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月知心底事
-
2 # 杙剪輯
統計下來,不包括爭議人物的情況下,有39個女王! 1武則天 這個大家很熟悉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承認的女皇!在位14年,是個明君;享年82歲,很長壽 2 蘇格蘭瑪麗一世 瑪麗·斯圖亞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即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蘇格蘭的統治者以及法國王后(1559年7月10日至1560年12月5日)最知名蘇格蘭的君主之一。父親是詹姆斯五世,母親是法國權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之妹瑪麗·德·吉斯。 她兩次結婚,育有一子,即未來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她幾乎是一出生就繼位,成年後掌權;1567年被迫退位,後逃到英格蘭,最後被另一個女王伊麗莎白處死。 3血腥瑪麗 瑪麗一世(英文: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瑟琳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無子女。 瑪麗一世在其同父異母弟弟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了繼任的簡·格雷。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享年42歲 4伊麗莎白女王 著名的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09.07—1603.03.24),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也是個聖明的女王!遺憾的是終生未婚享年70歲,也比較長壽了 5瑪麗二世 瑪麗二世(Mary Ⅱ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荷蘭王后、英國女王。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的長女,荷蘭執政、英國國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在英國)。 自1677年11月4日起出任奧蘭治王妃,後依靠光榮革命,自1689年2月13日起出任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女王。有生育但子女都夭折了。最終死於天花,時年32歲。 6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女王、愛爾蘭女王(1702-1714年在位)。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個國王。1688年光榮革命時被推翻的英國天主教國王詹姆斯二世之女,瑪麗二世的妹妹,英國國王、荷蘭執政威廉三世的小姨子。1702年,她的姐夫威廉三世死亡,安妮以斯圖亞特家族的身份繼承王位。政治上有一定作為。 她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他們夫妻恩愛,與人無求,與世無爭。她生了17個兒女,但遺憾的是個個都是短命 7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5.24—1901.1.22) 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在位的期間(1837-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 她父親肯特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11.2-1820.1.23)是英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愛德華王子,母親是德國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丈夫是阿爾伯特親王,但1861年他在女王中年時代去世;生有四子五女,享年82 8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Her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現任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於1926年4月21日出生,父親是喬治六世;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947年11月20日 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親王結婚,婚後生三子一女。 9瑪格麗特女王 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 I,1353年出生于丹麥沃丁堡,1412年10月28日逝世於弗倫斯堡,今屬德國),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1340~1376在位)的女兒。10歲時嫁給了比她大15歲的挪威的哈康王子(哈康六世),生有一個兒子。她的父親瓦爾德馬四世死後她的未成年的兒子奧拉夫三世成為丹麥國王。但實際上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已經是丹麥的真正統治者了。獨子奧拉夫三世死後她正式成為丹麥女王。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六世死後她又獲得了挪威的王位。最後透過征戰她征服了瑞典。 1397年正式建立“卡爾馬聯盟”,三國代表宣佈效忠於瑪格麗特,擁立她的養子年僅16歲的艾立克為三國聯盟的君主,併為他加冕。瑪格麗特則仍退居攝政地位,直到1412年去世。雖然她實際上當女王的時間僅僅10年(1387~1397年),但不能否定她是個傑出的君王 10克里斯蒂娜女王 克里斯蒂娜女王(瑞典語:Drottning Kristina,1626年12月8日-1689年4月19日),即克里斯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是1632至1654年間的瑞典女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三十年戰爭呂岑會戰中陣亡後,其6歲的獨女克里斯蒂娜便以假定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了王位。 瑞典在她的統治下國泰民安,她還酷愛學習,善於招攬人才,在位期間創辦了瑞典第一家報紙與第一所全國性的學校,並吸引眾多的歐洲著名學者前來講學,但在鼎盛時候,28歲的女皇將王位讓給了自己曾經愛慕的表兄,而後周遊歐洲,定居羅馬,並在年死在了那裡。
11烏爾莉卡·埃莉諾拉 烏爾莉卡·埃莉諾拉,或烏爾莉卡·埃莉諾(瑞典文/英文:Ulrika Eleonora或Ulrika Eleanor,1688年1月23日~1741年11月24日), 也被稱為“小烏爾莉卡·埃莉諾拉”以便與同名的母親相區別。她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和丹麥公主烏爾莉卡·埃莉諾拉最小的女兒。一個名氣不大的女王。 兄長卡爾十二世去世後繼位,於1718年12月5日至1720年2月29日在位;在位期間間接促成了瑞典議會制與君主立憲制的發展與成熟。之後退位並讓位給自己的丈夫成為瑞典王后,直至去世。 對於烏爾莉卡·埃莉諾拉來說,她和弗雷德裡克的結合是愛情婚姻,她因此以對丈夫極其忠貞而著名。直到1724年,王后依然表達她對誕下繼承人的希望,但是這對夫婦最終無子嗣。但丈夫卻有一堆情婦1741年,王后死於天花 12瑪格麗特女王 瑪格麗特二世,1940年生於哥本哈根,是前國王腓特烈九世之長女,丹麥格呂克斯堡王朝第五任君主。 1972年1月14日,斐德烈九世病逝後登基至今,成為丹麥歷史上第二位女君主。1967年6月同亨裡克伯爵結婚,有二子。 13威廉明娜 威廉明娜女王(Wilhelmina,全名為威廉明娜·海倫娜·葆琳·瑪麗,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e),1880年8月31日-1962年11月28日),荷蘭女王(1890年至1948年)和王太后(公主頭銜,1948年到1962年)。 威廉三世國王和第二位妻子瓦爾德克-皮爾蒙特的埃瑪公主唯一的女兒,因三個異母哥哥早逝而繼位。繼位初期因年幼由其母埃瑪公主攝政,直到1898年她18歲生日。 二戰時於1940年德軍入侵荷蘭後,她向全國發表題為《火紅的抗議》宣言,希望自己的臣民們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發自良知的警惕和鎮定。數日後,她即率王室和內閣遷往英格蘭,併成立流亡政府。1945年德軍撤出荷蘭後,她回到祖國,受到熱烈歡迎,被譽為“抵抗之母”。 14威廉明娜的女兒 朱麗安娜女王(全名朱麗安娜·路易絲·埃瑪·瑪麗·威廉敏娜Juliana Louise Emma Marie Wilhelmina,1909年4月30日-2004年3月20日),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母親。1948年9月登基,任荷蘭女王,1980年4月讓位給大女兒貝婭特麗克絲。 她和丈夫貝恩哈德親王生有4個女兒,其中二女兒最讓她操心!她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等世界重大事件。在位期間,發展經濟,致力於荷蘭王室“平民化”,解決社會不平等,使荷蘭成為歐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深受荷蘭人民的廣泛的擁戴。2004年因肺炎去世,享年95歲! 15現任荷蘭女王 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1938年1月31日生於巴倫,是朱麗安娜女王和貝恩哈德親王的長女。1956年入國立萊頓大學,1959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61年獲博士學位。1966年3月10日與比自己年長12歲的德國克勞斯親王結婚,婚後生育三子。1979年任國際兒童年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1980年4月30日登基繼承王位,成為荷蘭第六代君主。 16葉卡捷琳娜一世 葉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 Екатерина I Алексеевна ;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7日,1725年—1727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立陶宛農民塞繆爾·斯卡烏龍斯基之女。本名瑪爾塔·斯卡烏龍斯卡婭(波蘭語:Marta Helena Skowrońska,拉脫維亞語:Marta Elena Skavronska),皈依東正教後更名為葉卡捷琳娜。大北方戰爭中,在馬裡恩波爾附近成為俄軍的俘虜,不久為彼得一世所寵。1712年2月,彼得和葉卡捷琳娜正式結為夫妻。1724年5月8日,彼得加冕葉卡捷琳娜為皇后。彼得大帝發怒時,只有她能安定沙皇的情緒。她和彼得一共生了11個孩子,但只有兩個女兒活下來。丈夫死後,得到近衛軍的支援,於1725年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女皇。但是她不太參與國政,實權被緬希科夫掌握。按彼得大帝遺囑建立俄羅斯科學院(1726年),創立最高樞密院。臨死前數日,在傳位給彼得二世的遺詔上簽名。 17安娜一世 安娜·伊凡諾芙娜(俄語:Анна Ивановна,1693年-1740年,1730年-1740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女皇,沙皇伊凡五世之女,彼得一世的侄女。 1710年與庫爾蘭公爵結婚,但不到三個月其夫死,遂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統治庫爾蘭公國,以後終身未嫁;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後無嗣,俄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機構樞密院擁立安娜為女皇,但條件是安娜得接受樞密院的條件,把國家的實權交給樞密院。安娜原本同意,但後來又反悔,撕破協議,廢除樞密院,重新建立獨裁政治,實施高壓統治。安娜對政務漠不關心,一味尋歡作樂。 因為安娜沒有子女,(不過據說她情夫的兒子比龍是她的私生子)她就指定姐姐葉卡捷琳娜的子女為繼承人,1740年10月5日(新曆16日)安娜和比龍在晚餐時感覺不適,就此病倒。10月16日(新曆27日)宣佈了遺詔,安娜指定兩個月大的侄孫伊凡為皇位繼承人,指定比龍為攝政王。次日晚9時許,安娜因痛風病過世。 18俄羅斯的伊麗沙白一世 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俄羅斯帝國女皇(1741年-1762年),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個女兒。 於1741年因宮廷政變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佈繼承彼得一世的傳統,廢除了壞名聲的內閣,恢復了元老院,並把權力集中於它。 巧的是,她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樣終生未嫁。但據史料記載,她曾與阿列克謝·拉祖莫夫斯基秘密成婚,不過二人沒有生育子女。後來收養姐姐安娜的兒子彼得為養子。 19俄羅斯女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俄羅斯帝國皇帝(1762-1796年在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 她本是德國安哈爾特-查爾布斯特親王(德文:Die Prinz von Anhalt und Zahlbürst)之女,同時也是俄羅斯留裡克王朝特維爾大公後裔。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後因丈夫昏庸而發動政變,自立為王。是一個了不起的女皇 雖然和丈夫關係不好,但依然生育了至少2子1女。從1792年起,葉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796年9月,葉卡捷琳娜病倒,臥床不起。11月6日凌晨,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長子保羅一世繼位。 20 瑪麗婭·特蕾莎(又譯瑪利亞·特蕾西亞,德語:Maria Theresia,匈牙利語:Mária Terézia;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全名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亞女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也是一個很有造詣的女皇 她生育了12個子女,但已婚並有成年子女的只有一子二女。1780年11月29 日,因三年前染上天花,健康狀況急驟惡化而死於心臟病。
21李昭皇 李天馨(1218年-1278年),又名李佛金,是越南後李朝的第九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同時是越南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前任皇帝惠宗的次女,1224年繼位,實際上沒有什麼實權。第二年和陳日煚結為連理,婚後外戚大臣陳守度替李昭皇擬詔讓位給陳日煚,在後李朝滅亡後,成為下一個王朝陳朝太宗(陳日煚)的皇后。 然而她的生活並不平順,在1237年時,陳守度以皇后結婚多年還沒有生育的理由,將十九歲的皇后廢掉,並將她降格為昭聖公主,之後改嫁給陳朝功臣黎輔陳(黎秦),預計有後代…… 22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原名額田部,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和崇峻天皇的妹妹,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生於公元554年(欽明天皇11年),卒於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記》記載為戊子年3月15日) 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兄長敏達天皇的皇后,生育二子二女,35歲喪夫。公元592年另一個哥哥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即位之初推古天皇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間,以聖德太子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謂推古朝改革 23皇極天皇 皇極天皇(日語:皇極天皇/こうぎょくてんのう Kōgyoku Tennō;594年-661年8月24日),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天皇。 她最初與高向王(用明天皇之孫、父不詳)結婚,生下了漢皇子。630年(舒明天皇2年)1月12日成為叔叔舒明天皇的皇后為舒明天皇生下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間人皇女(孝德天皇的皇后)、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公元641年(舒明天皇13年)10月9日丈夫去世。由於舒明天皇去世後,沒有在皇子之間選定繼承人,642年(皇極天皇元年)1月15日,各方終於達成妥協,由皇后即位成為天皇。 645年中大兄皇子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刺殺了權臣蘇我入鹿後,皇極天皇讓位於弟弟孝德天皇。655年孝德天皇死後,皇極天皇重新即位,稱齊明天皇,並遷都飛鳥。660年應朝鮮半島的百濟之求,派兵欲支援百濟,御駕親征,至筑紫朝倉宮後,次年病逝,享年67歲 24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645年—703年)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日本歷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她本名為鸕野贊良,657年(齊明天皇3年),嫁給了叔父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為妃,生一子。673年(天武天皇2年)晉升為皇后,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駕崩,喪夫後臨朝稱制;689年其獨子草壁皇子死,於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內禪於其孫文武天皇,稱太上天皇,但任然掌權,直到去世。她是日本史上在世的天皇中繼皇極天皇之後第二個讓位的,並且是第一個太上天皇。統治期間日本文化得到很大發展,開始了白鳳時代。 25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661年—721年)天智天皇之女,持統女帝妹、兒媳婦,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親,日本歷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 約679年(天武天皇8年),阿陪皇女嫁給侄子草壁皇子,生有一對兒女。707年其侄孫、也是兒子的文武天皇死後,由於其侄兒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而乃即位,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做過皇后就即位的女帝。710年遷都平城京,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715年內禪於女兒元正女帝,為太上天皇。 26元正天皇 元正天皇(680年—748年)是草壁皇子與元明女帝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元正天皇甚是貌美,一生未嫁,因為弟弟文武天皇之子首皇子(聖武天皇)尚未成年,所以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內禪,作為過渡性天皇而即位。724年內禪於其侄兒兼弟弟聖武天皇,為太上天皇。743年(天平15年),聖武天皇由於常生病,無法理政,晚年再次掌權。 27 孝謙天皇(718年—770年)復位後為稱德女帝。她是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她是父親唯一成年的子女,738年2月6日(天平10年1月13日)聖武天皇冊立為太子(日本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太子)。749年其父聖武天皇內禪而即位。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母親是日本史上第一位人臣家(藤原氏)出身的皇后藤原光明子, 758年內禪於遠房表弟淳仁天皇,為太上天皇,但仍掌握實際大權。764年因藤原仲麻呂之亂廢黜淳仁天皇復位。在位期間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國,是“奈良時代”的全盛期;但晚年寵通道鏡法王,頗多弊政。 28 明正天皇(1624年1月9日-1696年12月4日),日本歷史上八位女天皇的第七位,活動於天皇制度沒落的江戶時代。為後水尾天皇第二皇女,母親中宮皇后德川和子。因為外祖父是江戶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父親退位後她七歲繼位,二十歲就把皇位讓給弟弟。和奈良時代叱吒政壇的前輩女天皇相比,這時她的實際身份只相當於神宮的女祭司,沒什麼實權。因為她當過身份高貴的天皇,也沒人能娶她她只能在宮中孤獨終老,一直活到73歲 29 後櫻町天皇(1740年9月23日-1813年12月24日),名智子,日本第八位,也是至目前最後一位女天皇。是櫻町天皇第二皇女,母親為嫡妻女御二條舍子(青綺門院)。櫻町天皇只有二女一子,其中長女盛子內親王還沒長大便夭折,皇子則是後來的桃園天皇。但桃園天皇才二十二歲便過世,他的獨子英仁親王才五歲,於是便由二十三歲的智子內親王於1762年暫時接任天皇職務。然後又一個不能終身未婚的女天皇誕生了 1770年,後櫻町天皇將皇位讓給英仁親王,即後桃園天皇。但因為後桃園天皇還小,便由後櫻町天皇以太上天皇的身份輔佐。然而在1779年,體弱多病的後桃園天皇也以僅僅二十二歲的年紀過世,為此只好迎立年僅九歲的師仁王(閒院宮典仁親王六子)入宮為光格天皇。由於光格天皇也還是個小孩,因此仍由後櫻町上皇繼續輔政。 此外她也是一位極有文采的天 30伊莎貝拉一世 再把目光回到歐洲。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語: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西班牙的一部分)的女王,同父異母長兄恩裡克四世1474年去世後繼位。與阿拉貢的費迪南結婚,生育二子五女,其中只有三個女兒生育過成活的子女,同時她還是英格蘭瑪麗一世的外祖母。 她及其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31瘋女胡安娜 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西班牙語:Juana,1479年11月6日—1555年4月12日),人稱瘋女(La Loca),出生於托萊多,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之次女。 1496年,胡安娜在里爾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子美男子菲利普(腓力一世)結婚。婚後生育二兒四女,27歲喪夫。 雖然名義上繼位了數十年,但一生都在被家人利用,幾乎沒有什麼實權,最後被逼瘋囚禁了大半輩子 32伊莎貝拉二世 伊莎貝拉二世(西班牙語:Isabel II de Borbón,1830年10月10日~1904年4月10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1833年~1868年在位),暴躁王費爾南德七世長女。她的母親是斐迪南七世的第四任妻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德·波旁-兩西西里。 3歲時被宣佈為西班牙的女王,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則成為攝政王。16歲時與她的堂兄弗朗西斯科·德·阿西西·德·波旁結婚,生育了9個孩子,其中只有5個活到了成年。 她生性風流,政治能力不強,讓國內一片混亂。1870年6月25日伊莎貝拉二世在巴黎正式宣佈退位。此後一直在國外流亡至去世 33瑪麗亞一世 瑪麗亞一世(1734—1816)葡萄牙的布拉幹薩王朝女王(1777-1816在位)改革者若澤一世之女。與D.彼得王子結婚,有後代。被稱為“虔誠的女人” 她聽說了法國大革命後,由於害怕自己也遭到路易十六一般的命運,女王開始神經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在1791年開始出現嚴重的精神疾患的症狀,漸漸的不能料理國事了。1799年,其子若奧王子(若奧六世)開始攝政。1816年去世,享年82歲 34瑪利亞二世 瑪麗亞二世(1819--1853)於1819年4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生,被命名為瑪麗亞·達·格洛麗亞·約安娜·卡洛塔·萊奧波爾迪娜·達·克魯茲·弗朗西斯卡·澤維爾·德·保拉·伊西多拉·米凱拉·加布裡埃拉·拉斐拉·貢扎加。她的父親是未來的葡萄牙國王和第一位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母親是佩德羅一世的第一任妻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的女兒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萊奧波爾迪娜。儘管當時的巴西屬於葡萄牙的領土,但瑪麗亞依舊是唯一一位在歐洲以外出生的歐洲君主。她重視教育事業,有“好母親”之稱。 1835年1月26日,十五歲的瑪麗亞與尤金·德·博阿爾內的兒子,約瑟芬皇后的孫子,第二代洛伊希滕貝格公爵奧古斯特·德·博阿爾內結婚。然而,他在成婚僅兩個月後的1835年3月28日去世。1836年1月1日,她與品行文雅,能力出眾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斐迪南王子結婚,婚後生育11個子女! 經過不斷的懷孕和分娩,醫生警告瑪麗亞分娩的危險幾乎每年都有。儘管她的母親也是因多育而導致的流產後的併發症而去世,然而,她對此卻不以為然;果不其然,1853年瑪麗亞在里斯本去世,當時她正在生育她的第十一個孩子尤金王子,這個孩子也沒有存活。實際上她的子女中只有兩子一女成活。 35伊蓮娜 伊琳娜女皇(752年—803年在位):拜佔廷帝國(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佔廷帝國也是歐洲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后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伊蘇里亞王朝告終。 36佐伊女皇 佐伊一世(希臘語:Ζωή Α" η Πορφυρογέννητη,拉丁化:Zōḗ I ē Porphurogénnētē,978年-1050年6月,綽號“正統嫡系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個女兒,皇帝羅曼努斯三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28年-1034年在位),皇帝米海爾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34年-1041年在位),皇帝米海爾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1041年-1042年在位),狄奧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1042年在位),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與狄奧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1042年-1050年在位),是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第二位女皇(1028年-1050年在位)。 一生共結婚三次,為的是使她的帝國擁有男性的君主,不過並未生育。諷刺的是,她的三任丈夫中最能幹的一個米海爾四世偏偏最不想當皇帝……據說她是一位絕世美女,她瞭解自己的魅力,並且身體保養得很好,以便儘可能地運用她的魅力。她是個美容師,即使年過60歲,她臉上還是沒有皺紋。1050年去世,享年72歲 37狄奧多拉女皇 38埃及豔后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約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約前30年8月12日),通稱為埃及豔后。是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女法老。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奧萊特,他指定他的長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執政(依照當時的法律,克麗奧佩特拉必須嫁給自己的弟弟,即托勒密十三世),統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麗奧佩特拉登上王位。她設法迷住凱撒,並生有一子,成為了羅馬的第一夫人。凱斯早逝後離開羅馬,繼續擔任埃及國王。 克利奧帕特拉則乘坐金色的大船,穿著豔麗來到了塔爾蘇斯面見安東尼。她的美貌也把安東尼給征服了,兩人在塔爾蘇斯同居達12年之久,而克利奧帕特拉也給安東尼生育了3個子女。大約在公元前30年,安東尼與屋大維斗爭失敗而自殺。不久她讓一條毒蛇咬死自己來同時結束自己和埃及的生命(不過,研究卻證明她死於屋大維謀殺的可能性更大些)。從此以後,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直到5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39佐迪圖女皇 佐迪圖(?—1930年)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以堂弟塔法裡·馬康南親王攝政並立為皇儲;後與攝政王在改革還是守舊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秘密策動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年4月在驚恐中病逝;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
3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君主”實際上是“帝王”的正式稱呼,帝王就是所有的“帝”與“王”的合稱,所以君主不僅包括所有的皇帝,也包括所有的國王、君王、大王。
君主制從古埃及誕生開始,延續至今已經六千多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男性掌權,男性君主的數量佔了絕大部分,女性君主的數量只佔絕小部分,而且女性君主的文治武功、知名度、影響力等,遠遠不及男性君主。
四、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生於661年,707年繼承皇位,成為日本菊花王朝第43位天皇,也是第四位女天皇。日本歷史上一共有八位女天皇,其中以元明天皇的文治武功最為出色。元明天皇在位期間,正值中國大唐王朝開元盛世,她效仿前面多代天皇,不斷派出遣唐使學習,日本發展到前所未有的盛世。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開創日本歷史上最繁榮富強、最太平盛世的“奈良時代”。公元715年,元明天皇退位當太上天皇,由女兒元正天皇繼承皇位。721年,元明天皇因病去世,終年60歲。
三、武則天
武則天生於624年,先是唐太宗的妃嬪,然後是唐高宗的妃嬪,最後成為唐高宗的皇后。武則天做皇后期間臨朝稱制,透過各種手段剷除異己。690年,武則天正式篡唐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在位期間,基本沿襲大唐制度,文治武功取得一定成就,有“貞觀遺風”的美譽。705年,在位15年的武則天在宮廷政變中被迫退位,武周王朝結束,大唐王朝光復。同年,武則天因病去世,終年81歲。
二、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生於1729年,出身德國貴族家庭,後來嫁給了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皇儲彼得三世,成為皇儲夫人。1762年,彼得三世繼承皇位,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皇后。同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並殺害彼得三世,篡奪了皇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八位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俄羅斯帝國得到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疆域擴充了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1796年,在位34年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因病去世,終年67歲。葉卡捷琳娜二世臨終前留下遺言:“如果我能活到一百歲,我將會統治整個歐洲。”葉卡捷琳娜二世死後,兒子保羅一世繼承皇位。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歷史的偉大貢獻,被冠上了“大帝”稱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被冠上大帝稱號的女性君主。
一、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生於1819年,1837年在伯父威廉四世手中繼承英國漢諾威王朝王位,年僅18歲。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英國正式開始“大英帝國”時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得到更大的發展和進步,並且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更多的殖民地,成為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日不落帝國”,統治將近半個世界,稱霸世界將近一個世紀,英國曆史稱之為“維多利亞時代”,世界歷史稱之為“不列顛治世”。
1901年,在位64年的維多利亞女王因病去世,終年82歲,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當今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兒子愛德華七世繼承王位,開創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漢諾威王朝結束。
因為維多利亞女王帶領英國成為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日不落帝國,統治將近半個世界,稱霸世界將近一個世紀,所以維多利亞女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歷史上最厲害的女性君主。
-
4 # 史者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只是男人的專利,只有東羅馬帝國出了幾個影響不大的女皇帝。但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已為人兼併的國家也出過女王。英國瑪麗一世(蘇格蘭、在位:1542年-1567年)。
-
5 # WILLSON39
人類歷史上的女君主很多,包括現今國外也有,其中歷史上最有成就、最著名的有:
1. 武則天:公元690-705年中國唐朝皇帝,隨意改革,是大唐盛世繼往開來的皇帝,也是2130多年的中國帝王制中唯一的女皇。
2. 葉卡捷琳娜二世:公元1762-1769年沙皇俄國皇帝,開疆拓土,改革崛起為強國。
3. 維多利亞女王:公元1837-1901年大英帝國女王,對內發展工商業,對外建立殖民地,疆域面積達三千多萬平方公里,並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
6 # 胡圖的胡
歷史上的女皇帝其實有不少
首先日本:
一、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554年-628年),原名額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敏達天皇的皇后。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
推古天皇即位後,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她在位36年間,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大力加強皇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加強了對佛教的支援。
二:建立了一種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階制。
三:派出遣唐使,加強對中國的學習和聯絡,試圖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
四:依據中國儒、佛、法各家思想修訂了《十七條憲法》,這《十七條憲法》成為日本最早的管理國家的道德守則。
二、皇極天皇
皇極天皇(594年-661年),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間(642年-645年)稱皇極天皇,第二次在位期間(655年-661年)稱齊明天皇。641年,舒明天皇駕崩後,日本皇室陷入長時間的爭位危機,於642年達成協議,由皇極天皇繼位。645年中大兄皇子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刺殺了權臣蘇我入鹿後,皇極天皇讓位於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後,皇極天皇重新即位,稱齊明天皇,並遷都飛鳥。
皇極天皇在位期間,剷除了權臣蘇我氏,加強了皇權,重新即位齊明天皇后,變得奢侈揮霍,她大規模地修建亭臺樓閣,大量徵用民工,加劇社會矛盾。同時,皇極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朝鮮,660年應朝鮮半島百濟之求,派兵支援,並御駕親征,但因旅途勞頓,不久病亡。
三、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645年-703年),日本第41代天皇,本名為鸕野贊良。657年(齊明天皇3年),鸕野贊良嫁給了叔父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為妃。673年,晉升為皇后。686年10月1日(朱鳥元年9月9日),天武天皇去世後,鸕野贊良皇女稱制,執掌政事。690年,因太子草壁皇子去世,鸕野贊良正式即位。697年,讓位於草壁皇子之子文武天皇,改稱太上天皇。《萬葉集》中有其所作和歌。
持統天皇在位期間,繼承並完成了天武天皇的政策:飛鳥淨御原令的制定和藤原京的營造;在民政方面,製作了戶籍,即庚寅造籍;外交方面,與新羅開展外交,與大唐沒有官方的外交關係。
四、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661年-721年)是日本第43代的天皇,在位707年(慶雲4年)至715年(和銅8年)。元明天皇本名阿倍皇女,和風諡號是“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豐國成姬天皇”。她是草壁皇子之妃,文武天皇之母。因草壁皇子、文武天皇先後早逝,元明天皇繼承皇位。
元明天皇在位7年,業績頗多。712年(和銅5年),元明天皇公佈國郡司政績考核三條,將賢罰貪,還禁止地方豪強、寺院多佔土地。713年(和銅6年),元明天皇宣佈廢除公私高利貸債務,限制農民逃亡,獎勵和推廣養蠶業,絲織手工業,還命太安萬侶完成《古事記》三卷。715年(和銅8年),元明天皇讓位於其女元正天皇。
五、元正天皇
元正天皇(680年-748年),是日本第44代天皇,日本史上第5位女帝。在位715年(靈龜元年)至724年(天平20年)。元正天皇甚是貌美,一生未嫁,715年,因為弟弟文武天皇之子首皇子(聖武天皇)尚未成年,所以作為過渡性天皇而即位。724年,元正天皇讓位予首皇子。
元正天皇是一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帝,她的一系列執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這兩位天皇執政期間,日本的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在她們的推動下,日本還加強了對大唐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大唐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大唐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日本朝野以模仿大唐的一切為時尚,就連平城京也是模仿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
六、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718年-770年),是日本第46代天皇,第一次在位749年(天平勝寶元年)到758年(天平寶字2年)。孝謙天皇父親是聖武天皇、母親是光明皇后。孝謙天皇是日本史上第6位女帝,天武天皇系最後的天皇。孝謙天皇即位前名叫阿倍內親王,曾讓位於淳仁天皇,之後重新登基,稱第48代稱德天皇,764年(天平寶字8年)至770年(神護景雲4年)在位。
影視劇中的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在位期間,政績比較突出,大化改新以來歷代天皇的努力在孝謙天皇時期終於顯示出豐碩的成果,她是“集大成者"。另一方面是孝謙天皇本人採用了全面對唐朝的學習,使日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開創“天平盛世”,是日本奈良時代最繁榮的一段時期。
此後800多年間,日本沒有出現過女天皇,一直到1630年以後,才又出現了日本歷史上第七個女天皇明正天皇(1630~1643年在位)和日本歷史上最後一位女天皇后櫻町天皇(1763~1770年在位)。
七、明正天皇
明正天皇(1624年1月9日-1696年12月4日,在位1629年12月22日到1643年11月14日),日本歷史上第七位女天皇,她的諡號“明正”二字是由元明天皇與元正天皇兩位女帝諡號各取一字。她出生於天皇制度沒落的江戶時代。為後水尾天皇第二皇女,母親中宮德川和子。諱興子,幼名女一宮。因為外祖父是江戶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她七歲繼位,二十歲就把皇位讓給弟弟,和奈良時代叱吒政壇的前輩女天皇相比,這時她的實際身份只相當於神宮的女祭司。因為她當過身份高貴的天皇,也沒人能娶她,她只能在宮中孤獨終老,一直活到73歲。
八、後櫻町天皇
後櫻町天皇(1740年9月23日-1813年12月24日),日本歷史上第八位,也是最後一位女天皇,是櫻町天皇第二皇女,母親為女御二條舍子(青綺門院)。名智子,幼名以茶宮,後來又改為緋宮。櫻町天皇只有二女一子,其中長女盛子內親王還沒長大便夭折,皇子則是後來的桃園天皇。但桃園天皇才二十二歲便過世,他的獨子英仁親王才五歲,於是便由二十三歲的智子內親王於1762年暫時接任天皇職務。在位時間 ( 1762-1770) 。 1770年,後櫻町天皇將皇位讓給英仁親王,即後桃園天皇。但因為後桃園天皇還小,便由後櫻町天皇以太上天皇的身份輔佐。然而在1779年,體弱多病的後桃園天皇也以僅僅二十二歲的年紀過世,而且他只有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欣子內親王。為此只好迎立年僅九歲的師仁王(閒院宮典仁親王六子)入宮為光格天皇,並內定等欣子內親王成年後做他的中宮。由於光格天皇也還是個小孩,因此仍由後櫻町上皇繼續輔政。 她是一位極有文采的天皇,畢生留下上千首的詩歌、日記四十一冊,以及一本名為“禁中年中之事”的著作。
西班牙傑出的女皇——伊莎貝拉一世
伊莎貝拉一世(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她與堂弟兼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伊莎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幹非凡的君主。她做出過一套完整的關鍵性決策,這些決策在好幾個世紀中都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著深刻的影響,對更多的人仍有著間接的影響。她還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資助人。
俄羅斯歷史上四位女皇帝:
葉卡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一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六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皇帝(1725年2月8日—1727年5月17日在位)。
她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農民塞繆爾·斯科夫龍斯基之女。本名瑪爾塔·海倫娜·斯科夫龍斯卡,皈依東正教後更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大北方戰爭中,在馬裡恩波爾附近成為俄軍的俘虜,不久為彼得一世所寵。丈夫死後,得到近衛軍的支援,於1725年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皇帝。但是不太參與國政,實權被緬希科夫掌握。按彼得一世遺囑,在1726年建立了俄羅斯科學院,並創立最高樞密院。臨死前數日,在傳位給彼得二世的遺詔上簽名。
安娜一世
安娜·伊凡諾芙娜(1693年-1740年,1730年-1740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女皇,沙皇伊凡五世之女,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一世在堂侄彼得二世死後即位,1740年去世,帝位傳給她的外甥女之子伊凡六世。
1710年與庫爾蘭公爵結婚,但不到三個月其夫死,遂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統治庫爾蘭公國,以後終身未嫁;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後無嗣,俄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機構樞密院擁立安娜為女皇,但條件是安娜得接受樞密院的條件,把國家的實權交給樞密院。安娜原本同意,但後來又反悔,撕破協議,廢除樞密院,重新建立獨裁政治,實施高壓統治。安娜對政務漠不關心,一味尋歡作樂,主要靠她的情夫比隆(Ernst Johann Biron, 1690~1772)和一群德國顧問來管理國家。在位期間長期對外用兵,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聯合對抗波旁王室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並取得勝利,但在南下進攻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受挫;以風流著稱,無後,令其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一世(俄羅斯)
伊麗莎白一世·彼得羅芙娜(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史稱伊麗莎白一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1762年1月5日在位),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個女兒。
在1741年因宮廷政變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佈繼承彼得一世的傳統,廢除了聲名狼藉的內閣,恢復了俄羅斯元老院,並把權力集中於它。1754年起廢除國內關稅。設立貴族銀行和商人銀行,以及組織國際貿易的公司,俄羅斯經濟呈現出生機。1755年建立莫斯科大學。1757年設立藝術院。另外一方面,禁止貴族以外的人有土地所有權,同時把伏特加酒壟斷權給予貴族,還給予地主任意把犯罪農民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權力。農民處境進一步惡化。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寵愛烏克蘭歌手拉蘇莫夫斯基。對外政策方面,在七年戰爭中與奧地利、法國結盟。1762年病逝。皇位由彼得三世繼承。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後即位。她主張開明專制、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參與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不斷擴張領土,使俄羅斯的疆域達到鼎盛。1796年,因中風結束輝煌的一生。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當時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強國。其才幹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齊名的一代英主。
拜占庭帝國三位女皇:
伊琳娜(752年-803年8月9日),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或譯敘利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拜占庭帝國和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伊琳娜女皇是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國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后,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伊蘇里亞王朝告終。
佐伊女皇
佐伊一世(978年-1050年6月,綽號“正統嫡系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個女兒,皇帝羅曼努斯三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28年-1034年在位),皇帝米海爾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34年-1041年在位),皇帝米海爾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1041年-1042年在位),狄奧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1042年在位),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與狄奧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1042年-1050年在位),是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第二位女皇(1028年-1050年在位)。
為了帝國的朝政安全,君士坦丁八世不讓三姐妹結婚,還把歐多齊婭送進了修道院。但在君士坦丁八世彌留之際,還是決定讓佐伊和羅曼努斯結婚,但政治聯姻顯然是沒有愛情的,不久,佐伊就迷上了俊美的米海爾,在羅曼努斯發現之後,便合謀殺死了他。
佐伊的第二任丈夫米海爾四世表面上對佐伊順從,實則暗地裡架空她的權利,後來米海爾在一場戰役中受重傷逝世。
在米海爾四世死前,已經讓自己的侄子繼承自己的王位,也就是後來的米海爾五世。米海爾五世上位之後,迅速剝奪了佐伊的權利,並把她囚禁起來,但是佐伊女皇在百姓心中地位較高,在百姓和軍隊的支援下,佐伊順利將王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佐伊在米海爾五世之後,與其妹狄奧多拉共同執政。不久,便又與她的最後一任丈夫君士坦丁結婚,但君士坦丁並不喜歡佐伊,而是和情婦瑪利亞公開恩愛,軍民看不下去,幾乎要殺死他,最後佐伊平息了動亂。
在1050年5月,佐伊逝世。由於佐伊50歲才結婚,所以失去了生育能力,她無子女。而帝國也隨著她的離去而日漸衰微,榮光不復。
狄奧多拉(984年-1056年9月初,綽號“正統嫡系的”),是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和海倫娜皇后的小女兒,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的第三位女皇,也是拜占庭的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的末代皇帝(1042年-1056年)。
1042年4月19日,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舉起義旗,反對皇帝米海爾五世將養母佐伊女皇囚禁。他們在強大的黨派特別是帝國東正教教會的支援下,將被關在修道院的佐伊女皇以及在修道院中的待了14年的狄奧多拉接回皇宮,第二天米海爾五世被廢黜,姐妹倆共同執政稱帝,稱“佐伊一世女皇和狄奧多拉女皇”,狄奧多拉排序在姐姐佐伊之後。兩位女皇下令把廢帝米海爾的眼睛弄瞎,並流放到修道院。
位女皇共同執政了兩個月,但兩人的政見不同和互相仇視很快表明,必須再找一位男性的皇帝充當最高決策人,為此兩位女皇中的一位還必須同他結婚以延續馬其頓王朝的血脈。狄奧多拉還是不想結婚,但已年過六旬的佐伊還急於舉行第三次婚禮,她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削弱妹妹狄奧多拉的權力。佐伊選擇了帝國的元老功臣君士坦丁·莫諾馬庫斯,兩人於1042年6月11日結婚,第二天君士坦丁加冕,是為君士坦丁九世。新的姐夫做了皇帝后,狄奧多拉女皇的地位實際上被姐夫和姐姐一同瓜分了,但名義上她仍是帝國的女皇,只是排序在姐夫和姐姐之後,即“君士坦丁九世皇帝、佐伊一世女皇和狄奧多拉女皇”,三帝共治。
1050年6月佐伊女皇去世,狄奧多拉女皇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兩人執政,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姐夫手中。
1055年1月11日,君士坦丁九世去世,狄奧多拉女皇單獨執政,已經年屆七旬。女皇再次顯示了她隱匿已久的政治手腕,並挫敗了一起企圖取代她改立保加利亞總督尼科弗魯斯·普羅透昂的陰謀。在她穩固的統治下,先前為所欲為的貴族受到約束,眾多弊端得到改善,但她也因對異己政敵過於嚴厲又不適當地僱傭心腹僕人作為顧問而受到“任人唯親”的非議。這些心腹中包括她手下有影響的大臣利奧·帕拉斯龐迪洛斯,利奧集團試圖維持透過年老的女皇的名義控制朝政的局面,但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爾一世·克魯拉硫斯勸女皇透過結婚選擇繼承人。但是女皇在1056年8月31日已經病入膏肓了,不可能談及下嫁之事。她在朝野的壓力下最終聽從了米海爾一世·克魯拉硫斯牧首的勸告,選擇了她的寵臣之一、前軍需大臣米海爾·布林加斯作為繼承人,即後來的米海爾六世皇帝。9月初,狄奧多拉女皇去世,無嗣,馬其頓王朝告終。
越南唯一女皇帝 李昭皇
李昭皇(1218年—1278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稱昭聖公主;1224年因惠宗長女順天公主已嫁,又無男嗣,乃立其為皇太女;同年權臣陳守度廢惠宗,立其為帝,時年僅七歲,實際權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陳日煚(即陳太宗),同年禪位於夫君,降為昭聖皇后,李朝為陳朝所取代;因無子嗣,於1237年被陳守度逼令太宗廢其後位,複稱昭聖公主;1258年太宗內禪於太子陳晃,是為陳聖宗,聖宗遂娶昭聖公主為皇后,為亂倫之舉,同年生子陳昑(即後來的陳仁宗);死後諡昭皇帝。她做過女皇,後又成為父子兩代皇帝的皇后,兒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傳奇女性。
衣索比亞 佐迪圖
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以堂弟塔法裡·馬康南親王攝政並立為皇儲;後與攝政王在改革還是守舊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秘密策動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年4月在驚恐中病逝;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埃及女皇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公元前1479年—前1458年)在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在位21年後去世,而在她去世後,敘利亞及巴勒斯坦便宣佈獨立(之後由圖特摩斯三世出征且收復)。圖特摩斯三世開始獨自治國以後,並未立即著手消滅哈特謝普蘇特治國的痕跡,相關報復行動在他在位晚期才展開,當時法老下令將許多刻上她的名字和形象的雕刻毀去。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或譯哈採普蘇特,哈特舍普蘇特,赫雀瑟(意為最受尊敬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479年—公元前1458年在位)。戴假鬍鬚、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權杖、威嚴無比,這就是古埃及最有權力的女法老的一貫裝束。極少有人見過她本人,她的真實相貌和她的傳奇故事一樣神秘。
哈特謝普蘇特是開創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是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謝普蘇特是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阿莫斯之間唯一的嫡女,圖特摩斯二世的異母姐與妻子,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母。她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外孫女。她從小聰明伶俐,果敢堅強,深諳權術。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統繼承人為榮,夢想有朝一日統治強盛的埃及。
埃及豔后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約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約前30年8月12日),通稱為埃及豔后。是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女法老。她讓一條毒蛇咬死自己來同時結束自己和埃及的生命(不過,研究證明她死於屋大維謀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從此以後,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直到5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段,心懷叵測,一生富有戲劇性。特別是捲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係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文藝或電影上,她被認為是為保持國家免受羅馬帝國吞併,曾色誘蓋厄斯·儒略·凱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安東尼,因此又通稱為埃及豔后。
印度女皇——維多利亞女皇
亞歷山德里娜·維多利亞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即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 ,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1837-1901年)。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期間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這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其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
-
7 # 緦鴛醬
1、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
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她自己作主的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她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她還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建立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將大批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
2、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她繼位於英格蘭宗教改革引起激烈社會矛盾的年代,透過穩妥的策略,使英格蘭通過了宗教改革這一“瓶頸”,避免了爆發大規模宗教戰爭,甚至國家分裂的命運。她在位期間英格蘭羊毛生產和貿易取得長足發展,這是後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同時她鼓勵海上冒險活動、大力加強海軍力量,這兩點為英國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準備好了條件。伊麗莎白在位期間國家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為英國從一個偏僻島國邁向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3、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作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併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4、維多利亞(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5、推古(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日本第33代天皇,但實際上是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不亞於大化改新。
6、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作為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她熱心搜求人才,完善科舉制度,增設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專案。她對唐朝盛世的維持發揮了作用,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7、瑪麗婭_特蕾莎(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她是德意志歷史上唯一的女君主,作為光榮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她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體面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維持了中歐政治格局的均勢。她推行“開明專制”,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併為其子廢除農奴制做好了鋪墊。她曾反對瓜分波蘭,但最終自己也得到了分量不小的一份。
8、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公元前51—30年在位)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稱為“埃及豔后”,早年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藉助羅馬人的力量,奪回了埃及王位。但因為她與安東尼的協議觸怒了羅馬人,引發了屋大維同安東尼的戰爭,在安東尼戰死之後,她也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直接隸屬於元首本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活動左右了羅馬和埃及兩國的政局,並最終導致了埃及古國的滅亡。
9、瑪格麗特一世(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397在位)原為丹麥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10、艾琳娜(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她在同兒子君土坦丁六世爭奪權力中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為女皇執政。她軍事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節節告敗,政治上先後經歷了兩次流放。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
8 # 高中歷史精講
中國武周王朝(共1位)
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即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武周皇帝;14歲進入唐帝國皇宮,因美貌和膽識為太宗所賞識,後與太子李治(後來的高宗)有染;649年太宗死,高宗即位,以先帝嬪妃身份入感業寺出家;651年奉詔重入唐宮;經過一系列宮廷鬥爭,於655年成為高宗皇后,開始干預朝政,創垂簾聽政制度,稱“天后”(高宗稱“天皇”),掌握實際權力;684年其夫高宗死後先後立其子中宗和睿宗為帝,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繼續掌權;690年迫睿宗李旦退位,遂革唐命,自立為女皇帝,稱尊號“聖神皇帝”,建立大周,史稱“武周革命”;705年因“五王政變”被迫內禪於皇太子李顯,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亦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死後諡號多次改動,其孫唐玄宗時定諡則天順聖皇后。她自從成為高宗皇后起就開始掌握最高權力直到退位,歷時50年;在位期間對外戰爭多數勝利,鞏固並拓展了中華帝國的版圖;開創殿試和武舉,發展了科舉制度;繼續推行均田制,促進了農業生產;國家較貞觀之治時期更有所發展,史稱“武周之治”。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國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后,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伊蘇里亞王朝告終。她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唯一使用陽性的男皇帝(希臘語:βασιλεύς,英語:emperor)而非陰性的女皇帝(希臘語:βασίλισσα,英語:empress)稱號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又稱“正統嫡系佐伊”,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后之女,皇帝羅梅納斯三世皇后,拜占庭帝國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後,夫羅梅納斯三世即位,她與心腹宦官約翰共謀,於1034年殺其夫,同年與出身微賤的帕夫勒戈尼亞人米海爾結婚,助其登位為米海爾四世;1041年米海爾四世死,她立侄兒兼養子米海爾五世為帝;米海爾五世圖謀將她排除,但她被忠誠於馬其頓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擁立,廢米海爾五世,作為馬其頓王朝正統嫡系與妹狄奧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餘歲之身與君士坦丁九世結婚,三位皇帝共同執政。
狄奧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與海倫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庭帝國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與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為拜佔廷帝國共主,三位皇帝共同執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與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兩人執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後為單獨的女皇;無嗣,1056年臨終前指定米海爾六世即位,馬其頓王朝告終。
越南(共1位)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稱昭聖公主;1224年因惠宗長女順天公主已嫁,又無男嗣,乃立其為皇太女;同年權臣陳守度廢惠宗,立其為帝,時年僅七歲,實際權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陳日煚(即陳太宗),同年禪位於夫君,降為昭聖皇后,李朝為陳朝所取代;因無子嗣,於1237年被陳守度逼令太宗廢其後位,複稱昭聖公主;1258年太宗內禪於太子陳晃,是為陳聖宗,聖宗遂娶昭聖公主為皇后,為亂倫之舉,同年生子陳昑(即後來的陳仁宗);死後諡昭皇帝。她做過女皇,後又成為父子兩代皇帝的皇后,兒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傳奇女性。
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共4位)
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全名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帝國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羅斯帝國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為立陶宛一農民之女,在大北方戰爭中為俄軍所俘虜,旋為彼得一世所寵,成為他的情婦;1712年正式成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後得到近衛軍支援,成為女皇。在位時間短,政治上無所建樹;她與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與此女長大成人,次女即後來的伊麗莎白女皇;死後無男嗣,令繼孫彼得二世繼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全名安娜•伊凡諾夫娜,俄國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羅斯帝國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與庫爾蘭公爵結婚,但不到三個月其夫死,遂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以後終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後無嗣,遂即位為女皇;在位期間長期對外用兵,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亦即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聯合對抗波旁王室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並取得勝利,但在南下進攻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受挫;以風流著稱,無後,令其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其甥孫伊凡六世,自立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繼承人自居;在位期間鼓勵商業發展,使俄國經濟有所復甦;資助文學藝術創作,建立莫斯科大學和藝術院;對外參加七年戰爭,與法國和奧地利帝國結盟,對普魯士作戰屢屢獲勝;但她給貴族以特權,使廣大農奴處境更加艱難;亦以荒淫著稱,終身未婚,死後無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繼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即葉卡捷琳娜大帝,全名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女皇;本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於後來的彼得三世為妻;1762年伊麗莎白女皇死,無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為皇后,同年發動宮廷政變,廢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為女皇。其在位期間發動第五、六次俄土戰爭並取得勝利,擊敗奧斯曼帝國,吞併克里米亞汗國,獲得黑海的出海口;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使俄國的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地跨歐亞大陸的全世界最大帝國,故被尊稱為“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大帝”之一(另一個是彼得大帝);與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舊保守,反對法國大革命;亦以風流著稱,男寵眾多,兩個兒子(包括後來繼帝位的保羅一世)都有可能是她與男寵之子(因為其夫彼得三世沒有生育能力)。
日本(共8位、10代)
(這個存在一定爭議,因日本自天武天皇才開始改稱天皇,在此之前,其正式稱號應為大王,所以推古天皇及皇極天皇應不在此列。)
推古女帝(592年—628年在位):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歷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殺害後被擁立為天皇;即位初立侄兒聖德太子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間限制貴族權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團訪問中國隋朝,開創飛鳥時代;屢次發兵北韓半島,討伐新羅,未果。
皇極女帝(642年—645年在位,重祚為齊明女帝,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歷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後被權臣蘇我蝦夷擁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發動宮廷政變,滅蘇我入鹿,乃內禪於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後於次年重祚,而實權掌握在兒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統治後期奢侈揮霍,廣營宮室;在位最後一年發兵北韓半島,支援百濟,對抗新羅和大唐聯軍,未交戰先病逝。兩年後(663年),日本、百濟聯軍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
持統女帝(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歷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後臨朝稱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於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內禪於其孫文武天皇,稱太上天皇;統治期間日本文化得到很大發展,開始了白鳳時代。
元明女帝(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統女帝妹、兒媳婦,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親,日本歷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孫、也是兒子的文武天皇死後,由於其侄兒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內禪於其女元正女帝,為太上天皇;710年遷都平城京,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奈良時代”;715年內禪於女兒元正女帝,為太上天皇。
元正女帝(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與元明女帝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內禪,乃即位;724年內禪於其侄兒聖武天皇,為太上天皇。
孝謙女帝(749年—758年在位,重祚為稱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聖武天皇內禪,乃即位;758年內禪於遠房表弟淳仁天皇,為太上天皇,仍掌握實際大權;764年因藤原仲麻呂之亂,廢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間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國,是“奈良時代”的全盛期;晚年寵通道鏡法王,頗多弊政。
明正女帝(1629年—1643年在位):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和子之女,日本歷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後水尾天皇內禪,乃即位;1643年內禪於異母弟後光明天皇,為太上天皇。
後櫻町女帝(1762年—1770年在位):櫻町天皇之女,桃園天皇姐,日本歷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後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園天皇死,由於桃園天皇之子英仁(後來的後桃園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內禪於侄兒後桃園天皇,為太上天皇,繼續輔政。
印度帝國(共1位)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1877年—1901年在位),即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之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屬印度皇帝,英屬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國曆史上唯一獲得“女皇”稱號的君主,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後即位為英國女王;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帝國,簽訂《南京條約》,開西方列強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稱號;其在位期間英國空前強盛,經濟、科學、文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殖民統治方面,使大英帝國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第二個“日不落帝國”(第一個是西班牙帝國),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如今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來命名的;其子女眾多,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有“歐洲的祖母”之稱。
阿比西尼亞所羅門王朝(今衣索比亞,共1位)
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以堂弟塔法裡•馬康南親王攝政並立為皇儲;後與攝政王在改革還是守舊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秘密策動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年4月在驚恐中病逝;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
9 # 路過的風73993157
唐朝武則天,
俄羅斯帝國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女皇
埃及豔后
-
10 # 井夫子
不光是中國歷史,在世界歷史上的君主帝王也多以男人為主。但是這並不是說就沒有女性帝王,相反,每一個女性帝王的出現,都可以說是一段傳奇!
中國:武則天
武后可以說是華人最為熟知,也是最為出名的一位帝王了,要說起來武后的一聲可以說是傳奇,還沒有成為帝王的時候,就先後成為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嬪妃,要知道這可是父子二人!足見其魅力,不過她可不只是一個空有外表的美人,在唐高宗去世之後,篡位成了一代女帝,甚至在位期間,整個唐朝也是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可見政治實力不俗!
日本:推古天皇
日本實際上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額外一提,在日本政治史上,前後一共出現了八位女天皇。
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其實是德華人,不過她嫁給了俄羅斯帝國的處彼得三世成為了皇儲夫人,等到她丈夫繼承皇位不久後,就發動政變,奪得皇位成為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不過或許這也是一個正確的歷史選擇,因為她在位期間,俄羅斯帝國得到了非誠強勁的發展和進步,當時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擴大了接近100萬平方公里。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她擁有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埃及: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說起這位女王的名字,或許許多人不知道,可是她的外號,卻是十分的耳熟能詳,她的外號就是“埃及豔后”,其實她很早的時候,就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而正是因為如此,她才能藉助羅馬人的力量,重新奪回了埃及王位。
西班牙:伊莎貝爾一世
她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後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不光政治有所作為,戰爭她也是一把好手,還曾經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
而說起她最出名的事蹟,其實還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
-
11 # 謀士說
世界上產生女君主最多的地方就是歐洲,在歐洲歷史上大約出現過30餘位女王!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
其中,英國曆史上的女王最多,最著名的女王有,終身未嫁的伊麗莎白一世,英國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還活躍在政壇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8世紀的沙皇俄國,也曾出現過女皇,僅次於英國,一共4位:葉卡捷琳娜一世、安娜一世、伊麗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其中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一世,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西亞,被認為是本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女性君主之一。
目前我所知道的亞洲有13位女性君主,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就是武則天,日本歷史一共8位,分別為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後櫻町天皇。北韓(南韓)歷史上有2位,第一位是新羅善德女王,第二位是真德女主。東南亞的高棉有2位,第一位是柳葉女王,第二位是安眉女王(越南扶持的傀儡女王,不久被廢掉)。除了前面11位女王,據說印尼歷史上還有一位女王叫MAXIMA女王。
導致歐洲女王過多的情況,估計是由於歐洲女性的地位要高於亞洲的女性,亞洲雖然出現了一個強勢的武則天,但是女性的地位只在唐朝的時候得到了提升,武則天死後又打回了原形。此外,歐洲中世紀以後開始出現君主立憲制了,王權被限制,權力也被淡化了,誰都可能做國王。所以,在歐洲女性做君主,也就不奇怪了。
-
12 # 紀錄音樂
比較出名的有埃及豔后,武則天,葉卡捷琳娜二世,伊麗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女皇,伊莎貝爾一世,瑪格麗特一世,推古女皇。
沒有成為皇帝,但是實際權利已經是皇帝的有呂雉,慈禧。
-
13 # 興永影視
比較出名的有埃及豔后,
唐朝武則天,俄羅斯帝國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女王、印度帝國維多利亞女皇,
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一世,
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瑪格麗特一世,
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
-
14 # 瑩火蟲B
歷史上女皇多了,真正登上皇位並對後世影響很大的,我認為只四位,以中國明朝前劃分,對中國歷史影響那當然是武則天。對歐非大陸,地中海沿岸那肯定是克里奧帕特拉豔后。大航海時期,北歐英王珍,格雷,即瑪麗一世,後續俄女皇葉捷琳娜一世。
-
15 # 謀士說
世界上產生女君主最多的地方就是歐洲,在歐洲歷史上大約出現過30餘位女王!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
其中,英國曆史上的女王最多,最著名的女王有,終身未嫁的伊麗莎白一世,英國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還活躍在政壇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8世紀的沙皇俄國,也曾出現過女皇,僅次於英國,一共4位:葉卡捷琳娜一世、安娜一世、伊麗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其中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一世,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西亞,被認為是本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女性君主之一。
目前我所知道的亞洲有13位女性君主,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就是武則天,日本歷史一共8位,分別為推古天皇、皇極天皇、持統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謙天皇、明正天皇、後櫻町天皇。北韓(南韓)歷史上有2位,第一位是新羅善德女王,第二位是真德女主。東南亞的高棉有2位,第一位是柳葉女王,第二位是安眉女王(越南扶持的傀儡女王,不久被廢掉)。除了前面11位女王,據說印尼歷史上還有一位女王叫MAXIMA女王。
導致歐洲女王過多的情況,估計是由於歐洲女性的地位要高於亞洲的女性,亞洲雖然出現了一個強勢的武則天,但是女性的地位只在唐朝的時候得到了提升,武則天死後又打回了原形。此外,歐洲中世紀以後開始出現君主立憲制了,王權被限制,權力也被淡化了,誰都可能做國王。所以,在歐洲女性做君主,也就不奇怪了。
-
16 # 史者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只是男人的專利,只有東羅馬帝國出了幾個影響不大的女皇帝。但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已為人兼併的國家也出過女王。英國瑪麗一世(蘇格蘭、在位:1542年-1567年)。
-
17 # WILLSON39
人類歷史上的女君主很多,包括現今國外也有,其中歷史上最有成就、最著名的有:
1. 武則天:公元690-705年中國唐朝皇帝,隨意改革,是大唐盛世繼往開來的皇帝,也是2130多年的中國帝王制中唯一的女皇。
2. 葉卡捷琳娜二世:公元1762-1769年沙皇俄國皇帝,開疆拓土,改革崛起為強國。
3. 維多利亞女王:公元1837-1901年大英帝國女王,對內發展工商業,對外建立殖民地,疆域面積達三千多萬平方公里,並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
18 # 胡圖的胡
歷史上的女皇帝其實有不少
首先日本:
一、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554年-628年),原名額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敏達天皇的皇后。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
推古天皇即位後,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她在位36年間,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大力加強皇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加強了對佛教的支援。
二:建立了一種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階制。
三:派出遣唐使,加強對中國的學習和聯絡,試圖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
四:依據中國儒、佛、法各家思想修訂了《十七條憲法》,這《十七條憲法》成為日本最早的管理國家的道德守則。
二、皇極天皇
皇極天皇(594年-661年),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間(642年-645年)稱皇極天皇,第二次在位期間(655年-661年)稱齊明天皇。641年,舒明天皇駕崩後,日本皇室陷入長時間的爭位危機,於642年達成協議,由皇極天皇繼位。645年中大兄皇子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刺殺了權臣蘇我入鹿後,皇極天皇讓位於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後,皇極天皇重新即位,稱齊明天皇,並遷都飛鳥。
皇極天皇在位期間,剷除了權臣蘇我氏,加強了皇權,重新即位齊明天皇后,變得奢侈揮霍,她大規模地修建亭臺樓閣,大量徵用民工,加劇社會矛盾。同時,皇極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北韓,660年應北韓半島百濟之求,派兵支援,並御駕親征,但因旅途勞頓,不久病亡。
三、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645年-703年),日本第41代天皇,本名為鸕野贊良。657年(齊明天皇3年),鸕野贊良嫁給了叔父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為妃。673年,晉升為皇后。686年10月1日(朱鳥元年9月9日),天武天皇去世後,鸕野贊良皇女稱制,執掌政事。690年,因太子草壁皇子去世,鸕野贊良正式即位。697年,讓位於草壁皇子之子文武天皇,改稱太上天皇。《萬葉集》中有其所作和歌。
持統天皇在位期間,繼承並完成了天武天皇的政策:飛鳥淨御原令的制定和藤原京的營造;在民政方面,製作了戶籍,即庚寅造籍;外交方面,與新羅開展外交,與大唐沒有官方的外交關係。
四、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661年-721年)是日本第43代的天皇,在位707年(慶雲4年)至715年(和銅8年)。元明天皇本名阿倍皇女,和風諡號是“日本根子天津御代豐國成姬天皇”。她是草壁皇子之妃,文武天皇之母。因草壁皇子、文武天皇先後早逝,元明天皇繼承皇位。
元明天皇在位7年,業績頗多。712年(和銅5年),元明天皇公佈國郡司政績考核三條,將賢罰貪,還禁止地方豪強、寺院多佔土地。713年(和銅6年),元明天皇宣佈廢除公私高利貸債務,限制農民逃亡,獎勵和推廣養蠶業,絲織手工業,還命太安萬侶完成《古事記》三卷。715年(和銅8年),元明天皇讓位於其女元正天皇。
五、元正天皇
元正天皇(680年-748年),是日本第44代天皇,日本史上第5位女帝。在位715年(靈龜元年)至724年(天平20年)。元正天皇甚是貌美,一生未嫁,715年,因為弟弟文武天皇之子首皇子(聖武天皇)尚未成年,所以作為過渡性天皇而即位。724年,元正天皇讓位予首皇子。
元正天皇是一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帝,她的一系列執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這兩位天皇執政期間,日本的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在她們的推動下,日本還加強了對大唐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大唐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大唐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日本朝野以模仿大唐的一切為時尚,就連平城京也是模仿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
六、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718年-770年),是日本第46代天皇,第一次在位749年(天平勝寶元年)到758年(天平寶字2年)。孝謙天皇父親是聖武天皇、母親是光明皇后。孝謙天皇是日本史上第6位女帝,天武天皇系最後的天皇。孝謙天皇即位前名叫阿倍內親王,曾讓位於淳仁天皇,之後重新登基,稱第48代稱德天皇,764年(天平寶字8年)至770年(神護景雲4年)在位。
影視劇中的孝謙天皇
孝謙天皇在位期間,政績比較突出,大化改新以來歷代天皇的努力在孝謙天皇時期終於顯示出豐碩的成果,她是“集大成者"。另一方面是孝謙天皇本人採用了全面對唐朝的學習,使日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開創“天平盛世”,是日本奈良時代最繁榮的一段時期。
此後800多年間,日本沒有出現過女天皇,一直到1630年以後,才又出現了日本歷史上第七個女天皇明正天皇(1630~1643年在位)和日本歷史上最後一位女天皇后櫻町天皇(1763~1770年在位)。
七、明正天皇
明正天皇(1624年1月9日-1696年12月4日,在位1629年12月22日到1643年11月14日),日本歷史上第七位女天皇,她的諡號“明正”二字是由元明天皇與元正天皇兩位女帝諡號各取一字。她出生於天皇制度沒落的江戶時代。為後水尾天皇第二皇女,母親中宮德川和子。諱興子,幼名女一宮。因為外祖父是江戶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她七歲繼位,二十歲就把皇位讓給弟弟,和奈良時代叱吒政壇的前輩女天皇相比,這時她的實際身份只相當於神宮的女祭司。因為她當過身份高貴的天皇,也沒人能娶她,她只能在宮中孤獨終老,一直活到73歲。
八、後櫻町天皇
後櫻町天皇(1740年9月23日-1813年12月24日),日本歷史上第八位,也是最後一位女天皇,是櫻町天皇第二皇女,母親為女御二條舍子(青綺門院)。名智子,幼名以茶宮,後來又改為緋宮。櫻町天皇只有二女一子,其中長女盛子內親王還沒長大便夭折,皇子則是後來的桃園天皇。但桃園天皇才二十二歲便過世,他的獨子英仁親王才五歲,於是便由二十三歲的智子內親王於1762年暫時接任天皇職務。在位時間 ( 1762-1770) 。 1770年,後櫻町天皇將皇位讓給英仁親王,即後桃園天皇。但因為後桃園天皇還小,便由後櫻町天皇以太上天皇的身份輔佐。然而在1779年,體弱多病的後桃園天皇也以僅僅二十二歲的年紀過世,而且他只有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欣子內親王。為此只好迎立年僅九歲的師仁王(閒院宮典仁親王六子)入宮為光格天皇,並內定等欣子內親王成年後做他的中宮。由於光格天皇也還是個小孩,因此仍由後櫻町上皇繼續輔政。 她是一位極有文采的天皇,畢生留下上千首的詩歌、日記四十一冊,以及一本名為“禁中年中之事”的著作。
西班牙傑出的女皇——伊莎貝拉一世
伊莎貝拉一世(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她與堂弟兼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伊莎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幹非凡的君主。她做出過一套完整的關鍵性決策,這些決策在好幾個世紀中都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著深刻的影響,對更多的人仍有著間接的影響。她還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資助人。
俄羅斯歷史上四位女皇帝:
葉卡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一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六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皇帝(1725年2月8日—1727年5月17日在位)。
她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農民塞繆爾·斯科夫龍斯基之女。本名瑪爾塔·海倫娜·斯科夫龍斯卡,皈依東正教後更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大北方戰爭中,在馬裡恩波爾附近成為俄軍的俘虜,不久為彼得一世所寵。丈夫死後,得到近衛軍的支援,於1725年加冕成為俄羅斯帝國皇帝。但是不太參與國政,實權被緬希科夫掌握。按彼得一世遺囑,在1726年建立了俄羅斯科學院,並創立最高樞密院。臨死前數日,在傳位給彼得二世的遺詔上簽名。
安娜一世
安娜·伊凡諾芙娜(1693年-1740年,1730年-1740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女皇,沙皇伊凡五世之女,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一世在堂侄彼得二世死後即位,1740年去世,帝位傳給她的外甥女之子伊凡六世。
1710年與庫爾蘭公爵結婚,但不到三個月其夫死,遂以遺孀身份成為庫爾蘭女公爵,統治庫爾蘭公國,以後終身未嫁;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後無嗣,俄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機構樞密院擁立安娜為女皇,但條件是安娜得接受樞密院的條件,把國家的實權交給樞密院。安娜原本同意,但後來又反悔,撕破協議,廢除樞密院,重新建立獨裁政治,實施高壓統治。安娜對政務漠不關心,一味尋歡作樂,主要靠她的情夫比隆(Ernst Johann Biron, 1690~1772)和一群德國顧問來管理國家。在位期間長期對外用兵,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聯合對抗波旁王室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並取得勝利,但在南下進攻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受挫;以風流著稱,無後,令其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伊麗莎白一世(俄羅斯)
伊麗莎白一世·彼得羅芙娜(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史稱伊麗莎白一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1762年1月5日在位),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個女兒。
在1741年因宮廷政變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佈繼承彼得一世的傳統,廢除了聲名狼藉的內閣,恢復了俄羅斯元老院,並把權力集中於它。1754年起廢除國內關稅。設立貴族銀行和商人銀行,以及組織國際貿易的公司,俄羅斯經濟呈現出生機。1755年建立莫斯科大學。1757年設立藝術院。另外一方面,禁止貴族以外的人有土地所有權,同時把伏特加酒壟斷權給予貴族,還給予地主任意把犯罪農民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權力。農民處境進一步惡化。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寵愛烏克蘭歌手拉蘇莫夫斯基。對外政策方面,在七年戰爭中與奧地利、法國結盟。1762年病逝。皇位由彼得三世繼承。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葉卡捷琳娜。在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後即位。她主張開明專制、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參與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對土耳其作戰取得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不斷擴張領土,使俄羅斯的疆域達到鼎盛。1796年,因中風結束輝煌的一生。
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使當時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第一強國。其才幹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齊名的一代英主。
拜占庭帝國三位女皇:
伊琳娜(752年-803年8月9日),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或譯敘利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拜占庭帝國和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伊琳娜女皇是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庭帝國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奧四世死後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為帝,為皇太后,掌握實際大權;797年又廢兒子,自立為女皇;802年被廢黜,伊蘇里亞王朝告終。
佐伊女皇
佐伊一世(978年-1050年6月,綽號“正統嫡系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個女兒,皇帝羅曼努斯三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28年-1034年在位),皇帝米海爾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34年-1041年在位),皇帝米海爾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1041年-1042年在位),狄奧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1042年在位),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與狄奧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1042年-1050年在位),是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第二位女皇(1028年-1050年在位)。
為了帝國的朝政安全,君士坦丁八世不讓三姐妹結婚,還把歐多齊婭送進了修道院。但在君士坦丁八世彌留之際,還是決定讓佐伊和羅曼努斯結婚,但政治聯姻顯然是沒有愛情的,不久,佐伊就迷上了俊美的米海爾,在羅曼努斯發現之後,便合謀殺死了他。
佐伊的第二任丈夫米海爾四世表面上對佐伊順從,實則暗地裡架空她的權利,後來米海爾在一場戰役中受重傷逝世。
在米海爾四世死前,已經讓自己的侄子繼承自己的王位,也就是後來的米海爾五世。米海爾五世上位之後,迅速剝奪了佐伊的權利,並把她囚禁起來,但是佐伊女皇在百姓心中地位較高,在百姓和軍隊的支援下,佐伊順利將王權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佐伊在米海爾五世之後,與其妹狄奧多拉共同執政。不久,便又與她的最後一任丈夫君士坦丁結婚,但君士坦丁並不喜歡佐伊,而是和情婦瑪利亞公開恩愛,軍民看不下去,幾乎要殺死他,最後佐伊平息了動亂。
在1050年5月,佐伊逝世。由於佐伊50歲才結婚,所以失去了生育能力,她無子女。而帝國也隨著她的離去而日漸衰微,榮光不復。
狄奧多拉(984年-1056年9月初,綽號“正統嫡系的”),是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和海倫娜皇后的小女兒,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的第三位女皇,也是拜占庭的最後一位女皇,馬其頓王朝的末代皇帝(1042年-1056年)。
1042年4月19日,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舉起義旗,反對皇帝米海爾五世將養母佐伊女皇囚禁。他們在強大的黨派特別是帝國東正教教會的支援下,將被關在修道院的佐伊女皇以及在修道院中的待了14年的狄奧多拉接回皇宮,第二天米海爾五世被廢黜,姐妹倆共同執政稱帝,稱“佐伊一世女皇和狄奧多拉女皇”,狄奧多拉排序在姐姐佐伊之後。兩位女皇下令把廢帝米海爾的眼睛弄瞎,並流放到修道院。
位女皇共同執政了兩個月,但兩人的政見不同和互相仇視很快表明,必須再找一位男性的皇帝充當最高決策人,為此兩位女皇中的一位還必須同他結婚以延續馬其頓王朝的血脈。狄奧多拉還是不想結婚,但已年過六旬的佐伊還急於舉行第三次婚禮,她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削弱妹妹狄奧多拉的權力。佐伊選擇了帝國的元老功臣君士坦丁·莫諾馬庫斯,兩人於1042年6月11日結婚,第二天君士坦丁加冕,是為君士坦丁九世。新的姐夫做了皇帝后,狄奧多拉女皇的地位實際上被姐夫和姐姐一同瓜分了,但名義上她仍是帝國的女皇,只是排序在姐夫和姐姐之後,即“君士坦丁九世皇帝、佐伊一世女皇和狄奧多拉女皇”,三帝共治。
1050年6月佐伊女皇去世,狄奧多拉女皇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兩人執政,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姐夫手中。
1055年1月11日,君士坦丁九世去世,狄奧多拉女皇單獨執政,已經年屆七旬。女皇再次顯示了她隱匿已久的政治手腕,並挫敗了一起企圖取代她改立保加利亞總督尼科弗魯斯·普羅透昂的陰謀。在她穩固的統治下,先前為所欲為的貴族受到約束,眾多弊端得到改善,但她也因對異己政敵過於嚴厲又不適當地僱傭心腹僕人作為顧問而受到“任人唯親”的非議。這些心腹中包括她手下有影響的大臣利奧·帕拉斯龐迪洛斯,利奧集團試圖維持透過年老的女皇的名義控制朝政的局面,但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爾一世·克魯拉硫斯勸女皇透過結婚選擇繼承人。但是女皇在1056年8月31日已經病入膏肓了,不可能談及下嫁之事。她在朝野的壓力下最終聽從了米海爾一世·克魯拉硫斯牧首的勸告,選擇了她的寵臣之一、前軍需大臣米海爾·布林加斯作為繼承人,即後來的米海爾六世皇帝。9月初,狄奧多拉女皇去世,無嗣,馬其頓王朝告終。
越南唯一女皇帝 李昭皇
李昭皇(1218年—1278年在位):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稱昭聖公主;1224年因惠宗長女順天公主已嫁,又無男嗣,乃立其為皇太女;同年權臣陳守度廢惠宗,立其為帝,時年僅七歲,實際權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陳日煚(即陳太宗),同年禪位於夫君,降為昭聖皇后,李朝為陳朝所取代;因無子嗣,於1237年被陳守度逼令太宗廢其後位,複稱昭聖公主;1258年太宗內禪於太子陳晃,是為陳聖宗,聖宗遂娶昭聖公主為皇后,為亂倫之舉,同年生子陳昑(即後來的陳仁宗);死後諡昭皇帝。她做過女皇,後又成為父子兩代皇帝的皇后,兒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傳奇女性。
衣索比亞 佐迪圖
佐迪圖(1916年-1930年在位):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以堂弟塔法裡·馬康南親王攝政並立為皇儲;後與攝政王在改革還是守舊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秘密策動前夫發動地方叛亂,但被攝政王鎮壓;1930年4月在驚恐中病逝;攝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埃及女皇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公元前1479年—前1458年)在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在位21年後去世,而在她去世後,敘利亞及巴勒斯坦便宣佈獨立(之後由圖特摩斯三世出征且收復)。圖特摩斯三世開始獨自治國以後,並未立即著手消滅哈特謝普蘇特治國的痕跡,相關報復行動在他在位晚期才展開,當時法老下令將許多刻上她的名字和形象的雕刻毀去。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或譯哈採普蘇特,哈特舍普蘇特,赫雀瑟(意為最受尊敬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479年—公元前1458年在位)。戴假鬍鬚、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權杖、威嚴無比,這就是古埃及最有權力的女法老的一貫裝束。極少有人見過她本人,她的真實相貌和她的傳奇故事一樣神秘。
哈特謝普蘇特是開創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是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謝普蘇特是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阿莫斯之間唯一的嫡女,圖特摩斯二世的異母姐與妻子,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母。她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外孫女。她從小聰明伶俐,果敢堅強,深諳權術。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統繼承人為榮,夢想有朝一日統治強盛的埃及。
埃及豔后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約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約前30年8月12日),通稱為埃及豔后。是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女法老。她讓一條毒蛇咬死自己來同時結束自己和埃及的生命(不過,研究證明她死於屋大維謀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從此以後,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直到5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段,心懷叵測,一生富有戲劇性。特別是捲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係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文藝或電影上,她被認為是為保持國家免受羅馬帝國吞併,曾色誘蓋厄斯·儒略·凱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安東尼,因此又通稱為埃及豔后。
印度女皇——維多利亞女皇
亞歷山德里娜·維多利亞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即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 ,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1837-1901年)。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期間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這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其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
-
19 # 緦鴛醬
1、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
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她自己作主的與阿拉貢王國繼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兩國合併,成就了西班牙的統一。她親臨前線,攻下了穆斯林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後一個據點,結束了西班牙持續數百年的基督教“再征服運動”,她還企圖在思想上統一西班牙,建立基督教“鐵板一塊”的局面,將大批穆斯林和猶太人驅逐出境。她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之舉,是資助了哥倫布遠航,使1492年成為永遠載入史冊的偉大一年,兩個隔絕的世界從此聯結成一體。憑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西班牙也藉此在此後百餘年間成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從此打上了西班牙語言文字的烙印。
2、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她繼位於英格蘭宗教改革引起激烈社會矛盾的年代,透過穩妥的策略,使英格蘭通過了宗教改革這一“瓶頸”,避免了爆發大規模宗教戰爭,甚至國家分裂的命運。她在位期間英格蘭羊毛生產和貿易取得長足發展,這是後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同時她鼓勵海上冒險活動、大力加強海軍力量,這兩點為英國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準備好了條件。伊麗莎白在位期間國家在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為英國從一個偏僻島國邁向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3、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女沙皇1762—1796年在位)作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大國家的主人,她對歷史的影響主要在於一系列戰爭引起國際格局的變化。她主導的三次瓜分波蘭完全從地圖上抹去了這個曾經的東歐大國,兩次大敗土耳其,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元氣大傷,從此淪為任人宰割的西亞病夫,併為俄國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還輕取想趁火打劫的瑞典人。她使北極熊的利爪逼近了歐洲的心臟地帶,甚至產生過征服世界的雄心。
4、維多利亞(英國漢諾威王朝女王1837—1901年在位)長達64年的在位期間,正是日不落帝國以征服者的身份傲視世界的全盛時期,統治的領域達到世界五大洲3300多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她的名字,幾乎成為19世紀的大英帝國的象徵。雖然維多利亞的實際政治影響力有限,但她的誠實和責任感使君主制在英國受人尊敬,也維護了民族的團結,使英國平穩渡過了19世紀革命時代的驚濤駭浪。
5、推古(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日本第33代天皇,但實際上是第一個正式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也是日本天皇被神化的第一人。她任用聖德太子進行改革,推廣“冠位12階”、“憲法17條”,派遣“遣唐使”,弘揚佛教,開啟了7世紀日本一系列改革的序幕,使日本從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轉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不亞於大化改新。
6、武則天(中國女皇690—705年在位)作為中國幾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寶座歷程的艱險曲折令人歎為觀止。她熱心搜求人才,完善科舉制度,增設殿試、自舉、武舉和制科等專案。她對唐朝盛世的維持發揮了作用,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
7、瑪麗婭_特蕾莎(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她是德意志歷史上唯一的女君主,作為光榮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她在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體面地維護了自己的地位,同時也維持了中歐政治格局的均勢。她推行“開明專制”,透過一系列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併為其子廢除農奴制做好了鋪墊。她曾反對瓜分波蘭,但最終自己也得到了分量不小的一份。
8、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公元前51—30年在位)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也被稱為“埃及豔后”,早年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先後成為羅馬執政者凱撒和安東尼的情婦,藉助羅馬人的力量,奪回了埃及王位。但因為她與安東尼的協議觸怒了羅馬人,引發了屋大維同安東尼的戰爭,在安東尼戰死之後,她也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直接隸屬於元首本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活動左右了羅馬和埃及兩國的政局,並最終導致了埃及古國的滅亡。
9、瑪格麗特一世(丹麥、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397在位)原為丹麥公主,挪威王后,在父、夫死後,由其子奧拉夫繼承丹麥、挪威王位,瑪格麗特以太后之尊攝政。1387年奧拉夫死,她親自為丹麥、挪威女王。1389年,女王接受了敵視瑞典國王阿爾伯特的瑞典人要求,與之開戰,俘虜了阿爾伯特,將瑞典王位也囊括於自己手中。1397年,瑪格麗特將丹麥、挪威、瑞典的大貴族召集到瑞典的卡爾瑪,約定三國在同一君主統治下聯合起來,此即“卡爾瑪聯合”的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北歐帝國。1397年後退居幕後仍掌握實權。北歐諸國間至今仍有很多共同特性,雖非始於瑪格麗特,但她的“卡爾瑪聯合”發揮了很大作用。
10、艾琳娜(拜占庭女皇797—802年在位)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女皇,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女帝王。她在同兒子君土坦丁六世爭奪權力中將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自己作為女皇執政。她軍事上在阿拉伯、保加利亞兩條戰線上都節節告敗,政治上先後經歷了兩次流放。她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集第二次基督教大集會,承認聖像崇拜,中止了自利奧三世以來實行的“搗毀聖像運動”,由於其恢復聖像崇拜和對修道院採取保護政策,被希臘正教會封為聖人。
-
20 # 觀史講堂
歷史上不斷有女性君主出現,而且其中也不乏文治武功卓著的女性君主,她們所創造的文治武功,絲毫不遜於那些文治武功卓著的男性君主,再加上其他大陸歷史上出現過的文治武功卓著的女性君主,她們是世界君主制歷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據筆者所知,世界歷史上十大女皇中,沒有哪一位女皇文武雙全,更沒有哪一位女皇更令人不寒而慄,當之無愧。
中國的武則天肯定是名列前茅的,其他九個人是:
伊麗莎白一世,英國都鐸王朝
維多利亞一世,英國漢諾威王朝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
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
丹麥瑪格麗特王朝埃斯特德一世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Maria
荷蘭人奧倫治王朝威廉明娜
日本菊花天皇朝代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埃及托勒密王朝
下面一個接一個。
伊麗莎白一世,英國都鐸王朝:
公元1533年,英國都鐸王朝第六代和最後一代國王,都鐸二世之女亨利八世於1558年去世,異母姐瑪麗一世繼位後,使都鐸王朝興盛,使英國成為世界強國,並於1558年開始海外殖民地的建立,為以後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1603年去世,終年70歲,被稱為“童貞女王”,在位長達45年。
維多利亞一世漢諾威王朝:
1837年,英國漢諾威王朝第六代、末代國王維多利亞一世,生於1819年,是漢諾威王朝第三代國王喬治三世的孫女,在1837年父親威廉四世去世後繼承了王位,在他執政期間繼承了幾代英國君主的統治成果,使漢諾威王朝興盛,最終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統治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領土,在此期間,日不落帝國在1901年去世,終年82歲,執政64年。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
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八代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生於公元1729年,是德國境內一個弱小公國的公主,嫁給羅曼諾夫王朝第七代皇帝彼得三世為皇后,在1762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彼得三世後繼承王位,在執政期間羅曼諾夫王朝興盛,成為世界強國,在1796年俄羅斯亡故,終年67歲,在位34年,後世尊稱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歷史上唯一被尊為大帝的女君主。
伊莎貝拉一世,特拉斯塔馬拉西班牙王朝:
公元1451年,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第一代國王伊莎貝拉一世之女,即前一代西班牙國王胡安二世之女,在1474年異母兄長亨利四世去世後繼承王位,成為卡斯蒂利亞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第六代國王,在位期間,他的丈夫阿拉貢特拉斯塔馬拉王朝國王斐迪南二世發動統一戰爭,最終在1492年吞併西班牙領土上所有國家,完成西班牙統一,定國號為西班牙,1504年逝世,終年53歲,在位30年。
丹麥瑪格麗特王妃埃斯特德一世:
Margaret一世,丹麥 Ested王朝的第二十七代國王,生於公元1353年,是 Ested王朝第二十五代國王 Valdma四世的女兒,父親在1375年去世後擁立他的兒子 Oraft三世為王,但她卻是真正的統治者,在1387年廢除了兒子繼承王位,使 Ested王朝興盛,先後征服挪威和瑞典,成為歐洲歷史上唯一統一北歐的君主,在1412年去世,終年59歲,在位25年。
馬利亞一世,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瑪利亞一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公,生於公元1717年,是神聖羅馬哈布斯堡王朝國王查理六世的女兒,其父於1740年去世後繼承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王位,由於女性在神聖羅馬帝國不被允許繼承王位,她讓丈夫弗朗茨一世成為神聖羅馬皇帝,但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的君主實權均由她掌握,在統治期間擊敗了許多歐洲國家,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在再次衰落許多年後再度稱霸歐洲,1780年,終年63歲,在位40年。
荷蘭人奧倫治王朝威廉明娜一世:
荷蘭奧倫治王朝第四代國王威廉姆斯一世,生於公元1880年,是奧倫治王朝第三代國王威廉三世的女兒,父親在公元1890年去世後繼位,她一生熱愛和平,並在其執政期間強烈呼籲避免戰爭,一戰期間成功地使荷蘭保持獨立,二戰期間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她作為精神支柱領導荷蘭人抗擊納粹德國,成功光復荷蘭,她女兒朱麗安娜一世於1948年逝世,於公元1962年去世,終年82歲,在位58年。
日本菊花天皇朝代:
推古天皇是公元554年出生於日本菊花王朝第33代天皇,是第29代欽明天皇的女兒,公元592年,第32代崇峻天皇逝世,繼位後繼承皇位,並主動向中國大隋王朝學習,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派使者到中國學習,使菊花王朝空前富強,開創了飛鳥時代,為後宮多代天皇學習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也為奈良時代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元628年,終年74歲,在位36年。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托勒密王朝,
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即著名的埃及豔后,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國王,生於公元前70年,是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十二世的女兒,與異母兄長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治理埃及托勒密王朝,弟弟在公元前47年去世後繼承了法老之位,她有著無與倫比的美貌和心計,先後讓羅馬帝國執政官凱撒和安東尼拜倒石榴裙下,將托勒密王朝統治得興旺發達,於公元前30年逝世,終年40歲,在位17年。
中國的武周王朝武則天
關於武則天,不必多說,公元690年武周王朝建立,延續了唐太宗、唐高宗的統治成果,開創了貞觀遺風,是一位文治武功名卓著的女君主,在公元705年退位,同年逝世,終年81歲,在位15年。
引用:《世界史》《歐洲史》《中國史》
回覆列表
君主制誕生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埃及,此後君主制陸續在世界各國誕生,至今六千多年曆史,在這六千多年君主制歷史當中,一共有超過兩千位君主,絕大部分都是男性君主,女性君主不足50位,佔君主總數量不足1%,但是當中有些女性君主與那些名垂千古的男性君主相比毫不遜色,她們在世界歷史顯得非常耀眼,其中七位女性君主是當之無愧的千古帝王。
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1796年),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八代皇帝,出身普魯士王國霍亨索倫王朝貴族家庭,也是俄羅斯留裡克王朝王室後代,16歲嫁給彼得三世成為皇儲妃,1762年彼得三世繼位而成為皇后,同年發動宮廷政變廢殺彼得三世,隨即繼承帝位,在位34年把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發展到極盛,後世尊稱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歷史唯一尊稱大帝的女性君主。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英國都鐸王朝第六代兼末代國王,第二代國王亨利八世的次女,1558年異母姐瑪麗一世死後繼承王位,在位45年使英國成為世界強國,海外殖民地也在這個時期建立,為英國成為世界最富強的日不落帝國奠定基礎,1603年去世前指定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為王位繼承人,令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形成共主邦聯,為英國成為統一的聯合王國奠定基礎,因終身未婚被稱為童貞女王。
維多利亞一世(1819年—1901年),英國漢諾威王朝第六代兼末代國王,第三代國王喬治三世的孫女,父親是喬治三世的第五子愛德華王子,1837年伯父威廉四世死後繼承王位,通稱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使英國成為世界最富強的日不落帝國,統治世界將近一半領土,史稱維多利亞時代,她象徵著英國繁榮富強,後世有很多建築和事物以她命名,1901年去世,她的多個子女通婚歐洲,被稱為歐洲外祖母。
伊莎貝拉一世(1451年—1504年),西班牙特拉斯塔馬拉王朝開國國王,卡斯蒂利亞王國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第五代國王恩裡克四世的妹妹,18歲嫁給阿拉貢王國特拉斯塔馬拉王朝費爾南多二世,1474年恩裡克四世死後繼承王位,在位30年,期間使卡斯蒂利亞王國在1492年滅掉西班牙境內所有國家,實現西班牙統一,確立國號西班牙,並對外開拓海外殖民地,為西班牙成為世界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奠定基礎,1504年去世。
瑪格麗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丹麥埃斯特德王朝第二十六代兼末代國王,第二十四代國王瓦爾德馬四世的女兒,年僅10歲嫁給挪威比耶博王朝哈康六世,1375年瓦爾德馬四世死後扶植兒子奧拉夫三世做國王,1380年丈夫哈康六世去世,奧拉夫三世兼任挪威國王,但實權由她掌握,1387年奧拉夫三世死後正式繼位,在位25年把挪威、瑞典納入丹麥版圖,是歷史上唯一統一北歐的國王,1412年去世。
武則天(624年—705年),中國武周王朝開國皇帝兼末代皇帝,唐王朝開國功臣武士彠的女兒,先是唐太宗的妃子,後是唐高宗的皇后,唐高宗死後先後擁立兒子唐中宗、唐睿宗,是實際統治者,690年廢掉唐睿宗,正式登基稱帝建立武周王朝,在位15年延續唐太宗、唐高宗的統治成果,史稱貞觀遺風,705年被神龍政變推翻而退位,同年去世。
推古天皇(554年—628年),日本菊花王朝第33代皇帝,第29代欽明天皇的女兒,17歲嫁給異母兄第30代敏達天皇,敏達天皇死後第31代用明天皇、第32代崇峻天皇先後繼位,592年崇峻天皇死後繼位,是日本歷史八位女天皇的第一位,在位36年在聖德太子的輔助下開創飛鳥時代,為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以及日本最繁榮富強的奈良時代奠定基礎,是日本八位女天皇文治武功最顯赫的一位,62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