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元芳有看法

    這個問題預設就有毛病,再好的東西都有人喜歡或不喜歡。

    我發現《芳華》開始慢慢像《戰狼》一樣了,好像只能讚美不能批評了,誰寫點意見就是黑就是噴。

    世上有完美的東西嗎?肯定沒有。每個人的眼光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你眼裡的饕餮盛宴在有些人眼中也許就是垃圾。

    所以,不要逼迫任何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要允許又不同意見的存在!

  • 2 # 中國豬頭哥

    人走著走著,途中可能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會丟掉很多東西,但有兩樣東西絕不能丟,那就是:善良與理想。這句話是我送給孩子十八歲生日的“禮物”。電影好不好喜不喜歡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人的比例,我堅信這個社會好人會越來越多,因為身邊的好人也真的非常多,這跟錢、地位、身份沒有關係,它是內心真正強大的一種力量,特別是在我曾經的困境中,它真的有用,還能讓人知道什麼叫感恩和知足!

  • 3 # cjyy165O

    八十年代在南寧就讀,學校組織我們到前錢貓耳洞慰問。隨團有當時比較有名氣的幾個文工團演員,對我們可愛的人民子弟兵很仰羨。他們的付出;犧牲;艱苦等等深深印在腦海裡。影片如再突出這一點,那就完美了。不過也不錯。感謝《芳華》創作團隊,讓我們重拾這段歷史。

  • 4 # 靜虛動直

    很正常啊!芳華不算是經典電影,但還是部感人點的好電影。懷舊氣息濃厚,所以導演想表現和展示東西就狠多:如對曾給自己記憶猶新的舞蹈和細節痴迷地貪戀;如人物也是數個糾葛同步推進,受敘事空間影響,都不能盡興;如那個時代對人性的扭曲,意到了筆還沒完全到,也很難深入下去(還有審查風險);如有些曾讓那個年代嗨點和趣味點,年輕人未必能感同身受;如較鬆散的結構;如透過劉峰戰後底層生活狀態的揭示,對老兵情緒的煽動…不同的感人點和懷舊感,不同年齡的人各取所需吧!

  • 5 # 悶子86055088

    後傷痕文學的代表,很多人都錯綜複雜的情勢前莫衷一是,甚至悲觀失望、絕望嘆息。可我看到的是前途、是希望。小平同志說:“傷痕文學,哭哭啼啼,沒出息。”的確沒出息,因為我看到的新形勢下有出息的能人太多了。以後,這種能人會越來越多。 嘆息是沒有用的,關鍵是拿出辦法來!少一些空泛之學,多一些經世致用,方是持久之道。

  • 6 # 蕭陶

    凡事有喜歡的,就有不喜歡的,電影更是如此。

    不喜歡《芳華》的人,一定有他的理由。我猜想是不是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劇裡的主演大多是新人,追星的人肯定不喜歡。

    二,這個故事發生在八零後這一代人的父輩身上,離九零後和零零後的距離就更遠,不會引起他們的共鳴。

    三,這部影片是馮小剛導演拍攝的,有人特別推崇他,也就有人不喜歡他,沒有一個導演能讓所有的觀眾都喜歡。不喜歡他的人當然也就不會喜歡《芳華》。喜歡馮導的人又有一個期望值的問題,一旦發現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他們會說“不過如此”或者不如什麼之類的話。嚴格來說,這也是不喜歡。當然,他們不是不喜歡馮小剛,而是不喜歡《芳華》。

    四,這部影片沒有一首主題歌,裡面的幾首歌都是經典老歌,另外剪輯也有點問題。這些也可能是有人不喜歡這部電影的理由。

    不管別人怎麼看,我覺得《芳華》還是值得看的,畢竟馮小剛的作品質量是有保障的。我可沒有給他打廣告的意思,人家也不需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也引起了我的共鳴。看來我也老了。讓觀眾產生共鳴應該是這部電影的最大賣點,甚至超過了《唐山大地震》。

  • 7 # 申川寧

    《芳華》電影我看了,小說也讀了。應該說,不論經歷過或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故事中有很多情節還是很感人的。

    我估計,可能年輕人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會更多些。那天看電影結束時,我也觀察了一下,看這部電影的中老年人比往常要多些,故而得出了這個結論。

    我覺得這部電影主要靠視覺畫面和音樂效果,努力追憶那個年代。這是電影的優勢,也是與小說最大的差異。

    這部電影畫面很美,音樂也很好聽。但總覺得那個年代,我們生活的環境並沒有那麼美,音樂也沒那麼好聽,當時的基層文工團或宣傳隊,樂器的音色沒那麼好,有時還會有走音和跑調的,可這一切都是很真實的。

    當然電影是一個產業,如果完全真實的展現過去,有人就會覺得這不是藝術了,藝術需要提煉和昇華的,尤其是電影還要有完美的效果去贏得市場,所以才會有現在的這種效果,既是過去又不完全是過去,就像故宮的紅牆,用現代豔麗的紅色又粉刷了一遍。

  • 8 # 晃晃19176162

    這部電影基本上是粗枝爛造。情節漏洞百出。例如解放軍79年除炮兵外,步兵連隊都沒裝備鋼盔,影片中連隊行軍也是學美軍的。包括坦克支援等都不苻合當年的情況。一是沒有戰鬥連隊生活、二是不尊重觀眾。

  • 9 # 就這樣吧無所謂

    不喜歡芳華的主要是不喜歡馮小剛。這哥們兒厚度不夠卻喜歡裝深層。拍的電影也算不錯吧,但無論拍啥都透著拉噱頭充深刻的意思。偏偏做出一副全世界都欠他的感覺。就像改革初期的個體戶,卻覺得自己比科學家掙錢多是因為自己多優秀一樣。

  • 10 # 最愛那抹藍色

    我是奔著越戰題材去的,但可惜電影的主題不是作戰部隊,個人不太喜歡文工團的這種調調,文工團代表不了軍人。但也談不上失望,馮小剛本身是搞文藝的,他演繹的是自己的青春,他的青春只能侷限於文工團那個主題。至於說電影能把人感動的如何如何,用多少包紙巾,我覺得誇大其詞了,唯一能把情感瞬間拉到高位的,對我個人而言,就是那6分鐘的戰爭戲和野戰醫院的場景,當然還有聯防土匪難為戰鬥英雄的那段…其他就蘿蔔青菜各用說愛了。

  • 11 # 郭麗151249820

    首先要說,不是喜歡不喜歡,而是失望。之前的各種宣傳,激起了我和我的戰友們極大期待。因為我們正是《芳華》中的那群人,那個時代的文藝兵。那個特殊年代特殊群體擁有我們的全部熱情激情美好年華。隨著我們都老了,更加懷念那段青春似火的部隊生活。但是一直以來並沒有什麼優秀的文學影視作品呈現給我們這一批人。當馮導宣佈要將他所親歷的這個特定群體搬上銀幕,讓我們太興奮了。可是第一時間觀賞之後,讓我沉默了。影片拍的技術層面不想評價,演員的表演水平也無懈可擊。有感動也有激動,只是更多的是失望。主要是認為它並沒有如實反映出那個年代那個群體那批軍人的時代感,精神面貌。只是摘取了那部分負面灰色的層面。我與部分戰友交流過,他們也有同感。馮導,你讓你的戰友們失望了。不能誤導年青人啊!我真想告訴年青人,那時的我們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是那麼青春活力四射,純潔樸實熱情,團結友愛向上,不畏艱難困苦,政治信仰堅定。這才是絕大多數,是主流。所以四十多年之後仍讓我們留戀和懷念。真無法相信怎麼會有何小萍所遭遇的那種歧視發生,那時代最強調的就是人人平等。有悖常理啊。

  • 12 # 在天隨風

    該電影只是將觀眾帶入那個時代。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會想起自己的故事。沒經歷過的,從電影裡看不到什麼。那些淚流滿面的觀眾,其實不是被電影裡的故事感動,而是被自己的故事感動。

  • 13 # 娛眼看娛樂

    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芳華》。就像《戰狼2》那麼高的票房到頭來還是有非常多的人在網路賭咒發誓的鄙視著。

    《芳華!》上映兩天破兩億,口碑不斷髮酵。有說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有說引起了社會共鳴。有說引起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有說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所有被好評的點,也都會被差評。不喜歡《芳華》的,也是這幾個大概理由。

    有多少人是因為不喜歡馮小剛而否定《芳華》的?估計非常多。這個不展開了。這些人不會客觀的評價馮氏電影,一經出品,必是爛片。

    被誇引起了社會共鳴,這本身就有點誇大了。很多人不看電影,光道聽途說的。一聽共鳴,他們更不會去看了。這些人不會管什麼《芳華》還是《芳草》,情緒的抵制才是主流。其實和第一種人差不多。

    引起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這個是一定的。但不一定是一代人,是一代人中的一部分。畢竟無論是文工團,還是那場戰爭,只是一部分人的集體回憶。而有些人的回憶並不美好,自然也就更不看好《芳華》。

    最後才是一代人集體的縮影。那是一個爭議最大的時代。當年親身經歷者說不清楚。後輩八零,九零,00就更說不清楚。各種道聽途說無端揣測,都造成對那個年代的整體敏感無論批評和讚揚,都得不到好處。所以《芳華》被很多人不喜歡,太在情理之中了。

  • 14 # 吹雪一刀流1

    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綿延幾千年,就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層出不窮的英雄湧現。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當一個民族,失去了崇拜英雄的土壤,不可想象!

    承認近三十年的全民基礎教育失敗,不可恥!可恥的是,欲蓋彌彰一錯再錯!

    為了再一代年輕人不被毒害,讓霍去病、衛青們回到我們的課本中吧——“磚家、叫獸們”!!!

  • 15 # 君住東湖邊

    如果,真要真實再現那段歷史和戰爭,就不要採用《芳華》這樣的影片和手法!可以,考慮記錄影片,諾象《解放》,《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類似述實的手法來再現那場戰爭!因為,我去過廣西戰場的烈士陵園……

  • 16 # 木易楊3131

    我是一個電影行業從業者,借工作的方便,9日觀看了同期上映、同日點映的兩部片子《奇門遁甲》和《芳華》 。當時斷言最終票房《奇門遁甲》將會是《芳華》的3倍。奇門是一部很不錯的商業片,輕鬆的劇情加上不錯的視覺效果,適合當下主力消費人群,也就是大部分年輕觀眾的胃口。芳華說句實話,我感覺只能算是一部合格的文藝片,全劇情節較平淡,缺少真正的燃點。尤其是受眾面較小,除非是經歷過那場戰爭或者有過同樣歌舞團生活經歷的人,能投入進去,能哭的出來,否則即便也是那個年齡段的人,也很少有代入感。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不同,每個人都能在陽光一片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芳華則不能。還有個別年輕觀眾看了一些片面的宣傳,把它當做一部戰爭片去看,當然更會失望,實際上本片只有6分鐘的戰爭場面,如果你喜歡看戰爭片,我推薦你去看《血戰鋼鋸嶺》。當然,從正式上映的這3天票房來看,芳華已經超出了奇門一個億,實在是佩服芳華的宣發做的太好了,和《戰狼2》是一個團隊做的?最後,作為一個行業人員,祝願芳華大賣。

  • 17 # 大新173354803

    要是沒有那六分鐘,我在想一定不會有多少人去看,宣傳片主打的內容就是那六分鐘,這六分鐘勾起了多少國人的回憶啊!所以我認為馮小剛就是用這六分鐘在炒作這部電影,難怪有很多人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說好聽點的就是對過去那個年代的一種情懷,說不好聽的就是一群文藝兵給國人展現的那個時代的軍人形象有點太侷限了,我相信很多的70.80.90.00後都想透過這部電影瞭解和懷念那個時代的軍人,特別是緬懷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們,結果呢?我認為馮小剛宣傳成功了,而大家卻失望了,畢竟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題材電影很多年都沒有拍過,所以大家在評價的時候也是很糾結的,說不好聽的話呢是對先烈們的不敬,說好聽的呢,這部電影確實讓我很失望。

  • 18 # 鋒哥記錄生活

    (芳華)電影,其實是60後70後喜歡看的比較多。因為越戰是我國發生在80年代的最後的一次戰爭,80.後90後對越戰幾乎已經沒有印象。(芳華)電影,雖然戰爭場面後來被剪了不少,但是電影人物的思想、心態、情感,描寫的很真。我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給老山前線的英雄寫(慰問信),那時心情特別激動,感覺心裡的英雄就是參加越戰的老山前線子弟兵。馮小剛導演敢拍(芳華)電影也是有思想壓力的,就是怕稽核出問題,所以才被迫剪了不少精彩戰爭片段。這部電影值得一看,沒有英雄的前方保家衛國,哪有和平年代我們的幸福平安!電影(芳華)值得一看,向參加越戰的所有老兵、英雄烈士致敬!

  • 19 # 山上的瑤

    無論什麼樣的影視作品都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很正常!覺得好看的多看,覺得不喜歡的不看就是了,這部電影雖說不是直接反映這場殘酷的戰爭,但也很不錯了!至少這是幾十年來除了高山下的花環的又一個突破,我相信歷史是任何東西都改變不了的事實!

  • 20 # kuroseam

    硬傷太多罄竹難書:莫名其妙給女二加了旁白和愛情線,最終導致沒有一個人物講清楚;將戰爭和軍醫兩場戲作為支線過於冗長而又沒有留下任何記憶點,人物的變故還是草草做了交代;在前半部已被成功塑造為坑害好人的作惡者,在後半段試圖以依依惜別懷舊戰友情感染觀眾,分分鐘讓人齣戲;演員表演太鬆(醜帥黃軒除外)撐不住場面,戰爭長鏡頭很集結號然並卵,OST是全劇最大的驚豔。

    林丁丁美,像不那麼地母版的鞏俐,狡猾平庸版的山口百惠。畫面大於故事,情懷大於情節,整體感覺就像片尾韓紅唱絨花,技法和架勢都有了,就是少了那種味道。

    嚴歌苓的本子不好駕馭,要麼過不了審,要麼不倫不類。大概改編的巔峰止於《霸王別姬》了,但是那一代的演員哪個不是大神級?

    “他們從未結婚,卻待人溫和,彼此相偎一生。”——兩個傷痕累累的主角最後定格的畫面挺讓人感動,他們仍徑自卑微地綻放,當兩個人暮年相依時,不管仍願不願意給,他們早已不再需要世界的歉意。而那整代人的失落,卻實實在在需要一個不願現身的致歉者。

    年代劇一直是我無法抵抗的題材,父輩母輩們身上折射出來的悲歡離合從來不同於我們當下。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或許多少年後,就沒人再拍這樣的電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