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里阿金
-
2 # 阿涵的日常生活
茄子是大家熟悉的蔬菜,而在冬季育苗過程中常常戶遇到僵苗的現象,茄子發生僵苗後莖細而軟、葉片小而黃、根少色暗,定植後不易發新根,生長慢,開花結果晚,極易衰老。那麼茄子為什麼會僵苗?茄子僵苗要怎麼防治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1、溫度光照影響
在茄子苗期如果遭遇高溫高溼以及光照不足的環境時,會導致植株生長緩慢,而且還會造成植株生長弱勢,發育不良,沒有充足的養分供開花結果,也極易出現僵果現象。
防治方法:在茄子的整個生育期一定要控制好溫度,一般白天保持在30度以下,不宜超過35度,夜間保持在15-20對於之間,最低不得低於14度。尤其是在開花前後,如果遭遇陰雨天氣,要加排水防澇,適當增加光照強度。
2、水分不足
在茄子的苗期生長也是需要一定的水分,如果長期乾旱缺水,緩苗質量較差,植株生長不良,在移栽後就極易出現僵苗現象。
防治方法:在苗期時候要保持適宜的水分條件,促使秧苗正常生長,但是不宜澆水過多,以免造成積水漚根,澆水要澆勻、澆透,在陰雨天要注意排水。
3、施肥不當
在茄子幼苗期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一般在苗期無需再施肥,如果氮肥施用過量,會造成幼苗徒長,在後期時極易造成僵苗現象。
防治方法:施肥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施肥技術,選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做基肥,基肥一定要施足,生長後期要注意氮、磷、鉀肥合理配合施用,另外還要注意鈣等微量元素的補充。
訂閱
茄子種植,茄子喜溫作物,較耐高溫,結果的適宜溫度為25~30℃。對光週期長短的反應不敏感,只要溫度適宜,從春到秋都能開花、結實。以露地栽培為主,長江流域多於冬季至早春在苗床播種育苗,北方各省於早春利用溫床或陽畦播種育苗。由於茄子的結果期長,除要有充足的基肥外,還要求多次追肥。
1、選擇良種
目前適宜廣東地區種植的茄子品種主要以抗青抗病、耐熱耐雨水、皮色紫紅、果肉白色、長棒形為主。果長30釐米左右的品種有紅豐、長豐、早豐、農友長茄、桂林長茄,果長25釐米左右的有粵茄2號、粵豐、石碣紅茄。其中紅豐果實長大、均勻、外形美觀。粵茄2號為高抗青枯病和黃萎病品種;粵豐、石碣紅茄顏色深光澤度很好;桂林長茄產量高,抗病,但果肉青色。
2、選地整地
苗床及定植地應選擇前作為非茄科作物的地塊,最好是水稻田,深耕曝曬,起30釐米以上的高畦。畦寬包溝,雙行植1.7米,單行植1米。苗床在播種前7—10天用五氯硝基苯或敵克松500倍加敵敵畏800倍液噴灑並用薄膜覆蓋進行消毒。
3、培育壯苗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和打破休眠處理。消毒方法是:用10%磷酸三鈉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0分鐘,取出後用清水沖洗約30分鐘,使種子表面乾淨無粘液;或用55℃的溫水浸泡種子30分鐘。打破休眠的處理方法是:用1克赤黴素(九二○)兌水2公斤配成溶液,將種子放入該溶液中浸泡4—5小時,用清水沖洗10分鐘,瀝乾,即可播種。播種時土壤應較乾爽,為了播種均勻,可用幹沙或幹火燒土拌勻種子,播下後用幹沙或幹火燒土覆蓋,厚度約0.5釐米。春播溫度低,播種後用薄膜拱棚保溫;夏、秋播用黑網紗降溫,使棚內溫度為15—20℃,並保持土壤溼潤。播種後經常檢查,清除雜草,出苗後每隔7—10天噴藥一次。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將過密的苗移到苗較稀疏或無苗的地方,以保證幼苗生長健壯。6—7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7天將薄膜或拱棚掀開煉苗。
4、適期播種
春茄的適播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苗期60—70天。秋茄的適播期6—7月,苗期25—30天,冷涼地區反季節栽培可在3—4月份播種,5月份移植。一般每畝用種量為15—20克。
5、肥水管理
茄子根系發達、生勢旺盛。對肥水要求較高,耐肥、不耐旱、不耐澇,必須加強肥水管理。坐果前少施氮肥,坐果後重追肥。培土時每畝用複合肥+尿素50公斤、漚熟花生麩25公斤、過磷酸鈣+氯化鉀50公斤,施在兩棵植株之間。追肥一般5—7天施一次,也可每採收一次果追施一次肥,追肥每次每畝用複合肥40公斤、氯化鉀20公斤,或淋施人、畜糞尿,坐果後用2%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噴施,可促進葉色濃綠,提高果實品質,延長採收期,提高產量。
6、病蟲害防治
茄子常見病害有:青枯病、綿疫病、黃萎病、褐紋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早疫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茶黃蟎、茄黃斑螟等。要獲得優質高產,必須注意病蟲害防治,輪作可減輕為害,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合理密植,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田間溼度,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在發病點施用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茄子黃萎病
發病特徵:
茄子黃萎病,定植後不久即會發病,遇低溫定植,發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後發病面積最大,病情最重。發病初期植株半邊下部葉片近葉柄的葉緣及葉脈間發黃,後漸漸發展為半邊葉或整葉,葉緣稍向上捲曲,有時病斑僅限於半邊葉,引起葉片歪曲。早期發病茄株呈萎蔫狀,早晚或雨後可恢復,後葉片變為褐色,全株萎蔫,葉片脫光,整株死亡。嚴重時,往往全葉黃萎,變褐枯死。該病多數為全株發病,少數仍有部分無病健枝。發病時: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漸發展,嚴重時全株葉片脫落。發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長形果有時彎曲。縱切根莖部可見到木質部維管束變色,呈黃褐色或棕褐色。
發病規律:
茄子的黃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越冬,成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透過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帶菌土壤和茄科雜草,借風、雨,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第二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後在維管束繁殖,並擴充套件到枝葉,該病在當年不進行重複浸染。發病最適溫度為19℃~24℃,菌絲、菌核在6℃時10分鐘後致死。一般氣溫低,定植時根部傷口癒合慢,利於病菌侵入;地勢低窪,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灌水不本當及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 與非茄科或瓜類作物輪作3~4年;
(2) 選用無病種子和抗病品種;施足腐熟有機肥;
(3) 及時拔除病株深埋或燒燬,並在根際土壤中灌注藥液消毒殺菌。
(4)種子消毒處理,種子先用冷水預浸3~4小時,再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陰乾備用。
(5)藥劑防治方法,定植時施藥:茄苗定植時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後並用此藥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50毫升。7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連灌2~3次。
茄子根系的再生能力較差,木質化較早,不宜多次移植。所以,茄子的延續栽培,使其一年種植多年收穫的技術尤顯得重要。茄子的延續栽培即利用茄子的老株,將其地上部分剪去,促進其側芽發育,長成新的植株。
-
3 # 新農鳴
茄子作為我們最常見的蔬菜,春茬露地茄子作為最常見、最原始的栽培方式之一,種植範圍廣泛。但由於春茬露地栽培育苗期在冬季,極易出現“僵苗”等現象,接下來我就說說春茄子苗期發生“僵苗”現象的原因及露地春茄子的高效栽培技術。
一、春茄子苗期“僵苗”現象春茄子苗期出現“僵苗”現象是冬季育苗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在陽畦育苗中,“僵苗”現象更為常見。
1、春茄子苗期“僵苗”的表現症狀
當幼苗的生長髮育受到過分的抑制時,會表現出莖細發硬,苗株節間縮短,葉片小而且發黃,根部老化變褐。“僵苗”現象會導致茄子幼苗在定植後發生新根困難、生長緩慢、生育期延遲,開花結果推遲,結果期變短,植株容易提前出現早衰。
2、春茄子苗期“僵苗”形成的原因
造成春茄子苗期“僵苗”現象的主要原因有苗床溫度偏低、床土過於乾旱、苗床土中養分含量少、苗齡期太長、蹲苗時過度控水等。
在育苗期由於擔心幼苗徒長過度控水,最容易造成秧苗“僵苗”。另外,在用育苗缽育苗時,由於與地下水隔絕,澆水如果不及時,很容易造成苗床土壤過於乾旱而成為“僵苗”。
3、預防春茄子苗期“僵苗”的預防措施
在生產中避免“僵苗”現象發生的主要預防措施是要選擇疏鬆、通透性好的肥沃土壤配製營養土;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提高地溫;苗期噴施葉面肥,適時適量澆水,以免降低苗床溫度和地溫;苗齡期不宜過長,在育苗後期要適當加強通風, 原則上控溫不控水,定植前要注意煉苗。
如果“僵苗”現象已經發生,首先要給幼苗適宜的溫度和水分,促使秧苗正常生長;如果在育苗時採用的是陽畦育苗,要儘量提高苗床的地溫,適當澆水和保溫。另外,還可以透過對“僵苗”噴施10~30毫克/千克赤黴素,每平方米用稀釋的藥液100克左右,噴後7天左右有顯著刺激生長的效果。
二、春茄子露地栽培管理措施春茄子露地栽培一般採用覆膜栽培的方式,覆膜能夠為茄子的根系發育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促進茄子的早熟和豐產。
1、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品種的選擇和培育壯苗。
(1)、品種選擇
早春露地栽培由於前期溫度低後期溫度高的特性,因此在品種選擇上應選擇早熟、抗寒、耐熱、抗病品種,並且還應考慮當地的消費習慣和市場銷售情況選擇適銷對路的優良茄子品種。
(2)、培育壯苗
早春露地茄子栽培的育苗一般在2月上旬準備苗床土播種,由於苗期正處在寒冬季節,因此一般採用溫室或溫床育苗。在3月中上旬用營養缽分苗假植,這一時期由於氣候環境不好,容易出現僵苗,因此,應加溫棚室或用電熱溫床育苗,並要適時澆水。4月中旬左右進行煉苗。南方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北方地區在5月上旬在幼苗現蕾時,等晚霜結束後移栽定植到大田裡面。
2、定植前的準備工作
在定植前首先要施肥整地、做畦和鋪設地膜。
(1)、施肥整地
選擇保水保肥效能好、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冬閒地或春菜地,在前茬作物收穫後清除田間殘枝敗葉後,在上年秋冬季節,在整地時可以將基肥的50%撒施後翻耕,翻耕深度30釐米左右。剩餘50%基肥集中溝施於行間。每畝施腐熟廄肥5000~7000千克、磷肥5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或餅肥100千克、加施硼、鋅肥各1千克。
(2)、做畦
各地由於栽培方式不同,做畦的方式也有區別:南方地區多采用深溝窄畦,一般畦寬1.3~2米,溝深20~30釐米;京津地區一般做成小高畦,畦高10~15釐米,寬60~65釐米,栽兩行;東北地區則先溝施肥後做成寬150釐米的壟,每壟摟平後做成1米寬的小高畦,採取開條溝的方法,一畦定植兩行。在實際栽培種,各地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3)、覆地膜
由於早春氣溫較低,覆蓋地膜有利於茄子的生長髮育。在覆膜前,先用50%撲草淨兌水對畦面進行防除雜草。在定植前7天左右鋪膜,可以提高地溫。
3、移栽定植
(1)、茄子定植期的確定
由於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在確定定植期時,一般在當地春季終霜後,耕作層10釐米地溫穩定在13℃以上時為最佳定植時間,避免因為定植過早而使茄子遭受凍害或冷害。不過,為了爭取茄子的早熟,在不影響生長髮育的情況下要儘量早定植早收穫。
(2)、定植密度
合理的定植密度是高產的保證,在定植時,要根據品種的特性、植株開展度、土壤肥力等特性合理的確定定植密度,一般每畝的最大變幅在2000~5000株之間。
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株型緊湊,適宜密植;分枝能力弱的品種比植株開展大的品種密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增產的效果,但過密則適得其反。一般早熟品種每畝2500~3000株;中熟品種2200~2500株;晚熟品種2000~2500株。
(3)、定植方法
選無風晴天定植可有利於緩苗,由於茄子的根系能力弱,定植時應儘量帶土移栽,忌栽溼土,溼土移栽緩苗慢,不利於髮根且不易成活。定植方法上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存在差異。
北方地區:北方地區由於春季乾旱,多采用暗水穩苗定植,即掀先開一條定植溝,在溝內澆水,待水尚未滲下時,將幼苗按照預定的株距輕輕放入溝內,等水下滲後壅土並覆平畦面。
南方地區:大多采用先開穴後定植,然後澆水的方法。
定植時,移栽深度要深淺適宜,過深由於地溫低,不利於根系生長和緩苗;過淺會導致紮根不穩。一般覆土厚度保持與子葉節持平為準,對於徒長苗可以順勢深栽或者臥栽,於植株莖部長出不定根。
4、定植後的田間管理
茄子在定植後,田間管理主要有澆水、中耕、除草施肥、培土、搭架、整枝、防止落花落果及病蟲害防治等。
(1)、合理追肥
茄子是喜肥作物,整個生長期需肥較多,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生長期有側重的進行追肥。
①、成活後至開花前
這一階段的追肥以“促”為主,為開花結果打好基礎。在幼苗緩苗後即可進行追施糞肥或化肥進行提苗。宜淡糞肥勤施,一般結合淺中耕進行。在晴天上午,可用20%~30%人畜糞澆施茄苗;陰雨天可追施尿素,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或用40%~50%人畜糞液點穴施入。每隔3~5天追肥1次,直到茄子開花前。
②、開花後至門茄坐果前
這一時期以“控”為主,適當控制肥水供應,有利於開花坐果。如果植株長勢良好,完全可以不用施肥;如果植株長勢弱,可在晴天上午用10%~20%人畜糞澆施1次。
在門茄瞪眼前,管理上應採取中耕蹲苗,適當控制因營養生長過旺而造成秧苗瘋長。澆1~2次緩苗水後,要中耕鬆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叢生,以促進根系的快速生長。中耕應行間深達5~6釐米,茄株周圍應淺中耕,疏鬆表土即可。
茄子在中耕後要進行蹲苗,以促進根系發育和控制莖葉生長,加速植株的開花結果,蹲苗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採用大苗定植,可以不蹲苗或少蹲苗。在茄子緩苗後,50%植株開花前,對土壤肥力差、基肥施的少的田塊可以進行追肥,追施稀薄糞水500千克,或追施尿素或氮磷鉀複合肥10千克,將肥施於離茄子根系6~7釐米處的溝畦內,然後澆水、覆土。
對生長勢弱的茄子早熟品種,可以透過追施提苗肥,能促使植株早發棵,避免落花落果現象的發生 。
在茄子開花時可施用2,4-D、防落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保花保果。
在門茄坐穩後,對肥水的需求量逐漸加大,此時應及時澆水施肥,每畝追施糞尿500~1000千克或磷酸二銨15千克。在對茄和四門斗茄相繼坐果膨大時,對肥水的需求達到最高峰。
在對茄“瞪眼”後,要重施1次糞肥或化肥,畝施人糞尿5000千克左右或尿素15~20千克,可隨水澆施。
四門斗茄果實膨大時,要重施1次糞肥或氮素化肥。從門茄“瞪眼”後,每隔2~3天追肥1次35%左右的人畜糞,也可在下雨前埋施尿素和鉀肥,尿素和鉀肥按1:1的比例,每畝施肥30~40千克,整個結果期可埋施2~3次。
④、四門斗茄採收後
此時天氣已經炎熱,主要以澆水為主,一般以25%左右的淡糞水澆施,應做到每採收1次茄子追施1次糞水。在結果後期,根系吸收弱吸肥能力差,可透過葉面施肥的方式補充,一般在晴天傍晚噴施0.2%的尿素溶液和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2)、水分管理
茄子在生長髮育時,適宜的土壤相對溼度以70%~80%左右為宜。生長前期需水較少,當土壤乾旱時,一般結合追肥澆水。為防止落花,第一朵花開放時要控水,門茄“瞪眼”後表示已經坐住果,要及時澆水,以促進果實生長。
對茄膨大和四門斗坐果時期是植株需水最多的時期,這時要經常澆水,使土壤保持溼潤,以表土見溼為宜,一般5~7天澆一次水,或每採收1~2次後澆1次水,如天氣過於乾旱,應增加澆水量和澆水次數。
(3)、中耕培土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多雨,應及時中耕鬆土防止土壤板結。中耕一般結合除草進行,以不傷根系和疏鬆土壤為準,一般進行3~4次。植株封行前進行1次大中耕,深挖10~15釐米,土培宜大,以便於通氣爽水。結合這次中耕,如若基肥不足,可補施腐熟餅肥或複合肥,並進行培土,防治植株倒伏。植株封行後,就不再進行中耕。
地膜覆蓋的只要土表沒有雜草,一般不需要進行中耕、除草和培土。
(4)、整枝摘心
茄子的分枝比較規律,葉腋分枝能力差,一般不需要整枝,但為了減少養分消耗、改善植株間的通透性,應在門茄“瞪眼”前抹除無用側枝。一般早熟品種用三杈整枝,即除留主枝外,在主莖上第一花序下的第一和第二葉腋內抽生的兩個較強大的側枝都加以保留,其餘抹除。在茄子7葉期或5葉期摘心,可以極大提高產量。
5、適時採收
早熟品種的茄子從開花至採收嫩果大約需要20~25天,有的品種只需要16~18天,適時採收可以防止植株早衰和提高產量。採收時間以早晨為好,採收的茄子不但鮮嫩還有利於貯藏運輸。
露地春茬茄子在栽培過程中,要注意苗期出現僵苗和定植後各時期的水肥供應以及中耕培土的管理工作,將各項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那麼高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4 # 每一天為明天0
露天茄子可分為早熟(春茄子)和晚熟(夏茄子)兩種,是利用自然條件下溫度適宜的季節進行生產的一茬。
一、育苗
春茄子一般在1月底到2月初開始育苗,此時正值早春,外界氣溫適中,地溫也適中,是育苗的最好季節,但還是應當注意保溫和增溼的設施,而且要針對這茬茄子育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採取一些相適應的措施。
(1)防止僵苗,春茄子育苗期間由於溫度低,極易出現僵苗。僵苗的特徵是莖細、葉小、根小且色暗、新根少。造成這種苗子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由於水分不足從而導致出現僵苗。二是茄子要求地溫長時間低於15℃造成繡根,從而造成僵苗。建議在育苗時,注意保持苗圃的溫度和溼度,或遇有連陰霧天時,必須採取其他措施提高地溫加以預防。
(2)兩次分苗,為了經濟利用苗床,根據天氣變暖改換育苗設施,擴大單株營養面積,防止苗子擁擠。2次分苗第1次是在第1片真葉時從育苗箱(盤)的較小空間移植到溫床或陽畦裡;第2次是在4―5片真葉時移植到營養缽或紙袋裡,等到第1花蕾顯露後,苗齡大約80―90天即可定植。
二、栽植
露地春茄子栽植由於低溫度、乾旱,宜採用溝栽,這樣既利於保溫又利於保溼。以後隨著溫度升高,植株長大,再透過培土使溝變成壟,這樣既可加大活土層,又有利於澆水、排水和防倒伏。有的在溝上面臨時覆蓋地膜,形成所謂改良式地面覆蓋,則更有利於保溫、保溼。
1、栽植時間。露天春茬早熟茄子適宜定植期溫度為當地氣溫15℃左右,即北方4月下旬到5月中旬,南方3月下旬到4月上旬。此時定植能有效避免霜凍之害。
2、栽植密度。栽植的株行距因品種的熟型不同。一般平均行距60―65釐米時,早熟品種的株距為35―40釐米,密度為每667米2300―2500株。
3、栽苗方法。穴栽澆水,或開溝坐水栽。茄子宜適宜當深栽,故群眾中有“黃瓜露坨,茄子沒脖”之說。但栽植也不宜過深,一般在苗坨上又1釐米厚左右的覆土即可。早春栽苗時,採取先澆栽後培土起壟的方法來增加覆土厚度會更為有利。
三、管理
1、追肥、澆水。露天春茄子追肥澆水比番茄多,但結果前是以長莖為主,追肥澆水應適當。門茄“瞪眼”期適宜中耕蹲苗,防止植株徒長。進入結果期,植株體內的養分要急劇向果實運轉,莖葉的生長逐漸變得弱起來,此時只要加強肥水管理,才能使結果和長莖葉得到均衡發展,這次追肥可坑施人糞尿,用量每667米為1000千克,或追用磷酸二銨20―30千克。當茄子到四母鬥茄相繼坐果膨大時,正是茄子需肥需水高峰期,為滿足需要,要在對茄子長有雞蛋大小時搞1次重追肥,一般667米用人糞尿5000千克左右,或也可追用尿素20―30千克,並結合追肥看天進行澆水。四母鬥茄膨大期再搞1次中追肥。結果後期除了適當追肥外,還應搞好葉面追肥,以彌補根部吸肥能力下降的不足。在茄子的追肥澆水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結果後開始追肥要以氮、鉀肥為主,避免施用磷過多引起果皮變硬;二是要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防止發生瀝澇。
2、中耕鬆土。春露地茄子定植後溫度低,髮根慢,期間要多次中耕鬆土,保持土壤疏鬆,提高地溫和保墒。在澆緩苗水中耕後10天左右,再進行第2次中耕,以保使根系向深層發展。到門茄瞪眼、對茄花時結束蹲苗,結合看肥開水再搞1次中耕。門茄收後要淺鋤培土。枝葉封壟後就不再中耕了。
3、清理側枝。植株調整茄子開花後,門下部的葉腋間易萌發出側枝,生產上一般除留門茄下的1個強壯側枝外,其餘全部摘除。到生長中後期對門茄以下衰老枯黃的葉片全部打掉,既節省養分又有利於通風透光。
4、摘除多餘門茄。為了早熟提前收穫,可在對茄以上掐尖,這樣1株只留1個門茄和2個對茄共3個果實。也有的在四母鬥以上摘心,即四母鬥整枝法,每株留6―7個茄子。
5、防止落花落果。春茬露地茄子生成期有2個不利時期:一是前期低溫乾旱,不能滿足開花結果的需要時,會造成落花落果;二是進入三伏高溫多雨期,環境條件對茄子生長不利,植株生長衰弱,病蟲害嚴重,也會造成落花落果。防止落花落果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農業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儘量創造有利茄子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二是應用激素進行處理,使用番茄靈40―50毫克/千克浸花或噴花。激素不僅能保花保果,而且有促進果實膨大的作用。使用激素的濃度必須依據當時的溫度來靈活掌握:溫度低時濃度高些,溫度高時濃度低些。生產上一些農戶應用時出現問題,多和不注意這一點有過。
6、適時採收。開花後20―25天即可採收商品果,採收的適期是萼片與果皮交界處的白條不明顯時,但門茄宜適時早收,不僅有利早上市增加收入,而且可以調節長莖葉和果實膨大互相爭奪養分的矛盾,使植株生長健壯。進入雨季後環境條件對茄了生長不利,勤摘勤收不僅可保護植株,而且可防止爛果,減少損失
-
5 # 農大知事
春季茄子露天栽培,也是農村種植茄子的常用方式,但由於春季移栽的茄子苗多是提前棚內育苗,溫度的改變、管理工作不及時,往往會造成茄子植株不適,從而發生了“僵苗”等現象,如何預防茄子植株移栽後有“僵苗”出現的現象,就需要從育苗期開始做好預防工作。
一、茄子苗“僵苗”的症狀在茄子幼苗期,發現其植株節間距離縮短,並且細而發硬,葉子黃而小,其根基部位呈現褐色老化狀態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茄子“僵苗”現象。從而會造成茄子植株生長髮育遲緩,開花結果變小,植株容易早衰,嚴重影響茄子的產量與品質。
二、茄子出現“僵苗”的原因茄子植株出現“僵苗”,多是由於育苗期過早,溫度沒有控制好,苗床肥水不足,從而造成幼苗營養缺乏,苗床乾旱,幼苗滯長嚴重等原因,導致茄子植株生長髮育不良,移栽後的茄子苗就容易發生“僵苗”現象。
三、春栽茄子苗“僵苗”的預防對於春栽茄子苗預防“僵苗”的發生,首先要從育苗期開始,比如苗床用土要避免使用重茬土壤,要選用肥沃通透性好的壤土作為育苗用土。其次要增施腐熟好的有機肥作為基肥,既可以為茄子苗提供營養,又能夠起到提升地溫的作用。
加強育苗溫溼度的控制,低溫天氣注意保溫,暫緩澆水,避免頻繁澆水降低了棚內溫度,晴天注意通風透光,根據當地氣候環境,育苗不宜過早,縮短育苗期生長週期,對於有僵苗發生症狀的茄子幼苗,可以採取噴施赤黴素的方法,刺激其生長。
四、春栽茄子選種不同的茄子品種,對於氣候環境的適應性也有所不同,春栽露天茄子通常要經歷低溫天氣,在選種上要以抗寒能力強,抗病性好,早熟的茄子品種,以當地常用於栽培的春栽茄子品種為宜,這樣對本地氣候條件的適應性更強。
五、春栽茄子苗移栽茄子苗移栽前要做好整地工作,先施入經過充分腐化好的有機肥再翻耕土壤,耙平耙細,如果土壤乾旱,可提前澆水,要保證移栽時土壤的溼潤度。再對翻耕好土壤做寬60公分左右,高15公分左右的畦,覆好地膜後進行移栽定植。根據定植時土壤的墒情,選擇是否立即澆水,如果土壤表現得乾旱,定植後及時澆水,否則,土壤溼潤,可暫不需要澆水。
茄子苗移栽成活後,應加強後期管理,如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打叉摘心,水肥管理,中期培土等工作,就能讓茄子植株生長髮育良好,不僅能增加其抗性,還有利於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
-
6 # 新鮮水果最好吃
春茄子苗期為何出現“僵苗”?
春茄子育苗早,苗期正值嚴寒季節,這一時期氣溫、地溫低,易出現僵苗。從外觀看,僵苗莖細,葉小,根少,色暗,新根少。僵苗 定植後緩苗慢,生長勢弱,易落花落果,產量低。造成僵苗的主要 原因是床溫過低或床土過幹。用加熱溫室、電熱線、釀熱溫床或營養缽育苗時耗水多,若澆水不及時,也易發生僵苗。茄子幼苗萎 根,亦稱“回根”、“鏽根”,是苗僵化的一種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溫低,當苗期地溫長期低於15°C時,最易萎根。因此,在茄子育苗期要加強溫度和水分的管理,提高幼苗質量,防止低溫 乾旱,避免出現僵化苗。
怎樣種植露地春茄子?
栽植春茄子應選擇土層擇厚、保水保肥、有機質含量髙的壤 土,最好選擇五年內沒有種植過茄科蔬菜的地塊,以防止病害發 生。地塊選好後,要重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圈肥5 000千克左 右,施肥後要耕翻耙平。終霜後,當10釐米土層溫度穩定在12°C 以上時,方可栽植,山東各地定植期一般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一般來說,茄子的定植期應晚於番茄、辣椒,定植過早不利於緩苗,且易受凍害或冷害。為獲得高產、穩產,要重視採取適宜的栽植方式。一般栽培早 熟品種多采用平畦密植的方式,每667平方米栽植3 300〜3 500 株,這種栽培方式有利於提高前期產量。
定植時將土坨放在溝內覆土埋好,秧苗土坨稍低於畦面。栽培中晚熟品種時,為了改善茄 子田間群體中、後期的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害發生,便於田間管理,宜採用間作的栽植方式,主要搭配組合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 茄子間作早春甘藍一秋季種大蒜間作越冬菠菜。
整地施肥後做成 80〜100釐米寬的小畦,於3月上中旬隔畦栽早熟結球甘藍,4月52 中下旬在空畦栽茄子,每畦2行,株距50釐米,調角栽植。5月中 下旬結球甘藍收穫後,給茄子施肥培土,使其形成大小行的佈局。第二,早熟春結球甘藍或萵筍間作育苗白菜(油菜)一收白菜栽茄 子一收結球甘藍,隔畦播夏小白菜一茄子拔秧後種秋菠菜或越冬菠菜。
冬閒地經施肥整地後做成大小畦,大畦寬1。5米、小畦寬 80釐米,間隔排列。3月中旬在小畦內栽育苗白菜,於大畦內栽早 熟結球甘藍或育苗萵筍。4月中下旬收穫小畦白菜後施肥整地, 於4月下旬或5月初在小畦內調角栽2行茄子,株距40釐米左 右。5月中下旬收穫大畦的結球甘藍或萵筍後,給茄子施肥、培 土,原來的大畦這時變成小畦,茄子田變成了大小行式佈局。
-
7 # 努力就好
茄子是一種很不錯的蔬菜,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高產穩產,並且還很耐貯藏和運輸,在中國的各地區都有栽培,並且可以露地和保護地栽培,是"南菜北運"地區的一種主要蔬菜。
茄子按照植物學來劃分,一般將茄子分為三個變種,即圓茄,矮茄和長茄。圓茄植株高大,莖粗而直,葉大而厚,果大呈圓球形,長圓形或扁圓形,多為晚熟品種,且北方地區栽培的較多。長茄葉小而狹長,果長棒形,南方地區栽培居多。矮茄品種果小株矮,葉小而薄,果實品質劣,多為早熟品種。
茄子種小,但生命力頑強,在通常的情況下,多為育苗移栽。從第一片真葉顯露到現蕾為幼苗期。幼苗期3–4葉前以營養生長為主,生長量很小。3–4葉期開始花芽的分化。在適宜的條件下,幼苗期為50–60天。在較強的光照和較短的日照時數下,茄子的幼苗發育的很快,花芽出現的早。
但我們常會在苗床中發現,自己所育的茄子苗莖細,葉小,根少,特別是新根發生的少,莖葉色暗。定植後緩苗慢,開花晚,產量低。這是咋滴了呢?——因為我們所育成的茄苗是僵苗的原因。
一,造成茄子僵苗的原因造成茄子僵苗的原因無非就是:
1,溫度
茄子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第一片真葉顯露為發芽期,大約需要10–12天的時間。出苗前要求25–30℃,出苗後要求白天大約20℃,夜間大約15℃。
茄子幼苗期的時間較長,在此期間生長的最適溫度,白天為22–25℃,夜間15–18℃。
如果在茄子的育苗期間,溫度長期低於15℃,就會導致幼苗根系發育不良,從而出現僵苗。
2,水分
茄子生長前期需水量較少,開花結果期需水量增多,到盛果期前後需要水分最多,應及時灌水,保證水分供應。生產上應根據茄子這種既喜歡水又怕水的特性,合理安排水分。
在茄子的幼苗期要儘量少澆水,以免早春因降低地溫和造成苗床溼度過大而發生根系的傷害。播前苗床澆水不宜過大,以浸透10–12釐米土層為度。水滲下後播種,覆土1–1.5釐米,並扣嚴塑膠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
為防止幼苗期間出現乾旱,可在晴天溫度較高的時候,苗床上撒乾土,以補地表裂縫和保墒。如果土壤十分乾旱,可在上午澆小水,中午及時放風排溼。防止床土過幹,是預防茄子僵苗的措施之一。特別是在電熱加溫育苗的過程中,因苗床在加熱的情況下,耗水量隔外多,所以一定要注意苗床水分的把控,防止茄子幼苗出現根系萎縮,鏽根等問題,造成僵苗。
二,露地春茄子的栽培春季露地栽培茄子,一般是利用冷床育苗,一定要加強保溫措施,防止出現僵苗。
1,播種
茄子播種前的5–7天,應進行種子處理。一般用50–55℃的溫水浸種,或用1%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種子15–20分鐘,再用清水洗淨。用這些方法可以消滅種子本身所攜帶的病原菌。消毒後再浸種4–6小時。浸後撈出,晾乾表面水分,用紗布包好,放入適宜的地方進行催芽,白天保持30℃,夜間保持18℃,大約5–7天就出芽。
播種應儘量選擇播後有數天溫暖的日子,以利茄子出苗。播前苗床澆水不宜太大,播後覆土1.5釐米左右,扣膜覆蓋保溫保溼。
2,育苗
茄子出苗期白天保持溫度25–30℃,夜間16–20℃,約5–7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後,適當降低溫度,防止幼苗徒長。白天保持25℃,夜間保持15℃左右。
幼苗期要儘量少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和造成溼度過大而發生傷害。如果出現乾旱,可在溫度高的上午澆小水,中午及時放風除溼。
茄子幼苗最好是進行分苗,可提高定植後的成活率。
3,分苗
茄子分苗可選擇晴暖天氣的上午進行,苗株行距為10釐米x10釐米。分苗後及時澆水,扣嚴塑膠保溫保溼。白天保持溫度25–28℃,夜間保持20℃。過5–7天緩苗後,白天保持25℃,夜間保持15–18℃。分苗初期,要注意保溫,防止冷害發生。
定植前的5–7天,應加強通風降溫,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15℃左右,以鍛鍊幼苗的抗低溫能力,提高定植後的適應性和成活率。
分苗後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每7–10天澆一次水,然後及時中耕鬆土。結合澆水追肥,畝追三元複合肥10公斤左右,可以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3–4次。
4,定植
春季露地栽培茄子越早越好,以不造成茄子幼苗霜害為度。定植前施足基肥,深翻整平,可做畦或起小高壟栽培,株行距為35–40x50釐米。栽植深度要比原苗床深度略深一點為度。栽後立即澆水,把苗坨埋好。
5,管理
茄子緩苗後,門茄花陸續開放,進入了開花結果期,直到門茄坐住前為蹲苗期,一般不進行澆水,透過中耕鬆土來保墒,促進根系的發育。門茄坐住以後,應及時追肥澆水,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佳,也可追施複合肥,畝追20公斤左右,追肥後澆水,隨著天氣的轉暖,應增加澆水次數,每10天左右澆一次水,保持土壤的見幹見溼。
茄子進入結果期後,此期溫度已經很高,蒸發量隨之增加,所以要大量澆水。一般每隔5–7天就該澆一次水,保持土壤的溼潤。每15–20天追施一次複合肥,每次每畝可追15–20公斤。為便於通風,應把門茄以下的側枝和老葉及時打去。
6,採收
為了提早上市,提高經濟效益,茄子的採收一定要適時早收,不要等到老熟後再採收,以免降低果實的食用品質,影響以後果實的坐果,生長及植株的生長。
茄子的採收要適時,一般是在果皮的白色部分很少時進行採收,採收果早影響產量,過晚影響品質。採收時間以早晨和傍晚為宜,中午採收不耐貯存和運輸。
7,剪枝再生
當露地茄子進入7月份後,可以進行剪枝處理。茄子的再生能力很強,但進入夏季後,其結果能力在逐漸下降,進入衰老期,可剪去上部枝條,促其萌發新的枝葉並再次開花結果。
茄子的剪枝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次性全部剪除主杆枝葉,就是距離地面10釐米左右剪斷主幹,待根基部萌發新芽,形成新枝,選留一株進行培養管理,其餘的全部去掉。再一種方法是,在對茄的側枝上方10釐米處剪枝,剪後的側枝萌發新芽抽枝,現蕾開花。
茄子剪枝後要噴施一遍殺菌劑,防止剪口腐爛,防止剪後著雨水,同時追施尿素,以每株3–4克為宜,第三天進行澆水管理。以後根據土壤墒情,每10–15天澆水一次,同時追施三元複合肥,用量同尿素。
8,病蟲害防治
造成茄子減產,甚至喪失商品價值的病蟲害主要有,綿疫病,褐紋病,灰黴病,紅蜘蛛,蚜蟲,茶黃蟎,茄二十八星瓢蟲和薊馬等。防治綿疫病,灰黴病可以選用代森鋅,多菌靈,防毒礬,甲霜靈錳鋅,百菌清,速克靈等。
防治茄子的蟲害主要用阿維菌素,殺蟲素,吡蟲啉,螺蟲乙酯,甲維鹽,氯蟲苯甲醯胺,苦參鹼等。
總之,露天栽培茄子要注意肥水管理,病蟲草害的防治,同時做好整枝打老葉工作,雨季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因積水而導致茄子植株漚根枯亡。 -
8 # 著迷大鄉村
快過年了,也意味著春天不久就要到了,菜園子裡面過不了多久,也要開始忙碌起來了。早春菜園裡面可以栽種的蔬菜很多,主要有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豇豆等等。一般在3月底左右,就可以露天栽種辣椒和茄子了。不過這個時候因為時間還比較早,如果不注意,會導致茄子僵苗的情況。這時候出現僵苗,有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因為溫度太低,導致茄子生長緩慢。那麼我們一般如何去避免春茄子出現僵苗呢?
一、選擇優良的品種。
茄子苗,大多數都是村民利用小拱棚進行育苗的。我們在種植早春茄子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品種的抗寒性,所以選擇優良的抗寒茄子品種,可以有效的避免僵苗的出現。
二、培育壯苗。
自己培育出的茄子苗,可以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挑選一些健壯的幼苗進行移栽。因為茄子的結果量比較大,所以一般農戶家裡都種植茄子不多。因此,我們在移栽茄子苗的時候,選擇植株高15-20㎝,5片葉子的茄子幼苗,也要莖粗壯,根系完整而發達。
三、保溫管理。
因為早春氣溫還不夠穩定,加之開春容易出現“倒春寒” 天氣,容易凍傷幼苗根系,所以我們早春移栽菜苗,就必須考慮到地溫的問題。今年暖冬基本成了定局,那麼年後的天氣會非常的不穩定,所以後面移栽春茄子苗,一定要關注溫度。
對於早春蔬菜移栽,我們都會進行覆蓋地膜進行保暖。我家每年種植茄子的時候,因為外界氣溫並沒穩定在15攝氏度,所以都會覆蓋地膜,保證土溫在15攝氏度左右,避免茄子根系受到凍害。地膜種類很多,我們一般選擇的是透明的地膜。透明既可以保溫保溼,也有利於Sunny透過地膜,更好的提升土壤溫度。
除了透過覆蓋地膜進行保溫之外,我們還可以適當的起低壟進行種植。一般壟面高度在8-10㎝左右,就可以。起壟種植的好處有三點:1、起壟有利於土壤溫度的上升。2、起壟有利於比較土壤內溼度高。3、起壟有利於茄子苗根系更好的生長。
-
9 # 醉美雪巖
茄子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可以烤熟後與辣椒、蒜蓉一起涼拌吃,還可以炒著吃,而且吃法多樣,在我們恩施地區常常與臘肉搭配。特別是一道紅燒茄子,可謂是極佳的下飯菜,製作方法簡單,但味道卻不一般。反正就我家來說,這道菜就是光碟首選,老人小孩都愛。既然喜歡吃,那當然要自己種植啦。今天就來說一下關於春茄子的種植小知識。
什麼是僵苗?僵苗主要表現為茄苗杆莖細小脆弱,不長根,葉片小卷曲萎縮,顏色暗綠。這種茄苗在移栽後長勢查,易落葉落花落果甚至植株死亡,造成產量低。一、春茄子僵苗原因1、外界因素:春茄子一般在10份開始播種。育苗早,而且等茄苗出土時正好是秋冬季,天氣寒冷,氣溫低同時土壤溫度也低,就容易出現僵苗現象。
2、管理因素:育苗土壤過於乾燥,如育苗時害怕茄苗因為溫度低而出現問題,就對育苗床或者是大棚內的苗進行保溫處理,苗床加熱,這樣溫度雖然提高了,但是茄苗的耗水量增多。若此時澆水不及時的話,也容易導致僵苗。所以說在育苗期間要在溫度和溼度上雙重控制,提高幼苗質量,防止低溫乾旱,避免僵苗現象,減少種植損失。
二、茄子僵苗防治方法1、品種選擇:春茄子育苗首先選擇耐低溫品種。如94-1早長茄、遼茄7號、北京六葉茄、渝早茄1號。
2、物理保溫:設施加熱。如鋪地熱線,加蓋小拱棚等保溫設施,及時澆水,土壤保溼。
3、藥物預防:用新施爾康3500倍液和流體糖醇鋅1200倍液,連續對茄苗噴施2次,可以調節茄苗內部平衡,同時促進生長,提高光合作用,加強幼苗對養分的吸收利用,也可提高抗病性,預防僵苗。
在茄子的種植過程中,不僅會出現僵苗,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種植才能避免這些坑,還能獲得好品質、高產量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吧!三、茄子優質種植四個關鍵點1、土壤:土壤是茄子種植的基礎,它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旺盛。茄子生長對氮肥的要求較高,一旦缺氮花芽分化延遲,花的數量減少,特別是開花盛期,氮肥如果不足,短柱花會增多,植株發育也不好。而且氮肥不足時,植株對磷肥吸收效果不明顯,後期對鉀的吸收急劇增加。
2、水分:水是生命之源,茄子生長週期需水特徵要把握好。花期以前需水量少,茄子開始膨大時需水量增多,採收前後要注意多澆水,要充分補充生長所需水分。茄子喜水,但是又怕水,土壤板結切潮溼時,容易引起漚根,空氣溼度大時,也容易引起病害。
3、溫度:茄子源產亞洲熱帶,自身喜高溫,種子在25~30℃發芽率高,幼苗期白天溫度在25~30℃左右,夜間溫度在15~20℃左右生長旺盛,15℃以下生長較慢,還易引起落花。10℃以下時生長受限。
4、光照:茄子對對光照的時間和光照強度要求都較高。日照長、強度高時茄子生育旺盛,花芽的質量好,果實的產量高,著色也特別好。
四、茄子高產種植具體方法1、選土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排水便利,Sunny充足的地段。有條件的可以選擇以前種過水稻田地,整地方法:將田地進行翻土曝曬,土塊進行碎化,在對土壤進行施整,同時一畝地大概要用50到80公斤石灰粉對土壤進行消毒及調節土壤的酸鹼度。
2、適時栽種
春茄子播種在1到2月份,種植選擇在每天下午的三點到四點進行,播種時要根據不同地方種植特性習慣挖土畦或起土壟,我們恩施一般的壟畦高度在20釐米左右,畦寬在1.3米左右,每株茄苗的種植距離控制35釐米內,畦內壟上都可以種植,種植的距離相等,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在幼苗移植時,要帶有原來幼苗的營養土塊,這樣才能保證幼苗能夠更好的適應新的土壤環境,在全部栽種完進行及時澆水補充水份。
3、施肥管理
茄子耐肥性強、需肥量多,不同生長期對肥的需求也不同,要科學把控。
①育苗期施肥:育苗期間輕施肥,我們要根據它的長勢施肥,若是在此時施重肥的話就容易傷害苗根或造成植株徒勞生長。這個期間茄苗對磷元素的需求較大,因此要加強磷肥的施用,但主要還是以農家肥為主。等茄苗長到5片左右的葉子的時,觀察茄苗整體顏色,如發現顏色較淺,就噴灑葉面肥,保證幼苗的健康生長。②定植期施肥:移栽時每畝地要使用5000斤左右的農家肥,將農家肥混合在種植茄苗的土壤中。同時在需要栽苗的種植位置中撒入適量的氮肥、磷肥、複合肥,為幼苗的生長奠定肥量基礎。③花期施肥:授粉期若植株沒有嚴重缺失肥料,則不施加肥料。④作果期施肥:結果時果實的生長速度迅速加快,整個植株也會加快生長,這個時候的營養需求增加,是我們對於肥料的施加也要追加。目的是為了果實的增長提供足夠的營養,是茄子生長的關鍵施肥時期。注意用量,肥料以-硫酸銨為主,在種植茄子的根部進行追肥。施肥後覆蓋細土,澆足水,加強植物對於肥料的吸收。在果實轉色時,停止施肥。4、田間管理
在管理田間時,我們要及時清除雜草,以免雜草和植株奪養分。同時為了減少植株自身的養分消耗,在植株開花時我們應該摘除沒有開花的一側的多餘枝條,使養分能夠更好地集中。促進結果。在植株的授粉期,陰雨天氣多時要採用用人工授粉,這樣能夠促進多結果,增加產量。在結果時要用木棍支架支撐植株,以防止植株伏地,因為茄子若伏在地上就會在摘果前腐爛,避免種植損失。
其實,茄子作為一種家常的蔬菜,其好處多多,它不僅可以降脂減壓,保護心血管,還能抗衰老。所以說多吃茄子對身體有好處哦!大家一起種植起來吧!
-
10 # 鄉野老農
種植春茄子出現僵苗不長,就是農村人常說得“老疙瘩”苗。造成茄苗僵苗“老疙瘩”的現象,具體分析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一,移栽茄苗後種植茄子的土壤肥量過剩,有的施用化肥過多,水肥營養不平衡,甚至接近於燒苗,造成茄子僵苗不長。
二,土壤中或茄苗本身帶有立枯病或枯萎病菌。被病菌感染茄苗葉面呈黑綠色,苗杆僵細,嚴重時會枯萎死亡。受病毒性細菌感染也是出現僵苗的原因。
三,天氣乾旱時,土壤嚴重缺水,也會引起茄子僵苗不長。
分析了春茄子種植時茄苗出現僵苗的原因,那麼如何避免發生茄子僵苗,怎樣種植好露地的春茄子,下面我把我種植春茄子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首先選用優質抗病害的茄子種子育苗。
育苗
露地種植春季的茄子,我通常在春節過後就開始育苗。育苗前先整好育苗床,為苗床澆透水。當苗床的土壤乾地皮時,上好底肥,用熟雞糞或羊糞都可以,適量撒一遍尿素,然後深翻整平土壤撒種子,種子撒施均勻後,再為種子蒙上一層細土,用塑膠布遮蓋好茄子苗床保溫。
用塑膠布苫蓋好的苗床種子大概十天左右就出苗了。注意觀察自己的茄子苗床,如果土壤發乾,要及時用噴壺噴水,始終讓苗床土壤保持溼潤。
練苗
當茄苗長高到十公分左右,棚內的溫度不能超過二十八度,防止日曬燒傷茄苗,要注意掀開棚布邊緣部分通風透氣,讓茄苗逐漸適應外部環境,也就是菜農常說的“練苗”。經過練苗的茄秧才容易成活。
移栽種植
種植茄田的土質要求肥沃,在種植前要施足底肥,每畝地用農家肥三至四方,磷酸二銨二十至三十公斤,深翻耕地。
種植的茄苗經過練苗階段,當茄苗秧長高到至二十公分,有六至七片肥厚的真葉就可以大田移栽了。大田移栽茄子時,在陰天或小雨天氣種植最容易成活。如果天氣晴朗,也可選擇在下午的後半晌移栽種植,忌在晴天的上午移栽種植,避免茄苗的葉子被太陽曬乾,甚至整株的曬死。有條件的在茄苗上面蓋上遮布涼蓋等物。
常說“深栽茄子,淺栽煙”因為茄子結果比較多,茄果也比較重,特別是茄子秸稈根部比較細,所以種植茄子時挖坑不能太淺。
當茄子開花之前還要為茄子封壟培土,防止颳風倒伏。
茄苗移栽好後,要及時茄苗澆水蓋土,讓茄苗周圍土壤嚴嚴實實,不透風漏氣。
茄子緩苗後及時澆水,防止僵苗不長。
合理密植
茄子種植要求不可以過密,應以株距50公分至60公分之間,行距80公分為宜,也可採用大小壟的方式種植,株距適當降低在40至50公分。當然,由於茄子的品種不同,對種植密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但一定要按照要求合理密植,才能起到豐收高產的效果。
總結:怎樣種植露地春茄子,如何避免茄子苗期出現僵苗不長?主要關鍵是要選擇好的種子育好苗,掌握比較好的時間節點適時移栽,合理密植,科學管理,露地種植春茄子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
11 # 老農民說事
茄子在中國各省均有栽培種植,非常受普通消費者的歡迎。在中國茄子主要是被人們當成蔬菜來食用,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對增強和改善人體的狀態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古代社會的時候茄子主要是在南方地區種植,後其食用價值被人們發現,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以後茄子的種植面積和規模持續在增加。如今中國的茄子種植面積在全球都在前列,整體的種植技術卻相對落後,茄子在苗期出現僵苗現象就是常見的導致茄子減產的原因,很多種植戶都會因此感覺到苦惱。
僵苗在很多農作物的種植中都會出現,直接導致的就是降質減產,從而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茄子僵苗指的是,在茄子苗期的時候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了茄子苗矮小,甚至會出現葉片發黃的症狀,嚴重的情況下茄子苗會徹底死亡。茄子出現僵苗問題後,即使定植到田塊當中生長速度會非常緩慢,抵抗病害的能力會大幅度下降,產量和質量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想要知道避免僵苗問題的方法,種植戶就必須瞭解僵苗問題出現的原因,結合原因採取相關措施。
在種植茄子過程中一旦出現僵苗不用有太多的擔心,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解決就會有不錯的成效。茄子僵苗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以下三個:一是在茄子育苗過程中沒有合理的控制溫度或者育苗的時間段未選擇合理的階段,從而導致了育苗床的整體溫度偏低;二是育苗過程中未撒施足夠的底肥,底肥不足導致茄子苗難以獲得足夠的營養,最終就導致了弱苗問題的出現;三是茄子苗在蹲苗階段過度控水,控水容易導致土壤乾旱情況的出現,從而影響到茄子的正常生長。出現僵苗問題更多的是種植戶的管理措施不當導致的,只要能加強管理,就能夠有效避免該問題的出現。
茄子僵苗問題的預防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來解決,儘量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保產質的提高。想要保證茄子不出現僵苗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種植茄子以前就選擇好合適的時間,避免溫度過低影響到茄子面的生長;二是在種植茄子的時候儘量保證施用足夠的基肥,基肥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或者有機肥為主,保證茄子苗能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三是合理的控水,茄子苗生長過程中水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不然就會導致茄子出現僵苗、弱苗或者病苗。除了以上措施外,選擇抗病、抗寒能力好的茄子品種也會促使僵苗問題出現的機率下降。
對種植戶來說,茄子的種植遠不止育苗,只有掌握住合理有效的措施,茄子的產量和質量才能夠得到保障。僵苗問題的解決需要以預防為主,種植戶在茄子種植過程中要加強管理,保證茄子能夠獲得足夠的水分、營養物質。在茄子定植以後,種植戶需要從水肥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展開工作,提高茄子的免疫力,增強茄子高產的可能性。茄子苗期出現僵苗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出現僵苗後就不能再進行移栽了,移栽會導致更多隱患和問題的出現。
-
12 # 種菜姑娘
茄子是中國主要種植的蔬菜之一,種植面積很大,南北方都有。隨著設施大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傾向於種植大棚茄子,栽培管理比露地茄子簡單得多。但是還有很多小的種植戶選擇露地種植茄子,露地茄子由於外界溫度條件不好控制,容易出現僵苗;茄子病蟲害很嚴重,相對來說露地茄子的農藥使用量遠遠多於大棚茄子。
露地茄子一般一年種植一茬,春季或者入夏時定植,入冬才會拉秧,生長週期很長。華北地區露地春茄子一般5月中下旬定植,南方地區定植時間能夠大概提前一個月,東北、內蒙、寧夏等地一般在6月上旬定植。
一、露地春茄子出現僵苗的主要原因是定植過早,外界溫度低,幼苗沒有發棵僵苗是指茄子定植後生長緩慢,植株僵縮,葉片筒立,葉片呈紫色或深綠色,上面有褐色斑點。
早春種植茄子,僵苗主要是由於溫度低造成的,茄子為喜溫蔬菜,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5-35℃,如果溫度低於15℃則植株生長緩慢,嚴重的會形成僵苗。
二、露地春茄子的種植方法1,品種選擇春季溫度比較低,要選擇抗寒性強、抗病性強、優質高產的早熟品種,進行高密度定植,可以獲得高產。
露地種植春茄子都是在日光溫室內育苗,苗齡較長,大概60-70天,可以根據自己的定植時間來播種育苗。冬春季育苗對棚室的溫度要求較高,需要有保溫、增溫裝置。所以很少有種植戶自己育苗,都是在育苗場買苗定植。
2,種植時間
茄子定植時間是否適宜會影響到茄子的生長情況,一般在終霜後,10cm的土層溫度穩定在12℃以上時再定植,定植前最好覆蓋地膜會更好的活苗。通常情況下露地茄子的定植時間晚於番茄、辣椒的栽種時間。
3,定植
露地春茄子一般在入冬前就施入了糞肥完成了翻地,土壤進行了冬曬,完成了熟化,並且殺死了土壤中的病蟲害。
春季定植茄子前只需要耙平,做畦就可以。茄子根系發達,耐澇也耐旱,所以我們種植茄子一般是平畦定植。春茄子一般密植,每畝定植3000株左右,大小行栽培,大行距為80cm,小行距為40cm,株距為35cm。
早春種植茄子為了提高土壤溫度,覆膜後再定植是最好的。定植前5-7天在小行距上覆膜,能夠很好的提高地溫,防止僵苗。
4,水肥管理
茄子定植後澆定植水,早春氣溫較低,定植水不宜過大,如果底墒足夠好,坐棵澆水就可以。待茄子緩苗後,外界溫度也高了,再澆大水。之後進行蹲苗,期間中耕鬆土1-2次,門茄坐住後開始澆水追肥。
茄子追肥次數不多,但是追肥量很大。門茄坐住後第一次追肥,每畝地追施人糞尿1000公斤和磷酸二銨15公斤;對茄長到雞蛋大小時重施肥一次,每畝地追施人糞尿3000-4000公斤和尿素15-20公斤;四門斗坐住後追施尿素15公斤。
茄子生長後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可葉面噴施0.2%的尿素溶液或者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進植株生長。
5,植株調整
大棚種植茄子由於空間有限並且為了早熟,多采用雙幹整枝,但是雙幹整枝地上部分生長較弱,從而根系也不發達,容易導致植株早衰。露地種植茄子一般不採用這種整枝方式,按照原有的植株長勢,留四幹向上生長,其他無效枝可以掰掉。
6,病蟲害防治
露地種植茄子病蟲害很嚴重,蟲害主要有紅蜘蛛、斑潛蠅、白粉蝨等,病害主要有黃萎、霜黴等,對於這些病蟲害噴藥防治很關鍵。
可以噴施73%克蟎特乳油1200倍防治紅蜘蛛,噴施斑潛淨防治斑潛蠅。防治黃萎病,首先要注意輪作倒茬,其次要注意觀察,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黃萎病發病嚴重,那麼很難治了,如果時間來得及,可以拔掉重新栽種。
7,採收
門茄要及時採收,不要等長太大,否則會抑制上部茄子的生長。對茄和四門斗等到茄子成熟了再採收就可以。
-
13 # 鄉村波比
茄子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了,而茄子品種也有很多種,比如魯茄1號、濟南早小長茄、北京六葉茄、德州小火茄等等。儘管如此,但是每個茄子品種想要實現高產,種植管理是有講究的。而且有人會問春茄子苗期為何出現“僵苗”?怎樣種植露天的茄子?
由於中國各地氣候不一樣,因此對於春播的時間也有所差異,比如山東地區的春季露天茄子一般在4月中旬就要進行定植了,而播種時間則在1月中旬這樣。茄子苗床適宜溫度在25~30℃,而播種以後苗床的溫度在25℃最為適宜。
對於茄子的種植,首先茄子更加適宜疏鬆肥沃、土層較厚而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而且土壤最好在3年內都是沒有和茄科植物種植過的地塊。而我們在翻耕土壤時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千克+30千克的過磷酸鈣一起和土壤混合。
當定植以後不久我們就要對它進行一次中耕,這樣可以促進根系的生長和發育,這也是為了後期茄子掛果和擴大吸收面積和開花打下基礎。在對茄、四母鬥開花時,也是茄子需肥水最多的時期,一般每5~6天澆1水,保持土壤溼潤,結合澆水施腐熟人糞尿或腐熟餅肥每公頃15000千克或氮磷鉀複合肥200千克。
再到後期要不斷加強管理,做好排水措施,同時乾旱天氣及時澆水。而到了茄子採收期最好選擇在比較晴朗的天氣進行,這樣採摘的茄子更加有利於儲存。
回覆列表
露天茄子可分為早熟(春茄子)和晚熟(夏茄子)兩種,是利用自然條件下溫度適宜的季節進行生產的一茬。
一、育苗
春茄子一般在1月底到2月初開始育苗,此時正值早春,外界氣溫適中,地溫也適中,是育苗的最好季節,但還是應當注意保溫和增溼的設施,而且要針對這茬茄子育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採取一些相適應的措施。
(1)防止僵苗,春茄子育苗期間由於溫度低,極易出現僵苗。僵苗的特徵是莖細、葉小、根小且色暗、新根少。造成這種苗子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由於水分不足從而導致出現僵苗。二是茄子要求地溫長時間低於15℃造成繡根,從而造成僵苗。建議在育苗時,注意保持苗圃的溫度和溼度,或遇有連陰霧天時,必須採取其他措施提高地溫加以預防。
(2)兩次分苗,為了經濟利用苗床,根據天氣變暖改換育苗設施,擴大單株營養面積,防止苗子擁擠。2次分苗第1次是在第1片真葉時從育苗箱(盤)的較小空間移植到溫床或陽畦裡;第2次是在4―5片真葉時移植到營養缽或紙袋裡,等到第1花蕾顯露後,苗齡大約80―90天即可定植。
二、栽植
露地春茄子栽植由於低溫度、乾旱,宜採用溝栽,這樣既利於保溫又利於保溼。以後隨著溫度升高,植株長大,再透過培土使溝變成壟,這樣既可加大活土層,又有利於澆水、排水和防倒伏。有的在溝上面臨時覆蓋地膜,形成所謂改良式地面覆蓋,則更有利於保溫、保溼。
1、栽植時間。露天春茬早熟茄子適宜定植期溫度為當地氣溫15℃左右,即北方4月下旬到5月中旬,南方3月下旬到4月上旬。此時定植能有效避免霜凍之害。
2、栽植密度。栽植的株行距因品種的熟型不同。一般平均行距60―65釐米時,早熟品種的株距為35―40釐米,密度為每667米2300―2500株。
3、栽苗方法。穴栽澆水,或開溝坐水栽。茄子宜適宜當深栽,故群眾中有“黃瓜露坨,茄子沒脖”之說。但栽植也不宜過深,一般在苗坨上又1釐米厚左右的覆土即可。早春栽苗時,採取先澆栽後培土起壟的方法來增加覆土厚度會更為有利。
三、管理
1、追肥、澆水。露天春茄子追肥澆水比番茄多,但結果前是以長莖為主,追肥澆水應適當。門茄“瞪眼”期適宜中耕蹲苗,防止植株徒長。進入結果期,植株體內的養分要急劇向果實運轉,莖葉的生長逐漸變得弱起來,此時只要加強肥水管理,才能使結果和長莖葉得到均衡發展,這次追肥可坑施人糞尿,用量每667米為1000千克,或追用磷酸二銨20―30千克。當茄子到四母鬥茄相繼坐果膨大時,正是茄子需肥需水高峰期,為滿足需要,要在對茄子長有雞蛋大小時搞1次重追肥,一般667米用人糞尿5000千克左右,或也可追用尿素20―30千克,並結合追肥看天進行澆水。四母鬥茄膨大期再搞1次中追肥。結果後期除了適當追肥外,還應搞好葉面追肥,以彌補根部吸肥能力下降的不足。在茄子的追肥澆水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結果後開始追肥要以氮、鉀肥為主,避免施用磷過多引起果皮變硬;二是要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防止發生瀝澇。
2、中耕鬆土。春露地茄子定植後溫度低,髮根慢,期間要多次中耕鬆土,保持土壤疏鬆,提高地溫和保墒。在澆緩苗水中耕後10天左右,再進行第2次中耕,以保使根系向深層發展。到門茄瞪眼、對茄花時結束蹲苗,結合看肥開水再搞1次中耕。門茄收後要淺鋤培土。枝葉封壟後就不再中耕了。
3、清理側枝。植株調整茄子開花後,門下部的葉腋間易萌發出側枝,生產上一般除留門茄下的1個強壯側枝外,其餘全部摘除。到生長中後期對門茄以下衰老枯黃的葉片全部打掉,既節省養分又有利於通風透光。
4、摘除多餘門茄。為了早熟提前收穫,可在對茄以上掐尖,這樣1株只留1個門茄和2個對茄共3個果實。也有的在四母鬥以上摘心,即四母鬥整枝法,每株留6―7個茄子。
5、防止落花落果。春茬露地茄子生成期有2個不利時期:一是前期低溫乾旱,不能滿足開花結果的需要時,會造成落花落果;二是進入三伏高溫多雨期,環境條件對茄子生長不利,植株生長衰弱,病蟲害嚴重,也會造成落花落果。防止落花落果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農業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儘量創造有利茄子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二是應用激素進行處理,使用番茄靈40―50毫克/千克浸花或噴花。激素不僅能保花保果,而且有促進果實膨大的作用。使用激素的濃度必須依據當時的溫度來靈活掌握:溫度低時濃度高些,溫度高時濃度低些。生產上一些農戶應用時出現問題,多和不注意這一點有過。
6、適時採收。開花後20―25天即可採收商品果,採收的適期是萼片與果皮交界處的白條不明顯時,但門茄宜適時早收,不僅有利早上市增加收入,而且可以調節長莖葉和果實膨大互相爭奪養分的矛盾,使植株生長健壯。進入雨季後環境條件對茄了生長不利,勤摘勤收不僅可保護植株,而且可防止爛果,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