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子雨時

    在中國古代,秦漢唐都是建都關中,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開創帝國偉業!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各地方言繁多,甚至百里不同音。在秦漢唐時期,帝國的首都就建立在陝西,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中心,陝西話是不是就是通行的官方語言,從陝西話的一些音來判斷,似乎有點古意,唐詩大概用陝西話念出來更有味道。

    陝西話說:“滾”。一般用“避”古語“避開”之意。

    “畢了”(完了的意思)。來自古語:六王畢,四海一。

    “瓤人”。陝西話裡有“讓人”讀(瓤人)一詞,指取笑、譏笑別人的意思。記得中學課本里《信靈君竊伏救趙》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讓信靈君曰”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詞保留的夠古老吧。

    古漢語的習慣。將肉夾於饃省略成“肉夾饃”,將蒜蘸於面省略成“蒜蘸面”。

    “得是得”。陝西話中疑問句的發問方式是將疑問助詞“得是得”放在句末。日語中的疑問句發問方式和助詞都與陝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語中用“得斯嘎”)。國際化了。

    一代天子一代臣,我想漢唐時代紮根陝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帝國偉業,創造華夏文明的時代,官方語言肯定也就是本地化了,秦始皇時代應該就統一了...

    到了唐宋,江南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此江南的蘇州吳音也成為南方雅言的一種通行語。由於政治中心在長安,長安話屬於中原話。因此,長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標準音。到了宋代,漢文更出現了口語化的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編的《朱子語類》,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語講授和談話的原貌。這證明即使像他那樣文化修養很高計程車人,儘管還是用古文寫作,但平日的言談,甚至講授儒家經典,也已經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樣,“其辭多古語”,但他作為“讀書人”,說的還是洛陽話。 及至南宋,首都建在臨安,因此,臨安雅言也成為標準音的一種。臨安雅言屬於吳語,但是臨安雅元代時,首都在大都,因此,大都話也是一種通行語。由於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不熟悉漢族文化,漢語的通行語繼承了宋代的南方雅言。

    明代的時候,南京由於戰爭等動亂,南京話從吳語(南方雅言)轉變為江淮官話。明代以南京話為正統,南京話也是南方官話的代表。後來遷都北京,北京話也有一定通行度。明代北京話是在元大都舊北平話的基礎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話融合後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滿語的影響。江南的吳音開始以蘇州白話為主要代表。吳音繼承了南方雅言的地位,並且以當地強大的經濟實力成為中國通行的語言之一。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說:“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吳音最流行的時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說蘇白為榮。和官方“普通話”京白相對而言,蘇州白話在當時社會地位相當於民間的“普通話”。當時越南劇、崑曲、評彈都以蘇白為標準音,甚至一開始的京劇都曾使用過蘇白。

    清代一開始,仍然以南京官話為正統。雍正年間(1728年)清設正音館,確立北京官話為官方地位。到了19世紀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國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受到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特別受到日本的影響。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後大力推廣日本語的共同語,日本人把日本語的民族共同語叫做國語。國語這個詞本來是中國古代一本書的名字,日本人把國語當做民族共同語的名稱。19世紀末中國的文化生活發生很大變化,國語這個名詞得到傳播。 由於太平天國的戰爭,江南經濟開始衰落,吳音開始失去了標準音的地位。這樣,北京白話開始成為唯一的標準音。民國初期,北京官話被定為國語。

    言中有很多中原話的痕跡,直至今天的杭州話也有中原話的痕跡。

    問題太複雜,只能引用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食療養生,首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