉片褪綠黃白化,葉形顯著變小,莖節間縮短,常發生小葉叢生,稱為“小葉病”、“簇葉病”等果實小、變形,核果槳果的果肉有紫斑,生長緩慢,植株矮。
如樹缺鋅常出現“小葉病”;玉米苗期缺鋅出現“花白苗”;水稻缺鋅引起“火燒苗”;小麥缺鋅節間短、抽穗揚花遲而不齊、葉片出現白綠條斑;棉花缺鋅葉片脈間失綠,邊緣上卷,節間縮短,生育期推遲;菸草缺鋅下部葉片的葉尖及葉緣出現水漬狀失綠壞死斑點,葉小而厚,節間短;馬鈴薯缺鋅株型矮縮,頂端葉片直立,葉小,葉面上出現灰色至古銅色的不規則斑點,葉緣上卷;大豆缺鋅葉片呈檸檬黃色並出現褐色斑點,逐漸擴大並連成壞死斑塊;蠶豆缺鋅出現“白苗”,成長後上部葉片變黃、葉形變小;葉菜類蔬菜缺鋅植株矮化,葉色發黃或銅青色有斑點;番茄、青椒等果菜類缺鋅小葉叢生狀,新葉發生黃斑並逐漸向全葉擴充套件。
(十一)錳
錳主要以Mn2+形式被植物吸收。錳是光合放氧複合體的主要成員,缺錳時光合放氧受到抑制。錳為形成葉綠素和維持葉綠素正常結構的必需元素。錳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如一些轉移磷酸的酶和三羧酸迴圈中的檸檬酸脫氫酶、草醯琥珀酸脫氫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蘋果酸脫氫酶、檸檬酸合成酶等,都需錳的活化,故錳與光合和呼吸均有關係。錳還是硝酸還原的輔助因素,缺錳時硝酸就不能還原成氨,植物也就不能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質。
缺錳時植物不能形成葉綠素,葉脈間失綠褪色,但葉脈仍保持綠色,此為缺錳與缺鐵的主要區別。
(十二)鉬
鉬以鉬酸鹽(MoO4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當吸收的鉬酸鹽較多時,可與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結合而被貯存。
鉬是硝酸還原酶的組成成分,缺鉬則硝酸不能還原,呈現出缺氮病症。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特別需要鉬,因為氮素固定是在固氮酶的作用下進行的,而固氮酶是由鐵蛋白和鐵鉬蛋白組成的。
缺鉬時葉較小,葉脈間失綠,有壞死斑點,且葉邊緣焦枯,向內捲曲。十字花科植物缺鉬時葉片捲曲畸形,老葉變厚且枯焦。禾穀類作物缺鉬則籽粒皺縮或不能形成籽粒。
(十三)氯
氯是在1954年才被確定的植物必需元素。氯以Cl-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體內絕大部分的氯也以Cl-的形式存在,只有極少量的氯被結合進有機物,其中4-氯吲哚乙酸是一種天然的生長素類激素。植物對氯的需要量很小,僅需幾個mg•L-1,而鹽生植物含氯相對較高,約70~100mg•L-1。
在光合作用中Cl-參加水的光解,葉和根細胞的分裂也需要Cl-的參與,Cl-還與K+等離子一起參與滲透勢的調節,如與K+和蘋果酸一起調節氣孔開閉。
缺氯時,葉片萎蔫,失綠壞死,最後變為褐色;同時根系生長受阻、變粗,根尖變為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