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的日子 (1993) (喻紅和劉曉東的愛情)本片榮獲1994年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人們的思想發生轉變,商品社會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場改革大潮,似乎正席捲著社會上下每一個角落。蝸居在美術學院的青年教師夫婦冬(劉小東 飾)和春(喻紅 飾)多年來過著枯燥、單調、乏味的生活。這兩個高中時代就交往的戀人,早已被程式化的生活磨去激情。然而,隨著改革大潮的到來,他們如死水般的心也開始活泛起來。鬱郁不得志的冬一心將畫作賣到海外,賺取美金;春則和遠在美國的前男友保持聯絡,時刻準備拋棄當下的一切,遠赴異國他鄉開闢一片新的天地。死寂的生活令人絕望,他們的心飛向各自的彼岸……

羅丹的情人 Camille Claudel (1988)
1883年,43歲的羅丹第一次見到19歲的卡蜜兒。因為卡蜜兒,羅丹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羅丹發現,卡蜜兒不但是理想的愛人,也是天地之合的工作夥伴。在他倆熱戀的1885至1896年的十多年間,羅丹創造出非常情色的作品,像《蹲著的女人》、《我很美》、《上帝的愛撫》等。許多人認為,羅丹把生命最大的熱情給了卡蜜兒。 蜜兒雖然聰明、漂亮、年輕,但仍不是羅丹之妻的對手,羅丹說妻子玫瑰:“她像只動物一樣地依賴我。” 最後,卡蜜兒決定離開羅丹,1898,34歲,但她永遠無法從傷痛中復原, 42歲就瘋了,且一直在瘋狂中活到79歲......(1913年-1943年,49歲到79歲在精神病院) 《羅丹的情人》電影在臺灣演出時風靡一時,羅丹作品中,也充滿了對情慾的探討,但羅丹處理感情問題,也有理性一面。羅丹雖然最終與終身伴侶玫瑰成婚,但18天后,玫瑰就過世了,這時也是羅丹生命之旅的最後一年。 羅丹過世後葬於妻子身邊,但他堅持羅丹博物館一定要有一部分展示卡蜜兒的作品。如今該館藏有15件卡蜜兒作品,希望卡蜜兒的才華能為後世所見。
午後的迷惘 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943)
午後的迷惘 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943)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實驗電影之一。由導演本人和丈夫出演劇中所有角色。這部女性主義的經典描述了一個女性的白日夢,在夢中日常生活物品都變得神秘而危險,電影轉向對性與死的晦澀思考。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有人說這是個法國風光宣傳片,不過是伍迪艾倫借用穿越式的劇情,暗諷人逃避現在,渴望並追尋心中的美好時代的心理。該片將浪漫主義情懷發揮到極致,在午夜來臨的巴黎你可以邂逅海明威、畢加索、達利以及美好的愛情……
埃貢·席勒—過度 Egon Schiele - Exzesse (1981)
埃貢·席勒—過度(1981) 否認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穢,因為他們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們的父母。"——埃貢·席勒
雕像也會死亡 Les statues meurent aussi (1953)
雕像也會死亡 (1953)(阿蘭·雷乃、克里斯·馬克,1953年出品,27分鐘)尖銳地批評了西方殖民主義對非洲傳統藝術的戕害以及自稱熱愛非洲藝術的上等階層的貪婪與偽善。
迷色 Arakimentari (2004) 本片展示出了一個真實的荒木經惟。
本片榮獲2004年布魯克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配樂獎。
瑪瑞娜·阿布拉莫維克:藝術家在場
本片跟隨記錄了素有當代行為藝術祖母之美譽的塞爾維亞行為藝術家瑪瑞娜·阿布拉莫維克於2010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大型回顧展。本片獲得2012年聖丹斯電影節、2013年美國獨立精神獎等多項提名,並奪得2012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
Near Equal 森山大道 (2001)森山與荒木將黑白光影完美的運用,美的讓人念舊。
夢 (1990) 黑澤明作品,本片由8個夢境組成,色彩運用、音效無比驚豔
美人圖 미인도 (2008)
《美人圖》說的是北韓史上有名的女扮男裝天才畫家申潤福的故事。基本是衝畫面看的,棒子總能把ML的動作拍的唯美到極致。
圓明園的藝術家們 The Artists of Yuan Ming Yuan
本片紀錄了1995年春天,以及春天以後這些藝術家們在冬天的故事。 是導演胡杰的第一部紀錄片。
醉畫仙 취화선 (2002)
由南韓國寶級的導演林權澤導演的,崔岷植主演畫家吾圓(張承業),獲2002年戛納電影節(影人類) 最佳導演獎和(金棕櫚) 最佳影片(提名),也是南韓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影片。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 (1920)
本片是世界電影史上被談論得最多的影片之一,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里程碑之作。影片以其怪誕的表現主義風格,成為以後西方恐怖片為之效仿的鼻祖。
永遠 Forever (2006)
《永遠》以其寧靜優美的視角,讓我們講述著愛與死亡交融生輝的不朽藝術。本片榮獲2006年荷蘭烏特勒支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最佳剪輯提名等,又在2007年美國Full Frame紀錄片節靈感獎等多項大獎。
春光乍洩 BLOW-UP(1967)又名:放大
影片用一個攝影師的故事,鋪開了一系列哲學、心理學的問號。真相與幻想之間的界限是什麼?感官是否能助我們認識世界?
玫瑰人生 (2007)
有著“小麻雀”之稱的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瑪麗昂•歌迪亞飾),傳奇的一生。
她比煙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 (1998)
本片是音樂家姊妹-賈桂琳與希拉蕊杜普蕾的真實故事,是對賈桂琳杜普蕾的禮讚。
畫魂 (1994) 民初女畫家潘玉良的傳奇一生。
凡高的生與死 Vincent (1987)
達芬奇的一生 La vita di Leonardo da Vinci
流浪北京 (1990)被稱作中國第一部紀錄片線上地
懸絲3 Cremaster 3 (2002)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神作!
《懸絲4》(1994)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神作
冬春的日子 (1993) (喻紅和劉曉東的愛情)本片榮獲1994年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人們的思想發生轉變,商品社會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場改革大潮,似乎正席捲著社會上下每一個角落。蝸居在美術學院的青年教師夫婦冬(劉小東 飾)和春(喻紅 飾)多年來過著枯燥、單調、乏味的生活。這兩個高中時代就交往的戀人,早已被程式化的生活磨去激情。然而,隨著改革大潮的到來,他們如死水般的心也開始活泛起來。鬱郁不得志的冬一心將畫作賣到海外,賺取美金;春則和遠在美國的前男友保持聯絡,時刻準備拋棄當下的一切,遠赴異國他鄉開闢一片新的天地。死寂的生活令人絕望,他們的心飛向各自的彼岸……

羅丹的情人 Camille Claudel (1988)
1883年,43歲的羅丹第一次見到19歲的卡蜜兒。因為卡蜜兒,羅丹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羅丹發現,卡蜜兒不但是理想的愛人,也是天地之合的工作夥伴。在他倆熱戀的1885至1896年的十多年間,羅丹創造出非常情色的作品,像《蹲著的女人》、《我很美》、《上帝的愛撫》等。許多人認為,羅丹把生命最大的熱情給了卡蜜兒。 蜜兒雖然聰明、漂亮、年輕,但仍不是羅丹之妻的對手,羅丹說妻子玫瑰:“她像只動物一樣地依賴我。” 最後,卡蜜兒決定離開羅丹,1898,34歲,但她永遠無法從傷痛中復原, 42歲就瘋了,且一直在瘋狂中活到79歲......(1913年-1943年,49歲到79歲在精神病院) 《羅丹的情人》電影在臺灣演出時風靡一時,羅丹作品中,也充滿了對情慾的探討,但羅丹處理感情問題,也有理性一面。羅丹雖然最終與終身伴侶玫瑰成婚,但18天后,玫瑰就過世了,這時也是羅丹生命之旅的最後一年。 羅丹過世後葬於妻子身邊,但他堅持羅丹博物館一定要有一部分展示卡蜜兒的作品。如今該館藏有15件卡蜜兒作品,希望卡蜜兒的才華能為後世所見。

午後的迷惘 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943)
午後的迷惘 Meshes of the Afternoon (1943)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實驗電影之一。由導演本人和丈夫出演劇中所有角色。這部女性主義的經典描述了一個女性的白日夢,在夢中日常生活物品都變得神秘而危險,電影轉向對性與死的晦澀思考。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有人說這是個法國風光宣傳片,不過是伍迪艾倫借用穿越式的劇情,暗諷人逃避現在,渴望並追尋心中的美好時代的心理。該片將浪漫主義情懷發揮到極致,在午夜來臨的巴黎你可以邂逅海明威、畢加索、達利以及美好的愛情……

埃貢·席勒—過度 Egon Schiele - Exzesse (1981)
埃貢·席勒—過度(1981) 否認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穢,因為他們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們的父母。"——埃貢·席勒

雕像也會死亡 Les statues meurent aussi (1953)
雕像也會死亡 (1953)(阿蘭·雷乃、克里斯·馬克,1953年出品,27分鐘)尖銳地批評了西方殖民主義對非洲傳統藝術的戕害以及自稱熱愛非洲藝術的上等階層的貪婪與偽善。

迷色 Arakimentari (2004) 本片展示出了一個真實的荒木經惟。
本片榮獲2004年布魯克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配樂獎。

瑪瑞娜·阿布拉莫維克:藝術家在場
本片跟隨記錄了素有當代行為藝術祖母之美譽的塞爾維亞行為藝術家瑪瑞娜·阿布拉莫維克於2010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大型回顧展。本片獲得2012年聖丹斯電影節、2013年美國獨立精神獎等多項提名,並奪得2012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

Near Equal 森山大道 (2001)森山與荒木將黑白光影完美的運用,美的讓人念舊。

夢 (1990) 黑澤明作品,本片由8個夢境組成,色彩運用、音效無比驚豔

美人圖 미인도 (2008)
《美人圖》說的是北韓史上有名的女扮男裝天才畫家申潤福的故事。基本是衝畫面看的,棒子總能把ML的動作拍的唯美到極致。

圓明園的藝術家們 The Artists of Yuan Ming Yuan
本片紀錄了1995年春天,以及春天以後這些藝術家們在冬天的故事。 是導演胡杰的第一部紀錄片。

醉畫仙 취화선 (2002)
由南韓國寶級的導演林權澤導演的,崔岷植主演畫家吾圓(張承業),獲2002年戛納電影節(影人類) 最佳導演獎和(金棕櫚) 最佳影片(提名),也是南韓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影片。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 (1920)
本片是世界電影史上被談論得最多的影片之一,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里程碑之作。影片以其怪誕的表現主義風格,成為以後西方恐怖片為之效仿的鼻祖。

永遠 Forever (2006)
《永遠》以其寧靜優美的視角,讓我們講述著愛與死亡交融生輝的不朽藝術。本片榮獲2006年荷蘭烏特勒支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最佳剪輯提名等,又在2007年美國Full Frame紀錄片節靈感獎等多項大獎。

春光乍洩 BLOW-UP(1967)又名:放大
影片用一個攝影師的故事,鋪開了一系列哲學、心理學的問號。真相與幻想之間的界限是什麼?感官是否能助我們認識世界?

玫瑰人生 (2007)
有著“小麻雀”之稱的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瑪麗昂•歌迪亞飾),傳奇的一生。

她比煙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 (1998)
本片是音樂家姊妹-賈桂琳與希拉蕊杜普蕾的真實故事,是對賈桂琳杜普蕾的禮讚。

畫魂 (1994) 民初女畫家潘玉良的傳奇一生。

凡高的生與死 Vincent (1987)

達芬奇的一生 La vita di Leonardo da Vinci

流浪北京 (1990)被稱作中國第一部紀錄片線上地

懸絲3 Cremaster 3 (2002)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神作!

《懸絲4》(1994)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