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魚閒聊

    在講正史之前,先將一個剛發生的非常切合題意的事件,那就是昨天中國男籃與波蘭男籃的比賽。

    這場比賽絕對算得上是精彩的反殺戰,只不過被反殺的是我們,第四節最後十幾秒,領先三分,過半場周琦犯規,送對方兩分,最後七秒,領先一分時,球權在手,開球順利接球后我方主教練卻叫了暫停,白送波蘭佈置戰術的時間(此時波蘭已經沒有了暫停),最後周琦發邊線球,發球失誤被對方球員搶斷得手,對方兩罰一中,比分扳平,拖入加時賽,最後我方士氣低落,繳械投降。於是一場籃球史上最漂亮的反殺被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其實,在我看來,這場反殺還不算特別完美,如果最後波蘭球員兩罰全中,連加時賽的機會都不給中國男籃留的話,那才叫完美反殺。

    好了,調侃完男籃之後,我們還是迴歸古代史吧,若說歷史上劇情反轉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這裡我還是想說一說戰國時期“五國伐齊”這件事。

    五國伐齊之前,齊國與秦國是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秦昭襄王和齊閔王還曾共同稱帝,並稱“東西二帝”,齊國實力強大,齊閔王本人也異常的高傲自大,他即位之初就大敗楚國,迫使楚國割地求和,之後又與魏,韓等國攻破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後來又大破燕國,還差點滅了燕國。幸而蘇秦間齊,說服齊國轉而攻宋,可是宋國當時佔據著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沒有一個諸侯國願意看到齊國獨自吞併宋國而強大起來,尤其是三晉和楚國。

    然而齊國最終還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吞併了宋國,搖身一變成為當時勢力最強大的國家,然而這樣的強大並沒有持續多久,吞併宋國就意味著齊國已經徹底被其他所有諸侯國孤立了。再加上齊閔王即位以來在外交上昏招迭出,所以燕昭王令樂毅領軍,說服三晉及楚國,集五國兵馬發動滅齊之戰。

    五國聯軍在樂毅的指揮下大破齊軍,而樂毅率領燕軍攻破齊國都城臨淄,毀掉齊國宗廟,將齊國大量寶物運回燕國,之後率領燕軍在半年內連續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齊閔王也在出逃途中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可以說曾經強大的齊國已經接近滅亡了,此時只剩下莒縣和即墨兩座城池還尚在齊軍控制之下。

    但是,燕軍兵鋒正盛,齊軍士氣低落,攻下最後的兩座齊國城池完全滅掉齊國簡直易如反掌,樂毅也已經派兵包圍了即墨,雖然暫時圍攻不下,但即墨已成孤城,即便圍而不攻,用不了多久即墨就會不攻自破。

    可是,在這關鍵時刻,劇情發生了反轉,即墨守將圍城不久就戰死,將士推舉田單為主將,就是這個田單,上演了一場經典的復國反殺的經典教程。

    他先是整頓軍務,與城中百姓將士同吃同睡,同甘共苦,迅速穩定軍心民心,然後派人到燕國實行離間計,散佈謠言,稱樂毅名義上是滅齊實際上是想在齊地自行稱王,再加上燕昭王已死,即位的燕惠王本就與樂毅不和,所以燕惠王中了離間計,下令召樂毅回國,令騎劫取代樂毅,樂毅不滿燕惠王的決定且害怕回燕國後被殺便轉而投了趙國。

    樂毅走後,燕軍將士大為不滿,士氣開始低落,田單趁機以火牛陣大破燕軍,燕軍潰敗,主將騎劫戰死,田單率軍乘勝追擊,一路收復齊國所有城池,並將燕軍全部逐出齊國境內,之後將齊襄王迎回臨淄。

    就這樣,齊國完美復國了……

  • 2 # 以史為鑑

    這個必須要說說秦朝最不知名的皇帝,甚至他都不能被稱為皇帝,只能當做趙高的傀儡,從天下一統的皇帝又降到秦國秦王的子嬰了。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合謀立秦二世胡亥為帝。矯詔殺掉長子公子扶蘇和將軍蒙恬,然後二人掌控朝政。

    結果沒多久,趙高不但逼胡亥下令殺死了秦始皇的全部子孫後代,還除掉了跟自己爭權的李斯,從此大權獨攬,甚至為了考驗群臣玩了一出指鹿為馬的把戲。

    當時的趙高權勢地位相當於皇帝,而真正的皇帝胡亥就是個傀儡。隨著秦末農民起義的迅速擴張,趙高眼看秦朝滅亡在即,秦始皇打下的家業也被自己敗光了,於是乾脆跟起義軍眉來眼去,打算自己稱王算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高派自己的女婿逼胡亥自殺,讓胡亥背上秦亡的罪名。然後準備自己稱王,但是趙高的這一舉動壓根沒有人支援,於是趙高無奈之下在秦始皇不知道隔多遠的親戚中選了一個沒有背景,貌似聽話,還能背鍋的子嬰出來,繼承了胡亥留下爛攤子。

    趙高的意圖很明確,讓沒有背景的子嬰先當秦王過渡一下,然後自己再殺掉他稱王這樣一來就沒人反對了。

    然後找人把子嬰看管起來,就等著他稱王即位。

    我們可以看看,兩個人的對比。

    趙高:掌握著朝政大權,還掌握著咸陽的軍事,加上這麼多年來趙高的淫威,可以說,整個咸陽都是趙高說了算。

    子嬰:子嬰這邊除了自己和兩個兒子,一個貼身宦官,就啥都沒了。

    如果按照紙面實力來分析,趙高有1萬種方法可以殺掉子嬰,而自己毫髮無損。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極限的狀態之下,子嬰竟然奇蹟般的翻盤了。

    我們看看秦王子嬰是如何做到的。

    子嬰接到趙高的通知後,就知道自己死到臨頭了,但是自己按照正常邏輯,是根本沒有辦法在護衛中殺掉趙高翻盤的。只能突出奇兵才可能有些許效果。

    於是秦子嬰裝作一個傀儡該有的樣子,膽小、懦弱、唯命是從……在外表上麻痺了趙高。

    然後在趙高命令自己趕緊即位的時候,又強行找理由說,需要沐浴齋戒,不然神靈會怪罪。這又再給子嬰爭取了五天的時間。

    在這幾天裡,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親信宦官韓談商量說:

    “趙高之所以讓我即位,是因為他殺了二世引起眾怒,這才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和項羽所在的楚國約好滅掉秦國後,自己當關中王。現在他催著我去宗廟即位就是要在宗廟殺我,如果我去了,恐怕路上都是侍衛我再沒有半點機會。

    如果我裝病不去,趙高有可能親自來看我是不是真的生病,這恐怕是我唯一的機會了。”

    於是秦子嬰就裝病不起,趙高等到齋戒時間到了還不見子嬰出來,趙高大怒,於是親自去看子嬰這混小子在幹什麼!

    結果趙高剛走進子嬰的臥室,就被子嬰聯合宦官韓談以多擊少,殺掉了趙高,然後乘勝宣佈趙高造反,順利取得了朝政大權,然後夷趙高三族。完成了奇蹟般的絕地反擊。

    只可惜,上天只給了秦王子嬰46天的時間,沒兵沒將沒有準備時間的子嬰在46天后就迎來了劉邦的大軍。

    子嬰只能投降劉邦,但是這時候的劉邦也面臨鴻門宴的危機,更不用說子嬰這一個亡國之君了,等項羽佔據咸陽後,子嬰最終死於項羽之手,也是非常遺憾了。

  • 3 # 果釋迦來了

    籃球比賽,還剩1點幾秒時敵方進球,超我方2分。敵方在慶祝大局已定時,我方在1點幾秒內一個超遠三分出乎意料的絕殺!猶如奇蹟的極限反殺的故事?

    這是一場發生在十六世紀威尼斯的數學擂臺賽。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年輕的數學學者,Tartaglia和Fior。

    Niccolò Tartaglia(1499~1557)是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和工程師,16世紀著名的數學天才,被譽為彈道學之父。

    Tartaglia小時候家裡貧窮無法上學,他就用石子在石板上演算;經歷了戰亂讓他的臉留下長長的刀疤並且伴有口吃。

    就是這樣一個艱難的人,不到三十歲就當上了威尼斯大學的數學教授。

    在十五世紀以及更早的時候,人們早已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是西方數學界對於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遲遲沒有進展。Tartaglia對於三次方程的求根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數學研究的主攻方向就是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

    挑戰他的另一位數學學者Antonio Fior (1506-?)的資質可就差遠了,但他是著名數學家Scipione del Ferro(1465-1526)的關門弟子。Ferro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終於發現了一種缺項三次方程式(depressed cubic)的求根公式,即x^3+ax=b的公式,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突破。他把這一成果保密並在臨終前傳給了自己的關門弟子 Fior。

    雖然 Fior 資質平平,但是他相信手握這一重大殺器依然能夠橫走於歐洲數學界。

    這就是故事的背景。

    1534年,Tartaglia宣佈解出了一種缺項三次方程式的求根公式,與Ferro不同的是,他的公式是針對缺一次項的三次方程而言的,即x^3+ax^2=b。這一訊息在歐洲數學界立馬就炸開了鍋。聽到以後最著急的人當然是Fior,他想起了老師臨終前傳給他的殺器。畢竟是老師一生的心血,再不幹點大事出來就要爛在手裡了。

    於是1535年,他向Tartaglia針對三次方程問題發起了挑戰。數學擂臺賽在16世紀的歐洲是很常見的場景,常見於數學家之間的學術鬥爭。此刻的 Tartaglia 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自信心也有些爆棚,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下來。雙方各給對方出三十道難題,限定五十天內解出多者為勝。

    這是 Fior 設的一個局,因為他知道 Tartaglia 是當時名望很大的數學家,只要能和大數學家打成平手,那麼自己的名氣和排位也將上升許多。用三次方程這一大殺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Tartaglia 拿到題以後就後悔了,因為他發現這些題都是類似於x^3+ax=b這樣的缺少二次項的形式,與他的成果對應不上。但是既然接受了挑戰,他只能硬著頭皮去解了。

    Fior 拿到的這三十道題則是 Tartaglia 出的關於代數幾何學方向的問題,資質平平的他當然無法解答。事實上他壓根沒有想著在五十天內解出來,只是希望 Tartaglia 在那三十道缺二次項的三次方程上面栽跟頭然後跟他打個平手。

    畢竟,Ferro 用畢生心血獲得的成果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天內被 Tartaglia 攻破的。平局似乎已經顯而易見了。而對於 Fior 來說,即便只是平局,仍然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弱者不要老想著透過搞個大新聞來扳倒強者。

    比賽結束的前夕,Tartaglia 奇蹟般地宣佈解出了 Fior 的三十道題並公佈了答案。最終擂臺賽的比分是30:0。

    Tartaglia 在短短几十天內冥思苦想獨立解出了缺二次項的三次方程求根公式,這一極限反殺讓 Fior 手裡的“大殺器”終於爛在了手裡。

    隨後的幾年,Tartaglia 結合自己之前的成果苦心鑽研,終於於1541年得到了一般形式三次方程(x^3+ax^2+bx=c)的求根公式。

    但是同樣地,Tartaglia 想把自己的求根公式藏起來悶聲發大財。又過了幾年,義大利人 Girolamo Cardano 經過軟磨硬泡,加上自己的過人天賦終於從 Tartaglia 嘴裡套到了公式。隨後他的學生 Ludovico Ferrari 將其公之於眾。使得 Tartaglia 在晚年無故地多了兩個死敵。

  • 4 # 史學達人

    粟裕帶領華野軍佔領臨沂之後,蔣介石大為惱火,就在這個時候蔣介石把他比較倚重的陳誠給叫了過來,然後讓他帶領士兵,想把臨沂給重新去奪回來。

    陳誠就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揚言要用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想要把共產黨給殲滅的人。

    當然了陳誠說三到六個月殲滅共產黨,只是他說的一句假大空的大話,目的是討蔣介石的歡心。

    事實上,他連一個粟裕帶領的華野軍都沒有打敗過。

    反倒是被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牽著鼻子到在華東地盤上處走。

    當蔣介石讓陳誠重奪臨沂這個軍事要塞的時候,陳誠覺得自己要打一個漂亮的戰役的機會到來了,也就是說,他要給蔣介石證明證明自己的本事了。

    所以,陳誠開始調集兵力,派了四路大軍向臨沂進發了。

    對於陳誠的兵力部署,粟裕也是瞭如指掌的。

    這時候粟裕面臨的是,要不要堅守臨沂?

    很顯然若是堅守臨沂,就勢必會有一場惡戰要打,似乎和國民黨硬拼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粟裕打仗一貫的作風都是很靈活。每一次大戰都是把傷亡減少到最少。因為人在的話,城池即使丟了也可以在奪回來。

    人才是戰爭勝利的基本保障。

    那麼,這個時刻到底是守城還是不收,針對這個問題,粟裕還請求了黨中央毛澤東的建議。

    毛澤東的回覆就是,讓粟裕根據實際情況定度,必要的時候,是可以放棄臨沂的。

    有了這樣的話,粟裕打仗就靈活遊刃有餘的多了。

    本來粟裕打仗就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的,他打仗一直都是採用出奇兵而致勝的。

    所以,這一次粟裕也要給陳誠一點顏色看看。

    此刻粟裕已經打定了主意,他要趁著陳誠來臨沂的時候,去把魯東北的一些地方,佔領一些土地,然後伺機再把臨沂給奪回來。

    所以,粟裕只是留了很少計程車兵,在臨沂給陳誠打游擊,讓陳誠誤以為粟裕要和他大戰了。這也就是所謂的掩人耳目。

    實際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大部隊,晝伏夜出,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到了魯西北。

    同時陳誠的部隊也開進到了臨沂,他還沉浸在歡樂當中,以為自己打了勝仗,大局已定,是時候把華野軍給消滅掉了。

    就在這個時候,陳誠接到王耀武發來的電報,在電報裡,王耀武說粟裕的華野軍出現在了魯東北,需要陳誠的支援。

    陳誠根本不相信,還說王耀武是被粟裕的華野軍給打怕了,出現了幻覺。

    後來我們都知道,粟裕的華野軍在魯東北練下數城,並且在萊蕪大戰的時候,殲滅國民黨大軍幾萬人馬。

    然後粟裕帶領的華野軍,佔領了戰略要地魯東北的大部分地盤。

    得到這一訊息的陳誠,有種五雷轟頂的感覺。沒想到本以為自己是打了勝仗的,實際上卻被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給反殺了一把。

    陳誠簡直不敢相信,他氣急敗壞,趕緊調出剛佔領臨沂的兵力,去支援魯東北。

    但是,此刻為時已晚了。這時候的國民黨魯東北計程車兵還有地盤,早就到了粟裕等華野軍等手裡。

  • 5 # 煌煌昭昭

    極限反殺,百萬大軍撲殺九千被覆滅算嗎

    更始元年,也就是王莽新朝公元23年。劉秀被當時更始帝劉玄派往去對抗前線王莽的大軍。劉秀當時手裡只有兵力九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被當炮灰了。劉秀也自知跑也是死,扛一扛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於是硬著頭皮去了。

    果然,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王莽大軍參戰兵力四十餘萬,加上後勤補給足足百萬之眾。而劉秀只有自己九千親兵。

    什麼叫位面之子?開戰時先是流星墜入敵營,戰時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了許多反常的惡劣天氣,而劉秀那邊一點事都沒有!

    劉秀在天氣的幫助下利用尖銳力量穿插作戰,將王尋王邑部隊打得潰不成軍,死的死逃的逃。最終撲滅王莽主力,使得王莽氣數已盡。

    這應該是最極限的反殺了吧。時間短,懸殊大。劉秀也得到了大法師,位面之子等稱謂。

  • 6 # 半山半水半人生的80後

    有哪些大局已定,卻又被極限反殺的操作?

    這個是指遊戲還是電影?或者是體育賽事?

    遊戲的話玩過王者榮耀的都知道極限反殺太正長,甚至大神們能絲血五殺,這需要意識、反應、應變、以及對遊戲的理解,還有對遊戲人物的熟練度,還有對各項機能的理解程度,,對局勢的預判能力,,等等。

    電影的話也有很多,,特別是美國大片基本都是極限反殺,讓人激情澎湃,,像碟中諜,,諜影重重,,,,中國成龍拍的功夫片等等

    體育賽事反殺的,,足球比較多,不到最後一秒就不能說輸贏,,,還有籃球絕殺,,記得麥迪的35秒13分嗎?永遠的經典,,,,還有中國9月2日男籃世界盃剛剛被波蘭反殺,,都是案例,,,,

  • 7 # 人者仁義也

    我可以提供一個唐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此人在當時就是一個唐軍要攻破魏博鎮時在這種快要滅亡的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外交手段反殺唐軍,最終保有魏博鎮的獨立性。

    田承嗣反殺唐軍的故事開始於大曆十年,也就是公元775年。這一年田承嗣趁著當時的另一個唐朝的藩鎮昭義軍發生變亂的時候,趁機佔領昭義軍的相衛四州之地,自己任命官吏,並將精兵良馬全部帶回魏州,這一舉動使得唐代宗大為震怒。而當時同樣實力強橫不服唐朝中央的藩鎮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淄青節度使李正己都與田承嗣有矛盾。於是這兩鎮相互向朝廷上表要求討伐田承嗣。有了這兩個強力藩鎮的帶頭,唐代宗的朝廷齊聚河東、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陽、澤潞九道藩鎮計程車兵將士一同討伐田承嗣。

    幽州鎮朱滔,成德鎮李寶臣,河東鎮薛兼訓攻打魏博鎮的北方;淄青李正己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等人攻打魏博鎮的南方;戰爭一開始,田承嗣的部將霍榮國就率先投降朝廷,李忠臣率領步騎四萬進攻衛州時,田承嗣派部將裴志清前去救援,但是裴志清仗都沒有打,直接投降。當時的四面都是朝廷的兵馬,田承嗣的部下大多逃命投降,田承嗣看到這種情況,心裡有些害怕,於是假裝想要投降朝廷。他派使者上表朝廷,請求唐代宗讓他回朝廷做一個寓公。這是田承嗣的緩兵之計,他卻暗中派部將盧子期進攻磁州以求開啟局面,盧子期也十分給力,當時的磁州城幾乎被攻打下來,但是沒有料到成德節度使李寶臣與昭義留後李承昭共同提兵救助磁州,結果盧子期大敗,在戰場上被擒住,最後送往京城長安斬首。而田承嗣的侄子田悅在陳留又被南面的朝廷軍隊打得大敗,田承嗣此時南北受敵,一時之間他都快絕望了。朝廷軍隊節節勝利,彷彿剷除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鎮近在咫尺,但是田承嗣此時使出了絕招。

    唐代的藩鎮主要不服從中央的就是河朔三鎮,也就是幽州鎮,成德鎮,魏博鎮,在唐代宗時期還要加一個淄青鎮,當時圍剿魏博最為出力也就是幽州鎮,成德鎮,淄青鎮。為了分化朝廷的聯軍。魏博鎮南方的主要壓力是淄青鎮給的,田承嗣當初把淄青鎮節度使李正己派的使者抓了,現在田承嗣把這個使者釋放了,並且把魏博鎮境內戶口、士兵,糧食的賬簿全部交給使者,而且讓使者南向,自己行禮把這些賬簿送給使者手上,還把淄青鎮節度使李正己的畫像放在擺好,恭恭敬敬的上香,臨別時對使者說:“我田承嗣今年八十六歲了,離死不遠了,我的兒子都沒有出息,而侄子田悅也不行,我現在只不過是給李公(淄青鎮節度使李正己)守土罷了,怎麼敢勞累李公的軍隊呢?”李正己之後聽完使者的回報,十分開心,於是就停止了進攻,結果南面的軍隊都不敢進攻。田承嗣的南面危機解決,現在可以對付北面的危機了。

    北面的主要地熱是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和幽州鎮的朱滔,但是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更好對付,田承嗣讓人在石頭上刻上讖語:“二帝同功勢萬全,將田為侶入幽燕。”暗中埋在李寶臣的成德鎮境內,又讓一些望氣的術士聲稱成德鎮這個埋石頭的地方有王氣。李寶臣於是派人挖出了這塊石頭,就在李寶臣看到石頭的高興之餘,田承嗣又派人遊說李寶臣說:“您和朱滔一同攻取滄州,滄州也是讓朝廷所有。如果您能放過我田承嗣,我就把滄州獻給您,還願與您一起攻取范陽。您以精騎為前驅,我以步軍殿後,攻取天下易如反掌。”范陽是李寶臣的故鄉,而且在幽州鎮,李寶臣得到訊息大喜,認為此事和讖語相符,便與田承嗣圖謀范陽。而在此此之前,李寶臣的部將兵馬使王武俊就勸李寶臣養寇自重,養著魏博鎮這個藩鎮,讓朝廷不敢對自己怎麼樣。於是李寶臣就停止了征討魏博鎮。反而偷襲同屬於朝廷軍地的幽州鎮的朱滔,朱滔大敗,最後逃出生天,朱滔的手下雄武軍使劉怦防備有體,導致李寶臣不敢進攻朱滔。最後田承嗣派人前去說:“我的轄區有內亂,不方便出兵,而石頭上的讖語是我故意寫的。”李寶臣十分羞愧惱怒,但是李寶臣已經得罪了朱滔,於是不敢在進攻魏博鎮,於是這場本來大局已定的戰爭,就這樣草草收場,以田承嗣的勝利收場,之後田承嗣還故意上表請罪,這個時候淄青鎮節度使李正己還幫田承嗣說話,唐代宗無奈,只好選擇妥協。

  • 8 # 江上孤舟

    其實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大局已定,但是後來卻遭到反殺的神操作,而這樣出人意料的結局其實都是由於人們輕敵所導致的,因為輕敵才會讓結局逆轉,讓原本的“劇本”出現了翻轉。當然這種逆轉故事其實不僅僅發生在戰場上,在學術界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同樣是存在的,而接下來所說的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已經註定的解決有了徹底的翻盤,只不過他後來卻也因為同樣的“套路”成為了敗者。

    這個人就是塔塔里亞,他是義大利著名的數學家,塔塔里亞出生在一個很貧寒的家庭,他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數學界有了一定的地位,還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了威尼斯大學的教授級人物。當時數學界已經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對於一元三次方程始終沒有破解方法,對此塔塔里亞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在當時還有一個著名的數學家,他就是Ferro,他透過畢生的努力,研究出了缺項三次方程式的求根公式,他當時好一個弟子叫做Fior,後來Ferro將自己畢生的研究成果交給了Fior,之後就過世了。而Fior雖然是Ferro的弟子,但是他這個人沒有太高的天賦,所以在數學界沒有什麼名氣,他希望將Ferro留給他的這個求根公式作為法寶來收藏,日後好依靠這一成果在學術界發揚光大。為此他需要一個突破口,而塔塔里亞就成為了他的突破口。

    在1534年的時候,塔塔里亞當時研究出了一個缺一次項的三次方程,這一研究成果在當時的學術界十分震驚,在Fior得知這個訊息後,他擔心自己手中握著的Ferro的研究成果會被塔塔里亞超越,所以就向他發起了挑戰。塔塔里亞也欣然接受了挑戰,他們二人各自需要在五十天內解出對方給的三十道問題,而Fior當時給塔塔里亞的問題就是在故意刁難他,所以按照他的預想,塔塔里亞是斷斷解不出來的,而按照Fior的水平,他也無法解出塔塔里亞給他的三十道題,Fior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塔塔里亞達成平手,這樣Fior就可以讓自己的地位有所提升。

    沒想到的是,塔塔里亞居然在五十天內破解出了三十道難題,Fior一敗塗地。只不過後來塔塔里亞也犯了和Fior一樣的過錯,塔塔里亞在1541年時研究出了一般形式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是他不急於公佈,沒想到後來有兩位數學天才研究出的成果和他的很相似,讓塔塔里亞後來十分難堪,晚年時期一直處於學術爭端中沒有停止。

  • 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種情況有一個專有名詞——絕地反擊

    歷史之大,無奇不有。有時候雖然命已註定,但是在人類的智慧之下,只要好好操作,完成者華麗逆轉的人也不是沒有。當然了,歷史有其必然性,所以雖然傑出歷史人物能對歷史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最後的結局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比如小編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絕地反擊成功,而後又快速失敗的十六國時期傑出軍事家——冉閔

    司馬家內亂,中原漢人實力嚴重削弱導致五胡亂華,華夏漢人如墜阿鼻地獄,人口銳減,生靈塗炭。就在漢人將要亡國滅種之機,一位頂天立地的英豪冉閔站了出來,他頒佈殺胡令,誅諸胡數百萬,華夏一時為之肅清,漢人得以生計。

    但是,前史註定了冉閔將是一個悲情的英豪。不久,他便被從草原南下的鮮卑慕容氏所滅,並且也被後來胡族控制的史學家罵為蓋世屠夫,從此蓋棺事定、永不得翻身,直到現在,為了民族和諧,後代的歷史學家都很少談論這件事情,冉閔的壯舉也是少為人知

  • 10 # 行學組

    如果說,當代以來,中國最大的歷史轉折就是遵義會議,那麼之後的大渡河,可以說是中國革命極限反殺的光輝案例。

    事實上,到達大渡河的中國工農紅軍,所處的境遇遠遠惡略於當年石達開。一代英雄石達開的落難,相比較實力更加懸殊的中國工農紅軍,讓滿手好牌的蔣先生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在他的心裡,根本就已經感覺到十足的勝利了。

    然而,毛澤東不是洪秀全,劉伯承不是石達開,英勇的紅軍戰士,更不是太平天國的農民英雄。

    由此,一條大河,幾掛鐵索,幾乎成為了中國革命的分水嶺。如果過不了河,紅軍必然陷入極端的被動,如果過了河,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依然具備燎原的種子。

    民族命運,往往寄託在少數人身上。

    “大渡橋橫鐵索寒”,英勇的紅軍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昭告天下: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阻擋這一群真正的英雄;沒有任何兇險,能夠阻止民族的希望。

    這真的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都是極其兇險的事情,因而成為了中國革命偉大實踐的勝負手,轉折點。

    突破天險與頑敵的工農紅軍,從爬過十幾根鐵索,到徹底埋葬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難得不是最大的極限反殺嗎!

    天耀中華,天佑中華。

  • 11 # 勇戰王聊歷史

    著名大V@敬漢卿 被某公司套路。結果,敬漢卿一招將其反殺!

    這個名字被某公司惡意搶注以後,很多平臺都給他下了通知。如果不處理,“敬漢卿”可能會被封號。

    很多做自媒體的大v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面對“搶注商標”問題,如果和對方打官司,費事費錢,還不一定打的贏。所以,很多人選擇認栽,花幾十萬買下這個商標。

    但是,這個公司遇到了“硬茬”!敬漢卿一招反擊,讓其走入絕境!原來,敬漢卿這個名字,已經陪伴主播22年,是主播的真名!身份證上寫的就是這個名字!而且,敬漢卿還說了,他的名字太稀缺,全國只有他一個人叫敬漢卿!

    這不是藝名!!!

    敬漢卿怒了,名字是父母給的,憑什麼不讓用。

    很明顯,這個公司真是惡意碰瓷!不過,這次,它碰到了硬茬!

    哈哈哈哈

    對了,好多大V都被這家叫做“鏡湖區知橋*****銷售部”的公司給碰瓷了。。。。

    對了,敬漢卿因為要處理這件事,要準備很多材料。。。非常麻煩。。。

    哎,大家千萬不要騷擾這家公司。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敬漢卿 置頂的影片。

  • 12 # 歷史吐槽機

    1948年美國大選中的托馬斯·杜威應該算一個,這哥們很多關心常凱申大隊長的人應該知道,這也是常隊長的神操作之一,拿著杜魯門援助的錢去支援杜威選舉,居然還被杜魯門給知道了,結果當然是從1948年11月開始美國對常隊長一系列悲劇的袖手旁觀。

    不過咱們真的應該體諒常隊長,換成是我們在1948年初兩黨提名階段預測的話,杜威絕對百分之百當選。這事兒真不怪常隊長腦殘,只能說隊長拋棄潔如妹妹後一直的習慣性臉黑,杜威很可能是被丫妨的!

    那年兩黨提名的時候有個挺有趣的段子,民主和共和黨都希望拉艾森豪威爾出來選舉,當時的局勢是艾森豪威爾加入哪邊參選,那個黨就必然贏,二戰積累的巨大聲望不是玩的。可偏偏老艾那時候不屑玩政治,哪頭都不參加。

    於是共和黨那邊一幫大佬開始互相競爭,足足六個候選人宣佈參選,連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都出手了。在這一堆強敵中杜威脫穎而出,堪稱實力強勁,而且他出線後其他候選人都表示全力支援他。

    民主黨那邊就搞笑了,杜魯門這個現任總統不受待見,黨內都喊出“拋棄杜魯門”的口號,可是民主黨跟杜魯門競爭的對手一個親蘇被放棄,一個激進被打壓,最後還是讓杜魯門出線了。

    杜魯門的出線在民主黨引起了軒然大波,自由派的亨利·華萊士退出組織了進步黨,拉走一大堆人;不爽杜魯門的斯特羅姆·瑟蒙德也退出組織了迪克民主黨(也不知道哪個孫子想的名,在美式英語裡迪克是啥都曉得吧),又拉走了一大票人。在大選之前民主黨自己分裂了......

    杜威那邊的選舉團隊也很穩健,大幅度領先的情況下他們要求杜威儘量不要冒險,只要咱們自己不犯大錯,這個總統必然穩穩的收入囊中。故此杜威在整個選舉過程中儘量表現的中規中矩,還真就沒犯下啥大錯。

    大夥也都知道美國佬的操性,應該熱鬧的大選弄沉悶了咋行?於是媒體就開始給杜威敗人品,大抵上方式就和頭幾年希拉里老太太差不多。

    《紐約郵報》寫道:“民主黨應該立即承認敗給了杜威,並省下進行選戰活動的資金。”《生活》雜誌刊登了杜威照片,照片下面寫著“下屆美國總統”。《芝加哥論壇報》提前用“杜威擊敗杜魯門”做為頭版的標題新聞。

    結果到了1948年11月2日開票的時候所有人都傻眼了,無論選舉人票、勝出州數量、民選得票數全是人家杜魯門勝出!所有人的臉都被抽腫,常隊長直接給跪了,連連表示老子不是毒奶啊!杜威不可能是被我奶死的啊!

    如果咱們事後諸葛亮來看杜威敗選其實也不算意外,在競選期間杜魯門使用了選舉大殺器,煽動民粹主義,這讓他在中部偏西的州里選票劇增,尤其是關鍵的俄亥俄州。

    當然這些並不足以彌補那麼大差距,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很多共和黨選民認為勝券在握就不差老子這一票,所以他們壓根就沒出去投票.......

    不過我們吃瓜群眾必然不喜歡那些枯燥的科學分析,吐槽機個人堅定的認為,可憐的杜威就是被常隊長給奶死的,吐槽完畢!

  • 13 # 大唐御史官

    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大賽,似乎是大局已定,然而又被反殺的故事。

    1984年中日在日本東京舉辦圍棋大賽,當時圍棋環境就像是現在乒乓球一樣,只不過是日本稱霸了圍棋界,可以說日本80年代的圍棋冠亞軍就是自己人爭,像極了現在的乒乓球。

    這次比賽似乎已經是大局已定,日本是這麼想的,練國內也是這麼想的,想贏日本圍棋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國對這件事非常重視,派出了國內最厲害的選手,汪見虹六段,江鑄久七段,邵震中七段,錢宇平六段,曹大元八段,劉小光八段,馬曉春九段,擂主聶衛平九段。從派出的選手可以看出中國當時圍棋確實不怎麼樣。

    中國隊沒有抱著非常大的希望,聶衛平說如果輸了就當交學費。中國隊大多數人希望別太丟人,如果讓日本一兩個人通殺中國隊,實在太丟人了。

    比賽中江濤久連勝日本五個人,日本不得不重視起來,日本派出了小林光一,中國隊這次成績總算合格了,因為中國隊覺得如果日本請出小林光一成績就合格了。

    果然小林光一出來就把中國隊戰勝只剩下聶衛平一人。小林光一是超一流圍棋選手,聶衛平沒有把握贏他,或者說沒有奢望贏他,日本更是開始準備閉幕式了。

    聶衛平為了準備和小林光一比賽,國內選手模仿日本選手和聶衛平下棋,聶衛平一個月下了近300盤棋。

    1985年8月27日,聶衛平絕地反殺了小林光一。

  • 14 # 歷史夜孤城

    我是夜孤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歷史上有很多大局已定卻被極限反殺的,我來列舉其中的兩個事吧。

    1 樂毅伐齊

    樂毅在軍事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連諸葛亮都自比樂毅,最著名的就是樂毅伐齊的故事了。當年中原諸侯混戰,今天你給我一拳明天我給他一腳的,齊國的齊湣王在戰勝了魏國和吃過之後,勢力很強大,壓的鄰居燕國有點喘不過氣,燕王想搞他一下,於是找到樂毅,樂毅說你就瞧好吧,聯合了楚、魏、秦、趙組成了五國聯軍伐齊,連下齊國七十二城,別的國家嚐到甜頭都差不多撤了,而樂毅認為齊國完了,必須乘勝追擊,結果攻克了臨淄,齊國就剩即墨、莒城,燕國空前的強大,燕王終於硬起來了能喊一句:老子也是諸侯國了(曾是七國中最沒存在感的國家)。此時,樂毅採取的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圍而不打,收服人心,兩座城被圍了五年,這齊國基本上就是囊中之物了,樂毅真想打別說圍五年,一年恐怕就都餓死了,然而遲者生變。果然變數來了,燕王病逝,燕太子惠王繼位,齊將田單利用反間計離間燕惠王與樂毅,燕惠王一看樂毅這小子剩兩座城了不玩活了,圍了五年了,我隨便派個人滅了齊國得了,結果樂毅被騎劫替代,田單利用火牛陣大破燕軍,一鼓作氣收復全部領土,而燕國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2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光武帝劉秀的成名戰,當時王莽篡權,各地烽煙四起,劉秀和大哥劉縯起義不久,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統帥,起兵四十二萬,攻打昆陽,昆陽當時只有不到一萬的守軍,劉秀衝出求援,實際也沒啥援兵,劉縯在宛城和新軍打的難分難解,其餘起義軍都在各奔前程。王莽的新軍將昆陽城圍了十餘層,這完全是一場碾壓式的戰爭,昆陽城內都守軍可以說是毫無機會,昆陽城破指日可待,再守了月餘後,昆陽守將王鳳實在受不了了,向新軍投降,大哥我投降了,我服了,你繞我一命吧。可王邑和王尋不幹了,投降?晚了,我這四十萬大軍一人一口唾沫也把你這小小昆陽城淹沒了,不準投降接著打,打完我就屠城。守軍一聽,納尼?你tm的也太熊人了吧?這回全城上下一心,反正咋都是死,就幹吧。新軍幹打打不下來,劉秀終於回來了(實際也沒帶多少兵),他對外慌稱:宛城援軍馬上就到。並親率敢死隊衝殺,王邑王尋又秀神操作,自己領兵與劉秀敢死隊決戰,並且不允許其他人擅自支援,結果大敗,兵敗如山倒,根本擋不住,42萬大軍被一路追殺,所剩無幾,王莽政權也隨之被推翻。

  • 15 # 歷史微點

    東北民主聯軍與陳明仁“戰四平”鬥法,在東北民主聯軍佔領了絕大部分四平城,陳明仁眼見大勢已去,準備殺身成仁之時,強援抵達,民主聯軍為顧全大局無奈撤軍,飲恨而去。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經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戰鬥,攻城拔寨,收復了大片地區,南滿、北滿主力部隊勝利會師,已初步掌控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國軍在東北民主聯軍的強烈打擊下,士氣低落,惶恐不安。抱病在身的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也被弄得灰頭土臉,為穩定軍,他被迫又放棄了一批中小城市,將兵力集中在瀋陽、長春、錦州、四平等幾個大城市,固守觀望。

    但民主聯軍已將目光盯在了四平,從一年前在此敗走後,將士們一直耿耿於懷,如今兵強馬壯,佔據優勢,對這個軍事要地,要一雪前恥,志在必得。

    四平是東北的交通樞紐和工業重鎮,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此時,陳明仁率71軍在這駐守。前些天,懷德被民主聯軍圍困,71軍的88師奉命馳援,不想把自己又搭在裡面。

    陳明仁親率87師去救援,如果不是杜聿明電話令他迅速撤回四平,加上他跑得快,差點連他都回不來了,所以現在四平城內71軍建制已殘缺不全,正規戰鬥人員只有1.8萬餘人。

    陳明仁是國軍中不可多得的悍將,在抗戰時期就與日軍捨命相拼,殊死決戰,立下赫赫戰功,但因為性格耿直,不善媚上,甚至頂撞領袖,所以出身黃埔一期的他,相比胡宗南之輩,仕途並不算顯赫。

    面對大兵壓境,陳明仁絞盡腦汁想著守城辦法,把政府官員、警察、醫院車站員工、甚至百姓等,只要是他能組織起來的人都武裝起來,分別讓正規軍帶領,安排在牢固的建築物陣地內,只要對著民主聯軍把子彈打出去就行,效果雖然比不上正規軍,但在防守上也起了很大作用。

    陳明仁在抗戰中多次與日軍交手,曾認真研究過日本人的攻防戰術,而四平城內日本建築物很多,所以他效仿日軍的守城方法,把建築都變成了陣地,並把城裡囤積的糧食和大豆都搬出來做工事沙包。並且在戰鬥中還“撒豆成兵”,向地上撒黃豆使民主聯軍戰士立足不穩,然後開槍射擊。

    此戰,東北民主聯軍幾乎集中了全部主力,以7個師5個炮兵營組成攻城部隊,17個師為阻援部隊,計劃3至5天內拿下四平。4縱司令員鄧華曾建議增加攻城部隊規模或推遲攻城時間,但司令部未予採納。

    6月11日至14日,民主聯軍基本上掃清了四平外圍陣地,14日晚20點,總攻開始,戰鬥打響後,雙方全力相搏,浴血拼殺。陳明仁嚴令部隊各自為戰。絕對不許後退,否則格殺勿論。他自己也立下遺囑,並抬棺立誓,以表其志。

    民主聯軍攻城部隊部隊遭到了頑強的阻擊,守軍依靠強大的火力,死命抵抗,民主聯軍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戰場上血流成河,屍橫滿地。

    經過8天的血戰,民主聯軍才只佔領了半個四平城,而攻城部隊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已經打得精疲力盡。

    之後雙方打的更加慘烈,陳明仁藉助國軍空投的近305噸的彈藥,採取靈活的戰術,依靠強大的火力,特別是接連不斷的炮火打擊和飛機支援轟炸,給民主聯軍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在城內殘酷的戰鬥進行時,東北保安副司令鄭洞國受高層的指令。指揮9個師的援軍,分別從瀋陽和長春,南北兩路夾擊而來。

    援軍在與民主聯軍阻擊部隊在四平外圍展開了激烈的交火,但隨後便只留下少數部隊與我軍周旋,其餘大部隊繼續迅速向四平方向靠攏。

    四平城內進度緩慢而傷亡巨大的戰鬥仍在繼續,民主聯軍面對敵強援即將到來的情況,審時度勢,當前攻城困難重重,部隊消耗嚴重,即便攻下四平,再與敵強援作戰,也勢必造成更大的損失。思來想去,經過研究,民主聯軍決定嗚鑼收兵,放棄四平。

    此時,民主聯軍已佔領了絕大部分四平城區,前線距陳明仁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只有幾百米。陳明仁知道大勢已去,把自己的衛隊都派上派上前線,他自己也頭戴鋼盔,手持衝鋒槍,在後面督戰,並帶著上了膛的手槍,隨時準備自殺成仁。

    6月30日凌晨,戰場槍聲漸弱,直至恢復了平靜。等著自殺的陳明仁。怎麼也沒想到民主聯軍竟撤兵而去。千鈞一髮之時,援兵的及時趕到,讓陳明仁驚喜交加,泣不成聲。

    攻城部隊撤退時,敵援軍順勢追擊,免不了又是一場混戰,民主聯軍再次損失了不少人馬。第三次決戰四平,林彪付出死傷1.3萬人的代價。

    陳明仁也沒好到哪兒去,受到獎賞後不久,陳誠來東北主持大局,以貪汙糧食理由,把他打發到南京賦閒去了。後來陳明仁在湖南率兵起義,最終被授予開國上將。

    歷時半個月的時間四平攻堅戰,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因強援的到來而功虧一簣,成為民主聯軍少有的敗績之一,失利的原因長期以來也爭論不休。但好在此戰並未影響東北戰場大局,民主聯軍也繼續發展壯大,並在此後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就解放了東北全境。1948年3月,四戰四平時,解放軍攻打主城區,僅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就拿下了,以不到5000人的代價全殲守敵1.9萬餘人。

  • 16 # 戰天驚

    前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的聶衛平 尤其是第二屆,聶衛平作為中方最後的代表,以一敵五終結了比賽

    1984年7月的一天,《新體育》雜誌社總編輯郝克強收到一封日本《圍棋俱樂部》雜誌寄來的信,日方希望與《新體育》雜誌合辦一個具有對抗性質的中日圍棋比賽,並且言明所需費用全部由日本NEC電氣公司資助。當郝克強興沖沖把日本希望舉辦中日圍棋擂臺賽的訊息帶到國家圍棋隊時,棋手們卻面面相覷,不置可否,大多數棋手認為:“如果讓日本一兩個人就贏了全部比賽,那臉可就丟大了。”但聶衛平力主力戰,二十二年後他告訴記者:“我和郝克強極力支援辦,輸了就當交學費,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終於辦了。”

    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1984年10月5日在東京揭開戰幕,日本派上場的分別是依田紀基五段、小林覺七段、淡路修三九段、片岡聰天元、石田章九段、小林光一十段、加騰正夫王座、擂主騰澤秀行九段。其中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是著名的超一流棋手,擂主藤澤秀行曾棋聖六連霸。淡路和片岡聰是日本強九段,小林覺和依田當時是年輕棋手中的尖子。

    而中方代表,則是代表了當時中國圍棋最高水平的選手:汪見虹六段,江鑄久七段,邵震中七段,錢宇平六段,曹大元八段,劉小光八段,馬曉春九段,擂主聶衛平九段。

    圍棋在80年代是日本一家獨大,就好像現在的乒乓球在中國的地位一樣,沒有人能夠動搖。 首屆擂臺賽誰將獲勝?聶衛平回憶,《新體育》雜誌做民意測驗時,只有20%的中國棋迷看好中國隊,而日本《圍棋俱樂部》91%的讀者都認為日方會大勝。日方主將擂主騰澤秀行曾表示:中國隊很難透過小林光一和加騰正夫這一關。我這個主將是徒有虛名的。中國圍棋隊的估計是:請出小林光一就及格,打敗小林光一是勝利。甚至還有很多中國圍棋人士擔憂:萬一日方第一個出場的急先鋒依田紀基給咱們剃一個光頭怎麼辦?

    結果在比賽中,小林光一還是被請出了, 因為中國代表江鑄久七段連勝日本依田紀基、小林覺、淡路修三、片岡聰、石田章,戰勝了這五個人,打破了之前日本棋界賽前預言,轟動一時,他本人也獲特別獎。中國代表按照之前的設想,算是完成了及格任務,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圍棋界的信心 。但是接下來,小林光一作為超一流,連克江鑄久、邵震中、錢宇平、曹大元、劉小光、馬曉春,取得了六連勝。此時日本還有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和擂主藤澤秀行三位超一流,而中方只剩下聶衛平一人。對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比賽前,日方都已經準備好了閉幕式,老聶說:“我的每一盤比賽前,日本都在準備閉幕式,我已經習已為常了。”

    為準備對小林光一的比賽,中國圍棋隊同事模仿日本棋手的棋風,與聶衛平進行模擬比賽,一個月內他竟然下了近三百盤棋,聶衛平事後回憶道:“對小林光一不緊張是不可能的,研究了一個多月,天天都在練。”1985年8月27日,聶衛平在日本攻擂,終於擊敗勁敵小林光一。

    聶衛平後來透露了當初比賽期間的一些細節,在自己與小林光一對壘前,小林還從未輸給過中國棋手,可以說氣勢如虹。而在1985年8月27日比賽當天,聶衛平以一身讓人意外的打扮走上棋場,“我們中日韓圍棋棋手比賽時,一般都穿西裝,但是這一次我和小林光一的比賽,我是穿一件短袖的運動服,上面寫著中國兩個字,”這身裝束讓日本對手也非常震驚,但聶衛平表示,自己早就計劃好了,“我當時穿的是中國乒乓球隊的隊服,還是向一位女隊員借來穿上,至於這位女隊友是誰,我必須保密。那麼我為什麼這麼穿呢?當時小林光一氣勢很盛,之前在北京體育館,他當著非常多的中國觀眾面前說:‘我是代表日本國家來比賽,所以我不能輸,一定要戰鬥。’我那時就想,我也是代表中國來比賽,你不能輸,我也不能輸,那就分個高低吧,我就穿了代表中國的衣服。”

    賽後,小林光一長時間抱頭不語,也不肯出外與棋迷見面。他一直說:“我覺得自己的神經都錯亂了。” 此後,聶衛平再勝另一位超一流加藤正夫,殺到日方主帥藤澤秀行面前。聶衛平回憶,“當我殺到藤澤秀行面前時,中日兩國輿論都倒向了我,但藤澤剛棋聖六連霸,還是很厲害的。”

    1985年11月20日,中日擂主在北京體育館對決,原計劃賣1200張門票的北京體育館,因為觀眾太多,又多賣了300張門票。聶衛平不負眾望,擊敗了藤澤秀行。這時比賽館大廳掌聲足有一分鐘,體育館外響起了祝捷的鞭炮聲。次日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式,方毅等國家領導人出席頒獎。老聶說:“當我贏了藤澤拿下首屆冠軍後,北京有群眾上街遊行,這和80年代的中國民族情緒有關吧,當時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大家喊著振興中華的口號。以前不會有,以後不會有了,當時國內還有抵制日貨的情緒。”

    第二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於1986年3月1日開始舉行,雙方各有九名代表。第一屆比賽輸後,小林光一削髮明志,日媒宣稱“只是一個失誤,會在第二年給中國隊一個沉重的打擊!” 因而日本人稱,這是復仇的一屆。

    結果在這次擂臺賽上,中方的形勢果然更加險惡,小林覺五連勝之後,聶衛平出場時已經是中方最後一名代表,芮迺偉、張璇、錢宇平、邵震中、曹大元、江鑄久、劉小光、馬曉春等八人均告負。而日本還有五人,聶衛平需要以一人獨對日方五員大將的圍攻。不僅日本輿論認為日方已穩操勝券,中國國內也是一片悲呼之聲。但他以三連勝迎來與日本副帥武宮正樹的對決,1987年3月30日,這場被日本媒體譽為“世紀對決”的比賽在北京舉行,當時中央電視臺破天荒地予以了全天轉播,這在大型比賽中從未有過。老聶贏棋走出來後,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1987年4月30日,第二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主將對決,這盤棋後來被老聶稱為“最嘔心瀝血的一盤棋”,因為手數太長了,足夠下了320手,最終聶衛平執黑2目半戰勝日方擂主大竹英雄九段,奪得第二屆冠軍。

    當時,聶衛平比賽期間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均無不關心其比賽情況,在獲勝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學生也因其捷報而遊行慶祝。聶衛平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的“英雄人物”。黨中央發賀電稱“聶衛平展現中國圍棋手不畏艱險,頑強克敵的精神,是中國的英雄!”

    自那後,“圍棋熱”席捲中國。《體壇週報》報道圍棋的記者謝銳正在讀大學,他回憶,每個宿舍都有圍棋,沒事大家就下幾盤。逢有圍棋比賽,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同學都要聚在一起看直播。時任《新體育》雜誌主編的郝克強說:“聶衛平最大的貢獻是讓不少小孩子開始學棋,中國圍棋人口成倍增加。”

    第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 1987年5月2日開始。開賽前,日方主將加藤正夫說:“要豁出棋士的生命和榮譽來參加這次比賽。”這屆比賽, 中國棋手全面開花,而最後出場的聶衛平又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戰勝主將加藤正夫,取得擂臺賽三連勝。日本媒體評論:我們患上了恐聶症。

    80年代中期,是日本圍棋的巔峰時期,擁有小林光一、武宮正樹、大竹英雄、藤澤秀行等超一流棋手,但是連續三屆中日擂臺賽,聶衛平獨木擎天拿下9連勝,也讓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棋聖。

    1988年,聶衛平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棋聖”稱號。

  • 17 # B站Cdd

    igvakt第5把,kt後期陣容,ig雙c血量不多,寶藍被抓死,ig4打5jkl閃現進場把ig抬進4強後theshy。0--2天神下凡1錘4,助ig進決賽,決賽寧王酒桶有如天上降魔種真是人間太歲神!這個酒桶:fmvp

  • 18 # 星途史話

    鴻門宴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領兵直奔關中而來。此時范增為保險起見,勸他趁機除掉劉邦,以防不測,項羽即刻下令準備,打算在第二天進攻劉邦,滅掉他。此時若項羽真的直接進攻,就沒有後面的楚漢之爭了,這時劉邦在兵力上完全無法和項羽相抗衡。 可不料項羽的叔叔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十分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 張良也是十分講義氣,就將此訊息透露給了劉邦。並定下計策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表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爭奪王位。

    劉邦依計約到項伯,說明自己無意爭天下,並於項伯約成兒女親家。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勸說項羽:“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障礙,我們得已順利透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之人,我們應該真誠相待。 ”項羽聽了後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只帶了樊噲、張良和一些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 項羽請劉邦赴宴,酒宴上,范增一再以玉卻示意項羽下定決心殺掉劉邦,但項羽卻猶豫默然不應。 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沒想到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而後劉邦藉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在鴻門宴上,劉邦表現出了極高的沉著與冷靜。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張良、項伯、樊噲的力保之外,關鍵是劉邦的冷靜與沉著。

    暗度陳倉

    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韓信便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劉邦透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鴻門宴後劉邦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而後來暗度陳倉平定三秦,與項羽爭天下,最後成功在垓下擊潰項羽,完成統一大業。成功實現,絲血反殺。

  • 19 # 彈指間的歷史

    坎尼會戰——名將漢尼拔最著名的戰役

    迦太基名將漢尼拔之名,可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與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並稱為歐洲最偉大的軍事統帥。

    漢尼拔一生打過許多大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坎尼會戰。

    公元前217年,瓦羅出任羅馬執政官,在他的鼓動下,羅馬元老院決定以速戰速決的方式,將敵人驅逐與國境。公元前216年8月2日,義大利南部的坎尼城,瓦羅率領的羅馬軍和漢尼拔大軍展開激戰,坎尼會戰爆發,最終以羅馬軍慘敗告終。

    在坎尼會戰中,漢尼拔大軍可謂是處於絕對的劣勢,遠離北非本土,補給困難,最重要的是兵力只有四萬人。而羅馬軍本土作戰,佔據天時地利,補給充足,且兵力足足有八萬多人,是漢尼拔軍隊的兩倍。有如此巨大的優勢下,按理說羅馬軍應該可以大勝,但是事實卻並不是如此。

    8月2日早晨,戰鬥率先在奧菲杜斯河下游左岸平原展開。漢尼拔是一個極具天賦的將領,他根據羅馬軍隊的佈陣特點,將部隊部署成半月型,用凸面朝向羅馬軍。果不其然,羅馬軍採取了中央突破的戰術,從漢尼拔戰陣的中央發動攻擊。

    漢尼拔按照原來的計劃,讓中軍迅速後撤,把半月的凸面變成了凹面,等到羅馬軍完全突進陣中後,漢尼拔的騎兵乘機出擊,快速迂迴到羅馬軍後面,將整個戰陣轉變成一個口袋,同時左右翼的軍隊一起出擊,合圍羅馬軍隊。

    羅馬軍隊衝的太猛,陷入包圍後陣勢大亂,攻無力,退無路,無奈之下只能向中心收縮擠在一起,構建防禦。漢尼拔抓住機會,命令士兵放箭、投射標槍,擠在一起的羅馬軍隊由於無法移動躲避,面對這些雨點般的武器,沒有一點還手之。

    偌大的平原上,響徹羅馬士兵的哀嚎聲,直到夕陽西下才漸漸消失。這一戰,羅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五萬士兵戰死沙場,近兩萬計程車兵被俘,只有瓦羅帶領少數的殘兵逃跑,而漢尼拔大軍僅傷亡6000人。

    這一戰,漢尼拔以自己天才般得軍事素養和驚若神人的指揮,扭轉了必敗之局,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最經典戰役。

  • 20 # 度度狼gg

    1947年6月20日黃昏,東北野戰軍六縱第17師開始攻擊蔣軍第71軍軍部大樓,並且使用了剛剛在“城子街戰鬥”中繳獲的七門美式火箭炮,猛烈的火力徹底壓垮了守敵。戰至晚上8點,第71軍軍部及核心工事被完全攻克,生俘該軍直屬特務團團長、陳明仁胞弟陳明信上校。

    (開國上將李天佑)

    第71軍軍長陳明仁中將是下午剛剛逃離軍部的,而軍部大樓飄起紅旗,標誌著東野四平攻堅戰的階段性勝利:整個城市西區已被完全佔領,六縱和鄧(縱)完成會師,茲要再肅清東區之敵,“三戰四平”即可完美收官。當然,從6月11日外圍戰鬥打響算起,東野指戰員已經血八天八夜,也付出了沉重代價。

    從1946年到1948年的兩年多時間裡,為什麼會出現“四戰四平”的殊死爭奪?因為四平是東北中部的交通樞紐,鐵路公路連線著瀋陽、長春、吉林(市)和梅河口等重要城市,幾乎可以說,哪一方控制了四平,哪一方就掌握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而林彪也對14個月之前敗走四平耿耿於懷,杜聿明也命令陳明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待援,可以說,此戰雙方都志在必得。

    (開國上將鄧華)

    為了迅速攻克四平,東野集中了一縱、鄧縱、六縱17師等共7個師的兵力,在五個炮兵營的支援下組成攻城集團,由一縱司令員李天佑統一指揮,負責攻取四平。同時以二縱、三縱、四縱和六縱主力,以及5個獨立師、2個騎兵師共17個師的兵力,組成打援集團,分頭阻擊沈陽和長春兩個方向上的增援之敵。

    也就是說,林彪把1947年夏季攻勢中能夠動用的“車馬炮”全部派了出來,以四平為中心形成了大會戰格局。而野司判斷,陳明仁指揮的部隊僅有第71軍直屬隊、第87師(剛被重創)、第88師(剛幾遭全殲)、增援來的第13軍54師(不久前被殲兩個團),以及5個地方保安團,滿打滿算作戰兵員不會超過18000人。

    (第71軍軍長陳明仁)

    應該說這個判斷是基本準確的,但林彪忽視了陳明仁“困獸猶鬥”的決心,他將所有能夠動員的非作戰部隊、兵站和後勤官兵、警察、甚至是公職人員全部推上了前線,最終蒐羅拼湊出來的武裝人員多達34000餘人。同時,陳明仁還成立了督戰隊,下達了最殘酷的作戰命令:第一線人員後撤時,第二線部隊有權射殺之。

    不僅如此,陳明仁還在每座大樓、每個碉堡中採取了“老兵監視新兵”的辦法,要求各陣地“不求援、不待援,獨立死守,打光為止”,使四平守敵的抵抗非常頑強甚至瘋狂。再加之瀋陽、長春敵空軍出動大量戰機進行火力支援和彈藥投送,因此東野的攻擊至為困難,每一個街區的佔領都需經過浴血奮戰。

    (林彪和李天佑)

    1947年6月21日起,東野調整作戰部署,將六縱另外兩個師全部加入攻城集團,開始強攻四平東區(以鐵路線為界),經過兩天反覆爭奪,又佔領了四分之一的城區,陳明仁殘部被壓縮到不足四分之一的城區負隅頑抗。戰至6月23日,陳明仁第71軍已經沒剩多少有戰鬥力的部隊了,看起來四平解放的大局已定。

    為了保住最後的陣地,陳明仁動用了一切手段:拆除陣地附近所有廠房民房,用木料和磚石加固工事,兵站儲存的麵粉大豆被拖出來壘成戰鬥工事(後來栽在這一點上),夜間用豆油照明,軍部醫院、馬伕、輕傷兵等一切能拿起武器的都逼上前沿抵抗。由於求援電直接發給了老蔣,敵空軍加大了狂轟濫炸的力度,東野在白天已無法組織有效進攻。

    陳明仁守四平跟林彪的套路是完全不同的,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堅守四平時,主要在城市外圍遂行陣地防禦,一旦塔子山等制高點丟失,林彪就命令全線撤退,所以城市未遭大的破壞。而陳明仁因為手中兵力有限,他完全放棄了外圍作戰,部隊全部猥集在城區固守,所以四平百姓遭了大難,戰役中平民傷亡數字不亞於軍事人員。

    並且四平城區幾乎在戰火中被摧毀成為一片瓦礪,大批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是故陳明仁將軍雖有後來的湖南起義之功,但四平街的歷史罪責確是抹不掉的。在陳明仁雪花般的急電請援之下,老蔣給杜聿明下達了“限6月30日解四平之圍”的死命令,由鄭洞國統一指揮的蔣軍四個軍9個師分幾路向四平撲來,至6月24日已推進至開原一線。

    實際上自這一天起,東野已經放棄了對四平的全面攻擊,一縱主力南調加入打援集團,鄧縱兩個師也因傷亡過大撤出城區休整,林彪將作戰重點由攻取四平改變為南下打援,只留下六縱和一縱的1個師繼續佯攻四平。而對外界戰局並不完全清楚的陳明仁殘部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雙方指揮員在這一時間點都有所誤判,如果東野攻城集團全力進行最後一擊,第71軍很可能被徹底殲滅。

    可惜打援部隊尚缺乏反坦克經驗,在新六軍、第93軍的戰車突擊下,多處陣地被敵突破,為避免腹背受敵的情況出現,林彪於6月29日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次日凌晨,一縱3師成為最後一支撤離四平東區的部隊,歷時半月的四平戰役宣告結束。1988年,韓先楚組織編寫的《東北戰場與遼瀋戰役》一文中,對三戰四平的戰役總結是:

    主要指揮員產生了輕敵急躁情緒,低估了敵人的戰鬥能力,在兵力使用上逐次投入,形成添油戰術,由於兵力優勢不大,不能多方鉗制分散敵人兵力,是個不成功的戰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生:臉上出現“三個變化”,千萬別拖,十有八九是腦梗,你知道是什麼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