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式防務評論

    "機動防禦"不是孟珙發明的,而是南宋歷代名將的智慧結晶,這個名字也是現代人起的,並不貼近歷史。

    總的來說,南宋軍隊的防禦戰術在歷史上有很高的軍事成就。相比較之下,明朝對後金的防禦戰術非常無能,像撫順、瀋陽、遼陽等守城戰,守軍人數比攻方還多,反而遭到慘敗,絲毫沒有學會先人的經驗和戰術。

    陳規的《守城錄》

    我們可以從陳規的《守城錄》看出其中的寶貴思想。陳規,南宋初年官員,歷任德安知府、池州知府、順昌之府、廬州知州兼淮西安撫使等。陳規在德安知府任上,總結禦敵經驗,寫成了《守城錄》四卷。在他68歲高齡擔任順昌知府時,協助名將劉錡大敗完顏宗弼,獲得了順昌大捷。

    陳規在《守城錄》裡提到,建城池的關鍵要“多開城門”,而且城門不要建甕城,不要建敵樓,不要建吊橋,也不要在城外設鹿角,而要在各個城門外建造一座護門牆。這與漢唐時代乃至明清時代城牆大量採用甕城、吊橋的做法截然相反。這種做法,目的就是便於守軍隨時出城逆襲,吊橋、鹿角只會對出擊部隊的進退造成妨礙,護門牆則可以阻擋敵軍視線,無法判斷城門是否會有守軍突然殺出。陳規的軍事思想,就是讓原本被動防守的守軍,反過來掌握作戰主動權。

    不得不說,陳規的城池防禦戰法相當先進,甚至比後來的明清時代還要強得多。這種戰法非常強調依託城池防禦主動出擊,並不是站在城牆上死守。劉錡和陳規指揮的順昌之戰就是這種戰術的典型,八字軍依託城牆不斷尋找敵人的弱點出城加以打擊,形勢不利時返回城內讓敵人無機可乘。完顏宗弼的十萬金軍雖然優勢極大,卻被兩萬八字軍在順昌城下打得落花流水。

    陳規的《守城錄》在宋孝宗年間被朝廷向全國推廣,“頒為天下為諸守將法”,直接影響了南宋中後期的防禦思路。不過,陳規關於廢除甕城、敵樓和吊橋的建議,多數情況下並沒有得到完全執行。

    南宋卓越的守城戰績

    在後來的一系列戰爭中,例如魏勝在海州,孟宗政在棗陽,孟珙在黃州,杜杲在安豐和廬州,王堅在釣魚城,賈似道在鄂州等戰,都體現了這種力爭主動權、內外相應、機動靈活的守城方式。

    例如杜杲守安豐,就是準確把握戰機,在風向逆轉、雨雪交加時突然出擊,大敗蒙軍,焚燬了全部的攻城炮座和器具,殲滅蒙軍一萬七千多人。還有王堅守釣魚城,曾從暗道出兵,偷襲蒙哥大汗的營帳,險些成功。

    呂文煥堅守襄陽五年,也是靠著不斷地出城打擊元軍,例如出動步騎一萬五千突襲萬山堡壘,不斷進行反包圍作戰。而襄陽防守戰的失敗,也是呂氏兄弟麻痺大意,讓元軍暗中建成外圍堡壘,過早地讓元軍拿到了戰場主動權,導致後續戰鬥被動挨打。

    到了明朝以後,守城戰法就落後多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明軍經常是死守城牆,甚至堵死城門。守軍不許出門,援軍也不許進門。

    這種情況下偶爾發起的反擊,也往往是從城牆上用繩子將兵卒吊下去,一旦作戰不利,出擊部隊就會進退無路,甚至逃到吊橋邊上、鹿角壕溝邊上擠為一團,最終被攻方殲滅。所以,陳規才會說“吊橋、鹿角等物,用於城防百害而無一利”。(陶慕劍)

  • 2 # 柚子愛民謠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 ),字璞玉,號無庵居士 。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累官樞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封漢東郡開國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淳祐六年(1246年)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旋即病逝,享年52歲。後特贈太師、吉國公,諡忠襄。  淳祐六年(1246年),原南宋鎮北軍將領,時任蒙古河南行省的範用吉背叛蒙古人,秘密向孟珙請求投降。孟珙大喜過望,急忙上書請求朝廷予以批准。  範用吉身為蒙古河南行省的軍政長官,一旦歸順,顯然會在軍事上對南宋大有裨益,但史書記載“珙白於朝,不從。”較常見的解釋是宋廷怕惹是生非,不願意招降納叛。但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宋理宗害怕範用吉的歸順增長孟珙的勢力,起了猜忌之心,竟以範用吉“叛服不常”為由,拒絕了孟珙的請求。孟珙聽說後,不免心灰意冷,嘆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的人,現在志向卻不能夠再伸展了。”隨後主動上表請求致仕,宋理宗馬上給予批准,讓孟珙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度使的名義退休。孟珙本就患病,這樣下來恐怕又加重了病情,整個夏天就在江陵一病不起。  同年九月初三(10月13日) ,有一顆大星隕於境內,聲如雷鳴。隨後狂風大作,掀開房屋,折斷樹木。當晚,孟珙薨於江陵,享年52歲。訃告傳到杭州,宋理宗十分震驚,下詔輟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贈少師。其後累贈至太師、吉國公,諡號忠襄。由於荊襄一帶父老的要求,為孟珙立廟,題名“威愛”。南宋文豪劉克莊為孟珙撰寫了碑文。 孟珙家鄉的人民,為紀念孟珙忠烈,將隨州城兩鄉的孟家故里命名為孟家橋。  孟珙後葬於壽昌軍,其陵墓位於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塗家堖鎮下楊村。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3 # 松於峭壁

    孟珙的“機動防禦”其實是一些列防禦戰所組成的。

    第一戰,江陵之戰,扭轉頹局。

    這一戰佔據天時地利,孟珙的部下,包括他本人在內都是荊襄一帶人,對地形熟悉。蒙古軍渡江作戰不熟悉水性,再加上孟珙虛張聲勢迷惑了蒙古軍,最後蒙古軍打敗而歸。

    第二戰保衛黃州,百計抗擊

    此戰孟珙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首先利用蒙古軍不熟悉水性,主動出擊導致其渡江戰役失敗,再兵分七路,進行偷襲使蒙古軍營盤大亂、軍心動搖。最後在蒙古軍攻城的時候思想超前的想出構建二道城牆的方法大獲全勝。

    第三戰收復襄樊,襲擊河南

    這戰可以說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後抗戰有異曲同工之處。孟珙採用敵後偷襲的方法,偷襲敵軍後方輜重糧草,並且遊擊騷擾敵人,讓敵人無力進行進攻,進而為城防贏得時間。

    第四戰夔州退敵,重建四川

    孟珙採用分兵重點防禦的方法,在進入四川的各個重要據點進行防禦,使得敵軍大敗而歸。

    所以說不能說孟珙的機動防禦有多厲害,而是說孟珙這個人很厲害,他懂得如何進行變通而不是一味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樹挪死,人挪活,只有運用靈活的方法才是取勝之道。

  • 4 # 月夜羽夕

    孟珙和機動防禦沒有一根毛的關係。他在荊湖地區工作的防禦策略是縱深防禦,而不是機動防禦。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荊湖地區向北的主要通道無非三條,起點大致都是在南陽盆地,進入江漢平原的核心地區,無非三條主要通道。

    1、自襄陽順江而下,抵湖北鍾祥(舊郢州),自鍾祥而下武漢(鄂州)。

    2、自從棗陽而下,依棗-隨走廊抵安陸(德安府),自安陸而下武漢。

    3、自駐馬店(就是蔡州啦~)而下,過大別山的三關路抵安陸,再下武漢。

    因此,要防禦荊湖,則把握住襄陽、德安(安陸)、江陵,重兵屯鄂州(武漢)就夠了。

    其中主要的三個節點就是襄陽、江陵、鄂州,襄陽是前沿要塞群,鄂州是要害,江陵是出奇兵反擊的通路(可自陸路取荊門軍進入漢水上游)。

    因此,無論是岳飛還是孟珙,在荊湖都是以重兵後置的縱深防禦為主要策略的。

    有現成的地理條件不用,搞毛個機動防禦?

  • 5 # 從拒絕甜食開始

    機動防禦這個概念本身是後代的概念,也是後來的講法,嚴格講機動防禦是彈性防守,不死守一地,代表作應該算曼施坦因的哈爾科夫一戰,孟只是到處防禦,離機動防禦很遠,不要亂拉概念。

但,這一點都不能掩蓋孟珙的光輝。然而我也是到很久以後才知道原來宋朝還有過這麼能打仗的將軍,這樣的將軍一直沒有在民間得到歌頌,反而是楊家將,呼家將,薛剛反唐之類半真或者完全虛構的流傳了下來,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真是要為英雄叫屈,為歷史感概。孟珙本來應該屬於戰史上大書特書的一頁,說他一身繫著南宋安危全不為過,他為南宋續命50年。

他真正遺憾了,想來一是他應該是純軍人,沒有留下什麼文字,也沒有和文人圈子深交,沒有得到大文人的追捧。二也是畢竟他去世後不久宋也亡了,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一代戰神終於沒有獲得他應該有的歷史地位

  • 6 # 寧靜致遠liu

    孟珙(1195—1246),字璞玉,祖籍絳州,隨州棗陽人,南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南宋末年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  13世紀初至中葉的中國大地上,南宋相繼與衰亡的女真金國、新興的蒙古汗國發生了激烈的民族戰爭。在這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歷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與父親孟宗政憑藉戰功成為抗金名將,最後攻破金國都城,親手俘獲金國末代君主的遺骸。   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偉大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絕不亞於岳飛的愛國英雄。  將門虎子   北宋被金滅後,孟家祖上從山西絳州投奔岳飛的“岳家軍”,此後便隨軍定居在隨州、棗陽(今皆屬湖北)一帶。孟珙便生於將門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曾立過軍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飛部屬。其父孟宗政在開禧二年(1206年)的宋金戰事中嶄露頭角,授京西兵馬鈐轄,鎮守襄陽。孟珙是孟宗政的第四個兒子,由冀國夫人馬氏所生。從少年起,孟珙和孟璟、孟璋、孟瑛兄弟四人就被孟宗政帶在軍中。軍旅生涯的鍛鍊,使他不僅練就了良好的武藝,而且培養出了對戰場形勢的敏銳觀察力。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北方草原諸部落,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接著發動了大規模擴張,曾經的宗主國——金國自然首當其衝。大河南北頓時煙硝四起,蒙古軍所到之處生靈塗炭,人民慘遭屠戮。金國則是節節敗退,首都被迫由中都(今北京)遷到了宋朝故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本來向金國稱侄納貢的南宋見狀,便以各種理由拒絕給金國輸送歲幣。這點歲幣對南宋來說算不了什麼財政負擔,而對軍費開支驟漲的金國卻是一筆大收入。剛到汴京坐下喘口氣的金宣宗,在權臣術虎高琪的攛掇下,認為金軍打蒙古不足、勝宋軍有餘,居然想把蒙古人造成的損失從南宋身上補回來,於是不顧兩線作戰的危險,在嘉定十年(1217年)發動了侵宋戰爭。孟珙父子就是在這場持續七年的戰亂中成為南宋京湖戰場的主要將領。   嘉定十年(1217年),金軍進犯襄陽。孟珙認為金人必犯樊城,向父親獻策由羅家渡濟河。孟宗政同意,等宋軍臨渡佈陣時金人果真到來,宋軍趁其半渡出伏兵擊之,金軍半數被殲滅。孟宗政又奉命救援棗陽,在戰陣中父子失散。孟珙望見敵騎中有白袍白馬者,高呼:“吾父也!”立即率騎兵殺進敵陣,救出其父。萬軍中勇救父親,可謂少年英雄。   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將完顏訛可率步騎二十萬分兩路攻棗陽,聚集城下。孟珙登上城樓,施展武功,引弓注射,立斃數人,將士無不驚服。孟宗政命孟珙取它道偷襲金人,破18砦,斬首千餘級,繳獲大量軍器,金人逃走。孟珙以此功進下班祗應。十四年(1221年),孟珙拜見了父親的上司京湖制置使趙方。趙方聽說是孟宗政的兒子,一見奇之,十分器重,將孟珙闢為光化縣尉。   十六年(1223年),官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左武衛將軍,實任荊鄂都統制、知棗陽軍的孟宗政去世。史稱“死之日,邊城為罷市慟哭。”這位被金人呼為“孟爺爺”的抗金名將,給敵人留下了一位更加厲害的兒子。孟宗政在世時,招收金朝境內的唐、鄧、蔡三州壯士2萬多人,編為“忠順軍”。孟宗政死後由江海統轄,由於成分複雜,軍情不安定,於是京湖制置司令孟珙權管忠順軍。孟珙將忠順軍分為三軍,軍情很快平定。紹定元年(1228),又於棗陽城西創修平虜堰,溉田10萬畝,由忠順軍與民戶分屯;同時命忠順軍每家養馬,官供芻粟,於是糧豐馬增。次年,升京西路兵馬都監,又升兵馬鈐轄。  編輯本段對決武仙  就在南宋恢復宋金戰事之後的創傷時,北方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大變化。紹定五年(1232年)的三峰山之戰後,金軍大部主力被蒙古軍擊潰,名將完顏彝等陣亡。金國恆山公武仙逃生之後,又跑到了南陽(今屬河南)的大山裡面收攏潰兵,竟然數月之間就得眾十餘萬,聲勢大振。而金國新任君主金哀宗,認為汴京殘破不堪,於紹定六年(1233年)把金廷先搬到歸德府(即北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又遷到蔡州(今河南汝南)。他為做堅守之計,便下詔命武仙勤王。武仙則以蔡州難守,就想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計劃,有些類似耶律大石入中亞建立西遼: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為落腳之處;如果奪取不了,就改奪進軍路上的宋軍糧餉。   這一年,武仙派手下武天錫進攻光化,開啟入蜀的通道,號稱聚眾二十餘萬。孟珙率軍迎擊,逼近敵壘。一鼓攻破其營寨,壯士張子良陣斬武天錫,拿下他的首級。孟珙初戰告捷,斬首五千級,俘四百餘人、戶十二萬。授江陵府副都統制,賜金帶。雖然旗開得勝,但武仙的主力仍然在光化境內,是個大麻煩。京湖制置司問孟珙下一步行動,此時京湖制置使是當朝權相史彌遠的侄子史嵩之。孟珙早就胸有成竹,他告訴史嵩之:武仙會進軍呂堰(今襄陽東北),我們只要八千人就足夠退敵。   果然,宋軍劉全部、雷去危部在夏家橋挫敗金軍後,武仙轉而進軍呂堰。孟珙大喜道:“吾計得矣。”當武仙行軍到呂堰的時候,遭到了木查、騰雲、呂堰三砦宋軍的三面圍攻,孟珙部這時也迅速南撤以接應守軍。這時武仙才發現地形不利,“進逼大河, 退逼山險”,只好撤軍。結果被斬首五千級,俘民夫三萬餘。孟珙接著向北迫近鄧州。鄧州守將伊喇瑗害怕重蹈武天錫的覆轍,奉表請降。孟珙入城後,顯示出大將風範,“瑗伏階下請死,珙為之易衣冠,以賓禮見。”   七月,武仙手下的愛將劉儀投降孟珙,提供了武仙駐軍的情報。針對武仙九砦屯守於馬蹬山,他建議步步為營前進,先奪取離金砦,再孤立其他二砦。孟珙採納建議,第二天,派遣部將進攻離金砦。宋軍假扮成金軍混進了敵營,然後到處放火製造混亂,很快佔領離金砦。當天夜裡,宋軍又突襲了王子山砦。守砦金將是位小元帥,正在醉酒酣睡,夢中直接喪命,把王子山砦拱手送出。   孟珙聞報,率軍直擊馬蹬山。他命部將正面攻擊,卻故意在西邊留出一條路,設下伏兵。歷史記載這場戰鬥火光漫天,死屍遍野。金軍潰退到西邊,又遭到伏擊,損失慘重,最後一萬兩千多人投降。之後孟珙回軍進攻已經孤立了的沙窩等砦。一日三捷,部將又攻破默候裡砦。至此,馬蹬山的九砦還剩兩個。劉儀再奉孟珙之命,招降了剩下的板橋砦的兩支守軍。武仙認為岵山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應該還有一線生機。於是他帶著人馬開始爬山。孟珙早就料到武仙要移軍岵山,命人事先埋伏在山腳。武仙軍爬到一半,突然伏兵四起,金軍被打的暈頭轉向、血流滿山,“山為之赬”。輜重丟在半山腰,大將兀沙惹被殺。   這下孟珙徹底把武仙的希望打沒了。不過武仙十分倔強,不僅拒絕勸降,還打算退往商州繼續抵抗。孟珙也不含糊,在一天早晨向石穴砦發動總攻。由於下過雨,山中還沒放晴,部將非常擔心。孟珙大笑說:“這不就是當年李愬雪夜擒吳元濟的大好時機嗎?”他親自策馬指揮,宋軍激戰數個時辰後大破敵軍。武仙只好狼狽的換上士兵的衣服,帶五六個人逃走,剩下的七萬多金軍紛紛投降。武仙本人後來在逃竄的過程中被蒙古守軍擒殺。金國開啟入蜀通道的計劃徹底破產,最後一支十萬級別的野戰兵團灰飛煙滅。班師襄陽後,孟珙轉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統制。【南宋的京湖戰區有四支主力禁軍,分別駐紮在襄陽、鄂州(今湖北武漢)、江陵、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統司】  編輯本段聯蒙滅金  武仙軍的覆滅,也使圍攻蔡州的蒙古軍少了一個大負擔。但是,金國僅存的戰鬥力依然旺盛。紹定六年(1233年)九月,蒙古軍都元帥塔察兒被金軍擊敗於城下,士氣低落。塔察兒就一面遠遠地修築堡壘以防金軍突圍,一面派出使者王檝向宋廷發出聯合滅金的邀請,同時還希望宋軍能支援一些糧食,因為蒙古軍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   早在成吉思汗時,蒙古就希望和南宋結盟,共同攻打金國。但宋朝人都記得“海上之盟”的教訓,雙方雖有使者來往,卻並沒有形成實質上的盟約,更談不上出兵。不過現在形勢逼人,金國被滅已經是遲早之事。十月,宋廷在權臣史彌遠的決策下,決定聯蒙滅金,命令京湖制置司出兵。於是孟珙和江海領兵2萬、運糧30萬石踏上了滅金的征程。   金國集結了兩萬騎兵前來阻擊,意圖阻止宋蒙聯軍的形成。孟珙鼓譟前進,一舉擊潰前來阻擊的金軍,追殺到高黃坡,斬首一千二百級。十一月初五,宋軍進駐蔡州城南,孟珙入蒙古軍營與塔察兒相會。蒙古人是崇拜武力的民族,因而塔察兒對孟珙消滅武仙大加讚揚,拉著他一起打獵、喝酒,最後兩人乾脆結拜為兄弟。   雙方開始合作。一天,金軍忽開東門出戰.想殺出重圍。孟珙斷其歸路,擒拿偏裨將校80餘名,其餘多淹死在汝河裡。孟珙斷定蔡州城內已經斷糧,誡囑宋軍:“當盡死守住陣地,嚴防金軍突圍。”他還與塔察兒畫地為守,以防交戰時宋蒙兩軍誤傷。   十二月初六,宋軍經過殊死戰鬥.進逼蔡州城南邊外圍立柵。初七,孟珙命諸將奪取制高點柴潭樓,經過反覆爭奪,宋軍攻拔該樓,俘敵五百餘人。蔡州倚仗柴潭水為固,城上樓架設有巨型弩炮,宋軍將士不敢近前。孟珙身先士卒開挖柴潭堤,放潭水入汝河,用薪柴填平潭池,宋軍順利過潭攻城。與此同時,蒙古軍也決開蔡州城西的練江,逼近城下。柴潭和練江是蔡州城牆外的天然屏障,守城金軍為奪回天險,驅趕城中老弱孩童人,大鍋熬成熱油,以此為“武器”,往城下澆燙宋蒙士兵。孟珙以人道主義出發,派出道士勸阻了這種行為。入夜,金將義率500死士出南門拼命,宋軍進攻受阻。聽說友軍有難,塔察兒令漢軍萬戶張柔率敢死隊20餘人逾溝突城,被城中金軍用鉤連槍抓去2人。張柔也被鉤住。孟珙見狀,立即率前鋒衝出,飛劍斬斷鉤子,救得張柔一命。不知道日後滅宋的張弘範,還是否記得這位父親的救命恩人?   時間進入到端平元年(1234年)。宋軍在蔡州城外歡度新年,城內的金華人卻已經撐到了極限。正月初五,“黑氣壓城上,日無光”。初九,宋蒙聯軍發起攻城,遭到頑強抵抗。蒙古軍在西城的外城鑿了五個大洞,軍隊蜂擁進入內外城牆之間的開闊地,直到晚上竟沒有進展,只好撤出城外。在南門的宋軍戰鬥多時,也沒能登城。   初九夜,金哀宗見大勢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禪位於城東門守將、元帥完顏承麟。就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悽慘的一次禪位儀式開始舉行。在亡國前夕,女真人仍舊執著於自己的民族延續,不得不讓人佩服。如果當年汴京城裡的宋欽宗能有這種氣概,北宋還會滅亡嗎?   正月初十清晨,與禪位在城內舉行的同時,城外的孟珙向宋軍下達了總攻令。部將馬義架雲梯率先登城,萬餘人踴躍而上,南門樓上豎起了大宋旗幟,宋軍率先殺入了蔡州城!登城的宋軍殺到西門,開啟門後放入蒙古軍隊。城裡展開了激勵的巷戰,這是宋、蒙古、金唯一一次三國大交鋒,熊熊大火燃燒著宮殿和街道,三方都在為各自民族的使命而戰。隨即金哀宗自縊而死,大將完顏仲德率領眾軍投河自盡。而接受了禪位的完顏承麟在最後時刻舉行典禮,給金哀宗上諡號,接著就被湧入的宋蒙聯軍殺死。城中的戰火熄滅後,金國的降臣帶著孟珙找到了金哀宗的屍體,屍體已經焦黑無法辨認。孟珙把屍體一分為二,一半歸宋,一半歸蒙古。並分了金國皇帝的儀仗器械和玉璽等寶物。金國徹底滅亡   南宋滅金的過程中,還有一段軼事廣為流傳,那就是在一幅春宮圖上,一些士兵圍著,有一將軍正在強暴金後,而畫上那人明顯就是宋軍總指揮孟珙,至於畫的真實性雖說有待探討,但總算能讓長期受金朝“強暴”的南宋人民YY一把了。   孟珙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恥、臣子恨,完成了岳飛等前輩的夙願,給百年來受盡戰爭苦難的百姓英烈復了仇。回到襄陽,擢為武功郎、權侍衛馬軍行司職事、建康府都統制。孟珙雖然武功郎官品較低,但是職事官的侍衛馬軍行司屬於中央禁軍三衙之一,體現了宋廷對他功勞的認可。【南宋在長江下游有三支主力禁軍,分別駐紮在池州(今安徽池州)、建康(今江蘇南京)、鎮江都統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期有哪些好看的影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