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評論中立者

    據我瞭解,意思是養男孩自己的產業有人繼承,沒有產業的自己老了也有兒子養老,老了過年過節也有味,孫子孫女兒子兒媳一家人團團圓圓,看到開心,如果女兒的話,嫁出去了有自己的家庭,也家公家婆,對於自己就沒那麼好,自己想看也看不了,有事也幫不到太多,女婿好就好一點,不好的話見一面都難,個人觀點

  • 2 # 甘二的號

    都9012年了,誰還這麼封建,去醫院看看,病床跟前有幾個是兒子伺候的,百分之八十是女兒在伺候!有兒子但是兒子不養老的例子身邊多了去了!

    當然為沒說生兒子不好,這個生兒生女正常情況下是隨機的,不由人的!命中是什麼就生什麼了,非得養個兒子的想法未免太不現實!還生活在舊社會!

  • 3 # 鳳146983974

    誰說的呀?是你自己嗎?個人認為,不管是男是女,只要順順利利地跟著自己長大就行。如果你兒子結婚了全都聽兒媳的,那你倒床以後,兒子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準(同樣,也有女兒不孝順的)……就在10月2號那一天,一家三口來我們店裡吃飯,正在吃的時候,男人的電話響了,原來是公婆老兩口,想讓兒子一家晚上去吃晚飯,只見兒媳婦偷偷地朝兒子擺了擺手,搖了搖頭,兒子的聲音瞬間就提高了:“我們晚上不來,說了不來就不來,你們兩個老都老了,各人出去耍噻!成天只知道吃吃吃,未必是餓死鬼投胎邁?你們沒事我們還有事呢……”放下電話,小兩口又有說有笑地吃起來了!很簡單,他當天要是不聽他老婆的,回家後準沒有好日子過;但就算是要拒絕自己的父母,也不用如此這般惡狠狠的噻!態度誠懇一點,語言柔和一點,讓父母失望的同時,心裡也不至於那麼難受噻!所以說要孝順,兒子女兒都孝順,要是不孝順,兒子女兒都一樣。就是要看老兩口自己的的老運如何了?也就是說看你們年輕時是咋教育孩子們的了。

  • 4 # 一簾幽夢155603172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有很多諸如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尤以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現代文明的發展,這些觀念正在受到衝擊。時代不同了,女性早己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廣闊天地,她們與男性一樣接受教育,參加工作,並且在各領域有不凡建樹。事實證明女性與男性一樣,己經成為社會生力軍。對於孝順老人而言更是因人而己。女兒,兒子有孝順的,也有不孝的,這與生男孩女孩是兩個概念。女兒培養的優秀,照樣頂起社會的家庭的大梁,負起應有責任。不要以為我有女兒,恰恰相反,我只有一個兒子呃!

  • 5 # 嬭䠬糶䆩䬕堯庬駴䨯

    我覺得今時今日還在談這話題的人真是迂腐,不知道什麼人養什麼人嗎?兒女的孝順和懂事是從父母親的平時生活中得到的,自己不知道孝順父母還想兒女孝順你嗎?自己生活中對老公或者老婆大喊大罵的,還想兒女以後溫文而雅,自己把老公管得像個孫子一樣還想兒子以後昂首挺胸?一報還一報

  • 6 # 手機使用者52739921516

    兒子操心少是真的

    我上高中住校的時候,天天都得給我媽打電話,不然她不放心

    現在我兒子也住校,從來沒擔心過

    跟兒子一起出遠門,覺得挺有安全感,你不用照顧他,他還能保護你

    經常打發他出門辦事,也挺放心

    可以這麼說,小時候的安全感來自爸爸,中年的安全感來自老公,晚年的安全感來自兒子

  • 7 # 生活背後的那份沉重

    我在農村有很多沒兒子的,沒兒子的就不需要拼命賺錢了,比一般人少了點鬥志,這是年輕的時候,年齡大了女兒出成家了,老兩口還算幸福,女兒經常回家看看,女兒也要為他自己的家庭奮鬥,就減少了回家的次數,這時候父母老了,孩子也等出成家,有時候根本照顧不了兩頭,父母去世後女兒也就不會回家了,只有清明節,鬼節,十月上墳的時候能回來燒點紙,女兒老了,外孫基本不回來上墳。這一家人也就徹底從這個地方消失了。

  • 8 # 第十三名怒漢

    唉,以前我也不懂這個,就我親二伯父的是讓我有了更深的感觸,就在不久之前,十一假期前,家裡打電話說伯父去世了,連夜和弟弟開車回去,也就7個小時吧。回去聽爸媽說起來的,讓人唏噓。

    老頭接近80了,之前是抗美援越的二炮部隊前線營長,獲得過胡志明勳章和范文同親自頒發的獎狀,退伍後分配到家長是經貿委主任,科級幹部,還會建築繪圖,鎮政府大樓和鎮兩所中學教學樓都是他負責設計和負責的,可以說想貪有無數個機會發財,但他一直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就靠工資。

    子女方面也是就有兩個女兒(之前還沒計劃生育),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對我和堂哥、弟弟這些侄子們都特別好,小時候90年代很困難,根本沒見過什麼好吃的,就特別喜歡去鎮上二伯家玩,能吃點稀罕東西,其實現在想也就是糖塊、健力寶、驢肉等家常東西,後來我去鎮上讀初中也是跟著二伯吃飯,在他鎮政府的辦公室住,感情都很深,就在沒得到訊息前,我還在想,十一回家再來的時候帶上這位老革命,帶北京天安門看看,再去他多年當兵的張家口看看卻沒想到...

    平時身體挺好,每天晚上出去散步,伯母是二婚經常去縣城幫她自己的女兒帶帶孩子,兩個女兒也都四十多歲了,一大家人忙活的很,老頭就一人在家每天我爸媽還有在家的堂哥嫂子都會照顧著,可畢竟都有自己的事,不可能24小時在身邊。據我爸媽說,當時早上還是大姑去看他,大清早的敲門敲不開,趕緊喊我爸把門撬開,老頭躺沙發上已經起不來了,送醫院沒來得及在車上就去世了

  • 9 # Yugis揪揪媽媽

    養兒防老的思想的來由

    雖然現在9102年了,好多人都沒有了養兒防老的思想,重男輕女現象也沒那麼嚴重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重男輕女養兒防老思想來由已久。

    大家為什麼一定要生兒子呢,無非是由於養兒能防老的思想。這個思想是經歷了幾千年農耕社會造成的。男性在家庭中是重要勞動力,家裡沒有兒子,勞動力就不如有兒子的家庭。說如果那時沒有兒子,一遇到爭議,家裡都沒人能撐腰,女性畢竟女性在體力上平均是不如男性的。而且在封建農耕社會,女兒長大了嫁人就成為別人家的勞動力,但兒子娶媳婦是給自己家新增勞動力。所以那時候有兒子就顯得相當重要。封建婚姻制度、男娶女嫁的傳統習俗,造成有兒子家族才能延續。

    現代社會

    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大大改變了社會結構。孩子長大後已經不是自己地裡幹活(更何況城市戶口的人家裡都沒有地),長大後都為別人打工或者創業,所以是兒子還是女兒區別就不大了。

    現代社會的工作對體力勞動要求逐漸降低,所以女性跟男性一樣在社會里打拼。雖然平均來講女性工資低一些,但跟社會偏見和女性職場天花板也有很大關係。越是發達的國家,女性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跟男性越持平甚至超越。現代社會年輕人結婚跟公婆住的已經不多,至少我周圍很少看到。傳統嫁娶習俗要求女性嫁到男性家裡伺候一家人的情況應該是越來越少了。結婚沒聽說過彩禮。

    結婚都單獨買房成立小家。不管是跟男方還是女方父母都不住一起,可以離得很近互相照應。所以女孩男孩更沒有什麼區別了。

    我的理解

    我自己有個兒子還小,可以說我們夫妻倆不會指望他養老,他將來只要能不啃老,能獨立生活,自己過得好,有時間常回家看看,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我們有這樣的思想跟我們的家庭不無關係。我跟老公都是80後獨生子女,現在我們的父母都早已退休,進入養老的年齡。他們體制內退休,有退休金有養老保險,並不需要我們這一代給他們養老。80後90後城市人口結婚很少還有跟父母一起住的,即使是為了照看孩子方便有些家庭跟父母同住,也不太挑是男方家裡還是女方家裡。

    再加上獨生子女的父母哪裡會重男輕女,自己的財產(無論多少)將來都是這個唯一的孩子的,沒有爭議,也就反而簡單了。

    寫在最後

    無論生兒子還是生女兒都是命。同時將心比心,孩子們將來都有自己的生活,雖然我們都希望子女離自己近,但他們一定是以自己的生活為主,我們要努力不成為子女的負擔。

    同樣的,我們作為獨生子女一代,要理解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依戀,雖然不需要我們養老,但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那一天來後悔。

  • 10 # 使用者寒塘荷影

    男孩女孩是一樣的,因為世界是男人和女人創造的,過去農村遺留了封建遺氣,重男輕女,那是生產力低下,依靠體力,現在社會發展到了高度文明的工業時代,不一定男的就比女人能力高,貢獻大,女科學家,藝人,文化人,女企業家……比比皆是,國家實行了養老保險,又是一胎和兩胎,負擔比過去老一輩人好多了,只要孩子上進,勤快,養老一樣沒問題,男孩結婚後還不是和老婆兩口過,老婆下賢孝,不也遭心嗎。子在教而非男和女上區分。

  • 11 # 希望789456123

    謝謝邀請!首先,生男孩好這種說法在中國某些農村還比較流行,城市裡面男孩女孩都一樣了。農村有些勞力需要男孩來承擔,甚至有些還依靠拳頭來講理的地方,更需要男孩來支撐家庭力量。中國2000多年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想在短時間內消除是不可能的。在一定程度上說,家族繁衍生息是男孩在延續香火,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你看有多少人祭祖時是在祭典父親一脈,有多少人是在祭典岳父一脈?在姓氏文化中,大多都是男孩繼承了父輩的衣缽,不信你問問周圍同事,他們隨父親姓的多還是隨母親姓的多?從身體生理結構上,男人比女人具有先天優勢;大多數男孩的邏輯思維比較強,重大問題上往往都是男人決策,女人則不然。中國封建王朝很少有女人當家的,即使偶然有,在男權社會中也無法延續這種強勢。武則天的武周王朝,之所以無法傳給侄子,就是因為兒子比侄子親!

    不過,隨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以及社會越來越文明,男孩繼承論正在弱化,女孩正在走向歷史舞臺,有些女性甚至在某些地方開始擔任重要職務。但是,想在幾十年之內去改變中國2000多年男尊女卑的歷史現狀,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同樣,反觀國外,大多數國家目前依然是男性主導著世界,這種情況恐怕也是一時難以改變。

  • 12 # 華哥論道卍孔道空明

    從傳統角度來講,這話一點都沒問題,但是很多人沒有深度理解到這種思想的真正含義所在,從而因為各種自我認識的狹隘性,和缺乏正確的認知思想,下意識感覺或者誤認為,傳統思想都是封建社會的陋習,反而相對一些人比較難以接受甚至是排斥。如果我們用心去剖析和看待過去的生活習慣,我們就會發現兩個特性:一、過去由於社會條件受限制,在生活上,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屋,四世同堂的居住,這樣有很多好處,即使子女在生存上出現任何問題,回到家裡,都要一起生活,無非多雙碗筷,這樣不僅給子女一種溫馨停靠港灣,也給子女再次帶來了精神的安慰,無形的交給孩子家人團結凝聚的親戚,使整個家庭更和睦,這時候兒子要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就是要無形的挑起家庭整個擔子和責任,從而不斷的傳承下去,這就是家風;因為父母都要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步步入老齡化,女兒都是嫁出去了,家裡的很多事情女兒是很少參與上的,只有兒子全部陪伴在身邊,這就是為什麼古人常說養兒能防老,因為兒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出任何事情,兒子最容易方便出力的,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兒子年輕時,做任何事情,在一些事情上需要父母不斷去引導,畢竟在生活上父母都是過來人,有很多經驗,這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根本看不到的。二、我國傳統都有一種子承父業的習慣,因為在古代生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像現在社會物質條件各種便捷,父輩所打下的基業,最好都能讓自己的子女能夠承接下來,這樣子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透過長輩引導,可以很容易走的更高,這是針對那些基業比較大的家庭。如果普通人民,家產也是一樣的,因為女兒嫁出去了,家裡有兒子的,都想把家產傳給兒子,畢竟這也是父母用心血創造出來的,這兩種路子其實無形的告訴子女,家永遠是最溫馨的家園,隱形的都在傳遞一種思想,年輕時候父母帶我們走路,當父母老了,子女要陪伴父母,同時也要把這種良好的思想傳遞給孩子,這就道出我國為什麼那麼重視孝道文化。所以呀,做父母很容易,做子女也很容易,但如何做好父母,甚至如何做好一個子女也非常關鍵,尤其是兒子,不管社會怎麼變遷,兒子永遠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發揮最大的。現在所謂認為兒子怎麼怎麼樣?女兒怎麼怎麼好?這些問題,不取決於子女本身,而是取決於做父母的你,和做子女的我們。所謂的兒子怎麼怎麼不好,只能怪做父母的從小到大沒有給塑造出好的環境,不要隨著社會風氣言論將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子女,如何不對。同樣做子女的也是一樣的道理,父母再不好,也是我們的父母,不要總拿社會的言論,來直指父母如何如何,社會在變,父母永遠和子女生活在兩個環境,不管從成長還是從經歷,思想本來就差距非常之大,很多時候思想容不在一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做子女,既然知道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不要總說父母過失,我們自己沒有過失嗎?既然大家都有過失,為何不相互包容理解呢?其次隨著時代變遷,子女所接受的思想要比,父母接受的思想更全面,為什麼不用更高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去影響父母呢?

  • 13 # 嘮悟聊齋

    嗯,恐怕真的是因為你還沒有老吧。等你老了,也許你就真的不再會問這個問題了呢!把這個問題存到你老的時候再問。呵呵。我發現許多”問題”真的貌似就是個時間的移易。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這樣來滴。哈哈哈哈

  • 14 # 天蠍座的大龍

    這個我相信,等老了有女兒的整天無所事事,跳舞、釣魚、下棋、喝茶;再看看有兒子的,操不完的心,都省的鍛鍊身體了。

  • 15 # 老羅滴記

    宣告:僅見聞所說。

    據悉,一定要生男孩,這是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傳承,也代表了歷來重男輕女的社會遺瘤。

    儘管人們一生中辛勤地打拼拼搏,但最後人們終極所想的,唯一就是人必然死去,死後亦必須風風光光大葬入土為安。

    有一點,就是育有男孩者,就會更加放心更加光榮驕傲更加寬慰地離世而去,因為生前並不強求孩兒過多賢孝,只希望死後有兒子捧著自已的骨灰,自已的終老相片,與護送的殯葬隊伍浩浩蕩蕩直至墳前歸土,便心安理得。

    但是,如果生育沒有男孩只有女孩或無兒無女,死者當然死不安心走不安靜,因為死後,誰能為死者安然入土生前已在謀劃顧慮重重,沒有兒子,但女孩有孃家,儘管盡力盡職,也只太多經濟上負責而已,在悲傷中盡力去安葬老人,比不上兒子的周詳安置。當然,無兒無女的,國家會幫助入土為安的了。

    所以,生男孩好與不好,也許就這區別吧。封建思想的遺留,的確對我們有強大壓力,希望後輩對長者逝世能簡單化殯葬方式,用上既減壓又環保的。

  • 16 # L2334834

    能生到男孩當然好,生不到也不要難過,聽天由命吧(還有能不能生到男孩決定因素在我們男同胞身上,而不是女生,不要有那種封建的思想把生男生女怪罪到女人身上),不管男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沒有生到男孩就各種唱衰生男孩各種壓力各種不好,也不要把生女孩吹噓的各種好,不管男孩女孩我們都應該去疼愛自己的孩子,培養他們長大成人,正確的三觀,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教育不好給你生十對龍鳳胎又如何?就算是生的女孩,女兒將來結婚了對女婿好點,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來對待...

  • 17 # 飄飄飄82

    僅個人之見哈!

    比如我,雖然這工作,但掌控不了家庭,很多事還是要聽老公的,撐不起這個家!和公婆住一起,父母從未在我們家過夜,沒多餘的房間。父母也覺得自己僅僅是客人,不願意多留,一般看看吃一頓飯就走了

  • 18 # 樹浦自忠

    我的想法與此相反,如果必須有孩子,那麼一定要有女兒。

    我的父親30年前因病去世。在父親治療,住院期間主要起作用的就是我的兩個妹妹。她們兩個從父親發病一直到去世忙前忙後,裡裡外外照顧父親。我因為在外地,幾乎沒有管過。而兩個弟弟也因為工作關係很少照顧父親。

    父親去世後,母親開始選擇自己單獨生活。於是兩個妹妹主動每週輪流到母親家裡去看看,而兩個妹夫則挑起了重活(如買米,換煤氣)技術活(如修理電器)的工作。再後來,母親選擇輪流住在兩個妹妹家。中間有一段時間住在一個弟弟家,不久又被弟媳婦“送”到妹妹家。還有一個弟媳婦就是乾脆不同意母親去住。後來我買了房子,老母親才跟我住在一起。可是,只住了三年,她就去世了。

    實事求是的說,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在他們的晚年都是妹妹們管得多管得細。我們幾個兒子作用不大。

  • 19 # 48年老農民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差別在哪裡?我是農村人,就說說我們農村,咱把傳宗接代放一邊。只說男孩跟女孩的區別,例如:農村主要都是種地是吧?遇上乾旱年頭,地裡的莊稼需要澆水,有些莊稼,澆水的節段非常重要,例如玉米,要澆水及時,乾旱年頭照樣大豐收,時節錯的太多,再澆水意義就不大了。村裡的機井澆水是抓鬮挨個的,機井澆地黑白不停,如果五十左右的男人只有兩個女兒,又趕上自己身子不爽,如果是兒子,跟本用不著自己說話,兒子會自覺的就去了。半夜三更讓兩個女孩子去澆地,父母不放心,身體再難受也得自己去。我們村發生過這樣的悲劇,一老人兩個女兒,都出嫁了,秋收時節,因為沒兒子,老人只能自己夜裡等收割機收玉米,也不知是老人放了一天羊累了,還是連合收割機手打盹了,結果讓收割機將老人剪死了。過去莊稼人有句俗話說兒子的重要性:十個羅漢女,趕不上一個踮腳兒。這話好象多少也有點理。

  • 20 # 喬禮林

    各家有家的經歷,經歷了有男孩的好和不好,才會說男孩好不好,他家好,不一定你家的就好,他家有男孩的體驗不好或者這輩子沒個兒子是自己的遺憾,都不代表跟你有什麼關係,所以不要聽別人說的話,好不好是自己有兒子之後一直到終老,才知道兒子到底好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研究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