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權謀家
-
2 # 天長水秋
這是一段公案。在三國志記錄此事的文字背後,一定還隱藏著沒有說出來的東西,這東西大概就是答案
-
3 # 司馬砸光
可以說是,也不是。曹操霸佔張繡的寡嬸、大美女鄒氏是雙方矛盾激化的爆發點,但不是最根本原因。
張繡原屬西涼軍團,被劉表接納安排在宛城屯軍。曹操要圖謀荊州,勢必要先打掉張繡這道拱衛劉表的防火牆。曹軍壓境,心高氣傲的北地槍王張繡雖然在賈詡的建議下投了降,卻心有不甘。加之曹操強納鄒氏,讓張繡感到並沒有獲取曹操尊重,非常不滿並暗中計劃反戈一擊。
曹操得知了張繡的異動,也計劃做掉張繡。巧的是曹操的計劃被張繡捕獲了,於是提前發起叛亂,曹昂和典韋為保護曹操出逃而戰死,年僅十歲的曹丕也騎馬逃出生天。
所以說,張繡的降而復反,並不全因嬸嬸被辱,說到底還是為集團利益考慮,他還是有與曹操扳扳手腕的夢想,萬一實現了呢?敬張繡是條漢子!
-
4 # 小格格爸比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徵荊州,路過宛城,順便摟草打兔子,征伐張繡,張繡見曹操勢大,遂舉城投降。一日,曹操飢渴難耐,侄子曹安民做了兼職老鴇,給曹操介紹了張繡寡居在家的貌美嬸嬸鄒氏,不管是曹操與鄒氏是乾柴烈火還是曹操強行霸佔鄒氏,總之張繡得知此事後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驟然發動襲擊曹軍,曹操大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均戰死,宛城失利可謂是曹操的“滑鐵盧”。
事情的經過基本上就這樣,張繡叛曹其嬸嬸被辱是誘因,但絕不是主要原因,大家都是江湖兒女,豈會因為兒女情長亂了分寸。張濟死後,張繡接管了張濟的軍隊,彼時張繡在軍中威信還不高,尚需老將提點,加之軍中老將對鄒氏比較敬重,曹操霸佔(姑且用這個詞)鄒氏,這無疑對張繡的威信產生了巨大的威脅,要麼預設事實,後果就是張繡在軍中毫無威信,軍心渙散;要麼起兵反曹,重新聚散軍心。生存還是死亡的抉擇擺在張繡眼前。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曹操在張繡投降後,插手張繡軍中事宜,欲以架空張繡,有例為證:有名勇武過人的軍中老人胡車兒,他是張濟時代的元老,號稱力大無窮,曹操曾當眾賞賜黃金,並不吝讚美之詞稱譽,更是暗示胡車兒架空張繡。是可忍孰不可忍,張繡氣的是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這是多方原因合力引起的後果,並不單單如題中所言。
-
5 # 嘉會天下
這一事件史稱“宛城之戰”(或“淯水之戰”),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發生在今河南省南陽市的一場戰役。“戰宛城”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橋段,也是京劇、豫劇、粵劇等傳統曲藝中的經典曲目,是故我們說道說道。
裴松之注《三國志》從多個角度詳細記述了該戰的全過程。張繡“復叛”曹操的起因,正如題主所言,就是“曹操霸佔其嬸嬸”。
俗話說,《三國演義》“七史三虛”。應該說羅貫中準確把握了“張繡復叛”的原因,但看完第十六回“曹孟德敗師淯水”之後,還是不得不拍案叫絕:自此“曹操好色害死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的形象深入人心,真是“色字頭上一把刀,陰溝裡面翻大船”!
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把張繡復叛歸因於曹操強納濟妻致張繡怨恨,密謀殺繡事洩,張誘為求自保搶先突襲大敗曹操,曹昂、曹安民被害,曹操險遭不測1.宛城之戰的歷史背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7月,漢獻帝在董承、楊奉護送下回到洛陽,成了人見人棄的燙手山芋。曹操採納荀彧建議迎獻帝於許縣,改名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袁術在淮南將要稱帝,孫策脫離袁術席捲江東。而呂布佔據徐州,對曹操構成巨大威脅;張繡南依荊州劉表駐紮宛城,成為曹操的肘腋之患。時逢袁紹在河北正和公孫瓚火拼,給曹操提供瞭解決呂布、袁術、張繡的有利時機。
曹操首先將目標指向了宛城張繡。董卓餘黨內訌,張濟“屯弘農,士卒飢餓,南攻穰,為流矢所中死”,張濟族子張繡統其眾(見《卷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在賈詡的說服下接受劉表招安,任南陽太守屯兵宛城成為劉表北藩(見《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此前劉表依靠蒯越、蔡瑁、黃承彥(邔縣黃氏)等當地豪強,平定內亂,供奉朝庭被封為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且假節鉞,坐擁長沙、零陵、桂陽、武陵、江夏、南郡、南陽、章陵等荊襄八郡,“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安全的割據勢力,“理兵襄陽,以觀時變”。且延納資助關西、兗州、豫州學者千人之多,開立學官,愛民養士,從容自保(以上見《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下》)。張繡坐穩南陽之後只能向北發展,自然威脅洛陽、許都,曹操必急除之而後快。
2.《卷一.武帝紀第一》詳述了戰役全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到達宛城,張繡投降,既而後悔復反。曹與之戰,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曹昂也中矢“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與曹安民遇害。曹操退回舞陰,破張繡追騎。張繡南撤穰城,與劉表會合。曹操還許都後,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繡,曹操遣曹洪出擊不利,只得退屯葉縣,多次被張繡、劉表侵奪。
冬十一月,曹操再度南征,至宛,“臨淯水,祠亡將士,歔欷流涕”,將士感功慟哭,攻拔湖陽,生擒劉表守將鄧濟,繼爾攻下舞陰。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圍攻張繡於穰城,夏五月劉表遣兵救繡,欲斷曹操後路,張繡追擊,聯軍會於安眾據險夾攻。曹操夜鑿地道,過完輜重後預設伏兵,天明奇兵步、騎盡出,大破追兵。秋七月,曹操還許。
九月,曹操分兵守官渡,袁紹招降張繡,張繡聽從賈詡之謀冬十一月率眾降曹。十二月,曹操擒殺呂布,合軍官渡。
3.《卷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記述了張繡“復叛”之因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裴松之引《傅子》曰:“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比較符合史實。緊接著引《吳書》介紹了張繡反叛的陰謀:“(淩統)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
該傳也寫了張繡復降後的結局:“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從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薨,諡曰定侯。”裴松之引《魏略》揭示了張繡實則終因羞愧而自殺:“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4.《卷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可作印證
“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賈詡作為張繡謀主,"繡執子孫禮”。賈詡勸說張繡與劉表連和時,曾南見劉表,表以客禮待之。賈詡評論劉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見裴所引《傅子》)。足證張繡為實心降曹,只因曹操強納鄒氏又逼反了張繡。曹操後用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冀州未平時,參與司空軍事。
宛城之戰規模不大,未能根本改變天下局勢,但對於曹氏家族而言影響深遠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假如曹操不帶其到宛城,曹昂得以不死,或許不會有其後的奪嫡之爭。曹魏亡於司馬懿父子,實則因曹丕早死,曹操後人人才凋零,終被司馬氏所乘。曹丕、曹植夲人中翹楚,強孫權、劉備子孫萬里,若不內耗,必強勢奠定曹魏百年基業。若如此,或許不會有五胡亂華的發生,古代之歷史必將改寫。
而且此戰之後,一向惜墨如金、尊崇曹魏的陳壽,無意中暴露出曹操的“奸雄本色”,這恐怕是“為尊者諱”的陳壽也沒想到的。宛城大敗後,曹操對諸將說:“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卷一.武帝紀第一》)。好色而已,扯什麼犢子!
清末民國著名學者蔡東藩認為,論才略張繡遠不是曹操對手,曹操之所以有此敗,是因為沉迷女色,並評價說:“曹操為亂世奸雄,乘機逐鹿,智略過人。袁紹袁術諸徒,皆不足與操比,遑論一張繡乎?乃宛城既下,遽為一孀婦所迷,流連忘返,幾至身死繡手,坐隳前功。”
“戰宛城”後,曹操好色是出了名的,而且嗜好獨特,尤喜納孀婦、戰俘,成為八卦談資。易中天說曹操“生活上是比較隨便。他吃不講究,穿不講究,長期在外行軍打仗,對女人大約也只能將就,不能講究。”(《品三國》34頁)其實不然,在戰場上他也沒將就,甚至以犧牲儲君、愛將為代價。操在《遺令》中說:“吾婕妤伎人,皆著銅爵(雀)臺。於臺堂上施八尺床、繐帳、朝脯上脯之屬,月朝十五,輒向帳作伎。”曹操為魏王,其妻妾除王后之外,下有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他把婕妤與伎人並稱,表示婕妤以下,地位卑賤,與藝伎差不多少,而藝伎除歌舞之外,也是曹操的洩慾工具。狗什麼時候能改掉吃屎的毛病呢?其後繼者曹丕繼位後將其後母全數笑納,豬狗不如,估計曹操在地下也自嘆弗如!
“宛城之戰”的研究,可以戳破南陽“躬耕地”造假的謊言陳壽在《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中,開篇即記述“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其後裴松之隨即對“躬耕地”注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而南陽人非要把“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之“南陽”,附會成隋開皇年間廢“南陽郡”於“宛城”所置的“南陽縣”。瞭解“宛城之戰”後,不難判斷: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會帶諸葛亮兄弟姐姐四人在宛城投奔劉表嗎?那地方,從正月開始就在開仗哦!況且公元199年後即為曹地,諸葛僅18歲,讓他遠離襄陽師友、親屬去宛城七里崗種地,怕是南陽鄧縣土地全是石塊,抑或張繡打仗時土地大派送,且有D車或地鐵直達260裡外的七里崗!
-
6 # 似水流年
個人觀點:張繡反叛可能是因曹操利用其得位不正的政治弱點做文章事敗所致.張繡是張濟的侄子,三國時期各軍閥多是子襲父職,張繡是例外,例外的事情自然會有矛盾產生.比如:張濟夫人(代表外戚集團)與其它受張濟倚重的老兄弟(代表元老集團)會怎麼想?所以曹操要兼併張繡(歸附與兼併的差別老大了),利用張濟夫人和胡車兒做政治文章是極可行的策略.但秘密會見被抓了把柄,張繡對軍隊的控制力極強,搞分裂失敗反被捅了一大刀.而張繡得位於張濟,又沒有實證,不好把家事昭告天下殺嬸殺弟;曹操同志對剛歸附的股東下陰刀也不符合將來的政治形象.所以事全推到女人身上了,反正色字也是個筐,啥事往裡裝.所以有這種推測實在是怎麼看一代嫋雄曹操都不像那種好色到不自控以至政治智慧降低到零的人.對於曹操這種人物,權傾天下才是第一,其它無外都是可利用的棋子罷了.
-
7 # 阿182180623
張繡大家並不太陌生,歷史上兩次投降曹操。他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人稱“北地槍王”,槍法了得。
曹操南征時張繡率兵投降,曹操娶了張濟的遺孀,也就是張繡的嬸嬸。張繡覺得這是曹操故意羞辱自己,因而對曹操懷恨在心。張繡找到合適的時機,反叛了曹操併成功偷襲,殺死曹操長子曹昂,武將典韋。之後曹操率兵攻打其多次,都以失敗告終。後來張繡主動再次投降了曹操,並參加了著名的官渡之戰。
也就是這次大戰後,曹操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結為親家,緩和矛盾。曹操知道張繡並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威脅,再有曹操為了招財納賢,所以不計前嫌,樹立了惜才的形象,維護了曹操的利益。
所以張繡反叛曹操兩次都沒有被曹操殺死。
-
8 # 潯陽鹹魚
《三國演義》裡,羅貫中給曹操加戲“找妓女”,確實是有醜化曹操的形象,也是羅貫中在史書記載的基礎上發揮創作出來的,評價個“七分實,三分虛”也是可以的。
曹張嫌隙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率七軍討伐佔據宛城的涼州軍閥張繡,張繡和賈詡兩人一合計,拍板決定投降,因為曹操此時已是大漢朝廷的司空,“奉天子以討諸侯”,賈詡和張繡需要儘快與其他涼州人(李傕、郭汜等)劃清界限。
曹操不戰而勝,自然大喜過望,於是他在城外安營紮寨,宴請張繡及其部將。在這段時間裡,曹操做錯了好幾件事。
第一,曹操給張繡等人敬酒時,侍衛典韋站立在曹操身後,舉著大斧盯著對方,張繡等人都心懷畏懼,不敢仰視。
《三國志·典韋傳》:太祖徵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典)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第二, 曹操把張繡的叔母,也就是張濟的遺孀收為小妾。
張繡的年齡無考,而賈詡生於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以張繡對賈詡以“子孫禮”來推測,張繡的生年約在160-170年間,曹操生於永壽元年(155年),可推張繡的年齡比曹操小不了多少。
第一件事,讓張繡及其部將感到曹操對自己的不尊重和威懾,第二件事,則是直接讓張繡覺得非常難堪,感覺自己被羞辱了,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張繡自幼成長於涼州,有著涼州人的彪悍之風,自然承受了不這樣的羞辱,於是產生了不滿情緒。與此同時,曹操對張繡也產生了芥蒂,甚至有了殺意。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南征,軍淯水,(張)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按照《傅子》的記載,說張繡軍中有一名猛將,名叫胡車兒,深得曹操喜愛,曹操還向其贈送黃金,欲收為己用,張繡聽聞此事,更是恐懼,認為曹操想收買自己的心腹之人行刺自己(如呂布刺董事)。
不管是如《張繡傳》所說,是曹操已經有了殺害張繡的意圖,還是如《傅子》所說,張繡因為胡車兒的而對曹操更加恐懼。總之,張繡決定先下手為強。
賈詡獻計按照《吳書》記載,張繡找賈詡商議對策,賈詡則定下計策。賈詡派人向曹操通告:“張繡軍願全體撤出宛城,遷往城外駐紮,但是要路過曹操軍營,請求安排方便。”曹操不懷疑其中有詐,便爽快應允。
張繡整頓兵馬之後,又派人向曹操解釋:“我軍缺少車輛,武器鎧甲無法運輸,請允許我軍士兵穿戴鎧甲。”此時的曹操仍然相信張繡忠誠,不加懷疑,也一併應允。
某日,張繡率軍出城,在透過曹操軍營時,一聲令下,全軍發動突襲,本在一旁圍觀的曹操軍士們措手不及,而被打得潰不成軍。
張繡率軍猛攻曹操的中軍軍營,曹操見抵擋不住,便騎著快馬逃走,其貼身侍衛,都尉典韋帶著親兵守衛營門,張繡軍正面無法攻入,便從四周摧毀營地柵欄,突入營地。典韋腹背受敵,親兵只剩十餘人,仍然以一當十,不肯投降。
最終典韋寡不敵眾,身上負傷數十處,血流如注,仍然寧死不屈,力盡之時,仍然瞪著眼睛大罵張繡而死。
話說,曹操騎馬逃亡之時,張繡的騎兵也在追擊。曹操所乘的馬名叫“絕影”,被追兵的弓箭射傷腿部,曹操的右臂也中箭,危急之時,曹操的長子曹昂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
最終,曹操逃出去了,曹昂遇害。同時遇害的還有曹操的侄子曹安民。
《三國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曹)昂、弟子(曹)安民遇害。裴注引《魏書》: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裴注引《世語》:(曹)昂不能騎,進馬於公所,公所故免,而(曹)昂遇害。後話張繡復叛這件事,詳細原因如上所述,題目所說曹操納張繡嬸嬸這件事,只是誘因之一。
-
9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曹操霸佔張繡的嬸子,只是曹操和張繡翻臉的導火索,張繡反叛曹操的直接原因是曹操想要殺死張繡。曹操偷偷結交張繡手下的將領,對待張繡的態度非常的傲慢,早已激起了張繡的強烈不滿,即使曹操不霸佔張繡的嫂子,張繡也會發動反叛。
張繡是涼州軍閥張濟的侄子,在張濟去世之後,張繡繼承了張濟的勢力,帶領軍隊依附到了劉表的身邊。曹操聽說張繡駐紮在南陽一帶,擔心張繡會趁機偷襲許昌,於是曹操先下手為強,率領大軍南征張繡。
張繡聽說曹操的大軍來襲,便率眾投降了曹操。因為張繡不戰而降,曹操對待張繡的態度非常傲慢,張繡感覺受到了曹操的侮辱,非常後悔向曹操投降。曹操又給張繡的將領胡車兒送禮物,胡車兒將這件事告訴了張繡,張繡認為曹操要謀害自己,便找到賈詡商量對策。
張繡的嬸子鄒氏年輕漂亮,曹操接受張繡的投降後,霸佔了張繡的嬸子。張繡聽說這件事勃然大怒,下定決定要反叛曹操。張繡派遣胡車兒偷走了曹操保鏢典韋的武器,趁著深夜偷襲曹操的大營。
驕傲自大的曹操沒有做出任何防備,張繡的軍隊有備而來,曹操的大軍一路潰散,曹操在將領的掩護下殺出了重圍。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都被亂兵殺死。典韋為了掩護曹操撤退,赤手空拳抵擋張繡的大軍,在營門口被亂刀砍死。
在張繡偷襲曹操之前,曹操在北方的征戰一路順風,漸漸產生了驕傲的心理。而在張繡偷襲曹操之後,曹操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險些就丟掉了性命。曹操戰敗退回許昌後,袁紹寫信侮辱曹操,曹操一度羞愧難當,在謀士們的勸說下才緩過勁來。
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由於曹昂戰死沙場,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一怒之下回了孃家,再也沒有回到曹操的身邊。曹昂之死讓曹操愧疚一生,曹操臨死的時候說:“我這輩子沒有愧對過任何人,假如人死後有靈,曹昂問我:“我母親在哪?”我該怎麼回答呢!”
在受到慘痛教訓之後,曹操逐漸改變了驕傲自大的心態。張繡第二次投降曹操的時候,曹操強忍著仇恨,給了張繡極高的地位和封號,並且同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後來劉備、張魯投降曹操,都受到了曹操的優待,這都是曹操吸取張繡的教訓,進行了一系列改變的結果。
-
10 # 書書影視
在曹操南征張繡,結果不知道是曹操王八之氣太強大,還是曹操主角光環來了個大爆發,反正等曹操大軍開到宛城北岸的淯水時候,本來已經投降劉表的張繡,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得到了宛城。本來是一個完美的收場,卻因為曹操人妻愛好症發作,設宴款待一番張繡後,曹操大概已經有點飄飄然了,居然在張繡的大營中把張繡的嬸孃當三陪一樣,隨便招來伺候自己,一連好幾天,天天如此。結果張繡一聽,雷霆震怒,當即決定反叛曹操,趁曹操在大營中,連夜偷襲曹操,結果曹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但猛將典韋掛了,就連自己的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全都在亂軍中被一波帶走,自己也右臂也中了一支箭,要不是曹洪把自己的馬給了曹操,曹操也極有可能就此登上西方極樂世界享福去了。曹操大兒子曹昂死後,養母丁夫人傷心欲絕,決意要跟曹操這個狗男人離婚,因為是他的一時好色害死了曹昂,可見曹操此時的處境有多尷尬。說到這裡,就有很多人認為張繡是因為曹操霸佔了自己的嬸孃,給自己哥哥張濟戴了綠帽子才毅然偷襲曹操,徹底反叛曹操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認為曹操霸佔張繡的寡嬸,大美女鄒氏僅僅是雙方矛盾激化的爆發點,但不是最根本原因。張繡原屬西涼軍團,被劉表接納安排在宛城屯軍。曹操要圖謀荊州,勢必要先打掉張繡這道拱衛劉表的防火牆。曹軍壓境,心高氣傲的張繡雖然在賈詡的建議下投了降,卻心有不甘,畢竟此前張繡屬董卓管理的西涼軍,西涼軍天下聞名,曾經多次擊敗匈奴軍隊,現在作為西涼軍舊部一員的張繡,卻在佔據宛城要地,兵力充足,連帶著宛城向曹操投降,內心作為軍人的血性,多少都讓張繡不屈。本來已經投降的張繡,心想只要曹操能給自己的待遇好一點,自己也就忍了,偏偏曹操卻在自己的大營裡面,公然把自己哥哥的老婆,自己的嬸孃鄒氏當做三陪一樣,呼來喝去的叫來陪睡,你叫張繡把臉放到哪裡去?天下人又會怎樣看待張繡。當然這不過是表面原因而已,真正的原因其實就是利益。
-
11 # 補位
三國演義裡記載
曹操在南陽征討張繡
張繡和他叔叔商量頭像
在投降後 曹操喝了點酒 問手下 附近有沒有漂亮女人
那手下說剛才在張繡叔叔的帳篷裡看到一個美婦人
曹操喜歡婦人不喜歡少女
就命其手下帶來
張繡後來得知自己的嬸嬸被曹操玩了 大怒
於是直接反了
-
12 # 豹眼看歷史
曹操霸佔了張繡的嬸嬸,是張繡反叛的直接起因,但不是張繡反叛的根本原因。
張繡投降之後,曹操得意忘形,忘記了對張繡合適的封賞。由此導致了張繡的反叛,始作俑者,就是號稱“第一毒士”的賈詡。
01
張繡投降
197年,曹操率軍南征張繡,部隊剛剛到達淯水,賈詡就勸說張繡率眾投降。
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就佔據了宛城,天天跟張繡觥籌交錯,得意洋洋。
一次酒醉後,就想找個三陪,結果手下就把張繡的嬸嬸(演義中稱作鄒氏),推薦給了曹操。曹操非常滿意,天天喝酒聽曲,沒顧上考慮對張繡及一干人員的封賞安排。
謀士賈詡認為,這樣不是個結局,就鼓動張繡反叛。恰恰是曹操霸佔了張繡的嬸嬸,就以此為藉口,偷襲曹操,將曹操殺得丟盔棄甲。曹操僥倖逃脫,其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戰死。鄒氏也在戰亂中被殺。
02
張繡再降
張繡反叛後,與曹操又經過了幾次交鋒,互有勝負。
199年,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派人聯絡張繡夾擊曹操,並專門寫信給賈詡示好。
賈詡為張繡分析利弊,力勸張繡投靠曹操。
此時的曹操,面對袁紹大兵壓境,背後的張繡是其心腹大患。
這時候張繡投降,對曹操來說是天大的餡餅。
賈詡汲取了第一次勸說張繡投降的教訓,選擇了這個最佳時機再次投降。
張繡、賈詡都得到了曹操很高的封賞和重用。
官渡之戰,張繡、賈詡為曹操最終獲勝,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03
反叛的根本原因
張繡反叛是以曹操霸佔了其嬸嬸為藉口,這個很勉強。
其一,其嬸嬸已經是守寡在家,儘管張繡接管了其叔叔張濟的部隊,但並不能接管他嬸嬸的一切。其嬸嬸也需要一個歸宿,能夠得到曹操的寵幸,對張繡將來在曹操手下混事,有利而無害。
根本而言,張繡背叛劉表,投靠曹操,就是想有一個更好的出路。
但曹操沒考慮周全,只讓其嬸嬸高興,沒讓張繡滿意。
加之,賈詡勸說張繡投降,結果啥也沒得到,很沒有面子。
也就是說,沒有賣一個好價錢,自然也就反叛了。
官渡之戰前,賈詡再次勸說張繡投降,張繡難道就忘了其嬸嬸的事了嗎?
顯然不是。
其嬸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投降後能夠得到曹操多大的封賞。
條件合適,也就死心塌地追隨曹操,不再有二心,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
13 # 古典君000
古典君認為張繡反叛曹操的原因有二:
一,張繡投靠曹操後不得志,被曹操輕視。
二,因曹操霸佔其嬸嬸,心中有所不滿,但這還不足以使張繡反叛曹操。真正的原因是源於自保,不得己而反叛。
張繡少時便以義氣出名,跟隨張濟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張濟死後便接管了他的軍隊,後投靠了劉表,據守宛城。
曹操南征, 張繡率眾投降,但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還被曹操所蔑視,鬱郁不得志。
直至曹操霸佔其嬸嬸鄒氏,而心有怨恨,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先下手為強,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張繡引兵追擊,被曹操擊退,於是張繡退回防守穰城,再次與劉表聯盟。
所以張繡反叛曹操只是為了自保。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張繡當時太輕易的就投靠了曹操,使曹操對他產生了輕視,看不起的態度。
張繡反叛後,與曹操互有勝敗,使曹操吃了不少苦頭。在最關鍵的時候又投靠了曹操,這時曹操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與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
所以說投奔別人,也是講究時機的。
-
14 # 閏土看歷史
建安二年,曹操攻打佔據宛城的軍閥張繡,大軍剛到,還沒開戰,張繡就率軍投降,曹操很開心。並納張繡的嬸孃為妾,張繡懷恨在心,於是趁曹操不備忽然反叛,曹操不光兵敗,而且在戰爭中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都戰死了。《三國演義》中描述這段故事的時候,稱張繡嬸孃為鄒氏,然而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這位夫人的姓氏。受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張繡的反水完全是因為曹操霸佔嬸孃,感到恥辱而攻擊曹操,然而從正史中的資料來看,此說並不足信。
一,張繡與叔叔的關係並不鐵。張繡的叔叔叫張濟,是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殺後,李榷,郭汜,張濟等人率西良軍殺回長安,替董卓報仇。張繡跟隨叔叔在軍中得到升遷。建安元年,擔任驃騎將軍的張濟率軍進攻劉表管轄之下的穰城以搶奪軍糧。卻被穰城計程車兵用冷箭射死。張濟死後,軍隊被張繡統領。然而張繡並不是為叔叔報仇,反而很快的投靠了劉表,並且二人相處融洽。如此可以知道張繡和叔叔張濟的感情並不好,那就不存在為了嬸孃而反殺曹操的可能性了。再說,張繡作為一個軍閥,在漢末群雄並起的時代中一步步成長起來,其政治頭腦與普通人肯定是不一樣的,怎麼會為一個女人而輕易的決定軍事行動的走向呢!這就像後世都說吳三桂是為了陳圓圓而投靠清軍一樣,屬於戲說,不足為信。
二,史書中的記載證明張繡反水是出於自保。《三國志. 張繡傳》記載曹操納張濟的遺孀為妾後,張繡很生氣,曹操知道後打算幹掉張繡,誰知道訊息洩露,張繡提前發難。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三國志 .魏書 .張秀傳》重點在後半段,曹操不光納了人家的嬸孃,還想殺人。張繡知道後,先發制人。在裴松之的注中引用了《吳書》的載入,曹操經常賜金銀給張繡身邊的猛將胡車兒,這讓張繡更加疑心曹操是要收買部下取自己性命。所以降而復叛,突然襲擊曹軍,之後再次與劉表聯合。對於曹操納嬸孃為妾,作為侄兒的張繡是感到恥辱的。他都投降了,曹操卻如此侮辱自己,對比劉表,真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然而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還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嬸孃只是這個矛盾爆發的一個導火索或者說是一個藉口。
三,霸佔之說來源於電視劇《三國演義》,是一種新的藝術改編。曹操是否強屬於佔張濟的遺孀,這個史書上沒有記載,然而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並不是霸佔,而且鄒氏自己願意的。也就是說這段感情是兩廂情願的,並無霸佔之說。
操曰:“夫人識吾否?”鄒氏曰:“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操曰:“今日得見夫人,乃天幸也。今宵願同枕蓆,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鄒氏拜謝。是夜,共宿於帳中。鄒氏曰:“久住賬中,繡必生疑,亦恐外人議論。”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曹孟德敗師淯水》小說中的描寫簡直是郎情妾意啊!到了拍攝《三國演義》電視劇時,出於剔除封建糟粕的需要,也符合現代人的理解,故此才有了鄒氏迫於無奈而被曹操霸佔的劇情。而大部分人又是透過電視劇瞭解到這段故事,所以才有了曹操霸佔嬸孃致使張繡反叛的印象。
總結:真實的歷史是殘酷無情充滿了利益權衡的,並不是如故事裡說的那樣簡單。張繡的叛亂完全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跟著曹操會被殺掉,跟著劉表能平安無事,並且相處融洽。我大膽的做一個猜測,張繡之所以不戰而降,其實是屬於一種觀望,他在接觸曹操後和劉表進行對比,得出不能跟著曹操混的結論,所以以嬸孃為藉口,發動襲擊,再次回到劉表身邊。而嬸孃充當的不過是一個藉口的角色。
當然,由於這段歷史我只參考了《三國志》的《張繡傳》和《武帝紀》。或許並不妥當,還望有識之士多多賜教!共同進步。
-
15 # 不沉的經遠
歷史上曹操納了張繡的嬸嬸為妾,確實是引發張繡反叛的重要誘因。
根據《三國志·張繡傳》記載,張濟死後,他的侄子張繡接受了他的部隊,並在劉表的招撫下,屯駐宛城。曹操南征兵至淯水,直逼宛城,張繡自知不敵,在賈詡的勸說下決定投降。
本來事情也就這麼結束了,曹操的南征也算圓滿結束,但是這個時候曹操卻沒管住自己的下半身,把張濟的遺孀納為妾。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沒《三國演義》裡寫的那麼猥瑣,曹操並不是找妓女找到了張濟遺孀的頭上,而是其他原因。
不過張繡知道此事以後還是大為不滿,對曹操有了恨意。而曹操得知以後,決定秘密除掉張繡。結果走漏風聲,張繡先下手為強,率軍突擊曹軍,曹操大敗,連兒子曹昂和貼身保鏢典韋都死在亂軍之中。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而根據裴松之在《三國志》裡所注的《傅子》,則是說張繡的叛變原因是因為曹操厚賞他的部下勇士胡車兒,擔心要對自己不利,所以才發起叛亂,說法和《三國志·張繡傳》有所不同。
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考慮到《三國志》比《傅子》更權威一些,因此還是以《三國志·張繡傳》的說法為準。而《傅子》所說的,可能是曹操得知張繡不滿以後採取的措施。所以張繡叛亂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曹操納了他的嬸嬸為妾,最終引發兩人互相猜忌,並最終兵戎相見,曹操吃了大虧。
-
16 # 歷史迷猴神通
世界上,多少戰爭的發生似乎都埋怨了女人,建安二年,曹操納張濟遺孀鄒氏為妾,結果張繡反了曹操。張濟是張繡過世的叔叔,鄒氏是張繡的寡嬸,
可能看上去,老藝術家曹操納鄒氏,是不尊重主動投降的張繡,被張繡教育做人是罪有應得。但事實上,每一件重要的事件背後都可能有一眼看不到的原因。
01.宛之戰的來龍去脈張繡所在的南陽一帶,離許昌很近,註定是曹操必須要佔據的一塊土地。
官渡之戰以前,曹操終於率領大軍南征,在淯水紮營,張繡面對氣勢洶洶的曹操,終於舉眾投降。看上去,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三國志•魏書》裡,記載了之後發生的事情: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繡還保穰。
很顯然,直接原因是鄒氏被曹操納妾,引起了張繡的憤怒。但讓張繡因憤怒而發展到叛變的,好像還是因為老藝術家曹操想要壞人做到底:預備殺有怨氣的張繡。
曹操的人品在這裡可見一斑,他不僅要娶別人的嬸嬸,而且還不容許人家生氣。
但沒等到曹操動手,好漢張繡竟然先下手為強。戰爭的老藝術家曹操終於為他的人品付出了代價。他不僅戰敗,而且失去了長子曹昂。
02.張繡其人:也是一條好漢事實上,曹操並不太瞭解張繡的厲害。事實上,張繡也是一條英雄好漢。《三國志》裡記載了他的人生:
張繡,武威祖厲人,驃騎將軍濟族子也。邊章、韓遂為亂涼州,金城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雋。繡為縣吏,間伺殺勝,郡內義之。遂招合少年,為邑中豪傑。
從之前的經歷看,張繡行事果斷,作風豪爽,很得人心,並不是等閒之輩。
而曹操,在收降了張繡之後,卻並沒有把他重視起來,反而急於納娶鄒氏。這就像是打了主動投降的張繡的臉。
03.張繡叛曹的真實原因但張濟反水曹操的更深刻原因,卻在於他們之間各自不同的出身背景。
事實上,張繡叔叔張濟出自董卓帳下,很顯然,從地緣屬性上來看,他和張繡叔侄二人屬於涼州集團的。而曹操,則屬於函谷關以東的軍事集團。
換句話說,曹操和張繡不是相互信任的力量,所以,在最初開始,張繡就受到了猜疑。在這種情況下,張繡反水曹操,也是他尋求突破的一種政治智慧。
所以,曹操納妾並不是讓張繡反水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因出身不同,而沒有產生足夠的信任的基礎。
而後來張繡再次投曹後,曹操為了增強他們之間的信任,終於和張繡結成兒女親家。《三國志》記載:
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
-
17 # 大鍋故國神遊
曹操徵張繡這件事發生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之所以要選擇在這個時候南征張繡,是有原因的。
如果按照謹慎一點的說法來講,曹操和袁紹本來是盟友關係。其實熟悉史料的朋友都明白,從討董開始,曹操其實一直都是袁紹“小弟”的身份。關於這個問題,《三國志》裡多有避諱。因為此問題不是本題的重點,所以就不做展開了。
然而隨著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和曹操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增強,曹操對這位昔日的“大哥”就有點不“尊重”了。雙方的關係持續走向惡化,已經意識到自己和袁紹終有一戰的曹操,必須在這之前解除來自其他方向的威脅,而宛城的張繡就是他的一個目標。
張繡本來是武威人,在其從父張濟手下效力。他之所以駐紮在宛城,完全是一個偶然。張濟在關中因為缺糧,南攻荊州跟劉表打了起來。張濟在戰鬥中被流失射殺,張濟就以從子的身份接管了張濟的部隊。這個時候劉表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水平,主動對張繡示好,並在隨後順利招降了張繡這支部隊,並讓張繡駐在宛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由於張濟的意外戰死,張繡不僅獲得了他的軍隊,還因為和劉表合作,擁有了一塊自己的根據地,成為一方軍閥。然而,正因為如此,張繡和劉表的合作的基礎是非常脆弱的。張繡表面上加入了袁紹的大聯盟,但是他本人卻不是堅定的反曹分子,他和誰合作,完全是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這也是他會在後面反叛曹操的一個更重要原因。
這段交待看似有些冗長,但是這卻是我們理解張繡對曹操降而復叛的關鍵。
曹操南征之時,軍隊剛到淯水,張繡就主動投降了。這當然是因為曹操實力遠在張繡之上,而“大盟主”袁紹還忙著在冀州和公孫瓚火併,根本顧不上這頭。
《三國志·張繡傳》: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傅子》:
“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之,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張繡投降曹操以後,沒過多久就發動叛亂,還差點把曹操殺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都在這次叛亂中喪生。
關於叛亂的原因,《三國志》和《傅子》給出了兩個不同的原因。這兩個原因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本質完全一樣。
張繡本傳裡說是曹操“納濟妻”,也就是說曹操“納”了張繡的嬸孃。《三國演義》裡把這段演繹成曹操開始想找妓女,然後才找到張繡嬸孃頭上,這顯然是羅貫中的“妙筆生花”,時時刻刻不忘“黑”曹操一下。
其實曹操這個行為在當時本身並沒有什麼侮辱意味在裡面,清代學者周錫恩在《傳魯堂文集·讀外戚世家》裡,對此有過一番詳盡而符合歷史真實情況的解釋,“儒者重言女節,其義甚嚴,其說起於南宋以後,漢(朝)人或未之重也。”並且他還舉了呂后,薄姬,王太后,衛子夫、李夫人、尹婕妤等一大堆例子,表明在漢代人的觀念裡,這並不是什麼有失體統或者傷害尊嚴的事。
那麼,既然曹操納張繡嬸孃,在當時只能算一個“正常操作”的話,張繡又何以“恨之”呢?
劉備在取得益州後,娶了寡婦吳氏,並且還立為皇后這件事,或許能給出答案。吳氏前夫劉瑁是劉璋的哥哥,而吳氏之兄就是吳懿,所以吳氏同時和劉璋家族還有東州勢力都有密切的關係。劉備以外來者身份進入益州,攆走了劉璋,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援,聯姻自然是一個極有效的手段。
曹操納張繡嬸孃,固然有他自己“好色”的因素在裡面,但是卻觸動了張繡敏感的神經。我們前面交代過,張繡是因為其從父張濟意外戰死,以從子身份才獲得了這支軍隊的統領權,他在軍中的地位本身就要打一個問號。現在曹操納了張濟寡妻,一下子就拉近了自己和張濟餘部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張繡自然會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很大威脅。張繡投降曹操本來是想獲得更多的好處,現在卻面臨被“做掉”的可能,心裡產生不安全感,並因此“恨之”,就是完全可以解釋得通的了。
另外,《傅子》裡說曹操交好張繡的愛將胡車兒,雖然看起來和《三國志》的說法完全不同,但是從本質來說,根本就是一回事。據此,筆者大膽推測,或許曹操真有“做掉”張繡的打算也不一定,並且這兩件事或者可能都發生過。《三國志》和《傅子》各取一事加以記載而已。
當然,這件事也反映了曹操早期政治手段還遠遠不如後期那樣老練成熟,如此對待張繡的方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操之過急的,至少是不恰當的嫌疑。
另外,張繡之所以敢於對曹操動手,還有些客觀的條件,比如曹操疏於防範,比如曹操沒有“質任”,又比如他還留有退路,反叛曹操可以再次加入“袁紹聯盟”等等。
至於張繡之後的叛而復降,則是雙方利益交換背後的另外一段故事了。
-
18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佔據宛城的一方悍將張繡先降曹操,後而降而復叛起兵攻打曹操,並最終導致曹操大意慘敗,長子曹昂、武將典韋慘死宛城。張繡反叛曹操原因有二,其一:投降後鬱不得志,不受曹操賞識重用,怨恨於心。其二:嬸嬸慘遭曹操調戲侮辱霸佔,加大了他的仇恨和不滿。最終令張繡降而復叛。
-
19 # 天山月3
既然《三國志》有記載,《三國演義》又採其說,看來張繡的反叛很大程度是曹操霸佔其嬸嬸引起的。曹操這個人德行有虧,也是個好色之徒,只因為搶佔秦宜祿之妻,在關羽面前失去信義。破城之前,關羽請求把秦宜祿之妻賞給他,曹操滿口應準,關羽怕曹操忘記,又請求了一次。曹操動了心,破城後竟把秦妻扣了下來,留作自用。後來關羽不得已降曹,曹操待作上賓,與結其心,結果關羽始終不為所功,得知劉備去處後毅然歸去。古人重名節,張繡覺得曹操辱了家門,並沒把他當回事,所以才起兵叛亂。曹操的不檢點還是源於他的人生哲學,即“寧負吾,勿負人。”
-
20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三國志》記載:
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
這裡的意思是,曹操率軍南征,張繡率眾投降了曹操,曹操霸佔了張濟的妻子,(這個張濟是張繡的叔叔,已經死了,濟妻就是張濟的妻子,也就是張繡的嬸子),曹操這事做得不地道,有點欺負張繡了,所以張繡深恨曹操。
曹操是個精明人,霸佔了張繡的嬸子,當然也考慮張繡的感受,曹操經過觀察,知道張繡因為這事對自己不滿意了,但曹操是勝利者,不可能向張繡低頭,在加上對張繡的嬸子十分喜愛,怎麼能輕易放棄呢?曹操心想:我佔了你的嬸子,你不是不高興嗎?那我就把你也收拾了,曹操要先下手為強,定下計策,把張繡殺了,這麼看來完全是曹阿瞞的不對。
張繡心裡恨曹操,對曹操的一舉一動也十分注意,曹操殺張繡的計劃讓張繡探聽到了,張繡恨得咬牙切齒,心想:這曹阿瞞太不是東西了,不僅霸佔了我的嬸母,還要殺我,我先宰了你在說。張繡趁曹操沒有戒備,突然發動了攻擊,要把曹操幹掉。但天不滅曹,曹軍雖然被打得大敗,曹操卻逃跑了,只殺了曹操的兩個兒子,從此曹操恨上張繡了,幾次發兵攻打張繡,但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曹操最大的敵人是河北袁紹,袁紹發兵官渡,和曹操打得不可開交,這時候張繡的謀士賈詡建議張繡再次投降曹操,張繡答應了,曹操正用人之際,親自接待了張繡,從此張繡成了曹操的部下。
綜上所述:歷史上張繡曾兩次投降曹操,說明他是真心投降,第一次投降後又反叛,的確是因為曹操霸佔了張繡的嬸嬸。
回覆列表
歷史上張繡反叛曹操,其實是有三種可能,這三種可能都有道理。
第一個是賈詡的詐降之計。張繡使用賈詡之計。大降曹操是其麻痺,麻痺之後直接掩殺。
第二個是張秀恐懼被收編。因為曹操拉攏他的身邊副將,讓張秀覺得被架空的可能,這也就臨時起意。
第三個就是嬸子被辱。張繡覺得面子上過不去,直接反叛的曹操。
有三種可能,第三種適合八卦,所以說小說採用了這種說法。第二種可能,可能性不大。既然投降被收編你就有可能猜到這種情況。那是第一種情況,一份在家根本不會談及什麼女人,什麼手下,而是考慮整體的政治利益,因為這樣的反叛政治代價很大。每個人都過經過一番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