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聞異事大觀
-
2 # 全聚德80904961
我從學步開始,一直堅持走路,走上了癮,走出了好心情,走出了好身體,我要一直走下去。
我家在山旮旯,離學校遠,上小學每天走路,那時光著腳丫子,經常腳趾踢到石頭,痛了,用手摸幾下,破了,撕爛衣服包一下。
上中學時,離家30多里,一路羊腸小道,上山下山過河,穿過茂密的樹林,不見人影,只有鳥叫。還要挑著一星期的米菜,走4、5小時才到學校。冬天下雪路滑,只能漫漫行走。
那時的我,默默下決心要離開那山溝,到城鎮工作生活,安家樂業。在學校,別人玩的時間,看電影的時間,都用來學習。老天不負有心人,恢復高考第二年,我如願考上大學,成為全鄉第一個大學生。
在大學,每天早上,參加新長征賽跑;晚飯後,幾個同學走在林蔭道上,談理想,談學習;假期裡,到農場收割稻穀,插秧等勤工儉學。
工作後,我經常找學生邊散步,邊談心,跟學生交朋友,帶學生去砍柴。最近十幾年來,帶學生去旅遊,去爬山,深圳十大高山都爬了。自己也堅持每天15000步的行走。感覺精神愉快,體力充沛,幹勁十足。我太喜歡走了!
-
3 # 家鄉的味道a
走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研究表明,走路多的人身體會更健康。無論是徒步旅行還是記步運動,都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才能達到健身的效果,自然會延年益壽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動汗為貴!主動流汗簡稱“動汗”,中醫理論對“動汗”評價很高,認為“動汗為貴”。汗的成分中,98%是水,2%中有尿素、尿酸、乳酸、鹽分等。出汗不僅有給人體降溫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人體內的許多垃圾,如乳酸、尿酸等廢物;如多餘的氯化鈉等,甚至毒素,如重金屬、化學物質等;還有許多脂肪等有機物質,是不能完全透過大便、小便排出體外的,必須透過汗腺排出。
人在排出“動汗”的時候,體溫一升一降的過程,讓血管更有彈性。不過,運動時間過短會沒有效果,時間過長、過度運動卻又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精神疲憊、體力恢復慢。每個人的體力不同,總體原則是運動後輕微出汗、自我感覺不過度疲勞,把握好時間。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6000步最好一口氣走完,只要一口氣把這6000步走完,你的健康狀況就會有質的改善。最佳的鍛鍊時間是早上8時到10時。
-
4 # 請叫我兔八哥
也不是說固定走多少就可以延長壽命,如果把這當成任務,完成就能增加壽命,誰都願意去完成,鍛鍊身體總之是對自己有益的,還有一個就是身心健康
-
5 # 新鮮事小分享
每個人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兩萬步並不困難。但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和運動系統造成太大負擔。如果持續這麼做,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損傷。
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
-
6 # 手機使用者5999259557
走路多少步與延長壽命沒有關係。人的壽命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先天的部分就不說了,後天的主要看一個人對人身的觀念和態度。就拿我們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老戰士來說吧,他們走了多少路?受了多折磨?後來他們不是也有長命百歲的嗎?
-
7 # 澎湃的海
據養生專家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疾走5000--8000步對身體最有利,身體弱者少走點,身體健康的多走些,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鍛鍊。霧霾天氣不要室外鍛鍊,適合在家裡適當運動。
-
8 # 高大勝同學
第一 大部分人不存在下肢傷病的人基本都可以進行大步走這個運動
第二 需要考慮的是這個適合所有的人嗎?對於追求身體健康目的的人來說,每天一萬步意味著一般是45-60分鐘左右,其實這個是最基本的人體日常運動量,如果你每天除了完成一萬步但是其他什麼也不做,其實並不夠用,花了時間心理安慰,但是並非是最高效的手段,可以進行,但不是最好的,運動需要因人而異。
第三 有些人要減肥 只選擇走路可能消耗的熱量還是不夠的,體重很大的人進行過多的跑步可能有損膝蓋所以可以考慮走路,但是,隨著身體不斷的適應運動強度的刺激,可能需要慢慢增加強度,才能夠更好的減肥效果。
第四 關節是否會損傷主要取決於運動強度和動作姿勢
每天一萬步對於年輕人可能量小 但是對於90歲的人可能有難度 如果強迫自己完成可能會對關節產生過重的刺激
還有就是,如果走路的姿勢不正確,發力方式錯誤,走得越多傷害越明顯。
網路資源很多,教你怎麼去走路,我只說一點,注意你的鞋子,很多人並不注意鞋子的穿著,經常穿著羽毛球鞋或者乒乓球鞋,鞋底過硬對足底神經刺激過大。還有人選擇阿迪踩屎鞋或者nike的赤足系列,鞋底太軟,當時覺得很舒服但是其實鞋底的支撐變弱,足底肌力弱的人就要遭殃了,走了幾天腳底板疼。所以選合適的鞋,即使走路也選擇質量好的鞋子,即使貴一點但是對身體有好處。
-
9 # 徐維盛
走路的目的不在於延長生命,在於每天都讓自己充滿活力。走路,慢跑等有氧運動,每日推薦6000步,當然這是針對普通的中輕度體力活動的健全成年人。這個數字是否雷打不動呢?這也是擔心所在。大資料不是大束據。總有一部分朋友,過於迷信了資料而忽略了自己,這是不可取的,您就是您自己,或許高於標準或許低於普通,一切體力活動以身體不受損不過疲勞為宜。如果今天的體力活動多了些,那麼步數少些也無可厚非,如果今天活動少了,步數多些也是理所當然,六千二百步和五千八百步,於您影響不大,真正的影響在於能否堅持,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才是健康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做到食物多樣,食不過量,多蔬果,少肉禽,禁菸限酒,控油少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生活習慣,健康長壽不請自來。
-
10 # 藍天65659270
現在讓人們忽悠的走路=長壽。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並不存在因果關係,一切都是順其自然,長壽都是有一定的遺傳基因,適當的鍛鍊當然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無害的,但刻意的為長壽而拼命的走路,反而適得其反,成了負擔。我認識一位老人,一輩子都沒有說什麼鍛鍊,就是做家務,在家裡抄抄寫寫,這屋走那屋,還不是活到99歲,而有的整天喊鍛鍊鍛鍊,突然猝死的比比皆是,怎麼說呢?還是根據個人的愛好,不要刻意的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順其自然吧!
-
11 # 五閒區民
有的說每天走一萬步,有的說八千步,有的說六千步,造成混亂的原因是對“步”的理解。古人云,不積圭步,無以致千里。數一個腳走路,是步;數兩個腳走路是圭。其實,每次走到微微出汗,就行了,不必計較走多少步,以個人身體為宜。
-
12 # 圓通新營養
走路延長壽命是個偽命題哦……
走路跟鍛鍊一樣,要適量,假如你以前從不鍛鍊,那麼現在就該注意了,採用遞進的方法,一天比一天多,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骨骼已經有些脆弱的,最好吃些保健品。
purified氨基葡萄糖關節靈 氨基軟骨素硫痠軟骨素 Ⅱ型骨膠原蛋白修復骨關節
-
13 # 營養師劉天偉
生命在於運動,但無論什麼運動,都應適可而止。走路的好處是什麼?怎樣走路更有利用健康長壽?
走路的好處:
(1)走路有助於預防許多危險的身體疾病,包括心臟疾病和中風、高血壓、骨關節炎、肥胖、精神抑鬱、某些糖尿病以及結腸癌等。
(2)每天堅持走路,可提高夜間睡眠質量。
(3)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運動和減肥方式。
怎樣走路更有利於健康長壽?
一、每天10分鐘快走。這種簡單而效果顯著的保健妙方,能讓您消沉意志一掃而光。在心情不佳的時候,一個人或約上好友一起快走十分鐘,疲倦頓消,身心暢快無比。這種美妙的感覺能夠維持兩小時左右。
二、每天散步30分鐘。醫學專家研究證明:長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運動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都明顯低於喜歡乘車的人。每天散步半小時,工作效率會明顯提高。
三、每天慢走2小時。每天慢走兩小時,可以防止智力衰退和老年痴呆症,對心臟也有好處。經研究發現,每天走路少於10分鐘的老人和每天走路超過20分鐘的老人相比,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了80%。
三、每天45分鐘的走路。60歲以上的老人,一週3天,每次45分鐘以上的走路,有助於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可促進腦部健康,進而預防健忘。
四、每天5000-10000步。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尤其是年齡愈大,骨質流失問題愈嚴重,骨質疏鬆容易造成腰痠背痛或骨折。
走路小妙招:
走路時配合摩腹運動。對有消化不良和腸胃疾病的人很有益處。只需將一隻手放在肚臍上,另一隻手疊加上面,以點畫圓,順時針60下,再反方向逆時針按摩60下。
走路要注意:
老年人不建議退步走。退步走或者退步跑可以刺激不經常活動的肌肉,改善人體的平衡力,因此不少老人晨練時喜歡退步走。
由於老年人的心血管儲備能力減低,倒退走或跑都會使心血管不堪重負。同時會使頸部轉向,導致頸動脈受壓迫、管道變窄、血流減少,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
對老年人來說,偶爾一次退步走不會有礙健康,但不宜經常走。
-
14 # 小月亮媽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人每天需要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40分鐘,相當於快走8000步,所以,建議每天走8000步,不過對於上班族來說,上下班坐地鐵,到公司就坐著,一天8000步比較困難,還需要利用飯後的時間多運動運動,消化點脂肪
-
15 # 原子是我
鍛鍊身體,應該因人而異,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刀切。有些人,一輩子不運動不鍛鍊,仍然活到八九十歲上百歲,有些人天天鍛鍊,還是短命而亡,這些現實事例比比皆是,有目共睹。個人認為,應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年齡、體質、生活條件等)確定合理的養生保健方式,避免走兩個極端(毫不運動或過度運動),如年輕人可以多點比較劇烈的運動(打球跑步等),中老年人則要更多地選擇輕鬆緩慢休閒的運動方式,其中散散步,走一走看一看,則比較好。社會上,有些中老年人在跑步問題上患了“強迫症”,把“運動養生”放在壓倒一切的首要地位上,不管風吹雨打,每天一定要跑夠1~2小時(或者更長時間),否則寢食難安,心裡好像充滿了罪惡感內疚感,甚至在跑步機上折騰幾個小時,久而久之把膝蓋跑壞了,把關節搞壞了,這個時候想慢慢散步都難了,就像螺絲釘,一下子用力過度把它的螺絲牙弄壞了,想把它擰緊,難了。所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緩慢運動鍛鍊,力所能及,才是長久之計,有人一天散步15分鐘,有人30分鐘,有人60分鐘,也許就夠了,不可強求,隨意點,千萬不要過度運動而損傷關節!同時,注意控制飲食,特別是晚餐,要少要素,不然,運動消耗的能量少於飲食積累的能量,收支不平衡,還是肥胖,沒用!
-
16 # 淺淺的自由happy
走步,個人覺得是適合每個人的,因為它是最基礎的鍛鍊方法,是一種有氧運動,是一種健康的運動。如果說要以走步為健身方法的話,那麼每天走多少,怎麼走,走的速度有多快,才能達到健身效果呢,一般要因人,因速而異。
不同的行走速度,走路的持續時間要求也不同。有以下三種選擇:
第一,每天以中等速度 (100步/分鐘)至少累計行走30至60分鐘,每週至少達 到 150分鐘的運動量。
第二,每天以較快速度(120步/分鐘左右)累計行走20至60分鐘,每週累計不少於75分鐘。
第三,以上兩種速度交替進行中等和較 大強度相結合的步行運動,可以每天步行30分鐘來完成每天的步行,也可以分次累計一天的運動步數。但每次步行至少要持續10分鐘,才能達到健身的效果。
-
17 # 手機使用者聖潔飄香
什麼樣的運動能健康長壽?目前可能還沒有準備的答案吧。
從幾十年前提倡的生命在於運動,到目前的適量的運動有助於健康,未來還要提倡什麼還未可知。人活著可能需要適量的運動,但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比較適合人類的健康長壽有幫助呢?恐怕目前還是處於探索階段吧。
根據前不久一份書料顯示,對4OOO多名百歲以上老人健康生活調查證明,這些老壽星們並沒有什麼規範的運動,只是保持一些正常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吃東西有些是顛覆了現代所提倡的飲食習慣,老人們保持著心態好,少生氣,心寬隨和的良好心態和有較規律的作息時間,吃東西也從不挑剔。這些老人能夠如此健康長壽,除了他們保持好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還可能跟她們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優良遺傳基因有關吧!
-
18 # 行雲流永
每天走多少步有助延長壽命,我想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只能根據經驗,走完步身體輕鬆,精神愉快就好,究競走多少步,多長時間因人而異,身體素質好,就多走一會,差些就走少走點,不能聽所謂的“磚家”講,大步走,快步走,它們自己不走,做在家裡想向。有多少人按照它們逼哧的方法走路,把關節走壞啦,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微量遞增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速成,欲速則不達,走路按照自已的步復走,決不能大步走,快步走,不相信你自己試試……。
-
19 # 使用者羊倌
走多少步,多長時間,應人而易,身體健康,感覺良好就多走一點,我每天早六時出門七時半回家,快走八公里出透特舒服,晚飯後也同樣走一個半小時,堅持十幾年了很少感冒。六:
-
20 # 愛吃的店小二
人類必須活動,不活動則導致疾病和死亡。活動之於運動系統,猶如食物之於消化系統,空氣之於呼吸系統,水之於迴圈系統。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有特定的工作,其能力有賴乎培養髮展。我們鍛鍊肌肉,肌肉就結實有力;我們鍛鍊手指,手指就靈活,可以寫字、彈琴、拿筷子、打字、割稻……用則進,廢則退。對於上班一族,運動量越來越少,身體健康越來越差,尤其是上班五六年以後,可以明顯感覺到,所以我辦了健身卡,就是希望與大家一起鍛鍊,也有一個互相督促的作用!
運動(體育鍛煉)對於身體有哪些益處?
1、經常參加運動,能明顯提高腦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刺激腦產生腦啡呔提供健康的愉悅感。運動可使思維更加敏捷。
2、運動對心理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如增強信心,培養穩定的情緒,發展智力等。
3、運動使心臟更有效率,心肌強健。運動使血壓正常,如果血壓偏高,運動能使其降低。
4、運動增加血液的載氧能力,並把帶充足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運動使血液迴圈更加活躍,可增加免疫力。
5、經常運動可以使呼吸肌強健,增加肺活量。
6、運動促進消化,助人減肥,燃燒熱能,還提高新陳代謝,增加人的活力。
7、運動可以放鬆肌肉的緊張,並透過肌肉給骨骼組織以刺激,促進骨骼中鈣的儲存。
8、運動使內分泌系統保持生理平衡,使垂體、胰腺、腎上腺更有效能。
9、運動增加耐力,延遲疲勞發生。
10、運動使腦組織獲得電能,自主神經和不自主神經得到更好的平衡。
還有其它很多益處,總之,就是有益健康。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過度運動。
現在很多人迷上了大步走這種運動,每天在公園裡、小區裡“暴走”的人絡繹不絕,微信朋友圈裡更是天天都有“曬走路”、“佔領”封面的朋友。走步這個運動是不是適合所有人?長時間走路會不會讓關節受不了?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
回覆列表
此項名為“走路有益”的報告指出,如果每個人按照權威的建議,每週走路150分鐘,即每天21分鐘,每年能夠防止3.7萬人過早死亡,減少近3萬個糖尿病患者,並幫助1.2萬人降低前往醫院急診的風險。
研究同時發現,缺乏必要的運動會使人的壽命減少3到5年,使罹患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升高25%至50%。
值得重視的是,英國有17%的早亡病例是由缺乏運動引起的,還會造成每年高達100億英鎊的經濟損失。
更值得擔憂的是,有1/3的被調查者每週步行時間少於30分鐘,這其中還包括他們去商店、上班和上學的時間。僅有1/20的人堅持進行健康所需的足量身體運動。
“為健康步行”的創始人威廉·波導博士說,缺乏運動比肥胖更易導致疾病以及過早死亡。
他同時強調,步行有利於啟用“自然殺傷細胞”(能消滅多種病原體及腫瘤細胞)、抑制身體炎症並阻止細胞中“能量電池”的損耗,因此對健康很有益處。
實用的散步方式
快速步行法
此方法是在普通散步的基礎上加快步行速度,配合手臂擺動,以每小時步行5000米左右。這種步行方法,加大了運動強度,身體健康者可多練習。一般每次20~30分鐘,每週2~3次就可達到滿意效果。
定量步行法
此法就是每次規定時間或距離、規定數量,從而提高練習質量來健身的方法。如步行的時間不變,逐步提高走路的距離。這種方法對檢查評價自身鍛鍊的效果有一定意義,可適用於中年人。
拍打散步
這是傳統的健身方法。就是在散步時,利用兩臂的擺動,手臂拍打肩﹑胸﹑腹﹑腰等各部位,有舒筋活絡﹑緩解緊張﹑消除疲勞之功效。
倒走散步
它改變了人體步行方向和習慣,有利於鍛鍊人體的感覺器官,平衡感覺。倒走腳尖先著地,後過渡到腳跟,達到按摩腳部穴位經絡的目的。但不要倒走太多。
聽曲散步
這是一種減壓的方式,也有助於消化。但不要聽那些感動的歌曲,那樣會不自主的加快步子,不利消化。
摩腹散步
一邊慢走,一邊逆時針揉腹部。藥王孫思邈就堅持“食後即以熱手摩腹”,他認為:“食畢摩腹,能除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