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麻雀美食

    李靖

    打法彪悍,千里奔襲,幾千人搞定從漢至唐一直騷擾的北方遊牧民族。

    皇圖天策府,高階將領的培養基地。

    話說這個比較是不公平的,李靖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位列四大名將,和同時代的其他人比不是一個位面上的好不好。

  • 2 # 海洋情感小屋

    說起功臣,歷朝歷代都有不少的名人,也有不少的書籍和百姓的口口相傳來記載著他們的豐功偉績。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為國為民或為君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所以被載入了史冊和相傳於民間。相信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凌煙閣”,它是當時唐太宗為了紀念,為自己和自己國家或自己人民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修建的。相對於現在祠堂,主要目的是為了紀念擁有豐功偉績的人而修建的。而在凌煙閣裡面最出名的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在李世民時期若要論武將功勞排名第一的當屬:“尉遲恭”。究竟尉遲恭立下了什麼樣的豐功偉績呢?能讓他在凌煙閣武將中排名第一。畢竟在當時凌煙閣中還有著名將領李靖等人的存在。尉遲恭真是比李靖的功勞還要高?

    尉遲恭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排名第七的武將。這時就有人疑問了,既然是排名第七,那他怎麼還能在凌煙閣排名第一呢?不要著急,看完下面我講的就知道了。當時在尉遲恭前面的還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包括當時的李靖在當時的戰功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可即使是這樣在凌煙閣的排名也還是排在了尉遲恭之後。

    在李世民平定劉武周的那幾場戰役中,才招安了尉遲恭。而在後來的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時候李世民遭到了王世充部隊的偷襲導致李世民當時身處險境,在那時的尉遲恭不顧自己的安危,憑藉一人之力不就殺死了當時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而且還一馬當先的就下了李世民。這就是尉遲恭第一功勞:“救主”。

    在那之後李世民奉李淵之命討伐劉黑闥部。李世民當時親自率領部隊去偷襲劉黑闥部,只是當時沒有想到劉黑闥部早就有了訊息,而導致李世民身陷包圍之下,情況可以說是十分危及。在當時的尉遲恭帶領一小部隊,進行了突圍救駕,在尉遲恭的帶領下李世民當時又逃過了一劫難。在這裡他又立下了一次大功。

    最後在李世民跟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帶領的72人的主將領就是尉遲恭。當時李世民在和自己兄弟的廝殺中,李世民不敵,是尉遲恭一箭射殺他兄弟,李世民才得以存活。這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尉遲恭又救下了李世民。

    自古以來都有:‘功大莫過於救主’。在這裡的尉遲恭救了李世民三次。也奠定了尉遲恭在唐朝時期的地位。

  • 3 # 澤思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為了紀念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大將,將24位功臣的樣貌畫在了凌煙閣中。這些畫像的先後順序按照功勞的大小排序,除了唐朝的宗室李孝恭之外,武將裡面排名最高的是尉遲恭。

    尉遲恭最早是劉武周手下大將,他投降唐朝的時候,其他幾位凌煙閣武將都戰功赫赫,秦瓊還被評為立功最多,唐高祖親自獎勵了他金瓶。然而到了凌煙閣建立的時候,這些資歷老的將領都沒能排到尉遲恭的前面。從凌煙閣的排位情況就能看出,在李世民的心中,尉遲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武將。

  • 4 # 留白山水間

    我覺得非李靖莫屬!

    李靖是唐朝開國名將,在唐王朝建立和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出生在官宦世家自幼就文才武略頗有進取之心。

    李靖善用奇兵,用兵往往出其不意但又當機立斷善於把握時機。他一生征戰南北,橫越東西,從河川縱橫的江南到廣漠無垠的大漠,從水流湍急的大江到海拔四千米的青海高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他對唐朝影響最大的戰役是:

    滅東突厥之戰

    公元626年,唐王朝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奪得帝位。頡利可汗知道訊息後先後率兵只差京師附近進行襲擾。此時的唐王朝處於百廢待興之時,太宗李世民只好前往長安城西斬白馬,與頡利盟與便橋之下,突厥引兵退。這便是“便橋之盟”又稱“渭水之盟”。

    在渭水之盟三年後頡利可汗又一次發兵入侵大唐,此時的大唐相較之前國力已有所增加,而頡利可汗由於各部叛離被日益孤立,再加上霜旱之災,東突厥已顯衰敗之勢。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東突厥擁兵仍不下二十萬騎不可小覷。李靖只率了三千騎兵在大霧的掩蓋下急速進軍連夜奔襲,向頡利大本營直奔而去。此時的東突厥根本沒人料到會有突然而來的唐軍,而令他們更加不解的是這些唐軍並沒有直接攻城。頡利可汗望見山上唐軍的旗幟來回移動分不清虛實,李靖又令人勸降了頡利的心腹大將。此時的東突厥已經軍心渙散,李靖乘勢攻城大獲全勝。

    之後頡利假裝投降求一時喘息之機,等到草青馬肥之時,便能回覆元氣,捲土重來。李靖在唐太宗答應了突厥投降並派遣使者的情況下,仍然決意進兵。李靖挑揀精騎萬人疾行,相隔十五里,突厥軍發現唐軍蹤跡,李靖令部將蘇定方以二百騎為先鋒,乘霧突擊其可汗牙帳,令頡利可汗驚慌下逃跑,接著李靖大軍亦至,與鬥志潰散的可汗親軍決戰,終斬首萬級,俘虜十萬餘人,繳獲牛羊數十萬只,終於生擒突厥頡利可汗,將之捉回長安跳舞。東突厥汗國就此滅亡。

    此一役李靖為大唐一雪前恥,李世民聽到訊息後大赦天下祝酒五天。此後李靖又滅了吐谷渾汗國為大唐完全打通了河西走廊。李靖一生大器晚成,在他戎馬生涯中戰無不勝,為大唐的統一和鞏固立下了不朽功勳。李靖病逝後被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賜諡“景武”,陪葬昭陵。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 5 # 木子的人生

    個人感覺是尉遲恭。

    1.李世民晚年的時候,為了紀念跟自己打天下的大將,將24位功臣的樣貌畫在了凌煙閣中。這些畫像按功勞的大小排列,武將排名最高的是尉遲恭。從凌煙閣的排位情況看,在李世民心中尉遲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武將。

    2.尉遲恭原本是劉武周手下的武將,為什麼尉遲恭能在凌煙閣中排武將第一呢?包括當時李靖、秦瓊、程咬金都可是說是戰功赫赫,可即使這樣他們在凌煙閣的排名都在尉遲恭之後。

    3.在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時候,李世民遭到王世充部隊的偷襲導致身處險境。尉遲恭不顧個人安危,一馬當先救下李世民,這是尉遲恭第一功勞救主!在李世民討伐劉黑闥時,李世民親率部隊去偷襲劉黑闥部時,劉黑闥部早就有了察覺,導致李世民身陷包圍之中,情況可以說十分危機。尉遲恭帶領一小部部隊,進行了突圍救駕,使李世民當時又逃過了一次劫難,這裡尉遲恭又立下一次大功。

    4.最後在李世民跟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也是武將的主將。當時李世民在和自己兄弟的廝殺中李世民不敵,是尉遲恭一箭射殺了李元吉,尉遲恭又一次救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尉遲恭居功至偉。

    5.這就是為什麼尉遲恭能排在凌煙閣武將第一的原因,李世民心中武將功勞第一的原因。三次救主,又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積極策劃者,這些功勞結合在一起,是其他將領無法比擬的。

  • 6 # 夢yu千潯

    首推大唐第一名將李靖!李靖(571-649),唐初軍事家。原名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 常與他討論兵法,曾稱讚說:“可與我討論孫吳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了。”隋朝煬帝末年,李靖出任馬邑郡丞。公元617年,李淵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長安被俘,李淵欲殺之,在李世民說情下倖免一死,於是隨李世民,在征討王世充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被授為開府。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剛剛登基,突厥頡利可汗便率十餘萬大軍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竟長驅直入,抵達長安郊外的渭水北岸。是時長安城中僅有數萬守軍,李世民不得不率中書令房玄齡、侍中高士廉等六人來到渭水,與頡利可汗訂立“渭水之盟”,答應每年給頡利進貢。這就是李世民後來所說的“渭水之恥”。

    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之後,李世民決定北伐突厥以雪“渭水之恥”。他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並全權節制另外四路總管,從五路進擊突厥。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新率驍騎三千自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急馳到惡陽嶺(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南),距頡利可汗的都城定襄(即大利城,在今內蒙古清水河境內)僅有數里之遙。

    李靖敢於孤軍深入,而且進軍神速,令頡利可汗大驚失色。頡利對部下道:“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何敢孤軍至此!”

    李靖不等頡利有喘息之機,便發動鐵騎猛攻定襄。頡利措手不及,只得狼狽出逃。

    李靖僅以三千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定襄,頓時威震大漠。

    時值嚴冬,頡利可汗逃到鐵山(在今內蒙古境內的陰山之北),極為窘迫,乃遣使至長安向李世民求和,表示願舉國歸附。其實這只是頡利的緩兵之計。他欲待春暖之後草青馬肥,再與唐軍大戰。

    李世民答應與頡利講和,並派鴻臚卿唐儉為使者到鐵山撫慰突厥部眾。

    李靖此時正駐紮於白道(今內蒙古默特左旗),送走路過此地的唐儉,李靖即對部下說:“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逃至大漠以北,聯合回紇、薛延陀等族眾,再想消滅之就難了。今皇上詔使至其處,頡利必會寬心,不再防備。若選精兵一萬,帶二十天的口糧,迅速襲擊之,頡利可不戰而擒。”

    當時還有將領對此有些疑慮,認為皇帝已經答應與頡利議和,而且也派出了和談使節唐儉。如果對頡利發動突然襲擊,有抗旨之嫌。再說,唐儉已到突厥營地,如果突襲頡利,則唐儉性命休矣。

    李靖解釋說,皇帝並沒有專門下詔令大軍暫停進攻,作為大將,應根據戰場形勢決定攻守事宜。只要能徹底消滅突厥,此時也顧不得唐儉了。

    於是,李靖親率一萬精兵隨唐儉之後北進,至陰山全殲突厥的一部巡邏騎兵,而後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頡利的牙帳。

    此時頡利因李世民答應與其講和而洋洋自得,忽聞唐軍從天而降,倉促之間,難以集合兵力迎戰,只得騎上一匹千里馬逃跑了。

    沒過幾天,成為孤家寡人的頡利可汗便被唐軍俘虜。

    李靖此次襲擊頡利的戰術,與韓信襲齊之戰如出一轍,亦是乘敵不備發雲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潰敵人的有生力量。至此,突厥部眾十五萬人、牲畜數十萬頭,皆為唐軍所獲。自陰山至大漠的廣大地域,遂劃入唐朝的版圖。

    李靖在明知李世民已經答應與頡利可汗講和的情況下,審時度勢,果斷予敵以突然襲擊,一戰即從根本上解決了突厥之患,其功甚偉!李靖此舉,是對兵法上說的“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的最佳詮釋。畢竟與敵國謀和,以及接受敵國的求降,遠不如徹底消滅之乾淨利落。這也肯定正中李世民的下懷。

    李靖凱旋後,李世民果然非常高興,說:“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蹀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滅東突厥,這是李靖為唐朝立下的一大邊功,也是自古以來漢族與北方民族作戰所從未有過的豐功偉績。

    從此,唐朝北方邊境晏然無事,人民安居樂業。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應該說首先得益於李靖的赫赫軍功。

    突厥頡利可汗部落覆滅後,唐朝頓時威震八荒,周邊少數民族部落紛紛向唐朝稱臣,尊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李世民實際上成了“天下共主”。

    四年後,即到了唐貞觀八年(643年),居於青海和新疆的吐谷渾部落,又成了唐朝的一大邊患。

    是年十一月,吐谷渾軍進犯唐之涼州(今甘肅武威),李世民忍無可忍,決定大舉征討之。

    李世民在考慮唐軍統帥的人選時,當然首先想到了李靖。但這時李靖已經六十三歲了,李世民擔心李靖受不了長途征伐之苦,故而猶豫不定。

    李靖聽說後,乃主動向李世民請纓,李世民大喜,立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大總管,統帥五路大軍征討吐谷渾。

    次年初,李靖指揮五路唐軍直趨吐谷渾的都城伏俟城(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岸十五里處),對吐谷渾部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吐谷渾可汗伏允自知難敵唐軍的攻勢,率眾棄城西走。李靖遂命任城王李道宗率所部追擊之。

    李道宗追至庫山(方位不詳),與伏允的部眾在此展開了拉鋸戰。

    未幾,李靖大軍趕到,李道宗暗派千名騎兵繞至庫山背後發動襲擊,伏允腹背受敵,率眾逃往大漠。

    李靖分兵二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自北道進擊;一路由侯君集、李道宗率領從南路追擊。

    李靖麾軍猛追十餘日,在曼頭山(可能是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和赤水源(在日月山附近)一帶追及伏允所部,兩戰兩捷。

    南路軍深入無人之境兩千多里,在烏海(大概在是今青海扎陵湖)一帶殲滅吐谷渾的主力。

    不久,伏允的部隊潰散殆盡,他本人也被部下殺死,餘眾投降唐軍。

    李靖出師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即一舉殲滅吐谷渾部落,平定了西北邊疆。

  • 7 # 劃重點影視

    李世民生平有十大武將,先說說李世民時期的歷史。

    李世民時期簡介: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生平事蹟:李世民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冊封敦煌郡公。善於用兵,屢建功勳。攻破長安後,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右武候大將軍,冊封秦國公。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冊封秦王。設立文學館,籠絡各種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1]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其生平有十大武將之首:長孫無忌,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了,他在當時的行動中也是貢獻最多,功勞最大的。在李世民即位後,長孫無忌就迅速的成為趙國公,李世民對他也是非常信任和看中。但是後來長孫無忌就沒有這麼順遂了。李世民去世後,長孫無忌的地位依舊很高,甚至成為了顧命大臣,但是後來武則天緊握大權,並且想要登上李家的王位。長孫無忌極其反對,可大家也都知道,這樣的反對並沒有用。武則天沒有明明白白的對付他,但是卻有人誣陷他,他也明白自己的處境,最終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位曾經位極人臣的宰相,結局卻讓人唏噓。

    第二:尉遲恭,這是一位極其了得的將軍,後來李世民曾經懷疑過他的忠心,但是尉遲恭直接把自己的戰袍脫了下來,露出了滿身傷疤,這些都是因為打仗而受的傷。李世民自此就再也沒有懷疑過他了。尉遲恭在晚年就辭官了,回了老家,在那裡研究丹藥,享年74歲。

    第三:是侯君集,這同樣是一位將軍,他戰功赫赫,但是卻非常自大,並且在後來還被李世民懷疑他聯合太子一起反抗自己,最後不得善終。

      第四位是張公瑾,這位是因為身體原因,最後病逝。

    第五位是劉師立,他在世的時候也為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的結局也是病逝。

    第六位是公孫武,他是右武衛大將軍,最後得以善終。

    第七位是獨孤彥雲,凌煙閣中就有他的畫像,也是當時的53位功臣中的一位,也是老死的。

    第八位是杜君綽,他的結局有些慘,是在上朝的時候突然就倒下了。

    第九位是鄭人泰,他因為事情沒有辦好,李世民奪了他的官位,但是也沒有傷他的性命。

    第十位是李孟嘗,他的壽命在當時算是長壽了,在74歲的時候在家中去世。由此可見李世民還算是一位胸襟寬廣的君王。

  • 8 # 觀歷史品人心

    李世民手下的武將功勞最大的當然是尉遲敬德,也就是尉遲恭。

    據《唐史》中記載,尉遲敬德當屬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將領中的第一位人物,也是最忠於李世民的武將。尉遲敬德最初跟隨劉武周起兵反隋。而後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領導下,屢立戰功。在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在後來李世民論功行賞時,尉遲敬德當然是頭等大功。

    下面,將尉遲敬德兩次奮不顧身救李世民的兩個故事與大家分享。

    第一次救主。在洛陽之戰時期,當時尉遲敬德剛剛投奔李世民不久,很多人都不信任他。就在大家都以為尉遲敬德肯定會有叛變的時候,李世民在打獵期間遇到王世充的襲擊,王世充的女婿單雄信拿著長矛追殺李世民,尉遲敬德第一個衝出來救了李世民,又擊敗了王世充的軍隊,證明了自己的忠誠。這次救主之後,李世民每一次都喜歡帶著尉遲敬德,把他視為心腹。

    第二次救主。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在追殺李元吉的時候從馬上跌下來,被李元吉奪走了弓箭。李元吉想要用弓箭勒死李世民,危急關頭尉遲敬德又一次救主,射殺了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的性命。一次救駕就足夠讓尉遲敬德一輩子受重用了,更何況他前後兩次救駕,李世民將尉遲恭放在第一武將的位置上,也是人之常情。救駕是尉遲恭能夠後來居上的重要原因,不過尉遲恭的地位高不僅因為救駕,他在玄武門之變時期堅定地態度,也決定了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可見在李世民心目中,尉遲敬德的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無人能敵。

  • 9 # 李飛熊

    如果天策上將可以參選的話,就沒其他武將什麼事了。當然,李世民不能既當選手又當裁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不同方面論證。

    尉遲恭功勞最大

    尉遲恭早年以打鐵為生,但卻又一身好武藝。他雖然投奔李世民較晚,但卻是最忠心的一個武將。尉遲恭從劉武周集團投降李世民後,便迅速成為李世民心腹。

    在與王世充對戰的過程中,尉遲恭曾把李世民從單雄信手中救下,並保護李世民逃出。而在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更是核心人物。他力勸李世民提早動手,不然下場會很悽慘。

    在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當天,李元吉在要殺害李世民的當口,尉遲恭殺到。李元吉原本武功就不如尉遲恭,驚慌失措之下,最終被尉遲恭殺掉,拿下了首級。後來,更是用語言威脅唐高祖,讓他把皇位傳給李世民。

    當然,尉遲恭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的軍功自然也是極高。但最重要的,卻是兩次關鍵時刻救下李世民。如果這兩次李世民掛掉了,那便直接沒有後面的故事了,更別提什麼“貞觀之治”了。在凌煙閣中,尉遲恭位列第七。

    李靖功勞最大

    李靖被稱為“軍神”,自然是無數敵人的白骨把他送上了這個高位。所以,單純論軍功的話,李靖排第一自然毫無疑問。

    李靖跟隨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再後來,南平蕭銑和輔公祏,滅掉東突厥和吐谷渾。赫赫戰功,威名遠播,有人認為他可以和孫武、吳起相提並論,是王佐之才,曾擔任唐朝的兵部尚書,死後入武廟十哲。李靖死後,位列凌煙閣第八位。

    李勣功勞最大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徐茂公的名字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後來他被賜姓李,又名李世勣。但為了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最終改名李勣。

    李勣出將入相,是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將領之一。原本出身瓦崗寨的李勣,後隨李密一同投降唐朝。在李世民平定四方的過程中,李勣往往跟隨在身旁。他曾兩擊薛延陀,大破東突厥。

    在唐太宗時期,李勣跟隨李世民一同大敗高句麗。但最終因為糧草不濟,於是撤兵。等到了唐高宗時期,李勣是輔佐唐高宗的重要武將,是李世民留給自己兒子的重要遺產。原本被打敗的高句麗在此造反,李勣奉命出征,和薛仁貴一起滅掉高句麗,完成了李世民沒有完成的壯舉。

    李勣死後,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二十三位(最後一名是秦瓊,排第二十四位)。後來,李勣的孫子徐敬業(李敬業)謀反,兵敗後,武則天讓人把李勣掘墓砍棺,收回了原本賜予的“李”姓。等到唐中宗李顯即位後,給李勣平反,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並重新安葬了他。

    綜上所述,從凌煙閣的排名來說,尉遲恭的功勞最大,因為他保證了李世民的人身安全並且最忠心。如果但從軍功來說的話,則毫無疑問是李靖。李靖在大唐開疆拓土的過程中,是屬於最閃耀的那一顆將星。而李勣更是作為李世民的託孤大臣,且戰功也不遜色,完成了隋煬帝、唐太宗都沒實現的目標——滅高句麗,功勞也是極為突出。

    只能說,唐太宗時期將星璀璨,每個人的能力、功勞都是極為耀眼,即使唐太宗本人也是極為突出。但如果拋開種種因素,只論功勞的話,李靖位列第一應該是合適的。

  • 10 # 九頭鳥漫談文史

    唐太宗李世民十六歲從軍,十九歲跟隨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後在“玄武門之變”後奪位,創立貞觀盛世,麾下收服驅使名將無數,李世民一生征戰事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十六歲從軍至登基為帝,這一階段中李世民常常身先士卒,親自率軍作戰,第二階段是登基為帝之後,成為皇帝的李世民不再經常親自率軍作戰,而是高居長安做戰略上的指導,兩個階段分別有兩員大將功勞最大,分別是登基之前的尉遲敬德和登基之後的李靖。

    多次挽救李世民生命的“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本是劉武周的部將,歸降李世民後深得信任,在眾多部下均對尉遲敬德抱有懷疑態度時,李世民卻對尉遲敬德趟開胸懷,而尉遲敬德也給予李世民絕對的忠心和豐厚的回報。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在和王世充交戰時,差點被單雄信擒拿,關鍵時刻,是尉遲敬德救了李世民:“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賊徒稍卻,敬德翼太宗以出賊圍。”

    “玄武門之變”前後,尉遲敬德先是經受住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不斷威逼利誘,然後和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主動勸說李世民發動政變奪位,“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在李世民被李元吉盯上後,再次挽救李世民:“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於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是尉遲敬德手持兩人首級逼退攻打玄武門的太子府護衛,又率軍逼迫李淵承認李世民的政變行動合法,史載:“及論功,敬德與長孫無忌為第一,各賜絹萬匹;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 ”。

    可以說,在李世民稱帝之前,沒有人能比尉遲敬德功勞更大,尉遲敬德也以寒門之身在門閥遍地的唐初,以功高居“凌煙閣功臣榜”第七位。不過在貞觀時期,尉遲敬德因居功自傲,以及毆打李唐宗室李道宗被李世民敲打,後期開始煉丹修道以自保,唐高宗時期善終。

    大唐軍神,擊垮東突厥、吐谷渾的貞觀第一將李靖

    前面說的尉遲敬德的功勞主要是對內,李世民時期對外功勞最大的就要屬李靖了,李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但李世民依舊重用他。貞觀四年,唐朝和東突厥的國運之戰中,兩軍相持不下,關鍵時刻,受命統帥前線唐軍的李靖親自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奇襲定襄,一舉擊垮東突厥,將這個曾在渭橋羞辱唐朝和李世民的大敵徹底擊敗,此後又突襲陰山,活捉了東突厥的頡利可汗。

    貞觀九年,李靖再次出征,將挑釁唐朝的吐谷渾擊敗並逼降。整個貞觀時期,李靖多次以主帥身份統帥唐軍對外作戰,李世民的“天可汗”之名全有賴於李靖的不斷勝利,貞觀十四年,李世民還專門將李靖未來要和妻子合葬的墳墓按照突厥和吐谷渾境內的山巒修建:“十四年,靖妻卒,有詔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綜上所述,李世民時期功勞最大的武將就是尉遲敬德和李靖了,尉遲敬德在李世民從秦王到皇帝的道路上功勞最大,多次在關鍵時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將中無人能及。而李靖在貞觀時期的對外戰爭中,也是起到擎天之柱的作用,唐朝對外戰爭的赫赫威名也是自李靖擊敗東突厥開始,兩人在凌煙閣上的排名也證明了他們的地位,凌煙閣功臣榜上的所有武將中,除皇族李孝恭外,尉遲敬德和李靖是排名最高的。

  • 11 # 河邊的白欄杆

    李世民時期,論功績,尉遲恭憑藉兩次救主,玄武門之變中誅殺李元吉、海池逼宮,控制李淵的事蹟,當屬第一。

    尉遲恭,原屬劉武周,武德二年(619年)隨劉武周南下攻唐,武德三年(620年)降唐,從此成為李世民麾下戰將。同年,李世民率軍東征王世充,尉遲恭也隨軍出征。

    九月的一天,李世民率尉遲恭和五百騎兵巡視戰場,遇到王世充部萬餘騎兵圍攻。王世充部將單雄信執矛直衝李世民,千鈞一髮之時,尉遲恭執矛驅馬趕到,從側面將單雄信刺落下馬,勇冠三軍,王世充部見狀,都不敢上前,尉遲恭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功高莫過救主。隨後率兵反擊,在敵軍陣中來往衝殺,俘虜敵兵六千餘人。

    玄武門之變前夕,尉遲恭拒絕太子李建成拋來的橄欖枝,多次鼓動李世民先下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玄武門兵變,李世民親手射殺了李建成。尉遲恭率七十餘騎衝向齊王李元吉,李元吉被流矢射中,墜落下馬,很快爬起來竄入身旁的小樹林。這時李世民騎馬追上,進入樹林時,韁繩被樹掛住,李世民被絆倒摔馬,李元吉見狀,過來搶奪弓箭,想來個反殺。又是千鈞一髮之時,尉遲恭趕到,大聲呵斥,李元吉害怕,撒腿往武德殿跑,尉遲恭騎馬追趕,一箭將李元吉射殺。隨後尉遲恭受命往海池,控制李淵,請李淵寫下詔書,命令各部歸李世民處置,安定朝局。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修建凌煙閣紀念追隨其平定天下的功臣,尉遲恭在其中排名第七,武將中除了宗室李孝恭外,排名第一,可見尉遲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 12 # 小戒看電影

    尉遲恭最大的功勞並不是救駕,而是奪位。可以說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和實施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後來在李世民評功的時候,尉遲恭為武將第一。

    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鬚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槊將軍三寸鐵

    在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雙方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李世民擔心殺兄弟損害自己的名聲,一直猶豫不決,尉遲敬德一再勸其早下決心,先發制人:“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縱不從敬德言,請自決計,其如家國何?其如身命何?……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經過多次勸說,李世民終於下定了政變的決心。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親自射死了正企圖掐死李世民的齊王李元吉,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當時,李建成、李元吉的衛隊正在猛攻玄武門,情勢危急,尉遲恭“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宮府兵遂散”。接著,尉遲恭帶甲持槊,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李淵逼宮,讓其下詔命令太子齊王所部全部由李世民指揮,確定了李世民政變的“合法性”,可謂力挽狂瀾。所以李世民把“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全部賞賜給尉遲恭。

    尉遲恭同時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唐王朝的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等人才。縱觀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前後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恭,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盛世。

    貞觀元年,突厥聽說唐朝內亂,前來落井下石,興兵二十萬,大舉入侵,直逼長安。當時唐朝在長安的兵力遠不及突厥,各地的援軍又來不及趕到,形勢萬分危急。尉遲恭臨危受命,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迎擊突厥前鋒。尉遲恭“輕騎與之挑戰,殺其名將,賊遂敗”,大破突厥軍,擒獲突厥大將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餘級。突厥因此士氣受挫,與唐王朝談和罷兵,為穩固初生的貞觀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單雄突犯,王幾遇難。賴恭橫矛,刺賊馬畔

    不過在戰場上,尉遲恭最出名的一戰還是題主所說的救駕之功。當時唐軍圍困洛陽軍閥王世充,某日,李世民興致大發,讓右一府統軍尉遲恭陪他出去打獵,結果正好遇上王世充部步騎數萬前來進攻唐軍。

    尉遲恭最大的功勞並不是救駕,而是奪位。可以說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和實施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後來在李世民評功的時候,尉遲恭為武將第一。

    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鬚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槊將軍三寸鐵

    在玄武門之變前,當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雙方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李世民擔心殺兄弟損害自己的名聲,一直猶豫不決,尉遲敬德一再勸其早下決心,先發制人:“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縱不從敬德言,請自決計,其如家國何?其如身命何?……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經過多次勸說,李世民終於下定了政變的決心。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親自射死了正企圖掐死李世民的齊王李元吉,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當時,李建成、李元吉的衛隊正在猛攻玄武門,情勢危急,尉遲恭“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宮府兵遂散”。接著,尉遲恭帶甲持槊,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李淵逼宮,讓其下詔命令太子齊王所部全部由李世民指揮,確定了李世民政變的“合法性”,可謂力挽狂瀾。所以李世民把“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全部賞賜給尉遲恭。

    尉遲恭同時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唐王朝的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等人才。縱觀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前後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恭,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盛世。

    貞觀元年,突厥聽說唐朝內亂,前來落井下石,興兵二十萬,大舉入侵,直逼長安。當時唐朝在長安的兵力遠不及突厥,各地的援軍又來不及趕到,形勢萬分危急。尉遲恭臨危受命,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迎擊突厥前鋒。尉遲恭“輕騎與之挑戰,殺其名將,賊遂敗”,大破突厥軍,擒獲突厥大將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餘級。突厥因此士氣受挫,與唐王朝談和罷兵,為穩固初生的貞觀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過在戰場上,尉遲恭最出名的一戰還是題主所說的救駕之功。當時唐軍圍困洛陽軍閥王世充,某日,李世民興致大發,讓右一府統軍尉遲恭陪他出去打獵,結果正好遇上王世充部步騎數萬前來進攻

    王世充任命的大將軍單雄信看見李世民居然脫離大軍,那叫一個高興啊,立刻帶領騎兵直奔李世民。單雄信是瓦崗寨中赫赫有名的猛人,武藝絕倫,因此人送“飛將”的外號,這可是當年呂布的外號,可以說名聲絕對在還不出名的尉遲恭之上。結果兩人交手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尉遲敬德大喝一聲,把單雄信挑下馬來,嚇得其他人連連後退,尉遲恭乘機保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大概是單雄信這次把李世民嚇壞了,所以後來雖然徐世勣苦苦求情,李世民還是把單雄信一刀宰了(小說裡說李世民老爹殺了單雄信大哥,那是鬼扯)。

    王世充任命的大將軍單雄信看見李世民居然脫離大軍,那叫一個高興啊,立刻帶領騎兵直奔李世民。單雄信是瓦崗寨中赫赫有名的猛人,武藝絕倫,因此人送“飛將”的外號,這可是當年呂布的外號,可以說名聲絕對在還不出名

  • 13 # 斯蒂芬林奇

    李世民時期功勞最大的武將當然是李世民自己了,唐帝國的建立和安寧他功不可沒。但他畢竟是皇帝,照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在問他手下的那些武將們。

    李世民手下猛將如雲,要說功勞最大,莫過於尉遲恭和李靖。

    不過,這個要一分為二地看,站在維護皇權統治的角度,尉遲敬德有救駕之功,自然功勞最大。站在完成國家統一,保家衛國的角度看,李靖功勞最大,平定南方,滅亡東突厥,幹翻吐谷渾等都是不世之功。

    (一)尉遲恭三救李世民

    尉遲恭原本是劉武周部將,後來投降了李世民。李世民惜其才,重用他,李世民的選擇是對的,在那個紛亂年代裡,尉遲恭曾救了他三次。

    第一次,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狩獵被困。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親自帶兵前去征討於王世充。攻打王世充基本上不費什麼力,大唐的軍隊在李世民的率領之下是勢如破竹,無人可抵擋,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李世民就攻佔了王世充大部分的城池,只剩下了城高池堅的洛陽城。

    但是洛陽城城高牆厚,李世民的軍隊久攻不下,不得不轉變作戰的思路,改進攻為圍困。

    洛陽被圍之後,李世民就開始悠閒地打起獵來了。一日,李世民到周圍打獵,被王世充的部下發現並且把此訊息上報給了王世充,已經被打得只剩下洛陽的王世充覺得這是一個報仇的機會,只要幹掉了李世民,那麼此局可破,因此王世充帶著幾萬兵就前去襲擊李世民。

    王世充麾下猛將單雄信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大將,僅用了幾槍就想直取李世民之性命。在這個危急時刻,尉遲恭縱馬怒吼並且把單雄信給刺下馬,救出了李世民。

    至此,李世民更加欣賞和信任尉遲恭了。

    第二次,李世民征討劉黑闥

    唐軍在清繳竇建德夏國殘部時,用力過猛,激起了竇建德舊部劉黑闥等人的強烈不滿情緒,遂呼應竇舊部起兵反抗,一時間佔領多座城池,唐軍節節敗退,夏國全境丟失。

    面對如此局面,李淵才派出了李世民前去征討劉黑闥。在激戰之中,唐將羅士信不幸被劉黑闥所殺,兩軍更是開始展開了非常慘烈的拉據戰。

    後經過激戰,李世民和幾路將領完成了對劉黑闥的合圍,並且切斷了劉黑闥大軍的補給,以此來圍困於劉黑闥。

    劉黑闥在大怒之下決定反擊,派出軍隊並且親自帶領大軍前去偷襲於大唐將領李世勣,如果李世勣遭到了襲擊必會向李世民求救,而按照李世民的性格也必定會親自前來,到時解決了李世民,此局可破。而劉黑闥所料不差,李世民果真是親自前來。李世民在前來救援的路上就被伏擊,因為雙方人數相差懸殊,因此在經過激戰之後,李世民所剩士兵無幾,更是被劉黑闥的大軍團團圍住,命懸一線。

    情勢危急之時,尉遲恭率領著一小隊兵馬衝破了劉黑闥的團團包圍,救出了李世民。

    而後李世民水淹劉黑闥軍隊,劉黑闥大敗逃往突厥。

    這是尉遲恭第二次臨危救駕。

    第三次,玄武門之變救秦王

    在玄武門前的激戰中,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身亡,三弟李元吉被射傷逃跑。李世民為永絕後患,看到李元吉逃跑之後便乘馬追了出去,不料半路不小心摔了下馬來,一時竟爬不起來。

    正躲在草叢中的李元吉在聽到了聲響之後,認為這是一個報仇的機會,於是出來撿了李世民的弓想勒死他。

    在這命懸一線之際,尉遲恭衝了過來,並且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這是尉遲恭第三次救李世民了。

    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恭被封鄂國公,任右武候大將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諡號忠武。

    封建王朝,有句說法是功高莫過於救駕,尉遲恭三救李世民,這可是不世之功。若以維護皇權來說,尉遲恭是當之無愧的功勞最大的武將。

    但武將的功勞當以戰功來論,遍觀初唐年間,李世民無遺是最厲害的武將,南征北戰打下了整個李唐江山,但他畢竟是皇帝,不在今天的話題討論之列。

    李唐江山,李世民之下,武將以戰功論功勞最大者,非李靖莫屬。

    李靖本是個有氣節之人,當年若不是李淵很快攻破長安俘虜了他,他就要跑到洛陽去密高李淵謀反。

    當年李淵在長安抓住了李靖,很想殺他,但李世民念其才華,力保李靖,李靖這才得以有後來的功勳。

    李靖有哪些著名戰功呢?

    1、南征蕭銑,東平輔公拓

    在李世民東征西討各路諸侯時,偏安南方的南梁不甘寂寞,興師北上攻打唐國的峽州和巴蜀等地。

    為了徹底平定南梁蕭銑,穩固後方,李淵調李靖赴夔州攻打蕭銑。

    李靖鑑於敵我雙方的情勢,上書陳奏了攻滅蕭銑的十策,得到了李淵的採納。最終李靖輔佐李孝恭用兵,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消滅了當時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

    後來李靖又奉命帶兵攻打軍閥輔公祏,他運籌帷幄,接連取得戰果,很快輔公祏就處於下風,在武德七年時,輔公祏處境困窘,只得放棄丹陽逃走,之後李孝恭派出騎兵窮追不捨,最終在武康被俘。

    自此李靖的軍師才能開始顯露無遺,得到李唐統治者的重用。

    2、襲滅東突厥,一舉安定東北部邊疆。

    唐初北方的突厥一直嚴重威脅著唐帝國的統治中樞長安,李靖平定南方後,李淵就安排他駐守北方,阻擊突厥的進犯。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反擊突厥,調動十萬軍隊,任命李靖為統帥,五名行軍指揮官分道出擊。

    李靖用兵擅長出奇制勝,他率領三千人馬從馬邑向北進攻,日夜兼程,夜襲攻破了定襄。

    突厥頡利可汗措手不及,急忙率領部向北逃去。但李靖繼續追擊,他還派遣間諜深入突厥內部使用離間計,在陰山地區擊敗突厥軍隊。

    頡利可汗無奈派特使請降,來個緩兵之計。李靖看透了頡利可汗的計謀,利用唐朝的安撫時間,帶領一萬名士兵突襲東突厥腹地,重創突厥軍隊,殺死一萬多人,俘虜十萬人,活捉了頡利可汗。

    此役戰果豐碩,恐怕李世民也沒想到李靖一舉能滅了東突厥。

    自此,唐朝北方邊患得以解除,李靖立下不世之功,堪比衛青、霍去病等歷史名將。

    3、擊敗吐谷渾,消除西部邊患

    貞觀八年( 公元634年),吐谷渾派兵進攻涼州。

    此時的李靖已經退休在家休養,當他聽說吐谷渾兵犯唐境時,不顧年老,主動請命帶領軍隊向西進發。

    李世民立即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五位總管的軍隊反擊吐谷渾。當時,正值冬季,吐谷渾可汗伏允放火焚燒雜草,撤退到大非川,試圖將唐軍困在飢餓和疲憊的困境中。

    遭遇困境,唐軍將領們認為戰馬缺乏飼料,不利於野戰。但李靖決定利用敵人撤退不遠的機會攻擊敵人,攻其不備。

    隨後作戰中,唐軍越過積石山,透過柏海一直追擊到今天的新疆,行軍兩千多里,打了十幾次仗,最終擊敗了吐谷渾可汗大軍,迫使吐谷渾可汗自殺,從而一舉平定了唐朝西北部的邊患。

    李靖被封為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死後被安葬在昭陵,追封司徒。李靖還是一位軍事理論家,李靖曾把自己的軍事理論和戰鬥經驗寫成10餘部著作,比如《玉》帳經》、《六軍鏡》、《韜鈐秘術》等,可惜大都失傳。

  • 14 # 布衣軍儒

    隋唐演義伴隨著我從青澀少年一直步入警察生涯。其中的李氏王朝的名人名將歷歷在目。個人感覺李孝恭才是唐初真正的名將,如果不是因為皇室的原因,他的名氣絕對還要大很多,特別搞不懂他和李靖一起平定南方,怎麼後來就只聽說李靖沒聽說他了。排名完全是李世民個人的利益和好惡,跟功勞關係不大,秦瓊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將領,立下不世之功,可以稱為隋唐時代天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星!可就是因為不忍看到李家兄弟相殘而並未參與玄武門之變,被李世民雪藏,二十四功臣給了個末位。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女人。”那麼對於一位深得民心的君主來說,必是少不了那些能臣名將。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如此,他的大唐江山,缺不了那些為他浴血奮戰的兄弟,他的貞觀之治,也離開不了各位能臣的輔佐。顯然,李世民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他把那些對於他登基與治世有赫赫戰功的人,按照每個人的貢獻值的高低,設立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一點與後來的朱元璋大相徑庭,朱元璋則是對那些一直幫他打江山的人大開殺戒,甚至有點迫害妄想症,沒有幾個人能夠倖免,使人唏噓不已。

    唐朝開國的這二十四位功勳蓋世的能臣顯然就幸運多了,李世民不僅在他們在世的時候就以禮相待,就算離世了,也是享受了很高的榮譽與葬禮,此等君主,豈有在歷史上不出名之理。這二十四位能臣又是何許人也?首先第一位就當數長孫無忌國舅爺了,這個無需懷疑爭辯,他是歷史上難得的大舅子,不曾因為外戚的身份就去奪取政權,而是一路幫著大舅子過五關斬六將。比李世民的親兄弟還親,畢竟作為親兄弟的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曾想要手足殘殺奪得大唐天下,沒想到一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拔得頭籌。長孫無忌作為凌煙閣功臣之首,有大舅子關係撐著,還有至死不渝的忠心,以及自己傑出的能力,這個第一當之無愧,也毫無懸念。那麼其餘的二十三位,還有四位也是親戚,那麼剩下來的十九位,在沒有親戚關係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躋身榜中,實為榮幸之至,也是對於自身能力的一種極大的肯定。但是有人問,秦瓊為何居於末位,又是如何排的名次?其實這個一點也不意外,二十四位能臣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親戚,二是隨唐高祖一起打天下的尊貴級元老。像房玄齡等人就有六位,還有瓦崗寨好漢,又是有魏徵等五人。而魏徵之名氣,自是史書早有記載,與唐太宗之間的故事和名言就有很多,唐太宗親切地叫魏徵是自己的鏡子,可以明得失。李世民能夠如此盛名天下,和這些直言善諫的大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秦瓊,不僅去世得早,在貞觀時期沒有立下多少功勞,反而是久病纏身,也沒能夠繼續充分發揮他的作用。其次秦瓊並不是一直是唐朝將領,知根知底,而是半路追隨。從隋代開始,他便是隋朝大臣,後來隋末動亂時期又先後跟過三四個主子,和劉備以及呂布有得一拼,不免為唐朝其他大臣所詬病。再次,玄武門之變,可謂是李世民一生的轉折點,而這個政變的參與者也不能確定是否就有秦瓊,在史書的記載中說法不一,有待考究。

    所以說單憑他作戰勇猛,戰績突出這一點就把他列為凌煙閣二十四位能臣之中,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待遇了,至少在李世民的心中還是惦記著並且對他有所感恩的除卻那之前所說的三類功臣,他也算是最後八位中的一位,況且在封這個稱號的時候,秦瓊已經離世了五年,依然能夠躋身其中,李世民沒把位置讓給活著的大臣,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 15 # 泥腿子的陽春白雪

    要說李世民朝的武將就怎麼也繞不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十七年太宗遙想戎馬歲月,感懷創業之艱,繪二十四功臣畫像於凌煙閣,以示紀念。這其中有將領15人,分別是: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河間元王李孝恭、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瑾、盧國公程知節、英國公李勣、胡國公秦瓊。要討論太宗時期哪位武將的功勞最大肯定應該從這裡面產生。當然這些人都是跟隨太宗南征北戰、功勳卓著的鐵血將軍,可要說第一,就不是誰都有資格爭勝負論短長的了。以下三位是個人認為最有希望的人選,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

    1、鄂國公尉遲敬德

    公本胡人,天生神力,勇猛善戰,自歸唐後,屢立殊功:徵王世充伐竇建德,救太宗於危難;討劉黑闥再救太宗性命;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元吉,逼李淵禪位,論功第一;大敗突厥,解太宗初期危機。帝國時代,有四種功勞是所以臣子都憧憬、嚮往、渴求的:定鼎之功、從龍之功、拓土之功、滅國之功。尉遲恭定鼎、從龍四佔其二,功績不可謂不大。

    2、衛國公李靖

    作為大唐的一代軍神,李靖自然是戰功赫赫的,就連太宗都贊他:“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他的主要功績有:南定吳會;平江南,擒輔公祐;北清沙塞,滅東突厥;西定吐谷渾。李靖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文韜武略都拿得出手的名將,只因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不明,試圖中立而為太宗所忌憚、不喜,致使後半生只能韜光養晦,再難有作為。

    3、英國公李勣

    英國公起於草莽,素以謀略聞名於世,歸唐後,追隨太宗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立下不朽功勳;後又在攻滅東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戰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大唐江山的鞏固立下汗馬功勞。李勣是儒將,講究以智勝力,也正因為如此使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曖昧、立場搖擺不定,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不然他應該有更大的功績。儘管如此,他還是憑藉極高的政治智慧在太宗朝始終屹立不倒,甚至到了高宗時期還被倚為肱骨,受到重用,並且最後得以善終。

    這就是我認為太宗時期功勞最大的三位武將,要說戰術素養,韜略武功等綜合實力,毫無疑問,當屬李靖,要單純只論功勞,個人更傾向尉遲恭。

  • 16 # 海學390

    李世民時期功勞最大的武將當屬李靖。在李世民的心裡,李靖的地位非常高,他對李靖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如果要是評選大唐時期最英勇武將的話,李靖自然可以入選,他也是最有能力入選的存在,他有著顯赫的戰功,懂得歷史的人都知道。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人,祖籍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

  • 17 # 不吃貓的魚1128

    1、尉遲敬德

      鄂國公尉遲恭(585—658),字敬德,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州朔城區)人。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諡曰忠武。

      2、侯君集

      陳國公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漢族,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有功,漸受重用。在玄武門之變中他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貞觀年間,任左衛將軍、禮部尚書等職,先封潞國公,後封陳國公,作為唐24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圖形凌煙閣。貞觀17年(643年),因依附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被誅。

    3、張公瑾

      郯國襄公張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魏縣邊馬一帶)人。開始在王世充手下為官。高祖李淵建唐,張公瑾歸國,後為尉遲敬德等人薦於李世民,引入幕府。後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得皇位。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後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632年5月2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張公瑾病死,時年僅三十九。諡曰襄。貞觀十三年,改封郯國公。

      4、劉師立

      襄武郡開國公劉師立,(?-640年)宋州虞城人(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劉師立本來是李世民屬下的一名親衛,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因參與誅殺李世民的政敵原太子李建成有功,加官進爵升至左驍衛將軍。党項首領拓跋赤辭,先附吐谷渾,負險自固,師立亦遣人為陳利害,赤辭遂率其種落內屬。太宗甚嘉之,拜赤辭為西戎州都督。後師立以母憂當去職,父老上表請留,詔不許赴哀,復令居任。時河西党項破刃氏常為邊患,又阻新附,師立總兵擊之。軍未至,破刃氏大懼,遁于山谷,師立追之,至恤於真山而還。吐谷渾於小莫門川擊破之,多所虜獲。尋轉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諡曰肅。

      5、公孫武達

      東萊郡公公孫武達(生卒年不詳)唐初將領。京兆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櫟陽鎮)人。隋末從軍,素以豪俠聞明。李淵父子兵進渭北,他前往長樂宮(在今陝西大荔縣)投奔李世民,遂為秦王李世民部將。武德初年,隨從李世民多次征戰立功,為秦王府右三軍驃騎,封清水縣公。李世民繼皇帝位,為檢校右監門將軍。貞觀初年,出任肅州刺史。突厥數千騎兵騷擾,他率精兵兩千與張掖河大敗突厥,唐太宗璽羽褒獎,遷為左監門將軍。後奉太宗命令率軍進擊靈州之突厥可邏拔扈部。以功封為東萊郡公。唐高宗永徽年中升為右衛大將軍。卒贈荊州都督,陪葬於咸陽昭陵。

      6、獨孤彥雲

      歷陽郡公獨孤彥雲武德九年,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將害太宗,長孫無忌請太宗先發誅之。於是奉旨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獨孤彥雲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獨孤彥雲後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唐會要卷六諸帝公主中記載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與新唐書記載一致,然而卷二十一關於昭陵陪葬人員又記載安康公主駙馬獨孤彥雲。

      7、杜君綽

      懷寧郡公杜君綽,唐朝前期的人物,曾經出任荊州都督、懷寧郡公等官職,他是高宗朝官左戎衛大將軍,封懷寧縣公,玄武門九將(李世民進入玄武門隨行九人)之一。

      8、鄭仁泰

      同安郡公鄭仁泰(601年-663年11月19日),名廣,字仁泰,以字行,滎陽開封人。曾祖鄭景,北齊金紫光祿大夫、陽平太守、滎陽郡公,追贈司州刺史。祖父鄭繼叔,北齊咸陽王斛律光的記事參軍。父鄭德通,隋眉州錄事參軍,唐朝追贈使持節平州諸軍事、平州刺史。貞觀二十一年三月,詔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李海岸副之,自萊州度海;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孫貳朗、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副之,率營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進。”

      10、李孟嘗

      漢東郡開國公李孟嘗(593年-666年7月7日),趙州平棘人(今河北趙縣城南),字待賓,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參與者。隋末中原大亂,李孟嘗入山為盜。大業末年,與王君廓一起歸附唐朝,時年十四。武德元年李淵登基後,王君廓封彭國公,李孟嘗授開府儀同,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為將。同年8月跟隨李世民征討薛舉、薛仁杲,武德三年征討劉武周,前後以功勳加上柱國,累功賞賜財物一千五百段。貞觀四年(630年)2月,李孟嘗跟隨李世勣在嘖北陰山大破突厥,以功賞賜奴婢一百口。貞觀五年,進封食邑二千戶,後改封漢東郡開國公,移食隨州實封四百戶。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的府第,年七十四。高宗下詔追贈使持節大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昭陵。夫人清河崔氏,隋昌平郡公崔寶山之女。

  • 18 # 小島知風

    其實這個不太好說,唐朝初期外姓大將之中功勞最大的將軍肯定是李靖,而對李世民功勞最大的卻是尉遲敬德,李唐王朝統一天下之中功勞最大的將軍是李唐宗室河間王李孝恭。

    但是再看凌煙閣排名,第一是長孫無忌,實際長孫無忌並不算是武將,他只是李世民的幕僚參謀,因為他是李世民的發小外加心腹親信以及還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所以他排名第一,但是論對大唐建國的功勞來說長孫無忌肯定是不如排名第二的李孝恭和排名第八的李靖。

    唐初統一全國主要是三大戰役奠定了大唐一統天下的基礎,這三大戰役就是洛陽之戰剿滅王世充和竇建德,平定梁王蕭銑,平定江南,這三大戰役中除了洛陽之戰是李世民率軍剿滅以外,李孝恭打了剩下兩大戰役,攻滅蕭銑和平定江南剿殺了江南起義軍降而復叛的輔公袥。

    李孝恭不僅平定了荊襄地區和江南地區,他還平定了巴蜀地區,所以李孝恭不僅是李唐皇族的宗室親王,還是戰功赫赫的名將。但是李孝恭在李世民登基以後就黯然失色了,因為李孝恭畢竟是李唐皇室成員,在李世民登基以後多少還是受到李世民的猜忌,雖然表面上對李孝恭恩寵有加,但是實際上李孝恭在貞觀年間以後就沒有兵權了,更多的是一位富貴王爺。

    再說李靖,其實李靖在唐朝統一天下時,他一直是和李孝恭搭檔統兵平定巴蜀平定荊襄平定江南,可以說李孝恭功勞得有一半是李靖的功勞,因為李靖善於謀略,所以這些大型戰役中很多謀略都是出於李靖之手。

    李靖獨立統軍是在李孝恭打完兩大戰役之後被召回中央,李靖接管了李孝恭的兵權,緊接著李靖率軍進入了嶺南,協助已經投降的嶺南總管馮盎安撫嶺南獠人。

    李靖軍事生涯的輝煌時期主要是在貞觀時期,雖然李靖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皇位之爭中保持中立,但是李世民登基以後對李靖卻是欣賞有加,在李世民貞觀初期執掌軍權的就是李靖。

    李靖在貞觀初期先後攻滅東突厥,征討吐谷渾,為大唐橫掃天下初期出力很大,因為李靖用兵如神,唐朝自李世民以後一直尊李靖為大唐戰神。

    但是李靖在凌煙閣功臣排名卻在尉遲敬德之下,這主要是因為尉遲敬德多次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替李世民出生入死太多次了。

    尉遲敬德在唐朝統一天下時期一直是作為李世民麾下大將為李世民衝鋒陷陣,他沒有獨立的統軍經驗,他更多的是作為衝鋒陷陣的猛將而已。

    但是尉遲敬德對李世民個人來說功勞卻是非常大的,洛陽之戰時李世民輕騎窺探敵營,險些被王世充賬下飛將單雄信多抓,全靠尉遲敬德拼死擋住單雄信的軍隊,李世民才得以脫身。

    後來李建成多次拉攏尉遲敬德都被他堅決拒絕,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殺大哥李建成以後心神恍惚,險些被李元吉刺死,多虧尉遲敬德搶先從背後槍挑李元吉救下李世民性命,後來又是尉遲敬德拿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向李淵逼宮,才化解了李建成舊將薛萬徹和馮立率軍攻打玄武門的危機。

    李世民登基以後尉遲敬德一直作為李靖的先鋒跟隨李靖東征西討立功無數,但是尉遲敬德對大唐的功勞肯定沒有李靖大,畢竟李靖才是主帥指揮者,可是要說對皇帝李世民個人而言,尉遲敬德的功勞確實很大。

    史書曾經記載有人誣告尉遲敬德謀反,後來李世民詔尉遲敬德殿前對質,尉遲敬德啥話都沒說直接把衣服脫了讓李世民看他為了大唐和李世民所受到的身體傷害,身上全是刀疤戰傷,李世民當場淚流滿面,從此不再懷疑尉遲敬德,這也說明了尉遲敬德為了李世民和大唐付出了多少血汗。

    所以唐初功勞最大的三位將軍就是李孝恭和李靖以及尉遲敬德,這其中李孝恭的戰功都是在李淵時期所立,所以單以李世民時期的話功勞最大的應該是李靖,畢竟李靖是李世民時代的大唐戰神,但是以對李世民個人功勞來說肯定是多次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的尉遲敬德,所以說李靖對於國家功勞是最大的,尉遲敬德對於皇帝李世民個人來說功勞是最大的。

  • 19 # 天晴愛睡覺

    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定唐朝天下,玄武門之變殺掉李建成登基後,更是先後打敗高句麗,掃滅突厥。李世民的一生都在南征北討,手下戰將如雲;

    為了表彰功勞,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非按照功勞大小排名,而是在貞觀十七年,唐太宗選出二十四個功臣後,按照最高官職排名。貞觀十七年已經去世的人,此時已經獲得贈官(死後贈官一般會遠遠高於生前真正職務),因而排在前面。舉例而言,貞觀十七年,長孫無忌最高虛銜為司徒,房玄齡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此時已經去世,是贈司空。因“死者為大”的原則,真正的司空房玄齡排在三個贈司空之後。貞觀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為“去世較晚、此時未獲得死後贈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唐朝的武將中:李靖排在第一無話可說,雖然沒有參與李世民最重要的玄武門之變,但是無論是在唐朝建立之後的平定江南、還是貞觀時期消滅東突厥等功績,絕對是唐朝武將的第一人。李靖有韓信之才,而其人能在戰後果斷放棄兵權,也讓他逃脫了武將兔死狗烹的宿命。

  • 20 # 臥聞海棠

    李世民時期哪個武將功勞最大?有人說李靖,有人說蘇烈,有人說尉遲敬德,都錯了,其實是李世民自己。很多人都僅僅把李世民當成一個皇帝來看待,但實際上,單論戰功,李世民自己才是大唐第一人,大唐有一半江山都是他自己帶兵打下來的。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但這個時候天下有許多割據勢力,大唐的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地盤甚至比其他許多割據勢力還小。這時候,李淵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隨後,李世民開始四處征戰。不到十年時間,大唐幾乎消滅了全國所有的割據政權,完成了統一。

    唐太宗李世民首先是淺水原之戰

    大唐建國之後,很快就定都長安,但同時,李淵發現了一個鄰居,那就是薛舉,薛舉雄踞隴西,號稱兵力30萬,成為了唐王朝臥榻之側最大的威脅。12月,薛舉就派兵攻打扶鳳,李世民率軍迎敵,大敗薛舉,薛舉被迫退回隴坻,兩軍暫時休戰。

    但和平是暫時的,很快雙方又爆發了淺水原之戰,李世民判斷出薛舉糧草不足,於是決定堅守避戰,伺機反擊。然而不巧的是,李世民突然生病了,於是由劉文靜和殷開山負責軍務,這殷開山是個莽子,覺得不能把問題留給李世民呀,想趁李世民養病的時候一舉破敵,竟然不顧李世民之前的告誡,慫恿劉文靜主動出擊。

    結果這一出擊就壞事了,在淺水原吃了個大敗仗。這次敗仗其實不能怪李世民,因為他確實生病了,關鍵是生病了手下還違背了自己的訓誡。不過好在李世民很快病就好了,僅僅一個月之後,李世民親自帶兵捲土重來,可惜的是這時候薛舉暴斃死了,李世民面對的是薛舉的兒子薛仁杲。李世民一鼓作氣,帶兵接連破敵,直接俘虜了薛仁杲在內的一萬多名精兵。

    淺水原之戰

    淺水原之戰,平定了隴西,徹底剷除了大唐後方的威脅,解除後顧之憂以後,李世民把步伐邁向了全國。

    其次是柏壁之戰

    公元619年,平定後方之後,李世民把目光瞄準了北方的劉武周。

    劉武周政權本身就有一定的實力,後來又接納了宋金剛的勢力,並且依附於突厥,佔據了有充足物資的河東大部地區,進逼關中,對李唐政權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一開始李淵派李元吉去討伐劉武周,卻被打得大敗。經李世民上書,李淵決定派李世民出征。

    李世民率軍出征以後,並沒有輕功冒進,直接屯兵柏壁,與劉武周大軍相持不下,然後佔據了有利地形之後。採用堅壁不出、以逸待勞的戰術,養精蓄銳,先破尉遲恭,再敗宋金剛,逼得劉武周倉皇逃往突厥,經此一戰,李唐正式平定北方。

    劉武周然後是虎牢關之戰

    虎牢之中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中,李世民以3000人大敗竇建德10萬大軍,並一舉消滅王世充、竇建德兩大政權,可以說,這場戰役是大唐真正意義上的立國之戰。此戰勝,則大唐已經勢不可擋,此戰敗,則大唐只能垂死掙扎了。

    此戰一開始,李世民的目標是消滅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不敵,堅守不出,李世民派大軍圍住洛陽,眼看王世充敗亡只是時間問題,於是竇建德唇亡齒寒,率10萬大軍前來救援,李世民力排眾議,親率3500人於虎牢關阻擋竇建德大軍。

    在這場戰役中,李世民把戰場指揮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誘敵深入、避重就輕,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大獲全勝,殺敵萬餘人,獲得俘虜五萬餘人,擒獲敵軍主帥竇建德。得知竇建德敗亡之後,王世充也趕忙逃離了洛陽,經此一戰,整個華北地區完全被李唐掌控。

    王世充最後是洺水之戰

    虎牢之戰,竇建德大敗虧輸,但他的手下劉黑闥跑掉了,並繼續和李唐作對,於是,李淵又派出李世民征討劉黑闥。

    洺水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非常典型的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戰例。李世民一開始選擇閉壘不戰,在迷惑對手之後,派出奇兵切斷了劉黑闥的糧道。劉黑闥方面沒了糧食吃,於是士氣大減,李世民在伺機派出精良起兵出擊,在洺水助戰友軍,一舉擊潰劉黑闥軍,劉黑闥率殘軍逃入突厥。

    然後李世民揮師長驅直入,討伐劉黑闥部下徐圓朗,劉黑闥、徐圓朗勢力大損,最後李淵看不下去了,怕李世民功勞太大,於是讓李建成出來摘了桃子,殺劉黑闥、逼死徐圓朗,但實際這之前,這兩人就已經被李世民打垮了。

    結語

    李世民的一生可以分成兩部分,以玄武門之變為界限,這之前,他是大唐第一統帥、也是大唐第一文臣秦王,這之後,他登基為帝,成了太宗皇帝。而後來,因為他皇帝當得太出色了,竟然讓很多人忽略了他當皇帝之前的赫赫戰功。真要論功勞,李世民才是實打實的大唐第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首付30萬買房投資,租出去每月4000,是否值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