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鄞粵強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平水韻是古代的平水方言總結出的詩詞韻法,用現代的拼音是拼不出的,讀起來可能覺得並不押韻,包括新韻也是如此,竊以為,現代人寫詩,注重平仄意境就好,要寫現代人讀得懂的詩,用華麗的詞藻堆積出來的,不一定是好詩,還有可能晦澀難懂,好似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會寫四五種回字,有何用處。

  • 2 # 壯圖山人

    關於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比較寬泛,要讓人明白問題的實質,應該分成幾種情況來回答。

    第一,現代人寫現代詩不需要押平水韻。現代詩講究的是內在的韻律,不太講究押韻。雖然也有押韻的,但似乎不是主流,所以談不上使用平水韻。

    第二,現代人寫格律詩是否使用平水韻,也要看個人的愛好。一般情況下可用也可不用平水韻,是否用平水韻,沒有規定。

    第三,所謂韻,實際上指的是同韻母的字。古今漢字讀音變化較大。現代人機械地套用平水韻去寫格律詩反而不押韻,這點應該避免。

    此外,現代人寫格律詩完全可以用中華新韻,同韻和鄰韻都可通押,應當說是一種進步。

    以上繫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敬請斧正。

  • 3 # 朱如蒼

    現代人寫詩韻一定要押韻,不一定就要押平水韻。不押韻閱讀或者朗頌就不好聽,韻就是唱戲的尾聲,如沒有一定的尾聲,戲唱出來就不入耳,吸引不注觀眾。現在普通話是北京話,北方的人寫詩押平水韻的多,現在新華書店關於韻書幾乎沒有,有多少詩歌詩詞作者都押的是地方囗語韻,韻現在好向亂了套。以前的《佩文詩韻》《詞韻新編》《中原音韻》很難找到,可能在大學城裡才有,在教科書上從來也沒提過什麼詩韻,現在談起平水韻有多人得知呢?就行成了詩歌沒有韻,是詩而象散文。對於律詩和七絕現在也有不押韻,有的人的把什麼韻寫在後面,因有的韻古讀平聲而現在人讀仄聲,寫上不混消。不管怎麼說,韻一定要押,詩不按平仄都可以,韻還是要的,沒有韻就是過客,一陣風過後,就將被淘汰,不說人不看,更不能久傳下去,社會的浮誇隨把你的詩拋起,這是佔時現象,不可久也。連格律也將進博物館,給美文來頂替(因美文事實好聽押韻),格律詩文人們硬在教說,神迷莫測,寫詩而詩,深奧化,扣字眼,幾人能看懂呢!幾人去看呢!總的來說不一定要押平水韻,不管什麼韻都行,韻一定要押,詩才能傳下去。古人就是如此。

  • 4 # 東籬在望

    現代人寫現代詩無所謂押韻不押韻,平水韻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現在有兩種觀點一是堅持用平水韻一是用中華新韻,其實兩種觀點都有其弊病,平水韻中有些字現代讀言發生了改變,但這些字並不是很多,寫詩時儘量避免用就可以了,中華新韻比平水韻更寬泛,但有些字用在一首詩中讀音也不是很押韻。總之無論用什麼韻都不是重點,寫詩關鍵看意境!

  • 5 # 三上詞話作者

    以寫現代詩為例

    ▶️ 題目的沒問,範圍太廣,揣摩是問寫現代詩還押《平水韻》的問題。其實,像類似問題已經回答過不下十次了,但念正是寒假期,擔心一些愛好詩詞的學生受到不正確的引導而造成誤導,再次簡單回答這個老大難的問題。

    回答問題前做一個例子說明:如果說,古典詩詞的押韻,必須押《平水韻》,即現代人穿漢服,那麼,現代人寫現代詩的押韻,就押《中華新韻》,即穿西裝就用不著再套上漢服。這已是最開明的要求了,再不能放鬆了。

    首先回答為什麼這樣做?原則是古典詩詞必須押《平水韻》,這是底線。寫現代詩押《平水韻》可以,寫古典詩詞押現代韻不行。這種做法有先例,貼一段話說明:

    《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 ,見中國作家網 2017年5月26日。

    這種要求,並非是食古不化,死搬硬套。古典詩詞,尤其是宋詞,它是音樂文化。這個問題是一個學科,須有一個系統才能說清楚,非三言兩語而言明。為何要強調古典詩詞必須押《平水韻》?實際詞押《詞林正韻》,因詞韻寬泛,但詞韻歸根結底是來源於《平水韻》,所以在理論上講兩者是一致的。其實,這還不是表面上押什麼韻才合適那樣簡單。古典詩詞押《平水韻》的關鍵之處在於它的音調分平上去入,押韻有入聲,那麼句子的聲調也有入聲。比如“一夜三迴夢故國”句子,為“仄仄平平仄仄仄”格式,如果“國”字是韻字,這倒也好說,按《平水韻》仄聲“十三職”押上則可,那麼“一”字呢?同樣以入聲,即仄聲要求。根據《三上詞話》之“十二律呂與工尺譜”一節研究推導表明,這個“一”字對應樂譜上揚標號,如果按現在平聲處理,則意味著失律即跑調了。也許有人問,那是過去,現在要求這麼做還有何依據?話題長,貼截圖說明:

    “《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中國作家網 2017年5月26日。

    關於寫詩押什麼韻好的問題,表面上看是一個問答,實際上是一門學科的問題,涉及課題十分寵雜。《三上詞話》,是講宋詞的,是中國“詞壇最為系統的詞學理論,最為嚴格的填詞實踐,最為創新的詞學成果。”(百度百科《三上詞話》。)它是一部詩詞教科書和工具書。其作者歷經20年才寫了一本講宋詞的書,字數約65萬字之多,的確非三言兩語道明。藉此機會,在這裡說一下關於古典詩詞創作的態度問題。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怎樣理解?以每年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專案傳承人為例:作為中國洮硯工藝,需傳統制作,且是三代以上直系傳承才有資格申報。這項傳承人是李茂棣,其祖上在清朝楊土司衙門當差,至少從那時起就刻制洮硯。這是一個硬指標,非當代人會刻硯所能申報的。硯臺的製作,石料必須出自是甘肅省卓尼縣洮硯鄉的石料,工藝必須傳統作法。以此類推,古典詩詞的創作是否也是如此呢?!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 6 # 云云詩詞原創

    有些喜歡押平水韻的,總覺得寫格律詩押平水韻是正宗,押其它韻的不規範。

    其實,時代在進步,過去古人寫詩,沒標點,不分行。現在如果沒標點,不分行,閱讀起來肯定會很困難。

    所以,我覺得押中華新韻更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另外中華新韻還解決了鄰韻的問題。且中華新韻一韻通吃,詩詞曲賦和現代詩都可以用中華新韻,使押韻不在是晦澀難懂,對詩歌大眾化也有好處。

    當然,願意用平水韻也無不可。個人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7 # 石湖老土

    什麼叫現代人?大家都明白,什麼叫現代詩大家,有一部分人弄不明白。當宋朝人稱自己為現代人,相對唐朝以前的人為古人。但《平水韻》是宋人總結唐朝以前至宋朝(平水韻產生前)古體詩,格律詩用韻精華。《平水韻》是作者為平水人,而不是平水方言。

    我認為:寫古體詩,(特別是格律詩)。必須用平水韻(或佩文詩韻),按格律詩的定義:平,仄,入不能混押,必須一韻到底。(2)鄰韻不可混押。所以不管宋朝有《詞林正韻》,寫古體詩或格律詩,若用《詞林正韻》必貽笑大方,為門外漢。後,元朝有《中原音韻》其最大特點是消滅了入聲字,那麼元朝人寫格律詩用平水韻,寫格律詞用《格林正韻》,寫元曲用《中原音韻》,到了明清,盛行白話小說,小說中未標古詩(或格律詩),格律詞 ,所寫的應是當時的韻(但未見有此方面的韻書。時至今日,凡是名家,寫格律詩都用平水韻,寫格律詞都用《詞林正韻》連主張白話詩的胡適,陳獨秀,魯迅,郭沫若……都如此。

    所謂:古體詩(格律詩),格律詞,元曲,白話詩,現代詩,當代流行詩(指不用押韻的,全西化的,隨意斷句,過行,或幾十字一句的,如散文,日記,小說的所謂詩)。這是詩的名稱體裁。就如體育運動:藍球,足球,排球,棒球,橄欖球,乒乓球,桌球……都是球而其比賽,遊戲規則豈可混淆?

    總而言之:寫古體詩(格律詩)必須用平水韻,寫格律詞 必須用《詞林正韻》,寫元曲必須用《中原音韻》,寫白話詩,現代詩可用白話韻(或是民國前的各種方言,或注音字母韻)或普通話韻(按新華字典的韻母為韻部 ,比專家研究的《中華新韻》還科學,易普及)。寫當代流行西化詩,什麼韻都不用用(中國詩詞定義:無韻不成詩,這是詩嗎?會寫文字的皆是詩人了)

  • 8 # 老馬識途173246722

    這個問題應是:現代人寫格律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寫現代行當然不去考慮平水韻,寫格律詩以外的各體詩都不必去考慮平水韻。寫格律詩有兩種選擇,一是押平水韻,這需要學習平水韻,有些難度;二是較易於掌握的中華新韻。

  • 9 # 根言木語

    現代人寫詩押不押平水韻分兩種情況加以分析。

    第一種情況是朗誦詩最好押平水韻。試想,朗誦的詩如果不押韻,文字念著不順口,詰屈聲,那就一點聽頭也沒了;因為押韻才會有一點點彷彿音樂的味道。可不是嗎?現代歌詞無論是民歌歌詞還是通俗歌歌詞都要押韻,不押韻唱起來就有一種拗口而不通暢的感覺,很難把歌唱好。因此《濤聲依舊》和《小白楊》等歌詞都押韻。由此可見,朗誦詩要朗誦出好的效果,必須押韻。但押韻是有講究的,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淺而言之,奇數句可不押韻,偶數句必須押韻。如果句句押韻就變成催眠曲了。這裡就不舉例了。

    第二種情況是非朗誦的現代新詩可以不押韻。有人認為現代新詩都應當押韻,起碼要押平水韻,一押韻就有了音樂的感覺。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觀點,因為真正的現代好詩最顯著的標誌是有所發現,發現那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重新命名的似話非話的震撼人們靈魂的“新大陸”,而不是書寫順口溜。好詩的語言是陌生的、新奇的和神秘的,而不再強調押韻了。但好詩必須有內在韻律和節奏感,換言之,雖不押韻但仍然是通暢的。舉一個例,詩名叫《小草爬山坡》,作者林藍。,詩的內容是:小草在春天/爬山坡/爬呀爬/爬累了/就開幾朵小花玩。多好,但不押韻。它好就好.在兩處新發現:一處是“爬累了”,另一處也是震撼讀者心靈的一句,這就是“就開出幾朵小花玩”。一個玩字讓詩昇華了。我認為押韻的詩是口讀的詩,而不押韻的真詩好詩是心讀的詩。大家說對嗎?

  • 10 # 蜀雲

    這個問題是老生囉嗦,重談無數,早在幾十年前,胡適先生就說過,寫詩如寫信,不打草稿不查韻。社會發展進步,許多繁鎖的東西都被淘汰棄之,如男人穿長衫子外套馬卦,戴個瓜皮小帽,女人頭裹一丈多青絲或白衣,腳纏數尺白布,路都走不穩還美曰寸金蓮。為什 么詩詞創作還遺留許多舊時固疾。因為做詩大眾化,越接觸地層社會,越熱愛自然生活的人都能寫出或多或少的名詩佳詞。文人們為顯示比這些人高雅,故設定一些苟刻為低層人的原始創作。如現經常一些詩被稱為“打油詩",即過去人們在榨油時,勞動強度很大而高吼的順口溜或勞動號子。現在打油都不復存,還有詩可言嗎?荒唐至極。現代詩個人認為就是敘事詩,敘事詩中可分為諷刺詩.抒情詩等。由於詩在整個社會程序中不很重要,可有可無,也就與世無爭,看定什么寇名都是可以的。

  • 11 # 先生劉興華

    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

    答: 油炸豆腐乾,各人心喜歡。不一定要押平水韻。也不一定要按格律(平仄)去寫。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哪個對,哪個不對。只要意境好、順口、押尾韻、自然流暢就好。鄰韻也可以押。

  • 12 # 衛宏胤

    想了解這個問題的人必須先簡單知道什麼是平水韻。簡單地說平水韻是南宋時期出現的一部韻書,它跟隋朝陸法言編輯的《切韻》、北宋官修的《廣韻(意思是“增廣切韻”)》基本上是相合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自唐宋(也許更早)起,古人寫詩都是依平水韻的。

    還有個問題。我們知道唐朝以後的詩分古體和近體(古體還要再分幾類),一般人有個認識誤區覺得近體押平聲韻不得轉韻不得通押而古體沒有要求。實際上古體詩的押韻,可以轉韻(即換韻)但不能鄰韻通押(這個問題我在其他地方回答過),所以我個人認為古體詩的押韻並不比近體容易。

    具體到現代人寫詩(問題應該是“現代人寫近體詩”,說明提問者不夠認真,希望他不是不知道)要不要押平水韻。要先說說古今用韻的區別。到現在寫詩可用的有平水韻、中華新韻和新聲韻三種,新聲韻即完全按照現代漢語的讀音,中華新韻還保留了入聲字讀音。

    我覺得,用什麼是寫作者個人的事。但是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掌握平水韻(我自己並沒有完全掌握,寫詩的時候還要翻書),否則的話再過些年就看不懂古人的格律了。

    那些沒有掌握平水韻的我想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是不願意下功夫。這是對創作的不負責,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會;當然會有人提出各種理由,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是“不願意花時間下這功夫”也好或者“不屑於掌握(如果用同樣不客氣的話說,他們應該是沒有這個能力)”,可以想他們的對待寫詩的態度都不夠認真,水平也就可知了。

    還有種說法,是與時俱進用現代漢語的聲韻。這也有兩個回答他們的:一是隻有了解過往才能與時俱進;二是這些所謂“與時俱進”的人努力方向不在創作而是標新立異上,他們沒有創作能力或不願下功夫還想取得立身之地只好搞些創作之外的事了。

    所以我想,回答那些批駁平水韻的人之前應該先問他們有沒有掌握平水韻,如果不會就不要批評了。所以攻擊格律的幾乎都是沒有掌握格律的攻擊平水韻的同樣是不懂平水韻的。

    最後說個現象。我認識一些人大說不用守格律,等他們接觸格律後又批評別人不守格律。我同樣認識一些人大肆抨擊平水韻,等會用平水韻以後又把新韻批評得一錢不值;有人在用新韻時熱捧洛陽一位詩壇領袖,等學會平水韻後又不斷揶揄人家用新韻,那位“領袖”只好申明也是平水韻者是因為引領初學者所以用新韻示範,在那以後又繼續平水了。

  • 13 # YAN1216176900

    平水韻的最大弊病,在於弄不清漢字的韻部,比如東冬同韻卻不同部;一些不同韻部的字,卻又可以通押。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不要拿不是當理說”,一些頑固堅持用平水韻的人就是這種拿不是當理說的典型。如果說在古代,人們對漢字的韻部還弄不清楚,勉強使用平水韻好像還說得過去,反正也沒有別的辦法,而當今推廣普通話的情況下,漢字的韻母分別已十分清楚了,這樣還堅持過去那一套,這不是很可笑嗎?

  • 14 # 情感中轉站

    這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難,沒定論!

    個人認為:現代人寫舊體詩,沒必要嚴格按平水韻。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易,對現代人而言,平水韻最難於突破的,就是入聲字的消失變革,我們現行推廣的普通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種語音更符合現代大多數人的閱讀、理解習慣,若一定要遵循古制,那種嚴重脫離群眾基礎、脫離現代語音的東西,是很難有活力的!

    平水韻之所以壟斷詩壇,在古時,它是學問的體現,在今天,它是飯碗的保證,一旦打破,很多人是要玩命的!

    寫詩,更重要的在於心聲,切不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 15 # 鶯子原創文學

    現代人寫詩用什麼韻。首先要看寫什麼詩。

    如果寫現代詩自由詩,則不必押韻。這樣的詩現在很多,大家都明白。

    而有一種現代詩需要押韻,那就是韻腳詩。比如臧克家的《當爐女》

    去年,什麼都是他一手擔當,

    喉嚨裡,痰呼呼的響,

    應和著手裡的風箱,

    她坐在門檻上守著安詳,

    小兒在懷裡,大兒在腿上,

    她眼睛裡笑出了感謝的靈光。

    今年,是她親手拉風箱,

    白絨線拖在散亂的發上,

    大兒捧住水瓢蹀躞著分忙,

    小兒在地上打轉哭的發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腳不停放,

    果敢咬住牙根:“什麼都由我承當!”

    (全詩句句押“ang”韻。)

    再來說說古詩詞,古詩詞包括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詞。古體詩又名古風。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古人寫詩押平水韻,寫詞押詞林正韻。這兩種韻書也流傳至今。那麼,什麼是韻?韻就是字的讀音,古人將字按照讀音歸類。而隨著語言的變化,漢字的讀音也有所不同。所以有很多古代同音的字,現代讀來字音並不相同。而韻,並不能影響詩詞的好壞。所以,現代人如果寫格律詩,可以用平水韻,也可以用新韻。新韻更符合普通話中漢字的讀音。如果一定要用平水韻,也儘量避開那些同一韻部中不同音的字,因為詩是給人讀的,而畢竟很少有現代人能讀出古音。個人認為用新韻寫格律詩,更益於詩詞的傳播與發揚。

  • 16 # 長山說

    我個人認為,不妥見諒。

    凡詩就有韻,無韻是白話文。

    押韻就是字的韻母的平音,也就是一音。前句或幾句是升音,後句落平音就是壓在韻上。

    文革後發表過《中華新韻》是目前都在用的新的不成文的標準。

    其實押韻表不影響表述和激發,可有的人就不管韻的事,這誰也沒辦法的。

  • 17 # 老街味道

    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

    一、古韻與新韻

    題主提到平水韻,那麼寫詩一定是指寫舊體詩詞了,舊體詩用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這裡統稱為古韻。中華詩詞學會在十幾年前制定了中華新韻,下面統稱為新韻。

    二、現代與當代 、新詩與舊體詩

    現代文學一般是指1919-1949,當代文學是指1949至今,1949年以前的“現代”人寫舊體詩詞都是按照古韻的。即使是不講格律、鄰韻可通押的古體詩也是用古韻。

    1919年白話文運動以後,出現了新詩,雖然也有聞一多等新格律派講究“三美”,但是但今天來看,新詩押韻幾乎完全自由了,各種體百花齊放。

    三、現在寫舊體詩詞必須用古韻嗎?

    按照題主的本意來說,“現代”應該就是指的“現在”,那麼現在斜舊體詩詞是否必須用古韻呢?

    當然不是必要條件了,現在寫詩又不需要參加科舉,想不想用古韻完全看自己,不需要看別人臉色。

    中華新韻的誕生就是為了降低門坎,讓更多的人參與舊體詩的創作。

    四、現在寫舊體詩詞最好用古韻

    雖然不強求用古韻,但是如果真得喜歡古詩詞,一定要用古韻,因為使用是學習的最好方法。

    不熟悉古韻,會影響欣賞古詩詞,特別是欣賞格律詩和詞時,往往“只得徐妃半面妝”。

    很簡單的例子,比如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不懂古韻,會誤解為這首詞不押韻。

    學舊體詩都是要學到格律的,如果排斥用古韻,欣賞格律詩會有閱讀障礙。比如《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斜今天讀作xie,與花、家不押韻,但是在平水韻裡是一個韻部,都是下平六麻。

    食、燭,新韻是平聲,古韻是入聲。學格律知道第三句應該是仄聲,假如不知道燭、食是入聲就會感到很奇怪。

    如果在家裡教小朋友讀詩,遇到《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寒食》的話,想一想您作為一個“詩人”,如果說不明白,好意思跟孩子講自己也寫詩嗎?反過來說,如果您講的明白,是不是節約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結語

    所以對於寫作舊體詩,如果是真愛,一定要用古韻。至少遇到這種情況知道去查詢 ,從而更好地理解。

    如果只是普通閱讀,不想動手寫,那就不需要了,因為記住確實很難。

    另外,我們大多是愛好者,不是考狀元,古韻不需要特意去背,背也背不過,寫的越多自然記住的也越多。

  • 18 # 鐵騎無聲

    詩詞的“韻”必須與時代的流行語言契合,依據這樣的“韻”寫出的詩詞,才能為廣大讀者讀懂、接受。故此,詩韻自誕生以來,已經重新修訂了十幾次。每次都是因為當時流行語言的語音大輻改變,而產生的社會需求。

    今天,普通話已成為中國最普及的語言。據2016年統計,使用普通話交流的中國人,己達到人口總數的75%,並且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地增長。因此,國家有關部門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中華新韻】。這和【平水韻】替代唐韻的意義是一樣的。是詩詞文化的一種進步,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雖然,國家並沒有強制推行新韻,但【中華新韻】替代平水韻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不以某些人意志為轉移的!

    【平水韻】是以八百年前的流行語言的語音為依據,修改唐韻而成的。與今天的語言相去甚遠。故平水韻與今天的語音多相齟齬,讓人看不懂。那個一東和二冬為什麼不能通押?沒人能說清!同樣:六漁七虞、十一真十二文、十四寒十五珊、三餚四豪、八庚十蒸…,很多韻母完全相同的字都不能通押。給創作詩詞的人制造了多少困惑,和麻煩!而一些讀音風馬牛不相及的字,卻被列為同一韻部,更讓人匪夷所思。更嚴重的是:是讓廣大讀者匪夷所思!讀者會認為我們寫的詩詞“不押韻”、或“平仄不對”。這對詩詞的發展,無疑是一種阻礙。還有:韻部的繁複,造成了很多韻部的字數過少。遣詞造句局狹、逼仄。有的韻部只有十幾個字、甚致幾個字,這樣的“韻”怎麼使用?這種被詩詞作者稱做“險韻”,都儘量避開的韻部,使用率極低!因此,民間出現了一種“變通”,叫“鄰韻通押”。其實,就是大家都意識到了平水韻的毛病,又沒有可以替代的韻書。無奈之下,針對平水韻弊病的一種“將就”。既然,鄰韻可以“通押”為什麼不能合併呢?為什麼不能使用新韻呢?!

    這就是【中華新韻】誕生的緣起。那麼,使用新韻會“影響”詩詞的品質嗎?這是一種毫無根據的擔憂。可以說是對於詩詞格律缺乏瞭解!一首詩詞作品的優劣:主要看它的想象力是否奇特、視角是否獨特、也就是立意要新穎,語言要優美、精煉,更要熟練地使用古文語彙。嚴守格律,又不損意境。有上述特點,就是好作品。根它用什麼韻沒有任何關係。平水韻、中華新韻都只是一種工具。我們在使用時,只能體會到,哪種工具更方便、快捷、效率高。而不是作品的蕾絲、金邊,不能為作品增光添彩!想透過某種工具來提高作品的身價,是一種緣木求魚的行為。!

    有人說:【中華新韻】簡單,適合初學者,平水韻複雜,是進學之階…。這是一種顛倒是非的說辭!中華新韻之所以簡單,是因為它合理、科學,因此便捷、效率高。而平水韻的複雜,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浪費。如前所述,都是一些不知所以然的難度。譬如兩把鎖,一把新鎖,插入鑰匙,應聲開啟。一把幾百年前的老鎖,插入鑰匙,左轉在轉、前後試探、鼓搗半天、弄一身汗。不知怎麼碰對機簧才得以開啟。是這把鎖“安全、”高擋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堅持這種論調,如果出於無知,尚可諒解。如果故意這樣混淆事實,有意誤導它人,那就是道德問題了!

  • 19 # 夢露居士

    姑且認為你說的寫詩是指寫近體詩,比如律詩和絕句等格律詩,而不是指寫現代詩。寫現代詩顯現應該押新韻。

    寫近體詩的格律是否應該以平水韻為準?

    之所以產生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因為很多人沒想明白另一個問題:格律的作用是什麼?

    當然是讓詩讀起來順口,有節奏感、韻律感。比如近體詩一般平仄相間,讀起來抑揚頓挫,不拗口。

    那麼,現代人讀詩,是用現代的漢語還是唐代的漢語呢?顯然是用現代漢語。

    所以現代人寫近體詩,我認為用新韻比較妥當,這樣才符合格律和押韻的本質。

    當然有的人用平水韻,這也是個人自由,只是寫出來的詩讀著可能會缺少一些節奏感和韻律感,在美感方面會差一些。或者有人用平水韻寫詩一樣有韻律感,這種水平更高,但我認為並無必要,無非是多加了一道鐐銬而已。

    或者有些人用方言寫詩,比如吳語、粵語等,這些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特徵,比如有入聲字等等。那就押方言的韻好了。

    但是有人認為,寫近體詩必須用平水韻,這就是泥古不化,不知變通了。

    因為用什麼韻完全是形式,而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而不能妨礙內容的表達。

    事實上王力、張中行等大佬都說過可以用新韻。

  • 20 # 石三2132

    當然不需要。其實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有一點知識的人都知道,韻一直就在改革,從古至今都沒停過。其實我們現在的人寫古體詩,前人的詩韻都可以用,平水韻,詞林正韻等,都適用於今人寫詩。有很多人認為詞林正韻只能用於寫詞,這是比較偏頗的。

    今人寫詩,提問並沒說古體詩還是現代詩。假如寫現代詩,那最好用新韻。當然也沒人規定不許用舊韻,但用舊韻寫現代詩,總歸不倫不類。其實寫現代詩,關鍵是自己覺得押韻。韻是什麼?韻是使句子產生復沓,而平水韻又稱沈四聲,我以前就說過,平水韻絕不只是韻書,它更是聲書。舊體詩不但押韻要用沈四聲,句中用字也要用沈四聲,可見平水韻並非是我們想象的韻書。其實不但是平水韻,就是切韻,廣韻,還有王文鬱的107韻,也是聲韻並舉。所謂不學詩無以言,並非說按照詩的形式說話,而是遵照詩的聲說話。就是所謂的官話。千萬不要對韻書有所誤解。

    王力先生曾說,現代人寫詩,只要自己感覺押韻就可以了。這裡一方面指現代詩,一方面也指現代詩在聲的方面,已經按照普通話去操作了。現代人寫詩,甚至可以用十三轍押韻,當然也可以不押韻。但是不押韻的詩很難操作,沒有深厚功底的人,不易寫好。

    日本詩至今無韻,瞭解日詩的人也不多,這也是因為日詩無韻。中國古詩應該是都有韻的,有些詩看似無韻,其實有的詩是一句一韻,也就是頻繁換韻。

    寫詩用平水韻是值得鼓勵的,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抱著陳年爛穀子,頑固不化。因為古典文學需要傳承,需要有人研究,學習舊韻的人群,正是這些研究人員的基礎。所以,諷刺使用舊韻的人,是無知的表現,大可不去理會。

    其實中華新韻永遠不會把舊韻淘汰掉,因為即便古典文學不需要繼承,需要改革,但是對古典文學的研究必將繼續,只要有研究,舊韻就不會退出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句毒雞湯讓你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