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淡如菊
-
2 # 榮華之武器堂
蘇聯近衛軍按照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定義為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因戰功卓著改稱為的蘇聯武裝力量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由新的技術裝備和具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或原屬近衛部隊的)人員最新組建和補充的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後者是指在和平時期。
二戰期間,蘇軍在斯摩稜斯克會戰葉利尼亞戰役中誕生了第一批近衛軍部隊。根據國防人民委員會1941年9月18日的第308號命令,參戰的第24集團軍步兵第100師和布良斯克方面軍步兵第127師最先榮獲近衛軍稱號,番號分別改為近衛步兵第1和第2師;第20集團軍的步兵第153和第161師也在同一天番號改為近衛步兵第3和第4師。
在此之後,蘇軍近衛軍得以不斷髮展。
1941年11月11日坦克第4旅因在姆岑斯克阻擊戰中表現突出,番號改為近衛坦克第1旅。在10月4日到10月11日姆岑斯克7天的作戰中,該旅摧毀敵軍坦克133輛、火炮49門、飛機8架、彈藥車15輛、迫擊炮6門,消滅1個步兵團。
1941年11月26日和12月25日,騎兵第2軍、第3軍和騎兵第5軍因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英勇表現,分別改為近衛騎兵第1-3軍
1942年1月8日,被譽為戰爭之神的4個炮兵團和4個反坦克炮兵團由於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戰功成為炮兵第一批近衛軍部隊
1941年12月6日,紅旗殲擊航空兵第29團成為首支近衛部隊,改為近衛殲擊航空兵第1團。該團飛行員在戰爭爆發後2個半月擊落敵機47架,而日後二戰蘇軍空軍守衛王牌闊日杜布也出自該團。
1942年4月,海軍也有了第一批近衛部隊,有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堅強號驅逐艦、馬爾季號佈雷艦、T-205號掃雷艦、潛艇M-3/M-171/M-174和K-22號。
1943年2-3月,蘇軍誕生了首批近衛航空兵師和近衛坦克集團軍
到戰爭結束,蘇軍榮獲近衛軍稱號的有11個集團軍和6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叢集,40個步兵軍、7個騎兵軍、12個坦克軍、9個機械化軍和14個航空兵軍,117個步兵師、9個空降兵師、17個騎兵師、6個炮兵師、53個航空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7個火箭炮兵師,18艘艦艇等。
按照蘇軍規定,和平時期不授予近衛軍稱號,不過為了保持戰鬥傳統,原近衛稱號部隊在建制被撤銷時可以轉授給其他部隊。
與普通的部隊相比,近衛部隊在人員補充、裝備上都會優先,待遇也比普通部隊高,當然在作戰時往往也承擔最艱鉅的任務,因為本身要獲得近衛稱號就是透過戰功得來。
-
3 # 前進觀察
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而這一年的8月末,蘇聯和德國秘密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的簽訂讓希特勒可以放心大膽的在西方進攻作戰,也讓蘇聯吃了一顆定心丸,自認為德國只會在西方戰場作戰而不會入侵蘇聯。
但是,斯大林低估了希特勒的野心,讓他沒想到的是,德國在西方戰場取得節節勝利後,卻秘密制訂了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兵分三路突襲蘇聯。
此時,蘇聯剛剛完成“黨內叛徒大清洗”運動,軍隊內部許多軍官被清洗,軍隊指揮作戰能力銳減,對於德國猝不及防的突襲,蘇軍節節敗退。
7月3日,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表廣播演講,號召全體蘇聯人民團結起來,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鬥爭,蘇德戰爭全面爆發,蘇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開始了1418個日日夜夜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在衛國戰爭時期,蘇聯紅軍為了鼓舞作戰部隊英勇殺敵計程車氣,授予那些戰功卓著的部隊以“近衛”稱號。
9月18日,根據斯大林最高統帥指揮部的決定,為表彰軍隊的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將步兵第100師改稱近衛步兵第1師(後來改編為近衛機械化第1軍);步兵第127師改稱近衛步兵第2師;步兵第153師改稱近衛步兵第3師;步兵第161師改稱近衛步兵第4師。
而這之後,又有相繼有一批因作戰英勇的部隊被授予“近衛軍”稱號。
9月21日到26日,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步兵第107師、第120師、第64師均被授予近衛軍稱號;11月26日,步兵第78師、坦克第4旅因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戰功卓著,德軍作戰中連戰皆捷而改為近衛軍。
蘇聯衛國戰爭末期,蘇聯近衛軍已發展成為蘇聯紅軍一支強大的力量,成為反擊德軍的主要作戰軍團。到1945年5月9日蘇軍戰敗德軍之時,蘇聯紅軍榮獲近衛軍稱號的有1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6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叢集;40個步兵軍、7個騎兵軍、12個坦克軍、9個機械化軍和14個航空兵軍,217個步兵師、9個空降兵師、17個騎兵師、6個炮兵師、53個航空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7個火箭炮兵師;13個摩托化步兵團、3個空降兵團、66個坦克團、28個機械化團、3個自行火炮團、64個炮兵團;1個迫擊炮旅、11個殲擊反坦克炮兵旅、40個火箭炮兵旅、6個工程兵旅和1個鐵道兵旅;1個築壘地域;18艘戰鬥艦只等。
蘇聯近衛軍是在偉大衛國戰爭的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這個稱號的授予,確實增強了軍隊計程車氣。比如,1941年9月初,步兵第100師在第24集團軍突擊集團編成中實施進攻,突破葉利尼亞以北德軍防禦陣地,切斷葉利尼亞-斯摩稜斯克鐵路線,從縱深中包圍了該地的德軍集團。該師堅決果敢的戰鬥行動,對粉碎德軍和收復葉利尼亞具有重大意義。
蘇聯紅軍在對德作戰中鬥志高揚,戰鬥力也隨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應該說,“近衛軍”為蘇聯贏得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沒有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其他紅軍同樣作戰勇猛,同樣是蘇聯衛國戰爭中反法西斯的英雄部隊。
-
4 # 陳軍可
近衛軍是榮譽稱號。一支部隊戰績出出眾,就會被授予近衛軍稱號,裝備人員都會優先補充。近衛軍是打出來的。是真正的精銳。
-
5 # conan888
蘇俄近衛軍,在沙俄帝國時期就有,是保衛首都聖皮得堡和皇室的部隊,和中國歷史上一樣,保衛首都皇室的部隊往往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官兵素質高、忠誠度好,所以沙俄近衛軍是沙俄帝國的精銳部隊。中國歷史上的拱衛京畿和皇家的部隊也是當時最精銳部隊,官兵選拔嚴格,福利待遇好,比如西漢的“羽林騎”、明代“錦衣衛”等等,國民黨時期拱衛南京的部隊也是最早裝備德械、美械的。
但蘇聯時期和現代俄羅斯的“近衛軍”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不一定擔負首都衛戍任務,近衛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授予在衛國戰爭時期戰功卓著、表現英勇的部隊。因衛國戰爭打的比較慘烈、持續時間長,所以蘇聯紅軍中獲得“近衛軍”番號的部隊很多。蘇俄近衛軍番號是靠戰功獲得的,近衛軍單獨編制番號,但沒有單獨制服,僅佩戴近衛軍胸章和綬帶來區別。近衛軍官兵比一般部隊官兵軍餉要高一點,武器裝備也要精良一點,重武器編制較一般部隊多,率先裝備試驗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彈藥兵員也優先得到補充,選拔配備優秀軍官。正因為近衛軍政治可靠,軍事素質過硬,所以在蘇俄部隊裡面一般當戰役機動兵團或者說尖刀部隊來使用,用來攻堅克難,總放在最危險的地方,作戰任務經常比一般部隊艱鉅,部隊傷亡也經常比一般部隊多。有點像國軍所謂的“五大主力”。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取消了軍隊裡面的近衛軍番號,但後來俄羅斯國防部發現矯枉過正,又逐漸恢復了一些部隊的“近衛軍”稱號。
-
6 # 史勁造
近衛軍其實並不是特指某個單一兵種,而是一個概念,是對部隊中精銳之師的泛稱。“近衛”這一稱號最早來源於十二世紀的義大利,當時把護衛國旗的部隊稱之為“近衛軍”。而後來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曾有過明確的規定:只有經歷過20戰役的法國士兵才有資格被編入近衛軍中。所以說,近衛軍一般都是擔任護衛任務的部隊,這與我國古代的禁軍、御林軍職責類似。
那麼,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大量的近衛軍也是這種情況麼?當時的近衛軍又與普通部隊有何區別?
首先,我認為“組建”這個詞有失偏頗,可能用“授予”應該更加合適。當時“近衛軍”是作為一種榮譽稱號授予衛國戰爭期間英勇作戰、戰功卓諸的英雄部隊。這麼做的意圖其實也很明顯,就是為了透過樹立英雄典型來鼓舞蘇軍部隊士氣,達到抵抗戰勝侵略的目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1941年6月,明斯克城戰鬥中重創德軍兩個師,和1941年9月,收復葉利尼亞地區的原蘇軍第100步兵師。該步兵師因其戰鬥中表現果敢,被授予了“近衛軍步兵第一師”的榮譽稱號。此外,還有原蘇軍第319步兵師,因其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英勇頑強,後來被授予了“近衛軍步兵第八師”的榮譽稱號。
其次,“近衛軍”也是對蘇軍戰士們在衛國戰爭期間的流血犧牲的最高讚揚,是對其反抗侵略保衛國家的有力證明。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被授予了“近衛軍”稱號的部隊,無疑不是作戰勇敢功勳卓著的英雄部隊。其中的每一位必定也是身經百戰,戰鬥素養、經驗極高的優秀紅軍戰士。此外,每一支近衛軍都會有一面只屬於自己部隊的近衛軍軍旗,部隊中每一人都會被授予一枚近衛軍胸章,用來彰顯其與其他部隊的與眾不同。
而且,“近衛軍”與普通部隊所執行的任務也有很大的不同。近衛軍參與的都是具有決戰性質的戰鬥,所執行的任務一般都是重點突擊破敵或是核心區域的防禦,總之是要在戰鬥過程中擔當全軍表率。這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蘇軍大部分軍隊在作戰過程中很難突破德軍的陣地,或者是被德軍分割殲滅,這嚴重影響了部隊計程車氣。而從多次戰鬥中脫引而出的近衛軍,無疑是擔任進攻與重點防守的最佳人選。
最後,“近衛軍”在各方面待遇上合普通部隊有所不同。兵員補充上,近衛軍一般都會排在優先的位置。而且同樣是一個師的編制,近衛軍師要比普通部隊多出上千人。另外,武器裝備近衛軍也要高於普通部隊,一般會配備自行火炮團。最後,就是近衛軍的軍餉能拿到一般部隊的2倍。
一點愚見請多指正。
-
7 # 硬核歷史
近衛軍並不是指某一支軍隊,而是一種榮譽稱號,因而近衛軍不能組建只能授予,它象徵著榮譽與忠誠。
近衛軍是榮譽的化身近衛軍這一稱呼,最早可追溯至奴隸社會時期奴隸主的親衛部隊,他們大多出身軍中精銳,不僅驍勇善戰而且無比忠誠,深得主人信任,此時他們是善戰和忠誠的代名詞。
其後,類似的人員配置一直在各時期的軍隊中傳承延續,但“近衛”一詞直到十二世紀的義大利才真正出現。在當時,只有護衛國旗的真正精銳才可被稱為“近衛”,“近衛”一詞又被賦予了至高榮譽的含義。
而到了近代,近衛軍稱號也更多的是一種榮譽,是對那些不畏艱險英勇作戰立下赫赫戰功的戰士們最大的肯定。
為鼓舞士氣誕生於戰火中的近衛軍俄國最早的近衛軍誕生於沙皇時期,由彼得大帝建立,其後伴隨沙皇統治的結束,近衛軍曾一度被取消。
蘇聯時期,在衛國戰爭初期,由於倉促應戰,紅軍遭遇巨大困難,傷亡慘重,面對德軍的步步緊逼和快速推進,為了鼓舞紅軍計程車氣,最高統帥部決定授予戰功卓著的部隊以近衛軍稱號,以表彰其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以及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
最初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主要是步兵,隨著戰爭的繼續,更多的紅軍部隊經受住了考驗,在戰火中成長起來,近衛軍的隊伍迅速擴大,坦克兵、騎兵、炮兵、航空兵、傘兵、工程兵等其它兵種也加入到這一序列中,甚至還有艦艇也被授予近衛軍稱號。而在隨後的歷次會戰中,隨著又一大批英雄部隊的湧現,近衛軍的稱號開始被授予集團軍規模的部隊,這是蘇聯近衛部隊的又一次大規模擴充。
到了戰爭末期,蘇聯的近衛部隊已經發展為多兵種的強大軍事力量,囊括了17個集團軍、1個叢集、82個軍、315個師、59個旅、177個團以及18艘戰鬥艦船的龐大兵力。這些近衛部隊的存在,不斷激發著紅軍的鬥志,軍隊戰鬥力成倍增加,在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
區別於普通部隊的特殊群體戰場職能不同:近衛軍經常被部署在主力的決戰方向,在進攻時擔任主要突擊力量,作為矛頭和先鋒向敵軍發動攻擊,而防禦時則被用作堅決的反突擊力量,每戰必為全軍表率,打的都是硬仗,無時不刻不在面對強敵。從這點來看,蘇聯的近衛軍已經擺脫了原本近衛軍不參與常規戰鬥,一般只擔任護衛職能的最初設定,可以說是一種創舉。軍旗不同:每一支獲得近衛軍稱號的部隊都會被授予近衛軍軍旗,軍旗由紅色絲綢製成,邊緣配以金色流蘇,正面繡有近衛軍徽章和口號,同時在三邊配以金色五角星和鐮刀錘子圖案,而旗的背面則是列寧的頭像。官兵佩戴近衛軍胸章:蘇聯陸軍和海軍近衛軍可佩戴“近衛軍”胸章,戴於右胸前,同時擁有“近衛軍人”稱號。擁有更好的待遇:獲得近衛軍稱號的部隊,可獲得加薪,軍官加半餉,普通士兵直接翻倍。同時,近衛軍在戰時物資配給以及武器裝備的更新等方面可能會擁有優先權,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其戰鬥力。近衛軍稱號可永久保留:近衛軍稱號一但被授予,該部隊的獨有番號便可一直保留,其後只能被移交而不能被撤銷。人員組成存在差異:近衛軍中擁有比普通部隊更高的黨員比例,一方面是因為出於提高戰鬥力和團結精神的考慮,但同時也因為近衛軍士兵屢立戰功,入黨比在一般部隊中相對要容易一些。近衛軍在榮譽和待遇上遠超同級別的普通部隊,使近衛軍成為紅軍中的獨特群體,它的存在激勵著無數戰士在戰場上前赴後繼奮勇向前,因而可以說近衛軍的存在為蘇聯最終贏得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小結縱覽蘇聯近衛軍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面對衛國戰爭初期紅軍的失利,蘇聯最初決定授予戰功卓著的部隊“近衛軍”的稱號時,可能是出於鼓舞士氣的需要,但到了戰爭中後期,紅軍逐漸扭轉頹勢開始反攻時,面對不斷取得的勝利,此時再授予的“近衛軍”稱號,儘管不排除也有進一步鼓舞士氣的考慮,但可能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對部隊的嘉獎,將其作為一種榮譽進行授予。
-
8 # 另類文史
另類君解題^_^
蘇聯大規模組建近衛軍是因為當時剛經歷了數次慘敗,傷亡280萬人,還有100多萬士兵被俘虜,為了解決兵源問題,當時動員全國人民踴躍參軍,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12歲的孩子,都在徵兵之列。
蘇聯一共存在過13個近衛軍的建制,一方面這些近衛軍都是建立過重大功勳的王牌精銳,另一方面,在成為近衛軍之前,某些倉促間徵召組建的軍隊,為了使之有榮譽感,斯大林專門頒發勳章,稱之為近衛軍,意思是他們不只有守土抗戰抵禦外敵入侵的職能,更有拱衛首都,保障首長安全的重任。
話說回來,近衛軍的最初設定和中國的御林軍、禁軍相仿,其實就是負責皇宮的保衛工作,近衛軍的選拔首要任務的“根紅苗正”,也就是說必須從根子上和皇帝一條心;
其次是顏值高,例如中國史上最有名的大貪官和珅,就是御林軍出身,因為顏值高被乾隆喜歡,從而平步青雲。
通常而言,近衛軍的戰鬥力並不一定要有多出眾,畢竟他們平常做的都是儀仗隊之類的活計,相當於是花瓶擺件。
然而蘇聯的近衛軍,卻是即將要被亡國滅種的國難當頭,倉促組建而成的,斯大林授予他們近衛軍的稱號,是一種當之無愧的鼓勵和殊榮。
從待遇上來說,無論是武器輜重還是軍餉給養,近衛軍都是最好的,當然他們打仗也最賣力氣,常常是浴血奮戰,寸土寸功!
事實證明,蘇聯近衛軍沒有一例投降的案例,而普通部隊常常是整個團,甚至整個師的投降德軍。
-
9 # 老蟲
蘇聯近衛軍是一種榮譽稱號,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王牌部隊”之類的說法。它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為了激勵蘇軍戰鬥力的一種做法。
其實,從封建王朝開始,就有了禁衛軍的說法。封建王朝的禁衛軍,是層層挑選出來的精銳部隊。他們在戰場上守護軍旗,在皇宮周圍保衛封建統治者的安全。
而蘇聯近衛軍是為了獎勵那些在衛國戰爭中,英勇作戰,維護蘇聯政權安全的部隊。為了和封建王朝做出區別,所以才取名蘇聯近衛軍。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佔領了蘇聯大片大部分國土,並且迅速逼近蘇聯首都莫斯科。而蘇軍由於準備不足,陷入被迫後退的境地。但是,依然有4個步兵師同德軍展開殊死搏鬥,並且還進行反突擊,給予了敵人多次毀滅性的打擊。
這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107師,第120師,第153師,第161師,蘇聯為了表彰他們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英勇戰鬥精神,將這4個步兵師改名為近衛步兵第1,第2、第3和第4師。他們是首次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部隊。
隨後,蘇聯近衛軍的隊伍不斷壯大。1941年,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被授予近衛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步兵第107師,第120師,第64師,分別被授予近衛第5師,第6師第7師稱號。
1641年11月。蘇聯坦克第4旅,因在衛國戰爭中英勇作戰,將德國坦克部隊打得潰不成軍,被授予近衛坦克第一旅稱號。它也是第1只,被授予近衛稱號的蘇聯坦克部隊。
哥薩克騎兵,高舉馬刀英勇衝鋒的壯觀場面,也在蘇軍戰鬥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1941年年底,騎兵第2軍、第3軍和第5軍,分別被授予近衛軍稱號,改名為近衛騎兵第1軍,第2軍第3軍。
蘇聯炮兵部隊,被斯大林稱讚為“戰爭之師”。1942年初,炮兵第440團,471團,555團,274團,反坦克炮兵289團,296團,509團,760團,被授予近衛軍稱號。反坦克炮兵289團,是第1個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反坦克炮兵部隊。
1942年,摩托化第36團和通訊兵12團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紅旗殲擊航空兵第29團,是蘇聯軍隊中第1個,被授予近衛稱號的航空兵團。
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艦艇有:紅色高加索號輕巡洋艦,堅強號驅逐艦,馬爾季號佈雷艦,以及三艘潛艇等等。
到了衛國戰爭末期,蘇聯近衛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力量。到1945,獲得近衛軍稱號的部隊有,11個多兵種合成集團軍,6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部隊,40個步兵軍,7個騎兵軍,12個坦克軍,9個機械化軍和14個航空兵軍。
剩下被授予近衛稱號的師、旅、團,多的數不勝數。在和平年代,各個兵種都不授予近衛稱號。但原先已經取得近衛稱號的部隊,稱號不變。
-
10 # 這個歷史很正
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的授予的近衛軍稱號的部隊絕對是蘇聯最強大的軍隊之一。而且近衛軍也絕對可以稱之為是精銳中的精銳。
因為蘇聯近衛軍都是都是授予的最前線參與過最為殘酷的戰爭並且獲得了戰功的部隊的稱號,就好比個人立了大功會給予授勳,而整支部隊立下大功就會被授予近衛軍的稱號,這就相當於是一支部隊的榮耀。
其實近衛軍這個概念,在歐洲歷史上有很長的歷史,早在羅馬時期就已經出現,他們是護衛帝國皇帝的力量,並且後來的歷史中,歐洲國家也會從前線抽調軍隊,用來組建國王的近衛兵團。而近衛軍就因為但負責保護國王的責任因此慢慢的成為軍隊的榮耀。(類似於我國古代的禁衛軍,御林軍這種)
而沙俄帝國在彼得大帝(同康熙大帝同時代的人物)不甘落後,也組建了一支近衛軍用以護衛自己的安全,但是到了蘇聯時期,因為推翻了沙皇的統治,所以近衛軍就成為了榮譽的象徵。
蘇聯授予近衛軍是在衛國戰爭時期,表現幾支在保衛莫斯科的戰爭中表現十分突出的軍隊,後來隨著戰爭持續,越來越多的部隊為了獲得近衛軍的頭銜,作戰十分勇猛,到了納粹德國滅亡的時候,蘇聯授予了五十多支軍隊近衛軍的稱號,而且也突破了步兵的限制,海軍和空軍只要多次立下大功也可以被授予近衛軍的榮譽。
更多的榮譽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在蘇聯後來釋出的新規中,表明近衛軍在戰鬥中必須是衝鋒在最前線,而且一旦軍隊內部出現了逃兵或者是打了敗仗,部隊的近衛軍稱號會被撤銷,而且指揮官也要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儘管在衛國戰爭結束後,蘇聯就沒有再授予近衛軍的稱號,但是近衛軍用他們輝煌的戰績,在蘇聯戰爭史,乃至世界戰爭史上都留下了驚人的一筆。
-
11 # 控球之王
近衛軍和普通軍隊肯定是不同的,他是蘇聯的一個精英部隊。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的近衛軍非常有名,他是蘇聯軍隊的王牌,和普通軍隊相比近衛軍就是在普通軍士中奮勇向前,然後透過不斷擊敗對手,然後獲得榮譽的軍隊。
其實近衛軍並沒有進行專門設立,而是透過各個軍中的王牌人員打出來的。相當於“尖刀部隊”。
當初蘇聯軍隊和德軍交戰,雙方打的很激烈,誰的意志強,誰更能獲勝。為了擊敗對手,蘇聯的軍隊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而重創對手後,蘇聯的這些軍隊就會有這種獎勵稱號了。
當初是斯大林給防禦德國進攻,表現出色的幾個步兵師近衛軍的稱號,那是1941年秋天,距離現在也是很久了。
其實正是這種獎勵,才讓蘇聯軍隊一往無前,畢竟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個人感覺一個國家有必要去設立這種兵種,因為作戰勇敢的隊伍需要更多的獎勵,不管是金錢還是榮譽,近衛軍就是這樣的。
雖然現在蘇聯已經解體了,但是他們的精神應該是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上,只有透過這樣的獎勵,才能讓一個軍隊的靈魂保持下去。
-
12 # 新鮮事2019
蘇聯的近衛軍誕生於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近衛軍並非蘇聯首創,事實上,早在奴隸制社會時期,就有了近衛軍一說。近衛軍通常的含義就是軍隊中的精銳所在,實際上並非是一支特別編制的部隊,而是對軍功卓越的部隊的一種榮譽稱號。
從近衛部隊的人員資料統計上來看,近衛部隊黨團員比例高,那時的黨團員可是久經考驗才能轉正的,傷亡極高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戰鬥。若是從部隊功能來說,近衛軍承擔的任務多偏重於一些比較急,比較難的任務。一般來說,近衛軍也不參加常規性戰爭,他們首要的任務是護衛,護衛元首帝王之類的重要國家領導人。義大利曾將國旗護衛軍命名為"近衛軍",這是"近衛軍"最早的說法。
近衛軍在俄羅斯的歷史比較悠久,早在俄國彼得大帝時期,就建立了第一支近衛軍。後來,蘇聯爆發衛國戰爭。政府為了鼓舞士氣,當時的蘇聯政府開始給一些在戰爭中表現英勇的,做出過特殊貢獻的紅軍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授予"近衛"稱號。獲得稱號之後,不僅官兵的薪水得到增加,而且在裝備和人員補充方面都可以優先補給。服裝上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只是近衛部隊有專門的徽章。
禁衛軍的徽章是金屬材質的,一般佩戴在右胸前。上面的典型標誌紅旗、紅星和月桂枝等圖案也會作為近衛軍的標記,繪製在重型裝備之上。裝飾有近衛絛帶的水兵帽用於海軍軍士以下軍銜計程車兵,即"近衛紅海軍戰士"和"近衛上等紅海軍戰士" 。
誕生於1941年9月19日的蘇聯紅軍近衛軍,是因為在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授意下,對一些擁有集體英雄主義、英勇頑強的兵團改為近衛軍稱號。這次改變包括步兵第100師,改為了近衛步兵第一師,再到後來,又改為了近衛機械化第一軍。該部隊在1941年9月初,突破了葉爾尼亞以北的德軍防線,對於粉碎德軍和收復葉爾尼亞地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近衛軍代表的不是武器多麼強勁或者單兵素質強大到什麼程度,而是在各種戰爭的歷練之下而鍛煉出來的傳奇部隊。
在談到近衛隊的時候,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之中以鋼鐵意志頂住了德國兩個裝甲師的近衛坦克第1旅;在明斯克作戰之時,近衛步兵第1師面對德軍步兵第35師和第25裝甲師鬥志昂揚,戰績赫赫,擊毀了敵軍100多架坦克;近衛空軍第一團也是在戰爭開始的兩個月之內擊落了敵軍40多架飛機……蘇德戰爭讓更多的蘇聯民族英雄部隊脫穎而出,並且得到"近衛軍"的榮譽,不僅從精神上鼓舞了士氣,也能激勵其他部隊奮勇直追。
蘇聯近衛軍的建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衛國戰爭中與敵人多次交戰中逐漸脫穎而出的。根據當時的蘇維埃最高主席團的決議,只要是獲得近衛軍稱號的蘇聯紅軍部隊,都會授予一面近衛軍軍旗。如此大規模的組建近衛軍,歷史上確實罕見,其目的也很單純,就是為了表彰一些作戰勇敢的部隊。以此讓他們有更高的軍人榮譽感,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近衛軍就是戰績比較出色的部隊,著裝和普通的部隊差不多,武器可能會高階點,並且損失也是優先補充的。
從名稱上說,近衛軍明顯不同於其他部隊。凡是可以帶"近衛"二字的部隊,在但是都是一種莫大的榮譽。這些部隊一般都會有很優秀亮眼的戰鬥功績,而且紀律嚴明,得到了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的認可和嘉獎。在部隊建制上,近衛軍擁有自己獨立的番號,有獨特的軍旗,軍人胸前配有獨特的胸章。部隊就是一個小社會,永遠都會存在特權,顯然,近衛軍是有特權的。在人員物資補給方面,近衛軍肯定是優先於普通部隊的。蘇聯的近衛軍有點像中國古代的一些禁軍和御林軍之類的,這是一種榮譽的見證,是軍人一生的驕傲所在。
近衛軍的確是一個光榮的稱謂,但是除了幾項好處之外,近衛軍所得到的資源並不能確保他們在戰場上活到最後。而且這個近衛軍授予規則有一個很坑的地方,一旦被授予近衛的軍隊被全殲了之後,殘餘的將士們將會重組,而重組之後,他們原來的稱號和可以享受的"福利"也就沒有了。
-
13 # 跪射俑
近衛軍通常的含義就是軍隊中的精銳所在,實際上並非是一支特別編制的部隊,而是對軍功卓越的部隊的一種榮譽稱號。
從近衛部隊的人員資料統計上來看,近衛部隊黨團員比例高,那時的黨團員可是久經考驗才能轉正的,傷亡極高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戰鬥。若是從部隊功能來說,近衛軍承擔的任務多偏重於一些比較急,比較難的任務。一般來說,近衛軍也不參加常規性戰爭,他們首要的任務是護衛,護衛元首帝王之類的重要國家領導人。義大利曾將國旗護衛軍命名為"近衛軍",這是"近衛軍"最早的說法。
近衛軍在俄羅斯的歷史比較悠久,早在俄國彼得大帝時期,就建立了第一支近衛軍。後來,蘇聯爆發衛國戰爭。政府為了鼓舞士氣,當時的蘇聯政府開始給一些在戰爭中表現英勇的,做出過特殊貢獻的紅軍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授予"近衛"稱號。獲得稱號之後,不僅官兵的薪水得到增加,而且在裝備和人員補充方面都可以優先補給。服裝上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只是近衛部隊有專門的徽章。
-
14 # 青輝
在魏國戰爭時期,蘇聯確實大規模的組建了近衛軍,在一般人的感覺之中,認為近衛軍與普通的蘇聯軍隊應該有太大的不同之處,畢竟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在一開始是節節敗退,最後在人數和裝備方面佔據了數量優勢之後才開始反撲的,近衛軍的表現似乎也並不是那麼的亮眼,最起碼兩者之間看起來沒有巨大的鴻溝差距。
但其實蘇聯時期的近衛軍與普通的軍隊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的。總體來說,我們可以簡單的將蘇聯的近衛軍人理解成龐大的蘇聯軍團之中,一部分比較精銳的力量,而作為蘇軍的近衛軍,這批士兵無論是在思想意識還是作戰技能等各個方面,都要有自己突出的地方,才能夠成為合格的精衛軍士兵,當然在戰爭時期,近衛軍也是擔任主力攻堅部隊的。
-
15 # 聖大明王
近衛師不是組織的,是嘉獎而給予的稱號。蘇軍喜歡組織大量的新變師,訓練裝備都很有限。這些師會做為炮灰師使用,損失了也毫不顧惜。如果這些師作戰英勇並且達成了戰役目的而且還活著,那麼為了嘉獎就在編制前加上了近衛的榮譽稱號,從此成為精銳之一!
-
16 # 李公子談歷史
近衛軍這個概念古代就有了,其意為將帥或者君王的扈從部隊。
近衛軍在我們中國還有另一個更為人知的名字:禁軍(別稱御林軍、羽林軍、禁衛軍)!
在中國古代禁軍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皇帝以及皇都的安全,能夠當上禁軍的都是軍隊中的精銳並且還有進行完整的文化、品德教育,保證其忠於皇帝。
古代的近衛軍真的是近衛軍,他們大部分時候都是執行護衛的任務,很少直接奔赴一線參戰。而到了近現代,近衛軍則是演變成了一種榮譽稱號,在一線作戰的部隊只要功勳卓著也能得到近衛軍這個榮譽稱號的!
接下來回到正題,來講講蘇聯近衛軍!
俄國的近衛軍歷史要追溯到17世紀的羅曼諾夫王朝彼得大帝時期,在1670年彼得大帝成立了俄國的第一支近衛軍。
蘇聯時期的近衛軍則是誕生於蘇德戰爭時期,為了鼓舞蘇軍低迷計程車氣,蘇聯政府決定授予那些在戰場上英勇作戰功勳卓著的部隊"近衛"(гвардия)的稱號。在1941年9月18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為一些在戰場上立下功勞的部隊授予“近衛”之名,以表彰全體人員的集體英雄主義、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超的軍事技能。
雖然只是簡單地加了“近衛”二字,比如說步兵第X師改名為近衛步兵第X師,坦克第X旅改名為近衛坦克第X旅,但仍然極大程度地鼓舞了蘇聯紅軍士兵的戰鬥士氣。近衛軍的紅軍士兵在戰場上更為英勇無畏不畏犧牲。
近衛軍除了“近衛”這個榮譽稱呼外,蘇聯政府同時也提供了物質上的優待。按照規定,凡是獲得近衛之稱的部隊,指揮官的薪水提高1.5倍,普通士兵的薪水則是提高2倍。但同時蘇聯政府也對近衛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戰場上消極應戰或是潰敗,這支部隊將會受到撤銷番號的懲罰,並且指揮員也將會被送上軍事法庭。
此外,“近衛”這個榮稱除了授予陸軍部隊外,蘇聯政府還將其授予了海軍艦艇!
比如說紅色克里木號巡洋艦就在1942年6月18日被授予“近衛”之稱,改名為紅色克里木號近衛巡洋艦。除了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乃至佈雷艦只要功勞夠大也能夠得到“近衛”這個榮譽稱號。
紅色克里木號巡洋艦
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榮獲近衛軍稱號的蘇聯軍隊一共有:
多兵種合成集團軍11個
坦克集團軍6個
騎兵機械化叢集1個
步兵軍40個
騎兵軍7個
坦克軍12個
機械化軍7個
航空兵軍14個
步兵師217個
空降兵師9個
騎兵師17個
炮兵師6個
航空兵師53個
高射炮兵師6個
火箭炮兵師7個
摩托化步兵團13個
空降兵團3個
坦克團66個
機械化團28個
自行火炮團3個
炮兵團64個
迫擊炮旅1個
殲擊反坦克炮旅11個
火箭炮兵旅44個
工程兵旅6個
鐵道兵旅1個
築壘地域1個
(構築有永備和野戰設計工事以及其他築城工事,並與各個工事障礙物相結合構成築壘配系的地域或地帶)
海軍軍艦18艘
近衛軍部隊的每位士兵都會得到一枚近衛軍證章,如圖所示:
對於那些經歷過蘇聯時期的老兵而言,哪怕現在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了,但那些老兵們依舊視近衛軍證章為最高的榮譽象徵,在出席一些隆重場合之時都要佩戴者這枚證章。
-
17 # 梓蕤
蘇聯在衛國戰爭初期,被德軍打得找不著北,蘇軍士氣低落,出現了大規模的降兵和逃兵。為了制止蘇軍大規模崩潰,需要授予作戰英勇的蘇軍士兵特殊的榮譽,以起到正面楷模的作用。而蘇聯的近衛軍則是蘇軍精銳之中的精銳,不僅軍事素質高,而且根正苗紅,對蘇聯的國家忠誠度相當的高。
蘇聯近衛軍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基輔羅斯的酋長德魯日娜和神槍手部隊,即1550年由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組建的莫斯科哈爾克布西耶。而俄國的帝國衛隊可以追溯到普魯士的萊布加德,最初是為了確保君主的安全,後來成為彼得大帝在1690年代的御林軍。在19世紀,俄國近衛軍不僅由俄羅斯軍隊組成,還包括立陶宛、芬蘭和烏克蘭部隊。
20世紀初,沙俄的近衛軍由13個步兵團、4個步槍團和14個騎兵團、炮兵團、工兵團和運輸兵團組成,在三個師的軍隊中單獨組成一個實體。在布魯西洛夫的進攻中,第一和第二衛隊的人數由預備役補充,從1916年9月起被稱為“特種部隊”。
而在俄國革命期間,在1917年成立的蘇聯工人武裝團體被稱為紅衛軍(隊),紅衛軍和他們選出的領導人組成了布林什維克的主要武裝力量。這些工人民兵於1917年3月由工廠和工廠委員會以及布林什維克黨組織建立,最初的目的是保衛其所在地的工業企業和地區。1917年10月,彼得格勒的紅衛軍在攻佔沙俄的冬宮和推翻臨時政府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1918年蘇軍成立時,紅衛軍成為蘇軍後備軍和組建正規軍事分遣隊的基礎。因此新成立的蘇俄對紅衛軍論功行賞時,想辦法延續紅衛軍的編制和光榮傳統,於是為了儲存革命隊伍的純潔性,蘇聯近衛軍的雛形就開始萌芽。
蘇聯的近衛軍起初是斯大林為了鞏固其蘇聯的局勢,而組建的嫡系部隊。因為當時由於斯大林錯誤預判了德軍的進攻形勢,以為納粹會在打敗英國後才進攻蘇聯,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甚至還因此消失了兩個星期。蘇聯此時抵抗納粹計程車氣低到了低谷,太需要樹立標杆讓蘇聯軍民提振士氣。而蘇聯的近衛軍是貫徹斯大林“不準退後半步”的軍令的執行者。
而且從斯大林在大清洗運動中就可以看出,近衛兵出身的將領絕大多數都不在清洗範圍之內,可見近衛軍由於根正苗紅,深得斯大林的信任。而且斯大林在晚年開始疑神疑鬼,但是唯獨對有近衛軍出身將領相當信任,讓其進入蘇聯的決策層並以此替換舊的領導層。而即使是赫魯曉夫上臺後,他對近衛軍的信任也絲毫不減,只不過是將蘇聯決策層的近衛軍進行換血,將其親信安插在裡面。可以說能夠獲得近衛軍殊榮的蘇軍士兵,就意味著過了當時蘇聯體制下的政審,他們出現叛變的機率幾乎為零。
1941年9月18日,根據蘇聯第303號的命令,近衛軍將授予在二戰期間表現突出的部隊和編隊,被授予的團體或個人並被認為是蘇軍的精英部隊或者兵王。而其近衛徽章直到1943年5月21日才開始使用。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近衛軍的徽章)
1941年末,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授予在戰鬥中表現突出的團、師和軍團“近衛軍”這一榮譽稱號。獲得此稱號的部隊在成功執行難以完成的任務後,經常遭受高達30%或更多的傷亡。這不僅是一個榮譽的稱號,還是用命換來的。因此受到此榮譽的蘇軍部隊,在人員、物資、裝備和物資方面給予優先考慮供應,因此就形成了良性的迴圈,凡是蘇聯的近衛軍裝備和兵員素質在蘇軍中都是最高的。
根據朱可夫的說法:“衛國戰爭爆發時,蘇聯近衛軍就誕生了。由於在1941-1942年的戰鬥中的集體英雄主義和成功,近衛軍的頭銜被授予蘇維埃武裝部隊的789個團體、編隊、獨立單位。”近衛軍的名稱此後被作為蘇聯和現代俄羅斯聯邦各單位和編隊的區分。
蘇聯第1近衛軍是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在東線作戰的野戰軍。1942年8月6日,由預備役第2軍第37、38、39、40、41,五個步兵師組成,,8月9日併入東南前線。8月18日,它被轉移到斯大林格勒陣線。
1942年8月,德國第6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時,第1近衛軍和第24軍被派往斯大林格勒的煉獄戰場。但由於德軍在戰役初期兵鋒正盛,第1近衛軍的進攻收效甚微。只向前推進了幾英里,而第24軍則被推到了起跑線上。
1942年10月16日,第1近衛軍轉入蘇軍最高統帥部的預備役,它的指揮權也被轉入第24軍。1942年10月25日,第1近衛軍被短暫解散,根據1942年10月22日的蘇軍最高統帥部指示,其被劃分到西南方面軍的第2編隊的野戰軍管理。
1942年12月5日,第一近衛軍進行改編,其左翼更名為西南方面軍第三近衛軍。改編後的第一近衛軍由西南方面軍的作戰群組成,總部由第四軍預備役管理機構組成。它由原第一近衛軍的右翼部隊和一些增援部隊組成,獲得來自蘇軍第4警衛步槍團、第6警衛步槍團、第153步槍師和第18坦克軍的戰力補充。
在德軍進行冬季風暴作戰後,第一近衛軍與第六軍、第三近衛軍一起,在“小土星”行動中發動了進攻,到了年底,第一近衛軍已經在米勒羅沃城外,在頓河上游迎戰義大利第八軍。在這次行動中,蘇軍打敗了義大利第八軍,收復了大量的領土。他們也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會戰期間的天王星計劃。作為前線突擊隊的右翼,第1近衛軍和第五坦克軍共同創造了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將第六集團軍困在了斯大林格勒。
第1近衛軍也參加了“土星”行動,蘇軍成功地將德軍向南趕回烏克蘭的頓涅茨盆地。第一近衛軍作為蘇聯西南方面軍的一部分,還參加了1943年至1945年蘇聯攻入德國本土的戰役。同樣,在1943年,第一近衛軍是蘇軍第一支操作新型T-34/85坦克的部隊,以為蘇軍積累新型坦克的實戰經驗。1945年戰爭結束時,其部隊中有81步槍師。八月,第一近衛軍成為基輔軍區的總部。
(t-34坦克)
從此可以看出蘇聯的近衛軍組建之時,並不是蘇軍戰鬥力最強的。他們大多數士兵是從蘇軍的預備役的後備部隊而來,充當蘇軍在大規模減員的情況下的救火隊員。但是他們卻是抵抗法西斯意志最堅定的,並且在戰鬥中逐漸成長,在戰鬥中學習戰鬥。
二戰結束後,1958年7月,蘇軍第一獨立聯合兵種軍從布達佩斯總部遷至切爾尼戈夫,並更名為第一聯合兵種軍。第一聯合兵種軍隸屬於基輔軍區,第一近衛軍也被併入第一聯合兵種軍。該部隊在1960年由第72、81和115衛隊機動步槍師以及第35衛隊坦克師組成。1967年10月5日,應二戰期間指揮第一近衛軍的蘇聯國防部長格雷奇科的請求,該部隊更名為第一近衛聯合兵種軍。1968年2月22日,它先後被授予紅旗勳章和列寧勳章。它的部隊包括第72衛隊機動步槍師和第25近衛機動步槍師。此時的蘇聯近衛軍成為冷戰時期與北約對抗的主力部隊,以對北約形成軍事震懾。
(格雷奇科)
而第二近衛軍是在第一預備軍的基礎上,於1942年10月23日組建的。其編隊和訓練在坦波夫、米丘林斯克和莫爾尚斯克地區進行。
到斯大林格勒戰役時,第二近衛軍已成為蘇軍中最強大的部隊之一。1942年11月,蘇軍“天王星”行動在斯大林格勒成功包圍了德軍第六軍後,第二近衛軍出現在現場。1942年12月,當“土星行動”的準備工作開始時,約瑟夫·斯大林命令第二近衛軍準備進攻羅斯托夫。進攻和佔領羅斯托夫是蘇軍“土星行動”的最終目標。
為了解救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曼施坦因發動了冬季風暴作戰計劃。因此,蘇軍在1942年12月的土星行動改為小土星行動,這是一個發生在冬季風暴作戰計劃後的反擊。當時以赫爾曼·霍特的裝甲師為首的德軍儘管取得了前期的勝利,但在邁什科娃河上停滯不前,傷亡慘重,這時,曼斯坦意識到這次行動是失敗的。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蘇軍將領羅迪安·馬利諾夫斯基領導下的第二近衛軍被調到斯大林格勒前線以阻止德軍繼續推進。
(羅迪安·馬利諾夫斯基)
在第一近衛軍成功狙擊義大利軍隊後,第二近衛軍和第五十一軍又發動了一次反攻,這次是在1942年聖誕節前幾天對霍斯的部隊發動的。那個月,蘇軍不僅阻止了德軍的冬季風暴作戰行動,還重創了霍斯的集團軍、頓河集團軍以及高加索地區的A集團軍。而第二近衛軍為蘇軍的反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1944年2月,第二近衛軍重新部署到佩雷科普地峽地區。1944年4月8日,烏克蘭第四方面軍下屬的第二近衛軍和第五十一軍在佩雷科普地峽發動了對克里米亞的進攻。在烏克蘭第四第四方面軍素有部隊和黑海艦隊的合作下,塞瓦斯托波爾於1944年5月9日獲得解放。
5月和6月,第二近衛軍被重新部署到多羅戈布日-埃爾尼亞地區。5月20日,該部隊被調到最高司令部預備役,7月8日,該部隊成為波羅的海第一陣線的一部分。那時,它由第11、13和54衛隊步槍兵團組成。在這一班底中,1944年7月5日至20日第二近衛軍參加了7月底的維爾紐斯進攻/行動,並在暹羅萊進攻中對西西里西部和西北部的反擊。10月,第二近衛軍參加了梅梅爾戰役。12月20日,它被重新分配到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
1944年12月1日,第二近衛軍成為波羅的海第一方面軍的一部分,包括第11近衛步槍兵團(包括第2、32和33近衛步槍師)、第13近衛步槍兵團(包括第3、24、87近衛步槍師和第16步槍師)、第1步槍軍團(包括第145、306和357步槍師)組成,炮兵(包括第21炮兵突破師和第2高炮師)、坦克部隊和其他編隊和單位。在1945年1月至4月的東普魯士攻勢中,第二近衛軍突破了德軍長期的戰略防禦圈,並與前線的其他蘇軍部隊一起消滅了在科尼斯堡西南部和桑比亞半島的德軍。
二戰結束後,第二近衛軍(包括2個兵團6個步槍師)被撤回莫斯科軍區,1945年9月在那裡解散,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綜上所述,蘇聯並不是建立近衛軍,而是對蘇軍的精銳進行榮譽授予,只有符合資格的蘇軍士兵才能獲此殊榮。當時蘇奸軍隊高達124萬人,而且納粹德國還在蘇聯的國土建立了很多傀儡政權,意圖建立在蘇聯的“蘇聯共榮圈”,並且大肆宣揚只要蘇聯人放棄抵抗就能吃香喝辣。事實證明,如果不做好宣傳工作,敵人就會來佔據話語權進行洗腦。蘇聯的近衛軍制度就是為了搶奪話語而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對歐洲軍隊對此編制的沿襲,更是在衛國戰爭期間四面楚歌的蘇聯急需心靈雞湯的慰藉,才能讓蘇聯繼續走下去。
-
18 # 三國兩晉南北朝
我們都知道蘇聯衛國戰爭初期,蘇軍損失了大量部隊,很多被德軍俘虜,充當偽軍治安軍。
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蘇聯統帥部制訂了殘酷的戰場紀律,後退者一律槍斃,設立許多懲戒營和近衛部隊番號,只要作戰取勝就可以獲得榮譽成為近衛軍,得到好的裝備給養,而失敗了就降格為懲戒營,去充當炮灰,所以大量蘇軍軍官為了取得勝利,不惜死傷慘重也要完成勝利,所以隨著戰鬥的勝利近衛部隊越來越多,而戰場上也確實要麼生,要麼死。
-
19 # 長孫餘浩2019
你把因果顛倒了。
沙俄,蘇聯,俄羅斯一脈相承,近衛是他們的榮譽稱號。
就跟英國的皇家稱號一樣。
是部隊作戰勇猛會被授予近衛稱號。這個稱號可以繼承。
而不是建立的時候就是近衛軍。
-
20 # 赤紅雙翼
近衛軍說白了就是蘇聯在衛國戰爭時期所組建的精銳部隊,眾所周知衛國戰爭時期蘇聯方面計程車兵死亡率是很高的,一名普通士兵在接受為期兩週的基礎軍事訓練之後就會被投入戰場,可即便訓練有兩星期但等到了戰場上也普遍活不過24小時。
一般情況下一支部隊在出現了大量的戰鬥減員之後,就會將一部分新兵補充進隊伍,以此來滿足一支隊伍的編制規模。可戰爭初期面對德國強大的攻勢,蘇軍部隊的更換速度過快,為了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才會開始組建近衛軍這種精銳部隊。
一般情況一支部隊都不保持一部分新兵與一部分老兵,而這時蘇聯方面卻採用在一支隊伍中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老兵與大量新兵。而富裕出來的老兵們則被整合在一起成為精銳部隊。
這個時期的蘇聯普通部隊與近衛軍的區別就在於,普通部隊就等同於炮灰,而近衛軍則是戰略方面的利刃。作戰開始先讓由大量新兵所組建的普通部隊與德國方面的主力部隊交火,再把納粹部隊第一輪衝擊遏制住並打亂敵人進攻勢頭之後,這個時候在派出近衛軍進行反擊。等於就是先用炮灰部隊消耗一輪敵人,然後精銳部隊在頂上去與敵人作戰。
可不要說這種做法殘酷,戰爭本就是殘酷的。當然這些普通部隊雖然是炮灰,但裝備可都是與近衛軍相同的,畢竟所謂的炮灰也只是一種比喻,並不是真讓他們去白白送死。只不過相對於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們,這些由新兵組建而成的基礎部隊陣亡率是非常驚人。
回覆列表
近衛軍古今中外都有,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講的中國古代的禁衛軍、羽林軍,是一支扈從、保衛皇帝的軍隊,人員自然是精挑細選保證政治正確,裝備自然是最精良保證能征善戰。但是嚴格來說並不是野戰部隊,因而古代歷史上近衛軍參與實戰取得戰績的例子並不多,是否是精銳只存在人們的想當然中。
俄羅斯在彼得大帝時期就建立了近衛軍,同樣的也沒有以建制部隊參加什麼實戰。皇家禁衛軍更多的起到了一所高階軍官學校的作用:政治正確的軍官們來到禁衛軍鍍金,然後再外派到野戰部隊建功立業。例如大將軍衛青原來就是漢武帝的羽林騎,外派到戰場後大放異彩。對於近衛軍來說,政治正確是排在第一位的。
二戰時,蘇聯建立了大規模的近衛軍,與傳統意義上的近衛軍有本質的區別,是真正意義上的野戰軍,而且擔負的都是主要的突擊和堅守防禦的重任。
左為蘇聯時期的近衛軍徽章,中為葉利欽時代的近衛軍徽章,右為普京時代的近衛軍徽章
蘇聯建立近衛軍的原因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在德軍閃電戰的打擊下,蘇軍節節敗退喪師失地,士氣極度低落。戰爭頭十天,德軍就推進了600公里,1941年6-9月,蘇聯紅軍一共損失280多萬人,有一百多萬被俘;裝備損失慘重:輕武器417.28萬件,坦克與自行火炮15601輛,各種火炮70574門,作戰飛機7237架。
面對納粹的入侵,蘇聯政府意識到這場戰爭是滅國之戰,只能勝不能敗。於是為了鼓舞士氣、鞏固團隊精神和軍人榮譽感,激發戰士們的潛力和戰鬥力,大肆褒獎表現英勇、立下軍功的將士們,表彰那些作戰英勇、立下汗馬功勞的部隊,大規模地組建近衛軍。
鑑於蘇軍在初期的巨大損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蘇軍都無法做到對所有部隊的損失進行補充,只能對各部隊進行區別對待,擔負進攻任務的部隊將優先得到充足的補充,次要方向的防禦部隊的補充相對較少,只有在重要地域執行防禦任務的部隊才會得到充足補充。
這些在戰場上取得戰功已經證明自己的近衛軍無疑是執行進攻任務或者重大防禦任務的最好選擇,在決定性的戰役上自然要投入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所以這些近衛軍總是得到各種特殊的照顧,無論在兵員還是武器裝備上。
按照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決議,凡獲得近衛軍稱號的部隊和兵團,均授予近衛軍軍旗。近衛集團軍軍旗旗面由紅色絲綢製成,邊緣裝飾以金色流蘇,尺寸為145x115釐米。正面中央刺繡有直徑60釐米的近衛軍徽章圖案,在其上方為俄文“消滅德國侵略者”(Смерть немецким захватчикам)口號,下方是部隊的名稱。在旗面的三個邊緣處刺繡有金星、鐮刀和斧頭圖案。軍旗的背面,中央為列寧刺繡頭像,其直徑為48x46釐米,上方是“為了祖國” (За на нашу Советскую Родину)標語,下方則是蘇聯的俄文縮寫。軍旗旗杆為木質,長2.5米,直徑4釐米,顏色為深棕色,頂端裝有金屬箍並繫有兩條金色飾帶。其它級別近衛軍部隊的軍旗與近衛集團軍軍旗基本一樣,只是旗面中央的近衛徽章沒有橡葉飾,尺寸也縮小為38x50釐米。1942年6月19日,海軍人民委員部命令制定海軍近衛軍軍旗。
1942年5月21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的命令,為蘇聯陸軍近衛部隊頒發近衛軍胸章,為海軍近衛部隊的軍人頒發繫有黑豎條橙黃色波紋綬帶的長方形金屬薄板製成的胸章,近衛軍胸章佩戴於右胸,同時設近衛軍軍人稱號。徽章上面的典型標誌紅旗、紅星和月桂枝等圖案也會作為近衛軍的標記,繪製在重型裝備之上。
按規定,凡榮獲“近衛軍”稱號的部隊都將予以加薪,指揮員增加一半,而士兵則上漲一倍。
蘇聯近衛軍其實就是蘇軍的精銳王牌部隊1941年9月18日,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決定,為表彰全體人員的集體英雄主義、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超的軍事技能,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將一批立有大功的兵團改名:步兵第100師(師長魯西亞諾夫少將)改稱近衛步兵第1師(後來改編為近衛機械化第1軍);步兵第127師(師長阿基緬科上校)改稱近衛步兵第2師;步兵第153師(師長加根少將)改稱近衛步兵第3師;步兵第161師(師長莫斯克維京上校)改稱近衛步兵第4師。這是蘇聯建立的第一批近衛軍。
英雄部隊之所以比普通部隊的戰鬥力強悍而成為王牌,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支部隊的官兵們繼承了前輩的軍人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具有藐視敵人的英雄氣概。在遇到艱難情勢下王牌部隊能夠表現出頑強的戰鬥意志,激發出強大戰鬥力。是否是精銳是否是王牌,一般比較一下王牌部隊和普通部隊官兵的精氣神就能看出來。
比如法國諾曼底登陸,大家都知道在盟軍的幾個登陸海灘中數奧馬哈海灘的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戰後美軍的觀點就是幸虧在奧馬哈的是美陸軍的第一王牌“大紅一師”,如果換著是其他部隊,在那麼困難的環境和高昂的傷亡下,必定崩潰了。
抗美援朝的長津湖血戰,沒有重武器,身著南方的薄棉衣,在零下20多度的環境下,我20軍和27軍這兩支三野第一主力部隊的官兵們爬冰臥雪,硬是將強大的美軍擊敗。而同時,對面的美軍也正因為是在二戰中創造了美海軍500年光榮的美陸戰一師這隻王牌,從而能在我軍包圍下突圍到海邊撤走而沒有最後崩潰。相比較,我九兵團另一支未能及時趕到戰場的26軍和美軍方面的美七師,在此次戰役中的表現明顯不如主力部隊。
根據《蘇聯軍事百科全書》中文版的記載“截止到1945年5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榮獲近衛軍稱號的計有:1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6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叢集、40個步兵軍、7個騎兵軍、12個坦克軍、9個機械化軍和14個航空兵軍、117個步兵師、9個空降兵師、17個騎兵師、6個炮兵師、53個航空兵師、6個高射炮兵師、7個火箭炮兵師、13個摩托化步兵團、3個空降兵團、66個坦克團、28個機械化團、3個自行火炮團、64個炮兵團、1個迫擊炮旅、11個殲擊反坦克炮兵旅、40個火箭炮兵旅、6個工程兵旅和1個鐵道兵旅、1個築壘地域、18艘戰鬥艦艇和許多軍(兵)種部隊”
1943年6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又對近衛軍做了如下補充規定:近衛軍部隊必須是全軍的表率,......如果近衛軍部隊因為在作戰中出現被殲滅而丟失軍旗,貪生怕死和在戰鬥中潰逃的情況,其指揮員將被送交軍事法庭,剝奪該部隊的近衛稱號並進行整編。
事實上在殘酷的衛國戰爭中,蘇聯組建的近衛軍部隊要比戰爭結束時的數量多得多。比如蘇聯累計組建了13個近衛合成集團軍,到45年5月9日時有11個;蘇聯還曾經組建了三個近衛摩托化師,後都整編為步兵師;在戰爭中還有多艘潛艇榮獲近衛軍稱號,累計有34艘艦艇獲得了近衛軍稱號,而《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記載的截止45年5月9日的資料只有18艘水面艦艇。
在蘇聯衛國戰爭的多場戰略性決戰中,蘇軍的近衛部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最激烈的戰場上總能看到英勇的近衛軍,他們無愧於稱作二戰蘇軍最精銳的部隊。
俄羅斯現在的近衛軍部隊戰後和平時期,蘇聯未再授予部隊和艦艇近衛軍稱號。但是,為保持戰鬥傳統,原各部隊、艦艇、兵團、軍團的近衛軍稱號,在其撤銷時,可轉授給其他軍團、兵團、部隊和艦艇。
一支部隊的榮譽就是這支部隊的軍魂。英雄部隊在戰爭中哪怕打光了,重新補充了人員後,部隊的團隊精神和榮譽感會代代傳承下來,依然還是主力王牌部隊。不僅我軍保留了戰爭年代產生的英雄部隊番號,國外也是如此。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武裝力量大幅度裁軍,近衛軍部隊也大量解散。由於政治鬥爭的原因,在一段時間內殘存的近衛軍部隊被禁止佩戴前蘇聯近衛軍證章,但是官兵們仍然將其作為軍人的最高榮譽。普京時代開始後,與前蘇聯國歌、軍旗、鐮刀錘頭標誌一起回到俄羅斯的還有前蘇聯近衛軍軍旗與證章,並被各部隊沿用至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推出了新款的近衛軍證章,將紅旗換成了三色旗、“СССР”字樣換成了“Россия”,紅五星換成了雙頭鷹,並希望以此替代各部隊原有近衛軍證章,但是遭到了強烈的抵制。於是就行了一種奇怪的混搭局面,在蘇聯時期特別是衛國戰爭時期獲得該榮譽的部隊仍然使用前蘇聯的近衛軍證章,而其他部隊則使用新款俄羅斯近衛軍證章。但是在重大場合上,近衛軍統一佩戴前蘇聯近衛軍證章,因為那是無數士兵用命換來的榮譽。
現在依然保留“近衛軍”番號的俄軍部隊以陸軍和戰略火箭軍部隊為主,空、海軍除了空降軍和海軍陸戰隊外沒有近衛軍部隊。目前的俄羅斯武裝力量中,師/旅和團級“近衛軍”共有39個,主要部署在莫斯科軍區、北高加索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構成了俄軍最核心的打擊陣容。
列寧格勒軍區(5支):
近衛第25摩托化獨立步兵旅——原近衛第42武器裝備儲存基地;
近衛第138摩托化步兵旅,參加過兩次車臣戰爭——原蘇聯紅軍第70步兵師,始建於1934年,是目前俄軍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1942年10月16日被授予“近衛軍”番號,改編為近衛第45步兵師;近衛第9炮兵旅;
近衛第380導彈炮兵團;
近衛第268炮兵旅。
莫斯科軍區(7支):
近衛第4獨立坦克旅,參加過第一次車臣戰爭——原蘇聯紅軍第17坦克軍,組建於1942年6月26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獲得“近衛軍”番號,改編為近衛第4坦克軍。衛國戰爭結束後,改編為近衛第4坦克師;
近衛第5摩托化步兵旅——即大名鼎鼎的“塔曼”師,原近衛第2摩托化步兵師。該師參加過第二次車臣戰爭,是目前俄軍裝備最精良的機械化部隊;
近衛第27摩托化步兵旅;
近衛第112導彈旅;
近衛第397導彈炮兵團;
近衛第45炮兵旅;
近衛第79導彈炮兵旅——1992年組建,車臣戰爭中獲得近衛軍番號。
北高加索軍區(7支):
近衛第8摩托化步兵旅——原蘇聯紅軍於1942年3月第二次組建的第197步兵師,在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後,於1943年1月13日榮獲“近衛軍”番號,改編為近衛第59步兵師;
近衛第17摩托化步兵旅——原近衛第42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291步兵團改編;
近衛第18摩托化步兵旅——原近衛第42摩托化步兵師主體部隊改編。1942年7月在近衛第1紅旗步兵旅基礎上,擴編為近衛第42紅旗步兵師。參加過庫爾斯克大會戰,解放別爾哥羅德,別爾哥羅德市至今仍有為該師犧牲官兵建立的長明燈和無名烈士墓。在烏克蘭第二方面軍麾下,參加了進攻布拉格的戰役。蘇聯解體後,改編為近衛第42步兵師。2009年,該師一分為二,分別改編為近衛第17和近衛第18摩托化步兵旅;
近衛第20摩托化步兵旅——原蘇聯紅軍第174步兵師,1940年8月組建。參加了莫斯科大會戰,並在1942年3月17日榮獲“近衛軍”番號,改編為近衛第20步兵師。後參加了基輔戰役和布達佩斯戰役,解放了佩斯城。
近衛第136摩托化步兵旅;
近衛第1導彈旅。
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軍區(4支):
近衛第7坦克旅——原第34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295摩托化步兵團基礎上組建。該團原隸屬於近衛第15重型坦克師,原為蘇聯紅軍近衛第15騎兵師。衛國戰爭中改編為近衛第33坦克師,1965年恢復騎兵時代番號,改編為近衛第15坦克師,不久後再次改編為近衛第15重型坦克師,長期駐紮在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部隊撤回,隨後被解散,僅保留近衛第295步兵團駐紮在烏拉爾地區;
近衛第21摩托化步兵旅——原蘇聯紅海軍第75陸戰旅,參加傑米揚斯克戰役,並在戰鬥中榮獲“近衛軍”番號,改編為近衛第27步兵師。隨後參加斯大林格勒、頓巴斯、第聶伯河右岸等一系列戰役,並在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麾下參加了攻克柏林的戰役;
近衛第23摩托化步兵旅——在原近衛第27步兵師近衛第81步兵團基礎上,於2009年改編組建;
近衛第385炮兵旅。
西伯利亞軍區(6支):
近衛第5坦克旅——原蘇聯紅軍近衛第5騎兵軍;
近衛第35摩托化步兵旅——原近衛第122步兵師;
近衛第36摩托化步兵旅——原近衛第131步兵師;
近衛第37摩托化獨立步兵旅;
近衛第74摩托化獨立步兵旅;
近衛第120炮兵旅——車臣戰爭中獲得近衛軍番號。
遠東軍區(4支):
近衛第57摩托化獨立步兵旅——原近衛第81步兵師;
近衛第38摩托化獨立步兵旅——原近衛第21步兵師近衛第143步兵團;
近衛第20導彈旅;
近衛第228導彈炮兵旅。
空降軍(4支):
近衛第76空中突擊師——組建於1939年,原為步兵師,番號不詳。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榮獲“近衛軍”番號,被改編為近衛第76步兵師;1999年,以閃電行動奪佔科索沃普利斯蒂娜機場,名噪一時。第二次車臣戰爭中,該師以一個連的兵力,死死擋住了兩千多人的車臣叛軍,震動全俄。曾多次參與中俄聯合軍演,是中國軍迷最熟悉的俄軍部隊之一;
近衛第98空降師,組建於1944年,原為步兵師,在戰鬥中榮獲近衛軍稱號,改編為近衛第98步兵師。先後參加阿富汗戰爭、兩次車臣戰爭,並長期在高加索地區作為快速機動力量擔負反恐任務;
近衛第7空降師;
近衛第106空降師。
海軍(2支):
近衛第55海軍陸戰師——原蘇聯紅軍第55海軍陸戰師,組建於1968年,參加過兩次車臣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該師將俄羅斯國旗插上了車臣總統府大樓,因此被授予“近衛軍”番號。該部隊也曾參加過中俄軍演,是一支強悍的部隊;
第336獨立海軍陸戰旅——原蘇聯紅軍近衛第120步兵師近衛第336步兵團。該團原為蘇聯紅軍第308步兵師339團,1942年4月組建,參加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1943年9月23日榮獲“近衛軍”番號,改編為近衛120步兵師,隨後該師參加了第聶伯河右岸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和柏林戰役。1979年,在該師近衛第336步兵團基礎上,組建紅海軍近衛第336陸戰旅。2009年,改編為近衛第336獨立海軍陸戰旅。
蘇聯近衛軍,是在衛國戰爭時期設立的特殊番號,是用赫赫戰功和無數士兵的屍體堆砌出來的至高無上的榮譽。一個充滿光榮與榮耀的名字,一面永遠向前的旗幟,一個戰無不勝的英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