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看風景875
-
2 # 使用者8639973894448
條件具備的話,應該評高階。雖然現高階職稱己趨於年輕化,三十多歲的高階職稱已不少,但47歲的年齡也不算大,有不少五十幾歲的還在努力評高階呢。至於說能不能掙回來,那就看具體情況了,評職稱的主要費用有發論文、出書、課題、優質課、競賽或獎、專利等,其中花費較多的是發論文和出書,其他的主要看能力和水平,當然也有人情(至於給領導送禮的事情,那就看你們學校的風氣了)。47歲,你總不能什麼也沒準備吧,這麼多年了我想你手裡多少會有點東西吧,還是評吧。
-
3 # 芳華校園
47歲的老師當然有評高階職稱的必要。如果你是男老師,你還可以在教育戰線上奮鬥13年再退休;如果你是女老師,晉級後你可能還享受延退的待遇。
現在的教師職稱評定都設定名額,上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高階職稱的評定名額分配到各校,各校按照上級職稱評定辦法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出本校的職稱評定方案,各校職稱評定小組按照參評教師提交的材料和民主測評結果進行評定打分。但不管怎樣,論文(著作)、科研課題往往是必備的,各種優模榮譽更是加分的“硬頭貨”,特別是縣級以上的榮譽加分要遠高於校級榮譽,如果評優選模不公平就會造成老師之間矛盾的出現;有的教育行政部門為了發揮高階教師的作用,規定已取得高階教師職稱的女教師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打破55週歲退休的規定,可申請60歲退休,因此出現了不少延退的女教師,佔用了學校高階職稱的名額,有的身體不太能承擔教學任務,但仍然也申請了延遲退休。一些老師要晉高階職稱,學校卻沒有名額,進一步加重了晉級的矛盾。有的老師晉上高階以後,卻從一線轉到後勤,浪費了高階教師資源。
總之,50歲左右的老師也要爭取晉高階職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及時解決職稱評定過程當中出現的矛盾, 特別應該給老教師、農村學校教師、偏遠地區教師以優惠政策,讓他們看到希望的曙光。
-
4 # 治厲明時
我51啦,2011年評中級,目前學校高階職稱指標滿員,到2024年才會有一個高職的退休,到那時我57啦。但我會努力,爭取評上高階!努力吧!
-
5 # 沙中古道
恰好本人剛滿46週歲,是個準47週歲又與高階職稱失之交臂近10年之久的中學教師,2019年的第一個日子探討與我們的生命品質與生存尊嚴息息相關的話題,畫餅充飢也好飲鴆止渴也罷,權且一吐為快。
教育生態和其它領域一樣,優質資源的配給,自然青睞搶佔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論資排輩比鬍鬚,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見不得光,至少保有了體制內的人性化考量。抗拒或者違背這樣的潛規則,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可以說,就我的經歷來看,職稱評審對奮戰在教學一線教師的人文關懷,至少目前還算是一股清流。2004年一級資格的擁有,完全出乎我的預料。能夠拿得出手的剛性資料非常貧乏,論文是手寫的,唯一有份量的獎勵還是2003年的縣市級別的優秀教師,班主任工作尤其轉差方面資料都是臨時抱佛腳拼湊起來的,教學實績也是乏善可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對目錄清單,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增加資料的物理厚度,最起碼每一項都留下痕跡(事實證明我的前瞻性),分門別類整理好,再請內行的老教師逐一審閱,查漏補缺充實完善。這一過程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尤為辛苦,好在有幾位古道熱腸的同事貼心幫助與鼓勵,現在想來尤為感激。學校裡少不了個別能呼風喚雨翻江倒海的靈通人士,也曾善意的拋給我綠色橄欖枝——疏通關節打點一下各路神仙。可惜的是當年的我,或許還年輕抑或過於迂腐,居然固執的認為“能用金錢擺平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大不了從頭再來,也就完全摒棄了所謂的捷徑。順利透過的結果出來時,正在和朋友們聚會的我還以為又是愚人節的謊言。2009年我擁有了競聘中學高階的資格,材料準備得很充實,可惜的是全市的中學高階資格封凍,沒有給我任何參與的機會,這一突發事故直接扼殺了我在短時間內鹹魚翻身的可能,一直延續到今天,排隊等候的實在太多了,更為殘酷的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我並不比他們優秀。與其糾結不如妥協,抱怨可以有,做一隻憤怒的小鳥顯然是自取其辱!追求永無止境,之於教育工作者而言,47歲確實算不上年輕甚至有點老,但不妨礙追求高階職稱評審。機會總在不經意間光顧生活工作的有心人,47歲的你我他,請抓牢青春的牛 尾巴,抓緊珍惜生命的饋贈,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時刻準備著高階職稱評審的不期而至吧!(2019.01.01)
-
6 # 山高人為峰143964728
還是要去爭取高階,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去評。我評上中學高階職稱的時候是48歲,從中學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階教師評了很多年。我是教育碩士,同樣很難評上。
-
7 # 良心老師
以前也答過類似的題,當時還興致十足地想拼正高職稱,但對比正高職稱評定條件,發現自己還有差距。而且更致命的是職稱職數有規定,如果不是早做準備,年紀大的比年輕些的老師沒有一點優勢,按照打分條件都競爭不過年輕些的老師,而且以後差距會拉大,難怪有些老教師放棄職稱了。現在不是想不想的問題,是能不能的問題,我也在想要不要再拼一把。
一、過去沒有評正高的政策,錯過積累資本的機會。說實話早先小學沒有評副高職稱政策,而中小學都沒評正高的政策,而一旦評上副高職稱後就鬥志降低,沒那麼拼了,在正當年時沒有積下評職稱的資本,現在再去補是比較困難的。比如競賽課,你快五十了還去跟二三十歲的年輕老師同臺競技?就算你有心,也不一定競爭得過年輕人。
二、後生可畏更有衝勁。在職數比較少的情況下,打分排隊老教師不佔優勢。老教師唯一優勢是教齡長,但所佔分有限。而後生代憑藉年輕、高學歷,同時是一路拼過來沒有停歇過,衝勁十足。競賽課、教學成果、本身參與技能競賽、帶學生比賽等等都是加分項,沒幾年就評比分超過老教師了。
三、能爭取還是儘量爭取吧。評上高階職稱後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也算是對自己幾十年教師生涯的一個交待。四十多歲其實是經驗豐富,能擔大任的年紀。如果放棄爭取評高階職稱,人就會顯得沒那麼積極進取,而爭取評高階職稱,會讓你更有鬥志,從而能取得更好成績。於公於私,積極爭取高階職稱都是有益的。只是真要達到要求也確實夠折騰的,比如班主任任職、支教經歷等,會讓老教師苦不堪言。
由此可以看出,評高階職稱教齡十年以上就可以,老教師的二、三十年教齡優勢不大。而在教學教研上及業績成果上,老教師已經落後於三十幾歲的年輕教師。因為老教師一般不會再參加各種競賽活動,也大都不再帶學生參加技能競賽。而微課、課件等方面的技術還不如年輕老師。所以在職稱評定過程中,老教師已被年輕教師全面超越。一旦職數飽和,那麼老教師可能一輩子與正高職稱無緣了。
-
8 # 還好有我567
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
副高跟正高職稱的工資差別很大,47歲還有13年退休,按照每月1000元工資差別計算,一年12000元,13年合計也是156000元,不算很多,但是也不少啊!
再說了,副高跟正高的榮譽感也是不一樣的啊,去掉副教授前面的副字,聽上去是不是也更爽了?
-
9 # 京都老客41118
這要看什麼樣的人了!我有個學生!她博士畢業,但直到去年退休了,一直是講師!她不願意申請高階職稱!因為高階職稱工資高,待遇好她是明白的!但同時她也知道高一個級別壓力就會大一個層次!所以,她有點時間度假、旅遊、在家休閒,雖然工資低點,但少了太多的壓力!她感覺很舒服!此類人員在部分高校都已出現!所以,要不要升職稱完全是你個人選擇!想上,壓力必然大,但薪水就高!不上,薪水低,但工作少,自由度大!別人勸你無用!
-
10 # 三水三心
你應該用永不放棄的精神,去努力爭取,因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高階職稱,是國家及社會對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的一種承認。
先給你講講我自己評職稱的經歷吧。我們評選中級職稱的時間差不多,本來在2010年就有機會評高階職稱,我的所有條件都滿足,由於班主任工作做得不錯,多次被評為市優秀班級,科研論文質量也還不錯,多次獲獎,並且還有支教經歷,也就可以享受政策的優待(支教教師在評聘職稱的時候優先考慮),便提出了申請。結果,由於名額非常少,前面有很多的老教師,有的已經快要退休了,我便讓了出去,這一讓,也是好幾年,直到2015年,才評上高階,第二年被聘為高階教師。作為同行,作為與你有著同樣經歷的同行,我希望你一直堅持下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腳踏實地的、有針對性的準備,你一定可以評上高階職稱的:
一,高階職稱,是教師對專業水平與能力的一種追求,也是社會對教師工作能力的認可教師是一個一入行,就可以看到職業生涯終點的工作。而高階職稱,算是為一般教師的職業生涯劃上的重點符號(現在雖然有正高階職稱,但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那只是掛在牆上的一個餅,可望而不可即),因為,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在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這也是國家設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的核心之所在。不管現在人們對職稱持如何的負面評價,但社會評價是,評上了高階職稱,表明你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沒有評上高階職稱,就表明你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二,高階職稱,可以讓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獲得學生和家長更多的尊重,降低工作的難度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不是所有的高階教師的教育教學業績都比中級和初級(也就是現在的一級和員級)高,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很多人反對支撐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如果你是高階教師,就會對學生和家長產生一種無形的影響:我們的老師是高階教師,水平是很高的。這種影響,其實就是所謂的“向師性”——親其師則信其道,敬其師則敬其道,道理是相通的。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所任教的班級,許多家長就向校長提出要求,要轉班,因為另一個班級的老師是高階教師——高階教師總是與較高的學術水平、專業能力與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聯絡在一起的,說白了,高階教師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他說的話,其分量一般來說是高於其他教師的。
三,高階教師,待遇會有一定提升,這對於許多教師來說,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單純的榮譽稱號已經不是很在意了,而一旦評並被聘為高階教師之後,每月會多少幾百元錢,在當前教師收入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從中級職稱的8、9、10檔到高階教師的5、6、7檔,沒一個檔次的工資差距是幾十元,我從中級的10檔到高階的7檔,每月工資可以多200多元,再加上基礎績效的差距,公積金等,每年多近萬元。這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
最後,一旦放棄評選高階職稱,人就會逐漸喪失追求,逐漸開始怨天尤人,這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人最悲哀的是,沒有了發展方向。你才45歲,正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教師工作黃金年齡,如果這個時候放棄,是對你自己的不尊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還有10多年的工作時間,如果沒有了追求,沒有了方向,最終必然會成為兩種人:一種是看淡一切、不爭不搶、一切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佛系教師,另一種就是怨天尤人、內心憋悶的祥林嫂似的教師。而一旦成為了後一種教師,對你的身體也是非常不好的——內心的憋悶,鬱積太久,必然成病。
——總之,40餘歲,正是大展宏圖的黃金年齡,希望你從屢戰屢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以屢敗屢戰的鬥志,重煥青春,重拾激情。我願與你一起努力!
-
11 # 靜靜助學
不知題主是哪個省的,是想評正高呢?還是想評副高?
我們知道高階職稱有正高階職稱,還有副高階職稱。目前,說是中小學有了正高階職稱指標,不過到現在為止,至少我所知道的中小學老師,還沒有人有此“殊榮”,還不知道正高階指標的影子在哪裡,更別說評了!
那麼2018年全國正高階指標到底有多少,我們來看看:全國正高階指標數共計3604人,廣東最多300人,其次是河南261人,山東259人。人數最少的只有8人。看到這樣的指標數,你有何感想?全省那麼多老師,不知正高的桂冠能落到誰的頭上?這是其一,人數太少!
其二:評正高的條件:應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在教學一線從事教學工作20年以上,並在高階教師崗位從事教學工作5年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學校或者農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經歷。其他的業績條件,比如優質課、縣級以上模範等是必備的,還有就是在本學科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
看看這樣的條件,你覺得自己符合嗎?如果覺得可以,幹嘛不積極爭取?不過,指標真是太少,爭取到還是爭取不到,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是評副高的話,我建議你還是爭取一下。我周圍很多老師都是四五十歲評的副高,三十多歲的副高能有幾人?再說了,現在國家有政策,女教師副高職稱可以延遲到60歲退休,這對有的老師來說,也是一項福利!就是對於男教師而言,到60歲才退休,還有10多年的教學生涯,幹嘛不努力爭取一下呢?
-
12 # 1716545394
這要從退休年齡說起,專業技術人員,男性不論初級、中級、高階均60週歲退休;女性,具有副高階以上職稱,不論聘沒聘上,可以60週歲退休,但如果你是中級職稱,你就得55週歲退休。退休執行的是按2014年9月工資批件辦理退休手續,比現工資低2千到3千元,同時退休人員調資要比在職人員少,早退5年會少調很多錢,同時退休後住房公積金沒了,這筆錢也不少。職稱評聘有的是評聘結合,即評上就聘,如中小學,有的是評聘分開,評上不一定聘上,如高校系列。所以女同志一定要爭取評上,沒聘上,按規定,取得副高階以上職稱,也60週歲退休,男同志就不一樣,使了洪荒之力,退休前評個副高或正高,直到退休沒有空指標,聘不上也沒用,一張白紙。
-
13 # 微雨潤苗
范進多少歲中舉?54歲!題主才47歲,和范進相比,老範是“老臘肉”,你卻還是“小鮮肉”!47歲,哪怕你人到中年,步履蹣跚,但我覺得你還應該有評高階職稱的必要。當然,如果你現在已經五十七歲了,那就另當別論。
47歲的老師,我覺得有評高階職稱的必要,原因如下:首先,職稱和教師的大部分待遇緊緊“繫結”在一起。
作為教師,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和職稱相掛鉤。一些學校甚至連分宿舍都是按照職稱高。幾年前,我們學校蓋了新的教學樓和宿舍樓,就得宿舍樓被挖掘機夷為平地。有了新的宿舍樓,房間怎麼分更合理?記得當時是以教齡和職稱這兩條線為依據。結果,職稱等級最卑微的我分到了一間沒人要的房間……如果我當時的職稱牛一些,那麼我在分宿舍房間的時候就有更多的話語權。同時,以高階職稱退休,每個月得到的退休金是中級職稱的老師所不能比的。
其次,拿到高階職稱,就可以進入心安理得地“喘口氣”、“歇歇腳”。在我身邊,很多拿到副高職稱的老師都順利進入“退居二線”的“保險箱”,那些老師的理由是——副高已經是他們的最高境界了,至於想要評上正高階,讓年輕人去爭取吧,他們沒有如此雅趣和昂揚的鬥志;當班主任?不好意思,讓年輕人去當吧,人家的職稱已經達到癲瘋的境界,哦不,是巔峰境界,當班主任的機會可不能“浪費”呀……
第三,人到四十七,莫要被人欺。四十七歲,正值人生的壯年,一切可以屬於自己的東西,都儘量去爭取。以這樣的心態去保持最佳的“戰鬥力”,你到五十七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在爭取職稱的過程中,你的進取心變得更強、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更高、業務能力更強悍,那麼,哪怕職數飽和、名額有限,哪怕你評高階職稱的最後結果是“折戟沉沙”,你也是有收穫的。人到中年,不爭白不爭,爭了可能是白爭,但就算白爭也要爭!
當然,如果題主所說的高階職稱是正高階職稱的話,那麼難度確實有點大,因為在2018年,國內正高階職稱的名額只有三千六百零四人,就拿我們福建地區來說,正高階職稱只有區區91人。而單單我們一個鎮就有六百多名教師,一個省的教師有多少?想想就覺得頭皮發麻……
如果你是教師,你已經到了47歲,你會選擇拼一把,做好評高階職稱的準備嗎? -
14 # 筱瓔子
很有必要!我三十八歲評上了副高,當時其中有一個條件是兩篇cn論文,我提交了8篇,公開課只要市級的,我的獲獎課全國的有兩節。你要想競爭得過人家,就要遠遠超越其他人。靠關係不如人家,你就要多付出!在硬體上遠超別人,人家就壓不住你了!我現在44歲,正往正高的方向上努力
-
15 # 老吉老吉
從目前我國的專業技術職務待遇來說,評高階職稱十分必要,否則退休時你工齡40年也不如3O年的人退休金多。儘管是個不公平的問題但目前改變不了。
-
16 # 師說
47歲老師,還有沒有評高階的必要?從這敘述中,好像47歲很老似的。47歲,正是人生年富力強的時候,是人生的衝頂之期。
如果這裡說的高階是正高階的話,這個年齡才正合適,無論資歷、閱歷、業務水平、工作能力、交際能力、表彰獎勵的積累等各方面,都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國家表彰的中青年專家,45歲左右的,很正常,也很多。你看,按照國家的認可,是中青年,幹嘛這麼不自信自暴自棄呢?
年輕當然好,精力旺盛,幹勁大,衝勁足,但是,還不夠成熟,不夠穩重,閱歷欠缺。人生就是歷練,經歷就是財富,經歷就是才能。47歲,也許體力上開始走低了,但是,教師評職稱,又不是拳擊不是武術,比拼的不是體力!
不知道這位老師是男性還是女性,男性,離退休還有13年,女性,離退休還有8年,還有這麼長的工作時間,一切皆有可能,為何不在這頗具競爭力的年齡比拼一番呢?
如果,一位男老師,已經是57歲,一位女老師,已經53歲了,我會勸他們直接放棄,到這個年齡時,就是安靜地做好本職工作,其它的不用再去想,不用參與任何競爭,度過工作的最後兩年時光,開啟自己的退休生活,歲月靜好就行。
在該拼的年齡,就放手一搏,人生難得幾回搏,何況47歲,是一個再不搏就晚了的年齡呢?在該退的年齡,就歲月靜好,靜心隱退。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就是順應趨勢,順勢而為。
-
17 # 東愛雨小公
在教育實踐中,職稱就代表著待遇,如果聘上中級職稱或者高階職稱,待遇就會隨之上升,既然已經47歲的,如果有機會競聘高階職稱,就應該去爭取一次,若是因為個人實力無法得到,那也不至於後悔。
如果說47歲的教師,就開始對自己是否評高階職稱持懷疑態度,那麼對於那些年齡更大的教師又將做何想法呢?其實從當前的高階職稱評聘具體實踐來看,一般都得達到四五十歲才能有資格參加高階職稱的評審,太年輕的教師根本達不到“資歷”的潛規則要求,在47歲左右參加高階職稱評審正是最佳時機,必須把握住機會,儘快獲得本應該屬於自己的中高階職稱。
在當前的具體職稱評審實踐中,我們發現一般要競聘職稱,除了要符合相關的資格條件,還要以論資排輩為主要參考條件,也就是說在達到職稱競聘的條件後,還要根據教師的教齡長短、教師的職務層級,往往是先按照職務高低來決定職稱歸屬,再根據教師的教齡長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資歷情況。
從當前的教師職稱競聘角度來看,題主應該儘可能的去爭取,47歲的年齡有可能是競聘高階職稱的開始,但也有可能是競聘高階職稱的結束,這種結果的選擇,要根據自己人際關係的活動,與各方面關係的打點等。
-
18 # 小安源
47歲的老師,還有評高階職稱的必要嗎?
有,肯定有必要。“愛拼才會贏”,教書一輩子,沒有必要輸在職稱上。
一是自身價值的需要。約定俗成,在大家的眼裡,教師的職稱就像一把尺子,似乎職稱越高,才越能顯示出教師的能力越強。所以,為了個人的“面子工程”和自身價值也應該“拼”一把;
二是經濟價值的需要。眾所周知,學校是“清水衙門”,唯有工資才跟教師的價值有所體現。而教師的工資,又直接和教師的職稱掛鉤。也就是說,只有評到了高一級的職稱,教師才會有提高自身經濟價值的可能;
三是社會價值的需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此,這自然就體現出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需求,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二認可的主要形式就是就是的職稱。
-
19 # 劍客談教育
47歲的教師,還有必要評高階職稱嗎?答案很肯定,有必要!為什麼呢?咱們來分析一下。
47歲的教師,不管男女,評上了高階職稱,至少能幹到60歲才退休,刨去評職稱和聘任上崗的這一年,好歹還能拿12年高階職稱的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嫌我掉到錢眼裡了,這是個實打實的理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最為接近世界本質的一句話,讀過書的大多數對此耳熟能詳。談經濟利益並不是丟臉的事,丟臉的是不正大光明的談而在私底下不知廉恥地撈!西方有句諺語叫“口袋空空,腰桿不直”,中國也有句古話叫“人窮志短”,為什麼教師不能透過正常的職務晉升享受更優厚的待遇呢?老祖宗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只要“取之有道”,君子大可以愛財。沒有必要遮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除了經濟利益最大化,還有個榮譽感的問題。人都是要面子的,不管怎樣,高階職稱總比中級和初級要喊得響亮。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諷刺高階教師的,多是沒有評上或沒有資格參評高階職稱的。口頭上臭高階教師沒水平,心裡怎麼想的也用不著再公開了。再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評不評得上是機會問題,想不想評是態度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理由,還有一個原因是不能把世界拱手讓給不如自己的人。既然看不起有些人用不光彩的手段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為什麼不自己用實力去贏取應得的職位呢?每多一個德能配位的人,不就少一個德不配位的人了嗎?不想看到不公正的現象,逃避不是辦法,自己去努力,把事情往公正的方向去做才是最好的辦法。不想看到某些人炫耀示威的嘴臉,那就去用實力把他們打落塵埃!
-
20 # 詩意的語文老師
哈哈,我1972年生,正好47歲,2018年7月也正好評上了副高,從九級一下跳到了七級,2019年調整工資比去年正好多了450,連帶一年一個漲一個星級,從3800漲到4300多,我感覺從地獄到了天堂
回覆列表
看我們學校是沒必要了,掙不回來了,為在學校出線,送禮是必須的,校長一萬,管政工和教學的副校長每人五千,書記三千,,其他評委共五千,出線後找人三萬,你得多少年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