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瓜籽影片

    諸侯:國王;

    二十級軍功爵位,最高為二十級,最低為一級,自上至下,分別是:列侯、關內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嫋、上造、公士。

    秦漢的軍功爵位,有些類似於現代的軍銜,以現代參照一下,大致上,公士相當於現代軍隊的下士,上造相當於上士,而不更、簪嫋則相當於軍士長,再往上,以此類推。

    軍功爵位的次高階‍,關內侯,無封地,有食戶,可以食租稅。

    軍功爵位的最高階,列侯,有封地,列侯的封地為一個縣,戶數為一萬戶左右,因此,稱為萬戶侯。需要說明的是,漢帝國皇族諸侯王的嫡長子以外的兒子,也封為列侯。列侯的具體例子,如,朱虛侯劉章、冠軍侯霍去病、博望侯張騫、定遠侯班超等。霍去病的侯爵封地在南陽郡境內,張騫的侯爵封地也在南陽郡境內,張騫的封地因此得名博望,後來三國劉備火燒博望坡,就在此處。

    在東漢時期,列侯又分為縣侯、鄉侯、內鄉侯、亭侯、內亭侯,大致來說,縣侯的封地是一個縣,鄉侯的封地是一個鄉,亭侯的封地是一個村;至於內鄉侯、內亭侯,意思是都市裡的列侯,沒有封地,只有食戶,可以收租,食租稅。

    關內侯仍然比列侯低一等。

    繳租稅的戶數,具體是:縣侯八千到一萬戶,鄉侯四千到五千戶,內鄉侯兩千戶,亭侯五百戶,內亭侯三百戶一千口,關內侯三百戶五百口。

    縣侯,以縣名為封號,但稱呼中不必說出“縣侯”兩字,而是可以直接說“侯”,比如,東漢三國時期的呂布,封為溫侯,爵位是縣侯,封地是溫縣,直接稱溫侯;而鄉侯、亭侯,也往往以所在縣為封號,但必須表明是鄉侯、亭侯,比如關羽,由曹操實際掌權的朝廷加封爵位,爵位是亭侯,封地在漢壽縣境內,因而稱漢壽亭侯。

    鄉侯、亭侯也有以美稱或方位為封號的,比如,諸葛亮封為武鄉侯,爵位是鄉侯,封號為武,張飛是西鄉侯,爵位是鄉侯,封號為西,曹魏也有幾位西鄉侯和武鄉侯,以及左鄉侯、右鄉侯等。至於內鄉侯、內亭侯,則都是相應低一等,常常是沒有封號的。

    別小看鄉侯、亭侯,他們的爵位,與縣侯同樣,都是列侯,是侯爵,是軍功爵位中的最高一級,再上面,就是諸侯王一級了,如曹操的魏國國王,而國王再往上就是皇帝了。

    曹操將諸侯和軍功爵位做了不小的改變,諸侯本來只有國王一級,他增加了公爵一級,他就是先當的魏公,又升級為魏王的。

    曹操建立了魏公國,然後又升級為魏王國,後來,曹丕篡漢,漢帝國結束,魏王國升級為魏帝國,取代了漢帝國。曹魏在國王和軍功爵位之間,增加了五等爵,即,恢復了周代的公侯伯子男,而軍功爵位則被淡化處理了,不但等級下移,降級,並且只剩了幾個級別,而且還改了名,已經不再重要了。至此,曹魏建立了新的統一的封爵爵位體系,其主體是,王公侯伯子男。

    曹魏的爵位等級:

    國王、郡王、縣王、郡公、縣公、鄉公、大國侯爵、次國侯爵、大國伯爵、次國伯爵、大國子爵、次國子爵、男爵、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五大夫,等等。

    比如,晉王司馬昭,爵位為國王,沛王曹豹,爵位為郡王,而起兵反抗司馬氏的魏帝曹髦,他即帝位以前的封爵是高貴鄉公。

    晉帝國時期,基本上沿襲了曹魏的爵位制度。晉帝國的爵位等級:

    大國國王、次國國王、小國國王、縣王、郡公、縣公、大國侯爵、次國侯爵、大國伯爵、次國伯爵、大國子爵、次國子爵、男爵、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等等。

    比如,琅琊王司馬伷,就是大國國王,趙王司馬倫,就是次國國王,太原王司馬輔,就是小國國王,南宮王司馬承,就是縣王。

    南北朝時期,北魏帝國,首次出現親王的爵位。北魏帝國的爵位等級:

    郡王(親王)、郡王(始蕃王)、郡王(二蕃王)、郡王(三蕃王)、開國郡公、開國縣公、散郡公、開國郡侯、散郡侯、開國縣侯、散縣侯、開國縣伯、散縣伯、開國縣子、散縣子、開國縣男、散縣男、鄉男、名號侯,等等。

    之後的北周帝國,將以前“軍功爵位”的殘餘徹底清除,即,與北魏帝國相比,去掉了殘餘的“名號侯”,爵位體系首次完全徹底地變為王公侯伯子男。

    隋帝國,首次將親王和郡王列為不同的兩個等級。隋帝國的爵位等級,分為九等:

    國王(親王)、國王(嗣王)、國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

    比如,晉王楊廣,爵位是親王,唐國公李淵,爵位是國公。

    唐帝國的爵位等級基本上沿襲了隋帝國:凡爵九等:一曰親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階;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階;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階。

    以後的各帝國,爵位體系大致都是如此,只有清帝國有些不同,其親王、郡王等,都是超品,即,高於一品大員,只有中層和下層貴族才是與各品級官員同範圍的,與官員的各等級對應。

    主要內容就是這些了,最後,再舉個例項,具體看看東漢末期的諸侯和軍功爵位,注意,這個例子說的不是曹魏建國後的統一的爵位等級,此時還是漢帝國時期,分封等級仍然包括諸侯和軍功爵位兩大類。

    建安十八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公爵,曹操建立魏公國,加九錫,魏公國是漢帝國境內的諸侯國,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性質相同,建都鄴城。在冊封過程中,曹操假模假式地再三推辭,於是,群臣們紛紛勸進,這些勸進的群臣,都是曹操的親信,包括了當時大部分侯爵。這些群臣是:

    中軍師陵樹亭侯荀攸、前軍師東武亭侯鍾繇、左軍師涼茂、右軍師毛玠、平虜將軍華鄉侯劉勳、建武將軍清苑亭侯劉若、伏波將軍高安鄉侯夏侯惇、揚武將軍內亭侯王忠、奮威將軍樂鄉侯劉展、建忠將軍昌鄉亭侯鮮于輔、奮武將軍安國亭侯程昱、太中大夫內鄉侯賈詡、軍師祭酒千秋亭侯董昭、內亭侯薛洪、南鄉亭侯董蒙、關內侯王粲、祭酒王選、袁渙、王朗、張承、任藩、杜襲、中護軍國明亭侯曹洪、中領軍萬歲亭侯韓浩、行驍騎將軍安平亭侯曹仁、領護軍將軍王圖、長史萬潛、謝奐、袁霸等。

    在這次活動中,曹操的魏國公爵,是諸侯;而勸進的群臣,多為侯爵,屬於軍功爵位,等級低於諸侯。

    這些侯爵,按爵位高低,排列如下:

    鄉侯:高安鄉侯夏侯惇,華鄉侯劉勳,樂鄉侯劉展;

    內鄉侯:賈詡;

    亭侯:陵樹亭侯荀攸、東武亭侯鍾繇、清苑亭侯劉若、昌鄉亭侯鮮于輔、安國亭侯程昱、千秋亭侯董昭、萬歲亭侯韓浩、南鄉亭侯董蒙、國明亭侯曹洪、安平亭侯曹仁;

    內亭侯:王忠、薛洪;

    關內侯:王粲。

    來解讀一下這些侯爵的封號,夏侯惇是高安鄉侯,高安縣位於東吳境內,因此,這裡的高安,不是縣名,而是美稱,華鄉侯劉勳、樂鄉侯劉展,其封號也是美稱;賈詡,內鄉侯,沒有封號;在各位亭侯中,清苑亭侯劉若,意思是封地位於清苑縣境內的亭侯,清苑縣,當時屬於河間郡,安國亭侯程昱,意思是封地位於安國縣境內的亭侯,安國縣也屬於河間郡,而千秋亭侯董昭、萬歲亭侯韓浩、國明亭侯曹洪等,其封號都是美稱;兩個內亭侯,王忠、薛洪,沒有封號;關內侯王粲,比列侯低一等,也是沒有封號的

  • 2 # 跪射俑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賞軍功,將爵位分為了二十等級。西漢建立以後,漢承秦制,這一制度也得以沿革,但是由於西漢時期的戰爭已不再如當年戰國時頻繁,而其爵位的取得和待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將一整套西漢二十級爵位全攻略奉上,以供諸君欣賞。

    一、二十級爵位名稱,下圖:

    西漢初期的爵位名稱與秦朝時相比,只有兩個變化。

    1、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將第二十級的徹侯改為了列侯(通侯)。

    2、在二十級之上增加了王爵。

    在漢初,尚有部分異姓王,但是很快便被劉邦一一剪除了,唯一堅持得時間比較長的是長沙王爵,也僅存在了45年,便因無後而不再歸屬異姓所有。因此王爵在西漢時,基本上屬於劉姓皇族的天下,此文不再贅述,還是先來聊一聊這些爵位都有什麼福利待遇。

    二、二十級爵位的福利待遇

    爵位升到一級至三級,雖然仍須服役,但是在服役過程中吃的伙食已經可以比普通人高一等了,而且各個爵位之間的伙食標準也不太一樣。

    升到四級(不更)以上,顧名思義,即可以不用服兵役了。

    升到五級(大夫)以上,即可以從士的階層上升到了大夫的階層了。

    升到七級以上,就可以稱之為是高等爵位了,就可以有食邑了,即可以得到國家紅利了。

    隨著爵位的不斷升高,食邑也不斷地提高,如果升到第十九級(關內侯)以後,就可以享受世襲的待遇,即把自己的食邑傳給自己的兒子,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國家還在就可以一直傳下去。

    到了最高階的列侯,那地位就更加不同了,不但可以世襲,而且可以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封邑,不過封邑數量差別還是挺大的,大的如酇侯(蕭何)、冠軍侯(霍去病)等等可達數萬戶之多,而像堂邑侯(陳嬰)最初則僅有六百戶。

    擁有高階爵位,不但擁有免除徭役和賦稅的待遇,甚至可以用爵位來抵罪。

    二級以上的爵位,就可以頂罪了。當然,這並不是說爵位高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了,只不過有爵位可以頂替一定量的罪責,爵位越大,所能頂的罪也就越大。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漢朝時因獲罪而被取消侯爵者比比皆是,堅持三五十年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了。

    假如你沒有爵位,但是又犯了死罪,還有一種辦法可以解決,即拿錢買爵,不過可不是買一級爵位,而是買爵三十級,即可免除死罪。這條法令始於漢惠帝元年。當初太史公司馬遷並不是只有死刑和宮刑兩種選擇,其實還可以“買爵三十級”來頂罪的,然而,這筆巨大的支出確實不是太史公所能擁有的,無奈之下,只好用宮刑來抵死罪。

    三、如何獲得爵位

    1、戰功

    這個同秦國時的制度是一樣的,戰功一直是獲得爵位的直接途徑,“臨戰,斬敵首一級(顆),即賜爵一級。” 打一次勝仗,小官可以升一級,大官可以升三級。當然,打了敗仗,自然也會受到降爵的處分。

    2、賜爵

    西漢的朝廷賜爵位的事兒還是挺多的,比如皇帝即位、立太子、改元、郊祀等等都有可能賜爵,但是這種賜爵並不是每次都是“普天同慶”的,受爵的人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孝惠五年,賜天下民當為父後者爵一級者”,再如“孝文元年,有賜民長子爵一級者”。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都屬於國家給予老百姓的一種福利,雖然表面上看是虛的,實際上,這無異於直接給老百姓發錢。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九級以下的爵位是有年限限制的,並不是終身制,只要到期了,這些福利待遇也就沒有了。所以,西漢朝廷才會有這種普遍性的賜予老百姓爵位的行為。

    3、民間買爵

    西漢最初建立的時候,爵位還是屬於私有品,並不能私自買賣,但是,在漢惠帝六年夏天的時候,一場大旱災,打破了這個禁忌。一方面一些受災的農民已無力自保,另一方面國家也沒有多餘的糧食來撫卹,漢惠帝只好下令爵位可以私自買賣,以解有爵位受災百姓的燃眉之急。

    4、鬻[yù]爵

    有了民間買賣爵位的前車之鑑,漢朝政府也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利潤,於是乎,有人就打起了官方鬻爵的算盤,而最初提出這個建議的則是後來提出“削藩策”的晁錯,他向漢文帝提出“令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漢文帝採納了晁錯的建議。

    令民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為五大夫。萬二千石為大庶長。各以多少級數為差。

    六百石可以換個上造(二級),想要高等爵位,如五大夫(九級)則需要四千石,而大庶長(十八級)則需要一萬二千石。大庶長再往上就是關內侯、列侯了,李廣窮極一生也沒有觸碰的爵位。當然這個價錢也是非常高的了,要知道一畝田一年才產一石半的糧食,即使家裡有百畝良田,一年產量也不過150石,即使不算交稅也要四年的產量才剛剛好夠買一個二級爵位,但是人總不能不吃不喝不是?所以,很明顯官方鬻爵也不過是給富人一個上升的渠道,順便國家圈錢而已。

    不過,官方鬻爵也好,民間賣爵也罷,都屬於“限時政策”,是有針對性的,並不是長期持久的政策。所以,為了能更好地幫國家“賺錢”,漢武帝時期發明了一套新的爵位體系——武功爵。

    四、武功爵的設立

    漢武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為了籌集軍費,讓全民都可以有爵位的福利可享,專門設立了一套武功爵系統,民間期待已久的長期全民買爵活動終於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武功爵共分十一級:

    一級曰造士,二級曰閒輿衛,三級曰良士,四級曰元戎士,五級曰官首,六級曰秉鐸,七級曰千夫,八級曰樂卿,九級曰執戎,十級曰政戾庶長,十一級曰軍衛 。

    雖然福利不少,但是價格也是相當地不便宜。

    六月,詔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臧罪。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諸買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吏道雜而多端,官職耗廢矣。

    但是關於這個價格說法不太一樣,一種說法是每一級17萬錢,十一級共計187萬錢,但是跟三十萬金的說法又有所衝突。《史記》中的金的釋義是金是銅並不容易分辨,除非上下文中說得比較清楚。水一白認為另一種說法更為準確,即“級十七萬”前漏掉級數,但總金額為三十餘萬金(銅錢),這應該更符合物價標準,也比文帝時期價格低一些,爵位也更好賣一些。

    可以看出來,允許買爵的同時還可以買錢贖禁錮及盜財貪贓之罪,而且買了武功爵到了七級(千夫)以上,就可以優先做吏,即成為國家公務員,有錢人上升的空間也就自此打開了。

  • 3 # 桐琴候月

    漢承秦制,同樣實行二十等爵制

    所謂二十等爵位制,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共分二十級: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漢朝為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或通侯。

    關於二十等爵的含義,顏師古和劉劭的解釋略有不同,現列如下:

    漢代是一個普遍賜爵的朝代,凡民大多有爵位,可能在漢初爵位有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但到了西漢中後期,爵位貶值,幾乎是一種沒用的名譽頭銜而已。在漢代,普通百姓的爵位最高不能超過第八級公乘。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對漢簡的研究得以佐證。

    (1) 戍卒張掖郡居延當遂裡公士張褒年卅 《居延漢簡》194.18

    (2) 戍卒居延孤山裡上造孫盛已年卅二《居延漢簡》188.32

    (3) 戍卒簪嫋司馬駿《居延漢簡》283.14

    (4) 戍卒梁國睢陽中丘裡不更李□ 《居延漢簡》73EJT1:137

    (5) 戍卒魏郡鄴萬歲裡大夫孫梓年廿四 《居延漢簡》 EPT51:497

    (6) 第卅三燧卒昌裡公大夫馬朝年卅八《居延漢簡》EPT65:453

    (7) 戍卒東郡清城西里公乘孟辛 年廿四《居延漢簡》EPT56:106

    (8) 戍卒魏郡瞭陽宜萬里公乘李光宗《居延漢簡》198.21

    (9) 戍卒魏郡繁陽上樂裡李讓《居延漢簡》38.40

    (10) 戍卒魏郡貝丘臨市裡王吞遠燧《居延漢簡》EPT56:110

    (11)□官大夫□⻖武□□裡年廿八,□□木□□□□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116.56

    從簡(1)—(11)可見,戍卒的爵位從無爵至公乘這個區間內除公大夫之外都有分佈,最高爵沒有超過第八等爵公乘的。

    隨著漢代中後期賜爵及爵位買賣的普遍化,漢代民爵幾乎變成了一種榮譽性質的爵制,並考慮到居延漢簡多是西漢中後期簡,此時爵位貶值嚴重,且看居延戍卒簡中民爵最高的公乘從卒至吏都有,有相當的戍卒簡,這種情況說明民爵已無甚實質作用了,只是一種名譽銜而已。“官大夫”、“公大夫”顏師古在《漢書·藝文志》中注曰“加官、公者示稍尊也”,凡爵帶“大夫”字眼者,多有示敬示尊之意。加“官”與“公”之字本是沾國家之光以顯朝廷恩澤之意,此時亦無多大意義了,但畢竟戍卒名籍“郡縣裡爵名”的這種書寫格式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存在了,即使此時爵位已經名不副實了,但變化名籍的書寫格式可能不會一蹴而就,居延戍卒簡中“大夫”簡少的原因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吧。

    如需深入瞭解,請參看日本人西嶋定生的《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國際文化出版公司,武尚清譯),這是研究秦漢二十等爵位制的最有名的著作。

  • 4 # 月夜羽夕

    漢承秦制,秦國的爵位,分為二十等級,漢帝國完全繼承,而秦王國時期,其本身是諸侯國,而升級為秦帝國後,沒有諸侯這一級了,因此,漢帝國綜合了秦王國和秦帝國兩個時期,在二十級爵位之上,又有諸侯,其實只是國王一級。

    具體是:

    諸侯:國王;

    二十級爵位,最高為二十級,最低為一級,自上至下,分別是:列侯、關內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嫋、上造、公士。

    以現代參照一下,大致上,公士相當於現代軍隊的下士。上造相當於上士,簪嫋相當於軍士長。

    最高的第二級,關內侯,無封地,有食戶,可以食租稅。

    最高一級,列侯,有封地,如西漢的朱虛侯劉章、冠軍侯霍去病、博望侯張騫等,皆為列侯。霍去病的侯爵封地在南陽郡下屬的宛城境內,張騫的侯爵封地也在南陽郡境內,其地因此得名博望,後來三國劉備火燒博望坡,就在此處。

    至東漢時,列侯又分為縣侯、鄉侯、內鄉侯、亭侯、內亭侯,大致來說,縣侯的封地是一個縣,鄉侯的封地是一個鄉,亭侯的封地是一個村;至於內鄉侯、內亭侯,意思是城市裡的列侯,沒有封地,只有食戶,可以收租,食租稅,只是交租的戶數是多於下一級的關內侯的。

    繳租稅的戶數,具體是:縣侯八千到一萬戶、鄉侯四千到五千戶、內鄉侯兩千戶、亭侯五百戶。內亭侯三百戶一千口,關內侯三百戶五百口。

    縣侯,以縣名為名,但不帶出“縣”這個字,直接稱呼,比如,東漢三國時期的呂布,封為溫侯,爵位是縣侯,封地是溫縣,直接稱溫侯;而鄉侯、亭侯,則往往以所在縣為名,比如關羽,由曹操實際掌權的朝廷封為漢壽亭侯,爵位是亭侯,封地在漢壽縣境內,因而得名。

    鄉侯、亭侯也有以美稱為封號的,比如,諸葛亮封為武鄉侯,爵位是鄉侯,封號為武。

    別小看鄉侯、亭侯,他們的爵位是列侯,是侯爵,是封爵中最高一級,在上面,就是諸侯王一級了,如曹操的魏國國王,在上面就是皇帝了。

    三國時,以魏國為代表,曹操將爵位制度做了不小的改變,諸侯本來只有國王,他增加了公爵一級,低於國王,但屬於諸侯,他就是先當的魏公,再升級為魏王。

    後來,曹魏將公爵又細分,公爵分為縣公、鄉公兩級,比如,後來起兵與司馬氏對抗的魏帝曹髦,其原來的爵位就是高貴鄉公。

    原先的二十級爵位,在三國時期被徹底改變,漸漸消失。

    至晉帝國時期,又將國王細分,分為郡王、縣王兩級,即,諸侯包括,郡王、縣王、縣公、鄉公。

    晉帝國的爵位制度,在大的方面,已經改為:王公侯伯子男,等等,經過魏帝國的過渡,已與秦帝國漢帝國完全不同了。

    這些,就是漢帝國、魏帝國、晉帝國爵位的大致情況,總之,從各個方面看,魏晉與秦漢相比,已經大為不同了,不是一回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肉怎麼才能做出既軟糯入味,又能肥而不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