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張宏傑

    確實,當洋人們來到大清王朝,看到男人們都留著辮子的時候,都非常不解,還稱之為豬尾巴。其實不止滿族人,東北亞許多阿爾泰語族的少數民族都有剃頭辮髮的習慣。

    比如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鮮卑人,一開始也是這樣。早期鮮卑人“皆髡頭衣赭”。髡頭和辮髮是鮮卑髮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剃去頭顱四周的頭髮,只保留頭頂的一點點,編成辮子,垂到腦袋後面。這種方式在漢族人看來很奇怪,因此拓跋鮮卑被中原人稱為“索虜”,就是因為“索頭”,或者說“辮髮”。

    關於這種髮式的記載在東漢墓壁畫中得到證實。在內蒙古發現的東漢墓壁畫中,有烏桓和鮮卑人像,都穿著褐色的衣服,剃頭後,在頭頂留有一部分頭髮。嘉峪關魏晉墓壁畫中的男子,則是髡首,後腦留髮,與史籍中“髡頭衣赭”的描述恰相符合。

    事實證明,起源於中國東北的很多少數民族在風俗習慣上古來有大量一以貫之的相似之處。比如起源於大興安嶺的拓跋鮮卑,除了剃髮外,還信薩滿教,衣服則袍服較窄,口小。後來的滿族也與此一樣。

    一個民族的特殊風俗與環境密切相關。一般都認為,東北少數民族之所以剃頭,與他們需要經常征戰有關。因為在戰爭中,如果你留長髮,頭髮一旦散亂,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便會遮住臉面,擋住視線,影響戰鬥。同時,東北森林很多,騎馬穿行於森林中,長頭髮也容易被樹枝掛住。

    事實上日本武士也留“月代頭”,即將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剃除,原因同樣是為了防止戰鬥中被頭髮擋住視線。武士因此將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剃除,這樣即便頭髮在戰鬥中散落,也只是披散於頭部兩側和後背,不會影響視野。

    要說明的是,真正的清代滿族髮式並不是現代電視上那種美化過的,也就是隻剃掉頭頂前部的頭髮,保留大部分頭髮。清早期正式方法是頭髮基本剃光,只留後腦銅錢大的一小片兒,梳成一根小辮兒,叫“金錢鼠尾”式。

  • 2 # 王樂土

    中原人束髮,草原人髡髮,東北山林人辮髮,各有各的風俗。歐人笑清朝髮式,卻不攬鏡自照他自己披髮,呵呵,在中國,披髮是有所指的。洋務運動直至五四,喝過洋墨水的為自抬身價,多充當歐人的文化買辦,笑自己同胞鄙陋,卻不敢指歐人粗俗。笑華人裹小腳,卻不敢指歐人高跟鞋。笑華人封建守舊,卻不敢指歐人淫野放蕩。有人說中國漢奸多,其實只是這些包藏很深的文化買辦多而已。

  • 3 # 婧雨詩

    這個問題就讓身為歷史愛好者的我來回答吧~

    這也是有時代背景滴~

    一、生活原因。留辮子是因為他們前期是處於東北的漁獵民族,加上沒有皂角之類的清潔物品,為了避免寄生蟲等的侵害才留辮子,並且他們的辮子如同金錢鼠尾一般細小。

    二、梳頭髮的時間問題。漁獵民族與農耕民族相比並沒有太多時間用於打理優美但是費事的髮髻,像同時期的明代男子通常每天要花一個時辰才能打理好髮髻。(就像現在女生外出約會或參加活動時,總是要在打扮上花費很長時間,但如果是一個還在為溫飽擔憂的人就不是那麼的看重外型,只為方便就好。)

    三、這也是因為他們的騰格里信仰。薩滿教講究萬物崇拜,留這種辮子也是對於祖先的尊敬。正如我們常聽的古話“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4 # 國病

    這個問題好像也只有我能解釋。當然你要覺得因為書上沒說,所以你不信,那我也沒辦法。還是那句話,送給有緣人。

    滿族剃頭留辮子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男性生殖器崇拜,龜崇拜,需要在髮式上體現,剃禿頭戴小帽(龜殼帽)。還有一個原因不是這裡不說了。另外蒙古剃頭是因為接受了東胡的風俗,並不是他們原本就剔發。

    第一、中國文獻有記錄百越斷髮紋身的內容。其實百越這個斷髮就是剃禿頭,還有辮子和小帽(龜殼帽)。東胡就是沿海九黎北逃的一支多種族集合體。

    第二、同時期西逃至四川的帝舜、大禹集團,不出意外的話也是這麼個禿頭戴小帽的頭飾。四川三星堆遺址裡面就有小帽和辮子。

    第三、大禹、帝舜由漢中經甘肅、陝北最後返回北中原,但還有四川還有留守群體,就是後來的百濮和現在的哈尼等族。在哈尼人的遺址裡就發現有剃禿頂類似猶太裝束的造型。日本人尋根到雲南哈尼等族就是因為日本基礎文化是九黎O1帶著跟隨族群D系創造的,與哈尼文化、語言有類似性。所以日本剃禿頭很正常,日本其實也有變形的小帽,蒙古也有。

    第四、漢語裡所有與理髮有關的詞彙和文化都與沿海九黎有關。剃對應沿海九黎的聯姻物件狄人,理髮對應黎。剪髮對應見和劍,因為他們就是被分配了看這個功能,比如二郎神的縱目,三星堆突出的眼部。劍是其信仰物龜的背紋。禿對應后土,後來與之有關的突厥和東胡的禿髮姓氏都出自土,土在英語裡是二和牙齒的意思。修發,對應秀球和休息、休妻。猶太的第七天安息日就源自七仙女與之聯姻。刮,對應寡,白種狄人是母系社會,沒有實際分配配偶。所以鰥夫寡婦都是指他們。二月二龍抬頭之所以要理髮就是因為二月二附會黃種老二支系沿海九黎二郎神。禿鷲之所以叫禿九就是這麼來的。聰明絕頂、謝頂都是對應蠍子,絕頂與夏桀、突厥都是對應的。蠍子與倉頡和軒轅有關。只是苗蠻體系稱蠍子為喇果。

    所以三星堆是與虞和夏有關是沒問題的,至於是虞,還是夏則不知。我個人認為夏應該在甘肅和陝北,尤其合黎山附近

    第五、滿族核心是O1就是九黎,滿皇族後裔側基因結果就是O1。其跟隨民族就是C系和D系。當年顓頊搞和九黎制度,讓C系D系都獲得混血。導致黃種老大支系N和老三支系O2O3連同白種熊人一道脫離了九黎。所以他們與沿海體系完全相反,施行束髮,所以梳頭、束髮、扎頭、髮髻這些語音就與這個體系有關。苗瑤、寮國、泰國、漢族、印度都是束髮。當年楚國兩者都有,大多是偏髻。

  • 5 # 老王說文化

    我覺得滿族人剃頭留辮子是一個遊牧民族的綜合因素的表現。

    最早的滿人遊牧民族是活動在東北這一帶,東北氣候天乾物燥、風大、冬季時間長,那麼作為一個遊牧民族需要面臨的生活就是不定期的更換居住的地方,尤其冬季主要以打獵為生。

    那麼作為古人長髮飄飄的肯定不適合打獵等活動,尤其大興安嶺山林內樹木茂盛,很容易刮住頭髮,所以就索性把頭髮編成辮子。

    然後再把額頭前面頭髮剃乾淨,避免影響視野。

    還有的說這辮子可以當枕頭用,不過也沒試過,不過在外面總比沒有強。

    所以滿人的這種髮型首先一定講求實用,這也是滿族文化的一個特點。

    另一個我覺得跟滿族等東北地區所信仰的薩滿文化有一定的關係。

    薩滿文化最核心的就是相信萬物有靈,這跟佛家思想某些方面不謀而合。

    這個文化導致遊牧民族都留有長髮,這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一樣的思想,那是古代漢人的思想文化。

    所以薩滿文化對頭髮看得也格外重要,甚至於滿人在外遇難之後,屍體無法帶回,那麼只需要把辮子帶回來即可。

    最後我們來看滿人剃髮留辮子,是在薩滿文化和遊牧生活等共同因素下產生的髮型。

    因為在滿清入關之後,清朝時期的這種髮型已經有了些許改變,不在以實用性為準則了。

  • 6 # 薩沙

    不是滿族人,基本遊牧民族都是如此。

    主要古代人的頭髮一般較長。

    如果是農耕民族還好辦,可以將頭髮盤起來搞個髮髻什麼的。

    但遊牧民族不行,因為騎馬速度快,加上有風,很容易將髮髻吹散。

    如果是一頭披散的頭髮,騎馬時風一吹就容易遮擋視線,這可是很危險的。

    同時,一些如女真一樣的民族還經常在森林裡面漁獵。騎馬期間如果頭髮被樹木掛住,墜馬也就是送命。

    所以,遊牧民族都有剃頭的習慣。但頭髮不能天天剃,古代也缺乏今天的安全剃刀,又沒有抗生素。一旦剃頭剃破了,感染上破傷風連命都會送掉。

    所以一些民族就習慣於將長出的頭髮編起來。

    比如金國女真人,也是將前面頭髮剪掉,其餘的頭髮變成兩個辮子垂在腦後。

    而女真人這種頭髮,很大程度上是學習了契丹人。

    契丹人將前額部分的劉海髮型之後,後面也是幾乎剃光的髮型,加上在耳朵前邊還有上面部分留下了頭髮之後,分別紮成幾條麻花辮。

    契丹人之前的鮮卑、柔然之流也都是剃頭的,總之都是環境造就的,必須這麼做。

    其實,即便是滿族,入關之前頭髮和不是清宮劇那樣,大體只是為了騎馬方便。

    後來入關以後,辮子已經成為一種固定樣式,把前額至腦後的頭髮剃去一圈,將留下的長髮編成一條長辮子,垂於腦後。這和騎馬已經沒什麼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有效的除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