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完全不合乎邏輯啊。
6
回覆列表
  • 1 # 獨一幽靈

    老美看透了月亮,上面荒涼,貧瘠,也沒有珍貴礦產資源,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美國把興趣轉向火星,發現火星有文明沒落的痕跡,有希望改造成宜居環境,上面又有礦產資源,可以獨享其上的稀有資源,無人爭搶。美國人很好奇,總喜歡探索未知領域,宣示自己的科技領先地位。

  • 2 # 軒宇澤大帝

    1.首先,從資源角度來講,月球資源跟地球資源更為相似,火星資源含有更多的稀有資源

  • 3 # 文紅35

    因為是何裡活電影的登月,美國登月我認為假的多一點。在沒有派大量機器人,沒有空投月球生存艙,沒有先空投返回火箭或返回飛船,一來就登月,是否認為自殺呢?向全美國人民表演月球自殺小隊吧!所以相信中國

  • 4 # 來看世界呀

    開發月球要比載人登陸月球和探測火星難度和投入更大,美國如今的實力也難以承擔。都知道月球有不少地球稀缺資源,距離地球只有38萬公里,可技術不夠沒法開採。

    在題主看來完全不合邏輯的事情,恰恰是最合邏輯的事情,既然目前無法開發月球,發射一些探測器探測就行了,沒必要將全部航天實力耗在月球。結果我們也看到了,美國人搞出了最龐大的太陽系探測計劃,飛船飛入了星際空間,探測了八大行星和它們的一些衛星,搞出了哈勃望遠鏡,牽頭搞了空間站,和別人合作搞了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還沒發射),數次發射無人探測器軟著陸火星。月球他們也沒放棄,至今仍有探測器在月球軌道上探測月球。

    而如果美國這個時候開發月球,那將擠掉很多目前的空間探測專案,或許還不一定夠,現代的航天技術送人到月球或許不是很難,但是開採月球資源帶回地球,需要很多次重型火箭的發射,而重型火箭就代表著高昂的成本,不用重型火箭,能從月球帶回的東西又很有限,夠不上成本,還怎麼開發。所以目前美國的太陽系探測計劃才是最合理的,不斷地驗證技術,當人類有能力開發月球的時候,再拐過頭來去開發就好了,沒必要一根繩上吊死。

    火星探測是另外一方面了,相對來說目前也只是探索活動,不是開發活動,投資比月球開發小多了,美國的技術也可以承擔,事實上他們也是無人探測器著陸火星次數最多的國家。

  • 5 # 飛仔兒1

    我覺得美國可能就是沒有解決登陸再返回的技術!所以再也沒有登月,只能去探測火星和深空!一方面繼續探索,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技術!

  • 6 # 燃燒的呆子48376531

    美國也很無奈,有苦說不出。如果現在跟著中國的腳步“再”載人探月,沒有那個技術,因為畢竟上次就是“攝影棚載人探月”,跟不上中國的步伐很丟人。如果承認以前作假,更丟人。只能再設定一個更遠的目標,誰也做不到的,才能使自己暫時立於不敗之地。

  • 7 # 遊戲骨灰

    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兩個可能。一種是他做不了。這個話題就必須牽扯到美國登月真假的問題上。再次強調。當時的美國說白了就是探測器登月。但對外稱是載人登月。好吧,當時的技術不完善資訊不發達。忽悠一次兩次可以。你忽悠的次數太多就容易露出破綻。這就說明了後面什麼資料遺失。宇航員禁言一堆很匪夷所思的事。其實當年的美國很牛。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玩大了。所以月球就成了禁忌。因為他知道他的界限在哪裡。畢竟載人登月和發射探測器難度天差地遠。不相信看中國的步調就可以知道了。要知道跟中國拼速度沒有一個國家能贏。而美國從發射探測器到載人這個過程用了多久?

    接下來我就說另外一種可能了。那就是美國人太傻。智力跟不上。不懂得捨近求遠的弊端。其實也非常好。我們開發月球的時候。他在探索火星。等我們開發火星的時候。他去探索太陽。絕對穩賺。只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不高就是了。

    這兩個結論。無法做到或者智力太低。大家比較認可哪一個呢?

  • 8 #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現在各航天大國雖然都有火星計劃,但都是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火星探測計劃,各國現在的開發重點還是在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中美俄都有自己的月球計劃,最終目的也都是再月球上建立基地進而實現對月球的開發和利用,目前全世界只有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把主要靜力放在了火星,按照馬斯克的計劃,他在2024年就能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美國的NASA是官方的航天局,經費受國家限制,雖然已經確定要重返月球,但是對火星仍然是以探索為主,其他國家的航天局和美國的情況也都差不多,而且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也只能去開發月球,火星來回一趟要一年多,月球只要半個月,從物流成本上來說月球的經濟效益也要比火星好得多。

    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從頭到尾就沒想過給地球帶來什麼好處,馬斯克的目標是在火星上建立自給自足的殖民地,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因此馬斯克只需要把去火星的船票賣出去就行,如果有國家去學習馬斯克的火星計劃,那麼只會賠的體無完膚。

    現在人類已經探明月球上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和核聚變資源氦-3,這些都是人類開發利用月球的理由,而人類對火星的礦產資源瞭解並不多,因此單從經濟上考慮,中美俄也不會把全部精力放到火星上。

    如果馬斯克的計劃都能實現,那麼今年他就會在亞軌道測試自己的火星飛船,在2024年之前就發射數艘攜帶物資和裝置的飛船前往火星,2024年實現至少40人定居火星。

  • 9 # 小嘿逗擦黑油

    只能說,為了圓登上過月球還是好幾次載人登月的謊言。不得不放棄月球,想告訴世界的人我已經去過了就不想去了。其實嘛壓根就沒上去過。

  • 10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美國為何不先開發月球,而要把精力放在火星上?

    按理來說確實是這樣,放著那麼近的月球不去,還跑到大老遠的火星,美國人腦袋被驢踢了嗎?

    那麼我們來看看月球和火星各有引人之處?

    首先我們來看看月球有哪些優點:

    1.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平均距離才38.4萬千米

    2.月球引力大約只有地球的1/6,以月球作為前進基地非常合適。

    3.月塵中含有大量的氦三,是未來重要的核聚變燃料!

    4.月球上各種礦產資源.......

    說了月球那麼多優點,但月球有也有致命的缺點,月面無大氣,晝夜溫差大(超過300度),沒有水資源,即使有大都以化合物狀態存在,需要提取.....但月球實在是一個我們人類練習走向深空好課堂,在這裡所有的技能都將得到徹底檢驗,而且比起真正的深空來說成本還算不高!

    那麼火星呢?儘管月球喜憂參半,但月球並不是不能去啊....為何還要跑去火星?

    1.火星有一個稀薄大氣層,這讓火星晝夜的溫差不至於太大,夏季火星赤道地區溫度20度左右!

    2.火星有水冰,有二氧化碳乾冰,以此為基礎可以合成甲烷燃料,鋼鐵俠馬斯克的火星登陸計劃就打算在火星製造燃料再回來,儘管看上去有點不太靠譜,但這說明還是可以操作一番的!

    3.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1/3強一些,約38%,作為前進基地,火星一樣合適,而且比月球更合適,因為火星有比較容易獲取的水!

    4.火星資源一樣豐富.....

    但火星距離地球實在太遠了,最近是也只有5500萬千米,而從地球前往火星是霍曼轉移軌道過去的,那麼長達數億千米的距離以及大半年的時間,通訊延遲,訊號微弱,太陽遮擋....障礙實在太多,但火星誘惑力有那麼大,這讓人有些欲罷不能!

    迄今為止人類送往月球的探測器有73+1(嫦娥四號),送往火星的有40+1(洞察號),比起來還是比火星多!

    當然上圖只包括登陸的,還有未登入只環繞的!

    上圖是前往火星的探測器,成功的和不成功都在列!

    但無論去哪個天體都是需要大量成本的,即使是無人探測月球,當然在上一波月球探測熱度過了之後NASA的興趣轉向了火星!不過最大的可能是月球與火星NASA是打算兼得的,但事實上二十一世紀的經費預算讓不得不讓NASA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目標,而且當年的阿波羅登月就是因為經費與後續的增值計劃而被取消的!

    那麼現在NASA已經數次提出了重返月球計劃,而這個捉襟見肘的時代裡執行這個龐大的計劃談何容易,而火星探測則是有著一系列的規劃,已經走到半道上,後續計劃源源不斷.....但這一波之後說實話,火星的未來如果沒有增值產業跟上(就是如何從這些計劃中開發出賺錢的行當來),那麼僅靠國家意志的話,萬一換個不太支援太空計劃的總統,是不是就得涼涼了?

    因此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長期高昂的火星探測投資,是不可持續的!

  • 11 # 科學船塢

    去月球上幹什麼,採氦三,難度太大,沒個五十年幹不了,現在吹噓氦三多麼多麼的好,其實有點過了。既然採不了氦三,研究月球總行了吧,是的,美國也一直在研究月球啊,比如美國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研究月球並不一定非要派人去,派人去是耗資比較大的,按當時阿波羅登月計劃來看,摺合成現在的美元,差不多花了2000億美元,而建造一艘航母只需要80億美元,一次次登月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了,怎麼再繼續維持呢?

    火星距離地球遠,也比較的神秘,它是一顆類地星球,據說在很久以前,火星上也有海洋,這麼神秘的星球,自然想去考察一下,既然月球的資源暫時不用想了,總得找個事情做做,那就只有火星了。

    要說對於火星的探測,2000年之前的探測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其中蘇聯失敗的次數最多,堪稱次次都失敗,美國成功了水手4、6、7、9號,拍攝回來了大量的火星照片。

    2000年之後,火星奧德賽軌道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勇氣、機遇、好奇號火星車等等,美國開始將重心轉移到了火星上了。

    探索太空沒有什麼不合乎邏輯的事情,探索月球與火星,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而在於哪個價值更大一些,哪個在目前的背景下最合適一些。

    不過,美國也打算重返月球了,歐洲也打算在月球上建立月球村,我國還有後續的嫦娥五號、六號、七號任務,以及登月、建設基地任務,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計劃要一個一個的來。

  • 12 # 科學黑洞

    這個問題的潛臺詞就是:美國上個世紀的載人登月是造假的,所以現在不具備開發月球的技術,怕露餡所以集中精力去探索火星。相信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

    這個問題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例如我國預計將在2020年前後進行火星探測,一次性完成繞火星飛行、軟著陸、並攜帶火星樣本返回。而在2020年我國剛完成月球上取樣本返回地球,還並沒有開始開發月球,而開發月球是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後的事情。你會不會問:為什麼我國不專心探索月球開發月球,半路去探測火星、小行星?

    美國上個世紀的載人登月可以說是美蘇太空競賽的畸形產物,那個時候對於人造衛星的研究等還並不完善,就直接奔著月球去了,在數年時間完成驗證技術直到1969年開始密集的載人登月,在三年的時間內進行了七次登月成功了六次。可以說載人登月收穫最多的就是“名聲”,同時也把前蘇聯給擊垮了。

    此後美國停止了月球的探測,著重全方面發展,開始對水星、金星的探測。還有外圍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探測,同時旅行者號姐妹向太陽系外飛行。最後還有對太陽、小行星等的探測,與此同時設計研究太空望遠鏡。探測最多的就是火星了,發射了數十個探測器,最近的就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對火星探測到極致想要載人登陸火星,那麼在此之前需要驗證技術,因此美國提出了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計劃。以後月球可能就成了去火星的中轉站了。探索太空是特別燒錢的,納稅人的錢並不是那麼好花的,要注重橫向發展不可能一味的去縱深探測月球。

  • 13 # 紳士的白兔子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火星是行星,月球是衛星,萬一哪天地球不行了可以移民火星,月球又小又沒水又沒大氣,能移民嗎?就你們那點眼光能和美國比嗎?不是一個級別的,○K!

  • 14 # 宇宙探索

    很明顯,美國也是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選擇,也是量力而行,根據目前航天科技實力做出最靠譜的選擇!

    誠然,月球距離地球更近,幾天時間就可以到達月球,而去往火星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但是去往月球能幹嘛呢?美國已經幾次登陸過月球,發現那裡確實是一片死寂,起碼目前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有人說月球上有豐富的氦-3可供人類利用,且不說人類目前沒有直接利用氦-3的技術實力,即使有這個實力,如何從月球上運輸到地球上也是一大難題,那會是非常大的工程!

    而相對來說,火星更適合未來人類居住,那裡的環境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雖然與地球的完美相距仍舊很遠,但如果未來人類有太空移民的可能,火星會是首選。特別是今年科學家發現火星極地有液態水存在之後,更是如此!

    所以,相對來說,火星的定位與月球不同,月球很難成為未來人類移民的星球,在月球上建立人類基地,當做人類未來進軍太空的中轉站會比較好,因為那裡引力更低,更利於發射火箭!

    而火星的定位是成為“第二顆地球”,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需要至少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美國最新的計劃是25年之後實現載人登入火星,而我國計劃2020年前後傳送探測器探索火星,同樣開始向火星進軍!

  • 15 # MapleYANG

    美國策略失敗,月球更重要,後面各國將會掀起登月高潮,中國要儘快制定月球太空港計劃,儘快推進月球太空港的落成,研究月球資源的利用,為星際旅行做準備,火星就讓美國人去折騰,類似火星的行星有很多,可是月球只有一個,月球才是未來星際移民的關鍵

  • 16 # 雲海遊箏

    根據美國人的說法,月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火星環境更接近地球的環境,經過改造可以讓人類居住。中國人覺得火星移民太遙遠。利用現在的人工智慧,讓機器人開發月球還是可行的。

  • 17 # 科學探秘頻道

    人類現有的技術根本不支撐大規模地外行星開採,最多就是到這些地外行星上面探索一下,看看有啥東西而已。所以美國在“考察”完月球之後,就把興趣放在了火星上面。畢竟火星上的資源比地球多,且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生命。探索的意義比月球大得多,NASA向政府申請經費也好申請,所以導致了美國的主要精力都在火星上面。

    制約人類建立太空基地和地外行星基地的主要因素就是大推力火箭技術,即便是美國科技很發達,現在的火箭技術也不支援大規模太空物資運輸,所以即便人類想去到月球開採資源,也基本上屬於痴人說夢。既然開採不了,美國就轉而探索火星算了,而且能夠探索火星的國家很少,美國可以繼續在上面稱老大。

    總之一句話,人類不是不想開發月球,而是技術還達不到。

  • 18 # 頭大如鬥

    月球本身就是地球分離出去的一塊石頭,沒什麼可研究的。你可以把它當做一塊隕石。

    而火星就不一樣了。雖然大氣層稀薄溫差大。但是這都是在人類所認知的材料可以攻克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發現了火星水,這才是最重要的。畢竟現在人類是無法大量撬帶水源飛到月球上去的,如果有一天有大量運送物質的飛船技術的時候。開發開發月球完全就是房子後院的一塊地怎麼著都行。所以根本沒必要去研究這塊破石頭。

  • 19 # 柿柿如意一3

    美國把太空研究之所以放在火星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的一切政治、軍事、科研…的中心,都是圍繞著本國的民生和霸權野心。它不斷在世界各個角落挑起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其根本目的就是想拖誇與之競爭的小夥伴們,以保持永遠不被超越的世界霸主地位。

  • 20 # 科學新視野

    主要原因——成本太高,沒開發的技術。

    這話有很多人不信,實際上就是這樣。目前的人類航天技術都停留在探測星球階段,以獲取更多實驗資料,真正的經濟價值還沒大量體現。

    而單純的登陸月球,阿波羅計劃前後共投入高達驚人的2000億美元(摺合如今的美元),要知道,今天的一艘最新型美國航母才80多億美元造價,那開發月球的成本估計又是數倍不止。

    整個阿波羅計劃先後有過17次任務,其中6次登月成功,送了共計12個人到月球表面。

    開發月球或許可能就是經濟價值大量體現的手段,但未知和成本,以及技術讓美國也不敢肆意妄為,只能繼續探測其他星球的,獲取更多有科學價值的資訊,甚至找到成本低的開發物件。

    如今的美國也不能說把精力都放在火星上,只能說前往更遠的太空,火星是重要的一站,就像當年的月球一樣。等把火星探測的了差不多了,NASA也未必就開發火星,而是像冷落月球那樣,前往更加外面的星球探測——所有的一切行動都會根據成本、技術、回報、民意等等來權衡。

    但開採依然艱難,不比大浪淘沙困難的多,那些從月壤中分離提取的技術都還沒成熟,成本高的美國百姓都可能上街遊行了,畢竟都是用納稅人的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交中,不要跟三觀不一致的人爭執”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