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亞7705

    1.曹操給董卓獻七星刀,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壓根沒有,曹操看不慣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

    2.歷史上沒有十八鎮諸侯,只有十四鎮諸侯,而且發起者也壓根不是曹操,而是東郡太守橋瑁。

     

    3.大家都知道溫酒斬華雄這事,實際上斬華雄的是孫堅。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人不是華佗,因為當時的時間段,華佗已經死了。

     

    4.桃園三結義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麼一回事,當時的情況是,劉備三人和兄弟一樣,但是並沒有結義,史書只記載恩如兄弟。

     

    5.青龍偃月刀是假的,那時候沒有這玩意,都是用大刀或者戟。

     

    6.鞭打督郵的人不是張飛,是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看不慣當時的官場風氣,一怒之下,打了督郵,不伺候了。

     

    7.陶謙可不是什麼老好人,精的很呢,歷史上也沒有什麼陶謙幾次請劉備幹徐州牧的事情,是陶謙死了,劉備接的盤。

     

    8.演義誇大了很多當時的實際兵力,就拿官渡大戰來說,演義說七十萬人,曹操也有七萬人馬。實際上呢?袁紹只有十多萬人馬,曹操更慘,三四萬而已。赤壁之戰也是,曹操撐死十幾二十萬人馬。關羽的斬顏良誅文丑讓人津津樂道,實際上文丑是被徐晃的軍隊擊敗殺死的。二爺的水分還是很多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9.歷史上也沒有周倉這個人,太醫吉平給曹操下毒,也是假的。真正原因是吉平和耿紀叛亂被殺掉的。很多人所說的郭嘉遺計平遼東,那更是扯淡,實際上是曹操本人的算計。火燒博望坡的是劉備,當時諸葛亮還沒出山。歷史上劉備也壓根沒有摔阿斗。

     

    10.真正說服孫劉聯盟的是周瑜和魯肅,壓根沒有諸葛亮什麼事情。這裡也能夠看出魯肅實際上是老謀深算之人。至於後面發生的諸葛亮舌戰群儒,那更是虛構。再後面發生的什麼三氣周瑜,也是虛構,周瑜氣量非常大,並且有雄才大志。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火燒赤壁,而是因為傳染病橫行,曹操死了太多人。

     

    11.草船借箭的是孫權,不是諸葛亮,發生的時間也是在五年之後的合肥之戰。五虎將裡面沒有趙雲哦,單刀赴會的真正主人,是魯肅,並不是關羽。七擒孟獲這些也是虛構,祝融什麼的,一樣。還有魏延,這傢伙真的慘,真正死因不是什麼反骨,而是因為權力。

  • 2 # 歷史影像庫

    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電視劇一般是按照《三國演義》小說拍的,屬於藝術加工,有很多虛構情節。而三國的正史是《三國志》。

    以下,我列舉一些不同點。讓樓主更好理解。

    1,電視劇裡武將使用的武器就和正史有出入。比如關羽的神器82斤的青龍偃月刀。

    但是考古專家研究發現,西晉時馬鐙才出現。那麼馬鐙沒出現的時候,騎士怎麼作戰,很簡單,自己可以體會下,你需要雙腳夾緊那肚子,一隻手抓緊馬鬃,另外一隻手才可以拿武器戰鬥,但是一般是拿刺的武器比如矛,戈類,只需夾在右手的腋下,憑藉戰馬的高機動力衝刺賦予加速度完成擊殺,騎士才不會掉下馬。沒有馬鐙的時候,不可能完成劈,砍等大範圍需要協調的動作,原因很簡單,關二哥手拿幾十斤的青龍偃月刀,雙腳夾緊馬肚子,一手緊抓馬鬃,另一隻手提著青龍偃月刀,通過幾百米衝刺,然後揮刀,直取敵人項上人頭,那加速度和慣性,揮刀的瞬間能把關二哥甩出十幾米遠,別說砍別人頭了。《三國志》裡描述關羽殺顏良是,“策馬刺於良”。

    2,曹操給董卓獻七星刀,《三國志》壓根沒有,曹操看不慣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然後回到陳留,舉兵討董。

    3.大家都知道溫酒斬華雄這事,實際上斬華雄的是孫堅。討伐董卓真正賣力的只有孫堅和曹操。其他都是各懷鬼胎,勾心鬥角。

    4,桃園三結義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麼一回事,當時的情況是,劉備三人和兄弟一樣,但是並沒有結義,《三國志》只記載恩如兄弟。

    5.鞭打督郵的人不是張飛,是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看不慣當時的官場風氣,一怒之下,打了督郵,不伺候了。

    6.演義誇大了很多當時的實際兵力,就拿官渡大戰來說,演義說七十萬人,曹操也有七萬人馬。實際上呢?袁紹只有十多萬人馬,曹操更慘,三四萬而已。赤壁之戰也是,曹操撐死十幾二十萬人。

    7,關羽的戰績斬顏良誅文丑讓人津津樂道,實際上文丑是被徐晃的軍隊擊敗殺死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8.真正說服孫劉聯盟的是周瑜和魯肅,壓根沒有諸葛亮什麼事情。這裡也能夠看出魯肅實際上是老謀深算之人。至於後面發生的諸葛亮舌戰群儒,那更是虛構。再後面發生的什麼三氣周瑜,也是虛構,周瑜氣量非常大,並且有雄才大志。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火燒赤壁,而是因為瘟疫橫行,曹操死了太多人。

    電視劇還有很多和正史有出入的就不一一列舉了。題主可以親自讀下《三國志》會印象更深刻。

  • 3 # 卷帙草堂筆記

    這個問題可以回到《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上,二者的差別就是歷史中真實的三國和電視劇被加工過的差別。

    《三國志》是史書,重要的是講述史實,作者要摒棄個人立場,作為一個旁觀者進行陳述;《三國演義》是小說,有立場,有懲惡揚善的目的,要分出忠奸,煽情大於陳述。

    二者差別最小的是故事基本是真的。只是存在一些張冠李戴,比如為了神話諸葛亮,三國演義將草船借箭的計謀硬塞給他,實際上是周瑜的計謀,跟諸葛亮沒啥關係;比如空城計,這個是小說的虛構,並不真實。

    二者差別最大的是人物的評價。小說的立場是揚漢貶曹,把劉備為代表的蜀漢當成正統,而把曹操當成是奸臣,所以在故事敘述過程中,不斷執行這個方針,劉備被塑造成一位仁義楷模,是不可多得的仁君明君,但事實上,劉備不管是才能還是眼光,都不及曹操。

    蜀漢被神話的不僅僅諸葛亮,還有關羽,還有張飛、趙雲,每一位都獨當一面,以一當百。最為關鍵的是,蜀漢一方代表了正統,是漢室後人,在繼承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也是民間所喜聞樂見的,小說在塑造上可謂非常成功,千百年來三歲小兒都知道曹操是奸賊。

    但歷史終究要回歸到真相中,每一位歷史人物都應當有其應得的地位,我們讀小說,可以去感受其中的故事,人物的喜怒哀樂,儘管主觀。但我們讀歷史,要有客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公正地去評判每一個人。

  • 4 # 當代曹植

    陳壽的三國志極為客觀,因此,二者的差別基本上就是《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差別。另外《三國演義》被拍成電視劇後,又被加工過。

    《三國志》是史書,重要的是講述史實,作者要摒棄個人立場,作為一個旁觀者進行陳述;《三國演義》是小說,有立場,要分出忠奸,煽情大於陳述。

    電視劇裡武將使用的武器就和正史有出入。比如關羽82斤的青龍偃月刀。

    直到西晉時馬鐙才出現。那麼馬鐙沒出現的時候,騎士怎麼作戰?你需要雙腳夾緊馬肚子,一隻手抓緊馬鬃,另外一隻手才可以拿武器戰鬥,但是一般是拿刺的武器比如矛與戈,只需夾在右手的腋下,憑藉戰馬的高機動力衝刺賦予加速度完成擊殺,騎士才不會掉下馬。沒有馬鐙的時候,不可能完成劈,砍等大範圍需要協調的動作。《三國志》裡描述關羽殺顏良是,“策馬刺於良”。

    另外,差別如下:

    1、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呂伯奢的兒子欲搶奪財物和報官領賞才死的,羅貫中為了汙衊曹操還編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羅貫中辛苦了,誤導國人六百多年。

    2、換巾脫險:是孫堅叫祖茂戴頭巾逃走引開敵軍。

    3、溫酒斬華雄:華雄並非關羽所殺,是被孫堅的部隊所殺。

    4、三英戰呂布:是羅貫中要誇大呂布的神勇,沒有此事。

    5、呂布殺董卓:他們是為了一位宮女,貂蟬的出現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內。

    6、曹嵩之死:是陶謙派人去殺的。

    7、呂布擊退六將:沒有此事,也是羅貫中要誇大呂布的神勇。

    8、血戰宛城:是張繡、賈詡利用曹操和鄒氏的謠言起兵的。

    9、借頭息怒: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汙衊曹操。

    10、夢中殺人保護自己:是虛構的,是羅貫中為了汙衊曹操。

    11、轅門射戟:真有此事,不過距離沒那麼遠。

    12、關羽降曹:是關羽作戰失敗被俘虜,且遇到張遼就自動投降了,更沒有三個條件。

    13、關羽斬顏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張遼軍先削弱顏良軍,關羽殺出來斬了他。

    14、關羽斬文丑:是徐晃殺的。

    15、過五關斬六將:是虛構的。

    19、苦肉計:黃蓋是有詐降,但沒被打。

    20,曹操給董卓獻七星刀,《三國志》壓根沒有,曹操看不慣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然後回到陳留,舉兵討董。

    21,桃園三結義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麼一回事,當時的情況是,劉備三人和兄弟一樣,但是並沒有結義,《三國志》只記載恩如兄弟。

    22,鞭打督郵的人不是張飛,是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看不慣當時的官場風氣,一怒之下,打了督郵,不伺候了。

    23,演義誇大了很多當時的實際兵力。

    電視劇還有很多和正史有出入的地方……

    二者差別最大的是人物的評價。小說的立場是揚漢貶曹,把劉備為代表的蜀漢當成正統,而把曹操當成是奸臣,所以在故事敘述過程中,劉備被塑造成一位仁義楷模,是不可多得的仁君明君,但事實上,劉備不管是才能還是眼光,都不及曹操。

    蜀漢被神話的不僅僅諸葛亮,還有關羽,還有張飛、趙雲。最為關鍵的是,蜀漢一方代表了正統,是漢室後人,在繼承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也是民間所喜聞樂見的,小說在塑造上可謂非常成功,千百年來三歲小兒都知道曹操是奸賊。

    但歷史終究要回歸到真相中,每一位歷史人物都應當有其應得的地位。我們讀小說,可以去感受其中的故事,人物的喜怒哀樂。但我們讀歷史,要有客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公正地去評判每一個人。

  • 5 # 從頭越58139384382

    電視上是根據《三國演義》拍的,畢竟是演義,而且在拍攝時還會有一些修改,但整體主線還是沒有改變的,只是有些事件是為了讓故事更好看杜撰的或張冠李戴的。

    比如劉備、關羽、張飛哥仨桃園結義後,開始創業,先參與平定黃巾起義,後隨公孫瓚一同參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兵至汜水關,被董卓大將華雄擋住,一同討伐的各路諸侯犯了難,因為各家大將沒人能打過華雄,後來關羽出戰,曹操溫酒敬關羽為他壯行,關羽沒喝轉身提刀上馬出戰去了,鼓聲大作,片刻之功,鼓聲停了,關羽提著華雄的人頭回來,酒還是溫的,溫酒斬華雄,關羽一戰成名。這也是作者為了彰顯關羽勇武,把斬華雄放在了關羽身上。但歷史上華雄不是被關羽所殺,而且被江東猛虎孫堅所殺。陽人之戰,董卓軍隊內部不和,互相拆臺,導致戰役失敗,孫堅乘勝追擊,混戰中斬殺華雄。

    還有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真實的歷史上草船借箭並不是諸葛亮所為,只是《三國演義》作者為了更突出的表現諸葛亮的謀略智慧,把這事安在了諸葛亮身上。在《三國志》中草船借箭是周瑜的智謀。實際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孫權做的,孫權夜探曹營水寨,被發現,曹操命人開弓放箭,驅離孫權的船,即使這樣,孫權為了能看清楚,還是讓手下人離得再近些,他判斷曹操怕夜色下有伏兵,不會派船追擊應戰,就大著膽子在曹操的水寨前看了一圈離開了。曹操知道後感嘆了一句流傳後事的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就是從這來的。孫權回去後不但看了曹操的水寨,還有意外收穫,船上扎滿了曹營射的箭,賺大了。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領著殘兵敗將狼狽不堪的敗走華容道,關羽在華容道堵截,見到曹操這番狼狽景象,心中頓生憐憫,想到在曹操處時曹操待他不薄,甘犯殺頭之罪放了曹操。但真實歷史並沒有華容道這一情節,關羽帶兵一路掩殺過來,等關羽到華容道時曹操已經過去了。也可能在當時是關羽也是有心放走曹操故意放慢了追擊的速度吧。

    都知道街亭之戰,馬謖狂妄自大,沒有按照諸葛亮指派在靠近水源糧道的地方駐兵,而且把營寨安在了遠離水源糧道的山上,結果張郃切斷水源糧道,最終導致街亭失守,整體戰役敗局已定,諸葛亮退兵。電視劇裡兵敗後馬謖找諸葛亮請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歷史上馬謖沒那麼講究,丟失了街亭後,並沒有找諸葛亮請罪,而且仗沒打完,撒丫子跑了,後來諸葛亮通緝馬謖,馬謖被抓回去關了起來,最後鬱悶死在牢裡。

    電視劇裡的《三國演義》也是根據歷史寫出來的,但演義終歸是演義,裡面有很多作者的個人情感,與真實歷史還是有點出入。但不管怎樣主線是沒有變的,只是為了效果更好,有些地方做了適當的杜撰編排。不影響對主要歷史的瞭解。

  • 6 # 邵傳東

    歷史上三國與電視劇中三國還是有較大差距的。首先尊劉黑曹,歷史中曹操是一位胸襟開闊,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並非電視劇中典型的多疑兇狠的人。其次過分誇大神化諸葛亮,不可否認諸葛亮是三國著名政治家,但電視劇中因借東風大破曹軍,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等,都不是諸葛亮的功勞而強加其身。最後司馬家族並非電視劇中所寫是三國群雄中笑到最後的人,晉朝曇花一現相繼引入五胡亂華等更大的分裂,從中華民族的角度來說,三國後期大分裂沒有笑到最後的贏家。

  • 7 # 喬治大叔9527

    差別挺大的

    三國的電視劇是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而三國演義又是以蜀漢為正統,這就不免會為了抬高蜀漢而貶低曹魏和孫吳,甚至編出很多子虛烏有不切實際的事情。感觸最深的是為了抬高諸葛亮把曹操和周瑜的性格甚至人品抹黑。

    電視劇中“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全得仰仗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然三國演義的文學歷史地位不容置疑,但用他來考量正史則萬萬不可。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24歲官拜大都督,迎娶小喬,吳郡人皆稱為周郎,也就是周帥哥,精通音律“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試問這樣一位年輕有為又帥氣的官場情場皆得意的人又怎麼會去嫉妒一個當時還沒找到工作的諸葛亮。

    曹操的形象則受影響更大,曹操在20歲被舉為孝廉,接下來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在位期間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結果得罪了蹇碩等一些權貴而被調離洛陽,任頓丘令。接下來董卓禍亂朝綱,十八路討伐諸侯中只有曹操和孫堅真心抗敵(實在可嘆,之後的歲月中,其它多路你看我我看你的諸侯相繼消亡,而貌似莽撞曹操和孫堅卻發展壯大)。一直到這個時候,我認為曹操還是想做一個治世能臣的,奈何處處碰壁。接下來迎漢獻帝,封大將軍、武平候,滅呂布,破袁紹,徵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一語評之,亂世英雄曹操是也。

  • 8 # 邪見歷史觀

    首先電視劇的三國都是根據《三國演義》來拍攝,為什麼?因為精彩!

    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是在魏國與吳國《魏書》《吳書》兩本史書為基礎寫完,記載的是真正三國時期歷史。

    《三國演義》後面“演繹”二字便可知其內容很多是虛構的。

    首先是陣營上的

    故意粉飾劉備,抹黑曹操。

    其次是誇大瞭如諸葛亮,關羽等人物。

    真正的歷史,沒有草船借箭,沒有空城計,更沒有那麼宏大的赤壁之戰,借東風,即便有也是小戰役。

    蘇軾《赤壁懷古》裡羽扇綸巾,談笑間的可是周郎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赤壁之戰的功勞真正屬於周瑜,至於氣死周瑜更是不可能了。

    同時被美化的還有關羽,把關羽粉飾得忠義無雙,怒斬紅顏。

    關羽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曹操手下,攻打張繡前關羽就提醒曹操,打贏張繡後張繡嬸嬸歸他關羽。

    打贏了張繡,關羽又找了曹操幾次,曹操就有些好奇,張繡嬸嬸這麼漂亮?不然怎麼關羽老是惦記?

    看到本人果不其然,很美,曹操打算自己收了張繡嬸嬸,結果張繡才會反叛。

    這裡並不是說關二爺好色,而是側面證明關羽並不似演繹裡面那樣不為美色所動。

    從這幾點可以看出演繹與正史區別太大,推薦看下百家講壇的《易中天品三國》。

    以前一直喜歡劉備,諸葛亮,關羽等,看了易中天先生的講壇,我更喜歡曹操。

  • 9 # 書雪

    歷史上的三國和電視劇的差別挺大的。電視劇是根據小說《三國演義》來拍攝的,但歷史上的三國卻是記載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從“演義”兩個字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挺大的。

    1.我們來按照時間順序說說,先來說第一個,曹操給董卓獻七星刀,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壓根沒有,曹操看不慣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

    2.歷史上沒有十八鎮諸侯,只有十四鎮諸侯,而且發起者也壓根不是曹操,而是東郡太守橋瑁。

    3.大家都知道溫酒斬華雄這事,實際上斬華雄的是孫堅。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人不是華佗,因為當時的時間段,華佗已經死了。

    4.桃園三結義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麼一回事,當時的情況是,劉備三人和兄弟一樣,但是並沒有結義,史書只記載恩如兄弟。

    5.青龍偃月刀是假的,那時候沒有這玩意,都是用大刀或者戟。

    6.鞭打督郵的人不是張飛,是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看不慣當時的官場風氣,一怒之下,打了督郵,不伺候了。

    7.陶謙可不是什麼老好人,精的很呢,歷史上也沒有什麼陶謙幾次請劉備幹徐州牧的事情,是陶謙死了,劉備接的盤。

    8.演義誇大了很多當時的實際兵力,就拿官渡大戰來說,演義說七十萬人,曹操也有七萬人馬。實際上呢?袁紹只有十多萬人馬,曹操更慘,三四萬而已。赤壁之戰也是,曹操撐死十幾二十萬人馬。關羽的斬顏良誅文丑讓人津津樂道,實際上文丑是被徐晃的軍隊擊敗殺死的。二爺的水分還是很多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

    9.歷史上也沒有周倉這個人,太醫吉平給曹操下毒,也是假的。真正原因是吉平和耿紀叛亂被殺掉的。很多人所說的郭嘉遺計平遼東,那更是扯淡,實際上是曹操本人的算計。火燒博望坡的是劉備,當時諸葛亮還沒出山。歷史上劉備也壓根沒有摔阿斗。

    10.真正說服孫劉聯盟的是周瑜和魯肅,壓根沒有諸葛亮什麼事情。這裡也能夠看出魯肅實際上是老謀深算之人。至於後面發生的諸葛亮舌戰群儒,那更是虛構。再後面發生的什麼三氣周瑜,也是虛構,周瑜氣量非常大,並且有雄才大志。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火燒赤壁,而是因為傳染病橫行,曹操死了太多人。

    11.草船借箭的是孫權,不是諸葛亮,發生的時間也是在五年之後的合肥之戰。五虎將裡面沒有趙雲哦,單刀赴會的真正主人,是魯肅,並不是關羽。七擒孟獲這些也是虛構,祝融什麼的,一樣。還有魏延,這傢伙真的慘,真正死因不是什麼反骨,而是因為權力。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就是誇大了諸葛亮的功績,甚至可以說是把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給神化了,而劉備,雖說在歷史上是一個英雄,但是同樣的,《三國演義》也把這個人物給美化了,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那麼多的功績。相對的,曹操也沒有那麼的奸詐,歷史上的曹操在一開始是想做“治世之能臣”的,但無奈到最後做了“亂世之奸雄”。

    最後,如果大家想要了解真正的三國時期的歷史,建議大家去看《百家講壇之易中天品三國》。

  • 10 # 兔子耳朵823

    首先是人數的誇大,三國演義幾個大仗都是幾十萬,赤壁之戰83萬,夷陵之戰75萬,其實都只有幾萬人的戰爭。

    其次是故事的改編,例如空城計,事實是曹操的,卻到了諸葛亮手裡,例如火燒博望其實是劉備燒的。

    再就是人物虛構和改編,例如周倉、貂蟬都是虛構,趙雲也不是五虎上將,蜀國的陳到很多故事到了趙雲身上,而三國演義根本沒有陳到這個人

  • 11 # 蒙B歷史課堂

    歷史上的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裡面的差距十分的巨大,很多三國演義裡的情節根本就不存在。

    比如說三國演義裡面的空城計,空城計在歷史上是曹操使用的,不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當中大範圍使用的八卦陣,這種八卦陣十分難以調動,諸葛亮使用八卦陣對抗曹魏這種,平時在歷史真實的戰爭中不存在的。

    諸葛亮和司馬懿在兩軍陣前擺陣法破陣,這種方式在真實的戰爭面前,沒有。

    不過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情節是存在的,即是兩方的武將掙錢先打一波,這種方式在兩漢和三國時期叫做鬥將。這種豆醬在三國時期大多數的戰爭情節當中都有,甚至2000年之後,日本還保留著豆醬這種方式。

    三國演義當中火燒赤壁這個事件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因為從近代觀察來看,在現在的赤壁附近並不能允許大量的船舶停靠,所以說火燒赤壁這個歷史情節是不存在的,完全杜撰的

    三國演義當中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歷史情節和真實的情節有所差異。諸葛亮只是一個臣子而已,並不能像三國演義當中所描寫的一樣成為天下第一的聰明人。

    諸葛亮能掐會算,這一條在歷史上也不存在,因為能掐會算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最多隻是一種障眼法。或者只是一種軌跡而已。不亮在歷史上也是一個人,就像在我們周圍一樣,也沒有那些頂尖的聰明人,他能夠預知未來的他最多算是聰明,最多算是政治家加軍事家。

  • 12 #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其實從整個的歷史程序來看,電視劇基本遵照了事實,沒有篡改沒有誇大,完整敘述了這一時期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參與者

    而現在大家常常鄙視電視劇和小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視劇小說為了讓故事情節能吸引觀眾和讀者,對很多人物和事件進行了藝術加工,嚴重偏離了事實。其實這完全能理解,畢竟如果嚴格按照《三國志》來拍電視劇,那製作方能虧到吐血,根本沒人看的下去,因為太無聊,毫無戲劇性。

    本文我們就談談電視劇中有哪些人和事是進行了藝術加工的,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

    我們以歷史發展程序來總結一下

    黃巾之亂

    1、桃園三結義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在涿郡招募鄉勇,關羽張飛二人主動投奔,關羽比張飛年長,張飛以兄長事之。創業階段條件艱苦“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並未提到結拜之事。也沒有張飛變賣家產資助劉備之事。

    2、殺黃巾,破妖法,救董卓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劉備確實參加了討伐黃巾的戰鬥,也立了功勞。但是沒有小說那麼精彩。被關張斬殺的黃巾將領程遠志、鄧茂,查無此人;董卓確實被黃巾軍打敗,但是沒提到被劉關張所救;劉備豬狗羊血破張寶妖法並射傷張寶更是封建迷信,不足為信;黃巾將領韓忠是被南陽太守秦頡所殺,而不是劉備用計射殺。

    3、安喜縣張飛鞭笞督郵。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是劉備鞭笞督郵,之後掛印跑路。

    4、關羽青龍偃月刀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82斤的大刀,揮動都費勁,更別提殺人了,而且這麼複雜的造型誰會給他做,華而不實,其實關羽就用的一把長柄刀而已,張飛、呂布等人的武器也是一樣,沒那麼炫。

    5、張飛粗鄙不堪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張飛一手好書法,精通美工畫,文武全才,形象不明,但絕不會是豹頭環眼,太不符合文化人的氣質了

    諸侯討董

    1、曹操獻刀殺董卓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董卓進京後,曹操認為董卓必敗,於是逃出洛陽。

    2、陳宮捉放曹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陳宮是曹操在兗州時的手下,曹操從洛陽逃出的時候根本遇不到陳宮。

    3、曹操號召諸侯討董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三公書信,號召反董,解國患難。

    4、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最多十三路諸侯。

    北海太守孔融此時忙於鎮壓黃巾,無暇他顧;

    徐州牧陶謙在董卓遷都長安後還遣使納貢,甚至得到了封賞,自然不可能參加;

    馬騰此時跟邊章、韓遂還在西涼造反,尚未被招安,自然不可能參加;

    公孫瓚此時還在右北平對付烏桓,不可能參加;

    所謂的河內太守張楊此時還是一支流浪軍,後來被董卓任命為河內太守,自然不可能參加。

    5、劉備跟隨公孫瓚參加會盟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三國志》中並未有劉備參與討董聯盟的內容,只有《英雄記》中有這樣一句:“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如果此記錄為真,那麼劉備當時地位卑微,可能追隨某人參與其中,卻並未建立任何功績,故不見史書記載。如果此記錄為假,那麼劉備此時很可能在公孫瓚賬下,公孫瓚並沒有參加會盟,劉備自然也不可能參加。

    6、諸侯在洛陽外圍會師,袁紹登臺就任盟主並宣讀誓詞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各諸侯屯兵地點並不一致,袁紹、王匡屯兵河內,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屯兵鄴縣,袁術屯兵南陽,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屯兵酸棗;袁紹並未參加酸棗會盟,眾人只是“遙推”袁紹為盟主,誓詞是由臧洪宣讀。

    7、祖茂為救孫堅被華雄斬殺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孫堅被董卓軍追擊,突圍而出,由於孫堅頭上的赤幘過於醒目,因此將赤幘交與祖茂戴上,孫堅也因此得脫。祖茂將孫堅的赤幘掛在柱子上,而埋伏在草叢中,成功躲過了董卓軍的追擊。

    8、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董卓以胡軫為統帥攻打孫堅,呂布與胡軫不合,故意破壞胡軫的作戰計劃,陽人聚一戰,董卓軍被孫堅擊敗,呂布敗走,華雄被孫堅當場斬殺梟首。

    9、王允巧設連環計,貂蟬離間呂布董卓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呂布與董卓婢女有染,擔心被董卓發現,為保命,在王允的鼓動下,刺殺董卓,無貂蟬此人,更無所謂連環計。

    10、孫堅之死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歷史上袁術讓孫堅討伐劉表,劉表派黃祖迎擊,黃祖不敵,逃進峴山。孫堅對黃祖還是窮追不捨,黃祖設計埋伏孫堅,讓眾將躲在樹林之中,等孫堅到來時,萬箭齊發,孫堅在亂箭中不幸而亡。演義中換成了呂公引誘孫堅進山,孫堅獨自追擊被亂箭射死。

    官渡之戰

    1、陶恭祖三讓徐州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陶謙臨死對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於是糜竺等人迎劉備為徐州之主;

    2、水淹下邳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建安三年(199年)曹操徵呂布,呂布退守下邳城,曹操攻之不下欲退軍,荀攸、郭嘉勸曹操急攻呂布,曹操聽其計,於是引沂河、泗河之水灌城,下邳城潰,生擒呂布。荀郭勸曹操勿退軍而急攻呂布是肯定的,但並未明確說引水灌城是他二人的主意,也可能是曹操本人所想,並非如小說所言是郭嘉、荀彧定計。

    3、關羽徐州殺車胄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奉命阻攔袁術北上後,就反叛曹操,親自斬殺車胄,奪取徐州。

    4、關羽屯土山,約三事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到徐州後,親自屯兵小沛,妻子跟隨居住,關羽守下邳。曹操在官渡之戰前突襲劉備,攻破小沛後,劉備隻身逃跑,妻子被俘;關羽在下邳作戰失敗被擒,是自願投降曹操,並無保護皇嫂一說;

    5、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白馬之圍時,關羽陣斬顏良,完成了報效曹操的允諾,延津之戰,劉備與文丑出征,關羽掛印封金,投奔劉備,曹操並未阻止。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這六位守將史書沒有記載,完全虛構的人物,只為挨關羽一刀。

    6、關羽斬顏良誅文丑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曹操為解白馬之圍,採用荀攸聲東擊西之計,袁軍大敗,顏良被關羽斬殺,文丑則是延津之戰被荀攸設計大敗,死於亂軍之中。此二人實際上是被荀攸間接殺死。

    7、關羽古城斬蔡陽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劉備棄袁紹奔汝南,曹操派蔡陽來攻,被劉備斬殺。

    8、關公不近女色,正人君子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關公好女色。曹操與劉備圍困呂布於下邳,關羽多次向曹操請求,城破後把呂布部下秦宜祿的媳婦嫁給他,曹操本就喜歡人妻,城破後就讓人把那女人帶來,結果曹操一眼相中,自己留下了。關羽因此心裡很不痛快。估計這也是後來不願意跟隨曹操的原因,怕媳婦被曹操奪去。

    9、劉皇叔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壓根沒這個叫法,劉備在許昌也沒能見到漢獻帝,他的皇族身份是他自己厚著臉皮到處宣傳的,沒法考證。

    10、曹操贈予關羽赤兔馬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赤兔馬確實是呂布坐騎,但是呂布死後此馬不知所蹤,關羽胯下沒有赤兔馬。更沒有關羽死後,赤兔絕食殉葬。

    11、孫策之死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演義裡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傷重初愈又遇到于吉,孫策認為于吉蠱惑人心於是殺死於吉,結果被于吉鬼上身折磨的傷口崩裂而死。正史中孫策遭到刺殺,被射中面頰,重傷不治而死。

    12、郭嘉遺計定遼東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郭嘉跟隨曹操北征烏桓,打敗二袁,平定北方後,因水土不服暴斃,並未留下任何計策。是曹操按兵不動,靜待公孫康獻上二袁人頭,而非郭嘉的計策。

    13、左慈戲曹操

    虛構情節,查無此事。

    劉備在新野

    1、徐庶破曹仁八門金鎖陣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正史對徐庶的記載很少,特別是關於徐庶的智慧方面。徐庶跟隨劉備後,一直擔任軍師職務,全面負責軍務,但未有徐庶指揮作戰的記錄。徐庶除了走馬薦諸葛以外,存在感很低。

    2、諸葛亮火燒博望坡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此事發生在劉備入荊州的第二年,此時諸葛亮還沒出山,劉備奉劉表命令偷襲許昌,曹操派夏侯惇李典等將救援,劉備兵少就選擇戰略性後退,在博望坡設伏,夏侯惇中計大敗,若無李典相救,夏侯惇有可能喪命於此。戰後劉備無力再攻許昌,遂撤軍回新野。

    3、孔明火燒新野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曹操南征,大軍壓境,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果斷棄新野、走樊城。

    3、徐庶救母入曹營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長坂坡之戰徐庶母親被曹軍俘虜,徐庶為保護母親,辭別劉備,而不是曹操用程昱之計,軟禁徐庶之母,偽造書信,逼迫徐庶入曹營。

    4、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糜夫人在徐州嫁給劉備後就再無任何記載,長坂坡趙雲保護了甘夫人和阿斗,並無糜夫人的記錄,無法判斷糜夫人的生死。

    5、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趙雲跟隨劉備後,大部分時間擔任保衛工作,長坂坡一戰,趙雲負責保護劉備家小,安全撤離,沒那麼複雜。

    6、張飛喝斷當陽橋,嚇死夏侯傑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這一戰張飛確實夠猛,但還不至於把人嚇死。

    赤壁之戰

    1、舌戰群儒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孔明過江只是替劉備面見孫權,談結盟之事。

    2、草船借箭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孫權與曹操兩軍對峙濡須口,相持一個多月沒分勝負。某日孫權為了觀察曹軍動靜,“權乘大船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孫權起初料不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弄得船要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設法讓船身得到平衡。孔明在赤壁之戰中幾乎沒有參戰,存在感很低。

    3、孔明借東風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赤壁戰場所處水域在冬至前後,多有東南風,曹軍無人熟悉南方氣候,故有此敗。

    4、孔明用“銅雀臺,索二橋“智激周瑜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周瑜是堅定的主戰派,孔明面見孫權後,並未能讓孫權下定決心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是周瑜和魯肅最終讓孫權做出結盟抗曹的決定。

    曹操滅掉袁氏兄弟後建造銅雀臺,彰顯自己平定天下的功勞,落成之日,曹操召集文武舉行比武大會,又命兒子作賦助興,曹植下筆成章,寫出《銅雀臺賦》其中有一句描寫銅雀臺景色的詩句“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被小說中的諸葛亮篡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共”以達到刺激周瑜的作用,純粹子虛烏有。

    5、群英會蔣幹盜書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蔣幹乃江淮名士,曹操派其勸降周瑜,結果蔣幹被周瑜的氣度、才情、氣節所折服,回報曹操放棄勸降的想法。

    6、周瑜黃蓋苦肉計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黃蓋定下火攻之計後,派人送信給曹操,約定投降日期,曹操不疑有他,黃蓋當天攜帶大量引火物資坐船駛入曹操水軍大帳,火燒赤壁乃成。

    7、闞澤入曹營送上黃蓋降書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闞澤確實是東吳重臣,但從未參與任何軍事行動。黃蓋的降書估計就是派了個小兵當信使送去的。

    8、周瑜孔明定下火攻之計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孫劉聯軍於曹操對峙期間,黃蓋獻火攻之計。孔明壓根沒有出現,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參戰。

    9、龐統巧設連環計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連環戰船是曹操看到荊州水軍不堪重用,想訓練北軍而想出來的辦法,以解決北軍不習舟船的問題。龐統此時還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個功曹,小角色,不值一提。

    10、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曹操確實敗走華容道,不過是劉備追的,但是沒追上,讓曹操跑了。

    11、關羽戰長沙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鬥。

    12、劉備甘露寺娶親,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奪取荊南四郡後,孫權為鞏固孫劉聯盟,將妹妹嫁給劉備,標準的一樁政治婚姻。劉備並沒有過江娶親,更沒有甘露寺相親一說。且孫夫人過於任性,劉備並不喜歡,兩人差著輩呢,孫夫人也受不了這麼個老頭子,所以兩人很少在一起,後來劉備西取益州,孫夫人大歸,兩人再未見面,至於夫妻情分,幾乎沒有。而且聯姻之事與周瑜無關。

    13、諸葛三氣周瑜,臨死喊出:“既生瑜何生亮”,孔明東吳弔孝哭公瑾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赤壁之戰周瑜是聯軍統帥,諸葛亮只是一個外交使臣的身份,過江面見孫權後就回到劉備賬下,二人幾乎沒怎麼見過面。且戰後諸葛亮一直在荊南搞後勤,更不可能跟周瑜見面。所以周瑜怎麼可能把孔明作為自己的一生之敵,既生瑜何生亮更是無從談起;

    周瑜病死巴丘,當時龐統是周瑜的功曹,於是由他送喪至東吳,孔明並沒有過江弔唁一說;

    而且周瑜此人胸懷寬廣,器量廣大,怎麼可能被氣死。

    三國鼎立

    1、張松背誦《孟德新書》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赤壁之戰之後,張松奉命出使結交曹操,不被禮遇,因此懷恨曹操,勸劉璋改為結交劉備,並無背書一事。至於《孟德新書》學界對此尚存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曹操的確自作兵書十萬餘言,後來可能遺失了。

    2、張松獻西蜀地形圖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張松的確有意迎劉備為益州之主,而且策反了法正做盟友,但並沒有獻《西蜀地形圖》一說,而且此圖也是傳說,並無真實存在的記錄。

    3、用耒陽縣令之位試探龐統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龐統給周瑜送殯後,就來到荊州,擔任耒陽縣令,不過很快就辭官了。是魯肅得知龐統不被重用後給劉備寫信推薦的龐統,劉備知道後找來龐統一聊,發現果然是大才,才開始重用,逐漸與孔明平級。

    4、馬騰謀反被殺,馬超興兵為父報仇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曹操南征前,為了防止關中軍閥在後方添亂,令張既勸說馬騰放棄部隊,入朝為官,馬騰留下馬超帶領部隊,自己帶其餘家屬遷往鄴城。公元211年,曹操借道馬超等涼州軍閥領地討伐張魯,馬超認為這是假途滅虢之計,於是糾結關中十路軍閥起兵反曹,打敗馬超後,曹操迴轉鄴城誅殺馬騰全家以洩憤。足見馬超對馬騰沒有什麼父子之情,可能是庶長子不受待見。

    5、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裸衣戰馬超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曹操潼關戰馬超,確實激烈,而且確實有過危險,差點被殺,幸得許褚拼死相救,並無單挑情節。

    6、落鳳坡龐統殞命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圍攻雒縣一年,龐統在一次攻城戰中不慎被流矢打中,不治身亡。劉備親自為龐統選擇落鳳坡為其墓穴。

    7、馬超戰張飛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益州之戰後期,馬超在張魯那裡混不下去了,劉備派李恢結好馬超,馬超很受感動,主動寫信請降,然後劉備讓馬超參與成都圍城,根本沒有張飛的事情。

    8、關羽單刀赴會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劉備平定益州後,孫權討要荊州,劉備不給,於是孫權派呂蒙攻打荊州,劉備引兵五萬進駐荊州,準備與孫權決戰。魯肅與關羽在益陽對峙,魯肅為了顧全大局,恢復孫劉聯盟,於是單刀赴會,不過最後不歡而散。後來曹操攻打漢中,劉備擔心益州有失。於是主動求和,雙方“湘水劃界”,平分荊州。

    9、襄樊之戰關羽刮骨療傷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華佗死於公元208年,襄樊之戰發生在公元219年,此時華佗早都成了一堆黃土了。而且關羽的臂傷是舊傷,每逢陰雨天氣就疼痛難忍,是一個不知名的醫生為關羽刮骨療毒,關羽當時與眾將對飲,喝酒吃肉,談笑自若,這場面想想就刺激。

    10、關羽水淹七軍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水淹七軍確有其事,但不是關羽做的,這是天災,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於禁、龐德帶的是北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衝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殺。

    11、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前將軍、馬超左將軍、張飛右將軍、黃忠後將軍,趙雲翊軍將軍是雜號將軍,地位比前四位差的多。陳壽寫《三國志》把這五人合為一傳,後人因此以訛傳訛。

    12、追命呂蒙,玉泉顯聖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關羽死後不久,呂蒙也暴病而亡,死因不明,故有此鬼神之說。

    13、周倉為關羽牽馬提刀,關羽死後,自刎於麥城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正史查無此人。

    14、夷陵之戰陸遜被困八陣圖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沒這回事,劉備戰敗後,吳軍在後追擊,劉備退至永安後,收攏殘兵,加之趙雲的援軍也到了,陸遜見無機可乘,又怕曹魏趁機渾水摸魚,於是撤兵。至於八陣圖、黃承彥都是子虛烏有。

    15、甘寧在夷陵之戰被五溪蠻首領沙摩柯射死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甘寧跟關羽死在同一年,死因不詳,沙摩柯死於此戰。

    16、朱然與潘璋戰死於夷陵之戰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此二人不僅沒有戰死,反而立下大功,後期還多次參與東吳與曹魏的戰爭。

    17、黃忠在夷陵之戰被馬忠射死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黃忠跟關羽死在同一年,病死。

    18、劉備白帝城託孤孔明

    不完整情節。真實情況:白帝城託孤,除了孔明還有李嚴,劉備託了兩個人,就是防止孔明一家獨大。

    南征北戰

    1、孔明七擒孟獲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查無此事,諸葛亮確實南征過,而孟獲這個人也存在,但是沒有這兩人同時出現的記載,並且孟獲是文官,在蜀國擔任御史中丞。

    2、孔明六出祁山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孔明北伐一共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經過祁山。

    3、孔明寫信氣死曹真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曹真是自己病死於洛陽的,不是被孔明氣死。

    4、武鄉侯罵死王朗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王朗病死於公元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

    5、諸葛亮的空城計

    張冠李戴情節。真實情況:漢水之戰,趙雲用空營計大敗曹軍。

    6、諸葛亮火燒上方谷

    虛構情節,查無此事。

    7、張苞跟隨孔明北伐

    虛構情節。真實情況:張苞夭折,並沒有參與北伐。

    8、孔明揮淚斬馬謖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失街亭後,馬謖畏罪潛逃,向朗知情不報,王平將馬謖緝拿歸案,馬謖被判死刑,但沒來得及執行就病死獄中。他死前連諸葛亮的面都沒有見過,只是給孔明寫了封信,表達悔意。向朗因此事被罷官。

    9、五丈原七星續命燈

    虛構情節,封建迷信。

    10、孔明用計射殺張合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詔命張郃統領眾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退還祁山。司馬懿令張郃追擊。張郃說:"軍法有云,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司馬懿不聽。張郃不得已,遂領兵追擊。蜀軍在木門谷乘高布伏,弓弩亂髮。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演義中是司馬懿不讓追,張郃一意孤行,中計身亡,與事實不符。

    11、死諸葛嚇走活司馬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司馬懿率軍前去追擊撤退的蜀軍,遇到了蜀軍後,蜀軍將領楊儀鳴鼓立旗,擺出準備跟司馬懿大幹一場的架勢,司馬懿多疑,又不知道虛實,擔心有伏兵,只好下令退兵。

    12、魏延造反

    半真半假情節。真實情況:孔明死後,魏延以為自己可以接管大軍,沒想到是自己的死對頭楊儀接任。魏延想繼續跟曹魏作戰,但是楊儀堅決執行孔明遺命,退回漢中。魏延無奈燒燬棧道想阻止大軍撤退。雙方對峙,互相上奏朝廷說對方謀反,劉禪問董允、蔣琬,他們都擔保楊儀,認為魏延謀反(可見魏延做人水平太差)。魏延攻擊楊儀,王平陣前大罵魏延,魏延士兵認為確實是魏延不對,於是紛紛投降,魏延無奈帶著孩子他逃往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身死。楊儀誅滅魏延三族。

  • 13 # 史海浮沉假行僧

    那不一樣的地方還是相當多的。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作者羅貫中“尊劉貶曹”的主張。以下將透過三處差別案例來展現。

    一 “武侯彈琴退仲達”之空城計

    首先,先不論小說裡諸葛亮空城計的合理與否,在正史上,諸葛亮是從沒有使用過空城計的。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這是《三國演義》原著小說裡關於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詳細描述,當然如今大多人說起空城計,腦海裡馬上就能浮現出相應的畫面——“諸葛亮帶兩個伴童端坐於城樓上撫琴,城門大開,有幾個小吏在門洞附近清掃,灰塵輕揚”。然而很不幸,這只是作者在宣揚諸葛亮的“武功”。

    而歷史上有記載的空城計使用者是唐朝開元年間的戍邊名將張守珪,被使用物件是吐蕃。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三》:以守珪為瓜州刺史、墨離軍使,領餘眾修築州城。板堞才立,賊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顧失色,雖相率登陴,略無守禦之意。守珪曰:"彼眾我寡,又創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也。"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賊疑城中有備,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縱兵擊敗之。

    開元十五年(727年),吐蕃犯邊,攻陷瓜州,殺死了河西節度使,震驚大唐朝廷。玄宗緊急調任張守珪為瓜州刺史,吐蕃基本屬於“遊掠”,所以張守珪到任被橫掃一空,破亂不堪的瓜州後,趕緊調集軍民修繕城池,結果才剛剛開始,吐蕃人就又來了。

    此時仍然是敵眾我寡的情形,大家都很慌,張守珪卻心生一計,他準備利用吐蕃這幫人文化程度不高,加上不了解他的虛實,就在城樓上大擺宴席,喝酒吃肉,一點是防禦的意思都沒有。果不其然就把吐蕃人給搞愣住了,慫了,就要撤兵,前腳吐蕃撤,後腳張守珪就縱兵追殺,砍死砍傷一大片。

    (甘肅瓜州古城遺址)

    二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之虛構黃巾將領《三國演義·第一回》:不數日,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兵五萬來犯涿郡……,程遠志大怒,遣副將鄧茂出戰。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雲長刀起處,揮為兩段。

    黃巾起義當然是真實的,但是小說裡被劉關張三兄弟斬落馬下的眾多有名有姓的黃巾將領,很多都是虛構的。比如上述引用中,剛出場就領盒飯的程遠志,鄧茂。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被劉備殺的孫仲,被趙雲殺的裴元紹,被張飛殺的高升,還有被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刀劈的卞喜,無一不是虛構人物,甚至大名鼎鼎,忠心不二的追隨關二爺的黃巾舊將周倉,正史上也沒這號人物。

    三 孔明三氣周瑜之心胸狹隘周公瑾《江表傳》:普(程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小說裡三氣周瑜的橋段是家喻戶曉,羅貫中先生在描寫周瑜的時候有一定真實還原,也有性格虛構。

    根據《三國志》記載,“瑜長壯有姿貌”“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綜合來看,周瑜是個精通音樂的大帥哥。在《三國演義》裡,對周瑜的這一面是有很好的呈現,比如在喬家莊聽二喬談曲,並指出其中的輕微失誤。

    但是真實周瑜的性格卻恰恰與小說裡的相反,小說裡三氣周瑜的過程中,將周瑜表現為極盡小人之能陷害諸葛亮,心胸狹窄如針眼。然而真實的周瑜卻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如上文《江表傳》裡的記載,程普以老將自居,不服青年派周瑜,甚至還常常言語侮辱他。但是周瑜不僅不生氣,還寬容大度的對待程普,一點領導架子都沒有。程普由此之後,越來越敬重周瑜,並且將與周瑜交朋友的感覺比喻為飲美酒一般的舒爽。那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說法,程普不知道被周瑜弄死多少回了。

    結語

    《三國演義》“尊劉”的思想,註定了裡面會對蜀漢勢力的正面形象描述有所偏重,虛化昇華劉關張以及諸葛亮的才能,而作為對手的曹魏,東吳,恰當的時候貶低一點,蜀漢勢力自當更加偉岸!

  • 14 # 暮史朝經

    電視劇三國演義到底和真實據有史料記載的三國有何不同呢?其實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它是為了適應電視廣播特點、融合電影藝術和舞臺的表現方法而形成的藝術樣式。所以在某些史實方面進行藝木加工和誇張的手法來表演。

    我再來看看史料記載的三國究竟與電視劇有何不同,我們可以拿2006版胡玫導演拍攝的《漢武大帝》電視劇作對比,劇中有很多與史書記載的可以找出很多小問題。比如說一、劇中匈奴首領軍臣單于是伊稚斜的父親,伊稚斜為了匈奴“單于”這首領職位,伊稚斜命令手下放箭射殺了軍臣單于,自己繼承了單于王位。

    二、在劇裡漠北之戰中李廣因迷路與匈奴決戰而亡。

    而史書記載的是軍臣單于的爺爺冒頓單于,冒頓單于在自己父親頭曼單于一次野外狩獵中,將頭曼單于射殺奪取單于首領王位。這裡還有一點值得說的是,伊稚斜不是軍臣單于的兒子,是軍臣單于的弟弟。軍臣單于死後,弟弟伊稚斜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兒子“於單”成為了匈奴首領。還有李廣並不是在劇裡所演繹一樣在漠北之戰中因迷路而決戰殉職,真正在史書記載的是漠北之戰中,李廣任作為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現在我再進入正題,歷史上的三國與演義有何不同?

    如果我們想看演義與史料記載的三國有多大出入,我們可以看看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

    第一、在電視劇和演義中。對張飛的描寫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說明張飛身材高大,黑臉大漢長著有威猛的鬍鬚。但是三國志是這樣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從這兩段看出描寫張飛是勇猛之人,是一員虎將。可是三國志裡卻沒有對他的容貌長相進行描寫,因為現在有些民間描寫與《三國演義》裡張飛的容貌大有不同,民間傳聞他張飛是個美男子而不是黑臉鬍鬚大漢。

    第二、“溫酒斬華雄”是假的,華雄在正史裡也是董卓部將,在演義裡以袁紹為首的聯軍在討伐董卓中,華雄被關羽斬殺。而真正史實在討伐董卓中,華雄被孫堅一軍斬殺!

    第三、草船借箭、三氣周瑜都是虛構的,還有在正史裡周瑜不僅心胸十分寬廣而不是演義中的心胸狹窄!。

    第四、演義中劉備被曹操引去見漢獻帝劉協,劉備說是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依族譜劉備是劉協的叔輩,於是漢獻帝劉協為了拉攏和培養自力的實力,呼劉備為皇叔。而在正史裡劉備是劉勝後裔沒錯,但他不是漢獻帝劉協的叔叔輩,正史僅記載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兒子陸城侯劉貞的後代,並沒有劉備的譜系傳承。要是以演義來算,劉備是景帝劉啟的十九世代孫,而漢獻帝劉協是景帝劉啟的十四世代孫,所以劉協才是劉備的爺爺輩往上的祖宗。

    第四、關羽斬顏良、文丑期中文丑並不是關羽斬殺,而文丑只是死於亂軍之中。火燒博望坡發生在建安七年而不是建安十二年,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所以火燒博望坡並不是諸葛亮所為。

    其實演義中比正史有許多描寫是純屬虛構的,由於演義中那些虛構的描寫過多,也不多多舉例了,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三國志》,你就明白演義與正史這會有出入,因為演義畢竟是作者根據史實進行的藝術加工和假設出來的事件,不要太過多的迷於演義的事實!記得點贊關注噢

  • 15 # 兩宋春秋

    前言

    歷史上的三國,史料價值最高的當屬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陳壽),而電視劇三國的劇本是以《三國演義》(羅貫中)這部小說為劇本進行創作。一本是史實以記錄歷史事實為主,一本是演義小說,小說當然需要在真實歷史上再創作,虛構是不可避免的,是以刻畫人物故事為主。創作目的不同,所以創作於明代的小說《三國演義》和正史《三國志》有著比較大的差別,我整理如下:

    先說相同之處:

    1、歷史主線幾乎相同,《三國演義》小說基本按照《三國志》的歷史主線,重要的歷史事件如王朝更替,帝位傳承、大戰勝負這些並沒有大的差異。

    2、主要人物不變:三國演義中的各位不同時期的主角:曹操、袁紹、孫權、劉備、諸葛亮、司馬懿、司馬昭、姜維等等,主要角色並沒有出現虛構人物。

    不同之處:

    既然歷史主線相同,主要人物也沒有虛構,那差異體現在哪裡呢?

    首先、《三國演義》在創作上體現在了尊劉反曹,曹操在三國演義裡面被描繪成邪惡的一方,而劉備諸葛亮是正義的一方,自然有主角光環。《三國志》就截然相反了,是以曹魏立為正統,在傾向性上與《三國演義》可謂是天壤之別。

    其次《三國演義》中雖然歷史事件是真的,人物也是真的,但人物在歷史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參與的程度、以及重要性都進行了虛構的加工描寫,來突出各個主人公的性格特徵,也是因為羅貫中高超的人物刻畫,讓這部小說裡的人物和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遠播海外。

    《三國演義》中最受人歡迎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說他是第一男主角也不為過,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智而近於妖”,把諸葛亮徹底神化了。那麼,小說中的諸葛亮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什麼不同?在真實歷史上諸葛亮也是賢臣,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的軍事才能並不突出,沒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以下列幾個虛構事件:

    1、火燒博望坡:《三國志》中這是劉備燒的,發生在建安七年,而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才出山輔佐劉備;

    2、火燒新野:《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

    3、赤壁之戰:其中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借東風,完全是虛構,不是史實;

    4、三氣周瑜: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管理民政,根本沒有到東吳與周瑜會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來東吳弔唁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龐統;

    5、平定漢中:諸葛亮並沒有參與劉備平定漢中的戰役。

    6、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7、對決司馬懿: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對手不是司馬懿,只有第四次北伐二者才遇上,所以大名鼎鼎的空城計是虛構的。

    結語

    除了諸葛亮,當然還有其它很多人物的故事被二次加工,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小說的目的是讓故事更精彩,體現作者的價值取向,所以小說《三國演義》為劇本的電視劇與真實的歷史《三國志》有較大的差異。

  • 16 # 十三州風雲

    斬將報恩來去明白,掛印尋兄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放曹操,會魯肅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逼曹操差點遷都,走麥城寧死不降。

    但真正史實中呢?

    關公確實從曹營回到了劉備那,但根本沒有過五關斬六將,正史中根本沒有,小說中的路線只要仔細看看就知道,那五關南轅北轍;

    華容道曹操確實是跑了,但當時關老爺可並不在那。

    單刀赴會這事確實有,但主人公是他大哥劉備。

    像關老爺的許多讓我們擊節喝彩的經典橋段,其實都是羅貫中先生加的戲。

    比如溫酒斬華雄,那是孫堅帶隊乾的;

    比如三英戰呂布,哥仨根本沒那麼打過,而且同是山西猛男,真打起來關老爺不一定還用的著那哥倆幫忙。

    比如剛才我們所說的過五關斬六將和華容道放曹操,還包括他那把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全是虛構出來的。

  • 17 # 隔壁同學

    差別是有的,可以列舉一點,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著重在描寫蜀漢。

    第一個,周瑜。作為蜀漢粉,我都覺得被黑的有點慘。孫策的智囊、大腦,幫助孫策打下江東六郡,火燒赤壁的主要領導者。只有在周瑜還在的時候,江東才頗有進取心。江東士族心憂家族利益,在曹操南下時大多想要投降,雖然家族勢力強大,私兵很多,但是隻想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周瑜這樣的人才很難找,又能像謀士一樣出謀劃策,又能統帥大軍,文武全才並不為過。

    第二個,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和斬華雄為假。前一個地點時間人物都對不上,後一個華雄為孫堅所殺。

    第三個,我覺得比較遺憾的一個,是袁紹。袁紹並不像演義裡那麼不堪,事實上這些世家子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袁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袁紹出身庶子,才幹不凡,相比袁術,袁紹可以說孤身在冀州打拼。要知道袁家是在豫州汝南,袁術能夠在那裡得到很大的支援,袁紹則不然。最後袁紹手下精兵強將,最多佔據幽州冀州幷州青州四州之地,為第一大諸侯。之所以為曹操擊敗,竊以為袁紹有幾個問題存在。一,心不齊,內鬥嚴重。二,袁紹統一四州之地,驕傲是必然的,因為曹操無論是軍隊還是人口都遠遠不如袁紹。僅僅是冀州的人口就遠超過兗州,如果說是謀士將領,當時沒有直接和曹操打過仗的袁紹手下的謀士將領是不會認為對方會比自己厲害的。其實光看陣容,田豐沮授並不輸於荀攸郭嘉,沮授不僅善軍謀,還會帶兵。河北四庭柱外加韓猛等,並不弱。

    說這麼多隻是想說明袁紹並沒有那麼不堪,只是遇上了曹操,一個遠比他優秀的人。

    第四個,相信大多數人現在已經有所耳聞。張三爺可不是什麼平民家,他會寫一手好字,善畫仕女圖。在漢代,這可不是普通人家玩的起的。寫字加畫畫,就算在現在成本也不便宜,所以這很能說明問題。

  • 18 # lfahdf

    這個問題還是要追溯到《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本身。首先,差別肯定存在,畢竟一個是史書,一個是小說。《三國志》是追求真實,它的記載也是秉公辦事,和歷史上的三國相差無幾。反觀《三國演義》,則是一本小說,電視劇也是根據它改版的。作為小說,羅貫中堅持“尊劉貶曹”的原則,並將諸葛亮等人物神化,虛構或改變了許多戰役,把自己心中的忠誠打造出來,部分內容並不可信。

    一、諸葛亮的真真假假

    提到三國軍師,大家優先想到的恐怕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武侯。其實,在電視劇中,他的計謀確實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可仔細一想,諸葛亮是不是太神乎其技了?

    電視劇中講到,三顧茅廬後,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出山,曹操瞧不起這個“山野村夫”,派夏侯惇率十萬大軍進攻劉備。不想諸葛亮扮神機妙算,結合地理環境、兵力種種因素,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全軍覆沒。讓眾武將對他刮目相看,心服口服。但在正史中,找不到這段資料,可以得知,火燒博望坡並不存在。

    後來,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赤壁之戰”由周瑜主導,電視劇裡卻將這些歸功於諸葛亮。《三國志》中,諸葛亮除了出使江東,智激孫權之外,並無任何功勞。就連我們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也是出自孫權之手。接下來的劇情中,“三氣周瑜”是虛構,“七擒孟獲”史料中記載不詳,“六出祁山”有些誇大其詞,諸葛亮只出過兩次祁山,還曾無功而返。

    總之,神是不存在的,大家記憶中“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的諸葛亮也不是萬能的。

    二、曹操“一代梟雄”的形象

    曹操一直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電視劇播出後,大部分人認為曹操永遠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白臉奸臣。《三國演義》對曹操等角色其實是不公的。

    在歷史上,曹操是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亂世中能夠挺身而出,成就霸業的人又怎麼可能簡單呢?人們只看到曹操奸詐狡猾的一面,卻未曾看到他治國有方的一面。

    首先,曹操知人善任,是個難得的明君,劉備曾感嘆曹操帳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曹操是不拘一格的人物,他飽含雄心壯志,打破了東漢末年官位世襲的傳統,重用低賤但卻有一技之長的人。身經百戰的張遼、徐晃均出身寒門,但曹操看中他們的才華,提拔為大將。當時,投奔曹操的人數不勝數,他來者不拒,用一雙慧眼識英雄,為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曹操愛民心切。招討董卓之後,天下部分地區已經出現“白骨蔽平原”的悲慘現象。曹操改革政策,實行“屯田制”,竭力發展經濟,安撫民心。

    有次,曹操騎馬踩到農田,竟然執意要斬首。最後在屬下勸阻下,身為元帥的他才割發代替。要知道,在古代,頭髮可是很重要的,人們遵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理念,割發可是不孝的行為。

    作為歷史人物,曹操具有兩面性,但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梟雄”,亂世之中能有他,也是歷史的“福氣”。

    三、江東都督周瑜

    周瑜在電視劇中也不知遭了什麼罪,屢屢敗給了諸葛亮。在觀眾的眼裡,心胸狹隘的他始終是諸葛亮的陪襯。

    羅貫中可能和周瑜有仇吧!歷史上,周瑜出身貴族,文武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東吳先祖——孫策的左膀右臂。

    歷史上,周瑜果敢決斷,足智多謀,積極輔佐孫策,取江東的建議還是他提出的。周瑜認為,江東有長江天險,土地肥沃,而北方風雲湧現,南方更加穩定。果然,周瑜為孫家打下了與曹操抗衡的基礎。隨後又準備奪取荊、益二州,和諸葛亮等人的想法不謀而合,簡直是東吳版“隆中對”,而且相較諸葛亮提出的,更加切實可行。

    赤壁一戰,周瑜大敗曹軍,奪取荊州不成他發現任由劉備發展下去是養虎為患,建議孫權趁早消滅劉備。可孫權優柔寡斷,擔心“孫劉聯盟”的自相殘殺,會引起曹操的再次南下,拒絕發兵。事實證明,周瑜對了,曹仁被擊退後,魏國再無進攻之力,而劉備在後來也三分天下,給東吳帶來了很大麻煩。事後,孫權也後悔不已。

    天妒英才,周瑜雖然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但仍然英年早逝。他不但是一代忠臣,更書寫了江東傳奇。

    現在看來,電視劇和真實歷史的區別不是一點點。不管怎樣,每個人都鑄造了自己輝煌的人生舞臺,我們要尊敬他們,從客觀角度去看待他們。同時也要努力向上,讓自己追隨先祖的腳步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一看就想記下來的詩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