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芥末讀書
-
2 # 439143043
沒有意識參與,即沒有人觀察的時候,不確定是什麼狀態,就是有很多種可能,有意識參與了,看到的只能是一個確定的狀態。一個時刻或者是波,或者是粒子,下一個時刻又是另外的一個確定的狀態。
-
3 # 宇宙譜
量子塌縮量子疊加態還有貓貓實驗等,從量子力學創立以來,對自然的真實理解就越走越遠,看起來振振有詞有據,無論雙縫暗箱意識必須有能量運動參與才能實現,那麼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能量運動參與這一切實驗與人的意識還有作用嗎?從表面看是人有意識去觀測量子就塌縮確定疊加態消失,也就順理成章人的意念可決定物質的存在型態,顛復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傳統理論,為什麼是這樣?這一切都是所謂的量子力學造的過,將無型存在的能量運動態死死的綁在有型運動的粒子運動態上,才造成了又是死又是活的雙重疊加態上,讓人的意識去自我確定,最近許多人反偽科學為何不從近百年的主流相對論量子力學不互溶去深思,實際簡單的自然造化模式被近代這些誤導理論引向了人擇自然存在模式,實驗物理學被一步步推向神學的神創論,如果將自然造化規律美其為神無可厚非,那麼人擇意識為神為存在方式就太不自然了,現在要從誤區中走出,必需從物質能量空間的本質理解入手,一步一步從主流的表象誤區走出,當然要幹這樣的事幹甘萬難,因為主流已將表象作為實驗資料根深締固,明明感知是錯,就是不認帳,錯不在自已,大家都這樣。所以有時講假話更有人聽,更得勢,因為有理論有名人頂起,自已無過無錯,吃香喝甜任由自選,管他王子昇天不升天。
-
4 # 夢醒還是夢1
一切的存在都是人類下的定義比如假設一開始人類就把紅色定義為黑色那到底哪個才是黑色又比如交通規定紅燈行綠燈停久而久之又比如時間都知道是依太陽公轉定的原來是沒有的那時間厡來有沒有或者人類走出太陽系時,時間要不要重新定義
-
5 # 解道Jdon
是顛覆你的世界觀,不是顛覆所有人的世界觀,因為你接受的是客觀事物確定的牛頓時代世界觀,也就是所謂唯物主義,而康德早就在幾百年前說時間與空間是幻象,物自體不可知。你所謂客觀事物只不過是一種存在的現象
-
6 # 莫怋
光的延遲選擇試驗,有這麼一個結論:未來是已知的,未來決定現在,有興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主要就是利用的光的波粒兩相性,光子提前知道了未來是什麼樣的而且決定了現在的狀態~~
-
7 # 河馬王爺
我認為並非是意識和客觀世界的直接關係,客觀世界是透過物質的感官刺激來間接左右意識的,意識也是透過行為間接改變物質世界的,所以量子世界並非真存在意識參與,意識同樣也是透過間接因素影響到量子世界,比如觀察量子的這個行為,,所以量子的疊加態可能也是偽命題,很有可能只是量子的無序或有序的運動狀態,透過觀察這個外力被定義為一個相對狀態。如同一隻亂飛的蝴蝶,你把它抓到手裡,這的確是亂飛的其中一種可能造成的狀態,但是你去抓它這個外力因素才是導致抓在手裡這個最終結果,所以,並非是疊加,而是一種外因導致一種必然結果,所以個人認為,量子力學的底層理論存在悖論和不確定性導致的誤以為是。
-
8 # ZZ591210
這個解釋量子力學讓人覺得不是量子力學詭異,而是人有病,病得不輕,神經病。女兒在不在客廳,貓活了還是死了,都只能是其中一種狀態,所謂意識干預(去觀察一下),只是有意識的人想知道真實客觀存在的狀態,看後當然只能是一種。意識不干預(不去看),那只是這個有意識的人無法知道真實客觀存是那種狀態而已,並非客觀上真實存在‘既是又非’的兩種狀態疊加,換言之,所謂人的意識干預,仍然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應,對真實客觀存的某一狀態的瞭解丶掌握。看與不看,絲毫不能影響兩種狀態的轉換。你不知道,只是你認為可能有兩種可能(疊加狀態),實際上任一時刻只有一種狀態(沒有疊加),比如我就知道女兒在客廳但你不知道,可你會說是我的意識干預了……可要是裝個攝像機,錄下客廳影像,攝像機沒有意識(沒有意識干預),攝下的狀態肯定只有一種(己定),第二天再看錄影,你能說第二天的意識作用干預了前一天的存在?破壞了前一天疊加狀態?如果是,那時光可以倒流,歷史上悲劇都可以避免了,一個嚴重詖論。
-
9 # 董豔臨
以現在來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顛覆了世界觀,而量子理論就算是徹底顛覆了。其實以我來看,顛覆的還不夠,現在發現的只是冰山一角,顛覆的還在後面,到時空間、時間、速度角度、直線、平面、能量通通不是現在所認為的這樣,那時才是真的顛覆世界觀理論。其實真實和虛擬我們根本就分不清楚,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是即使真實又是虛擬,認為是真實還是虛擬,就已經走入了誤區。希望未來科學能夠找回本源,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人的意識而存在。
-
10 # 背面都很帥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永恆的,那就是宇宙和人類的愚蠢。細細想想,不是物理學顛覆我門的世界觀,而是人類的愚蠢錯誤的認識了世界。
不要以為我們對世界已經足夠了解,未知的東西更多。
-
11 # CO2FECOFFEE
打個比方,你拿著左鞋子,你朋友拿著右鞋子,它們都被密封包裝著誰都不知道里面的是什麼鞋子(包括你和你朋友),你們分別去北極和南極旅行約定好到了地方一起開啟。但是你沒有守約,你們一離開你就擅自打開了包裝,發現你拿的是左鞋子,那一瞬間你也就知道了你朋友拿的是右鞋子。疊加態坍塌變成了你看到的狀態。也許你說放進去的人會知道里面是什麼鞋子,但是這個實驗的假設是沒有已知者(即是實際上的微觀量子狀態),雖然不確定但是變成了確定,而且關聯的物件也確定了。關鍵就在於我們不能確定,製造,描述不確定的東西。(純屬個人看法,看不懂的話不要噴神經病什麼的,過於發散無法控制思維的人是神經病,控制得了的人是科學家懂?亂噴舉報了!)
-
12 # 生滅予奪
首先宣告,我從未系統性的學過量子力學,更不瞭解那些複雜的公式以及推導過程,只是完全因為興趣愛好所讀的一些科普讀物。
量子力學確實很大程度上涉及了意識影響現實的問題,其實這個說法來自於觀測影響現實,也就是測不準原理。科學家們發現,無論使用多麼精密的儀器,量子層面的粒子是無法同時測出動量(不理解的就大致理解為速度吧)和位置的。當這兩個要素之一被測量出來時,另一要素將絕對的處於不可知的狀態。這其中一個最經典的體現就是當測出動量時無法測算出準確的粒子位置,只能大致推算出一個球形的機率雲,越向外圍,粒子存在於此的機率越低。
再說一個粒子的糾纏態,大概是說科學家發現一種成對的粒子狀態,當其中一個進行一定的運動時,另一個必定相反。無論二者相隔多遠,這種運動都是完全沒有延時性的。也就是說在相隔幾光年的距離,也可以實現瞬時資訊傳遞,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訊號傳導了運動資訊(或者不能算是一種訊號?),都是超光速的。
其實,仔細看看標題,我們就發現對於這個問題,量子力學並不是唯一的答案。誰會相信當深入研究物質組成的時候,會發現物質是由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弦”組成的呢(哦對了這個好像只是推論,不過也是這個理論幫我下了讀道德經的決心)。再說些簡單的,在學物理之前,如果有人告訴我羽毛和石頭落得一樣快,兩個大鐵球會互相吸引,沒有摩擦力(及其他阻力)時只需要走一步就能環遊地球,開水燙手是因為一群粒子“吃飽了撐的”到處亂跑,我大概也會笑那個人是智障神棍之類的吧。
-
13 # 158199961
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確實是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想象,現代物理學理論已經無法給出解釋。我不是學物理學的,無法給出理論上的解釋,我認為可能沒有人能用理論來解釋。但可以用個思想實驗來說明這個現象。
假如你要造一個杯子。這時候你的腦子裡立刻就會出現一個杯子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意思是,它是區別於動物、植物,區別於樓房、桌子等等的這麼一個主要用來盛水或者其它液體的適合人手拿的一個器皿,這個概念出現的同時你的腦子裡就有了這麼一個模糊的影像,就是那麼個物體。
在不考慮其他任何條件的情況下,造這個杯子可以是任何形狀的: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六邊形、直至圓形。也可以是用各種材料製作的:塑膠、陶瓷、玻璃、不鏽鋼、紙等等。這個杯子的顏色也可以是任意的:紅的、綠的、黃的、彩的等等。這樣,你意識裡有了這個杯子的概念後,就有無數個杯子存在了,這個杯子的各種樣式其實是共存的,只要你心裡想到了,它就存在了,但不是物理狀態,是呈現為一種心理影像態。
在不考慮其他任何條件的情況下,這每一種影像都有可能成為你要做的這個杯子。這時,你在這些影像裡選擇了其中一種作為製作標的,開始動手製作,慢慢的你心裡選中的那個影像開始變成了一個真實的杯子。此時,那些被你排除了的影像,如果你能想起它們,它們就還是以一種影像態存在著,如果你想不起來了,它們就消失了。
這個太神奇了,本來沒有的一個物體,就這樣產生了。這個杯子為什麼會以一種能觀測到的狀態存在?是因為你希望觀測到它,如果你不希望,它就不會存在。我做的這個思想實驗為什麼你能看到,是因為我希望你能看到,如果我不希望,你永遠也看不到,你也許會看到別人也這麼講解,但那不是我的。
這個杯子為什麼存在,是因為你的意識,是你的意識使它從無到有。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物質都是這樣的,包括你所認為的所有客觀物質。這些所有客觀物質的存在是因為你的存在。你存在,這個世界才存在,你不存在這個世界同時就不存在了。有人會說,那麼多人死了,這個世界不照樣還在執行嗎?不,這個世界照樣執行是你看到的,你看到了他死亡後的屍體和世界是對你來說的,對於死去的那個人來說,這個世界隨著他的死亡,意識同時坍塌了,一切都坍塌了,不存在了。沒有宇宙,沒有世界,沒有物質,什麼都沒有,唯有空,萬法唯空。
這個世界是一個專門為你建立起來的世界。
-
14 # 歲月如梭水如歌
量子力學狀態,或許就是意識飄流或飄忽現象,已靠近了物質與意識重合的界點或者圓點。從某種意義上,或程度上來說,一切事物都是從原點(圓點)開始,從一個方向畫物質去疊加成形象,又從相反的方向去劃意識,折射成現象。反射出意識概念,對映出物質認識的態度。(屬個人觀點,一點通感興趣,認知。正確的認識,要,物理學家的實驗,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態度,與觀念,觀點實驗態度)。
-
15 # 章彥博
大一的時候,學校有一個「新生研討課」。當時潘建偉老師就在臺上,給我們介紹量子力學。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當人在滑雪的時候,總是會留下兩條軌跡,即左腳和右腳,然而軌跡總是在一起的。如果路中間有一棵樹,那麼,在宏觀世界裡,這兩條軌跡要麼從右邊過去,要麼從左邊過去。但如果在量子力學之中,問題就不一樣了,這時,一個軌跡走左邊,一個軌跡走右邊,而這個滑雪者卻不會受傷!
這個比喻裡,包含了好幾層意味。首先,是使用波函式描述物質的運動。而不是使用一個座標來描述物質,這使得物質本身可以包含更多的資訊,比如頻率、相位等。同時,「存在於某一點」這個描述,只在觀測之後有意義,而在觀測之前,其位置是彌散的。
另一層,可以用雙縫干涉的實驗來說明。傳統的雙縫實驗,都是使用高亮度光源,瞬間能發射極為大量的光子,並認為光子之間會發生干涉,最後在螢幕上形成干涉圖樣。然而,有實驗使用單電子,穿過雙縫,居然也能形成圖樣:
這樣,互相干涉的說法就無法成立了。就得承認「自身干涉」的存在,也就是說,電子在縫前似乎有了分身,之後兩個「分身」之間再相互干涉,到了觀測器之前的地方,又立刻在某個地方變成一個電子。這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
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關於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解釋,即費曼提出的路徑積分。在這個觀點下,粒子可以走任意可能的路徑,最後的效果與薛定諤方程所預言的一樣。在這個視角下,粒子在穿過雙縫之後,還可以穿出來,再鑽進去,會時候產生的圖樣有微小的差別。這個差別也已經被理論論證了。
-
16 # 哎吆我去呀呼嘿
討論科學的各位,有誰看過道德經?有誰把這本奇書當過理論科學研究過?大家是不是都把它當做哲學或神學?你們錯了,這是科學!科學不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就是古人的成果!書中說的明白,我們科學追求的最終結果,古人因不可描述,包涵萬物至理故稱之為“道”。只是古人與現代人的世界觀不同,所以描述的方式也不同!
-
17 # 紅星酷睿
從一開始學習物理到相對論理論,我的世界觀是: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遵循確定的物理定律的,一旦確定其初始狀態,事物便會依照相應的理論發展、衍化下去……舉個栗子:當你丟擲一個球,初始狀態的質量、速率、方向確定了,而後相應的重力、風速、空氣的浮力、微小的空氣溫度變化、空氣阻力、甚至是遠方天體的萬有引力……等等影響著球體的運動,那麼這個球接下來的速率、確切地點過程中每一刻的細節都是確定的,不管你去不去計算,它就在那裡(當然,條件具備,你也可以計算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一切都是確定的!無論我們做些什麼,都是已經確定的,這個世界的終點已經註定!(因果律如果成立,這真的是我們的世界嗎?)
然而,量子力學理論的建立,完全反轉了當時的世界觀。由於微觀世界的行為方式無法用已知的相對論範疇來解釋,人類建立了新的理論來解釋微觀世界。(宏觀相對論,微觀量子理論)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的重要理論,它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世界本原的認識。
量子力學理論認為,你無法像宏觀世界一樣準確確定一個粒子的行為,你只能以一定的機率確定它們的行為。機率性、隨機性、偶然性,並非人類認識不足,科學儀器不發達,而是世界客觀物質的本性。
結論:未來會發生什麼?既然微觀上明確世界的本質是不確定的,事物的發展是依靠機率進行的,那麼宏觀世界也逃不過微觀世界的影響,我們的未來便不是確定的。(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開始說:上帝也擲骰子!)
(ps:關於不確定性原理講不明白的的地方我直接引用圖片啦,上圖:)
-
18 # 鈕海洋
關於量子糾纏~
總覺得不是意識參與的問題,而是高維時空在在被觀察的時候按照觀察者的角度投影到三維,高維是有無數種可能的,一旦投影到三維,就被限制了一個可能(固定時間,固定空間的固定資訊)。
試想一下,二維是怎麼觀察三維的?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的投影,但是角度固定就是一種二維面。
如何解釋量子糾纏現象?
能否這樣設想,孿生光子對實際上是一個高維光子在三維世界的投影,只不過剛好在三維對兩個光子觀察的時候可能性分別剛好處於兩個相反的維度,結果就是導致一個正向旋轉,一個就是反向,這種在三維的投影導致在三維的世界裡無論如何移動距離,實際對高維度都沒有影響,除非改變時間,或者改變可能性(或者等引力波理論成熟後可以做這個實驗,因為引力波據相對論來說是唯一能穿越維度的存在)
至於產生孿生光子對的過程,你們可以查閱一下資料,都很奇怪,製備過程都需要用能量激發晶體,或者說鐳射去產生偏振光,這個過程光子從同向變為互相垂直,在晶體裡產生了能量傳遞,同時由於晶體的偏振特性,量子的投影變成了單向可能性!!!
-
19 # 墨土82760489
看到這麼多人討論量子力學! 我不由得想起教我們量子力學的教授說的。量子力學啊,雖然是一門大課。但是能懂的人沒幾個,若是一個學校一屆能有幾個個學生能正真懂得量子力學,那麼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與學生質量都是值得肯定的, 這門課難我知道,但作為一門科學,總是需要有人去研究,去探索,,你們班這學期結課時有一個人能懂得量子力學的原理,我就考慮放你們班全部過。。
我自己表示量子力學一臉懵逼,
-
20 # 科技袁人袁嵐峰
其實物理學史上每一個基礎理論,都顛覆了當時的世界觀。現在絕大多數人的世界觀,是自己受的教育的產物。許多你認為的常識,實際上是教材告訴你的,在幾千年、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前看來都是令人震驚的東西。
舉些例子。
“地球是個球”,這個發現就很顛覆。直到現在,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堅持大地是平的,還舉出種種“證據”來論證這一點,例如坐在飛機上看不到大地的彎曲。
地球
哥白尼的日心說,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這在當時絕對是石破天驚的理論,因為觸犯了神學的教條。
牛頓的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指出天上和地下的物體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月亮繞著地球旋轉跟蘋果落地,基礎的原因其實是一樣的。從此人們越來越難以給天堂、地獄安一塊保留地,對神學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指出光速在各種參照系裡都相等,而用光可以測量長度和時間,因此長度、時間這些概念都跟參照系有關。由此得到鐘慢效應、尺縮效應:在運動的參照系中,時間會變慢,長度會收縮。還能得到質能關係: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所以能量和質量是一個簡單的正比關係,本質上是一回事。這些觀念在現在看來都非常驚人,需要有大學知識水平才能在數學層面明白這些概念的意思。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應該理解為質量對時空的影響:質量使時空彎曲,而無論時空是平坦的還是彎曲的,物體都按照距離最短的路線(測地線)行走,只是在彎曲時空中測地線成了曲線,表觀上看起來物體就是在引力的作用下運動。有了廣義相對論,宇宙學才成為一門精密的科學,人們才能嚴肅地討論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結局這樣的問題。
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等人開創的量子力學,指出體系的狀態由一個“波函式”描寫,而這個波函式在測量時會發生突變,變成測量用的“基組”(一組可供選擇的波函式)中的一個波函式。這是量子力學的若干令人驚訝的要點中的一個,大概是最出人意料的一個。這說明同樣的原因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物質世界的演化本質上是隨機性的。在牛頓力學和相對論中,同樣的原因必然導致相同的結果,以至於許多科學家認為科學必然是決定性的。但量子力學說明, 不是這樣!
量子力學中的測量
回覆列表
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
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量子力學的第一個詭異現象叫做態疊加原理和坍縮。
為了解釋量子力學觀念,我先說說普通人的日常經驗。
一般人認為客觀物體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比如說,我的女兒現在在客廳裡面,或者說我的女兒現在不在客廳裡面,兩者必居其一。
量子力學的第一個詭異現象叫做態疊加原理和坍縮。
【女兒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廳裡嗎?】
但在量子力學裡就不一樣了。量子力學就像說你的女兒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你要去看這個女兒在不在,你就實施了觀察的動作。你一觀察,這個女兒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她就從原來的,在客廳又不在客廳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客廳或者不在客廳的唯一的狀態了。
所以量子力學怪就怪在這兒:你不觀察它,它就處於疊加態,也就是一個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你一觀察,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了,它就真的只在A點或者真的只在B點了,只出現一個。
那有人就會說了:這是詭辯,你怎麼知道電子不觀察它的時候,它既在A點又不在A點呢?
好,這就是量子力學發展過程中,很多實驗確證的事情,其中一個最著名最重要的實驗,就是干涉實驗證實。
【電子同時在兩處】
電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沒有確定的狀態。所以這件事是量子力學最詭異的事情。懂了這個,就懂了量子力學最詭異的東西,而且隨後我們就能來證明:量子力學離不開意識,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
單體的疊加態:薛定諤的貓
剛才說的是量子力學第一個詭異之點,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詭異之點往下推論,能夠推出什麼結果。最後結果會使大家認識到,意識是量子力學的基礎,物質世界和意識不可分開。
這個實驗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薛定諤提出的,被稱為“薛定諤的貓”。
【既死又活的疊加態貓】
現在我來說薛定諤的實驗是什麼: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裡,然後把這個盒子接到一個裝置上,這個裝置包含一個原子核和一個毒氣設施。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發生衰變,衰變的時候就會發射出一個粒子來,這個粒子一發出來就會觸發毒氣設施,毒氣一觸發就會殺死這隻貓,就是說貓也處於這種既死又活的迭加狀態。這是他想象中的一個實驗。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物理學家一個個都驚呆了,原來以為只有微觀世界才有這種態疊加,就是狀態不確定,既處於這個狀態,又不處於這個狀態。現在宏觀世界也一樣了,貓不就是這樣嗎?有一隻既死又活的貓。
這與我們的經驗嚴重違背。這個實驗實際上就是“女兒在客廳裡,女兒不在客廳裡”變了個樣子說出來。這個貓是死了還是活著?既死又活是同時存在的,量子力學認為兩者同時存在。
【從不確定到確定可避免意識參與嗎?】
196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維格納想了一個新的辦法,他說:我讓個朋友戴著防毒面具也和貓一起呆在那個盒子裡面去,我躲在門外,對我來說,這貓是死是活我不知道,貓是既死又活。事後我問在毒氣室裡戴防毒面具的朋友,貓是死是活?朋友肯定會回答,貓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不會說是半死不活的。
他這個說法一出來大家就發現,問題在哪兒呢?一個人和貓一起呆在盒子裡,人有意識,意識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學的系統中去,它的波函式就坍縮了,貓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也就是說貓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識參與,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狀態了。
維格納總結道,當朋友的意識被包含在整個系統中的時候,疊加態就不適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門外,箱子裡的波函式還是因為朋友的觀測而不斷地被觸動,因此只有活貓或者死貓兩個純態的可能。
維格納認為,意識可以作用於外部世界,使波函式坍縮是不足為奇的。確實只能這樣認為。因為外部世界的變化可以引起我們意識的改變。
大家想過沒有,牛頓第三定律說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們的意識能夠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改變,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對吧?人的意識就是受外界客觀世界的影響改變了,隨時都在變化。那為什麼客觀世界就能改變意識,意識就不能改變客觀世界呢?
他就說意識是能夠改變客觀世界的,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透過波函式坍縮,就是使不確定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這樣來影響的。所以波函式,也就是量子力學的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這就是爭論到最後大家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