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月的豬鼻子
-
2 # 南昌通帶你看南昌
人們都說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卻又週而復始,秦朝與隋朝,很明顯剛好就是兩個輪迴,兩者有太多的相似點,他們的滅亡又有很多的無奈。就滅亡原因來說,秦朝和隋朝有什麼異同?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一、源起西北,胡漢交融。秦人是周穆王時期造父的後代,直到周幽王時犬戎攻入鎬京,有護衛周王室之功才正式成為諸侯國。當時秦人所在的西北地區實際被異族統治,經過無數代人的奮戰,才逐漸打敗異族得以立足。而在與異族交戰的同時,也有著文化上的交融和影響,因此在春秋戰國時,在中原各諸國眼中,秦國更像是蠻夷。南北朝時期,拓跋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西魏的領地差不多正是當年秦國的位置,後來宇文氏篡位建立北周。
隋朝建立者楊堅的父親楊忠正是北周開國功臣之一,出身漢人的楊堅卻有著一個鮮卑名字普六茹那羅延。直到後來,楊堅逐漸掌握北周政權,最終建立隋朝後,才改回漢族本名楊堅。可以說兩個都是發源於西北邊陲,深受戎狄異族文化影響的政權,最終卻反而建立了華夏正統的大一統政權。潛藏的滅亡因素:也許都是受此影響,秦隋兩朝的基因中有太多武力因子,能統一卻缺乏戰後的休養生息,這不是單個帝王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權統治層面的慣性。
二、改革變法,大亂終結。可能都是因為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往往能夠從旁觀者的角度更好的找到問題所在,完成變法,找到分裂症結的所在,最終完成統一。春秋戰國開始於公元前770年,結束於公元前221年,動亂持續了約550年,雖然分裂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歸根到底是商周以來封而建之的制度已經不再適用,只有變法改革,是能找到新的代替制度,誰就能統一天下。所以各諸侯國也紛紛開始尋找正確的變法道路,其中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都是各國變法派的代表人物。
最終,秦國任用商鞅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正是從秦孝公開始,六代秦國國君貫徹變法,才最終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此外六國無一人能如秦國。同樣,漢末開始中國陷入動亂,雖然經過西晉短暫大一統,但很快就陷入了更長的分裂,算上整個漢末、三國、兩晉,以及南北朝時期,中國經歷了400年的大動亂。看上去導致動亂的原因可能是宦官外戚干政,黃巾起義,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但實際上這個是因為漢末門閥制度的逐漸形成。
皇權,門閥,寒門之間無法形成平衡而導致的,西晉因為九品中正制的出現而短暫的和平。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很快更大的動亂重新開始,直到南北朝時期,門閥的勢力逐漸被削弱,隋朝用武力暫時統一中國,又找到了透過科舉消滅沒法整治,中國才又能重新統一。潛藏的滅亡因素:數百年的分裂,突然被之前的敵人所統治,不光是原上層士人就是普通百姓都很難接受,各種危險深藏水地,伺機而動。
三、千古一帝,二世而亡。中國歷史上真正能稱的上是千古一帝的實際上只有兩個人,他們正是秦始皇和隋文帝楊堅(成吉思汗本人破壞大於建設,被某人本能遮蔽)。秦始皇的貢獻不在於統一中國,而是在於統一後,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中國之後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此後無論多動亂的年代,統一是所有華人的夢想。
隋文帝在逐漸掌握北周政權後,徹底去鮮卑化,提升漢人和漢文化政權,使北方漢人重新掌握政權,是北方漢族真正的拯救者。在統一後,他設立了五省六部制度,後世逐漸發展為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直至清朝。還修訂《開皇律》,大量廢除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制定死刑復奏制度。最重要的是開創了科舉制度,為寒門提供了出頭的機會,為將來徹底終結門閥政治打下了基礎。
可惜的是兩位千古一帝,或許有太多的想法需要實所以無暇顧及其他,又或許是命運的安排,他們最終都在繼承人的選擇上犯下了錯誤,所以最終導致二世而亡。潛藏的滅亡因素:現在的大多數觀點都是把秦朝和隋朝的滅亡歸罪到單個君王的身上,但是實際上兩朝在長時間的分裂後實現統一,如果想要長治久安的話就要進行改革,但這些措施都會觸及到很多集團的利益。所以繼承人選擇的問題可能會加速兩個朝代的滅亡,但不是根本原因。
四、人心思安,繼以盛世。有趣的是,無論是秦還是隋的二代君主,亡國罪名都是暴政,一心想要重新漢武盛世的楊廣不提,胡亥可是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主,難道滿朝文武都會被這樣一個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嗎?更多的還是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還處在亂世時的好大喜功當中,上行下效,變本加厲。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如我們知道陳勝吳廣因為過期當斬的秦法而起義。
失期只是罰款而已,而如果遇到雨水是不需要處罰的。但當大多數烏合之眾被挑撥起來後,產生的破壞是巨大的,當新一次的戰亂來臨後,百姓又開始懷念之前的大一統和平時期。因此無論是秦還是隋,滅亡後的分裂都是極其短暫的,當那些挑動者或成功,或失敗,利益透過重新分配,消耗了最後一次力量,國家終於再次歸於和平。由於秦、隋兩朝的基礎,接下來的漢和唐朝都是中國古代盛世的頂峰,而秦隋的政策基本都被完整的保留下去。
總結: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只能只能說秦朝和隋朝的整個結構和人員組成,都是為了統一而準備,而不適合長治久安。最終,與前朝遺民間的矛盾,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再加上統治者和平民之間的矛盾,後來種種矛盾一起爆發出來,也就導致了秦、隋的滅亡。
-
3 # 小灰LX
相同點:
政權更替上:
1.秦朝與隋朝都短短數十年而亡,且都是由於農民起義,但是下一個朝代的開創者並不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秦朝被楚地貴族項羽所滅,而漢朝的建立者劉邦是秦朝一個小官吏,並不是農民起義;隋末同樣是農民起義,但唐朝建立者李淵為一方大吏。
2.秦朝與隋朝都開創了中國史上的大一統時期(秦漢時期與隋唐時期),其後的漢朝與唐朝都是延續了很久的輝煌王朝。
滅亡原因上:
秦朝和隋朝都是在中國經歷長期分裂之後建立的統一王朝,外表強盛至極,在大一統的表面下卻湧動著各種割據勢力的暗流,統治階級內部埋藏著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統治基礎很不穩固,這種政權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兩個王朝在強盛之際,轉而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不同點:
秦朝:
滅亡的直接原因:秦二世胡亥即位後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導致民怨四起。
秦朝時國家的狀態:農民的困苦達於極點,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一觸即發的地步。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在俟機進行分裂活動。
隋朝:
滅亡的直接原因:隋煬帝大業年間圍繞封爵勳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
秦朝時國家的狀態:中華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全盛黃金期,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日本等國家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這個朝代是唯一讓日本對中國稱臣朝貢的朝代,大隋帝國與倭國(即是日本)是宗主與藩屬的關係。
-
4 # 芒果酸味
先來說說相同點吧。一,秦和隋的開國皇帝都是在差不多得大環境下獲得天下,秦是滅六國,隋是滅了很多小國家,像後陳等。二,兩個朝代都是在其先祖的積蓄下儲存實力後,進而一統中原各地。其不同之處在於,秦二世完全屬於昏庸之輩,其一生皆在趙高和李斯的渾噩之中渡過,雖說自己當了皇帝,確完全沒有一點皇帝該有的實力,而隋二世卻和秦二世不同,隋二世並非沒有能力之人,也完全不是像歷史介紹那樣昏庸之輩,而是因為太急於心切體現自己的能力而斷送了隋朝江山。所以說,雖兩個朝代一樣都是毀於二世但兩個朝代的二世卻並非相同,一個毀於自己昏庸無能,一個毀於自己太過急於心切的體現自己。
-
5 # 長城小哥
1、它們都是統一了大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統一。秦朝是結束了春秋戰國,而隋朝是結束了十六國南北朝的局面。
2、它們都是在歷史上存在年代比較短暫的朝代。秦14年而亡,隋37年而亡。
3、都是在如今的陝西境內建都。秦朝是咸陽,隋朝是長安。
4、都是二世而亡。秦朝是胡亥,隋朝是楊廣。
5、都是廢長立幼。秦朝廢長子扶蘇而立胡亥,隋朝廢長子楊勇而立楊廣。
6、都大興土木,改善交通。秦朝有阿房宮、長城,隋朝有洛陽宮,大運河。
7、都有暴君,濫用民力。秦朝嬴政,隋朝楊廣。
8、都進行了民族大融合。
9、都有對外戰爭。秦朝是匈奴,隋朝是突厥和高麗。
10、對它們後面的朝代貢獻很大,以達到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秦後為漢朝,隋後為唐朝。
11、都是漢人統一了中原。
12、都是受到農民起義影響推翻了政權。
不相似:
1、開過皇帝改朝換代的方法不一樣。秦朝是吞併諸侯,隋朝是楊堅篡位。
2、政治體制不一樣。秦朝是三公九卿,隋朝是三省六部。
3、對於讀書人的待遇不同。秦朝焚書坑儒,隋朝實行科舉制度。
4、亡國皇帝一個是昏君,一個是暴君。胡亥是昏君受趙高鼓弄,楊廣是暴君,一心享樂,一心想建功立業卻不在意民間痛苦。
5、滅亡的直接原因不同。秦朝滅亡是內部矛盾的必然——這種野蠻統治實在是太殘暴了,而致使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第四次征討高麗,可以假設隋煬帝不急於開疆拓土的話,隋朝還不至於滅亡的那麼快。
6、政權更迭不一樣。取代秦朝的是漢朝劉邦,一個亭長出生。取代隋朝的是李淵,卻是楊廣的表哥。
7、社會體制不一樣。秦朝是半奴隸半封建社會,隋朝是封建社會。
-
6 # 平頭哥vvip
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處:
一、都結束了中國長期的的分裂狀態,實現了大一統。
二、都建立了一些開創性的政治制度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和以庸代役。三、都是亡於二世,秦亡於胡亥,隋亡於楊廣。
四、都是因為搞超級工程,勞民傷財導致百姓不堪重負,造反起義。秦朝的萬里長城、阿房宮、秦始皇皇陵,隋朝的京杭大運河,動用百萬大軍三徵高句麗,每一個工程都是用百姓的血肉去填的。
五、秦和隋滅亡後,中國建立的王朝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漢朝和唐朝。
秦朝和隋朝的不同之處:
一、對待知識分子態度不同,秦朝焚書坑儒,隋朝行科舉,選拔人才。
二、造成王朝滅亡的責任皇帝順序不同,秦朝滅亡主要責任在於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隋朝滅亡主要責任在於第二任皇帝隋煬帝。
三、推翻王朝的勢力階層不同,推翻秦朝的主要勢力是舊的六國貴族勢力,推翻隋朝的勢力是既得利益階層的貴族士族勢力。
-
7 # 農民雜品家
論何為正史,
秦朝最大的意義只是一種象徵,這種象徵就是中華一統可以,並且中央行使治權也可以,但是這種可以古之二十四大越乏論矣,此致一治一亂矣,何為亂?一半概乏論,其實就是治時約半時,這就是中國古代,
我感覺中國歷史短暫王朝如隋朝,他的意義應該升旗,論秦朝他的意義應該截止,隋朝是一種結束分楚,這種分是南北東西中原偏旁,隋朝最大的功績不止是從武力樹朝,更大的成績是京杭大運河和科舉人才改革,這些一結一起都是中國以後歷史的發展和奠基,
要論何為二?何為亂?
秦始皇想的是萬萬世,太暴富心理。
隋煬帝想的是一勞永逸,實幹家過度。
論胡亥?俺雖然不算二代,但是一有點閒錢就愛買瓜子和零食,抱歉啊。
論隋朝?
-
8 # 樓船夜渡風濤急
相似處
1.濫用民力,導致失去民心。
秦朝修建長城,營造靈渠,北抵匈奴,南征百越。
隋朝開挖京杭大運河,三徵高句麗。
2.農民起義揭開反抗序幕,但最終的勝利者依舊是原勢力。
劉邦最終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所依靠的力量仍是關中秦國舊部,楚漢爭霸實質是在劉邦的帶領下,秦國再次攻滅了山東六國。
李唐王朝最終終結了隋末的混戰。李淵是隋煬帝的表哥,同屬關隴集團。關隴集團自北魏崛起,縱橫中國百餘年。
不同處
1.滅亡原因不同
秦朝更多的是因為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導致的反噬,所以劉邦後來採用郡國並行制來緩和。
隋朝滅亡的原因就是隋煬帝的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唐初的制度大多承襲隋朝,科舉制這一制度更是在唐朝得到發揚。
2.統治階層
秦朝滅亡後,帝國的統治階層有過去的古典貴族變成了劉邦及其一大批平民出生的武功勳貴。
隋朝滅亡後,統治國家的仍舊是關隴門閥,勢力並未改變,只是換了一個代理人罷了。
-
9 # 百里悟空
首先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質量,值得肯定。
一、相似之處:三點
第1點 【滅亡時間都是經歷二世,開國之君都勵精圖治奮鬥男;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VS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第2點 【亡國之君都是第二子且都被各自父親不看好以及 哥哥都是被弟弟害死(史書記載的…姑且說被害死)。】
第3點 【都是結束了紛爭的局面,大一統且為後來王朝樹立了基本框架;秦朝為中國大一統奠定了基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後來者漢朝搭下框架;隋朝開創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為更多寒門學生開啟局面,為唐朝的民族制度開了先鋒。】
二、不同點:
第1點【秦朝本身是諸侯國,立國很久,且幾代國君歷經幾世苦心經營,到了秦始皇這代取的大成,隋朝不一樣,楊堅出生貴族,是取而代之成立的隋朝。用今天的話說:秦朝是成立很久的老字號企業,而隋朝不過是應運而生的創業型公司。可想而知,隋朝謀國更困難 創始人更辛苦,秦朝相對容易的多。】
第2點【秦朝更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是封建制度的改革者和創新者,秦朝改變諸侯分封制為中央集權制,屬於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秦朝結束周朝(春秋與戰國時代)諸侯王分封制,建立統一國家,且元首稱“皇帝”、而不是以前的“大王”;還有文字、公路、貨幣、戶籍管理等等不一一贅述;隋朝則是地主階級大家族的勝利,轉換為唐朝不過是資源的異位,本質上沒有變化。】
-
10 # 邯鄲物流人
秦朝隋朝都是兩個大一統帝國,開國帝王都是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的。
按理說不傳個千世萬世,也該想其他朝代一樣傳個幾百年沒問題,但是到第二代就滅亡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說滅亡的共同點!一、凡是稱的上千古一帝的帝王,都是有大志向、大抱負誓言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就會大興土木集全華人力物力辦大事,這樣勢必就會勞民傷財,如秦長城、隋運河。
二、對外軍事擴張,兩朝領土都達到歷史之最,連年對外用兵征戰天下,又是勞民傷財。如秦滅六國擊匈奴、隋徵高句麗。
三、第一世帝王都是雄主,在位時自然沒人敢反對,即使你反對也翻不起啥浪。然而等到第二世如果你繼續這樣幹下去,肯定會有人造反。
四、然而老百姓自然不會這樣認為,才不管你什麼雄圖偉業功在千秋,只要吃不飽活不下去就會造你的反。
史書記載兩朝二世都是昏庸無能,其實我不贊成,因為這都是勝利著寫的,當然要摸黑了,勝王敗寇而已。我覺得他們也都是明君英主,因為他們還是堅持第一代帝王的路繼續走,只是沒有實行仁政與民休養生息。這也是為什麼漢初唐初都是仁政愛民如子了。
其次不同點。一、兩個朝代雖然都是造反被推翻,秦朝最後亡於劉邦農民起義軍手裡,隋朝卻是亡於貴族李淵手裡,階層不同。
二,相比於秦朝隋朝滅亡的更快更直接,由於第四次徵高句麗直接導致其滅亡。
-
11 # 一生隨他去
秦朝個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秦朝15年,隋朝37年。在者秦朝是結束了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完成一統。隋朝也是結束東晉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完成一統的。都是結束分裂時的大一統。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嫡長子繼位的。胡亥誅殺扶蘇,及眾宗室,楊廣誅殺楊勇。都有短暫的輝煌。得國不正,秦隋皆遭天下人討之。不同的是,二世較之楊廣,無半分權力。事事受趙高控制。楊廣雖有才略,但是窮奢極欲,窮兵黷武。最厚也不免滅亡。
-
12 # 陳小二do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相似之處:都是在長期分裂之後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 ;都建立了一些開創性的制度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和以庸代役;都有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如秦朝萬里長城,隋朝大運河;統治者都重視邊疆地區、加強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如秦朝加強對南方越族地區的管轄和開發,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都因大興土木,實行暴政,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都是二世而亡;都為繼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訓。西漢接受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而出現繁榮局面。
不同之處:取得政權方式不同。嬴政是繼承王位,後兼併六國,建立秦王朝;楊堅則以外戚身份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後滅陳統一南北;時代不同。秦統一時處於封建社會初步發展時期;隋統一時處於封建社會開始走向繁榮時期;開國皇帝治國重點不同,故影響不同。秦始皇較注重政治,集中精力建立和鞏固中央集權國家;隋文帝除注重政治外,還較重視經濟,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所以,秦朝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隋朝則為唐朝制度提供規矩,為封建社會的繁盛打下基礎;對知識分子政策不同。秦朝焚書坑儒,箝制思想;隋朝實行科舉制,籠絡讀書人;秦朝和隋朝另外一個雷同之處就是緊接它們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秦朝和隋朝都給中國留下了無比豐厚的遺產。
-
13 # 範泛爾談
隋朝和秦朝太像了,簡直就是翻板。都是偉大的短命,開創了長久的盛世。這可能就是不願付出,又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吧!沉啊。
-
14 # 信plus
1.濫用民力,導致失去民心。
秦朝修建長城,營造靈渠,北抵匈奴,南征百越。
隋朝開挖京杭大運河,三徵高句麗。
2.農民起義揭開反抗序幕,但最終的勝利者依舊是原勢力。
劉邦最終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所依靠的力量仍是關中秦國舊部,楚漢爭霸實質是在劉邦的帶領下,秦國再次攻滅了山東六國。
李唐王朝最終終結了隋末的混戰。李淵是隋煬帝的表哥,同屬關隴集團。關隴集團自北魏崛起,縱橫中國百餘年。
不同處
1.滅亡原因不同
秦朝更多的是因為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導致的反噬,所以劉邦後來採用郡國並行制來緩和。
隋朝滅亡的原因就是隋煬帝的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唐初的制度大多承襲隋朝,科舉制這一制度更是在唐朝得到發揚。
2.統治階層
秦朝滅亡後,帝國的統治階層有過去的古典貴族變成了劉邦及其一大批平民出生的武功勳貴。
隋朝滅亡後,統治國家的仍舊是關隴門閥,勢力並未改變,只是換了一個代理人罷了。
-
15 # 常棣tandy
我覺得秦、隋兩代之二世而亡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點有一下幾方面:
1、二者均是全新時代的開端。秦制和隋制分別代表了華夏文明兩個高度的起始階段。
正是因為是起始階段,所以很多方面並不完善。帝國首腦在很多制度安排和行事方式上都有錯漏,所以產生了大量社會問題而至不可收拾。這兩個朝代也都是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轉折時期。但正因為是轉折期,舊勢力反彈力量過於強大,而秦隋帝王都急於在短時間內解決所有問題,對民力壓迫過甚,加上二代繼承人出現嚴重失誤,這才造成了這兩個王朝二世而亡。
2、秦隋對中國古代政治體制進行了重大改變,在統治階層有一大批敵人。
秦朝廢除了夏商周以來的封建制度,在整個中原實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專制政權。這種制度的好處不用多說,也代表著歷史的發展方向。但是,這種改變對以往貴族士大夫的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他們失去了以往的特權,在秦始皇武力壓制下雖然無力反抗,但一直存在恢復自身以往榮光的想法。
隋朝意識到三國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士族造成的政權更替,從隋文帝開始就著力解決這個問題,創造性的設立了科舉制度,使普通百姓和寒門子弟有可能進入統治階級上層,打破了門閥士族對國家統治權力的壟斷。這同樣使門閥士族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也是在隋朝皇帝這個最強大的門閥士族壓制下保持表面的穩定,但推翻隋朝皇帝已經成了這些門閥士族的共同想法。
3、開創之君在繼承人選擇,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錯誤。
秦始皇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就在於繼承人的設立,他對於這個位置過於戀棧了。臨死前倉促傳位給扶蘇,這就給了趙高、李斯等小人操作的空間。而且秦始皇看人也不夠準,沒發現趙高的本質,也沒有考慮到李斯的軟弱性。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這個責任不可推卸。
隋文帝也是如此,晚年之後越來越猜忌多疑,連自己兩個兒子都看不出來,楊廣本身能力是有的,但楊堅並沒有讓楊廣在治理國家方面經歷足夠的鍛鍊,造成了楊廣繼位後失去控制。至於扶蘇和楊勇兩個原來選定的繼承人,這兩人的能力同樣與自己的父親相去甚遠,但性格還都算寬厚,當個守成之主還是有可能的。
4、秦二世、隋二世的嚴重失誤,給了敵對勢力反撲的機會。
胡亥和楊廣兩人的情況實際上是不同的,胡亥是傻子,楊廣是瘋子。
胡亥是問題的製造者,問題出現後又沒有及時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才給了舊勢力加入到陳勝吳廣起義隊伍當中的機會,使反抗秦朝統治浪潮蔓延全國,造成了秦王朝的滅亡,真正滅亡秦王朝的項羽,就是戰國時期貴族士大夫遺留勢力的代表。
楊廣實際上還是個平均水平以上的帝王,只是急於把所有問題都一次性解決,三徵高句麗、建大運河對民力消耗過甚,隋末農民起義的成果同樣被舊勢力篡奪,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密、王世充,包括之前起兵反隋的楊玄感都是門閥士族的代表。實際上後世明王朝也險些二世而亡。朱元璋試圖解決官僚利益集團整體腐敗問題,當時就曾經出現胡惟庸、藍玉兩個意圖謀反的官僚集團勢力代表,如果不是朱棣想當皇帝,憑建文帝和手下那些書呆子,要麼改朝換代,要麼提前一百年進入明朝後期皇帝被架空的悲慘境地。
不同之處我這裡只說明一點就是帝國首腦所犯的具體錯誤不同。
秦朝的問題是在吞併六國之後仍然用統治秦國的方式來統治統一帝國。在兼併戰爭中,秦國是一部高效的戰爭機器。但戰爭只消耗不生產。秦國甚至願意犧牲內部生產來換取對外戰爭的勝利,只是因為可以透過對外掠奪來彌補內部生產損失。但是六國破滅後,對外掠奪的物件沒有了,秦朝卻沒有改變商鞅以降的經濟政策,民眾自然承受不了。再比如,引發大澤鄉舉兵的直接原因是【遇雨失期,失期當斬】。實際上這是秦一直以來的制度。只是當這種更戍制度只在關中執行時,因為路程較近而出現意外的機率較低。當陳勝等人要從安徽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時,機率就大得多。但是秦朝的制度並沒有給這種意外以容錯空間。這些問題今人可以後知後覺,但是當時的當權者是沒有概念的。比如所謂大興土木的問題,修長城和咸陽宮殿大約常年役使的民夫在150萬左右(有爭議),而秦國時期伐楚一次出動軍隊就是60萬,加上後勤補給人員,也要近百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看,統一後國土面積擴張十倍,征伐民夫增加50%根本不是問題。這就是帝國首腦在新環境下對形勢的錯誤判斷。
隋朝的問題我不成熟的想法大致認為是因為經過南北朝後期門閥政治破產後,皇權失去了制約力量。新興起的寒門官僚因為自身根基薄弱,只能依附於皇權。所以當隋煬帝一心要名垂青史的時候,沒有其他力量能夠制止他的急政。這個問題其實到李唐王朝都沒有解決,即社會命運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個人素質。 直到理學興起,文官集團開始又了另一個有吸引力的價值皈依——道統,可以圍繞在一面道義大旗的周圍才形成制衡皇權的力量,而不是隻能依附皇權。 我的看法是,所謂暴政和奢靡可能是過於表象的東西。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有能力有抱負的皇帝,不是那種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閹寺之手的少爺。他們只是沒有感覺到所處的社會已經改變了。而且,很可能即使他們感覺到了,也不會認為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即使意識到重要性,也找不到解決方案,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鑑。
-
16 # haonanrenjiushiwo
相似之處兩個王朝都結束了分裂局面,實現了大一統。都是短命王朝,經歷兩代皇帝。都是因為皇帝的暴政,爆發農民起義,一個是修長,一個是修建大運河都是累病死民工不計期數。都不是長子繼承皇位,秦朝胡亥繼位,隋朝楊廣繼位。
不同之處秦朝實行選拔制,而隋朝實行科舉制。秦朝中央集權制,隋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
17 # 蕭睿
兩者都屬於暴政。秦朝修長城,修道路無休止徵用百姓,一人逃跑或者延期到達都是死罪。親友都要受株連。隋朝開挖大運河徵用百姓,加賦稅,百姓都食不果腹。
-
18 # 風塵講歷史
秦朝和隋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朝代,這兩個朝代有很多相似點,都是亂世一統的朝代、都二世而亡、都強盛一時、接替他們的王朝都十分強大等。秦王掃六合,隋朝終南北,二者興盛的快,亡的也很急。那麼這兩個王朝滅亡的原因又有哪些異同點呢?
秦隋兩朝都是開創性的時代,一個結束了西周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時期。自然這兩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算是千古一帝,這兩個時期也是中國大地從分裂到統一的重要轉折時期。正是因為處於這樣的轉折時期,舊有勢力才會十分強大,擁有反彈的能力,就像秦末六國復立,隋末諸侯爭雄。而且這兩個王朝的二世皇帝在行政上都有一定的失誤,這才造成強盛一時的王朝滅亡。
秦朝和隋朝統一天下後都對中國的整體進行了改革,所以樹立了一大批敵人。秦朝廢除了傳承千年的分封制度,改為實行郡縣制度,集權於中央,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正因如此秦朝才成為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這種制度的好處就是中央能夠統一排程全國資源做大事,順應了歷史的發展。但是那些貴族士大夫的利益也因此受損,秦始皇在的時候他們還不敢起什麼風浪,秦始皇駕崩後昏庸的胡亥自然鎮壓不了這些昔日的貴族。
而隋朝統一天下後,意識到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士族制度的危害,隋文帝時期創辦科舉制度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舉制度打破了官場由門閥士族壟斷的局面,使得普通百姓和寒門子弟有了進入官場的出路。此制度也嚴重損害了門閥士族的利益,同樣的在國家強大時能夠保持穩定,一旦國力受損,內亂不斷時這些門閥士族就會再次反叛推翻隋朝。
但是統治國家不能只靠將軍,還需要讀書人,所以秦隋兩朝建立後雖知道那些貴族是敵人,可又不得不借助他們的力量治理國家、維持統治,平時這些人將野心隱蔽起來,一旦國家危難之時或皇帝無能之時,他們就會趁火打劫,秦朝和隋朝都是這樣滅亡的,這是最大的相同點。
其次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錯誤。秦始皇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秦始皇在位時一直沒有明確繼承人是誰,直到臨死前才倉促立遺詔預備傳位給扶蘇,這才給了李斯和趙高篡改遺詔的機會。隋文帝也是沒有看出楊廣的另一面,楊廣雖然確實有治國之才,但內心陰險毒辣,相反廢太子楊勇就寬厚多了,若楊勇繼位至少能做個守成之君,不會讓隋朝二世而亡。
正是由於胡亥和楊廣繼位後政策上的失誤,才給了舊有貴族勢力反撲的機會。不過這兩個人失國的方式又不同。胡亥是太過於寵信趙高,以致於叛軍快打到家門口了自己還不知道,還被趙高矇在鼓裡,等到知曉敵情時已經為時晚矣。楊廣呢又是太有能力,但是他想一代人把幾代人的事都做了。開鑿大運河、三徵高句麗、西征吐谷渾、營建東都洛陽並遷都、三下揚州等,哪一件事不是勞民傷財,以致於最後國力過度消耗,在第三次征戰高句麗的途中楊玄感就趁機造反了,一石驚起千層浪,沒過多久天下就再次大亂。
總的來說,秦朝和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舊有的貴族勢力太強大,二世皇帝政策失誤加速滅亡過程。不過這兩個短命王朝卻分別奠基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也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
19 # 辰曦微陽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其相同之處:
(一):秦朝、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短命的王朝,都是經三世而亡,秦14年而亡,隋37年而亡.。
(二):秦、隋都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大統一,都是漢人皇帝。
(三):秦、隋兩朝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開創性的政治制度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和以庸代役等。
(四):秦、隋都興建了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秦長城,隋大運河等。
(五):秦、隋都實行了殘暴的統冶,
(六):秦、隋都因大興土木,實行暴政,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都是歷經三世而亡。
(七):秦、隋滅亡之後,繼其後建立的漢、唐兩代之初的統治者都接受了它們滅亡的歷史教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西漢接受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其後不久出現了繁榮盛世的局面。
(八):秦朝的長城,隋朝的大運河,都非常的勞命傷財,大傷國本,導致民不聊生。生存困難的情況下,百姓們都孤注一擲發動起義。
(九):秦滅六國,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統治,都是在長期分裂之後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
(十):繼承人都沒有選好,秦隋兩朝都不是長子繼承,而且長子都被害。
(十一):都是在如今的陝西境內建都。
(十二):統治者都比較重視邊疆地區、加強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如秦朝加強對南方越族地區的管轄和開發,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
不同之處:
(一):取得政權方式不同。嬴政是繼承王位,後兼併六國,建立秦王朝;楊堅則以外戚身份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後滅陳統一南北。
(二):時代不同。秦統一時處於封建社會初期;隋統一時處於封建社會開始走向繁榮時期。
(三):開國皇帝治國重點不同,故影響不同。秦始皇較注重政治,集中精力建立和鞏固中央集權國家;隋文帝除注重政治外,還較重視經濟,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所以,秦朝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隋朝則為唐朝制度提供製度,為後續的繁榮盛世打下基礎。
(四):對知識分子政策不同。秦朝焚書坑儒,箝制思想;隋朝實行科舉制,藉以籠絡讀書人。
(五):秦、隋兩朝都是選錯繼位者,但不同的是,秦繼任者是能力差些,而隋朝的隋煬帝卻是個文武兼備的人才。
-
20 # 青風徐來
秦朝和隋朝作為歷史上兩個曇花一現卻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朝代,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 曇花一現,短暫統一
秦自公元前221年掃除六合,一統全國開始,到公元前206年皇帝子嬰投降農民軍為止,僅存在16年時間;隋朝從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隋稱帝開始,至618年唐朝建立,共存在了38年。
雖時間存在較短,但都實現了大一統。秦朝之前是尊王攘夷的春秋時期和七國並立的戰國時期。秦之所以能從一個小小的邊陲部落,變成攻滅六國,統一華夏的泱泱大國,除幾代秦君不懈努力外還得益於商鞅變法後的生產力的提升。同樣,隋朝建立前乃至建立時,都是分裂時期。建立前,是三國魏晉南北朝的南北對峙分裂盡300年時期,五胡十六國,割據勢力林立,人民經歷長期戰亂,要求統一;同時民族融合加快,隋唐兩代君主融合少數民族血統。隋文帝於公元589年南下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中國。
(二)首創諸多政策,後世影響巨大
結束分裂後,為維護統一,鞏固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首創諸多政策,鞏固了統一。秦始皇統一後,政治上開啟封建制度,首建“皇帝”稱號,獨攬大權,中央設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縣制,摒棄周朝分封制,經濟上統一貨幣與度量衡;文化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隋在統一後,政治上創立了三省六部制,推行州縣兩級制,改革府兵制,制訂了《開皇律》;經濟上沿用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和租調製並增設庸制;文化上為打擊士族制度,首創科舉制,這一制度一支延續到清朝滅亡。秦朝代雖存在短暫,但這些制度並未因滅亡而取締,相反,這些制度多被接續的朝代所延續、改進,“漢承秦制”,“唐承隋制”,這些制度都為後世做了嫁衣。
(三)興建大型工程 雖勞民傷財 但對經濟發展和國家穩定起重要作用
秦、隋都興建了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秦為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在戰國長城基礎上徵發上百萬人修築了萬里長城,後代朝代在此基礎上修繕、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成為中國的地標式建築。該建築在冷兵器時代甚至中日戰爭時期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為南征百越,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對南方經濟發展起巨大作用。修築秦直道,堪稱最早的高速公路。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隋開通了南北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推動南北方的經濟發展,後世在此基礎上修建京杭大運河,現在成為南水被調的重要依託。
(四)對外用兵 鞏固統治
“對外”指對所控制的疆域外的遊牧政權、割據政權。秦朝派蒙恬大將北伐匈奴,同時南征百越,建立在嶺南地區的統治。隋朝三徵高句麗,雖未成功。
(五) 橫徵暴斂,賦稅嚴苛,毀於農民起義
秦、隋都實行了殘暴的統冶。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外攘夷狄,內興功業”,從而加緊對農民的壓榨。農民交納的田租、田賦,往往佔其收入的三分之二。同樣徭役十分驚人,大興土木,建造離宮別館及陵墓徵發大量農夫、、刑徒、奴隸。秦王朝刑法苛嚴。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不僅廣大農民、奴隸深受其害,連一般官吏也動輒得咎,全國幾乎成為一個龐大的監獄,刑徒之多十分驚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雖未直接滅亡秦朝,但極大的動搖秦朝統治。
隋煬帝三遊江都,徵用大量民夫。三次對高麗的戰爭,徵發民力無數,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為了發動對外戰爭,隋煬帝極力擴大軍隊。與此同時,竟然下令“逆折十年之租”,即預收未來10年的田租,大批農民傾家蕩產。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
(六)繼承人問題上都發生篡權鬥爭
不同之處
起源不同
秦自周朝分封國而來,透過兼併戰爭建立統治。隋朝創始者為北周外戚,篡權建隋,之後一統全國
回覆列表
(1)秦朝鉗制儒家思想,進行焚書坑儒,隋朝推崇儒家思想,籠絡知識分子,實行科舉制。
(2)秦朝是在原秦國基礎上,因為實力強大而統一全國;隋朝是原北周外戚專權而奪取政權,先統一北方,再統一南方。
隋朝與秦朝的相同點:
(1)隋、秦都是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秦結束了戰國時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在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隋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在公元589年重新統一中國。
(2)秦、隋都是因暴政而導致了農民戰爭,成為短命王朝.由於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導致秦末農民戰爭,秦朝歷經11年。由於隋煬帝的暴政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隋朝歷經37年。
(3)秦、隋都有一個聞名於世的宏偉工程.秦朝人民修築了一條長達5000多公里的萬里長城;隋朝勞動人民開鑿了全長四五千裡的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