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月4日,廣西桂林。由於持續下雨,導致大量蜜桔滯銷,路邊堆滿了被棄的爛果。 果農稱,蜜桔現在才賣四五毛一斤。 為解決滯銷問題,當地發起扶貧“愛心果”認購活動,截至12月4日晚,已認購24萬公斤。
7
回覆列表
  • 1 # 三農一姐

    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桔滯銷爛果倒路邊堆成小山,你怎麼看?近期從媒體上不斷的曝出廣西部分地區因自然災害的原因,也就是陰雨連綿的天氣造成了一些蜜桔賣不掉,出現了滯銷的現象,好多的爛果倒在路邊堆成了小山。使得一些蜜桔的價格降到了近幾年來最低的價格,只有0.5元左右每斤,而且還是有貨無市。這讓北方地區喜歡吃蜜桔的消費者來看,感覺的是一種罪惡,也感覺到很心疼,畢竟北方的蜜桔的價格高,一般在2到4元左右之間,個別地方達到了六元左右每斤,而且普通消費者吃不起。當然也為廣西等南方地區的果農種植戶感到惋惜,畢竟他們辛辛苦苦種了一年,換來的卻是虧本的價格,甚至分文不收。對於蜜桔的市場行情出現了南北差異比較大,也就是蜜桔的價格懸殊比較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蜜桔的銷售方面受到了限制,出現了種植戶與消費者之間的市場脫節。這個拖鞋在目前網路比較發達的社會,不應該是資訊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運輸方面的因素,以及農貿市場制度造成的。畢竟現在農產品的運輸一般需要商販或者是物流,其費用特別的高,比如說今年的石油柴油的價格比去年同期每噸上漲了535元左右,這直接增加了農產品的運輸成本。這個運輸成本大大的增加,使得一些商販的利潤空間降低,以至於終端消費者的農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漲,超出了消費者的消費價格也就造成了農產品運輸速度慢,出現了滯銷的現象。總之,農業是一個比較薄弱的行業,其豐收的主要因素,還需要靠天氣。但是如果一旦分手以後才出現滯銷的現象,主要是由於資訊的閉塞,市場制度的原因造成的,當然也是運輸成本增加所影響的。期間也有商販進行壓價,或者是加工企業進行壓價造成的,或者農民盲目擴張種植也是造成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農產品本身的儲存時間也有可能造成滯銷的原因。

  • 2 # 鄉村波比

    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橘滯銷爛果倒路邊推成小山,你怎麼看?主題反應的問題主要是蜜橘這種南方水果的滯銷讓農戶損失慘重,而北方地區由於運輸、儲存等各種成本的上漲,最終導致蜜橘價格高昂,最終兩極分化的局面。

    我國廣西今年蜜橘獲得大豐收,但與此同時價格卻非常低廉。前段時間廣西桂林興安縣某地蜜橘滯銷,0.25元/斤都賣不出去的困難局面,最終導致很多果農乾脆使用車輛大量傾倒在某國道旁的景象。對於這種現象確實讓人感到無奈,辛辛苦苦一年,卻連成本都難收回,農民不容易啊。

    現在蜜橘仍處在大量上市時期,今年柑橘類水果產量都非常大。根據資料統計,今年僅僅廣西柑橘產量就高達700多萬噸。而蜜橘也佔據著大部分柑橘市場,今年蜜橘受到長期下雨影響,果實品質不怎麼好,味道也不是很甜,吃過蜜橘的都知道。現在廣西地區大街上蜜橘普遍賣10元/8斤。

    蜜橘在地頭收購價很多地方也才0.5~0.8元/斤,到達1元/斤的收購價都比較難。柑橘在前幾年價格還行,特別是砂糖橘在2016年前後僅僅收購價格就高達10元/斤左右,然而隨著後期人們迅速擴大柑橘種植面積,其產量也每年增長,柑橘供過於求狀態一直持續。

    個人建議對於柑橘類的水果,這幾年已經到達飽和,特別是蜜橘和砂糖橘種植面積現在在我國廣西、廣東、湖南、四川等地都大面積種植。如果種植柑橘類水果,個人覺得沃柑目前市場前景還不錯,現在售價在4.5~5.8元/斤的價格,而且總產量還不算大。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3 # 廣東果果妞

    你好!

    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橘滯銷爛果倒路邊堆成小山,你怎麼看?

    最近新聞上報道,廣西南寧由於陰雨連連,蜜橘成熟度太高,腐爛黴變的特別嚴重,大量蜜橘傾倒在路邊,一堆一堆,堆成了小山,看了讓人特別心痛,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這也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好在有愛心人士組織,大批蜜橘得到了愛心認購,但是這也是杯水車薪,依然還有很多蜜橘滯銷,甚至在腐爛,收購商給出的價格也只有0.3-0.4元,甚至很多0.2元一斤都沒人要,人工成本都收不回來,很多果農乾脆不願意摘了,任其在樹上腐爛!

    其實蜜橘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是已經快要退市了,即使還有,數量規模也不大,成熟度也太高了,根本就無法儲存,損耗太大,所以價格再低,收購商也不願意收購!目前廣西蜜橘拉廣東批發,價格也只有1元左右,有些甚至0.7毛,短時間無法批發出去,也是虧本,從廣西果地採摘,裝車,運輸,拉到廣東批0.7元一斤,說實話,運費人工都不夠,現在很多農產品的運輸費用,有時候甚至超過農產品的本身的價值!再加上現在天氣變冷了,橘子的銷量也受到影響,人們更願意選擇新鮮上市,口感更好的砂糖橘!所以很多批發蜜橘的收購商也在虧本!

    造成蜜橘滯銷的原因很多,天氣是個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幾年柑橘的種植規模太大,產量嚴重過剩,供大於求,市場無法消化,自然容易導致柑橘滯銷,因為早幾年種植柑橘確實能讓不少人富起來,所以大家都跟風種植,去過廣西,你才會知道廣西的柑橘種植規模有多大,漫山遍野,甚至一個村子全部被柑橘包圍!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永恆不變的定律,市面上暢銷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稀缺,品質好的產品!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吃東西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為了享受生活,很多時候寧願少吃,也要吃品質好點的,所以未來種植柑橘的出路應該以品質獲得市場,而不是數量!

  • 4 # 桂平光哥樂隊四哥

    最近新聞上報道,廣西南寧由於陰雨連連,蜜橘成熟度太高,腐爛黴變的特別嚴重,大量蜜橘傾倒在路邊,一堆一堆,堆成了小山,看了讓人特別心痛,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這也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現象,好在有愛心人士組織,大批蜜橘得到了愛心認購,但是這也是杯水車薪,依然還有很多蜜橘滯銷,甚至在腐爛,收購商給出的價格也只有0.3-0.4元,甚至很多0.2元一斤都沒人要,人工成本都收不回來,很多果農乾脆不願意摘了,任其在樹上腐爛!

    其實蜜橘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是已經快要退市了,即使還有,數量規模也不大,成熟度也太高了,根本就無法儲存,損耗太大,所以價格再低,收購商也不願意收購!目前廣西蜜橘拉廣東批發,價格也只有1元左右,有些甚至0.7毛,短時間無法批發出去,也是虧本,從廣西果地採摘,裝車,運輸,拉到廣東批0.7元一斤,說實話,運費人工都不夠,現在很多農產品的運輸費用,有時候甚至超過農產品的本身的價值!再加上現在天氣變冷了,橘子的銷量也受到影響,人們更願意選擇新鮮上市,口感更好的砂糖橘!所以很多批發蜜橘的收購商也在虧本!

    造成蜜橘滯銷的原因很多,天氣是個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幾年柑橘的種植規模太大,產量嚴重過剩,供大於求,市場無法消化,自然容易導致柑橘滯銷,因為早幾年種植柑橘確實能讓不少人富起來,所以大家都跟風種植,去過廣西,你才會知道廣西的柑橘種植規模有多大,漫山遍野,甚至一個村子全部被柑橘包圍!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永恆不變的定律,市面上暢銷受歡迎的,永遠是那些稀缺,品質好的產品!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吃東西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是為了享受生活,很多時候寧願少吃,也要吃品質好點的,所以未來種植柑橘的出路應該以品質獲得市場,而不是數量!

  • 5 # 衛農老頭

    問題: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果農蜜桔滯銷爛果倒路邊堆成山,你怎麼看?

    正如題主所說:一邊吃不起,一邊是賣不掉,蜜桔滯銷爛果倒在路邊。這種現象,在農產品種植和銷售環節是經常發生的。賣果難如影隨形緊緊跟隨著果農,令他們苦不堪言。而城裡人卻因為瓜果價格太高吃不起,這就是我國水果在產、供、銷環節所存在的問題。

    種的蜜桔賣不出去,城裡人由於價格過高吃不起,說明了這個連接種植戶和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出了問題脫節了。一是資訊不暢通,種植戶不知道怎麼把產品宣傳推廣出去,客商不知道到哪裡進貨。二是道路運輸不暢,各種費用太高。三是銷售手段單一,缺乏深加工專案。

    怎麼辦?果農應該轉變思路,不能僅僅只是依靠現場銷售這一種方式,可以設法多在網路營銷上下功夫。四是地方上也應該採取招商引資等方式,扶持建立水果深加工企業。這樣不但解決農產品的銷路,還能帶動就業,增加稅收。

    假如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夠做到種植,銷售,加工一條龍,或者定單種植,有了蜜桔深加工專案,能開啟其他方面的銷售渠道的話,那就會解決了果農銷售難的問題。所以說,應該積極開發新的加工專案,拉長產業鏈才行,而不是單單的等著現場賣蜜桔的一種銷售方式。這值得各個方面都來認真思考一下。

    總之,出現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在市場銷售環節做的不夠好。水果雖然生產出來了,並不能直接變成錢,只有能銷售得出去才行。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讓果農和消費者都受益才行,也才能更好的保護果農的利益。

  • 6 # 花近高樓1

    廣西南豐蜜桔在石家莊水果批發市場被稱為葉桔,小販們拿回去冒充沙糖桔出售,一般市民明知有假,但價格便宜,口感也不錯,過去一直銷量都不錯。

    但現在出現大量滯銷,應該是如下問題造成的。葉桔的個頭較小,枝葉不易去除,尖利的樹枝容易把桔皮扎破,非常不利於儲藏。

    第二個原因是經銷商為了節約成本,採摘下來後直接裝車,到目的地後裝塑膠編織袋銷售,這樣可雖然可以降低裝箱成本,但損壞十分嚴重,散裝的葉桔到貨後如果當天沒有銷售完,第二天就會產生大量熱量,在加上水果破損嚴重,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現大量的腐爛現象,而裝箱的葉桔雖然銷售時價格高一些,但不易腐爛,所以銷量比散裝的更好一些。

    第三個原因是果農契約精神差,銷量高時有惜售現象,而且坐地起價,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在電話裡已經談妥了價格,1.2元一斤,但到了產地後,裝車價成了2.5元,裝車費自理,關鍵還不能保證質量,也許這是極個別的現象,但卻足以讓所有的水果經銷商望而卻步。

    最關鍵的一個原因還是銷路問題,許多城市為了搞評比,大規模取締露天市場,符合標準的市場十不存一,幾年前水果批發市場門口天亮前就人頭攢動,擁擠不堪,但現在這種盛況再也看不到了。

    不但葉桔出現滯銷,幾乎所有大路水果、蔬菜也都有類似問題發生。至於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就需要有關部門的大智慧了。

  • 7 # 海德叔叔

    一,農產品產品滯銷,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供求關係的失衡結果。傳統農產品的產量每年受氣候波動都很大。當產量減少時,市場需求就會被放大,同時也會讓人產生產銷兩旺的錯覺;但一旦產量增加時,市場需求會迅速飽和,整個市場供大於求之後,積壓銷售的情況就凸現出來了。這也是很多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原因。

    二,產品的低附加值造成了產品銷售的附加成本遠遠高於產品本身。近年來,低附加值的水果在市場上銷售,水果的採摘,包裝,運輸費用往往遠遠大於水果本身的價值。以我們宜昌為例,宜昌本來就是柑桔主產大區,一斤桔子果農賣一塊錢,但如果把一車桔子從宜昌拉到西安。雖然中間距離只有短短的六七百公里,但加上各種包裝、運輸、人工費用,一斤的成本會迅速上漲到兩塊左右。而就普通蜜桔來說,成本兩塊,批發至少兩塊五,零售就要到四塊左右別人才有錢掙!可是,四塊錢一斤的蜜桔你會買嗎?

    三,蜜桔的特殊性,運輸途中大量破損,銷售途中不易存放。特別是蜜桔的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地理條件限制。蜜桔的主產區大都在南方,而最大的市場都在不產蜜桔的北方。遙遠的運輸成本和北方寒冷的氣候,再加上運輸途中的損耗,讓從事柑桔貿易的商販寧願去販別的品種也不願來經營柑桔。因為這個風險太大。

    四,地方種植戶的無序大規模發展,讓每個區域內的種植量大面積增加,但傳統的銷售區域沒有擴大。

  • 8 # 深漂小唐

    算了一筆帳,認購24萬公斤,折算起來也才20多萬塊錢,20多萬要分多少家農戶,這些農戶辛苦一年,累死累活,最後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基本石沉大海大海,不知道這其中的心酸又有多少人懂。依現有的條件,我覺得在運輸的硬體是已經沒什麼大問題,基本上現在都是村村通水泥路,縣縣有高速,個人認為主要還是市場這塊,供大於求,產量大,一下子市場消化不了,其次是保鮮的,週期太短,在深圳幾年,現在路邊的小攤砂糖橘十塊錢五斤都很少有人買,每天下路看見寥寥無幾,我覺得最主要的應該是前期先最佳化產品,還沒上市之前,加大宣傳力度,加強電商合作,政府極力主動引導,加大補貼力度,在運輸方面能否走順豐這塊,基本順豐從廣西到廣東都是一夜,政府主動出擊,我想人家企業還是蠻樂意的。其次這種水果能否能最佳化到年底上市,靠近過年需求量應該大一點。

  • 9 # 張SiR

    哈爾濱蜜桔昨天剛買過1.8元每斤,記得上個月品相不好的有個超市賣5毛錢一斤。按理說東北不是橘子產區,為何這麼便宜,我也好奇。不過跟產能過剩,橘子屬於應季水果不容易儲存有關係。畢竟像大米白麵 可以長久儲備。所以農民選擇種植果蔬一定要把控好,出手的時效性,不然就別種了。

    還有我發現市場有個規律就是 今年什麼東西便宜,第二年肯定貴,原因是第二年種植熱度降低。反而物以稀為貴,價格有開始迴歸。所以堅持種的也肯定有優勢。還有橘子可以深加工,做成罐頭,果粉等 。建議果農之間合夥投資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深加工工廠,這樣能保證沒有後顧之憂。再由村裡或縣裡出人出去跑國內外市場推銷。不會賣不出去的。

  • 10 # 一哥於一

    一哥“供銷社人說供銷社事”之――紅紅的蜜桔又一次“羞羞”了農副產品流通體系

    楊桃填溝了,土豆爛地了,香蕉壓庫了……蜜桔的處境或許不會讓人再覺驚訝了,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之後只有桔農默默地埋單了。

    這麼多年了,為什麼我們連個象樣的農副產品流通市場體系還未建全?政府在投資、部門在努力、社會在呼籲、農民在期盼,癥結到底在哪兒?

    一哥認為,“產消”之間的橋樑與紐帶出現了問題,一是以消(費)定產的“計劃指導經濟”被視為落後生產力的象徵而過份地強調市場調控,廣大農民在“蒜你狠”後的流淚也就在所難免。二是誰能擔當起“產銷調存”的大任?哪個部門哪些企業能“為農務農姓農”做到真正應政府之急為農民解憂?三是如何規範“中間商”的市場行為。四是地域的“主導產業”問題是否應該反思?盲目的規模形象之後誰為農民的一年收成買單?

    鄭州有個“西瓜辦”,前些年倍受責難和質疑,可這麼多年周邊農民的西瓜沒有出現滯銷不能不說是個成功,這樣短短一個小“橋”解決了農民“買瓜難”的大問題,其經驗就一點:瓜農進了城,產消面對面。當然做到南北東西千里的產消面對面是不可能的,那麼“網際網路+”如何?農超對接如何?訂單對接如何?……

    在農副產品體系建設上能不能借鑑以色列、日本、臺灣等經驗,體制上打造合作制、生產指導上打造“新計劃經濟”、產消由“真合作社”與消費者、超市、網路經營實現無縫對接。

    一哥企盼,谷貴農民喜谷賤民不愁的一天早日到來。

  • 11 # AaronChang張顯

    市場經濟下,生產過剩,為保價寧願將過剩的牛奶倒入大海也不施捨給窮人,讀書時,經濟學課本里的例子就這樣寫的!

  • 12 # 異星來者

    最關鍵的問題~

    1、物流成本過高。(油貴、車貴、路費貴)

    2、零售端租金過高。(樓價穩升帶動租金上揚)

    3、品種集中種植面積過高。(聽說那個品種有價格就大家一起種植)

    一、果地2元每公斤+包裝費5元+5公斤省內快遞要15元=5公斤要30元才到客戶手上。

    二、一二線城市小型市場周邊租金每月萬元以上,三四線城市的要0.5萬元以上,五六線城市0.3萬元以上。按五六線城市計算!每天要賺100元才能交租金,還有人工水電,一個人工每天100元,那麼每天最少要賺200元才能平本。按批發價進貨加1元/公斤毛利賣出,也要賣出200公斤。再計算試吃、壞果、剩餘的。就要賣出300公斤才能平本。

    三、由於某些人都不送特產禮,本土地方銷量猛減。

    四、因某些原因水果類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五、樓價、二孩影響,大家都要節衣縮食。

    所以才會出現賣不出去,吃不起的問題。

  • 13 # 小陳故事3050

    都是你們死咬價錢,高了又想高,這能怪誰,活該!桔子這東西有老闆要就陸續的賣,年成好雨水多肯定死,雨水少肯定價錢就好,總想著包園,人家老闆也是在賭,打個比方一天三餐一餐吃完你吃嗎?跟做生意也是,市場行情時時都在變化,少的時候就貴,多了爛市了又便宜點,所以叫老闆包園,不把他們搞死才怪,總之一句話不抬價,有老闆要就摘,這樣發展才能賺到錢。個人評論望種果的財源滾滾!

  • 14 # 空夢長安2018

    我回答超市水果為什麼這麼貴!我們進貨主要是批發市場進貨,批發市場批發商控制價格,我們進貨3-3.5超市賣4.5-5毛利潤35%去掉壞的,運費。利潤在15%.

    批發市場為什麼這麼貴,我知道的一點資訊,在產地收有中間人,也是經濟人,代收費10%五萬斤一塊錢價格是五千

    運費包車25噸公里10元一千公里一萬塊。回程運費5000,

    市場管理費不超1000

    材料費包裝箱6000

    裝卸費2000.

    水果採購人員吃住行加上賣貨人員費用2000

    5萬斤砂糖橘,費用20000貨款50000總計70000

  • 15 # 全民道德淪殤

    太貪了,不值得同情,而且這還是疾病的根源,北方大地,寒風凜冽,吃了這個上火咳嗽加重,壞了就壞了吧,反正南方比北方人好討生活,北方冬季光取暖加上取暖的衣服,半年多就白乾了,這就是北方比南方窮的原因,東北人更窮

  • 16 # 江西遊三哥jun

    根本不會吃不起,賣不掉倒是真的,我們江西南豐是全國著名的蜜桔之鄉,我去年到了種植園,也出現大量滯銷的情況,我向當地果農瞭解了一下,原因有:1、產量太大,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多年積累,名聲己差;2、全國其他地方類似蜜桔種植地大量增加,和農家樂旅遊結合後,全國果樹種植面積呈爆發性增長,產量早己飽和;3、蜜桔保質期非常短,在密封環境下特別容易變質爛掉(消費者買箱裝或籃裝蜜桔千萬記得開啟包裝,倒到房子某個通風角落即可),所以大家常看到路邊成堆的丟棄蜜桔其實是已變質的;4、蜜桔本身屬嫁接果樹,現在已出現和沙糖桔嫁接的新品種,個頭大小不變,但口感甜多了,此產品一出,老產品不滯銷才怪。我想廣西蜜桔情況應該類似。

  • 17 # 餘一鬥

    一邊吃不起一邊賣不掉,這種現象在我家也曾經發生過。有一年父親在家種西紅柿。結果當年西紅柿大豐收,但市場環境實在太差,最後沒有人要。父親賣一毛錢一斤,但是都沒有人收購。最後我家每天要倒掉300多斤的西紅柿。

    因為西紅柿每天的產量非常多,而市場無人收購。就算家裡人再多每天也吃不完幾百斤西紅柿。坦白說,後來我家養的兩頭豬都不願意吃西紅柿。因為實在是吃太多了。後來每天我們只能摘下來,然後倒在路邊。當年種西紅柿父親真的是虧得一塌糊塗,欲哭無淚。後來我們總結了幾條原因,覺得跟今天這個話題有點類似。

    第一,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很多農民在種植水果的過程中,他們並不瞭解市場的整體走勢和行情,只是埋頭在果樹之間。以為只要自己種出了好的果實,肯定有人購買,但是整個市場風雲變幻。因此在種植水稻的農民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了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導致市場上需求的沒有人種植,而種植的則沒有人買。

    第二,盲目跟風。因為當年種植西紅柿的時候,大家不知道別人種了多少,都是自己盲目的去種植,最後導致大家一窩蜂,整個市場上的西紅柿大豐收,總量大大超過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因此價格一路走低,最後導致無人問津。

    第三,農民自己沒有更好的銷路。很多人種植水果蔬菜,往往只能被動等待別人來收購自己,並沒有太強大的銷貨渠道。也就是說自己的命運自己不能掌控,所以農民沒有自己的議價權,而收購商大大壓價,導致了農民收入銳減,有的甚至賠本。

    以上這些就是農村種植的水果,一邊賣不出去一邊買不起的重要原因。坦白說農民確實是最辛苦的一個群體,他們任勞任怨沒日沒夜的忙碌,但最終卻是收穫最少的一部分人。

  • 18 # 使用者5808066713821

    國家,磚家,精英吹的市場經濟就是這麼不靠譜。一味瞎吹,誤國害農,最終是整個民族陷入絕望,回到晚清的境況,悲哀呀

  • 19 # 海浪花177299446

    問問我們的黨,當地政府官員都幹啥去了?農產品不值錢農民收入低,化肥農藥價格年年漲,而城裡的農產品價格貴的離譜,兩極分化嚴重,商販也叫哭不賺錢,錢都叫誰賺去了。

  • 20 # 逆流而上1132

    認購這方法我認為不可行,導致這樣的後果的因素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果農一對市場瞭解不夠,二就是太貪,前期一塊四五天天外商來求購的時候哪裡見到有爛果,我認為不應該去盲目的認購,而應該教果農理性的種植和分析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2%的子女朋友圈遮蔽父母,到底是誰的問題?